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应用

2024-08-19

推动应用(精选12篇)

推动应用 篇1

据Yole Deve1opment市场调研公司预测, 世界MEMS市场将从2009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超过18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17%。同期出现的MEMS新应用器件则将从5.5亿美元增长到2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24%, 届时将占全体MEMS的11%, 地位颇为重要, 也是MEMS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

可见, 新应用很重要, 故被称为杀手级应用。这些新应用包括大家已熟知的MEMS振荡器, 正在起用的导航用微小电子罗盘、微小辐射热测量仪等, 还在实验室开发的有小型光透镜自动聚进机械装置、能量收集模块、微显示、微燃料电池、微扬声器、微观RFID标记、微间距测试仪等。

资料来源:Yole Deve1opment, 2010年2月

推动应用 篇2

(十二):BPR-推动企业成功应用ERP

也许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决定购买一个ERP系统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ERP系统的实施却是充满了挑战与风险的。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许多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上马ERP项目却收效甚微。然而我们也要承认仍旧有一些公司的确成功实施并且充分利用了它们的ERP系统。这些企业的成功正是由于它们遵循了一个简单的实施哲理的结果:即首先理解它们的业务流程,然后进行简化、重组,最后才实现操作自动化。在这看似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蕴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近来在ERP实施中谈论最多的一个概念——业务流程重组。

一、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业务流程重组(或企业过程重组、企业经营过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提出的,在九十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

在这个定义中,“根本性”、“彻底性”、“巨大改变”和“流程”是应关注的四个核心内容。

根本性表明业务流程重组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式做这份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等。通过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的仔细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赖以存在或运转的商业假设是过时的甚至错误的。

彻底性再设计意味着对事物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物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发明全新的完成工作的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巨大改善意味着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重组就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著增长是BPR的标志与特点。

最后,业务流程重组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一切“重组”工作全部是围绕业务流程展开的。“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Value Chain),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经过了上面的解释,可能有人会问:ERP只是一套管理软件,我们实施ERP为什么非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呢?我想这也就是许多应用ERP的企业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应用ERP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ERP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强调在ERP应用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的原因了。具体说来,它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ERP软件的设计背景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因为我们都知道,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它们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因此它们的ERP软件正是适应这一市场状况和管理要求而设计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我国目前还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很落后,还没有完全地转变过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很大,这样的一种企业管理现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按照先进的ERP软件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ERP软件的功能实现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一定的业务流程重组。ERP软件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其功能分为了像制造、分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模块,它们的功能实现无疑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安排,以保证ERP功能的实现。如ERP系统运行需要大量、有效的基础数据,而系统自身是无法判断这些数据准确与否的。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对基础数据进行优化分析,也就是说企业在ERP应用前一定要开展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强化企业管理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的状况而言,就显得更为必要。这就好像应用ERP可降低库存量和资金占用,如果不对安全库存量、采购提前期、采购批量和市场行情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设定,那么ERP又怎能有效地降低库存量和资金占用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ERP应用效益难以实现,产生的效益也就很有限。

ERP软件的应用目的要求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的一个最终目的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借助于ERP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不断地优化它的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因为对任何企业来说,在它现有的业务流程中都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不能够首先对这些不合理的流程进行彻底改造,而仅仅是盲目地将原有的业务流程通过ERP软件的实施进行自动化转变,则ERP实施的效果可想而知。因为利用ERP系统使复杂或者不产生价值的流程自动化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或提高业绩,只会导致低效的流程和浪费。

由此可见,业务流程重组是促进企业成功应用ERP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我国的企业在实践中又应该怎样利用BPR来为企业带来效益呢?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谈到的问题。

三、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根据BPR的思想精髓,我们可以将BPR的实施结构设想成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形式,整个BPR实施体系由观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以流程重建为主导,(如图1),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

BPR的观念重建

这一层次所要解决的是有关BPR的观念问题。即要在整个企业内部树立实施BPR的正确观念,使企业的员工理解BPR对于企业管理、应用ERP的重要性。它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工作:

