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2024-09-29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精选12篇)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篇1

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 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反思不会写.总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不行, 没有语文老师的诗情画意, 也没有数学老师的简洁理性, 挺自卑.有时候还在想着, 每天上那么多课, 批那么多作业, 哪有什么时间反思, 能反思出什么呢?那么到底要不要反思, 反思到底有用吗?实践证明, 是有用的.那么英语老师如何在忙碌的教学生活中, 抽出时间来好好写反思, 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我们平时写的反思, 一般是上好一节课, 把上这节课的感想写下来.其实反思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身教学行为等等.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 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 要“有的放矢”, 要有指向性、针对性.

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 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为例, 记得前几年我在教四年级一个职业单元时, 里面有个单词“cook”, 学生很容易读成“cock”, 当时我也没想到好的方法来处理, 只是一味地去纠正读音而已.去年再教四年级时, 碰到了同样的问题, 于是, 我索性补充教学了cock.没想到教cock (公鸡) 一词时, 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 全班一片喧哗.我说:“有, 不仅有母鸡, 还有小鸡呢.”接着一一讲解, 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 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 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 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受到了教育.我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这小小的一个环节可以体现教学机智.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 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 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 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在这种反思中, 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 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虽然这个成分听起来比较难以理解, 但是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中, 我们出去听课学习, 接收了大量的信息, 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盘接受呢?当然不行.我们应该批判地反思, 进而内化, 取其可用之处借鉴运用.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欣赏全国特级英语教师田湘军老师的课, 但是我们能模仿像吗?可以模仿吗?毕竟不同省份或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处于一种并不均衡的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一个教学设计在我们学校上和在金城小学上, 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小学英语教材使用上也是如此.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 也能体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个性和素质.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 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 教师的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语言教师, 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 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重中之重是时时刻刻不忘反思我是否给了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不可回避, 它是我们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喜欢英语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英语教师, 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 掌握优美的英语语音语调, 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 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 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 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 就会感到一种不适, 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但教师往往并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因此, 在此过程中, 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 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 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 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 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 对它们进行分析, 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 它与目前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 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 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 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 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 它可能是实际尝试, 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 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 从而又进入第一阶段, 开始新的循环.

在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10年中, 我感到时时在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为例.最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 课堂上, 我让他们反复地跟读操练课文中的对话和句型, 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失去了热情.上课时, 我口干舌燥地教, 而他们意兴阑珊地读.我很困惑, 是我的教学有问题, 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语教学杂志和教学录象中, 我看到了不同于我的课堂教学的实例, 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英语教学的大讨论.我想此时, 我是经历了反思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具体经验和观察分析.之后, 我将自己反思的结果一点一点地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我采用游戏法、竞赛法, 设计活动课, 逐步放开,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兴趣盎然的课堂中来.我发现, 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 非但没有使教学进度滞后, 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当然, 在验证的过程中, 又出现了不少问题, 如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活动课堂的管理问题等等, 但反复的反思、对照、验证过程中, 我感到学生们体验到了英语课堂的乐趣.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

1.反思日记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备课和上课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环节.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 或在一节课结束后, 即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并常常自问: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有效吗?我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吸引学生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如果没有, 为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改进的吗?如何改进?我给了我的学生现成的鱼, 还是给了他们钓鱼的方法?我微笑了吗?等等.

这种反思方式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陈述水平, 并带动认知成分的延伸, 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 详细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 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在我们学校,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的风气很浓厚, 课后, 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建议, 对课堂中的情景热烈而细致地讨论.上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发现许多教师自己平常不易发现的问题.

3.现场讨论

在教研活动中,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 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现在我们市里组织的研讨课就是如此, 上课老师上完课, 听课老师就要点评.教育局教研员周老师对我们说, 我们英语老师都是自己人, 别全说优点, 这样对上课老师没有好处.优点当然要说, 让大家学习, 缺点也要提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 想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评课反思才是有效的.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 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因此, 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 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是每一个教师, 当然也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其实反思, 最重要的一个字还在于“勤”, 只要能做到勤反思, 别管反思得好不好、深不深, 我们的反思能力自然能提高.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篇2

大河北中心校石洞沟小学 范春林

有效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是每一位优秀称职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那么,作为辽宁凌源的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就此问题我将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与凌源广大同行们共勉。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作为辽宁凌源的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反思的内容是很多的,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作为教学反思的重点。

