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2024-07-19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共7篇)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篇1

摘要:网络环境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是当前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网络环境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 要优化网络环境,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以此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然而, 图书馆具有开发读者智力, 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在继承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正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图社书会馆教育网职络能的思新想拓政展治, 教也育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 人类无疑进入了一个密切网络时代, 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 它必然对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在1957年, 国际图联把“开展社会教育”正式定为现代图书馆的4项基本职能之一。江泽民同志也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社会信息集散中心的图书馆, 应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教育职责, 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并将它作为开展社会教育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动参与到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工作中去, 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二、为什么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般认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 引导浏览者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 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 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具有全球性、双向性、即时性和信息容量大、覆盖面积广、影响力持久等特点, 它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难以估计的作用。但同时, 也给处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第一, 四通八达的网络, 使得天然的屏障作用显得微忽其微, 西方自由化思想、讲求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年轻一代造成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因特网向国外大肆倾销自己的文化, 结果各种思潮、鱼目混杂的信息滚滚地涌向中国。

第二, 有关暴力、色情的浊流在网上泛滥, 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和社会制度, 对中国青少年的危害很大, 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坚强毅力, 一量陷入, 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 网络行为具有隐蔽性、复杂性, 给恶意信息的传播者提供了黑色屏障, 网络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建构而形成的和谐的舆论氛围, 在某些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真空和失控。谣言惑众, 煽动闹事, 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四, 发达的网络使人际交往的方式大大改变, 出现了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情感交融, 对现实的生活充满敌意, 长期以往导致社会交往障碍, 带来人格发展的消极作用。

由此可见, 网络是块没有硝烟的虚拟战场, 而中国网民以青少年和有一定知识的人为主体的实情, 就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 主动占领网上宣传阵地, 这对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团结、文化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三、为什么要让图书馆参与其中

从广义上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包含宽泛的内涵, 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传递党的方针路线, 贯彻政府的决策意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保持健康心理等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图书馆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从历史上看, 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先辈都在图书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 图书馆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 也曾以图书馆为媒介, 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和革命宣传的活动。蔡元培先生曾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做过精辟论述:“教育并不专在学校, 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因而, 图书馆历来被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备受人们的推崇。

2.图书馆汇集了大量书刊, 并且还在不断地吸纳着人类最新的成果。图书馆馆藏是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 图书馆通过发挥藏书的作用和开展专题书刊展览、专题报告会、讲座、图书评论等活动, 把那些最好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 向他们传播知识,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 图书馆还可以流动到社区, 参与社会活动。因此, 图书馆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公民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高校图书馆集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于一体的智能空间, 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不仅追求环境的舒适、典雅, 同时, 也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不只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也是一个交流的场所。享有先进的网络服务平台、高性能的网络环境和完备的服务功能共享国内外信息资源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员以忠诚的敬业精神和无穷的智慧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 图书馆完全可以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 我们要做好门面。目前, 网上的各种学习平台格局显得很单调, 栏目分块雷同, 布局没有一般大网站那样错落有致。要真正实现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在网络时代的延伸, 应在搜索页面上增加目录检索, 加入“马列经典”、“红色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字样。栏目的布局给人以美的感受, 优美的网络“环境”, 可吸引读者的关注, 使读者得到教育氛围的熏陶。

其次, 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加强网上图书馆的功能; (2) 对现有资源进行提炼、加工; (3) 对网上浩瀚的信息的下载要慎重, 进行精心筛选; (4) 有计划地购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电子文献; (5) 建立连接外网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如《人民日报》。

第三, 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可上传优秀影视艺术片,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留言本的地位, 增强读者的交流;寓教于读书, 开展新书推荐、书评、读书竞赛等活动, 克服只借不讨论的单一读书模式, 使读者在博览中增长知识, 在讲论中启迪智慧。开放“电子阅览室”, 通过对“电子阅览室”的有效管理, 抑制社会上不健康“网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内容.河南图书馆学刊, 1990.

[2]胡丰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

[3]范洪涛.浅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J].今日科苑, 2008, (2) .

[4]王彦杰.和谐校园理念关照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 .

