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改革

2024-05-09

计算机教育改革(共12篇)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1

计算机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计算机知识是现代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知识。进入21世纪之后,计算机愈发普及,已成为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成效,解决长期存在于中学计算机教育中的若干问题,有必要对中学计算机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改革策略,这对于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成效是极具意义的。

1 中学计算机教育现状简析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虽然通过多年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业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计算机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传统,计算机课外活动未普遍开展,计算机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计算机考核方式仍普遍以纸质考核为主,学校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为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中学生接受到更加优良的计算机教育。

2 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

那么,究竟如何实施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呢?下面为笔者的具体建议。

2.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中学计算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中学计算机教师均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讲述教学法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21世纪的今天显然已落后。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中学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改变之前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性引导中学生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学习。计算机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一定不同,更注重实践操作性。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网络资源中学习到更多计算机知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积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中学计算机教师均习惯于照本宣科,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已落伍,必须要进一步进行改革。除此之外,在应用网络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科学应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趣味教学法及分层教学法等诸多先进教学方法,让多元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让中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充满更多兴趣及期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计算机学习情况而定,切不可盲目使用,应做到科学适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2.2 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很多学校均十分重视开展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希望通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以提升。对于中学计算机教育而言,很容易发现,计算机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课外活动。这样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学校,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为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视野,中学计算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诸如,适时组织计算机讲座,开展计算机知识竞赛,开辟计算机学习园地,组织开展计算机知识展览会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计算机家庭小实验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可谓是一举多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应积极融入其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对于学生在课外计算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必须要帮助他们积极克服,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课外计算机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中学生计算机兴趣的重要载体,是让中学生对其所学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应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及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对其予以更多重视,积极组织和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通过计算机课外活动提升中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2.3 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

众所周知,中学计算机教材编制完成之后,很多年都没有变动,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极快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容易造成计算机教材与计算机知识脱节。为了更好地优化中学计算机课程结构,建议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校本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在校本计算机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积极融入一些最新计算机知识,融入更多趣味元素,从而有效满足中学生的计算机最新知识学习欲望,激发中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校本教材编写完毕后,可以与原来的统一教材交叉使用,从而不断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学校必须要对校本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既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计算机课程安排,又可以让校本课程发挥其最大作用。如若学校不具备编写计算机校本教材的能力,可与其他兄弟学校合力编写。每个学校出一至两名骨干计算机教师,通过商讨合力编写计算机校本教材。教材编写完毕之后,需要交由学校相关部门审核,交由学生及其他计算机教师审核,并要求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尽可能让计算机校本教材尽善尽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校本计算机教材编写完毕之后,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不应一成不变,应让计算机校本教材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这样的计算机校本教材更能符合中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实际,也更有利于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质量。

2.4 优化计算机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很多中学的计算机考核方式大都以纸质形式为主。殊不知,计算机是一门极为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这样的纸质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出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有效性,建议学校应以上机考试为主,应以纸质考试为辅。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引起中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有效避免大部分中学生为应付计算机纸质考试而大量死记硬背的不良情况。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希望未来相关教育部门及各校能正视此种情况,不断优化计算机考核方式。在笔者看来,计算机上机考试应占总分的60%,而纸质考试应占总分的40%。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凸显上机实践的重要性,让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予以更多重视。在计算机上机考试期间,应邀请多名计算机教师共同监考,防止学生作弊。计算机上机考试及纸质考试的题目也应更加突出应用性,让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成为中学计算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做法对于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质量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线计算机教师及学校也应对其予以足够重视。重视计算机考核的实效性,反思计算机考核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中学计算机考核方式的有效性。

2.5 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中学计算机教育需要完备、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配合。但实际上,很多中学在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却不尽人意。诸如,计算机数量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计算机学习需求;计算机老化,经常出现损坏,影响中学生正常计算机学习进程;计算机软硬件更新速度太慢,无法满足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要等。为解决此种情况,各校应积极增加计算机硬件设施投入,投入更多资金增加计算机数量,以及用于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除此之外,还应委派专人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及时更新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学生正常计算机学习需求,满足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笔者曾于2016年5月份期间,对部分中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2.1%的中学生表示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质量。虽然仍有很多中学生表示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情况较好,但仍不可忽视部分中学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的情况。在笔者看来,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更代表着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教学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实效性。因此,各教育部门及中学应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让中学计算机硬件设施可以更好满足正常的计算机教育教学需求,不断提升中学生对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3 结语

发展必定要面临改革。为促进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学计算机教育进行适度改革,改革那些不利于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因素,发展那些利于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因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优化计算机考核方式、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未来中学计算机改革中必然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只有这样,中学计算机教育才能保持一个正常的发展轨迹,不断提高中学计算机教育质量。

摘要:笔者主要针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进行简要探索。笔者认为,为促进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优化计算机考核方式;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希望上述改革策略可以有效促进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改革,课外活动,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灏.浅谈计算机教育重要性的几点理解[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

[2]刘宏运.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42).

[3]杨瑞芬.新课改条件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6(12).

[4]彭炎.Pck视野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高效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5]武越.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剖析与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5(1).

[6]张亚军,贺琛琛,王宏.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2).

[7]江琼琴,高迎斌,金焱明.浅论大学里计算机理论的教育方法[J].科技资讯,2013(26).

[8]尹红征.探究计算机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J].艺术科技,2016(4).

