影响和启示

2024-06-08

影响和启示(共12篇)

影响和启示 篇1

一、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

1. 股市下跌。

2007年4月, 美国新世纪房地产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级抵押贷款出现风险, 随后与次级债券有关的证券产品价格大跌, 各国金融机构纷纷宣布受损, 全球股市暴跌。到2008年8月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引发经济危机。

据标准普尔发布2008年股市回顾报告指出,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 2008年以来全球股市持续下跌, 股民资产净值缩水6.4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金在线。

2. 世界主要货币贬值。

美国金融危机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 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 由于国际资本的大量撤离以及本国货币贬值, 使得东欧地区的金融形势恶化。下表是东欧各国货币贬值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转引自意大利CSC研究中心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EIU、Fitch Ratings、Thomason Fi-nancial数据统计。

第二波西欧金融危机导致东欧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入急剧减少。据国际财务学会 (IFF) 预测, 该地区的私人资本净流入在2008年约为2 540亿美元, 2009年将下降到300亿美元。资本外逃加剧了外汇短缺和东欧各国货币集体贬值风暴。

3.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日本、欧盟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救市, 不仅收效甚微, 而且没能阻止危机的升级, 其正在向经济危机转化, 世界主要国家美国、日本、欧盟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GDP连续下滑, 失业率上升。

数据来源:中国网网站。

(1) GDP增长率。从图表可以看出,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都有所下降, 其中中国下降幅度最大为2.9%, 其次是英国2%, 而美国仅为0.8%, 这与美国向外输出危机不无关系。

(2) 就业情况。全球经济减速导致需求下降, 企业产品大量积压, 出现财务困难, 纷纷裁员导致失业率上升。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2008年以来失业率高居不下, 均高出2007年同期水平。2009年第一季度, 更是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网站;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欧盟统计局。

(3) 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日汽车行业已经处于深度衰退。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 3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了31.5%, 32.3万辆的销量也是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日本汽车销量8个月以来的持续下滑。5月2日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意大利汽车巨头菲亚特收购其355的股;6月1日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 进行资产重组,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作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福特也濒临破产的边缘。

二、引发危机的原因

1. 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1—2005年是美国房地产繁荣时期, 宽松的利率条件和创新的贷款类型使次贷市场在短期内累积了巨大的风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息, 利息从6.5%到1%的历史最低水平。2004年6月到2006年8月, 美联储经过17次的连续加息, 利息从1%提到5.25%。利率上升增加了购房者的借贷成本并影响了还款能力, 挤压了房地产市场的利润空间, 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出现逆转。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刺破了房地产泡沫, 成为点燃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次贷危机的爆发是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

2. 引发危机的内在原因。

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有以下方面: (1) 美国的经济政策, 只关注国内问题, 忽视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应承担的责任。 (2) 次级抵押贷款审核标准放松, 使得大量无还款能力或还款能力较低的购房者进入房地产市场, 累积了大量的高风险顾客群。 (3) 盲目的金融创新。正常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分散金融风险, 但过度的衍生加上缺乏有效监管, 导致了金融机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风险不仅没有分散掉, 反而被放大许多。 (4) 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 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储蓄率过低而造成的金融资源不足。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 美国的问题源于虚拟经济不良循环, 中国的问题是实体经济的不良循环。

美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 金融几个的盈利水平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中国经济之所以遇到罕见的灾难, 是因为既受到了美国虚拟经济不良循环发生断裂的影响, 又受到了自身实体经济中不良循环发生断裂的影响, 而且后者的影响要大得多。

中国大多数行业仍然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局面, 大量落后产能并没有真正被淘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估算认为, 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 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钢铁、汽车等工业品的供应量超过了国内外的需求, 出现行业产能过剩。

2. 加快金融创新, 但同时也要加强金融监管。

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使得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比那些自身金融体制不健全又过早实行资本自由化的东南亚国家受的冲击要小得多, 而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中国在金融资本方面受的影响也有限。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的金融体制是健全的。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那种债权较少且不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稳固的现代金融体系, 不要建立现在美国和欧洲的那种债权过度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庞大的资金需求和充足的资金, 唯独缺少金融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 这就造成了中国目前带有病态的流动性过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大量的流动性充斥找不到出路, 在金融体系中积聚了大量风险。

3. 处理好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它存在缺陷和失灵。对中国来说,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的力量还比较弱,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到位, 还存在不少市场结构扭曲;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一定的缺陷, 尤其是在制度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

4.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金融自主的关系。

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 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途径传递到国内, 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而且, 我们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 金融市场还很薄弱,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

5. 金融危机不仅是挑战, 更是机遇。

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中国外部需求大量减少, 但客观上也为中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巨大的外部“倒逼”压力。而且, 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造成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 为中国开发利用海外能源资源和提高科技实力带来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谢鲁江.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金融改革[J].理论动态, 2008, (1783) :22-32.

[2]黄纪宪.张超.流动性过剩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J].金融论坛, 2008, (6) :20-23.

[3]姜洪, 许正中.美国金融危机正向全球性经济危机转变[N].中国经济时报, 2009-04-10.

[4]栾雪剑.巴曙松:金融市场发展与全面风险管理[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 (11) :17-20.

[5]郭树清.金融危机启示录[J].中国改革杂志, 2009-01-31.

[6]逢锦聚.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N].人民日报, 2008-11-26.

[7]中国经济年鉴 (1998) [K].北京:中国经济年鉴杂志社, 1999:489-495.

影响和启示 篇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服务业务已基本实现了用户互联网的自助办理。之后,一些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掌握互联网入口的第三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比如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阿里小贷、人人贷和拍拍贷等公司推出的互联网个人对个人的信贷业务(Peer to Peer)等,都是大电商企业在小微贷领域的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逐步打破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多方面的垄断。6月,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天弘基金公司合作,开通余额宝功能,直销中国第一支互联网基金。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不足一个月内,客户转入余额宝资金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引起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一、余额宝的创新点

余额宝推出不足一个月,募集资金规模就已突破百亿元,并且每天以亿元的规模在增长。究其原因,是余额宝在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余额宝在金融产品模式方面的创新

余额宝作为第一支面世的互联网基金,推出不久就受到争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未经注册并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或者未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机构,不得办理基金的销售或者相关业务。”支付宝公司只有第三方基金支付牌照而没有基金销售资格,因此支付宝公司不得代销基金。支付宝公司为规避监管风险,在余额宝的设计上把基金销售行为定义为直销,并严格按照直销来设计业务流程,且仅收取提供交易平台的对价(管理费),这样就成功地规避了监管风险。证监会对余额宝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给予肯定和支持。余额宝的另一大产品创新亮点在于将即时支付(T+0)融入客户消费场景,为客户提供账户增值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客户所有的支付体验。支付宝客户可以使用余额宝资产在淘宝网站进行实时支付或转账到他人的支付宝。

(二)余额宝在营销方面的创新

余额宝在营销渠道上开创基金公司在大电商平台直销基金的模式。目前,天弘基金是余额宝服务的唯一产品提供者,增利宝也是唯一与余额宝进行对接的产品。增利宝利用支付宝的渠道优势,在零推广成本下,将产品直接呈现在客户群体面前,独享规模近200亿的市场。增利宝基金规模在短期内就突破百亿元,使默默无闻的天弘基金公司,短期内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管理者,公司品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公司正是利用互联网的营销渠道优势创造了奇迹。余额宝在营销流程上开创互联网一站式的销售模式。余额宝为了给客户提供一个极佳的购物体验,尽量转化每一个支付宝客户。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在后台系统为余额宝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实现增利宝便捷的“一键开户”流程。客户将钱转入余额宝,就即时购买增利宝,而客户如果选择将资金从余额宝转出或使用余额宝资产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增利宝基金份额。所有流程操作即时生效,便捷流畅。余额宝在营销策略上围绕“提升客户价值为中心”进行创新,在营销上突出强调购买增利宝资金门槛仅需1元,是所需资金门槛最低的一只基金。余额宝让客户的备付金“每1元”天天都增值,不少客户通过余额宝尝试了人生的第一次理财,享受到“大众理财”带来的魅力和增值感。余额宝细致入微地围绕“提升客户价值为中心”的创新,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同,支付宝备付金不断地流向余额宝。

(三)余额宝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

支付宝客户的备付金具有小额性和流动不定性的特点,特别是在“节日促销”期间有流动爆发性特点。基金公司要吸收支付宝的备付金,难点在如何化解备付金流动性爆发而带来的风险。货币型基金虽然相当安全,但突发性大规模赎回会导致基金的流动性不足,迫使基金出售未到期的资产而发生亏损。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天弘基金公司委托金证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锁定支付宝客户,把握客户购物支付的规律,对“大促”和节前消费等影响备付金流动的因素进行事先预测,有效地解决了备付金的流动性风险,保证增利宝产品的低风险运作。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公司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实现增利宝流动性与收益性的高效匹配,让客户的备付金增值得到充分保证。