1、反思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中学生产生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深入的反思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反思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与失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

3、反思学生见解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随时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资源。

4、反思实际教学过程是否流于形式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紧凑严密与流畅,课堂教学中各种大量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等等。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于这些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的“二次教学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二次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有效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有效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写反思日记,也可以是教师间有关教学感想的谈话交流,可以是集体备课中的研讨互动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反思,最后最好都用书面形式记录下反思的心路和结论,以便更好地发挥它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1、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等。

2、利用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找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对话。和其他教师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于交流对象的反馈信息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

总之,卓有成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它是优秀教师发展的基石。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小学教师。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写好 教 学 反 思

大 河 北 中 心 校

石洞沟小学

浅谈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3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客观地诊断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因此说,教师要想成长为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必须通过自我反思。

一、养成反思的习惯

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没有教师的反思也就没有教师的教育科研。教师要体会到反思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养成反思的习惯。名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勇于自我反思,主动地回顾、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进行调整,他们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

孙双金老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用一种自我反思的形式,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于永正老师有两大习惯,思考的习惯和操笔为文的习惯,这都是他善于反思的一种行为表现。这些名师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在不断反思中去伪存真、常教常新。正因为勇于反思,名师在自我完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因而也能够很快战胜困难。适应新的环境,执著坚定地追求人生的成功。名师的成功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教学艺术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反思与重建,是教师个体发展的保障。只有当教师能自觉主动的反思时,教育教学实践才具有提升的价值。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师获得的将是否定真实的自己,寻求真实的发展空间,获得真实的自我更新。教师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才能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二、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渠道,对教学进行反思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反思。

课前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克服难点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不仅思考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性,同时对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有效性、优越性等方面也要进行反思。

课上反思: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主要检查教学实践与课前设计是否吻合,为什么出现偏差?采取哪些补救措施,效果如何?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

课后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也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如何?如,情境的创设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自然引起了新知?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了?为什么学生看似讨论热烈却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怎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等等。课后的反思总结可以多种形式表现,如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反思笔录、课后备案等。

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畏惧情绪,感到无从下笔。实际上,反思不应拘泥于固定模式,一节课下来,精心梳理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哪些得失。哪怕是课堂上一个典型的点评或一个小小的引导失误,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内容。教师不断记录自己教学的所想、所感、所悟,这对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记录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事后回顾、反思专业历程的原始素材,而且叙述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

三、注重交流与观摩中的反思

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还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在群体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特长爱好、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这恰恰是交流反思的宝贵资源。同事间相互听课、评课、组织教学论坛和教研沙龙,畅所欲言,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篇4

一、教学反思的前提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自己的职业

有人说, 如果你仅把工作当成领工资的手段, 那么你就会陷入一种平庸的生活中。这种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 痛苦的, 这样生活不会有幸福感成就感。如果同时你是一名教师, 我劝你还是尽快改行, 换一个你爱干的工作去做, 因为你将会耽误一代人的一生。教师应该怎样尽职呢?

1. 像美国老师那样热爱教师职业。

下面节选[美]彼得.基.贝得勒《我为什么当教师》一文选段:“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 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 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

2. 有教育的信托责任。

什么是信托责任?郎咸平教授认为, 大学生的父母把大学生交给大学了, 社会对大学是有期望的, 大学应该怎么兑现它们的服务呢?这种契约精神就是信托责任, 也是大学改革的真正重点。比如郎咸平教授对学生逼得是非常紧的, 学生必须花非常多的时间攻读他这门课, 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打教授的私人手机找到他, 学生有问题可以跟他讨论, 学生写的报告他一定从头看到尾。学生很感动, 他们说感觉非常意外, 这么有名这么忙的郎教授怎么会有时间读学生的报告呢?郎教授不觉得有什么意外, 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的信托责任。

二、教学反思要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 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实验中, 在观察中, 在分析思考中, 在辩论中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培养实事求是的习惯。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 让孩子们用做游戏的方法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这只能促进孩子理解血液循环, 但离真实的血液循环抽象得很远, 不利于孩子们更科学地理解事物, 不利于孩子们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方法。

