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之光

2024-11-04

人道主义之光(共6篇)

人道主义之光 篇1

每当提到“主义”两个字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与之相关的概念:思想,学说,理论,也会联想到形形色色的“主义”:浪漫主义,实用主义……当多元智能学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而逐渐被人熟知时,它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也正在被探讨,越来越多的新概念进入我们的教学之中。那么,我们对新课改又有了怎样一个新的认识呢?

教育理论界的“凯恩斯”

上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以其社会适应性,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被远隔重洋的美国率先采用,实行“新政”,解决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学说,也正在教育界产生着一场深刻变革。

霍华德·加德纳(1943-)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1943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加德纳勤奋好学,他曾想以音乐为职业,但后来却发展了其他兴趣。有一次他读了《青年路德》(1958)一书,被路德攻击基督教的心理动机深深吸引,这直接影响他走上研究心理学之路。高中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发展心理学。1965年获得社会关系学士学位,之后去英国学习认知心理学;一年后回到哈佛,1971年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1983年发表代表作《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1986年成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教授,1991年成为心理学教授。由于对心理学和教育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他在国际心理学界和教育界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和奖项。14所大学,包括普林斯顿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均授予他荣誉学位。1981年获麦克阿瑟奖基金会的“天才奖”,1990年成为首度获得路易斯维里大学葛罗威麦耶奖15万元奖金的美国人。

《智能的结构》出版后,加德纳的思想对美国进步教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教育的方法和评价产生了广泛的冲击。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元智能评价方法,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有两大理论支柱:一个是建构主义,另一个就是多元智能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适用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成为我国新课改的一大理论基础。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用传统的标准心理测量工具测得的人的智力是单一的,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只有扩展并重新描述人类智力的观点,才能设计出更恰当的评估智力的方法,才能想出更有效的方式去培养它。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的观点。他把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按照他的观点,每个人在上述八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现,每个人在这些智能上的表现有差异,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运用,以完成不同的工作、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领域内发展。目前,加德纳正在识别道德智能,它处于以上八类之外,以解决智能发展与道德引领的关系。忽视道德的作用,“我们仅能把教育称之为‘半脑的 (half-brained) ’教育。”

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的概念和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崭新的智力衡量标准,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含义。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多元智能学说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对教育改革的启发和影响

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加德纳提出了适应我们时代需求的智能观。他的研究是与今天对脑的研究相关的,尽管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但是这一学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其意义已不只在于对于智力的新解释,而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

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顺利地转化为新型的教学程序。例如,在语文课中,利用讲故事、说话、讨论、访谈、报告等形式,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在数学课中创编故事问题,使用模型、编码、图表、制作来发展逻辑数学智能;描述个人的感受、价值观,解释对于某事所持的哲学观以发展自我认识智能。相应地,课程观也面临着挑战。其次,多元智能课程鼓励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数学、语言、音乐、艺术、动作以及合作性工作或独立性工作都能整合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去。这就需要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规划,出现综合性课程。多元智力理论也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当然,相应地传统的教师评价观也受到挑战。再次,在学生评价观上,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而在多元智能学说下,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去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具体操作上提倡"学习档案"的评价方法。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正如加德纳本人所说:文化的多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们要考虑自身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有关全球社会的知识正在成为必需。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全球的动态和趋势,必须了解一些如何与来自多样化背景而且价值观往往与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常识,"否则,他们在未来的生存将会遇到麻烦。"

人道主义之光 篇2

玩的是毒标流。。因为刺客25技能伤害在VH模式实在太低。就认准了20级学的毒标。这技能伤害是100%力量 100%DEX所以加点方面

远距离武器精通+满(为了提高DEX武器的伤害)

暴机+满

格档+满

20级的毒标+满

近距离武器精通+满(提高STR武器的伤害)

刺客25技能+1(跑位用)