二、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

目前,支付宝的备付金规模大约在200亿元。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2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约为16万亿。有学者认为即使备付金全部转入到余额宝,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单纯从余额宝目前备付金规模来看,学者们的看法似乎合理。但从美国市场经验看,20世纪6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约为60%,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而分流了活期存款,30年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已降至10%。这说明货币基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长期影响尤为明显。支付宝客户以青少年为主,80后客户占6成以上,经济积累单薄,渴望其小额资金稳健增值。尽管支付宝客户被告知余额宝本质是一种理财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支付宝客户对支付宝的安全和信誉有极高的认同感,在主观上已经把余额宝和高息活期存款同等化了,所以支付宝客户将活期存款转入余额宝概率很高。余额宝为客户的活期存款资产在保“活”的前提下,提供了一条极低风险的增值渠道,必定会分流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流动不但会复制美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走势,而且在过程和时间上还会明显缩短。

(二)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余额宝有理财和消费两重功能,收益按天结算,属于低收益的理财产品。从增利宝的特点和投资结构来看,增利宝与商业银行1天周期的超短理财产品性质最接近。根据天弘基金公司官网公布的增利宝历史收益数据,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增利宝的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大幅度超过多数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理财产品。以207月21日到年7月28日理财时段为例,余额宝的收益超过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1天周期理财产品收益的100%,如表1所示。与余额宝收益接近是上海银行“易精灵”产品,但它的开户需要30万元、申购资金10万元起。表1中商业银行发布的理财产品在类型与增利宝相同,都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但申购资金要求和申购赎回时间皆比余额宝苛刻许多。因此,有部分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客户会转投余额宝,这对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造成冲击。 (三)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基金代销的影响

余额宝嵌入电商平台直销基金是继第三方平台销售基金、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基金之后,基金销售渠道多元化的一个重大突破。余额宝模式大大拓宽基金销售渠道,减少基金公司对商业银行代销的依赖,进一步分流商业银行基金代销业务。第三方平台获得销售基金牌照后,对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就已经造成了强烈冲击。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新基金发行203只、募资规模2555亿元;20新基金发行达255只、募资总量达到64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多数银行基金代销收入却出现了下滑。根据相关银行上市报表,年上半年农行实现代理销售基金收入3.37亿元,而20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业务收入6.62亿元,同比下滑50%;招商银行2012年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业务收入5.42亿元,与年上半年6.65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8.5%。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第三方机构抢占了银行代销基金的市场。余额宝开启第三方支付平台直销基金的先河,尽管只有增利宝一支合作基金,但其规模就突破百亿。如果支付宝推出更多具有结构化差异的基金产品,加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效仿的聚集效应,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互联网“长尾效应”,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

商业银行一直作为我国重要信用支撑机构,是各种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的机构。存贷利润差是银行商业模式的根基,活期存款是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从客户管理的角度上看,商业银行对活期客户的管理投入很少,却给商业银行创造了大量利润。根据“长尾”效应,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金融政策的保护下,对活期存款只给予活期利息,客户的回报率极低。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步打破商业银行在物理和政策方面的天然屏障,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瞄准银行客户“长尾”市场,开始抢占被商业银行垄断的16万亿活期存款市场。面对互联网基金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垄断思维,敏捷响应市场的变化,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加强个性化服务,如推出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商业银行可以与流动性管理好、历史业绩稳定和优秀的基金公司合作,为客户进行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加强客户个性化服务。商业银行应当围绕自身的系统和业务优势,推出比如活期余额自动申购、短信赎回、线上/线下购物和还款业务自动赎回等第三方机构无法开展的独特业务。商业银行通过活期余额理财服务,不但可以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保持“长尾”市场份额,而且还可以吸引增量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目前,广发银行和交通银行已分别推出了类似余额宝业务的“智能金”和“快溢通”业务。

(二)挖掘互联网渠道的潜力,提高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效益

金融业务易于数字化,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服务易于创新、交易成本低廉、操作流程便捷和营销渠道无缝绑定等。余额宝在基金销售渠道和小额理财方面进行的创新,归功于对互联网渠道的成功挖掘和利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对商业银行在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业务方面造成的冲击日益显现,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在于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系统资源,具备第三方机构无可比拟的国家信用及资金安全保障。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将传统优势与互联网金融优势结合,提高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效益。在理财产品方面,商业银行对于低收益无固定限制的理财产品可以采取提高收益率、降低购买门槛、宽松申购与赎回的时间等措施保持客户的稳定性;对于中长期固定期限的高收益产品,在销售模式上,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P2P模式,并允许客户对持有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份额可以有条件转让,提升客户的产品体验和价值。在基金代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一个社区化的基金代销平台,定期发布基金购买的指导建议,引导和激励客户在平台共享和交流购买基金的体会、经验和建议,通过价值共建的营销模式代销基金。

(三)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打造联盟电商平台

阿里小贷和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最成功的产品代表,成功的关键在于阿里巴巴公司积累的客户交易的大数据及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挖掘,既准确把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又有效地控制了风险,这说明大数据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金融的核心。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互联网化进程中,非常注重互联网金融创新。但是由于缺少判断客户信用的大数据,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商务数据积累,导致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上难有突破。工行和建行与阿里巴巴公司进行合作,共享阿里巴巴公司小企业信用数据,说明电商数据价值对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最终由于双方在预期上的较大分歧,合作于20终止。建设银行充分意识到如果没有客户电子商务数据的积累,在未来的创新与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于是决定跨界电商业,推出了建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接着,交行推出“交博汇”、民生电商平台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商业银行通过跨界电子商务来实现大数据经营、重新夺回互联网金融业主导权的重要战略。但电子商务平台在交易聚积及维持上难度极大,加上电商企业已先入为主,凭单个商业银行力量在短期之内难以成功。商业银行间可以借鉴小商业银行的“柜面通”模式,利用客户资源和系统优势,共建设、共推广和共享用一个联盟电子商务平台,快速聚积交易,为未来积累客户的电子商务数据,以在将来与第三方机构金融业务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同时,商业银行要积极培训既懂金融又懂大数据分析的人才。只有靠大数据分析人才对积累的业务大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为商业银行经营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保证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实施大数据战略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影响和启示 篇3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 启示

【中图分类号】D75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27-02

乌克兰危机,是一个足以影响21世纪国际局势的大事件。此事件始于2013年11月,至今乌克兰东部仍然战火未熄。此事件不仅使乌克兰陷入民族分裂,社会动荡,而且因此时间俄罗斯与美国,俄与欧洲的政治博弈走向前台,俄罗斯受到美欧集团的经济制裁因此,乌克兰危机不仅对乌克兰,而且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1.乌克兰危机的始末

乌克兰危机次始于2013年11月,导火索就是乌克兰政府决定中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及恢复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数万人走上基辅街头抗议。以这个事件为起点,一场持续至今的地区动乱开始爆发。

乌克兰危机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从2013年11月21日至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国内反对派在美欧的支持下,推翻现政府,夺取国内政权,这个阶段,基本处于国内政治斗争层面,在乌克兰国内政治斗争中,亲欧美的反对派占了上风。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2月22日至5月26日,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并且引发了东部地区的连锁反应,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组织公投后宣布脱离乌克兰成为“主权国家”。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政治斗争上升为民族分裂和大国博弈,俄罗斯、美国、西欧都跳出来,公开示强。第三个阶段是5月26日乌克兰总统大选之后,陷入内战阶段,政府军与东部民间武装开火,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2.乌克兰危机的根源

2.1历史原因:“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道路之争。从表面上看,乌克兰危机是由总统反对加入欧盟引起的,实质上,体现了乌克兰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道路之争。13世纪,自蒙古军队蹂躏了欧洲之后,乌克兰在政治上长期处于的分裂状态,以第聂伯河为界,分为东乌克兰地区和西乌克兰地区。西乌克兰地区靠近欧洲,受欧洲影响大,信奉天主教,说乌克兰语;东乌克兰从17世纪开始一直在沙俄的管辖范围内,说俄语,信奉东正教。乌克兰东西两部分历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因此政治倾向也不同,集中表现在了一战时期,乌克兰两派,分别加入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二战时期,东西乌克兰已经统一,并且作为联邦共和国加入了苏联,但战时仍有一部分叛入德国阵营。因此,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国内东西阵营再次发生矛盾,西乌克兰想投入欧盟的怀抱,东乌克兰则对俄罗斯感情深厚,乌克兰国内民众在左顾亲欧还是右盼亲俄问题上的深度对立,使这起政治事件迅速演化为一场深刻的大规模政治危机。

