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悲剧

2024-08-19

校园悲剧(精选6篇)

校园悲剧 篇1

在过去的30年间,大学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为最终进入大学做准备。之前的“高考”有一个形象的昵称: “独木桥”,可见在当时,高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这座“独木桥”最终指向的是一份国家分配的工作。而在过去的10年间, 大学疯狂扩招,规模以年均30% 的速度递增,入学率达60% ,我国一年所需的学术型人才仅有10万,但缺有50万研究生涌入社会。高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期望等方面均与社会脱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园悲剧日益频发,而原因多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情感纠纷。这些无一不指向现行的教育体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可以使大学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心理课程必须设置。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书,更在育人! 国内多数大学对学生采取“放羊”政策,只管上课,而课后对学生关心甚少。有的高校一个年级仅有一名辅导员,对于所管理的二三百名学生绝大多数不认识,更不必提及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掌握了解。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所不同,生活条件也有一定差异,因而不平衡的心理时有发生; 此外,大学老师一般上完自己的课程就会离开学校,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也是无处求助,辅导员事情太多,顾不过来,加之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往往会造成“挂科”的结果,一旦“挂科”就意味着补考,补考不过就有可能重修或留级,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除此之外,大学恋爱也非常普遍,但由于大学的特殊性,各种变数都会发生,对于只身在外上大学的诸多学生而言,恋人往往是其在一个陌生地方的感情依靠,而当有一天其中一方不愿维系这份关系或不能维系之时,另一方会觉得接受不了,进而有可能做出极端反应,这类事件在大学里也时有发生。因此,不管从哪方面看,学生的心智多多少少还是不够健全,需要正确的引导。所以高校迫切需要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并定期为心理有波动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 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积极乐观的生活。

其次,必须要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大学的作用除了“教书育人” 外,还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人才”指的是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优秀人士。但很不幸,国内高校鲜有能做到这一点的。学校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应专业的课程学习,考试通过即可。这样一来, 在校学生追求的也仅仅是不挂科,因此大学培养出来的都是一批批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通宵看书,60分万岁的没有真凭实学的“伪知识分子”, 而其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刚入校的大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及之前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后突然进入到大学这样轻松的环境中难免会心理放松,认为终于熬出头了,都会先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但同时,在大学里没有人给这些学生对应的就业指导,导致多数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毫无目标,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何去何从,只是沉溺在大学的美好生活中,最后毕业时才发现工作是那么难找,自己没有多少符合条件的选择,这时,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会让很多学生心理发生巨大波动,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高校在一入学就应该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就业期望,并帮助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学生期望职位的要求,并一一鼓励学生达成。这样一来,学生的大学生涯将不再漫无目的,学生每走的一步都是朝着自己未来工作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问题会大大减少。

此外,定期的社区服务也能对学生心理调节起到积极作用。在国外,很多大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包含社区服务这一项,更有的大学将社区服务设置成一门必修课,未通过者不可毕业。如此设置有其合理之处。大学像一座“象牙塔”,保护了学生的同时也将学生与外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隔离。学生只知道校园里的和谐,却很少能了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多数学生缺乏的是待人接物的能力。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找工作被骗的不在少数,因此,定期的社区服务一来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所了解,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二来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与人相处的技能,见到的人和事多了,心境相对来说会变得平和,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应该让大学生定期进行社区服务,并进行相应的书面反馈。 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大学生心理问题迫在眉睫,不可忽视,因此,高校应尽快采取措施调整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学生心理进行正确疏导,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教育的普及率也相应提高,然而,大学校园内频频发生的悲剧则将大众目光引向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本文给出了几点教育反思:增加心理课程;个性化就业指导;定期的社区服务。以期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大学,校园悲剧,教育反思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林,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03).

[2]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2).

[3]王振宏,吕薇,杜娟,王克静.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7).

校园悲剧 篇2

---校园爱情悲剧

故事梗概:

敏感内向的小宇独自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在恋爱成风的环境中,他也不甘落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朋友。可是岁月无情,热恋过后两人却面临着分手的无奈,在相见的最后一刻,两个相恋的人哭着说再见……

人物:浩宇(男主角),胡晓晓(女主角),张扬(室友),王子(室友,酷爱诗歌,绰号“诗人”),田野(室友),浩宇母亲 道具:一张桌子,两台电脑,五、六个凳子,一本书

第一幕

(音乐起,舒缓、伤感的曲调)

旁白:我亲爱的母亲啊,今夜我将离你而去,我亲爱的母亲啊,你一定要保重身体(配火车进站的鸣笛音)浩宇、母亲登场,表情凝重

浩宇:妈妈,我要走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啊,记得要按时吃药,不要太挂念我。

母亲:儿子啊,你可是我们村唯一的骄傲,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家争光,为你的母亲争光。你要时刻记得,你的父亲是怎么去世的!