2. 解决学科学为什么的问题。

科学应该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首先是定义为对人类的爱。所以科学课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反思你的教学内容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 是否热爱大自然, 热爱人类, 热爱生命。有一次, 听一位老师上《油菜花开了》一课。孩子们在观察油菜花时, 从叶子上掉下一条青虫, 女孩大叫, 男孩说打死它!我对孩子说:你们在打死它之前, 为什么不好好观察一下它呢?于是他们就拿起放大镜观察起来。然后说啊原来它是这样的!我紧接着说:你们知道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孩子们感兴趣起来, 问什么样子。我说它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啊!孩子们有些不忍心把虫子打死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引导孩子意识到生命的存在, 生命的珍贵, 这就是在细微处培养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反思要注重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日常在听课的过程中, 我注意到有的班级的学生上课聚精会神, 有的班级像自由市场, 这种现象应该是最值得反思的了。我觉得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与这个班级科学课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关。

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从未上过一堂规范的科学课, 首先对科学课就失去了兴趣, 因为你上的科学课他什么也得不到。再加不懂试验方法, 没有很好的形成小组实验配合的习惯, 不懂实验课的规范, 当然就会出现混乱局面。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他们干什么、怎么干, 当然他们就会自己干自己的事。

2. 与是否有设计小组实验活动有关。

比如老师只是演示, 教室那么大, 后面的学生看不清听不见, 教师又没有很好的巡回展示, 于是我看见后面的学生在看小学生报。我挺同情看报的同学, 他们做得对, 看报纸多好呀, 可以得到很多知识, 比在这个课堂上得到的多。我这时走过去和他们讨论沉浮的问题, 他们很愿意参加研究。所以科学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小组实验。

3. 与教材内容深浅有关。

课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 这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根据学情制定一节课的教材深度。如果深度浅了, 学生就没有兴趣去学习探究了。例如《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 老师在一开始就摆出两个装满水的水槽, 问学生在水中马铃薯会怎样, 学生很麻利地说在盐水中会浮起, 在清水中会沉下。那么这节课学生就很不用心上了。要知道现代资讯如此发达, 城市中的学生得到这点小常识真是轻而易举, 这节课就显得教学效率很低了, 不外乎就是让学生动手验证一下自己的准确判断。不会引起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 于是他们对实验也就马马虎虎, 课堂就会比较散漫。

4. 与老师的语言有关。

教学反思:谈教师的教学改进计划 篇5

分析视角:nnTeachers,班级最终考试成绩和学生对老师的整体评价(非常满意,更满意)之间的关系。分析情况:nn1,教师最终考试成绩的综合得分排名情况和整体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是一个正相关;nn如:(2)类,(7)classesnn2,一个类在课程结束时的最终结果和教师的类对总体情况的总体评价基本上是正相关。例如:(7)类,每个等级:3,2,4,2,1;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平均:97.39%nn(1)班,每班排名:4,1,3,5,8;学生对老师的整体评价平均:92.49%nnGet启发:nn1,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Gurnot博士所说:经过几年的老师工作,我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lsquo;I / rsquo;是决定性因素。作为中央教育学院院长,朱晓东女士说:课程改进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发挥了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对我们学校来说,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是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 教师自己。因此,老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工作,决定工作的成败。nn2,整体学生对教师的观察和评价往往更加准确,更客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教学工作的看法,对学生意见的正确分析和改进可以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nn3,实施课堂改进计划要求教师自己负面勇气,教师需要积极批评和自我批评,教师需要学习改变自己。教师需要学习改变自己。nn1,多用途,地面交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能否准确描述三维目标的每一类在课程准备,是否有清晰明确的教学方向。这不仅需要老师的个人努力,还需要发挥课堂准备组的集体课程准备作用,以便能够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水平,每个类都有一个真正的harvest.nn2,严格的要求,地面来实现。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对老师自己。所以学校特别强调常规和学校实践的做法,这个学生的第二年 特别重要。随着要求和措施,关键是检查,是实施.nn3,更多的沟通,更少的抱怨。多通信,包括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班级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因为它涉及教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这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积极地与学生沟通,教师应该通过课前,课堂,课后活动积极沟通。课前准备应在课堂上设计,如何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话,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反映出学生为本的沟通发展,课后应与学生更多接触,更多的下班辅导等等,反映了教师关心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在调查中,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室(1)友好的态度;(2)尊重教室里的每个人;(3)耐心;(4)美国,美国,美国和美国;(5)良好的仪器;(6)公平;(7)幽默感;(8)良好的性格;(9)个人关注;(10)可拉伸性;(11)公差;(12)相当方法。没有一个好的说法:当你快乐时,所有的人都会快乐,当你不快乐,当你只有一个人不快乐。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每天都高兴地工作,让学生在他们的面孔有阳光.nn4,更多的学习,勤奋的反思。nnQuality教学应该有以下基本特点:(1)深刻(2)独特;(3)宽;(4)启发;(5)(6)技巧。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方案,特别是我们需要学习教师,教师需要有意识,理性和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反思。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内容 形式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5-0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自觉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客观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实事求是地考察自我主体行为的表现和行为的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合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能。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乔姆斯基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地“扬弃”。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自我反思是教师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那么,在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下,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体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会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往,教师的教学反思偏重于教學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来反思,偏重于反思教师本人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情况下,教学反思包含传统内容之外,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反思并记录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敢于提问、乐于交流、勤于动手等方面的得失,以便参考、改进、不断提高。