双持武器+满

防具精通+满

其余的加回蓝。就是陷阱天赋最下面右边的那个~

另外刺客天赋第一个技能也可以加一点。减速用吧

属性点 2力 2DEX 1防

人道主义之光 篇3

关键词:八月之光 福克纳 生态女性主义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福克纳始终关注家乡的生态发展、关心南方女性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并在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八月之光》中,通过从外表描写、情感经历、命运结局等方面将两位女性人物进行对比,读者得以解读福克纳的女性生态主义思想。

一.外表描写的对比

生态女性主义相信女性与自然有极大的亲近性,妇女生来就与自然有着亲切感,总是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女性可以自然化,自然也可以被女性化。因此自然被视为一个养育万物的母亲,妇女则常常被比作孕育生命的大自然。

小说伊始,映入读者眼帘的是行走在路上的莉娜·格罗夫:穿着没有式样的褪色的蓝布衫、戴着褪色的蓝遮阳帽,赤着脚,没有穿袜子,手里拿着扇子和行李包,扇子沿边整整齐齐地镶了一圈同帽子和衣裙一样的蓝布。虽然由于怀孕身子笨重,但即使经过了四周的长途跋涉,始终神态安详,“一张年轻快活的面孔,诚挚友好而又机灵。”(福克纳,2008:7)莉娜的形象简单、朴实,这个来自乡村的姑娘,生活经历简单,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有见识过现代社会的文明,更没有被现代工业文明侵染。在寻找“丈夫”的路途上,她总是乐观自信,带着一种内心澄明的安详与平静,就如她的外表,使人觉得凝重踏实。她的形象仿佛是大自然的化身,负荷的身孕象征着大自然潜在的篷勃生机;沉静的神态象征着大自然宽厚淳朴的胸怀和女性的坚韧品质;朴素的衣着象征着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原始资源,虽然简朴却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树林的深处,一座孤零零的老房子里,住着乔安娜·伯顿---一个中年未婚女人。她与莉娜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都是未婚并怀有身孕。但在福克纳笔下,乔安娜的外表与莉娜截然不同。乔安娜穿着“长衣裙,遮阳帽,那式样就连有些黑人妇女也不愿穿戴”,(福克纳,2008:58)与莉娜一样,乔安娜衣着也很朴素,但“看上去像是为男人缝的,为一个不修边幅的男人”。(福克纳,2008:184)她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但即使在情人乔的眼里,也已经显出老态,灰白的头发“梳向后面,胡乱地打成个结,丑陋不堪,像病树枝干上长的树瘤”。(福克纳,2008:184)与人交谈时,她的面孔平静严肃,“差不多像个男人”,(福克纳,2008:173)在乔安娜身上,读者不能感受到一个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的温柔气质,只能看到一个具有男人般性格的妇女,一生都生活在家庭悲剧导致的精神创伤中,连外貌都男性化了。

福克纳对莉娜和乔安娜的外表描写,体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的向往。莉娜的外表具有女性的特征,无论是外貌或是衣着都与自然融为一体,当她独自行走在路上,就像受到大地母亲保护的孩子,处处得到人们善意的帮助。而乔安娜则与环境格格不入,由于受到白人至上思想的影响,她始终认为自己是黑人的拯救者,并具有强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在父权制的家庭里,她的女性特征受到压抑,使得她的外貌逐渐丧失女性的气质,这种变化,是父权制的产物,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福克纳对乔安娜的外表描写为她的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

二.情感经历的对比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即父权制世界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逻辑。性别压迫和生态危机都源于此。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源远流长,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让人们认清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根除统治妇女和自然的各种可能性,将妇女解放与自然解放联系起来。(王颖,张玉颖,2010:16)