浩宇:父亲为了给我挣学费,下煤窑,那天晚上,他原本可以早点回来的,就为了多挣那十块钱,他下了井,就再也没有出来(浩宇自言自语道)母亲:(抚摸着小宇的头)妈妈知道你很听话,我的乖儿子……(两人拥抱在一起哭泣)旁白:各位旅客朋友,现在是晚上九点钟,请前往北京方向的乘客到检票台检票,十分钟后火车启动,谢谢合作!母亲:唉,(向儿子摆摆手)走吧,走吧……(转过身去擦拭眼泪)小宇:(背起编织袋,一直背到舞台边缘)妈妈,保重啊……(深情而又嘹亮的)旁白:儿行千里母担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配火车驶去的声音)

第二幕

场景:桌椅、电脑、张扬、田野、王子上场。张扬、田野在玩电脑,王子正在看一本诗集。

旁白(小宇心里独白):又是一年中秋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下孤灯眠,重阳夜里独徘徊,偏遇亲朋已故日,心中悲切几人知,旁人不解愁滋味,是非几句乱我心。悲!悲!悲!叹!叹!叹!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时,冷风吹过,小宇感到阵阵寒意。望着窗外一轮明月,他陷入了沉思之中。张扬:胖子啊,寡人不行了,快点来帮帮忙,我都快让人家打死了。

田野:你急什么呀,我这不也让“怪”缠住了嘛,真没意思,打不过去啊,要不咱换个游戏吧。

张扬:换什么换啊,要不咱玩连连看,斗地主,俄罗斯方块也行啊。

田野:且,瞧你那点出息,什么智商啊。朕想玩Dota,你玩吗,玩不了吧,哈哈哈。

旁白:两个人还在争论不休,游戏的嘈杂声,宿舍那股混杂着饭菜味与男生特有的脚丫子味的气体,时刻在侵蚀着小宇的灵魂,他感到了一种窒息感,再看看王子,这个腼腆的小男孩正在专心致志的看诗集,小宇把屁股挪了过去。小宇:哥们,看什么呢,这么的忘我。(瞅了一眼)呦,爱情诗呢,看不出来啊,你小子会不会是思春了吧。

王子:思春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哥思的不是春,是无奈,更是一种寂寞,不管你信与不信,反正我是深信不疑。

小宇:啊,这么有才啊,人家说诗人都是很感性的呢。

王子:对啊,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爱一个人真的好难啊,尤其是空对一轮明月,我亲爱的人啊,你就是那皎洁的月亮啊(深情的无法自拔)拉住小宇的手,你知道吗,这个世界,除了月亮,我什么都没有了啊…… 旁白:小宇紧张、局促不安,表情极为不自然。小宇:(自言自语道)这就是个疯子啊,简直走火入魔了。我要到外边走走了,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张扬:小宇怎么闷闷不乐啊,是不是太想念家人了呀。田野:小宇虽然不是诗人,我可觉得他比王子还感性呢!

王子:啊,诗人,你把芳香带到人间;啊,诗人,你拯救了世人的灵魂。张扬、田野:这小子,又卖弄****了。张扬、王子、田野退场。

第三幕

场景:桌子撤下,只留下椅子

旁白:小宇走在悠长悠长的校园小巷里,内心十分痛苦,月光照耀下的大地,是那么的冷清,望着皎洁的明月,他想起了母亲。走着走着,他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

小宇:吖,对不起呀,同学,不小心踩到你的书包了,我给你拍拍(拿起书包拍了几下)胡晓晓:(抬头望着他)谢谢。(又低下了头)

旁白:小宇听到了女孩的哭泣声,顿时心里有些难过,这种感觉他也曾拥有过。

小宇:同学,你怎么了?没事吧,我可以坐下和你聊聊吗? 晓晓:嗯。

小宇:有什么想不开的嘛,人生这一辈子,酸甜苦辣都有,我是看透了,凡事都要看得开啊。

晓晓:你才几岁啊,能看透什么啊。小宇:那我就和你说个事吧,你知道我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吗?我是个单亲孩子,我爸是为了供我上学才去世的,我也曾伤心过,有时候我甚至想了却此生,但是,我还有爱我的母亲,我爱她,所以我要好好生活下去(哭泣)

晓晓:原来你这么不幸啊,我仅仅是为了和妈妈吵架而伤心哭泣,太不值得了,谢谢你能使我懂得爱,我会好好爱我的母亲,好好爱我所爱的人,谢谢。

小宇:很高兴能够帮助你,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你我相识便是最大的缘分,和你聊天真的很快乐,可以互留一下联系方式吗? 晓晓:可以啊。(笑嘻嘻的)小宇把她拉了起来,两个人一起走向舞台边缘。旁白:就这样,两个人相识了。你知道吗?就这样,两个人相爱了!

