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精选12篇)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1
《财务管理》是职业院校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它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 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财务信息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务人员不能只停留在记账算账上, 而且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本课程旨在培养企业资金管理决策中具有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在讲授本课程时, 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 应尽量做到与企业的实际理财工作接轨或模拟企业的理财情景。讲授中采用多媒体、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有条件应安排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调研和实习。
一、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企业资金运动, 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 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 资金运动规律, 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财务管理体制, 一级核算方式和二级核算方式, 财务治理结构, 财务总监制度。掌握: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的客观基础, 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 企业财务关系包括的主要方面, 财务管理的概念, 内容和特点, 资金形态并存性继起性规律、资金收支适时平衡规律、各种支出收入相互对应规律、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既一致又背离规律、企业资金同社会总资金依存关系规律, 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和特征, 对国内外有关理财目标主要观点的评析, 在提高经济效益总思路下, 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 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权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财务管理环节的作用和程序, 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分权分层管理的框架和内容, 财务总监的定位、作用和职责, 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财务法规制度体系。
二、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 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全面影响, 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的过程, 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巧, 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客观世界,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信念和行为习惯, 使学生各种心理及其品质积极活动并得到培养和发展, 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双向活动之中。前者起主导作用, 后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就是进行德、智、体、美、劳各育过程的总称,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通道, 起着传授学生知识积累、技能训练、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 财务管理教学设置的内容不规范
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任务不同, 设置的教学环节也各有不同, 一般有备课、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 这部分通称为理论教学;还有实验、实习、社会调查、专业生产劳动、毕业生产实践 (或大型作业) , 这部分通称为实践性教学;最后有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这三部分组成教学的全过程, 他们是有机的整体, 互相衔接, 互相配合。中专的实践性教学分得较细, 除上述内容外, 实习有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还有综合练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按专业科类不同分别选择。所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 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 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组织的。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 概括地说, 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和实践相结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相结合, 强调手脑并用, 课堂外和校外的教学占有相当比重。如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教学特点就是:按工种设置组织教学, 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中心, 着重操作技能的训练, 生产实习尽可能结合实际生产进行, 文化与技术理论课是为专业服务的。
(二)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的常规化模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 不能简单地沿袭普通教育的常规模式, 而应结合职业技术教育整个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社会性 (含地方性) 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性规定了学生是按特定职业岗位定向培养的, 要求各科教学要着重业务能力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社会性要求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教学活动要争取社会的参与, 办学形式和规格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需要, 社会效益是衡量学校诸种效益的首要指标, 凡是对当地社会发展能起促进作用的, 教学就要注意为它服务, 教学的质量受社会的检验, 实行产教结合, 内外结合。
(三) 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各类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各有区别, 技工学校和不少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 明确提出为掌握操作技能服务, 所以不考虑理论的系统性, 教学侧重工艺计算, 设备元件主要介绍功能、结构、使用乃至常用型号和规格, 对于原理设计等理论并不作为教学重点。职大、中专和部分职业高中, 虽然要适当考虑理论教学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一定的学科要求, 但也是应用性的格局, 而不是学术性、科学性的格局。长期以来, 中专理论教学有偏离培养目标的倾向, 盲目向高校看齐, 结果由于内容过多、理论过深、时数紧, 学生生吞强咽, 消化不良, 反而不能把理论真正学到手, 教师和学校也被动。理论教学不能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来进行, 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系统、要求、时间与方法等, 都要服从培养目标的需要, 注意各课之间还要相互配合。
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策略
为保证本课程能力标准的贯彻实施, 通过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在培养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同时,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掌握工作单位需要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 本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 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所谓的育人即培养符合竞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培养, 又包括为人品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 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在校内外实训开展教学, 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思考和操作本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际企业的案例组织教学、开展调研、关注现状和学科发展方向, 在授课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的进行教学,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时事话题, 鼓励学生主动查找资料, 积极参与讨论, 培养其独立思考, 具备职业品质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符合实际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案例, 应对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的训练及时加以指导, 使学生独立完成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而且财务管理的实训中还会受到前续课程的影响, 因此, 教师应进行耐心地讲解、示范和指导,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和上图书馆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强化了动手能力, 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求真、耐心的良好职业品质和素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下沙的企业进行调查, 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然后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本课程的训练, 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 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的策略
本课程能力标准以专业目标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 同时兼顾课程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教学的渐进性, 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 领会各模块教学内容, 应知应会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 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应知应会标准的鉴定检验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还应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课程能力标准构建结构图出发, 在教学中把握全局, 构建课程综合能力培养思路, 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 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和注重应用
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非常丰富, 而且还在日益发展, 只能根据专业要求作些选择, 把最基本、最必须的部分向学生传授, 以职业院校而论, 要加强基础技术课, 以职大、中专财务管理而论, 要加强技术基础课, 加强适应性, 并使学生有较大的潜力。理论教学要注意应用, 包括应用的条件、方法、手段、效果、检查和评定等, 切忌作过多的原理分析和推导, 因为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把重点放在培养科学思维上, 而是为了学以致用, 在应用中巩固、深化和发展所学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对规范性的技术标准和一般应用规则, 也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财务管理包括计算、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记录整理、书写财务报告等。如,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掌握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再分比法, 资金需要量预测的线性回归分析法, 吸取非现金直接投资的估价, 股票发行价值的确定, 各种名义利率换算的实际利率的方法, 债券发行 (等价、溢价、折价发行) 价格的计算方法,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的平均分摊法和等额年金法, 长期借款。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用利润等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 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每股利润分析法和资金成本比较法。
四、结论
总之, 通过分析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 结合案例及实训资料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计算和整理, 写出简要的分析报告, 为企业决策提供方案。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难点是资金的筹集方式、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基本知识、方法以及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起点工作, 投资管理是对所筹资金的具体运用,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必须考虑的问题多、综合性要强。而学生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必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 才能培养学生的严谨、务实、求真、耐心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能, 胡玲敏, 聂华等编著.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CCTS/DACUM理念与方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9
[2]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职高专院校交通运输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05.
