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共12篇)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1
1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的内涵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是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精神,为其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性人才。
“伦理”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一般意义上讲,伦理与道理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并非完全一样,道德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是通过相关的检查和反思来判断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人们倾向于把道德作为道德标准的探索。行政伦理又称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但是,在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中,只注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忽视行政伦理的软约束,导致出现了许多不合情理现象。
由此看出,必须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领域中的指导作用。亚里士多德说:“一切技术、规则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此,以管理与伦理相融合,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研究非常有必要。
2 忽视行政伦理在学生管理领域的指导易导致的问题
“良心”“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18世纪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巴特勒认为“良心”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良心,才能进行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因此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行政伦理的指导作用。否则,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2.1 偏向追求量化评比,忽视学生需求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进入网络大数据时代,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外界的各种信息,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忽视行政伦理的指导,只按照严苛的制度管理,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者在做学生管理工作时,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青春活力的学生,一个对未来充满梦想和希望的群体,他们虽然都秉持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偏向于量化评比的内容,比如:追求日常卫生、纪律等这些外在的量化分数,从而弱化了其他方面的精力、时间投入。
2.2 缺乏专业的辅导员
在网上一项关于“你对辅导员的印象”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感到“羡慕辅导员,经常在校园里与学生一起玩”的占30.9%,认为“一般”的学生占62.4%,认为“辅导员非常幸福”的占6.7%。这反映一个问题,大家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内容并不了解,其实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他们的素质、修养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些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通过对毕业生的分析,发现学生大都与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最相像。因此,辅导员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但是,很多辅导员都没有接收过专业的培训,直接上岗,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进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部分学生诚信观念缺失
诚信是公共伦理的主要范畴之一,在儒家思想里:“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往往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信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很多学生在校园洋溢着青春活力,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少数学生,因为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出现了不诚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学习不诚信;②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③助学贷款逾期不还,这是都是不诚信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01年,全国57个高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然而有近20%的学生违约没有偿还贷款,每个季度都有学生违约,大学生信用贷款风险极大地抑制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这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效率的对策
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家们认为,人们为学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自己的内化成为圣人。这对于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行政伦理主体和客体都需要做出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合法、合理、和谐的校园氛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3.1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工作方法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丰富,他们不再是封闭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管理者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并不会一味的服从,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在满足学生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日》),意思是本着对人民有利的原则而让他们获得利益,不就是惠而不费吗?从孔子的思想出发,管理者首先应该关心学生的利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满足学生的利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样教育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3.2 培养专职辅导员,提升其价值感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学校在相关政策上,能考虑到辅导员的福利、升迁等物质利益,让辅导员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领导支持与肯定,辅导员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管理中。
另外,辅导员是行政伦理教育的主体,有义务把服务、正义和效率作为工作的准则,在面对领导者和学生时,能够坚持正义,既不能被领导权威所折服,也不能袒护学生不执行相关政策,应该保持正义的精神来执行事务,为学生服务。在处理具体事物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有效率。
3.3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美德建设
学生的诚信、美德建设是行政伦理的品质,主要通过内在感化和外在约束来实现。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学生诚信、美德培训,降低学生对行政伦理认知的模糊性。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管理者来说,学生发展、公共利益等核心价值理念应当成为共同的规范。学生个体美德建设应侧重于培养其公共权力的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培养并提高其监督意识,这些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实现,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积极影响。②要强化家庭诚信教育,家庭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环境,一个学生几乎所有的品质、修养都是来自于家庭。同时也会受学校及同伴、朋友的影响。当学生所接受的思想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对错,无所适从。因此,父母应培养孩子诚信品质和美德建设,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大学生多读书,提高个人美德建设,加强自律,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来讲,外因是一方面,内因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已经到了能够明辨是非的年龄,应提高个人修养,做一个有诚信、讲美德的学生。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是手段,教育、服务是本质。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重视行政伦理指导,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伦理研究,引导学生工作管理者转变工作理念,加强服务意识,注重学生尊严,坚持公平和正义,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是职业院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成绩偏差,个性鲜明,在管理上有很多棘手的问题,出现不同于高中、普通本科学校的情况,为了能够做到合法合理,既保证有效管理,又能提高学生修养、素质,笔者希望通过行政伦理来指导学生管理工作,遵循行政伦理的尊严、服务、正义和效率,来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
参考文献
[1]庄创奇.现阶段辅导员功能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
[2]张松坡.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7.
[3]易善安.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海霞.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
[5]曹文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须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5(6).
[6]贾万刚.审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三大根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7).
[7]韩莹莹,胡晓东.行政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8]罗国杰,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2
由于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自律性都比较欠缺,那么就需要外界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学生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以及学校内一些学生会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好这一项系统的工程。传统的部门合作方式一般都是确定让某一部门带头,其他部门来协助之一部门,并成立相应的委员会,这种合作形式的合作效果很差。因为在这种合作形式下,学生会的工作人员都比较松散,只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但学生行为管理与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非常复杂而且非具体的。这种性质的问题就要求各学生会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从而实现部门之间功能的取长补短。此外,还要合理的转变教育管理的侧重点。把以简单管制为主变为以引导为主;把以教师管理为主变为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把以管理为主变为以教育为主;把以批评为主变为以激励为主;把以言传说教为主变为身教为主;要把以粗暴管教为主变为以热情服务为主。
2.2推行教育管理学学分制度
有些职业院校虽然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但是许多职校学生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帮助学生设置目标,引导和督促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管理学分制的具体内容是:以学分计量为方法,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必须要接受的思想教育以及必须要参加的社会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与内容对应的学分比例,根据学生对内容的完成情况来增减学分,并建立相应的学分档案,这种学生档案与学生的毕业条件相挂钩。学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学分,即教育学分和管理学分。教育学分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管理学分则反映了学生配合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情况,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去参加他们必须要参加的教育活动。两种学分制度相辅相成,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发展目标的实现。
2.3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学校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育重点确定主题。在教学内容上,与各学期确定的教学主题一致;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循循善诱,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采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座谈式、情景式、辩论式、调研式等等。增加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在思想道德教育考核这一块,应该把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三者相结合。做到不断深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2.4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
因为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影响的因素太多,且组织过程比较复杂,很多高校在社会实践这一块都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职校的教学管理者充分利用职校办学特色,走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实训环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培养模式。例如,把实训基地也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这不仅有利于体验教育,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综合培养目的。
2.5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并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的职校学生将会是未来的技术工作者。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做一名纯粹的技术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社会,为了推行“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社会技术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就更高了。它们更应该成为人文主义的技术工作者,在做好自己技术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体现自己为社会和人类负责任的精神。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开设人文素质课和开展相关的素质讲座是非常必要的。
3结语
笔者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职业院校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给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首先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内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情况和不足进行探讨,并得出了一些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笔者的想法和见解能够被广大职校管理工作者参阅,并给予其一定的启发。帮助职业院校管理工作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在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中学习和生活,这对学生以及对社会的未来都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龙峰.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5):149.
