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2024-07-13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共12篇)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1

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一个国家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采纳最新的信息技术,促进先进的教育成果的流通,实现广泛的合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科技进步。而云计算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型,能够更经济高效地完成应用服务。对当前教育资源总体缺乏且分布不均的困境提供了一种优化资源的不错选择。

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模式的主体是所有连接着互联网的实体事物,比如人、设备或程序。这种模式是以服务为本,按需使用和访问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化服务。这种模式的原理是:软硬件资源被封装成服务,客户端通过网络按需使用。

云计算是针对巨大规模的分布式网络环境提供的应用和网络服务。它以互联网的资源库存为基础,将大量计算机硬件结构虚拟于信息化资源池,把任务分布于资源池里,利用网络传输的高速便捷,将数据的处理提升到互联网结构的服务器群去完成。这个群由数据处理中心管理的大量普通的服务器组成。完整的云计算是动态的资源分配体系,提供提供全面的应用程序环境,动态部署、动态分配用户所需的计算任务和资源,并实时监控使用和运行情况。云计算技术把过去独在网络中提供个体服务集群化,云计算技术使得整个网络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与超级计算机相比,云计算技术不受计算机本身的软硬件性能的限制,在云计算中,采用云计算的网络幽灵极大的突破,应用程序终端所处理的数据结果并不必存储在本地资源中,而可以保持在云网络的数据中心上,用户所需要的相关应用程序也不必运行在本地终端上,而是运行在网络服务器群中的资源池里。因此云网络终端用户不必担心自己的本地终端的软硬件性能,通过云计算连接起来的硬件资源平台可以实现本地用户不具备的功能和应用。云计算的最大特点是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各种应用终端能够根据用户自身按需从网络中获取相应的服务。

2 云计算的特征和优势

2.1 在云计算的定义中有四个关键要素

1)用户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得到所需的软硬件资源。

2)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配置和扩展。

3)这些资源为云中的用户所共享,物理上以分布的方式存在,最终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

4)用户对资源按需付费,而不需要进行后期管理。

2.2 云计算的优势

1)优化产业布局。从分散的、高耗能的模式转变为集中的、资源友好的模式。

2)推进专业分工。有效避免了IT产业中可能产生的内耗。

3)提升资源利用率。云计算平台中的资源利用率可达80%以上,

4)减少初期投资。用户不再需要进行巨大的一次性IT投资,在使用这些IT资源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使用量付费。

5)降低运营成本。按需付费,不用后期维护。

6)产生新创价值。云计算推动的新价值链产生过程中,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多的新兴服务,建立新兴产业

3 云计算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般来说,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保证人口素质为目标的普及性基础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以不断更新和提高为目标的继续教育。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各不相同,对信息化技术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不论哪个阶段,提供教育服务的大学、中小学、职成教等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和教辅三大领域。

3.1 云计算在课堂教学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讲解并运用板书配合说明,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受。为了改善教学效果,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身感受,提高动手能力。近些年,利用各种对媒体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已较为普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共享这些丰富教学的内容需要高效、普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云计算能够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交付方式。

教育行业可以采用集中式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新型教学方式的推广。这种方案既可以提高投入的效率,又可以促进资源的公平分布,特别是提高边远和落后地区的教学效果。通过云计算搭建“教育云”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台湾地区试行的“电子书包”计划就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典型体现。为了减轻小学生背书包上学的负担,学生们将得到一台轻薄、具有触控式屏幕的电脑,通过网络与老师在校园内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式学习。网络连接的后端即为教育云平台,平台内存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如与课本内容同步的资料库,以及师生间互动的空间和工具等。

3.2 云计算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是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获取教学理论的实践知识,加深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探索新的领域。而学校的硬件资源往往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云计算通过共享开发测试资源和远程桌面共享的方式,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室的设想。虚拟实验室通过标准化环境建设完成实验室环境准备,通过虚拟化资源池建设完成实验室环境搭建,通过自动化方式完成实验资源申请、回收、监控和管理,通过虚拟桌面的方式完成远程访问。

3.3 云计算在教辅领域的应用

教育云能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能力,整合学校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信息系统、教学管理和教育效果评估系统等。通过这样的整合,学校管理者可以有效地监考教学的效果,分析相关的原因、寻求改进提高的方案。

4 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

4.1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为了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不公平是师资、信息、设备和基础设施等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社会普遍现象。云计算可以通过网络使储存在“云”上的教育资源通过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所需要的人,这样人人都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信息,大家都可以享受公平的教育环境。

4.2 降低教育成本

云计算的优势是低成本和高收益。对于原来需要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云计算把需要存储的资源放在云上,大大降低了购买这些硬件资源所需要的成本,降低了服务器及所需基础设施的更新维护费用、人工管理费用和能源消耗费用。对于教育部门,可以集中租用云服务,以减少重复投资,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倡导“绿色教育”。

4.3 改变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系统迁入“云”之后,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促进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按照自己的需求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交互性、协作性与自主性通过云服务得以实现,凸显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4 提高管理效率与成本

云计算在学校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实施。通过云教育平台,学校管理者可以向师生发布各种信息,及时获得师生的信息反馈。信息的快速、便捷、廉价传递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管理者也可以借助平台了解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和措施。

4.5 助推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属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个体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单,按需学习。覆盖国民的公共云教育平台可以在终身教育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5 建立教育云要素

1)使用者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需要更多的创新意识,学生需要更多的互动,家长也需要通过此平台与学校、老师沟通,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2)政府的积极介入和管理。政府需要扮演引导者和推广者的角色,比如,建立能够提供符合教育云要求的教师培训体系;提供相应的政策对先行者进行补助或奖励,从而鼓励更多企业和学校参与其中;

3)健康的产业链及生态环境。独立软件开发商、IT硬件设备生产商、数字内容提供商需要共同参与教育云的建设和维护,从而创造出优质的“教育市场”,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整体成本,还能够培育出优秀的教育服务;

4)适应现代信息化环境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因材施教,教育产业应该开发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育内容,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经常性的互动。

6 结束语

我们可以将云计算在教研、教学和教辅三大领域的应用统称为“教育云”。打造教育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重要而迫切的,因为在培养国家认同感和国家竞争力方面,教育向来是重要的基石。教育云所蕴含的资源和能量,不应只局限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而应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教育云除了能让学生方便的接触到全世界的知识,还能使教育机构进行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教育内容体系,对内提升国民对传统文化和国家的认同感,对外实现交流文化、科技乃至价值观的目标。