[3]周彩节.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教学课程探讨[J].时代金融, 2010, 12:25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2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75 摘要:本文在深入调查和分析各类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型和校
外基地型三种实习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型;校外基地型
实习教学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职业院校实习教学可分为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型和校外基地型三种。对于三种实习教学方式可采取如下三种相对应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一、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管理模式
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是指在产教结合型实习工厂进行的实习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实习教学既要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实习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又要完成一定的产值指标,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一特点决定了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管理的架构必须是:“一校两制”,即学校+工厂管理架构。因此,在实习教学的管理上,必须设置一套既适应职业院校管理,又适应一般工厂的管理架构、方法和措施。一般做法是: 1.设主管实习教学的副院(校长一名,分管学校的实习教学和实习工厂。主管副院(校长下设实习工厂厂长一名(可由主管实习教学的副院(校长兼任,在主管副院(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实习工厂全面工作。
2.根据专业设置实际,实习工厂厂长下设生产实习车间,车间主任由专业实习教研组长担任,全面负责生产实习的日常管理工作,较大的专业,可设由实习教师兼任的班组长,协助车间主任工作。
3.实习工厂规模较大的学校,还应设置相应的职能科室。例如,生产经营科:主管产品计划安排和实习计划工时安排,产品销售和材料供应;技能开发科:主管实习教学大纲执行实施、实习教师业务管理、实习学生管理和培训考核鉴定工作;技术质管科:负责产品开发、工艺、技术、质量、计量。实习工厂规模较小的学校,可在厂长办公室配备相关人员负责生产经营、技能开发和技术质管等工作。
实习教学的管理架构各职业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择优设置。
产教结合型实习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实习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产品的生产过程, 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由学生通过实习操作来完成,而且随着掌握了一定技术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毕业离校,由二年级的学生顶替上来,并如此循环。这样,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自然就受到限制。因此,在实习教学管理上,关键工序、高技术工序岗位要求配备经验丰富的工人把关。但生产仍是以学生的集体劳动为主体,工人仅起着补充和保证作用。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可按照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员来进行劳动和分配管理:实习教学人员可按“教师”的身份,非实习教学人员可按“工人”的身份,下厂实习的学生可按“准学徒”的身份来进行管理。同时,可以根据完成生产任务(工时的比例计发奖金。鼓励各车间(即专业教研组多完成生产任务,多得奖金。对于完成生产任务主体力量的实习学生来说,奖金应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角度来衡量,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以达到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练就专业技能的目的。
实习教学产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实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实习工厂效益和生存。一般来说,选择的产品与专业越对口、实习工时越多,实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所以,实习教学产品的选择要适应本校专业设置、本校设备能力和专业教学大纲;要有利于发挥实习教学产教结合的优势;要多考虑实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例如,可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艺工序较多、总工时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和组成产品零件较多的产品作为实习教学产品。有条件的学校,应力求开发一些高科技、高效益的产品,配置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或兼任产品开发工作,也可以与普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合作开发,以此来增强实习工厂的后劲。总之,在选择和开发实习教学产品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产教结合的实际,去开发那些跨行业、投资大、风险高或者实习教学内容含量低的产品,或只承担那些廉价劳动力输出的加工任务。
产品的生命在于质量。实习教学中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是搞好实习教学、办好实习工厂的关键所在。首先,基础条件要有保证。工厂要配备技术、检验部门和人员,要根据产品关键工序和零部件的技术含量,适当配备工人在岗把关。配备适合实习教学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其次,要特别重视实习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可借鉴的做法是:在各实习车间每天上课时,都安排一节课集中讲产品质量,让学生从一踏入实习车间开始,就要求把质量观念放在首位;让学生直接参加质量管理工作,把质量作为检查学生技能水平和实习成绩的第一标准,让学生在优质的前提下追求生产效率。第三,要有“法律”保证。例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奖惩条例,推
行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实行质量责任制,把实习教师、工人和学生的考核与质量直接挂钩。第四,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也就是我们实习教学的目的所在。
二、实习教学型实习教学管理模式
实习教学型实习教学管理模式适用于实习工厂无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能力,仅能满足本校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教学管理。规模较小的职业院校可采取“两个头,一条龙”的架构进行管理,即在主管副院(校长的领导下,设立与教务科平级的实习科或实习工厂,下设的实习教研组与教务科下设的教研组共用一套人马,实行一体化教学。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可在实习科下设立独立的实习车间,将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分成两个大模块进行管理。即采取“两个头,两条龙”的架构进行管理。实习周期的长短一般应根据专业内容而定。例如电工电子类可按实习日、汽车维修类可按实习周、数控模具类可按实习月进行实习教学。实习学生多而实习设备和场地有限的学校,可考虑“两班制”、“周六周日轮班制”。
此外,在不影响实习教学的前提下,实习教学还要利用实习工厂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生产经营和职业培训活动,例如自制教具、设备,举办短期培训等,为实习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创收赢利。
三、校外基地型实习教学管理模式
对于那些只具备基本功训练能力,而无综合实习能力的职业院校,或无某一或某些专业实习能力的职业院校来说,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能力等实际情况,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学校或专业实训中心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完成相应的实习教学任务,实行校外实习基地型实习教学管理。校外基地型管理模式一般可采取如下三种形式。
1.“就业”式
“就业”式校外实习,就是在学生毕业之前的一个学期,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和完成基本功训练之后,以“就业”的形式将学生推荐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以“准学徒”的身份进行综合实习。实习结束可向就业过渡。该形式能比较地缓解学生就业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相冲突的矛盾。
2.“短训”式
“短训”式校外实习,就是在学生学完某一或某些专业课程,完成基本功训练之后,以短训的形式将学生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学校或专业实训中心进行综合实习,实习
周期每次一般以不超过30天为宜。该形式比较适合无综合实习能力,或无某一或某些专业实习能力的职业院校。
3.“自主”式
“自主”式校外实习,就是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由学生(经过家长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出面签订实习协议,确定实习内容和实习周期的一种实习教学方式。实习期
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或学生毕业之前的一个学期为宜。该形式比较适合实行学分制的专业或职业院校。
以上三种形式,不论是采取那一种,都必须同校内实习教学一样,必须做到: 1.有“组织”:实习教学有实习副院(校长分管,有实习教师带队,有学生班长管班,有从实习企业聘请的师傅带教。
2.有“五定”:实习教学要定计划、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和定师傅。并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融入综合实习之中。
3.有“跟踪”:实习班级的班主任、实习带队的老师和主管实习的副院(校长,要定期和不定期下到实习基地走访学生,了解实习情况,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跟踪记录。
4.有“考评”:设计实习专用考勤表和考核表,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专业素质;创新设计;创新教育
对于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来说,面对的主要是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与学都不得法。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所以就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以学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即要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既要根据学生在教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的差异因势利导,努力使后进生向优等生转化,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开展关于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研究的必要性。
一、进行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职业院校课程教学课堂设计的分析,要知道当下在职业院校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并且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的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解决。正所谓,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发现问题。所以只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职业院校课程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就一定可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职业院校课程课堂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教学素质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教师缺乏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折中灌输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的。例如,对于地铁的主体建设,需要有步骤地实施,每一步都会对地铁的整体建设有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讲解中,有些老师的讲解会出现模糊概念的错误,这就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可见,在职业教学课堂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教师专业素质的缺乏,就会使学生专业素质低下。