第四幕

场景:桌子搬上

旁白:小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宿舍,他的脸红红的,从未有过的感觉,那一晚,他睡的很香。几个月后……

张扬:田野啊,你小子行啊,没想到你魅力这么大。

田野:扬子啊,那有什么啊,你不是更厉害吗?你小子找的那个女朋友白白净净的,又温柔又贤惠,哥们都羡慕死了。

张扬:哦,原来你是嫌你女朋友黑啊,你完了,看我见到她还不告诉她,看她揍不揍你,哈哈哈。

田野:王子啊,我怎么那天看见你和一个女生走在一起啊,那是谁啊? 王子:同学呀。

田野:是吗?是曾经的同桌吗?要不怎么还牵着手啊?(响起歌曲《同桌的你》)王子:这个……。你们瞎说什么啊,不懂别说哈。田野、张扬、小宇哈哈而笑。

田野:你们看看人家小宇,人家就不谈恋爱,我们都不是好孩子。(大家一起笑起来)

旁白:小宇心里有些难受,他在想为什么人家都有女朋友了呢,独独自己没有。他不甘心,他有心仪的人,只是怎么说出口呢? 田野、张扬、王子退场,胡晓晓上场。小宇一个人来到了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书来就读,他感觉只有这里才是他心灵真正的寄托,迷迷糊糊的,他睡着了。他梦到了……。

小宇:胡晓晓同学,我以下的话都是真心实意的,明月可掇,天地可鉴,我很喜欢你,自从见了你第一眼,就想第二眼。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女生,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做我的女朋友吗? 晓晓:我看不上你。

小宇:晓晓~~我真的很爱你(在梦中使劲的呼喊)

当他睁开眼后,却发现晓晓就坐在他的对面,晓晓的脸涨得绯红,刚才的喊叫声

刚好被晓晓听见了。

小宇:对不起,刚才做梦了。

晓晓:你刚才的话我都听到了,你真的爱我吗,你要知道,爱一个人就要为她付出,让她成为自己生命的另一半,你真的可以做到吗? 小宇:请你相信我,我可以的,自从我见到你的第一面,我就被你的气质所打动,我深深的爱上了你,我会努力珍惜你的。

晓晓:好哒,我答应你,其实我见到你的第一面也喜欢上了你,你是那么的善良淳朴,我很喜欢你的风格。

小宇和晓晓的手紧紧握住,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第五幕

旁白;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很快乐的,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乐。场景:(大雪纷飞中)

晓晓:小宇,我要你一辈子都陪着我。小宇:好哒,从一而终,不论道路多曲折!

表演以下场景:两个人手拉着手,快乐无比;两个人一起读书,互相逗玩;两个人紧紧相依,一起看日出日落…… 这一天,是晓晓的生日。

场景:搬上模型蛋糕,有几个人客串,大家一起唱《祝你生日快乐》。小宇:亲爱的,祝你生日快乐。晓晓: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小宇:我会一直陪着你。晓晓:恩,我相信你。

两人一起走到大家身边,与众位客串人员一起欢乐……

突然:灯光突然熄灭,众位客串人员以及所有道具全部撤下。灯亮。(响起《夜的钢琴曲》)

小宇:对不起,晓晓,三年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你知道的,我只有一个母亲了,她还一直在乡下等着我,我不能辜负她。晓晓:(低头不语,默默哭泣)

小宇:再说了,你现在是研究生了,我们地位也不一样了。我现在必须回去,挣钱报答我的母亲。你的父母坚决反对我们在一起,我想他们是正确的,谁愿意自己的女儿受苦呢!

晓晓: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的父母也只有我这一个女儿,他们希望我留在他们的身边。如果离别是一种无言的伤痛,那么,当初为何还要选择相遇。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没有相遇,就没有离别,没有开始,便没有结束。小宇: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以后还会是朋友的。

晓晓:不必了,情人最后不能成为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更不可能成为敌人,因为彼此相爱过。好吧,分手吧,以后就不要在联络了,后会无期!晓晓哭着转身离去,只留下小宇傻傻站在原地。

小宇:对不起……(面向晓晓离去的方向,双膝跪地)

第六幕

张扬、田野、王子、小宇上场。旁白:一年之后,当初宿舍的那几个哥们再一次相遇了。面对着纷纷扰扰的大雪,感触良多。

张扬:人生似雪,分分离离,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啊? 田野: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却穿上了别人的嫁衣。

王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此时伴奏音乐《最后哭着说再见》(音量要低于角色声音)

小宇:冬天来了,大雪也来到了。漫步雪中,只有一个孤独的我;声声叹息,怎奈无人了我心意。

张扬:雪花打在脸上,化成一片相思的泪。我在这里哭泣,可你在哪里呢?去年的欢笑,今年的忧伤,这是你我不曾想过的结局,凄美的雪景。

田野:依然记得,去年的第一场雪。运动场上,你我打雪仗,堆雪人……那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片刻,不知你还记得吗?

