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设计师(共12篇)
女性设计师 篇1
艺术设计是传统的“男性主导”的领域, 我们不难发现主流设计史、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文本里大都是男设计师的姓名、作品以及基于男性标准的设计评价。相比之下, 获得记载的女性寥寥无几, 许多女设计师成就非凡, 但基本上还是处在其男性合作者的阴影之下。女性主义认为这是由于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同样地在艺术设计领域里女性特征与价值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即便如此, 女性设计师没有停下脚步,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自身地位的提高, 她们已经并且还将以多种方式投入到设计中, 平等自信地表达自我, 展现独特的视角、思维和创造力, 为艺术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一、女性设计师的探索与实践
人类最初的发明和设计活动中就不乏女性, 许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的工艺门类, 诸如纺织、制陶、刺绣等等, 其本质都是妇女在平凡生活中的设计创造。但这些创作大都用于自给自足, 不以商品市场为目标, 其成果往往消耗于岁月流逝之间,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传统妇女设计行为的关注与评价。
正式意义上的职业女设计师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工业化成为大势所趋, 机器包揽了许多繁重的体力工作, 从而减少了对劳动者生理上、性别上的特别要求, 为女性更多地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机会。再加上女性主义运动推动了教育普及, 接受设计教育进而从事设计工作的女性数量显著增加, 她们扩展了女性设计的范畴和影响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中, 苏格兰“格拉斯哥四人组” (Glasgow Four) 的主要成员马格丽特·麦克唐纳 (Margaret Mcdonald) 和弗朗西丝·麦克唐纳 (Frances Mcdonald) 姐妹在平面设计、室内和家具设计领域自成一格, 她们采用单纯的几何图形、以纵横直线为基本的设计语言, 直接影响到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文静而意志坚定的独行侠”艾琳·格雷 (Eileen Gray) 使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面貌发生改变, 是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联系起来的重要人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英格·肖尔 (Inge Aicher Scholl) 创办了德国二战后最重要的设计学府乌尔姆设计学院, 提出理性设计原则、系统设计方法, 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拓了道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高涨, 为女性设计群体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 她们的设计创新开始得到相应的社会认可与赞誉, 在设计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来自法国的时尚大师可可·香奈儿 (Coco Chanel) 是名副其实的开拓者与佼佼者, 她彻底改变了西方女性对时尚和自我的看法, 香奈儿品牌流行百年至今仍是世界顶级的时尚品牌。2004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颁给了英国的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 她是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获奖者。扎哈·哈迪德的创造力不止于建筑, 还涉及绘画、城市规划、产品、家具和室内空间等多个领域, 她敢于冲破固有体系, 大胆运用动态的空间和几何造型, 赋予建筑蓬勃涌动的生命力与未来感。日本的川久保玲也是一位走在时代之前的设计师, 她将东方典雅沉静的气质与夸张的轮廓、犀利的线条、沉郁的色调、不对称堆积式的剪裁相结合, 创造出比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装, 被誉为时尚界的“另类鬼才”。
越来越多的女性以过人的才华、大胆的创意和不懈的努力脱颖而出, 推动艺术设计前进的步伐, 也激励广大女性设计师发掘自身优势, 展现自我风采, 实现职业理想。
二、女性设计创造力的特质
设计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创造力是设计师的核心能力, 直接影响着设计创作的状态和结果。由于女性与男性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千百年来文化所塑造出的两性价值话语与权力结构的差异, 在对待设计创作的问题上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设计动机、设计思维、设计动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将性别观念的“差异”而不是“差距”转化为正面的能量, 有利于平等客观地认识女性设计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 女性设计创作的动机——认识生活的独特视角
相对而言, 女性不像男性那样擅长于构建宏大的价值观体系, 社会性别化的劳动分工及领域划分形成了女性价值与情感取向更倾向于家庭空间、生活细节的传统格局, 她们与日常生活有着特殊亲密的关系。作为女设计师, 既要在设计台上做方案, 也要在家里承担各种家务, 她们的创造力蕴含于天然的生活情趣之中。她们关注造型、功能和技术创新的同时, 更能够理解设计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人的意义。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 呈现出建立在女性视角作用下的设计实践。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江黎女士在谈到她的工作时曾说:“集中在设计的前期行为上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即关注现代人的生活、探讨人的生活行为、研究不同种群的生活文化等。从人与物的需求关系和人 (设计者) 与人 (使用者) 审美观念的传达出发, 对我们每天都要发生的行为开始设计的思考。”
对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或者说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女性设计师普遍存在的特征;是女性设计创作形成的源头, 影响她们设计行为的展开以及对项目的决策和取舍;也是女性设计的责任, 当高科技使许多新产品具有更复杂的功能和操作程序却也因此在消费者眼中变得僵硬冷漠时, 当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却也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 女性的思考和表达成为设计重塑的一种内在力量, 她们坚持自身的独特视角, 不卑不亢、不急不缓地传达源自生活的脉脉温情, 寻求设计生态的最佳平衡点。
(二) 设计中的女性思维方式
从设计学的角度谈到女性思维, 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将女性与偏感性的形象思维联系在一起, 这确实是女性思维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 有研究表明:女性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层中至少有一个区域比男性大, 连接两个大脑半球的胼胝体至少有一段比男性的略粗, 连接两个大脑半球的前接合处比男性的大约12%。这种生理构造的差异, 解释了女性思维的另一个特征:女性的网式思维更强。
“形象”意味着在场、体察, “网”意味着多触点、多交叉、多方向, 女性思维方式的特长为其设计创作带来更大的弹性和丰富性。首先, 设计工作展开的过程中, 无论是前期的调研、还是方案过程中的推敲、或是产品的最后实施, 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比对和筛选, 以获得最佳思路。如果完全通过严谨的逻辑计算来处理这些信息, 难免产生电脑程序般的规格化的结果, 与创新之路背道而驰。而这时候可以说女性是很好的情景制图专家, 她们头脑中那张思维的网就是一张完整的、动态的立体图纸, 信息与问题各司其位、联动运作, 使复杂的境况与创造情节变得层次清晰且富有情趣。其次, 女性设计师倾向于把设计看作网络型的关系结构, 把判断和选择视为关系中的理解和对话。她们善于解构体系, 模糊学科门类间的藩篱, 建立跨界的、多元的设计视野, 并且尝试在不同元素、题材之间构建联系, 敏锐地提出各种潜在的可能性, 从诸多制约因素中寻求更新创意的灵感, 从而实现突破与创新。欣赏英国室内设计大师凯莉·赫本 (Kelly Hoppen) 的作品, 她擅长平衡东西方美学, 能够将原本冲突的几种风格统一于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些以往不受重视或不易发现的环节经她之手往往成为空间中的点睛之笔, 这些都是女性设计思维融会贯通于设计中的体现。
(三) 女性设计创作的动力——通过“自省”沟通需求与设计
众所周知, 女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个人思考时, 往往呈现一种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状态, 在自我找寻中逐渐形成独立的话语系统。研究者将这种“自省”归结为女性对于生命周期的特殊体验、内心情感的表现冲动和理想化生活的塑造与追求。这样的创作方式同样出现在女性设计师当中, 她们往往把自己设定为第一受众, 将审美对象幻化成自己或者身处的场景, 形成理解自己从而理解他人的独特形式。与男性设计师冷静理性的旁观者的身份标签不同, 女性设计师设身处地地考察不同人群的需求, 通过“自省”沟通设计主体 (设计者) 与客体 (使用者或消费者) 的体验和感受, 努力使双方的自我价值和个体理想共同依附于设计产品得以实现。林徽因先生的侄女、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 将内涵沉重的纪念碑建筑设计成“大地上的一道伤痕”, 以普通民众的角度叙述记忆、反思和疗伤。当观者走进在草地上裂开的空间, 并沿着镌刻有死难者名字的黑色石墙下行的过程中, 会感到周边事物全都隐退, 冰冷光洁的黑色花岗岩反射出自己的影子, 生者与逝者、生者与自己的影像在这里紧密交融, 带给人们悲悯怀念的亲历感。女性创作的越战纪念碑经由自我追问对历史事件融入个体意识的阐释, 赋予设计新的外延与内涵, 比高大雄伟的史诗性纪念碑更加具有震撼力。
总体而言, 女性在设计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特征是值得重视的创意资源。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资源的价值, 关注她们对设计的理解, 这比简单地强调男性女性孰优孰劣更多了一份对“人”的深层次的尊重, 将为高素质的女性设计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有利的发展动力和外部环境。更多的女性以独立自信、充满活力的姿态参与竞争和选择, 不断拓展设计范围、深化设计内涵、提升设计品质, “女性创造的设计”将在更广阔的领域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英) 彭妮·斯帕克, 李信, 黄艳, 吕莲, 于娜译.设计百年——20世纪现代设计的先驱[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袁熙旸.当设计史遭遇女性主义批评[J].装饰, 2012 (1) .
[3]熊嫕.女性创造力与女性设计行为 (节选)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1 (4) .
[4]江黎.由“坐”引发的设计思考[J].中国美术馆, 2007 (9) .
