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精选12篇)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 篇1
语文学科作为文化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工具学科。中职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 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学习语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乃至提高整个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 语感、思维品质, 识字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知识视野, 情感态度, 思想观念等内容。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看, 突出字词句篇的积累、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能力等在当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的课程构建, 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开课时数都是国家统一规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面对中职学生语文水平基础差、能力低下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中职语文教材已难以适应现在的中职语文教学实际。以我校为例, 我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三种: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会编著的基础版, 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会编著的基础版, 一是大连国防技校的《实践应用语文课义》 (全书都是应用文, 并且课后没有习题) 。根据几年来对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上述语文教材存在以下一些倾向和问题:
1鉴赏性。人教版语文教材和高教版语文教材, 其选文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讲究事件描述唯美, 结构安排淡然, 篇幅短小, 寓理于事, 看起来表达比较随意, 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在用词造句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虽然说这类文章在学生中仍然有市场, 学生也是比较喜欢。但是如果让学生来分析操作, 就学生目前的表达技巧看, 很难达到这个程度。因此, 这种教学只能停留在鉴赏或者说欣赏阶段。
2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是以人为本,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 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片面强调人文性脱离文体, 架空语言, 一味强调学生空泛讨论课文内容, 那么人文性给我们带来的后果, 正如我们感受到的是, 学生发言多了, 思维活跃了, 但是错别字也多了, 基本功也差了, 出现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
3应用性。文化课要为专业服务一直是中职学校教改的热点。中职学生的语文底子大多都不好, 降低文本难度、以应用文为主确实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但是学生只是对各种应用文的格式有个大致的了解, 字还是不认识也不会写, 应用文里的语言也组织不好, 文学常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归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裂开来分不开。
我们知道, 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过程。然而, 在职教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仍是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于阅读教学。听说读写是对一种语言的基本性的工具要求, 语文更应是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和文化、文明的系统学习。通过语文学习, 我们应该体验到文学的美感, 了解到历史文明的演进, 领略到思想的力量和智者的智慧, 具备坚实的人文基本素质, 培养在不同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 我校从2005年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与编写。首先进行试点的是幼师专业。根据我校幼师专业文化课只开设一年半的情况, 针对其专业特点, 教材分为上中下三册, 适应三个学期的语文教学。目前上册已编写完成, 2006级、2007级幼师专业已使用试用版语文校本教材。
上册以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为主, 学习包括拼音、汉字、词汇、口语表达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前三分钟演讲 (以讲成语故事为主) 、普通话技能测试等等, 统统走过了语文课堂, 统统按比例纳入了学生考核成绩记录。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 除结合校本计划进行个, 我们还将能力训练赋予了职业活动的新内容。在听的能力训练中, 除了提高听问、听辨、听测能力外, 还补充了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 听话的礼仪, 接打电话的礼仪, 还结合幼师专业的教育对象, 安排模拟训练。在普通话朗读训练中, 以声情并茂的范读, 朗诵美读, 调动学生的情感受、撞击学生的心灵, 让朗诵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 使学生能在美声营造的氛围中整体把握文本, 富有美感地体验深层内涵。同时, 还将在普通话发音及口语表达中所获得的技巧迁移到职场活动中, 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在表情达意中, 声音的轻重、高低、快慢直接影响说话的效果。在说的训练中, 我们开设口语表达课“自我介绍”, 还根据求职面试的要求设置场景进行模拟介绍, 收效突出。一时间, 语文课堂色彩缤纷, 精彩纷呈。朗读教学串起了语文课堂的动态过程, 说话训练展现了学生的能说会道, 学生学语文兴趣空前高涨。知识与能力并重, 知识与能力并肩前行的教学理念为改革中的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中册和下册以文选为主。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零起点, 在听说方面已有一定基础, 教材的编写就要以读写为主, 职业学校听说方面的训练可以规范化、职业化为重点。学生的语言环境不仅限于课堂, 通过社交和传媒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语言材料, 语文教材就要选用最优秀、最精萃、有正确思想导向和审美价值的东西。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爱读书, 有些是没有读书习惯, 有些是不知读些什么。应当为学生编写阅读教材, 让学生多接触好的语言材料。我们从人教版和高教版中精选了30篇文章, 并在课后习题里穿插了常用应用文写作。同时, 为了增加教材的生活性和现代性, 适当地精选了当分流行文学, 比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网络小说、百家讲坛, 流行歌曲歌词选段, 同时也加选了关于幼师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知识和一些生活小常识。这两册主要培养学生语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中册和下册还在试行阶段, 还需不数据地修改和完善。
正因为有了幼师专业校本教材的试行成功, 我们又开始进行其它专业的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目前, 对其他专业的语文校本教材设计如下:
课文的设置与编排顺序以中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 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 (先秦、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现代、当代) , 而相对应的课文则取材于同时代的具有主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每个主题时代都配以时代故事来讲解此时代中发生的大事件以及本时代文学的变迁与发展特征。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生平介绍, 课文的写作背景、分析、要点聚焦, 整个内容布局一目了然。学生通过文学的学习, 即可了解到中国历史的演进、文明的传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
每篇课文后问题设置, 侧重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身外之环境中, 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 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进, 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样的教材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 不仅仅是语文教程, 更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语感不是一天形成的, 语文素质也不是短期就能培养成的。我们期望学生通过一天天的积累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当然, 校本教材还需要不断地修改更新和完善, 还需要不断地磨合, 这只是我校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的初探, 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文化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工具学科。中职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 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校本教材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 篇2
青县职教中心申学兵
摘要:学风是一个班级内涵的延伸和体现,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结合数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得失积极的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对中职对口升学班级学风建设中提出学风建设要从养成教育入手,要狠抓要常抓。
关键词:对口升学班级管理学风建设措施 养成教育 正文:
对口升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走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桥梁,提高中职对口升学班级的升学率对提高中职学校的品牌声誉,扩大招生规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级的学风建如何设直接决定了升学率的高低。
自2009年9月担任青县职教农学对口升学班班主任以来,我紧紧围绕着班级学风这一核心,经过两年的努力,使全班形成了勤学肯学的良好学风,班级上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下面是我的具体措施和体会:
一、以抓养成教育为先机来促进学风的转变
学风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就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个班级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优良学风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抓好养成教育和抓学风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叶圣陶老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说的就是是学习习惯,其实是生活、行为习惯。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中,主观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在这些主观因素中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造成学生学习退步的关键因素,应为任何一个学生一开始都是有良好的学习愿望的,主观上都是要学的或想学的,但是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成绩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排除遗传和家庭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因素,我想剩下的只能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例如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持续认真听课,课后没有温习功课的习惯,不懂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去问老师或问同学,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学习退步、厌学甚至不学。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的风气会随之好转,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氛围就会形成,这一年半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适时地在学期伊始,召开班会,让学生进行学习,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深刻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有效可行的养成教育管理条例和考核办法,每个月进行一次小评,每学期进行一次大评。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等等现象,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
