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镜

2024-11-12

急诊内镜(精选4篇)

急诊内镜 篇1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一种在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 其主要发病位置为食管、十二指肠、胃及胆胰等。此病的发病较急, 且病情极重, 出血量较多, 病情发展较快, 预后效果差, 对病患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探究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 急诊内镜的应用效果, 文章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106例, 对其展开观察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0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 均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每组均为53例。在53例常规组病患中, 男38例, 女15例, 年龄为19~81岁, 平均 (56.2±3.5) 岁。在53例研究组病患中, 男37例, 女16例, 年龄为20~83岁, 平均 (56.6±3.7)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组诊治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应用常规诊断及止血方式。

1.2.2 研究组诊治方式:

对研究组病患应用急诊内镜诊治方式, 具体操作如下: (1) 术前准备。在术前半小时对病患应用山莨菪碱10 mg, 采用肌内注射方式。在急性大出血后, 病患胃部的积血较多, 对其疾病观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可先采用冰盐水洗胃处理, 但是最终效果不是特别好。急诊镜检的时段应尽量放在早期, 通常在末次呕血、柏油便后实施内镜检查的效果较好, 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 (2) 急诊内镜诊治方式。先运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式查明出血主因, 之后实施出血处理[1]。a.采用局部喷洒药物的止血方式。针对溃疡、黏膜病变出血, 应先将血凝块清除干净, 将出血灶完全暴露出来, 之后再将冲洗管从钳道内插入, 在直视的状态中对出血灶采用喷洒止血处理方式。较为常用的止血药为:凝血酶、1∶10000肾上腺素。b.硬化剂注射止血。此种止血方式较为常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为常用的硬化剂为1%乙氧硬化醇、5%鱼肝油酸钠等。在内镜的直视帮助下, 在出血静脉及其周边注射好硬化剂, 每次的注射量为20~30 m L。c.激光光凝止血处理。在急诊内镜帮助下明确出血灶之后, 依照激光的不同, 采用病灶接触或是不接触的方式, 运用适宜功率实施激光止血处理。d.氩气血浆凝固止血处理方式。此种止血处理方式主要是应用非接触型的高频凝固装置, 在从特殊附件中释放出氩气的同时, 对高频电流装置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光束做凝固处理。此种止血处理方式对于组织深处的凝固性影响作用小, 对于组织的侵袭也较小。

1.3 疗效判定。

止血成功: (1) 病患止血后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2) 胃管内胃液较为澄清。 (3) 未出现活动性的出血表现, 大便隐血转阴。再出血:病患止血成功后又出现黑便、呕血、收缩压及血红蛋白降低、体位性低血压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成功率对比:

两组病患的止血成功率对比, 见表1。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后发现, 研究组病患的止血成功率86.79%要高于常规组的66.04%, 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 P<0.05。由此表明, 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应用急诊内镜诊治方式可获取较好效果, 有效止血, 改善临床症状。

2.2 再出血率对比:

两组病患的再出血率对比, 见表2。通过表2的对比分析后发现, 研究组病患的再出血复发率1.89%要低于常规组的22.64%, 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 P<0.05。由此表明, 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应用急诊内镜诊治方式可获取较好效果, 降低再出血复发率, 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3 讨论

在消化科疾病中, 上消化道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 病患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 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治疗, 或是治疗方式欠妥, 那么则会导致病患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 对其生命安危构成极大威胁。由于消化性溃疡易得到及时的控制及治疗, 其相关的出血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较为常见。急诊内镜诊疗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使得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升[3]。因此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 急诊内镜方式已成为首选的诊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恕军, 金鹏, 陆晓娟, 等.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7例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 2012, 17 (4) :230-232.

[2]李军宏.急诊内镜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16) :99-100.

[3]张平, 江军, 鲍升学, 等.5步联合急诊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79例[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 23 (5) :310-311.

急诊内镜 篇2

2012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大出血患者1例,并成功在腔镜中心进行急诊内镜下止血。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临床表现为呕血3小时急诊入院。发病前1天有大量饮酒史。既往史: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出血量为800-1200ml。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查体:贫血貌,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待诊)。