组建BPR小组。由于BPR要求大幅度地变革基本信念、转变经营机制、重建组织文化、重塑行为方式和重构组织形式,这就需要有很好的领导和组织的保证。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ERP应用中的业务流程重组。

前期的宣传准备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的员工从客观的和整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业务流程重组及其对本企业带来的重要意义,以避免由于员工的不理解,造成的企业内部的人心恐慌和对BPR的抵触情绪。

设置合理目标。这是为了给业务流程重组活动设置一个明确的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常见的目标有: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等。

BPR的流程重建

流程重建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业务流程分析与诊断。它是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予诊断。

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时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在设计可以表现为:①经多道工序合并,归于一人完成;②将完成多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③将串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等。

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

BPR的组织重建

组织重建的目的,是要给业务流程重组提供制度上的维护和保证,并追求不断改进。

评估BPR实施的效果。与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如在时间、成本、品质等方面的改进有多少;流程信息管理的效率如何等。

建立长期有效的组织保障。这样才能保证流程持续改善的长期进行。具体可以包括:建立流程管理机构,明确其权责范围;制定各流程内部的运转规则与各流程之间的关系规则,逐步用流程管理图取代传统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图。

SAP推动SOA企业应用 篇3

谈及SAP的eSOA同其他厂商所推崇的SOA理念的不同时,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表示:业界其他厂商所提到的SOA,更多的是关注SOA本身架构中各种模块在技术层面上的实现,而SAP所倡导的eSOA更多的是关注业务架构和业务流程方面,即语义层面的实现。

在SAP的eSOA中,服务被分为了四个模块,即业务流程组合与管理、业务介面服务、事件服务、信息组成与应用。而在具体处理这些服务模块时,经过需求分析、建模与实现、创建与编排、发布、管理、优化修改,就可以形成eSOA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具体到产品和工具,芮祥麟说道:SAP先在内部完善eSOA框架和平台,然后把 eSOA应用于SAP的产品中,比如SAP ByDesign产品。SAP通过NetWeaver平台,实现了部分 SOA的理念,比如伴随NetWeave平台推出的一系列可选的功能增强包。当企业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只需要从增强包中挑选出最适合企业的软件包就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关联。

“2000年初,ERP应用进入了‘平台战争时代’,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80/20原则’——企业80%的需求功能可以借助平台来完成,并且这80%的功能只需花费 20%的费用。”芮祥麟认为,平台应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能会出现包括 SAP在内的数个大平台厂商,厂商借助平台为企业提供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针对这一发展趋势,SAP在未来一年的产品改进过程中将聚焦在帮助客户建立业务的敏捷性,并帮助客户创建、实现业务从内部运营优化向业务网络转型等方面。”

芮祥麟还表示,这些技术发展趋势将在2008年11月5日~6日在上海举行的2008 SAP全球技术研发者(SAP TechEd)大会上得以体现。今年的SAP TechEd是继2007年后,又一次登陆中国。

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4

众所周知, 1984年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推动我国卫星应用实现历史性突破, 至今已三十多年了。去年8月, 我国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 使国产光学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 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亚米级“高分时代”。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卫星应用从技术到市场均实现快速增长, 卫星应用产业方兴未艾, 在这样的背景下, 由卫星公司、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研究单位自发成立“卫星应用技术产业联盟”, 以自主创新为主导, 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契机, 打造卫星应用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我有三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1) 推动卫星应用是国家战略性决策

我们知道, 卫星应用包括对卫星发出的定时、定位、广播、影像、通信、遥感等空间信息的接收、解码传输、应用和服务等相关内容。而且卫星应用涉及技术面广, 跨众多学科和行业。因此, 卫星应用技术和产业, 非常需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卫星应用产业链, 这就需要各个环节形成合力, 密切协作, 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与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相比, 卫星应用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 尤其是卫星运营服务, 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 其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民用市场。根据美国卫星协会 (SIA) 的统计数据, 2013年, 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1952亿美元;而在上述卫星产业收入中, 卫星服务业收入占比61%, 卫星制造业收入占比8%, 发射服务业占比3%, 地面设备制造业占比28%。可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 卫星应用产业面临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巨大。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明确了现阶段重点发展的包括卫星及其应用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非常明确地将卫星及应用列为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将我国卫星应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为此, 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持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2) 当前卫星应用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化解