摘要:该文将阐述云计算的特征和优势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环境的一些特点探索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

关键词:教育,科研,云计算

参考文献

[1]杨峥洪,周发武.云计算和物联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王鹏.走进云计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云计算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黄小龙.浅谈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8).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2

1)虚拟化技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是云计算技术中一种基础性设计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打破传统的计算机架构模式,使用户能够以更好的组态来利用各种资源。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着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使得部分职业院校存在软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而有一些职业院校则存在过剩的情况;另外,由于各个学校均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育信息,使得基础设施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而采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后可充分利用各职业学院所购置的软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构建一体化的职业院校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2)数据管理技术。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大型云平台时,会面临着异构数据、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管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云计算采用了强大的数据管理技术,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读写操作,实现云平台数据的统一化管理。在职业教育领域,基于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能够解决不同职业院校所构建的.不同教学资源库之间的数据管理问题,能够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云平台,实现各职业院校数据的集中化管理。3)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同时为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通常采用数据备份技术,构建多个数据副本,有效的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目前,许多云服务商提供了云存储服务,这种按需定制的模式已得许多用户的青睐。在职业教育领域,采用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技术可对各职业院校的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能够实现各职业院校数据的共享,以及能够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按需分配存储资源。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3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反思与总结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学习者将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利用社区的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个人电脑,以Internet为媒介,来获取他们想要获取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

(1)人们的知识主要从网上获得。

(2)自主学习将替代灌输式教育。

(3)教学手段和学习场景将成为虚化。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一、基于网上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模式

“自主式学习”也称作“个别化学习”。基于网上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提供的支持学习系统主动且有主见地参与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1该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1)学习任务:由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

(2)信息资料:教师收集和该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

(3)学习指南:学生若遇到困难河南省中牟县职业高中陶德松时,可通过网络查阅学习指南,或通过网络向老师咨询,由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

(4)成果反馈:学生通过网络将学习成果提交后。由老师或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再通过网络给学生提出下一步学习的建议。

2该模式的五个主要特点

(1)个性化。学生可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等,充分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能全面发展。

(2)能动性。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存自觉自律与积极主动。所以说自主式学习是一种主动和自律的学习。它以尊重信任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前提。

(3)多元化。这种学习模式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是多样化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都可以通过网络表现出来。这样就使得参与评价的主体和内容多元化。

(4)自主性。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开放性。学生可以随时地参与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基于网上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进行学习的机会,强调掌握知识和方法同等重要。

二、基于网络通信的合作式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通信的合作式学习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来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大环境,再通过小组等形式来组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学习。从而对所学习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它的特点是以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和在线小组或团队合作学习,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展和继续努力的方向,不受时间及地点的约束。

该模式有以下四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竞争形式。两名或多名学生在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下通过网络进行竞争式的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程度来评价他们学习水平的高低。它一般是由学习操作系统先提出一个问题。再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争取进步等。

第二种:协同形式。两名或多名学生充分发挥各人的优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学习任务。

第三种:伙伴形式。通常学生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来找寻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从而结为学习伙伴。当一方遇到问题时,可与伙伴进行交流或讨论。双方便相互研究、帮助,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第四种:角色扮演形式。由不同学生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指导者负责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负责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可以随时互换角色。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学习”模式形成了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创建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进行学习以及交流的平台。

三、基于网上资源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目前我国正的兴起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Internet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牵引下,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小组协作探究方式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完成真实的任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和评价中获得知识和发展智能,达成学习目标。

在网络探究学习中,一般都是以某些特定的主题内容而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活动的,而学习任务也就围绕着主题内容而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然而,主题探究学习应以学习者的主动愿望和满足其求知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促使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和自主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负责任地、有效地以小组的合作方式进行协作式的网络学习,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对于网上学习,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的解释,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应该知道初学者容易遇到那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疑问,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将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罗列出来,放在答疑系统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答疑系统中获得迅速的解答,消除学习过程的许多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

四、自觉的反思与总结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历一次网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或结束之时,师生应当养成一种反思式的学习(或反思式的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反思的意识与行为应当贯彻在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过程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组织成果交流和评价以及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能力的迁移形成。

云计算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功用 篇4

1、建立学校内部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的管理是影响学校变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管理质量乃至学校和谐的因素, 平层化的集体制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现代学校管理者们的青睐。所谓集体制管理, 是指构建一个学校内部管理平台, 学校任何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再是由单一某个或几个领导的决断, 而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没有等级制度之分, 学校的每一个人, 都有权利在这个平台上发表个人意见,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 平台创建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和谐、深度互动的[1]。由谷歌公司提供的云计算服务——.Google协作平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运用Google协作平台建立的“集体制”管理平台有3个优点。

(1) 增进学校各级之间的交流。以往的学校制度都是由学校高级领导层商议决定, 然后由自上而下”瀑布型”执行, 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 导致执行力度比较弱。Google协作平台具有简易操作性和深度互动性, 上级领导的任决定都可以通过平台展现, 然后征询大家意见, 内部的任何人员都可以发表意见, 使得决策更加透明化。 (2) 构建和谐合作团队。传统管理方式学校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分工明确, 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部门内部之间缺乏交流。空间与心理的隔阂导致很多人感觉合作困难。通过Google协作平台构建的合作团队不仅解决了空间的障碍, 而且增加了经常性的平台交流更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3) 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个学校发展的主题。GAE使得学校的每一项制度来源于群体智慧, 每一项决策都是公开透明的, 管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团结互助的, 这样的管理氛围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教学辅助平台

