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问题

2024-09-10

焦点问题(共12篇)

焦点问题 篇1

解析几何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而考查二次曲线往往和直线结合起来, 那么直线与曲线形成的弦就成为了重点, 而焦点弦因为其特殊性就成了考查的首选. 本文推导出了圆锥曲线的焦点弦的一个结论, 并举例来说明应用它的方便性.

定理: 已知点F是离心率为e的圆锥曲线的焦点, 过点F的弦AB与C的焦点所在的轴的夹角为θ, 且AF = λFB ( λ≥1) .

评注: 特别要注意焦点外分焦点弦 ( 此时曲线为双曲线) 和内分焦点弦时公式的不同, 这一点很容易不加区别而出错.

焦点问题 篇2

www.edu263.net 07月09日 生活时报

焦点问题之一:家长和考生是否应该回避高考这个话题?

考试以后,我们仍需正视这个话题。有的考生由于心理波动很大,家长或者他人一句看似平淡的语言,都会成为他们采取冲动行为的导火索,有的考生第二天即将拿到考试成绩,前一天却受不了一句话的刺激,或跳楼自杀,或精神分裂,或离家出走,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不愿看到的事实。教育专家渠老师认为,首先,双方应该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放松,比如听场音乐会,看场电影等等,都可以将绷紧已久的弦重新调整,以便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问题。其次,双方必须及时沟通,家长或者考生一方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矛盾。第三,邀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咨询可以有效地化解家庭暂时的巨大压力。

焦点问题之二:家长应该如何主动与孩子一起分析智力结构?

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张东医生认为,家长与孩子应好好分析以往成绩取得的原由。有的学生早期的优势其实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合力促成,家长督促得十分紧,老师极端负责,甚至将这些学生视同己出,在两方面的高压作用下,即使是智力水平十分一般的学生也不乏出人头地者。但是高中以后,学生的成绩会明显反映出他们的实际能力,此时,再好再负责的老师和家长也无法替代学生本人去独立思考问题,尤其是面对许多抽象思维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资,学习成绩很难名列前茅。

有的家长过分相信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一句名言,就是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天资。其实这是伟人的谦虚之词,许多人不加分析地当成至理名言。不考虑学生的智力结构,不分析父母的文化背景,不计算教育的投入,不考察教育的环境,盲目地用这个所谓的成才公式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以至于一旦遇到理想和现实的差异时,无法正视和面对。其实,此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为时不晚,找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和心理医生一同谈失败,再联合他们的意见,最后肯定能找到原因。

焦点问题之三:考生成绩优异是不是高枕无忧了?

理想的成绩不代表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相当一部分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会失望的.。据记者了解,有的考生的确一鸣惊人,比预料的成绩高出好几十分,但是由于随便填报了自己不感兴趣的提前录取志愿学校,结果被提档,经过体检合格,他们无法逃避这个机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竞争。

“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的另外弊端就是考生进入大学以后会盲目乐观,这种乐观甚至可以持续一个学期,直到他们看到一味的放松已经导致除了考试“亮红灯”(不及格)之外,将各种兴趣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多么愚蠢的做法时为止。

有教育专家曾经特别调查和统计过,历届高考高分考生最后成为杰出人才或者是进入最高学府深造的人并不多,而大多数非高分考生却很扎实地进入高级管理层和学术层。因为高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看重考分,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很差,除了翻书本是长项,别的都是弱项,自然无法问津“金字塔”的塔尖。

焦点问题之四:考生得到成绩以后极端自卑,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个人过高和过低看自己都是偏激的表现,如果考生在得到成绩以后产生极端自卑的心态,家长应该采取迂回的战术使之走出困境。

一般来讲,在这种时候,自己主动走出阴影的情况并不多见,家长此时应该请心理医生以家长老朋友的身份或者老同事的角色与孩子在家中“巧遇”,和他谈天,使他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烦恼,使之意识到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分的成人感只会阻碍前进和发展,聊一聊自己,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理解这类问题,就像照镜子一样,在知心人的眼中和心中重新发现自我。

焦点问题之五:高考是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如果有人告诉你不是,又该如何面对?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专家渠淑坤告诉记者,高考只是一个大学升学的选拔考试,高考分数只是一个相对的衡量标准,其实一分或者是十分之差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高考的残酷性却决定了必须用分数来淘汰一部分人,此时,一分和十分的意义就显得不同凡响。

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场不公平的竞争,对于考生重新走好人生的第二步尤为重要。首先,必须承认对于一个考生而言,挫折是正常现象,这只是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以后,现在社会上各种资格考试很多,相对应的出路也很多。第二,考生还应该明确,人生的最后成功不是取决于一次高考,实现自身的价值要看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这两个宝贵的品质是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的。第三,合格的人才是需要适应各种环境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比其他人率先尝试坎坷并非坏事。“当一扇门向你关闭,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敞开”,相信这句带有相对论的哲言会给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一些启示,关键是如何正视自己的失败,尽快地找到另外一扇属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大门。

焦点问题之六:学生平时学习十分努力,但是高考却考得不很理想,为什么?