[9]李毅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教育[J].电子制作,2016(10).

[10]刘远超.新媒介对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5).

[11]李靖.基于区域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2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职业学院开展计算机专业有很长时间,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教学积累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也培养了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就会发现自己学习的计算机专业和实际工作需求不能很好的接轨,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有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发现,虽然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用到的不多。目前职业学院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下:

(一)师资力量小,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很多职业学院在进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计算机应用的专业性能比较强,包含很多实用性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才能教授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全国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少,这就影响着整体的计算机教学成果,这就要求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

(二)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计算机应用实际操作能力,开展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办公软件应用比较多,对专业技术强的网页设计网站编程、运营、等设计的课程比较少,这样的毕业生缺乏相应实力。虽然很多职业学院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了改变,但是全国各地的职业学院发展情况都不同,很多地方职业学院教学依然很落后,高技术含量的计算机课程开设比较少。

(三)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讲解的理论知识比较全面,但是没有侧重于知识点的实用,学生缺乏计算机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职业学院的学生多半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考入重点高中之后就进入职业学院,学习能力比较弱。还有的学生是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不高,学习计算机专业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职业院校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的职业性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职业学习的生源特殊情况,开展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确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围绕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避免造成教学知识落后现象。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和学院要洞悉行业的需求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新的教学方案,由此一来,学生毕业之后更能适应岗位要求,根据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就业方向,实习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提升计算机专业能力

现在职业学院加入很多高学历的教师资源,虽然具备高学历的优势,能填补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不足,但是这部分刚毕业的教师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所以,这就需要职业学院多安排这类教师和年轻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多沟通交流教学经验,为更好的推进计算机教学工作。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侧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案。职业学院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计算机的学习和普通专业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点,借助多媒体设备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操作的技术原理,让学生掌握更多计算机专业能力。职业学院和教师不断创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因为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行业更新换代比较快,对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在开展这项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职业学院要想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准计算机专业人才,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不断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爱上计算机专业,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各类专业性人才都比较缺乏,所以,就要求职业学院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培养更多专业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教学开展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实用能力,职业学院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荣军.基于专业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4):95-100.

[2]王晓芳.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J].才智,(28):235.

[3]郭艾华.浅谈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129.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3

关键字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59-01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革命,使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其特征之一就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化。计算机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当今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而如何把网络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1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现状

总体上来说,目前的计算机教育可以划分成计算机普及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和计算机专业教育三类[1]。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对象是初学计算机的人,他们对计算机缺乏了解;计算机技术教育所面对的是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人,他们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普及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教育两部分,其中对各个非计算机专业都适用的、所有大学生均应掌握或了解的那部分计算机基础属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范畴。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九十年代开始,多媒体和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2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手段逐渐崛起,这些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也相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手段是目前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主要有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系统、VOD点播系统、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会议系统等,而真正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是把诸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成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基于网络的教学及考试练习系统,该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2.1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块

众所周知,计算机类的教育都对操作性和交互性要求较高,计算机教学改革若能从这些特点入手则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不但缺乏直观性,而且要想把本来非常简单的操作描述清楚,则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可谓是得不偿失。

那么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是怎么做的的?网络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所具有的屏幕模拟信号的传输功能,把教师机(外带一个控制台)和多台学生机连成一个封闭的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广播教师机或某一学生机的屏幕、声音等信息,也可以单独与某个学生(组)对话。还可以监视、控制学生机的用机状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设备请求与教师对话。其次是利用局域网具有的传输数字信号的功能,使教师机和学生机、学生机和学生机之间共享网上硬软件资源。这两种意义下网络的综合,特别适合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适用于以操作为主的课程的教学活动。与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室相比,更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交互,边讲边练,充分展现出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2.2网络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主导自学模块

除了上述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外,在有限的课内教学学时内难以完成三个层次所涵盖的所有教学任务,还有相当多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的。传统的模式当中,学生们往往是在教室或者机房中来完成这个工作,其效果可想而之。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下,为了保证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网络平台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提供以下自学内容:

1)教学计划:各个专业教学计划,包括所有该专业要开设的课程,具体开设的时间和先后顺序,课程的性质等。

2)教学大纲:具体每门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包括学时分布、教学重难点及需要自学部分、参考教材与自学资料等 。此外还需要有课程结业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3)电子课件和教案:提供相对应课程的配套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和讲稿、教学视频等

自学用的教学资料,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系统学习课外知识,以获得较多的计算机知识储备。

4)电子书籍及配套素材:随着网络的极大发展与丰富,教学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实体书籍了,很多优秀的书籍为了应对网络环境,都提供了电子版本及配套的素材,我们可以把相关课程中涉及到的较好的书籍的电子版本放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供学生们及时浏览使用。

2.3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会通过布置作业,课外答疑及定期的考试来对教学效果进行一个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系统往往过于单一和死板。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如何来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系统呢?

1)针对作业和答疑。判作业和答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象C语言这样的编程语言,每生需要完成100至120道上机习题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种作业量使做作业、交作业、判作业以及相应的辅导答疑等都成为不轻松的工作。如果把它们移到网络环境进行,显然事半功倍的,但需要针对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网上答疑系统和网上作业系统。

2)针对学习检测。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其学习检测方式也应转移到网络环境进行。首先,网上要有足量、便于使用的习题库,学生应从网上习题库中按自己的需要完全相应数量和难度的习题练习与自测。其次,网上应安放相应的考试系统,使学生能自己决定考试的时间、难度和次数。此外,应很据需要开发智能化习题库和智能化考核系统,使练习和考核的准确率达到较高的层次。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计算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提出改革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只有这样,计算机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以适用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等.再接再厉、鲜策群力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组续推向前进[C].全国高等院佼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98'年会学术论文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张舒予.我国计算机小学辅助教学的新发展--对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1999,9.

