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共12篇)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1
被奉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哈罗德·德怀特·拉斯韦尔在他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中提到:过去的这次大战的历史表明, 现代战争必须在三个战线展开:军事战争、经济战争和宣传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站如此重要, 一直以来却备受冷落。到目前为止, 仅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瑾于2008年发表的《二战初期英国对美国宣传的历史考察》、湖南师范大学姚宝权于2007年发表的“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等几篇文章, 可见国内对此研究的薄弱。
一、何谓“宣传”
1926年, 哈罗德·德怀特·拉斯韦尔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它仅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 或者更具体但不那么准确的说, 就是通过故事、谣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 来控制意见。1934年, 他将宣传定义修正为:“宣传, 以最广泛的含义来说, 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以上两个定义中, 第一个定义将宣传归结为一种以符号来控制意见的特殊传播活动;第二个定义则将宣传归结为一种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再看《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宣传下的定义:“宣传是一种借助于符号 (文字、手势、旗帜、纪念碑、音乐、服饰、徽章、发型、硬币图案、邮票等等) 以求操纵他人信仰、态度或行为的或多或少系统的活动。”如今, 中国学者对宣传的理解也与国外同行趋于一致。《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
从以上列举的各种对宣传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宣传重符号、重重复、重观点、重时宜、重操纵, 并且有重点。同时也正是宣传的这些特点, 使它很容易成为一种好的或者坏的行为扩散的手段。
二、典型的“纳粹式宣传”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十分重视宣传, 甚至将宣传视为胜利的法宝。1936年纳粹在纽伦堡开大会时, 会场上就悬挂着宣传“宣传”的大幅标语:“宣传帮助我们夺取政权, 宣传帮助我们巩固政权, 宣传还将帮助我们统治世界!”
(一) “纳粹式宣传”的机构、工具
希特勒是如此叫嚣的, 也是如此做的。1933年3月, 纳粹政府设立了对报刊、广播和电视进行集中控制的国家宣传部, 统管宣传文化事务。2月, 以国会纵火案为借口, 希特勒封闭了50多家共产党报纸和130种社会民主党人的报纸, 同时, 还颁布《新闻记者法》, 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过戈培尔接见才能上岗。它以低廉价格收购了许多出版社, 经过改造后, 成为纳粹党的御用工具。这一时期, 纳粹报刊大为发展, 总数达到350多家, 发行量占全国总量的82%。纳粹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一跃成为全国头号大报。
控制报纸业对希特勒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他要把他们的嘴巴安插在所有人的耳朵旁。因此收音机成了他们的新宠。在1933年10月呼吁使用“纳粹收音机”的一次讲话中记载:“当前正值向全世界展示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和团结之际, 不准德国境内任何一所房子里没有收音机。……最新的政治事件再次证明, 收听广播不再是个人消遣, 而是国家政治的责任和必需!”
推广收音机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纳粹, 因此控制电台是重中之重。希特勒把广播看做陆海空军之后的第四条战线, 为此, 纳粹德国在国民教育和宣传部内设立专管电台的第三处。在对外广播上, 戈培尔同样重视, 到1943年, 德国播音所使用的外语高达53种。此外, 他还全面控制了备战领国的电台, 使其成为德国的宣传工具。
(二) “纳粹式宣传”的特点
“纳粹式宣传”之所以成为宣传史上的特例, 除去它的独裁性、极端性、狂妄性, 它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符号对于特定的反应者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信号 (刺激物) 。符号被认为具有神秘、不可思议的魔力。这种魔力的最大秘诀在于唤起人们的刻板印象。恰似狗对铃声作出条件反射那样, 在刻板印象面前, 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一致的反应。对于纳粹分子来说, “卐”是种族优越感和德国强大的象征, 在“纳粹式宣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志。而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到:一切有成效的宣传都必须集中在几点上, 把他们作为口号来使用, 必须尽量把它压缩, 并永不休止的予以重复。只要不断重复, 就能最终把一种思想铭刻在一群人的心目中。这足以表明他对宣传重复性认识的深刻。至于时宜性, 希特勒可以说是把握的再好不过了。在德国民众忍受了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 经济危机的强大冲击, 思想处于茫然之时, 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告诉他们, 你们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无疑是给看不到未来的人指明了方向, 这个时机刚好被希特勒恰到好处地利用了。于是在种族主义的外衣下, 利用大众的雪耻情绪大肆宣扬纳粹主义。
(三) “纳粹式宣传”在战争中的运用及作用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对英国的宣传谋略极为称道, 他认为, 德国之战败并不在于军事战略的失误, 而是因为英国的宣传炸弹摧毁了他的战斗精神。希特勒如此说, 在一战中德国吃尽了宣传的苦头。一战中, 英国发挥其强大的宣传优势用飞机将大量传单撒向德国境内, 以摧毁士兵的战斗士气, 从而使德军大败。英国在这时运用的还主要是传单宣传战。二战中, 德国在战争中的宣传较之英国更加完备, 不仅利用传单、报纸, 还建立了完善的对外对内广播系统。
德国侵占捷克领土之前, 纳粹分子曾煽动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在布拉格、布鲁恩和伊格劳等城市寻衅滋事。捷克警察奉命不得采取行动, 以防止事态扩大。德国报刊却不顾事实真相, 造谣说“捷克人迫害可怜的日耳曼人”, 并大张旗鼓的宣传。
德军侵略波兰之前, 纳粹宣传机构又如法炮制。8月26日, 《柏林日报》出现耸人听闻的标题:《波兰完全陷入骚乱之中———日耳曼人家庭在逃亡———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国境边缘》。《十二点钟报》的标题是:《这样的玩火行为太过分了———三架德国客机受到波兰人的射击———走廊地带许多日耳曼人农舍成了一片火海!》。
不仅如此, 纳粹政府还利用无线电广播进行针对同盟国的宣传。1940年5月, 德国进攻法国之前, 首先对法国展开了强大的谣言攻势。他们利用三个功率强大的电台, 播放捏造出的法语新闻, 使听众误以为是法国官方提供的消息, 从而在法国国内引起极大的恐慌与混乱。
对英国的宣传也是如此。战时德国创办了用英语播送的对英中波广播和对全世界的短波广播, 其中最有名的节目是由赫赫勋爵主持的。赫赫勋爵原是英国人, 能用纯正的牛津口音与英国听众谈天说地, 他惯用的手法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调向英国听众现身说法, 如提到英格兰时, 先着意描绘它美丽的风光、敦厚的人情, 然后话锋一转, 说:“这里的男人们在欧洲大陆打仗, 女人们却在家中哭泣!”他还旁征博引报章言论、政府报告, 似乎言之凿凿, 使英国政府颇为苦恼。
这些“纳粹式宣传”最典型的几个例子足以使我们看到纳粹新闻媒介的狂热鼓噪和厚颜无耻的欺骗。然而, 正是德军的报纸捏造和广播宣传使得德军士兵“同仇敌忾”, 更造成了法国民众对德军入侵抵抗的失利以及与德国串通的法国“第五纵队”力量的强大。
通过广播能把战争的仇视情绪转化成一种进步的文化, 是BBC在战争期间制造出来的神话之一。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希特勒可以说把这点看的比谁都清楚, 并且比谁做得都充分, 做得都放肆。在战争初期也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吞并捷克、入侵波兰, 法国覆没以及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些无疑用事实证明了宣传对希特勒的军事进攻给予了莫大的帮助。然而, 他终究失败了, 这不仅让人深思: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到底应该肯定还是否定呢?如果说人类还记着二战带给我们的沉痛记忆的话, 我更希望坚持否定的态度。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不管是战术还是武器的运用都可谓是标新立异, 史无前例。在这些残酷的军事较量的背后, 其实还进行着一场激烈却没有硝烟炮鸣的战争——宣传战。二战中各参战国都十分重宣传, 其中尤以德国为最。
关键词:二战,德国,宣传战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2
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武装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冲突和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重大灾害,是集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因素于一体的特殊行动。它既是非常严肃的军事行动,又是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因此,民兵预备役人员要积极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为国家的安全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清晰认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意义 “非战争军事行动”原本是一个特定称谓。在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中,美军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国际环境下,和平与战争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不清,军事力量在技术上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以及国际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已使得一个国家可以运用军事手段去实现许多政治目的而无需进行战争。这就要求军队准备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同时,寻求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来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
那么,哪些武力运用方式可纳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呢?国家援助、安全援助、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援助、抢险救灾、反恐怖、缉毒、武装护送、情报的收集与分享、联合演习、显示武力、撤离非战斗人员、强制实现和平等,是世界主要国家实施和将来要进行的比较典型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更宽泛地讲,只要不是战争,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应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平时期,通过显示武力军事威慑来体现和实现政治意图,是最觉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方式。
可见,非战争军事行动离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组成部分之一的民兵预备役并不遥远,它渗透在民兵遂行的各项具体任务中。这是历史赋予的任务,也是时代的特殊要求,更是民兵队伍发挥自身优势的必然要求。
(一)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历史赋予民兵预备役的重要职能和使命
当今,和平虽是主流,但世界霸权主义者仍在,西化、分化、遏制我国和平发展的势力在扩大,影响我国安全的各种威胁特别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呈密集多发之势,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任务日益繁重。所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力量,民兵预备役逐渐成为应付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历史赋予民兵预备役的重要职能和使命。
(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时代赋予民兵预备役的特殊要求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各类多样、样式繁多。虽然任务繁重,但是民兵预备役人员完全可以承担时代赋予的特殊要求。平时,民兵预备役人员可以广泛收集信息,了解社会动向,看守武器仓库等重要目标,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突发事件来临时,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可以参与一线行动,进行支持保障,动员补充,及时平息或控制事态,迅速排除险情,消除破坏后果。