[2]马新胜.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创新[J].考试周刊,(39):197-198.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3
【关键词】学生工作;心理障碍;管理策略
职业院校大量扩招,生源良莠不齐,学生个人素质不尽如人意,以及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普教工作,造成很多新生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不佳,行为习惯不良,[1]同时大多数又是独生了女,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下,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难管,事故频频发生。频繁发生事故的背后,反映出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普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为数不少。本文从心理危机的角度,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以期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健康成长。
1.学生心理危机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具有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等特征。由于自我认识的偏差、自卑心理、不良的性格、精神压力过重、人际关系不融洽和不良的情绪等原因,[2]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不健康心理,存在诸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严重妨碍了个体行为,影响了个人正常适应外界环境,甚至将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环境里的同学,并引发矛盾和事故。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而紧张,部分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能自控的不良心理反映,如:想学学不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记忆困难,对专业的认识不够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因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对将来就业前景不理想估计而悲观失望等等,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惧怕心理、厌倦心理、焦虑心理和紧张心理。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新读书无用论”、学校教学办法的陈旧和刻板、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个人的自卑心理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1.2 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现在就读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人际交往的表现为不合群,自以为是,存在人际交往障碍。首先是自我中心。人际交往是双方的,在交往过程中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满足,才有可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交往。如果只想自己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和利益,这种交往必定要失败。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的自我性、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其次是心理不相容。在心理上有不相容障碍的人,总是将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交往范围之内,对他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往往“看不惯”,因而懒得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常常会为一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挑起争端,自伤和气。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容易义气用事,情绪激动,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将事情引向极端,做出对人对己都十分不利的傻事。
1.3 环境适应障碍
职业院校学生从中学的环境转换到职业院校的环境里,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交往都发生了本质变化,不再生活在父母监督、照顾的家庭环境;不再在老师催促、压迫的状况下学习;不再是学习多年习惯的科目和知识;不再是与熟悉的面孔进行交往;不再具有昔日的优势和魅力。这些变化对有些学生来讲来得太突然了,没有思想准备,因此,容易产生不适感。表现为苦闷、焦虑、彷徨、不安,并有一种失落感,严重时出现自我嫌恶心理,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差、丧失学习信心。
1.4 情绪心理障碍
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冷漠、自控能力差。因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所遇到的挫折,带来情感上的失落,产生焦虑、抑郁、冷漠。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思维迟钝、联想缓慢,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全都漠然视之,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而自控能力差是因为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青春期,他们精力充沛,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显得更为自尊、敏感和争强好胜,因而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对待矛盾容易产生偏激,从而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因素大量出现。
1.5 自我认知障碍
健康的心理,能使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在自我认识障碍上,表现出自傲、自卑、虚荣。首先是自傲。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盛气凌人。其次是自卑。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己的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最后是虚荣。这种人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来追求,因而常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强的人,把取得荣誉的别人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这种人总是使自身处于较强的自制力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2.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就是主张将学生置于欲通未通的时机上适时而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告诉我们要学会做教育的有心人,注重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地处理和解决问题。那么,为了有效开展学生工作,为了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2.1 加强沟通,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转变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沟通是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造成学生学习上心理障碍的原因众多,但是,作为一个在校学习的学生,其学习心理障碍的克服关键在于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用途、考试的目的、就业前景等等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在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前景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掌握应有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2.2 开展活动,辨析自身角色,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开展各种活动是学生进行交往的最好方式,如班会、郊游、主题探讨、野营等,能使学生在有别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以不同的角色和方式进行交流、探讨、沟通、协作,充分展现学生在不同领域的长处和特点。这样,能促使学生认识到协同的重要性、他人的不可或缺性、自身的不完美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摒弃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以坦荡的心胸容纳他人。在正确认识到人生角色的多样化和互变性后,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往,提升交际能力。
2.3 进行疏导,激励大胆尝试,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心理障碍就如被围堵的河流,只有进行合理地疏导,才能避免问题的恶化。由于学生自我能力的缺乏,难以主动、有效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克服。因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解除,需要学生工作者正确疏导,以释放心中的苦闷、彷徨、不安与焦虑,达到一种平静的心态。并在此基础上,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新环境、新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应对的信心和激情,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最终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2.4 肯定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形成稳定情绪
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其情绪的波动、不安和低落,以致带来的冷漠、易暴易躁,是因为缺乏一种长期的激励、肯定和赞赏。如果学生能获得别人的认同、认可、尊重、正确的评价,则会正视自己的能力,评价自身的优劣,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学生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对待学生,要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哪怕是一点点优点和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加以赞扬。老师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真诚的赞扬和鼓励,能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获得一种向上的动力,全力以赴地向着老师期望的目标前进,这样也就能稳定情绪,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
2.5 以身促教,树立正确观念,完善自我认知
一般而言,教师都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感染、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取得成绩、获得赞美时,不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在面对困难、逆境和挫折时,不退缩、气馁、畏惧;在人生追求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正常的心态,使学生能领略到老师的为人师表的力量。这样,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言行就能深深地感化和带动学生们,使他们心悦诚服,受到教育、感化,从而形成自我剖析、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意识,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总之,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管理单元,管理好每个班级要靠基层的每一位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管理好班级学生,不光是抓其理论学习,还要抓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教育,勇于担当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因此,学生工作只有从多角度看问题,了解学生,理解和关怀学生,抓住交流与沟通、激励与肯定、疏导和参与、言传与身教等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才能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稳定和健康。