[3]戟峰,吴永志,杜爱明.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J].中国电化教育,2000,3.

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篇4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从以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主”向“学生探究学习为主”转变,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型学科, 不论硬件还是软件, 更新周期都特别短, 所以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 教师的任务应是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

第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先的“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给予指导, 在教材难点与学生疑点上进行辅导, 改变过去学生心目中的严师形象,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 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体, 变成现代开放教育的主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取信息, 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开发自己的思维, 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新技能人才。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 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培养目标。过去, 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培养出来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在这种状况下, 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就业市场需求情况, 明确培养目标, 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 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二,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近年来, 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个特殊群体, 中职学校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让其能发挥自身的特长, 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 最终达到“人人有一技之长”的效果。

第三,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 各模块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计算机是一门很宽泛的学科, 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分别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中职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 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 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 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 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改革

现在有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还是要求学生拿“双证” (计算机等级证和毕业证) , 学生这种为拿证而学习的状况导致教学效果差, 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 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 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必须确立一个专攻方向。根据现阶段的社会需求, 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 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CSS Design为主的课程, 培养网页制作的人员。 (2) 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和能够组建局域网并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员。 (3) 多媒体技术。以学习PPT多媒体制作、Premiere、Flash为主的课程, 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员。 (4) 平面广告设计。以学习Photo Shop、Corel DRAW、AI为主的课程, 培养平面设计人员。

四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要以突出“专业”为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要目标, 突出专业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通常的三年制为例, 在校时间为前两年, 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学期, 基础训练为主, 进行中英文打字强化训练, 让学生学习熟练操作键盘, 使其达到每分钟80字的打字速度, 同时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 使其能熟练进行文字编辑、排版。

第二学期, 学习Office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 满足一般办公的需要。

第三学期, 根据教学目标细划专业, 成立学习小组 (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平面图像处理等) , 让学生根据兴趣与个人特长确立自己的专攻方向, 分别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基本技能。

第四学期, 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实践操作为主, 教师为各专业小组设置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践课题, 要求每一个学生设计多个有创意的作品, 使其完成岗前培训, 基本具备上岗锻炼条件。

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若继续沿用普通中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是不合理的, 考核评价不当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制订新的考评方案: (1) 降低文化课的考核难度。 (2) 把专业基础课设为必修课程, 参加地区或省组织的计算机技能鉴定考核, 要求学生取得计算机操作员等级 (中级) 证书。 (3) 以就业为导向, 细分专业模块,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必须选修一个专业模块, 并完成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 考核难度要适中。 (4) 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要加大实践考核在总分评定中的比例。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5

[摘要] 在人类历史上,工业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而发展的,不同科技水平时代要求有不同层次的高职教育。本文试图通过瑞中两国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对比来找出我国高职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弊端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

一、瑞士高职教育发展状况

瑞士是一个人口700万,国土面积仅4.1万平方公里的西欧小国,却不仅在钟表、机床、金融服、酒店管理等行业成为世界学习的模范,而且其科技发明、大学与企业的科研水平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其中最有光彩的特点就是它的高职教育。

瑞士职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模式多样化,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形式多样化,非常灵活,包括笔试、实践操作、课堂讨论、论文等,上课态度也是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一般每门课程都有几种考核方式,各门课程如何考试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决定,不仅有老师考核学生,也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都是考核的依据,其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而不仅仅是人文知识。

二、我国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中,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备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在职业岗位第一线起步时,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全面性,而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而计算机课程尤为突出,其上课的形式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让学生能通过等级考试,从而取得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职业背景去认真的设计和规划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而学,考试后全部忘记,这种现象在我国高职教育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公共基础课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三、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几点建议

通过对瑞中两国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的比较,认识到我国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目标不明确,内容与高职教育脱节,课程实施中教与学缺乏交流,没有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做针对性的教学,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提出“职场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口号,但目前仍然没有针对公共基础课做出全面的改革,计算机目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最基本的工具,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技能,但是作为高职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

专业做具体的教学,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差异性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做调整,比如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工作岗位应该是服务顾问或销售顾问方向,就应该与汽车整形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加以区别,可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图像处理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汽车定损照片处理方面可以加以运用。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根据各专业确定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每个模块采用案例法教学。比如,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模块,一个模块采用多个案例来讲解,但案例的选取尤为重要,一定要选取跟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并能囊括本模块知识点的案例。

2)启发、引导法

教师在上课前应先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各种试题,试题的设置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学工程中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因为问题的本身就是未来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其就业岗位一般是汽车4S店相关工作,而汽车行业一般要针对不同级别客户做出相应的数据统计,那

么对于excel中各种功能的讲解就要有针对性,举个例子,当讲解“筛选”功能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岗位出发,要求学生应用excel中的“筛选”功能算出某4S点某日入厂台次中维修项目是20000KM保养的台次,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筛选”的功能,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日常业务,达到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各专业学生的工作性质及岗位职责,对具体工作内容作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整理编辑出相关试题,从而体现“职场教育”的真谛。

