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2024-11-12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共12篇)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篇1

1 引言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但该课程用到的软件门类繁杂,操作过程复杂,操作难度较高,理论层次多,应用功能多,是一门综合协同多种感官的教学课,所以,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把计算机课程教好、教出实效,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该课程的特点,紧紧抓住核心和重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解并掌握该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

2 教学特点

现在,许多职业院校都有计算机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要求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而学生的实践技能更为重要。

2.1 技术多样性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理论要求高,所学软件门类多,操作过程复杂,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同学来说,难以提高积极性,学习热情不高,这也影响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效果。该课程在信息技术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概括和处理,是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与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契合。计算机任课老师要综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把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用形象的多媒体表现手法来增强教学效果,营造出浅显易懂的理解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2 师生互动性

随着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学对课上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化教学的实际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这一课程教学要求的助推器。在综合运用了机房多媒体软件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在管理端随时调度学生的操作过程,也可以统一指导模拟操作,甚至可以与某个学生因材施教、点点互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个性进行重点辅导。基于丰富的互动性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为学生打开了积极实践的窗口,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

3 改善措施

3.1 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灌输教材内容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放在被动学习的位置,已经不适合当前的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而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倡导不只是灌输知识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变更传统的先理论后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先明确课程最终的效果,再让学生寻求达到该效果的过程,对于刚认识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探索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先展示视觉效果好的网站给学生观摩,其间,学生会提出许多关于如何制作的问题,教师再根据问题分析网站建设的过程和用到的技术,这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教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突出课堂教改效果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重点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该能力具体落实为学生是否具备勤思善学的品质。基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高速性和知识点的爆炸性,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教师要依托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勤奋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解决问题的素质。

3.2.1 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新时期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具备创新性思维的意识。在过去,许多教师用抽象的实例教学来规范教学内容,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却并无益处。所以,教师要多采取“任务驱动”等新型教学方法,提倡勤于思考、大胆提问、勇于阐述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被动地接受知识点,随时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

3.2.2 发展抽象性思维

思考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进行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计算机编程语言抽象性强,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求高,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2.3 提高灵活性思维

灵活性思维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新观点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教学有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快捷方式的创建就有多种方法可循。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通联知识点的衔接,也可以锻炼学生灵活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

3.3 强化实践操作

计算机的课程特点注定要求学生要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活动,要提高计算机工具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明确要达到的效果后,学生要勤动脑、多动手,通过富有探索的过程逐步掌握知识点,要避免教师机械地演示和学生死板地模仿。

4 结语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动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将会进一步浓厚,这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将会助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新时期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充满了灵活性和多边形,所以,其教学方法也是不一而足。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学对课上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计算机任课老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操作活动。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探讨.大众科技,2009,7:164

[2]赵建新.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探索,2009,9:133

[3]俞奇明.高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08,8:18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篇2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思考

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应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作 者:邹磊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35)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育 课程体系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3

职业教育作为全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西方被一些人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国家的资源利用者、开发者、管理者的技能不断更新,它使整个社会的技术含量、智能含量和精神价值的含量不断提高,它使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民族素质从中不断获益和增强。

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中职招生规模达800万,输送2500万毕业生;高职的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输送1100万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

在众多的职业教育专业中,计算机产业是一个井喷式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面向该产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操作性都很强,它需要的人才呈多层次、多类型的状态。

一、理论基础

是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构筑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寻找理解方式的过程,受到知识、动机和元认知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协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构建的。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也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职业教育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具备的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和其他一些基础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接受高职教育的大部分学生将是就业而不是继续求学。

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占据市场的某个位置,是由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可由企业提出人才的要求,然后企业与学校共同提出计算机应用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与关键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是多样化的,这些技术与能力中,核心技术与关键能力是人们胜任工作的支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定位必须准确、精炼,它是整个教学进程的核心,能否掌握关键能力,是学生良好就业的必要条件。如: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软硬件的安装、配置、管理和营运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市场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过程中,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方案中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能力,以市场主流技术、实用技术和成熟技术为主,并兼顾先进、前沿技术。