张东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学生是由于无法正视自己与他人的综合素质差异,才产生相应的焦虑和压抑。其实,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与付出渐渐不成正比,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发挥出最大的极限,但是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时就应该好好分析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在高考以后,清醒地找一找原因对于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是调整心态,另一方面决定是否复读。

一部分考生的确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没有看清题目要求,粗心马虎,造成考分与实力相差很悬殊。或者是考前心理压力过大,造成考试时调整不好心理状态,一时马失前蹄。除此以外,就是考生考试以前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不承认自己的平庸。

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考生从小学到高中一帆风顺,有的人甚至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保送,没有体验过考试的生死之搏。从智商和情商的角度分析,他们已经提前到达自己的智力极限,比其他人提早享受优越和成绩,所以,在高中阶段,他们只是一个十分一般的学生。但是,高中三年里,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次考试的成绩虽然不稳定,但是偶尔的几次优良的成绩都可以使他悠悠然,不在乎大多数的下游水平。只有高考这最后的决定性考试方才使他们如梦方醒。

焦点问题之七:高考过后,人生的未来有多远?

渠淑坤老师告诉记者,高考过后,考生无论成绩理想与否,是否考入理想的大学,他们首先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未来有多远”?

孕期感冒7大焦点问题 篇3

冬季的脚步临近,预防流感就成了准妈妈们的重要功课。怎样才能不让感冒找上自己?万一不小心感冒了,要不要用药?怎么用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宝宝呢?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1.准妈妈更容易患感冒吗?

怀孕以后,在各种激素的作用下,准妈妈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都发生了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例如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体温也会有所升高。此时,准妈妈不仅容易出汗,上呼吸道的黏膜组织也增厚,会出现轻度充血、水肿。

此外,由于小胎儿有一半的抗原是来自父亲的,所以原本说来,准妈妈会对这样一个“外来”的小家伙产生“排异”现象。但奇妙的是,为了让胚胎及胎儿能够在子宫里平安地“驻扎”和生长发育,准妈妈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容忍现象。不过,这种免疫容忍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是会使准妈妈的免疫功能下降。

上面这些因素都会使准妈妈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感冒。

2.准妈妈感冒了会给胎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当卵子与精子结合,新生命即将开始生长。大约280 天,小宝宝就会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如果在这280 天里,准妈妈感冒了,宝宝会受什么样的影响呢?

受精后9 周内,称为胚胎期,妊娠9 周以后则称为胎儿期。胚胎期内,细胞具有多种分化倾向,受到损伤后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由其他细胞分化,替代受损细胞的功能,另一种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先天性心脏病、中枢神经发育障碍、先天性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炎、听力障碍,以及造成胎儿畸形。而在胎儿期,如果准妈妈感冒,通常不会造成胎儿器官的严重畸形,而是导致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所以,我们倡导一旦计划妊娠或知道已经妊娠,就要尽量避免感冒,以免对腹中的小生命造成伤害。

3.很多准妈妈都因为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所以感冒后就一直扛着不吃药,请问这种做法妥当吗?

目前,有一些准妈妈会因为感冒到医院就诊,而当医生为她们开药时,她们却不敢服用,理由是服药会对胎儿不利。

的确,滥服药物对胎儿会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妊娠后的3 ~ 9 周。这时胚胎正处于敏感期,任何不良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畸形。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药物可能损害胎儿,但感冒同样会对胎儿造成损害。病毒体积很小,可以通过胎盘屏障,特别是妊娠3 个月以内,胎盘屏障尚未完全形成,病毒即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而此时胎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建立,胎儿就可能因此发生种种发育异常。如果是细菌性感染,虽然大多数细菌不能通过胎盘,但可能造成绒毛膜羊膜炎,其分泌的一些毒素则可能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诱发流产。因此,准妈妈感冒后不辨原因一概不服用药物,也是不对的。

那么准妈妈究竟该怎么做呢?首先,妊娠后应尽量避免感冒;其次,感冒后,切不可擅自用药,而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情况进行诊治;再次,到医院就诊时,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已经怀孕以及怀孕的孕周数,医生会根据感冒的种类、症状按照安全的剂量、疗程来开出符合妊娠期用药原则的药物。

4.出现哪些症状时就不能再仅仅通过多喝水来解决了,而是必须用药呢?

很多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没有特效药物,经过1 ~ 2 周的病程,会自然痊愈。因此,通常来说,较轻的病毒性感冒准妈妈可以不服用药物。但是,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才能避免对胎儿造成更大的损害。

第一,当准妈妈发热,体温超过38.5℃时,除了采用物理降温以外,还要考虑服用退热药物,因为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如果是细菌性感染,还应服用安全的抗生素,以免细菌经母体血液循环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或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诱发流产。

第二,当准妈妈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严重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咳药物。因为剧烈的咳嗽,使腹部受到振动,也可能造成流产。

总之,妊娠期不能随意服用药物,也不能片面考虑药物安全而忽视了病源因素对胎儿的危害。

5.对于治疗普通感冒来说,中药是不是比西药更安全?

