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共12篇)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篇1
在社会转型、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与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低分入学、缴费上学、自主择业所带来的观念的变革, 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 都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特点, 如何正确认识及对待目前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弊端, 认真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认真研究学生管理的对策, 采取有效措施, 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是摆在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是一个体现与时俱进、时代特征和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 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 营造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标;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学校管理, 以教职员工和学生人生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核心, 以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 采取非强制性方式, 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将组织意志转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它的功能重在协调、激励、互补和软控制;“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 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 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学校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从而实现学校目标和师生员工个人目标。
简言之, 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人本管理”就是“以生为本”的管理, 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学生为根本, 一切教育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着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展开, 以实现每个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己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突破“以教育管理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潜能, 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职业院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 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弊端迫切要求引入“人本管理”思想
长期以来, 职校学生管理工作都以管理者为中心。在管理理念上, 不正视现状, 不积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 以不出事为原则。管理措施简单、粗陋, 强调统一性, 忽视差异性;强调高压管理, 忽视柔性管理;强调服从, 忽视个性张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心理、生理和个性特点等具体情况;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 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 在思想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心灵上给予积极健康的培育;没有真正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快乐、和谐、适宜的成长环境。在管理重心上, 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校与教师都以管理者自居, 高高在上, 不能放下架子走近学生, 及时掌握学生的特殊状况;不能俯下身子贴近学生, 真正了解学生的合理要求。在评价方式上, 学校认为服从管理、不惹事生非的就是好学生, 没有构建一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完善自我的良好的评价体系, 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2.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职业教育需要引入“人本管理”理念
(1) 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文化素质、文明修养也相对较差。由于历史、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原因, 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没有被普遍认同, 尤其是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偏见。由于职业院校录取分数较低, 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 文明修养相对较差。
(2) 学习动力不足, 社会责任感不强。不少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精神空虚。在个人主义、唯我主义的旗帜下, 部分学生只强调个人利益, 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需要。
(3)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较差。学生由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提高技能方面, 所以违纪现象和不良习惯特别多, 明知校规校纪严令禁止, 却不愿或根本不能管理约束住自己, 上课迟到、睡觉或迷恋网吧整夜不归, 成为在职校一部分学生里经常发生的现象。
(4) 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强。职业院校学生虽然在以上几个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学生存在明显差距, 但也有自己明显的优势。他们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如普通院校的学生, 但他们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职校学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较小, 在选择职业时更加务实, 找份工作先干着, 不行以后可以自己当老板。所以, 职业院校学生与同等学历的普通院校学生相比, 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职业院校实施“以生为本”的管理策略
1.确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必须明确管理的根本要素是学生, 学生管理的本质应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为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职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以学生为核心, 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本质特征可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理解:一要把学生当人看;二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人;三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四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立发展的人。“以生为本”其核心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反映。同时, “以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作为人, 享有基本的人权, 如尊严、人格、名誉等权利。学生也在学习、生活中享有一些相对特殊的权利, 如受教育权、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等。“以生为本”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遗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等的不同, 学生之间在个性上存在差异, 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2.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 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教职工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教师+家长+朋友+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要有亲情, 无微不至, 要与学生平等沟通, 要有民主作风, 教学相长。具体来说, 教职工一要对学生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并对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充满信心, 时刻关心学生;二要无条件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三要学会宽容, 要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真正失误, 甚至错误, 要做到学生错了允许重答, 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 没想好的允许再想, 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等等;四要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 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 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五要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帮助澄清学生所考虑的问题和希望做的事情, 同时,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反省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 说明自己的感想和价值观及各种情绪体验。
3. 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强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学校、班级理应是学生的舞台, 学生唱主角, 而不应该变成木偶, 成为教师的操纵对象。学生管理中宜推行在学校指导下的、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学生既是管理者, 又是受管理者, 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会大大提高管理的积极性, 特别是能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 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做人”。
4. 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式上, 突破纸笔测试, 辅以间接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动态性评价等方法, 重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在评价类型上超越原有的终结性评价, 实施诊断性评价、设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功能上, 突出甄别选拔功能、诊断功能、反馈与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在评价内容上突破学科知识技能,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在评价主体上, 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一体的评价共同体。
教师要以新的视野全方位审视每个学生, 对每个学生都抱以积极的态度、殷切的期望, 乐于从多角度分析、评价、观察、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 因材施教, 促使其优势智能、潜能的发挥。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评价活动, 尤其要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评价活动中, 在平等、宽松、友好的交流反馈中, 了解、倾听同伴、教师、家长等对自己的成长发展的评价信息, 肯定自身的优点, 发现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 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他人长处, 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 有助于学校及时收集、了解比较全面的信息, 并加以分析研究, 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在对学生发展现状正确估计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 采取措施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摘要:长期以来, 职校学生管理工作都以管理者为中心, 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 没有尊重和适应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职业院校要牢固确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着力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生为本,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任宏伟, 郭玉洁.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构建.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1)