(2)层次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需要人才的层次与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应用型人才中的专科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的主要工作岗位是网络建设、管理与运营;辅修工作岗位是程序员(软件工人)、客户端软件开发、服务器端软件开发等。

三、教学进程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融合于整个教学环境中。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在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与能力考核中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對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可以若干位同学协作组织局域网。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四、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情况

职业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一的教、学过程,而是和社会完全融为一体的一项伟大的、综合的系统工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20世纪生产自动化出现后所形成的新型人才,介于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之间,他们的工作岗位原先分属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对某些技术工人岗位提出了智能化要求,完成这些岗位任务的技术要求已由经验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这个岗位就改由技术型人才担负。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正是适应了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其去向及工作范围包括:信息部门(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的信息部门、网络中心等)、信息产业(如各ISP、信息中心)、商业大厦、旅游部门、金融机构、中外厂商、公司、办事机构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与运营工作;网站的开发工作;应用的开发工作;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工作;计算机系统的检验、营销及技术服务工作;项目管理与经营工作。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篇4

一、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设计不合理。

在现行的教材中, 由于学校为了压缩成本, 缺乏对教学工作的重视, 因此导致教材的版本较为落后, 无法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在前沿技术和专业术语等多方面并未及时更新, 使教材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同时由于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 导致教学计划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 由于其发展效率较快, 因此在研究前沿、课程设计等方面应具备高速发展的特点。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 由于学科设计缺乏前沿性, 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多数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科和招生名额, 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的全面性了解, 导致培养目标宽泛, 专业设计盲目, 培养方向模棱两可等情况出现。

2. 动手能力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和高等院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虽然学校也强化计算机教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过度重视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特色, 使在长期教学中, 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虽然接受了专业性教育, 但只是形成了空有理论, 缺乏实践的理论家。

3. 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在现有的职业院校而言, 在教师队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 学历无法达到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甚至出现教师进行校外兼职, 并非专注教学工作。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 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

4. 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盛行, 教师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 使“填鸭式”教学模式大行其道, 学生在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了解和应用, 导致课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策略

1. 结合学生实际, 完善课程体系。

现阶段,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已经成为教学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理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 进而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使教学模式逐渐的走向多样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将有关就业知识融入教学中,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转变教学方法。

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中, 要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根据当前社会和行业的具体需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 要适当的扩大教学知识的范围, 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中, 师资队伍有着关键的作用,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 学校要积极的激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进修, 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鼓励教师进行不断的创新, 将一些比较先进的成果用于课堂教学中, 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当前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的普及化, 行业和社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 既是发展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重视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职业院校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地措施, 以期改善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提升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煌.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J].信息与电脑, 2013 (6) :243.

[2]刘莉莉, 孙锐锋.浅谈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J].商品与质量, 2010 (S4) :93.

浅谈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篇5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原有的计算机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市场分析、对教师的要求、合适的证书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计算机职业教育走出困境有所帮助 关键字: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定位 正文

目前,国家正致力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教育的现代化首当其冲,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劳动大军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毋庸置疑,计算机教育是现代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各职业学校计算机类课程已基本上涵盖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甚至有的班级每学期都有不止一门计算机课程。从表面看,计算机职业教育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从实际上讲,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切身感受到一些问题,现就将自己的想法归纳如下:

一、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一般都具有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课或考查课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相提并论;而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课则比较繁杂,如我们学校开设过Visual BASIC语言、微机维护维修、操作系统、微机原理等。多年来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基本上是凭着教师的能力或热情进行的,教学上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一方面,所开设的计算机课大多数学生学都只学了一点皮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计算机人才却很难找到,使学校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十分被动。本人很早就参与了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目睹了本校计算机专业从无到有,再到逐步走向正轨的全过程。学生学完之后很多人抱怨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用人单位也有着同样的不满,甚至有过议论说我校的三年制的中职计算机班的学生动手能力还比不过人家一两个月的培训班的说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如何定位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的问题,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难度较高的语言课,如C++语言;

