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儿童

2024-06-06

适龄儿童(精选11篇)

适龄儿童 篇1

随着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1]。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是评价人群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2,3]。为了解宜都市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指导我市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我们对2013年宜都市l.5~3.0岁儿童进行了脊灰和麻疹的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和监测对象

根据文献[4]麻疹的抗体水平调查结果,1~3岁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为95%,按照公式n=DE×μα2p(1-p)/δ2估算样本量,其中置信水平α取95%(双侧),μα为1.96,p取95%,δ取±3%,设计效应DE为1.5,计算样本量为336人,考虑到失访、不配合等因素,最终确定本次调查样本量为360人。

本次监测对象为本市1.5~3.0岁(即2009年6月1日—2013年1月1日出生)儿童。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首先从宜都市13个接种点中随机抽取8个接种点。然后从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在该8个接种点登记的儿童信息,从中随机抽取360名儿童作为监测对象。儿童免疫史以预防接种证上的记录为准。

1.2 监测方法

收集监测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接种情况,并采集末梢血20μl,加到预先盛有1 ml样品稀释液的离心管中,进行血清分离,并于-20℃冰箱中保存,带冰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中心实验室统一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脊灰和麻疹Ig G抗体水平。脊灰Ig G抗体滴度≥1∶4为阳性,麻疹Ig G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5]。

1.3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AS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用频数分析描述人群的抗体阳性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脊灰和麻疹抗体阳性率,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监测到360名儿童,男性184人,女性176人,平均年龄为(26.54±1.72)月龄。脊灰和麻疹接种率均为100%。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92.22%)低于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

2.2 不同接种点抗体阳性率比较

8个接种点中,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的有红花套镇、疾控中心、枝城镇、高坝洲镇、聂家河镇和姚店镇,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的有红花套镇、疾控中心、聂家河镇和姚店镇,其中陆城街办的脊灰和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最低,均为85.71%。由于疾控中心监测人数较少,在比较各接种点儿童抗体阳性率时未纳入,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各接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76),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P=0.042)。见表1。

注:比较各接种点的儿童抗体阳性率未将疾控中心纳入,v=6。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aP=0.076,bP=0.042。

2.3 城区和乡村接种点儿童抗体阳性率比较

城区接种点的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为92.13%(164/178),乡村接种点为92.86%(169/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在城区接种点为98.88%(176/178),乡村接种点为96.15%(175/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7)。见表2。

2.4不同性别儿童抗体阳性率比较

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男性儿童为92.93%,女性儿童为91.4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27,P>0.05)。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男性儿童为92.93%,女性儿童为91.4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卡方计算,P>0.05)。见表3。

注:与乡村阳性率比较,aχ2=0.07,P=0.79,bP=0.17(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

注:与女性阳性率比较,aχ2=0.27,P=0.61,bP=0.098(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

2.5 不同免疫剂次儿童抗体阳性率比较

脊灰和麻疹疫苗免疫剂次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卡方,P=0.032;P=0.018),见表4。

注: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与<2剂次阳性率比较,aP=0.032;bP=0.018。

3 讨论

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落实好适龄儿童的常规免疫工作是最根本的措施[6,7]。疫苗免疫效果监测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8]。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宜都市适龄儿童脊灰、麻疹接种率较高,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也高于文献[9]报道的结果,说明宜都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比较到位,已形成较为可靠的免疫屏障。脊灰、麻疹抗体阳性率均较高,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的标准(85%)[10],说明宜都市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较为规范,接种覆盖面积广,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儿童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保护。

2005年,中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通过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决议,我国从加速控制麻疹阶段进入到消除麻疹阶段[11]。宜都市为消除麻疹,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消除麻疹措施,比如开展宣传活动和查漏补种工作。本次监测结果显示,麻疹的接种率达到100%,抗体阳性率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的标准。2012—2013年麻疹监测数据显示[11]:我国本土基因型麻疹病毒(H1a)一直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流行,在经历了2011—2012年低报告发病水平后,2012年底开始明显回升。这说明人群中易感者又有积累和增加,消除麻疹仍面临很大挑战。需要深入分析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抗体水平,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各接种点之间儿童脊灰、麻疹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别。其中红花套镇、疾控中心、姚家店和聂家河镇2种疫苗接种的抗体阳性率均达100%,可能与这些镇的冷链系统比较完善、接种技术符合规范要求有关。另外,不同免疫史儿童脊灰、麻疹抗体阳性率也有差别。有2次及以上疫苗免疫史的儿童抗体阳性率高于免疫史不全的儿童,说明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是能够提高免疫成功率的。建议必要时开展儿童常规疫苗免疫强化和查漏补种工作,填补免疫空白,提高抗体阳性率。

本次监测工作是继2012年重点地区免疫效果监测后开展起来的,今后应该将免疫效果监测作为一项日常性、经常性工作,并且扩大监测范围及监测疫苗的种类,适时了解宜都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效果,以达到进一步规范我市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获得较高免疫成功率、降低疾病发病率、保障全市儿童健康的目的。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适龄儿童 篇2

It’s reported that in China about one million school-aged children drop out of school each year and 80% of the drop-outs are from the families which are too poor to keep their children at school.

To tackle the problem, th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the Hope Project. It has helped thousands of children go back to school. But in my opinion, this is far from enough.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complete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aside an adequate amount of money for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al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laws to ensure that no children should drop out of school as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is compulsory in China,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aid the poor families so that they can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To sum up, so long as our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whole society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and take effective action, this situation will be changed.

【参考译文】

适龄儿童辍学

据报道,在中国约一百万适龄儿童辍学,每年的80辍学%来自贫困家庭,也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已推出了希望工程。它已帮助数千名儿童重返校园。但在我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拨出足够的金钱教育的数量,特别是小学教育。同时,政府应制定法律,以确保不让孩子们辍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学校在中国的`是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应帮助贫困家庭,使他们能够送子女上学。

适龄儿童 篇3

一、楚雄州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楚雄州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和《楚雄州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目标要求和“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州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入园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截至去年10月,全州共有幼儿园279所,在园(班)幼儿52 738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79所、6 205人,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比2010年提高了15.77个百分点、达到69.86%,学前2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78.67%,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1.89%。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州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为缓解城乡适龄儿童“入园难”、促进教育公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和基础薄弱、财力有限、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全州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滞后,依然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一)总量不足。一是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和城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并存。从农村情况看,全州103个乡镇,还有16个乡镇没有幼儿园,大部分乡镇还没有符合国家办园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从县镇以上地区看,全州目前有省一级示范幼儿园19所,近5年仅增加了1所。二是学前教育普及率较低。全州学前教育普及率虽逐年提高,但与全省相比,发展速度显得缓慢。2013年我州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为69.86%,低于全省(74.88%)5.02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处于第10位。如果将学前班剔除,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仅为49.4%,低于全省(54.19%)4.59个百分点,处于全省16个州市第9位。这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的位次以及州内其他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极不相称。