加快实施我国卫星应用开发战略, 是国家信息化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改变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和运行质量的重要任务。然而, 我国卫星应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还不能满足我国信息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如卫星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 像卫星遥感的高光谱和微波成像等高端领域, 以及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软件都过度依赖国外;卫星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产业化程度低, 等等。

这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所谓机遇, 就是指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刚刚起步, 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比如卫星应用的一些硬件软件过度依赖国外, 这直接威胁信息安全, 这就形成倒逼机制, 迫使我国的卫星应用技术尽快实现自主创新, 形成基于自主卫星的天地一体化的融合应用。此外, 在卫星地图领域, 中国本土厂商遭遇外国巨头的强大竞争压力, 如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也是国内厂商努力的方向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 卫星应用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卫星事业取得良好发展。但总体而言, 我国民用的卫星数量和西方国家相比明显较少;在卫星应用方面一些关键设备上,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卫星应用产业化程度低;标准规范存在缺失和滞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还存在需要创新探索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在国家和规划层面上, 我们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首先是要做好顶层设计, 统一制定卫星应用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 统筹规划卫星及其应用的发展, 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应用机制改革。

其次, 要努力促进卫星导航应用产业规模化发展,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 要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 积极支持卫星导航运营企业规模化经营。

此外, 在产业及企业层面上, 我们应当通过产、学、研相结合, 争取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争取在国内外民用市场上取得更多的优势。要通过推广成功应用案例, 分享应用经验, 推动各行各业更加广泛的应用。同时, 卫星应用产业是高科技、复合型产业, 要大力加强复合型技术与应用人才的培养, 充分奠定卫星应用产业的人才基础。

以上发言, 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 供大家研究参考。

推动应用 篇5

2012年,我们正走在下一代互联网商用的路上

1、全球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厂商以及网络公司,将于2012年6月6日正式启用IPv6服务及产品。这意味着全球IPv6的商用化进程已经正式开始。近期,我国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

2、“让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具有一个IP地址”是对IPv6技术特点的最佳诠释。IPv6能够更大程度地支持实时应用、移动性以及提升服务质量保证。

3、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或将成为“宽带中国”战略的核心内容。从技术可行性和方向选择来说,“宽带中国”战略将加快IPv6时代的来临。

下一代互联网谱写三网融合美丽画卷1、2012年,三网融合将进入试点扩大期。三网融合由2010年的少数重点试验向全面纵深铺开,增至54个城市或地区。

2、海量IP地址是三网融合的先决条件。下一代互联网为三网融合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我们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必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出行、休闲娱乐等方式。而就内容产业而言,典型的下一代互联网泛在应用包括:P2P流媒体(包括网络视频、高清IPTV等)、网络游戏、数字图书馆等。

3、我们认为,“宽带中国”背景下传媒行业的投资逻辑主要是:泛在网络推动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宽带速率提升带来用户体验持续改善,这两大因素的叠加使得传媒内容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

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触手可及,梦想正在照进现实里

1、在下一代互联网中,P2P流媒体是“杀手级”应用之一。其中,(1)网络视频已成中国网民第五大应用,网络视频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态势,2012年网络视频行业预计可实现超100%增长。(2)在三网融合、光线入户的大力推动下,高清IPTV将会得到不断推广和应用。我们预计,2012年中国IPTV订阅用户数有望突破2000万,达到2250万新高,增长动力强劲。

2、随着下一代网络的部署进程加快以及网游运营商开始向IPv6迁移,网游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期,继续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基于IPv6的下一代数字图书馆,能够提升内容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数字出版业务将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投资建议

推动应用 篇6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瞬息万变,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要想保持自身业务具有竞争力,就一定要走在变化的前沿。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来把握未来业务走向。可以看到,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大数据市场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IDC发布最新研究结果,预测到2018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4%,规模达到415亿美元,是整个IT市场增幅的6倍。而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应用行业的报告显示,2015-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营销规模达到258.6亿人民币。环比增长率为37.2%。