[3]夏书堂.简论“以人为本”与构建学生人性化管理模式.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4)
[4]马秀琴.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大学时代, 2006 (4)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篇2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保护员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安全生产。******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公司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科学的管控职业病危害,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现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采掘施工工程项目情况
*****公司共有****、****等9个项目部,分布在******等四省。承包工程包括********多金属矿的基建掘进与采矿工程,基建掘进施工包括凿岩、爆破、通风、装运碴石、支护及其他辅助工序;采矿包括凿岩、爆破、通风、铲装、破碎、放矿、提升运输及其他辅助工序。其中,*******两个项目部分别处在海拔4200m和3750m的高原地区;******项目部由于地热的原因,井下温度在38℃以上;******等项目部深部开采,受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的影响,井下温度相对较高;*****项目部因地下水的影响,员工引用水全部采用外购的桶装水。
2017年1~5月份,*****公司平均在册人数为*****人,其中直接生产人员*****人,辅助生产*****人,非生产人员****人。
(二)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通过对采掘施工工艺、工序、岩石成分、项目部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以及工作现状的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电光、飞溅碎物、高温、高原病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各相关项目部及工作岗位,这些因素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制定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各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处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按期解决;对公司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落实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等。
各项目部分别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进行职业卫生宣传工作,在项目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明确职业卫生组织机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井下每个作业分段巷道位置挂设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电焊烟尘职业危害告知牌,并要求项目部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纳入全年培训计划中,要求各项目部定期组织培训。
(四)职业病发病、鉴定及处理情况
******公司职业健康体检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各项目部由综合办公室人力专员负责员工的入职、在职、离职体检,鉴定为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的,由人力资源部会同项目部共同处理。******公司职业病情况如下:
1、****项目部成立于****年*****月,当时对于新员工入职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凡是来应聘的人只是根据身份证登记、入职,而且部分人员工作了****年,虽然在*****年进行了全员体检,但是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你是不能与他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合同期没有到,要解除劳动关系就会涉及到多方面补偿,****年初,项目部出现了一些疑似职业病人员,截至****年****月****日,已处理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待复查总人数共计*****人。其中已处理****人,矽肺贰期*****人,矽肺壹期*****人,诊断无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三个月之后复查****人,六个月之后复查****人,一年后复查****人,等待省级再鉴定****人,其它疾病不作安排****人。
2、***项目部职业病情况:鉴定确认***人;等待鉴定结果***人;岗中体检胸片异常***人;员工自行检查胸部不适****人。
3、****项目部分别在****年和****年组织了岗中体检。两次体检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在职人员,不存在漏检情况。
****年****月份的岗中体检共查出****名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人员,分别是*******,其中,除了****是通过工伤流程进行一次性补偿处理,****在参加****年的岗中体检未检出任何问题而被排除以及正在做*****的工作外,其他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处理,未给项目部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截止到目前为止,项目部共有*****名疑似职业病人员正在参加职业病诊断,有一名疑似职业病人员仍然在岗,项目部还在做其思想工作。
4、****项目部****年因*****地区医院不具备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经与****公司联系确定从****年****月份起****项目部入职体检定点医院为******医院。项目部成立以来,没有发现职业病发病案例。
5、*****项目部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情况。
6、*****项目部成立于****年****月,项目部成立初期,入职工人基本属于到医院拍个胸片就赶到项目部,请示公司批准后采取告知工人先登记试用并签订承诺书,待后期统一安排体检合格后正式入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省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进行了甄别,最终选定*****医院。由于白玉项目部位处高原,雪季较长,今年****月份**日*****医院到项目部为工人做统一体检。***公司参检人数***人,全部合格;劳务公司参检人数****人,合格****人,****人为疑似职业禁忌证,其中****人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56dB以下,可录用,****人中****人不录用,****人暂时录用,适时替换。
7、****项目部成立于****年,当前在册人员****人,其中连续在岗两年及以上的人员有****人。岗位涉及机械烟尘、电焊烟尘、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作业、爆破等职业危害因素。钻工、爆破员、撬毛工等职业危害风险较高的一线岗位人员有****人,其余均为管理人员、维修及文明施工等辅助性岗位。
职业病患病人员方面,在职人员及历年流动人员未发生职业病患病病例。历年离职人员由于未执行离岗体检,*****4人在新入职*****项目部时,检查出了肺部纹理增多等情况,并已由****公司协调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体检机构已安排于****年****月-****月对项目部员工进行岗中职业健康检查。离岗体检也正在与当地体检机构协商中。
8、*****项目部职业病患病人员方面,在职人员及历年流动人员未发生职业病患病病例。
9、****项目部成立于***年****月,目前有劳务人员****人,股份人员****人,新入职人员体检,没有发现职业病患病病例。
二、问题分析
对*****公司职业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职业病主要是尘肺、噪声聋两种。
(一)尘肺发病者主要是在****年左右钻工,年龄基本都在****岁以上人群,曾经从事矿山井下岗位工作;噪声聋发病者大部分是钻工,有****年以上工龄的钻工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听力受损,噪声聋来源比较复杂,但不一定全是矿山井下工作岗位造成的。
(二)职业危害宣传普及走过场,应付检查,除了公司要求的职业危害公示外,未把有关职业卫生的相关知识传达到每一位员工,不清楚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
(三)员工职业危害防范意识差,认识不够,处在职业危害环境中,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防尘口罩、耳塞及护目镜使用方面。
(四)体检把关不严,部分项目部岗中、离职体检未开展,特别是部分项目部,由于医院距离项目部远,未能派专人陪同体检,存在代替体检的现象。
(五)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不到位,目前,各项目部均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可以监测井下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但粉尘、噪声等职业健康危害无相关监测仪器,不能准确辨识出相关区域粉尘、噪声含量。
三、工作措施
(一)组织管理措施
1、加强职业健康组织领导,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预防、控制和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公司和项目部要对各类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监督检查常态化,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逐步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
2、认真执行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把员工入职关,派专人全程跟踪体检情况,对体检不合格人员严禁录用,不予办理上岗手续,落实岗中及离岗体检,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做到档案符合要求、管理有序。
3、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普及工作,根据各项目部的特点,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纳入到项目部培训计划中,定期组织培训,在地表、井下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示及职业危害告知牌,时刻提醒员工注意个人职业卫生的防护工作,为员工配备相关的防护用品,筑牢职业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4、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保证职工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对不佩戴、不正确佩戴、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采取批评教育、经济考核等手段,确保每个职工都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严格落实安全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确保使用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局扇、洒水降尘装置等设备设施正常完好。
(二)安全技术措施
1、粉尘防控
(1)可能引发的伤害:尘肺(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
(3)重点人群:凿岩工、爆破员、喷浆工、铲运机司机、卡车司机、溜矿井翻矿工、振动放矿工、扒渣机司机
(4)技术措施:
A、湿式凿岩:凿岩时采用湿式打眼。
B、洒水降尘:出矿(渣)前洒水,出矿口、溜井口、卸矿站等粉尘集中地点安设风水联动洒水降尘装置,定期对运输巷道帮壁冲刷、路面洒水等。
C、湿(潮)料喷浆:喷浆时采取湿(潮)料喷浆喷浆工艺降低粉尘产生。
D、通风防尘:实施机械通风,合理配置风机,主要在各凿岩施工作业面安设局扇进行通风降尘,确保通风除尘效果。
E、定期清理路面粉尘、车辆限速行驶,降低扬尘。F、个体防护:接尘员工佩戴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
2、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1)可能引发的伤害:中毒窒息(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3)重点人群:井下各工种(4)技术措施
A、装药:坚持使用水泡泥,防止爆燃现象发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生成。
B、爆破:使用合格的炸药,并按风量控制一次起爆的炸药量。C、车辆:使用符合国标的车辆,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严禁油烟排量超标的车辆进入井下。
D、电焊与热切割: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人员在上风侧操作,不得迎风焊接。
E、通风:合理设计通风系统,避免串联通风和循环风,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量,排出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