祖国的中医中药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很多西医西药无法治愈的疾病,经服用中药或采用中医疗法都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感冒来说,服用中药同样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一方面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毒素排出体外,还可缓解一些不适症状。但建议选用一些目前已知的、没有致畸报道的治疗感冒的药物。不能因为是中药就随意服用,一方面因为中药的成分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在急性感染期,中药尚不能完全替代西药的作用。

6.除了药物,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这里介绍一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适用于感冒症状较轻的准妈妈。

(1) 如果感觉喉头又痒又痛,可使用浓盐水漱口腔及咽喉,每10 分钟1 次,10 次左右即可见效。

(2) 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0℃左右的热水,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一日3 次,每次10 分钟左右即可。

(3) 咳嗽时,可以将一只鸡蛋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

(4) 姜糖饮:生姜片15 克、3 厘米长的葱白3 段,加水煮沸,加入红糖饮用,有助于降低体温,缓解头痛。

此外,感冒期间饮食宜清淡,以稀饭、面汤、新鲜蔬菜和水果为宜,忌食油腻、生冷、黏滞等物,如粽子、冰品、巧克力、海鲜等。还应注意保暖,以免二度感冒。

7.冬季预防感冒有哪些关键措施?

尽量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有些准妈妈觉得冬天气温低,常常会让门窗紧闭,这其实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一来,室内空气不流通,其污染物无法散发出去,病毒、细菌的密度比室外要高很多,更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即使在冬季也要每天至少通风换气20 分钟。

在着装上以保暖、舒适为原则,避免穿着过于单薄或过于厚重。

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过量进食。一些准妈妈认为自己多吃食物增加营养就是在替腹中的宝宝进餐,实际上这种想法未免有失偏颇。一方面,多余的热量会积聚在母亲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在妊娠中晚期发生糖代谢异常,另一方面,进食过多,会加重消化道负担,也是感冒的诱因之一。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也需要注意适当地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中职教育与企业并轨的焦点问题 篇4

职业教育与企业并轨, 也就是与社会需求并轨。这无疑是正确的。许多中职学校践行了这一理念, 模式不一, 但效果均不如人意。既不是方向错了, 也不是操作过程有问题, 问题的焦点在哪里?

社会调查显示, 企业在中职学校招聘的学生, 往往有一个后熟期, 不能在短期内创造价值;尤其技术性, 操作性较强的岗位, 后熟期会更长。他们中有些人要么因此被企业除名、解聘, 要么因受不了企业的管理而自动放弃, 要么被迫离开技能较强的岗位, 去干粗活儿。而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在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成立培训部, 专职培训新聘人员 (包括职校学生) 。中职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 企业是用人单位, 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生物链”。但是, 由于前者的工作不到位, 后者不得不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很显然, 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与企业的需求有距离, 即培养的人缺乏企业人的三要素。具体表现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缺乏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的技能往往不是企业能创造价值的技能。这三点不足使中职生跨出校门之时依然是一个学生, 而不是企业人, 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2 怎样培养企业人

在教育方面, 增加更多的企业管理、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在教学上, 加强课程改革、增大实训量。总之, 在教育教学两方面向企业靠拢。但这样做实效性不会很强, 培养的学生仍然与企业的需求有距离, 仍然需要“后熟”。因为, 学校的三要素与企业实打实的三要素难以重合。

走校企合作的路?

校企合作的模式很多。但企业生产的利益与学校培养人的利益无一例外地发生了冲突, 在目前政府层面和法律层面还没有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情况下, 这种冲突最终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校企合作夭折, 二是培养的效果不佳。总结起来, 众多的校企合作的模式都有一个弊端, 即过多的依赖于企业。企业要完成生产任务, 追求利益最大化, 学校的依赖使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 中职学校没有生产成套设备的能力, 但却有生产配件的能力;没有承接大工程建设的能力, 却有承接小工程或部份工程的能力;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却有小规模生产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展生产, 在生产中开展教学, 学校自身做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人, 利益最大化就是把人培养成功, 所以, 生产中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 让利于企业, 就能与企业实现双赢。这样的合作既有利于学校, 也有利于企业, 必将经久不衰。

一旦教学过程具有了生产的环节, 企业的管理、职业道德素养, 企业创造价值的技能会自然生发,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者、生产者、既学习了理论知识, 又必然受到企业人三要素的熏陶。而作为培养人的学校, 应该刻意安排, 使生产中的企业三要素成倍放大, 从而大为提高培养企业人的实效性。

3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是培养企业人

很显然, 在教学中生产的目的不是赚钱, 是培养企业人。尤其在起步阶段, 生产量和生产进度都可能不太理想,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顽强坚持。随着组织、管理、经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这一状况会逐渐扭转, 有可能全部或部分解决人工费的问题。再发展下去, 产生一些利润也不是不可能, 这时就应该改善设备、设施等教学生产条件, 使教学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得以良性发展。在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赚钱”二字搁置一边, 专心培养人, 专心于发展这一模式。只有坚持这一理念,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才不会“变质”, 才能达到培养企业人的目的。

实施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关键点是把教学中本身安排的实训内容及时间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学校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根据批量生产的需要, 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无偿工作一至二个月, 感受企业的文化 (管理、职业道德) , 学习生产性技能, 学生归来就可以当同学的小老师;一带一或者一带二, 以老师为核心, 批量生产的基本队伍就形成了。既然生产的目的是培养人, 对生产的管理、对生产者的职业道德及技能, 必须作企业化的安排, 由此才可能实施生产, 才可能达到培养企业人的目的。学校在开展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 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由易而难, 逐步推进, 在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逐渐积累、提高。