诊治经过:立即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心电监护、吸氧、输血、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针,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血压相对平稳后,在监护下立即行急诊内镜检查,发现1处食管-贲门粘膜撕裂伤。撕裂部位为跨齿状线。撕裂长度约为2cm,呈线状纵行撕裂。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立即行内镜下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及凝血酶1000U止血。出血仍然较多,未停止。立即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在撕裂伤口四壁注射4点,每点1ml。内镜下注射止血后出血渐停止。再行內镜下钛夹夹闭撕裂伤口,共使用钛夹4枚。进入胃腔及十二指肠观察未见其他出血病变。观察撕裂伤口处,未见活动性出血后退镜。术后禁食48小时,常规补液,用止血剂,静滴埃索美拉唑针,口服凝血酶1000U,每2小时1次。术后患者未再出血,生命体征平稳。1周后治愈出院。1个月后胃镜复查示撕裂处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2讨论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是系剧烈干呕、呕吐和腹内压骤然增加等原因导致食管远端和贲门部粘膜撕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一组征候群[1]。MWS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剧烈呕吐为MWS的诱因。呕吐时胃内压力骤增,胃壁强力收缩,而贲门又相对紧张,加之贲门附近粘膜组织结构较薄弱,粘膜肌伸展性较差,周围缺乏支持组织,故在腹内压或胃内压骤然升高时易引起食管远端贲门部粘膜撕裂并出血。少数发生在内镜检查时剧烈恶心、呕吐或操作者在进境、退镜时未松开固定角旋钮所致,重者可至穿孔,应予以重视[2]。本例患者因大量饮酒后呕吐引起贲门粘膜撕裂出血。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本例患者行急诊胃镜止血(内镜下注射止血和钛夹止血),一次止血成功,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药物的浪费,也减轻了患者痛苦。我们认为,对可疑MWS者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行急诊内镜检查,可于检查的同时局部喷洒8%冷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或凝血酶止血;撕裂伤口较大时现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止血,出血暂时停止后再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撕裂伤口,以防再出血。禁食时间应根据撕裂程度及出血量而定,撕裂严重、出血量大者禁食时间应适当延长。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的重度裂伤大出血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郭世斌,郝艳香,马箐.Mallory-Weiss综合征的内镜下诊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140-141.

急诊内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接收的1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96例,女30例;年龄14~80岁,平均49.3岁;临床表现:呕血19例,黑便32例,呕血伴黑便75例;出血量<1000 ml 17例,1000~1500 ml 89例,>1500 ml 20例。无禁忌证。

1.2 治愈标准

有效:活动性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大便潜血阴性;好转:活动性出血基本停止或仍有少量出血,休克纠正、大便潜血阳性;无效:经内外科多方治疗,出血仍难以控制,病情恶化[3]。

1.3 术前准备

胃镜检查前首先做血常规检查以及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心电图检查,并行禁食、止血或输血治疗。

1.4 治疗

采用Olympus GIFXO260电子胃镜进行检查,直视,找到溃疡出血病灶后,用冰盐水或1:10000的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液冲洒,充分暴露病灶及周边。确诊出血灶后,由导管将10 000 U凝血酶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喷洒,观察诊疗效果。数分钟后仍有出血,以同样剂量重复1次,观察3~5 min,退出导管和胃镜。喷洒凝血酶无效的患者可用金属夹钳夹血管止血,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喷洒,确认完全止血后退出内镜。

2 结果

本组126例病例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9例,胃恶性肿瘤19例,胃溃疡16例,急性胃黏膜糜烂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2例出血原因不明。无出血加重、穿孔、药物反应等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一般是因为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癌肿、息肉、血管病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占所有病因的50%以上[3]。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组126例患者中出现88例,占69.8%。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上消化道出血量在400 ml以内一般无症状;出血量在500~1000 ml可引起头晕、软弱无力、口干、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倒地致外伤,甚至诱发而突然死亡;出血量达1500~2500 ml表现为神志不清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湿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若处理不当,可迅速死亡[4]。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正确判定出血原因并制订相应治疗方案对临床医生显得十分重要。正确选择内镜检查时机是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关键。检查越早确诊率越高,因为胃黏膜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很强,在有效的治疗下48 h内就可以完全恢复[5]。急诊内镜直视下可以发现真正的出血灶,并区分其活动性,还可以取活检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利于治疗的针对性。本组12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125例得到确诊,确诊率98.4%。通过对出血部位用冰盐水或1:10 000的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液冲洒,出血血管收缩,再于局部喷洒凝血酶以及金属夹钳夹止血的方法,活动性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大便潜血阴性,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8.4%。笔者认为急诊行内镜检查不但提高了诊断水平,确诊病情,而且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决定性意义。同时对大量呕血者应禁食,若仅有黑粪或小量呕血仍可进食流质,如冷牛奶、藕粉、豆奶、米汤。呕血与黑粪患者应戒烟和禁酒。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Olympus GIFXO 260电子胃镜进行检查,对出血部位进行喷洒凝血酶以及出血血管采用金属夹进行钳夹止血。结果 1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局部喷洒凝血酶有效110例,好转14例,2例无效,无并发症。结论 急诊行内镜检查不但提高了诊断水平,确诊病情,而且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凝血酶

参考文献

[1]Segal WN,Cello JP.Hemorrhage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the older patient.Am J Gastroenterol,1997,92(12):42 -46.

[2]李宜辉,达四平,凌贤龙,等.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20年回顾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9):43.

[3]高炜.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45 (6):66.

[4]陈凡,周萍,杨希宁.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567例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21.