2.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定位于三个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了吗; 能力目标——会学了吗;情感目标——学得有情趣吗。教师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反思学习的难点是否突破,关键性的内容是否掌握,情感目标是否达成,一一记录下来,或在行动中补救,或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3.反思学生的创新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是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4.反思理论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的情况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我们要及时更新知识,注意生活中的科学,达到学以致用。反思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之处。

5.反思自己角色的把握情况

在新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转换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于长期以来,教师都是监督者、传授者、指令者,要完成这个转变时很难的,所以需要教师经常反思,不断改进。

当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我们一般用以下几种形式完成:

1.教学后记

它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的一种较简捷的方式。主要是结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可以记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也可记教学灵感、对学生活动的思索等。

2.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即再教设计,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总结上述反思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主要针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要求新教师写下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学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并分析其造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与指导教师讨论。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反思日记通常表现为随笔的形式,书写格式随意。

4.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5.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堂;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授;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之,教学反思都应该有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一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要让反思成为习惯。当然,教学中的反思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将反思得到的体会和对策转化成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实践能力,这是教师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它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教师成长,是整个教学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教师更应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在改革实践道路上不断成长,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奠基石。

参考资料:

[1]万伟 《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浅谈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反思有以下几种:

1.集体反思。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就是一种很好的集体反思方式。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积极参与进来, 与同事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取他人之长, 舍自己之短, 不断积累, 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智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2.个体反思。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学得失的评价。个体反思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 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它要求教师的反思过程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日日思、日日记”, 才能真正“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在平凡的个体反思中, 把零散之珠串成一条完整而正确的教学之链, 使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得更快。

3.课前反思。课前进行假想和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授课前要考虑:本节课设置的启发提问恰当吗?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质疑?预留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合适吗?教师是否越俎代庖?本节课能制造几次学生表现的机会?这节课学生会提几个问题?这节课学生到底能学会什么……作为一名教师, 在课前应进行教学反思。

4.课中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进行反思, 即课中反思 (即兴式反思)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反思是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了, 学生是否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是否自如地应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出现了问题该怎样去处理, 在提出问题后是否马上叫学生回答, 是否搞集体回答等。学生是活的个体, 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提问、学生自己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变教学观念, 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教学效果好、学生受益多。

5.课后反思。课后批评式的反思是教学技能升华的催化剂,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 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的, 是教学反思中最重要的。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目标策略行吗?是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对吗?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达到教学目标了吗?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从易到难原则, 过渡是否连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了吗?还有教学策略、感知环节、认知环节等, 要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问题, 再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教师在每一节课后总结经验与教训, 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 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 修订教学方案, 再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 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教师反思之后, 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记录下来呢?下面是教学反思的具体书写形式:

1.记亮点。也就是记成功之处。每节课都会有它的成功之处, 如流畅的教学流程、活跃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合作、大方得体的板书设计, 只要留心, 亮点之处都能发现。

2.记缺点。如教材处理欠妥、课堂组织松懈不严谨、语言表达不准确、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教师认真地寻找, 就会发现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存在, 记下这些缺点, 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调整,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少走弯路。

3.记插曲 (即教学机智) 。学生是活的个体,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会问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 可能偏离教本, 教师可能毫无准备, 但可以冷静解决, 妥善处理。这种插曲可能是自己在预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冒出来的一些灵感, 随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合作学习, 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这些教学机智记录下来, 教师的思维会得到拓展和开发。