参考文献
[1]赵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
[2]顾燕.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浅析与学生工作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
(10):27-28.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4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互联网的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的产生,极大地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领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人们的存在将更加透明。而职业院校作为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等都将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
1 大数据的内涵
迄今为止,对于大数据一词,学术界依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例如:涂子沛就曾经指出:所谓大数据,就是那些大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用一般的软件工具都难以去进行捕捉以及分析的大容量数据。通常都是以“以太节”为单位。麦肯锡则对大数据进行了如下的定义:大数据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管理的数据群。对于多大才算是大数据,其标准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的“量”也必然会有所增加。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在1998年,全球网民在每一个月所使用的流量是1MB,而在2000年,这个数据是10MB,在2003年,这个数据又增长为100MB,在2008年,这个数据达到了1GB。我国的网民数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每天所产生的数据量在世界各国中也位列首位。
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挑战
2.1 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大数据,已经逐渐成为大家观察自身行为的显微镜,这是因为大数据的存在不仅仅是停留在事物性质的描述上,还能够通过分析数据来具体量化人们的思想或者是行为。就如同《纽约时报》中的一篇专栏所讲述到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商业领域、经济领域等,决策都将会是基于数据而做出的,并不是靠个人的经验或者是直觉所决定的。同样,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科学的引领,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数据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极大地提升工作的质量。就以学生的活动为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常会更多地去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如视频拍摄、手机拍照等,并且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发布。这些以不同形式获得的信息数据,往往联系错综复杂,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去进行统计。原始的大数据出现了混乱的状态,而从事数据工作的人认为,这是因为80%的精力都放到了数据清理上。因此,对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最终以决策的形式来将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呈现,是当前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2.2 泛互联网的爆发对数据的影响
泛互联网主要是指信息与服务以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为基础,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相关网络技术与设备,第一,计算机设备;第二,通信设备;第三物联网、车联网等得以实现。泛互联网化使数据急速增长,例如:在上网时使用浏览器会将上网的地址进行记录,在与朋友进行聊天时,输入法会记录用户的常用词汇,有的软件会根据使用者的行为习惯,记录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数据上传到网络上,促使数据呈现高速的增长。泛互联网的碎片化,将原来的软件进行了拆分,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组件,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下载,每一个“碎片”能够完成一个小功能,将这些“碎片”聚合起来,也就能够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在这当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APP store。碎片化还衍生出了新的产品,例如:微支付,用户只需要花一些钱就能够买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以职业院校的信息网络中心为例,其对学生的电子网络信息有着详细的掌握,如学校所使用的网络平台,校园的摄像头、门禁系统等,这些都是信息数据的来源。这些多样的数据源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在视频安全监控器中,在24小时内对校园进行不间断监控,在这些信息数据流当中,往往有价值的信息数据非常少,仅仅只有几分钟的长度,甚至是几秒钟。此外,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经常运用QQ、微信、微博等,对校园时事舆论进行搜集,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这样也会导致数据流的大量产生。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便能够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而了解学生需求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学生日常的上网数据进行分析,对其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但是,在对这些信息数据分析时,要去伪存真,对学生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的筛选,无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此外,与学生人身安全有关的信息数据的安全要进行严密的保护,防止被其他人员恶意使用。
3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3.1 树立大数据意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5.6亿人,手机网民为4.2亿人。在网民中,10~19岁的人群为25%,20~29岁的人群为30.4%,学生群体为25.1%。电脑与智能手机,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但是,当前最缺乏的一点就是,收集大数据意识较弱,对大数据进行充分利用的意识较弱。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充分重视数据,要对信息数据进行主动的收集,并且进行认真的分析。可以根据学生上网浏览网页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学生的兴趣点,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内的检索信息,来分析学生的具体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校园卡的消费记录,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
3.2 组建专业的团队,以便对大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
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在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很难组建一支既对大数据技术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又对学生管理工作熟悉的教师力量。所以,要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就需要在学校组建一支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型团队。在团队中,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让他们掌握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在学校开通校园论坛,通过学生的交流信息来对学生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当前思想,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舆论引导,从而更好地维护校园的稳定。此外,也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网站进行不断的完善,及时发布新闻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地跟着党走。
3.3 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数据的存储于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逐渐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然而,若不对这些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一旦信息数据泄漏出去,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那么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信息安全属于技术问题,同时也属于管理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的基地,是以学生的成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强化大数据意识,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4 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挑战。现如今,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因此,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树立大数据意识,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以便对大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此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这样一来,才能够促使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面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才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职业院校作为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会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如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战略课题。本文主要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就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
[2]周长勇,仲献荣.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J].好家长,2015(21).
