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影响

2024-07-04

推动和影响(通用12篇)

推动和影响 篇1

北宋末年, 社会矛盾冲突激烈, 民不聊生。一群被黑暗社会制度所逼迫的平民, 高举替天行道大旗, 聚义梁山, 呼啸山林, 成为当时名震江湖的草莽英雄。梁山也因这些英雄的存在而名声大噪。在这些侠客勇士之中, 每个人都有一身本领。这些人中, 好汉武松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高超的武功和睿智的头脑, 使他成为梁山中最具人格魅力的英雄[2]。

武松, 山东清河县人, 从小父母亡故, 与兄长武大郎相依为命。武松与武大郎虽为一母所生, 但外形差异巨大, 武大郎身材矮小, 且面相丑陋。武松身体素质极佳, 自小就苦练武功, 经十多年的勤学苦练, 练就了一身高超武艺, 因其武艺惊人, 浑身是胆。江湖上口碑甚佳。武松为人正直、嫉恶如仇、行侠仗义, 恩怨分明。对恶人, 他总能站出来维护正义立场, 对居心险恶之徒进行打击。路遇不平、行侠仗义是他不变的性格。在家乡, 他因恶霸欺负乡邻而打抱不平挺身而出, 三拳两脚将恶霸打死。为躲避官府通缉, 他背井离乡, 来到河北沧州小梁王柴进家中暂时躲避。其兄在武松走后, 以靠卖炊饼艰难度日。兄弟二人分开后的岁月彼此时时牵挂。后来, 武松命案因人证不足而不了了之。武松也从宋江口中得知兄长已经前往阳谷县, 就此拜别柴进, 赶往阳谷县与兄长武大郎团聚[3]。

一、武松的武术功底和拳术特征

武松自幼就对武术痴迷, 身体素质极佳。因此他从小就开始武术训练, 平日里舞枪弄棒, 四处拜师学艺。武松最开始接触的是少林功夫, 这让他有了扎实的武术基础。后来他又从江湖拳师哪里学到了北派弹腿等其他硬功夫, 这使他拳脚功夫更加犀利。在他因打虎成名之后, 偶遇北宋武术大师周侗, 使武松的功夫得到明显提升。周侗对武松豪放的性格和绝佳的身体素质欣赏不已, 在他对武松功夫进行考察后, 对武松武功特点提出中肯的意见, 找出武松功夫上的不足。武松虽然靠勤学苦练学到一身武艺, 但都不算高深功夫。在与平常之辈交手时没有问题, 一旦遇到武术高手, 武功上的浅薄和不足就会显露无遗。于是周侗将武松功夫中的不足一一指出并加以改进, 并将自己成名绝技无敌鸳鸯腿脚法传给武松。在恩师周侗的亲自示范指点下, 武松的功夫彻底得到升华, 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可惜的是师徒二人仅仅相处两个月, 武松就以事离开, 师徒二人自此再无相见。这也造成他没有完全领悟周侗武艺的全部精华和内涵。在后来武松遇强敌时就出现缠斗多时、险象环生的局面, 最后靠着周侗传授的无敌鸳鸯腿和丰富的临场经验击杀对手, 涉险过关。

武松身形伟岸矫健、孔武有力, 智勇双全, 临场实战经验丰富, 即使面对武功比自己高的对手也毫无惧色, 凭借过人的心理素质和经验与对手周旋, 最终获胜。他所学拳法都是北派功夫, 拳风硬朗, 加上武松与敌搏斗时冷酷无情, 出手迅疾狠辣, 招招致命, 具有极强的威慑攻击力。这样的拳脚功夫在武松手中更能发挥其实战效果。武松凭借着过人的硬功夫, 在江湖上一路拼杀, 在荒野搏击猛兽。以威猛的身躯和一双铁拳打出了威名, 成为令众人叹服的英雄好汉。

二、武松功夫在实战中的精彩演示

1.武松的格斗能力体现。武松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许多事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其中的一些打斗场面, 将武松近战格斗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武松为兄报仇、弑杀潘金莲之后, 在狮子楼寻得仇人西门庆, 西门庆也具有一身高超的武功, 其武术功底与武松相差不多, 两人相遇后即刻交手, 武松手使一柄单刀, 西门庆随身携带两把短刃, 两人在酒楼窄小空间进行搏杀。武松所使单刀不适用在狭小空间施展, 不久就因击砍西门庆不中而脱手。反观西门庆的短刃更适合近距离搏斗, 在西门庆不断进攻下, 武松被迫防御、险象环生。两个人近距离拼杀最后演变成以拳脚相搏, 武松的拳法虽然凶猛异常, 但水平不高的缺点被凸显出来。西门庆在掌握武松拳法特点之后, 随即摆出金猫捕鼠的凶险招式, 引诱武松进攻。幸亏武松江湖经验丰富, 没有上当, 用从周侗那里学的无敌鸳鸯脚法, 将他的险恶招式破除, 并最终格杀西门庆, 报了兄长之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武松的格斗能力的突出, 他同平常对手交手时, 能完胜对手, 在与高出自己的高手较量时, 沉着冷静, 逐步化解危机, 并抓住对方一丝漏洞而一举击溃对方。武松灵活善变的头脑使他在随后的一次次凶险环境中, 脱了险境。逐步掌握、丰富了搏斗经验。

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之时, 武松的搏斗经验让他完全掌握了主动。蒋门神也是当时武术高手, 武松在与他对决时, 先以虚招引诱蒋门神主动出击, 在抓住他招式漏洞之时, 武松施展自己绝技, 以无敌鸳鸯腿连续击中蒋门神腹部, 把蒋门神踢得蹲在地上。在蒋门神丧失进攻之时, 武松飞起右脚, 踢中蒋门神脑部要害, 将他踢得彻底失去反击能力。武松的格斗特点就是凶狠迅捷, 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对手, 这样的进攻手段, 使武松在与其他高手对决时, 能够掌握先机, 赢得胜利的主动。

2.武松的武术功夫对他野外生存能力的影响。大凡一名武者, 都应具有超出凡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能面对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地域敌人的挑战。武松作为长年行走江湖的老手, 他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抵御各类突发事件的判断及反应能力, 在当时梁山好汉之中, 无出其右。想当初, 他孤身一人, 在醉酒之后, 独闯景阳冈。夜宿山寺, 夜半时分, 睡梦中超然的警觉能力, 让他即刻警醒。此时四周, 草丛、山林, 微风依旧, 但其中蕴含的危机使武松醉意全无, 全神戒备。不久, 从感知危机来源处, 一只斑斓猛虎从草丛跳出, 武松与猛虎展开了近距离的对峙。此时的武松已经由醉酒状态完全清醒, 在极短时间内将自己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猛虎饥不择食, 面对孤单人类, 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人虎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场人与猛兽的对决中, 武松的实战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躲过饿虎几次扑袭、手中哨棒也因树木阻隔而折断之时, 武松依然能够头脑冷静。在探明老虎招数之后, 改变对敌策略, 变被动为主动。在老虎扑空还未来得及回转身之际, 跳上虎背, 以铁拳猛击老虎致命死穴, 直至将老虎锤打致死。在武松与老虎的这场殊死搏斗中, 武松的实战经验, 让他提前进入战斗状态, 在搏斗过程中, 头脑始终保持冷静、清醒。能根据时局、环境来发动反击进攻, 最终凭借高超的武功和临场实战经验战胜猛兽。

3.武松的机警与他的反暗杀侦查能力。武松的功夫不但体现在他高超的武艺上, 还表现在他敏锐的观察与反侦查能力。在路过十字坡, 于孙二娘店内歇息, 在店小二热情招待之下, 武松从店小二热情的言语、闪烁的眼神, 以及浑浊的烈酒, 包子中人体毛发上, 感觉到诡异与危机。为不引起店家注意, 他借如厕之机暗中侦查, 发现重大线索。为脱离险境, 武松大胆地与孙二娘和店小二巧妙周旋, 在酒桌上, 武松以轻松表现调侃酒店的菜肴和烈酒, 让孙二娘等误认为武松等人已成肉案上待宰的羔羊。在其他人因误食掺杂蒙汗药酒, 昏睡不醒之际, 武松也假借药性发作卧倒假寐。孙二娘等见众人都已中计, 警惕性大减, 放松了防御能力。在抬动武松之时, 武松看准时机, 突然暴起发难, 一举擒住黑店首领孙二娘, 彻底扭转战局。掌握主动并最终与孙二娘夫妇化干戈为玉帛, 共同前往梁山开创大场面。在这次凶险旅程中, 武松对危险环境的判断, 对事态发展的随机应变, 对反击时机的掌握, 体现出武松的机警和反击能力, 达到了功夫与智慧完美的统一。在这一点上, 梁山好汉之中, 还没有哪位英雄能与之相比。即使武功不在武松之下的林冲、卢俊义等人, 在被押解途中也曾有过遭暗杀的经历, 当时他们的表现都是紧闭双眼, 慨叹上天的不公, 顺从命运的残酷安排。从这一点上就可看出, 武松在反侦查能力上和江湖经验上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