王子:大雪纷飞中,我并没有感觉到出不了手的冷意,惟有在大雪中奔跑欢笑的快乐。

小宇:下雪的时间是短暂的,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是稍纵即逝的,但是我的内心却是火热的。

张扬:于是,我爱雪,爱这短暂的下雪时光。我更爱你,爱你红通通的脸颊…… 田野:而今的我,除了回忆,还留有什么呢?除了伤心,还能拥抱你吗?

王子:已经不可能了!岁月的迷离,人生的无奈,唯有凄凉的寒风,伴我左右,时时冷我心间,侵蚀我麻木已久的魂灵!

张扬:纣王与妲己鹿台赏雪,欢歌燕舞的良宵,这便是雪的记忆。田野:贾宝玉在雪地里匍匐,寻找往日的黛玉,这便是雪的记忆。王子:我在家乡孤独的看雪,回忆曾经的过往,这也是雪的记忆!

小宇:记得,曾经与你驻足雪中,欣赏纷纷离离的飞雪,唯愿这时光永恒!张扬:曾经是对你说过这是个无言的结局……。大家合唱《无言的结局》,配合舞蹈。

校园悲剧 篇3

案例回放:

刚刚过去的4月,因多所高校相继发生刑事案件而变得不平静。让我们先简单地梳理一下这些发生在校园里的悲剧:

[案例1] 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同学因中毒经抢救无效去世。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是与黄洋同寝室的同学林某。据说,林某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洋和葛林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林某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喝得少,平摊不合理。争执后,林某退出平摊,不曾想事情却以林某从实验室带回毒药投入饮水机,致黄洋死亡而告终。

[案例2] 同一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发生了校园凶杀案。学生袁某在宿舍玩电脑游戏,同宿舍的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发生口角和冲突,袁某拿起书架上的一把水果刀捅进蒋某胸部,蒋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3] 4月17日,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该校经管系2012级学生符某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当晚,符某在宿舍楼内发现了独自在宿舍上网的曾某,便冲进房间行凶,导致曾某受伤。

校园悲剧的发生令人心寒,也让人不禁要问:这些莘莘学子,哪来的狠劲?我们的教育出了哪些问题?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又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父母要教给孩子爱的能力

纵观这几起案件,都是因为一念之差,嫉恨同学,或一时情绪失控,任由恶的本能膨胀,不计后果。这些案例都反映出这些学生对生命冷漠,毫无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是多么扭曲的思维和心态!

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祖辈在过度溺爱小孩的同时,对晚辈又寄于过高的期望。在一个什么都由父母安排,自己不用操心,犯了错误有人庇护,不太要负什么责任,要什么家长都不敢不给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对生活中的不同意见缺乏包容,缺乏挫折体验,考虑事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这样的孩子极度自负,性格里却埋下了不健康的隐患,一旦受挫,自尊心又极度脆弱,只可自己辜负别人,容不得别人辜负自己,一旦不顺便采取“逆我者亡”的极端行为。这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而对他们来说却是合理的。

独生子女输不起,家长对孩子溺爱而不教给他爱的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无法适应家庭以外的世界。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往往是家中的老大,可走出家庭的围墙,要想被社会群体接纳,就应该遵循两条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

一条是互利原则。就是要交往的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这种好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情感的。互赠礼品,互相安慰,相互礼让,投桃报李。只有互利才能使人际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如果交往中大家都想称大,只想得到而不愿付出,关系就会中断或恶化。

另一条是宽容原则。所有的个体都存在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相貌和思想都一模一样的人。因此,学生在交往中要理性地看待别人,而不要认为违背自己心愿的就是不好的,要有容忍别人的缺点和异议的能力。当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应该抱着豁达大度的心态,彼此忍让,相互适应。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是一种生活现象,每个人都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候,挫折感带来的烦恼、痛苦,甚至绝望的情感体验,是导致心理危机的高危因素,用消极还是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代表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主要有攻击、退化和冷漠等。有一学生因为寝室同学事先没打招呼拿了他的书而心生不满,不听解释对着同学就破口大骂,这就是一种攻击行为。一旦发展到拔刀相向,就是一种极端的攻击方式,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有时候,攻击会转向,把攻击朝向自己的人有可能自伤或自杀。还有一种是迁怒,一个大学生曾对咨询师说:“那些嘲笑我、和我过不去的同学,我真想揍他们一顿,甚至杀死他们的心都有。但我又不可能去做,于是我就去欺负小动物,看见小猫、小狗就想踢两脚,如果是只没人管的野猫,我就有把它掐死的冲动。”