急诊内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ANVUGIB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7±15.1)岁。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且经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既往无消化道出血病史;排除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外出血、药物或食物导致黑便患者。上述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于病后24小时内行急诊内镜,对照组于发病24小时后行择期内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饮食习惯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禁饮食,并予以常规止血、补液、抑酸治疗,对于急性、大量失血、有休克征象患者应积极迅速输血、扩容纠正体循环状态,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术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安定肌注镇静,同时予654-2解痉止痛。

1.2.2 步骤

急诊及择期胃镜诊断、治疗均使用Olympus GIF-230/240型电子胃镜。予以Olympus NM-3K内镜注射针及蛇毒凝血酶局部注射,吸净积血保持视野清晰,并予冰冻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局部喷洒减少出血。出血点周围蛇毒凝血酶多点注射、氩等离子凝固、止血夹夹闭血管等对出血部位止血。

1.2.3 术后处理

内镜止血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应禁食、胃肠减压,同时常规补液、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并观察患者胃肠引流、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对内镜止血效果不佳、来势凶猛的大出血者,应积极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贻误。

1.3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病因检出率、止血成功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

1.3.1止血成功评判标准术后观察数小时,无新发呕血、血便,血压、心率稳定[4];黑便减少,时间间隔延长、性状由稀变稠。

1.3.2再出血判断呕吐物、大便可见新鲜血,血压、心率波动较大,胃肠引流液中发现新、止血成功后24小时内血红蛋白降低>20g/L[4]。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认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检出率比较

本组检出消化性溃疡11例,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10例,且急性胃黏膜病变在观察组检出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例(P<0.05),其他病因中两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病因检出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内镜止血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率(26.09%)显著低于对照组(56.52%)(P<0.05),再出血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消化道内屈氏韧带以上食管、胃、肠、胆管等部位的出血,是常见临床急症。关于本病病因,有关专家认为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占25%~29%,其次是门静脉高压,约占19%,其他尚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及药物导致等[5]。近年来,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较大,再加上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即可止血成功率大幅提高,降低了患者死亡率[6,7]。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若能在入院后立即给予急诊胃镜检查,可发现出血性红斑,尤其对于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等病变较为表浅的出血,可在发病2~3天内修复愈合,择期内镜难以发现出血部位。但在临床上相当多的医生仍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活动期为内镜禁忌,而此时期往往是止血的最佳时机,错过此时期之后可能导致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难以确定,贻误治疗[8]。

笔者在对本组46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ANVUGIB最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检出11例(23.91%),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9],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现10例(21.74%)。两组病因检出率对比中,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病因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有: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5%孟氏液等药物局部喷洒;无水乙醇、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等硬化剂局部注射[10];微波、高频电、氩离子、激光等局部凝固;液氮或液体二氧化碳极度降温冷冻止血以及内镜金属钛血管夹止血等。以上方法中,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硬化剂、无水酒精等注射止血,可产生溃疡面移位栓塞、面积扩大、穿孔等危险,给予贲门撕裂患者肾上腺素止血,部分患者会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危象的风险[11]。本组资料中,主要应用方法有蛇毒凝血酶、肾上腺素冰冻生理盐水局部喷洒、氩等离子凝固、止血夹夹闭出血血管等。结果发现,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率(26.09%)显著低于对照组(56.52%)(P<0.05),再出血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P<0.05)。笔者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可自行止血,若在自行止血之后进行内镜检查,则无法发现出血原因,对治疗无法给予正确指导。而在之后进行,则可能造成再次出血率的升高;由于择期内镜输血率增高、再出血发生率增高,最终导致了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急诊内镜在ANVUGIB的诊断与治疗中,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提高胃黏膜病变检出率,明确出血部位与原因,为医生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实施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23例行择期内镜检查治疗,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及输血治疗率、内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23.91%(11/46),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1.74%(10/46),两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确诊率,减少输血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诊内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娜,郭强.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10;31(6):591~594

[2]陆海英.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5):773~774

[3]Liou TC,Lin SC,Wang HY,et al.Optimal injection volume of epinephrinefor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pepticulcer bleeding[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9):3108~3113

[4]艾合买提.热甫海提,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急诊内镜治疗临床应用(附61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3):377~378

[5]阮鹤瑞,孙玉勤,王艳萍,等.老年人消化道出血179例急诊内镜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96~797

[6]龚好,仲敏,陈怡,等.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J].胃肠病学,2011;16(6):367~369

[7]Schemmer P,Decker F,Dei-Anane G,et al.The vital threal of an upper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risk factor analysis of 121 consecutive patients[J].WorldJ Gastro enterol,2006;12(22):3597~3601

[9]Romagnuolo J,Barkun AN,Enns R,et al.Simple clinical predictors may obviateurgent endoscopy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bleeding[J].Arch Intern Med,2007;167(3):265~270

[10]徐美东,姚礼庆,周平红,等.内镜在Dieulafoy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3):204~205

[11]毕玉峰,张霞,姜淑娟,等.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急诊止血与单用大剂量奥美拉唑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72,176

上一篇:农业机械使用下一篇:图书馆与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