“在大数据时代,应对海量数据增长不仅需要有强大性能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胡向东谈到:“随着应用的复杂化,人们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现有数据中心出现了不少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对现有数据中心进行优化或重建,尤其是数据中心网络的重建。而数据量的不断激增也促使企业用户在部署大数据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更加需要灵活、开放的网络解决方案。高速的带宽能够帮助企业数据中心逐步实现软件定义的网络、加速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为企业业务提供强劲支撑。”

在实现软件定义网络并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应用部署的过程中,对于需要保持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而言,提高带宽、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变得十分必要。“Spectrum’交换机作为我们开放式以太网交换机的最新产品,能够提供数据中心客户所需的万兆、2.5、4、5和10万兆以太网交换机解决方案的公司,使其能够跟上网络升级对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要求,并进而保持竞争优势、降低其资本和运营开支,”Mellanox公司市场副总裁Gilad Shainer表示:“我们所推出的全新的端到端以太网解决方案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用户在云、Web 2.0、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开启了一扇大门,使他们可以重新构思数据中心对于不断变化的实际业务需求所能提供的价值。”

互联网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创新技术应用的风向标。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拥有丰富的商品、海量的用户、最大规模物流基础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库存配置、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运转效率,京东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也展开了实践。“大数据技术可以为京东提供智能销量的预测、精准的库存配置、解决物流行业浪费的问题、提升零售行业运转的效率;而借助京东云,我们也能更好地满足卖家和买家的电商应用和IT服务需求,与广大商家、用户、ISV和应用开发者,共同培育电商应用生态,”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总经理何刚分享道:“在我们推进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京东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从数据的快速收集、处理、分析到个性化的预测,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Mellanox所提供的高速、低延迟的开放式网络创新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在互联网巨头的带动下,在中国,零售、电信、金融服务、媒体等传统行业也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企业会因互联网而发生裂变、重构和创新,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7个行业所拥有的数据总量排名中,传媒业占据第三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数据成为我们传媒产业相关经营活动的核心资源,”至顶网总经理、总编辑高飞谈到:“面对数据吞吐量出现出指数级的增加趋势,媒体也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更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同时还需要通过对数据进行详细分类、加工、进行深度挖掘,再将这些洞察提供给有需求的企业用户或合作伙伴。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传媒行业的转型中已经成为趋势,而Mellanox以太网解决方案能够在媒体行业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实现降低网络延时,提升信息时效的作用。”

“作为国内领先的基础云服务商,青云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打造简单、高效、可靠、易扩展的云计算平台,”青云创始人、CEO黄允松谈到:“众所周如,云计算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网络的高效。因此,除了借助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以及软件之外,高效的以太网解决方案也是构建灵活的、性价比极高的私有云、公有云或是混合云解决方案的重要因素。本次发布的Spectrum以太网交换机,能够为我们提供无阻塞6.4Tb/s全线速交换能力和路由能力以及业界领先的延迟和最低的功耗,能够帮助我们和最终用户提升数据中心效率、减少相关投入。”

通常部署的封闭式解决方案需要使用专有的硬软件组合,使得很多企业无法优化其数据中心以满足其业务需求。“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开放不受约束是我们的基因,”阿里巴巴系统研发部技术经理刘永锋谈到:“在云计算和Web2.0时代,我们需要基于开放架构的计算、存储、网络基础设施去更好的定义符合我们自身需求的软件应用程序。而在网络方面,Mellanox Spectrum交换机是支持开放式网络的非聚合模型的100Gb/s设备,能够为我们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选择,以实现更大的灵活性而无需锁定供应商。”

“如今,科技正在成为驱动创新的强大动力。在这个一切皆数据的时代,作为高性能端到端互连方案提供商计算,我们将继续推动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加强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创新,针对不同行业发展的特色需求打造开放架构的领先解决方案,助力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Mellanox 公司市场副总裁Gilad Shainer指出:“我相信,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可以更好地利用Mellanox的技术,应对数据增长所带来的网络方面的挑战,突破固有硬件性能瓶颈,推动网络创新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推动应用 篇7