2、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职业学院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做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象开发其它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它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

1、职业学院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2、职业学院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计算机语言,要有相当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为了开好微机原理课,往往要开设足够课时的电工基础课、电子技术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学生实际接受起来又很困难。因此上这些课程时,教师差不多是在自言自语,下面除个别学生听课外,绝大多学生既无心听也听不明白。

3、现在不少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都是由于过于偏重理论造成的。例如:计算机语言从面向过程过渡到面向对象,对高级程序设计师来说是大大的提高了开发软件的效率。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恰恰相反,学习计算机语言更难了。比如Visual C#,作为教师确实感到比Visual BASIC好用,但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尤其Visual C#里的新名词,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摸不着头脑。

三、课程的设置

上述观点中前者是站在学科的角度,而后者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本人倾向于后者,也主张“学以致用,急用先学”,但并不能简单地把识分为有用和无用。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自然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

那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

通常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法里,因材施教是非常高明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事实上,真正实现起来十分困难。首先,不可能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其次,也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定一套教材、试卷及其相关的资料;再次,不可能找到适合每个学生性格的老师,何况学生的天赋和兴趣也未必就是确定不变的。传统的教育理想是力争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专家、学者,如此等等,传统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后使之成为专家学者之类,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才计划只能由他自己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并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去适应和修改。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是没有学生的教学,教学的对象本来是学生,但却常常把学生“关在了门外”。学生成绩好,自然是老师教学有方,而学生成绩不好或无心向学,是由于学生的素质差。至于开什么课,最好先了解一下他们报计算机专业目的是什么。就象饭店老板先问顾客想吃什么,然后才告诉顾客饭店有什么菜。当然开饭店和办学校毕竟不同,但他们有些方面是相通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当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他们的创造力便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来。

(二)市场分析

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但我们并不是在办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因为我们是职业院校。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是市场。但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呢?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就是怎么样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就如一个商店,必须考虑顾客需要什么,而不是我这个商店有多少货物。这一切,单纯的争论是无法解决的,而是要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通过一段时间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及网上招聘的情况,归纳出企业主要的需要如下:

1、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硬件维护某一方面较深的知识和技能;

2、具有计算机、人际沟通和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些需要当中,大企业往往分工较细,比较注重一线员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一线员工是多面手,希望员工能同时满足几方面的需要。

从调查结论分析,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

1、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微机操作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办公数据库的应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美学知识技能,网络技术与Internet、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与处理技能,同时随不同专业在某方面进行加强。

2、用人单位的行业知识。

3、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经营分析、管理软件应用开发、企业管理知识技能。

在这些知识技能体系中,前两项属于基础层次的需求,侧重于上岗应用,第三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侧重于管理应用(多为小企业的用人要求)。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并不是百宝箱,学生要什么就有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教师就可以教什么。作为计算机教师,肩上的担子也相当沉重。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对计算机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每个计算机教师都要面对高速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学会动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他们所教的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

但有些人并不认为计算机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有什么不同。其它学科教师12节满工作量,计算机教师自然不能例外。计算机教师需要知识更新,其它学科的教师知识同样需要更新。对计算机教师不理解,也许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了解还停留在较底层次上的原因。实际上因为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差不多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四)合适的证书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怎么才能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有的职业学校为了证明自己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参加由国家人事部、电子工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或劳动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作为横向对比的依据。如果是为了排座次,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由于通过率低,把关严格,确实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思路不是为了应用,所以通过率低,试题也以程序设计、算法、理论为主。至于等级考试,相对于计算机水平考试容易一些,也选择了模块化的发展方向,但缺乏时效性,不少内容如:DOS、FOXBASE已经过时。还有如微软认证、ADBOE公司认证等,权威性、实用性确实是不容置疑,但费用太高。