3)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解决,这样可以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课程考核

考核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笔试部分、上机部分和平日表现部分。其中笔试部分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核;上机部分主要通过具体题目考核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日表现部分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情况由教师进行考核。笔试部分占30%,上机部分占30%,平日表现占40%。

四、总结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技

法的仓库”,甚至不仅是掌握单纯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在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 人与世界[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杨小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探讨[C].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年会学术论文集,2004:175.[4]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吴必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教育探索 篇6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社会需要;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1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29-02收稿日期:2012-03-20

高职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此特殊性决定在高职中的计算机教学必是不同于其他类别学校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必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做出如下分析。

一、 明确教学目标

因为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不同,这一性质就注定其教学方式也和其他类型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的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现在高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分科很多,各个方向虽然相关,但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所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识,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多媒体、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安全及网络、Office软件应用等等。同时既然是专业学习,就应该还有所专长。因为专业是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置,也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二、教学方式要有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记,就在说与听之间就完成了整个教学,这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尤其是在计算机这种现代性极强的学科中。利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改变教学方式,要紧跟时代,时常创新。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但学生的知识却并非全部都得来自老师的讲授。教与学的方式也不必死守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流,以便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些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学,查阅资料,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高职学生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信心。

例如Excel的操作,对学生而言这是Office软件中最困难的,实际上这又是使用计算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一些学生成绩表、财务报表等。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才能充分了解到如何掌握其使用技巧,同时,在表格制作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感受到Excel表格给学习工作带来的便利。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确定自学目标、选择自学方向,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在这种有老师引导、启发下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自主练习的时候,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 关注社会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可能会因成绩原因而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因此,他们在专业学习中,甚至在以后毕业进入社会都会带有一直比别人差的自卑心理。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做到多关注社会的需要,关心如何将学生塑造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性”人才,让学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有能力、有信心,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因为高职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技能的人才。因此不能将计算机课程的课本与计算机教学等同起来。正如社会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高职学校本身的教育就是面向时代需要的,面对IT行业风雨变幻的今天,我们更应将目光始终关注在社会需要上,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例如,Photoshop早已成为使用计算机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巧,虽然很多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该项技巧,Photoshop不仅是一项专业技能,更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乐趣,让他们在趣味中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还有就是网站的创设与管理,这个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鸡肋,尽管如此,他们才更应该学好、学精,以保证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四、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很多教师在对高职学生的定位上就出现了错误,他们一般认为高职的教学目标既然是培养技术型人才,那就努力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就可以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就足够了。殊不知,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定位不仅仅只是技能,而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只有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在综合素质上也有一定高度的德才兼备人才会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我们现代化教育的目标。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7

首要必须关注的是,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与实习需要相脱节。校园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仅仅是学习现代西方计算机教学的经历进行设置,而不是关于实习的公司与用人单位去实地调研,没有真实地了解与调查社会上关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真实需要。这种随声附和的课程教学过程,严重地忽略了校园培育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其次,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材注重理论,而轻视实习,在各个大多数学校计算机专业所运用的教材当中,能够发现大多数教材都偏重于计算机原理的解说,而对其中的实习性内容,则相对来说占的比例十分低。学生仅仅学会了有关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简单的操作技巧以及有关的考试内容,但是对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而言,则只能说较少地把握,甚至说只懂得理论基础,严重地不符合于全体计算机专业的开展与前进方向,大大地给电子科技人才培育带来麻烦。再接着,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备有待加强。通常来说,中国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通常都会跟不上社会上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这种飞快的更新速度,首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深化进步以及各个公司与单位的需要等因素。可是因为各个学校的资金投入有限,通常的硬件替换周期为六年左右,硬件的落后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机会缺乏以及相关的操作认知较少。最后须关注的是关于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打造,非常有待加强。一般相对于通常的大多数学校来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造,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对于这些专业教学水平的明文规章比重较少。老师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了科研上,其中关于科研成果的寻求比例也大于在教学水平的研讨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严重不利于课程的全面改革,更不适应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育。

二、推动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变革的关键办法

1.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与实习需要搭配和谐。学校应当在课程设置前期到有关的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活动,了解调查社会上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哪一方面的需要更大,从而在别的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有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培育合适社会长远进步的应用型人才。2.中国大多数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进程当中应当逐步注重实习,通常来说理论的含义在于非常好地辅导实习,所以应在对于必要的理论课程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对有关实习的实习课程加大精力投入。改动以往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单一性。迅速更新教材,使用当时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教授,防止教学内容的千人一面。增加关于实习性教学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大学生关于计算机体系常识与专业技能的契合度。3.加强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备。学校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强化核算机专业的硬件打造水平,关于机房、操作硬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与社会水平持平,加强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而且本身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带领学校学生观赏内行业界有代表性的高端硬件展现,学习与强化本身的建造。4.加强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建造。学校应当建造具有科学评估体系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改动以往老师注重科研小看教学的思维,使得其在思维上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关于本身开展具有平等重要的效果。同时教育界和学校应当加大关于在职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培育,组织专业老师进行交换学习,与发达国家的前沿学校协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计算机专业。

中国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在开展进程当中取得了相当优越的成果,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输送了很多的科技技术型人才,可是随着社会的开展及计算机教育本身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疑问和不足之处也逐步地闪现了出来。这篇文章针对大多数学校在开展进程中呈现的首要疑问,系统条理化地整理相应的变革办法以及建议,期望能够为广大中国计算机教育家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之处,并能加以利用和完善,从而推动中国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开展,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多数学校在本身的建设改革当中,相应的计算机领域也在逐步地与社会大方向相适应。中国大多数的学校也开设了计算机教学,拓展了中国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专业面。虽然其开展依旧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疑问,但相信,通过不断地变革改变,多数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一定能够强化本身,不断拓展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此,以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学与变革剖析为研讨对象,整体系统地剖析其改革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变革,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伟.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8).