各地高职院校在选择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时, Google协作平台以简单操作和深度互动的优势成为师生们的首选。作为教师教学的优秀的辅助者, Google协作平台主要发挥了以下3个功能: (1) 增强师生、生生交流。Google协作平台不仅具有简单的评论功能, 它的公告式页面更具有类似BBS的深度交流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页面形式创建公告版或讨论版, 随时发起一个话题或者发布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公告。学生则可以在后面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然教师应对于学生的异议给予及时的反馈, 促进师生、生生之问的交流,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实现个性化学习。任何一个云计算服务总是脱离不了网络, Google协作平台也不例外, 也正因为依托于网络, 个性化学习才得以畅行。它突破了传统校园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状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学习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性。云计算创建的是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教师承担的是辅助者与促进者的角色, 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享受更多自由支配学习的权利。例如, Google协作平台的协作编辑功能,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项目中, 充分发挥了其自主性和创新性[2]。当然, 为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 我们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分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成都、合理分配实践和理论教学的比例。Google协作平台具有丰富的页面形式。并且每一种页面形式都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 (如:列表式页面的学习管理功能、文件箱式页面的资源管理功能等) ,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建立家一校互动平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建立家一校互动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非常繁杂, 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和效果, 我们依托于网络的云计算不仅为家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并且给予了家长更多的主动权, 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互动平台不是单纯的电子公告板, 而应是一个互动园地。通过该平台, 家长们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在校状况, 还能对学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学生管理制度是否恰当等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校则应予以回应, 让家长们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2) 促进家校交流教育理念与经验。基于云计算建立的家一校互动平台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家校之间教育理念的交流, 而不是传统的宣传教育。同时, 通过该平台家长之间可以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 在“互帮互助”版块, 家长们可把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说出来, 其他家长或者教师可就此发表个人意见, 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 (3) 提供教育服务。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向家长们展示从学校教育到生活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等一些成功案例, 提供一站式的教育服务,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当然, 还有更多的云服务工具也可以实现上述教育功能, 如好看簿Google论坛等, 这也充分预示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有更多的发现

由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广泛的、互动性强的和实践性强的教育平台。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 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在高职教育中的强大的生命力, 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传统的高职教育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渝江, 岳伟.云计算叩开学校大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2) :93—94.

探究计算机技术在煤炭领域的使用 篇5

摘 要: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不但极大的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更使井下作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瓦斯爆炸、冲击地压、顶板”等灾害对井下作业者的生命安全都存在极大威胁。计算机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引入,不仅会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极大的使井下作业者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文中提出的井下作业者定位的.监控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瓦斯;冲击地压;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

煤炭产业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而煤炭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在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确定,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策略”。目前,我国对于煤炭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显然我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因此煤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地质条件的复杂,与之伴随的矿难也在不断增加,给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煤炭领域是生产安全高效的保障。

一、计算机系统检测

首先将井下工作者的基本信息通过计算机间的数据通讯传送到总监控计算机,总监控计算机主要负责对人员信息的存储以及显示和跟踪。同时,总监控计算机上还编制了一套可拓补的矿井图绘软件,不仅有利于工程更加系统的开发煤矿资源,而且能够直观的现实井下作业者的分布情况,这样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就能够使我们的营救目标更明确,最大化的减少伤亡,进一步保障井下作业者的安全。

二、井下作业者定位系统的实现

该系统以无线技术为主体,在井上调度室设置总控制系统,并在井下关键位置布置上各个监控基站。各个基站通过耐腐蚀、高强度的光纤或以太网相连接,而井下作业人员或可移动的车辆及相关设施通过佩戴无线数据收发机,以完成计算机系统检测中提及的人员、设施的实时监控。

三、井下作业者的考勤系统

该系统以定位系统为依托,将井下工作者的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信息传输给总监控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分析计算,将超时、超员、违章进入危险区域等行为发出报警功能,并以声光电等形式警告违规操作人员。

四、结论

煤炭领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率更保障了井下作业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井下的定位系统也大大提高了煤炭监视监控系统的精确性,使得提高多故障、突发事件的监视、识别、诊断和预报的能力。而且这样的现代化手段使得生产管理变得更高效,加快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袁小平.煤矿工业电视图像增强技术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篇6

关键词:计算机 食品工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4-0000-00

1食品研究中计算机中的数据处理

在食品原料的选择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的储藏和货架寿命的研究中,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价和控制、工厂的设计、生产规划、销售预测、企业管理等方面无不涉及到数据的处理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Dephi、Visual Basic、VC++等高级编程语言来解决,但是要求相关人员熟练编程语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编制和测试程序。目前有许多成熟的可以进行数理统计的商业软件,如Excel、SAS、SPSS、Stata、LINGO和Matlab等,对于大多数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通过短期的培训就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从而方便快速地完成大量的统计计算工作。采用SAS、Excel等软件,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图形处理等功能处理食品科学研究的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科研水平。

利用因特网获得最快、最新的国际食品界动态,是食品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上的求购信息,食品科学研究的新动态以及与食品相关学科的发展等等。这些帮助对我国食品业的发展是必需的。

2计算机在食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食品工程设计与轻工与轻化工相似,由于食品自身的结构和成分非常复杂,具有热敏性、易腐性等特点,物料形态复杂,且液体物料多呈非牛顿流体状态,因此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与化工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食品工程设计在借鉴化学工程设计成功时需要着重考虑食品原料的理化性质、工程流程、设备特性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出符合食品特性的工程设计专用软件。

食品工程设计包括流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选型配套,生产设备图,车间、管道布置,土建,自动控制,给排水、汽,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以及工程概算和经济分析等。实际上在进行食品工程设计时,操作流程和条件一般已在研究时确定,因此工艺设计的主要的任务是依据已经确定的流程和工艺要求进行设备管材的选型配套。

3食品工业的计算机控制

食品加工企业多为流程型生产过程,这种连续的按一定周期性对生产过程的某些参数进行自动控制的方式称为工厂控制。过程控制有仪表过程控制和计算机控制两种形式,仪表控制系统已难以满足目前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现代工业生产要求。计算机自动控制是在传统的模拟的基础上,用计算机代替模拟控制器,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各种控制方案的,可以方便、灵活、快速的实现模拟控制器以达到的控制效果,进行系统的网络集成,这已成为现代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4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的模拟技术目前多采用数字模拟,对食品加工中的物理过程、生物和化学反应、工程设计、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模拟。模拟技术还可用于食品企业中的经营决策、生产管理、质量与控制、经济分析和风险分析等,以探索各种情况下企业的运行效果,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带来的损失。