那什么考试证书“含金”量高、又具有实用性、时效性、模块化呢?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侧重专门软件的应用,培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相关软件能力的劳动者。在考试管理上,采用随培随考的方法,不搞全国统一时间的考试。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向社会公开考题和答案,不搞猜题战术,以求公平并提高学习效率。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院校 计算机 专业设置 发展

在职业技术教育类的培训中,计算机专业处于一个不断下滑,日渐淡化的境地,再没了曾经的热度。这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的必然结果。短短20年的时间,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单位到家庭,从稀有到普遍,发展异常迅速。如今,传统的计算机普及率和电脑相关知识的普及率都已经很高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职业技术类的计算机专业应该如何生存并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就此,谈及以下几点,与同行进行交流分析。

一、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教学设置

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发展到现阶段,正是将它“工具”的属性特征表现了出来。如今各行各业计算机的使用是广泛而普及的,计算机作为基础的支撑平台已是最基本的现实了。

这就为我们计算机专业带来了一个生存的空间,那就是与其他专业的结合,在协助他们培养出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同时,伴随着其他专业的成长而成长。

例如:财会类专业。如今的金融、税收、财会电算化系统俱已是网络化的工作了,一切程序都由网络办公进行解决。社会需要能够掌握新型工作方式的人员,而我们则可以将自身专业知识与财会类传统专业知识相结合,协助他们提高培养目标的同时,为本专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这个方式几乎可以与所有的专业相结合,如:汽车类专业。如今汽车制造工艺的核心除发动机研发,几乎全部都是由电脑主板控制,汽车故障则采用电脑诊断仪来进行判断处理。

还譬如:医护专业。现代医疗的模式更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由电脑控制的设备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成为如何治疗的基本依据。

再如现代工业4.0的提出,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机器人替代人力劳动率的不断提高等等,这些压力必将迫使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员。

二、自身专业的教学设置

就自身专业而言,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发展与更新都是非常迅速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设置更是要追求:创新,务实。

创新就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学习更新,并将新知识和发展的趋势尽快传递给学生,以使其适应发展的要求。

务实就是面对社会的发展,一要及时调整更新专业设置,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员;二要及时调整专业教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突出的人员。

三、意见与建议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面对着基础文化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想要把专业的新知识与技能传递给他们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还是要把握好基础与应用两个方面来开展。

1.基础方面

掌握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分配。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本专业是一条很好的路径。在案例教学中,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情况,往往会在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教学分配上出现不同意见。个人意见:如硬件的原理、软件的编程基础数据结构等课程还是要有的。这样的基础课程由于教学效果不明显,实际应用不上,往往被忽视了。但是这样的基础课程,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具备自学的能力,受益终生。

2.应用方面

这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由这个环节体现出来。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多与少、水平的高和低,对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都由应用这个环节的工作成果来决定。

在应用方面,笔者认为教程的设置应该在除了考虑专业自身传统教程的设置需求以外,更加需要考虑到社会的现实需要来进行教程的设置,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现在的一个社会的行业热点,我们在做教程设置时只教授计算机的传统知识显然是不行的。如何解决呢?

我们可以将之细分。就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可以开网店。那么店铺的装修,可以设置绘图设计等专业软件教程;还需要进行产品推广,那么就设置广告宣传、产品设计等专业软件教程;不开店做运营,那么就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等专业软件的教程。

一个专业的设置,其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上,加强对现实社会需求技能的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员,从而实现专业设置的目标。

四、小结

今天的计算机专业虽然面临着阶段性的困难,但是应该说现在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传统的计算机已经被网络所替代,传统的PC也已经为移动终端取代,智能化的发展成果将很快走进生活。

一个新的科技时代正在到来,我们一定要用新的思维模式来考虑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因为旧的模式已经不在了,新的模式正在形成。让我们共同面对一个更新的计算机发展的阶段吧。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篇7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1.1 教学过程中职业特色凸显不够

