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艺术论文

2024-10-20

战争艺术论文(精选8篇)

战争艺术论文 篇1

摘要:小说《双凤奇缘》中有关战争的描写, 从数量上看, 占了全书近四分之一, 从内容和结构上看, 是全书主线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小说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 融合了多种元素。叙事上缓急相间, 语言风格多样, 传递了积极的思想内涵, 但同时也不免有消极因素。在战争描写上也存在着虚实关系处理不当和写作手法创新不够的问题。

关键词:《双凤奇缘》,战争描写,艺术特色

清雪樵主人所著《双凤奇缘》是一部以昭君出塞这一题材为基础、进行加工再创造的长篇章回小说。该书多年来为学界所忽略。只在研究昭君出塞小说的流变时被简单提及。但该书仍有值得挖掘处, 尤其是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

一、多元化的战争场面描写

《双凤奇缘》序言:“嘉庆十四年春月上浣之三日雪樵主人梓定”, 此时明代以来的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均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四大奇书”珠玉在前, 《双凤奇缘》出其后, 对它们的继承和借鉴便成为可能。继《西游记》后, 又有《封神演义》出世, 神魔小说的体系更为完善。纵观《双凤奇缘》中各场战役, 不难发现这些战斗场面在题材上, 融合了多重因素。

1. 双重因素的融合

小说中大部分战斗场面继承了以往历史演义小说的写法。一场战斗, 作者往往先用一首诗或一段骈文来介绍对战双方将领的衣着容貌, 再写各自的兵器、动作、语言, 表述战果。无论从外形描写、兵器运用还是战术等方面看, 均可看出《双凤奇缘》与《三国演义》的雷同之处。同时, 作者善于运用各种形容词、拟声词来生动表现战争场面,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品中的战争描写突出特点还在于它加入了神魔因素, 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如一无以法宝杀赵英和铁鸦关汉兵, 作品将不同法宝的特点和效果表现了出来。全书斗法的高潮在一无对战赛昭君、九姑仙女时, 双方各出其宝, 各显其能, 如赛昭君有变作夜叉的神通。这种写一个人能突然变成某种怪物或者其他人的写法, 则是继承了以往神魔小说的写作传统。此外, 小说中的阵法也与《封神演义》相似度很高, 这不能不说是《双凤奇缘》的作者对以往神魔类作品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后创作的结果。

2. 多元化描写的原因

小说中的战斗场面, 既有纯粹的智谋、动作描写, 同时又添加了神魔因素在内。而放眼全书, 更包含了其他类型的文学题材。一方面, 小说题材的多元化自古有之, 一篇作品中可能既包含了正史所记载的内容, 同时又夹杂着一些“迂怪妄诞”之语, 难以简单将其划为某一类。这种现象并非到《双凤奇缘》成书时才被创造出来, 该书的作者也不过是遵循了历代小说的创作传统。

另一方面, 作者选择了以历史演义为本, 但没有拘泥于历史真实, 反而采取虚实相间的写法, 融入神魔色彩, 很好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开阔的思想, 这也是作者在前代小说创作已达到一个顶峰之后不得不进行的求新求变。另外, 由于神魔小说本身的特点尚“奇”重“幻”, 决定了小说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同时也能满足读者, 尤其是广大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二、战争的叙事特色

1. 缓急相间的写作手法

小说中战争部分的描写, 并非一直聚焦在动作、场面上, 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 作者还穿插着写到了其他情节, 这样就与紧锣密鼓的战争描写形成了对比, 缓急相间、动静结合, 给读者营造出了一种不同的氛围。作品中这样的“闲笔”主要集中在对第一次战争的描写中, 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插入了对李陵、金花公主和苏武三人的铺叙, 写完紧接着又进入战争方面的叙事。但这些内容的插入, 并未影响作者对主题的表述。写李陵不屈、公主贞烈, 以抒情的笔调, 既表达出了作者的价值观, 即宣扬忠孝节义的思想, 又为这场战争增添了不少凄凉悲壮、可歌可叹的色彩;苏武和番, 是承接前文的必然情节, 同时又为后文番王加紧攻汉的情节奠定了基础。这一部分也融入了景物描写, 运用诗歌刻画牧羊城上的大风大雪。小说将战场厮杀的壮美与人物精神的崇高美相结合, 张中有驰, 富有节奏感, 既传达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又凸显了其别有风格的美学特征, 增添了作品的美感。

2. 多种风格的语言运用

小说语言雅俗并存, 风格多样。作为长篇白话小说, 通俗语言占了大多数, 无论人物语言, 还是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无不明白晓畅。作者在文中还常运用“话说”、“且言”、“不表”等词, 显然是受到讲史话本的影响。究其原因, 首先, 虽然明清时期印刷术和出版业已经很繁荣, 但对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而言, 买书阅读仍然不是他们的主要选择, 一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要满足生活需求, 精神消费占据的比例自然不大;二是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并不识字, 即使得到了纸质书也不能阅读。因此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 说书、演戏这些活动依然存在。而创作者尤其是下层文人, 在创作时就很难抛开这些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因素。另外, 有学者考证, 本书作者的身份“大概是一位为书坊写作以谋生的下层文人”, 故本书语言通俗易懂, 充满民间气息, 这既符合作者的身份、文学素养, 又能迎合当时大众的口味。

其次, 作者还穿插运用了对仗的文字和诗歌, 语句整饬, 使行文更有气势。全书每一回都以一首绝句开篇, 在战争描写的过程中, 作者常常以诗或刻画人物外形, 或摹写人物动作, 或渲染环境, 或表达情节。诗评的运用, 前代小说已有之, 《双凤奇缘》中诗词句的恰当运用, 为文章增添了雅正的色彩, 也更形象地表达出了作品的内容。

三、战争凸显的思想内涵

战争是《双凤奇缘》的一条主线, 在全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者花费了不少笔墨来描写战争, 这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 同时作者也将个人的价值观融入其中。作品中的战争部分传达出来的思想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忠义报国的思想