不是所有的中职学校都具备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条件, 但可以创造条件, 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所中职学校, 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开展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工作, 但只要有二至三个专业实施这一模式, 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及育人氛围将发生巨大变化。其他专业可以将企业人的“三要素”进行移植, 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将会大幅度提高, 从而不同程度地达到培养企业人的目的。

4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极有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师因为面临生产, 其工作态度、责任心、技能水平在客观环境的推动下, 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理论课教师因为工作安排, 也会放下课本, 走进车间, 加入到生产队伍中来, 逐步提高技能教学的水平, 向“双师”靠拢。由此, 双师队伍会扩大、增强。

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改革才可能是成功的改革。许多中职学校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结果, 不是课标本身与现实的岗位群不相符, 就是操作性比较差, 难以实施。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让具体的生产去推动课程改革, 几乎可以消除课程改革中的一切弊病, 达到课程改革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吻合。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篇5

一、“三农”

问题的焦点学术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论述林林总总,并由此提出各种破解“三农”问题的理论。鉴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笔者认为,应立体地看待“三农”问题,多视角地分析其问题的焦点所在。

(一)“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我国二元社会体制,是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大量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剩余补给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结果使农村社会、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历史性地停滞不前,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拉越大。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就农民而言,除了土地可算做是有保障的生活来源外,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少而又少;相反,中国农村多数县乡财政的窘况和供养人员过多,不仅危机到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的根本制度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目前的情况是,二元体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仍极不完善,政策缺位。

(二)“三农”问题的宏观经济因素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政府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农业向财政提供的明税和暗税总量大于农业的财政投入量,农业始终处于财政净流出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前者仅仅是后者的1/2至1/3。这必然削弱农业发展的后劲,拉大城乡全面发展的差距。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工业化发展尽管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由于走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这一战略失当,使得农村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和影响受到一定限制。

(三)“三农”问题的资源与技术因素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上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向是土地生产率高,劳动生产率低。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土地“边际报酬递减”频频出现,打破生产徘徊局面仍要靠现代农业投入品,而这又进一步导致边际报酬递减情况的不断加剧。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使农民家庭的生产费用增长快于生产增长,从而成为农民家庭直接的减收因素。在此条件下,如果不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以高价值农产品生产代替低价值农产品生产,农业再生产循环会难以为继。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是与生产成本上升、物耗提高有直接关系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投入品的另一个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有专家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农业内部物耗率的提高,约可减少9000万以上劳动力的使用;若按照1988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内部劳动力的剩余程度相应上升到60%,即剩余总量高达2亿人。从长远来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将会逐步提高,劳动密集程度将减轻;同时,考虑到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中国保持较高水平的土地生产率也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由此而来的农户减收与农业内部劳动剩余率上升的现象也会在长期内继续下去。

(四)“三农”问题的经济流程因素从国民经济流程上认识,对农业、农村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因

素之一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尽管中国城镇居民占全体人口的比重刚刚超过37%,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存在城乡分割的局面,城乡人口收入差距巨大,目前大约为3:1。所以,事实上仅占37%的城镇人口,在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却占到了64%,而且还在提高。这就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流程势必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实的情

况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出现升级转变,恩格尔系数从80年代的55%下降至1994年的50%以下,2000年又降到40%以下,2001年进一步下降到37.9%。这个变化对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显见的。首先,城镇居民对食品消费的支出增长缓慢,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居民的食品支出只占15%-20%,与之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有下降空间。这就意味着,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没有大幅度增长的前景。此外,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过于求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也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抑制。其次,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的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因此,农村潜在的国内需求市场得不到释放。这样,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城乡经济的系统均衡难以形成。再次,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发工业结构“由轻转重”的变化,农村非农产业也出现相似的变化。而这一过程都刚刚开始,必将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加重。这也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出现停滞、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增长停滞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较大比例来自外出打工收入而不是乡镇企业的就业收入,就说明了这一点。

转基因食品问题焦点在哪里? 篇6

美国是在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投资最多的国家,近几年有50%以上的专利与此相关。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播种最广泛的国家,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0%,达到5300万公顷。美国国内70%的大豆、75%的棉花和30%的玉米都是转基因作物,利用转基因技术,美国每年可增加15亿美元的农业收入。美国较注重转基因产品的监管,2001年1月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强制性地要求制造商必须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至少120天,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提出申请,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优质高产,对解决吃饭问题和提高农业收益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据报道,每年进入我国居民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超过2000万吨,主要集中于进口的大豆、玉米和油菜等品种。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5日,我国农业部签发了三个农业法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从2002年3月20日起,含有转基因成份的大豆、番茄、棉花、玉米、油菜等5种农作物及其产品(如大豆油)需要标明转基因成份才能加工和销售。卫生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问题,2002年4月8日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要求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

2001年6月农业部颁布《转基因条例细则》,规定对进口的转基因产品需要进行安全测试,但相关安全测试需要较长周期,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豆贸易,2002年3月11日,农业部发布《转基因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规定临时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在到期日之前,对有关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问题实行《临时措施》,保证贸易的持续性。由于技术问题,在临时措施到期之前两个月,农业部又发文决定延期9个月至2003年9月20日。按照此公告的规定,还制定了进出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措施管理程序。2003年7月16日,中国农业部又宣布延长到2004年4月20日。