如果和普通高等学院相比较, 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还是有自己独到之处。职业技术学院的宗旨是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当然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原意选择技术学院的原因, 学生想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尽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掌握的牢固, 但是他们也有高等院校不可比拟的优势, 那就是实践能力较强。因此, 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不能单纯地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把重点、难点区分开来,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

1.2 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理论性知识, 忽略实践教学

纵观当前各个地区、各个学院有关于计算机网路课程的教材内容可以得出, 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差异, 基本上都是从计算网络的发展、通信基础知识、协议、局域网组网等等方面着手进行教育。正是这些反正都没有特殊性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的教材知识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 所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章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很好的结合起来。

1.3 学生没有太多实践学习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可是呢, 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学院虽然规模得到了很大的扩张, 但是所具备的网络实验室并没有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 无法使学生接受到有效的实践教学, 学生只能通过教材知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热情。

2 提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改变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计算及网络课程教学的热情

只有让学生对一件事充满好奇和兴趣, 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亦是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够, 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来就比较复杂,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践需求进行教学。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比方说, 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教学过程中, 关系到一些集线器、路由器及交换机的相关知识, 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些网络设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设施的使用时间及使用注意事项。此外, 当前大多数的学生宿舍都会用到路由器, 路由器的质量及配置关系到路由器的使用范围,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如何挑选性价比更高的路由器。有一些学生出现了被蹭网的问题而影响自身网络的应用,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采用MAC地址过滤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2 利用虚拟机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由于社会上急缺技术型人才, 所以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也促使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所招收的学生数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就使得技术学院所具备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学习过程中想要完成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组建试验, 必须保证每个小组有一台交换机和两台计算机, 这就需要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资, 现在的实验设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不少职业院校为了更好的落实管理工作, 在计算机上安装了一些还原软件, 但是这些软件的安装给网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甚至有不少学生开始反感计算机学习, 加之一些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较弱, 更别提让学生进行创新了, 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想合理解决上述问题, 职业院校的管理者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面安装虚拟机软件, 充分发挥虚拟机的自身作用在原有计算机的基础上模拟出许多虚拟计算机, 然后通过科学操作虚拟计算机也能够积极访问电脑的硬件资源, 其效果与在真实计算机上的操作是相同的, 学生可以在虚拟机上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些基础操作或者正常访问网页等。对于真实计算机的操作人员来说, 虚拟机软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软件而已, 但是对于虚拟机软件的使用者来说, 这就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系统自身不会分辨是否虚拟。因此, 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虚拟机的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校的硬件设施资金紧张问题, 还可以减少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人为因素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教师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为学生创建一个科学的网络交流平台, 每完成一次教学, 虚拟机就会主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样就能够供其他同学多次使用。教师在虚拟环境中为学生搭建教学交流平台,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还能有效缓解设施资金紧张的问题, 为学校减少了经费投资。虚拟机的出现及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 虚拟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推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长远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是促进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必须加大对该类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了有效开展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策略, 皆是为了能够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亮, 吴德胜.探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模式[J].电子世界, 2013 (24) :236-237.

[2]姚琳, 孙伟峰, 吴国伟, 王佳, 尚鹏飞.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1 (19) :70-73.

浅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育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不管从政府和社会重视程度、高职院校滋生发展、社会认可程度哪个方面,都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但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相比,与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期望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作为近些年来热门的计算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高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分两种:一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教学目的也不一样。前者注重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将了解计算机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方向,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软件研发和项目管理能力。而后者注重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经过严格训练的熟练技能,成为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计算机教育也应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 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都不是太好,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比较难于掌握,普遍而言,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设计和选择的课程,一方面要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注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就是重操作。

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如在课前对上机实习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技术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课堂上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好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最终导向的。就这一点而言,现在的高职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缺憾,所导致的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放羊式”教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既不能重教轻学,也不能重学轻教,两者没有孰重孰轻的问题。