2.2外部原因:美欧集团与俄罗斯的政治博弈。乌克兰内乱,是苏联解体20多年来美欧集团与俄罗斯的政治博弈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社会主义政权苏联分崩离析。苏联瓦解后,美欧对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仍然很不放心,一直在利诱拉拢乌克兰,唆使它疏远俄罗斯,加入欧盟和北约。1997年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发表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写道:“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因此它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乌克兰是3个主要斯拉夫国家之一,也是普京重构欧亚斯拉夫核心、推动独联体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从地缘战略角度讲,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就失去了抵御北约战略进逼的缓冲地带。而对欧美来说,阻止乌克兰同俄罗斯恢复传统关系,也是其弱俄遏俄的既定战略。为此,尽管欧美和俄罗斯在这场争夺乌克兰角逐中“攻防”态势不断转换。为了把乌克兰打造成一个亲西方的“民主、自由国家”,从2004年发动“橙色革命”到2008年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从2009年欧盟启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到2012年12月前国务卿希拉里发誓美国要阻止俄罗斯“借助经济一体化方案重建新版苏联”,美欧始终把乌克兰作为其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对抗俄罗斯的重要步骤。美国与欧盟的步步紧逼,导致俄罗斯强势反击,策划里米亚公投,趁机收复克里米亚。

3.乌克兰危机的启示

3.1国内团结不能没有统一坚强的政治核心。从2004年至今,街头示威在乌克兰市场出现,不仅破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而且地区和民族分裂的趋势越来越难以遏制,曾经富庶的“欧洲粮仓”正一步步滑向山河破碎的深渊。在此起彼伏的政治大潮中,乌克兰不乏呼风唤雨的政治派别和政治人物,却没有产生能够凝聚民心、代表大多数民众的政治力量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无休止的党派纷争,治理能力低下,对突发事件和网络动员反应迟钝,是局势不断恶化的直接诱因。

3.2体制改革不能脱离本国的实际情况。乌克兰独立后,接受西方开转型良方。热切拥抱资本主义制度,采取了相对激进的转型之路。政治上,按照西方大国的意图精心设计了多党制的西方民主,实行普选。经济上奉行休克疗法。政府将制造业、能源业、农业等国有资产,折算成债券或股权分给国民。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商人借私有化、侵吞国有资产迅速垄断财富,形成经济上寡头,然后再通过参加普选,权钱交易,最后掌握了国家机器,并进一步巩固权力,排除异己,形成寡头政治。这样,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整个国家资源都掌握在少数几个寡头手里。寡头政治必然造成四大后果,一是选举产生的政治领袖最关心的是小集团甚至个人的私利,而不是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出现了大量的腐败问题。二是寡头之间的相互倾轧,乌克兰独立20多年有近20位总理轮流当政,基本上一年一换。而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也在总统议会制和议会总统制上左右摇摆。三是频繁的政局更迭只会使政府更加无效率,政策没有延续性,以至于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周期性停滞,四是导致社会不公,最终会酝酿成社会动荡。

3.3国家命运不能寄托在大国的“施舍”上。在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反对派始终期待西方能够对它予以援助,尤其是军事援助。但是,他们最终失望了。尽管,克里米亚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包括经济制裁在内的一系列制裁,但是他们绝不会冒着与俄罗斯打核战争的危险进行军事干预。大国的“慷慨”是建立在自身的战略利益的基础上,援助实际上只是要乌克兰“惟命是从”的一种工具。大国绝不会为了小国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影响和启示 篇4

(一) 金融危机对出口造成的影响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8年11月我国出口额为1149.87亿美元, 同比下降2.2%, 比上月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进口额为748.97亿美元, 同比下降17.9%, 比上月大幅回落33.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达400.9亿美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超出预期, 在外需持续走弱的背景下, 刺激出口措施无法改变全球消费紧缩趋势。中小企业的处境困难不仅直接影响出口, 同时又会使大量劳动力失去工作岗位, 致使农民工返乡潮提前到来, 增加了就业压力。

(二) 金融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

据披露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美国的投资亏损非常大, 2007年5月, 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入股美国黑石集团, 截至2008年10月9日, 中投公司投资于黑石的浮亏已达21.10395亿美元, 相当于人民币144亿元, 超过30亿美元投资额的70%, 损失惨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还表现在外商投资额减少。据商务部数据显示, 2008年1—11月,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52家, 同比下降27.51%;2008年11月当月,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16家, 同比下降38.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22亿美元, 同比下降36.52%。

(三) 我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

目前, 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 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 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 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使一大批企业倒闭并造成就业的困难, 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同样, 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还是贬值也成为“两难”选择。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以及我国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四)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在经济下滑形势下, 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经济下滑带来的企业破产倒闭, 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资产泡沫破裂后, 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 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 第二还款来源丧失。中国在美投资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中国大约有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蒙受了巨额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 有利于资源储备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 世界对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缺乏信心导致能源的价格出现快速大幅走低, 国际石油价格由最高的近150美元一桶降到目前的50多美元一桶, 这正是一个机会, 中国可以充分利用目前丰富的外汇储备, 抓住储备资源的有利时机, 为中国工业化储备廉价资源。还可以通过收购国外能源企业的股份, 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 改变我国身为世界上大的能源需求者却在价格制定上无话语权的尴尬局面, 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能源基础。

(二) 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出口结构升级

每一次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 都将是某些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研究发现, 金融危机中倒闭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是自然现象, 也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必然。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 完全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 政府要给予企业适当的扶植, 这种扶植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要按照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求进行扶植, 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 使我国经济逐步由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

(三) 有利于调整内需与出口的比例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的, 二者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长期以来,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也一直存在消费率偏低、外贸依存度偏高等失衡问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85年的22.8%增至2007年的60%, 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17万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偏高。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容易受到国际上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有损于国家的经济安全。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抓住时机, 下决心通过扩大内需, 有效提高消费率, 切实调整内需、外需比例, 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把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置于百姓消费增长的基础上, 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 构建大国经济发展模式, 从而有效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程度。

(四) 有利于吸引人才

这次危机首先从美国的金融行业开始, 继而波及到欧洲金融行业, 截至2008年9月, 美国金融业已裁员近10.3万人, 市场上充斥着失业的高级人才, 而伦敦金融业2008、2009两年也预计裁员6.2万人。我国可利用这次机会, 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吸纳我们所需要的国际化的高级金融人才。时下, 上海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但人才紧缺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上海目前虽然拥有金融业从业人员16万~17万人, 但相对需求而言, 这个群体的规模还远远不够。上海就已组建了“上海市赴英美招聘高层次金融人才工作团”, 远赴欧洲, 招聘岗位达1000个以上。

(五) 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所拥有的巨额外储如果使用得当, 将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全球金融动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高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往来账和预算盈余, 使得中国有足够的财政实力去投入经济建设, 以摆脱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许多西方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抵御金融危机, 继续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引擎去启动世界经济的增长。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看, 金融危机却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

(一) 金融创新应面向实体经济并为实体经济服务, 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 是推动金融深化、实现金融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金融创新在金融机构转移自身风险、增强流动性和信用创造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 华尔街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并形成迅速膨胀的虚拟经济, 具有极大的风险不确定性。创新产品不断衍生, 衍生品投资者与基础资产持有人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 其具有的不透明性, 使其内在价值和风险状况无法准确评估, 造成真实风险无法知晓。而其具有的高杠杆性, 又对风险具有极大的放大效应, 其渗透性更使风险具有了更大的危害性与冲击力。

(二) 保持合理的业务结构,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 合理选择运营和管理模式。企业应运用波特的“五种力量”和SWOT等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环境分析, 根据环境分析和企业愿景、使命进行战略选择, 确定战略目标,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 确定适合本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二,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存款来源的资本优势, 加之大量不良资产, 投行的资金体系存在极大的风险。金融机构内部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将杠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注重资本结构和资产质量。

(三) 银行业应建立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 华尔街奉行高盈利就可以高分红, 且宣扬80%的收益是由20%的人创造的。因而金融机构高管们薪酬与业绩呈正相关性, 往往呈几何级数上升。华尔街的这一激励模式, 一直为业界肯定和奉行, 然而, 这种激励机制具有明显的当期性、短期性和不对称性。

(四) 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并坚守其核心业务

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着低资本要求和高额利润回报, 而这样的机会又被华尔街一个一个“神话”所证明, 传统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逐步让位于冒险扩张, 而且还给其披上了银行就是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华丽外衣, 实质上已经将商业银行的经营变为了与投资银行的赌博, 其经营日益严重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脱节。

(五) 商业银行兼并扩张必须与所具有的管理及控制能力相适应, 绝不是越大越综合越好

客观来说, 综合化经营本身没有错, 关键是这种战略能否得到自身核心能力的支撑。根据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边界是由核心知识和能力所决定的, 资源整合能力决定着兼并扩张的边界。显然能力不是无限的, 也就注定经营管理边界不能无限扩张, 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核心能力跟不上扩张的步伐, 造成管理混乱和低效率运营, 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高巍.美国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1) .