[2]张笑铭.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0).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8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1. 引言

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市场, 加快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 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日益紧缺, 且要求不断提升。互联网行业用人需求以每年两成左右速度递增, 而其中最为紧俏的则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类人才。然而, 与就业需求不想对称的现实则是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难以就业, 该类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尤其突出。

另一方面, 伴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深化与地球村一体化的联系日益紧密, 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日趋白热化, 再加上外部经济的复苏不确定性, 均给眼前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其中,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结合已存在的教学现状, 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水平与现实,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 及时在教学方面等实施教育改革, 为企业培养与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人才[1]。

然而, 现实是高职计算机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却步履维艰, 难以与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需求形成良好的对口衔接。学生在毕业即将走向社会时会感觉知识储备的不足、自信心的欠缺和社会要求的差距性, 同时企业对刚就业者的满意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就业稳定率及双方满意程度均不高, 导致学生无法借助本专业知识储备完成就业, 迫不得已改行从事其他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使国民人才层次下降, 荒废了时光和知识, 也违背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初衷, 必然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 解决上述问题, 实现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鉴于此本文提出实施面向就业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课题, 论述如下。

2. 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生在校的任务即是学习, 因此最根本的提高与改革手段务必紧紧的抓住课程与教学。另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则立即走上工作岗位, 其所需与所形成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均是在学校中完成的, 特别是计算机教学, 尤其需要将理论学习、实践、就业实现三位一体的紧密连接, 从而连锁的提升学生就业成功的几率。

2.1 课程与教学

鉴于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特殊性, 理论抽象晦涩, 缺乏感性认识与表述, 难以深入理解, 所以, 很有必要在计算机教学时大力采用当今的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引入图片、动画、动态图等直观手段形象的讲解, 使各种操作具体化,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学生的感官认识与兴趣。除此之外, 针对具体课程的相应内容还需灵活的采取各类诸如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比喻法、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等教育手段, 最终的目的是使重要的原理与内容, 形象直观, 易于理解与掌握[2]。

另一方面, 相比计算机技术更新和新兴软件投放一日千里的速度, 计算机教学就显得比较滞后。因此在理论一线的教学中, 必须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授、相关软件介绍和计算机相关新兴事物传播融合一体, 做到弥补教材、教学内容不足, 获取最先进的知识和潜移默化的创新教育三者的有效结合。

2.2 考核方式

现有的高职计算机评估手段过于简单粗暴, 重试卷考试结果, 轻过程评价与技能操作;考试内容过度依赖于共性、统一的原理、知识与技术, 轻个性的体现与技能的应用, 难以形成对学生计算机专业素养的全方位考察;最重要的是基于课本与学校的考察思维, 脱离了真实的应用环境, 未实现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衔接, 必然与市场、企业和应用脱轨, 良好的就业就无从谈起。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旨在提高与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因此必须变以往的“知识灌输”为“目标驱动”, 更新教学模式与策略。在教学中, 能力的培养适宜采用项目、任务和问题三驱动式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为, 在教学中结合某一个具体项目, 为学生订立明确任务, 提出若干问题, 目标是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项目, 该过程强调的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思考与灵活运用实现知行合一, 从而提升整体素质和对知识技术的理解[3]。

因此,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必须首先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制定知识体系、职业课程、应用环境与证书考核四者合而为一的专业教学计划, 然后针对过去落伍的计算机考核与评价方式进行鉴别式剔除与优化, 重点关注过程评价与实践考察, 重视应用型操作能力。同时, 在考试方式的优化上, 考虑实施笔试、口试、上机与应用操作四者统一的考察手段, 内容则倾向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 形成以实际操作水平为导向的评价氛围。

3. 实训模式与校企合作

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实践性特征非常突出, 尤其是对于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 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必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迥异, 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对于前者, 必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的基础上, 侧重于实践活动与生产应用, 方可达到合格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必须将社会就业IT岗位胜任和工作学习知识技能准备的价值的作为实施导向, 实训教学模式的“技能基础, 知识框架, 实践培育”本质, 必须要求基于实训制定规范性、多样性的制度, 强调实训教学的管理职责、资源要素、实施过程和质量考核, 形成有效的制度支撑体系。另外, 将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终极目标, 结合专业实训教学课程制定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整合体系, 建立了该行业内信息化软件与服务的外包培养与实训教学模式, 并将之作为于专业教学过程有效结合实训教法范例, 从而丰富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不同模式教学体系的选择性。