3 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形式的学校,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对计算机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兴趣都存在一定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与强制的教学方法,不能较全面地符合他们的心理要求。计算机教学”大锅饭”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由于学生兴趣的差异,向计算机方向发展的趋向有各自的不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图形图像处理,但他可能对程序设计异常讨厌,而计算机教学”大锅饭“逼着他必须要从事程序设计.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我们应该育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型计算机教学的多、杂、重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选择,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大舞台。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模式教学法注重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相互配合,强调针对学生水平采取互动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理论教授、上机练习、在线培训和指导学习的多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灵活运用,能够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环境。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纸上谈兵的学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前国内IT企业缺乏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软件人才供不应求。首先企业考虑低成本的引进人才;其次,要求员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上手工作;再次,还需要能够紧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最后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5 结束语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这个目标,就不会丧失办学特色,迷失办学方向,才不致于出现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贾少华.试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J],义乌工商学院学报,2005.

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的创新教育 篇9

计算机是中职教育中的必修课, 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中职教育机构拥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 使学生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实施创新教育, 已日益迫切, 其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 提高学习者的素质。目的是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来浅谈自己的看法。

1 更新教学观念

中职院校的学生应在重视计算机课的同时学好、学精其它专业课, 在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 这点我们从课时安排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方面也不难看出。

在教学中, 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 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 难度增大, 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 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要更新教学观念,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突出趣味性、过程性、实践性, 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 为培育创新人才坚实基础。

2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学科, 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想象性、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 兴趣高涨, 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 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 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 活跃了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通过案例教学创设各种情景探寻学生的兴趣点,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 所以要将理论知识上升为感性知识, 使问题都生活化, 不要与实际生活脱轨。例如:幼师专业的学生是针对幼儿学前教育的, 那么在Word文档的讲解中, 我就将儿童识字卡片作为题目, 在这一案例中大家不但学会了使用Word文档中的工具, 而且联系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组织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辩论, 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 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 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总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不断地与时代同步, 更新教学观念, 明确目标,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3 创造与培养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的培养,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和实践的过程。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们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 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生考试的负担。新课标下计算机课的教学, 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尝试问题, 问题设计应有点难度, 但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思考又能解决。然后通过自学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钻透原理, 尝试自己解答问题, 这样, 问题解决了, 学生可在尝试中体验成功, 在成功中创新。如果学生实在不能独立完成,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讨论、交流, 给予学生讨论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表扬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学生。

例如, 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 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 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 要求内容健康, 积极向上, 版面设计不拘一格, 文字优美流畅, 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 根据自己的需要, 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 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 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通过激发、教育、训练可以使人的创新能力由弱变强, 迅速提升。因此, 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创造性教学, 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使其贯穿于每节课, 每个教学设计之中。总之, 我们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

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 篇10

1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 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现今的中专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尤其是农村留守孩子居多, 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 缺乏家庭的管教及温暖, 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发展时期, 是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树立培养学生要成功先成人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认真态度, 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扰。

驻马店农校在德育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教研室, 还在全校印发“四字歌”, 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教师更是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形象。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尊师爱生、求知若渴、团结互助的现象蔚然成风, 整个校园洋溢着文明、求实和积极向上的风气。

2 优化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以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 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 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 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 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 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 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课程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 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 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 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 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 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 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结合职业岗位和现实和社会需求,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 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 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 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模块教学。计算机专业可分解成“办公自动化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组装维修模块”、“动画制作模块”等几大模块来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就业, 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 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着手,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 学生的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 教师身上的重担是艰巨的, 也是伟大的, 应具有高瞻远瞩性。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研水平的提高, 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教学中,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随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 逐渐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过渡,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计算机专业教师除具有以上素质外还具有自身专业的特征。计算机专业教学采用网络教学,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是现代专业教育所需, 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转变观念, 投身于网络教学中。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专业更是日新月异, 为了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和知识。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专业教学, 采用“骨干走出去”的培训模式, 每年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以提高教学质量。

4 优化教学环节, 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

未来世界是计算机的世界,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间作用不断加强, 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4.1 备好课是提高计算机教育的前提