省中受到教育、获得真知,从而自觉约束自己地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促进学风的根本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巩固学风为核心从而带动班风的全面好转
班级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建设单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活动是以这一单位来进行的。班级学风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它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风气,是体现一个班级风气好坏、群体素质好坏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风好的班级里,绝大部分成员都能沉下心来,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放在自己心中的主要位置,主动地去学习,就会形成一个以学习带动其他各方面发展,而其它方面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但是,在一个学风差的班级,情况就恰恰相反。在这样的班级里,多数学生平常最“牵挂”的往往不是学习,而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于已、于社会均无太大意义和作用的东西。为此我结合本班实际,提出了“以学风促进班集体建设”的班级建设思想,制定了巩固学风建设的多项有效措施,其内容相当丰富,具体做法是:
(1)、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为了抓到课率,我建立学生个人纪律考勤档案,找个别学生谈话,严重者与家长联系,为了抓学风,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转变教育,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时时提醒他们走出校门 的严峻环境,使同学们时时有一种压力,有一种危机感,体会不学无术的道理,从而实实在在地感到学习的重要性。
(2)、狠抓住校生管理。
经常了解住校生情况,经常提醒住校生该注意的问题。配合宿舍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住校生的晚自习学习,让所有住校生有事可做,时间充裕的时候安排点任务:比如练字、阅读,写小作文,这样住校学生不会因为无所事事而松懈下来。(3)、对学生进行“言行修为”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生,该管理好自己的“ 口”和“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尊重师长,团结互助。本着学生以“学习”为重的宗旨,对平时踏踏实实,处处起带头作用的学生表彰,对基础差,但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进行鼓励,以此进一步促进学风的进步。
(4)、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抓同学的课外活动,鼓励同学多开展丰富,健康的业余活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学校、班级担当着如此的重任,值得我们去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三、以集中精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巩固已形成的良好学风班级的学风实现了良好转变后不是说班主任就万事大吉了,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科学,因而导致学习效果很难提高。不少学生还会因为学习成绩上不去而失去学习信心,有的还重新回到原来的那种不思进取的消极状况,从而使班级学风下滑,最终还会影响已经形成的良好学风。因为学生一但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可能会产生用各种玩的方法来消磨学习时间的动机,成为各种违纪现象的诱因,如果班主任不能集中精力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切实提高上去,学风的反弹或者下滑将是必然的,那么怎样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呢?针对职业中学学生的特殊情况,我有下面几点体会:
(1)、让学生懂得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学习是生活不能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杜威认为“学习即生活”,也有人认为“生活即学习”。总之学习不能够与学生生活完全隔离。既然职业中专的学生能够愉快的生活,他们也能够快乐的学习。班主任要坚定这样的信念,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说,班主任是“烧火”的,任课教师是“下厨”的,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火”烧旺,任课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下厨“,而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相当于“烧火”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具体做法有:
A、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归因理论对学习成绩成功或失败有四中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首先让应该让学生明白,考试成绩差不等于学习能力差。考试成绩差只能说明,与考试题相关的知识,他们没有掌握好。也许他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可是考试没有考查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说,他们运气比较差。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考试成绩差,主要因为他们学习不够努力,学习策略需要改善,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学习,更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教师要让学生坚信:只要不断努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才是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B、选择的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要有针对性,适合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体实际。
选择学习任务时,应该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人的发展水平分两种: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习者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他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合适的学习环境中,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习者在指导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给学生规定的学习任务,正好在最近发展区内,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快乐的事情,那么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实现了。
C、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我经常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在交流中我都会把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记下来,然后想办法予以帮助。为了切实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种种问题,我班的学习委员每一周都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班主任反映,我会就这些问题尽快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该科任教师帮忙的就联系科任教师,需要同学帮忙的就找班上同学帮忙,是学生自己主观原因造成的就找学生谈话,解决自己的问题。总之,决不能让现在的问题影响到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另外我班学生自发建立了学习小组,生生之间的帮扶气氛相当浓,我在此基础上更科学地进行了调整,现在各学习小组学习效果较理想,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2)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A、开班之际要特别重视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的攻关学习。
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文化课的基础差,而数学和英语 的学习基础可以说是特差,这两门课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顽疾,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它变成恶性肿瘤,而是要慢慢地将这个顽疾根治好,尽最大的努力来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最大的帮助,帮助学生慢慢树立起学好文化课的信心。为此班主任要准备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更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要轻易让学生放弃一门文化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现在一开始就放弃一些文化课的学习,以后的学习中你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断绝了考取的希望。B、学习要围绕教材的基础知识,不但教师要以本为本,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也要以本为本。
历年的对口高考情况表明,对口高考中没有偏题和难题,考试的题目难度非常小,基础题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甚至是书上的习题或例题,所以,对口高考学习应坚持课本例,课后习题为基点,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再生训练,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方可事半功倍,因此我认为以本为本应该成为职业中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核心原则和理念。
C、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重视小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积小进步为大进步。
专业课除学习专业知识外主要是专业技能的熟练与掌握。俗话说,“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我个人认为循序渐进原则应成为职业中学抓学风班风的一项指导性原则,实践证明如果一个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在抓班风和学风的过程中急于求成,那他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他绝不会在班级学风建设中取得成功,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实际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要取得进步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他们只能是循序渐进地、步步为营地、脚踏实地地向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许多的小小进步来最终实现学习上质的转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 中学阶段是学生终身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良好的学风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良好的学风形成以后,就会为养成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起到积极的扩展效应,总之,学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标志,良好的学风是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学风既是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又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有良好学风的班级中工作、学习的学生,人人都将成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良好的学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学风是无形又无声的教师,而它的教育影响力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时无地不在发挥着作用。一个团结进取、奋发向上、成绩优异的良好班集体,又怎能不令班集体成员为之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又怎能不叫班集体成员终身难忘呢?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技巧 篇3