[3]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4]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
[5]杜大鹏.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6(16).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篇5
(2015-2018年)
提升管理水平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职业院校依法治校意识日益增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得到普遍重视。但是,与加快推进依法治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相比,职业院校在管理理念、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管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倡导践行“改变从今天开始”,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基本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
——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得到落实,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学校常规管理,特别是学生、课程教学、招生、学籍、实习、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管理有效加强。
——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章程普遍建立,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管理手段广泛应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全面改善,办学活力显著增强,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典型学校不断涌现。
——质量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初步建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基本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学校评价的机制更加健全,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报告制度逐步完善。
(三)基本原则
——规范办学,激发活力。确立管理工作在职业院校办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以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针对学校常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立知、立行、立改,对症施治、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活动贯穿,全面行动。设计和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促管理、以活动促落实,推动职教系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形成推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
——科研引领,注重长效。结合不同区域实际和中高职特点,加强职业院校管理的制度、标准、评价等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职业院校要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围绕以下重点领域,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查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系列活动。
——诚信招生承诺活动。加强招生政策和工作纪律的宣传教育,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招生、阳光招生,规范招生简章,学校主要领导和招生工作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不以虚假宣传和欺骗手段进行招生,杜绝有偿招生等违规违纪现象。
——学籍信息核查活动。全面落实学籍电子注册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充分利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籍电子注册、学籍异动、学生信息变更等环节的管理,注重电子信息的核查,确保学籍电子档案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程序规范,杜绝虚假学籍、重复注册等现象。
——教学标准落地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完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杜绝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等现象。
——实习管理规范活动。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相关规定,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信息通报等安全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改变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不一致等现象。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消除水电、消防、餐饮、交通和实训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财务管理规范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增强绩效意识,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学生资助等专项资金的过程控制,规范会计行为,防止和杜绝虚报虚列、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针对重点领域和共性问题,加强对职业院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调研、指导和检查,督促学校落实专项治理行动的各项要求,并建立长效机制。
(二)管理制度标准建设行动
职业院校要加快学校章程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加快学校章程建设。依法制定和完善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章程,中职学校加快推进章程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按要求履行审批程序并实施。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加大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标准。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理顺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标准落实。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明确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职业院校制定章程搭建交流、咨询和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组织开展职业院校管理指导手册研制工作,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供科学指导。
(三)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行动
职业院校要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管理人员成长规律,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制订并实施学校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明确能力要求。按照国家对职业院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标准和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发展、育人文化、课程教学、教师成长、内部管理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管理岗位特点,细化院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等能力要求,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
——加强培养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制订各类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方案,完成一轮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在职学习与脱产进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
——强化激励保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聘用管理人员,拓展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形成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积极推进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的目标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培养培训、收入分配等结合起来,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职业院校管理骨干培养培训纳入国家和省级校长能力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等培训计划统筹实施,组织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搭建管理专题网络学习的平台,为职业院校管理队伍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四)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
职业院校要以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重点,加快信息化技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强化管理信息化整体设计。制订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做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等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
——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系统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
——提升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记录、更新、采集、分析,以及诊断和改进学校管理的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贯彻实施,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
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从学校理念、校园环境、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学校文化进行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
——凝练学校核心文化。总结体现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并通过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
——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加强技术技能文化积累,开展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学校活动,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德育实现形式,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升国旗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珍爱生命、防范风险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及文化标识、优秀学生社团等遴选展示活动,持续组织“文明风采”竞赛等德育活动,推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
(六)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行动
职业院校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把学习者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质量报告制度,逐步提高报告质量和水平;建立中职学校质量报告制度,国家中职示范(重点)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职学校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质量报告。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预警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审核,编制并发布省级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教育部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合规性审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教育部负责行动计划的总体设计、全面部署和监督指导,掌握重点任务推进节奏(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见附件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细化工作安排,将本地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行动计划和有关重点工作的检查指导。职业院校是具体落实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根据行动计划整体部署,并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际,对照《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见附件2),制订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行动计划有序开展、有效落实。
(二)加强宣传发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行动计划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的宣传解读活动,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工作要求,营造舆论氛围;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发挥专题网站、新媒体和公共数据平台等的作用,实施微学习、微传播,在各自门户网站设立“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专栏,并通过专家辅导、专题研讨和微电影、动画宣传片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国家有关职业院校管理政策要求入脑、入心;组织发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行动计划的宣传,不断扩大行动计划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形成实施行动计划的工作合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
行动计划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院校管理水平和质量将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限期报告、跟踪问效等制度,完善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职业院校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群众评议和走访行业企业、社区、家庭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全面了解和掌握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实效,发现典型并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发现问题并迅速进行督促整改。教育部建立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简报、通报和重大问题限期整改报告制度,并视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委托第三方依据学校管理工作实效及实施行动计划取得的实绩,分类遴选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确保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指导服务