(二)投入不足。近几年,学前教育硬件投入主要依靠中央、省资金的支持。受财力限制,州级财政每年只有500万元的专项资金,面对庞大的学前教育投资需求,仅是杯水车薪;县市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据统计,2012年,全州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3.16%,虽然比2010年的1.28%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离5%的目标任务仍有很大差距。若按“每个乡镇建1所中心幼儿园”的要求进行测算,全州需要投入学前教育资金1.67亿元。

(三)质量水平不高。一是安全隐患大。绝大部分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生均占地、生均建筑面积、内部设施设备等与规范要求差距较大“。家庭作坊式”幼儿园比较多,有的幼儿园利用私人普通住宅或者租借居民住宅用房举办;有的幼儿园厨房与幼儿活动区域紧紧相连,且无法隔离;有的幼儿园采光、通风不良,户外活动场地缺乏;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配备保安,不论人防、物防和技防,还是内部管理都较薄弱,导致幼儿园的园舍设施、食品卫生、幼儿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幼儿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保教质量不高。绝大多数特别是乡村民办幼儿园规模小、收费低,幼儿园的收入少,从而给教师的待遇也低,没有能力为教师购买相关保险和选送教师参加培训,也无法按要求添置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受教育观念陈旧以及办园条件、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导致部分民办幼儿园招生困难。三是监管不到位。客观上由于乡村学前教育机构点多面广,县市教育局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导致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办学不规范,各项管理措施不到位,给安全管理带来隐患,保教质量难以提升。

三、多措并举,切实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一)充分认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 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素质提高和个人成长的基础和起点阶段,更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满足适龄幼儿学前教育需求,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关注和重视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少年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州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和州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全州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来抓;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计划来谋划考虑;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应从幼儿教育抓起,要像重视义务教育那样抓好学前教育的发展,努力解决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指导,扩大资源,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全州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

(二)科学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目标完成

第一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已经实施结束,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将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各县市要根据国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导向,结合州县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农转城、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第一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实施运行情况的实际,适时修改完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时做好年度学前教育建设计划的动态调整和安排,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防止规划与实际脱节,有的地方不断建设发展形成闲置,有的地方缺乏投入满足不了需求。通过调整完善规划,为第二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打好基础,从而确保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完成。

(三)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一要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项目上报力度,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渠道,保证投入的经费不断增长,为学前教育学校建设及标准化建设筹集更多资金。二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要求,及时足额配套建设资金,确保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三是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州级财政在每年安排50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各县市要视财政增长情况适当加大投入。四是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鼓励社会捐赠办园办学。五是认真落实执行城市居住区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政策规定。州、县市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02年版)》规定,预留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所、卫生站、护理院)建设用地,并建设配套以上公共设施。这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为防止“化整为零”绕开规定,可以研究出台文件,按规范标准,分解为每开发建设1平方米住宅,向政府交纳多少公共设施配套代建费,由政府职能部门代建,确保城市建设新区有规范的教育卫生设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四)多元办学,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公办。通过政府投资和改造闲置校舍举办独立的幼儿园、学校附属幼儿园,比如武定县就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学校和校点,整合校舍和教师资源,开办了学校附属幼儿园。同时可结合实际开办学前班,如办3年的生源不足、人口分散以及师资和校舍有限的,可以办学前班。二是民办。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政府对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要充分考虑楚雄州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有限等因素,必须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利益激励机制,开放、鼓励民营资本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等障碍。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公共产品等途径和方式,不仅能缓解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不足压力,还能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扩大学前教育供给,增加学前教育的丰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投资效率。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资办园办学,包括投资新建或买房、租房办园。三是公有民营。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和其他政府房产资产,通过出借、出租,引入民营资本创办学前教育机构。具体可以由教育部门负责校舍建设,将建好的校舍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或者把闲置的公办学校校舍租借给民间资本来办学前教育,如南华县雨露幼儿园、马街幼儿园等就是采用此模式办园的。

(五)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要以奖代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州县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建设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幼儿园,公开公平。在具体操作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置办园条件,制定标准,适当补助,鼓励社会力量迅速投资兴办幼儿园。二是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建立完善办园机制,通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给予适当补助,可按照学前教育招生数,由政府财政对其运行经费等给予额定补贴,使其能生存下去并有所发展。三是统筹公民办学前教育收费标准。科学合理制定公办和民办收费标准,依法审批、合理收费,统筹公立与民营学前教育的发展,合理处理二者关系,把握好对公立机构保障支持的度,防止对民办幼儿园的“挤出效应”,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

(六)加强监管,确保幼儿园质量和安全

一是抓住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机遇,大力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为学前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加强监管。要通过制定标准,强化监管,使幼儿园规模办大、水平提高,促使其安全办学,高质量办学。三是抓好安全。特别要把安全问题作为办园的重中之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抓出效果。

(七)示范引领,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

完成一曲“适龄”之舞 篇4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体育舞蹈的魅力, 很大一部分源于选手对各个不同舞种的激情演绎。热情如火的桑巴, 动感迷人的恰恰恰, 爱情之舞伦巴, 以及霸气十足的斗牛和调皮浪漫的牛仔, 光是拉丁舞, 让人看花了眼的各个舞种, 每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吸引力。对选手们来说, 如何通过肢体的表现来正确传递舞蹈的内容, 确实是一个难题。

相比摩登的典雅雍容, 拉丁舞更容易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在表达上也更为热烈奔放。就一对成熟的选手来说, 搭档两人通过眼神、身体的交汇, 碰发出激情的火花, 并感染到观众, 就是成功的。然而, 对青少年选手来说, 在舞蹈的表达方式上, 是否也应该完全照搬成人的模式呢?

很多青少年选手在平日练习时, 为了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会观摩成年选手的录像视频。当然, 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益处的, 通过观摩成年选手或明星选手的视频, 去学习他们的舞蹈感觉, 从而汲取自己舞蹈里需要补充的“营养”。但是, 汲取“营养”是一回事, 是否完全照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一句话这样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也就意味着, 在每一个阶段, 都有那个阶段不同的重点, 好的东西, 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自己。在到达一个总的目标之前, 分清主次重点、循序渐进, 可能比急于求成来得更有效率。

基本功更重要

很多裁判在执裁青少年比赛的时候, 难免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青少年选手, 比赛时往往容易把最重要的东西扔了。”那么, 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想盖出牢固的房屋, 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常识。对体育舞蹈的训练来说, 该是练基本功打基础的时候, 却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完成基本功的练习, 而是一味追求成年人表演的那种风格, 无疑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 一方面将基础的技术动作作为重点去完成, 另一方面, 跳出符合自己风格的舞蹈感觉, 才是青少年选手应该去追求的目标。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美, 青少年选手在情感表达和动作表现力上虽不能和成年选手相比, 但他们所特有的青春蓬勃之气, 难道不正是他们所特有并且珍贵的特质么?为何要将原本的优势丢弃, 去刻意追求并不适宜的东西呢?