4.武松的功夫与他夜袭实战能力。武松在行走江湖过程中, 经常深陷险境而搏命杀出重围, 这也使他练就了超人的胆量。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群雄并起的同时, 盗匪也肆意横行, 这使得行路之人对路途中的危险境地堪忧。武松对此完全没有感觉, 在他一身功夫和超人胆识驱使下, 他经常夜间穿行在荒山野岭、野兽出没之地。这样使他夜间奔袭和夜战能力达到极高的水平。

在蜈蚣岭之战中, 武松就是夜晚行走荒山野岭, 在一座道观中发现恶道人飞天蜈蚣在调戏民女。此时的武松利用夜色掩护, 翻墙跳入道观, 将值守之人逐一除掉后, 与飞天蜈蚣进行功夫对决, 月光之下, 人影刀影交相闪现, 双方都以最高武功进行搏杀, 最终在激战数十回合后, 武松诱敌深入, 以险招结果了飞天蜈蚣的性命, 将道观中被掳掠而来的民女放走并火烧道观。

武松另一处夜袭表现在血溅鸳鸯楼事件之中。当武松击败蒋门神, 将快活林重新夺回后, 蒋门神买通张都监陷害武松被发配恩州牢城, 行至半路, 公差事先得到命令在路上杀掉武松。被武松识破逼问得到实情。武松连夜长途奔袭回到张都监家中, 在鸳鸯楼上与蒋门神等进行搏杀, 并最终全歼恶敌。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 武松超强的夜晚长途奔袭和搏杀能力, 表现了武松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过人的技战术本领, 让人真正领略了功夫一流的武者形象。

摘要:武松是北宋末年江湖上的侠士, 他身具高超武艺, 曾赤手空拳击杀猛兽, 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江湖阅历和实战经验使他成为搏击王者, 他的武功和遇敌时搏击手段都对武术实战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

关键词:武松,实战能力,击杀猛兽,格斗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董连祥.《水浒传》宣扬的梁山好汉之义[J].水浒争鸣, 2009.

[3]孙毓棠.关于北宋赋役制度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 1964 (2) .

推动和影响 篇2

【推动造句】

1、这次大会对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学校组织教师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教学改革。

3、大力引进资金和人才,推动西部大开发。

4、为了推动新的政策,政府千方百计的发出各种说帖。

5、两国政府首脑的互访将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6、革命和人推动历史前进。

7、源源不绝的`水流推动着水轮发电机,就产生了强大的电流。

8、世界足坛人才辈出,推动足球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9、自从政府推动十大建设后,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

10、解放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促进造句】

1、经济政策的改革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2、商品交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

3、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每个人都从中获的了好处。

4、严格的管理制度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5、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6、多晒太阳可以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7、“争先创优”活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8、慢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健康。

9、不少工厂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了产品的纲举目张。

技术推动时空转换的商业影响 篇3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由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位记者还添油加醋地描绘了一个科幻场景:

“存放着机密文件的保险箱被放人一个特殊装置之后,可以突然消失,并且同一瞬间出现在相距遥远的另一个特定装置中,被人方便地取出。”

如果不是看在刊登这则消息的都是权威媒体,我第一感会冒出“这会不会是愚人节新闻”的想法。继而不禁深深感叹,技术进步真是无所不能,稍不跟上,就OUT了。

据百度百科介绍: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利用量子纠缠技术,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描绘的“超时空穿越”,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

这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常识。但事实上,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有关于不同于物质时空、精神时空的第三态时空——相当于今天所说信息时空的想法。

例如古希腊柏拉图所论物质、精神之上理念;近代黑格尔所论物质、精神之上的理念,现代波普尔所论世界一(物质)、世界二(精神)之上的世界三(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去构建真的具有时空意义的信息空间。例如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网格计划,以及近来的智慧地球的设想。这与中国大干快上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完全不在同一个时空考虑问题。

卡斯特关于在流动空间或信息流空间建设信息化城市的设想,与我们大干快上物理城市,希望在这样的城市中让生活更美好,想的也完全是两个不同时空的事。

在技术证明信息空间存在之前,信息空间的商业理论已经产生。例如布瓦索的名著《信息空间》。布瓦索还把信息空间理论,伸延到对知识资本形态的理论构建上,考虑时空转换的商业影响。

正如醒客(Thinker)陈世鸿所说:“人类正经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信息的交流正在替代物质的流通,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决定者,信息的流向,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人所代表的智能生命引领着生物界,也便从物质文明进入意识文明。”

但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许多人生活在信息时代,但对信息化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总是用物理时空,来理解信息时空。

举例来说,以为在中国建七倍于欧洲的物理城市,是未来方向;但对欧洲来说,从城市回到乡村,才是未来方向。真正的未来在卡斯特说的流动空间(信息流空间),未来人类将在流动的时空中配置资源。一步看错,几十万亿的产业资源就会投到与未来错位的方向上去了。

我们今天的世界,实际是三种时空的叠加。农业时空,是以自然为参照系的时空,特点是相对于自然节奏而变化不定。我到农村旅行,向老农问路时,总听到这样的回答:还有一里地,15分钟就到了。实际一走才发现,这一里地有十几里之远,这15分钟有两个小时之久。

工业时空,是以人工物为参照系的时空,特点是相对于工具等长等距,信息时空,是以意义为参照系的时空,特点是相对于人的目的而“浓度”不同(这是托夫勒的用语)。比如恋爱时,总觉时间太快,等车时,总觉时间太长。在达利的油画中,表现钟表在流淌,就是相对于意义的时空变化。

意义的空间是现实存在的。为意义的流动而搭建的信息基础设施,构成了类似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人们称之为智慧地球。为意义的流动而构造的世界,是第二人生,存在于电脑、网站、手机等信息终端之上,将来会直接存在于意念控制的电脑之中。

互联网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人们从为手段而生存,变成了为目的而生存。人们对什么是真实的看法,将完全改变。虚拟可能比真实更加真实,尤其是当虚拟更代表意义时。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它在物理上很真实,但在意义上是不真实的,而有意义的生活,才是更加真实的生活。

比如人为什么喜爱物理意义上并不真实的游戏呢,因为在游戏中,人处于自由选择的目的状态。所以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又比如,电子商务好在什么地方?因为“谁需要什么”这种关于意义的信息,不再受到物理空间中不透明、不对称中间存在和利益的扭曲,人的商业因此变得更具目的性,更加不“盲目”。

相反,华尔街虽然从物理的角度看很真实,但当金融代理人不对委托人负责时,对委托人来说,它的存在是不真实的,至少是盲目的。

技术推动时空转换,从物理空间转向信息空间,必然对人们从事商业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物理空间谈到企业,人们会联想到厂房、院子。在信息空间中,这样的厂房和院子是不存在的。

以往时空概念下的专用性的固定资本,将转变为云计算中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的新商业模式。

我在神州数码参观时,发现他们已不再固定员工的坐座。而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随机选择一张空的办公桌,将电脑往上一接插,个人专用的工作界面与数据就随之恢复和形成。

未来云计算推动下的企业创建,也可以是这样。人们不再进行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将自己的企业往云计算中心一接,就可以根据个人业务的识别,随时随地直接进入到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工作状态。人们以个人知识为流动资本,为顾客创造价值。

作为效果,人们将进入普遍的报酬递增状态。人人都可以从事初始投人大,边际投入低,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商业活动。这里的初始投入,已被云计算共享公共计算资源所替代。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收益不会无限增长,但它将主要不是受成本约束,而更多受需求方收入条件约束,形成以需求为中心的生产。

以量子信息为核心的未来量子通信网络是什么样。谁也没见过,但只要仔细观察已存在于今天的未来因素,就可以发现,未来时空的特点,与其说在于科幻上的穿越,还不如说在于商业洗牌的常规化,生产要素将更自由地排列组合——或者叫穿越。