要从中职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知识上看,中职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采取“分层教学”法,分别确立学习目标,以逐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可采取“向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老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中职学生具有自尊心强、自卑感重、难以面对挫折的心理特点,教师需采取鼓励、委婉批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一碗清汤荞麦面》《石缝间的生命》《劝学》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形成坚强、勇敢、上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品质。从最基础的字、词、句训练抓起,树立学生必胜的信心,在教学内容上降低难度,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解决学生字、词、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语言工具的运用能力。在教学进度上,放慢速度,在教学方法上强化听、说、读、写训练。一些在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在中职阶段延续下来,比如联系法、诵读法。联系法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手脑并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懒惰的坏习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传统的方法,语文教师可以从散文诗歌的诵读入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开口读、大声读,读出语言文字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语言文字的音乐美,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树立信心的同时培养兴趣,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重专业乐学
中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上要求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性,建立起“低起点,宽适用”的基础平台,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学科联系起来,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在课前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做“老师”,向师生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又如在说话训练中联系汽车维修服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学科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练。如旅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唐诗、宋词来渗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课前演讲、即兴演说、辩论比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审美观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采取为菜式命名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将教材中有关听话、说话、介绍、听广播、复述、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10个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小的商务场面,如谈判场合、应聘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在机械专业中,设置了“我做你说,你说我做”“编产品说明书”“写实习报告”等环节,力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又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设计与课文想联系的推销实践模拟活动,学会推销实践中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兼顾专业教育的要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相结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又把“能力、专业、就业”紧密联系;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三、联生活好学
现代中职语文教学应强调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语文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更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大自然渗透。“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中职语文教学除了讲好“例子”以外,更要改变“唯本”观念,相应引入历史、营销、计算机、礼仪等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可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以《拿来主义》为例,为使学生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应介绍“鸦片”和“姨太太”的历史资料,说明鸦片的毒害,人吸多了会成瘾,对人体有极大的损害。并说明鸦片中的吗啡可以入药治病,必须舍害取利。而“姨太太”则是旧时代的一夫多妻制,是生活腐化的毒瘤,正如当今贪官污吏包二奶一样必需铲除。这样把语文与历史、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内含。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通过礼仪活动、自我介绍,模拟现场招聘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应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以《说好普通话》为例,在教学时笔者联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将普通话的口头表达训练变为学生“经营汽车维修保养”课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或由学生互换角色,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让学生好学。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 篇4
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入校成绩较低, 文化课基础薄弱, 这就让学生跟老师的教学脱节, 因为教师上课遵循的是大纲的要求, 而大纲的编写则是依循旧的体制, 这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 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学习兴趣, 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这就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似乎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诸如此类现象时有发生。我以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 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 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的前提下, 体现中职生的特点, 增强其“适应性”。
一、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系
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 勇于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构建适应现代中职语文教育的平台, 这个平台应当是遵循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此平台上, 要想把学生固定在课堂, 那么就必须像螺丝和螺母一样, 说的简单些, 学生是螺丝, 语文学科是螺母, 这个螺母一定要和螺丝相符, 换句话说,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适应学生本身,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 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 循序渐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 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 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职生的要求。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可以通过在开学初进行问卷调查, 摸清学生的文化基础, 在教学大纲的宗旨之下, 尝试着编写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设定一个语文学科教学的最低目标:让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一个水平和范围, 即让基础差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有着一个层面的提高。然后再制定一个最高目标, 即在对有能力的同学的课程的拟定是添加更多的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开设礼仪交往、写作基础、应用写作等等。课程教材必须适合学生发展和专业特长, 必须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日常生活相关联。
二、让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从教育体系上说, 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 而且中职生与普高学生相比, 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 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然而多年来,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 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迫在眉睫。这里的“活”就是与上面所谈的这种情况相对应的。但这里所说的“活”并不是让学生为所欲为, 也不是让学生随意为之,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 真正的让学生掌握那些对他们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那么, 如何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
魏书生说过:“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 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 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这种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 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寓言新编、辩论会赛等。本人认为, 语文课要“活”起来, 就一定要加大课堂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 本人以课前3分钟学生上台演讲为例阐述一下。课前3分钟活动, 以学生上台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学习基础差, 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2至3年时间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劳动者。因此, 我们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 为将来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 每个学生演讲完, 其余学生要对学生的演讲作一次评述, 然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 指出可取和不足之处。此种“活”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起来的活动, 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魅力, 进而, 真正的热爱语文。
三、让人文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优胜劣态, 适者生存”这个自然法则永远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 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 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 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所谓的人文教育, 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只有一个全面认知自我的人, 才能真正的热爱生活, 真正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总之,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我和认知自我。我们要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通过语文教学,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素养, 充实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 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 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 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让语文这一学科在不断改革和进取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摘要:当前,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难教难学的尴尬境地, 中职学校招收学生的素质的普遍下降, 使本来可以浅显易懂的语文课程, 在学生那里变成了千斤重担, 这种重担不是教师加给的, 而是随着现在语文改革课程所留下的一个死角。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改革
参考文献
[1]朱新业.中等职业学校个别化教学研究.天津大学, 2004.