2.课堂缺乏一定的创新设计
除了以上问题外,在进行车站主体的建设中,必须要将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铁的相关建设。而且地铁的建设可以具有众多的建设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一些建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启发性引导。但是目前的职业课堂教学,对于创新性教学来说,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创新性教育的改革。
三、解决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策略
1.在职业院校课程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有力的手段。在职业院校的课堂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创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知道,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教育创新的水平提高了,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建设水平的改善。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课堂专业教育的发展来说,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在老师的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如果老师的专业素质达不到的话,就会使老师指导的规范化出现问题,长期下去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了。
通过对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的调查和实践研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专业化教学在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巨大优势作用,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向学习型发展和过渡,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得到提高和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師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必须唤起学生参与自己所属的层次和达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婴祯.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初探[J].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174.
[2]陆栋.职业院校课程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4):44-46.
[3]罗时可.课程课例创新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19).
[4]郭丽英.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
[5]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6]张东.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4
1 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研究现状
教育部正大力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各院校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是打造数字化校园的重要举措。例如,由湖南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职成所倾力打造的职教新干线,就是以云计算为基础、旨在加快省内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迄今为止,已经建有师生教学空间40余万个[2,3]。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没有出台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高职院校空间教学与管理研究论述,尚未找到科学合理的空间教学与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网络空间教学与管理必将是高职院校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2 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2.1研究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定位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及具体操作模式,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与应用。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平台资源开放化、内涵延伸化、学习互动化、服务智能化”的优势,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5]。
2.2研究内容
1)高等职业院校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现状研究。包括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现状分析、空间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2)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包括高职院校云空间教学的概念、内涵与外延,通过对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系统分析,归纳出高职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基本特点。
3)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研究。包括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学习空间建设要注重前瞻性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
4)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条件分析。使高职教育彰显其生命力,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的整体持续发展,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
5)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基本思路研究。包括围绕学院定位,及时更新专业培养目标,打造云空间教学的"品牌特色"等。
6)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基本措施研究。
7)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评估标准体系研究。包括评估的范围、原则,评估的内容、类型,考核的权责、程序等评价标准。
3 结束语
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建设的设计思想和核心要素,有助于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学校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院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学管理的效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摘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推动高职教学模式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云空间教学与管理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空间建设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其他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管理提供可行性参考。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5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教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也得以较快发展,并且在社会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学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及实践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及任务,可使教学管理效果得以提升,因而应合理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在职业院校各项工作中,教学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点内容,对职业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为能够使教学管理质量及水平得以较好保证,应当积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实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果,为更好促进职业院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实践简单分析。
一、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不断快速发展的大形势及大背景下,在教学管理方面实施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及需求。在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应用,从而使高效管理得以实现,具体而言就是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预先设置好相关信息模板,对于格式及要求均进行合理设定,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只需要将有关信息依据平台要求输入便能够使管理工作得以完成。在输入相关教学信息之前,各个部门需要对每个信息认真核实,并且在输入过程中教务处应当核实各院系所输入相关信息数据,在所有核实工作均得以完成之后,才能够最后进行确认,并且将数据向平台提交,然后才能够进入下一环节,在提交信息数据之后,不可随意进行修改,从而保证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得以更加规范开展,提升其规范化水平,进而保证教学工作效果及质量得以提升[1]。
二、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实践策略
2.1积极转变教学管理传统理念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为能够使信息化建设得以较好实现,首要任务就是应当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及理念,积极实现教学管理创新。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均应当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充分认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投入力度,从而为更好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奠定理想的`基础,提供更好保障。另外,学校还应当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加强宣传,使学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均应当对信息化管理正确认识,明确其优点。
2.2加强教学管理系统投入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依靠教学管理系统,因而为能够更好实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教学管理系统方面加强投入力度,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能够得以更好实现。在加强教学管理系统投入方面,主要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在资金方面加强投入,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及维护均需要充足资金作为支持,因而学校应当将教学管理系统运行成本纳入学校整体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教学管理系统在运行及维护过程中均能够具有充足资金,也就能为系统更好运行提供保证。其二,在人才方面加强投入,教学管理系统运行及维护均需要专业人才,因而学校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教学管理系统运行进行维护及管理,以保证系统能够得以正常运行,避免在运行中出现问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以保证更好实行教学管理工作。