[5]黄春晓.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女性设计师 篇2
1、对游戏的操作要求
游戏对玩家操作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太高。例如:像即时战略这一类的游戏,由于必须熟悉快捷键和微操等技巧,相应的玩家操作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而像一些动作类或者格斗类的游戏,对操作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这类拥有复杂操作的游戏,相对新手来说也是比较难于上手的。而且这类游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操作的重复性很高,有着大量的单一操作,且玩家为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不得不进行大量枯燥无味的操作练习。
且不论女性玩家喜不喜欢这一类游戏,单就那种对操作的熟练要求、操作的复杂程度、枯燥无味操作练习、周而复始的单一操作,偶个人姑且妄言,这类游戏女性玩家似乎是不大喜欢的。
当然,以上仅仅限于轻度的女性游戏玩家,对于重度的女性玩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2、对游戏的节奏要求
如上面的例子,这一类游戏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游戏的节奏都比较快,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玩家大多喜欢回合制这种战斗方式的原因吧。
二、不能太过暴力和血腥
个人认为,像《命运战士》之类充满暴力血腥的游戏似乎就不太适合女性玩家。而且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似乎也不会有女性玩家会迷恋那种打打杀杀或者是维护世界和平并拯救地球之类的游戏。
当然,以上仅仅限于轻度的女性游戏玩家,对于重度的女性玩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三、女性玩家普遍讨厌PK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结果。当然,以上仅仅限于轻度的女性游戏玩家,对于重度的女性玩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四、要有富于感性的设定
个人认为,由于女性的性格远要比男性更加的感性,所以反应到游戏中,各种可爱、毛茸茸,孩子向的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对于女性玩家来说都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只要能让女性感性起来忽视理智,都是很好的设定。
例如宠物的设定,我还记得以前在GameRes看过一篇类似的帖子,那里面有一个类似宠物调查,结果毛茸茸的宠物全部得高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认为在宠物设定这方面,似乎毛茸茸的宠物比较可爱,也比较招人喜欢。在宠物设定方面采取可爱Q版形象,效果应该会很好。
五、不至于太复杂的规则
游戏还是要易于上手比较好。不管男性玩家还是女性玩家,很多人都是比较反感那种玩之前还需要培训的游戏的。如果规则比较复杂,上手时间较长,玩家很可能会放弃这个游戏。
当然,以上仅仅限于轻度的女性游戏玩家,对于重度的女性玩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此外,个人认为,女性不喜欢过于庞大严谨的东西。她们不喜欢逻辑,喜欢简单的事物。六、一个感人肺腑的剧情
个人认为,女性的性格大都富于感性。所以,一个有仙剑那样的感人肺腑的剧情是吸引女性玩家的关键。一款游戏能否吸引女性玩家,能否在多方面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触发她们感性的一面是关键。所以不管是剧情也好,事件也罢,都要重点突出这个目的。这也是设计女性向游戏的最重要的部分。
此外,个人认为,剧情故事是否足够复杂冗长也是吸引女性玩家的关键。
七、注意文化上的差异性
注意文化上的差异性,这一点对中国的男女玩家都合适。
八、给女性玩家自主空间
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给女性玩家更多的自主空间。我认为这样的游戏应该具备这样的一些要素:
1、更多的人物形象设定。包括服饰、发型、发色等方面。(1)、服饰的设计
在服饰设计方面,游戏中应有大量美观的富有不同风格的服饰设计,以满足不同性格的女性玩家的心理需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女孩子。如果要吸引她们进入游戏中,大量美观的服饰是绝对必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满足她们的虚荣心。毕竟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其他人目光中的焦点。(2)、服饰的选择 在游戏的设定上,允许玩家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角色随意的更换服饰。
此外,在服饰的获得方面,可以设置一定的获得难度。毕竟服饰太容易获得了就不好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于人来说,越容易获得的东西,人越不懂得珍惜。所以,泛滥的服饰对玩家没有吸引力。(3)、服饰的收集
女性富于感性的一面,使得其有喜爱琐碎的事物和收集物品的习惯。在服饰设定方面,可以设定相关的服饰收集系统,满足女性玩家的心理需求。(4)、头发的设定
在人物的发型、发色等人物形象设定方面,应做到让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进行更换。此外,应给玩家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性格的女性玩家的需求。
(5)、服饰和剧情
另外,可以适当的把服饰同剧情联系起来,一件衣服如果从材料到款式,直到最后的获得都有一些很对口的情节的话,对于女性玩家的感受会进一步提高。此外,可以让服饰和剧情、任务等相关联。
(6)、界面的设定
在玩家进入个性化选择界面的时候,不要像一个编辑器那样拿出一个庞大的调整界面给玩家选择。而要分多次的慢慢进行调整,能利用游戏中的零散的等待其他人的时间来调整更好。(7)、其他的设定
在其他方面,可以在游戏中设置各种珠宝、首饰等多样化的物品,如各种头饰、耳环、戒指、项链、护符、手镯等,这样可使得玩家的选择最大化。
2、游戏应采取多线性设计
极多的可自由选择的分支、结局、剧情、对话选项和对话表情等。
3、游戏对人物的刻画要求
为了制作一款能够吸引女性玩家的游戏,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越细致、真实、成熟、丰满、详尽越好,最好能真实地体现各角色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个人认为,人物设定方面应包括人物的属性设定、背景设定、形象设定、逻辑设定等四大要素。
(1)、人物的属性设定 人物的属性设定包括人物的姓名、编号、绰号、别名、等级、属性、职业、称号、声望、所会天赋、技能、魔法、各项能力、特长、所属阵营、拥有的道具装备等方面的设定。(2)、人物的背景设定
人物的背景设定包括人物的背景、来历、背景故事、身世、家庭住址、生日、星座、生肖属相、所属势力、组织、国籍、帮会、血统、种族、民族、是否混种、游戏中相关任务、剧情、事件、个人喜好、行为习惯、性格、游戏中的对白、人物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设定。(3)、人物的形象设定
人物的形象设定包括性别、年龄特征、身材、高矮、胖瘦、体重、样貌、发型、发色、面孔、五官、面部细节特征、穿着、种族特征等方面的设定。(4)、人物的逻辑设定
人物的逻辑设定包括人物的人工智能脚本、互动功能脚本、场景坐标、功能权限、杀死人物获得的经验值、杀死人物获得的物品、获得特殊物品的几率等方面的设定。
4、注意人物对白的细节性
RPG游戏中,人物主要是通过交谈来获得彼此的互动,并进而展现人物的特有的魅力和独特的个性的。所以对白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故为了让玩家融入到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之中,NPC的对白也要符合游戏对人物对白的要求。
个人认为,人物的对白需要符合故事背景、游戏环境、事件、好感程度、身份地位、阵营、当前心情、当前行为、语气态度、人物穿着服饰等方面的设定。
此外,在对白的细节上,要符合角色的种族、职业、性别、性格等人物特征。
5、可以应用声优在游戏中
可以在游戏中应用声优,借以充分展现游戏中人物的魅力和个性。目前,国产游戏这方面应用的不多。
九、不要制作泡妞的游戏
从女性玩家的角度进行分析,个人认为,不会有女性玩家会真的喜欢玩这种男子至上主义的泡妞的游戏的,并且在游戏中还附带其他的女性作为自己的情人的。其实,女性玩家是很反感这样的游戏的,因为这样明显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所以请尊重女性,不要制作泡妞的游戏,或是在游戏中有任何大男子主义的游戏设定。虽然这样的游戏很能迎合大部分男性玩家的口味。
十、合适的游戏人物设定
1、合适的游戏人物设定
女性重视感性和视觉审美。所以,在我眼中,一款能够吸引女性玩家的游戏,在视觉上要给人一种很自然的美的感觉。人物的设定是否适合游戏的风格、画面是否唯美、美工是否华丽都是其中的关键。
此外,女性玩家似乎都不太喜欢昏暗的游戏画面。
2、可以设定反串的角色
在人物设定方面可以设定反串的角色,在游戏人设上将原来其他的女性配角,反串为帅气的男性角色,并考虑多以女性的自我为中心,满足女性玩家的心理需求。
十一、女性喜欢琐碎的事物
女性富于感性的一面,使得其有喜爱琐碎的事物和收集物品的习惯。比如说盖个房子,从材料收集、图纸收集、家具制造、购买地皮等。在这方面可以进行相关的设定。
十二、注意女性被保护心理
在女性的心理方面,一部分女性反感大男子主义,但是由于大部分女性自身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所以也不排除其自身希望被保护的心理,甘愿做男性的受保护对象。
十三、注意女性的嫉妒心理
另外,在设计游戏时,也要注意女性的嫉妒心理、相互攀比心理。女性的嫉妒心和攀比心也是不可小视的,例如比谁男朋友帅,比谁老公挣得多等。
十四、注意女性的懦怯心理
女性一般比较胆小,但是她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十五、女性重视细节和过程
女性具有重视细节、重视过程大于重视结果等各种心理因素。所以,游戏最好能反映女性玩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所能经历到的各种事情。
十六、大多女性有BL的倾向
这方面是个要注意的地方。
十七、要有大量的CG和动画
例如《樱花大战》系列游戏,1代有8张CD,而2代光CD就有12张之多。如果除去2代中的CG和动画,可能真正的游戏内容不会超过3张CD。
十八、须有亢长剧情和对话
交互设计之女性关怀 篇3
关键词:人眭化交互 女性 关怀 心理 用户体验
一 交互设计
在当今社会,交互设计在我们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交互设计也可以叫做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在计算机和手机中使用的软件,网站,产品以及各类服务的时候,使用过程,用户感觉,就是一种交互体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与交互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产品和用户体验日趋复杂,功能不断的更新,用户的认知功能不断加剧,人们对交互设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而越发迫切的触发其作为单独的设计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呼声。
在设计师看来,一个产品的交互设计,是在设计人和物之间的对话,可以让人与物之间产生一种交互,体现出物的使用价值。交互设计主要是在研究人和物的交流,以及人的心理和行为,对其研究,提供有利的交互方式来满足人在使用某样产品时的需求。交互设计的目的主要包括了,它的有用性,易用性,以及吸引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交互设计显得更加丰富。
在用户看来,交互设计是让产品如何变得更加好用,如何让人在使用产品技术中更加愉悦,它主要在于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以及了解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产品进行增强和扩充,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交互方式。
二 交互设计在产品中的应用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产品需要合格,并且具有高质量和较高的审美,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用途、外观、成本;从人机交互的角度来看,关注的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从用户的体验角度来看,用户首先会考虑到的是产品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和新鲜感,体验产品的印象和感觉是首要的,更加关注到产品的功能、舒适性、易用性、安全性以及愉悦性。一个产品,如果用户觉得不需要,也许他就不会去选择使用;一个产品,如果很难用,用户便不会去经常使用,有一天甚至会被遗忘。
设计师在设计交互产品的时候,会对用户的行为以及用户的建议做分析,如何使产品具有易用性,舒适性和愉悦性,让用户感到新鲜感,好奇感,让用户使用起来一目了然。如图1,是微信的语音聊天窗口。大部分情况下,例如有时在公交车上人多,不方便输入文字,此时说话则方便很多。所以在手机上,使用非及时的语音交流,要比使用文字更加方便快捷。如图2,是iPhone晃动便可撤销输入,有时候,我们输入了一大串字体后,发现想撤销重新输入,但是使用删除键一个字一个字的删除,一定不会是最好的办法。但是iPhone有这个功能,我们只需要把手机晃一下,就可以将输入的文字全部撤销掉了,很方便。这两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产品功能、易用性、愉悦性的人性化交互设计。