5食品加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食品行业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目前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信息化建设只是在一些大型的食品企业中起步,并全部采用大型通用软件商的解决方案,而没有采用针对食品行业而开发的专业ERP系统。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作为整个食品行业主体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于的进一步普及。大型食品企业已较为普及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及财务自动化等,并建立网站对企业进行宣传、产品展示、供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啤酒和乳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采用ERP、MIS、CIMS等管理系统对企业的业务重组、物流、供应链等进行现代化管理。

6 计算机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思维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图像处理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并开始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解释图像,实现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理解外部世界,被称为图像理解或计算机视觉。其目的是能够理解自然景物的系统,在机器人领域中计算机视觉为机器人提供睛的功能。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基础上,对食品工业进行外部品质的研究,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国内外对计算机在农产品中的品质检测,在水果品质检测方面研究比较多。

7结语

计算机技术已经使现代食品科学和科技呈现出展现面貌。当我们认真审视一下食品科学,就会发现食品领域已经没有不受计算机技术的影响的领域。特别是在食品分析过程中,光谱研究、图像分析、量热学和流体学等领域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将是不可想象的。食品科技的革命是计算机在工艺策划、组织及逻辑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以进行的。如同全球范围内的货物和人员流动一样,现代食品贮藏和分配没有计算机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只有将食品科学研究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食品加工业才能跨入电子化、自动化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刘长虹,钱和 等.HACCP体系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实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

[2]卢智,朱俊玲.excel功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山西工业科技,2003,1(3)31-33.

[3]赵思明等主编.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4.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简介:王迎辉(1982—),男,河北衡水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工艺、食品质量和安全、发酵工程。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7

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指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它能提供人们所需的服务资源。这种资源与互联网有很密切的联系,它的规模比较大,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同时也比较安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应用不断的深入,对大数据的处理也是不断的扩大,用户在其中只是将数字进行输入输出,相当于中间的联系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云计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云计算也在不断的发展突破创新中。

云计算的形式有好多种,目前,能够确定的云计算形式有七种,分别是SAAS、效用计算、网络服务、平台服务、MSP、商业服务平台、互联网整和。

由于云计算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比较紧密,也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而在网络平台或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联系的网络服务平台非常的庞大,因而,云计算的规模非常庞大,一家企业私有的云计算技术一般有成千上百的计算机进行服务,他能让用户的计算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1]。云计算还有虚拟化的特点,它借助于互联网运行,因此,对于参与的用户而言,用户只要运用一台笔记本或一个手机,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完成任务。云计算要处理非常庞大的数据,它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防止计算错误,因而从计算的本质方面而言,云计算可以防止出现错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云计算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任何的使用者不会产生一定的条件限制,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云计算的出现和运用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价值。

2 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是一种服务器的构架组合,它不是一个整体的结合体,而是一个由多项个体独立服务的组合体,比如:用户可以利用搜索来搜集自己所需的材料,也可以利用存储器将自己的材料或信息存储其中,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相片等通过相册的形式收集管理起来,这些方面的服务是用户所需要的,他们就会根据自己所需要服务自己选择[2]。

云计算应用的几个方面,具体如下:首先,存储服务,目前用户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其次,搜索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的需求,在使用大量服务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三,科学项目计算,在这一方面的运用,主要是一些大型的项目,在资金投入或设备的购买方面需要大量的计算,在云计算的运用中,只需要将所要计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通过云计算就能够快速的计算出来。

3 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云计算的的发展比较晚,也与网络信息技术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首先,在云计算教育方面的师资分配不均衡。最大的差异在地域方面,一些知名的高职院校和东南部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比较充足,而西北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观念比较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慢,因而云计算的教育发展速度比较慢。其次,教育成本比较高,由于云计算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联系比较密切,需要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对于内地的一些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要完善教学设备,需要的资金投入也非常的大[3]。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速度,使得高职院校教育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4 云计算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

4.1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云计算可以为学校的教育建立一个教育平台,让教师与学生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之前,教师在上完自己的课就不会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在业余时间遇到问题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向老师请教,或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非常少,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交流平台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对于成长中的高职学生而言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4]。

4.2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

云计算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应用,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并对高职院校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让教育资源合理优化组合,让各高职院校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让高职教育形成体系化,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先进化,在教学管理上更加开明化、人性化,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结束语

云计算既是一种计算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使用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网络是一种虚拟化的资源,但能够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体验,云计算是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一种虚拟化的资源,也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节约管理和服务成本。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高职教育则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领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将云计算引人高职教育领域,能够促进高职教育领域的发展与革新。下面就从云计算的概念、形式、特点以及云计算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让云计算在我国的高职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教育,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闫娜.基于百会云平台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3.

[2]王兵.基于云计算的高职教学改革新思路[J].电子测试,2016,6:67-68.

[3]周月娥.云计算在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169-170.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8

云计算技术的实践应用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 这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呈现出互相支撑的局面,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 更是需要云计算技术支持, 从而实现信息平台正常运作。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云计算概述

在云计算之前, 计算机网络所依据的主要是分布计算、网格计算以及平行计算等技术的支持, 诸多计算技术的支持创造了网络的跨越式的发展, 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云计算出现于上世纪末期, 是分布计算、网格计算以及平行计算的延续, 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 着力于打造云环境, 继而引发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从整体上来说, 当前的云计算指的就是一种数据信息交互应用的模式, 这一模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全取得相应的资源。

在云计算的环境中, 资源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资源池主要的来源是来源于广泛的资源汇集, “池”只是一种十分形象的说法, 即是指能够容纳各种信息数据资源, 从中可以反映出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资源库的容量之大, 另外, 在云环境之下, 其服务的高效性是传统的计算模式不可比拟的, 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客户端提供最为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服务, 就目前来说, 云技术所支持的高质量的服务主要是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软件服务, 这一服务的目的就是为终端用户提供自己所急需的各种软件, 其主要的方式即是借助于Web界面,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为客户打造一个云环境, 这就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二是平台服务, 从字面上来理解, 就是借助于云技术的支持搭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的平台, 以平台的搭建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三是基础设施的服务, 这一服务的实现主要是依据互联网提供相应软件运作的模式, 从而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CPU、存储设备等计算机硬件设施。