莉娜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小乡村,父母双亡,她寄居在哥哥家,终日劳作,操持家务,她的生活环境与发展中的工业文明几乎没有交集。但她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遇上容貌清秀能说会道的卢卡斯·伯奇时,单纯的莉娜付出了真情,怀有身孕之后,又不远千里来杰弗森寻找自己的未婚夫。她坚信“小孩出世的时候一家人应该守在一起,”希望上帝 “会让我们团聚的。”(福克纳,2008:14)当伯奇再次抛弃莉娜逃离时,莉娜没有埋怨,而是坦然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只说了句“现在我又只好动身了。”福克纳为莉娜选取了一个相对发展中的美国社会而言较为原始的人类生存状态,以此来观照现实社会,在这种几乎被文明社会遗忘的人类原初生活环境里,莉娜保存了人类初始的天性,以其纯真的自然人性对照了文明社会中长大的乔安娜的复杂扭曲的性格。莉娜感染了杰弗森小镇里许多异化的心灵:阿姆斯特德夫妇、拜伦、牧师海托华,等等,在她自然人性光辉的照耀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关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人们的人性正在复苏,人类的真善美正在回归。(刘国枝、李佳莲,2005:33)

福克纳对莉娜的讴歌颂扬,彻底颠覆了男性至尊的神话,是对女性文化精神的回归的呼唤。

如果说,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内容是解构中心、解构主流价值观的解构意识,那么,福克纳的作品对于处于边缘位置的被父权制社会所压制的女性的特殊关注,同样贯穿着这种强烈的颠覆、解构意识。(张艳.p125)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内战之后的飞速发展的美国南部,“二元论”对立思想占主导地位,自然同女性一样处于被统治的“他者”“边缘”“失语”地位,承受了沉重的压力。

乔安娜的外表和性格来源于其家族几代人的经历。伯顿家族来自美国北部的新英格兰,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帮助过解放了的黑奴,还娶了皮肤黝黑的女性为妻,因此伯顿家被当地人视为北方佬、外地人和仇敌。内战之后的美国南部还有许多支持奴隶制的人,乔安娜的祖父和哥哥被支持蓄奴隶制的沙多里斯上校枪杀了,十四年后,乔安娜才出生,但这场悲剧带来的恶果延续了几十年,影响了乔安娜的一生。乔安娜的祖父和父亲虽然支持废奴制,但他们从心底里瞧不起黑人,坚信黑人生来卑贱,上帝要惩罚他们的罪恶,因而让他们成为白人的奴隶。同时,伯顿家族也是狂热的清教徒,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的宗教信仰,让他们相信白人是奉上帝之命来拯救黑人的,祖父甚至将林肯帮助黑人比作摩西帮助以色列的子孙。因此不难理解这家人一方面帮助黑奴,另一方面又称黑人是“低贱的黑鬼”(福克纳,2008:165)。祖父和父亲将这种矛盾纠结的思想灌输到乔安娜脑海里,使得她在感情和观念上严重扭曲,觉得黑人“不是人而是物,是生活中的一个影子”。(福克纳,2008:169)

伯顿家族信奉的白人至上的观念,与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关系是背道而驰的。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导致了乔安娜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压制自己内心的激情与渴望,不知道怎样与旁人正常交往。她歧视黑人,以拯救者自居,与乔·克里斯莫斯相识后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白天,她面容沉静,与人交谈时神态严肃;夜里,她却沉沦在祖先所在的地狱里,生活在罪恶之中,狂热追求那些象征性的替代语,要求从乔和自己的嘴里讲出来,而且百听不厌。社会生态的失衡导致乔安娜精神层面的异化,使她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都陷入矛盾之中,由于始终无法和谐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打算用极端的手段终结自己和乔的生命。

三.命运结局的对比

《八月之光》中充满原始性的琳娜并不意味着无知与无价值,相反,这是福克纳反观自己所处西方现代文明的参照系,对琳娜原始生存状态的咏赞体现了南方文明所遭遇的困境,反衬了作者对南方社会现实的不满,小说中有意造成的种种对比则显示了作者对南方社会父权制的抨击与批判。

波奇再次逃走后,莉娜只好继续上路,只是这次她不再是孤单一人了,陪伴她的有刚出生的婴孩,还有对她一见钟情的拜伦。而且,“迄今为止,她一路顺利,沿途的人们都待她挺好。”(福克纳,2008:340)