在新版的QQ中,腾讯设计师做了一个不一样的设计,当用户同时打开很多歌会话窗口的时候,所有的窗口都会进行合并,用户可以进行任意的切换,如果不小心将会话窗口脱离了主窗口,被拖出的窗口会出现一个气泡提示告诉你如何将窗口拖回去,还原成之前的样子,给顾客提供了说明和解决办法,对于很多刚开始使用以及对鼠标不熟的用户来说,很容易产生这样错误的操作,但是QQ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用户的困惑,并提供了恢复的方法,使产品变得更加人性化。
三 产品交互设计之女性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也迅速的增长起来,女性消费也在大大的提高,美丽消费成为中青年女性的消费首选,围绕着女性以追求美为目的,出现了各式各样为女性开发的产品、软件。设计的关怀,必须体现在与女性日常生活有关的设计产品上,无论是公用还是私用,使用功能新颖,色彩丰富等方面均需照顾到多个使用群体的需求。只有当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才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如果需求和期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对产品产生苦恼、厌恶的情感。
设计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它不仅存在于设计的风格不同上,还存在于不同性别的群体设计的方法上。女性在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上都要比男性更加敏感,女性对美的感受更加细腻敏感。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对色彩的感官也是截然不同的,18~25岁的女性心态年轻,则喜欢鲜艳亮丽的色彩,例如粉色、玫红、黄色等等;而25~45岁的女性则比较偏爱于高贵稳重一点的颜色,例如紫色,酒红等等;45~55岁的女性则渐渐变为喜欢深色,例如咖啡色。
女性对色彩的感觉是最直接的,色彩影响着她们的心理,使其对色彩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并且赋予色彩不同象征的意义。毫无疑问,不同性格的人对色彩的喜好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产品色调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效果。女性在对待色彩时一般会选择偏红色的色系,例如热情的红色、优雅高贵的紫色、庄重华丽的酒红色、天真可爱的粉红色。
90后的女性,她们往往都是很;中动的,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喜欢新鲜的事物,她们的主要消费在于上网、购物,心理学家表示,购物能够缓解女性的压力,可以让她们快了乐。
80后的女性大多已经步入职场,这个年龄段的白领居多,她们的购买能力影响着整个市场,20~30岁的女性消费习惯相对自我一些,一部分人会比较注重外表,一部分人在意识事业,一部分人则是关注家庭;而接近30岁年龄段,一大部分人则将家庭放在第一位,另一部分则是注重事业。80后对品牌变得挑剔,她们是网购的主力军,不会盲目的跟风。
70后的女性相对会面对很多生活压力,例如孩子的教育、居住的条件、交通工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往往会选择实惠、实用的产品。她们节俭、务实、不乱花钱,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是这一代人的共同点,当然,有一部分事业有成的女性,追求高物质的生活,穿品牌衣服,用高档化妆品等成为她们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
调查发现,女性消费者的主要年龄在18~50岁之间。18~25岁的女性是比较活泼的,她们喜欢的东西往往是可爱、色彩鲜丽的;而25~40岁的女性,她们因为她们有了丈夫和孩子,内心世界变得成熟则喜欢简约的产品;40~50岁的女性,她们觉得产品实用、便捷才是最主要的。产品更多的切合女性的设计需要,例如我们熟知的软件,蘑菇街、美丽说、美柚、孕期提醒等等。消费类手机应用做得比较好的有美丽说和蘑菇街两家,蘑菇街主要定位是在18岁~25岁的女性用户,重点是90后的女生,而美丽说的定位是在18~35岁之间,重点是时尚爱美的白领女性。打开蘑菇街,界面的设计是可爱、整洁,色彩舒适,内容丰富,登陆和注册选项也都很简洁;美丽说运行时会出现“欢迎来到美丽说”的问候,让用户感到很亲切,但是美丽说在注册的时候可以发现它是专门为女性设计的,如果使用的是男性的微博号注册的话,就不能通过,是专为女性设计的代表。美柚是为女性经期问题提供帮助的软件,通过经期的预测,女性健康分析,建议贴士,让女性轻松解决经期的困扰。孕期提醒则是专门为妈妈们设计的一款软件。
设计对女性的关怀是对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照顾:首先,产品的实用性、易用性、舒适性,是用户首要考虑的,产品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无障碍,这就体现了产品对人生理体验的照顾和关怀;其次,产品还必须满足女性的审美需求,设计师将产品的情感和理念准确的传达给用户,使用户拿到产品便可以轻松使用、一目了然,不需要费力思考,使用户感到贴心的感觉,这便是设计师对用户心理上的关怀。只有让设计产品更人性化,用户才能感受到产品的便利、舒适、易用,及设计师对其的关爱,使用起来才会觉得更加舒心。总结
一个设计师想要设计一款好的女性产品,就需要给予女性更真切的关怀,能够做到完全满足女性对产品的需求,首先必须对女性用户群体进行分析,女性的审美心理和消费心理影响着她们去选择产品和使用产品的方式。
女性休闲会所设计研究 篇4
1、女性休闲会所的界定
在古代,休闲会所是男性的场所,女性是没有公共的活动场所,女性的住处也通常都是隐蔽的,私密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开始从背后慢慢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女性开启了一道通往幸福的大门,女性慢慢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现在在大中城市同等经济地位,女性的活动空间,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随着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影响,她们拒绝规范、一致,崇尚差异、个性。性别研究不仅仅只是表面作为设计的隐喻形式。根据资料查询,目前对休闲会所空间的概念尚无明确的解释,本文根据对女性消费特征、女性休闲空间、公共空间的调查得知:女性休闲会所一般是为女性服务的,被限制为只为女性消费者或以女性消费为主的空间,提供休闲娱乐、美容保养、健身健美、餐饮购物等多种服务项目,为女性提供场所交流,休闲,娱乐,为女性释放压力,调节心情,排忧解难提供一个重要的场所。
21的女性她们独立、勇敢、自信,敢用打破传统,挑战自己,为自己争取一个独立自主的舞台,面对舞台,她们不畏惧,勇敢坚强。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甚至超越了男性成为行业里的精英。同时,在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他们需要有一个空间来释放压力,这个空间是专属于她们自己的,可以在工作家庭之外获得对自身价值认可的一个社交场所。
2、女性休闲会所室内空间的特征
女性休闲会所是一个集休闲娱乐、美容保养、健身健美、餐饮购物的多功能的室内空间,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以一系列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镶嵌式的。她们喜欢自由、轻松的空间,不喜欢拘禁、压抑的环境。女性休闲会所室内空间环境一定要多元化,具体表现出娱乐型的空间轻松自在、文化型的空间舒服自由、私密型的空间安心舒畅。
传统的休闲空间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女性视觉上的审美,她们要求更高层次的追求,既兼顾空间的功能同时也要兼顾空间的形式,对细节的关注越来越追求完美。
二、构建女性休闲会所的必要性
1、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尊女卑”的社会想象早已经被摆脱,开始接受教育,随着教育程度的大大提升,缩短里与男性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开始进身到各个领域,成为骨干,成为精英,他们摆脱了传统家庭的成长模式,更加崇尚自由平等,形成了新的价值观,新的理念,使女性更加大胆的去尝试新鲜的事物。由于女性自我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从而女性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来交流,休闲,娱乐。
2、空间设计不明确,同质化设计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逐渐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伴随着对女性的关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大大提升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她们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空间来放松自己,这就促进了女性休闲空间的发展成为了必然的结果,成为了时代的产物。
现在大多数的空间设计不明确,依然中性化设计严重,针对女性的休闲会所设计少之又少,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的差异,对空间的视觉、听觉感受是不一样的,目前市场上还是比较趋于同质化,没有从根本上为女性考虑,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女性的需求,使空间表现出很严重的中性化。我们应该从女性的内在需求的上考虑,增加女性意识,体现具有女性特征的空间设计元素。
当今的女性对休闲会所消费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女性休闲会所空间大体趋势时尚潮流,正在蓬勃发展,但随着休闲会所的越来越多,好多商家急于求成,和传统的美容院,咖啡馆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空间设计不明确,同质化严重,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女性的生理、心理、行为上去考虑。目前,我国女性休闲会所还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足的地方,如设计不到位、基础设计不完善等诸多的问题,一定要找出男女的差异性,所以我觉得女性休闲会所设计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三、女性休闲会所设计分析
1、女性休闲会所空间布局分析
女性休闲会所空间布局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反映会所的规模程度和服务水平。女性会所的流线设计可以把每个空间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使整个会所看起来舒适,有序,对顾客的心理会有一个好的影响,她会很享受这样的环境空间。女性休闲会所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可以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会带来高效的服务。女性休闲会所应该是有律动、流畅的设计,符合女性的审美需求,这样会使整个空间更加有层次性。
女性休闲会所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空间的组织与布局是关键所在,将各个空间有序的连接在一起显得尤为重要。空间组织与布局首先要满足空间的功能,不同的空间他的空间结构组织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还需要根据每个空间的不同而划分。分清空间的主次关系,良好的保持空间的流畅性,充分利用隔断、家具、小摆件等分隔空间,不仅可以美化空间环境还可以使更好的组织空间。
2、女性休闲会所表达的情感交流
由于女性细腻的情感,会对空间产生特殊的情感,空间里的家具的造型、灯光的冷暖对比、材质的明感度等会比女性消费者产生极强的心理情感。在消费过程中她们会感觉舒服、自在,在这个空间中会得到自我的满足感,这种情感可以缓解工作学习中紧张的压力,会释放自我。其实,女性休闲会所除了要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这些感官因素外,还要注重精神体验和人文关怀,应更加关注人性化、安全性和生态化。充分考虑女性的身材比例,考虑女性的的健康舒适度和安全问题,更应该提倡绿色环保,提倡使用高节能、无污染的材料来设计,这样有利于建设轻松舒适的女性休闲会所,同时也符合21世纪提倡设计生态化的理念。
四、小结
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进女性休闲会所的增长,会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会使女性参与到许多的类似女性休闲会所当中去,会出现很多关于女性量身定制的专属空间。我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相信女性休闲会所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女性也会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女性休闲会所的形式也会丰富和多样化,会出现更多的女性元素和为女性设计的主题,使休闲会所更多元化。女性休闲会所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加的绿色环保,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业有利于走向自然、简洁中不是单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女性这颗代表时代耀眼的星星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已不在是旧社会的那个足不出户的妇女,“她”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正向我们走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她要兼顾工作、生活、家庭等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提供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一个休闲空间。