推动和影响 篇4

1 标清与高清技术标准之对比

现在的高清电视相比标清电视, 画面像素更高, 画面也更加宽, 在色彩的渲染和对细节的处理上面也更加的成熟, 向着国际标准ITU-RBT.709靠拢。用高清电视看高清节目, 会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 更加逼真的图像, 颜色更加明亮, 画面层次感更好, 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镜头

镜头具有相同的折射特性, 加上他们在镜头的成像面积不同, 所以需要改变焦距以适应拍摄相同大小的景象, 拍摄的景也随之改变。因为高清的像素非常高, 所以每个像素点大概只有标清的一半那么大, 观众在看高清电视时往往都是大屏幕, 所以需要非常精确的调焦。只要有一点偏差, 屏幕上就会很明显的看出来, 十分敏感。所以说高清拍摄对拍摄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3 曝光

调整光圈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控制曝光量, 曝光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层次、细节、色彩饱和度。只有准确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图像。因为高清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提高, 其画面宽容度更接近电影胶片, 层次比标清更加丰富。在拍摄景物时, 需认真观察被摄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围, 根据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与拍摄主体的关系, 确定曝光量并调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摄像机还提供了伽马曲线的调整。当拍摄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较大且超过了CCD所能表现的范围时, 图像的高光部分就会出现泛白现象, 导致高光部分层次和细节丢失。当被摄景物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 如果超过CCD的最低照度范围, 图像暗部就会层次减少甚至丢失, 表现为画面一片漆黑。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拐点、伽马曲线和黑伽玛曲线进行画面的补偿和修饰。为了充分表现高清晰的画面。更需要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 画面上有可能会模糊不清, 这类似于焦点不实的现象。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画面水平方向的扩展部分, 这就更需要合理运用灯光照明技术。总而言之, 高清拍摄时照明用灯量要比标清多。高清拍摄时照明光线性质的硬与软对物体外观的清晰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画面的总体效果来说, 由于硬光能勾划出被摄景物的轮廓, 质感十分明显, 所以使我们感到空间感强。而柔光照明很容易产生平淡的无立体感的图像, 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从画面的局部效果来说, 可能由于硬光造成过大的明暗反差, 而使物体细部的再现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细腻的影调层次, 相反能提高我们对物体细部的分辨能力, 故此感觉画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摄像照明时宜使用较软的光线, 这对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

4 构图

现在的高清电视都是宽屏的, 相对标清电视来说, 画面横向扩张了近三分之一, 所以视角变大。宽屏的电视能够容纳更多的画面和信息量, 在表现大的场面时非常的有震撼力, 能够与电影相媲美。电视的画面就像作画一样, 画面的构图如同画画的构图, 这就是镜头的语言, 拍摄者通过画面传情达意。所以在视觉渲染上, 需要有一些方法, 特别是宽屏的画面, 构图更应谨慎。线、形、色调、影调这四大元素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 围绕主题, 用他们构图。因为是宽屏, 所以构图时, 要考虑到画面的延伸感, 让观看者从视觉上有一种穿透感。画面的变宽, 随之而来的就是包含的内容更多了, 所以在画面搭配上要注重主次之分, 利用陪衬去体现主体, 还要保证画面的和谐, 适当的引用虚实结合。在进行摇摄时, 因为画面的变化所以, 物体在画面上水平运动的时候会停留更长的时间, 在速度上也要做出调整, 不然会让观看者有种缓慢的感觉。加快摇动速度能够让画面的节奏感更好。

5 聚焦

高清摄像机的画面更大, 所以视角更宽广, 比标清的清楚, 景深要小一些。同样的一个画面, 所包含的内容就要更多, 所以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就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而摄像机的寻像器较小, 分解力不高, 导致在寻像器里看起来是非常好的画面, 移到大屏幕时会有焦距不对的情况发生。所以配合高清拍摄, 使用的监视器应该选用大屏幕的。聚焦拍摄时, 标清的做法是把镜头调焦到最大, 然后推上去聚焦。在这个时候的景深最小, 能很好的查看焦点是否调实。确认以后把镜头变焦拉回到所需要的情况, 这时的焦点就调好了, 这种做法不适用于高清拍摄。镜头进行变焦操作时会有轻微的画面移动, 不同地方的最佳焦点也不一样。所以适用于标清的方法不一定适合高清拍摄。所以高清拍摄要先把镜头变焦至所需景别, 把它作为定焦镜头直接在该焦距状态下精确调焦, 此时当然离不开专业监视器了。在没有专业监视器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借鉴电影拍摄的方法, 先直接测量调焦距离, 再将镜头上的调焦基线转动至该调焦刻度值上。

6 清晰度

高清拍摄对各方面的细节都要求很高, 需要从态度和环境上做到一丝不苟, 因为他要求各个环节的精确度。一些微小的错误, 在标清时无法发现, 但是在高清大屏幕上就会很显眼, 如同全黑的画面上有一个白点和一个灰色画面上的一个白点的差别, 所以在拍摄时难度很高, 一点小失误就会前功尽弃。

7 兼容性

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放弃标清这一标准。所以要让电视行业从标清向高清过度, 需要电视从业者注意两者兼顾, 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也要适用于标清电视的播放。除了改变清晰度意外, 画面的转变, 将宽屏变化为正常比例, 而直接的压缩会导致画面变形, 这样是行不通的, 所以有两种处理方法:

7.1 信封模式

这样模式就是常见的利用黑条将画面的上下挡住一部分, 保证画面的完整度, 但是却不是占满整个屏幕。所以在制作高清节目的时候, 要注意字幕的制作, 可以为节目单独制作字幕文件, 保证在播放不同清晰度节目的时候, 可以嵌入使用, 保证画面的完整度。

7.2 切边模式

相对于上面的方法, 这个办法是将画面的左右两边切去部分。让画面符合标清电视的4:3画面。这样的方法同样需要节目在制作的时候有所注意, 将寻像器的4:3标识框打开, 尽量保证主要内容都在4:3的画面框内。例如在拍摄对话的场景时, 要用4:3的标识框罩住说话者的脸部, 在拍建筑场景时, 建筑的主要部分也要在4:3的标识框内。一些文字的表达也要限制在4:3的画面里。总之, 一些拍摄手法要兼顾高清和标清的播放, 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体会节目的乐趣, 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还要符合不同观众的观看需求, 满足他们的硬件条件需要。

现在我们仍然在对数字高清技术进行研究和实验, 我们会继续寻找更好的方法去提高高清电视技术的使用范围。

摘要:现在的影像处理都倾向于数字化, 而高清数字技术让电视节目起到了非常大的变化, 同时对电视工作者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怎么样去让高清数字技术为广大的观众朋友体会到更好的视觉需要, 制作出让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 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篇5

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的理念和法律的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和意识。法治方式则是运用法治思维从事法律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发展到今天,相较于道德、宗教和其他社会规范,法律调整具有一般性、逻辑性、稳定性、程序性、可预期性和权力保障性等优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法律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和主要调整手段。由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和主导方式。

分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核心内涵,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人民主权,处理好民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树立法治思维,首先要求树立民主思维,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其次要发扬人民民主,科学民主决策;再次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自主权。

第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公民权利体系并监督其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动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全面推进人权和公民权利保障提供了雄厚的制度依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以法律权利体系的完备为基础,以健全和落实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为抓手。

第三,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依法实现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平等、规则的平等,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四,弘扬理性精神,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值此改革的关键阶段和矛盾高发期,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城管、警察、工商税务等经常面对各种冲突和问题,对此要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

第五,夯实程序观念和法治精神,遵循正当程序。在现代社会,程序法(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司法程序、选举程序等)是否完备并得到严格的遵守执行,是衡量国家法治文明、司法公正、诉讼民主、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法治实践中,一切事情都按程序办、按规则办,必然会大大降低出现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可能性。

当前法治实践中,要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一、深化改革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革是“变”,法治是“定”,一动一静,二者天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必须妥善、辩证地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一方面,必须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引导改革方向,以法治规范改革程序,以法治确定改革方式,以法治保障改革成果,唯如此才能理顺二者关系。另一方面,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立改废释等多种途径,让改革与法治良性互动。

二、推动发展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人为本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依法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内在要义;处理好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是制度目标;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土地承包转让、林权改革、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优化发展的法治环境,是当务之急。

三、化解矛盾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在法律框架内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惩治各类犯罪、维护政治安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预期、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社会支持,使法治成为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要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重视和善用司法作为矛盾终结机制的制度与方法,维护司法尊严、权威和公正。

四、维护稳定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维权与维稳的统一。要把执法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是明确执法司法权都由法律授予;没有法律授权,不得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执法司法行为。要把严格公正执法司法与理性文明执法司法结合起来。