关于都市化下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 篇2

关键词:都市化、女性、政治参与

女性解放的议题是伴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的。在女性解放运动初期,各方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女性经济地位、社會地位上的提升。随着女性视野的扩大,她们把目标锁定在最要害的部分--争取政治权力上,从最初狭义的进入政坛,到现在更加广义的争夺政治话语权和制度设计权,运用网络、传媒、舆论的方式向国家甚至国际的政治问题及政治事务施加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民主进程的重大突破。在都市化进程加速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女性政治参与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概念的界定

广义的女性政治参与包括意识参与和行为参与,是指知政、议政、参政和执政。狭义的女性政治参与是指一些女性进入权力机构行使政治权力,或者定义为一部分被政治体制录用的女性对决策活动的参与。在这个概念中,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女性公民,既包括在人大、政协和其他国家机构中任职的女性公民,也包括普通的女性公民。

二、都市化下女性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都市化意味着资源的共享、文化的提升以及文明的传递,其中政治文明、政治民主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广泛传播,由此带动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以及政治事务的积极性。

(一)经济因素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水平的政治文明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经济平等必然是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两性平等的基础,经济独立是女性解放的前提条件,更是政治人格独立的前提条件。首先,经济发展使女性能广泛就业,这样就能在家庭生活以外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其就业率是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其次,现代化社会中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等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化,而这些在传统社会中主要是由女性承担的,借助于社会生产效率和生活效率的提升,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

(二)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水平与沟通量互相促进,而都市化会提升受教育水平,进而推动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高级活动,除必要的外部条件外,更要求参政主体具备相应的素养,包括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民主法治意识、较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诉求和勇敢的政治担当等。优秀的政治素养及政治观念建立在受教育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只有女性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才能更好的理解各种方针政策,其政治主体意识及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政治系统及制度的完善程度

政治参与氛围也即参与主体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对其参与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只有政治日益民主化和文明化,政治系统和制度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女性的政治参与才能有相应的机制与法律保障,只有政治系统不断完善,才能为女性提供充分、有效、平等的参与形式和途径,女性的政治活动才能有现实意义。

三、中国都市化下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进行政治民主改革,其中,女性政治参与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发展中也有了一些新的进步,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政治氛围及制度的制约

就目前都市女性政治参与状况看,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女性比例虽稳定增长但增速缓慢。在权力结构内部,女性参与范围比较广泛,但掌握核心权力的少,长期处于权力边缘,存在职务性别化问题,担任高层领导的女性大多为副职,权力资源及要素的配置出现了两性失衡的局面。同时,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女性政治晋升机会较男性而言要少很多,没有实质性的公平竞争平台,虽然都市中的女性对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有较大的参与热情,但是一些具体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女性政治参与的范围和选择。

(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伴随着完善的法律体系,充分的民主必须有法治的参与和保障。目前,世界上女阁员比例最高的地区是北欧,其女性民主的巨大进步是与其法律的完善程度分不开的,比如芬兰《男女平等法》、挪威《男女平等地位法》、丹麦《两性平等报酬法》等。同时各国都有具体执法部门,负责女性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也有专门指定的机构、人员办理有关事宜,因此,女性权益保护法均能落到实处。[1]中国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但是女性在政治领域中的平等依然没有完备的法律规定和保障,使得女性在参与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参政载体和渠道有限

女性政治参与的载体并非只有个人,更大意义上说应该是女性群体在争夺政治话语权和制度设计权上更有影响力。在目前的都市中,虽女性参与热情较高,但都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一方面相关组织的数量和规模还有限,另一方面组织的力量还没有体现。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是通过当选的女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来表达政治愿望,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各种新兴的传媒及网络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扩大都市女性政治参与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优化制度环境

提升女性政治参与水平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使女性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真正有效的参与国家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这是提升女性政治地位,使女性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根本。在具体操作中,要有针对性地明确女性政治参与的程序,避免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成立专门的机构、人员对政治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全社会尊重并肯定女性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价值,鼓励广大女性参与到政治民主中,使更多女性加入到知政、参政、议政、执政的队伍当中来。[2]