关键词:女性,休闲,会所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692—694
[2].鲍懿喜.艺术设计的女性主义分析[J].装饰,2006(12)
[3].张立.为女性设计[D].湖南大学,2004
女性设计师 篇5
一、活动目的:
每一个女性都是一朵花,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更是一朵正在盛开的鲜花。可鲜花必须精心合理的料理才能绽放出美丽。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原因,对自身的情况不了解,在日常的穿着打扮上常常不合理,这不仅体现不出女大学生应有的朝气,给人以不好的印象,也给女大学生的心灵带来一定的创伤,打击了她们的自信心。本次活动通过专业人士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女大学生在自我形象设计方面的知识,使女大学们更好认识自己,展现出自己的青春美丽,自信面对生活。二、活动主题:高贵美丽,在这里绽放
——现代女性形象设计之个人色彩诊断三、活动组织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志强社
四、活动时间、地点:(暂定如下)
(1)讲座: xx年11月21日19:00—21:30 大学生学术报告厅(2)培训: xx年11月23日 桂林市某形象设计公司或相关的培训学校(如:桂林市形象色彩顾问网工作室)五、活动人员:广西师范大学女大学生(讲座约200人;培训约20人)
六、活动内容及流程:
(一)内容:本次活动将分为讲座和培训两个阶段进行,使女同学们不仅在个人色彩诊断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更让他们中一部分人亲身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让女大学生们更好发现自己的美、展示自己的美,自信面对每一天。
1.邀请桂林市形象设计公司在现代女性形象设计方面有丰富知识经验的老师免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作一场讲座;2.组织在校女大学生免费参加该公司或学校的一天培训。(二)流程:
1.前期工作(11月21日前)(1)联系培训公司或学校,争取邀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老师开展讲座并争取培训名额(2)活动宣传(对于活动的初步实行阶段宣传工作很重要,须重视)、培训报名(4)主持人邀请(优秀的台风,标准的普通话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场地申请保证活动,准时顺利的开展(3)准备所需物品具体工作安排见附件《“现代女性个人色彩诊断讲座”前期工作安排表》2.讲座当天(11月21日)讲座流程:(1)主持人出场致开场白,介绍嘉宾,介绍活动的内容、意义(2)嘉宾讲座(3)嘉宾与现场观众互动(嘉宾对几名观众现场培训),参加互动的观众有奖品赠送(4)讲座结束,送礼物给嘉宾(5)打扫场地卫生3.培训前一天(11月22日)①相关物品的归还(由租借者归还)②再次与培训公司或学校联系,确保第二天的培训顺利进行4.培训当天组织受培训者参加培训,保证她们的安全5.后期工作(1)活动总结(2)活动成果展示宣传(对受培训者进行后期采访报道,将她们参加活动的体会和活动的收获展示给大家,鼓动她们带动身边的同学爱惜自己、重视自己,把自己当作公主来对待)七、活动经费预算
现代女性饰品设计与消费心理研究 篇6
【关键词】现代女性饰品设计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55-01
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女性饰品的佩戴出现了普遍化趋势。饰品被作为现代女性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和精神时尚,它具有非常强的发展空间。在产品的设计上,设计人员要从女性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增加产品美感的同时还要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需求,体现现代女性的独特精神风貌。尤其是现代我国女性独立性在逐渐增强,她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享受美好生活。
1飾品的内涵及其时代性
1.1饰品内涵
饰品作为一种装饰物品,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更好的衬托出事物的魅力。在人类早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饰品,比如用兽骨或者石头做成的项链。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女性都要在头上带上"首饰",以展现自身的社会地位。随着饰品含义的不断扩大,当前这一词语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成为全身饰物的总称。当前我们所指的饰品主要是用各种金属材料以及宝石玉器等做成的装饰品,尤其是在女性饰品中,种类相对较为丰富。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载体,饰品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丰富。
1.2饰品时代性
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增多,我国的饰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自古以来,女性都比较爱美,在饰品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尤其是当代女性的饰品设计种类扩大,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女性的饰品需求。现代女性的饰品大致可以呈现出以下几种类型:古典风格、后现代风格以及新艺术风格等。在古典风格的饰品设计上,设计师主要通过自然美来对饰品元素进行搭配设计,给人一种高贵、端正、典雅的效果,以衬托出女性的知性美。后现代的饰品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形式美来满足女性对饰品的需求,吸收国内外的文化设计元素,给人一种回忆感,传达一种永恒的价值理念。新艺术风格设计作品则是改变以往的设计观念,采用流行的形态来表现饰品的价值含义,给人一种活泼感觉,体现女性的活跃度。
2现代女性饰品设计的风格及发展
2.1 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同样也会导致饰品设计的迥异。每一个民族在饰品设计中都会包含自身民族文化特性和地域特性。比如欧美国家的女性比较喜欢个性化的饰品设计,而东方人则比较喜欢含蓄的饰品设计,这些都和地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设计人员在女性饰品的设计上可以充分吸收少数民族的饰元素,将其融入大作品设计当中,这样可以增加饰品的文化内涵,展现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比如在腰带的设计中可以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腰带元素装饰其中,增加饰品的美感和民族特色,再结合现代饰品的设计风格,提升整个腰带设计的质量,满足女性的腰带饰品需求。不同地域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针对性,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满足不同地区女性的饰品文化内涵要求。
2.2 文化性
女性饰品设计和文化元素分不开,它作为文化艺术形式的载体之一,可以充分展现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还可以展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比如对于中国女性饰品来说,唐代的女性饰品则比较繁重复杂,而且饰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充分展现出唐代文化的繁荣,向人们传达着那种开放交流的文化信息。而宋代使其,我国女性饰品则相对比较简单、简约流畅,它可以反映出宋代时期程朱理学的理性思想,对人欲束缚飞文化特点。可以说饰品的设计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同时可以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实现本民族文化的良好发展,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自身的文化,了解饰品设计的内涵。不同的饰品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意义,在装饰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因此女性在饰品的选择上会呈现出多样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内佩戴的饰品不同,也会体现出女性的不同气质。随着饰品艺术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品,同时还可以作为艺术品和工艺品进行观赏,以实现饰品更多的价值。
2.3 饰品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品的提升,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她们有能力来进行饰品的选择,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的设计理念,希望在社会中能够更好的展现自我,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大众消费的基础上,现代女性不在满足于市场上的大众饰品款式,他们开始追求独特的饰品设计款式,希望把自己从正常的审美视觉中解放出来,以全新的理念给人带来震撼和享受。因此在进行这种类型饰品的设计上,设计人员要结合女性人群的设计需求,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结合当前现代设计方式,增加饰品的个性,增加饰品的多样性。时尚化的设计理念可以让设计人员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广泛,而且也给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要求中,可以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满足更多人的时尚需求。比如可以选择天然材料、人工材料等,将不同色彩结合,让饰品的艺术感和时尚感都大大增加。
3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女性在饰品的消费理念上首先表现为时尚心理。她们希望通过饰品的装饰,可以提升自身的美感,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她们的化妆品和首饰数量较多,总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自身的魅力。而且随着我国女性独立性的增强,她们有经济能力支撑自身的饰品消费。甚至一些女性最求名牌饰品,希望可以紧跟时代潮流。但是大多数的女性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追求名牌,因此她们在产品的设计上需要时尚性,追求一种独特、个性的饰品。其次,女性在消费心理上还表现为情感心理。大多数女性在购物时会受到人际关系和周围情感环境的影响。女性的情感相对于男性来说比较丰富,心境变化也相对较剧烈,所以设计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上可以根据这样的消费心理来提升食品的情感内涵,让女性有着较强的购买欲望和情感。第三,方便实惠的消费心理。许多女性作为家庭主妇,她们需要照顾自身的家庭,在消费上希望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她们对人生有着一定的理解,在饰品的选择上不在盲目,在追求理性的基础上希望可以满足自身的爱美需求。设计师针对这样的人群进行饰品设计时,不需要过于华丽,只要精致实用即可,这些饰品的价格不高,但是却可以吸引更多的女性人群。
4总结
饰品的设计要结合当前我国女性消费心理来进行,综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增加饰品设计种类,这样可以满足更多女性人群的消费需求。设计人员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设计出更多的饰品形式,将不同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去,带动女性饰品设计新潮流,让更多女性通过饰品来展现自己的魅力,提升她们对饰品的认识。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也要积极了解不同女性人群的消费心理,从市场需求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庞小条.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0,12(20):99-100
[2] 蔡琦.杜大龙.现代女性饰品的审美特质[J].学术界,2009,1(36) :78-79
[3] 赵丽娟.现代都市女性消费心理变化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2,11(5) :63-64
女性文化与室内空间设计 篇7