小说中李氏一门为保国安民, 全家几乎死伤殆尽。满朝文武无人迎敌, 老将李广毅然承担起这份责任;李虎、百花夫人战死疆场;李陵被擒, 面对劝降, 誓死不屈。作者在书中, 改变了历史上李陵投降的结局, 将其写成撞石自尽, 全忠全义, 符合时人的审美要求, 也是社会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作品如此大力宣扬忠孝节义、舍身报国的思想, 是有其渊源的:第一, 《双凤奇缘》作为一部以历史题材为本进行加工的小说, 从创作手法、写作本旨来看, 必定会受到前代优秀作品的影响。从远的看, 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和不朽经典《三国演义》中, 正是借拥刘反曹的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对名将贤臣、治世之君的向往与渴望。《双凤奇缘》中亦是通过描写战争以及战争中的人物来表现这种“褒忠殛叛”的创作思想, 而这一本旨正与《三国演义》是吻合的。第二, 一部作品所包蕴的内涵与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双凤奇缘》产生于清代中期, 而此时的社会已经经历了各种思潮的洗礼, 从程朱理学的一统天下, 到阳明心学的横空出世、泰州学派的旁逸斜出, 而后王学发展渐入歧路, 因此主张恢复传统政教观、重视士人社会责任感的思潮又复起, 到清中叶理学仍为官方正统学说, 且更偏重于求经考证, 兴起乾嘉学风。《双凤奇缘》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里, 它涵盖了封建正统思想就不难理解了。作者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来表彰李家忠烈, 这是对这种不屈不挠的行为的赞赏, 也展示了历来士人所追求的气节。而作者的这一创作观被统治阶级认为触犯了他们的种族尊严, 虽写汉朝事, 但有影射清朝之嫌, 故难逃被统治者禁毁的命运。

2. 鲜明的女性意识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环境、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为女性直接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创造了条件。此外, 重视女性、创造非传统女性的形象也与历来的小说发展轨迹分不开, 在杨家将系列小说中, 就有女将出征的故事情节。《双凤奇缘》塑造了几位智勇双全的女性将领, 她们敢于亲历沙场、上阵杀敌, 有着一般传统女性甚至男性所不及的胆识和谋略。她们在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新女性观。同时, 这些女将上阵杀敌多是为救亲人或是报仇, 如李家二位女将因要救李陵、李广而自请出征, 赛昭君要雪前耻报姊仇而出征, 这也传达出作者快意恩仇的创作思想。

3. 宿命论和因果论

小说成书于乾嘉年间, 是我国封建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思想上也会不可避免的有其消极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作者宣扬了宿命论和因果论的思想。如李广顶现白虎, 吓退孙云得以逃走;番僧一无赠番王四句偈语, 将昭君和番王日后的生活在此道出, 意在说明人生皆有天命, 不由人力而为。作品中有此思想并非偶然。首先, 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 这与在我国根深蒂固多年的佛教思想有很大关系。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后, 渐渐融入我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变得“中国化”。隋唐时统治者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政策, 使佛教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加上佛教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能使劳苦大众信仰而能获得心理安慰, 从而相信天命、安分守己、认同自己的生活处境, 因此佛教既获得了平民百姓的认可, 也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其次, 这也与我国历代文学的发展有关。如唐朝出现了通俗文学俗讲和变文, 这类以讲唱佛经故事为主的文体, 不仅扩大了文学的传播和影响, 同时也在为市井民众讲解的过程中, 宣扬了佛教的理念, 故“因果报应”、“宿命”等概念也渐渐为大众所接收。在明清时期, 就有不少作品中参杂着儒、释、道三教成分在内, 间以神灵斗兵斗法情节。此外, 这也与小说家的创作观念和审美追求有关。小说家们强调“事不奇则不传”, 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说环环相扣, 使得作品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双凤奇缘》的序文中多次提到“奇”字, 且作者对“奇”的定义也有独到的见解, 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行文中增添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了。

四、战争描写的不足之处

与同题材的作品其他相比, 《双凤奇缘》未能获得学界重视, 在众多明清小说中也没能脱颖而出, 原因在于它有几处明显的缺陷。

1. 虚实关系处理不当

战争中出现的人物既有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又有作者虚构出的人物。对于前者, 作者多以改变历史的写法去处理。李广、李陵、苏武均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作品将他们都写成了汉元帝时人。李广并无子李虎, 与李陵为爷孙而非叔侄关系;苏武与猩猩一节更与史实不符。这样时空错乱的写法并非没有先例, 清初吕熊的《女仙外史》就是一例:唐赛儿、朱棣皆为历史人物, 但作者将唐赛儿起义事提前至朱棣登基时, 为凑成嫦娥与天狼星的恩怨故事, 其间亦杂以神魔传奇色彩和三教教义。《双凤奇缘》即秉承了这一创作手法。这样的写法并非完全不可取, 但其弊端在于容易削弱作品的感染力。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提到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创作是不同的, 前者可以完全虚构, 而后者不可以, 这是为了防止熟悉历史的人说它不真实, 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虽然李渔的见解并不全面, 然而《双凤奇缘》的作者在虚实关系上确实没有做到很好的处理, 因而容易使得读者过于聚焦在这些混淆的人物或情节上, 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作者想要传达出的忠孝节义的思想也必将被减弱。

2. 写作手法创新不够

首先, 在具体的战争场面的描写中, 作者没有很好的处理不同情节或人物之间的同异。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将同类型的战争写出其不一样的特色, 重视细节, 同中求异。而本书在这一方面上尚有欠缺。战争场面雷同现象较为明显;关于法宝法术的描写也大同小异, 且与《封神演义》等以往的神魔小说多有雷同之处, 因而作品缺乏独创性;书中描写的谋略也不多, 不外乎拖刀计、埋伏计这些老生常谈的计策, 没有鲜明的特色, 难以吸引读者。另外, 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强, 虽然语言运用有雅有俗, 但描写的仍不够细致凝练, 且亦多出现雷同情况。而这些不足之处也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 作者是生活于清代中期市井之中的一名下层文人, 没有关于战争的经历, 他的作品也多为满足下层民众的精神需求而创作, 加上作者本人艺术修养的程度并未达到文学大家的水平, 因此《双凤奇缘》在描写中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使得作品内容干涩, 不够饱满, 也就导致该书终难成为能与《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相提并论的名著。

参考文献

[1]雪樵主人 (清) .双凤奇缘[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0.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刘娜.《双凤奇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6]王功清.《双凤奇缘》题材的文学性分析[J].美与时代 (下旬) , 2013 (8) :111-112

[7]方胜.奇缘奇在哪里———昭君故事的演变和《双凤奇缘》的得失[J].明清小说研究, 1989 (4) :164-175.