以法治引领和推动高教改革 篇6

自1999年1月1日至今,高等教育法已经施行17年,在这17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教育管理体制、大学治理结构,还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都发生了改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高等教育法应该修改和完善。”在马怀德看来,高等教育法涉及内容很多,从修改的内容来看,此次修改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根据高教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当前的急需和特殊要求进行的修改。

明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马怀德将此次修订的7个法律条文归纳为5类。第一类是对高等教育方针和任务做了补充和完善。

高等教育法第四条,将基本方针增加3部分内容:一是增加“为人民服务”,二是增加了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受教育者发展内容方面增加“美”。

“这样就比较完整了。”马怀德表示,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首先,要引导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从教育的价值理念来讲,所以增加“为人民服务”;从培养内容上来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他们必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要增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培养规格上,美育也很重要。

与之相关的是,第五条关于高等教育的任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这是非常必要的,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社会责任感,此次修改符合现代教育观和高等教育发展导向,也符合问题导向。”马怀德说,现在培养的不少人才缺乏社会责任感,这是需要引导的。

下放设立高校审批权限

此次修订内容第二类是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将设立高等学校的审批权一分为二,分类审批,以放权为主,规定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分别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为何要将审批权下放?在马怀德看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开创新局的施政策略,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职能转变工作的“着力点”。

“之前的教育管理体制权限比较集中,对设立高校的授权,也不是特别明确。此次教育行政审批权下放,符合简政放权的要求,有利于释放市场的活力,激发设立高校的社会意愿,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用市场的方式和社会资源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怀德表示。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明确,审批高等学校的设立,将应当“聘请”改为“委托”由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评议。马怀德认为,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让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有了更明确的权限范围。

强化高校学术委员会作用

新法修订的第三类内容是在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方面,细化和明确高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责,第四十二条,明确学术委员会有5项职责。

“之前也有规定,但比较简单,此次明确规定学术委员会有5项职责,其中,审议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以及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这两项是之前就有的,这次增加调查处理学术纠纷、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以及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他事项等3项职能,其中最后一项是兜底条款。”马怀德介绍说。

为何要明确学术委员会职责?在马怀德看来,这是为了适应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需求,也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果的体现。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之后,高校在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和探索,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教授治学,分清楚高校内部几类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强化学术委员会履行学术职责,比如,学术不端问题,处理学术纠纷,就是专业和学术问题,由学术委员会履行职责,更能体现教授治学,增强教授的使命感、责任感,调动教授在内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马怀德表示。

完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模式,完善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体系,是此次修订的第四类内容。第四十四条明确,高校应建立本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马怀德表示,这就明确了学校在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评估方面的权限,同时,还规定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此外,此次修订还在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和营利问题上有了制度性突破。第六十条,对教育经费机制进行调整,明确举办者、学生、学校三方都要付出和投入,要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为了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相衔接,第二十四条删除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内容。马怀德表示,这也意味着国家财政将主要关注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其他的教育领域将慢慢引进一些社会资本,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高校投入是多元的,办学形式也应当多元。今后,营利类高校就要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运行和管理,其属性、定位及责任更加明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万玉凤 柯 进∕文)

链接

修改实现制度性突破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决定,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做出部分修改。综观此次修法,有4点内容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对完善教育基本制度有明确表述。增加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规定;增加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增加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内容。

二是修改决定指导下的国家财政将主要关注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其他的教育领域将慢慢引进一些社会资本,向商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新修改的教育法删除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修改为“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新修改的高等教育法同时删除了“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

三是下放设立高校审批权限,完善了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体系等规定。新修改的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分别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强化高校学术委员会作用,规定学术委员会有权调查、处理学术纠纷,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事项;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模式,规定高校应建立本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完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推动和影响 篇7

一、反袁复辟期间梁启超的国民外交运动是一次预演

梁启超进入北洋政府的第二年,即1914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与英法等协约国激战正酣,无暇顾及中国的利益。日本觊觎山东已久,乘机对德宣战。8月23日,日军不顾北洋政府中立宣言,在山东龙口登陆,9月10日占淮县、济南等地交通枢纽,11月7日在英军配合下攻占青岛。1915年初,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条约涉及南满、内蒙、湖北大冶、中国沿海岛屿等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权。为了圆自己复辟称帝的春秋大梦,袁世凯承认了其中大部分条款。梁启超闻此消息,数次要求袁世凯对德宣战,以收回胶州半岛[2]18。袁世凯已从日本人那里收了好处,哪能肯听梁启超之言。10月2日,梁启超与蔡锷一同在参议院会议上提出政治质问案,斥责北洋政府军队节节退让,纵容日本侵略山东的行为。此外,梁启超还在《京报》和《国民报》等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外交轨道外之外交》、《交涉乎命令呼》、《再警告外交当局》等8篇文章,说出他坚决抵抗日本的外族侵略的决心,揭露袁世凯为称帝而不惜卖国的丑陋嘴脸,得到举国民众以及政治界、舆论界、知识分子们的一致响应,这可以看作是梁启超“国民外交运动”的一次预演。他又在上海《大中华》月刊发表了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与袁世凯决裂。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举国上下一片唾骂声中呜呼哀哉了。此时梁启超也未认识到此次倒袁胜利的关键在于国民的关注,以及“国民外交运动”的重要性。他又将重点放在拥戴另一个军阀———总理段祺瑞身上,极力支持他“对德宣战”立场,并与时任总统的黎元洪在“府院之争”中闹得不可开交。1917年3月4日,失去耐心的段祺瑞亲率督军团进京,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总统黎元洪、腐儒康有为、辫子军首领张勋等人也只好答应对德宣战了。

二、梁启超的国民外交活动正式上演点燃了五四运动导火索

梁启超倡导的所谓“国民运动”,是希望民众能关怀国家前途命运,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在如何推动国民运动思想的问题上,梁启超后来总结道“:对外问题易发动群众,对内的问题却难发动。自公车上书以来至五四运动时期,凡有壮烈为国之举动者,十有八九都将中华屈于外辱作为自己的革命动机。因为一则外交问题的运动易将民众斗志激昂起来,革命热情燃烧起来;二则外交问题不触及国内军阀专权,不会触怒当局,自然危险性就小,因而随声附和的人也多了。所以梁启超先从“国民外交运动”入手,推动国民运动,并由他亲手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事件起因于1918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惨胜告终。之前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后,因“再造共和”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赶下台,徐世昌任总统,梁启超辞职。12月,梁启超与蒋方震、张君劢、丁文江等七人便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和记者等私人身份前往法国,与各国政要及社会知名人士展开外交活动。此时日本正欲借机从德国手里强抢胶州半岛,因此指派本国驻巴黎代理公使芳泽宴请梁启超和林长民,以打探中国口风。当芳泽一脸无耻相地提出日本应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利益时,梁启超严词拒绝说:中对德宣战,中德条约随之废止,日本也不存在继承不继承一说。然而北洋政府9月间已与日本签订密约,早将山东拱手让人了。梁启超得知这条消息后愤然电告外交委员会,揭穿政府的卖国行径。电文大意是:自日本占胶济铁路以来,中国一直不承认日本继承德国权利。如今德国战败,政府却早于九月间与日交换密约以自缚,此是为何……可望取消……政府也再勿授人口实。

外交委员会汪大燮、林长民一干人等接到梁启超的电报也大为光火。立即致电梁启超在巴黎进行外交活动,尽量弥补损失。国内方面,1919年的2月,国际联盟同志会在北京大学成立,北大师生千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推举梁启超为理事长,汪大燮代理其职。推举北大校长蔡元培、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参政院参政李盛铎、南开中学堂校长严修、财政总长熊希龄、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张謇等人为理事。2月16日,又在熊希龄家中成立了国民外交协会,推举熊希龄、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范源濂、蔡元培、王宠惠、严修、张謇、庄蕴宽等人为理事,并通电表明国民外交协会有关实施国际联盟、撤废势力范围、废弃不平等条约与合同、撤领事裁判权、关税自由、取消庚子赔款、收回租界等七点外交主张。然而美英法等协约国成员是不会关心中国权益的,已将中国的胶东半岛私相授受给了日本,北平政府正考虑签字。梁启超焦急万分,4月30日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建议发动一场不签字运动,以抵制北洋政府卖国行径。另外,在梁启超授意下,林长民于5月2在《晨报》头条发表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此文一出举国上下一片震动。5月3日,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全体职员大会,会议宣布不承认日本的“二十一条”及其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既得利益,并将日本的最后通牒期限———5月7日定为“国耻纪念日”。5月4日,北大全体师生在蔡元培带领下,与北京13所学校学生代表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北洋政府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五四运动”的大幕正式拉开,全中国民众爱国热情被点燃,爱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商界的人士纷纷走向街头,发起了拒签合约、还我山东的游行示威活动。旅欧、美和日本的留学生、爱国华侨也采取行动,积极响应。全球华人共举爱国反帝的大旗。另外,当林长民得知北洋政府向巴黎的陆征祥发去签字训令时,当即密电梁启超,让他将此消息通知巴黎的中国留学生。28日,当陆征祥等人准备出门时,被留学生和华侨团团包围在寓所里,并收到警告:若出门半步,即扑杀之!面对旅法华人的激愤,陆征祥也只好躲在寓所内,并发表拒绝签字的声明[3]77。此轮“国民外交运动”以胜利告终。