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 (BIRTV2010) 上, 10号馆的广州高清视信数码展出一款商用AVS有线高清3D电视机顶盒。这款AVS有线高清3D电视机顶盒是全球首款支持AVS国家标准及3D立体电视的商用高清双向机顶盒, 已获得3G认证及广电入网证。

这款产品的创新之处有三个方面:

同时支持AVS, MPEG-2, H.264等全格式视频解码的高清机顶盒, 填补产业空白, 表明AVS已具备投入高清数字电视商业应用的能力。支持3D立体视频的3D高清机顶盒, 可支持3D有线电视节目收看或3D本地硬盘节目播放方式, 彻底解决3D电视机的节目配套问题。同时支持DRA音频国标及AC3等高保真音频标准解码的高清机顶盒, 标志着高清数字电视领域完整产品链的建立。

推动应用 篇8

传感器对物联网至关重要

爱立信公司多媒体业务和网络部的李强将物联网的特点概括为三个:第一, 全面感知的能力, 能够自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第二, 具有可靠传输的功能, 可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第三, 具有智能管理的功能, 通过各种信息做出正确的处理和反应。

M2M技术解决的是在物联网中被管理设备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 这也是物联网最核心的问题。李强把物联网中的应用划分为四大类型:传感器业务、移动定位、公共领域比较多的串口类业务和视频监控。

从分类可以看到, 传感器属于四大业务中一类, 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强指出, 其实传感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远不止25%这么简单。“物联网目的是机器控制机器, 实现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的管理网络。但机器控制的依据非常重要, 它就是感知和收集外界的信息。比如在农业自动化灌溉系统里, 应何时启动灌溉系统, 需对土地的含水量进行测定, 而传感器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人是通过五官感知外界环境, 传感器就相当于机器的五官, 所有的应用服务器都是通过传感器做这件事情。我们在多年传感器和物联网应用中发现, 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传感器就能开展合适的业务。在企业安防中, 振动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都对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

爱立信全面参与物联网实践

据李强介绍, 爱立信在物联网和M2M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最早提出了M2M支撑平台概念, 多年来和中国运营商一直在物联网和M2M领域进行合作。

爱立信和北京移动进行了室外监控项目合作, 在井盖上安装电子锁, 对井盖的开启状态, 以及井内气体和终端电池电量进行检测。其中关键需要检测井盖的开关, 在井盖上设置开关传感器, 而合适的传感器保证可开展合适的业务。

爱立信还帮助山东移动建立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系统, 让用户通过运营商的支撑平台和无线网络, 利用短信获取信息。该系统通过设置各种传感器, 收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 然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视频方式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生产检测系统, 生产检测系统对它进行处理和分析, 也可进行反向控制。

推动应用 篇9

关键词:新材料,轻量化,发展前景

在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的同时, 世界性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各国为此都纷纷响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并对汽车行业进行改造。我国在近几年结合国外的改革管理经验, 将化工新材料应用到汽车轻量化的改革中来, 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1 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现状

目前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应可持续发展的硬性要求, 我国汽车行业开始走轻量化的发展道路。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质量过硬的情况下, 降低汽车配备设施的质量, 从而使汽车的动力性得到提高, 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降低废气的排放,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见汽车轻量化在减少污染、降低排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将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大力推广:鼓励使用合成塑料、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复合材料;通过计算机优化汽车和材料结构;缩小汽车尺寸, 减少材料消耗等等。通过近几年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推广, 我国在节能减排, 减少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就。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化工新材料应用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下文我们就其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2 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由于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我国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汽车工业领域大力推广化工新材料的应用,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化工新材料应用在汽车轻量化中的推广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还存在着技术不过硬、管理不科学、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 下问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2.1 轻量化技术不过关

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过程中的应用对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目前化工新材料的应用技术有待提高。我国的化工新材料虽然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前提下将材质的质量变轻, 但是材料的强度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并且化工新材料在冲压工艺水平上还亟待提高, 尽管我国在此不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 但是就目前来看, 仍然无法克服冲压与材料强度之间的矛盾, 在冲压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减少材料的折皱和裂纹。同时复合材料工业整体落后, 一些高端材料的核心技术还未掌握, 仍然依赖于从国外进口。总的来讲化工新材料在技术上存在的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汽车轻量化进程的推进。