2.3强化教学管理人才素质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属于关键影响因素,因而为能够使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以较好实现,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任务及内容。学校应当对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使其能够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教学管理方法,从而保证其能够更好执行教学管理工作,也就能够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提供更加理想的保障及支持[1-2]。
三、结语
在现代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及要求,因而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充分认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入手实现信息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仙,郑甲男,钱志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41-242.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6
关键词:教学管理 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
高等職业院校在教务教学管理过程中,其日常事务性管理主要包括:
①组织开展系部大型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同时做好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组织工作。②教学、教改项目等文件的归档管理。③组织新专业的申报工作。④做好示范校评估资料的系部汇总工作。⑤下达教学任务、选定教材,同时做好春、秋两季教材的选用和征(补)订工作,并且对关材料进行及时收集、统计和上报。⑥配合教务处组织编排本系课程表,同时向相关教师和学生下发课程表。⑦开展学生座谈会,对于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意见,同时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工作。⑧负责学生评教组织工作。⑨协助教务处做好本系相关考务工作并对试卷、教学日志、试卷分析等归档管理。⑩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同时开展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日常工作。建立健全成绩档案,做好本系学生各科成绩的录入工作。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了解和掌握教师、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按照规定要求,在调课、代课、补课等方面为教师办理相应的手续。组织开展教学检查工作,汇总、上报所在系教学检查资料,同时组织填写教学管理的报表。核算、审查本系教师、外聘教师的工作量,以及汇总、上报外聘教师的资料。收集、汇总、整理本部门教学、评建、国资等管理文件和资料,同时做好存档保管工作。做好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对本系所属实验室实训室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对本系所属国有资产的登记、购置及报废等日常管理。
在高等学校,教学干事作为管理人员,其日常工作就是负责管理学生的学籍、成绩、教材、排课调课等,是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学校的教务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干事队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管理制度欠缺人性化 对于部分高校来说,其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人性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由于教学管理任务比较繁重,并且管理人员地位不高,进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没人愿意干。对于高校来说,如果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那么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在培训深造、晋升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机会,并且存在待遇与工作效益不平衡的现象。
1.2 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对于教学部门来说,由于管理范围比较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与其他部门发生冲突,同时在部门内部之间存在职权不清的现象。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进而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由于管理缺乏规范化,各部门之间各行其道,使得教学运行调度变得异常繁琐,使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对这些重复性的工作进行处理,而且大量专职教师在各类工作中拖沓推延,使教学干事不得不承担起相当程度的需要专职教师完成的工作量。
1.3 缺乏主动性 缺乏科学化管理。由于其工作复杂性,又要接受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管理,常常造成教学管理工作不协调。岗位责任意识不强。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行政职务、教师职称的评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学干事工作是服务性的,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教学干事自己也对岗位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敬业精神。
2 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管理规范化奠定基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同时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整合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管理的公平性、权威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不合理的旧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与时俱进。
2.2 提高和加强工作能力 要强调其办事能力、沟通能力和具体协调能力。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与各相关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奠定基础。教学管理人员应做到准确的了解各系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各教学环节的相关内容,对于某些问题,需要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完每一项工作,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同时熟记办事的程序、规则,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还要学会应对事情的临时变化等。
2.3 提高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提高待遇,使教学干事岗位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制定合理政策,使教学干事在职称、职务的晋升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奖金方面有所倾斜,以充分调动教学干事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干事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由于他们在学校的教务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所以不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才能使高等学校教务管理走上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卢鸿德.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务[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2]周远成.教学管理实践与研究札记[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职业教育班级管理 篇7
1 责任
班主任要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做不好教育, 没有感情就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志存高远, 与班级体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深刻的学生和班级的成长中履行自己的职责。三国时的诸葛亮曾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这句话是教师这一行业的真实写照。古语云:“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老师是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在为之努力, 它包涵了崇高的责任感。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 责任, 是教师之本职。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起责任意识, 带着激情, 揣着火热, 积极投入到教育职业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每项工作, 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就要把心用在教育上, 不被困难压倒, 不被名利所诱惑, 将“尽职尽责”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作为教师, 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教师才会敬业, 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 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透过爱的鼓励和安慰, 让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担负起肩上的责任。
2 爱心
温总理说:“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 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 就是“师爱”。“师爱”应该是一种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 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亲其师, 信其道。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
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当学生有困难时, 积极帮助学生, 让他感受到温暖、师爱, 从而从悲观中走出来, 看见阳光, 这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教育的进步。当学生有不适时, 要嘘寒问暖, 让在外求学的学生感受到有家的温暖, 走出孤单的阴影, 思乡的情节。除此之外要真诚对待每个学生, 了解每个学生, 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把爱播洒到全体的学生身上, 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 班主任的个性魅力
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不是凭空而来的, 而是这个教师的自身魅力决定的。班主任的个性魅力是班级管理教育的核心, 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 “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深远影响, 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魅力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 即能吸引人的力量。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 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 它闪闪发光, 光明灿烂, 经久不灭。由此可见魅力所蕴含的力量。因此,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 包括思想、性格、情感、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来提高自己的魅力。俗话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魅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多与书打交道, 除了专业知识外, 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好表率, 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模仿的范例, 效法的样板。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做到表里如一, 尊师重教, 尊敬领导, 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另外教师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 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魅力。