这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出台,对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出台后的实施过程中,大豆供给出现了新的变化,行情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2年4月以后,我国大豆进口曾出现了80天的停顿期。2002年1至6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为325.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5.4%。

中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大豆进口国,依赖海外供应来满足国内一半的大豆需求。国内许多大豆厂家依赖进口大豆进行加工,“洋大豆”基本上来自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国,我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大豆几乎占进口总量的99%,而这些“洋大豆”以转基因大豆居多,如果对进口大豆限制过严,可能会导致国内大豆供给不足。

2002年我国转基因食品有关法令颁布后,大豆进口量相对减少。2001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540万吨,2001年~2002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3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2%,因原料短缺,导致大豆市场剧烈波动,库存量仅为当年消费量为6.31%。2002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690万吨,2002年~2003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131.5万吨,同比下降19%,但仍是历史上第二个进口最多的年份,大豆及其制品市场价格剧烈变动。

2003年1月~6月,我国进口大豆达1015万吨,接近上年全年水平。

焦点问题 篇7

一、主要问题

1、含铬边角料再利用面临政策困局

一直以来, 因种种原因, 社会对皮革行业使用的三价铬鞣剂存在一些误解。国家将皮革行业纳入涉重金属行业, 同时也将含铬边角料纳入《危险废物名录》。铬是重要的资源, 含铬边角料具有很高的资源再利用价值。将其列为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也增加了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制革企业的负担, 特别是下游加工利用的企业不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 导致含铬边角料的循环再利用之路被切断。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环保自律行动小组联合与相关部门多次进行沟通, 希望能够尽快出台含铬边角料合理利用的标准规范, 为含铬边角料的资源再利用疏通渠道。环保部对此问题非常重视, 并已将此列入工作计划中。

2、皮革行业六价铬数据严重错误, 使行业面临错误认知

皮革用铬为三价铬, 稳定无毒, 同六价铬有本质的区别。而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污染物统计时, 企业填报数据的人员大多不是环保或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 不分皮革用铬的价态, 填报的六价铬产生量严重错误, 使外界对行业产生严重误解。

3、原料皮价格居高不下, 原料皮贸易市场混乱, 亟需规范

原料皮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原料皮贸易市场不规范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革企业的正常运转, 同时在原料皮国际贸易合同中存在诸多对制革企业不利的方面。为此, 中国皮革协会通过国际制革委员会 (ICT) 与国际原料皮协会 (ICHSLTA) 多次进行沟通;此外, 协会也组织部分会员单位于2013年10月初与美国原皮协会进行了交流, 就原料皮贸易问题、国际原料皮6号合同问题等提出了明确的诉求。同时, 国内皮革进口市场也存在比较混乱的现象。如何规范原料皮市场, 关系到制革行业的稳定发展。

4、制革集中区无序建设, 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集中生产、统一治污是制革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 由于集中制革模式缺乏政策界定, 再加上地方政府对制革特点不了解,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搬迁压力比较大, 另一反面, 内陆地区竞相建立制革区, 使制革行业面临无序转移, 会影响制革业的未来发展。应在国家层面对制革集中发展模式进行界定。

5、制革企业良莠不齐, 如何处罚不规范的中小企业, 缺乏有效措施

不规范的中小制革企业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影响了制革行业的声誉, 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而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也未能很好的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

二、建议

针对行业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 深入剖析, 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所在地区的特点, 提出了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1、在同国家环保部门沟通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能够保证含铬边角料再利用的标准规范, 使含铬边角料的资源再利用合法有序, 争取将含铬边角料从《危险废物名录》中去除。

2、制革企业要设专业人员负责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的污染物统计, 企业主要领导和负责统计填报人员要明确皮革用铬的价态, 认真如实填报, 杜绝将三价铬当作六价铬填报, 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外界对行业产生的严重错误认知。 (下转第28页)

3、建议国内制革企业在行业组织的带领下加强团结和自律, 通过法律、环保等手段加强对进口原料皮企业的监管。原料皮进口企业必须环保达标、管理规范, 以此建立良好的原料皮贸易环境, 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

4、企业搬迁入园, 走集中生产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制革行业的发展。2009年发布的《制革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5~8个承接转移的制革集中生产区, 统一规划、集中制革、统一治污。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充分了解制革行业的性质和特点, 对东部沿海已有的成熟制革园区进行不断巩固和提升, 而不是简单的搬迁。地方在全国皮革行业统筹规划下, 在具备环保承载能力、资源充足的地区专门建立制革园区, 促进制革行业有序转移、生产和发展。地方政府一定要做好园区的规划建设, 特别是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5、建议以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合作联盟为平台, 加强制革企业同下游制品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 挖掘行业内生活力,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提升品牌生态价值;进一步完善对皮革化学物质和物理指标的管控;统一尺码标准并规范管理;加强行业自律, 开创诚信经营的局面。通过合作联盟, 促进皮革行业品质、品牌、环保的协同发展, 推动皮革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6、《制革行业规范条件》对制革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对此要加强落实力度, 更好的发挥扶优限劣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的焦点问题与对策 篇8