战争艺术论文 篇2

谢灵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题材上彰显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美,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美,描绘的战争场面具有多样美,安排的艺术结构具有错落美,运用语言具有半文半白的雅俗美。因而它不仅能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丰富人们的谋略经验,而且可以让人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得到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关键词 《三国演义》 战争艺术 审美价值

作为三国历史艺术再现的《三国演义》,和广为人知的《孙子兵法》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孙子兵法》从理论上阐述了战争谋略、战法决策、用人之道等问题,《三国演义》则把有关的见解寓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紧张壮烈,血与火的拼杀,而且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还写出了饮酒赋诗、山林贤士聚会等富有抒情意味的场景,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军事人物形象。因此,《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能使读者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一、《三国演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美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等史料,对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流传在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以艺术的再创造而成的,是民间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记载,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多才多艺,写过词曲、杂剧,尤以小说成就最大。除代表作《三国志演义》外,还著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还著录了他所作的三部杂剧作品,今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赵匡胤、赵普为中心,歌颂了贤君明相,与《三国》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三国演义》叙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朝统一期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作者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展及结束为基本线索,广泛描写了当时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斗争,塑造了众多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历史面貌。小说中描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合乎历史真实的,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一部文学作品,它在对历史事件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塑造人物和编述故事情节。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周瑜等,都已家喻户晓;作品中像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老幼皆知,广为流传。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历史演义小说推到了最高峰,对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也给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数百年来,对社会生活产生着多方面的作用。清代文人魏裔介在《三国问答序》一书中所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应当说,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成功,显示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美,二、《三国演义》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美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中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形象更鲜明,个性更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可以说,这部小说的创作成功,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罗贯中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着重写人,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战争的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其遵循的创作原则,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刻画曹操的奸雄形象,就是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各种传说集中起来,使其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而描绘诸葛亮的智慧,则是把他置身于军事斗争的前哨,凭借其惊人的预见性与周密的运筹,挫败敌人,显示出他非凡的智谋;作家主题歌颂正统,刘备就成为仁义的化身,而曹操则成为历史上奸雄的代表。

正因为如此,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这几成定论。其实罗贯中在人物塑造方面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殊不见孔明料事如神,却误用马谡,坐失街亭;曹操虽奸诈险恶,但也慧眼识英雄;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刚愎自用,而招致失败。可见,《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艺术形象仍具有鲜明的个性美。罗贯中塑造人物形象,不是贴标签,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如诸葛亮的多谋善断、曹操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宽厚、关羽的大义大勇、张飞的莽撞勇敢、赵云侠肝义胆、孙权的任人唯贤、周瑜英俊潇洒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由于《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有着开拓性的审美价值,因而其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也影响着人们审美实践的行为方式。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就被很多人模仿,至于诸葛亮、关羽、赵云、黄忠、周瑜、黄盖等形象,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了后人生活中的榜样。《三国演义》描绘战争场面的多样美。

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一是表现战争的多样化。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例如空城计;或分伏击战、偷袭战,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或分阵地战,游击战,例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诸种形式的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互不重复,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是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的多变性,关键取决于运筹者的智能。指挥员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相连。而对每一次较大战争的描绘,作者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将主将的性格、兵力部署情况、双方力量的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最终的结果等,无不交代得清清楚楚。例如赤壁之战,是全书描写战争最突出的。这场战争场面宏大,水上、陆地,前线、后方,正面交战、暗中斗智,无不体现出来,其中人物众多,几乎小说中所有重要角色都露了面,但作家创作思路清晰,主要表现的就是以少胜多、以智谋胜骄满、以联合胜孤独的军事战略。

三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同中求异,构思精巧。如同是南征,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而曹操的南侵则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赋予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

四、《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错落美

由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可以理出其结构脉络。郑铁生的《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分析其结构,就是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战役,形成一个战争系统。不少学者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的苦肉计,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关羽华容道释曹操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逐一串联而成了大系统。《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为主体,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突出了创作主题,形成为严谨的艺术结构,打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写法,显示出结构上的错落美。

又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需要前后呼应、首尾一贯,因而《三国演义》需要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以形成统一的小说系统。《三国演义》将长达九十七年的兴亡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具体在处理近百年的历史事件中,从三国故事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结构安排明显不平衡。这是因为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到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诸种辉煌业绩自然值得作家大书特书。然而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形势急转直下,时日无多,面临溃亡,因而描绘篇幅大为缩小。也正因为如此,作家颇费心思的安排主次,在叙述三国人物故事中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魏君臣方面,对吴国描写是较为粗略。可见作家的结构安排有轻重之分,艺术匠心之独到。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战争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当今社会,竞争机制全面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决策、谋略、用人等竞争环节越来越予以高度的重视。现代学者在对《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战争题材进行文学本体研究之外,还尝试从人才学、管理学、领导艺术和决策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现代人才学、管理学、领导和决策理论提供形象的历史阐述,以期对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人有所启示和裨益,这也是《三国演义》战争艺术引以为重的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谢灵(1954—),女,安徽蚌埠人,教授,从事军事写作学、军事文艺理论、军人审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战争艺术点亮三亚凤凰岛 篇3

# 一定要知道的微博应用 #

不织微博,绝对OUT!当你兴冲冲地在群里贴出一条自己觉得挺好玩的消息时,群友跳出来对你说“old”,这是多么不给力!微博上的这些小应用,你用了木有!用了木有!!