F、检查:为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有效监测气体浓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G、盲巷管理:废弃巷道及工作面及时封闭,并悬挂醒目的“禁止入内”安全标志,需要启闭进入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H、火灾预防:一旦发生火灾,井下人员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按程序撤离。
3、噪声的防治
(1)可能引发的伤害:噪声聋、爆震聋(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
(3)重点人群:凿岩工、爆破员、爆破安全员、铲运机司机、破碎机司机(4)技术措施
A、凿岩:加强对风动凿岩机的维修与保养,确保消音罩齐全、完好。
B、通风:选用低噪高效通风机,经常对风机及消音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完好。
C、爆破:爆破设计时尽量减小单点起爆药量,起爆距离要符合规程要求。
D、个人防护:凿岩工作业时必须使用耳塞,爆破员起爆时临时佩戴耳塞,人员听到爆破警报躲炮时,要用手指塞入两耳道、口微张,背对爆源躲炮。
4、电光伤眼的防治
(1)可能引发的伤害:视力减弱,失明(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3)重点人群:电焊与热切割工、电工(4)技术措施
A、电焊工作业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并正确使用焊工面罩。B、尽量减少仰焊、立焊,增强焊接作业环境的照明度。C、电焊工在焊接前,首先检查作业点的风向,人员站在上风侧,不得迎风焊接。
D、电工作业尽量避免短路等误操作。
5、碎物伤眼的防治
(1)可能引发的伤害:视力下降、失明(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
(3)主要人群:凿岩工、破碎工、喷浆工、维修钳工(4)技术措施
A、破碎锤安装防护窗、砂轮机增设防护罩,防止岩粒、碎屑等飞溅伤人。
B、凿岩工吹孔、磨钎杆,喷浆工喷浆及处理堵管,破碎锤司机从事破碎作业或人工破碎大块,维修钳工切割、打磨、钻铣等加工作业,破碎大块配备护目镜。
6、预防高温中暑
(1)可能引发的伤害:中暑
(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井下高温、地面高温的项目部(3)重点人群:空气温度高的凿岩工、爆破员、撬毛工、支护工、铲运机司机、卡车司机、电焊与热切割工、钳工
(4)技术措施
A、井下:安装局部通风机通风,降低环境温度,改善作业条件;为员工提供低温饮用水降温,提供淡盐水,避免导致脱水,四肢无力。
B、地面:在加工制作地点增设遮阳棚,尽量避开阳光直射。C、个体防护:佩戴两侧带透气孔的安全帽,工作服更换为反光背心和反光短裤。
D、劳动组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调整到早晚施工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高温环境安排两人以上作业,不许单人作业;对不适宜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调整作业岗位。E、后勤保障:对在高温环境区域作业的人员发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仁丹等防暑降温药品;食堂提供绿豆汤、凉茶等防暑饮品。
7、高原病的防治
(1)可能引发的伤害:高原病
(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3)重点人群:地处高原的项目部全体人员(4)技术措施
采购用于防治高原病的药物(红景天)、储备氧气袋、尽量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并严禁过量饮酒,保持充足睡眠。
8、职业性化学中毒
(1)可能引发的伤害:汞、铅及其化合物中毒(2)危害因素存在的单位:****项目部(3)重点人群:****项目部全体人员(4)技术措施
采购符合标准的引用水。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必须顺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突破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与高职教育环境相协调的学籍管理创新模式,从而方便高职院校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形成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保障。本次研究将重点就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学籍和教学管理。
1、建立科学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非常的复杂和系统,为了全面推进学籍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就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根据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实施严密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和措施,为各项学籍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章法。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综合考虑到高职教育特征以及学生培养情况,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学生发展实际详细明确的将学籍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其中,使其真正成为处理各种学籍问题的标准和依据,同时也要不断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使得学籍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必须督促全校学生严格遵守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学籍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学习学籍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工作实施的规范性;高职院校必须切实保障学籍管理的公平性和严谨性,建立起与学籍管理相配套的监督制约机制,避免学籍管理工作受到人为干扰或者是学籍管理工作过于随意,并通过监督制约机制的实施进一步保障高职院校的学风校风建设。
2、强化高职全校学籍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全校的大事,为了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必须不断强化全校学籍管理意识,加大对学籍管理的宣传力度。第一,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提高对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学籍管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还会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秩序,从而进一步对高职院校的办学产生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必须将学籍管理纳入到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学籍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将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一个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同时对于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籍管理人员要给予其肯定和一定的激励,最大化地激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保障。第二,高职院校的广大师生必须要清楚了解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与学生在校表现直接相关,更会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师生的学籍管理制度宣传,从而让广大师生增强对学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发放学生手册、组织班会活动等形式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进行宣传,使得学生自觉能够遵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学籍管理与育人管理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育人为本,而学籍管理同样也要深入践行育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籍管理育人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籍管理的育人功能。通过有效的学籍管理,能够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制约,同时也能够将学籍管理作为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关心、尊重以及激励学生作为学籍管理的重要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逐步改变以管理者为核心的学籍管理观念,为广大学生提供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学籍管理服务,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提供重要保障。在学籍管理当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维护好学生的切身利益,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自我发展空间,这样才能够达到育人管理的目的,有效践行育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宗旨。为了更好的将学籍管理和育人管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需要增强对现代化设备的规范使用,推进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和电子化管理,用更加优质的学籍管理服务来实现学籍管理的育人功能。
4、推进学籍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办学体制也在进行深入改革,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繁重的任务,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运行机制的平稳运行,并为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籍管理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推进二级管理,改变传统的由教务处独立完成学籍管理的模式,将教务处与其他系部的责任和权限进行科学划分,逐步建立一个具有明确分工和统一领导的学籍管理体制,发挥系部直接管理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全面贯彻二级管理。教务处主要代表高职院校行使校级学籍管理职能,重点在学籍管理的宏观策划和战略上进行监督控制和整体服务。系部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籍管理职能,并且拥有相应的自主权,能够在学籍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开展学籍管理工作。教务处可以定期对各个系部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并及时通报学籍处理的相关情况,以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学籍处理的相关尺度进行统一协调。
5、全面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必须不断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对于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学籍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会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运转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学籍管理工作中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心态,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一方面,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培养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服务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并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为学籍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和外出交流机会,有效锻炼学籍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并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激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质量,同时学籍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内容,需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学籍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学籍管理工作,必须要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强化全校学籍管理意识,努力将学籍管理育人管理结合起来,推进学籍二级管理,有效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卞粉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体会浅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85-86.