(三)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民兵预备役发挥自身优势的必然 目前,我国基干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数量众多,分布点多面广,是旦有事,可就地就近动员使用,率先展开到位。况且,民兵预备役人员寓兵于民,平时融于当地社会,对本地敌情、社情、民情比较了解,能够有效而快速与公安、武警和现役部队紧密配合,参与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比如,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搞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安保、广州亚运会安保中,都有大量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二、民兵预备役人员要为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人员的素质是形成现实行动能力和夺取战争军事行动胜利的必要条件。只有高素质的民兵预备役人员才能使装备充分发挥威力,才能使正确的行动思想得以正确贯彻实行。因此,民兵预备役人员平时要加强锻造过硬的军政素质,为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一)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政治信念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任务多样化、时空透明化、政治敏感化等特点,因此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政治信念,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筑牢听党指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做好一切必要的精神准备。总之,民兵预备役人员只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心中充满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关键时刻就能站出来、豁出去,成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一支强大队伍。
(二)加强军事训练,培养战斗作风 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不是真正的战争,但危险无处不在,要求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具备英勇善战、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连续战斗、不怕牺牲的顽强作风。因此,必须通过日常严格的管理教育和扎实的军事训练,在挑战艰难困苦和迎战风险的考验中,培养民兵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比如,针对自然灾害等偶发性事件的特点,加强应急抢险、紧急救援、维护秩序等专项行动的针对性训练;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来的快、情况变化快、工作节奏快的特点,增强快速动员训练,提高灵活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协同训练和综合演练,增强整体行动能力。总之,通过练组织指挥、练协同保障、练意志品质、练纪律作风,有效地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战斗力水平。
(三)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能力素质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既是对民兵预备役人员战斗力的检验,也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参与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一要注重打牢文化知识基础,特别是要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常识学习和各种技能训练,做到文武兼备。二要强化法制观念。我国目前制定颁发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70多部涉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民兵要增强法制观念,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过程中做到依法行动。三要加强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参加抢险救灾、制乱平暴、处突维稳等,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精神高度紧张,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要通过有组织、多形式的心理教育和训练,掌握现代心理学知识,学会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生理变化以及自我心理暗示的手段来排解不良情绪,使民兵预备役成为一支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坚强队伍。
三、民兵预备役人员要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挑重担当先锋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加上气候变化不定,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面对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紧迫而具体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民兵预备役人员一定要勇挑重担,争当先锋。
(一)大力发杨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参加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大无畏精神和旺盛斗志是致胜法宝。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参战人员往往面临各种困难的严峻考验,甚至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所以要大力发扬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比如,大力发扬万众一心的精神,众人同心就能所向披靡的信心,积极抢救伤员,妥善安置灾民,快速稳定秩序,高标准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大力发扬不畏艰险的精神,大灾大难面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品格,排除千难万险,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战胜各种灾害;大力发扬科学救灾的精神,在同各种灾害的艰苦博斗中,尊重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抗争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抢险救灾的速度和效益。
(二)努力做好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民兵预备役人员要承担灾前、灾中、灾后阶段性的多项具体工作。首先,灾前要加强对易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大力普及防灾救灾的知识,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洪意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其次,灾中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搞好军地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团结协作。在行动中,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重点搞好通信联络、给养和医疗救护等工作,发挥熟悉当地地形和社情等优势,为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部队提供各种保障。最后,灾后要投入到重建任务中,尽力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帮助人民群众尽快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把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着作用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国共;两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近年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成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并有着较大的分歧。一段时期内,尤其是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大陆学界否定或贬低国民党的抗战作用。目前大陆学界纠正了这种错误,但有一部分学者和关注这一问题的人,却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过分夸大国民党的作用,甚至极力诋毁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尤其是网络文章满天飞,有些文章通篇都是诋毁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作用的。影视作品也存在片面夸大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作用的现象。对比研究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有利于澄清抗日事实,还原抗日真相。
一、“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及其政策
1.国民党的对日态度及其政策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指令,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300名左右的日军击溃。
黑龙江省沦陷后,南京政府觉察日军将进犯锦州,急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于1931年11月25日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国联的调停方面,这是张学良求之不得的事情。1931年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指中立案)亦颇赞成”。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外敌压迫空前严重。蒋介石强调并重提“攘外必先安内”方针。1932年12月,蒋介石在全国内政会议上,强调“攘外一定要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成为政府的重要政策。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作为国民党政府领导下的东北军主帅张学良没有率部奋起抗日。作为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不是积极准备武力抵抗,而是一味的妥协退让,错失了抵抗良机,致使东三省全部沦陷,使日本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这是不争的事实。
2.共产党的对日态度及其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立场。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提出“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占据满洲!”“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实行土地革命!”“发动游击战争!”“反对白色恐怖——屠杀、逮捕、监禁!”“反对军阀战争!”“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并提出“武装拥护苏联”的口号。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派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以上事实说明面对日本的侵略,共产党出于民族大义正式对日宣战,抗日态度坚决,并积极组织武装力量抗击日寇。
二、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的作用1.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全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出了先声。1933年1月,提出:立即停止进攻苏区;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并在此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即“八一宣言”,明确表示和国民党共同救国。1935年12月9日,党领导影响下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群众基础。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了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1936年5月5日,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公开发表《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顾民族大义热衷内战,甚至抑制抗日爱国运动
1935年9月20日,蔣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6年12月9日,群众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活动时,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并说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引发了“西安事变”。