2.2 应用推广成本较高

我国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 除了技术瓶颈之外, 还面临着高成本的挑战, 这种轻量化材料带来的高成本严重影响了其应用与普及。我国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推广的化工新材料多数是镁、铝等复合材料, 与传统的汽车材料相比价格要高得多。同时这些合成材料的技术含量较高, 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且在新材料研发过程中还存在较高的风险, 因为一种新材料问世后, 能否获得生存和发展还需要看其是否适合市场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投资回报率不确定, 存在较高的风险, 因此又带来了更高的成本。

2.3 新材料普及率较低

在我国虽然已经将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广到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 但是总的来讲化工新材料的应用范围较小, 普及力度较低。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合成材料一般只在高档车辆上使用, 并且大多作为零部件使用, 并不是汽车构成的主要材料。而且在我国由于新材料合成技术的限制, 使很多新材料的生产不能满足汽车行业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应用。

2.4 后期维修的不到位

影响我国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推广的又一原因是后期服务的不到位。众所周知, 在汽车行业中汽车的维修和保养服务非常重要, 同理, 化工新材料的后期服务也应该得到重视, 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服务很是欠缺的。一是由于这种合成材料的维修成本较高, 再一个就是由于我国在维修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当然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后期服务不到位与我国传统落后的服务模式也有一定的关系。

3 促进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措施

近年来, 虽然我国的化工新材料在推动汽车量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中我们也存在上述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旨在更好地推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1 丰富化工新材料的种类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新材料的推广也应该跟上汽车发展的节奏。我们应该丰富化工新材料的种类, 不能仅限于铝、镁、钛等金属合成材料, 还要开发纤维、塑料等高分子材料, 并且在生产低密度的轻质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大对高强度材料的研发力度。通过上述方法来丰富化工新材料的种类, 从而推动汽车轻量化的进一步发展。

3.2 扩大新材料的应用领域

在我国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 化工新材料的应用范围较小, 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很有限。因此我们应该扩大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应用范围, 不仅从种类上加以丰富, 在应用领域上也加以扩大。比如在汽车的方向盘、轮胎, 壳体等部件大量使用新材料, 同时还要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满足汽车更高的需求, 既能提高汽车的性能, 又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3 掌握新材料的核心技术

我国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推广之所以受阻, 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技术的落后使新材料的应用领域有限, 也使得新材料成本过高, 超出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而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 加大对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或企业的合作, 借鉴其先进的研究成果, 并进行消化吸收, 加以创新, 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为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过程中的进一步推动提供持久的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 人们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化工新材料在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应用, 我们在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我们还存在技术不过硬、推广范围有限、普及率较低等严重的问题, 极大地阻碍了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过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 积极参与跨国研发项目, 借鉴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并加以创新利用。我们应该积极扩大化工新材料在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应用, 为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刚.低碳节能的新材料碳纤维使汽车进入轻量化新时代.橡塑资源利用, 2011年6期.

[2]侯若明.汽车制造业应用国产装备的思考.现代零部件, 2014年1期.

推动应用 篇10

1 新型化工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的现状

基于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 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硬性需求, 对此我国的汽车工业也逐渐的走上了一条轻量化发展的道路。而所谓汽车轻量化, 就是在充分保证汽车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配置的质量, 从而促使汽车的动力性能能够得以显著提升, 由此不仅有效地缓解废气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且也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此可见,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汽车轻量化的实现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当前我国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进程中, 一些新型人工制造而成的材料如合成塑料、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汽车与其所应用材料的结构通过计算机得到了有效地优化, 促使汽车尺寸得到了明显的缩减,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力地减少了材料的过度消耗问题。就近几年来对于我国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现状来看, 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不可否认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接下来, 我们就针对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措施。