裁判具有导向作用

比赛, 多数时候都是残酷的。同场竞技的一对对选手们在结果出来的一瞬间, 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此, 为了能在场上脱颖而出, 让裁判在众多选手中看见自己, 发现自己, 不少青少年选手也会倾向于选择用成年人的表演方式来夺取裁判的眼球。这个时候, 裁判的判断, 就成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裁判让一对靠胡乱发力吸引目光的选手取得了高分, 不仅对那些扎扎实实跳的选手们不公平, 也会让其他的教练员认为:只有靠这种方式才能让裁判看见选手, 才能拿到高分。于是, 在今后的训练中, 不免会将这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当成目标。因此, 对裁判来讲, 他们应该充分拿捏好自己的评判点, 对不同组别、不同年龄的选手, 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因为他们的决定, 是至关重要的。

切莫“用力过猛”

作家莫言曾在他的书中写道:“我为年轻时的探索热情和挑战传统的勇气而自豪, 同时也为因用力过猛所造成的偏差而遗憾。”用力过猛, 可谓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情。

青少年选手为了追求更好的表现, 也为了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他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留在练功房里, 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这种热情和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凡事都有“度”, 赛场上, 用力过猛、乱发力的现象并不鲜见。另外, 目前我国在青少年的教学版块上, 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专业院校的低年级学生、高中级学生, 到大学学生, 以及职业组, 每个阶段的重点都是不同的, 选手侧重的点也应有所不同。而青少年选手, 只要把握好适宜的“度”, 将自己擅长的优势在赛场上表现出来, 一样会收获最热烈的掌声。

Tips:完成一曲“适龄”之舞

表情:

相对于标准舞, 拉丁舞的表情一般更夸张也更多变。很多青少年选手倾向于刻意去模仿成年选手的一些表情神态, 如放电、魅惑等, 其实并没有必要。只要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舞蹈, 用心去感受音乐以及表达舞蹈所传达出来的感情, 面部表情自然也会是生动并有感染力的。

动作编排:

与成年选手不同, 少年选手在比赛中更应注重基础技术动作的完成。因此教师在编排动作时, 不宜为了吸引裁判眼球而刻意加入大量“炫技”的内容, 踏踏实实把需要完成的动作跳好, 就足够了。

妆容:

标准舞也好, 拉丁舞也好, 妆容首先都应该符合该支舞蹈的表现要求。对青少年来说, 利索干净的整体装扮最能表现他们的特点, 因此不宜化过浓、过于成人化的妆容, 如夸张的假睫毛等装饰物最好不要出现。

服装:

全县适龄特殊儿童筛查情况汇报 篇5

为及时对我县部分学龄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及听力言语、视力障碍等症状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为教育对象找准良好的教育起点,提供更优质、更科学的教育。3月2日-3月5日,县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我县学龄特殊儿童进行详细的筛查。

一、基本情况

参考各学校上报的筛查对象,结合实际,专家组共走访全县8所中心小学,依次为河口中心小学、洋坪中心小学、双路小学、旧县中心小学、赵河小学、茅坪中心小学、花林小学、南门小学,对122名特殊儿童进行智力及其它各类障碍的筛查,整个筛查过程分为推荐、筛查和鉴定三个程序。专家组由县教育局高苏艺副局长任组长,县教育局刘云萍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祝志锋、朱红、敦永兰,县特教学校张琼、车金奎组成。

二、筛查情况

特殊儿童的认定是通过规范有序的操作办法,寻求特殊儿童残疾、障碍的原因,对其残疾、障碍的类型与程度作出客观性评价,为他们的教育安置、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教育与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和评价提供服务,按照各类障碍的定义进行听力、视力、智力测量和社会适应行为评定。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推荐。家长和教师是特殊儿童的最早发现者,家长或教师如果注意观察,便能发现儿童在发育上落后及各类功能的缺陷问题。这时候应该及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有关医院进行检查,并继续加强观察、比较。但因实际情况,大部分家长都未引起重视,并未对孩子做各方面的专业鉴定。由此,教育局组织专家对我县学龄特殊儿童进行详细的筛查,让这些特殊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和帮助。在教育局的组织下,各学校先安排专人负责此次筛查工作,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做了细致的调查摸底。

在家长的配合支持下,班主任对疑似特殊对象进行病史、家属史、认知水平与行为习惯表现等方面的调查,并填写《远安县 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统计了他们的姓名、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家庭住址、残疾类别、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经过家长与教师推荐,全县共发现疑似特殊儿童122名。

2.筛查。按照筛查组专家要求,学校整理出两间测试室、一间等候室,并负责组织协调,使筛查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把发现的疑似特殊儿童送到等候室,特殊儿童筛查专家对这些儿童先采用“简易筛查表”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其发育上落后及各类功能有缺陷的类别、成因等进行了解,根据每个特殊孩子的行为特征、个性差异、学习情况、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做一个简单情况的分类。基本分为视力障碍组、听力障碍组、智力障碍组、肢体残疾组及精神障碍组。把这几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汇总后,将具体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鉴定筛查,测

查出疑似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商程度,从而给特殊儿童教育一个科学的定位。

3.鉴定。用标准化的量表来诊断经过初步筛查所选出的特殊儿童。这些标准化的量表是由心理测量学家、特殊教育专家经过科研及教育实践制定出来的,每个儿童完成鉴定过程需要不低于30分钟的时间。

我国对学龄儿童智力测量最常使用的是韦克勒斯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5岁的儿童,韦克勒斯儿童智力量表设立了12个分测验,测验儿童的各种能力。这12个分测验分为言语性测验和操作性测验,前者有常识、类同、词汇、算术、理解、背数等6个分测验;后者有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拼图、译码、迷津等6个分测验。各个分测验项目的编制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测验的结果可按量表规定平均分,然后转换成离差智商值,根据值的差异划分为发展等级,本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较高。对学龄儿童听力损失程度检测常使用主观及客观测听法等;同时也对学生社会适应性行为能力进行测定,主要有这些方面:(1)感觉—运动能力,(2)交往能力,(3)自助技能,(4)社会化,(5)学习能力,(6)推理判断能力,(7)社会技能,(8)职业和社会责任感等。

经检测,全县共发现重度智力障碍儿童36名,听力障碍儿童10名,视力障碍儿童7名,精神障碍儿童1名,肢体障碍儿童5名,筛查中确定63名学生属临界智力障碍儿童。在与学校

沟通过程中,发现因自身原因未入学的适龄儿童5名。

目前,全县大部分智力障碍及少量其它障碍儿童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此次筛查工作充分了解了全县应入学的障碍儿童的基本情况,弄清了应入学的各类学龄障碍儿童人数和残疾程度,对学生障碍发生的时间、原因、家庭情况、现在发展水平等均有所了解,使规划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依据。保障了全县6--15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我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水平,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教得其所,因材施教,使孩子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据不完全统计,特殊学生的入学率达到97%。

三、筛查建议

此次筛查工作在当地学校的精心组织下,筛查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测评专家就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身心特点等给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科学有据的建议,为部分学生家长做了个别指导,得到了教师与家长的一致认可,具体建议整理如下:

1、七名低视力儿童应注意保护眼睛,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使用低视力台灯,多做眼保健操,少产生用眼疲劳。学校根据其爱好可培养学生一项音乐方面的特长,加强特长与职业教育。

2、目前,根据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将逐步形成以县办培智教育为主,市办听障教育为主,省办盲教育为主的格局。建议其中三名听力障碍儿童到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具体有旧县小学

一名,茅坪小学两名。

3、大多数较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可随班就读,一部分中度智力障碍及以上程度儿童应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因其不同的缺陷程度和原因,而有较大的差别,其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协调性等指标上明显落后于健全儿童。因此,各普通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应从智力障碍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矫正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4、其它肢体类障碍学生可在普通中小学正常入学。

县特殊教育学校

给适龄孩子相应的性教育 篇6

芭芭拉有两个孩子,在谈到如何给儿童讲性的时候,她讲了一段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我五岁的儿子贾妮斯问我:“孩子怎样才有的?”我硬着头皮告诉他人们常说的话:“小孩是在他们母亲肚子里长成的。”贾妮斯又问:“那他们怎么到那儿的呢?”