在面向就业, 改革计算机教学, 培养计算机技术高级应用类人才的实施方案中, 实训教学环节的提出与优化就显得尤为突出。实训综合来说包括课程动手部分、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等诸多贴近生产与应用的教学方式, 该过程的优化务必借助于如下手段与策略:施教者对实践教学训练的理解与重视, 加大实训教学课时, 精心准备与设计, 提供更多上手与动手的机会;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充实与完善平台;扩展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方式, 建立合理、针对性强的校企合作项目等等。这些不仅有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与学生应用能力, 同时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4]。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着重发力点。校企合作可实施的形式多种多样, 充分利用教学与社会资源的双向交叉交流与合作, 在改革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优化教师队伍,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和学生考核评价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企结合教学设计, 在从入学到就业的流程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作为基础知识的强化与实战阶段, 同时也是岗前培训环节, 可采取技能类课程, 比如C、JAVA程序设计的方式, 借助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重点培训岗位操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校外教学设计, 也是在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环节, 重点也转向企业的主体性, 将以岗位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为核心, 将实际工作内容作为主体来确定学习方式及目标, 已经进入预就业模式与状态, 与企业职工和岗位慢慢对接。

4. 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 以实践操作、应用技能为贯穿线索的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制约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但是鉴于教材与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速率, 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另外, 企业的发展也必须依赖不断的技术跟踪、消化与创新, 而员工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单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没有发现计算机领域内信息的瞬息万变的更新速度, 学生难以掌握最前沿的信息与技术, 导致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差, 便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计算机领域内的变化。因此, 面向就业的计算机教学, 除了教材改革与教师时刻学习外, 更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能动性的关键在于学习方式与态度的教授, 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的如何获取与消化。因此计算机教学中, 施教者必须铭记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 引导后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明确学习内容与最终任务的之后, 掐头去尾, 重点围绕目标与任务引导他们自主查阅、动手操作、思考问题与现象, 侧重于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 必须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受访用人单位均提到毕业生的心态问题[5]。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经验, 能力与其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严重不符;还有大部分毕业生的个人价值追求与现实岗位差距甚远。简单的将主观的个人理想以及经济利益来支配、选择就业, 必然到处碰壁。因此, 为了提高就业成功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 不得不在基础教学、专业实践和思想教育等各个环节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5. 强化创新能力

在新技术与应用层出不穷的时代, 企业面临的产品创新的竞争压力也不断提升。另外, 高职计算机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扩展视野, 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创新思维及方法的教学中更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还能促进他们多方面素养的提升, 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因此,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依赖于上下两个层次, 上层次是目标、任务驱动的考核方式, 而下层次则是学生自身的求变意识。大到国家、民族, 到高校、研究所, 小到从业者, 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但是在高职院校中, 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强化整体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和积极实施创新战略与方法。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发展完善:创设新颖性教学气氛, 使其感受创新意识与价值, 需要从学校领导到广大一线教师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行为自觉性, 否则谈起创新, 只能是创设空中楼阁;果断摒弃有可能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灵活变换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创设问题情境, 使其身临创新氛围中;在实践教学中抛弃简单的书本条条框框式的发问及考核方式, 提炼问题, 形成创新点的培育及考核,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创新意识, 使其自身努力找到最后答案;在实际应用环节, 针对产品的不足开设创新性改善竞赛等等。总之, 在强化理论知识理解的平台上, 促使学生全方位主动树立创新意识与参与度, 同时也加强了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

6. 总结

高职计算机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当首先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和“知识传输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 创新教学方法, 以一线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对新知识不断追求的态度完善教学, 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代脉搏同步。另外, 院校应从自身特点出发, 以学生为主题, 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 优化教学, 提升效率与应用水平, 强化就业能力与潜力, 从而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养应用与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米德勇.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 2012 (7) .

[2]董蕾蕾.高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究—从教学方法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网络财富, 2010 (17) .

[3]刘畅, 白廷国.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理论观察, 2010 (2) .

[4]金栋梁, 陈凤华.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计算机教学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3) .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9

1 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1.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最新的信息, 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 跟上时代的节奏。例如, Photoshop、Windows8等等, 这些都是比较流行的软件和系统, 学生平时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触, 或者是听说过, 感觉到很好玩, 很新奇, 但是我们的教材还是以传统基础的软件和系统为蓝本, 教师不应该完全依赖于教材来教学, 要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 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

1.2 实行多学科的整合

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实行多学科的整合。比如说, 在数学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运用VB的知识, 快速编写二次函数方程、求出函数的解。又比如, 在语文课堂上, 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 并制作成PPT, 在课上进行讲解和展示。

1.3 采用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中, 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 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乏味。在教学中, 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问答比赛, 分为必答、抢答两个环节, 获胜者会有奖励。以小组为形式, 教师出题, 各小组进行答题。这样的竞赛鼓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 组织竞赛, 强化兴趣:计算机的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是这些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 很多学生, 刚开始听说要学习计算机时, 非常兴奋, 以为可以到机房玩电脑, 但是当发现要对着书本上单调枯燥的计算机语言进行学习时, 就会发现特别无趣, 这种巨大的失落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 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形式, 以此来带动学生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 又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

2) 任务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 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说, 盲目学习, 对知识点混淆不清等等,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任务教学法这一手段, 为学生分配各种任务,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 经历了思考和探索、最终找出答案的过程, 自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会化为强大的动力, 激励学生再接再厉。除此之外, 任务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小组内兼具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 在合作过程中, 优等生带动差等生, 中等生努力向优等生靠拢, 共同进步;或者是采用分层教学法, 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层次的分为不同小组, 为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 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