从以上史实中,不难看出,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热衷内战、甚至抑制抗日活动,这也是不争历史史实。
3.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被动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等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胁,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共产党的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先后组织了22次规模较大的会战,基本上稳住了阵脚,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执行“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方针,国民党200多万军队在15个月内遭受104万余人的重大伤亡,出现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并丢失了华北、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使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中的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建立起南京汪伪政权。蒋介石也暗中与日本谈判,中国国民政府一度面临投降危险。由于全国人民抗战声势正盛,日本答应的条件又过于苛刻,蒋介石不敢轻易同日本讲和,加之中共冒险发动百团大战来振奋士气和施加压力,此事最后不了了之。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蒋介石才最终坚定了抗战信心,国民党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总战略依然是守势,对于日军的进攻则进行有限的反击,一般是把日军打退,恢复原有阵地,偶尔才发动一定规模的反击作战。
最让人愤慨的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于1939年到1943年,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6月皖南事变中,杀害新四军将士达7000余人。这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和关键时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严重破坏,严重损伤了抗战的有生力量。
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首战平型关告捷,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和信心。八路军第120师、129师在同蒲路北段和正太路上先后展开交通破袭战,给敌较大打击。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即告结束,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形成了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局面,敌后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日主战场。1940年日军对根据地作战使用的兵力为4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1941年至1942年,根据地军民抵抗着侵华日军的70%左右约40余万人(不含东北)。1943年,敌后战场还抗击着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人,伪军的90%,约73.5万人。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和台柱子。
(三)战略反攻阶段的敌后战场
1945年,侵华日军69%和伪军95%的兵力,仍为敌后解放区战场所抗击,而国民党正面战场所担负的不过是日军的31%和伪军的5%的兵力而已。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0月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七道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随即向华北、华中和华南日军占领的主要交通线及城镇据点展开猛烈攻击,发起了强大的全面反攻。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作战12.5万多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解放县城以上城市280多座,解放国土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多人。另外,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还歼灭日军17万人,击毙日军将领10余名。
总之,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抗战大业为重,捐弃前嫌,主动提出和极力推动全民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动摇甚至军事进攻有理、有节,确保了抗战大业的完成;两个战场相互策应在不同的阶段,各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歼敌总数量上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歼敌总数量远远超过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歼敌数量。所以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从抗日战争的各种因素看,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念东.历史教训—“九?一八”纪实[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230.
[2]赵俊清.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第一个反日《宣言》的形成[EB/OL].
[3]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Z/OL].
[4][5]黄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史[N].解放军报,2005-09-03.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4
关键词:体能,现代战争,地位,作用
士兵的体能、体力和搏击技术战争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是否主动适应战争成为战争的强者和胜利者,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战斗力。因此, 中外历代统治阶级无不把那些与战争技能紧密相连的军事体能作为军队训练的重要内容。当今战争再也不是那个以力量和野蛮就可以征服对手的年代了, 也不再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利用“人海战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年月了。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密集程度, 多种作战模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现代化常规武器和近程、远程火器的大量使用, 构成各军兵种士兵“体能”素质的要素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能”的学科内涵得到了空前的, 最广泛的拓展, 内容亦更加丰富起来。
1. 体能的出现及现代战争对体能的需求
“体能”这个词, 通过文献资料可知体能其定义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种: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能是身体的能力, 是人体在生活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通常也称体力, 是指进行运动或劳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 即可以包含运动能力, 也可以包含其他形式的身体活动能力。
为提高军人的生存能力, 除打好坚实的体能基础外, 军人还必须要认真的学习和熟练掌握野外及恶劣环境中生存所需的各种技能和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在现代战争中取得先机, 立于不败之地。在不同的领域, 由于任务与目的的不同, 对体能训练的要求也明显不同, 最终形成的体能多带有明显的专项特点。自然, 军人的体能也会带有明显的军事专项痕迹。
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殊性和需求决定了现代军事体能的内涵。从军事体能的角度讲, 士兵打仗已发展为“体力——脑力——心力活儿”。与之相适应, 构成各军兵种士兵体能素质的要素发生了变化, 体能的学科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拓展, 内容更为丰富。军事体能已由过去传统的体能=体力, 发展成为覆盖应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时间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提高军人的体能训练科学化程度, 高效率地增强士兵的体能素质, 以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工作, 已逐步成为一项挖掘和强化军人综合生物学素质的系统工程。
2. 体能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现代战争不仅表现为物质力量的对抗, 而且表现为人的智能、技能和体能的较量。“体能出战斗力”, 这是军队通过长期的战斗、训练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热核武器及远程高精度武器发展的突飞猛进, 对战争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科学程度的提高, 机动能力的大大加强, 已使得整个战争向高速、高效、高强度的方向发展。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部队机动尤为频繁, 机动环境艰苦、复杂、激烈、紧张, 对作战主体的体能和心理能量因素提出了更高要求。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无论战争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 使用多么尖端的武器, 体能在现代战争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 体能在现代战争的作用。
“体能是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从古时的冷兵器时代战争到现代战争“体能”的崛起和一直为战争服务在军事领域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例子大致可归纳以下三点作用:
(1) 体能增强部队战斗力。军人的体能直接影响现代战争的每一个环节, 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 而且不论是直接从事战斗的军人, 还是间接参与战斗的军人, 都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 可有效地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和调节改善生理机能, 使身体更加强壮、精力更加充沛。由于体能训练经常使军人处于运动状态 (如跑、跳、攀、游等) , 因而有利于使军人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为在恶劣的情况下生存创造了条件。这些能力的提高, 都是军人在战场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保证, 都是适应战争的良好体现。
(2) 体能有效地促进军事技术的掌握和战术水平的提高。军事技术、战术水平的巩固提高, 必须以良好的体能训练作为基础。战争的现代化、战场的纵深扩大以及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形式不仅对军事技术、战术提出了高要求, 而且对军人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作战技术和战术训练所需要各种身体能力都必须以体能训练来增强。
(3) 体能培养军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能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极其艰苦的活动, 参加者必须有决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 长期坚持, 才能见效, 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军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培养作战人员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意志和果断的作风, 使军人树立打得赢的信心, 保持清醒的头脑, 理智的思维, 这样才能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
4. 小结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范例已经证明, 士兵的体能素质是构成单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在高技术广泛介入的现代战争背景条件下, 任何高、精、尖武器装备仍然取代不了士兵强健的体能在战场上所发挥的不可缺少的战斗力作用。因此, 从这些意义上讲, 体能就是战斗力, 现代高技术战争呼唤高质量的体能素质。
论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篇5
关键词:新闻宣传;企业管理;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2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闻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而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立足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假期社会实践中亲自参与了某银行企业文化的新闻宣传工作,对其进行了深度了解,深切感受到新闻宣传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助力企业管理和发展,作用不容小觑。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