[2]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3]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
浅谈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 篇5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在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的习惯、自觉的行为,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庄重的举止,文明的行为,意境幽美的诗歌吟咏,扣人心弦的文学典故,讲述激动人心的文化名人传说都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情可以感化别人,外国有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皮马利翁的人,经常深情地充满爱意地注视一尊雕像,终于将女雕像复活了,教师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应是似兄弟姐妹关系,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所沟通,有所理解,促进教学。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那样要因材施教。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再是一桶水,学生不再是一碗水。教师是泉,学生用水。教师必须左右逢源,上下求索,兼容并收,正如苏试的那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教和学的关系
古人云: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教与学之间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不要“满堂灌”,不跳“独脚舞”,“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淘汰,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把“教”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组织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师的“教”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而应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教”重在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起决定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和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先扶持学生走,后引导学生走,授人以渔,传点金术。促进学生摸石过河,探走迷宫。
学生的“学”是学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动手,形成个性,具备特色。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把“学”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生成,发展,提升,学生的“学”重在好乐,“知之者莫若好知者,好知者莫若乐知者”。贵在持续,水滴石穿,妙在创新,新则出奇。
师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三、阅读与说写的关系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就是看(或读)人家的文章。阅读能力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接触的只是文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想开去,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报刊杂志),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视野。
阅读贵在积累。量变促质变,只有积累大量词汇和佳句,才会说写用词恰当,语句生动,幽默形象有趣。
阅读巧在运用。要“以读促说”,“以读带写”。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阅读是春蚕吃桑叶,沙沙有声,明蚀食,消化了叶面,吸取了养份,吐丝能织锦,裁剪成衣裳,破茧可化蝶,飞腾向天地。
古人是很重视阅读的,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些经验,我认为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仍是可取的。多阅读,便会善辞令,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立马可待。
浅议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45-0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可以看出,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努力探究的课题。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处理好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职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中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逐步开展两者高效结合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职业教育的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不能深入兼顾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是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体现职教特点,学以致用
现代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呈多元化趋势,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适当降低难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增加时代感强、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淡化语法,加强综合,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的“以学生为本”。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两种语文能力。并且口语训练中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通知、求职信、调查报告等常用的应用文,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的思想。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过程的“创新化”、“个性化”
中职学生大多数语文素质较低,不爱学习,在教学中要结合这一特点,控制教学难易程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能动性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创新化”、“个性化”,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可以针对中职学生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强的特点多开展语文活动。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比如,教学《雷雨》、《项链》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调动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表演出色,也会自觉研读课本,揣摩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主旨,达到娱乐与教学双结合;对于诗歌则可以开展朗诵比赛,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掌握基本朗读技巧,增进语感、提高欣赏水平;议论文则可以举办辩论赛,挑选学生感兴趣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训练,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更为熟悉和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广大职业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同时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真正能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是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才能的机会和途径。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也要有大的转变: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思想应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传统授课内容应结合人文精神,语文学科应结合专业各科知识的渗透,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应拓展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及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不能再单纯地依靠以前的教学经验教授知识,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
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要了解其它专业内容,以便做好语文与专业课的衔接,还要具备政治、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更要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只有这种又专又博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主动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只有不断改革、探索、总结、改进,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展现出新天地。
语文教师还需一定的语文科研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方面的研究者,要求教师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和掌握了最新的教学素材及教科研成果,要有一定独立创新的教学能力,教师本身要在学习中提升个人素养和个人魅力,从而得到学生的青睐,将语文课堂进一步打造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堂”。总之,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批合格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厚梅.浅谈职中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车军.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版),2008,(9).
[3]邸会花.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青年文学家,2009,(2).