[2]陆相萍.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籍管理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9(4):89-91.
职业院校二级管理就业工作探析 篇4
2010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39所, 占据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近63%, 从在校学生数和院校数来看, 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职业院校就业问题也日趋显现。社会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有别, 因此对其需求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此环节中, 各二级院系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落实单位, 既成为人才培养核心活动的归属, 又成为就业工作实施的主体, 直接面对毕业生, 支配着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 承载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 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逐步融入二级管理模式, 将成为当下的大势所趋。
一、职业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一级管理模式逐步陷于低效状态, 已经不能很好地处理规模扩大、层次增加以及专业细分等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矛盾。通过借鉴本科院校多年的实践经验, 在职业院校范围内可积极推行二级管理模式, 以更好地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首先会充分调动各种办学资源优势, 实施有效管理, 缩小院系领导的管理幅度, 发挥院系领导的宏观调控职能, 使管理重心下移, 调动二级学院的工作积极性, 对正处在激烈竞争阶段的职业院校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 二级管理可以创新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尤其会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深入到各院系及专业、建立起独特个性化的区别于本科和中职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更具别树风格的发展空间。再次, 由于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一样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人员支持的重要任务, 随着办学历程中经历的培养过程, 必须改变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 以主动探索适应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所需, 以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增强办学活力。
二、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二级就业管理体制
高校就业工作在一级管理体制中, 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往往是依靠职能部门 (如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的统一管理, 各二级学院分级管理。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协议签证、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信息查询、职业测评、调查研究、推荐就业等服务, 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校园就业洽谈会, 与学生处联合为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教育系列培训, 推行和建立就业指导职业咨询师认证制度、建立有效的校内就业工作评价机制等。针对二级管理而言, 开展院系就业状况评价, 是学校进行就业监控的关键环节, 借助于校园网络一级管理部门建立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各学院负责毕业班的辅导员及时更新毕业生的签约情况。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定期通报各个学院的就业人数、就业率、签约率等数据。通过评价系统, 促使院系领导更加重视、关心、支持就业工作, 促使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树立紧迫感。年度工作结束后, 就业指导中心将所有就业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比对和研究, 最终达到提高二级学院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以形成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良性竞争。
推行学院的二级管理, 将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 以二级学院作为一个管理实体, 全面负责本学院的就业工作, 强化管理职能, 实现规模化、实体化管理, 并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等实际情况, 使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其行业企业工作接轨。在管理方式上, 实行学院院长负责制, 确立就业工作在本学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形成党政领导带头抓, 逐级负责, 并将就业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更好地突出二级管理下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在管理机构上, 实行以学院党政负责人、专业主任、学生工作者为主线的就业管理队伍, 由辅导员及学科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在校生一、二、三年级的就业指导师。在制度建设上, 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就业绩效考核体系, 有效使用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独立的各学院财务权、人事权、资源配置权等, 以充分调动二级学院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从而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同时各学院可以设立奖惩措施、岗位津贴等级奖励措施、实施办法等文件, 使就业工作在职业院校二级管理下更规范化、制度化。
三、以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抓手, 切实做好就业理论与实践工作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就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而就业工作又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使得我们在分析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 又将目光转向了就业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探讨中来, 从而提出一些使其可以良性互动的对策。
1. 就业教育应贯穿于教育始终
职业院校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能得到全程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以往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就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 对毕业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就业指导, 提出“先就业、后择业”, 倡导学生珍惜就业机会,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引导毕业生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式, 抓住一切就业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观念转变期, 二级学院应将符合本院实际的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适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就业专题报告, 以实际例子改变当下大学生的就业观, 大力宣传毕业生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 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基层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学院学生工作者要利用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讲座, 开展毕业生就业观教育, 让毕业生未出校门就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摆正位置, 正确定位。
2.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广泛参与就业实践活动
成立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协会, 积极配合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工作, 在其指导下为广大同学提供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同时做好就业指导、创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有关知识政策、理论课程的宣传, 并配合省、市、校的各种招聘会、就业调研等活动。
3. 努力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构建创业实践体系, 推动社会和学校间的双向交流, 为推进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就业与创业实践活动创造机会。首先, 大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 通过校方的技术与政策支持,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需要, 学到生存本领。其次, 二级学院在加强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不断完善高校作为教育机构的自身培养体制, 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 为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4. 全力以赴做好招聘工作,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
二级学院加强对各类型招聘信息的关注度, 积极举办或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 加强就业推荐工作, 并根据自行掌握的或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 公开组织本学院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5. 建立奖励机制, 对就业环节实施目标考核及奖励制度
调动全院上下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将考核重点放在就业信息和指导、就业组织管理、就业率报送、就业目标完成等方面。通过对就业工作奖励机制的建立、实施和完善, 对就业工作起到了促进和激励作用, 更好地促进本学院就业工作顺利完成。
实施二级学院管理制度下的就业工作, 将顺畅职业院校上下的就业工作网络, 为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促进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职业校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院校实行了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建立起了以学院宏观调控、二级院系自主办学为主的运行机制, 部分权力下放, 二级院系成为责任主体, 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部门, 拥有较大的利益分配和人员聘任的权利, 这种模式促进了学科的整合和发展, 激发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同时也让就业问题日趋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职业院校,二级管理,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冉启阳, 夏书剑, 谢碧蓉.浅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
[2]李忠华, 张翠莲.以系部管理为主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7) .