在微博相册中圈人

点击“圈人”,会出现一个正方形的框(可以拖动),在输入框输入你朋友的微博昵称就可以进行圈人了。圈人成功后,被圈出的人的头像会显示在图片的右侧,要重新圈人的话,可以删除此头像。被圈出的你的朋友会收到一条消息,说明其在XXX的专辑中被圈出来了。

微博相册中的系统相册

系统相册是指微相册自带的专辑,是原本就存在的,不是自己创建的专辑。目前包括三个专辑,分别是“头像相册”、“微博配图”和“默认专辑”。其中,“微博配图”和“头像相册”不能修改名称、不能删除,不可以修改访问权限,为所有人可见专辑;“默认专辑”可以编辑名称、删除、修改访问权限。

怎么在微吧中发帖

微吧是新浪微博上一个基于主题讨论与交流的社区。它按主题将微博内容聚合起来,展现了优质的内容,并且给用户提供了讨论的平台。在微吧中可以发表以下几种不同的帖子。

普通帖:适合所有吧友,进入某吧首页后点击上方“加关注”按钮,再点击“发新帖”即可。

话题帖:在话题帖聚合了带有相同#话题#的微博,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热门话题;目前只有吧主和专家才可以发话题贴。

PK帖:可以呈现观点对立的PK形式帖子,吧友可以选择支持你赞同的观点。目前只有吧主才可以发表。

脉络帖:梳理某事件的相关微博,方便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目前只有吧主才可以发脉络。

当事人帖:有焦点人物,可以方便地查看他的相关微博。目前只有吧主才可以发当事人贴。

如何用微博桌面聊天

1.点击“互粉好友聊天”页签,打开用户列表,包括用户头像、用户昵称/备注名、用户状态。用户列表优先显示在线用户,以在线、忙碌、离开、隐身的顺序向下排列。2.双击用户所在区域,即可打开与该用户的一对一聊天窗口。支持发送表情,也设有查看聊天记录的入口。3.鼠标浮在主面板微博显示区域上,会显示出“聊天”字样,点击可以和该微博的作者聊天。

微博桌面的特别关注

什么是“特别关注”呢?其实这个功能是微博桌面基于特别关注分组的一项功能,它为“微博看不过来”的用户量身打造,解决了高效阅读的需求。用户将关注对象加入特别关注分组后,即可实现特别关注对象微博置顶、特殊显示、新微博提醒等贴心功能。特别关注功能提供本地管理,点击主面板“我的首页”页签,在特别关注分组下,点击“+”号即可对特别关注分组进行添加和管理操作。

# 手机 #

手机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随身设备,它可以拍照、录影、编织“围脖”、看八卦,也能成为工作、学习中的好帮手。

利用iPhone创建电话会议

对于iPhone用户来说,可以非常方便的创建电话会议:首先拨通第一个电话,点击“添加通话”按钮,添加新的联系人进行拨号,对方接听之后,第一个通话会被继续保留;此时你会发现拨号键盘界面上的“合并通话”按钮已经变成可用状态,点击之后,两个通话会被合并到同一线路,也就是进入会议状态,此时所有人都可以听到这些通话,重复上述步骤可以继续合并通话,最多可以合并五个通话。

让iOS设备以空格键的名义确认输出中文

如果你的iOS设备已经更新至6.0版本,那么在使用拼音方式输出中文字符时,可以通过空格键直接进行确认:进入设置界面,跳转到“设置/通用/键盘”,在其下选择“简体中文(拼音)”,可以看到这里已经自动启用“空格键确认”。以后,我们在使用系统内置的中文拼音输入法时,可以看到此时的空格键已经变成“选定”,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空格键直接输出中文,这显然是要比自行选字要方便不少,而5.x版本的中文输入法界面的空格键只是显示“其他”而已。

无阻碍实现iPhone的短信群发

如果需要为iPhone群发消息,那么并不需要安装第三方应用,也不需要越狱。进入写消息界面,点击“+”按钮,按着左手在通讯录选择第1个收件人,注意不要松手,右手继续选择需要群发消息的其他收件人,注意此时不会有任何显示,但松开手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收件人”后面已经出现刚才选择的所有联系人。

语音输入也能实现多语言

进入设置界面,依次选择“通用/辅助功能/VoiceOver/语言转子”,在这里选择“U.S. English”。以后,我们就可以在使用语音输入时实现多语言。例如,发送信息时,选择“简体拼音”,按下话筒图标,可以讲述汉语;如果选择“English(US)”,那么在按下话筒时,可以讲述英语,以此类推。当然,后者必须保证已开启WiFi或3G网络。

一键查看iPhone的即时状态

当我们需要了解iPhone的可用电量、照片数量、流量使用等情况的时候,通常是进入设置界面的“通用/用量”进行检查。不过如果你的手机里面安装了最新版本的腾讯手机管家,可以直接查看iPhone的即时状态:打开腾讯手机管家,进入手机中心,可以在“手机中心”查看到流量、时长、相册等三个方面的简洁信息。点击后面的“>”按钮可以查看更详细的信息。如果需要查看磁盘容量、CPU状态、内存状态、网络连接、硬件特性等,只要单击右上角的按钮即可查看。

# 这样用好软件 #

和手机、电脑打交道,都离不开软件。有些简单的设置,会使你的软件更人性化,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QQ通讯录直接查看短信记录

在使用iPhone的过程中,如果临时需要查看某一联系人的短信发送记录,往往不得不返回主界面进入“信息”主界面才能查看。如果是使用4.0或更高版本的QQ通讯录,那么可以同时查看到最近的短信发送记录:打开QQ通讯录,在主界面切换到“最近联系”界面,这里除了可以查看最近的通话记录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个短信按钮,点击之后可以查看与其的短信发送记录,并不需要重新进入“信息”界面进行操作,很方便吧?