这真叫我难堪,该如何解释呢?我只好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得很深,父亲将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在母亲的腹中,这粒种子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婴儿。”贾妮斯懂了,我曾为自己的回答庆幸呢!

几星期后,我看见贾妮斯和他三岁的妹妹在后院,贾妮斯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我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贾妮斯迷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种子。”我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看来事情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

和芭芭拉一样,许多父母都感到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简直无从下手。真的是这样吗?你掌握了与孩子谈这件事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怎样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

目前,美国性教育研究会(Sex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meeting简称SEITUSRM)对婴幼儿到成年前的性启蒙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方法:即让父母与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给孩子相应的性启蒙,从而使孩子在意识互动的信息交流中接受教育。SEITUSRM推荐给适龄孩子相应性教育,具体如下:

SEITUSRM步骤1:获取孩子的“性信息”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孩子的“性信息”:

1.了解小孩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需要、心情和态度。

2.判断孩子是否乐意接受与性有关的问题。

3.选择一种适合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4.使孩子确信他们的这种成长(性成长)是正常的。

5.预测小孩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SEITUSRM步骤2:不同成长期的性教育

所有的儿童在成为成人之前都要经历一个成长阶段,这个成长阶段包括体力发展——由爬行到走路,智力阶段——由学习词语到组成句子说话,还有性的成长。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性教育方法。

0~4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孩子开始探究他们所处的世界,而性也是那个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喜欢被人抚摸的感觉,并主要通过第一信号(非语言信号)获得与性有关的和识。

对待性的态度:在这个阶段,当遇到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小孩子很好奇,容易接受并且不觉得害臊。

交流方法:父母的态度和情绪是最好的非语言的表示,因此同小孩交流时不要郑重其事,而要尽量地用比较轻松的语气,让小孩知道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询问的。如果发现小孩玩弄生殖器,不要有过激的反应,因为对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很普通的行为,父母应告诉他,人的身体有些部位是不能随便去摸的,也不能让别人摸(尤其是女孩子)。

5~7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了性别的不同,并且学习扮演性别的角色。对人身各部位很感兴趣,十分注意与异性的不同之处。大多数的小孩会问一些与他们身体、出生等有关的问题。

对待性的态度: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从其它途径获得了关于性的知识或一些暗示后,开始变得害羞胆怯,越来越少问与性有关的问题。

交流方法:要尽快地回答小孩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简单易懂的解释,确保父母完全明白小孩的问题,小孩也能听懂父母的回答。5~7岁阶段的孩子往往以自身的质疑为出发点,如:“我从哪儿生出来?”绝大多数权威认为这是开始用易懂的词法解释“生活真象”的理想时机。例如对“我从哪儿生出来”,可以这样回答:“你是从妈妈身体一个特殊部位出来的,别的孩子也都这样。”

8~10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小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对身体上的一些部位进行“好的”和“坏的”之分。他们很想知道他们的身体上一些器官的功能以及与性的联系,但却害怕讨论“性”。对性以及与性有关的问题非常的敏感。

对待性的态度:在这一阶段,小孩对待性的态度表面上是漠不关心,但事实上,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地感兴趣。他们从成年人那里获得了很多非语言的信息而意识到应该避免去谈论这个话题。并且意识到触摸生殖器的感觉很好。

交流方法:试着向孩子解释他们这些身体的部位并不是很脏,并且告诉他们这些部位与其他的部位是一样的。要避免隐讳这些部位和它们的功能。在这个年龄阶段快结束时,要确保他们获得了关于青春期的全部知识。

11~13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尽管父母亲可以尽量自然而巧妙地解释生活的真象,可是11到13岁的孩子仍会从学校带回一些怪诞的想法和令人惊诧的说法。“秘密部位”成为他们悄悄议论的话题。

对待性的态度:其实,11到13岁的孩子对性开始有了较深度的关注,在他(她)的心灵中有许多朦胧而好奇的性问题。即使孩子对性问题一无所问,你也应该自问其缘由,是他(她)简直无兴趣,还是你一再告诫他(她)此问题理应回避?

交流方法:这个年龄的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常常把父母亲弄得目瞪口呆。有个11岁的女儿问她母亲怎样“搞”同性恋爱。这位母亲作了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我不知道,亲爱的,那种事我没经验。”这个回答告诉我们,最好的回答往往是最简单的回答。

14~16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有这个年龄孩子的许多家庭大多处在非常时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日臻成熟,性行为成为他们尤为关心的对象。特别是他们开始感受异性的新变化,需要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有所准备。

对待性的态度:父母在这个问题上与14~16岁阶段的孩子交流时会遇到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抵触,特别是年龄越大的孩子。因此,父母最好是对孩子逐步进行性启蒙教育。此时,必须告诉女孩子有关月经的知识,而男孩,要对他们讲射精和梦遗的问题。

交流方法:孩子提出的有关性问题,这时可以第一次正式向他们解答了,虽然这个年龄的特征是依靠假设来表现事物的。如:“女孩怎样博得男孩喜爱。一当他们找女友时,什么年龄最受青睐?”专家们指出:由于该年龄的孩子看起来有些盲目地在同伴中显示自己,因此他们大多数需要领会父母的信任和期待。特别是怀孕的可能性很现实,少年需知道有关避孕的知识。

SEITUSRM步骤3:关于男孩子

多年来SEITUSRM的研究表明,对待相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在性教育上所花的时间女孩多于男孩;因为古老的道德准绳形成了这种事实,女孩应该保持“贞洁”,而男孩也许以后能得到“经验”。其实,现实中男孩在求得“经验”上远远不如许多“经验丰富”的女孩,许多家长不仅把这个事实忽视了;而且,有许多父母并未意识到男孩在性行为的“自我表现”上存在严重的无知。所以,在给孩子实施相应的性教育中,父母们一定要帮助男孩子“得到”亲切、敏锐、尊重他人感情和与人为善的品质。简言之,你应该把儿子教育成你想让女儿去认识的那种人。

译自美国杂志《Sex education intelligence report(性教育智力报告)》2012年第7期

原文作者:美国性教育研究会首席顾问威廉·菲奥娜

对适龄哈萨克母羊繁育管理要点 篇7

1 繁育母羊的饲养管理

1.1 饲养管理

平时要加强适龄母羊的饲养管理, 选择优质草场放牧, 对草场不能满足母羊营养物质的需要, 母羊体况一般可对配种前母羊实行的短期补饲优质牧草及喂含VE丰富的混合饲料, 以保证母羊正常发情, 增加排卵数, 提高授胎率, 牧区放牧羊组群规模不可过大, 一般组群规模适繁母羊在150~200只为宜, 年龄在1.5~6岁, 毛色一致, 以棕色为主, 还有白色、黑色及其它毛色。越冬储草备料应按每只羊300kg、料30kg为好。