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指的是超强的计算能力。云环境中的基本构成需要有成千上百的计算机终端, 借助于互联网在诸多的终端被连接在了一起, 这就为云计算支持下的客户终端提供相应的资源提供了基础;第二方面则是云计算的安全保障性极高, 在云计算的环境中, 往往会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障云计算的安全性, 尽可能规避客户信息失窃问题的出现。三是服务的虚拟化。在云环境中, 着力于打造虚拟化的服务环境, 所谓的虚拟化的服务环境, 指的就是客户用户终端接入的时间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 用户可以在这一虚拟化的空间中自由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数据资源。四是云计算的可扩展性。对于云计算而言, 其具有的可扩展性是主要特点之一, 云计算环境下, 用户个性化的实际需求就成为其进行动态资源分配、、提供或取消服务供应的存储与计算平台的内在动力, 这也就成为了云计算优势之所在。

1.2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价值

1)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在现阶段, 教育的公平也已成为国家与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和谐和会建设的实践中, 教育公平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凸显, 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具有极为现实的原因。在国家市场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事业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 社会事业的各方面都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但是毋庸置疑, 在社会转型期, 基于各地处于不同的历史基础上, 再加之所在遇到的发展机遇存在一定的差别, 这就直接导致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 教育不公平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地区的区别, 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基于此而言,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是极为迫切的, 这与国家在教育领域所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 在教育领域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带动教育现代化实践的发展, 从而使得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管理的水平、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则是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步, 就其原因, 就是因为,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 可以使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即使不加大投资更新自己的基础设施, 也会享受到云环境所带来的优质化的信息资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于地区差异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几率[1]。

2) 有效减少学校建设成本。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将会在降低落后地区学校成本支出方面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这就要从当前学校硬件与软件社会配置现状与云计算的主要功用层面予以分析。

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的实践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得以逐渐推广, 为此各学校都尽力配置数量不等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 但是毋庸置疑,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原有的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都渐趋落后,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致力于教育领域相关设施的更新改造, 从而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 但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却无力更新改造本地区教育领域内的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施, 基于此而言, 教育就出现区域之间的差别, 并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使得这一状况方发生逆转, 这是因为基于云计算所支持构建起来的云环境, 只需要用户终端接入该系统, 就可以享受到本地区教育领域信息平台所带来的各种信息资源, 避免了基础设施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2]。

3) 教学活动模式现代化趋势明显。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是的“有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下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

一是从师生互动方面来说。师生互动是现代教育特色之一, 在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改变的, 基于此而言, 借助于教育领域信息平台, 是师生双方就可以将课堂向课外延伸, 一方面学生可以以平台作为自己查阅资料、开展自主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该平台及时向老师请教, 教师可以据此而向学生解答疑难,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交流的局面得以形成。

二是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对于学生而言,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是其最为“亲密的伙伴”, 就其原因, 就是因为提供登陆信息平台, 学生可以重新回顾以往的教学视频, 温习所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提交自己的作业, 与同学、老师在线交流, 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与苦闷, 从而形成了多点对一点的良好局面,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业的提高, 而且还会促进学生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三是从教师的视角而言。在教育领域信息平台上, 教师可以借助诸如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开展自己的教研工作, 诸如查阅资料、在线交流、网络视频等都可以随时随地予以进行, 当然, 信息平台还可以实现与自己学生的在线交流, 实时了解到自己学上的思想动态、本课内容反馈、作业完成的情况, 并据此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计划与备课内容, 这就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实现学校管理高效化。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对于学校的管理也是十分有利的, 这是因为, 这一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全校师生所公共的信息平台,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来说, 就可以借助这一信息平台发布相关的学校信息, 也可以实时关注教师、学生反馈的意见, 基于此而改变本学校的管理的方式方法, 从而使得学校管理朝向民主化与高效化方向逐渐发展。

2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管理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 就应该从学习资源云、教师资源云、数字图书馆云这几个方面来建设信息平台[3]。

2.1 学习资源云

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践来说, 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机构、不同学校之间缺乏互相的交流与协作, 由此而直接导致了教育领域之内学习资源相对的封闭性, 各学校的学习资源由此而处于互相隔绝的状态之中, 这不利于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构建信息平台的实践中, 就要以学习资源云的建设为重点。具体来说, 则是强化优化课程的指导性, 使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的场所, 学习资源虚拟化是一个可行之路, 在学习资源虚拟化环境中, 学生致力于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相应的探索, 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师资源云

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实践中, 师资力量的公平是其中的一个着力点, 这是因为, 师资力量的落后会直接导致教学水平的落后, 进而会导致学生实践力与创新力的不足, 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当地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基于此而言, 在建设信息平台实践中, 可构建教师资源云, 从而使得落后地区的教师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可以与较为发达地区教师、教育界研究专家实施互动交流, 从而推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2.3 数字图书资源云

数字图书云的建设是相对于高校来说的, 在高校, 图书馆资源是较为丰富的, 可以为本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做出巨大的贡献。基于此而言, 构建数字图书馆云, 就可以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登陆信息平台, 数字图书馆云获得相应的资源, 这一虚拟性云管理模式也使得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更具有实效化与经济化, 使得高校的馆藏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3 结语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业已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推动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实践, 在其以后的建设过程中, 更应该从学习资源云、教师资源云、数字图书馆云这几个方面来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作。

摘要:在教育现代化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之下,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得到高度的重视, 在“十二五”规划之中有了较为明显的指向。在该规划中, 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组合这一发展的路径, 并将云计算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最可依据的技术手段, 云计算技术的引进使得教育领域信息平台的构建成为可能, 并据此而发挥最为有效的作用, 目前, 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在实现各种教育数据信息的重组优化与共享等方面予以创新, 从而使得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领域信息平台建设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章泽昂, 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0 (6) :69—80.

[2]杨滨, 王文霞.论“云服务”在教育低碳化中的合理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6) :19-22.