不让微信朋友圈显示照片更新

默认设置下,微信好友如果上传了新的照片,那么会在朋友圈第一时间显示出来,其实这也是一种骚扰。按照下面的步骤,可以避免这种尴尬:进入通讯录,选择需要屏蔽朋友圈更新通知的某位好友,进入详细资料页面,单击右上角的编辑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功能菜单中选择“设置朋友圈权限”,只要在这里启用“不看他的照片”,稍等片刻即可生效。以后,这位朋友的朋友圈如果有更新,那么将不会显示出来,当然你可以随时关闭这一功能。

提高CCleaner删除的安全级别

很多朋友都选择CCleaner作为清理工具,默认设置下,CCleaner会采取正常删除的方式,虽然删除速度比较快,但对于有着更高安全要求的朋友来说,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很多第三方工具都提供了强大的还原功能。其实,我们可以更改设置,让CCleaner采取更安全的覆写删除方式:运行CCleaner,在左侧功能导航栏选择“选项”,进入“选项”面板切换到“设置”选项卡,在这里选择“文件安全删除(较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覆写次数,在1遍至35遍覆写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应该足够了吧?不过要提醒一下大家,经过CCleaner强大的覆写删除之后,再想要恢复数据,可不是非专业人士轻而易举能够实现的了。

用耳机线控制酷我音乐

我们知道,iPhone的原厂耳机可以直接控制歌曲的播放状态,不过利用耳机线控同样可以控制酷我音乐的歌曲播放:打开酷我音乐,打开“选项设置”界面,将“允许线控操作”和“晃动手机切歌”设置为启用状态,以后就可以使用原厂的耳机线控进行播放控制,也可以拿起手机晃动切歌,是不是很方便?

借助iTunes排列图标

如果你觉得手工拖曳iPhone的主屏幕图标比较麻烦,那么可以通过iTunes快速排列图标。先用数据线将iPhone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然后打开iTunes,在左侧窗格选择iPhone设备,在右侧窗格切换到“应用程序”选项卡,随后可以看到iPhone主屏幕的内容,现在使用鼠标拖曳即可对图标进行排列。

# 上网技巧 #

上网的时候有很多有用的应用和技巧,你找到了吗?

扩大QQ影院的搜索范围

很多朋友都开始通过QQ电影票进行购票,不过默认设置下它的搜求范围只有3km,可能无法满足你的需要。其实,我们可以适当扩大QQ影院的搜索范围:打开QQ电影票,进入“更多”界面,找到“系统设置”小节,可以看到默认的影院搜索范围只有3km,单击右侧的“>”按钮,随后会看到调节界面,在这里可以按照需要扩大至10km,对于城区来说,应该已经完全足够。

让QQ邮件也能发送Emoji表情符号

对于已经提前安装Windows 8的用户来说,可以使用Metro风格的Emoji表情符号。其实可以为Windows 7系统安装KB2729094更新,从而提前使用Emoji表情符号。建议通过Windows Update进行在线更新,也可以访问http://www.microsoft.com/zh-cn/download/details.aspx?id=30521手工下载并安装更新。登录QQ邮箱,进入写邮件页面,单击工具栏中的“表情”按钮,激活表情列表之后切换到“Emoji”选项卡,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很有趣吧?当然,你也可以在Word等其他的编辑工具使用这些表情符号。

以下载的方式订阅报刊杂志

对于拥有iPhone等iOS设备的朋友来说,可以像下载应用程序那样,以下载的方式订阅自己喜欢的中文报刊杂志。单击主界面的“报刊杂志”,此时会提示可以从App Store下载报刊杂志,单击右侧的“商店”按钮进入App Store的“报刊杂志”大类。这里提供了众多的类别可供选择,例如选择“电脑与网络”,单击右侧的“免费”按钮,按照提示输入Apple ID下载即可。以后,我们在iPhone第一时间阅读所下载的报刊杂志,是不是很方便?

在iOS设备同步提醒事项

对于拥有iOS设备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创建或管理提醒事项,从而实现iOS设备的提醒同步。在浏览器打开https://beta.icloud.com/,使用Apple ID登录,在这里选择“提醒”,即可以查看iPhone、iPad、iPod touch、Mac等iOS设备上的提醒事项,也可以在这里直接创建新的提醒,同步之后即可在iPhone等iOS设备上查看。

在本地一键获取酷盘外链

如果你经常需要与他人分享文档,利用网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虽然现在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网盘服务,但势必需要考虑分享的便利和安全性,如果每次都登录网页完成分享,操作起来显然相当麻烦。其实,我们可以利用酷盘的外链功能在本地实现一键分享。打开酷盘客户端,依次进入目标文件夹,右击选择“获取外链”,稍后即可获得相应的链接地址,复制外链地址之后,就可以通过QQ、微博发送给好友,对方点击之后即可获取。如果需要取消分享,那么可以随时登录https://www.kanbox.com/share/取消相应文档的分享状态。

# 办公快操作 #

很多人觉得办公软件很麻烦,其实有些快捷操作可以使原本要几大步骤才能搞定的事一次就OK,办公快操作,就是帮你十步并作一步走,时间省多多!

将单元格区域直接粘贴为图片

当你需要将电子表格的某些内容以图片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时候,并不需要借助截屏工具,直接使用粘贴功能即可实现。在Excel复制需要保存为图片的单元格区域时,在指定位置右击,激活“选择性粘贴”功能,在“其他粘贴选项”小节可以看到我们需要的“图片”选项,而且会即时显示预览效果。如果你使用最新版本的WPS表格,那么不会在“选择性粘贴”对话框看到类似的选项,只需要直接在“粘贴”子菜单选择“粘贴为图片”就可以了。

借助推荐列表提高输入效率

在输入数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规律的数据,如果为此设计有效性条件,显然是过于麻烦。其实可以利用WPS表格的推荐列表提高输入效率:在依次输入少部分数据之后,WPS表格会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忆结果提供出来,供用户进行选择,随着用户键入字符的变化,这里会即时提供相应的记忆结果,只需要直接选择就可以了,而Excel只有在存在唯一结果的情况下,才会将记忆的结果显示出来供用户选择,两相比较,显然WPS表格更具效率。