1 女性文化概述
了解女性文化就需要对女性主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女性主义指的以女性经验为动机与来源的政治运动或社会理论, 主要表达的是对男女平等的要求, 也是反思与批判人类历史发展中而产生的的父权制度。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呈现了非常广泛发展的态势, 并不断对思想界、艺术届、文化界等领域等产生深厚的影响, 而女性文化正是女性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女性文化对于室内空间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文化对家居空间与消费空间的设计都要求体现女性的偏好与特色, 因此该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女性主义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
2 女性文化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2.1 精神特点
在女性文化的要求, 室内空间设计应当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精神状态, 以通过室内空间的元素体现一种真情的流露和情感的发泄。该类型的室内设计强调女性受众可以从丰富的选择中得到心灵的愉悦, 但是并不局限于某些几种固定的设计方案或图案, 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
2.2 色彩特点
室内装修的色彩如果选择较为柔和的色彩将比较符合女性文化的要求, 但需要清楚地知道, 由于女性年龄、性格的不同, 对色彩的偏好也存在不同, 而在设计中, 以下两种颜色较能体现女性文化的要求。
2.2.1 红色
红色是众多色彩中具有最轻视觉冲击感最有生气的颜色, 而红色随着透明度的增强就变成了粉红色, 而粉红色最能体现浪漫与温柔, 也是最能代表少女性格的颜色。一般来说, 在室内设计中粉红色的应用, 能够使得室内显示出温馨、浪漫的感觉, 对于感性的女性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2.2.2 紫色
紫色是青色与红色的混合色, 体现出精致与高贵的特点。而紫色中的粉紫色更体现出一种妩媚的美丽。而在室内设计中用到粉紫色, 则体现出成熟女人的魅力。
2.3 造型特点
从一定角度上来说, 不同的室内空间类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造型上, 而符合女性文化的室内设计中的造型, 主要体现在心形、花形、曲线以及蕾丝等造型。其中曲线是在符合女性文化的室内空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造型形式, 能够体现女性柔美、典雅的特征。而蕾丝的造成能够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 根据女性的具体要求, 可以体现出清新可爱或者雍容华贵的特点。
2.4 材质特点
在女性文化中,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亲近与自然, 因此在室内设计中的材质也需要体现出清新、自然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1 木质材料
木质材料体现的是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而木质的这种质感也能够给女性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因此室内设计中的木质设计能够得到众多女性的喜爱。例如:樱桃木能够体现出雍容华贵的特点, 比较受成熟女性的欢迎;而浅色枫木家具则体现出时尚、活泼的特点, 因而深受年轻女性的喜爱。
2.4.2 布制材质
因为布制材料比较柔软, 因而深受女性的喜爱。如棉、麻、丝等材质, 因为其柔软的特性而深受女性的喜爱。
3 女性文化在家居室内空间设计的体现
由于女性文化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设计风格之中。
3.1 简约式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了简约又富有个性的特点, 而这种风格受到果敢、自我意识较强的白领女性的喜爱。因此, 在设计中体现的是一种简化明晰、线条明确的结构, 而材质上多为紫檀木等木质材料, 能够体现出一种时尚而又简约的室内风格特点。在色彩选择上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浅色, 同时对于配饰更多地体现自然感。
3.2 浪漫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处处体现感性与浪漫, 符合心思细密而又温柔女性的喜好。在具体室内设计上, 材质以软材质为主, 一般来说尽可能地减少石材、玻璃的应用, 在颜色的注重淡雅与柔和, 粉色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者以米色为主辅之以一些明亮的颜色。灯光上不采用灯光的直射, 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4 女性文化对消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由于女性主义的影响, 以及女性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消费空间为女性提供专门性的消费服务, 因此专门针对女性的消费室内空间设计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现女性文化的消费室内空间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4.1 浅色色调的广泛应用
在消费室内空间中, 由于年轻女性的消费欲望更为强烈, 因此更多地采用了彩色色调的设计, 如粉色或者米色等颜色, 给人一种浪漫、感性的消费氛围。而室内的某些小挂件, 如帷幕、窗帘、坐垫等等, 浅色调的设计也能给女性消费者带来一种舒适感。
4.2 曲线造型的运用
在针对于女性的消费场所, 如美容spa、化妆品店中, 在室内设计的线条运用上往往体现出曲线的特征。而在室内的器皿、小饰品都具有柔和、光滑的曲线特征, 而墙壁上或饰物上的图案也体现出了曲线的特征。这样的设计特点能够体现一种雍容和柔美的感觉, 对女性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5 结语
随着女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加深, 室内空间设计中对女性文化的体现也逐渐充分, 这是对女性的重视, 也是符合现实性的考量。因此立足女性文化的空间设计已经变的十分重要, 如何在创作理念、线条或者材质等方面体现女性文化的特点, 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摘要:该文通过对女性文化的分析, 然后对女性文化的室内空间设计特点进行相关的分析, 认为其在精神、色彩、造型和材质上对室内空间设计造成了影响。该文将室内空间分为家居空间和消费空间, 而女性文化在这两种空间中都体现了非常突出的特点。
关键词:女性文化,设计特点,家居空间,消费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少婷.现代商业空间中的生态陈设艺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张琴.上海女性白领休闲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浅谈男装“女性化”设计 篇8
自19世纪以来, “时装”一词一直指女装, 20世纪60年代中性化的女装出现后, 孔雀革命使得近现代男装风格更加华丽和时尚, 一些具有时尚品味的男士也将鲜艳明亮的色彩穿在了身上。此后, 许多设计师着手男装设计, 使男装改变了过去的正统和一成不变的面孔, 不断向中性化甚至女性化方面扩展。到了80年代, 这种倾向越发的明显了, 男装品类更加多样化, 男装风格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男士青睐无性别化, 原始化的时装, 冷落了标准化、单调化、性别化的男装。
大众传媒在服装流行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有一种明星效应, 如在《窈窕淑男》影片中的男主角达斯汀·霍夫曼就穿得像女人, 让众多男性在意识上接受了男装女性化;如在国际流行舞台上, 像Dolee&Gabbana、Armani、Alexander Mc Queen等国际知名品牌也不断地追求着男装“中性风”, 让中性的装扮被高消费群所接受, 也打开了中国的中性男装市场。
二、男装“女性化”现象具有的特征
男装界掀起了一股性别模糊化的浪潮, 手袋、项链和耳环对男人已不是禁忌, 男装在不断的借鉴着女装上的元素应用在服装上。男性们不需要含蓄的表达他们爱美的思想, 直接用时尚前卫的男装展现自己的个性, 男装设计师们也从色彩、面料、款式以及配饰等各个方面来创新。
1. 色彩
粉红色长久以来便被视为男性禁色。可是, 好几年前, 粉红色忽然在少男群里大热起来, 成了最易辨认的街头潮流, 从T台到街头, 都可看见“粉嫩出色”的男人。如2015巴黎时装周Kenzo春夏发布作品, 马卡龙色调——嫩粉、薄荷甜美的搭配, 在糖果色外衣下, 是充满都市魅力的机车裤, 拉链装饰至小腿。
用亮丽的色调可以刺激人们的眼球与购买欲, 在2015年春夏季伦敦男装周上, 各种亮色调也屡见不鲜, 男装T台是一片春色, 鲜橘色、土耳其绿、紫红色、电光蓝等霓虹色纷纷出笼, 将男人们装点成了缤纷的糖果。如2015伦敦时装周Buberry Prorsum 2015春夏发布会上的部分作品, 服装里融合了绿松石色、蓝色、橘红色、紫红色、柠檬黄等丰富而饱和的色调, 把人们带入了五彩斑斓的浪漫的色彩世界。
2. 面料
在男装中性化的设计中, 面料没有性别之分, 也是对服装面料的改变和创新。最近几年来, 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的时装周中, 设计师们会采用十分流行的荧光、丝绸、镂空、蕾丝等面料, 或者是丝与莱卡纤维或者金属纤维进行合理的混合搭配, 制作出柔和而又妖娆的中性化男装。如米兰时装周Veraces 2015春夏发布会上的部分作品, 衣服上有大量的网眼镂空设计, 外套上却是马德拉刺绣。又如在2015年Saint Laurent摇滚精神为主题的春夏的秀场上, 男装面料采用了具有悬垂质感的面料, 一改以往男装的硬挺和古板, 而趋于柔和与随意, 让这些骨瘦如柴的男孩看上去很“中性”。
3. 款式
在时尚潮流千变万化的今天, 男装是不能一层不变的, 它的设计和制作都要与时俱进, 顺应潮流。今天, 那种男性时装千面一律、毫无趣味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想到的都是那雌雄莫辩的中性魅力, 谈及到中性魅力, 便不得不提及到伦敦的奇男子J.W.Anderson, 由他打造出来的男女形象, 有着一眼就能识别的能力。丹麦设计师Astrid Andersen在2015年伦敦时装周春夏发布会上的男装运用的抹胸裙、露脐装等女装元素, 以及那些在多数发布秀场上出现的紧身裤的造型。
4. 配饰
柔美的装饰不是女性服装设计中的专属搭配品, 在男装设计中也会合理的加入将镂空花纹、蕾丝、丝绸、珠饰等材料制成的配饰。自2010年起, 中性化的男装设计中, 还刮起了一阵束腰配饰设计的风潮。如2015年伦敦时装周Matthew Mille春夏发布的作品, 他本季是以黑白为主色调, 传统的西装竖条纹时而规整, 时而左右错开, 模特们手腕和脖颈处的花环配饰, 营造出文艺浪漫的少年形象。
三、男装“女性化”现象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中, 男性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 人们渴望不一样的男装, 这意味着中国设计师正经历着男装市场的迅速发展, 甚至超越了已经趋近饱和的女装市场。在提倡健康帅气的今天, 男性也希望自己看上去苗条时髦, 尤其是80后的千禧一代, 他们更趋向于选择中性化的时尚男装。男士们上街购物, 在购买上衣和下装时, 也会考虑是否好看, 有风度。
男装女性化是一种男装流行化发展的趋势, 它改变了传统对于男性一贯的看法, 也影响着千禧一代男性的外表形象, 也在潜移默化中,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流行与审美心理和社会思想变化密不可分。男装正在通过打破色彩、面料、款式、配饰上的界限, 告别一层不变的设计。中性化的男装设计, 使不同的男性对时装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 如含蓄美、清新美、阴柔美和时尚美。通过服装的搭配和对饰品的选择, 展现出男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时尚和艺术感, 更加具有韵味和个性。
总而言之, 男装的色彩应用不再局限于黑、白、灰之间, 开始向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和低纯度的粉蜡的颜色转变;男装的面料应用更为卧薪尝胆, 印花面料、蕾丝、飘逸的雪纺、甚至一些透视面料都成了主要的表现手段;男装的款式上出现了收腰、渐开渐低的领口、窄袖紧身上衣、类似裙裤的阔腿裤等;男装的配饰上也出现了很多柔美的式样, 如刺绣、立体花等。设计男装越来越具有探索性, 为男性带来了对生活的激情态度和对外表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 在设计中注重其个性化的特点, 对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提升我国综合经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晓芳.中性化服装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 2012.
[2] (美) 安妮·霍兰德, 著, 魏如明等, 译.性别与服饰:现代服装的演变[M].东方出版社, 2000:200.
[3]陈静波.论“中性风格”对中国流行男装的影响[J].浙江理工大学, 2008.
[4] (美) 珍尼弗.克雷克著, 舒允中译.时装的面貌[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5]胡贞华.趋于时代发展的设计——中性化男装[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4.
[6]朱璐.双性主义风潮男装设计的女性化时代已经到临[J].纺织服装周刊, 2008.