[3]林小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
[4]郭必裕.对建立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2) .
[5]刘瑞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体系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0 (4) .
二本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现状研究 篇5
二本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现状研究
为了解二本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本文以九江学院为样本针对对班主任工作的情况,班干部的`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为加强和改善新建本科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 者:谢水珍 贺林茂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5 关键词:二本院校 班级管理 现状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61-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教育成效为全社会所瞩目。但由于一系列原因,我国高职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职学院要结合学生特点,创建办学特色,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
1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非常繁琐,每天都有很多的日常事务。例如,学生考勤、请假、各种学生会活动的开展等。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贫困生问题、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并且要负责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例如学生生病、打架事件等。由此可见,学生管理绝非一项简单、轻松的工作。
2)学生层次的多样性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参差不齐。从年龄结构上看,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一般为18-22岁,属于成年早期,是个体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但自律意识不够强,遇事易冲动。从办学层次上看,有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大专以及函授自考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其中五年制大专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一般多为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三年制大专生,是高考未能达到二本甚至普通专科学校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这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新的难度。因此,鉴于学生年龄、阅历、知识结构、心态的变化,学生管理需要向管教并重、引导与服务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方式转变。
3)社会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充斥着整个社会。学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影响,以至于在学生中间出现了自私自利、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确的思想倾向。加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很多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使得有些学生对现实不满,对个人的前途感到迷茫,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只会抱怨和指责。这一切,大大增加了管理学生的难度。
4)新时期教学改革对学生管理的影响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学分制的普遍推行,使现存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及地点,淡化了班级概念,这样一来,对学生的约束力下降,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效果。因此,学生管理的机构和体制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学生工作的重心也会发生转移。
2 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面临的众多难题,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同时,高职院校要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情况、专业特点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实现特色化管理。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系部的学生特点,以系为主体实施特色管理。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明显不同,这就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纺织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而服装专业则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那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有不同的针对性。
2)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实现学校管理與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增强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依赖思想,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班干部实行民主选举,不委派、不指定。工作细化到人,老师负责监督,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管理者的体验,学会管理自己,也学会管理他人。同时还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中间的情况,以便及时解决。经常听取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团体的意见,主动让他们参与管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干部能力,又能通过他们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信息,从而支持、理解学校工作,最终,即促进学校的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注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学校各系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各部门都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几年来,很多学校在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在以前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础上,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辅导员管理队伍,有效地促进了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同时,信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政治理论,传统文化,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想政治教育。所以,高职院校要全面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工作队伍,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坚强基础和不变前提。
3 结论
高职院校要去的教育的成功,学生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环。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有责任心,有耐心,还要有创新。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实践,完善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游富相.对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7,6.
[2]王浩.关于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创新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7
一、当前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规范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运行机制。就目前的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状况来看,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档案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在职业院校中, 普遍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以至于多数学校都在沿袭旧有的、不完善的档案管理条例, 很少有学校能够创新建立规范标准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会降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日常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为档案信息的丢失、疏漏埋下了巨大隐患, 对整体职业院校的日常信息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 以至于最终耽误职业院校整体的规范发展。
(二)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设备系统陈旧过时。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畅运行离不开相应管理设备的辅助。职业院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使得档案馆工作没有机会接触信息化的现代管理设备, 陈旧过时的老式归档设备, 甚至是人力归档等, 极大地消耗了过多的院校储存的资源利用, 同时也为寻找院校管理档案的同时增加了许多麻烦, 为工作带来了不便。不仅如此, 缺少现代化的设备辅助, 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自身档案体系, 也在一方面制约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发展, 阻碍了职业院校整体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
(三) 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匮乏。在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当前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专业水平高低不均, 职业素养差别也十分明显, 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发挥出人工管理的优势, 大大消耗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工作资源, 影响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创新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创新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 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 有利于档案管理体系的自身加速发展, 还能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 加快建立完整有效的现代化职业院校管理机制, 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发展潜能。
(一) 建立现代化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化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运行机制, 要始终围绕规范化和标准化两个主题。在制定过程中, 要深入实际, 考察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针对本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做出调整。不仅如此, 要加强对整体运行机制的落实, 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帮助其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促使其认真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 促使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最大化提升。
(二) 结合数字网络革新职业院校档案管理设备。数字网络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为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带来的是更及时的档案查找, 更精确的档案内容。这其中增加的时效性与精确性意味着档案价值的整体提升, 也意味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在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要积极革新管理设备,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便捷化、精确化档案管理工作, 例如使用数据库和大数据网络等, 对档案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组合整理;利用数字检索技术更新档案查找系统, 强化档案查找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推动整个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系统沿着标准化、数字化、现代化的道路发展。