中职学校内控制度建设 篇7
(一) 内部控制是确保中职学校财务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中职学校财务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涉及教职员工、教学设施购置等方方面面细致的工作。因此, 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离不开中职学校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因此, 内部控制为中职学校财务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已经成为确保中职学校有效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性环节。通过严谨的内部控制, 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合理化规范化, 进而保证工作效率, 促使中职学校经营管理中各项工作及时顺利的完成。因此, 内部控制是实现中职学校财务高水平发展的最佳通道。
(二) 实现高水平经济发展是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
优质的内部控制关系着中职学校的对外形象和内部认同, 更关系着一个中职学校财务效益的及时实现。因此, 就目前发展情况看, 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已经是中职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搞好内部控制建设, 学校的发展才能真正出现转机, 才能为学校带来更加崭新的动力和活力, 以便实现学校财务效益目标。同时, 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才能使学校提升自身形象, 赢得社会各界的极大认可。
(三)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战略关系
中职学校财务效益是内部控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预期效果的实现得益于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中职学校的财务效益是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二者的战略关系就在于, 将内部控制贯彻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 做到时时控制, 处处控制, 实现中职学校各项管控工作的齐头并进。可见,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是密不可分, 无法割裂的。
二、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财务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护佑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步伐和发展水平。可见, 通过高效的内部控制才能减少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我们必须格外强化内部控制的落实, 使其为中职学校指明正确的方向, 使其发展呈现顺利运行的状态。否则, 中职学校的发展将停滞不前。因此,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具备极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保证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方向
中职学校的发展必然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并为这个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管理手段, 其保证了财务管理的水平, 使中职学校财务发展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作用, 会使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清晰。因为,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中职学校财务效益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内部控制确保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正确方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举措。可见, 在中职学校寻求高水平财务管理进程中, 内部控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有效节约中职学校的成本资源
中职学校的发展依赖于雄厚的资本。然而, 如果无法进行有规划有目标的内部控制, 中职学校的成本资源必然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这与我国的优良传统不符, 更是与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目标相悖。通过内部控制, 可以使中职学校的经济成本实现良好的控制, 杜绝了毫无根据的流失现象, 使中职学校成本资源实现了有据可循, 有据可查。节省下来的资本资源可以为中职学校拓展各项技术提供方便条件。因此, 内部控制为中职学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的对外竞争优势
中职学校若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胜利, 并有效巩固胜利成果, 离不开科学的内部控制,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使学校发展目标达到稳定和谐的状态, 使中职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其他管理工作, 促进中职学校全面崛起, 最终提升并扩大自身在同行竞争中的优势。
(四)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中职学校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中职学校不单单是在追求自身发展, 也应当通过发展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种社会效益的实现往往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比如中职学校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更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内部控制能够使中职学校成本实现优化配置, 使资金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及时充分的发挥作用, 并利用合理的资金为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贡献应有的力量, 以使自身树立其应有的威信,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社会责任的及时承担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提升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的措施
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使学校充分受益。只有使学校实现受益, 学校的发展才能真正有所保障。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大幅度提升。为此, 中职学校应当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结合学校目前的“校情”, 采取各种合理妥帖的措施, 确保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将内部控制有机融入到学校文化中
内部控制应当上升为规章制度层面, 并将发展理念及其详细规则原则写入中职学校文化。优质的中职学校文化能够调动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 使内部控制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 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注意成本控制。此外, 中职学校领导更应当以身作则, 充分发扬表率作用, 使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从我做起, 从细节做起, 最终落到实处。
(二) 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确保内部控制质量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力的推动。不过, 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更新专业知识, 使其效益分析能力及成本管控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 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避免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因道德因素而导致的不良现象。当然, 学校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合理运用, 因此, 领导应当督促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树立创新意识, 使中职学校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 使内部控制实现高水平高质量,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三) 通过会议形式对工作进行总结, 倾听员工心声
中职学校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 领导应当利用一定时间组织工作总结会议, 定期倾听员工者的心声, 关注教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和想法, 并进行讨论。在会议中, 可以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将发言内容落实到纸面, 并拿给领导进行研究, 以便掌握内部控制动态, 便于与员工及时沟通。教职人员感受到自身在内部管控中的重要地位, 会更加努力工作, 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四) 加强学校会计管理理念, 帮助内部控制实现规范化
学校要确保内部控制价值的充分实现, 必须重视会计方面的各项工作, 将会计工作的科学理念落实到中职学校发展进程当中。因此, 学校应当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规范会计工作程序, 促使会计树立严谨慎行态度, 通过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好必要的发展步骤, 实现学校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审慎设计和有效实施。科学可行的会计管理理念, 才能使中职学校内部控制流程迈向规范化合理化, 才能确保学校内部控制有一个明朗的运行状态, 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四、结语
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发展进程中具备非常实际的战略意义。因此, 中职学校应当结合各方面因素, 采取稳妥态度, 从长计议, 搞好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切实做好学校内部控制工作, 才能使学校内部控制进入一个健康运行的状态, 打开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当然, 学校应当在整体上对内部控制给予一个高度的重视态度, 并积极采取措施, 将这种重视态度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从学校文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投资管理规范化、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开展, 通过内部控制提升学校发展水平, 确保学校健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铁鹰.高等学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J].西部财会.2006 (6)
[2]崔慧宇.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8)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篇8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的学生, 相对于高中生而言多为弱势群体, 基础薄弱, 知识储存量不大, 对学习存在一定的厌烦心理, 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薄弱, 知识残缺。很多学生连初中的基本概念、最简单的计算和基本知识都一问三不知, 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对学习怎么还能有浓厚的兴趣呢?二是学习动机模糊, 学习习惯散漫。很多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 初中时就养成了我行我素, 迟到旷课、上课说笑、睡觉等散漫习惯, 到了职业学校这种现象则日趋严重。三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还有点兴趣, 对文化课则不屑一顾。对他们来说, 学习文化课是最无聊、最难受的事, 有的甚至一提到数学就头痛, 一上英语课就昏昏欲睡, 不想学语文, 不愿学政治, 只求混天熬日弄个文凭。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
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中职语文教学困难重重, 要解决这些困难, 就需要我们广大中职语文教师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索教学之道。
(一) 采用愉快教学, 活跃学习气氛。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 教师应理解到位并加以贯彻执行。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校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 师生才能‘自由地呼吸’”,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 学生的左右脑才能协调工作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学生没有厌烦情绪, 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如何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呢?笔者认为只要摆脱循规蹈矩的教育约束,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选取适当方法, 达到课堂的轻松愉快是不难的。首先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不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 生动形象是其基本特征。丰富的语文知识融会在生动形象的语文课文之中, 就为学生右脑活动创造了条件。只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变归纳为推导, 很自然地可使轻松愉快成为语文课的基调。教师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 使语文课更加轻松活泼。可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实物演示法再现课文中的情景;可根据课文线索, 重现具体场景等。辨析文中插图, 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绘图等方法, 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 还可以采用话剧、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 课本剧表演等体验课文思想, 例如《雷雨》中, 各个人物色彩, 通过话剧或者是分角色朗读的形式, 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又可以突出矛盾冲突, 理解人物角色。