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的符某本来想自杀,最后却捅伤了不相干的同学,就是典型的转向攻击。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随着心理的发展会趋向成熟,但有的学生,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沉浸在网络游戏里,一旦与同学搞不好关系,就发小孩子脾气,这都是一种退化、逃避的行为,往往已有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网瘾、被同学孤立等,只会增加挫折感。

挫折虽然给人带来痛苦的情感体验,但挫折同时也在锻炼一个人的抗挫折容忍力和韧劲儿,如果学会用一些积极的应对方式,挫折能帮助一个人的成长。

给自己的失败或挫折一个“合理化”的解释,就是一种积极应对挫折的方式。比如一个失恋的大学生,开始的时候感到心灰意冷,后来想通了,认为自己失去的只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今后一定会遇到一个欣赏自己、更优秀的异性。这种“酸葡萄心理”,可以缓解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

“失败是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这些耳熟能详的励志语言,代表的是另一种积极的应对挫折的方式。就是将敌对、愤怒或自责的消极情绪,都做积极处理,转化为向上的动力或高尚的表达。罗曼·罗兰因为失恋而发奋图强,写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史玉柱面壁多年东山再起……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通过合理化解释和升华的方式,可以消除受挫情绪,让内心回复平衡。要真正面对和解决问题,还可以运用另一种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叫作理喻。同样是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庆幸至少所学专业是自己喜欢的,重点规划今后如何通过考研等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把挫折转化为行动来消去负面情绪。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如果扣除八九成不如的意事,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我们如果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的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的事打倒。希望前面几个案例血的代价能引起广大读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能因极端个案,而忽视应有的反思,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知道,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成熟的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浙江 邢少红)

校园悲剧 篇4

生活体育的含义

体育的本源就产生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面向大众。生活体育就是把体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让人们吸取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体育与生活相脱离的弊端, “把体育变成生活, 把生活变成体育”, 从而实行“为生活作准备”的体育[6]。生活体育是生活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健身活动与生活行为、休闲行为合理的结合, 尽可能有更多的身体活动, 达到增强体质, 培养社交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培养开拓精神, 安全教育, 激发积极性与主动性, 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和培养相互尊重的良好道德。[1]

生活体育实施的种类

1. 体育磨难教育

体育磨难教育即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地在体育课中设置一些困难, 让学生遭受一点挫折, 在同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经受磨炼, 使学生在克服困难和挫折过程中能得到其他教育所不能及的收获, 是培养坚强意志、勇敢无畏的精神的有效方法。实施体育磨难教育, 首先, 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对学生进行磨难、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锻炼。其次,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在与困难作斗争中获得苦、乐体验。再次, 要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 活动的强度和难度要适度、合理、科学, 要与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相适应。再次,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形成一种生存技能的共识。[2]

2.体育逆境教育

逆境指主客观不利于人才个体的成长, 或给成长带来种种困难。[3]我们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首先, 历史的重任要求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其次, 设置一些反差素材, 达到培养的效果。逆境磨炼学生意志、开发智力、振奋精神。因此, 进行体育逆境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3.体育挫折教育

体育挫折教育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遇事能够沉着、冷静, 勇于同困难作斗争。[4]体育挫折教育的实施, 首先,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使学生性格变得成熟。因此, 在体育挫折教育中务必使学生懂得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其次, 培养正视挫折的意志品质。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 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再次, 要创设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让学生感受挫折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挫折的能力。[5]

生活体育的作用

生活体育可以教育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 提高积极主动性, 规范学生的行为, 可以帮助学生躲避不必要的伤害, 做一个合格的有用之才。

1. 学校体育生活化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发展

体育的发展以生活世界为基础, 与人们的现实世界相融合,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体育实践中, 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为陷入文化危机的学生寻找一个安宁的家园, 使陷入现代生活冲突与困境的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换言之, 只有使体育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生活意义, 使体育的驱动力源于人们内在的生活需要, 从而使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体现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才可能是全民的和终身的。