2 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技术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材料的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有着极高的技术性要求, 但就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 技术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虽然我国的一些新型材料能够很好地满足汽车的质量要求, 同时也使得汽车重量得到了显著地降低, 但其却始终无法满足国家化的标准要求, 尤其是其冲压工艺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冲压工艺方面, 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材料强度与冲压两只之间的冲突, 导致在冲压过程中经常性会发生一些折皱和裂纹等问题。另外, 在复合材料工艺方面, 整体水平还尤为低下, 未掌握一套全面的核心技术, 对于进口技术有着较高的依赖性。总之, 技术的不足, 对于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2 较高的成本费用

在化工材料推进汽车轻量化过程中, 不仅需要考虑必须的技术问题, 而且对于较高的成本费用问题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目前, 我国汽车工业所应用的化工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复合型材料, 如铝、镁材料等。这些材料相比传统的材料价格更高, 而且在合成的过程中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尤其是对其研发带来了许多的风险, 如果新材料不能很好的迎合市场需求, 那也必定会导致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以及成本费用的升高, 由此也对轻量化材料的更好普及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促进化工新材料推动汽车轻量化的有效对策

针对我国的化工新材料在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具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3.1 扩大新材料应用领域

目前, 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的过程中应用范围还比较小, 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所以, 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就需要进一步扩大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化工新材料应用范围, 不仅需要丰富其种类, 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领域。如在汽车的轮胎、方向盘以及壳体等部件中都涉及到了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除此之外, 还要强化新材料的研发力度, 以便于能够满足汽车工业的更高需求, 进而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汽车性能, 而且又达到了一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

3.2 掌握新材料的核心技术

由于我国在化工新材料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 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的推广受到阻碍。主要原因是技术的局限性使新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 超出购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我国在化工新材料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和研究资金, 积极参考国外的研究, 取长补短, 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 运用自己独特的创新, 开发出适用于我国化工行业的新材料, 进一步的推动新材料在汽车量化过程的发展。

3.3 丰富新材料的种类

形状记忆合金的优势就是材质相对属于低温形变、高温恢复的, 超弹性为8%, 研究广泛的形状记忆合金有铁基、铜基等, 应用到汽车部件中的温度敏感元件, 例如汽车空调开关等。

现阶段, 汽车上的安全零部件都需要用到高性能塑料, 这是一种聚合物的合金材料, 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和抗冲击性, 以及易加工等优势。例如应用到汽车水箱面罩以及汽车内部装饰等。

4 结束语

在我国各城市雾霾环境越来越普遍, 环境污染程度逐渐恶化的今天, 人们对于汽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化工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由于我国存在技术落后、利用率较低、推广范围有限等问题的, 导致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推广受阻。我们应不断加强对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力度, 借鉴国外成功的研究案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我国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谈论有关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篇11

摘要:本人长期从事有关建筑设计的工作,本文主要论述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设计等内容,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建筑设计;发展;原则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一个相对繁荣的发展时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绿色建筑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又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调整建筑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1.绿色建筑设计概况

绿色建筑是将节约能源和环保等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色建筑设计概念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能够让施工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且能尽量利用现有环境得优势,减少浪费。在建筑物投入使用的时候,可以足够给人们提供高标准的健康生活空间。

2.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每一种设计理念都会有其本身的意义,都具有不寻常的重要性。然而绿色建筑设计即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让当地紧张的资源压力得到缓解,这样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节约资源是绿色建筑设计最需要考虑的重要一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此外,可以促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普及,从而扩大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用更多的节能环保材料代替现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使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代替传统能耗高的落后技术,更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推陈出新,促进众多与建筑环保和建筑节能相关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广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已是占重要位置。针对现在的能耗状况,绿色建筑已成为一系列应对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与地方相继出了一大批有关建筑规范的问题,而绿色建筑设计则是实现节约资源目标的第一步。一项完善的建筑设计,将为建筑长期的低能耗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影响绿色建筑的因素繁多,稍有不慎就易产生设计的疏漏,所以对绿色建筑设计应有足够的重视。

3.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措施

(1)注重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 建筑工程整体设计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和稳定使用。所以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在整体上从建筑施工区域的气候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性的研究,提高建筑物整体设计的水平。比如,在温带地区就不需要在墙体材料的选用上偏向于散热型材料和设计,相反在热带地区选用保温型墙体就没有意义。所以说,据实际情况选用和配置建筑材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以当地的环境为基础 绿色建筑设计要以当地的环境为主,在保障建筑物整体功能不变的情况下要对建筑物以及附近的环境进行保护,在实验中,建筑设计师必须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寻求最好的设计方案把建筑物跟周围的环境进行调解,进行结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保证人民舒适的生活环境。