4.记学生创新。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都会有一些创新性的见解, 他们会从不同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提出他们的见解和体会, 甚至有时这些看法是大胆怪诞的。作为教师, 应珍惜学生们的个性和创新性, 把他们正确的、具有创新性的意见、建议、看法记录下来, 并进行反思。

5.记再教设计。教师通过对每一节课的亮记、缺点的总结, 并根据这一节课的学生反馈信息, 对预先写的教案进行归类与取舍, 重新修订教学方案, 再写出再教设计, 按照“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再设计—教学再实施”这一过程, 提升教学水平。

当然, 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因人而异, 只要是行之有效的、对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有帮助的都可以尝试, 其中不乏纵向反思、横向反思等。教师要通过反思在教学中提出质疑, 在教学中进步,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进、思进则新、思新则再进。总之, 教师要采用各种形式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创新, 提高业务素质, 才能成为受学生尊敬、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浅谈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篇8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 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也就是忽视写“教后记”。殊不知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于册的“教后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思之不缜, 行而失当”, 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 “反求诸己, 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 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 “教后记”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案中, 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的组成部分。笔者想就“教后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教后记”不应是教案的一部分。教案, 顾名思义, 即为教学方案, 应是预设性的, 而“教后记”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 不属于超前的范畴, 不应屈居于教案一隅, 应是与教案处于平等的位置。尽管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写“教后记”, 但也只是敷衍了事, 有的语焉不详, 有的互相抄袭, 未能真正进行教学反思, 这使得“教后记”的作用大大削弱。“教后记”应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是教学反思的捷径。

那么, 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毋庸置疑, 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教案中的预设和课堂上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其中, “自我觉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从教多年, 教学水平一直没达到最佳状态, 这与“自我觉察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 作为教师, 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行为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从一个客观的、建设性的角度审视自身。它是具体地对于某一教学环节、某一个讨论回合甚至某一教学语言展开“回头式”的思考。在反思中, 某种更先进、更实效的思想在抽穗、在拔节、在生长。这其中, 有对自己教学思路的衡量, 有对课文构成的评判, 有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教学关怀。

那么教学反思到底应写些什么呢?该怎样写呢?

1.记教学中的“得”。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 巧妙的新课导入, 留有悬念的结束语, 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或授课过程中“灵感”顿生等) 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还可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 经过不断积累、归类整理, 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将大有裨益。

2.记教学中的“失”。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对此, 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 并分析其原因, 研究弥补措施, 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记教学中的“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 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则难以令学生信服,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结论, 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4.记教学中的“疑”。即记教学过程中和备课过程中的疑惑、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 这些往往能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 要在今后教学中予以特别注意, 应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5.记“再教设计”。教师上完课后, 静下心来, 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 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写“再教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改进方案, 可以扬长避短,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大大提高。

须注意的是, 写“教后记”一要及时准确, 在教学情感还没有在头脑中消退之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二要重内容、求实效, 要以实用为原则, 不必拘泥于形式, 可写一孔之见、点滴疏漏, 也可以就某一问题作专题分析;三要持之以恒。正如布鲁克菲尔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的前言中所说:“ (教后记) 让我认识到我的教学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和有害的, 但是却是存在着问题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当年执教《记一辆纺车》的“教后记”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于老师当时想凭借学生对该文喜欢的情感导入, 结果学生的回答“不喜欢该文”出乎了于老师以及听课教师的意料, 也使课堂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后来于老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不喜欢”的理由, 继续了课堂。针对这一意外, 于老师在“教后记”中反思道:“备课时考虑欠周密, 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 想由此激发兴趣, 导入课文, 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幸亏能当即因势利导, 先听取学生的意见, 强调了叙事散文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实际应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 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毛病, 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难发现, 于老师的“教后记”针对这一课堂意外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是反思备课, 认为自己考虑欠周到, 是闭着眼睛捉麻雀;二是反思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认为自己能因势利导, 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继续该课, 进而希望能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后记”既有经验, 又有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去的诊断, 又有对未来的希冀。如果说课堂上的灵活机动使于老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话, 那么课后的反思与顿悟也许正是促使于老师的教学不断成功的原因所在吧。这样的“教后记”也不是偶尔为之的, 是时时存在于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它总是能使教师少走弯路。

也谈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9

关键词: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主动性,能动性

“思之不慎, 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在近代教育史上, 杜威率先强调了“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当前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 作为改革主体的教师, 其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他同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 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 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 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 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停止不前。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 如果没有教学反思, 也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

既然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呢?