2. 生活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提高

挫折是指当人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 在某种环境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其活动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况, 有的仅指障碍个体功效活动的客观情境。而生活体育能使人体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 要完成动作, 除了靠机灵、聪敏和善于动脑筋外, 还要靠意志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 这就为磨炼人的意志, 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也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承受挫折打下了伏笔。因此, 在生活体育教学过程中, 设置困难、挫折环节, 在原有的练习内容、结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 使学生作出相应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障碍, 从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游戏或比赛中失败队的学生会发怒、气愤, 说胜队犯规等。从学生的心理方面着手, 不断训练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和承受能力, 使学生在失败时也能保持进取的精神, 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

3. 生活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生活体育教育中, 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 诸如球赛、游戏、接力跑等等, 如果同伴间合作意识不强, 就很难取胜。培养合作的意识, 要紧密结合生活体育教学的内容, 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 让学生懂得谁上场, 谁替换, 替换谁都要事先安排好。配合过程中, 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 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认识到, 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 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 取得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

4.生活体育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如: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简单、形象的技术动作演练, 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技能和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才能使学生不仅知其一, 而且知其二。从中受到启发, 把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生活, 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加强生活体育教育防止校园悲剧的措施

1.加强人文关怀

教师在生活体育教育当中应利用人本主义, 坚持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的理念, 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为学生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即在和谐发展中创新挖掘出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财富, 这是体育教师的核心问题。因此, 体育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还要从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上进行合理疏导。

2.加强生活体育教育, 疏导学生心理防范校园悲剧发生

面对学生的学习压力、升学困惑、就业压力、父母的殷切期望等, 如何有效缓解压力、不良情绪, 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 体育教师应在生活体育教育中引导学生适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 正确对待各种失败, 使学生心理正常化发展, 从根本上避免学生悲剧的上演。

3.培养防范犯罪侵害意识

学校把防范犯罪教育纳入学校生活体育教育的整个体系之中。生活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预防事故、遵守体育规则、提高受挫折承受力、避免过激事件发生等, 把这种在生活体育教育中得到的生活常识移植到社会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规范发展。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设置情境例子, 要让学生懂得受到侵犯后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避免祸患的发生, 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受到危险或侵犯的情况下尽可能要冷静、不慌、头脑清醒, 保持警觉的应对能力。

4. 开发生活体育教育资源, 科学渗透健康安全内容

体育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为生活体育教学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 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体育教师要提升生活体育意识, 从而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活体育教育, 努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北方的寒冬天气, 可以利用冰雪条件开发许多冰雪项目, 而南方的夏季利用雨水充足则可开发游泳、漂流项目, 有山的地方可以开发登山、攀岩等项目。

结论

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本源, 是全面的教育, 是终身的教育。体育教育对生活教育的促进仅是一个方面, 由于传统的体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 所以, 针对体育方式的缺陷在后奥运时代提出了生活体育。对于每个基础学科来说, 都应担负起生活体育教育的责任, 学校体育因其显著的实践性而显得更加重要。通过生活体育课的学习, 学生不仅能掌握有关生命安全常识, 更能提高应对生命安全威胁的技能。包括学生的逃生教育、珍爱生命的心理教育和安全活动的能力教育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培养顽强的耐挫能力, 培养不轻易放弃生命的坚韧品质。以提高生命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掌握心理状态的运动调适方法以及提升安全活动的能力。我期待生活教育能被更多的人重视, 能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平萍.“体育生活化”从步行开始[N].中国体育报, 2009-10-9.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言论集[M].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8.

[3]曲宗湖.大悲大喜后的反思与遐想——后奥运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走向[R].2008.11.

[4]孙学明.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体育教材的分类和处理[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184 (3) :18.

[5]陶玉流, 王家宏.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及途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3 (2) :42~45.

[6]培养终身体育思想[N]http://www.hangzhouov.cn.2007-05-30.

浅谈《美国的悲剧》之悲剧根源 篇5

笔者认为第一悲剧之源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克莱德从一个无辜的宗教家庭出身的男孩在短短几年迅速变为一个杀人犯的罪魁祸首, 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他的自私让他利用别人, 有时甚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达到自己的目的, 毫无怜悯之心。这种自私的想法其实根源于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 那就是人类社会也犹如原始社会的丛林, 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强与弱的对比、富与贫的对比、那些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得胜与失败的对比为何如此鲜明了。这个适者生存的理论起源于达尔文, 看起来科学客观, 实则经常被用于证明富人贪婪榨取劳苦大众是天经地义的帮凶。说起主人公自私的个人主义, 我们不妨想到每当他对那些长相美丽、愿意与他有亲密关系的女孩们产生幻想时, 他都觉得自己值得女人们的垂青, 因为自己是个大人物。可他从未爱过她们, 而只是把她们当做满足性欲的出气口, 自己却在做着如何变得富有和成功的美梦。罗伯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她本是个害羞保守的农村姑娘, 出身贫苦的农村家庭来城里打工, 孤苦无依, 她初遇克莱德时, 他正为亲戚对自己不公的待遇悲观苦恼, 所以他转向罗伯塔, 开始在她身上寻求慰藉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克莱德已经与罗伯塔有了亲密关系后, 他又开始对富有而美丽的桑德拉产生幻想, 希望靠着与她结婚而跻身上流社会, 所以他需要摆脱罗伯塔, 然而女友罗伯塔却怀孕了, 他怕坏事败露所以蓄意谋杀溺死了罗伯塔。所以正是他极端的个人主义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罪犯, 也正是这极端的个人主义伤害了爱他的人。