乔安娜打算“拯救”乔,企图让乔接受自己的宗教思想,承认自己是黑人,却违背了乔本人的意愿。计划失败后,她又打算杀死乔,达到“拯救”他的目的,结果却惨死在乔的刀下,连象征着她的家族传统的老房子也在大火中被烧毁了。

莉娜与乔安娜的不同命运结局,表明了作者反对宗教偏见和种族偏见,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人统治人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批判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希望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原则的社会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李秀清.《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湖北第二社会学院学报,2010(10)

2.刘国枝,李佳莲.自然人性的光辉[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

3.王颖,张玉颖.女性·自然·和谐---解读《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科技信息,2010(5)

4.许静.19世纪上半叶美国惟一神教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5期.85-89

5.张艳.福克纳小说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J].理论学刊.2012(2).p125

6.福克纳.八月之光[M].蓝仁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论文。项目: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编号:15G076。

人道主义之光 篇4

有着“黑皮肤的弗吉尼亚·伍尔芙”之称的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曾因《紫色》一书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三项大奖而蜚声文坛。一九九八年, 艾丽丝·沃克又推出新的长篇力作《父亲的微笑之光》。小说有力地抨击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 进一步深化了两性和谐这一主题, 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生态女权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在她的两部著作《女权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权主义:革命或变化》中首次提出的。生态女权主义指的是:那种认可性别压迫的意识形态同样也认可了对于自然的压迫。生态女权主义号召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 认为如果没有解放自然的斗争, 任何解放女性或其他受压迫群体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对女性和有色人种的控制和对自然的控制是由一种观念决定的, 那就是人类/男人中心。它包括个人中心, 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欧洲中心,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掠夺和破坏自然;在人类社会内部具体体现为极端个人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沃克在她的作品中已经意识到:男权社会对于自然的掠夺与榨取和对于妇女的统治与压迫在思想文化背景上是同源的, 即基于二元对立的统治逻辑, 同时女人与大自然有极大的亲近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笔者认为沃克采取了一种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一个关于忏悔与宽容的故事。为了研究孟多人的文化历史, 黑人人类学家鲁滨逊以牧师的名义, 带领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到墨西哥山区布道。在那里, 率直任性的大女儿麦格德琳娜在情窦初开之时与孟多部落的青年马努列多偷尝禁果。鲁滨逊发现后用马努列多送给她的皮带对她狠狠地进行了惩罚, 将她打得浑身血迹斑斑。这使得父女之间产生了隔阂, 也给目睹这一切的小女儿苏珊娜心灵留下了阴影, 在情感上疏远了父亲。这一家庭暴力事件给两个女儿带来了一生的伤痛。为了弥补心灵的伤痛, 大女儿麦格德琳娜郁郁寡欢、暴饮暴食, 并在身体上多出强制性穿孔, 并通过单身生活以示对父亲一辈子的惩罚。父亲的暴力导致了小女儿苏珊娜对整个男性世界的恐惧与不信任, 只能在同性恋爱中寻找快感和温暖。

在书中, 沃克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孟多部落, 象征着未受到人类入侵的自然世界。在那里, 人们亲近自然, 由于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女性备受尊崇, 人们过着自由、和谐的生活。然而, 在代表西方社会的鲁滨逊眼里, 孟多部落是愚昧无知的, 是需要被西方文化所教化的。