(三) 培养专业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要对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检查, 要时刻刺激其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其专业能力, 达到人员配比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不仅如此, 还要主动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数字化技术设备学习, 全面实现人机协同的职业院校档案管理体系, 向实现高效率、高回报的现代职业院校档案管理方向迈进。
三、结语
创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 它能够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对职业院校管理方面的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因此要想改变管理体系, 提升管理效率, 就要从创新方法着手, 贯彻落实档案管理的责任分工, 顺应时代发展得潮流趋势, 积极使用先进技术完善原有的设备, 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又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以此满足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实现职业院校整体管理体系的创新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艺娟.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浅议[J].档案管理, 2012 (2) .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篇8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 生源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 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普高学生”, 也就是经过了高中学习, 但是高考分数较低, 无法通过高考录取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三校学生”, 就是从职高、中专、技校等学校录取而来;“社会学生”, 比如从工厂等途径录取的考生。由这些录取渠道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的来源多样化, 其心理特点也就较为复杂多样。
(二) 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情感不稳定
新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时候, 大部分的年龄在17, 8岁, 这个阶段的学生, 往往在处理问题上比较情绪化, 又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较多, 一部分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 到学校和社会中来的时候, 容易产生极端情绪, 如:易怒、过于兴奋、悲观等一些不健康情绪。而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 是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性阶段, 如果在这个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就能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 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对社会更加适应。
(三) 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差异较大
高职学生因为来源复杂, 所以基础知识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普高学生因为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 基础部分的学习得到重视, 所以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在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上, 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但是, 一些技术性的专业课程, 他们往往一开始学习起来, 会有一些困难,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这个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三校生”, 因为已经具备了一些技术能力, 在专业学习上提前打下了基础, 所以学习时兴趣和热情都较高, 但是因为基础学科环节薄弱, 学习时没有动力, 所以往往偏科严重, 感觉学习压力较大。社会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欠缺, 各学科基础不扎实, 虽然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理论学习上,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日常学习有一定困难。
二、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 管理力量不强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 在师资力量上有明显的欠缺, 大部分学校的师生配比达不到国家要求, 尤其是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如辅导员) , 比例较小, 学校对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够重视, 在待遇和职称等问题上, 不能切实解决工作者的需要, 导致管理人员缺少积极性, 最终影响管理效率。
(二)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国家虽然在大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重硬件, 轻软件”的现象明显, 学生的管理工作因为不像其它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所以不被重视。管理工作本身内容多且烦琐, 再加之管理人员少, 所以导致管理者工作量巨大, 学生管理在制度上不完善, 经验化的管理无法适应现阶段的管理工作。
(三) 各部门配合不到位
高职的学生本身自律能力较差, 学生管理单纯依靠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一项全面的, 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很多教师往往只教书, 不育人, 觉得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行, 没有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 认为这样的工作应该由专门的部门来做, 自己没有责任, 这样错误的认识也使得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成效不高。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 提升管理者素质, 建立辅导员制度
教育者往往对学生起到很强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也往往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首先, 管理工作要专职化, 必须由具备专业管理能力的人员来担任学生管理人员, 如建立辅导员制度, 这样一来,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时间上得到保证, 并且可以随之建立相应的考核措施, 提高管理队伍的建设能力, 改变传统落后的经验式管理方式, 让管理者以身作则, 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才能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 将工作重心放在放在学生思想素质提高上
高校地不断扩招, 也使得高职的生源质量下滑, 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 自卑感和悲观情绪也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管理工作就应该主要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 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尊重学生, 解决学生情感和自我价值实现上的一些需要, 对不同的个体, 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 加强德育, 让高职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正确人生观的自信的学生。
(三)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 要有创新意识, 积极探讨新的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现代化手段, 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动态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四) 管理工作要全面覆盖, 全员参与
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 老师, 学生, 家长乃至社会, 都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在高职学校中, 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就很重要, 这样一来, 就从教学、后勤等学校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老师要积极配合, 教学与德育两头抓, 树立起全员参与的意识。
(五) 将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管理模式, 规范化的制度在管理工作中仍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一套规章制度, 对学生及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 才能真正在高职院校中营造出好的氛围, 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套准则可用。
小结:
本文结合了现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以自身的教育管理经验为基础, 思考了在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难题, 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希望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在高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郭文慧, 侯澍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界, 2012, (9) :7.
[2]甄力维, 张检军, 黄巍等.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硅谷, 2010, (6) :179.
浅析中等职业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 篇9
一、剖析学生
新生入学, 收集学生基本信息, 一方面, 是方便以后注册新生学籍; 另一方面, 就是对学生做个全面了解, 来自各区各县, 通过两届新生入学, 发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贫困生居多, 因我校学费的减免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来说都能承担。
作为中等职业院校, 一般生源质量都不是很高, 通过学生平时学习表现以及期末考试, 发现了学生普遍基础差, 底子薄。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机不明确。
目前, 我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以“90后”为主, 也有少部分“00后”。以“90后”接近“00后”为主的时代, 大多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 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个人利益, “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二、剖析自我
随着生源的增加, 原资历深厚的班主任就出现资源不够, 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这样就出现了聘任班主任过于草率的问题, 在聘任过程中, 也没有过多考虑教师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 尤其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自身就缺乏工作经验。本着对学校负责, 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应当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
相应的学校应多组织班主任培训。帮助班主任们了解工作性质及工作意义, 向优秀班主任或其他院校的班主任学习、考察,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班主任自身们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担任着学生管理工作, 工作任务繁重, 学校对班主任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
班主任津贴应和工作量成正比, 而不是一味到底地扣罚。除物质条件外, 相应的对班主任的工作予以肯定, 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问题, 应及时给予指导, 帮助班主任解决问题, 而不是对班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制, 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对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出客观, 公正, 全面的评价, 让班主任真正意识到自我的价值, 这样班主任才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 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既然身为班主任, 我们就要保持者一颗责任心,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要有爱心, 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使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敢说话, 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这样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才能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谈心, 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和纪律差的学生, 更应该去关心他, 鼓励他, 帮助他, 这样他才会在心里面感激你并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 班级管理工作才会顺利。