1.2 做好羊的防疫工作

要做好口蹄疫疫苗、羊三联四防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羊痘疫苗的免疫注射。药浴、驱虫、疫苗注射应在羊配种前15~30d内完成, 切忌孕期免疫, 怀胎近2个月羊不要药浴, 羊群定期开展布病监测, 做疫病监测宜选择在5月份进行。

1.3 发情鉴定

绵羊发情周期平均为17d, 发情持续期平均为30d。把试情公羊放入适繁母羊群, 发情母羊便会接受试情公羊的爬跨, 应适时给发情母羊配种, 配种的方式可实施种公羊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

1.4 配种时间

母羊配种时间的确定哈萨克羊的配种时间, 可根据养羊户自家生产条件和每年产羔的次数和时间来决定。在年产1胎的情况下, 有冬季产羔和春季产羔两种。冬季的产羔时间在1~2月间, 需要在8~9月配种, 如果自家的棚圈设施较好, 且草料储备充足, 劳力多, 可采取冬季产羔生产方式, 多适合农区或城郊的养羊户;春季的产羔时间在3~4月间, 需要在10~11月份配种, 这是草原牧区较多采用的生产方式。

1.5 重复配种

即早晨检出的发情母羊早晨配种一次, 傍晚再配一次, 中午检出的发情母羊在下午配种一次, 第二天早上再配种一次, 两次配种间隔10~18h。两次人工授精是为了提高母羊受胎率。

2 妊娠后期的母羊在管理上要注意保胎

每羊占有羊舍面积1.5~2m2, 每羊占有运动场面积4~5m2, 要保持羊舍温暖、干燥、通风良好;出牧、归牧、饮水、补饲都要慢而稳, 要在平坦的牧场上放牧, 防止拥挤、滑跌、跳沟, 羊的饲草要清洁、干燥, 不可用发霉草料喂羊, 饮水要清洁, 不可饮用污水和冰冻水。母羊在临产前7~10d应在棚圈较近草场放牧。

3 做好母羊产前准备工作

牧区繁育母羊多在每年的2~4月份繁育产羔, 要在产羔前做好羊舍的保暖措施, 产羔季节要注意羊舍的保暖, 防止羔羊受冷, 有条件的养羊户应建向阳、避风、干燥、空气新鲜的产房, 产羔房可按基础母羊数量的20%~25%计算面积, 并备好常用药械, 产羔前把产房打扫干净, 对圈舍的进行消毒。对患病的孕娠母羊要合理用药, 不要用泻剂、利尿剂、子宫收缩剂, 以防流产, 对出现的难产母羊要做好人工助产或剖腹取胎, 并做接产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4 产后母羊的护理

母羊产后, 应很好地休息, 并饮少量温水, 最好加喂一些麸皮和红糖水的和青干草。若母羊膘情较好, 产后3~5d不要喂料, 以防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胎衣常在分娩后3~4h排出, 应注意及时拿走, 掩埋, 防止母羊吞食。

产后母羊应注意保暖, 避免贼风, 预防感冒。在母羊哺乳期间, 羊舍要勤换垫草, 保持清洁、干燥。

5 出生羔羊的护理

对出生的羔羊在护理上要做到勤检查、勤喂奶、勤治疗、勤消毒, 防冻、防饿、防潮。凡核心群产的羔羊出生后要称重, 产后7~10d以内, 母子同栏, 让羔羊吃到初乳, 并对母羊和所产的羊羔侧体毛标写一致号码, 这在大群产羔要注意, 便于牧民寻找羔羊补奶, 要特别注意双羔羊的补乳或代乳, 对产双羔的羔羊, 也可用产羔同期的奶山羊代乳。一周后断尾, 对不能留作种用的公羔7~15d做去势。凡作留用羔羊要佩戴耳标, 做到系谱清, 来源明。

6 对羔羊适时补饲和断奶工作

适龄儿童 篇8

《军人体能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制订, 2006年11月向全军颁布实施。《军人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 是考核和评价入伍新兵经3个月的入伍强化训练后, 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身体能力的最低标准。但是, 《军人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 对身体能力较差, 不能通过新兵三个月强化训练考核的入伍新兵没有淘汰权限。换言之, 如果新兵在度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期后, 因为对应征入伍人员身体能力考核与评价的缺失导致入伍军人中部分人员体能水平不能达到其所属兵种专业的完成基本遂行任务的最低要求, 那么, 新兵补充到部队后, 特别是承担作战任务的一线全训部队, 其训练任务将不能专注于“战备”训练, 更多的将承担“一般”训练, 甚至是“补差”训练, 部队“战备”训练的开展势必受到影响, 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将成为空谈。

二、《征兵工作条例》缺乏对应征入伍人员体能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标准

1989年, 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征兵工作条例》有关退兵的规定中, 不符合以下两项要求的, 在规定的退兵期限内, 按时退回原征集的县 (市、区) 兵役机关。第一, 不符合国防部发布的《应征公民体格条件》;第二, 不符合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的规定》。那么, 对应征适龄人员在“应征公民体格条件”一项上是否符合国防部的规定, 所依据的是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应征适龄人员的考核成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02年向全国颁布实施。因应征适龄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学校, 所以,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成为评价应征适龄人员体质是否健康的法规性标准, 也是应征适龄人员在学生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的导向性标准 (见表—1) 。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选测试项目设置进行分析, 对于军人完成多样化遂行任务需求较大的两项身体素质方面———耐力和力量, 其内容设置与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缺陷, 是无法有效评价应征适龄人员的身体能力是否符合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强调“注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时, 选测试项目的设定就缺乏科学性, 且不能发挥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促进和发展作用, 更缺乏必要的、强制性的考核和评价要求。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耐力的选测试项目为: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和台阶试验。三项放在一起进行选择时, 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身, 都愿意选择台阶试验做为考试项目, 因为台阶试验的训练和组织相对简单, 教师和学生不用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 台阶试验的结果只能作为学生心肺机能的评价指标, 在锻炼价值上根本无法替代男子1000米跑和女子800米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力量的选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 (女) 、引体向上 (男) 、掷实心球、握力”。坐位体前屈做为下肢柔韧性的测试项目也被列入该组, 分组原则和逻辑的混乱导致:为了提高学校体育考试的及格率, 大部分学校选择坐位体前屈或掷实心球做为测试项目, 根本没有学校选择对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 因此, 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就无从谈起。部分专家认为通过引体向上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价时, 区分度太低, 不能有效的评出优劣。所以, 不必选择, 甚至没有必要设置引体向上这一考核项目。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其逻辑关系上的混乱。引体向上之所以区分度低, 是因为学校不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了, 而不训练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正确完成一次动作, 所以区分度下降。掷实心球、握力等项目的训练对潜在入伍对象上肢力量的锻炼效果是无法与引体向上相提并论的。以美军为例, 女兵也必须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只有通过考核的女兵才有资格参加下一阶段的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 学校为突出成绩、应付评比, 放弃了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 所以, 出现了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合格的部分应征适龄人员体能水平偏差的现象。调查中发现, 应征入伍人员普遍缺乏身体锻炼和体重超重。缺乏身体锻炼和体重超重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身体健康, 同时给军人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的顺利和有效展开带来困难。例如, 引体向上无法完成一次标准动作的人数占受访人数的17.39%, 3000米跑在17分30秒 (女军人及格标准) 以后的人数占受访人数的13.958%。这部分应征适龄人员, 由于身体能力差, 无法承受内容繁多的入伍军事训练, 在三个月新兵强化训练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大面积的伤病现象。伤病影响了训练、生活的正常开展, 严重地挫伤了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给战斗力水平的整体提高带来障碍。所以, 为了规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缺乏必要的、强制性的考核和评价所带来的影响, 正确培养和引导潜在入伍对象的身体锻炼, 使入伍的应征适龄人员具备较好的体能素质, 必须通过《标准》的制订实现必要的淘汰。