2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1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是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正因为如此, 计算机的教学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要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 引导学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 让计算机走进生活, 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感受计算机, 体会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比如说, 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运用, 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众所周知, 教育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搜集资料, 但是我们采取传统的手工方式去搜集翻阅资料, 那样会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计算机就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工具。首先,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资源如光盘等进行查找资料的工作,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资源, 网络是“无所不能”的, 网络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资源库, 为广大教育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而且网络搜索简单易操作, 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多便捷。例如,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只需要输入所要查询资料的关键词, 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找到相关的资料。通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运用,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应用能力。

2.2 侧重应用兼顾基础理论

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 积极思考, 勇敢探究,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教学。教师的教授不应该片面的注重讲学过程, 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 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 体会实操的全过程, 从而掌握实操技能,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 可以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教学方法, 旨在让学生有个系统和全面的理解。对于实验课程,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精讲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 再自己进行练习和操作。此外, 我们的教学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 丰富教学知识库, 使计算机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3 因材施教

1) 不同专业不同对待:不同的专业学生, 其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说, 理科生的理性思维就比较强, 而文科生则是感性思维占据主体地位, 所以,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专业, 进行不同的教学。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专业“一视同仁”, 那么显然, 是不合理的。因此, 我们必须“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顺利的掌握知识,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 在教授EXCEL相关课程时, 我们就应该针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对理工类专业进行教学时, 我们可以采用“EXCEL的理论知识概论”的教学方法, 而对文科类专业进行教学时, 则采用“直接应用”的教学方法, 然后分别使用案例教学法,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 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再比如, 在教授PPT相关课程时,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提供几个不同类型的课题, 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凭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 再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 做出精美的PPT, 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和讲解, 这一系列步骤, 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掌握了PPT的相关知识, 还了解了实际操作的全过程, 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 不同水平不同对待: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作出统一的要求, 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 进行分层教学法。例如, 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等级, A层为高水平学生, B层为中等水平学生, C层为低水平学生, 再根据这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 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要尽量避免出现高水平的学生无兴趣, 中等水平学生没提高, 低水平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例如, 对A层学生, 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思考课堂”, 在选择案例时, 可以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的, 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 具有很强的实用能力的教学案例,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着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操能力。而对待B层学生, 则主要以巩固和加强为主, 巩固基础知识, 加强实用能力的训练。对待C层学生, 我们不能够定太高的要求, 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 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适当的可以为他们“开小灶”, 补补课, 面对学生的疑问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要耐心、细心的倾听, 并且予以解答, 鼓励他们多联系, 认真学习, 提高自己的基础水平。

3 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作为教师, 我们要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理念, 跟上时代步伐。不论是教学内容, 还是教学模式, 都应该及时的调整和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尽全力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新需要。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要争做“双师型”的优秀教师, 同时, 也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 改革思维模式,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之下, 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都开设的一个重要专业,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目前, 我国走向了网络化的时代, 在网络模式的背景之下, 计算机教育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革。该文就网络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模式,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英.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科学咨询, 2009 (6) .

[2]何岩.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10) .

[3]邢小柱, 马春旭, 张圩.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 .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10

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方向分析

(一) 计算机课程自身的要求

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以应用为主的课程,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各种技术, 如果不能熟练地应用, 即便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理论知识, 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 计算机这门课程, 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的目的是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以及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这也说明了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改革上, 要树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走上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改革方向。

(二) 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模式, 这与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 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都参照了本专科院校的模式, 在教学上以理论教育为主, 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达不到预期要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树立起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作为一门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公共课在教学改革当中, 要顺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应该树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方向, 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 构建起完整的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体系, 提高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水平。

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建议

(一) 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计算机知识非常庞杂,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 当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 但是高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时间更少, 要想培养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学校的教学能力有着很高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需要, 以基础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为原则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

1. 适当的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

实用性是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者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真正用到的技能和内容。比如, 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 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计算机的构造与拆装机的过程, 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实际观察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详细地说明计算机拆装过程, 可以挑选几名学生实际地拆装计算机。在讲授Word这个重要的办公软件的时候, 可以以图文混编为例, 结合一些报纸的排版来进行具体的排版示范, 突出Word软件的实用性。在讲授Excel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 制作班级学生信息表, 来解决实践当中需要的一些表格处理问题。在讲授Power Point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可以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演示稿为例, 说明Power Point的基本功能, 并熟练地使用Power Point制作各种文本演示稿等。这种有选择性的教学内容, 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 实现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计算机公共课程固然重要, 但是依然没有专业课程重要, 用人单位在考察、选择高职毕业生的过程中, 主要是以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主。虽然选择人才的时候, 也会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是并不是主要考察的对象。从这一角度来讲, 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将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实践应用上。在教学模式上, 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 更重要的是将计算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比如, 在畜牧兽医专业当中,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例如, 在互联网上观看一些国外的一些畜牧兽医视频, 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药品英语翻译、词语的查询等。这种结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应用的过程, 在结合的过程中也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3. 开展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

计算机公共课的学习时间非常少, 一般来说每周只有两节课的实践, 这两节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必须想方设法地增加学习的时间, 尤其是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 更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校外实践活动, 比如, 组织建立计算机社团, 鼓励对计算机具有浓厚兴趣的人, 开展一些计算机课外学习实践活动, 还可以开展计算机网页制作大赛, 鼓励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设计自己的网页、网站, 然后比较谁做的网页更好, 对于在比赛当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 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当然, 除了比赛, 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邀请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为社团成员讲解一些专业知识, 比如, 课件制作、广告设计、动画制作等, 介绍计算机知识的最新的发展情况,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增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方法改革