4 班风建设
班风是这个班级所有成员素质的综合体现, 是这个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体现。良好的班风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在班风建设上, 班主任要“打头阵”, 但这绝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 更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需要集体一起努力。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正气充盈、积极向上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良好的班风, 其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但良好的班风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 激发求知欲, 形成合理竞争态度和方式。只有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 学生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才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级班风的建设分为卫生、纪律、学习、班级荣誉、集体活动。卫生方面:每个宿舍要注意宿舍的卫生问题, 营造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纪律方面:要注意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等现象, 提醒同学们遵守校规班规。学习方面:要坚持早读, 进行早读登记制度, 不定期的举行一些班级比赛, 如辩论赛, 表演赛等。班级荣誉方面:积极参加级班级间的比赛, 为班级争光。
在此, 对班级班风建设有以下一些看法。
1) 严抓考勤制度。班级可以成立班风建设执行小组, 加大考勤督察力度, 动员任课教师做好课堂考勤, 班级做好自查记录。
2) 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班级定期召开学风、班风建设班会, 讨论近期班风学风建设情况, 并讨论其好处。我们要打好专业知识基础, 拓宽学习领域。
3) 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分子, 集体的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 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集体的荣誉是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得到的。增强集体观念, 培养高尚的情操, 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海技术,教学管理
0 引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 既要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要适应海运行业的要求, 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于, 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取得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海船船员适任证书) , 才能在海船上任职。本文针对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作探讨。
1 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合理制定
1.1 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
人才, 航海技术专业则是以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 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随时紧跟行业的要求和发展, 及时更新, 才能紧跟形势的发展。
因此, 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 包括教材的更新、补充和修改、教学案例的更新、实验实训教学的更新、实验室配套试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实习内容的更新。可以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由教研室牵头, 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外派上船, 或者引进船长、大副等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 加强校际学术交流等, 以助于紧跟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2 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编写适应航海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
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高级船舶驾驶员, 毕业时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以及相关一系列专业培训证书。取得这些证书的培训课程都要在学历教育的三年时间内完成, 这些培训课程和学历课程都将统筹安排在三年学历教育的时间内。
一般来说, 高职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一学年会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少量的专业基础课。从第一学年年末开始, 将会穿插安排基本安全、精通艇筏、精通急救、高级消防、雷达两小证、GMDSS通用操作员证书等一系列专业培训及船员证书培训, 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评估训练等。到第三学年上半年, 结合专业学历课程, 将完成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及考前强化, 并组织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
因此, 从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来看, 航海技术专业的学历 (专业) 课程和职业培训课程平行进行, 在学历课程开课的同时, 还必需开设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和海证培训课程。因此, 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安排教学计划, 使得学历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做到二者的教学相互贯通, 合理衔接。
2 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2.1 坚持规范日常教学检查工作, 实行教学督导督教机制日常
教学检查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有序的有效手段, 也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日常检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秩序、教学运行、教师教学及学生课堂学习等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教学安排, 规范日常教学, 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日常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就需要有效的配套机制, 除了制定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规范之外, 还可以引入教学督导制度, 实行教学督导督教。通过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规范教师备课上课、监督教务处运行状况, 对整体教学运行进行监督管理, 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2 教学管理配套制度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建设的
不断推进, 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有序的教学管理的制度保证, 因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管理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教学安排、教学、考试、学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鉴于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 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等制度, 必须与专业培训相契合。当行业要求发生变化、海事局培训考试要求发生变化时, 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3 师资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院校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 教师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制定出能够满足学校、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 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是近年高职高专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航海技术专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师基本都持有航海类的专业证书, 一部分教师担任着专业证书培训的教学任务。正因如此, 航海技术专业更强调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对于在教师岗位上任教的教师, 需要不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其上船工作,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 可以引进优秀的船长、大副等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让一些有能力担任教学工作的人才担任专业教师, 提高实践课程环节的教学水平。当然, 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强调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特色
4.1“双证书”教育学生进入航运行业, 在海船上任职, 必须取
得海事局颁发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的同时, 能够顺利取得船员适任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书, 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是学历教学和培训教学同步有序进行。同时, 对于实验实训教学的开展, 应该和行业、培训考试要求接轨, 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
4.2 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在我国航海
教育领域, 各院校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相关部门、各类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和海运行业管理模式接轨, 也是和国际管理模式相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 在航海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专责, 事事有标准, 行为有记录, 奖罚有依据, 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4.3“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实行订单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
普遍推广的一种培养模式, 是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学校和船务公司签订“订单班”, 订单班学生毕业之后和对口到企业就业, 而在三年学历教育时间内, 企业根据自身要求配合学校安排课程和实习,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订单式培养一方面为船务公司等企业提供了稳定优秀的生源, 另一方面, 学校也能和优质的企业建立较为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 “订单班”培养模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学校能够更直接的获取信息。所以, 订单培养也是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教学的重要途径。
5 结束语
总的说来, 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既要遵循教学管理的普遍规律, 也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航海行业的发展变化, 勇于革新, 积极探索有特色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 以促进专业办学可持续、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刍议[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 .