[2]刘晓枫.美国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

[3]薛旭娜.浅析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及启示[J].中国商界, 2009 (1) .

影响和启示 篇5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对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处内陆的贵州省发展基础薄弱,省内企业发展阻力重重。但是,此次金融危机对贵州省而言,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强化市场基础建设、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优质企业上市、加大监管力度等都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 资本市场 启示

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变化快、来势猛,虽然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还是在短期内对国内股市产生了重大冲击。地处内陆的贵州省也失去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良好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审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找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对我们的启示是理想的选择。

一、贵州资本市场现状

贵州省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全国的发展要显得滞后,上市公司数量仅19户,规模仅占全国总数的1%,此种状况已经延续近十年,甚至不及沿海发达地区个别市县的.水平,说明了贵州省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低。此外,贵州省有1家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29家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服务部、6家期货营业部,证券期货投资者43万多人。

资金外流情况严重。据贵州证监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贵州全省社会各类投资人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达到63亿元,按照1%的市场份额粗略计算,仅有0.6亿多元的资金投在了本省上市企业,而绝大部分的资金投到了外省上市企业。

二、金融危机对贵州资本市场的影响

首先是金融环境受到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

其次实体经济暴露出的问题更多。贵州企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全省经济总量小,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资本严重不足。二是加工业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制造业占整个工业比重较低,轻重工业比例失当,支柱产业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产业层次较低,资源的开发大多停留在东运加工,自身缺乏必须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基础,依靠外延式简单再生产来扩大生产规模。三是以高能耗、附加值低为基本特征的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如煤化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省除有中小型合成氨、焦化等生产企业和装置外,其他煤化工几近空白,除焦炭外,全省化工煤用量不足500万吨,不到原煤产量的5%。

第三,贵州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一旦建成,将大幅缩短贵州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会给贵州带来全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方面,贵州融入珠三角区域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区域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甚至可能是来“抢”资源,贵州在资源及原材料上的优势将越来越小,将在同等条件下对发达地区优强企业的竞争;一方面随着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的加速发展,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扩张将逐步集中到盘活存量上来。“两高”建成后,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将越演越烈。

第四,给贵州省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金融危机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产能过剩,投资效率逐年下降,相反西南几省中,尤其是贵州,即将在通道建设中成为西南的陆路交通枢纽,加之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富足,具有开发潜力的重点地区的投资效率在提高。因此,相应地压缩东部地区出口过剩产能投资,鼓励和促进包括国资、民资在内的各种资本加大贵州重点地区的开发和投资,增强资本积累能力,是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一过程也将启动一个巨大的消费引擎,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可能形成新时期的投资“洼地”。

三、金融危机给贵州资本市场的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贵州省的资本市场虽然表面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资本市场的发展同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都还有大的差距。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贵州省资本市场必须加快改革,加快发展,为本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此次金融危机给贵州省资本市场的启示在于: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市场基础建设。总体上看,我国资本市场基础依然薄弱,市场内在基础与市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贵州省更是如此。因此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要求,始终加强市场基础建设,推动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主体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提高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夯实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

第二,政府应出台积极政策,结合省内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突出、实体经济基础较好等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农林牧渔等行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助其渡过难关以获得进一步的成长空间。

第四,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并扶持优质公司上市,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司企业上市的督查指导工作,对口联系证券期货监管机构。二是出台鼓励措施。建议政府针对企业上市出台包括财政、税收、用地、用水、用电、用工等系列扶持政策,卸除企业上市包袱,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第五,着力改进市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继续加强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落实重大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和现场检查,切实提高对各类主体的一线监管工作实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违法违规行为新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有效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参考文献:

[1]周正庆:汲取金融危机教训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证券市场导报 卷3期.

[2]抢机遇保稳定 贵州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2月10日

影响和启示 篇6

关键词:温室气体减排 措施 启示

温室效应的加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定的温气体减排措施,而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推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科学开展。

一、發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履行现状

《公约》颁布实施后,发达国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指标,即恢复到上世纪末的指标数。随着《京都议定书》的颁布,提出了新的指标为减少5%的温室气体,欧盟为8%。可是在履约过程中,大多数的国家都未能根据相关规定去开展工作,减排结果没有达到约定的标准,得到的平均结果为2%。通过对各国进行具体数据统计可知,苏联、东欧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大幅度的减少,而以美国为中心的一些国家,反倒有大幅度的增长趋势。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国家指出减排工作将影响其国家经济发展,一直表现出推脱的态度。

二、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技术

(一)美国的减排措施和技术

本世纪初,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希望总统能够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随后美国的能源部又颁布实施了《能源部战略计划》,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升到了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紧接着美国又颁布实施了《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这个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通过各种标准、税收政策以及优惠政策等来实现节能降耗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在2006年的时候,美国又颁布实施了《气候变化技术计划战略规划》,从而提出了希望利用封存、减排以及捕获等方法来对问世的气体排放进行控制。

(二)欧盟国家的减排措施和技术

在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欧盟的态度一直比较积极,对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有一定的成效。欧盟制定和实施了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以此来面对气候的变化问题,排放贸易、标准以及财政等手段都是其中比较主要的措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主要面对的是那些具有减排潜力以及成本投入不高的领域,包括服务业、能源业、工业、民用以及交通等。欧盟实施了欧盟气候变化计划,减排的主要途径就是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让化石燃料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采用低碳燃料可以让电力发展需求得到有效缓解。

(三)日本的减排措施和技术

日本的减排措施主要是从节能方面开展,通过加强节能,增加天然气的供给,建设核电站等,有效低减少了对国外石油的依靠,最终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另外日本对清洁发展、排放贸易以及联合履约等机制的利用也非常积极,这样日本在国外就能够获得减排额度。

三、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存在的矛盾

(一)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很多,经济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所以在保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加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减排之间的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减排责任与国家发展权的矛盾

各个国家应该要建立起合理和科学的国际之间的合作机制,从而来实施集体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合作,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但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国家在实际的合作中,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对立是最大问题,也就是减排责任和国家发展权之间的矛盾。

四、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现状的启示

(一)加强宣传,提高减排意识

建立起正确的意识是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基础。在短时间内温室气体减排可能会增加国家以及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减排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环境将会非常可观。要想有效开展温室节能减排,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和宣传,让人民群众具有良好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二)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清洁技术

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工业,投资也将持续增加。所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研究,合理科学的发展高效、节能和清洁技术。对于水平不高的重复投资建设应该要明文禁止,对能源消耗和污染严重以及附加值不高的加工制作应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温室气体减排。

(三)依靠科技创新、走低碳经济道路

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保障和基础就是创新科技,在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上,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很多,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技术的转让方面还是显得比较保守和局限。通过对国外技术进行合理的消化、吸收之后在进行创新,对低碳技术进行大力的研发和推广,坚持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实现节能减排

我国政府部门在推广节能方面一直采用的方式就是行政管理,在对节能项目和技术进行推广时行政管理具有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的这种方式开始出现更多的弊端,所以我国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基于市场的节能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节能项目和技术进行积极的引导,最终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

(五)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实

通过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政策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会对最终的减排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国也应该要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温室气体减排的实施效果。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更加的重视,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国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更好的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卫,蒋丽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态度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01:23-31.

[2]高冠龙.中国与欧盟、美国碳减排对比分析[D].山西大学,2013.