笔者认为这第二个悲剧之源莫过于克莱德对财富与成功的欲壑难填。克莱德出生于穷苦的宗教家庭, 以他人的施舍度日。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 住的就是粗陋的房子, 身无分文, 经常被人家瞧不起。所有这些对他脆弱内心的铸就都有影响, 所以导致了他心理不平衡、绝望、对好东西的极度渴望。不到16岁他就辍学出去打工, 为的就是挣大钱、跻身名流社会、从此能过得幸福。可后来他找的几份工作让他沉迷于奢华享乐, 总是陶醉于金钱带来的快乐, 忙着穿衣、聚餐、跳舞、约会。总想着住大房子、出入高级的大饭店就是成功人士的快乐生活, 并一心跻身于中。曾几何时, 他也想靠着在伯父的衣领厂学习本领, 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像样的人, 但随着境遇的改变, 他很快便忘记了自己来到衣领厂的初衷转而走上了追求富家小姐的“成功捷径”。尽管他的女友很爱他, 愿意为他做任何事去取悦他, 但最终克莱德还是选择了富家小姐, 因为桑德拉的父亲有一家公司, 这在克莱德的眼里, 就是富有的生活的象征。最后因要除掉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杀害了怀孕的女友而被处以电刑。这个无辜的年轻人就这样被自己的欲壑难填给送上了断头台, 也正是这些无尽的欲望把他变成一个冷血的、残忍的骗子和罪犯。

在美国的悲剧里, 德莱塞似乎是在说:对物质生活追求的高度唱诵和对那些辛苦工作劳苦大众的打压否定, 才正是这个国家的悲剧。人类陷入了欲望的怪圈, 总是不满足, 世界也总是缺少凝聚力和方向感, 最终也逃离不过欲望的枷锁和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 正如主人公克莱德一样。所以笔者也反复申述了克莱德的悲剧之源:一是其极端的个人主义;二是其无穷的欲望最终导致其走上毁灭的道路。

摘要:《美国的悲剧》是著名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传世名作, 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家喻户晓的佳品。德莱塞出身于一个破败的小农业主家庭, 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从小就靠劳动挣扎度日, 也正因此德莱塞才能写出像《美国的悲剧》这样揭露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 人们为追逐金钱导致道德沦丧的小说。该小说分三部分, 讲述了一个叫克莱德的美国青年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年轻人堕落为一个被社会污气所腐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关键词:美国的悲剧,根源

参考文献

[1]许汝祉 (译) .美国的悲剧.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1]许汝祉 (译) .美国的悲剧.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

[2]董靖历.西奥多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安阳大学学报, 2002 (4) :97-100.[2]董靖历.西奥多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安阳大学学报, 2002 (4) :97-100.

[3]陈世旺.国内德莱塞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 (1) :25.[3]陈世旺.国内德莱塞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 (1) :25.

[4]王晶, 王鑫.浅析“美国梦”与《美国的悲剧》[J].鸡西大学学报, 2008 (3) :143-144.[4]王晶, 王鑫.浅析“美国梦”与《美国的悲剧》[J].鸡西大学学报, 2008 (3) :143-144.

校园悲剧 篇6

一、他者空间

“他者”是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术语。狭义的“他者”是与“自我”相对的概念, 是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称为“他者”。广义的“他者”是泛指在任何领域内, 一个与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参照物, 并且“主体和他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冲突的”。

身份认同是指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受到女权主义者、后殖民主义者的特别青睐。基本含义包括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 表现为个人身份认同、集体身份认同、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空间理论学者将身份认同、后殖民理论和女权主义等思想融入到空间研究中, 提出了“他者空间”。“文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和社会一样的身份和主体性。当其中一个处于边缘和被支配地位时, 这个空间就是作品中的他者空间。空间批评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他者空间以及这一空间背后渗透的身份认同或冲突”。在一些文学作品中, 会同时出现两种空间, 一种处于支配地位, 另一种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二、物理上的他者空间