1.1 目的性
企业新闻宣传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传播,其侧重点在于“宣传”。对内更倾向于宣传与员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和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外宣传企业发展理念,弘扬企业文化,展现企业成就等等。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1.2 政治性
企业新闻新闻宣传作为我国新闻宣传的一部分,政治性也是其基本特点,这一点尤其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就是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是联系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方式,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把企业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相统一,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1.3 专业性
企业新闻宣传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兼顾“企业人”和“新闻人’的双重职责,需要更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新闻专业素质。但现如今的情况是,许多企业没有独立的新闻宣传部门,更没有专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归根到底是对新闻宣传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这是许多企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强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与途径
2.1 把握时、度、效,发挥引导作用
一是要抓好企业新闻宣传之“时”。“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宣传贵在与时俱进。企业新闻宣传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企业改革发展政策制度、时事动态、重大决策、先进经验以及员工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使企业发展有统一目标、员工做事有统一方向。当前,就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供给侧改革政策,传递出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的政治政策信号,切实把企业发展、理念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为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
二是把握企业新闻宣传之“度”。适度的宣传引导可起到除疑解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反之,容易引发思想混乱、认识偏差,甚至给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公信力带来一定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企业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也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一定要把好关、把好度,要通过宣传报道引导全体企业员工正视形势,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营造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三是提升企业新闻宣传之“效”。所谓“效”,就是要看效果,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突出企业特色,把本企业决策部署及时传递下去,让职工群众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重点工作是什么,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
2.2 找准着力点,发挥激励作用
一要坚持“虚功实做”,记实事要事。新闻宣传工作首先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从而使新闻宣传这一“务虚”的工作变得更加务实,目的性更强。企业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新闻宣传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把中心当做目标,把大局当做舞台,坚持把镜头对准企业改革发展的主阵地,真正发挥优势,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坚持“面向一线”,发基层之声。基层声音是新闻宣传的血脉和骨肉。只有坚持沉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多创作一些接地气、系民生,富有企业特色、充满基层气息的稿件,才能真正体现媒体舆论的价值,才能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传达企情民意统一起来,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新闻宣传人员要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把采访报道植根于基层实践中,新闻宣传才有“鲜活”的素材,新闻宣传才富有价值和生命力。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展员工风貌。新闻宣传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把挖掘、发现、传递好广大员工群众的心声作为做好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围绕广大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度挖掘职工群众中的“亮点”和“闪光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部署要求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上来。
2.3 拓宽新途径,发挥驱动作用
2.4 构建大宣传,形成强大合力
一要探索设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特定时间就本企业重大决策或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准确地发布有关信息,通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对本企业的良好公众认知,成为企业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正确引导媒体,宣传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环节。
二要建立一支新闻宣传专业团队。只有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反映企业工作的优秀新闻作品,从而全方位展现企业建设成果,提升公司良好形象。而各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就是企业充实新闻宣传队伍的最佳资源,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培训、招收引进新闻专业人才等方式,打造专业队伍,提高企业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
三要推进全覆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不仅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更需要的是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某银行推行的“幸福家园直播间”就采取了“员工写写员工”的方式,由成员单位轮流负责直播间的信息播报,机关部室和营业网点定期上报简讯,支行进行考核并不定期对稿件进行评比,对优秀稿件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员工宣传热情,提高了宣传成效。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构建人人参与的宣传大格局,既催发员工成就感、价值感,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执行力。
结语
动漫设计在政策宣传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漫画;新媒体;政策;宣传
2015年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20周年的一个年头。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天津市妇儿工委推出“和美一家人”系列动漫形象用以推广“男女平等”的政策。这是个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男主人公名叫小和,女主人公名叫小美,女儿名叫小小美,她们一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和美”,取其“和谐美满”之意,寓意只有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才能真正实现家庭美满、社会进步的目标。
漫画形象由笔者来设计,定制漫画的是客户不是画者自己,因此要把握客户的要求来确定创新点。接下来,设计者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客户的创新点,并结合其定制的动画的主题、故事、情节或者人物来设计。[1]
客户的要求是借由漫画的形式推广政策,使公众易于接受和喜爱。笔者在设计时希望能够将大部分受众都接受的性格人物融入人物形象中,以期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其中男主人公小和是一个戴眼镜斯文儒雅的男子,穿浅蓝色上衣,橘色长裤。小美是广大女性姐妹的化身,并且在漫画形象中设定的性格是独立聪慧且漂亮的女性,因此笔者给她设计了粉色长发,颜色艳丽,轮廓明显,辨识度高,期望得到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小小美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黄颜色代表开朗热情,于是给她设计了明亮的黄色小裙子。之所以没有设计一个小男孩作为家庭成员,是由于推广“男女平等”政策,主要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来提升广大女性朋友对自身权益的意识,设计一个小女孩更多地可以和妈妈小美互动,希望女孩子从小就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还因作者本身也是女性,能够较好地体会与表达女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设计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作为“和美一家人”的小成员。
漫画形象推出至今,已经陆续发布了《出生性别差异》《占领男厕行动》《打破旧有性别分工》《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就业不平等》等一系列漫画、视频,在妇联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广,在天津市60多个地铁站张贴海报进行宣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传播先进理念,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男女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其可爱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巧妙地将“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政策解释给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容易通过漫画的方式理解、接受这样的理念。
除了漫画形象和故事之外,我们还做了很多周边产品。例如,优盘、充电宝、追踪器、书签、笔记本、便笺纸、小包包等,进行赠送和推广。在2015年9月16日的第八届亚洲女性论坛上,展播了“和美一家人”的宣传视频和漫画,动漫人物也惊喜亮相。与来自亚洲部分国家,港澳台地区及部分省区市的参会代表温馨互动,成为论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类似这样的宣传方式还有很多,如2014年4月24日,千龙网发布了动漫图表新闻《欧洲的习近平时间》,首次公布习近平与彭丽媛挽手的动画场面。此篇新闻融漫画、图表、数据、语音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直观生动地展现了习主席访欧的紧凑行程、密集的活动、丰富的内容和丰硕的成果。
另外还有“彭妈妈”时尚版萌漫画,彭丽媛用中国风的装征服了世界,而漫画造型不仅保留了彭妈妈端庄大气的气质,还增添了几分曼妙可爱,利用手机进行传阅,年轻人对其盛赞不断。
在以群众路线为主题的系列动漫短片中,用卡通的形式再现了習近平到河南兰考县与老百姓吃百家饭拉家常的场景。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漫画的表现形式使我国领导人的形象更加亲民,不少网民为习主席、彭妈妈点赞。
总之,领导人的卡通形象使政治传播焕然一新,大众对这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认可,对我国领导人“萌”的形象表现出喜爱和讨论的热情,同时也符合时代特色。这种表达方式给拓宽了宣传政治的渠道,使一些政策法规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
年轻民众为何会喜爱这样的表现方式呢?