基于女性空间的家具设计研究 篇9
1、女性空间的论述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人们固有的观念空间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是没有性别属性的,认为空间是中性的。然而“空间的建造就是一个人类身体与建筑材料和空间的互动,空间的使用实际上是人需要调动全身心的一种活动”。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由于男人和女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同对空间的体验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女性由于温柔、细腻等特点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带来各种情绪变化,因此比男人更容易感受到一个空间带来的热情或冷漠、奔放或含蓄等空间特质。现代社会虽然认同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是却忽视了女性情绪差异,许多空间的设计不当和设施不完善,给女性使用起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女性家具设计的界定
“女性家具”是出于女性生理、女性心理、生活情绪等因素为女性量身定制的家具,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处理这些问题,是家具市场发展到一定必然出现的结果。掌握以上女性知识的的商家已经了解到,女性才是未来家具市场的的领导者。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强的色彩、造型、质感强的灵敏度敏感性,对于家具的搭配和选择上自然也略胜一筹。为了迎合女性的购买力,市面上的许多家具开始迎合女性设计,比如优美流畅的线条,女性身材“S”型的曲线,从外形和与女性相关的因素都在与之契合。
3、女性空间家具的作用
空间通常以墙体和隔断来规划空间,女性空间也不例外,但这种分隔方式不仅普通俗气性且利用率低。在女性空间中用家具来组织并划分空间,通过家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可以更为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家具的色彩和质地对室内的氛围营造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家具色彩的选择应首先对整体空间色调进行一下总体的把控,空间六大面的色彩一般应协调、一致,但过分的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没有生机、单调。
二、女性空间家具设计的特点分析
1、家具设计生理功能特点分析
由于内分泌的不同、青春期发育速度不同、体型不同、认知能力的差异、肢体灵敏度差异等导致男女生理的不同。在家具设计上,应从女性的生理方面着手。考虑女性家具在消费市场上所占据的突出地位,应该从女性的女性的生理功能特点方面做出研究。女性的生理功能特点对于掌控女性空间家具设计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如图)
2、家具设计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
考虑到女性在消费市场上占得份额,对于女性的心理、行为特点也有必要做测试。女性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掌控女性的消费意识产生巨大的力量。人在观察、感受、体验家具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相通的。将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皮肤触摸的具象元素转换为抽象元素,从而产生情感,再将这些情感传递给大脑分析形成。
3、家具设计的审美特点分析
由于内分泌的不同、青春期发育速度不同、体型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肢体灵敏度差异等这些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对家具外形的设计、局部的细节性设计和产品的特别性来考虑,制作适合女性工作学习和休闲的家具设计。女性的审美影响着方方面面,女性这个角色无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在经营家庭中,女性需要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把家里装饰的漂亮温馨。具有审美能力在选择家具的同时就是在设计家具,所以审美对于家具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三、女性空间家具设计定位分析
1、家具设计应根据女性公共空间消费群体特点进行定位
从消费上看女性表现出许多不一样的行为特点,是因为女性消费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教育背景、收入差距和年龄因素和性格不同等因素决定的,但概括来说,绝大多数的女性消费特点都是由人体的内在感情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女性消费者的内在情感需求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常言把女性比作是种感性动物,女性相对注重的是感情,同时对于男性而言她们更加关心的是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女性有着自身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因为在消费活动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决定的。
2、家具设计应根据女性公共空间风格进行定位
进入一个空间,女性首先看到的是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从设计风格设计的第一视觉呈现便能决定是否吸引女性体验着,不同的空间设计产生的视觉反映是不同的,这一视觉反映感受是先于思维前的活动,也从视觉审美层面决定了是否满足女性对空间的幻想。室内环境中的设计风格以及之间的组织关系构成了视觉审美层面的环境特征。
四、小结
中国的传统家具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传统家具式样。从原始社会到明清,中国家具经历了低矮型到高坐型,越来越符合人体工程学,越来越实用。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从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针对性的选择家具变成了一种需求。家具设计的目的归根结底是男女两性的差异,因此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先从性别差异上区别,然后更好地符合男女两性的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和审美需求。随着社会的飞速前进,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不在是传统的方式,因此家具设计方面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不同特征。当今女性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看到这个变化,家具行业更为突出,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力,家具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更有针对性的女性家具设计,更符合女性消费者的生理、心理、行为、精神需求。
摘要:女性家具多以其柔美的曲线,浪漫不张扬的色彩以及简洁大方的造型为主导,极具个性化色彩,满足了现代女性审美的需求。女性家具造型设计虽然表面看起来简约但其实有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设计以及符合女性生理心理及精神特征的设计都呈现出女性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现代女性家居产品已经成了女性生活中一张独特的“标识”,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女性,女性空间,家具设计
参考文献
[1].谢亨渊.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设计[J].人民论坛,2011(02)
[2].刘文金.形神兼备一家具形态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1):53—55
[3].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692—694
[4].鲍懿喜.艺术设计的女性主义分析[J].装饰,2006(12)
[5].张立.为女性设计[D].湖南大学,2004
女性设计师 篇10
一、“新中式”被老年女性喜爱的原因
如今, 老年女性可选择的服装较为广泛, “新中式”只是其中一种, 老年女性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 她们思想成熟, 稳重大方, 但是很多老年女性偏爱穿中式服装, 其原因如下:
(一) 新中式服装能体现浓厚的“怀旧”情结
老年女性年龄一般都超过60岁, 她们经历、见证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发达的历史阶段, 与额上的皱纹、两鬓的白发同样存在的是浓厚的怀旧情结。“怀旧”是通过当下的直觉和过去照面, 通过当下和过去画面的重叠, 在幻觉中造成一种新的时间, 那就是“无时间”, 创造一种“永恒就在当下”、“当下即是永恒”的心灵体验。永恒不是一个时间的刻度, 永恒就是无时间, 通过过去衣着的元素消解对现在的执着, 否定现在时间的虚幻性, 在当今和过去之间形成回味无尽的“回旋”, 仿佛时间并没有流逝, 仿佛青春仍是“永恒”的。青山不老, 绿水长流, 在这样的意念“回旋”中, 穿着传统中式服装仿佛和“永恒”照了面, 仿佛过去就在昨天, 今天的自己和过去一样年轻而富有活力。
(二) 选择中式服装能够“避短”
现代服装往往要求制作合体, 以体现出身体美妙的曲线, 因此, 收省道、开片、分割等技法在服装结构中运用较多, 目的是为了将多余的面料收掉, 突出人体的胸部、收紧人体的腰部, 使服装贴合于人体, 以体现一种“凹凸有致”的美妙体态。然而, 很多老年女性由于年龄增大的缘故, 胸部较年轻人平坦, 且胸肌松弛下垂, 同时腹部也比较膨大, 腰部缓直, 胸、腰、臀之间的曲线不明显。如果穿上收腰式的服装, 腹部的隆起会出现衣服下摆处裂开, 中部向上吊起, 中腰两侧有斜绺, 后摆紧贴臀部, 衣服会出现“前短后长”的现象。传统中式服装在结构上采用直线造型, 平直宽大的造型穿在身上不仅会让老年女性没有束缚感, 还能掩饰老年女性体型上“平胸”、“凸腹”的缺陷。
(三) 追求传统服饰的“含蓄美”
传统服装是平面裁剪、平面缝制, 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 正是这些特征有别于西洋服装的“直观静态美”, 而形成了一种“含蓄动态美”。传统服饰的这种“含蓄美”与中国哲学中的空灵思想有关。《老子》中说:“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4]意思是糅和陶土做成器具, 正因为中间有虚空, 才有了器具的用处;开凿门窗以建成房屋, 也是因为有了空虚之处, 才有了房屋的用处。所以说, 实体之所以有用处, 那是因为空虚在其中起作用。老子告诉人们, 妙处往往在那个空灵含蓄的世界中。传统服饰为前开型大襟和对襟式样, 通过系扎连接服装的不同部分, 使服装有虚、有实, 空灵含蓄。
(四) 彰显“中国人”身份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地提升, 国际影响力也是日益增强。有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 超过了美国, 居世界之首;2011年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位次已排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钢铁、煤炭、水泥、化肥、棉布、彩电的生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 并有潜力在未来2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维持9%的年增长率[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在《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这样描述:“在整体作为现代化的迟到者的亚洲, 日本作为第一航班已飞上云霄, 亚洲‘四小龙’作为第二航班紧随其后, 中国则已登上21世纪新航班, 它将开辟新的航线, 并且一飞冲天。”[6]中式服装是中国民族服装在国际上的标识之一, 穿着新中式服装能够彰显出穿着者的国别身份, 体现出一种国家增强实力后的自豪感。
二、“新中式”老年女性服饰设计要素
“新中式”着重在“新”字上, 与传统中式服装相比, 不仅服装款式设计上要求新颖, 而且在面料、细节上也要求创新。
(一) 结构上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
传统中式服装讲究一种若即若离的含蓄美, 这种思想体现在服装上, 便是结构上与西方服装“披挂”式与“缠裹”式完全不同的“半适体”式。“半适体”式服装裁剪时将袖子与衣身连在一起, 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做成后的袖子称为“连袖”, 连袖的肩袖自颈侧至袖口成水平状, 与人体肩斜特征不相吻合, 穿着后自颈侧向腋下形成斜向褶皱衣纹[7], 因不合体而出现起抛现象, 显得臃肿不美观。“新中式”服装采用现代装袖技术, 装袖的肩袖自肩点至袖口, 按照测出的肩斜度进行裁剪, 并且袖子与衣身分开裁剪, 裁成后的裁片又按袖笼弧线进行对接与拼合, 这样做成后的袖子既合体又具有立体感, 而且不影响手臂的自由活动。如图1所示, 左图为传统中式服装造型, 它的特征为:肩部没有肩缝, 前后衣片相连, 袖子与衣身连为一体, 如果衣料门幅不够宽, 则在左右衣袖的两端再加接袖长。右图为现代服装肩袖造型, 袖子弧线分别对应前后衣片袖笼弧线进行拼接, 做成后的衣服有肩缝。
(二) 面料上既有传统面料又有现代新型面料