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自我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国家要发展,就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就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如何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自主能力强、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需要在新挑战下积极探索和改进学生管理模式,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出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教育模式,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一个新的探索。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众所周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就是企业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普遍感到毕业生社会实践的基础差,动手能力低。学生从学校毕业到适应社会工作过渡时期较长,这是我们职业院校常规管理必须面对的事实。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引学生了解社会和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是实践理论知识、增强社会意识的重要平台。在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使学生从自省自知走向自导自控,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这更显得迫在眉睫,尤为重要。
1.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及完善,竞争已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有关专业技术的设计和研究工作,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较熟悉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成为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在学生即将涉足社会的时候,往往准备不足,出现不适应现象,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持续出现焦虑、压抑、愤怒、狂躁等不良情绪的反应。这是正常的现象,它来自于学生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担心和未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学生自我管理就是最好的培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它能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社会,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际管理中不断动手、动脑,直接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自己更新扩展知识结构,获取多领域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实践的关系。如果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磨练,学生踏上社会后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今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力资源为本的时代,而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开拓精神的人作为智力资源的人才,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同时又能在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具体的体验和检验,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为其真正踏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和窗口,他们必须进一步构建真实的自我认识,创造出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案,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达到平衡。
3.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在自我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进行沟通,同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中既有普通同学或活动伙伴,又有社会群众或指导教师,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下,学会如何与同学分工协作,与领导、指导教师相互配合;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融洽地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自我管理活动平台正好成为检验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教师面前,学生会很好地克服曾经养成的“娇气”和“骄气”;在利益冲突面前,在管理的困难面前,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牺牲精神。
二、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探索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与普通高等院校有着一定的差别,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因此,让学生自我管理正是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要将自我管理模式真正落实,就要有一套完备的自我管理模式,也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1.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是一个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但最终落脚于自律的过程,当然也需要有对应的原则。
(1)完善的自我管理制度原则。任何组织都要有制约其行为的制度,学生参与管理的各项职务必须有相应的宗旨、计划、规程及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整个过程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相互制衡。
(2)权责明晰原则。要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个体需要实现从“客体约束”到“主体自律”的转变,使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现代教育则应完全跳出传统教育的藩篱,不是去监督、控制学生,让学生“唯自己马首是瞻”,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自我监控,然后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进行宏观上的监督;不是“按我的要求去做,不按我的要求去做就算错”,而是“你给自己制订要求,你自己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我只是帮助你实现你的要求”。
(3)目标管理原则。这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落脚点。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它的功能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集体的目标挂钩,以达到个体与集体的优化发展,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预期功能正在于此。目标管理强调参与和授权,强调整体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合作协调,强调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它既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民主的管理方法,其基础是充分相信人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当前,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践这一方法,凸现的是对学生个体潜能的尊重和主体性的最大发挥。
2.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多种方法参与:在学校、学院的各类委员会中设置学生席位,吸收学生参与制订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有关制度,校级领导、办公室与学生一同办公,促进了学校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在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部门设学生助理,大大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和部门、学院监督电话,可以对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工作提出疑问、建议和要求;学生利用学生会、团组织、社团等主体组织,协调学生群体内外各种关系,自主解决学生自己的事务。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7
一、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的内涵
就业指导又被称为是职业指导、择业辅导等,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解释, 一个是广义上而言的, 也就是说通过被指导者的特点, 他们心中愿意从事的职业以及社会对于这类人才的基本需求, 让其建立最为正确的意识, 并在之后的职业选择、就业的过程之中, 寻求最为合适的发展机会。而且广义上的就业指导更强调为求职者提供知识、劳动等相关技能, 帮助其推荐一些职位, 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之后的发展之中有所进步。此外, 正确的求职意识也是辅导者需要对他们进行的综合性服务。例如,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向辅导员了解求职信息, 辅导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意识, 让学生对求职有正确的态度, 并能够在实际实践中进行利用。另一个理解方式是狭义方向的理解, 指导者可以给就业者一些就业信息, 让求职者能够在就业的过程之中, 可以很好地选择职业。例如,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身上的特点, 以及社会对这些学生的需求, 给其一定的建议, 并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位, 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以从事理想的职业, 并能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还需要对用人单位进行落实, 保证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有足够的上升空间, 并养成正确的求职观念, 在不同的能力之间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 一是要给他们培养综合素质, 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让其在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 保证顺利就业;二是要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个性和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进行匹配, 让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达到最高, 这样可以让学生最为迅速并全面地找到理想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之中,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 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但是因为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准备充足, 并在应有的领域发挥出功效。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 存在误区, 心理准备不足, 没有明确的职场定位, 进而表现出较差的职业素养, 无法及时并顺利就业, 导致对专业人才的浪费。
三、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运用到就业学生管理中的举措
1.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和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有效教育手段, 是学生了解社会, 感知自我的重要途径, 亦是企业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 迅速融入企业的重要渠道, 对学生的社会化和职业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结合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轨道, 现阶段教育应主动谋求和社会资源对接, 针对学生各专业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并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不仅能增设学生视野, 增长学生相关职业技能和丰富社会经验, 更能深入让学生或企业员工了解职场规则, 确立职业目标和职业需求, 加强职业意识教育。通过职业实践, 学生可通过相关职场人员进行互助学习和有效交流, 在深入学习专业技术职能的同时不断强化职业目标实现职业意识。
2. 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教育增强技术意识
产学研相结合即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应与企业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向紧密结合, 并通过专业知识和学院优秀科研力量给予相应创新, 一方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另一方面促进企业进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注重以下三点措施。首先:加强教育科研资金投入, 加强科研重视程度, 保证教育经费落入实处。其次: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模式, 企业为学校提供科研资金支持, 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和提供技术试验平台。最后, 企业与学校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共同利用相关优势开展互利合作, 研发创新技术, 实现双赢机制, 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3. 完善职业素养训练测评体系
任何缺少测评和实践保证的制度体系会失去存在价值和市场意义, 因此, 在增强职业意识过程中, 为培养合格企业员工, 应建立学生或新近员工职业训练测验体系。现阶段, 大学生自身专业和职业选择吻合程度要明显高于专业与职业意向吻合程度。为了保证学生职业意识训练的效率, 全体相关学生管理部门, 包括学工处, 党委宣传部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均应参与学生职业训练测评体系中, 为学校和企业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合格员工, 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训练测评和年终科学测评指标, 为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增强职业意识提供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的职业建议, 督促学生完成职业意识教育。