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衡量合格班主任的标准, 就是要具有奉献精神。正常工作制朝8晚5, 而班主任工作制是24小时, 电话保持开机, 时时刻刻处于待命状态, 总是担心班级学生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班级几十号人乃至百把号人, 大事小事有可能随时发生, 确实要花不少精力,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 压力很大。所以, 没有奉献精神是肯定不行的。
三、剖析工作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尤为重要。新生入学后, 从初中进入中职院校是一个转折, 学校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 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 还应在新生入学后军训期间组织学生学习, 学习讨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重点学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顺利的完成学业。除了基本的入学教育, 也得让同学们知道来这个学校干什么, 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区别。比如, 我们机械系, 不是天天语数外、物理化、史地生之类的, 而是天天机械基础、制造工艺、金属材料, 与机械打交道相关专业的, 还得下车间实训, 脏及危险都得灌输给学生, 使他们了解职业院校的特殊性, 职业性。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 一定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 找他们谈心, 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 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班干部的工作尤为重要。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正是这种角色的最好演绎, 因此, 在开学初期要选拔一支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一个班级的优秀, 不能全源于班主任的工作, 班干部是班级领导核心, 所以我通过考察, 和同学们民主推荐及选票确定班干部。只有建立了一支优秀班干部团队, 在这些优秀的班干部领导下,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班级的各项工作就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 在班级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情况下, 班主任自身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言传身教, 做学生的表率。凡事要注意坚持原则, 对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如学生做错了事, 违反了校规校纪, 该批评的就要批评; 对那些屡教不改的, 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否则, 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更大。教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塑造人才的工匠, 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设计师。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就一定能够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做学生满意的优秀教师。
精心策划好每次班会课。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交往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平台, 开展好每次班会课是班会课取得良好效果的首要条件。每周的班会围绕校学生工作处及系部学管工作, 制定班会内容, 或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 班主任作引导发言, 同学们参与讨论, 积极采纳学生们的反馈意见。
如果有条件的班主任, 如住在校内。这样, 我们可以每天早上到班跟早操, 协助班委清点人数, 组织好, 随后跟其跑操, 维持班级在整个跑操过程中的纪律, 目的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出勤, 并能在早操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晚自习可以利饭后散步顺道溜弯到教室, 看看他们自习情况, 维持纪律, 并有效的让学生们利用晚自习时间, 充分有效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晚自习毕至熄灯时间, 可以在熄灯前期, 去学生宿舍, 清点学生人数, 督促其早洗刷早休息, 不干无关之事, 注意个人财产安全及其个人与公共卫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 那我们就得利用每周的一次值班日, 一定要与学生亲密接触, 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热心。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篇10
一加强教材管理, 严格各项操作流程, 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
教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材选用和教材供应等环节进行计划、选订、预订、反馈、控制和结算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以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教材供应是教材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保证课前到书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大事。教材供应工作可分为计划、采购、入库、发放和经费管理等几个环节。
计划是中心环节。一要根据本校各专业在校人数、招生人数以及全校各专业的教学征订计划和每学期的课程 (包括选修课) 所需教材的数量、名称、版别、编著等有一个全面的汇总。二要进行库存整理。在库存的教材中整理出下学期能够继续使用的教材, 在教材需要量表的各项数目中减出此数得出下一学期的教材订购目录表。教材的采购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办事。每学期将学生领取后剩余的教材退还给供书单位再结账。结账由学校财务部门按打折后的实价汇款。切实做到验收入库登记, 并根据发行计划发放教材, 以保证开学师生用书。发完教材后要及时销账、清库, 以利于下一步工作。教材经费管理包括预收学生的教材费都统一由财务部门直接管理, 代收的教材费用, 在学期结束时, 据实结算。
教材供应虽只是订教材发教材, 却包含着计划、财务、人事、教学等多方面的管理, 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做好教材供应工作, 必须提高教材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改善库房、设备等方面的条件。
二加强教材建设, 严格教材的选用, 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材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也是学院教学质量的一大体现。教育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尤其是职业教育, 更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教材建设的成与败、优与劣, 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优劣和人才培养的优劣。教材建设包含编写和选用两个方面内容。
1. 编写教材方面
目前, 各职业院校的教材种类繁多, 但教材质量却参差不齐, 有的教材虽好, 却不适合实际需要, 因此, 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就成了教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教师自然成了教材编写队伍的主角, 特别是年轻教师, 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都具备, 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编写的教材才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适用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因此, 应建立有效机制将这部分教师吸引到高职教材编写队伍中来, 鼓励他们编写出有特色、有水平的教材, 写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训教材, 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出版上, 学院应多与出版社进行协调, 努力为教师提供各项帮助和服务。
2. 选用教材方面
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能否选好用好教材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高职院校教材管理部门, 要为教材选用尽可能地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 开展教材的宣传和引进工作, 为选好教材创造充分条件。由出版社向学校推荐、介绍优秀教材, 在图书馆流通架建立教材样书库, 以作为择优教材的依据。教师在选用教材时, 可到图书馆翻阅, 通过对比不同出版社同种教材的编排、质量、价格及配套辅助材料等因素, 择优选择合适教材。
加强选用管理, 严格教材选用程序, 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 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方面, 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 为所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 正确处理好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另一方面, 严格选用程序。每学期由任课教师提前依照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提供该学期欲使用教材的名称、版本、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课程组集体讨论审查, 报院系领导审定签字, 最后由学校教材主管部门审批后, 由学校向教材供应商统一征订和采购。在申报审批过程中, 院系要严格把关, 严格审查, 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
三加强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逐步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与规范化
建立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收集各大出版社对教材建设的动态信息, 收集有关教材的评价和师生对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 收集学院历年来各门课程教材使用、库存等供需情况, 掌握国家对教材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 为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掌握各出版社每年的出版计划, 为师生提供相关信息。
四全面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素质
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 决定着教材建设、教材采购、教材供应等一系列管理质量的高低。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熟练程度和实干精神等。教材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 并具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及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精神。由于职业院校专业门类较多, 跨专业门类较大, 因此还要不断加强学习, 扩大知识面, 这样才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处理好各种信息, 做好教材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 教材管理与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的工作, 可谓任重而道远, 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才能将教材管理与建设工作推向深入, 也才能为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摘要:教材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成都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出发, 就如何做好教材管理与建设工作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民.关于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学信息, 2007 (2) [1]赵民.关于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学信息, 2007 (2)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综合档案室;工作模式;工作措施;档案信息共享
一、档案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
档案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学、科研、人力资源等活动中起着服务作用,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发布公文、刊登学术论文、优质教学课件等,在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增进理论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尤为凸显。
二、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
随着我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初具规模。我院档案主要分为:文书档案、人事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教学档案、学生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照片档案等,按照档案管理目标的要求,我院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实行统一管理,各部门协调合作,各类档案收集齐全、有序、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