1 教学反思有自觉性、超越性、个性化的特征

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首先教学反思具有自觉性的特征。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 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通常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缺乏责任感和较好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另外, 还要形成习惯化的反思行为, 教师只有有了反思的习惯,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有疑点就进入反思状态。其次, 它具有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 反思后则奋进, 存在问题就整改, 发现问题则深思, 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 它具有个性化特征。教学反思是老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 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

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老师说过:“三年反思成名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会促使每一位教师不断深思、反思, 让每一位老师在深思和反思中成功,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可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并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从中体会自己课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学会课前反思

新课程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我们的学生是处在社会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 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因此要求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 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了解”以往大多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 但是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并不一样, 因此这种“了解”更多的还需要来自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调查。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能力? (2) 学生是否已经初步了解新知的内容, 若有, 掌握的程度可能是多少?今天学习的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 应该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发现春游时同学们都带了哪些食物? (面包、饮料、桔子) 然后再让学生回答:“8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 有几种分法?每人分几个?”最后, 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亲自动手分一分。对于教材的这一安排, 老师进行了分析, 并且课前做了调查, 大部分学生会写除法算式, 并会计算。于是教师从问题“你知道除法吗?都知道了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开始进入学习的。这节课学生们自己写出了一些除法算式, 说出了除法算式的意义, 并能用图片把除法算式的意义表示出来。这节课老师用心地教, 学生开心地学, 即省时又高效。因此可见, 教师经过教学反思所形成的个性化教案, 从而使课堂效率更高。

3 教师要学会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做好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教师和同学, 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 有些是教师可以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的, 但有些是教师无法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的各种信息, 及时做出判断, 发现问题及时反思、修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在一节数学课上, 我出了这么一道题:三 (1) 班有38人, 三 (2) 班有43人, 他们想去动物园玩, 若大客车有80个座位, 够他们坐吗?一生说:“因为38+43=81 (人) , 81比80多, 所以大客车不够坐”;另一生说:“因为80-38=42 (人) , 而另一班有43人, 所以不够坐”。正当大家点头通过时, 一生回答:“老师, 挤一挤 (下转第124页) (上接第108页) 也行, 上回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就是3人坐2人的位置”。“挤一挤, 这些座位够了”, 同学们纷纷议论开来, 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一下子打破了我的预设, 我听了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但我转念一想, 生成的教学资源来了, 我立即决定放弃原来的教学预设, 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好, 能从生活出发想问题, 有创意!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 比如……”

4 教师要善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形式, 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总结, 以指导改进后继的教学。教师反思内容的渠道来自两方面。其一, 是来自教师本身,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的生活情境, 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 可以再进行课后反思加以记录。另外, 教师可以在课后,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 找出不足之处,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 也要找出在课堂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智慧火花”。这些“智慧火花”常常是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捕捉, 便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消。其二, 是来自于学生, 教师要在课间或放学后发放简洁的问卷, 让学生填写本节课最成功的是哪方面, 最失败的是哪方面, 期望老师作出哪些改进, 以及认为本节课教师的课堂行为能够得多少分, 等等。教师在总结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反馈的基础上, 找出两者的结合点, 然后在师生观点共有的基础上创新, 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为下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学反思不能只停留于脑际, 教学反思必须写出来, 必须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才对于教育者本人更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成功之处, 教学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突发的教学灵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 经过教学反思总结去粗存精以便于自身的提高精益求精的“再教学设计”。教师只有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 使自己教学实践日趋合理, 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拓展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 经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 其教学智慧才能得以提升, 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北京:教育研究, 2001 (6) .