李磊,1980.10.04,男,河北保定人,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石化系环境治理教研室讲师,本科,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方向研究。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 篇7

1 横空出世的余额宝的明显优势

余额宝是阿里巴巴集团在2013年6月13日上线的一项存款业务。利用余额宝, 可以让用户流转支付宝中的资金获得“利息”, 并且所获得的利息比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息要高很多。余额宝的问世, 迅速打破了金融领域多年的沉寂, 这是因为它有着显著的优势: (1) 相对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具有更高的收益; (2) 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相比, 余额宝有着更强的流动性, 余额宝不仅仅是有着高收益, 还能够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 (3) 相对于一些理财产品来讲, 余额宝没有一最低限额, 并且操作简单, 也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手续, 让理财平民化; (4) 余额宝还提供了被盗金额的补偿机制, 使得资金得到保障, 并且转入、转出都没有手续费, 运作成本更低。

余额宝购买的是货币型基金, 在所有的基金中, 这种基金的风险是比较低的。老百姓的钱一般都是投资到国债、银行存款等具有较高安全性、收益较为稳定的金融工具上, 年收益率一般在3%到4%左右, 但是活期存款的年收益一般却只有0.3%左右。所以余额宝的收益是具有更强的优势的。

2 余额宝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影响

2.1 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产生冲击

支付宝拥有超过8亿的用户与上百亿的资金沉淀, 在其基础上推出的余额宝,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中的融资方式, 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余额宝的高收益, 其推出后对银行的活期存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 如果拥有资金, 那么基本会选择余额宝。当前国内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基本在3%到4%之间, 而余额宝在推出的时候, 在其官网上宣布的年化收益达到5.096%, 远远超过国内其他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到了2013年11月的时候, 支付宝就吸引了1000亿资金。这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市场地位产生很大的冲击。

2.2 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带来影响

余额宝具有理财与消费这两种功能, 其收益是按天结算, 是一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天弘基金的增利宝是一个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从增利宝的特点以及投资的结构来看, 和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的超短理财产品有着相近的性质, 并且从天弘基金的官网所公布的增利宝历史收益数据来看, 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 又推动增利宝的年化收益超过了4%, 比多数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理财产品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余额宝的收益超过了增利宝, 更是超过各个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理财产品的收益。退一步, 即使商业银行有能够达到余额宝收益的理财产品, 其开户的门槛也会相当的高, 申购资金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相对而言, 余额宝的门槛就非常的低, 即使在收益差距不大的情况下, 大多数用户也会有优先选择余额宝这种理财产品, 这就会对商业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带来巨大的冲击。

2.3 对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进行推动

余额宝作为一种货币基金, 也是支付宝所推出的一种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理财产品, 起到了民间力量打破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甚至是在“揽储”方面的垄断地位的作用。余额宝是一种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垄断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需要对自己的经营以及业务进行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于普通民众, 为什么就不能够推出类似余额宝这种更加平民化的业务。

余额宝的出现, 是支付宝对金融创新以及大数据应用的积极探索。虽然单纯的一款或者是几款产品都很难吸引客户离开银行转向新型的理财方式, 只有形成了一定的产品集群才能够用更多的实力去促成客户理财渠道的转移。但是余额宝的这种尝试却有助于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进行推动, 并倒逼银行对产品与服务进行创新。

3 余额宝给商业银行提供的有益启示

3.1 对客户活期存款价值进行提升

在我国, 商业银行是非常重要的信用支撑机构, 同时也是在各种金融之中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机构。银行商业模式中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存贷利率差, 活期存款作为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银行利润的一项重要的来源。从客户管理的角度来看, 商业银行几乎很少会对活期客户进行管理, 活期客户也基本是属于商业银行的非流行客户, 但是其所能够创作的利润空间却是非常大的。根据“长尾效应”, 所有非流行的市场在累加起来后就会形成一个要比流行市场还要巨大的市场。一直以来, 商业银行在金融政策的保护之下, 对于活期存款都只是给予了活期利息, 客户所能获得的回报非常的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商业银行在物理与政策上的天然屏障都已经被打破,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基金的重要代表, 已经将目光放到了银行客户“长尾”市场上, 并对被商业银行所垄断的16万亿活期存款市场进行抢占。面对互联网基金的竞争, 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传统的垄断思维进行打破, 对市场的变化进行积极的响应, 不能够总认为支付宝不会对银行的地位带来影响。因此, 商业银行需要对客户的活期存款价值进行提升并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例如推出活期余额理财的服务。商业银行可以与那些具有良好流动性管理能力、历史业绩稳定并且优秀的基金公司进行合作, 一起为客户提供活期余额理财的相关服务。商业银行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系统以及业务上的优势, 推出活期余额自动申购、短信赎回、线上/线下购物以及还款业务自动赎回等多种第三方机构不能够开展的独特业务。

3.2 尽快推出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在客户、资金以及渠道上都要比余额宝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在经营存款上更是有着先天的优势, 加上余额宝的出现已经显示出了基金T+0赎回模式的技术已经足够的成熟, 在这样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推出类似产品的条件。因此, 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地推出类似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例如通过网银来实现活期存款的账户余额自动申购T+0赎回货币基金, 对T+0货币基金的支付功能进行拓展等。

3.3 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余额宝的迅猛发展, 与他们对于客户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他们完全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这种服务态度是当前所有商业银行都还无法做到的。这也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认真学习的地方。要像余额宝那样, 在业务的创新与拓展之上, 都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特别是对于那些小额度的储户, 更应该多进行考虑, 不断地对产品进行创新, 对流程进行优化, 让客户的满意度能够获得提升。

3.4 不断加强管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余额宝的推出中, 信息化技术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业务流程变得更加的便捷, 例如支付宝用户只需点击“转入”按钮, 确认信息, 即可完成基金开户, 实现便捷的“一键开户”流程;二是基金T+0赎回技术的成熟降低了风险, 正是基金公司通过大数据应用, 可以准确地对资金的流动性进行预估, 进而让流动风险得以降低, 让基金赎回能够从传统的T+2、T+3变为T+0, 让余额宝能够实现消费支付。因此, 银行也需要从其中汲取经验, 在发挥管理优势的同时, 积极地在各项业务的管理、创新与拓展的过程中, 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4 结语

总之, 余额宝的出现对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其所造成的冲击力暂时还不能够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 但是其的出现正代表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兴起, 如果在这样的大背景、大潮流下, 商业银行还不能够积极面对、主动改革, 那么就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摘要:马云曾经讲过:“如果银行不改变, 我们就改变银行”。随着余额宝的出现, 马云的豪言壮语似乎得到了兑现。自从余额宝出现以来, 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并且被认为是继支付宝之后又一次改变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性事件。余额宝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冲击。本文主要就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余额宝,商业银行,支付宝

参考文献

[1]王崇志.“余额宝”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2) .

[2]宁创.“余额宝”冲击波[J].宁波经济, 2013 (8) .

影响和启示 篇8

一、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 是一项全新的网络应用模式。首先通过互联网络按照所需来获得硬件、软件、信息资源或是平台服务, 云计算技术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使用者只需发送一条请求, 就会得到成百上千的有关信息。云计算有许多优势和特点, 如:

大规模:在云计算技术中, “云”就代表了互联网络, 超大的规模能满足更多的信息资源请求。例如Google云计算, 就具备了100多万台服务器, 使用户能极大的提高计算能力。

可靠性:在云计算技术中, 数据多副本容错或是互换计算接点同构都是其基础功能。因此在进行存储信息资源时, 云计算技术存储较计算机本地存储更可靠更安全。

通用性:云计算技术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运行, 方便用户的使用。

廉价计费性:云计算技术是一项计费使用的资源池, 但是由于“云”是由廉价的节点构成, 因此可以避免企业承担高昂的数据管理费用。

危险性:云计算是一项私人垄断技术, 并不能百分百的排除其危险性。因此在国家政府部门或是银行等具有敏感数据的机构中, 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状态, 从而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

二、云计算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

(一) 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随着档案信息的发展, 档案信息便可打破方案信息传递之间的壁垒, 建立起一个高效系统的档案资源分享平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共享, 从而方便了档案之间的传播, 还有利于建立档案资源的共享平台。这种做法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使用率, 让每一个资源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还可以满足更多用户对资源的要求, 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和信息资源管理。最终提高档案信息化服务社会的价值。

(二) 提高档案信息科学性。

在往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中, 常常会出现由于服务器发生错误从而影响档案信息科学性或是丢失档案信息资源的事例, 往往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云计算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云计算技术依靠对访问、传输、运行等环节的严格控制和监督, 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并且云计算技术还可以进行数据多副本容错或是互换计算接点同构, 进一步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云计算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发咋还能, 提供人力物力排除了在档案资源中会出现的安全不利因素, 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也为档案发展做出了积极作用。

(三) 减少人工管理成本。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要求员工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 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但是计算机人才较少, 且人工管理成本较高,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然而在云计算技术中, 员工可以不用担心计算机设备的建设以及计算机管理工具升级的问题, 这也就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同时也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

三、云计算技术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随着云计算在我国档案管理中的不断发展,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比如: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出现盲目投资现象, 发展规划和布局不够完整, 发展的项目缺乏科学的指标, 档案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等。因此, 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理性地看待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及时地调整发展方向, 避免发生恶性循环

首先应该借助云计算技术, 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的质量。促进建立统一完善的地区档案资源管理机构, 以保证资源的可靠性, 从而实现高效、完善、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变, 许多资源都出现了丰富的呈现方式, 比如:语音记录、视频、图文等。这就要求了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提高标准, 高效地完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以及不断扩大资源量,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商业功能, 还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还可以更好的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发展中只有不断地思考和发展, 运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 才能为用户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昀, 郭伟.云计算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和启示[J].档案学研究, 2010, 19 (04) :70-73.