三、国民运动及其外交运动是梁启超对自己“贤人政治”的反省

眼看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日本军国主义当然不甘心。1920年1月,日本又提出要与中国直接交涉山东善后问题,遭到国民一致反对。3月梁启超返回上海,在《申报》上发表对山东问题看法时指出:巴黎和会的拒签是中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若接受此次交涉,则前功尽弃。1921年冬,协约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商讨解决巴黎和会遗留问题,包括日侵占山东青岛等问题。北京、山东等地又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表达对政府立场过于软弱的不满。梁启超在北京各团体国民外交联合会上也发言提出:日本应无条件将山东交回中国,联合会还发表了《关于山东悬案的宣言》。1922年2月,迫于中国国内舆论压力,中国政府坚持了全部收回山东及青岛权利的主张,且在美英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

推动和影响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 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中未能以物质形态固化的部分, 它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 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无论是这个民族的语言、传统知识, 还是生活方式、价值体系, 抑或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和手工艺, 均囊括于其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间区别与差异的真正“密码”。

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对民族村寨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并进一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往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宝贵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 研究角度不外乎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民俗学联系起来, 或者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激励、创新模式等方面。本文是从微观角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传统手工艺, 将其放到两个具有可比性的村寨里来研究、对比传统手工艺对旅游的影响。

新华村和秀邑村都隶属于云南大理的鹤庆县, 都位于著名旅游城区大理和丽江中间, 新华村具有优越的区位, 与丽江古城相距仅39公里, 距县城5km, 距大丽公路1.96km, 距丽江机场12km, 交通十分便利, 是从大理前往丽江、香格里拉的必经之路。

而秀邑村离新华村仅4.2km, 该村距县城1.6km, 两村相隔非常近, 可以说新华村所具有的地理优势也恰恰是秀邑村所具有的。然而在旅游发展这条道路上, 新华村早已走在了秀邑村的前面。从明代开始就被称为“小炉匠”之乡的新华, 凭借着对银铜手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来此, 新华村早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秀邑村是一个精于铜器加工的村子, 东邻县城, 西邻西龙潭, 辖陈家登、南秀邑、坡头邑、北秀邑四个自然村。秀邑背倚九顶山, 村中有一片水质清澈的西龙潭水库, 依山构筑古朴庄严的西山庙, 或许这些天然的自然资源对建成一个旅游景点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优势, 但新华村成为知名的旅游景区前, 所拥有的自然景观资源与秀邑村类似, 新华村成为旅游名镇在招商引资、景区规划方面都是值得秀邑村借鉴的。

二、新华村的银器手工艺对旅游的影响

新华村, 旧称石寨子, 改名为新华村, 寓新生荣华之意。该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西北端,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7′、北纬26°62′, 背靠大理苍山十九峰云弄峰地脉的凤凰山, 村前是一大片草海湿地, 山水自然风光优美, 素有“丽江小别院, 大理后花园”之称。在凤凰山下, 黑龙潭畔, 海菜花的清香里, 田埂调的余韵中, 青青杨柳依依, 随处可见笑靥甜美的白族少女。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当然需要靠投资来整合规范。

但凡有山有水又保存地较原始的地方风景自然不会差, 新华村后倚高山, 水资源也相当丰富, 有黑龙潭和星子龙潭, 另有仕庄龙潭水分渠流入北邑村, 清水河从村中自西向东流入漾弓江。新华村及农田所处的坝区为暖温带气候, 冬有薄霜结冰, 夏无酷暑, 有“四季无寒暑, 一雨便成冬”的农谚。虽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的新华村, 但是论及怎样将它建成旅游名镇, 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和引导,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自身所拥有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但更为关键的是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银器加工手工艺, 经历一千多年时间的沉淀和历史冲刷而成的一块招牌。

据《鹤庆县志》记载, 早在明朝, 新华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加工民族首饰等工艺品, 在明朝洪武年间得到了推进发展。当时有一中原汉族洪姓将军率军在石寨子屯戍, “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器具者, 村民又习之, 诸技艺均能, 世代传袭。”一千多年的积累成就了银器加工工艺博大精深的加工历史, 心灵手巧的白族村民不断改进加工技艺, 创造出了绝妙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谓之“家家有手艺, 户户是工厂”。可以说精湛的加工技艺赋予了新华村一开始就所需要的知名度, 与其他村寨不同的是它的名气一开始就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世代代传承从开始就改变了新华村久在深山无人问的境地, 使其声名远播。

全村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 全村下辖北邑、南邑、纲常河3个自然村, 共6个村民小组, 1256户, 2011年统计的总人口是5786人, 现在估计接近6000余人。新华村是草海镇下辖的白族行政村, 村落依山傍水而筑, 周围十里红荷绿柳, 潭水深处的水榭华亭, 还有绿油油的海菜花飘荡着醉人的芬芳, 独具高原水乡景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银都水乡新华村银器加工按照传统的工艺流程绘图、捶打成型、灌铅、雕刻、退铅、打磨清洗几个步骤, 打制成手镯、银婉、铜壶、藏刀等各种手工艺品并远销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地, 出口至缅甸、尼泊尔、泰国等国家。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更加向往农村的自然环境。鹤庆县委、政府也意识到了发展机遇, 充分利用新华村的早已出名的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交通基础鼓励村民深入开展手工艺品加工, 广泛利用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招商引资, 大力推进旅游村建设。特别是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的令狐安在1997年5月来到鹤庆县, 步行至纲常河村时感慨道走访云南大大小小500多个村子, 都没有发现像新华这样美丽的小村,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当即就下令大力发展这边的旅游。这边店铺的银器售卖政府都给予免税和一定的补贴, 足可见县政府对此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新华村旅游发展之初政府的动员和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经过几代新华人对传统加工手艺的继承和发扬也才有了今天的新华村才有了石寨子、寸氏庄园、黑龙潭和玉泉人家等休闲景点。

新华村旅游开发虽然吸引了很多旅游者, 使得白族旅游手工艺品的订单不断增多。但是, 因开发公司的垄断经营阻断了游客直接接触手工艺者, 打击了手工艺者技艺创新的积极性, 对技艺的传承造成一定的影响。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推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开头, 但是旅游发展后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又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村寨旅游发展时像是一把双刃剑, 在享受它所带来的好处时也需要解决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是笔者走访的一些手工艺者的访谈:

个案一:

李氏家庭作坊, 他们主要是做藏族佩刀, 纯手工活, 大概200元左右一把。他的店铺和加工生产地是分开的, 政府近年来对这些加工作坊大力支持, 还给予了免税政策。当然做这些佩刀也需要银来装饰, 原材料基本上都是从上海进货, 一般999的纯银是6、7块一克, 毛料银运输到这边来再根据藏民的需要进行深度加工, 可以说新华村这边算是批发地。有些藏民是买来自己用, 有些则是买过去之后出口印度, 从中赚取差价。当然来新华旅游的游客也有一部分会买这些佩刀、佩剑之类的。居住在此的寸师傅并不觉得这些游客打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反游客的到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这边一年四季都有游客, 不存在淡旺季之分, 生意很不错。

个案二:

小型压花厂老板寸师傅, 30岁左右。据寸师傅介绍, 他家的压花工艺主要是针对手镯, 虽然不是手工雕刻品, 但是规模化生产效率高, 产量大。如果按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的数量来看一般平均是1:10, 但是按价格来看是9:1, 而且机器生产成本也不低, 主要还是靠薄利多销。他还谈到藏银镯子一般都是纯手工艺品, 其外形和雕刻花纹都与普通的镯子不一样, 价格自然也贵些。他的压花厂加工的藏族腰带卖得最好, 当问到有没有想过扩大规模时, 寸师傅明确表示想扩大, 但是资金不足是主要限制条件。而且这两年没有前两年市场好, 游客购买的比较少, 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游客来到这里买过假货失去了信心, 再加上导游和一些商家合作引导游客购买价格昂贵、质量低劣的镯子, 吃过亏的游客自然渐渐在新华村购买银饰少了, 这样也就间接影响到了家庭作坊的生意。