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能否了解学生的就业动态, 能否在未来有较好的工作前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意义能够体现在很多方面, 只有在实际问题之中, 解决就业指导工作之中的问题, 并在实质之中, 给出实际的对策, 让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到更高的层面。新形势下,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 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并将其所呈现的实践意义发展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黄卫平, 孔繁新.浅析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8) .
[2]赵亚辉, 李秀章, 裴更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7) .
[3]周炳全, 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梦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发展模式探析[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8
关键词:心理咨询,班级管理,职业院校
我们现有的大多数家庭和学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压制”“管束”阶段,缺乏平等的倾听与沟通,势必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最终导致教育失败。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敏感、多疑、叛逆的青春期,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心理学原理以及心理咨询技术来与之沟通,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势必能够有助于营造乐观、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过度敏感。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是敏感、多疑,常常把不相关的言行迁移到自己身上,从而成为犯罪的导火索。
2.遇事冲动。青春期学生尤其是职校生自我情绪管理较差,遇事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往往造成斗殴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3.自卑倾向。有一部分职校生由于中高考的失利,进而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受到打击,一蹶不振,影响学习与生活质量。
4.性冲动。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性发育旺盛期,容易滋生早恋的情愫。由于年龄关系,他们缺乏成人的自制力以及对于性知识的一知半解,往往会诱发其他一系列心理问题和悲剧事件。
综合以上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来与之沟通,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咨询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二、从心理咨询角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尊重。尊重是一切良性沟通的开端。在新时代条件下,师生关系早已不是传统“家长制”的模式,而更多的是一种朋友的关系。作为沟通的双方必须站在对等的立场上去讨论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保证。心理咨询上讲的尊重是“既要接纳对方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总之,尊重就是接纳求助者的一切,无条件的接纳求助者的全部”(《心理咨询师三级》)。因此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前,应该首先打好尊重的基础。
2.共情。共情就是理解与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通俗一点就是设身处地、准确理解对方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一方要了解,共情应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他存在的问题。比如处理早恋问题,如果你不能站在学生的心理层面去疏导,而是一味说教,最终效果不佳甚至对立。这时我们可以回想自己同龄时期对于此事的态度与看法,帮助学生打开心扉,从而达到疏导的目的。
3.积极关注。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学生。这种关注的侧重点主要是学生积极、光明的一面,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重新树立自信。例如,班主任面对一个理论成绩不太理想,情绪焦虑的学生,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技能方面经常受到老师表扬。最后在班主任对其不断正面强化下,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最后在技能比赛中获得了名次。此后,由于自信心得到重塑,他的理论成绩也渐渐提高。
三、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去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倾听技术。倾听要以接纳为基础,只有无条件地接纳学生才能有很好的倾听。班主任在遇到学生出现违规行为,本能地被情绪冲昏了头脑,不容分说,往往会遏制住学生的言路,使他们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谈。因此,老师们在教育之前先平复情绪,让学生说清楚事件的原委始末,再下结论。
2.阳性强化法。这一方法的理论来源是行为主义理论,既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与改变。比如,对于值日不认真或者班级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学生,班主任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可以对他们进行让他们感兴趣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3.合理情绪疗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有个著名的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困扰不是由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取决于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要想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就要求班主任能从他的错误认知着手。
班主任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是今后班级管理的趋势。但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和班级学生之间还不能完全划等号。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相关案例,掌握学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不断研习心理咨询技术。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开展得更为顺利、科学。
参考文献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9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 生源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 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普高学生”, 也就是经过了高中学习, 但是高考分数较低, 无法通过高考录取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三校学生”, 就是从职高、中专、技校等学校录取而来;“社会学生”, 比如从工厂等途径录取的考生。由这些录取渠道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的来源多样化, 其心理特点也就较为复杂多样。
(二) 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情感不稳定
新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时候, 大部分的年龄在17, 8岁, 这个阶段的学生, 往往在处理问题上比较情绪化, 又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较多, 一部分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 到学校和社会中来的时候, 容易产生极端情绪, 如:易怒、过于兴奋、悲观等一些不健康情绪。而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 是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性阶段, 如果在这个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就能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 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对社会更加适应。
(三) 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差异较大
高职学生因为来源复杂, 所以基础知识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普高学生因为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 基础部分的学习得到重视, 所以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在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上, 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但是, 一些技术性的专业课程, 他们往往一开始学习起来, 会有一些困难,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这个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三校生”, 因为已经具备了一些技术能力, 在专业学习上提前打下了基础, 所以学习时兴趣和热情都较高, 但是因为基础学科环节薄弱, 学习时没有动力, 所以往往偏科严重, 感觉学习压力较大。社会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欠缺, 各学科基础不扎实, 虽然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理论学习上,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日常学习有一定困难。
二、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 管理力量不强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 在师资力量上有明显的欠缺, 大部分学校的师生配比达不到国家要求, 尤其是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如辅导员) , 比例较小, 学校对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够重视, 在待遇和职称等问题上, 不能切实解决工作者的需要, 导致管理人员缺少积极性, 最终影响管理效率。
(二)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国家虽然在大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重硬件, 轻软件”的现象明显, 学生的管理工作因为不像其它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所以不被重视。管理工作本身内容多且烦琐, 再加之管理人员少, 所以导致管理者工作量巨大, 学生管理在制度上不完善, 经验化的管理无法适应现阶段的管理工作。
(三) 各部门配合不到位
高职的学生本身自律能力较差, 学生管理单纯依靠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一项全面的, 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很多教师往往只教书, 不育人, 觉得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行, 没有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 认为这样的工作应该由专门的部门来做, 自己没有责任, 这样错误的认识也使得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成效不高。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 提升管理者素质, 建立辅导员制度
教育者往往对学生起到很强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也往往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首先, 管理工作要专职化, 必须由具备专业管理能力的人员来担任学生管理人员, 如建立辅导员制度, 这样一来,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时间上得到保证, 并且可以随之建立相应的考核措施, 提高管理队伍的建设能力, 改变传统落后的经验式管理方式, 让管理者以身作则, 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才能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 将工作重心放在放在学生思想素质提高上
高校地不断扩招, 也使得高职的生源质量下滑, 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 自卑感和悲观情绪也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管理工作就应该主要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 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尊重学生, 解决学生情感和自我价值实现上的一些需要, 对不同的个体, 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 加强德育, 让高职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正确人生观的自信的学生。
(三)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 要有创新意识, 积极探讨新的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现代化手段, 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动态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四) 管理工作要全面覆盖, 全员参与
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 老师, 学生, 家长乃至社会, 都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在高职学校中, 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就很重要, 这样一来, 就从教学、后勤等学校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老师要积极配合, 教学与德育两头抓, 树立起全员参与的意识。
(五) 将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管理模式, 规范化的制度在管理工作中仍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一套规章制度, 对学生及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 才能真正在高职院校中营造出好的氛围, 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套准则可用。
小结:
本文结合了现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以自身的教育管理经验为基础, 思考了在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难题, 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希望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在高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郭文慧, 侯澍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界, 2012, (9) :7.