三、“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对军人的体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 对抓好军事训练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并做出重要指示:“坚持把军事训练的根本着眼点放在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上”。这一指示的落脚点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即官兵的技能、智能、体能、心理和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的提高。军人做为保家卫国的特殊群体, 不仅仅需要健康的体质, 更需要良好的身体能力。体能作为综合素质之一, 它为军人强健体魄的获得提供了保证, 为军人意志品质的锻炼和作风纪律的养成提供了基础, 为战斗力的生成提供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保障。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军应“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军人遂行任务的拓展, 使军人的职能也发生变化。仅2012年以来, 军队连续进行抗击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救援、支援奥运安保等多项非战争军事行动, 显示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能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战争中,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胜利更需要军人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以汶川大地震救援为例, 在山体滑坡、道路被毁、交通中断, 大型机械无法实施救援的情况下, 我军官兵依靠良好的体能, 通过快速、有效的徒步机动, 凭借手刨、肩扛, 艰苦奋战, 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功绩的背后, 我们更加关注的是, 我军官兵在身体能力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和如何找出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某军区某部在救灾中, 17名战士在连长带领下, 以担架运输的方式, 18人一次只能运送一名灾民至安全地区。事后分析, 造成救护能力如此之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部分参与救护人员的身体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在耐力和力量素质方面。高海拔地区, 本身就限制了肌肉力量的发挥, 如果本身力量再不足, 在救护时就需要更多的人搬运担架, 人多了, 在崎岖的山路上反而会造成行动的更加不便。加之耐力不足, 搬运一段距离就需要休息或换人, 在速度就是生命的危机关头, 军人体能的不足必然造成救人时机的延误和救护效率的降低。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不能因为对应征适龄人员身体能力考核和评价这个环节上的缺失造成入伍军人的体能水平输在“起跑线”上, 必须从思想深处重视军人体能。

为了有效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履行我军抵抗外敌、保家卫国的使命, 必须从思想深处重视军人体能。重视体能就要在入伍这个环节上把好关, 制订《标准》, 实现必要的淘汰, 给部队补充具备良好身体能力的军人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体能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M].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2008.6.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人体能标准[M].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2006.11.

[3]国防部.关于认真做好退兵工作的通知[Z]//兵员工作文件选编.总参谋部军务部, 2002.8.

适龄儿童 篇9

2014年2月26日, 教育部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力争再经过3年, 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本次计划中, 将因为“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带来的新增幼儿的入园问题纳入考虑范围。教育部表示, 未来3年, 要统筹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城镇化发展趋势、人口流动以及“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加等因素, 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好“入园难”问题。新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是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 研究探索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和用人机制、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提高幼儿园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 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各地在执行教育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时须对当地的学前教育资源现状及主要问题做详细分析。为了向河北省学前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调查数据, 促使其合理布局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 尽快解决河北各地群众普遍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河北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系列社会调查。其中之一就是调查适龄幼儿入园现状, 洞悉家庭在孩子入园时遇到的困难, 掌握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在招生政策、收费标准、规范管理等多方面的情况。本文是有关适龄幼儿入园问题及普惠性幼儿园社会影响力方面的调查报告。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建模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较小的概率样本研究大范围符合条件人群的问题。此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全部收回。通过甄别遴选, 剔除不合格或调查价值不大的样本, 剩余样本83份, 调查对象是适龄幼儿家长。除了问卷调查的数据, 其他数据来源于国家官方数据和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描述统计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虽然本次调查范围较小, 但是因为选择的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 统计方法科学, 所以能真实反映目前适龄幼儿入园面临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幼儿家长, 其中受访者男性占32.53%, 女性占67.47%。受访者年龄在23-30岁的占54.22%, 31-35岁的占27.71%, 35岁以上占18.07%。这表明80%以上的受访者年龄在35岁以下, 家中幼儿已经入园或即将入园, 所以对其进行幼儿入园情况的调查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受访者及其家属的职业看, 主要是教师、公司职员、医护人员、工人、个体经营、自由职业者等, 属于工薪阶层或中低收入水平。这一点从家庭收入的调查数据体现更明确:受访者家庭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内的占7.23%, 3000-6000元的占38.55%, 6000-10000元的占39.76%, 10000-16000元的占7.23%, 16000元以上的占7.23%。之所以选择普通群体作为受访对象, 是因为这些家庭的子女才有可能进入普惠性幼儿园, 切合课题研究, 并且他们代表广大基层群体, 对子女入园问题有切身感受, 更关注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二) 幼儿入园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家庭中, 男孩占63.86%, 女孩占36.14%。孩子的年龄以3-6岁居多, 总数超过80% (见表1) 。之所以侧重孩子在3-6岁的家庭进行调查, 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上幼儿园, 家长对孩子入园情况比较了解, 对相关问题也比较关注。

从受访者对孩子入园的意向或者已送幼儿入园的结果看, 以普通公办园和中高档民办园为主 (见图1) ,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省级示范公办园是最中意的幼儿园, 但是数量有限, 入园困难;普惠性民办园数量较少, 收费也低廉, 但是很多不被人熟悉, 社会声誉度不高, 再就是条件相对差一些, 办园质量有待提高, 所以除非别无选择, 否则家长不会首选该园。绝大多数家长倾向把孩子送进公办园或条件较好的中高档民办幼儿园, 这与家长“让孩子从小有个好的教育环境”的思想理念有关。

除了幼儿园性质, 另外一个说明幼儿园档次水平或运营状况的间接指标是幼儿园的托费标准。这项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反映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家长对幼儿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情况 (见表2) 。