剧本刚开始时就出现了一片混乱、吵闹的场面, 如同关在笼子里一个野兽的疯狂而愤怒的挣扎与反抗。紧接着勾勒出笼子的场景, “被白色钢铁禁锢的、一条船腹中的一种压缩的空间。一排排的铺位和支撑他们的立柱互相交叉, 像一只笼子的钢铁结构”。通过这种描写展示了以扬克为代表的工人所处的悲惨境地, 生活在不见天日、深受压迫的狭小环境中, 靠着连续不断的劳动维持生活。然而在该剧中资产阶级生活的街道宽阔、整洁, 身边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店和皮毛店, 显示出他们生活环境的豪华奢侈与富丽堂皇。

在剧中奥尼尔清晰地向观众展示了他的着装, 第一幕出场时“穿着斜纹布裤子, 笨重难看的鞋子……胸脯上都是毛茸茸的”, 第四幕出场时“但是他们的眼睛四周, ……煤灰粘在那里, 象是抹了黑色的化妆品”。而与之相比, 资产阶级的着装则与之相差甚远:米尔德里德“有一张苍白、标致的脸, 脸上明摆着一种瞧不起人的优越感”;大街上的资产阶级则是“女人们都擦了口红, ……身上穿的臃肿不堪。男人们穿着礼服大衣、戴着礼帽、鞋套、拿着手杖等等”。面对他的挑衅, 他们都视若无睹, “好像既没有看见他也没有听见他”、“可是好像没有看见他似的”、“他的拳头正打在胖绅士的连上。但是那位绅士好像没事似的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通过两者对比, 可以清晰地看出, 他生活的空间成为了资产阶级眼中的“他者空间”, 与资产阶级所生活的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资产阶级眼中, 他是不存在的, 所生存的环境更是排除在资产阶级所处的“自我空间”之外。在资产阶级的生活空间里, 扬克的身份和价值得不到认同。当处在自己生存的空间时, 他觉得:“是机器的一部分……使它转动的是我!……我就是钢里面的肌肉, 钢背后的力量”。而当米尔德里德闯入扬克的生存空间后, 使扬克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探寻与求索。

三、精神上的他者空间

扬克所处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他者空间”, 还有精神上的“他者空间”。奥尼尔特意安排扬克的同伴勒昂与派迪出场, 而其余的同伴则都是作为无名人物出现在剧中, 特意设计出场的这两个人物自然是其余工人的代表, 一类痛恨机械文明, 向往自然, 留恋已逝的美好时光;另一类则是怀有阶级意识, 明白只有推翻整个资产阶级才能取得工人阶级的自由和解放。扬克与这两类人都不同, 他满足于自己所处的地位, 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在同伴中, 他是孤独的。其他工人也畏惧他, 仅仅由于他力量上的强势。因此在精神上, 他是孤独的。面对米尔德里德的羞辱之后, 他开始思索自己的处境与身份, 为此, 他遭到同伴的嘲讽, “跟着他冷嘲热讽地重复着那个字眼。思考!……接着来的则是一场异口同声、建立刺耳的大笑。”他的精神世界与同伴的精神世界不相同, 米尔德里德出现前后皆是如此, 在精神世界里, 他处于“他者空间”里, 这个空间使他与同伴的精神世界隔离开来, 导致他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使得别人对他冷嘲热讽。

因为在邮船上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扬克离船到陆地继续寻找, 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到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 希望能够加入该组织, 并尽自己的一份力, 却遭到了该组织的怀疑与排斥。他的精神世界再度遭到边缘化, 处于“他者空间”的状况。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他者空间”里, 扬克四处追寻自己的身份与心理认同感, 在无奈中到动物园寻找自我, 并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

四、结语

扬克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个工人阶级的代表, 他所遭受的苦难也是成千上百其他人所经历的, 他们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生活在资产阶级为其设计的“他者空间”里, 他们进入资产阶级的“自我空间”时, 经历着身份缺失的危机, 得不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同和承认。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他们都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奥尼尔的作品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扬克的生活引起大众对人生悲剧的思索, 蕴含着一种深入人心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铁强.后殖民语境中的"他者"的双重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版) , 2004.

[2]荒芜.尤金.奥尼尔.奥尼尔剧作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3]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校园悲剧】推荐阅读:

时代悲剧05-28

悲剧色彩06-13

悲剧价值06-28

性格悲剧06-30

女性悲剧07-31

悲剧成因08-06

悲剧结局08-06

悲剧意义08-16

悲剧人物08-17

悲剧情结09-18

上一篇:推动应用下一篇:术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