首先,利用动漫进行宣传的优势在于视觉化和形象化比较深入人心,与传统的文字相比,动漫更诙谐轻松。在有趣的图文中娓娓道宣传政策,故事情节生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其次,对年轻的网民来说,漫画的宣传力量,比枯燥的说教宣传更具魅力。当下的青年一代,大多是观看动画、漫画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宣传者来说,最明智的方法是培养把自己想象成被宣传对象的习惯,以挖掘所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途径”。[2]因此这一代人对动漫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随着这一代人的逐渐并走上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隐然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需求总量。[3]因此,只有恰当地结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和偏好展开宣传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出现一个新的媒介形式,相对于原有的媒介,该种媒介就被认为是新媒体,如门户网站、社交网络、手机等。移动数字化将新媒体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它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也为动漫内容制作提供了新的市场契机。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政治的方式是政治宣传者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向公众传播政治信息和主张的方式,其形式有政府网站、网上访谈、微博问政等。新媒体也催生了新的视角和特点,改变了中国以往宣传政策刻板的宣传方式,以轻松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新方式来传播政策,使政策内容更加亲民、娱乐化。[4]
动漫从创意的角度结合了当前社会大众的欣赏需求,没有生搬硬套。同时画面内容简洁、美观、轻松、愉悦,并结合了新媒体的融合报道的方式,突破了人们以往的阅读习惯,符合当下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之下利用碎片时间轻松阅读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媒介载体如网络、手机、移动交通工具等,使受众在短时间内增加吸收信息的容量,通过此种方式普及了艰涩难懂的政策。
漫画“和美一家人”就是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打破人们对于“男女”的旧有观念,对其概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美一家人”的卡通形象颠覆了以往刻板的宣传政治的方式,展示了政治传播的新气象。借助于一系列的新媒体平台,普及了“男女平等”的政策,在广大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琥.小型定制动画企业的市场定位及营销方式[J].大众文艺,2015(10).
[2]拉斯韦尔(美).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M].张洁,田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彭松.国产动画电影创新认识探议——以《西游记之大声归来》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
[4]郑雅楠.新媒体与我国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7
一、抓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 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员工”的原则, 利用手机报、OA新闻、展板、橱窗和微信平台等媒介, 及时反映生产经营动态和企业重大决策部署, 适时策划一系列有内容、有深度、有影响的专题报道, 通过宣传喉舌把工作讲出来、说明白, 同时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提振一线员工的信心和勇气。
观念决定行动, 思路决定出路, 石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树立适应市场需要新观念、围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好宣传教育, 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做好宣传鼓动, 引导员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努力工作, 动员广大员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而努力奋斗。牢固树立新的进取观、发展观、政策观、大胆开发政策, 做到变中求活。在思想上大胆开拓不因循守旧, 在行动上主动出击不坐享其成, 在实践中锲而不舍不半途而废, 只争朝夕忙发展, 众志成城创新业。
二、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 增强员工危机感和使命感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 抓思想从生产出发, 通过集中宣讲、座谈交流、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 把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机遇和挑战、责任和使命传达给员工, 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明白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哪里、有多大, 我们的机遇和希望如何才能抓得住、用得好。通过持续的宣教工作, 最大限度的统一认识、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虽然我们面临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产能递减的全面挑战, 但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企业管理, 体现在决策和经营的全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我们要把管理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即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管理的范畴, 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的确立、运用和实现在每个环节都发挥效力, 真正做到两手抓, 两手硬, 通过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了解国内外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明确本企业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加强经营决策管理;通过加强质量教育, 引导干部员工认识到生产显得至关重要质量不仅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关系企业的生存。因此, 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通过加强安全教育, 引导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重于一切, 责任重于泰山,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加强法规教育, 引导员工增强法制意识, 进一步强化资金、财务、物资管理;通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教育, 引导员工看到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与自身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促使员工在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上求发展。只有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协调发展, 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作用,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抓发展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发展出发, 围绕企业发展形势、战略思路、核心理念和任务措施, 扎实开展“形势、任务、目标、责任”教育活动, 切实教育引导员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 凝神聚气、提振信心, 充分激发员工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结合企业文化建设, 凝聚发展合力,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气象科普宣传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篇8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服务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主体,提高农民应对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意识是气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深入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宣传力度,能够进一步把气象事业应用于服务“三农”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特点
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易受到某种或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的重中之重,从而减轻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农业是气象灾害防御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雪)、干旱、大风(沙尘暴)、低温、寒潮、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气象灾害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影响,随着全球各种极端气候的不断出现,作为对气象灾害高敏感的农业来讲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御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防御气象灾害,确保农业稳产增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建立较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尤为重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天气气候预测,积极开展农业气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科技成果利用等方面工作,可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经济影响巨大,做好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民对于气象知识的认识程度还不高,在生产中不能有效地结合气象信息进行生产安排,影响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所以,加大气象宣传力度,可以扩大气象知识和灾害防治的普及面,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气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气象信息的认识。
3.1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
加强对信息员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培训力度,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探索并不断壮大气象信息员队伍的长效机制,形成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新格局。
3.2完善农业气象服务
构建区、镇、村三级气象服务网络,将气象信息直接服务到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面覆盖全部行政村。气象服务内容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等指导性措施,规避不利天气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4加大气象科普宣传
气象与农业密不可分,合理地利用气象知识,可以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农村对气象科学知识相对缺乏,在农业生产中不考虑天气气候与气象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屡见不鲜。因此,重视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各类气象灾害常识和防御措施,是气象服务于“三农”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与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相关的节日组织气象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挂图、影音资料、气象科普小册子、气象科普讲座、现场咨询服务、散发宣传材料、创办科普宣传专题节目、推广气象科普读物等形式大力宣传气象科技知识,让农民充分认识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努力提高农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
要不断完善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不断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农村灾害性天气防御意识和防御能力。
5结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提高对气象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做好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使气象科普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摘要:气象灾害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气象防灾减灾是气象为农服务的根本目标。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对于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不仅能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能够减少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
关键词:气象,科普宣传,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鲍文.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59-63.