(二) 参与认识过程, 体验成功快乐。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可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中, 我们的教师“教”的太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简单地, 直接地把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这种注入式教学中, 由于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讲授来完成, 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 不仅容易疲劳而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本的内容, 那么虽然他有努力去记忆材料, 而材料却很容易地引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语文, 不仅可以愉快地学会语文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 而且还可使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和谐发展,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三) 实事求是, 因材施教。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去向, 决定着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滑坡和参差不齐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 选择逃避当然无济于事, 唯有因材施教方为上策。中职学校由于语文课时有限, 想在短时间内弥补学生以往语文学习的差距不太现实, 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强化应用文教学、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问引导思维, 保持最佳状态是因材施教不可或缺的有效形式。学生的认识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意识地生疑、质疑、解疑, 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然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水平有限, 产生的问题不可能都很恰当, 对关键问题可能忽略过去, 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巧妙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特质引导学生生疑, 恰当地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
(四) 将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中职语文课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为人处世、交流沟通的需要, 也要考虑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学科文化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中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服务。而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 往往忽略了文化课, 这时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 巧妙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要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五) 加强校内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立足专业需要, 探索出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育人新路子:整合教材, 加强知识的实用性、简易型和新颖性。各科老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生实际和就业需要, 自觉整合教材, 选学与专业密切的内容, 数量少一点, 内容集中一点, 教授难度低一点, 讲解知识简易一点, 让学生真正收获一点。要从最新的报刊杂志中添加点贴近学生内心、工作实际、真实生活的新内容, 使学生学习与时俱进。要结合各课程特点和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程度, 采取一种切实可行、真正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要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 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就必须改革目前这种终极式的、以知识再现为主的、一刀切式的考试模式, 建立新的语文考核方式, 突出过程评价, 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六) 充分采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并茂的优势。这样, 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简练直观,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语文古诗词与动画或漫画相结合, 通过可视化模拟软件动态的演示, 使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逐步分析, 学生不但能理解原意, 而且能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
在中职学生教育阶段, 语文课既是对以前基础学习的总结整理, 也是对专业学科的基础奠定, 整个学习过程就好像是大海行舟, 在漫长的旅途中有许多未知的惊涛骇浪, 如何使学生脱离迷雾, 远离惊涛骇浪, 很好地驾驭语文这艘大船, 语文老师就不可推卸的肩负着引领船只冲破迷雾, 抵达彼岸的重任, 而重视中职语文教学, 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现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情况普遍不容乐观, 存在问题较多, 但是在中职学生教育阶段, 语文课作为教育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 既是对以前基础学习的总结整理, 也是对专业学科的基础奠定, 因此进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因材施教,提问引导,参与认识,愉快教学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2].张应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及其相关问题评论[J].教育研究, 1997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篇9
目前,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很理想,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篇课文并为大自然的壮丽奇观而吸引陶醉时, 学生却怎么都领会不到其中的美;当教师为祖国的辉煌历史而感到骄傲自豪时, 大多数学生却没有任何感慨。因此, 增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事不宜迟, 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改善审美教育学实施模式, 将审美教育渗透进语文的教学当中, 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职教学审美教育的必然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 中职学生有这样几个缺点:一是没有形成好的做事习惯, 存在惰性, 语言行为不讲文明。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价值观, 在中考的打击下, 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严重挫伤, 严重的还造成了心理叛逆和人格扭曲, 没有追求。三是缺乏责任心。现在社会、家庭等因素造成他们中的有些人自我放纵, 不懂得宽容, 自私, 弘扬传统美德仅仅流于形式, 而没能解决本质问题。四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 网络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以某些社会负面人物作为偶像, 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中职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 审美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方法
1.享受朗诵阅读过程的美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语文中的精华, 通过学生的不断阅读朗诵, 将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融入其中, 读课文的同时不仅享受文学的魅力色彩, 更能让自己身临其境, 将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变为一幅幅映入眼帘的美画, 使人心旷神怡, 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提高审美能力的策略
如今的语文课本中, 有着不少形象的例子, 它们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些形象的课文图例正是通过对文学美的鉴赏辨析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3.加强写作训练, 从内心产生美、感受美
中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内心美的创造和培养。学生每个人都有创造美的能力, 而中职教学的审美教育在于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写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就好比实践、创造, 将以前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文学创造的世界中, 真实地感受语文审美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魅力。
四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操
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提高, 更在于对学生人格、情操、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人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色彩, 指导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必须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健全自身的人格情操, 这亦是中职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挖掘深处的美
审美观的培养不能仅拘泥于文学表面的色彩, 更应挖掘文学最深处的美, 这才是作者最终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和文学的魅力。好比文言文的文学审美在于对每一个字的刨根问底、知其所然, 这样, 通过对文学作品深处含义的挖掘, 领悟作品本身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社会色彩。
3.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首位。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加强, 更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工作体系。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 也是培养中职学生情操和修养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是中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改革后的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审美教育,主观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2)
[2]吴东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篇10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 受“普高热”的影响, 中职学校生源数量逐年递减, 学生综合素质更是每况愈下, 这已是全国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严峻形势。中职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为基础的, 也是职教相比普教的优势, 中职教育为抓住这个优势, 因此有意侧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而忽略了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 一再压缩语文课时总量。此外, 进入中职的学生, 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有些学生来学校就读, 还包含着很多的家庭客观因素, 再则文化分数太低, 实在挤不进普高的大门。这些问题都增加了语文教学难度。
因此, 在中等职业语文教育举步维艰的大背景下, 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1. 从生活出发, 贴近生活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 这生活, 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 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 脱离了生活, 语文教学就会变得呆板枯燥。”职校语文也首先要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 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2. 群体划分, 因材施教
目前,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当前和长远发展都是必需的, 所以, 老师和学生都应十分重视这门课程, 学生更应切实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入学以后应进行一次摸底考试, 根据摸底结果合理安排教学班级, 实行“人以群分”策略。其次, 教学时对不同的学习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学生可以实现各有所需, 各有所得。
3. 灵活掌握教学尺度