(3)提高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 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质量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建筑物施工成本高低及使用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从整体上优先考虑建筑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建筑布局科学以及材料使用合理来降低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4)方案设计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 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和机构缺乏

现在,,我国尽管部分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但是相当多的设计人员对陌生的绿色建筑设计都采用了绿色建筑方案。这样往往会给工作添加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实践绿色建筑的积极性。此外对绿色建筑的落实都需要一种在项目前期就有多个工种、多个责任方参与的整体设计理念,,并且贯穿于规划、施工、设计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

(2)绿色建筑认知缺乏

现在社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的内涵,缺乏对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把绿色建筑相同于绿化。这种绿色误区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对市场的需求,阻止着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还不成熟

绿色建筑基础研究滞后,节能建材、国内节能技术以及产品还很不成熟,而且使用成本高以及种类不全,配套施工技术复杂,用后易产生一些工程问题。要是大量引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一定会导致绿色建筑造价昂贵不利于应用推广。

5.绿色建筑的实施途径

(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地化建材: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尽量使用高性能建材以及新型建材。现在的住房全面装修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湿作业而且也能保证使用环保材料,杜绝了二次装修污染。

(2)节地与环境保护

保持场地生态:在园区设计规划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区域内原有的自然水系和生态环境等等,使建筑设计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充分融合。应先考虑合理利用河道水并且引用屋顶绿化与复层绿化等生态补偿措施来减少新建建筑对区域自然环境的损害。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合理规划水资源:实施地块区域水资源调研,来了解气象与市政设施情况,从而结合项目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在方案规划阶段统筹区域资源、合理规划水资源等等来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从而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

(4)室内环境

自然通风 优化户型设计:最大化利用自然通风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可以使多数户型形成穿堂风。

6.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思考

1.推行鼓励政策,国家推行绿色建筑

作为一项投资成本十分巨大的工程,绿色建筑的推广存在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自身的生态型正是人们对他看重的最大的阻碍,便是经济成本问题。相对于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实行鼓励,提髙设计人员以及企业人员的积极性。

2.从我国的国情入手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

国外的绿色建筑设计与我国的建筑设计来理论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还相对于比较落后,绿色建筑設计理念还十分幼嫩,不能盲目的接受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理念,必须从我过的国情入手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相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能保证人们高质量的生活。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绿色建筑设计的推广必定会将我国的建筑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希黔,林琳,王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施工技术,2011,(63)

[2]薛明,胡望社,等.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3):24-27.

[3]董靓. 绿色建筑学研究(1)———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初探[J]. 建筑科学,2007,23(4):1-4.

推动应用 篇12

苗圩表示, 物联网已进入与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认真总结过去经验, 推动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他强调, 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把握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趋势, 形成特色鲜明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 打造开放式创业创新平台;二是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着力突破高端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推动智能制造、车联网等重点领域物联网规模应用;三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健全完善政策法规, 推动跨领域的物联网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他要求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 聚焦重点领域, 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更好的发挥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

江苏省政府省长石泰峰指出, 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是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对江苏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 也是必须承担好的责任。江苏省将按照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的部署要求, 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 狠抓工作落实, 着力攻克关键技术, 推广物联网应用, 力争早日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目前, 无锡物联网企业达到1171家, 从业人员突破15万, 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688亿元, 增幅连续三年超过30%, 基本形成了涵盖感知、网络通讯、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示范区企业承接了全球30个国家、200多座城市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物联网工程, 累计牵头和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25项。无锡市各类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的物联网企业近40家, 后备企业超过100家。

【推动应用】推荐阅读:

推动控制05-15

推动就业05-19

教师推动05-25

推动战略05-27

强力推动06-16

政府推动07-09

推动促进08-19

经济推动08-31

流程推动09-10

推动途径10-07

上一篇:环保型饲料下一篇:校园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