沃克描写了三个家庭中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在这三个家庭中, “父爱”时常作为一种“所有权”的标签出现, 父亲都充当了伤害女儿甚至摧毁女儿幸福的角色。波琳的父亲和家人合谋灌醉了波琳, 把她推向了她并不爱的温斯顿的怀抱。侏儒艾琳的母亲被强奸, 她一生下来就被送到教堂做苦力, 过着凄惨的生活。作为一位体面的黑人牧师, 鲁滨逊先生对女儿似乎是有爱的, 然而实际上是假爱之名的“所有权”。这位父亲虽然没有像《紫色》中茜丽的继父那样通过强奸实施对其的性占有, 但是他漠视女儿日渐成熟的正常性欲, 严格按照西方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按照西方上流社会淑女的标准来约束女儿, 做一个衣饰典雅、循规蹈矩的洋娃娃。而当鲁滨逊发现大女儿与马努列多的越矩行为后, 他勃然大怒, 用一场血迹斑斑的鞭打终止了女儿融入自然的过程。对于大女儿麦格德琳娜而言, “鞭打”事件如梦魇般萦绕她的一生, 她将父亲定格于拿起鞭子的那一刻, 无法原谅父亲, 也无法接受每一个试图与她接近的人, 即使是妹妹苏珊娜也不例外。带着破碎的心, 麦格德琳娜慢慢滑向死亡的边缘。

鲁滨逊在晚年意识到自己给两个女儿造成的悲剧, 死后, 他依然无法释怀生前对女儿们的伤害, 他的灵魂密切关注着两个女儿, 寻找一切机会来弥补这一过失。通过与马努列多的灵魂进行交流, 鲁滨逊接受了孟多族的精神信仰, 尊重小女儿的性选择并真诚祝福大女儿。女儿们也原谅了父亲, 并接受了父亲真挚的祝福, 沐浴在如月光般的慈爱的父爱之中,

几位女主人公通过隔绝男性世界以摆脱压迫, 获得独立。然而, 决绝的抵制是不应该的。秉承生态女性的思想, 应该以爱为原则, 以忏悔和包容为前提, 实现男性与女性, 人类与自然的最终和解。

通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父亲的微笑之光》进行解读, 可得出以下结论:沃克向全世界宣布了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致力于抨击导致女性和自然受压迫的大男子主义和人类中心论思想, 重建一个爱与平等共存的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Alice Walker:In Search of Our Mothers'Garde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3.

[2]爱丽斯·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M].周小英译.南京:译林出版, 2003年。

友谊之光作文 篇5

《夏洛的网》是这三本书中,最受欢迎的一本书,也曾被评为“美国十佳儿童文学名著”的首位。你是不是很有兴趣来看看呢?那就来跟我一起重回其中吧!本书主要讲述了在朱克曼的谷仓里,有一只猪,他和里面的动物快乐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天,传来了一个噩耗:小猪威尔伯即将在圣诞节被做成熏肉火腿,这个消息令威尔伯悲痛欲绝。

正当他十分失落的时候,一只小蜘蛛挺身而出,决定帮小猪一把。他用自己的生命,在猪栏上织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些奇迹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让他有了一个安详的晚年。但与此同时,蜘蛛夏洛的生命也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夏洛用了自己的几张网,换来了别人一生的幸福,也许,你会想,为了威尔伯,蜘蛛几乎是献上了自己的生命,这好歹是一条命啊!你会觉得很不值得,但夏洛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他这么做很有价值,为了让别人快乐幸福而使自己的一生变得有意义起来,这难道不是很好么?夏洛为了威尔伯,奉献了一生,从一开始的偶遇,到了最后的救命恩人,这并不是巧合,如果当初夏洛没有伸出一臂之力,也许他现在活得很好,生活也不会那么劳累,可他会觉得很开心么?一生过得平平淡淡,毫无意义可言,每一天的生活重复来,又重复去,织网,捕虫,吃虫,天天去此,我想,早该腻了吧。

价值之光·智慧之光·人格之光 篇6

校长是学校决策的核心人物。校长的价值追求, 决定其决策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决策的过程体现出校长的理念、胸怀和智慧;决策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质量和发展;校长的人格魅力在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用价值之光来引导当前办学定位决策

找准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 是校长的首要决策。那么, 校长依靠什么来找准办学定位呢?