借助字体解决WPS的对钩插入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文档中插入对钩,手工绘制自然麻烦。如果你主要使用WPS文字,那么可以借助字体设置解决这一困难:切换到“插入”选项卡,单击“符号”功能组的“符号/其他符号”按钮,打开“符号”对话框,选择“CommercialPi BT”或“Wingdings 2”字体,在这里很快就可以发现空白方框、带“×”方框、带“√”方框,选择之后即可插入。当然,如果你需要实现鼠标点击切换的动态效果,那么需要借助VBA控件,而这是专业版本才提供的功能,如果你使用的是个人版本,那么需要下载相应的VBA插件。

利用Outlook及时撤回邮件

有时候发错邮件,需要撤回怎么办呢?虽然QQ邮箱、Gmail邮箱都提供了撤回邮件的功能,不过办公人员可能更多的是使用Outlook。其实,只要收件人尚未阅读邮件,那么使用Outlook同样可以撤回邮件:打开需要撤回的邮件,切换到“邮件”选项卡,单击“移动”功能组的“操作”按钮右侧的倒三角箭头,从下拉菜单选择“撤回该邮件”,随后会弹出“撤回该邮件”对话框,这里可以选择是直接删除该邮件的未读副本还是删除未读副本并用新邮件替换,一般自然是选择前者,再次确认之后会尝试撤回邮件,只要收件人尚未阅读该邮件,那么很快就可以完成撤回的操作。

给你的PPT瘦身

浅析《管子》中的战争控制艺术 篇4

一、“慎谋保国”, 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作为战争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家利益是确定战略指导的根本依据, 战争控制要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利益。国家的根本利益一般通过国家政治和对外政策体现出来。战争是政治的工具, 战争服从政治需要, 这既是对战争的总体控制, 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表现。

《管子》对战争控制问题的视角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管子》认为, 军队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关键, 不能废除。《管子》说:君之所以卑尊, 国之所以安危者, 莫要于兵。故诛暴国必以兵。兵者, 外以诛暴, 内以禁邪。故兵者, 尊王安国之经也, 不可废也。《参患》它表明, 决定君主尊卑、国家安危的因素中, 强大的军事力量最为关键, 君卑国危是由于军事力量弱小的缘故。《管子》对军队的职能“外以诛暴, 内以禁邪”的定义在先秦的军事著作中是很少见得, 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指出了军队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 《管子》认为战争要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在论述战争的危害性的同时, 提出了“慎谋保国”的基本观点。《管子》说, 夫兵事者, 诡物也。不时而胜, 不义而得, 未为福也。失谋而攻, 国之危也。慎谋乃保国。《兵法篇》这句话是说, 战争是变幻莫测的, 进行战争是一种冒险的行动, “不义”、“不理”、“不时”的战争尽管可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和经济上的利益, 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好事。我们可以把《管子》的作者对于战争控制的观点概括为:首先强调“慎谋”, 在慎谋的基础上重战, 归宿是保国。《管子》这种慎战思想, 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使国家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要尽可能把诉诸战争作为最后的手段。目前, 我国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 尽管周边的态势不甚稳定,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是处于战争准备时期, 因此, 我们要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有利条件, 抓紧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从而担负起对内对外的历史使命。

二、“国富者兵强”,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利于战争控制的条件和形势

任何战争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利益引起的, 而一定社会的经济力量又是战争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大的影响。要实现战争控制, 不能仅凭主观愿望, 必须具备成熟的条件和有利的形势。因此, 平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积累进行战争控制的实力, 遏制战争的爆发。《管子》把物质财富是否充裕看作是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认为发展生产是富国强兵的根本途径, 只有生产发展了, 才能粮多财厚, 国用充足, 军队才能强大, 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否则, “国贫用不足, 则兵弱士不厉;兵弱士不厉, 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 则国不安也”。 (《七法》篇) 《管子》把农业生产作为富国强兵的基础。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由于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 形成了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作者在《治国篇》中集中表述了这一思想:“国富多粟生于农”, “国富者兵强, 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 强兵, 广地, 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未作, 止奇巧而利农事”。就是说, 国富才能兵强, 兵强才能战胜, 战胜才能地广。而国富、兵强、战胜、地广“必生于粟”, “多粟生于农”。所以, “家事”是“众民、强兵、广地、富国的基础。进行战争不仅依赖生产的发展, 经济的巩固, 国家集中控制命脉也是一个重要条件。《管子》不但认识到战争胜负取决于社会的经济条件, 而且朦胧地猜测到消除战争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纵观近代中国,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因此, 《管子》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利于战争控制的条件和形势对于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兵未出, 计先行”, 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实施整体控制战争是交战双方展开的综合较量

战争艺术论文 篇5

一、情节设计可以符合常态,但要做到超凡脱俗

情节次序的安排通常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如《木兰诗》按木兰征战前、征战中和征战后三个部分着笔来写。《曹刿论战》按战前、战中和战后次序濡笔的。这样的层次结构,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学生写一种比赛,一种活动,都可以找到一个支点,一种目的来安排结构。比如学生写篮球比赛,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按赛前、赛中和赛后来展开情节。

情节设计的繁简详略,宜根据主题合理安排。《木兰诗》着重要表现女英雄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人格魅力,因此对于征战中的经过,寥寥几笔带过;而详写了征战前和征战后的一些生活情景,以突出木兰巾帼英雄的美好心灵。《曹刿论战》是为了记录军事家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思想,因而详写了战前的准备工作和战后取胜原因;而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着笔不多,着墨之处,也意在突出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生写作设计常态情节时,应当根据主题处理好情节的详略。

二、情节设计可以异彩纷呈,呈现多种逻辑关系

魏巍在人物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选取了三个各自独立又珠联璧合的典型事例,全面深刻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的主题。第一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歌颂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我军意志的坚韧和刚强。第二个事例是马玉祥救朝鲜儿童,歌颂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第三个事例是雪中话乐,战士希望得到一枚解放朝鲜的纪念章,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们气质的淳朴和谦逊。三个事例围绕开篇的排比句的总纲选材的,事例间的抒情议论过渡紧密。这三个事例呈因果关系。前两个事例写了战士干了什么。第三个事例回答了战士为什么这么干。前两个事例是行为结果,第三个事例是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通过战士的幸福观苦乐观,展示了他们的心灵美。