[2]曾小军,周军,丁建,等.气象灾害对江西柑桔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141-143.
[3]杜尧东,陈新光,王广伦.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气象,2006,28(4):1-4,29.
[4]蒋运志,周水明,李立兵,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5):592-594.
浅谈宣传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 企业的宣传工作有着鲜明特征, 一般表现在下列几点;首先, 指导企业的科学发展。企业经营中, 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经营管理方式和奋斗目标时, 一般都是借助会议或者是宣传传达给员工的, 这样能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 实现消除顾虑、一致思想的目标, 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其次, 挖掘员工的潜力。媒体要积极宣传模范, 发挥其带头作用, 使广大员工有学习的目标, 明白这些先进人物就在自己身边, 只有自己足够努力, 也能够成为先进。宣传这样的典型人物, 更有感染力、更有示范作用, 能够在企业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同时还能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启迪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再次, 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孕育和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工作所营造的企业氛围几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宣传的效果也决定着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判断, 最终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高低, 决定着企业的竞争水平。另外, 科学的开展宣传工作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宣传工作除了能够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还能够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指导。企业在进行内部改革和跨越式发展期间, 很多员工可能都无法正确的解读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有关标准,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或大或小的思想波动, 这个时候, 就需要宣传工作做好典型引路和释疑解惑工作, 消除员工疑虑,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最后, 宣传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应对经济和挑战。企业宣传具备危机公关的作用, 因此, 一旦遭遇突发意外, 企业都会借助宣传工作来应对。借助企业宣传, 企业能够将第一手的信息传播给广大公众, 将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将各种不真实的信息扼杀在摇篮中, 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二、充分发挥企业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具有如此多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这些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宣传工作的作用, 这可以为企业中心工作的进行提高思想指导。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所以企业发展中要将满足员工的需求为基本, 但同时员工也要进最大努力促进企业的进步。也就是说, 员工应当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归属, 而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积极的进行宣传工作。现今的社会是全球化社会, 在这个地球村内人们的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便捷, 而这都要依靠宣传工作来实现。企业的宣传工作具备传达上级指示、反映员工思想的双重作用, 因此媒体要能深入人心, 这是对企业宣传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意识到, 科学进行宣传工作不仅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 也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进步, 为了更好的满足员工需求。企业的宣传要积极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对社会新风尚的宣传引导来提升干部群众的精神境界和工作水平, 要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要让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主流思想占领文化阵地、营造健康氛围。要“中心明确、服务大局”作为重点, 使企业进行中心工作时有智力支持。要始终坚持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注意。企业的宣传工作人员也要有全局的发展眼光, 贯彻好企业的中心工作,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宣传工作有着时效性强、综合性强等显著特征, 所以, 进行宣传工作时一定要紧扣现今的时政要点,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真正促进员工的发展进步。引导性, 意味着进行宣传工作时一定要重点明确, 并采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样式来表达主题, 借助灵活多变的宣传方式, 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综合性则意味着在进行宣传工作时一定要层层深入, 还要协调好宣传机构和其他各个机构间的关系, 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 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 要不断的创新宣传工作的工作方式, 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宣传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服务职工, 所以宣传工作要反映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只有这样的宣传才能真正的深入职工内心, 反映社会的发展趋势, 体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处理。也只有深入职工, 才可以了解职工的想法, 了解其思想动态, 创造职工乐于观看的好新闻。为了提高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工作中一定要中心明确, 并真切的反映实际问题, 改变工作方式, 将主角设为职工, 多刊登与职工相关的新闻, 积极宣传职工当中的先进模范。宣传工作者的内心一定要具备三种观念, 即融入观、服务观和前瞻观。所谓融入观, 就是宣传工作者要积极的将宣传工作和企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 找准宣传工作的具体位置, 增加宣传工作的底蕴和基石。宣传工作者只有树立较高的服务意识才能够抓准工作的主旋律, 找准宣传重点, 把握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宣传工作有更加清晰的主题和层次。强化前瞻意识, 就是在工作中要明晰方向、把控大势、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全面的分析能力, 始终保持宣传工作的高品位、先进性和思想性, 这样宣传工作才能有内涵、有价值。要对宣传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不断的提高宣传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自身工作水平。宣传工作人员在企业宣传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很高的专业工作水平, 还要求他们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一个高水平的宣传工作者, 除了要在工作过程中体现政治观点, 还应该把学习深入到工作中去。不断的提升自我, 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更好的保证新闻的质量。企业最好组建一支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宣传工作团队,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企业还要不断的为宣传工作注入人才, 鼓励职工特别是青年工作者参与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要严格开展目标管理工作。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保证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今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这也要求着我们对宣传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 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 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水平。
结语
宣传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 使企业能够紧追社会发展潮流, 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广告宣传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篇10
1 广告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好酒不怕巷子深”之说, 在西方也有“好酒无须表藤枝”的传统。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范围迅速扩大, 行业分类也不断增多。市场的扩展使供应者和购买者之间的距离扩大, 买卖双方的关系由直接变为间接。同时,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成为可能, 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在迅速膨胀的大量市场信息面前, 购买的目的性与指向性变得不很明确;企业组织在积累的市场竞争面前, 对市场的控制也显得越来越不牢固。酒香难以飘千里, 更何况造好酒的企业也不止一家。于是通过广告来宣传商品, 向消费者传递信息, 吸引他们有目的地购买自己的商品, 便成为现代企业营销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加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 现代企业也比以往更加关注品牌形象传播和消费认同之间良性循环的建立, 现代商品社会的品牌战中, 仅有品牌识别系统是不够的, 还需要借助于形象广告宣传的市场影响, 才能建立起令人记忆深刻的品牌形象。广告的作用日益明显, 广告的功能也更加丰富。