调查数据显示, 当前幼儿园月托费在240元以下的所占比重很低, 绝大部分受访者子女所在幼儿园的月托费标准在240元以上, 并且因为幼儿园性质、办学条件、保育质量、社会声誉、生源状况等诸多因素造成托费标准差异很大。公办园因为有国家财政拨款, 托费标准较合理, 各公办园之间费用差别不太大;民办园却因品牌、规模、质量、生源等差异很大, 高档民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托费能差出好几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幼儿园的托费标准一定会影响家庭对幼儿园的选择, 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调查发现, 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会更多考虑综合因素, 比如幼儿园距离家的远近, 是否接送孩子方便, 幼儿园的环境和质量等, 但因为家庭状况不同, 在选择幼儿园上首先考虑的因素会很不相同 (见图2) 。

调查数据还显示多数家庭在孩子2岁多为孩子考虑入园问题, 也有少数家庭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做了打算:孩子以后上哪所幼儿园, 上哪所小学, 甚至初中、高中, 这些家庭一般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等到孩子3岁该上幼儿园再考虑的, 大部分是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不用特意选择, 办理入园也不困难, 觉得没必要提前做准备 (见表3) 。

调查发现, 幼儿“入园难”“入园贵”是相对而言的。从本次调查看, 在孩子入园问题上, 花费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是少数, 大部分在两个月内能办理好孩子入园手续, 有的也就花费几天时间 (见图3) 。由此可以推断, 通常人们所说的“入园难”问题实际上是幼儿进入条件好、声誉佳、质量有保障、名额非常有限的幼儿园, 尤其是公办园相对困难。对于普通幼儿园特别是小型私立幼儿园还是比较容易的, 这从被访者的感受也能得到证实 (见图4) 。四分之三左右的被访者感觉孩子入园还可以, 不是特别困难。

(三) 普惠性幼儿园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普惠性幼儿园是指面向大众、保教质量有保证、收费较低、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幼儿园。它具有严格的办园手续和合格的办学条件, 坚持公益普惠和科学保教的办园方向, 为大众提供有质量的保教服务和合理收费。“普惠性”是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才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 因为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不这么称呼, 官方对此概念的宣传普及又不到位, 所以“普惠性幼儿园”的概念仅在行业和学术领域里被熟知, 在群众中还比较陌生。这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来:76%的被访者没有听说过“普惠性幼儿园”, 仅有24%的被访者听说过但并不很了解。

在关于“您觉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前景怎样”的问题上, 近70%的被访者觉得说不清楚, 究其原因, 一是不熟悉学前行业的发展态势, 更不了解国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相关政策;二是对普惠性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缺乏关注, 确实不方便进行预测。认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前景很好的只占22.89%, 不足四分之一 (见图5) 。所以, 从政府角度, 今后不仅需要普及宣传“普惠性幼儿园”, 更需要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力度。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四方面结论。

第一, “入园难”具有相对性。通常所说的“入园难”存在地域性、片区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说, 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或社区) 、条件好质量优声誉佳的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幼儿园会存在“入园难”问题。普通的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入园难”问题并不特别突出, 幼儿入园的办理过程也不是特别困难。

第二, “入园贵”主要体现在中高档民办幼儿园或变相附加很多杂项的公办园, 一般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相对还可以被群众接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相对低廉, 但是数量较少。

第三, 大部分被访者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感觉还较满意, 认为当前的幼儿园普遍比以前条件有所提高,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部分感觉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收费偏高、保育质量不好、服务态度差、师资不稳定等方面。

第四, 多数人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概念不熟悉, 也不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有没有普惠性幼儿园。即便有的听说过“普惠性幼儿园”, 也对它的发展前景说不清楚。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有些人对它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所以政府需要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针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和适龄幼儿入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尽快解决片区资源不平衡问题。政策上公正、公开、透明, 增加公办园的数量, 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第二, 主管部门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确保幼儿园安全、健康、良性发展。通过学历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 促进幼儿园制度的规范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健康发展。

第三, 幼儿园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提升办园水平。简化幼儿入园手续, 合理收费, 真正为广大幼儿提供普惠性服务。

摘要:2014年2月, 教育部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是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 提高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掌握河北省适龄幼儿入园现状, 查找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原因, 了解家庭在孩子入园时遇到的困难, 同时也为了给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可持续发展策略, “河北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系列社会调查。本文是针对适龄幼儿入园相关问题对幼儿家长进行走访调查后所做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适龄幼儿入园,普惠性幼儿园,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http://news.51edu.com/news/21709.html

[2]学前教育:新规划要基于新矛盾和新问题.http://www.jyb.cn/china/gnsd/201403/t20140316_574121.html

适龄儿童 篇10

选择女性作为切入点,考虑到女性同胞是二胎生或者不生的受体,是二胎孕育的母体。许多人本来就想,新政策让他们的“多子梦”有了实现的可能,于是就决定生了;有些人本来意愿不太强,是受到新政策的激发决定生的;又有的人家中本来意见不一致,新政策给想生的一方很大助力。新政策出台后,让许多家庭的老人很高兴,他们往往竭力鼓动子女再生,目前城乡“上班族”因为工作紧张不想再生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新政策出台后遭到一定“冷遇”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独立的女性比较多,随着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女性越来越偏向于以事业为重心,生儿育女的事就有被搁置的倾向,甚至还有的人想成为“丁克”一族。但家人想要孩子的想法比较强烈,希望退休之后也能有孩子常伴左右,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感,这不免让适龄女性陷入矛盾境地。

一、全面放开二胎新政策出台后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确实多了一些打算生二孩的家庭。但是具体情况还是复杂的。有很多因素起制约作用。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还是有经济上的顾虑的。因为现在城镇居民的想法是,女性可能需要更多地担负起孩子的养育与教育工作,孩子不仅是生育还应该培养成人,这样所需费用就不是小数目了,其他的制约因素也有许多,给人们的生育心理带来很大的干扰。现今的独生子女可能更多考虑到自身工作情况,带两个孩子对他们来说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生育二胎还是会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辈。调研中一位张女士说:“打算再考虑,可能两三年以后生。”刘女士目前没有这个想法,以后再说,因为现在孩子还小,照顾不来。一位徐女士的家附近有个温州来盐城弹棉花的家庭,大女儿七八岁了,生了一个小弟弟。大女儿要帮着抱孩子、洗尿布,什么家务活都包揽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作业就没法好好完成,成绩也有所下降,一家人就租房子住,无法承担买房的费用。

工作生活条件;医疗保险等是否有一定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如小孩吃什么牌子的奶粉;房价太贵、物价太高也是大问题,学费等开销很大;有人担心工作的问题,因为女性养二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那么长,工作会受到一些影响。

虽说“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了一直以来固有的观念,作为家中的女主人还要履行照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福利政策越发完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出现严峻态势。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那全面放开二孩是否能扭转人口老龄化趋势呢?人口学者常说,人口老龄化趋势在现形势下不可逆转,那国家更需要尽快调整政策从而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弊端。短时间的二胎政策实施不一定会带来及时的成效,但是其在潜移默化中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变化。