寸师傅本人干这个有8、9年了, 自己钻研学习机器操作, 1985年的时候到过广西、藏区, 在拉萨待了2年, 当时也是去学习雕刻那边藏族人喜欢的花纹, 自己找毛料、打成片、拉成丝, 然后再雕刻, 基本上什么都做, 不像现在都是细分化之后的分工, 专门只做其中一个流程, 专业化生产。2000年时银子一斤的价格最高时达到了5000多元一市斤, 后来又慢慢往下跌, 最低时是2700元一市斤, 很多人在那一年全亏。这个行业一旦银子涨价, 利润就变薄, 但是加工费是纯技术活, 受银价波动影响不大, 价格比较稳定。其原料供应昆明也有, 但是主要还是从上海、广州进原材料。他还谈到针对藏族的销售旺季大概是从5月份到12月份, 过年期间就是淡季, 因为藏民们要上山去挖冬虫夏草、贝母之类的名贵药材挣钱, 没有闲暇去买这些装饰品。一旦开年之后生意就慢慢好起来, 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前来提货的人特别多。

三、秀邑村的相关概况

白族村落云鹤镇秀邑村风景秀美, 乡间小道上保存了大量的土坯房, 临街的新修葺的民居建筑还保留了大理特有的“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形式, 院落宽敞、阳光充足。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 它一般用白灰粉刷, 由名人题写“万紫千红”或“旭日东升”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字。还有那威风凛凛地虎踞于房屋、大门和照壁正脊中央的瓦猫, 朝朝暮暮为主人守护一年四季的平安。走在秀邑村的乡间小道上, 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心中优哉游哉。再登上西山庙俯瞰秀邑村, 只见西龙潭水波荡漾, 牛马在安详地吃着草, 几个老翁在水边静静地钓鱼, 这样的乡村美景很容易让人流连在这水村山郭之间。

该村距县城1.6公里, 较之新华村离县城更近。东邻县城, 南邻新生邑村, 西邻西龙潭, 北邻罗伟邑村。辖陈家登、南秀邑、坡头邑、北秀邑四个自然村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82户, 有乡村人口3241人, 其中农业人口2830人, 劳动力1684人, 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12人。在这个铜匠村里, 一代又一代秀邑人传承着打制铜器的工艺, 也培育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可以说在这片世外桃源中藏龙卧虎。

秀邑人打制的铜器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黄豆般大小的斑点, 这些斑点排列非常整齐、大小均匀, 秀邑人称它为斑点铜。在铜器上敲打出斑点是白族人自己的独有创造, 器物身上的这些斑点既可以增加硬度, 使之更易保存, 不易变形, 也使铜器美观大方,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为成色好、质量高, 秀邑的铜器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产品市场既面向滇西地区, 也远销到整个藏区以及出口印度、尼泊尔等国。

传统的手工艺就像那一抹岁月长河中的风景, 虽然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许多古老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器化生产所替代而淘汰。然而, 秀邑的铜器制作并没有丢弃传承下来的古老加工工艺, 而是不断吸收新设计、新技术, 将手工技艺和机器化生产相结合。比如说蒋师傅家就是运用模具压膜生产铜壶的壶身, 这远比手工敲打效率高, 还使得壶身更加美观, 每件产品大小一样, 节约了时间, 成本也降低了。然后铜壶上的纹路斑点就需要人手工进行敲打, 这样在保证工艺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又提高了效率。此外, 秀邑铜器还改进了工艺流程, 增加了防止变色和生铜绿的工艺, 更加突出民族风格。

秀邑村的铜匠们就是用近乎原始的小手锤、小凿子、小墩子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艺, 用勤劳的双手打制出小到一个茶壶, 大到一个水缸的精美铜器。他们农忙时需要下地插秧干农活, 农闲时才有空闲时间进行铜器的技艺加工。有时为了按时交货, 他们这种家庭式作坊需要经常加班到深夜。可以说他们铜器加工的名气背后是秀邑村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所交织成的。

秀邑村和新华村一样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工艺, 一个擅长铜器加工, 一个精于银器加工, 两个村寨在鹤庆都相当知名。不同的是新华村在云南乃至全国都享誉“银都水乡”的美名, 它利用知名的银器手工艺和较好的自然资源、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到“云南名镇”, 新华人的生活富裕了, 村容美观整洁了,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 银器工艺品也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而距离新华仅4.2km的秀邑村, 同样也是一个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村庄, 也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铜器加工, 它针对的主要市场是西藏, 然而秀邑村在国内并没有什么知名度, 不像新华村国内外知名。此外, 秀邑虽与新华相隔较近, 但好多去银都水乡的游客都不知道这样一个精于做铜器的村子。

两个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艺传承的村寨, 具有相同的地理优势, 类似的自然环境, 同样的白族居民, 却有着巨大的发展差距, 这很值得人们深思。银器加工手工艺能够让新华村打开知名度, 再加上处在大理至丽江的黄金旅游线路上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而较好地推动旅游开发。而秀邑村的铜器制作精良、美观大方, 品种繁多, 如镭钵、水瓢、大水缸、饭勺、盆、锣锅、火锅、马奶壶、净水碗、面盆、水桶、茶壶等。其针对的主要是藏区的市场, 因为藏族人民喜欢铜质的配饰和器具, 如酥油茶筒、奶茶壶等, 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佩带一把精制的藏刀, 而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

铜器毕竟没有银器贵重, 只有藏族人对铜器特别感兴趣, 但是银器特别是银饰品大多数人都喜欢, 银饰品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 所以在名气上秀邑村也远不如新华村。但是靠着该村的能力带头作用, 秀邑的铜制品也找到了稳定的市场, 村里人收入也增加了。秀邑村高级美术师———陈泽光领走出家庭加工模式, 率先在村里建立了铜器加工厂。为使村里的铜器加工形成规模, 成为一个致富产业, 陈泽光除雇聘技师自己加工制作外, 还把其他手工艺人加工制作的产品集中起来, 统一销往国内外市场。将秀邑铜制水缸、果盘、酥油茶壶、农用具等铜器大量销到藏区、尼泊尔。这些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 产品上的锤印、花纹所带着的文化气息正符合藏区和尼泊尔等国不同民族的审美习惯, 这些是机制产品所不能替代的, 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专利产品铜水缸, 大受尼泊尔牧民的欢迎, 已在尼泊尔销售了多年。可以说将工艺品集中外销既解决了产品的销售问题, 同时还降低了销售成本, 从而带动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秀邑的旅游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发展, 虽然有资源可供开发也有地理上的优势, 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制品加工手工艺并未促进其旅游发展。许多来新华村的游客逗留时间也比较短。一般都是前往丽江的途中来此欣赏白族歌舞, 游船、购买银饰, 逗留时间大多数为半天。虽然秀邑村与新华村相隔大概4公里, 但是并没有游客前往游览。究其原因, 知名度不够是关键问题所在, 许多前往丽江的游客根本不知道这样一个精于铜器加工的村子存在, 只知晓新华的银饰品。当地政府也未利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对秀邑村进行充分宣传, 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比较成熟稳定的新华村上了。其次, 秀邑村的铜制品可供旅游开发的市场比较局限, 毕竟从美观、价值和携带方面而言, 还是银饰品更受欢迎。铜制品只能作为家用器具, 从体积、重量上都不方便携带, 也不适用于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从新华村的发展可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推动旅游发展的, 但是从秀邑村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的推动还需要村寨定位准自身的优势旅游资源, 因地制宜确立目标、把握形势来宣传自己, 打响品牌后再开展高水准的规划建设。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较大的综合产业体系, 只有将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才能保证手工艺的稳定传承和发展, 也才能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村寨旅游的良性发展。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旅游商业中, 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实地调研考察, 比较并分析了云南大理鹤庆县的新华村和秀邑村的银、铜手工艺加工制品的开发市场, 以及新华村和秀邑村的旅游资源情况, 探讨了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纯手工艺品的加工对两个村寨旅游发展的不同影响。

推动和影响 篇9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解决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增强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首都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