[2]姚立宁, 张建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论航海教育质量管理体系[J].高教探索.2002 (4) .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9
1. 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现状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就护理专业而言,培养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及知识综合能力。“行动导向”实质上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将学习目的定位在一个重复发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历了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
1.2 职业院校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取得巨大成效与该国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密切相关。首先,德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大多数选择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出于兴趣而非高等教育选拔制度的淘汰;其次,德国的基础教育模式是引导型教育,其目的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培养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最后,德国属于发达国家,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态,整个德国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比较优越,小班制授课成为常态。基于以上原因,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得到蓬勃的发展。
反观国内职业教育,与德国相比,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如高等教育,一方面我国教育层次中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没有形成良性的金字塔结构,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不如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并非处于兴趣或者“自己想学”,而是因为中考或者高考选拔制度的淘汰;其次,我国的基础教育如义务制教育,目前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知识应付初高中的选拔,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填鸭式学习,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我国的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整体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导致目前职业院校采用大班授课的现象非常普遍。
因此,机械地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而忽略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必然会水土不服,从而达不到推行的预期效果。
1.3 职业教育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现实策略
职业院校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是通过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学生的需求问题:即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要在职业教育中成功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解决学生的需求管理问题,其次是在需求管理基础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问题。如果学生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目标一致,那行动导向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和学生的需求不一致,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 需求管理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需求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体现在职业教育中就是“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需求管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赋予学生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能力,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通过需求管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为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打下基础,使学习真正发生。
其次,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学习的方法论,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提高,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化。
3. 构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通过上述阐述,职业教育要构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涉及职校学生的需求管理和以此为基础的行动导向法两个层面。
3.1 需求管理层面
首先,统一各需求主体的需求。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需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家长、学校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技能熟练的毕业生,家长希望孩子有个稳定高薪的工作,学校则希望学生对口就业率高,而学生则希望有个自己喜欢的职业。需求的不统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学成效。
其次,要根据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学习特点,掌握各学习阶段的需求变化。以五年制护理专业为例,五年的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二年级以基础课为主,三、四年级以专业课及操作技能学习为主,第五年以实习、职业资格准备为主。学习阶段的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
3.2 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层面
首先,在需求管理基础上做到以活动为导向。当前的职业教育仍是以课堂教授为主,对学生的教学千篇一律。以活动为导向,就是将教学视为一种活动,活动的本质是互动,通过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变化,让学生融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其次,在需求管理基础上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护理专业为例,对护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大都集中在学习成绩的优劣、护理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等方面。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所具备的能力是多维的,如问题分析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和与病人的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单一的学生评价体系,将侧重于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最后,在需求管理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安排都是从学校需求、社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大都考虑的是如何教,而不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因此做好学生的需求管理,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化,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 构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4.1 需求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统一各需求主体的需求。具体措施有:(1)加强招生宣传推广,使学生和家长真正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岗位以及对学生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2)建立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共同参与的家长会制度,进行需求交流;(3)学校建立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用人单位参观制度,通过实地参观调整各方需求;(4)完善各方的信息化交流渠道,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时时掌握各方的需求变化。由于职校学生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尚处于成型时期,使其很容易受到其他需求方的影响。通过需求统一形成共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学习阶段,动态掌握学生需求变化。在理论学习阶段,分析学生每门课程考核成绩的动态波动,协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缺陷并进行弥补,满足其学习需求,同时对学生专业以外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尽量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学习条件;在操作技能学习阶段,根据每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协助学生找到完善技能的学习方法,并对专业以外的相关技能学习需求,学校也尽量提供条件帮其满足;在实习、职业资格准备阶段,及时掌握学生的职业困惑,并对其进行疏导解惑,完善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4.2 在需求管理基础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措施
以护理专业为例,首先,完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其体系应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及知识综合能力等维度,并且针对每一个维度制定细化可操作的标准。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将核心能力各个维度融入不同阶段的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学习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具体如上图:
(1)基础理论的学习建构阶段,通过文献收集法让学生收集课程相关文献完成对课程的预习,通过引导课文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获得的课程信息和自身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学习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重构阶段,采取课程阶段总结法,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把知识按照自己原先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方法重构,通过阶段性座谈以及考核对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使其能完整掌握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建构阶段,可以采取卡片展示教学法,成立学习小组,让每个组的成员按自己的理解展示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经验交流法让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发现自身不足、获取他人经验,对自身的知识架构进行新的建构和重构。
(2)操作技能的学习建构阶段,可以采取文献收集法让学生收集技能资料和视频,对所学技能有初步了解,采取模拟教学法模拟医院、病房等护理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采用站点式教学法,在技能课上同时完成教、学、做;操作技能的学习重构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护士、患者等,从各个角度重新构建自己对技能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学习解构阶段,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经验交流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以及经验交流中,通过以往的教训经验并从不同视角对自身的技能掌握进行重新建构和重构。
(3)实习、职业准备阶段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过自由组队,综合运用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完成一个护理项目,同时还可以采取经验交流法,将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实习中形成的经验进行交流,最终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20):4-7
[2]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8(12):68-69
[3]鞠永熙,孙峰.护理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7):91-93
职业教育利于教学的管理设想 篇10
1.1生源分析