学生在写作文时,所选的作文素材组合在一起,可以呈现多种逻辑关系,只要利于突出主题就可行之。有的学生在写秋游的场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因果逻辑关系先写在山谷采摘山葡萄的情景,接着写因品尝到甜头,继而登山采摘圆栆的场面,最后写拾级而上想采更多的山果,回家给爸爸做春酒,没料到被树藤上的草蜂蛰了的场景,以便突出孩子秋游显孝心的主题。

三、人物的配备要相得益彰,最好充满传奇色彩

作品中的人物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充满了传奇色彩,易于给读者建构一个有着鲜明印记的理想化人物形象。读者的心灵常常被文中的一些人物牵引着朝某个方向拽去,有股魔幻的力量在驱使着读者的喜怒哀乐跟着文本中的角色往前跑。

《芦花荡》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子,是个干瘪的鱼鹰,却能出入自如地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苇塘中部队的供给。小说写了老头子因护送两个女孩儿进入苇塘,途中大菱意外挂彩,二菱第二天目睹了老头子在船头剥莲蓬用计引诱鬼子们,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他们在水里钩住置于死地的故事。课文在写这两个女孩时也配备上一些传奇色彩,都身患疟疾,把大菱写成伤员;反写二菱照顾大菱,还敢目睹老头子为大菱报仇的惊险场面。全篇人物的配备无不彰显一种传奇的力量,令人深切地感受到抗日军民的爱国热情,中华儿女智勇双全,是任何外敌不可战胜的。

学校在写到群像时应注意人物的配备关系结构,主次人物要分明,线条要清晰,最好涂抹上传奇色彩。如果学生写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晚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写一写众多演员的表演绝活,尽量写得传奇一些。在描写某个大型节目时,要写出演员的主角和一些配角在一起表演时的精湛技艺和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要写出观众的惊叹反应,以烘托主角的艺术高超。

四、环境的布局,要给人物施展活动的空间

人物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写作时环境的布局要给人物施展活动的空间。合情合理的环境布局,利于突出中心。

西蒙诺夫的《蜡烛》感人至深。年老体弱的南斯拉夫老妇人,在炮火连天的方场一步一挪地一点一点地掩埋苏联红军烈士的尸体,在他的坟头点上了珍藏45年的喜烛。课文写环境的恶劣,几乎隔几行就写写炮火,令人一直为老妇人的生命安危胆战心惊。作者从老妇人摸出蜡烛写起,一直围绕烛光细致地描写到文章的结尾。这篇战地通讯环境的布局,让读者感受到南斯拉夫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哀思如母子情深。行文结构更加艺术地突出了主题,讴歌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人民战斗情谊如此深厚。

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沿街乞讨的乞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如何把乞丐写得感人呢?”学生会想到乞丐爬着走,匍匐前进的艰难;还会想到在车来人往的大街小巷,顶着小雨要钱的痛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蜡烛》的环境布局和人物协调的关系。学生可以用细节描写展现乞丐艰难爬行要钱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写到他某一刻接到一张十元钱大票时异常感激的行为。学生可以隔几行写写小雨和来来往往的人群车辆,叫人一直为乞丐的痛苦处境和安全担心。乞丐在小雨中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了。学生可以写写乞丐在小雨中不时地拾起路面的塑料瓶和小钉之类的垃圾这样的小事。恶劣的环境布局,让一个双腿残疾的乞丐艰难地讨钱而散发出感人肺腑的光辉。

综上所述,结构既是指文章的框架,又是指内部的细致构造。情节的设计处理可以符合常态,但要做到超凡脱俗。情节的设计处理也可以异彩纷呈,呈现多种逻辑关系。人物的配备要相得益彰,最好充满传奇色彩。环境的布局要给人物施展活动的空间。作者应根据写作意图把人物、环境、情节巧妙艺术地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主题,使读者产生共鸣。

战争艺术论文 篇6

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海外推广办公室主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翟优先生主持。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章剑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同曦集团董事长陈广川;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赵奇;鲁迅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张伟;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美苑》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杨振国等领导及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剑华先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代表张伟先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先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先生纷纷致辞,并表示了对本次主题性展览的大力支持与赞颂。

这次“浴火”画展,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次重大的活动,本次展览选取了自1979年至今的108幅战争题材的作品,直面黑暗,直面战争,以恢弘的气势,大气的笔触,歌唱着中国人民在国家和民族遭到日本侵略者践踏和蹂躏的时所做出的伟大牺牲。每幅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满含着中华民族的伤痛耻辱与不屈不挠的精神,点亮了每一位中国人的良知与觉醒。特别是赵奇先生特意为本次南京展览创作的一幅十几平尺的大画《长歌·南京英魂》,以一种纪念碑式的画面纪念68年前的那场大规模屠杀和南京战士的浴血卫城,画面虽简洁,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围观。

战争艺术论文 篇7

1. 土山湾油画产生的过程

上海土山湾是近代中国出现西洋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 后在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对教徒的发展下,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徐家汇被誉为“远东的小梵蒂冈”。到清代同治三年, 教会在徐家汇耶稣会创办的孤儿院由董家渡迁入土山湾。在土家湾孤儿院随后建立了工艺场, 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照相等工场。

2. 土山湾绘画艺术的风格

土山湾孤儿院在教会的资助下运营, 绘画师约有四十人, 所绘者均为圣洁之宗教画, 或与纸, 或与布, 或于石, 或于玻璃, 无不精美。育婴堂中全部人员约共六百五十人, 各种工艺悉由修士所指导, 如绘画指导者, 则诚为可贵之艺术家, 并非仅为艺术人员也。堂中人员虽不众多, 而出品种类则颇繁多, 且制作又精美如此, 实不能不为之倾倒1, 资料告诉我们, 当时土山弯的艺术指导教师都为天主教修士, 这些修士精通欧洲各种工艺美术制作过程。修士出生的这些教师本着来中国传播教义的职责, 尽可能的都将各艺术题材选定在宗教范畴内。