1. 存在的问题

(1)整体语言教学法没有真正落实,仍然有许多教师把语篇分解得支离破碎,设计无效的教学任务。

(2)移步换景地创设教学情境。愈来愈多的教师都懂得通过创设真实的、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情境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新知或处理词汇及语言知识时,都会设计一些教学情境。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大背景,仅仅是出于需要,设计出了若干个零碎的小情境,使得教学过程不流畅,重点不突出,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对策

(1)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教学时应先从阅读和理解全文开始,再逐步挖掘其他教学内容,如课文细节、词汇等。同时,教师应该围绕语篇这个整体同时展开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2)情境创设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这一大背景,必须在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情境之间必须有机整合,自然呈现,做到形散神不散,充分发挥Free talk环节的作用,在和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时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脱节。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慢慢发展。教师的示范往往是孤立地教词、讲解,直接灌输知识,这是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教授词汇,特别是对于音标教学,只有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词汇积累,才能使他们掌握单词拼读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

(2)记忆词汇的方法单一。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渗透拼读规则,教授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构词法记忆,利用卡片记忆,建立单词间的联系来记忆等。

2. 对策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对词汇的意义、词形、用法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较多使用字母、语音及直观教学法来让学生学习词汇。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注重理解句子、对话和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需要,采用举例、翻译和集中词汇教学等方法来让学生学习词汇。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自主、主动地去学好和用好英语。

三、语法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法教学一直颇受关注。新教材从五年级起已经专门设定了语法教学版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对教材的使用过于死板,造成了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容易健忘。而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的词形变化,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点。

2. 对策

这就要求教师在点滴渗透中分散语法难点,在情景交融中习得语法规则,在完成任务中比较语法现象,在生动讲解中提高语法的趣味性,在合作探究中进行语法专项练习。

四、Cartoon time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过于充分、精细的教学方式。

(2)角色扮演千篇一律。许多教师无视文本的特质,不顾学生的实际,把角色扮演作为唯一的巩固形式。

2. 对策

(1)Cartoon time教学中,教师无须对文本做细致的剖析,应该简化处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其中的趣味与幽默。

(2)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要妥善处理角色间台词的语言量、难易度的差异,要充分把握学生对文本的熟练程度,准备好道具,给予学生选择组合的权利和机会。

五、拓展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际生活情景的“情景再现”。教师常根据文本中出现的情景,重新给一个和文本情景相同的情境,在PPT上提供和文本内容相同的key words或sentences,如Shopping,Asking the way等。这样,没有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2)拓展活动成了“精英秀场”。许多拓展活动看似非常热闹,认真思考一下拓展的内容,不难发现,活动要求过高,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典型的是海报制作,不仅要求学生完成文字内容,还要进行展示,如果学生不提前准备,根本无法在最后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

2. 对策

(1)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交流。

(2)拓展活动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分层要求。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清晰的示范和明确的要求,对小组合作要有策略指导。最后,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对团队合作的肯定,使拓展活动成为全员乐于参与的大舞台。

选择填空中的焦点弦问题解法浅析 篇9

一、应用定义是基础

焦点弦, 是指圆锥曲线中经过了焦点的弦.那么对于焦点弦问题而言, 定义就是解决此类问题最有利也是最常规的武器.通过圆锥曲线第一、第二定义, 常常能把已知与未知建立起联系, 进而解决问题.

例1 (湖北理) 双曲线的左准线为l, 左焦点和右焦点分别为F1, F2.抛物线C2的准线为l, 焦点为F2.C1与C2的一个交点为M, 则等于 () .

此题图像关系复杂, 既有双曲线又有抛物线, 而且出现了较多的焦点弦, 学生在处理此题时, 常常感觉无从下手, 其实冷静分析题目可以发现:MF1, MF2都是焦点弦, 也是焦半径, 自然考虑用定义进行转换, 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过M作MN⊥l, 由双曲线定义|MF1|=e|MN|, 又由抛物线定义|MN|=|MF2|, 所以|MF1|=e|MF2|…… (1) , 又根据双曲线第一定义|MF1|-|MF2|=2a, 把 (1) 式代入, 可知代入得到答案A.

类似的通过定义转化解决焦点弦问题的题目数量众多, 定义也成为了解决焦点弦问题的最基本的武器, 熟练掌握定义是解决焦点弦问题的基础.

二、熟记结论是利器

应用定义是解决焦点弦问题的普遍方法, 也是基本方法, 但是由于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大, 而考试时间有限, 如果每个题都从定义一步一步的计算下去, 往往得不偿失, 这也是很多同学害怕解析几何的原因.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掌握一些和焦点弦相关的结论, 在考试的时候往往能够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效果.

例2已知椭圆ax2+y2=1和双曲线bx2-y2=1有相同的焦点F1, F2, 它们的图像有四个不同的交点, 其中一个交点为P, 则△PF1F2的面积为.

此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焦点三角形问题, 属于焦点弦问题的扩展.如果采用一般的方法, 可以利用焦点相同, 建立a, b的关系, 再解出P点坐标, 表示出面积, 最后由a, b关系, 计算化简可以得出答案.可是作为选择题就比较浪费时间, 而且明显没有用好此题的特征.此题由于是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如果利用附录中的结论2能够使整个问题大幅简化.