计算机领域的职业教育 篇9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其中软件工程为2002年全国首批获准招生培养单位之一;学院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2010年10月,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被列入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领域;2011年4月,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被列入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2009年11月, 承担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福建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数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2010年11月, 承担福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公共平台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公共平台。截止2013年3月, 学院累计招收工程硕士生1225人, 年平均招收工程硕士生达110人, 累计已获工程硕士学位704人, 他们分布在福建省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部门, 肩负着负责人或者技术骨干的重担。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创办和发展, 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 扩大了研究生教育的规模, 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人才,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计算机技术领域获批列入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我们以2011级、2012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开展试点工作的主要对象, 已较好地完成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2013年5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项目验收。

2. 改革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选拨制度

积极开展宣讲, 提高学生和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同度, 2011-2013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招生26人、28人和24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招生31人、2012年招生39人、2013年招生46人。

重视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 在推荐免试生中, 避免只重成绩不看能力。将本科优秀毕业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学科竞赛等纳入到推荐考核体系中, 有助于引导本科教学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推免工作向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优秀毕业生倾斜,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加大复试权重, 以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将能力考查作为改革重点, 比如增加实验动手能力的测试, 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选拔手段。

3. 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创新培养模式

就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企业对工程硕士阶段的能力要求以及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发挥学院研究生教育特色, 制定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2.5年, 构建与学术型有明显区别的“1+1.5”的新培养模式, 其中1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授;1.5学年在企业实习或实训, 完成学位论文或工程项目的研发。实行学分制, 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注重实际应用, 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一般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实用背景, 实行双导师制。

4. 加强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 搭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若干门核心课程平台, 专业方向均按计算机技术的一个主流应用技术设置, 如网络与智能技术方向、软件开发方向、企业信息化方向、信息安全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等。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软件工程、高速网络原理、软件体系结构、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集成、中间件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对抗与安全等课程。

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系统改革方面, 对于基础类课程, 主要强调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 同时尽量凸现其工程应用价值或潜力。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中, 尤其对专业领域选修课程的设置, 立足放眼计算机技术前沿与产业趋势的思路, 注重课程的前沿性和国际性, 力图展示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方向, 力求体现计算机教育的最新变化, 强调对原理、方法、思路、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学习和融会贯通, 杜绝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学科发展的现象。

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开设《计算机专业素养》课程, 主要形式有企业家讲座、读书报告、专题讨论、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具备开展团队合作所必需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对未来所从事职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责任感;具备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灵活应变的能力。专题讨论针对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应用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 包括计算机社区、技术风险、职业伦理、信息经济、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等等。通过学习和讨论, 学生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的价值和责任感所在。专题讲座专门讲授计算机专业沟通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内不同层面对象的文字和语言沟通能力, 包括如何讲解技术定义、系统架构, 如何解释过程、摘要, 如何记录和写作技术报告。

5. 实践环节的设计及实践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专业实践形式包括体验式训练、实务训练、参与新产品开发, 技术改造, 工艺设计等等。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 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 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 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评价,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5.1 实践环节

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主要由校内实践课程学习和校内外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学习两部分组成, 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校内实践课程学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部分, 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每门课程都加大了其实践教学部分。但其实践教学目标是为课程服务的, 针对每门课程自成体系, 相对独立。

二是建立并行于课堂教学的专门独立设课的计算机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在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的同时, 同步开展了计算机技术工程实践训练环节。

校外实践环节是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实践, 其教学主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完成。

5.2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我校计算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良好条件, 以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为优先, 建设基础实验大平台, 发挥学科优势, 构建了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适应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 实现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

依托福州大学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科学计算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室的科研训练平台, 加强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实战训练, 扩展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深度;扩大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覆盖面。

校内实践基地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公共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计算机应用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福建省超算中心, 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系统设计实验室等, 进行课程设计和课题模拟实践。

积极与企业共建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工程实验室, 依托重大科技专项, 大力开展计算机关键技术研发, 提升知识与技术创新水平。目前, 有与福建金科集团联合成立的福大金科云计算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加强与校外知名IT企业的联合,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具有稳定的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 使学生较早参加工程实践和创新活动, 满足实习学生的人数要求, 效果较好, 现有福建星网锐捷网络公司、福建新大陆集团、福建顶点软件公司、福建榕基软件公司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6个。

6. 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企业、行业等建立紧密的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 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已经与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集团、厦门巨龙软件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共建福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书》。

与福建星网锐捷通信有限公司共建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州大学-星网锐捷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用友软件共建福州大学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州大学-用友软件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双方密切合作建设开展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 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企业负责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实习实践基地的日常运行由企业负责, 主要职责有: (1) 参与制订培养方案。实习实践基地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福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特别是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 (2) 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 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接收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3) 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指导教师队伍。组织企业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福州大学担任兼职教师, 开设企业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 (4) 参与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实习实践基地与福州大学共同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 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5) 与福州大学共同做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 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 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6) 定期公布实习实践基地可提供课程、实习岗位、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

7.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 选拔校内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课堂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或从工业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师资, 由任课教师、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三部分构成, 2011级共遴选39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27位企业导师。

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训。加入谷歌学术合作计划, 开展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选派教师参加在中山大学举办“Andriod手机开发课程”教学研讨会;加入英特尔“多核技术”大学合作计划, 开展多核技术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选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骨干人员, 经过适当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掌握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基本技能, 聘请其担任部分课程教学或参与实践指导。同时, 在双方导师队伍的共同指导下, 结合相关企业的研发课题开展研究和设计工作, 加强企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办法 (试行) 》, 2011级共遴选27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

8. 学位论文的形式及评价

加强学位论文工作, 制定“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式及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分为IT系统研发、软件开发、应用研究三种形式, 形成《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已在201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实行。

加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和学籍管理,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规范培养过程, 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等环节进行督导检查, 对论文阶段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程序等工作制定相应规范, 形成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文件《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阶段的有关规定》、《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办法》等, 坚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 实行学院级统一组织论文答辩制度, 同时建立警示机制, 提高了学位授予率。

9. 结语

自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批列入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对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积极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应用人才,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1年1月, 福州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领域荣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称号;2013年, 获福州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2项, 其中, 《“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获福州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产学融合下IT人才科学与工程素养复合培养模型的形成、试点及推广》获福州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2010.9

[2]教育部.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4

[3]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报告.2013.5

计算机技术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 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军事领域也不例外,在现代军事系统中,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武器的灵魂,在战场上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与商用计算机相比,军用计算机的功能更专业,质量更坚固,要求也更加严格。

1军事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

1.1军事领域中的车载计算机

军事领域中的车载计算机主要指的是在现代装甲战车、防空武器、地面炮、近程导弹发射车、侦察车等车辆内所装备的计算机系统。运用车载计算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军事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提升命中率、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还能够提升信息的处理效率,在现代军事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大。