首先, 是校长理论价值的追求。坚持正确的理论价值指导是办学准确定位的核心。“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理论价值的共同基础, 是相对中世纪的“神本”、封建社会的“家本”而提出的, 其内涵是既要以“个人 (本性) ”为本, 又要以“人民 (理性) ”为本。在这一认识基础上, 审视自己执掌学校的现状是一个“0以为轮、其曲中规”的工匠式教育, 还是一个“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园丁式教育。若为前者, 则要摒弃;若系后者, 则要坚持并弘扬。因此, 要用“人本”思想去决策和指导素质教育, 用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去指导自己的办学定位。刚刚过去的上世纪, 我们教育工作者坚守着的“因材施教” (孔子) 、“传道, 授业、解惑” (韩愈) , “知行合—” (陶行知) 等传统教育思想, 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西方“智商测试”理论 (1900.阿尔弗来德·比奈) 、“情绪智力”理论 (1960.巴布娜·柳纳) 、“成功智力”理论 (1997.斯腾伯格) 、“多元智能”理论 (1983.霍华德·加德纳) 的冲击和影响。我们都在追问;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要培养能熟练“解答问题”的“人才” (考生) , 还是要造就能创新“解决问题”的“人力” (公民) ?今天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明天成就大小究竟有多大相关 (美国学者研究成果为:正相关系数仅为0.2%) 而现实生活中, 周舟因具有音乐智能而被社会追捧, 程菲因具有身体运动智能而获得世界掌声, 陈景润因具有数学智能被写进历史, 杨利伟因具有空间智能被世人敬仰, 杜宪因具有语言智能被公众推崇……“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能只有领域之分, 无优劣之别。因此, 许多校长都不知不觉地用“多元智能理论”去决策新课改, 并用知识“生成”理论去指导和检测课堂教学。

其次, 是校长目标价值的追求。把握教育目标, 是办学定位准确决策的前提。“十六大”提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十七大”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部确定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为高校输送优秀生源和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在以上目标的指引下, 校长要认真分析本校生源构成、办学条件、办学环境等有效信息, 并通过有效工作可能达成的目标预测, 制订学校工作策略, 从而找准办学定位。如黄石三中构建的“双成”教育模式 (即一是为高校输送学业优秀、德优体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精尖”生源为目标的“成才”教育;二是为社会直接培养遵纪守法、德智合格、身心健康, 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适用型”合格公民为目标的“成人”教育。“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同力并举, 相互融注, 构成和谐互育的格局) , 也叫“成人成才并举”模式, 就是立足于以上培养目标、着眼于学校实际情况而构建的。几年来, 这一模式已在价值层面有效地引导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进行。

其三, 是校长实践价值的追求。实践的本身就是一个印证、检验、完善并形成新价值的过程。如黄石三中“成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其成果已被华中师大、西南师大、华东师大等教育学专家正式鉴定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功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成功心理素质;五大子目标是: (1) 激发成就动机 (2) 传授成功方略 (3) 提升表现能力 (4) 培育成功心态 (5) 塑造成功个性;制订了不同程度的各年级成功教育目标体系;并在三大要素, 三重干预, 六种途径上予以实施;特别是在成功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六字”方针上得到每一位执教者的认同, 即备课突出一个“生”字, 讲课突出一个“法”字, 辅导突出一个“异”字, 练习突出一个“精”字, 考试 (查) 突出一个“新”字, 评价突出一个“行”字。2005年, 首届“成功教育实验班”56人毕业, 高考人均分412.2 (进校时中考人均303.5分) , 考上本科28人 (其中一类本科6人, 二类本科8人, 三类本科14人) , 无一人缺考, 不仅打破了“差班”学生不能考上一类本科的“魔咒”, 而且学业提升率和本科上线率均名列学校前茅。老师由不理解, 不接受, 到给予赞扬和肯定。历届成功教育实验班均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如今, 不仅成功实验已成为校园的焦点和亮点, 而且, 有效地推动了各学科、各领域的实验。在价值引导下的实践与探索, 将成为质量腾飞的翅膀!