近年来, 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指示精神, 结合北京市的工作实际, 先后召开了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和谐社区建设座谈会和社会建设大会, 制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意见》、《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一批重要文件, 积极探索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一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二是确立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思路, 提出了大民政的工作理念和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无拖欠工资问题的“五无”工作目标。围绕解决民生问题,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健全了领导体制。抓住奥运机遇, 深化市、区两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经中央批准, 成立了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组建了市委社会工委和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 并在各区县逐步设立了相应机构, 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筹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领导体制。四是完善社会建设的工作制度, 在社会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选聘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和农村任职、福利养老金制度、社保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及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实施了以“九养”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 初步形成了推进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框架。五是健全了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在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工作党委, 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会建设工作网络。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基础上, 建立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网络, 形成了市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委具体协调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机制。六是加强了社会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北京市目前共有社区2600多个, 社会组织近3万个, 全市1249座商务楼宇中有6万多家法人单位、83万多从业人员, 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难度很大。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探索了以“一分、三定、两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规范化建设模式, 以“枢纽型”社会组织为龙头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模式, 志愿服务常态化管理工作模式以及“五站合一”的商务楼宇党建等工作模式。七是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动员新机制, 在构建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社会面防控、重点人群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作经验。

总的看, 北京市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完善, 并且发挥了作用, 特别是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首都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增强抓好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当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 新经济、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流动人口及境外来华人员日益增多, 对社会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趋势, 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切实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力度, 才能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不断巩固党领导和执政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紧迫性。一方面, 我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对首都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以更高标准做好首都的各项工作, 提高首都建设管理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 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 流动人口增长过快, 有的地方出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现象;部分地区人户分离情况严重, 等等。应当说, 我们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 特别是社会服务管理主体单一、责任不清、层次不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社区发育不够完善, 社会组织还未能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一些制约社会建设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束缚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成功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在落实中还有不平衡的现象, 等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 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下大力气统筹推进, 努力取得社会建设的新突破。

三是要切实增强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形势下, 面对大量复杂的社会问题, 实现科学发展, 只有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只有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才能不断夯实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 凝聚强大的社会动力;只有把社会建设与管理这项工作抓好了, 我们才能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 真正实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承担起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按照建首善、创一流的工作标准, 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贯彻落实《建议》中关于加快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关键在于创新。重点是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通过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第一, 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 是社会的安全网, 是经济的调节器, 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正在实现从家庭保障、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的历史性跨越。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 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提出到2020年, 要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北京作为首都, 各方面条件比较好, 应当在这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十二五”期间, 应当紧紧围绕着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任务, 抓住重点、加强整合、提高水平, 使绝大多数基层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当前, 要着力解决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 特别是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立起普惠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 着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当前, 北京市的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不少地方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空白点, 特别是随着流动人口急剧增加, 人户分离、党员与党组织关系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管理与服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还亟待改革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不断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先进经验, 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民族宗教工作服务管理、外籍来京人员服务管理以及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服务管理等, 不断满足各类社会群体的服务需求, 努力扩大社会服务管理的覆盖面。要在郊区全面推广村庄社区化管理的经验, 实现城乡统筹的社区化管理模式。二是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形成互相衔接、有机结合的政策体系。三是要着力扩大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积极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方式, 力争今明两年实现社区党建、社会组织党建、新经济组织党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努力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带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 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第三, 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当前推动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任务。当前, 我们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必须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好社会矛盾。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正确处理好社会矛盾打牢物质基础。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落实好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 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特别是坚持好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 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 热情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四是积极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社会力量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模式, 形成“大调解”格局。总结推广牛街民族和谐创建、原崇文区“信访代理制”、西城区“调解进所”、北京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家协会调解商事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先进经验, 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矛盾排查和信息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四, 要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在认真总结发展“群防群治”、北京奥运会社会动员经验的基础上, 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管理, 积极应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一方面, 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 加强引导和规范, 健全管理法规, 完善监控体系, 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统筹管理起来, 使新媒体成为弘扬正气、传播文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与载体;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和发挥新技术的优越性, 推进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 构建覆盖全市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 在流动人口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动员创新等方面, 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特别是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扩大网格化管理的范围, 推动网格化管理由事件、物件管理向宽领域、动态管理升级, 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建议》以及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一系列重要精神,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责任。要把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 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管理新格局。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把任务分解, 责任落实到具体人, 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不留空白。同时, 把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与绩效评定、选拔使用挂钩。

二要加强统筹协调, 增强工作合力。社会建设与管理涉及的单位、部门很多, 加强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建立起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协调有效、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 集成政策、集中资金、集聚资源、集合力量, 共同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党委、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要按照责任分工, 加强工作统筹、加强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同时要加大对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确保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改善民生, 让广大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不断扩大和完善公共服务。通过继续落实“五无”目标、特别是要在老年、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福利制度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纵深发展和全覆盖, 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

推动和影响 篇10

关键词:国际体育赛事,推动,影响,全民健身,健康理念

在养身、健康风气逐渐成熟的今天,如何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体育活动之中,并且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我们着重探究。在体育赛事不断成熟的今天,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不仅成为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也能够为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开展提供有效引导。因此,要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对推动全民健身的具体影响进行体系化分析和认知,进而服务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开展。

1 开展全民健身的背景和意义分析

全民健身指的是一种风气和习惯,通过合理引导,实现全民积极广泛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反映了人们健康的生活理念,是人们以成熟的理念对待健身活动的客观反映。

1.1 开展全民健身的背景分析

自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8月8日批准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意味着针对全国人民,无论年龄和性别,通过鼓励其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增强其身体力量及柔韧性、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如今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青少年,其不仅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其身体健康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因此,只有完善体育活动开展内容,积极鼓励全民参与,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多数人不容乐观的身体状况。此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事实上也是人们自身对生活认知更全面、更理性的表现。参与健身活动,意味着人们将自身时间、精力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这从客观上表明了人们更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态度。在人们对健康、养生日益重视背景下,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势必为人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1]。

1.2 开展全民健身的价值意义分析

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首先,能够全面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开展全民健身所围绕的核心就是通过鼓励全民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从而有效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实现健身养生的价值目标。其次,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能够广泛传播健身、健康理念,通过全民健身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开展,从而为营造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外,通过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推广,不仅有利于体育活动全面普及,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群体的广泛性和全面性,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势必能够为各项体育活动开展起到有效普及。最后,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能够有效带动那一部分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足够热情的人,在环境氛围影响、意识激发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从而为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营造良好氛围[2]。

2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对推动全民健身的具体影响分析

国际体育赛事以其庞大的影响力,任何一场国际型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都为举办地区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影响。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国举办,其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带来的影响都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因此,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将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起到无可替代的影响和价值。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赛事举办激发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实现竞技体育带动全民体育发展

我国将举办北京奥运会的8月8日设定为全民健身日,这实际上就直接反映了体育赛事举办对全民健身的影响。也从客观上表明我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视,也是国家对体育健身未来发展方向的具体把握。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尤其是根据该赛事影响力的大小对社会体育活动开展有直接影响。但任何类型赛事中所反映出的体育精神,能够有效激发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国际体育赛事的精湛表现,也能让人们对体育活动开展有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便于体育活动的有效普及。当然国际体育赛事多以竞技体育类型呈现,通过有效开展竞技体育活动,将为全面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技能上的引导和实质启发。

2.2 赛事举办能有效培养人们养成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实现全民参与的氛围

想要形成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局面,其根本就是要人们养成积极参与的良好意识。而积极参与不是偶尔参与,而是体系化全面参与。在人们健康理念不断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形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由于缺乏全面合理引导,其参与体育活动缺乏完善的习惯,没有形成体系化参与,这不仅无法达到体育健身的价值,同时也不能形成对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则能够通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让人们对各项体育活动形成全面认知和了解,从而有效培养人们能够积极广泛参与其中的意识和思维。而国际赛事举办所带来的影响力往往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性的。因此,合理对其影响力进行发酵,将为全民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氛围[3]。

2.3 赛事举办能够为体育设施普及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服务全民参与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来说,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和场地来进行基础建设,而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活动参与的场地和设施进一步完善,无论是体育活动所必须的基础设施,还是相关运营机构都得到了极大补充,而在国际体育赛事开办完之后,就不能拆除这些设施,相反可以通过有效利用这些实施,服务全民体育活动。而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活动设施和场地的问题。所以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将为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充足基础。

2.4 赛事举办能够有效挖掘全民健身的延伸产业,实现全民健身链条化发展

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来说,需要人们有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更关键的是需要有成熟的体育赛事产业,也就是形成全民健身活动的延伸产业。该延伸产业实际上是体育活动市场化发展的表现,也是确保全民能够全面参与其中的客观表现。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引入市场元素,能够有效丰富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途径,帮助人们寻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通过推动全民健身链条化发展,可以在做大做强全民健身产业的同时,对社会大众形成有效引导和全面引领。从目前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状况看,市场化元素、产业化建设还不成熟,因此,需要我们引入多重元素,服务体育全民健身。

3 结语

在人们生活理念不断成熟的今天,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及养生给予了应用重视。但通过体系化研究,不难发现更多人具备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不能养成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来说,部分人尚且停留在认知阶段,因此,必须完善引导机制,通过丰富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实现对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有效引导。举办国际体育赛事,能够以其巨大影响力,有效激发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孙雪培.大型体育赛事促进民生体育发展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6):69-72.