(二)加强女性组织的建设

政治参与绝非个人的事情,它是群体政治意愿的表达,应该是精英--大众的互动模式。因此,发展各种女性组织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项重要工作。政治参与并非仅局限于从政女性,更重要的是疏通女性政治参与的通道,使女性群体的共同意愿能够有效表达,而表达的这个中介正是各种女性组织。都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女性组织在都市的环境中更容易发展壮大起来。除了从政女性代表女性群体外,广大女性也可以在组织中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有价值并可行的建议,从而使政治民主、政治文明真正惠及到每一个人。

(三)积极发挥传媒、网络的作用

网络、传媒的兴起为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都市化的大背景中,各种信息以便捷、迅速的方式传播,为女性的政治活动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手段。在这里女性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就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的经济、道德、文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女性话语权在这里得到实现。同时,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流畅性以及大众传媒的便利性有效的解决了在政治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使得广大女性能够全面的掌握信息,对与女性切身相关的政治、新闻、法规、政策等及时了解,以便在第一时间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使女性参与政治的成本、女性政治社会化的成本都相应降低。

参考文献:

[1]肖莎.北欧妇女参政模式剖析[J].欧洲研究.1998(1)

[2]杨杰.浅析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障碍及解决路径[J].党史博采.2010(12)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篇3

一、开放班政、校政, 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日常管理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 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和培养。班级和学校作为学生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 尤其要注重民主管理, 让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养成良好的政治参与习惯, 逐步提高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能力。

一般来说, 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由学校和教师依据相关政策和需要制定的, 并要求学生执行的。现代教育管理认为, 这种不民主的校政最易形成学生与学校的角色对抗, 而与学生商量再确定的规则, 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规则的遵守和执行。如班规的制定, 老师和班委先提供一套方案, 然后让全班同学集体讨论, 在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前提下诞生的班级规章制度, 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人翁责任感, 也利于班规的贯彻实施。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角色体验, 接受约束, 了解制度结构, 解决矛盾冲突, 巩固并拓展公民意识。

二、完善学生自治组织、社团及其选举活动

完善学生自治组织、社团的选举活动, 这是对学生走入社会行使公民权利的很好训练。低组织化的政治参与容易导致参与的低效、无效, 甚至无序和混乱。在我国, 学校初中生的组织化程度是很高的, 除年级、班别、宿舍等层级结构外, 还有团组织、学生会以及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 引导初中生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参与学校和自身事务的管理。如引导初中生参加学校各级团学组织的选举活动、社团活动、学校各种礼仪接待活动、各种重大问题的座谈和政治学习活动, 为初中生反映意见或进行正当维权提供各种条件等。

另外, 还要鼓励初中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 如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让初中生开阔眼界, 亲身体验服务社会、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成就感, 增强公民精神, 锻炼参与社会生活, 尤其是政治生活的能力, 为提高未来政治参与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主题学习网站, 开展网络在线讨论, 关注社会政治问题

网络是现代初中生政治理论信息中的重要来源, 给学生公民教育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念、丰富的教育资源、交互的沟通方式和便捷的交流手段。网络参政已成为中学生政治生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然而, 学生在网络论坛的见解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 很可能会受到媒体、同伴、他人、情绪等等因素的影响而显得过激或不理性。因此, 假如能够建立主题学习网站, 利用网上论坛组织初中生来讨论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例如,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与文化及近期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等, 同时选择某些主题来进行研究、辩论和讨论, 使学生对政治本身和政治事件形成自身独特的看法, 能够为他们将来走上政坛或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开展社区服务学习计划

目前, 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公民教育的教材, 如果能够把“社区服务学习”作为课程学习的组成部分, 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安排之中, 就可以让公民教育课程化、规范化。在设置“社区服务学习计划”的过程中, 既要吸收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 更应考虑到本地现有的课程资源。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以本地社区资源为依托, 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 在计划中, 要讲授校园周边社区的概况, 培养学生对社区的感情;在课程活动安排上, 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场地, 设备设施, 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 利用社区进行青少年环保宣传; 从帮扶社区内的孤残老人做起, 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养护着手, 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等。

其次, 要分类确立目标, 按照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制定检测体系。

最后, 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并透过细致的教学过程策划和系统的评估, 以保证“社区服务学习”的教学质量。

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通过亲身体验和投身实践, 通过参与教育的一点一滴的推进和实际演练, 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参与能力的普遍提升才是可能的。学校要给他们创设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情景和机会, 培养中学生关心身边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 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真正做“国家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英]奥骓·奥斯勒, 侯·斯塔克.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的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J].中国德育, 2006 (12) :26-37.