现代人在紧张而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 希望能在商品的海洋中迅速地将它们的某种需要识别出来。广告作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种特殊工具越来越受到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和某些特殊人群的重视。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 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 对广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信息化的商品社会, 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拉动和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 广告有助于标明产品身份, 显示与其他产品的区别, 传播产品特点与销售地点的信息, 引导消费者尝试新产品并建议重复使用, 刺激流通, 增加产品的使用量, 帮助消费者树立品牌价值观、品牌偏好倾向和品牌忠诚度, 降低整体销售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广告来推销商品, 构筑品牌形象不断开拓消费市场。银行、保险公司、饭店、旅行社和运输公司等服务行业, 无不悉心揣摩着消费者的心里和价值观, 营造着消费者可接受服务的氛围。甚至各种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观点倡导, 也借助于广告宣传制造着舆论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 广告有助于了解不同产品的特色,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还可以制造新的时尚, 帮助消费者创造出新的需求。因此, 广告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成为连接厂商和消费者的纽带、桥梁及争夺市场至高权的关键, 成为各类传播活动扩大社会影响的工具。
广告在品牌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和品牌联想四大基础功能共同构成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
(1) 品牌忠诚度是品牌资产中最重要的资产。广告在建立品牌忠诚中向来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 大多成功广告的效果是增加了品牌忠诚。那些忠诚顾客的特点是:经常性重复购买、惠顾公司提供的各种产品或服务系列, 建立口碑, 对其他竞争者的促销活动有免疫力。上述的每一种行为, 不论是直接或间接, 都会促进销售额的增长。消费者反复购买同一品牌, 即使是面对更好的产品、更多的方便、更低的价钱也会如此。
广告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国内外营销学者的研究很多, 结论也基本上差不多, 即好广告不但能产生作用, 而且会强化品牌忠诚。对成功的品牌来说, 由较高的广告量引起的销售量的增加中, 只有30%来自于新的消费者, 剩下的70%的销售量是来自于现有的消费者, 这是由于广告使他们对品牌变得更忠诚。因此, 现在较公认的一种看法是:广告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加强已经存在的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 并使他们变得更加忠诚。对品牌来说, 大部分广告的目的是使已经存在的消费者更加忠诚, 而不是说服非消费者从其他品牌转移过来。
(2) 广告可以使产品 (品牌) 在短时间内建立高知名度。品牌知名度的真正内涵包括品牌认知度、品牌回忆度, 而广告是提高知名度最好的方法之一, 有了知名度则是广告最明显的结果。但广告相对来说成本是最贵的。面对众多的广告信息干扰, 要脱颖而出也非常困难。这要求广告创意独特, 有足够多的重复到达率, 选用最佳的媒体, 等等。一般来说, 知名度与销售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是, 高知名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名牌, 更不等于高销售量。但对低关心度的商品而言, 知名度只要提高, 销量一般就会增加。
(3) 广告有助于建立正面的品质认知度。广告有助于人们在最短的时间认识品牌。
(4) 广告为品牌联想提高了空间。品牌联想是指消费者想到某一个品牌的时候联系到的所有内容。如果这些联想又能组合出一些意义, 这个有意义的东西就叫作“品牌形象”。如对麦当劳的品牌印象可以是最大、品质最好的国际性连锁食品公司。品牌形象是品牌定位沟通的结果。品牌定位通过广告传播之后, 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许多的品牌联想, 最后就构成一个具有销售意义的品牌印象。
除了上述四大基础功能外, 广告还可以促进品牌形象的塑造, 人们只要想到任何一个著名品牌, 脑海中几乎都会浮现出该品牌相应的广告。只要在广告所宣传的内容中有意识地突出品牌形象意识, 就有可能通过大量广告宣传树立品牌的整体形象。近年来, 品牌公共关系广告的大量出现, 也使得塑造品牌整体形象成为广告的重要功能之一。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意识到, 只要树立起良好的品牌、企业整体形象, 市场就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 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更容易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好的广告不仅能够建立含有持久价值的品牌形象, 而且还能驱使人们采取行动, 说服消费者购买, 实现其营销功能。例如, 荷兰菲利普公司的发展道路是极其曲折的, 它的成功靠两个法宝:一是靠产品质量, 而是靠广告促销。长期以来, 菲利普公司一直花大力气做广告, 因为他们深知“红花还需绿叶扶”的道理。优良的产品必须要有广告宣传, 这样才能让大众知道它, 喜爱它, 甚至花钱买它。同时广告还具有文化传播和教育示范等社会功能。由于广告直接面对广大的消费者, 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不同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因而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广告宣传与品牌建设密不可分
品牌发展的历史是与广告发展的历史相互交错、不可分割的。品牌战略是指以单个商品品牌为主的营销战略。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决策, 是该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广告活动的总纲领。它要求突出商品的形象与特征, 进行反复宣传, 以达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和购买的目的。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 是品牌传播的表现形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服务和影响舆论, 博得各方面支持, 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的其他反应。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广告通过各种宣传工具, 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无线电广播、张贴广告及直接邮寄等方式把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或其他所想要影响的社会公众。在重复的广告宣传下促使大众增加对品牌的认知, 从而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宣传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促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宣传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宣传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宣传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宣传工作目的在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在人群中传播和普及马克思基本理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宣传工作对于推动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想要努力实现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党的宣传工作,使人们树立起真正的革命理想,脚踏实地的干事业,确定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有效的激发人们追求真才实学的精神。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有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当前已经进入到网络划时代,宣传人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品格,在宣传教育中着重强调人的感性认识和教育,通过宣传工作,党能够将所传达的精神通过网络媒体以及宣传栏等教育群众,群众也能通过宣传反馈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采用宣传工作有助于宣传党的形象,党的形象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标志来实现,如党员风采、人物事迹以及现存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们对于党的总体印象,也是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形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出群众在生活中与党接触的总体印象。在宣传教育中紧紧围绕塑造党的良好形象的主题,将党的行政观点、行政目的等有效的传递给人民群众,便于群众了解党的动态,利于在社会中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宣传工作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群众与党之间的共同交流。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凝聚力越强,就代表着人民群众更加团结,这就意味着国家人民群众之间更加团结,更加容易实现国家的整体目标以及群众的个体目标。精神文明建设与宣传教育工作都属于国家的工作目标,从目标、利益以及荣辱角度分析,都是相一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展开较好就表示,能够提高国家不同民族间的凝聚力。在采用新兴媒体如网络等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开展交流工作,要求既能方便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也能保证群众与党之间的交流工作,在宣传教育中需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采访工作,可以采用开展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群众与党的交流和理解。在宣传教育中需要注意公平对待和尊重每一个群众。注意相关制度的完善,鼓励一些宣传工作做得到的工作人员,给予先进的的人员事迹表扬等。在宣传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注意提高员工的自身意识,重点播放一些重大事件等,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
2、加强宣传工作措施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虽然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但是各区县、街道以及社区等仍然应该重视宣传栏的建设,重点抓好宣传栏建设工作,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筹集资金,使精神文明宣传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在宣传工作中需要在认真研读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和具体的宣传任务、标准以及工作要求等,制作更加鲜明的宣传标识,提高群众的关注度,规范栏目名称。在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需要成立精神文明宣传栏建设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建设与社区创建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具体办事的基层机构,区县文明办需要认真计划、评比、协调等项工作,加强社会与街道的联系,规范化管理工作。各区县在宣传栏的建设中可以采用多方筹资的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出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积极性与重要性,帮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准确的执行下去。社区在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栏中,能够极大的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文明建设人文思想。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虽然以上宣传栏能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起到积极地作用,但那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很难以引起青少年人群的关注,因此在进行宣传工作中还需要积极地利用新兴媒体的作用。如电视媒体给人一种比较新颖的感觉,有助于捉住更加具有新形式的事情,开展更加拒绝有吩咐形式的报道。在加强宣传工作中,需要注意报告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受到传统的媒体单向传播的影响,党建宣传工作总是给人一种非常严肃的感觉,很少存在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在网络时代下,这种情况非常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网络为受众提供了海量信息,人们有非常强的自主选择性,因此想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报告内容和形式,选择更加人性化的手段和形式。如在党建宣传工作中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活体,使用大量鲜活的实力来吸引人们的眼光,使宣传工作更加生动,也可以开展一些新闻专栏等创新报道形式。