在装甲车与防空武器中的计算机技术,主要用于火控系统, 故这类计算机也被称为“火控计算机”,是火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火力控制问题,并具备解算与控制功能。

在近程导弹发射车与地面炮中的计算机技术,也主要用于火控系统,但两者的功能与名称都有所不同。控制地面炮进行设计的车载计算机被称为地面炮计算期,能够以目标地点的气象与诸元为依据,自动计算出命中目标所需要的诸元,并对目标地点进行及时修正。控制近程导弹发射的计算机被称为近程导弹指挥仪,在导弹发射以后,设备可以根据弹道的飞行情况进行准确计算,并将无线电指令发动给导弹,从而对目标进行连续的飞行控制。

在迫击炮上的计算机又被称为弹道计算器,能够对弹道进行导航与计算。

在侦察车中的计算机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信息,要求计算机有很快的运算速度。多个探测器传输回来的大量信息必须经过实时传感器才能进行数据的融合与处理,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将信息及时传输给前方战场与作战平台。

1.2军事领域中的机载计算机

机载计算机主要装备于现代战机,是一种微型的计算机系统,现阶段已经在雷达、大气数据处理、机上监控、电子侦察、 自动飞行控制、飞行管理、仪表控制、通讯等领域广泛使用。

在超音速远程轰炸机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支持飞机的自动驾驶,在飞行以前,可以将飞行过程储存到计算机内, 飞行员的控制只需要存在于飞机起飞与着陆阶段,其他飞行过程可以全部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根据实现制定的飞行计划到达目的地。在轰炸机的驾驶舱中,也并没有纷繁复杂的各种仪表, 而是只有一块显示屏,驾驶员只需要操作显示屏上面的小飞机, 便可以完成对飞机的控制。

在战斗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其在应急情况下, 也可以完成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在战斗过程中,飞机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飞行武器控制系统可以完成自动的飞行与射击,战斗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全部显示在做场内的荧光屏与平视仪中, 驾驶员可以省略查看仪表这一步骤,集中精力克敌制胜。

1.3军事领域中的移动计算机

军事领域中的移动计算机可以分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掌上电脑三种,但与生活中使用的电脑不同,军事领域中的电脑都是加固型的。

“网络中心战”的提出使得移动计算机的需求更加迫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利使其感受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作战优势,在此之后,美国国防部也意识到了需要在战场士兵身上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这对战争非常有利。

1.4军事领域中的嵌入计算机

军事领域中的嵌入计算机主要指的是嵌入弹药或侦察系统中的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能耗低、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势,在远程导弹上嵌入微型计算机可以控制导弹的飞行速度, 还能够控制火箭发动机的关机与脱离时间,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导弹能够按照预计的轨道飞行。除此之外,在精确制导炸弹中, 微型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以美国“杰达姆”系列导弹为例,计算机技术便应用于其结构任务中,导弹中的定位接收机与惯性测量装置会接收到卫星发出来的飞行信息,并将其导入到任务计算机中,计算机可以根据收到的信息完成对导弹的控制,还可以对控制功能进行解算,将相应信息向其他设备输出,从而对炸弹的舵面偏转情况进行控制,保证炸弹不偏离既定轨道。

1.5军事领域中的C4KISR计算机

C4KISR是美国的军事信息处理系统,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战争时代,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战场上的有效信息,有利于对决策与作战优势进行合理判断,同时,C4KISR也是进行网络中心战与联合作战的核心技术。C4KISR系统最初仅为C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相继出现C3、C3I、C4I、C4ISR等系统,C4KISR为最新一代。在C3I向C4I过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动化指挥系统中观念的发展,换句话来讲,在C3I中,主要强调以通信为核心,来实现指挥作战系统的自动化;而过渡到C4I时,则着重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相互结合,计算机技术在整个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某种角度看,C4I就是C3I的数字化升级。

2军事领域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储存空间更大,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在现代化战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但真正对战争有用的信息往往一瞬即逝,因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有效的信息, 是把握战斗机会的核心。所以,军事领域计算机必须有足够快的运算速度,且具备充足的信息储存空间,拥有良好的软件兼容性与便捷的人—机接口。

第二,输出与输入能力更强。计算机内部的宽带主要取决于数据总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主要应用的是紧凑型的PCI总线,但一些用户希望能运用PCI超速结构,相比来讲,后者具备的性能更加优良,其也是下一代平台互联标准总线的有力竞争者。

第三,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如今,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在战争的武器系统中,运用无线技术进行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美国一些公司也在无线局域网的解决方案上下了很多功夫,具体来讲,就是将无线局域网卡装置在计算机内,从而实现计算机在短距离内的无线通信。只要用户位于局域网范围以内,不用利用电台,便能够实现图片、影像、 声音的传输,还可以向他人报告自己与目标的位置。

第四,发展数字式多微机分布结构。数字式的多微机分布结构是计算机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第三代战斗坦克中,每辆坦克中的微机都有近四十台,这些计算机能够进行完美的综合运用,使坦克能够在夜间也可以实现高速行驶,还能在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帮助坦克准确击中目标。

第五,具备可重构性。未来的计算机技术能够以战争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系统的重新配置,在设计计算机时,设置多个扩充端口,这些端口能够接插各种模块化部件、功能卡、 电源以及驱动器。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个性化配置, 从而以自己的需求为基础,配置出不同使用要求的计算机。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这些应用的日益成熟,战斗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度与战斗力也会随之提升,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将会更广泛的在军事领域中应用,并逐渐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军事领域的计算机技术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传统模式与手段。本文从车载、机载、移动、嵌入、C4KISR等方面,论述当前军事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并就未来军事领域中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通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 篇11

【关键词】通信领域 计算机技术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我国的通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所独有的时代新和领先性,使通信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优势分析

在不同的领域中,计算机技术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其发挥的效用也不同,在通信中,计算机通信具有独有的优势和特点,其不仅仅能够对数据进行输送和传达,同时还能够实现合理的数据信息处理,使数据实现交换。从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来看,计算机技术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一)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和处理效率