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上课之前, 教师应贯通所教课程, 认真组织素材, 多组织适用岗位需求而学生又易于接受的案例, 精心设计每一课件, 熟练掌握每步操作。

4.2 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教学应以实训为主, 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造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 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 还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 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 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4.3 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 在有限的时间里, 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 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4.4 优化实践环节, 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实训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学习首要条件是设备和设备的使用。通过计算机操作, 营造一个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 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保证。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启迪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和检验假设, 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发现认知点, 巩固理论概念, 发展他们高水平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计算机教学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教学环节的优化, 其基本规律是贯穿在教师备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教材开发创新—学生的学习操作及教和学的方方面面, 其目的是更好地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教学, 着眼于开发智力, 着力于掌握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 切实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摘要:本文主要从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及优化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德育,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叶澜.新编教育学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前言

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很多方面存在不够完善之处,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不利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正确面对当今时代发展形式,积极进行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强化学生计算机技术,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的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阶段,高职院校必须严格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和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在教学组织方面,都需要以学生为本。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探索,主动学习,同时能够深刻掌握到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中,高职院校必须随时关注就业市场动态,对此做好综合性分析,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到社会企业单位中进行调研,以此了解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而制定出合理可行、满足企业要求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案,将提升计算机技术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加强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上对现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育方案改革阶段,高职院校务必同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充分分析,对于传统落后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课程,敢于舍弃,逐渐减小学生同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改革中需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的占课比例,比如说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时间,上机实践课程设备进行升级等,建立更加全面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数据库,更加便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同社会中企业做好沟通合作关系,同样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通过校企联合办学,使校企融合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以此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考虑,对学生做针对性培养训练,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以此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相比较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急需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合理结合专业知识同计算机知识,以培养实用型学生为目的。比如说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着重考虑软件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对于艺术专业学生,课程设计上着重安排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课程;对于管理类学生,可以着重安排文秘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课程,保证所有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充分结合,保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做好实际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学方法在选择性上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在课程开展前要求学生明确具体教学任务,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能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争强好胜心里的影响下,踊跃参加。比如在文字排版练习课程,可以组织报纸编辑竞赛,以此考察学生文字编辑软件使用情况和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录入信息的速度。通过组织竞赛,不仅能够营造出激烈学习的氛围,而且更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三、重视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院校办校特色明显,特别是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更加突出技术性和工程性等内容,坚持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作为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阶段,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以此使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实际发展和办校规模,在安排课程阶段,必须合理控制理论课堂与上机实践课堂的比例。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需要亲身进行指导,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对于毕业设计环节,能够真实的反应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水平,同时也是检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最好环节,所以毕业设计环节务必要严格抓起,高质量标准,以此保证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力得到全面展示和锻炼。

四、强化实验室教学,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时,需要同其他普通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有效区别,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方式方面更加突出计算机教育特色。比如可以进行专题性实验课程设置,对此有兴趣的学生、或者有特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也可以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研究阶段促使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解决问题,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特色的实验室,同样必不可缺,实践环境可以同学生未来就业工作环境相似,在学生充分得到锻炼时,也逐渐提升能力满足未来岗位所需,及早适应社会。

五、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未成熟,很多建设依旧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很多问题需要重视,急需解决。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提升自身能力,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J].赤子,2013(7):108-108

[2]胡静丽.新课程背景下职教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变革[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1):32-32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篇1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教育,创新,方法