[2]祝振军.广州亚运会对广州市全民健身体系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4(4):59-63.

如何搞好和推动城乡一体化 篇1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资源整合;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叫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什么叫城乡一体化

简单地讲,就是把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开发。整合城市与乡村的有利资源,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同得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一个过程。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所形成的城乡隔离,城乡差别,矛盾逐渐突出,并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针对中国的城乡差别,许多学者对中国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从城乡的关系、城乡的生产、城乡的优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并从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如何融合、互为、协调、发展,进行了调研和论证。尽管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但是,对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变革,对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达成了共识。因而,根据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科,形成了不同的城乡一体化理论。对打破城乡壁垒,合理优化,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2.推动城乡一体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城乡。体化离我们还有多远,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问题。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的提出,到本世纪的实施,城乡一体化走了近20年的漫长路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偏远山区,农民的温饱还刚刚得到解决。受农业资源的影响,制约了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速度。农业耕地的分散,土地的贫瘠,水资源的落后,大大的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根据中国目前的现状,在推行城乡一体化时,务必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城乡一体化不能一刀切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农业人口占了九亿多,居住偏远,居住环境恶劣,人口分布广,经济收入总体水平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势必会造成迁徙成本过高。

(2)在较发达的地区先行试点

城乡一体化,可以在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的乡镇或乡村搞试点。依托经济较好、设施布局比较齐全的城镇,以点带面。以经济特别好的乡村为中心,就地规划。贫困村庄向发达地区靠拢,以富带贫,以富促贫,共同治富。

(3)城乡一体化不能统一模式

城乡一体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不同地区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逐步调整和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程

政府出面牵头,集中规划,选择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或乡村做为集中点,制定优惠政策,集中建设低价经济实用房,或者通过宅基地置换的方式向规划小区集中,以产业为先导,整合城乡资源。并建立健全的就业制度,打破城镇乡村限制性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统一规划,实施强有力地管理。

2.发展非农产业经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

农民转移定居后,对原有的废旧宅基地进行复垦,并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引导农户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的方式进行经营。对一些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纳入农业的综合开发。加速城乡工农的产业融合,开拓农民的增收空间,增加农民的就业比率。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到软件硬件兼容

城乡一体化关注的焦点,就是优化农业和进一步发展农村环境,建立城乡统筹新机制,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农民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习俗,规划出一个适合农民居住的生活环境。其硬件基础设施包括:

(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体系。自来水的配套设施,建设齐全卫生;水库河流的有效利用;污水源的合理处理;水资源的供需优化。

,(2)建立城乡一体化生态体系。集中规划绿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有效地治理荒山滩图。综合开发和利用沼气、风能、太阳能。集中处理垃圾、人畜粪便。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

(3)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体系。推行“三电合一”的信息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加强加大农业监测、监管;信息共享,技术服务系统化。

(4)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流通体系。农村产品市场设计合理配套齐全,方便于民,方便于客商。建立大型的批发市场,实现产品物流一体化,并启动社区基层的服务中心建设。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制度一体化。合理配置教育设施,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加大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幅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

(6)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管理制度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在劳动就业,金融税收,依附在户籍上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福利待遇等城乡的政策差别。把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列入考核的指标。以增加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和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为内容。重点倾斜、延伸、覆盖、辐射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点点滴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套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以机制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和发展 篇12

公司引进在台资企业从事多年LED研发的工程师, 成立了LED事业部, 重点定位 LED半导体照明产品为公司产品开发的方向, 并且从培养和引进包含研发管理、电子、无线电、机电一体化、电光源、机械设计、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多个学科人才着手, 每年输送3~5人到国内外相关单位进行培训、深造, 为提升公司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3年相继研发出LED半导体照明相关产品10多类200多种, 产品涉及LED日光灯、吸顶灯、路灯、投光灯、室内装饰灯, 以及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供能的新型环保绿色能源LED应用产品。

近年来公司研发成果成效显著, 2009年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LED日光灯系列产品获得授权专利3件, 并被认定为自主创新产品;2009年获得“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2008年、2011年两次被列入福建省建筑节能产品目录;列入科技部2009年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资助项目, 福建省发改委2009年促进项目成果转化项目。 “一种LED路灯”, “一种装饰用背光板”, “型材 (LED灯管) ”, “LED照明指示灯”, “一种大功率LED光源模块”等近20项成果和产品先后获得授权专利, 公司还参与了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四项省地方标准 (《普通照明用LED灯具》DB35/T810—2008、《景观装饰用LED灯具》DB35/T811—2008、《投光照明用LED灯具》DB35/T812—2008、《道路照明用LED灯具》DB35/T813—2008) 的起草工作。2010年公司荣获福州市晋安区科技示范企业称号。

在具体做法上公司利用在照明行业十几年积累的管理基础、人才基础、产品研发基础和国内外销售网络资源优势, 重点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使企业获得产品转型和企业新的发展机会。

一、制定企业创新发展人才机制

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 规范科技管理办法。以公司技术领导小组为核心, 立足于现代LED照明灯具行业的发展需要, 培养和吸收了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目前LED事业部拥有研发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 制定了每5年规划期内新培育1~2名国内行业专家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建立健全专业技术带头人机制, 研发项目管理方案, 特别是项目目标管理方案。

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

技术创新作为提高技术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是公司赢得竞争、稳固生存、提高核心竞争力、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与基础, 公司产品向LED半导体照明产品方向上转型采取了如下保障措施来促进其技术创新发展:

1.强化领导、全员参与。以公司科技技术领导小组为核心领导, 在不同的LED照明产品应用领域成立科研小组, 围绕不同业务板块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科研立项;在各生产组装线组建技术革新小组, 针对LED照明产品特点对生产工艺、工器具进行技术革新, 形成强化领导、全员参与的创新机制, 营造全员参与科研成果推进的氛围。

2.建立外引式技术创新战略, 与科研院校、上游厂家进行技术合作, 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共享,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从其他企业、科研院校引进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技术以实现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当前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我司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外引式技术进行识别、评估, 重点确定所需引进的技术有效, 投入资金合理后才对技术进行引进, 并组织人员在对引进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提高创新, 以加快我司创新步伐。

3.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 鼓励科研人员多参加学术交流和科技研讨, 重奖科技创新有功人员。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显著业绩的个人, 从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方面给予奖励和鼓励。

三、做好技术开发市场化

1.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和在本地市场和出口市场的优势向客户收集产品使用信息, 并通过参加香港展、广州光亚展等展会, 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 新产品信息, 市场信息, 将客户需求与最新行业动态转化为研发课题,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研发, 克服技术难题,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并及时申请专利,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2.对公司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评审, 并将相关技术运用于产品中, 试制新技术产品样品, 提供给相关客户试用和相关检测机构测试, 以尽快获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果的客户和市场推广意见。

3.通过技术市场化, 产业化, 形成规模经济, 优化公司产品的产业结构, 淘汰一批不适合市场的产品, 加快新产品的推出时间, 适应市场需求。

四、定位好产品开发方向

公司抓住国内外LED照明产品年增长30%以上的机会, 把研发重点放在LED照明应用上, 从突出产品内在驱动、散热和配光综合领域形成公司的创新优势。公司确定以LED日光灯、筒灯、球泡灯、装饰灯和以原先传统照明灯具有竞争优势的路灯、工厂灯、投光灯、隧道灯等为重点进行研发, 建立了拥有积分球、卧式光度计、IP测试机等各种先进研发设备的研发实验室, 形成了一批具自主创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研发成果和产品。在产业化上, 除目前已有的6条生产线外, 又已设计规划了十条LED球泡灯、LED路灯等专用自动化生产线, 制定了新一轮公司发展规划。

五、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上一篇:分析预算管理下一篇:浙江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