[2]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反思能力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当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师德培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要敢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也是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师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所谓“反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英文为“reflection”,又可译为“反省”。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而教学反思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问题、诊断、自我监控等方法,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1]。

1 培养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医学知识体系随着整个社会科学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培养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重要的举措。而当今中职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反思策略单一、反思能力不足的状况。具体表现为课前不做教学设计,仅有的一种反思形式“课后记”也往往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由于平时不善于发现问题、积累素材,撰写教学论文时无从下手、内容空洞,这样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可想而知,没有反思的教学怎么能培养出反思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反思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重复和记忆,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 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并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促进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 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而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是难以实现教育能力实质性的提高和飞跃的,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才能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策略。

2.2 勤写教学反思记录

常见的教学反思记录有两种形式,即课后记和教学论文。

2.2.1课后记

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 通过书写教学日记或课后记,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激发创造性,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为书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有关调查表明,优秀教师的课后记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反思,表明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著情怀和热切愿望。因此,教师应坚持书写课后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反思和监控,这也是青年教师以及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2.2.2 教学论文

一篇深刻的课后记其实就是一篇好的教学论文的初胚,比起空洞的理论式说教,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积累经验—分析概括—实施验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对于阅读者而言可能更具现实性和参考性,也更具有价值。对于论文书写者而言,只有教学实践还不够,还必须寻求教育理论的支持,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加速其成长的进程。

2.3 学生考核质量分析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4 和谐师生、师师交流

不少研究者已明确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培养教师自觉反思的重要性,而这种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双向关系。

2.4.1 师生交流

(1)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应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以及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学生评教活动间接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2)指导学生反思。第斯多惠曾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不仅教师自己要学会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成长大有裨益。

2.4.2 师师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实现教师间经常性的良性沟通,使教师主动发现、勇于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少走弯路,加速自己的职业成长。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学校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政策保障,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和教学反思。

2.5 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建设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力保障。首先,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从学校层面完善保障教学反思的制度建设,建立诸如听课制度、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等,将教学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管理监控,避免教学反思流于形式。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将“三省吾身”的反思行为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踏实做好教学反思三步曲。课前一省吾身:是否精心设计了教学,是否做了充足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准备;课中二省吾身:是否足够兴奋,是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是否掌控了课堂;课后三省吾身:是否与学生成功互动达成教学目标,是否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做好课前前瞻性反思—课中调控性反思—课后批判性反思的教学反思三步曲,及时评价总结、揭露问题,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意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3.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1.明确反思内容。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掌握反思方法。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①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②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谈 篇12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思想品德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每次课后,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 既能通过反思探索、延伸知识, 把实践经验理念化, 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 以利于今后矫正,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

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叫做“情感”, 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 忘我地工作, 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 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实践而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这样,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行为上就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展, 从自在的人转变为自为的人。当然, 这种专业自觉又能使教师主动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提高工作绩效。

二、思想品德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途径

1. 自省、自察、自悟

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事后要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相关理论和要求, 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有条件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 课后回放推敲反思, 效果更好。

给知识注入生命, 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 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创造奇迹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生动的教学环节, 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 无时不见活跃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2. 收集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反馈表、走访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也可以邀请领导、专家或同行教师听课, 主动听取他们的指点。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设计后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注重课内外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 课后的反思

(1) 写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内容时, 课前笔者在校园内拍了一些学生们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相片。在课堂上播放和展示后, 笔者让学生交流观看这些画面的感受。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浪费资源的危害”的探讨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又趁热打铁, 发动学生们一起为怎样杜绝这一校园不良现象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 开动脑筋, 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此设计环节引起了教学的共振效应。

(2) 写自己的教学缺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找出典型“病历”, 并对“病理”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在笔者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 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时, 发觉自己讲得多, 引导得多, 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课后经过冷静反思, 笔者觉得这一部分内容, 如果让学生去发现, 去思考, 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 让学生自主完成比教师强硬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偏少, 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灿烂文化, 也可以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3) 写学生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一课时, 笔者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 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案例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 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当笔者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 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笔者大吃一惊, 按一般人的理解, 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 笔者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设下骗局, 以毒攻毒, 希望皇帝改过自新, 治理好国家, 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对此学生们议论纷纷, 笔者很高兴, 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 笔者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 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教师,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 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考后反思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 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命题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 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 考虑要考哪些知识点;其次, 为了要考这些知识点, 考虑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 为了提出这些问题, 考虑应选择什么材料。简而言之, 就是“知识—问题—材料”。所以在平时上课时应注重能力培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阶段性小结后, 教师可以反思平时的教学是否是学生自主构建、自主生成的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 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 体现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 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总之, 我们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 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 就会避免人云亦云,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曼尼希碱下一篇:全电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