传统中式服装运用丝绸面料比较多, 既有厚重结实的锦类织物, 又有轻薄透明的绡类织物, 还有手感耸立的绒类织物等。目前, 春、夏季丝绸面料多选用“莨绸”, 它又称“香云纱”, 是经过天然植物薯莨汁浸染后, 再涂抹塘泥经过暴晒与洗涤而制成的, 不仅清凉滑爽, 而且具有药用价值。秋、冬季丝绸主要有织锦缎、金雕缎、乔绒、光明绒等。现代新型面料多为多种纤维混纺组合交织而成, 没有了棉、毛、丝、麻的界限, 往往是毛纺织产品中含真丝及棉纤维, 丝织物中含有羊毛等, 各种纤维混纺织物弥补了纤维间的缺陷, 不仅改善了外观效果, 而且服用性能大大提高[8]。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改变, 环保生态纤维尤为受到欢迎, 运用竹子纤维纺织而成的竹节纱便是很好的环保面料。竹节纱与粗布风格近似, 不仅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而且因纱线的粗细不匀, 而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图2为麻色竹节纱, 是一种高捻度竹节纱, 手感硬挺, 织物厚实, 线条粗犷;图3为纯棉高捻竹节纱, 是一种强捻度竹节纱, 手感滑爽、飘逸。
(三) 设计上趋于时尚化
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但是它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而不断发展变化, 不断适应时代, 否则非但不会成为民族前进的动力, 反而会成为一种阻力[9]。目前, 世界服饰的主流是休闲服饰, 然而差异性服饰仍是其风格多样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 要注意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 例如立领、盘扣、对襟、刺绣、盘花等元素, 而这些元素与时尚款式的结合, 不是将其简单地进行剪切与粘贴, 而是将现代的生活理念贯穿其中。其主要表现为运用国际流行款式造型、运用后现代的解构法, 将立领、盘扣等元素, 作为一种符号与语汇, 通过非传统的手法, 组合传统部件, 从而构成一种古今融合的中西合璧的手工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型美。图4为2013年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出访服装, 典雅的中式立领、对襟、盘扣元素, 加上现代吸腰款式与印花新型面料, 既体现出了端庄与优雅, 又是时尚与传统的融合。
综上所述, “新中式”老年女性服装要和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就必须要时尚化, 并且要在结构、面料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这样, 那些传统服饰元素才不会被束之高阁, 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 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 “新中式”服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年女性穿着, 不仅成为重要社交场合的礼仪性服装, 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装。
摘要:“新中式”是指在表达鲜明中国概念风格的基础上, 加入时尚流行元素而设计出的服装。老年女性喜爱穿中式服装的原因, 主要在于那份浓厚的怀旧情怀, 在于宽松的中式服装造型能遮掩其体型的不足, 在于体验传统服饰的含蓄美, 在于彰显国家繁荣后的自豪感。新中式老年女性服装设计要素有三个方面:结构上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 面料上引入现代新型面料, 设计上趋于时尚化。
关键词:新中式,怀旧,含蓄,新型面料,时尚化
参考文献
[1]杨笑冰.中式服装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丝绸, 2010 (08)
[2]喻涵.浅谈“新中式服装”设计[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8 (08)
[3]陆杨, 李硕.格格:剪断春风女儿行——“新中式”赋予中式服装新内涵[J].北京服装纺织 (时尚北京) , 2009 (04)
[4]老子.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115页
[5]马建堂.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25-27页
[6]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M].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1978.47-48页
[7]吴厚林.中式袖结构设计研究[J].纺织学报, 2007 (04)
[8]张金荣.从服装市场追求“时尚、绿色”消费潮流看纺织面料流行趋势[J].江苏纺织, 2013 (02)
基于女性用户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篇11
关键词:界面设计;女性用户
1 项目背景
1.1 国内研究现状
自从第一部智能手机摩托罗拉天拓A6188问世,到如今已经之其余的驱动硬件:处理器、内存、缓存、图像处理器、声卡的普及与硬件的革新从而进入公众的视野中。[1]智能手机的诞生使得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通信功能以外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得以体现,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第三方appstore提供的应用程序。
随着技术的革新应用程序研发技术的改进,交互性的提升,界面设计风格的多样化,App已经不再仅仅是男性用户独占。百度数据显示,与2013年初相比,中国女性用户在移动端上的增长率最高,其中移动购物增长率最高达到了3倍多。[2]而与男性相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女性用户特点更为鲜明,其发展势头也最为迅猛。女性应用程序还在发展初期,目前国内GDP虽然已经仅次于美国,但由于人均GDP较低,且女性的健康意识、炫耀意识、交流意识也没有被深度激发,所以目前国内女性应用的热度远不及美国,但这也说明了女性App的未来前景巨大。
1.2 国外研究现状
界面设计的概念首先是在欧美国家提出来的,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和高端的研究机构来针对用户体验界面设计,有一套适合本国互联网行业的交互设计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 他们的作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重视用户的完整体验,时刻以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理解角度为构建交互界面,提出了许多有建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同时将很多交叉性学科的知识应用于交互界面设计研究,如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人机工程学理论、现代设计学理论等,可以在交互界面设计领域中,已经走在了这方面研究前段。[3]
2 女性用户使用APP分析
根据来自AppAnnie的数据,图片、视频处理APP在AppStore总榜的下载排名一直位居高位,这也正符合了女性爱炫耀的心理;导购类App下载排名也较高,2014年第2季度,同比增长256%,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用户;而工具类App的排名则相对较为平稳,这主要是由于工具类App的打开率相比而言不算很高,且用户使用的时间也较为有限。
尽管女性应用的发展不及美国,但是从近两年App市场情况来看,针对女性用户的应用程序已经经过几轮更新换代,其导航设计、交互路径、界面风格、功能运用已悄然改进。细看目前较为热门的女性App,并没有做大而全的平台类的App,都是在细分领域进行深耕,由于女性用户爱炫耀、爱分享、爱交流、爱购物,因此社區类和工具类的应用都有了较大的潜力。
目前女性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经期应用:大姨吗、美柚、女性日历;导购应用:美丽说、蘑菇街;图片、视频处理:美图秀秀、美拍、百度魔图、Camera360;女性社交:薇密、辣妈帮;母婴:快乐孕期、孕期提醒;美妆社区:美啦美妆、美妆心得;美甲:秀美甲、河狸家;美发:美美豆、时尚猫、波波网;整形:新氧整形、整吧等。综上所述,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未来都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总体而言满足女性用户炫耀心理、细分女性用户细节需求、了解女性用户操作习惯是界面交互设计不断前进的前提。
3 基于女性用户需求的界面设计原理
3.1 捕捉女性用户细节感知
人类综合科学大学的名誉教授新井康允说:“一般说来,男性在空间认知能力方面强些,而女性语言、及辨识细微差异方面的能力强些。”同时东京理科大学的原菊教授也表示:“有关知觉的大脑皮质,相比而言,女性的要厚些。”[4]女性在语言系统上的天赋异禀使得她们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会受到信息的影响。比如该项应用到底能为我带来何等的用处,它都能为我带来什么帮助等等信息。而这一心理特性也使得女性更倾向于功能型的App。第二个心理特征是注重细节。以美丽说App为例,在进入界面会根据用户登录时间段在欢迎界面上以淡粉色字体显示“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欢迎回来美丽说”。这微小的细节让女性用户觉得这是一个贴心温馨的app,会让女性用户感受到被关注及呵护,女性用户会乐于使用这个应用程序。
3.2 独具新意的ICON命名
根据苹果官方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仅AppStore的应用程序数目就有90多万。想要令用户在数量如此之多、竞争力如此之大移动应用市场下载,那一定要给予用户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在移动应用中它具体体现在应用名字与ICON设计。
当我们谈及产品设计及其可用性时,往往首先关注视觉元素而会忽略文字。这可真是遗憾,因为文字是用户与应用程序或网站交互的一个主要渠道。[5]因此拥有一款绝妙的应用名字绝对是最能吸引用户下载的途径。“大姨吗”是一款以经期健康为核心,关爱女性健康的手机应用。它的名字即根据现代专指女性来生理周期时的流行俗语“大姨妈”而来。
3.3 用户定位细分成为趋势
女性用户较男性用户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她们有较多特定需求,例如女性特别爱美,无论美容、美发、美甲、美颜,因而会有美发、整容、美甲、美妆类App出现,同时图片处理类App也是为满足女性爱美可以上传美照到网络上应运而生;女性用户异于男性用户还在于她们有生理周期,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少有人会特别关照女性生理周期,但是“大姨吗”这款App的出现会贴心的呵护女性用户,帮助女性用户关心自己、解决生理期遇到的问题;同时女性用户在家庭中还会扮演准妈妈、新妈妈、母亲的角色,因而“快乐孕期”帮助准妈妈们快乐的度过十月怀胎,“宝宝树”、“亲宝宝”等App帮助措手不及的新妈妈们解决产后如何育儿的困惑。这种针对女性用户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需求的细分恰巧迎合了有较多特定需求的女性用户。
3.4 界面颜色搭配
在360手机助手中根据“TOP女人”周人气排名前八的App图标选色上,6个APP图标采用粉色,一个橙色,一个湖蓝色。而进入交互界面,其中7个是白色和粉色搭配,一个是白色和橙色搭配。最值得关注的是,女生专区本身就采用了粉色界面设计,说明在界面颜色搭配上对于粉色的喜爱与忠臣度之高。
随着针对女性用户App的增多,过多的粉色图标会让女性用户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移动应用程序的后起大军对于颜色的选择开始发生变化,会采用粉色的邻近色——橙色、黃色、紫色、粉色偏紫(美拍)、橙色搭配黄色(美柚),同时又是借鉴了红柚的颜色,甚至有些像“阳光妇儿”带专业性的应用程序大胆采用湖蓝色来区分其App与其他App的不同。因此针对女性用户的界面设计颜色搭配可以运用粉色、橙色、黄色、紫色等明度、纯度较低色相相近的颜色。
3.5 界面分享需求
女性的一个心理特征是分享交流。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John Gray)曾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写到:“女人重视爱、沟通、美与关系。花许多时间互相支持、帮助、教育。她们透过感觉和关系品质来诠释自(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己存在的意义;透过分享与建立关系来经历满足感。”因而女性常常更加擅长语言情感的表达、分享和社交八卦。所以女性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会希望分享交流,比如很多女性会将购买的产品分享到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中,从而得到共鸣甚至是他人的赞赏。
3.6 界面中动态图像的合理使用
女性用户不仅仅是App的忠实粉丝,而且是推动消费的原动力。以“美丽说”App为例在“正在流行”板块中会有动态图形滚动出现:“刚买了皇冠卡通熊图案两色T恤”或“刚买了早春款韩版铅笔裤”提示语,设计师在界面设计时抓住了女性用户喜欢比较、参照她人的心里,让小小动态滚动条在不经意间出现,界面中动态图形的合理运用以动止静,动静结合,也让女性用户在浏览页面的间隙可以了解到她人的购物情况,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3.7 易用性和简洁化
如果界面设计的较为复杂,那对于女性用户而言在操作上会产生不便,因此易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界面扁平化的流行,界面布局过于饱满、内容繁多,女性用户在浏览信息时会产生厌倦感,因此界面设计时另外一个原则是布局趋向简洁化。分类清晰、层级鲜明、操作流畅的界面设计原则更符合女性用户的心理需求。
4 总结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被大众所接受并有较高粘度的使用,以及在市场化引导下的用户细分,使得App应用的受众更明确和细致。本文基于对时下热门App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女性用户的特点分析研究在界面设计时对icon命名的技巧,以及界面设计中色彩搭配的运用;长时间浏览页面对于女性用户会产生疲惫感,这时动态图形实时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女性用爱分享、爱交流的特质使得界面设计中“分享”功能变得异常重要;同时,女性用户的逻辑思维弱于男性,因此在界面框架的层次、流程上相对清晰、明朗。要设计出达到女性用户满意的界面,需从女性用户的需求为出发,从而真正地实现自然化界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宿子顺,殷俊.以女性用户为主导的信息产品界面设计策略[J].大众文艺,2013(16).