多数职业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扩招, 只要“生源”不管“生原”“有奶便是娘”, 不管学生的素质如何, 能招一个算一个, 只要进了这张门管他张三、李四、王二, 其中一部分学生是上高中无望来学技术, 这些学生多是一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较差, 文化基础偏低, 文化课的总成绩往往只是普通高中的一半, 抱着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行了的心态, 根本无心学业, 是来学校混日子;还有些一部分学生是家长逼来的, 这些家庭情况普遍比较好, 家长既不愿孩子过早的外出打工受苦, 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所以职业学校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 花点钱财, 但求平安, 不问学业是他们唯一的目的, 两三年之后, 孩子大了一点, 再出去也就放心了, 这部分学生大多除成绩较差, 还娇生惯养、自由散漫、不能吃苦耐劳, 在他们身上时有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再有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最好生源了, 他们花些钱, 可以勉强上高中, 但对大学不敢抱有希望, 再三考虑来职业学校上高职, 既可以学技术, 又可以拿到技术等级证和大专证这双证, 事实证明在职业学校也就是这部分学生学习氛围较好。
1.2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职校生既有“家庭宠儿”的优越感, 也有“时代弃儿”的失落感, 这种两面性的特征将直接影响职校生的人生发展和社会适应, 积极的心理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而消极的心理可能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障碍。他们模仿能力较强, 但识别能力还比较差;接受信息多, 思想活跃, 但是非标准不够清晰;专业成就动机强, 渴望成才, 但学习但眼高手低;自主自立意识强, 但纪律观念、关心他人与集体观念弱;求新求美求乐, 但有不思进取、贪图及时享乐的倾向;最明显的就是从众心理比较强, 随大流意识明显, 并且大多是从缺而不从优, 甚至不惜牺牲原则而随波逐流。缺乏精神寄托、失去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的部分职校生极易产生空虚、盲从心理。有调查表明, 90%的职校生倾向于欣赏港澳台的流行歌曲, 狂热崇拜当代走红的明星, 对于这些明星的生日、属相、星座、爱好和私生活等津津乐道, 极力模仿明星们的装扮穿着。在职业学校, 女生最爱看港台言情小说和上网聊天, 男生则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中。同时, 受到社会亚文化的影响, 幼稚、模糊而强烈的成人感使得职校生渴望像成人那样交友、生活, 使得他们沾染了一些不良的江湖习气和哥们义气, 从而影响了校园风气。
1.3职业教育现行管理分析
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道德素质都是参差不齐的, 分班级的时候只按专业, 其他任何条件都不考虑, 鱼龙混杂, 由于从众心理强, 从缺而不从优, 导致课堂秩序较差, 管理难度较大, 学习风气不好的另一原因是, 职业学校忽略了家长的作用, 不能像中学那样定期开家长会, 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 无意间失去了家长的支持, 毕竟绝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是满怀希望的, 他们是学生一切经济来源, 所以有时家长的管理更有压力和说服力。教学上教师难以实施, 所讲内容多少、难易无法满足全部常常出现“消化不良”和“饥渴难耐”两个极端现象, 对好生没有得到应得的东西, 显失公平, 总体教学质量也较差, 几周之后产生差生无兴趣, 好生无动力, 整体逆学, 不思进取的班风, 教学与管理令人头痛。最终到毕业也无一技之长, 找不到能够胜任的工作, 个人、家庭、社会无一满意, 导致上职业学校无用论, 从而使职业学校失去了吸引力, 生源枯竭。
2职业教育管理设想
2.1分层次管理设想
教育的使命是要“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所以可以尝试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就是在以专业为基础之外, 再根据学生的素质层次, 主要是已具有的文化素质来划分班级单位, 即“分槽饲养”, 它的理论依据是一句教育格言:“一块燃烧的煤放到一堆没燃烧的煤中, 时间久了, 也会熄灭;一块没燃烧的煤放到一堆燃烧的煤中, 时间久了, 也会燃烧。”实践依据, 其实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已实行多年, 即实行“阳光班”“提高班”“实验班”等等, 通过年年的中高考, 这些班级学习效果确实不错,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高等中学的学生是同龄人, 具有相同的心理, 这种管理方法对中学有效, 难道对职业学校会无效吗?职业学校至少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文化基础较好, 又想学真本事的, 第二层次是文化基础不好, 想学真本事的, 第三个层次是, 基础不好又不想学真本事的, 认为学习无所谓的, 针对各个层次的特点, 利用相同的课时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传授不同的内容, 即教学的内容多少、难易不同, 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较好的尽可能传授多点难点, 满足他们求知欲, 较差的传授一些较浅显的, 让他们有收获感和成就感,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要加强他们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 提高自信心。
2.2滚动管理设想
第一个层次班级的同学们相互竞争, 比着学, 学习氛围好, 教学质量自然好, 第二个层次班级的部分同学虽然基础差点, 但是脑子可能很灵活, 加之有收获和兴趣, 会快速赶超, 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极强, 肯定向往着进入第一个层次的班级, 第三个层次班级的同学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心理, 再通过我们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 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压力, 尤其是就业一定做到优生优岗, 学生的动力会更大, 学习会更努力, 变被动为主动, 这时为体现教育的公平, 就实行滚动管理, 表现好的可以进入上一层次, 同样表现较差的, 降到下一层次, 如此以来, 学生养成了一个赶超的好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提出:“教育是什么,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一局面的产生, 教学质量就会大幅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 学生就一定有好的就业, 职业教育就会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这就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成功。
要想做到滚动管理的公平、公正, 必须加强考试管理, 考试是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 是古今中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成绩是学生素质的主要部分, 它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总结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肃考风考纪, 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结论
由于职业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所以任重而道远, 而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 敢于尝试, 实事求是地去实践, 一定会走出一条切实可行、施之有效、令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之路, 让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公平、质量更高、更具吸引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 (5) .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海技术教学管理
0引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既要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海运行业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取得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才能在海船上任职。本文针对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作探讨。
1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合理制定
1.1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航海技术专业则是以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随时紧跟行业的要求和发展,及时更新,才能紧跟形势的发展。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教材的更新、补充和修改、教学案例的更新、实验实训教学的更新、实验室配套试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实习内容的更新。可以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由教研室牵头,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外派上船,或者引进船长、大副等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加强校际学术交流等,以助于紧跟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2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编写适应航海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高级船舶驾驶员,毕业时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以及相关一系列专业培训证书。取得这些证书的培训课程都要在学历教育的三年时间内完成,这些培训课程和学历课程都将统筹安排在三年学历教育的时间内。
一般来说,高职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一学年会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少量的专业基础课。从第一学年年末开始,将会穿插安排基本安全、精通艇筱、精通急救、高级消防、雷达两小证、GMDSS通用操作员证书等一系列专业培训及船员证书培训,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评估训练等。到第三学年上半年,结合专业学历课程,将完成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及考前强化,并组织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
因此,从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来看,航海技术专业的学历(专业)课程和职业培训课程平行进行,在学历课程开课的同时,还必需开设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和海证培训课程。因此,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安排教学计划,使得学历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二者的教学相互贯通,合理衔接。
2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2.1坚持规范日常教学检查工作,实行教学督导督教机制日常教学检查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有序的有效手段,也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日常检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秩序、教学运行、教师教学及学生课堂学习等方面,只有严格执行教学安排,规范日常教学,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日常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就需要有效的配套机制,除了制定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规范之外,还可以引入教学督导制度,实行教学督导督教。通过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规范教师备课上课、监督教务处运行状况,对整体教学运行进行监督管理,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2教学管理配套制度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有序的教学管理的制度保证,因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安排、教学、考试、学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鉴于航海技術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等制度,,必须与专业培训相契合。当行业要求发生变化、海事局培训考试要求发生变化时,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3师资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院校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教师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制定出能够满足学校、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是近年高职高专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航海技术专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师基本都持有航海类的专业证书,一部分教师担任着专业证书培训的教学任务。正因如此,航海技术专业更强调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对于在教师岗位上任教的教师,需要不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其上船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可以引进优秀的船长、大副等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让一些有能力担任教学工作的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课程环节的教学水平。当然,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强调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特色