[2]张江华.探讨云计算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和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03 (14) :121-122.

[3]郝勇.云服务环境下小型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发展机遇[J].兰台世界, 2012, 03 (05) :23-24.

影响和启示 篇9

信息时代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依赖信息技术来获取相关知识。 档案的贮存是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其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采用云计算来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需要。 云计算为档案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服务机制以及管理方法, 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准和社会化的服务能力。云计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焦点话题,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契机。

2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云计算指的是一种崭新的网络应用模式以及计算机模式,其通过网络(内部网和互联网)按照需要来进行扩展的模式来获得硬件、软件、平台和服务等所需的资源,其包含了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前者一般指存贮器、服务器以及CPU等,后者主要指的是集成的开发软件和应用软件,其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发送一条信息,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就会提供其所需的信息。 云计算特点总结如下:

(1)资源池:云计算能聚集众多的计算机资源,利用多种模式来服务不同的消费者。

(2)可按照自身需要实现自助:用户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计算机的申请、调用以及配置,服务商还能重新回收和分配资源。

(3)快速便捷:服务商所提供的计算机能快速而且具有弹性的实现供应,且能动态地伸缩IT资源。

(4)网络访问范围较广:使用时不用布置与其相关较为复杂的应用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 可以直接访问云计算就能获取所需信息。

(5)能度量的服务:云服务能依据服务类型来提供与其需要相符计量的方式, 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资源的容量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1]。

云计算的技术不仅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成本,还能使IT的效率以及灵活性增强, 云计算以其高效快捷的发展速度渗透在各行各业,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其将引爆的一场信息化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模式以及工作方式。 因此,档案信息化应实现和云计算的高度结合, 以推动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

3云计算对档案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3.1 云计算有效解决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 云” 具有费用低廉以及使用方便的特点, 可为城建档案馆节省购买昂贵服务器的经费。 云计算拥有大容量的设备以及存储设备, 档案馆在使用云计算时只需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缴费,解除后期为使用设备的运行用费以及维修费的后顾之忧,更不用担忧云计算升级换代和运行情况等问题。 所以,在档案管理中引入云计算,可有效解决档案馆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对于其实现信息化的战略路线管理是不可或缺的[2]。

3.2 云计算可有效缓解档案管理人力不足的压力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的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的信息化的技术,才能满足档案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对于档案馆严重缺乏专业计算机的人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一现象在这一行业是较为普遍的,而云计算的使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还能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以及优质的服务,且不用担心硬件设施构建以及维护升级等问题。 这大幅度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使其把精力注意到挖掘新的档案信息资源领域,进而提高档案的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应用。

3.3 云计算可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云计算档案信息化, 可有效打破阻碍各个档案馆之间信息传递的壁垒,可以构建具有系统性的档案信息的资源池。 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使用户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进而能体现出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带来的社会价值,使档案管理工作处在一个开放、互动、高效的发展环境中。

3.4 档案信息化可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可靠性

档案馆自行自备的服务器存储档案信息, 一旦其自备的服务器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无法给用户提供服务的现象,甚至会造成数据丢失的严重问题。 而云计算正好是针对这一点来设计的,其使用较多的安全技术控制来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 云计算严格控制访问、传输、存储、运行等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其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持久性。 云计算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其一般会在其计算中心的其他服务器上对相关资源进行备份,可有效解决档案管理设备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云计算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其急需的人力和物力, 但应尽量避免其应用中标准化以及安全性等不利因素, 以确保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优质的服务[3]。

4云计算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应用中的启示

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有局部逐渐过渡到整体, 部分省市较大的档案信息化的都得到立项管理,“ 金档工程” 的顺利立项实施, 开起来档案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我国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重要表现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建情况较多、整体规划和布局不够精细、信息资源整合不到位、缺乏项目评价的指标、档案管理的方法不能适应当下的发展以及没有形成统一建设标准等。 面对以上档案信息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影响, 应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进而及时调整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以及实施的措施。

4.1 以云计算为基础来打造高效、 统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

云计算具备服务灵活丰富、资源共享、统一存储数据、以及应用规范较为标准等优势,因此,全国各地的档案馆都应考虑依托现有硬件设施, 构建区域性, 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云计算的平台。 档案馆应建立以这样基础构架的模型的档案系统的平台,实现云计算内全部管辖单位档案信息系统性的管理。 云计算创建的系统平台可以协调众多档案管理服务器, 以便快速部署及开通相关的业务,能够及时发现以及恢复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较大规模的运营方式。

4.2 立足标准以达到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以及海量存储

近年来, 档案信息已由原来单一形式逐渐向电子音频、影像、文件、多媒体等不同方向发展。 面对存储空间的急速增长,应建立系统性较强以及可进行统一管理的“云存储”的平台,它可以存储PB级和TB级海量数据, 其提供了巨大容量的网络存储的空间。 在构建云存储的平台时,应把云数据标准和规范的体系完善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依靠“云存储”载体,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标准体系,以突破信息沟通的壁垒。 与此同时,应把握好档案信息永久存储和信息安全的利用这两个层面的管理。 “云存储”应划分应用库以及资源库,并实施双套存储方式来存储系统档案资源的数据,在资源库中存储一套,且按照原格式、原样进行永久性的存储;在应用库中存储另一套,并将其做标准化的处理,这样可利于对外集成服务。

4.3 以云理念为依托提高服务水平

云计算以其强大的功能,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档案信息化应利用好高新技术来创造和拓展档案信息的资源, 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使服务实现多层次、全方位以及多元化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借助档案信息的平台服务: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依托云计算技术,进一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突破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系统建设和应用模式, 进而提供高效综合的档案信息的平台服务。 对数据资源和检索服务进行统一:应利用云计算将档案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参照有关标准,把分布式进行存储数据与一站式检索的界面进行结合,可大幅度提高信息查准率和查全率。 利用公众视听来传播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应适应电影、广播、录音等制作档案信息,利用终端实现与公众的无缝对接的服务。 对档案业务进行整合以及托管服务: 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依托统一的信息存储和平台,实现虚拟化的业务服务的能力以及硬件、软件资源,以开拓档案业务的新市场。 创造新型的档案服务:把非结构化的档案数据、其他的多维数据以及空间数据进行融合集成,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利用云终端、虚拟服务等技术为用户建立云档案馆,为客户提供核心业务外较为实用的服务支持。

5结束语

云计算为档案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其不仅包括商业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挑战。 对档案的工作者来说,把云计算理念与IT层面进行高度结合,为用户创造出更方便快捷、 针对性更强, 更符合其自身的业务需求的应用,是其追求的最理想化的目标。 这为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的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创新, 从根本上使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为信息的存贮创建了新的发展模式,在其强大的推动力之下,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档案信息化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带来安全性较高的信息,进一步降低技术风险以及操作难度。本文针对云计算给档管理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启示,作出具体的分析,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资料。

影响和启示 篇10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与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也无形中邂逅了些许隐忧。中国作为经济、金融开放度与日俱增的新兴市场, 显然也难以独善其身。由于次贷问题至今并没有彻底暴露与解决, 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 尽管次贷问题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不大, 但由次贷问题引起的美国消费问题, 不能说对贸易依存度极高的中国经济影响不大。鉴于净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美国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全球需求增长的大幅放缓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能力造成影响。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出口市场, 美国经济降温将放大中国反通胀措施的影响, 其陷入衰退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由于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商品需求不断减少将使得贸易品板块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对基础性金属和农产品价格影响的不一给“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滞胀”带来不确定性。一方面, 低需求预示着产品价格的走低, 而另一方面, 美元的持续走软和投机资金的涌入又使得价格不断攀升。总的来说, 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可以在中长期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但是减缓的出口仍然限制着工业生产。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是2007年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以至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较大冲击, 产生了很多影响。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 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 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 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 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 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 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 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 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启示