解此题因为P点同时在椭圆与双曲线上,

例3 (2012重庆二诊) 设直线ax+by+c=0 (c≠0) 与抛物线y2=2x交于P, Q两点, F为抛物线的焦点, 直线PF, QF分别交抛物线于点M, N, 则直线MN的方程为.

此题所含参数众多, 计算复杂, 即使知道思路, 也很难算出.可是仔细观察题目可以发现, PM, QN都是经过焦点F的直线, 如果学生知道抛物线的焦点弦相关的结论 (附录结论3) 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计算.

解设P (x1, y1) , M (x2, y2) , 由于PM过焦点F,

∴, 利用结论很容易找到定值.

再设N (x3, y3) , 则有

将P点代入直线方程有…… (1) .又对 (1) 两边同乘以x2, 变形构造得

∴, 即点M (x2, y2) 满足该方程,

同理点N (x3, y3) 满足方程.

∴直线MN的方程为4cx-2by+a=0.

此题利用抛物线焦点弦中的定值结论, 对参数进行多次代换, 极大地减少了计算量, 为考试节省了时间.

焦点弦问题的关键在于定义, 合理应用定义, 掌握焦点弦问题的一般方法, 能够极大地提高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时与焦点弦相关的结论不少, 如果能够在平时多注意相关的结论, 那么在考场上必然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神兵利器.

附:焦点弦的部分结论

焦点问题 篇10

在近两年高考数学试卷中, 多次出现以向量等式为条件的有心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 若用第二定义进行转化则容易解决, 但新课标中不要求掌握第二定义的应用.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的方法虽然运算量小, 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况且新课程又将此部分内容放在选修课程里面进行讲解.另外用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联立运算量大, 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笔者经过研究, 发现可以用余弦定理来解决此类问题.

二、展示问题

例题1: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 (II) (文、理科第12题) 已知椭圆C: (a>b>0) 的离心率为, 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 (k>0) 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两点.若, 则k= ( ) .

例题2:200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 (II) (理科第11题) 已知双曲线C: (a>0, b>0) 的右焦点为F, 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两点, 若, 则C的离心率为 () .

例题3: (2010年高考辽宁卷理科20) 设椭圆C: (a>b>0) 的左焦点为F, 过点F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 B两点, 直线l的倾斜角为60°, . (1) 求椭圆C的离心率; (2) 如果, 求椭圆C的方程.

三、解析问题 (仅对题1和题3做如下解析)

例题1解析:如图1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 设椭圆的右焦点为G, 连接GB、GA, 令|F姨B|=x, 则|A姨姨F|=3x,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GB=2a-x, GA=2a-3x, GF=2c, 令∠AFG=θ, 则由余弦定理可知

(2) - (1) 得-8ax=-16cxcosθ

例题3解析: (1) 如图2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 设椭圆的右焦点为G, 连接GB、GA, 令, 则.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GB=2a-x

GA=2a-2x

GF=2c

由题意知∠AFG=60°, 则由余弦定理可知

(2) - (1) 得

(2) 因为, 所以.则由 (1) 可得, 又因为, 所以a2=9, b2=5.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点评:本文利用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和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解决了此类焦点弦问题, 并且运算量不大,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见, 回归圆锥曲线的定义才能揭示此类问题的本质, 掌握解题技能, 提高数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宫前长.是命题“巧合”?还是命题人“有意”凸现?——对连续两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Ⅱ“同类同型”试题的解析与思考[J].中学数学, 2010, (11) .

焦点问题 篇11

【关键词】 农村“三资”代理 四项原则 五统一

为了规范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坚持“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三资”移交到经管站实行“三资”委托代理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这项工作是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是财务代理制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破解当前农村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办法,从根本上杜绝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随意处置、资源发包显失公平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在农村,抓住了“三资”问题,就抓住了农村矛盾的焦点,就抓住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用制度管权、管财、管事、管人的关键。因此实行“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是利党、利国、利民、利村的大事、好事。

1.坚持“四项原则”

1.1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 坚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村级财务的审批权不变;收益分配权不变;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权不变。

1.2坚持依法代理的原则 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代理服务的职责,正确引导和帮助村民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越俎代庖,不统揽包揽。

1.3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 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民主理财意见,每项支出都实行联签会审,财务收支逐笔、逐项、逐月公开,所有集体“三资”管理实行民主决策,禁止暗箱操作。

1.4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 在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复杂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程序化,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到简便、实用、有效,既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又让干部群众乐于接受。

2.做到“五统一”

2.1统一制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统一制定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开支审批等管理制度,保证资金使用合理、收支有序、管理严格,实现制度理财,严格执行报账程序,实行联签会审制度,每项支出都要按照“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标明用途和经手人→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村主管领导签批→上报代理中心审核盖章→代理会计入账”的业务流程规范处理,严把财务收支关。

2.2统一审核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规定每月的报账日,实行报账制度,对每村每月上报的原始凭证严格审核,并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对不符合村级民主管理规定的票据凭证退回重新补办,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得入账,并及时报告,对超过大额度支出标准的必须履行“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程序。

2.3统一核算代理服务中心要统一使用财务核算软件,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实行财务电算化,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村报账员负责村日常收支活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及时到代理中心结算,严禁坐收坐支和私设账外账“小金库”,必须将所有的财务收支纳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核算。