从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来看,在其与传统的模拟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上要占有明显的优势,计算机技术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速度,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更好的展现出计算机对通信的促进作用,使通信技术更加先进。比如说通信技术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的一种信息处理,将信息以十分安全的状态由输出点传输到接收点,这种状态是通信的最佳状态。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从传出点到接受点的效率,使中间的信息处理环节更加顺畅,也促进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计算机技术提升了信息的精准度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相对认可和欢迎的一种先进技术,其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捷。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提升了信息的精准度,使人们能够接收到精准的信息,从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计算机能够促进信息精准度的提升,主要在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很大程度的提升了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使得信息更加安全有效。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下,可以轻松的实现二进制处理方式,使处理过程中的杂音得到和合里的清楚,从而对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形成合力的信息保护网。那么,在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处理方法的作用下,通信信息能够以安全、精准的状态呈现在使用者面前。

(三)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大的缩短传输时间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到的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加以缩短,使信息能够高效的传输于其他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形成一种对接的关系,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使信息及时的输送到需要信息的使用者手中。

(四)计算机技术充分展示了多媒体通信的优势

多媒体通信使得通信领域更加安全和有效,并能够促进通信领域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促进通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为通信领域与多媒体通信之间构建了一个合理平台,促进了多媒体通信在现代信息领域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可以通过二进制对信息中所出现的符号、数字、文字,乃至是图片进行处理,使信息更加有效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从本质上来说,这种二进制的信息处理办法充分体现了多媒体通信的优势,使信息在一定的监控模式下完成。

二、通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具体体现

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完全的融入到了通信领域中,促进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目前来看,在通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对于通信领域来说,信息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信息处理速度的加快,更能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信信息处理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使信息管理者和信息的使用者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促进信息管理体系用户需求为基础进行合理的信息处理。同时,信息管理融入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信息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发展,使信息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科学化的合理操作,这样确保了信息管理体系的时效性。

(二)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在整个通信领域中,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通信领域的核心力量和中坚力量。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传输领域所需要的处理的信息更加的繁杂,需要更为先进的信息处理体系与之配合。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通信领域的信息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二进制的方式,促进了信息处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了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加之计算机技术能够使信息處理过程更加安全,更好的提升了信息处理的作用效率,促进了信息处理的优化。

(三)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在数据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数据管理领域,使数据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管理媒介。

(四)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计费系统是通信领域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功能,计费功能是否优化与整个通信领域的是否优化之间有着一种必然联系,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通信的计费系统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大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得到合理的运算,使计费系统更加精准。

总之,在通信领域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看到计算机技术的身影,通信领域的任何一次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只有充分的落实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得到最佳的体现,才能进一步带动通信领域的发展,体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蒋巍.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周刊.2012(14)

[2]张寒冰,朱宁.试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

医学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 篇12

一、计算机技术于医学发展中的应用情况

(一) 基础医学

无论是哪一门科学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独立到独立这一个阶段, 并且这种发展过程必然会经历从定性到定量的理论分析, 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也是如此。因而计算机在医学的发展中最早应用于基础医学的领域。而随着医学的发展, 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上的发展应用, 都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的研究都已经分不开了。但是在对于量化分析的问题上计算机的作用无可替代。并且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 还延伸出了其他的边缘性学科。

(二) 辅助诊断

计算机在现代医学诊断的作用就是在病情的检查上, 这主要就是依赖于其强大的存储功能以及逻辑计算功能, 并且现代医学诊断的很多先进的手段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病人在进行病情描述以及基础检查过后, 医生将信息输入电脑, 而电脑中本身就有有关信息的数据库, 计算机根据此检验记录, 并再根据相应的化验结果进行诊断预测。目前的临床医学中这种新型的诊断方式开始得到普及应用, 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除了诊断病理之外, 计算机的技术还应用到了对生物的信息识别上, 这主要是依赖于计算机的高分辨计算能力。以此对生物的细胞电位的变化进行检测, 并通过计算将变化转换生成相位图, 并且, 由于电脑的计算以及逻辑能力较为稳定因此真实性更高, 对于医生对相关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三) 文献检索

经济的发展在现在社会开始趋于融合和一体化, 知识文化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融合以及交流的趋势。医学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的呼声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而越来越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并且早在2003年中国的医学界就开始意识到了医学信息的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资料的检索的重要性。非典的传播以及其危害, 令所有的医务人员无从下手疲于应付, 物种的变异速度令每一个寻找病院以及治疗方法的医学人员开始对医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医学知识的更新远远不能满足新病理出现的需求。此外那时医务人员在文献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寻找上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计算机的应用就极大的解决了类似的麻烦。让从医人员疲于应付, 找不出准确的病源、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 给每个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敲响了警钟, 即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大大滞后于入侵物种的变异速度。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具有超强检索功能的工具, 能够为医务人员的学习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检索出那些可能需要花费很大人力才能查到的资料, 使国内外的医学信息能够更为方便的互相传达和交流, 实现全球医学知识的共享, 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同时加快了我国医学事业的科研进程。

(四) 教育应用

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在实践医学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在医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也非常突出。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了,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些实践性或者是模拟性教学上无法做到生动形象, 而只是通过一些平面以及静态的东西来教授。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 就可以很好的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模拟, 简化了教授难度, 并且更加的生动易懂, 避免了大篇幅的专业枯燥的解说。学生不愿学老师唱独角戏而苦恼。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容易理解, 容易深入人心,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教学者能够轻松教学,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融地方的运用

首先, 在诊脉技术方面的应用。因中医诊脉因人而异, 而计算机能够将传感器收集的脉搏信号数据采用波型速加的方式加以处理、分析并判断出脉象与波型信号间的对应关系, 然后根据波型对疾病予以诊断治疗, 已使得中医诊脉技术上了一个台阶。这一技术弥补了中医诊脉技术中的缺陷, 提高了诊脉了准确性, 同时也是对中医的诊脉技术的推广, 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 计算机在处理医学图像方面的应用。现代医学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 而医学影像的采集必须由计算机完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医学影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 计算视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其在辅助放疗计划方面的应用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的应用两层意义。通常听说的放射治疗计划, 是指根据检查手段确定出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后, 选择合适的照射源、射野面积、源皮距等参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由瑞典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先提出的, 它把放射线从不同的方向定向对准直照射病灶, 在病灶中心形成大剂量聚集效果, 使病变组织坏死的同时, 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达到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而在当代, 以人工脏器替换病变或损伤的器官已不再是神话。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 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 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及应用总体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上一篇:司法审查论文下一篇: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