1) 宏观调控层面。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相对于近年来我国住房贷款过快的增长态势, 2007年下半年以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及加强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的相关政策, 同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从紧货币政策的安排。这些宏观政策及时打击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为维护我国住房贷款市场的科学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但是, 由于次贷问题至今并没有彻底暴露与解决, 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 将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因此, 宏观调控部门对外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国住房贷款市场的影响, 对内应严密监控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动向, 及时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控措施, 避免价格下跌导致的金融风险, 防止游资和投机行为, 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2) 金融监管部门层面议。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反之则对经济、金融发展不利。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市场的发展形势, 为保证住房贷款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快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加强房地产信贷征信管理, 目的是让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 加强贷前审查, 有效防范住房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查询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核实借款人的基础信息、财务信息、信贷信息以及信用状况等情况, 加强贷前审查。

建立对房地产公司、中介公司以及评估机构的制约机制。提高对评估公司的要求。评估机构应由银行指定, 而非二手房经纪公司引进。并且应对评估公司的资质有所要求。银行应当与评估机构签定责任制合同, 对于其评估的房价明显虚高造成银行资产风险的应由其承担相应责任。必要时还可要求其开立保证金户。

加快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改革的步伐。银行体系应该积极发展抵押贷款证券化, 想办法解决目前抵押贷款债券流通性抵等问题, 最大限度地分散抵押贷款风险, 争取把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3) 国内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防范措施。鉴于我国住房贷款中潜藏的风险, 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自身控制风险的需要, 又是当今金融监管的最高要求。商业银行实际上是一种风险管理行业, 其价值的创造必须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商业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银行业务的任何变化, 无论是推出新的业务还是对现有业务的改良, 都会引起相关业务流程的变化,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风险管理问题。然而, 传统的、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解决不了类似整体风险控制问题, 因此,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有利于防范各种金融风险、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全面风险管理应始终贯穿于金融机构的核心文化建设之中。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宏观调控、监管部门、银行自身三个层面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贷款市场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中国个人住房贷款,银行

参考文献

[1]、吴德进李德柱等, 房地产泡沫一理论、预警与治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影响和启示 篇11

关键词:科举;中国传统;考试;影响

中图分类号:D69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33—03

中国的文明体系不间断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但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滞后,政治统治没落,国力衰败,屡被外敌欺凌。中国的文人学者一直在探究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一些人认为要想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就必须摈弃中国传统的东西,改用西方的文字,完全照搬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文字等都是糟粕,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羁绊[1][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代留学生发生文化价值叛逆。1920年取消文言文以后,学校没有了文化传承。辛亥革命以后引进西学,废除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导致教书不育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和道德日渐式微。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汉字,不但没有消亡,反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现世界上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外国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3]。当今的事实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精华的,是完全可以对当今的社会起指导和借鉴作用的。

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虽然备受国人抨击的,但这种古老的制度对现代中外官员考试、选拔制度的建立却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参照作用。

一、中国科举制的历史发展

科举制起源于汉朝,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在唐朝系統完善,明、清两朝兴盛。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最后一科进士考试止,科举制在中国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4]。

二、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1300年的科举史几乎占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其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科举对中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

中国历史上主要实行过三种选官制度,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科举制产生之前,经历了西周的世袭世禄制、秦朝的军功封爵制、两汉的察举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凭考试成绩取人,使人才选拔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和衡量的依据,也使选官用人有了制度性保障。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

科举制的实行显著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制度上,科举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使相当多的士人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不问家世、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主要根据应举人的考试成绩决定取舍,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给广大中下层人民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大大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材选拔制度,是中国古代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1300年间科举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土、数百万名举人。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科举出身的官员,一般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与恩荫补官、进纳买官等出身的官员相比,在素质上显然要好得多。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宋、明及清朝汉人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通过科举的确选拔出了一批经世致用的杰出人材,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例如北宋名臣王禹偁、寇准、范仲淹、包拯、韩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章敦、宗泽、李纲,都是进士出身,其中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等出身寒微,完全是通过科举踏上仕途的。

科举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勤奋读书的热情,读书人数急剧上升,对经、史、子、集各类书籍的需求量大为增加,造纸业、印刷术也都大大发展了。中央官学、州县学、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空前发展。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也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社会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多数人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学习,学习的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也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三、科举制的负面作用

我们在认识科举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充分看到它的弊病。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内容的陈腐和考试方式的僵化。唐及北宋前期,科举考试的一重要内容是诗赋,另一重要内容是帖经、墨义,主要是考试背诵经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简单,不利于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从明代开始,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仕”,考试模式和内容逐步僵化,要求必须按照“五经”、“四书”及官方指定的注疏,有极严格的格式,不准应试者发挥自己的见解,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科举考试出现了大倒退。

到了清朝后期,科举的弊病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局限了人材的出路。当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时,中国科举考试仍埋头于“四书”、“五经”,把科学技术看作为“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顾。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思想被禁锢,聪明才智被消磨掉;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能够对科举及时进行改革,没有由科举走向近代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只能于1905年简单地宣布废除科举。

四、科举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端

在科举制存在的1300年里,中国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也经过了几度的变革,但科举制能够持续沿用,这说明科举制本身一定有可以存在的价值。

科举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公正性。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考、考生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除了娼、优、隶、卒等“贱民”外,其他人都可参加科举考试,这大大扩大了应试者的范围,反映了科举的开放性特征。科举制的开放性突破了血缘关系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体现出一种平等精神。为了确保这种形式上的平等,科举取士本着“一切以成绩定去留”的原则,公开竞争,择优录取;为了实现公正,政府还制定了一整套详尽而又严密的考试规则,以防止越轨行为,如锁院以防漏题、搜检以防夹带、监考以防偷看、糊名誊录以防关节、内外帘之隔以防串通作弊、场后复试以防冒名顶替、考官回避制度以防徇私舞弊等等。科举制在形式上的平等、公正性,给每一“田舍郎”送去“暮登天子堂”的幻想,增加了社会内部的流动性,消解了社会内部的张力,适应了社会政治需要。科举制正好体现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平等、公正的基本原则,它蕴含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端。

(二)人类文明的结晶

从古到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避免不了通过考试这个手段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形式上是“唯才是举”,强调公正、平等。中国的科举制从宋元以后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效仿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正是借鉴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内核建立了文官选拔考试制度。

在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896年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环行记》中这样的评述:科举是中国文明最好的方面,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5]。美国学者顾立雅认为,“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远不止造纸和火药的发明,现代的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6]

借由中国科举制而催生的现代官吏选拔考试制度在西方逐步成熟,最终传向全世界。1988年初,中央组织部和原劳动人事部在国家政府机构干部录用工作中开始试行考试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88年举办了大规模的招收干部考试,100万人报考,8万人被录取,公务员考试制度开始推行。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可以说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五、废除科举制的反思,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动力和活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全面转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政治改革大潮涌动,科举制度因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开始遭到人们日益猛烈的抨击。

科举制度在近代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呢?科举制度在近代之所以被人千啐万骂,是由于人们在当时存在着一个思想误区:把封建制度与科举制度等同,把八股取士制度当作科举制度的全部。人们因痛恨封建制度的腐败,以为科举制度便是封建制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又因痛恨科举制度,以为八股文就代表科举制的一切。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簡单化倾向使得人们没有用理性的目光和辩证的态度来评判科举制度,不管懂不懂科举制,也不管见没见过八股文,骂科举制成为几乎整个20世纪中国的“思想时尚”。

虽然科举制在清末被废除,但其内在的合理成分并没有因之而消除。就内涵而言,科举体现了政府官员铨选的文治精神。从以考试的形式来选拔国家官员的角度审视,在未找到这一制度的功能替代物之前,便草率地将之全盘否定并非明智之举。由于科举制度废除后,用人没有标准,做官没有限制,讨官跑官、任人唯亲、植党营私等弊病就变本加厉。

和所有的考试一样,科举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坏的。如同邱吉尔评价“民主”一样,民主的实质就是要防止最坏的。人类迄今为止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考试,毕竟每个人在试卷面前还有相对的平等。

什么是“最坏的”?就是按照血缘、特权、金钱选拔“人才”。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以血缘、裙带为基础的门阀士族盛极一时,人生下来,其社会地位就已注定。平民只有到了王朝衰落的末世,才有可能像陈胜、吴广那样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而揭竿而起,成者王侯败者寇。除此之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向上流动的通道。科举制的出现无疑给平民提供了上升的希望和通道,一介平民从此可以通过科举之路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实现从下层社会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在王朝当中输入平民的血液,王朝也因此获得了新的活力,这在古代中国无疑是一大进步。

100多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因为科举制的废除比以前进步多少——除了多学了些西方的科学技术。科举被废除后,它仍然在中国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自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时值今日台湾政权中仍然保留有考试院这一官员选拔机构。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中,试卷密封制,按号入座,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高下,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这些都是古老的科举制的遗迹。

科举制度所体现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帅彦.用简体,还是用繁体?历史上一直是个问题[N].南方都市报,2009-03-23.