2.4统一公开各村的财务公开内容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提供、财务收支逐笔逐项按月公开,“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三资”管理问题。

焦点问题 篇12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63所院校的252名选手参赛。该项赛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31个部门共同举办, 是目前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 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年度盛会。

尽管2013年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 可全国高职院校许多物流教师们和往年一样, 依然对大赛有关问题争论不休, 甚至有许多本科院校教师和学生也加入其中, 由此可见该赛项的影响力。

笔者作为本校连续三年该赛项的主教练, 2013年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几年来, 对该赛项涉及的理论、特点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 现就有关焦点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1 三年大赛回顾

严格意义上的“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 (高职组) ”始于2010年, 时至今日, 其指导思想依然是:为适应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 以物流业的核心环节———储配作业为背景安排竞赛, 引导相应高职专业明确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规格, 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展示参赛选手在组织管理、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吸引企业参与,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该赛项, 笔者对三次大赛的要点进行了提炼和分析, 详见表1。

由以上分析可见:

(1) 该赛项的主线依然是“储”和“配”;

(2) 该赛项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鲜明;

(3) 该赛项要求的“成本意识”更加浓厚;

(4) 该赛项中的“高职组”的“高”也更加明确;

(5) 该赛项考点重心逐年向“配”偏移。

2“物动量”之辨析

2009年, 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中,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首席教授薛威利用大赛这个平台, 在“竞赛规程”中应用了“物动量”这一概念。一时间, 众多高职物流教育工作者不知所云, 议论纷纷。

在上述“竞赛规程”中, 有这样一段描述“根据货物的物动量进行ABC分析与计算, 科学的进行货位分配与布局”。

事实上, 薛威教授早在2006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仓储管理实务》教材中, 就正式引用了“物动量”的概念, 直至该作者在最新的2012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仓储作业管理》教材中, 也多处出现了“物动量”一词, 只可惜, 始终没有直接给出其定义。

不过, 通过认真阅读其教材, 我们认为, 对这一概念可以解读为:在仓储管理对货物的ABC分析中, 如果考虑货物出库量为重要因素, 而不是考虑货物资金价值的话, 那么某种货“物”的历史统计出库 (流动) 的累计“量”或者是货物的周转量, 就是“物动量”的内涵。并且, 薛教授在书中, 也按一般理论逻辑规定:“A类物品物动量占在库物品总物动量的65%~80%, 物品品目占在库总品目的10%~15%”。

另外, 纵观历年大赛, 在大赛“操作规定”的文件中, 我们看到的A类物品划分标准却是物动量为70%这样的一维指标, 甚至在2012年大赛中, 干脆没有规定划分标准, 从而引起了高职物流教育界对有关问题的混乱局面。直到2013年大赛, 在“操作规定”的文件中, 我们才惊喜地看到严格的划分标准, 如下所述。

物动量ABC分类计算过程保留2位小数 (四舍五入) 。如12.34%。ABC分类时按以下规定执行 (见表2) 。

注:本段摘自2013年大赛“操作规定”中原文。

3“优先权”之辨析

在近三年大赛“竞赛规程”的三级指标中, 我们可以看到, 有关客户优先权分析的问题, 文中解释为“当多个客户针对某一货物的要货量大于该货物库存量时, 应对客户进行优先等级划分以确定各自的分配量, 并阐明理由”。并且给出了若干客户档案资料, 如其中一家, 见表3 (表格内容虚拟) 。

也就是说, 如果出现货物库存量不足时, 要求选手根据客户档案资料, 将客户按重要性排序, 从而确定各自的分配量。这也是极具争议的焦点问题。

原因有二:一是划分重要性的指标不明确, 至少没严格规定;二是历届大赛都没明确给出指标间的权重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 导致各院校选手在大赛方案设计中, 无所适从, 无法把控。

下面我们仅以2013年大赛为例, 推荐以下分析方法, 以供参考。

第一步, 通过客户档案资料的查阅, 将三家有效订单 (三家公司) 设定考察分析指标, 见客户档案表4。

第二步, 建立客户评价表, 分配权重和赋值, 见表5。客户类型可分为母公司、伙伴性、重点型、普通型、一般型五种, 分别赋值为5、4、3、2、1;客户级别可分为A、B、C三种, 分别赋值为3、2、1;忠诚度可分为高、较高、一般、低、较低五种, 分别赋值为2、1、0、-1、-2;满意度可分为高、较高、一般、低、较低五种, 分别赋值为2、1、0、-1、-2。每项指标的权重又不同, 客户类型为0.4, 客户级别为0.3, 忠诚度为0.2, 满意度0.1, 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以上分析得出, 客户优先权顺序为美鄢公司、美来公司、美麟公司。

4 结论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体现了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 在大赛进行过程中, 各参赛队的教师通过观摩、沟通和交流, 找到差距、弥补不足, 有益于更新物流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大赛赛题中有些问题有争议或者遗漏, 但毫无疑问对促进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 “中诺思”杯现代物流大赛已经举办三届, 该赛项的主线依然是“储”和“配”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遗漏, 本文在大量统计分析的前提下, 就几个焦点问题提出观点。

关键词:技能大赛,焦点问题,实证辨析

参考文献

[1]薛威.物流仓储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施工过工艺下一篇:COM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