[2] 网易: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女性App行业报告[DB/OL] . 网易科技,http://info.hhczy.com/article/20140816/22789.
shtml.
[3] 李琛.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 刘丰源,严晨.女性用户移动应用中的交互设计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5).
浅谈女性手机设计中的审美要素 篇12
“女性美”在人们的审美感觉中一直和“柔弱”、“曲线”、“柔媚”、“温柔”一类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古代中国文艺作品中常常以“冰肌玉骨”、“眉目如画”、“皓齿明眸”、“花容月貌”等来形容女性的美。最出色的如《诗经》中描绘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曰:“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这一连串绝妙的比喻令人遐想联翩。与此相对应, 周肪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和仇英的《汉宫春晓》等艺术珍品至今都令人赞叹不已。而在西方, 古代西方艺术作品也非常注重对女性美的描摹和刻画。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法国高更的《塔希提岛的妇女》和布罗格的《维纳斯的诞生》等艺术品更是把女性美刻画得淋漓尽致。早在希腊时期, 希腊人就塑造出了自己认为是完美女人形象的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在希腊爱琴海米罗斯岛上发现的, 所以又有“米罗的维纳斯”之称。这尊大理石雕像高约2.4米, 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刻, 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维纳斯雕像所创造的美, 更是成了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范本, 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
手机设计是现代设计中一个比较先进和活跃的门类, 由于手机的更新换代频率较高, 所以消费者更重视手机界面的审美情趣和对手机的文化认同。设计师在开发手机功能的同时, 也会赋予它一定的外在形态, 而外在形态则表现出一定的内在性格。当人们审视手机的时候, 会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一手机的某种意象, 譬如“奢华的”、“时尚的”和“女性的”等。性别取向是手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个性特征相联系的一种视觉特征, 是人的特定的感性认知。
手机设计主要是通过手机所呈现出来的视觉要素——造型、色彩、文字、肌理等, 来刺激消费者的不同感官, 激发消费者的联想, 并最终产生对手机的购买欲望。而设计师就是驾驭这些要素的工程师, 在这方寸之物上, 设计师要对它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规划, 以求给消费者感官情趣带来最真实的打动。在其中, 运用“柔性”审美元素来塑造女性手机界面的“女性美”已成为设计师的常用表现手段, 它使得在手机设计中表现“女性美”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感动。
一、运用曲线表现手机的形态美
产品是由线面交叉组合的, 产品的外观形态是消费者面对产品时产生的第一个视觉刺激信号, 同时, 产品的外观形态特征还能使消费者体验到自身的地位、素质修养、个性等。线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方向性、有象征性的形式因素[1]。而曲线能够给人以柔美和含蓄感, 是女性的一个符号, 是一种符合女性审美需求的造型基本元素。人们常常形容完美的女性身材为“S”型曲线, 并且, 女性的优雅气质和细腻柔和的性格也与曲线的曲率吻合。因而在女性手机设计中, 为表现“女性美”, 会在线型上采用较为柔美的曲线, 面与面的过渡处理采用转折较为圆润的软连接, 这样可以显得手机的形态珠圆玉润, 突出手机的“柔美之气”。另外, 因为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征, 所以按照一定的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要尽量把手机做得轻而且薄, 这样可以满足女性对于手机便携性的要求。
因此, 女性手机的形态造型设计对女性审美要素的运用可以反映女人的天性和气质, 并可以通过与女性情感的共鸣来拉近手机与女性用户之间的距离。如图1中的手机设计, 这是华硕在201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的微型电脑概念手机,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看不到很硬的表达面, 整个曲型表面与女性内心的温润如玉有着很强的契合性, 这么柔和漂亮的造型设计作为与人沟通的工具, 在本质上是让女性内心情感所欣喜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手机的功能, 但当我们看到这个形似手镯的曲线造型产品时, 相信很多女性定会爱不释手。
二、运用鲜亮而柔和的色彩表现手机的色彩美
不同的色彩组合有着不同的特性, 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 可以结合人们的不同经验在视觉上、感性上和意象上产生一连串的审美效果, 进而引起人们心中深层次的印象。例如红色往往给人以力量、愉悦、高强度的感觉, 同时红色被认为最能引起人视觉上的注意, 因此红色有些时候被用来进行心理上的警示[2]。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见到紧急制动开关和报警按钮一般都是红色的也是这个原因。
性别对色彩有不同的偏好。2007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男女之间的色彩偏好确有差异。科学家们向208名年龄在20岁到26岁之间的志愿者出示了各种成对的颜色。志愿者们必须通过电脑鼠标选择他们喜欢的颜色。结果显示出与性别有关的偏好——虽然被调查者们都很喜欢蓝色, 但女性更偏好红色和粉色, 而男性大部分都喜欢蓝色。领导这项研究的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阿尼亚·赫尔伯特说:“有关解释可能要追溯到人类 (进化过程中) 的猎人——采集者时代。当时女人是采集者, 而且她们会因为采摘到成熟的红色果子而受益。文化可能利用并加强了这种自然的女性偏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性别差异是, 女性更可能选择红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等亮丽的颜色, 而男性更偏向黑色、灰色和银色等无彩色系列。同时, 色彩与气质之间的关系也与色彩偏好有关, 有些色彩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与女性给我们的感觉基本一致, 比如说红色的大方、热情;紫色的优雅、高贵;粉红色的可爱、浪漫;粉绿、粉蓝色的文静、温和, 还有白色的纯洁、端庄等等。
在女性手机市场上, 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色彩。一般来说, 亮丽而柔和的色彩适合女性手机, 比如红色系、紫色系、白色系。红色给人的感觉是大方、热情;紫色给人的感觉是优雅、高贵;白色给人的感觉是纯洁、端庄。粉红色是红色系里最受女性青睐的一种, 粉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梦幻浪漫、甜美温柔, 这完全符合了女性可爱、浪漫的气质。在手机设计时, 女性化的色彩设计方案能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满足消费者对于特定情感、个性、文化等多种附加价值的需求。如图2中的LG GD580棒棒糖手机是LG在时尚女性手机领域的又一巅峰力作, 绚丽的色彩搭配和时尚的造型赢得了众多女性芳心。它非常注重色调、细节和装饰。在色彩上它选择女性喜欢的“蓝莓”、“西柚”、“草莓”和“蜜桃”等梦幻色彩, 同时, 时尚的造型搭配简约有致的外观, 表达出了对女性内心的一种关爱。
三、运用合理的材质和工艺表现手机的材质美
手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产品, 如果说手机的外型和色彩设计刺激了消费者的视觉, 那么手机的材质设计则既激发了消费者的视觉和触觉, 又给予了消费者更丰富的感知体验[3]。不同的材质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塑料材质的手机会使消费者产生廉价、时尚等心理感受;木质材质的手机则会使消费者产生温暖、朴素、怀旧等心理感受。同时新兴的IMD、IML、铝合金、镁合金、不锈钢等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 经过电镀、丝印、镭雕, 电铸、蚀纹等加工工艺的处理, 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心理感受。
同样, 相同的材质配合不同的造型和色彩, 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例如:金属本身是一种男性气质的材质, 它的冷硬感会使消费者产生距离感和现代感等心理感受, 并具有阳刚硬朗的气质, 但如果配合以曲线的形态造型和女性化的色彩却往往更能体现一种独特的女性风格。对于女性来说, 金、银的美学属性是满足女性心理对于奢侈、装饰、华贵等需求的天然材料, 而且金属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后还能激发和传递更为丰富的感情。例如:在金属表面镶嵌宝石的时侯, 金属与宝石的光泽相互辉映, 在折射和反射中会更凸显机身而显得璀璨夺目。尽管现在很多手机上都采用可爱的装饰来吸引女性顾客, 但如果这种装饰仅是装饰而无额外的价值体现, 便会使人感到失望。如图3中是瑞士奢侈手机制造商Gold Vish推出的天价手机。这款手机外壳由纯白金打造, 上面共镶嵌了120克拉的VVS-1级别的天然钻石, 它采用瑞士最顶尖的工艺生产, 极尽奢华的外形可以让女人们为之疯狂。这款手机的意义在于它的价值, 售价1, 000, 000美元, 这样其材料的特制也就体现了出来。另外这款手机全球限量100台销售, 这更成为女性彰显其自身价值与地位的象征。
四、注重女性关怀来表现手机的功能美
在设计艺术的包豪斯时期, 就曾经提出过“设计的目的是人, 而不是产品”, 设计是一种对人的关怀, 而不只是产品本身, 手机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4]。近年来, 手机在功能上不断创新, 手机也不再是单一的通讯工具, 而是集彩信、通讯、拍摄、MP3、MP4、PDA、电视、文学和游戏等功能于一身的时尚消费品。它在完成基本通讯功能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享受。但女性手机的功能应有自己的特征, 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还是应以体现女性关怀为主, 去掉那些复杂的、不切实际的功能, 所有的功能设计都要符合人机工程学中的女性使用尺寸和习惯。当然还可以在设计中适当加入一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功能, 满足女性使用者感性、追求时尚的要求。如中国第一个专属于女性的手机品牌朵唯, 其旗下的手机除了具备拍照、音乐、聊天工具等基本功能之外, 还独创了“爱尚美家”和“一键求救”等女性特色功能, 对于女性来说,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心而且安全, 因而受到了广大女性消费者的欢迎。
结语
在工业设计中, 设计师结合目标受众的特性, 构思转化成产品形式。在手机设计中运用“柔性”审美元素, 无论是作为创作手法, 还是作为手机本身的风格, 都是为了让女性消费者在感性认知上产生认同, 从而产生感观和心理上的愉悦, 并最终产生购买欲望。在手机设计中运用“柔性”审美元素可以表达一种女性的柔美之气, 从而形成手机的特定气质。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时, 应学会用特定的设计语言和符号元素来表达女性的气质, 并合理应用、融会贯通, 这样才能生动地刻画出手机的“女性美”;反之, 则会使手机性别取向不明, 个性不鲜明, 甚至会使消费者对手机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 这样的设计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周小儒.手机设计中的“男性美”[J].装饰, 2007 (11) :102-103页
[2]吕悦宁.界面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1页
[3]周骞.女性手机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