[2][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640.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参与,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的形成和成熟。它的原则就是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统一, 并结合社会实践经验,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与思想政治素质, 为社会主义培养素质全面、思想先进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打下基础。

一、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1.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相比于马克思的偏向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教育所提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泛化, 它不仅单纯指代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广义上讲还包括大学生政治思想理念的改造、发展和深化。因此,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关键部分。

2.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早在素质教育改革时期, 我国中央就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两方面。

第一, 它们有着相同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是书本化的、灌输性质的, 通过这些固定的教育模式来创建一定的社会群体思想体系, 这些群体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都符合教育需求。而社会实践则是一种教育对象身体力行, 需要亲身参与到社会中, 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己, 促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思想认识更加成熟、丰富。虽然说社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效果要远优于理论教育, 但它们的教育目标殊途同归。

第二,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因为有了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才能激发人的主观性, 并通过其主观性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种主观化转为客观化, 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过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客观世界中所有的事件都是按照教育对象主体的主观意志、主观目的而进行。在这个阶段, 教育对象的主观意志就被客观事实所改造。

第三, 社会实践能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传授的抽象理论内容现实化。目前, 大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实践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实践能使我国大学生具有积极融入社会的思维理念, 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与思想传播的生力军。所以,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应做到“以人为本”, 即让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以大学生的意志和特性为重要考虑因素, 尤其是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年龄结构, 有层次地展开政治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二, 社会实践内容的设置。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一定要局限于社区、公园或街边, 应将眼光放得更广阔。如南方某高校就举办过“重走红军两万五千里”的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完美融合。大学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工作一定要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多花心思、不走捷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能真正获益。

2. 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重要保障, 这种保障应是长效的、规范的、可持续进行的。例如高校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手册》《高校社会实践学习手册》《社会实践工作督导评估表》《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期学年计划》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就是从现实意义上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质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并进行审视和监控管理。另外, 高校也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这样的组织来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其目的也是为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不受任何阻碍的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组织化、规范化、长效化, 让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样, 才能提高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 促使其思想政治觉悟。

三、结语

实际上,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还有许多, 但归根结底, 这些对策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使学生主动走向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为毕业后真正踏入社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洋.论大学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篇5

一、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家长无疑是最了解和熟悉学生个人情况的群体,因此,动员和争取学生家长广泛、有效地参与,便成了高校开展家校合作联动教育的首要前提。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参与面狭窄

从整体的参与面上来看,能够积极参与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主要是城市中的、文化素质高的、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而农村的、文化素质低的、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参与的机会则相对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如笔者所管理的300名学生中,能够主动与院系及笔者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家长还不足20%。

(二)参与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学历低、没文化、不懂教育,学生的教育和学习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而自己只应负责满足子女的吃、穿、用等日常生活需求就可以了;有些家长则认为子女考上大学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体现,子女的教育已经不再需要自己投入过多的精力。因此,家长们也就逐渐失去了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意愿。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会把学校要求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看作是校方在推卸责任,是学校和教师无能的表现。

(三)参与目的模糊

一些家长即使参与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但却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关注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只是一味地听从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安排。 如在家长会上,往往都是由学校领导、教师,或者是专家在不停地讲,从学校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到学校的专业设置、科研成果、发展战略,动辄就是数个小时,家长只能坐在下面被动地听,而实际效果却是家长越听越迷茫。即使当学生在学校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时,往往也是教师让家长怎么配合,家长就怎么配合,在学校和教师面前,家长很少有机会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显得非常被动。

(四)参与方式单一

目前,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沟通主要是通过家长座谈会、电话和访问学校等比较传统的渠道进行,而且频度和程度也是比较低的,远远不能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家长提出的要求。

二、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在现实中影响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很多,涉及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等多个层面。因此, 我们探索如何实现家长有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也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于社会层面的策略