职校语文必须坚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为就业服务, 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要求, 确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职校语文既然要体现“学以致用”, 就必须在教学上做到有所侧重和创新。职校语文应立足于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中职学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 与训练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中职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其实就是一种专业能力。
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处理好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职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 越来越被中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逐步开展两者高效结合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 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因此, 只有突出专业特色, 语文教学才能在中职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地位的改变可以扫除许多制约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因素, 进一步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2. 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相对较差, 考虑其毕业后要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以礼仪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 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 对学生加强训练, 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 由简短到成篇, 由照读到脱稿, 由有备到即兴, 由对话到辩论。
此外, 还应注重应用文教学, 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 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 加强应用文教学, 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
3. 对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创新
在内容上, 以文本为中心, 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 通过对名家名篇的阅读与欣赏, 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内涵等, 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 适当发挥与拓展, 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合, 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审美趣味, 培养高尚情操。
在评价考核上, 教师应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 全方位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科学标尺, 更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动力。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共同探讨、深入挖掘的地方。以上是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些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将继续努力, 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试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又具独特的个性。因此,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三年中专教育后就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相对而言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之间存在着至少三年的学校教育的差距。高中生毕业之后,通过参加高考可以继续接受三年的大专教育或者是四年的本科教育,可是中专生在完成中专课程之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就业。这样的差距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身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树立岗位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能说、会写、善于沟通、踏实肯干的职场新人。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中专学生适应就业需求常用字的归纳
在教学中,笔者总结归纳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要求学生能读会写,熟练掌握这3500字。如:暑假——薯片——警署(常用字)鹰隼——踟蹰(次常用宇)。为夯实学生字词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将这些字词渗透到每一篇语文课文中去:在讲解语文课文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性、词义;利用教材中的单元练习对所学字词进行检测;利用语文练习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帮助学生正字、正音,加大普通话培训力度,便于学生交际沟通。
每个教学单元都对学生进行字词小测,如:指导学生连字成句,连句成文,进行口头作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间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每单元都安排字词听写,并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词多写多练。这些强化训练有助于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充实学生课余时间。
把字词测试成绩融入到期末技能考试成绩之中。语文技能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字词成绩也占相应的比重,技能成绩不及格,期末考试成绩也不及格。使学生更加重视语文技能,积极学习字词、学习写作、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二、把讲授文言文、诗词作为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切入点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学科应该成为每个人能够熟练运用的,为生活服务的~种工具学科。很多人觉得中专学生素质不高,水平太低,其实是因为中专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很多时候中专生无法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第一时间领会领导意图表述不清楚,词不达意;无法读懂、读透文件内涵。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诗词中流动着美好的词汇和意境。笔者相信,通过语言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如电美、装潢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多客户只是通过语言表述就希望设计师能用软件勾画出理想的效果,如同诗词含蓄的特点和意象的作用,白描的作用。旅游专业的学生讲解导游词的时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古典诗词基础。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正是希望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接触——感知——认知——反思——模仿——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达到独立成文的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结合作家介绍、背景介绍、相关典故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每节介绍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古典故事。
适当淡化古典诗词知识: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知识较晦涩难懂且实际应用机会不大,可以适当淡化。
涉及到文言文教学时,注重文意讲解,不必逐字逐句细究。这种做法也是当下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趋势。
选讲经典文言文课文,不搞“大而全”式的教学且要筛选对中专生普遍水平而言难易适中的课文来介绍。
激励学生背诵经典篇目,如《石头城》、《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这样有利于将来学生就业时能够不在起跑线上输给大专生和本科生。也能够帮助学生写出更富于文采的文章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正是如此道理。
三、在语文课上要侧重对学生进行敢说训练、自我介绍训练和求职口才训练
为了把讲练结合落到实处,}BiJ[I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落到实处,我每节课都要进行口语训练,先指导方法技巧,由学生进行练习,然后针对学生实训的结果点评、指导,学生再练习。经过反复的“讲——练——评——练”过程之后,学生完全可以大方得体的在大庭广众之下通过语言展示自己,亦能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应对突发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收获了语文基础知识也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要区别对待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如何接收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写作就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基础写作时,我意识到为学生介绍写作方法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容易上手,条理清晰。写作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从主题选取、内容的筛选、语言设计、结构安排到突出文种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都要交代清楚,便于学生操作,避免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还要就学生易出现的如跑题、主次不分、选取例子不当、论点不鲜明、语句冗长乏味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选取错误选文片段作为反面例子,进而指出其错误和不当之处。设计写作训练时还可以令学生尝试写短文再以此拓展开来形成全面成熟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降低写作难度。
在指导应用文写作时要先给出各应用文种精当的概念,其次要明确具体的指出各文种的写法,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开端。应用文写作与基础写作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极为重视格式和措辞,因其要根据不同发文机关、发文对象来写作,所以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在设计应用文写作部分时必须有范文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写作重点之处要突出讲解,还要大量使用例子。如《会议通知》、《停水通知》、《放假通知》。我在已往上课时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讲完了理论和例文,让学生自己练习,最后学生们交上来的文章几乎一样,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理论讲得太多,例文讲得太少,学生们没有很好地把握例文的实质和特点,只有照猫画虎,千篇一律,对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例文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考,渐渐体会到这些例文的语言运用,惺慢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写出具有不同语言特色的应用文。
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研究 篇12
一、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深厚土壤, 它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形式、精神形式、制度形式为外部表现, 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先进的学校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自身的各种文化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可以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 发挥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勇气。良好的校园文化可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他们的心灵, 使之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 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都必然影响着学生的知、情、意、行,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此外,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 进而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 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校园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装饰美、教学中的创造美, 以及师生的仪表美、情感美、语言美等都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2]