综合档案室负责各部门档案立卷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按照有关要求整理、归档各类档案材料。档案的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档案室负责把关审核,对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按规定程序经主管领导审批后进行销毁处理,并做好备案工作。同时负责档案的安全和数字维护工作,维护档案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档案的借阅制度,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涂改,保持档案的原始风貌。综合档案室还负责档案的编研工作和各种检索工具的编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档案管理办法,掌握计算机档案管理技术,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目前综合档案室利用学院局域网已实现了档案信息化服务(除人事档案信息外),发挥了档案工作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三、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领导,统一管理
目前我院已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建立起学院综合档案室及档案信息化平台。综合档案室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各教学系部、处室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等按要求由各教学系部、处室档案信息联络员收集汇总,新学年开始后,各种档案材料移交综合档案室把关汇总立卷,统一保管。
2、建立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为学院建设服务
人事档案是反映一个人成长过程的见证材料,它为组织部门了解、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原始依据,其材料反映一个人的职务晋升、工资晋级、年度考核、奖励处分等内容,如果材料不全,会影响人的一生。我院建立健全了档案保管利用保密等制度,确保档案长期安全保存,保证入档材料真实完整,人事档案主要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鉴于人事档案保密性动态性原则,建立了由综合档案室领导,专人专项负责保管制度,其材料来源、归档时间、数据库保密、保管方式等与其他档案有所区别。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主要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学位、专业及专业工作年限、职称及评审聘任时间等内容,目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已录入我院微机管理系统,利用人员只要打开密码,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便跃入眼前,这样为职称评审聘用工作提供了利用的便利。
教学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学任务书等内容,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部门把信息工作引进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务处是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组织的职能机构,是学院的动脉;各系部是教学的中心负责知识的传递,人才的培养,通过他们可以全面了解学院的教学、科研情况、学术交流情况。档案信息工作为他们提供服务,为教学、学生管理提供信息需求。
各部门抓好档案的信息收集工作,各负其责,形成了档案信息为学院服务的总格局。
3、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开拓了新的空间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学校局域网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开拓了新的空间,综合档案室利用文书档案信息库、人事档案信息库、会计档案信息库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工作平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实践证明,信息系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水平直线上升。同时实现部分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通过档案信息网络更加有效、快捷、准确地实现各种档案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工作。
四、综合档案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学院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信息联络员按时按需集中培训已经成为学院管理的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学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准备了必要条件。
2、把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校信息化网络,把一些典型的有参考价值的档案材料分别打印成本,装订入册,经有关专家审阅后可直接用于学校的教学和工作中,把部分档案信息数字化,传输到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服务。当然要不断加以补充和剔除,使信息资源最优化,使档案成为师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信息库。
3、开发利用信息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化要求我们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除了保密性的档案材料外,大部分档案信息都可以面向教职工和学生开放,他们可以查阅资料,掌握信息,信息共享。提高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完善安全的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将是综合档案室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工作目标。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篇12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观众的焦点和热点。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正常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保障,也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大多采用的是说教或者管教的形式,忽视了学生在管理中的能动性,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创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科技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会价值观首先就会反映在大学校园之中,此时,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性、多样化的特点就显得格外重要。
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有校领导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等。
2.1 管理理念落后
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枢纽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等职业院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但是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制度面前的平等,片面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硬性指标,忽视柔性管理,导致学生管理理念落后,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将统一管理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签,将“控、管、压”作为管理学生的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和意愿,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2.2 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就是学生管理体制机制不完整,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直接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漏洞,这主要是由制度缺乏权威性和人为因素双重干扰造成的。最后就是管理过程的临时性和短期性造成“朝令夕改”的现象频发,导致学校官方公布的学生管理制度不严谨,难以服众。
2.3 信息化管理不健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管理工作也应步入信息化管理的台阶。但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络基础都比较薄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部分院校认为人工管理优于信息化管理,或者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仅仅只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某一特定职能开展,比如学生选课、奖助学金的申请等等。
3 高等职业院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正确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
正确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层面十分活跃,参与意识和个体意识强,但是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比较弱,因此需要正确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然后对症下药,根据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3.2 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社会系统工程范畴,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齐头并进,共同管控,而且高校管理工作还要受到文化、政治、经验等多种外部环境的限制。种种因素要求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起着示范、超越和扩散的作用,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开拓更广阔的视野,,高素质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3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管理行为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领导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管理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激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这就要求全体教师自觉履行职责,通过局部的提高带动整体的提升,逐步扩大整体拉动局部的影响力。在管理过程中,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以引导为手段,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之中。
3.4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不仅仅要着眼于思想管理的层面,还要放眼于管理制度层面的深化改革,以此巩固学生管理观念。第一步就需要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反映本校文化特色的管理制度,因为校园文化是学风、校风、校园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不仅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学生的个性影响,更要注重现代化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追求行政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平衡发展。第二步要使得学生管理制度合理、合法,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既要以《宪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又符合高等教育的管理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三步就是建立既有公平又有竞争的管理机制,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5 加快信息体系建设步伐
信息化进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需要与时俱进,加快信息体系建设的步伐,建立信息化管理。首先就需要转变信息化管理理念,大力宣传、引导、推进、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其次,校方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实施分阶段组建、逐步完善管理体系的建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分阶段组建要根据管理难度和管理部门的主次关系进行优先建设。
4 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更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高校转变管理理念,在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进行信息化管理,还需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郑红霞.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张建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9).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推荐阅读:
职业院校管理06-20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07-01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08-11
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思考11-09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07-15
职业院校目标管理研究11-20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11-03
职业院校 班主任工作总结09-11
职业院校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