1.加大宣传,营造家长参与的浓郁氛围。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高校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都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让广大学生家长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充分意识到自己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2.完善政策,明确家长参与的权利范围。家长的参与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从法律上来保证家长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权。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外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家校合作的相关经验,“制定国家、地方、学校各级法律和规章制度,明文规定家长参与的权利范围、各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2]。这样,家长在参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就不会再感到畏首畏尾、不知所措了。

(二)基于学校层面的策略

1.提供各种平台,建立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制度。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家长参与方式单一的局面,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创建家校协商的机制和交流平台,为家长提供民主、平等参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机会,充分尊重家长们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使家长和学校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既为家长的有效参与提供了合适的平台,又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家长座谈会的传统模式,使家长座谈会由以前领导、教师、专家一言堂的宣讲会、告状会、报告会,转变为与家长真诚沟通、平等交流的研讨会、总结会、改进会,使家长会真正成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平台;寻找全方位、多渠道的家校沟通方式,除了可以使用传统的电话、家校联系簿等渠道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媒体,通过校信通、校园网、QQ、E-mail、辅导员博客、微信等现代化的平台,使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2.做好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参与能力。家长培训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学科和资源优势成立专门的“家长学校”,并配备专职的教师进行授课,或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编写家长学校教材,或“家长手册”,把大学生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规律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等有机融合起来,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授,让家长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不断地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提高自己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能力。

(三)基于教师层面的策略

1.更新理念,端正态度,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教师要改变以自己作为唯一的教学权威的观念,放下 “师道尊严”的架子,认识到学生的教育不是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做好的,只有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教育,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家长当作合作的伙伴,才能尊重家长参与的权利,真正做到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使家长顺利地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

2.注重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艺术性。由于教师工作的特点,特别是辅导员教师,他们管理的班级多,学生的数量也很大,因此他们无法一一熟悉所有的学生及他们的父母,只有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时,他们才会与家长进行交涉,交涉的方式一般都是电话联系,通报学生在学校接受处分的情况,甚至抱怨家长对学生疏于管教、要求不严、纵容姑息等等。这样的交流方式简单、粗暴,时间久了会极大地打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教师与家长的对立,出现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教师应该注意自己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时的方式, 尽量使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既能把问题说清楚,又能帮家长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同时又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四)基于家长层面的策略

1.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对自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使得家长的参与经常会出现严重的越位、错位或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家长职责的迷失。因此,家长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首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长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局外人”,他们没有知情权,也没有发言权,所能做的只是规规矩矩地按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来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所谓的参与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这是家长参与的一种最为传统的支持者角色。如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家长的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大的权利,他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但有知情权,而且还有建议权,甚至是决策权,家长已由过去的作为“局外人”的支持者角色,逐渐转变为了一种作为“局内人”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角色。

2.明确自己的职责。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虽然高校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也不是家长对子女所有的教育期望都能实现;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参与对子女教育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与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真诚的对话与合作, 增进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真正明确自己在参与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形成教育的合力。

摘要:构建家校合作联动教育机制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家长的参与则是影响这一策略成败的关键。文章从当前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四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家长参与思政教育的对策,以推动家校合作联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篇6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基本内涵及发展历程

1. 女性主义文学的基本内涵

对女性主义文学概念的理解与解释,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但目前存在这样几种见解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指女性主义文学由女性作家创作。第二种观点是指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是妇女生活的题材,同时包括女性的情感及生活。第三种观点是指作家的作品中包含妇女意识;在她们的文学中能够体现女性的惆怅、哀怨的情感。

2.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五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四个阶段。

五四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全国大范围展开关于妇女解放的活动,出现了一批女性刊物和报纸。以冰心、庐隐、凌叔华、丁玲为代表的女作家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女性意识,她们主张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从思想和文化领域影响了女性的意识觉醒。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主义文学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女性要求男女平等,与男人一起参加社会工作,用自己的女性话语进一步影响了女性的意识觉醒。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文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张洁、铁凝、张抗抗、王安忆等大批女作家提倡人的自由解放和思想解放,在她们笔下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关注女性的生命意识,关注女性的个性追求和人生命运。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写作的消费被人们所需要,以卫慧、棉棉等为代表的“70年代后”作家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为新一代女性指引了方向,使她们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有独立的思维空间,真正地做到自立,自强。