2. 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教师在学校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 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建设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可以丰富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业务知识,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信念, 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教师组织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 也是他们自身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和加强的过程。一名教师, 只有处于教育与被教育系统的时空环境中时,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 而不管这种教育和受教育的形式、状态如何。同时, 一名教师并不因为他离开了教室、讲台和实验室而失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在这些地方以外的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 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干练的才能、得当的举止、严谨的治学态度等方面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如果这个时空环境是良好而且积极向上的, 那么教师的“育人”作用可能发挥得更好。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3]
3. 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同样, 对于学校来说, 学校文化也是她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移性。它具有整合、积聚、倍增其他物质资源、精神、知识及人力资源的作用, 即具有重要的“资本”作用。国外三十多年来有关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学校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表明:学校文化有助于学校效能的提高, 特别是对办学条件差的学校, 效果尤为明显。[4]
二、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内容
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指中职学校主体 (由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职工组成的有机整体) 在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自身小环境的充分调查和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对原有学校文化的系统整理与总结, 以及针对当前各方面的情况与未来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具体来说, 中职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构成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 属于学校文化的外显层次。校园布局设计、绿化景观、教学设施、娱乐场所、图书馆建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文化形态, 是学校文化的“外壳”, 它奠定了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 它又是学校文化“内核”的载体, 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等, 是富有教育内涵的人文环境。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内人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 一方面, 人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改造者, 使自己所处的物质环境打上种种思想观念的烙印, 另一方面, 人又是物质文化的受用者, 让自己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中得以陶冶和熏染。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成员智慧、力量、集体感的象征, 并且具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特性, 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启发和感染, 从而实现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2. 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中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检查评比标准, 以及各种社团和文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范围等。它是一所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和保证。制度既然成为一种文化, 那么, 它愈符合人的需求和愿望, 这种制度文化就愈先进。
3. 行为文化。
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 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 都属于学校的行为文化。它包括学校的仪式文化, 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拜师仪式、某建筑落成仪式、入团入党宣誓仪式、成人宣誓仪式、教师节庆祝大会、元旦联欢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 等等;学校的形象文化, 如教师的着装、举止、言谈和仪表, 学校的环境、海报、网站, 等等;学校团队行为文化, 如教育行为、管理行为、招生行为、考试行为、分配行为、合作行为, 等等。
4. 精神文化。
学校的品牌价值、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历时性文化精神、共时性团队精神及组织成员的价值观等都属于精神文化。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是学校本身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创设的, 为其他同类学校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独特的优良品质, 彰显着此学校独有的个性。很多学校不仅有较高的办学质量, 还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质量的人才输出, 办学成绩卓著而被社会普遍认可, 因此就形成了一种品牌。这种品牌就是一种精神文化, 就是教师传承和捍卫的文化理念。
三、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而普通高中则始终围绕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所以,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与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无论在形式上, 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同一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又根据自己的实际, 让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中职学校在文化建设管理上应突出“特色、规范、模块化”, 体现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 揭示学校文化底蕴,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形式、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开展科学的、系列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从而创建一种科学、可行的中职文化建设管理模式。
1. 以人为本,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体现人文关怀。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为了体现中职学校的特色, 在文化建设管理中应该体现对学生和教师的关怀, 为其提供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空间。自主发展对教师来说, 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对学生来说, 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理想来定位。个性发展是要克服工业化中标准化教育的异化, 要在教学管理中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发展具有持续的动力, 对学生来说, 除了追求技能的提高、就业范围的扩大之外, 还要将学习力的培养放到首位;对教师来说, 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因为学习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平衡发展, 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游刃有余。
2. 以制度为保证,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
学校所特有的规章制度, 如作息制度、请假制度、宿舍公约、学生守则等, 不仅有力地约束着学生的言行举止, 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且构成了一所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因此,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以一定的校风校纪做保障是很有必要的。[5]学校制度一经形成, 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群体力量, 通过不断内化成为师生的心理尺度, 而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 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成了影响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和与组织管理条例配套的规章制度, 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蹈, 同时采取分阶段、有侧重、逐章逐步逐条升级的方法贯彻实施, 对不同的对象, 用不同的方法和重点加以训练, 对其平时一举一动中的习惯行为, 及时加以引导和约束, 并加强规范, 让他们在自我实施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在“服从—同化—内化”的心理过程中将制度内化成其内心的特质。
3. 以就业为导向, 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封闭办学, 脱离市场主体, 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既然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的”, 那么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应最密切。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广泛了解企业文化, 这样才能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系统的、有特色的。所以, 我们要以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为平台, 以企业文化为蓝本, 重新构建一种具有中职特色、立体结构的校园文化。[6]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 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处处突出“职”的特点,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适当引进吸收企业行为规范, 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突出企业工作精神,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灌输职业精神。
4. 以档案为载体, 加速学校文化的积淀。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档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加速学校文化积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文化的建设管理中, 学校档案能真实地再现学校发展的历史, 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起到独特的文化凭证作用。学校档案史料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特征, 是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 通过学校档案陈列、展览, 能够发挥其陶冶师生情操、传承学校文化的作用。此外, 学校档案还在保存学校的优秀业绩、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 中职学校的领导者应当增强档案意识, 拓宽思路, 把档案工作的触角伸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 把在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采集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档案室 (馆) 要做好学校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最后, 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进程, 做好学校档案的陈列展览、校史编纂等利用工作。
摘要: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素质和学校效能的提高。管理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在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既要体现人文关怀, 又要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 通过重视就业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通过档案管理加速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校文化,文化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卫国, 赵玉杰.略谈学校文化的培育与确认[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9, (05) .
[2]夏天平.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06) .
[3]俞国良, 王卫东, 刘黎明.学校文化新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329.
[4]高宝英, 徐爱杰, 胡定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 2005, (08) .
[5]付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 2007, (16) .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建设06-20
中职学校班级建设07-24
中职学校的班级建设09-04
中职类学校信息化建设09-13
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感悟07-05
试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学风建设08-22
建筑法规学科总结----中职学校教学总结06-10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分析07-03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个案研究结题报告12-09
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