二、政策的实行给女性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

中共10月29日推出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曾经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生活质量与二孩的抉择倾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的进步引领着人们的思想层次不断提升。从原本对生活质量的认知随性到如今追求高质量高标准,“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又让人们在生活质量与生二孩之间如何抉择呢?调查中有的人偏重于再生一个孩子,如杨女士认为再生一个孩子比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有意义,认为只要孩子衣食无忧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其他别无所求。养育孩子的快乐母亲最有体会,孕育并养育一个孩子是一件伟大和幸福的事。虽然在最初阶段,自己的生活质量会稍受影响,但是每个阶段的感受都会不一样。一般农村家庭有这种想法的较多,城镇家庭的较少。有的人则认为自身的生活质量更重要。调查对象王女士是政府公务员,大学毕业的时候认为人活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呢?三十几岁生儿育女待到他们成人之时已近“知天命”,可能享福的日子也随之延迟了。发达国家的很多年轻人为了自己享受,宁可不要孩子,现在中国大城市也有这样的情况。还有部分人觉得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有人认为年长的孩子入学后,陪伴所耗费的精力也可以稍微减少一些,且家里老人还健康,可以帮助带孩子。所以,再生一个小孩与提高生活质量是没有冲突的。

(二)思想观念现代化,打破传统思想禁锢

针对生男生女的想法现在年轻人观念的确比较通达,尤其是身居城镇里的。这一代父母自由开放、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也致使他们对于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有所转变,大家普遍认为“传宗接代”观念已经过时,起初主要是基于一种家庭责任,满足长辈培育下一代的期盼。

不难看出,对于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现在城市的年轻父母已经看得很淡。他们想生孩子,主要是喜欢孩子,并且经济、人力各种条件许可。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现代人,牺牲精神也远远不如上一代人,以前的父母可以为了孩子放弃工作,80后生活也更加幸福安定了,考虑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情况更多一些了,不愿意做“孩奴”。有的人会选择宁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多享受一些,过好年轻人的二人世界,不受孩子的羁绊,说明这一代人自我意识的增强。现在是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一部分人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但这其中反映出来的自私观念的侵蚀性也比较强。

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政策功不可没。但是从伦理、亲情、家庭的角度看,从社会健康发展的家督看,家家户户只生一个,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后老人的照顾将给独生子女带去极大的压力,人口风险“失独”给家庭的打击极其可怕。再说,以后每个人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没有了兄弟姐妹,他们的子女也就没有了伯伯叔叔、阿姨等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就断了。至于鼓励高学历者多生的政策,无论高学历者自身还是他人,都认为可行性不大。

三、中国计生政策的未来前景及相关反思

(一)计生政策的未来前景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意料之外,似乎又是情理之中,中国在以往计划生育政策变革上十分谨慎,跟着时代脚步小心翼翼,但缺乏全面促进政策的相关行动。从“单独二孩”政策的试行到全面放开二胎,是质的跨越,最期待的还是它的成果。选择最优方案方便大众,女性是最应该优先考虑的群体,充分照顾女性权益,让她们在新政策的感召下想生,愿意生。

生育第二个孩子也意味着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都会成倍递增,养育成本逐年递增,教育费用占多层,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的观念改变和政策调整以及福利的惠及让更多人对生育想法产生变迁。而据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当你的家庭年收入破20万时,就已经超越了95%的中国家庭了。那么对大部分中国家庭,生二胎是需要把经济纳入首位考虑范畴的。

(二)相关问题反思

国家出台政策是根据当前人口与社会发展状况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对国家长远发展负责与重视民生关怀二者的统一,出发点是好的。民众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是肯定的。可是毋庸讳言,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情况,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未必相合。其关键之点,就是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广泛热烈的响应,并没有造成民众生活、心态的巨变。原因何在?“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放开二胎,宣传效力的原因还是人们本身生育观念的变化造成遇冷的局面。我们认为,单独二孩是牵涉到社会许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问题,而现在许多其他因素都对这一新政的效果发生了制约以至抵消作用。通过这一调查,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或者说从这一角度对有些社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要真正让民众得益,让社会更加健康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结语

通过采用科学的采集样本,分层次抽样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相结合,以盐城的两个县级市和县以及市区做样本调查。调查新政策对于家庭整体心理上的冲击及反应,相应的压力和实际困难造成了不同的选择,以及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实际经受者三十年来的所思所想。对于不符合政策的生育条件的对照组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提供参考。民众生育意愿是国情、社情、地方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研究了解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可以为政府涉及人口问题的决策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盐城市属于沿海中等发展地区,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对该地区生育意愿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可以为其他地区同类研究做出示范。家庭生育意愿问题牵涉到当下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可以从侧面丰富对当下社会各阶层、群体生存状态、心态的总体认识。

摘要:近年来,老龄化超预期加剧,中国政府认为这种人口结构将招致劳动人口短缺和社会保障费增加,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绊脚石。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符合二胎政策的职场女性,无论是跳槽还是晋升,很容易遭受用人单位的冷遇,职业歧视将越来越普遍且隐秘,让职场女性有苦无处诉。是“生”还是“升”,成为她们必须权衡的问题;就业性别歧视,也将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女性生育意愿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苗国.“单独二孩政策”为何遇冷[EB/OL].澎湃新闻网,2015-03-06.

[2]乔晓春.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J].人口与发展,2014,(6).

[3]褚婧.“单独二孩”政策与青年生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5,(2).

[4]李建民,原瓣,王金营.持续的挑战: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问题和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风笑天.“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前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5).

英国部分适龄青年对上大学不积极 篇11

近几年,因为取消高校招生限额,英国高校不断扩大规模,如伦敦大学学院、国王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艺术大学、斯旺西大学等斥巨资建设新校区,导致学校贷款增加。脱欧后,英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作为学校重要财政来源的欧盟和海外生源面临流失的风险。此外,英国18岁上大学的人数下降。各校为吸引生源,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如赠送平板电脑、提供接机服务、赠送英超球票、为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或减免部分学费,甚至为优秀学生提供“买一送一”服务,即报考本校本科专业,毕业后免费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如果学生推荐同龄人来上大学,还可减免部分学费。

面对高校花样繁多的招生宣传,一些高中毕业生开始认识到,大学更像是商场,而不是追求学术真知的地方。许多高中毕业生不再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选择。高额的大学贷款也是某些学生放弃报考大学,转而选择学徒制或其他技术培训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秋季入学的50万名学生中,平均每个学生的贷款债务为4.4万英镑。代际研究基金智库的报告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贷款债务抵消了他们毕业后的高收入。

与之不同的是,如果选择学徒制发展路径,录用学徒的公司看重的是学生能为公司发展带来多少收益,而不是从学生学费上赚取多少钱。许多高中毕业生到一流公司实习或做学徒,其中不乏A-Level成绩优异者。他们更希望找到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发展路经,同时能避免高额的大学贷款债务。企业也愈加重视招聘18岁左右的青年人,鼓励他们边学习边挣钱。18岁的娜塔莉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附属高中,今年 A-Level的数学成绩为A*,物理成绩为C。她最终选择到戴森公司(Dyson)学习产品设计,研究如何提高产品性能。完成学徒制学位之后,她将获得永久工作岗位。还有一些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巴克利银行与“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参加学徒制的学生的终生收入比有A-level成绩的学生多11.76万英镑;大学毕业生仅比学徒制学生多挣2.2千英镑(1.8%)。随着大学学费的提高,这一差别将逐渐消失。

上一篇:液压传动教学方法论文下一篇:金融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