1. 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性比较强的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积极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运用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 制作教学课件。在课件制作上, 将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融合在一起, 利用这些手段来展示、说明课文的内容, 这样可以显著地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产生全面的视觉、听觉效果,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2. 积极地推广实训教学

在传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当中, 课堂教学时间占据绝大多数, 实训时间相对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应该将计算机公共课程全部改为实训课程, 减少计算机理论教学, 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实训操作展开, 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 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知识点, 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操作、练习, 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讲解带来的枯燥、无味, 以及由此造成的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3. 创新学期实习制

在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当中, 采取的是整个学习阶段的最后阶段实习的方式, 即在最后一个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是一种总结式的实习方式, 实习以后学生就要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但是在现有的实习当中, 一般都是指派专业教师, 并没有指派计算机教师, 导致在实习期间的计算机能力锻炼不足。这就要求在实习的过程中, 在实习教师派遣上, 可以指派一名计算机教师跟随实习, 为教师创造一个实习提高、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 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 能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实习当中发现计算机应用上的不足, 根据发现的不足, 在下一学期的教学当中,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纠正和完善, 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 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改革已经不可避免, 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应用型的改革方向, 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改革的过程, 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应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从而为高职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凌小平, 周亨炉.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27) .

[2]谢景明, 卢锋.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探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2 (3) .

[3]黄胜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 2010 (8) .

在计算机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体现;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Quality Education Reflected in Computer Education

Ni Hui

(Police Coast Guard College,Electronics&Technology Department,Ningbo315801,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 education,computer education from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process,transition as a very more to the role,then,as computer education in itself,and how to refl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deas and values.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omput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In this paper,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chool computer education in the areas of education as a whole;comprehensive training,step forward;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computer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thought the quality of training,such as how the computer education refl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recommendations with some valueable reference.

Keywords:Computer;Education;Expression;Quality education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主张、教育方向以及教育运行机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应当把计算机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整体教育的范畴。

一方面,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计算机教育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项目之一,考核的内容包括:是否保证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时数,是否有专职计算机教师,是否有专门的教学场地和必需的教学设施,是否开展了全校性的计算机课外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把计算机教育纳人整体规划,例如: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其它文化课程挤占计算机课的现象,给计算机教师开展计算机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时间、场地、设施、经费等,并从劳动计酬等方面对计算机教师的课外活动工作给予支持。

(三)全面培训,分步推进

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应该每月都分专题组各电脑教师和其它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习研究最新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点促面。通过培训的老师基本能针对学科教学中碰到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自行制作成多媒体软件。他们把多媒体技术带回各自的学校,让它生根、发芽,使到所有教师都认识电脑,会用电脑。各校采取以老带新,以新带老,能者为师,个人钻研与集体辅导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老师们观看电教技术运用的录像,外出参观学习,举办专题讲座,电脑操作考证学习班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强化人人学习电教技术,人人都要考取电脑上岗证。

(4)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成的人。

(三)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

(四)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运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编程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出错停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总结: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自我想象的空间,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使每一位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共同的探索者,整个教学处在一种互动状态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2003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Z],2006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Z],2006

[4]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素质教育理论丛书[M].第1版.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计算机教育改革 篇12

一、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思想落后

部分教师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并且很少有行业接触和培训的机会,所以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质量低。在教学中往往过分重视理论的讲解,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实践性,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根本就不懂企业所要求的技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专业特点得不到体现。另外,教师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习惯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长期如此,学生开始厌倦教学内容,并且提不起学习的精神,不知道怎么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二)考核方法落后

在计算机考核中,一般都使用笔试加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其实并不符合当前的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许多考试内容仍然偏重于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应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考试方法单一。这样看来,培养出成绩优秀但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是预料之中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明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所在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担负着为我国培养计算机实用人才的任务。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并没有突出中职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我国仍然缺乏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导致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在我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一共分成四个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电脑软件编程、多媒体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理论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对网络信息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维护、文秘等相关工作。中职学校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来选择计算机课程。

(二)积极开发中职计算机教材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哪一本教材可以满足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求。如果根据当前的教材来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所以需要关注对计算机教材的开发。但是开发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如何通过教材来影响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中职院校可以把计算机教研组分为几个独立的备课组,并且独立开发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教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计算机课程,分工完成各个部分的教材开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到用人企业调查实际行业情况,从而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行业现状,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三)革新课程考核方式

想要确保计算机教学符合就业导向,就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机房、走出校园,通过多种新颖的考核手段和方式,进而培养出动手能力突出、创造性强、个性突出的实用性计算机人才,确保就业率。比如可以采取企业岗位考核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指的是学生到企业中而不是考场里进行真正的岗位考核。这个过程在实习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的监督下进行,重点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水平,是不是掌握了在企业工作的职业技能。

我国具有较大的计算机人才需求缺口。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顺应当前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趋势,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重新安排设计当前不合理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符合相应的就业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摘要:信息时代下,我国对于初级计算机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良好的前景。中职院校需要把握好时代的机遇,深入改革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完成和企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就业,中职,计算机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廷栋.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

上一篇:工会文化建设的地位下一篇:多重阴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