[2]甄力维, 张检军, 黄巍等.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硅谷, 2010, (6) :179.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10
一、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考核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的、阶段性的、经常性的和总结性的检查、评价,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及能力的发展水平,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体现出学生学习过程的状况。科学公正的学业成绩考核,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客观与公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克服教师在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偏见和随意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
二、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多所职业院校的调查、了解,发现一些职业院校在学生成绩考核中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消极的后果。
(1)学生成绩评定办法不够科学。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课程,一些职业院校都规定课程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左右)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左右)两部分组成,只是不同院校这两部分的分值权重稍有差别。与此同时,各职业院校还规定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平时测验、课外作业等构成,但多数都没有明确规定出其中各部分的分值及具体操作方法。这样的考核办法,其主要问题是课程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不好把握,而且不同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出入比较大,同时也给了教师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2)少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不够负责任。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办法,尤其是平时成绩的评定办法存在缺陷,使得少数教师在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时比较随意,甚至有的教师只是凭印象打分,其结果是一些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与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区别不大,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区别不大,这样对其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意义。有的教师甚至错误认为,职校生特别是中职生,有的本来素质就较差,不管他们用不用功学习,毕业时都会发给他们文凭,因此对他们学业成绩的评定不必太过认真。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特别是有相当部分的中职生认为,自己学习本来就不好,理想离现实又太遥远,因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对学习抱着混一张文凭的态度。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临时突击,甚至想考试时通过作弊蒙混过关。还有学生认为,只要在学校,不管你上不上课、上课表现如何,只要参加了期末考试,成绩合格就没有问题。由此,一些学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课迟到、早退、说话、玩手机,甚至有的干脆逃课。
三、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办法的探讨
(1)领导要重视。首先,职业院校的领导要提高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工作的重视程度,要真正认识到,完善和创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办法,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2)实情要摸清。学校要指派得力人员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弄清问题所在,并组织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召开相关座谈会,真正把事情摸清楚。
(3)制度要完善。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尤其是平时成绩量化考核办法。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方法较为行之有效,仅供参考。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中:课外作业(含平时测验)占40%,学生不按时交作业适当扣分,发现代写作业或抄袭作业的不给分,作业做得好的适当加分;课堂讨论占10%;课堂纪律和考勤不占权重分,该两项表现好的学生,课程总成绩不加分也不减分,但违纪或表现不好者从课程总成绩中扣分,且扣分不设上限。扣分标准如下:一是上课违纪扣分。上课睡觉1次扣0.5分,睡觉超过半节课扣1分;上课讲话一次扣0.5分,情节严重或多次讲话扣1分;上课玩手机1次扣0.5分,如时间超半节课扣1分;其他违纪视情况扣分。二是考勤情况,迟到、早退1次扣0.5分,如超半节课扣1分;请假1节扣0.5分;缺席1节扣2分。
(4)措施抓落实。学生课程考核办法修订后要严格抓贯彻落实。学校可以采取平时抽查和期末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5)教师须尽责。一是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二是教师本人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强烈责任心,为人师表,客观、公正、全面、严格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
此外,学校还应重视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总之,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其目的是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成绩评定,看似事小,其实关系重大。如果职业院校的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一些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制定的学生成绩考核办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学生成绩评定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强化教师的规范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成才。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11
关键词:管理思路;管理方式;服务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许多职业技术院校急速扩张,在校生人数激增,给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学生的素质及思想状态也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于是乎,一些学生管理上被忽视的问题现今越来越明显地凸显出来,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能够因时而异,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策略。
结合本人多年学生管理的经验,再联系现今教学工作的实际,我深感学生管理工作之重要,并对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感到深深担忧。
一、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看似严格,但实际上是在做无用功,教师疲于应付,学生麻木被动,管理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很多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几乎不会有什么创新。“做学生工作就像是在做一个‘保姆’,总是担心学生会犯错误,会有过失。在风险与保守之间选择了保守,严格按照既定思路办事。”
比如,严查旷课,严防出事,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是检查的重点。不能旷课,但是课堂上可以看书、睡觉、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随意插嘴、捣乱、休息,对此,任课老师多半束手无策。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又很难根除。因为无论扣分还是处分,在乎的只是班主任,无所谓的学生还是无所谓。
这与很多院校的管理思路有着莫大的关系。很多管理者喜欢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缺乏灵活创新,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往往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管上,一味为管而管,而忽视了管应服务于教,管是为了不管,目光过于简单地集中在纪律、卫生、课堂秩序这些表像上,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班主任,考核的方式都只是量化的分数。这些方面虽然能够从某些角度反映出班级及学生的素质层次,但对于培育良好的校风校纪,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作用并不大,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二、很多院校的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抵触情绪相当严重
表面上的规范管理,对学生而言却是设置了诸多限制,使大多数学生有失去自由之感,从而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心生不满。
基本的任务布置、学习督促,都无一例外地成了学生反感的由头,给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比如,多数学校的校园活动都要求每个班按比例派代表参与,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爱好,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但有的班级确实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为了应付不被扣分,班主任只能指定几个学生充数,被指定的学生当然很不情愿,自然不会很好地完成任务。就算是有合适的学生,他们一般也不会对学校的项目感兴趣,每次的活动最后都是班主任强行摊派,学生自然难以真正参与。
这些往往与管理方式的单一脱不了关系。在日常管理中,很多院校都存在管理思维单一、管理方式机械的现象,恰恰是这些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反感。
一般职业院校出于对生源素质的考虑,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模式、考核标准上多以防范学生犯错误为主。防范式的管理显然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不仅起不到对学生的帮助、指导作用,反而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合理发展诉求,使之普遍产生了对学校的不满,进而极大影响了日后的教学、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校园的迅速发展,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要求学生教育管理者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形势发展要求相关管理者能够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化解当前的难题。
三、很多院校相关的服务工作没有跟上,很多管理措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很多院校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解决面子校园,环境是美丽的,教学楼也是整洁的,这些让家长都看在眼里。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生活困难,却往往求助无门。学生管理管学生,却无视学生对于就餐环境、就餐质量的反映,无视学生关于改善住宿条件的意见。长此以往,怎么能让学生安心地留在学校用餐,怎么能避免学生私自外出就餐,怎么能杜绝学生私下违规用电?
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影响面比较大的,都源于服务理念的长期缺失,校方习惯性地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而在传媒发达的今天,“90后”的学生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面对如此校方,自然会激起学生的不满。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当前的管理格局,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化解管理难题,调整管理心态,改变思路,从服务入手,想方设法把管理的中心从管牢学生转移到管理服务上来,从而达到管理的理想境界——无为而治。
大家都知道,大水来临,堵当然是堵不住的,只有因势利导才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学生也是一样,既然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有着各方面合理的需求,如果只是生硬地仅从校方的角度出发,依据便于管理的思路去限制,是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的。相反,还会因为这些解决措施使问题转入地下,而变得更难控制。天长日久,问题越积越严重,还不如因势利导,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不满,又使潜在的威胁得以化解,达到管理上的无为而治,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刘湘桂,韦茜.独立学院学生工作新思考.改革与战略,2005(5).