在采用新媒体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宣传的深度以及广度的变化,宣传深度可以采取专题报道的形式进行展示,主要是采取访谈目录以及系列专题等进行跟踪报道,这种方式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关注度,激起人们的共鸣,完美展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采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大建设通讯员队伍,增强新闻报告的覆盖度以及趣味性,有助于增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工作,在宣传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表扬一些工作突出的人员,也需要积极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扩大在人群中的影响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宣传工作是教育和引导群众的基本途径,在宣传公众需要使广大人民确信党的指导仿真,采用合适的宣传方式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单庆,胡鹏.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党建和党建宣传工作——部分部属高校党建宣传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J]. 党建,2011, 1(01):61-63.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 篇12
目前, 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常用、最快捷的媒介之一, 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以及宣传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关心天气怎么样, 而是更加关注为什么会这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防御等问题。以《天气预报》为代表的气象影视节目也在逐渐改版翻新, 使其能够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节目还针对不同的现象向观众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随着气象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 民众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1 气象科普宣传的概念
科普主要指的是对于科学知识或者技术的普及, 宣传则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科普宣传则指的是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将科学知识或技术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图像等, 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还能够达到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目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不断革新, 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气象影视节目在科普宣传中的优势
现代化的背景下, 信息高速发展, 多样化的气象信息为影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资源。目前, 信息资源本身并不缺乏, 真正匮乏的是信息的加工方式。枯燥、抽象的文字图表信息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才能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气象服务信息。并且气象影视节目的加工方式与其他媒体相比更具有优势。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天气预报等简单的节目形态, 而是被贴近民众的、节目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气象科技服务类节目所取代, 在气象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中占据重要地位。
2.1 收视率高
近年来, 社会对电视气象节目的认可度增强, 使气象影视类节目在所有电视节目中占据较大比重, 其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将气象影视节目作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平台, 能够促进气象知识的广泛传播。气象影视节目会针对各个频道受众的不同层次, 发布具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 并预报各气象信息的服务重点。因此, 相关部门也要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内容和深度各不相同的科普节目, 以迎合广大受众的收视需求, 不仅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还能使科普知识得到普及。
2.2 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的气象信息, 气象系统拥有的强大的综合观测网络, 为及时的获取各地的气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气象影视中心再依据不同的气象信息制作出内容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节目。当灾害性天气现象到来时, 要找好其切入点, 在对基础的灾害信息进行预报的同时, 还要延伸出该灾害形成的原因, 产生的影响以及该如何防御等问题, 并引导受众及时关注节目, 以达到信息传播与科普宣传的目的。
2.3 形式多样
电视作为一种常见的媒介, 能够将文字、声音和画面等融为一体。能够将卫星云图等高科技影像资料穿插在节目中, 从而深层次的剖析其形成机理。气象影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能够利用三位动画将我们看不到的空间形式变得直观、形象。这些功能是广播、报纸、科普手册等无法比拟的, 也是气象影视节目在科普宣传方面的最大优势。
2.4 连续播放
各个频道都会严格要求每期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 气象影视节目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天气状况, 对不同季节及天气状况下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按时播出针对性较强的、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节目。另外, 还要按照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科学知识进行延伸。这就需要先对一些简单的气象专业名词进行阐释, 在大众接收之后, 再运用这些简单的专业名词对一些复杂的天气现象进行解释, 从而使受众持续保持对该节目的关注,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2.5 人才优势
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及大众传播的双重特性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气象科学知识以保证气象科普宣传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还要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在气象影视中心中, 编导往往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人才, 对气象学及影视方面的知识都比较熟悉, 是有效沟通气象学与电视语言的桥梁, 能够实现将专业性的复杂的气象信息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气象服务信息。
3 气象影视节目与科普结合的实例
3.1 高温天气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 高温天气成为各大城市必须关注的灾害性天气, 高温对工农业生产、交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 做好高温天气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意义重大。第一依据当前的天气形势切入高温的话题, 介绍其预警信号以提高更多人预防高温的意识。第二高温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包括用水、用电、农业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第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高温问题, 主要包括避免在高温下作业、中暑后如何处理等。第四要提醒相关单位注意农业和森林防火、维护电力及水利设施等
3.2 雷暴天气
夏季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季节, 雷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影视节目作为实现气象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 首先要讲明雷暴形成的机理, 其次要了解预警信号代表的各个级别, 使观众能够明确雷暴的等级, 从而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再次, 要讲述雷暴过程所伴随的大风、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现象, 在这一过程要重点提醒观众如何防雷避雨。最后, 还可以简单介绍雷暴天气现象带来的各种危害, 并提醒个人和相关单位该如何防范。
参考文献
[1]雷庆更.浅谈电视气象节目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
[3]雷庆更, 连志鸢.发挥电视气象节目优势强化气象科普宣传.科技前沿, 2010.
[4]张梅, 陈小素, 陈宏义.对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
[5]赵维平.对当前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和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10-16
战争中的世界09-13
战争中的孤儿初中作文07-30
中越战争中的震撼场面09-29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06-17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08-20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09-24
战争中的孩子小学作文500字07-04
写一封信给战争中的朋友07-20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宣传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