[2]对潇潇暮雨. http://bbs.tiexue.net/post_3440697_1.html.

[3]http://hi.baidu.com/%BA%BA%D3%EF%CA%C0%BD%E7/blog/item/0215334689499f016a63e559.html.

[4]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于汐.状元一千三百年[J].中华遗产杂志,2009,(06):24-47.

[6]蒋向艳.美国汉学家顾立雅的汉学研究[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01):74-76.

Analyze the Announcement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Keju System on Modern Society

Liang-min Wei

(Xinjiang Condy Seed Science Co., Ltd, Urumqi, Xinjiang,830011,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keju system had been existed for longer than 1300 years. It had been criticized deeply. But it was still a fair, open and impartial method to select official. It had improved the official selecting and using system and had positive announcement and influence on modern society.

影响和启示 篇12

一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末美国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而且与传统心理学大不相同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这一理论是奠定了青少年积极发展论的理论基础之一。积极心理学是重点研究、强调与心理生活相关的积极因素, 如人的幸福感、人的美德、人们对积极态度的情感体会、积极的人格特征、人格品质以及积极的社会制度等, 和通常研究心理的消极因素如抑郁、恐惧等的心理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美国一位名叫赛里格曼的心理学专家提出, 研究消极心理的传统心理学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事实上, 人类不能仅仅依靠修补心理上的不足和问题来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需要转变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人类心理中积极的品质来造福社会, 从而创建了积极心理学。在积极心理学研究这些积极内容的条件下, 积极发展的理论很好地利用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 从而发展壮大了起来。另外, 对于青少年认识的两种取向的研究也对积极发展理论的产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要培养以及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等观念是进行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关键。由彼得·贝森总结出的两种青少年发展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是将青少年当做“不完善”的人, 这和预防科学发展有紧密联系, 把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学习困难、情感受挫、有破坏性行为等作为研究重点, 而且主要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以及方式, 许多研究心理学的专家、心理咨询师等认同这一观点和做法。总而言之, 这种观点是用消极的视角看待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另外一种观点叫做PYD, 它不是用来解决青少年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它主要研究的是青少年的优点、能力以及潜质等, 并且注重开发青少年的这些积极方面, 如鼓励青少年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青少年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 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家和学者所认可。另外一个对于积极发展理论的诞生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国家对青少年发展过程的忧虑。其实在美国, 有很多的青少年由于各自的特殊家庭状况受着不同程度的伤害, 影响其健康成长及发展。相比较生活在稳定、和谐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而言, 生活在已经破碎或是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 在智力水平、情感表达、性情稳定性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不如前者, 而且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视及网络的普及, 现在的青少年受到色情、暴力等负面因素影响的机会越来越多, 由于他们面对这些负面影响的处理能力有限, 再加上没有受到家庭或是社会的正确指引,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很是不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家庭或是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更多的家长以及教育人士提出加强研究如何使青少年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在社会各界教育和心理学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重点发展青少年潜力的PYD在以社区为活动单位建立起来。

二什么是美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

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是由利特首次提出, 后经埃克勒、罗斯与勒纳等学者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一理论。美国百科全书总结各位学者的结论, 总结出“PYD是一种用来描述家长、社区、政府组织和教育机构为促进青少年在兴趣与能力等方面健康地发展而共同努力的新方式。PYD的目的在于通过给所有的青少年创造一种支持积极发展的社区氛围, 通过公益性组织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 并鼓励青少年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梯姆·戴维斯提出, PYD是一场全民性的运动, PYD的创造和产生是建立在国家以及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发展问题的积极的公众观点, 来替代消极地对待青少年发展的观念, PYD的目标是将青少年培养成为一名积极参与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合格的社区成员。有专家提出, PYD既是一套积极发展的方案, 还是一种积极的观念, 以社区作为活动中心, 提供参与机会, 激励青少年充分展示和发展自身潜质。勒纳等学者研究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提出了现今最有成效的目标5C方案, 分别是5个C开头的单词缩写:Competence (能力) 。青少年在社会、认知、学术以及职业的具体的不同环境里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社会能力是人际交往技能, 认知能力是决策制定技能, 学习能力是知识模仿和理解技能, 职业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技能。Confidence (自信) 。青少年内部在自我价值以及自我效能的一种整体感受。Connection (链接) 。青少年和伙伴、家庭学校和社会间的交往和关系, 反映青少年同其他人和规章制度的链接。Character (品格) 。青少年尊重社会以及文化发展, 能够具有正确衡量道德的善恶和正直等的标准。Caring and Compassion (关爱与同情) 。拥有关爱他人、怜悯他人的情感体会。我们培养青少年积极发展是要塑造青少年积极的个体, 这个个体需要具有社会能力、学术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职业能力, 这个个体要能够和伙伴、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保持相互联系, 要懂得尊重文化和社会, 具有正确的行为准则, 能够判断道德的正确与否, 是一个正直的青少年, 能够积极评价自我价值以及自我效能, 富有爱心, 充满同情心的青少年个体。勒纳补充说, 如果上述的5个C能够同时体现在一个青少年身上时, 它们会合并产生第6个C, 就是Contribution (贡献) 。换句话说, 如果青少年能够积极地贡献于家庭、社区、学校以及自己, 就能够很好的表现5个C。这5个C组成并完善了评价积极发展理论的系统, 有力地推动着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而且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具有开放式结构的特点, 以融合多种教育理论为基础, 包括预防科学 (Prevention Science) 、社交与情感学习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品格教育、积极心理学与应用发展科学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尽管, 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所融合的多种教育理论各不相同的研究重点和描述语言, 不过对于青少年积极发展是具有很多的一致性。

三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研究意义和启示

研究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正面意义在于鼓励我们从积极的角度评价青少年的发展, 比起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而言, 注重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效果更好;在逐步让青少年积极贡献家庭以及社会的同时完成青少年社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学研究者提出青少年贡献更多更有利于其发展而不是得到更多。比如彼得·贝森学者就认为, 每个社区的青少年都应该给自己居住的社区每周做一次一小时的志愿服务, 这样既能够以社区为开展、进行青少年积极教育模式的单位, 有些较成熟的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课程有效地加强了青少年互动性的参与其居住社区的活动, 还可以把青少年健康发展心理学与道德教育理论相结合, 构建成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研究结构和框架。

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对于中国青少年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启示。尤其是在中国教育现状的条件下, 研究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现阶段, 中国进行的针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研究重点在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其心理发展具有哪些特征。这个系列的研究对于发现和解决青少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大作用, 不过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是根据生物学个体研究模式进行的, 基本不涉及和联系家庭变故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而且, 传统的研究模式忽视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在现象表现, 缺少事实证明多用思辨方法, 更倾向研究青少年行为极少研究其心理状况, 不综合多因素多角度考虑多数使用单因素分析, 导致中国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研究无法适应其发展。所以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为改善中国差生多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也为丰富中国青少年的社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范式。积极发展理论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对青少年行为能力的培养, 加强行为能力的培养, 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中国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因为过于模式化导致创造力低下, 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是低于同龄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对这一目标的深入理解和贯彻, 将其整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面, 这将对中国青少年能力的培养发挥更大的理论支持作用。

四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不足之处

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丹尼尔等学者在认同PYD模式具有的积极作用后, 也提出一些这种方法的两点不足之处: (1) 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定义还不准确, 自1997年学者彼得·贝森倡议使用40个青少年成长性特征, 到学者勒纳在2004年提出了5个C目标, 还有后续的学者奥博瑞恩总结的五个核心能力 (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处理关系的技能和负责任的行动) , 这三种概念经常混淆使用; (2) 跨不同文化基础研究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研究太少, 无法肯定在西方国家适用的PYD模式到其他国家有同样或者其他效果, 由政府从上至下地推动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家长、学校以及社区进行配合, 往往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束语

所以, 我们要批判地继承美国青少年积极发展思潮这一思想。纵然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有着很多的优点和重大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模式。我们还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中国学生自身的特点、中国一直以来教育传统的适应甚至是中国教师的教育特点, 我们要依据这些因素来对青少年积极教育理论进行改造及完善, 创新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教育特点的积极发展理论。可见, 对于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良好利用将会为中国以后的青少年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级移动应用下一篇:兽医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