4.1“双证书”教育学生进入航运行业,在海船上任职,必须取得海事局颁发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能够顺利取得船员适任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是学历教学和培训教学同步有序进行。同时,对于实验实训教学的开展,应该和行业、培训考试要求接轨,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
4.2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在我国航海教育领域,各院校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相关部门、各类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和海运行业管理模式接轨,也是和国际管理模式相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在航海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行为有记录,奖罚有依据,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4.3“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实行订单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普遍推广的一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学校和船务公司签订“订单班”,订单班学生毕业之后和对口到企业就业,而在三年学历教育时间内,企业根据自身要求配合学校安排课程和实习,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订单式培养一方面为船务公司等企业提供了稳定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和优质的企业建立较为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订单班”培养模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学校能够更直接的获取信息。所以,订单培养也是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教学的重要途径。
5结束语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12
一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 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也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然而, 职业技术院校的前身大多是中专学校, 发展的历史不过十几年,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 面临繁重的硬件、外在设施的建设, 教学管理并没有与时俱进地提高到相应的高度, 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有些学校甚至沿用了原有中专的教学管理模式, 有些学校直接照搬重点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前者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问题, 后者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都无法为职业技术院校提供有效服务。
1. 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方式陈旧
有些职业技术院校保持原有的中专学校时形成“管制性”的教学管理特点, 忽略学生和企业的意愿及学校发展的需求, 没有转变思维方式, 即从管的方式转变为服务的方式, 仍然存在高高在上、唯我是从的理念, “为管而管”, 重视单方面管理业务成绩的提升, 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来说, 职业技术院校管理方式较为陈旧。有些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办法, 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管理者水平低下, 网络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运用, 管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职业技术院校管理机制也较为复杂, 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框架, 多头管理, 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不够明确, 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 造成无人管理的真空。
2. 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在发展过程中, 职业技术院校未能及时建设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有些学校直接沿用升格之前中专的制度, 有些直接照搬普通高校的制度, 但这些管理制度都不能满足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需要, 难以在职业技术院校充分发挥作用, 实现有效的、常规的规范管理。
有些职业技术院校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然而却未能严格落实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些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常规工作抓得不严, 往往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任意改动和随意修改的局面。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授课任务重, 难以落实一套完整的常规教学工作。有的学校只重视个别环节或时段的教学管理, 注重做表面化、一般性的日常教学检查工作, 难以收到实效。
3. 教学管理缺乏形成特色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务管理缺乏特色, 有些院校对“职业性”定位的认识程度不够, 教务管理多数直接模仿普通高校, 许多院校没有做到严谨地论证课程和科学地设置专业, 有些还可能是临时拼凑, 还有的直接照搬普通高校的管理方式, 浓缩普通高校的课程, 轻而易举形成了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课程。
目前, 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已开始重视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但很少能够取得成效。多数学校的办学层次、形式、学制、课程等不够有弹性, 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设置的理论课时往往多于实践课程, 违背了实践教学的初衷, 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其办学定位和特点, 应倾向于设置更多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
二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敢于进行改革, 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研究出适应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通过借鉴先进的、有成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实现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应体现民主化的管理思想, 大胆改革创新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学决策、教学形式、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等, 听取学生和企业的意见, 执行民主决策, 制定出有效、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针对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并应用于实际教学。
1. 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升级教学管理方式
职业技术院校及其教学工作者应明确自身的定位, 职业技术院校主要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职业教育服务, 即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 通过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向学生提供服务, 包括设施、设备、环境、知识、方法及教职工的劳务等方面, 培养学生成才。最后, 向社会输送人才。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的全部过程。可见,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既是教育服务的对象, 又是教育服务的结果。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初衷和发展, 要求职业技术院校的管理必须要有所转变, 应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的诉求, 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
另外,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学习, 增强自身管理业务能力和素质, 与时俱进, 突破传统思维方式, 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整体提升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2. 完善和落实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
教学常规管理对学校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经常的工作。职业技术院校可结合自身, 按照相关规定, 形成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教学质量监督和完整的评价机制, 使教学常规管理向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推进职业技术院校中的教科研工作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从而深入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首要条件, 但更为关键的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落实。不但要求科学合理, 还要求落实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 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考核、实训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等, 每个环节都严格落实, 达到全方位无缝管理, 保证有效发挥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的作用。
3. 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职业技术院校管理应以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性”为定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培养出符合社会的优秀人才。作为技术性院校, 应重点突出培养学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要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自身的动手能力。为此, 职业技术院校就应突破传统, 制定出相应的课程培养体系、教学管理模式。但目前有些学校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把教育模式与实践能力全方位地联系起来, 没有进行课程改革, 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这就阻碍了职业技术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虽然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会加大学校的管理难度, 但可以此为契机, 突破传统制定新的制度, 而不再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总之, 全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多以扩张数量、规模为主, 发展过程重“硬”轻“软”, 还颇为缺乏关注教学质量等关键性因素的提高。因此, 职业技术院校不能忽视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 而是要勇于突破传统, 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并实践, 从而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伟.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探究[J].金田, 2013 (8)
[2]张树梅、王彦辉、祁翠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7 (21)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荐阅读: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07-01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11-03
职业院校管理06-20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08-11
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思考11-09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07-29
职业院校目标管理研究11-20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10-17
职业院校钢琴教学11-14
职业院校技术教育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