二.用智慧之光来引导未来发展定位决策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要求、方法指导着我们如何正确地去进行发展。要践行科学发展观, 必须要有智慧之光来引导。无论是机遇, 还是挑战, 校长都将面对, 在迎战中寻找发展的机遇, 在机遇中预测未来的挑战, 这就是智慧!

首先是内部的矛盾和动力。任何一所学校, 都存在着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而乐观者, 只看到优势, 对劣势视而不见, 隐患就会悄然而至;悲观者, 只看重劣势, 却对优势不能充分利用, 潜能就无法有效发挥;智慧者, 既能放大优势, 又能从劣势中看到潜在的优势, 从而把握机遇, 克难奋进。比如我市某学校, 原系湖北省校办企业先进单位, 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 巨大的校办工厂负担给学校带来沉重的包袱, 工厂职工人均净负债50多万元, 且在国务院令中被强令停产, 数百名职工生活无着落, 学校无法正常办学, 给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带来不利影响。对该校来说, 这是矛盾!而这所学校经过几番探索,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有效运用政策, 积极创造条件, 不但将工厂职工全部买断身份, 而且收回工厂厂房和用地、扩大了办学空间, 充实了教育资源, 使学校的外在形象和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矛盾转化为动力!再看, 该校没有“天时”、“地利”条件, 但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和”优势, 关注和热爱每一个学生, 在赢得家长和社会普遍赞誉的同时, 学校质量也逐年提高。这就是“赢在自己”的智慧!质量是发展的起点, 也是发展的终点, 只有螺旋式上升, 学校才能不断发展。

其次, 是外部的挑战和机遇。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周边地区, 兄弟学校的激烈竞争是挑战, 迎接挑战的智慧是主动协作以实现共赢。不艳羡、不嫉妒别人的优势, 老实地学习, 不懈地奋斗, 争取缩小差距;不隐藏、不哀叹自己的劣势, 面对现实, 励精图治, 选择适合本校的教育和管理, 在逆境中愈挫愈奋, 在期待和自信中持之以恒, 则一定会赢得更多领导和同仁的支持。这就是“赢在其中”的智慧!学校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趋向, 要理性把握。

三.用人格之光来引导日常事务定位决策

日常事务纷繁复杂, 清官难断。目前校长是学校的无限责任法人:“党政工团队, 生老病死退、样样负全责, 看你累不累?”如果校长大权独揽, 事必躬亲, 将无暇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校长对自身的准确定位, 是处理好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校长应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兼收并蓄的人文素养。文化滋养精神, 而精神支撑起人格, 学校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塑造人的精神, 因此以培养正直、无私、独立、自由、尊严为价值的学校教育, 要求校长在人格精神上率先垂范, 并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政治上要有理想信念;在知识上要渊博;在身心上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毅力;在事业上要充满激情;在生活上要保持平民心态。只有这样, 才能在偶然事件突发时, 保持冷静, 游刃有余地解决。

校长要多谋善断、知人善任、不怒而威。不谋不断, 优柔寡断则缺位;独谋专断, 不谋武断则越位。校长应该集思广益而谋, 审时度势而断。校长要量才而用, 用人所长, 使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不对“唯领导马首是瞻”者亲, 不对“面责寡人之过”者疏, 远离“媚俗”、“钻营”、“权诈”的习气, 这样, 校长的人格光辉就会亮彻校园!正确处理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 既讲原则, 又讲灵活, 正确处理已产生的矛盾。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包容性和凝聚力, 这是校长必不可少的素养。遇事要争个输羸, 每事要论个成败;小事不放, 大事不当;只看眼前, 不顾长远;有话说绝, 不留空间;看起来是敢做敢为, 其实是武断专行;看起来是威风八面, 其实是色厉内荏。这些都是校长要尽量远离的。校长只有用思想去引领思想, 用事业去引导事业, 用文化去营造文化, 用人格去复制人格, 才能不怒而威, 无为而无不为。

上一篇:电力系统检测下一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