[2]邬补科,沈晓敏.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创新.财经论丛,2005(81).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篇12
“学生护理部”管理模式, 借鉴了美国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CBE) 。其是近年来在北美及世界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模式, 现已成为世界职教改革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确定能力目标;强调将能力作为教学基础, 依据岗位群的需要, 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 明确培养目标, 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
基于这种理念, 以从事护理职业所具备的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 在2013 年按照医院护理部模式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创建“学生护理部”。“学生护理部”管理模式, 是把医院护理人员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应用在学生管理中, 使学生尽快接近和符合临床实际需要。以护士角色为基本活动要求, 以护士职责为准绳的医院管理模式, 运用于护生管理中, 其核心是培养护生从事护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1 “学生护理部”管理模式创建
护理学科任务多、实训课繁重, 实训开出率达100%;同时还承担培训每年国赛、蒙赛参赛的中职、高职学生及各大医院“5·12”护士节技能比赛、护理礼仪培训等任务。护理学科设有单独的护理实训中心, “学生护理部”活动在护理实训中心进行。
1.1 “学生护理部”成员选拔
确定护理部人选。通过面试、笔试、竞选演讲等环节的考核, 最终从107 名学生中确定了29 名学生为“学生护理部”成员。其中:护理部主任1 名 (由教师担任) 、护理部副主任1 名、总护士长1 名、护理实训护士长2 名、内科护士长1 名、外科护士长1 名、妇科护士长1 名、儿科护士长1 名、器械维修保管2名、网络微信管理员2 名、讲解员4 名、编辑2 名、护士若干, 共29 人, 其中男生4 人。于2013 年11 月14 日“学生护理部”正式成立。同时学生还自行组织了礼仪队、文艺队, 成员包括高、中、低年级学生。
1.2 “学生护理部”全体成员授帽宣誓
护理部成员按岗位职务发放护士服及部徽章并进行授帽宣誓:以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我护理的每一位病人;我将牢记今天的决心和誓言, 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 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护理事业。此外, 还立了部训“用爱心浇灌生命, 让青春永远绽放”。
“学生护理部”全体成员将秉承“用心、践行”的理念,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提高职业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关键能力) , 不断推动“学生护理部”的建设与发展。
1.3 “学生护理部”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
参照医院护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初步建立“学生护理部”岗位职责与工作制度。
1.3.1 副主任及总护士长 (1) 根据学期工作计划, 与教研组协调, 确定各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统计本学期各教研组实验开出计划, 安排各科护士长配合实验员准备实验用物。按照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各科工作落实情况。 (2) 协助主任做好定期检查、反馈、总结, 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定期组织护士长进行专项能力考核;相互间学习交流经验, 并协助主任完成各项制度的建立及文件、档案的整理。
1.3.2护士长 (1) 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负责所辖区域的工作, 根据学期工作计划各科制定具体实施任务, 按月上报护理部。 (2) 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分工和管理, 定期检查反馈;定期组织本科护士学习, 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 在工作中收集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1.3.3护士 (1) 在护士长领导下按照计划实施各项具体工作。 (2) 负责本科室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及物品的管理, 做好使用相关记录。
2 “学生护理部”工作内容
2.1 “学生护理部”成员首先进行职业认识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 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 欠缺的是职业素质教育。首先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参观养老院, 身临其境, 感受工作环境、感受每一个生命的需要、感受生命的价值, 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重温南丁格尔、希波克拉底誓言“世间许多东西可以失而复得, 唯有生命无法再生”。只有懂得生命的宝贵, 对生命无比珍视和关注, 才有了那些用生命去守护生命, 用生命去换取生命的勇敢而无私的献身者。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的优秀护理人才。
2.2 “学生护理部”成员熟练掌握各科设施设备使用方法
实验室建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推行科学管理,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护理实训中心。
我院以临床中心建设为标准, 加大护理专业实验室投入, 设立标准化护士站、ICU、急救室、健康评估室、高仿真模拟病房、护理实训室、治疗室、多功能理实一体化教室, 并配置高仿真模拟实训设备, 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
实验室规模大了, 设备物品多了, 急需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护理部”成员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对各科实验物品进行科学管理, 对各科物品登记入账, 对实验用物做到“五定”。每星期查对一次, 做好交接班。器械维修保管员由设备厂家培训后对用物进行保管维修, 大大提高了实验用物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构建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加强科学管理, 使教学、考核、管理智能化。如学生将实验用物储物柜里的物品名称、摆放位置、数量等用平面图方式上传网站, 一目了然, 便于查找。
2.3 “学生护理部”成员参与实验课用物准备
“学生护理部”成员参与教学, 准备实验课用物, 为下一步实验室开放做准备。由实验员带教学生掌握各种实验用物的准备。但学生的参与也给实验员带来困扰, 比他们自己准备还要麻烦。这就需要实验人员提高认识, 理解教改的目的。
“学生护理部”全体人员作为工作人员参与2014 年我校组织的全国中职护理技能大赛内蒙古分赛、“5·12”护士节和各大医院的技能操作比赛, 得到了各大院校和医院的好评及称赞。
2.4 “学生护理部”成员参与护理实训中心实验室开放工作
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学校大力加强职业能力培训, 实现实验室与临床零距离,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院准备开放实验室, 每天3 学时, 按照国赛规范要求娴熟掌握的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吸氧、吸痰等20 项常用的技能操作训练, 学生可通过手机的微信进行预约。建立一个护理部微信群, 特邀每班学习委员加入, 由网络微信管理员进行预约信息管理, 各班学生可按教学内容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时间, 提前1 天由本班学习委员联络, 网络微信管理员合理安排实验顺序、项目、时间, 再把任务发放给值班护士, 值班护士准备实验用物, 并做登记。学生训练完和值班护士共同整理用物及床单元, 保证第二天教学的正常开展。
2.5 “学生护理部”承担护理实训中心观摩来访接待任务
护理学科的基础护理教师都经过护理礼仪的国家培训, 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护理礼仪教学。护理礼仪队及讲解员承担了观摩来访接待工作, 讲解员讲解各科室的设施设备、功能、使用方法及可开展的实验项目。
2.6 “学生护理部”编辑收集和编写教学案例
近几年, 国家连续5 年组织了中职、高职护理技能大赛, 促进了我院教师及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在教学中案例分析、心电图的判读, 打破了呆板的教学常态。由“学生护理部”编辑收集临床实例心电图、护理沟通案例等, 并编写成册, 作为课程教学素材。
3 创建“学生护理部”管理模式体会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 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职教观, 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思想。
在“学生护理部”工作日程中, 教师负责监督与指导, “学生护理部”在加强护理实训中心管理、提高护理实训中心利用率、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 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 拉近了学校与医院的距离, 提高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推荐阅读:
职业院校管理06-2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09-12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07-01
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思考11-09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11-12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07-15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07-11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07-29
职业院校目标管理研究11-20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