一、精心设计软件创新教育过程

要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安排好每个教育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创新教育。就在计算机软件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 优化教学计划。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理论够用, 注重能力, 引导创新”为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不强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NET和J2EE两大技术平台为主线, 数据库平台以Microsoft SQL Server和Oracle为基石, 注重实践环节, 开设整周实训课, 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多开选修课, 鼓励学生多选选修课, 增加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的课程, 如电子商务基础、政务信息化概论、网络概论、图像制作与处理等。设立创新学分,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如参加各种软件设计比赛、去软件公司实习等,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学生长远地接受继续教育, 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需要, 提供必要的基础。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软件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还要能用软件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软件产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快摆脱“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方法, 在宏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采取以重自主、重实践、重创新、重环境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微观上采用分阶段、分模块、多循环的项目驱动方法。具体来讲,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学的起点, 教师先以具体的实例为切入点, 通过演示和分析, 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然后要求学生对实例进行修改, 增加和拓展一些功能,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创新阶段, 由教师先布置阶段性项目, 在项目驱动下, 学生通过自学, 自己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 独立创新完成阶段性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时, 要考虑知识点的循环, 即后面的项目要利用到前面项目的知识, 在每个项目中, 知识也要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 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软件项目,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 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设计出独特的软件作品, 然后在全班答辩, 相互交流作品, 切磋技术。在这个阶段, 教师主要起指点和引导作用, 所有工作由学生去发挥、去创造,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创,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此外,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如多媒体、录像和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还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 建立各种交互平台, 进行网上教学, 如借助教师网站、Email、BBS、在线学习考试系统、E-learning系统等, 把学习和创新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再有, 在考核方式上也要以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推进改革, 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内容和形式, 改变学生“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状, 要实施过程性考核, 学生成绩的评定要考虑平时表现和创新因素, 并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比例。考试形式除了一张试卷外, 还可以是课堂机试 (电脑上现场编程) 、软件项目设计、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论文、实训 (实验) 报告等多种形式, 要通过这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实践活动来评定学生,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 如教师评分、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 使评价也成为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实践者, 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 教材也是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教材是学生领会教学思想, 学习知识的载体。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 一般每三年左右知识就要更新, 因此, 软件教材的选取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先进性, 其次看内容的组织和结构, 最后要看有没有丰富的程序设计实例和富有启发性、拓展性的实训项目和习题。这样的教材能把学生引入程序设计殿堂, 使他们能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程序设计。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优秀教材, 另外, 除教材外, 最好在教学时还补充一些著名IT厂商认证培训的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

二、建设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一) 确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即分阶段有层次地构建师资队伍梯队, 重点放在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上, 要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 培养几个软件名师和一些软件骨干, 形成一支既懂专业理论, 又懂实际应用, 结构合理, 应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 制定政策,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重点放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 学校要出资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在职硕士、博士培养等途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追踪专业新发展, 也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 派遣教师去企业锻炼, 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拓宽教师视野, 增强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从企业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兼职教师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软件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作为在编教师。

(四) 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采用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改革, 进行创新教学, 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启迪、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塑造学生的创新风格。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

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努力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践、接触问题、接触最新的技术。因此,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不但课内要有实践机会, 还可以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 如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兴趣小组、软件企业实习、学校的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 另外, 通过举办各种比赛, 增加实践机会, 如各种软件技能比赛 (数据库设计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比赛等) , 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计算机比赛, 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 走校企联合培养之路, 与软件公司合作, 派遣学生去企业锻炼, 参与项目开发, 培养实际的创新思维, 这是最佳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 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产品价值, 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激活学生每一个创新细胞, 挖掘其创新思维潜能, 发展创新能力。

四、加强创新基地建设,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活动, 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 要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如软件技术实训室、数据库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图书馆、校园网等, 要保证这些设施长期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 设法利用社会资源, 与软件公司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使企业乐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 让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要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学术活动 (如聘请国内外计算机专家来讲学, 软件征文等) 、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系要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要采取措施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如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 为一些创新项目以立项的方式给予资助, 为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者提供奖励等, 也可在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方面, 体现对创新的要求, 加大激励作用和政策导向。

总之, 软件专业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 通过教学改革, 营造创新气氛,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只有依靠创新教育, 不断培养创造性人才, 才能使我国的软件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软件方面强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 为中华民族争光。

参考文献

[1]韩振宇.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J].农业与技术, 2004, 23 (6) 30-33.

[2]赵居礼, 王艳芳.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02, (15) 12-16.

[3]马永涛.浅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6 (11) 50-53.

上一篇:ARMA下一篇:多层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