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分为四点:第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坚持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2.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女大学生的占有比例也随之增长,特别是在在一些师范院校和个别的女子学院,女大学生的数量更是远远大于男生。所以说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她们自身的素质,对于她们进入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女大学生思想特征

现如今,在校的女大学生以80后或90后居多,而这时的改革开放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她们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她们和父辈观念已经大不相同,她们的视野更开阔,阅历更丰富,知识更广泛。女大学生在受到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影响,自我意识较强,享乐主义抬头,价值观多元化。

三、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甚至被剥削与践踏,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而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女作家的觉醒给女性前进道路上以指引,让她们不再屈服于男权统治之下,勇敢追求自由的、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作家描写的对象可能是经历沧桑岁月的老妪,又可能是有过悲惨遭遇的年轻女性,作者描绘的人物虽然承担着人生的苦难,但却勇敢地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作者通过经历困难的描绘来重点突出她们自身的自强、自立、自尊、自重的品格。因而在高校对女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需过意灌输,就可以真正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现在以90后为主体的女大学生,应该对世界、对人生有着正确的认识,就算面对困难,也要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摆脱困境,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女大学生要凭借她们自身的付出与努力去获得社会价值,尤其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对生活满怀希望和激情,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做自立、自强、自尊、自豪的合格女大学生。

2.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还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帮助女大学生自我保护与自我完善。正如张抗抗的《北极光》中所展示,女主人公陆岑岑对自己的婚姻问题,有着自己的婚恋观,她坚信志同道合的伴侣是存在的,因而在她拍结婚照时发现男友不是那个适合她的人的时候毅然选择离开,通过时间的流逝与辗转,最终她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总能给人们以启示与指引,她指引当代女大学生在追求爱情方面,要有独立的的价值取向,要有独立的精神追求。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这个年龄阶层的女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没有明确的恋爱观,没有理性的思维,因此会比较感性地对待恋爱,从而扰乱原本平静的学习和生活。

高校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这是现在高校对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非常必要的工作之一。要开设针对女大学生的《性科学概论》《妇女学》等课程,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课程可以有效地指引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性爱观。

3. 接受审美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大学阶段是学生迈向社会的门槛,在大学这个大环境中应不断积累,提升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女大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让自己变得优秀。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教学凭借自身的优势,学科的独特性与其特有的审美特点,成为一门不能被替代的学科。

在女大学生们学习的黄金时代,在她们确立人生计划和目标时,也要坚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女大学生在同龄女性中文化水平高、最有活力,帮助她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她们养成独立的人格,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升她们自身的素质和才能,有效地促进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对女性抱有很大的希望,呼吁女性有所作为,女性的成长不光要依靠客观存在的社会环境,主要依靠的是自己主观的努力。

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 篇7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运用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 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激发创新创业灵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挖掘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上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等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创新创业意识, 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要素要求

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 教师要素

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主导要素。教师素质是顺利实施参与式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参与式教学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调整知识结构。教师理念改变了, 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改变。教师应当有正确的价值观, 积极的人生态度, 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再局限于课堂, 而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任务, 围绕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思想教育活动。[1]在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应当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方式和不同能力的培养方式,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严格把关、鼓励创新、公平考核,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展示个性、鼓励创新、学生热情参与、教学内容贴近现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精品课程。

2. 学生要素

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主体要素。教师在整个参与式教学过程中, 应当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尽可能参与课程设计的各项活动。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和管理, 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参与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组织策划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1. 教师主导策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参与式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活动的准备, 精心设计、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备课不仅有对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还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识点的建设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教学重点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形式, 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参与式教学的展示形式是生动的, 具体方法是多样的。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启发教学、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小组活动、领取任务、合作学习、讨论辩论, 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是无序学习, 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现代大学生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 思维也很活跃, 教师在整个参与式教学活动中, 需要做积极正确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2. 学生主体策略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 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 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 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在参与式教学中, 课前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 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将教学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交流, 教师在精心设置了参与活动后,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遇到问题才能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参与讨论, 在论争中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立认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课下一篇:行业开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