3. 土山湾绘画传播的局限性

土山湾绘画的天主教宗教题材首先就限制了其在大众中的传播影响, 这种形式的审美不符合传统中国人的习惯, 对于这些不同的阶层, 自宋以不变的梅, 兰, 竹, 菊, 水墨画, 都足够满足他们文化层面的需求。所以, 土山湾画馆绘画是不具备中国商业市场的需求。

从深层次的理论分析, 首先:文化严重抵触。这个时期的土山弯艺术文化不能代表广泛形态下的先进的欧洲文化, 只能代表欧洲的天主教文化。从绘画的水平, 和艺术品的风格上看, 土山弯艺术只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艺术的延续, 没有艺术上的先进性。土山弯西洋艺术的出现, 本质上不是用来单纯的艺术交流的, 而是用来天主教传播的。

4. 土山湾画馆绘画出现的积极意义

土山弯画馆作为艺术学校, 收取12岁的学生, 18岁毕业, 六年制的学徒体系, 除一部分留在学堂作为教师之用, 其余学生将走向社会, 当这些画过圣像画的的学生走向社会时, 为了生计, 必将融合到市场经济中。其中有广告设计师、舞台美术师、布景设计师、月份牌绘制师等, 商业工艺美术专业人员, 这无形中促进了上海地区的商业工艺美术发展, 有史可查毕业于土山弯艺术学校的艺术家有:照相馆布景师张律光, 后来开设新美术学校和创办上海油画院的周湘。还有开设水彩画馆的徐永清。在清末民初的作坊式生产中, 这些受过西洋画训练的艺术工作者, 又都授艺于自己的学徒, 从而使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数倍增, 不论就工艺美术发展, 还是文化间接影响,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徐悲鸿更是认为, 土山弯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

1. 广州十三行西洋画产生的背景

“十三行”的名称是沿袭明代的设置, 公元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清朝政府下令锁国, 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 不得外国人在中国其他地方经商。一时间, 广州的洋行在三百英尺长的十三街上繁茂的林立。

广州因为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而成为西方人旅游中国最多的城市2, 旅游业的发达, 势必带动旅游纪念品行业的出现。事实上伴随着旅游的发展, 广州十三行出现了大量的反映中国风情的水彩画, 玻璃画, 以及后来出现在这个地区的油画。

2. 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

在早期1770年到1790年之间绘制的组画中就可以看出当地画家就已经受到西方绘画透视的影响。稍后出现的外销画主要以水彩, 玻璃画, 和彩色木版画。反映的题材主要以中国民俗, 风情为主, 如采茶, 丝绸, 种植, 植物花卉, 还是城市生活。商贩, 杂耍僧人, 算命先生, 写字先生等。

在十三行外销画的风格改变中, 起关键性的角色人物是钱纳利, 他的学涯身份比较特别, “这位叫钱纳利的英国画家所接受的训练是一流的, 他于1792年进入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不同于那些不同程度接受艺术训练的传教士, 他的同学是19世纪著名的风景画家透纳, 而他的教师是受到普遍尊重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3。”这个接受过欧洲学院正统美术学习的画家, 专业水平无疑比上海土山湾画馆教授学生的天主教传教士系统些。

3. 钱纳利学徒的艺术风格

林呱是钱纳利在中国的学生, (目前对林呱的真正身份比较有争议, 认为他并不指一个人, 但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关乔昌, 他的名字或为关作霖, 关苍松, 关素园, 关老园, 关晓村) 他的作品继承了钱纳利的艺术风格。现存有林呱的一幅《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油画技法掌握很老到。采用古典主义画法, 面部和手都详细刻画。通过舞台式的光源效果, 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主题效果。同时钱纳利在澳门地区还有两个学生, 屈臣, 毕士达, 屈臣在早年时候在苏格兰学习过水彩画, 他在澳门地区绘制的速写在风格上和钱纳利很相近。毕士达则12岁开始学习绘画, 后来到钱纳利工作室打杂,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毕士达熟悉了钱纳利的作画过程, 后来做了钱纳利的代笔, 风格和手法跟钱纳利极为相似。在钱纳利的学生中, 不论是国内, 还是国外的学生, 都保持了欧洲的视觉观点。如过说中国的学徒中存在着某重传统的痕迹, 那也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保留。

4. 广州外销画的衰落

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进入中国, 在广州, 照相业开始逐步取代外销画家的某些工作。《南京条约》签定后的五口通商, 允许英国商人在各口岸任意与华商交易, 广东丧失了在外貿方面的优势, 广东十三行的辉煌時代也随之结束。外销画家只得把市场部分转移到国内。“中国式风格”的作品也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咸丰六年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炮轰广州城。12月15日, 城内市民愤怒烧毁十三行街, 建物彻底化为灰烬, 史称“西关大火”。到20世纪初, 外销画彻底衰落。

5. 上海土山弯西洋画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在中国近代的意义

上海土山弯西洋艺术和广州十三行艺术的发展, 为西画在中国地区大范围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基础, 这种由中西贸易活动和天主教传播引起的文化融合, 为封建社会的中国创造了走向新纪元的先决条件, 在艺术发展上更是促进了民间西洋艺术艺术的发展。中西贸易中的外销画的出现和发展则完成了西画在中国民间大范围传播的使命。在20世纪艺术发展史上, 是重要的一页。

注释:

1.转引自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摘要: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主流, 其兴起的时间和原因一直是争论的重点。其兴起时间可以追溯到顾恺之 (公元345-406) 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兴起原因则与当时审美意识的觉醒、自然美的独立以及玄学的兴盛等有很大关

关键词:山水画;自然美;审美觉醒;玄学

山水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 对于它兴起的时间和原因, 学界曾有过一番争执和讨论, 在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不少美学家就曾对山水自然美予以了相当的关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对这一问题深感兴趣。

早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代,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就曾发表过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 宗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开创人可以推到六朝、刘宋时画家宗炳与王微。” (1) 山水画出现六朝这个时间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其开创者却不是宗炳与王微, 虽然二人是当时最有名的绘画理论家。有的学者则认为山水画的始祖是比宗炳和王微更早一些的顾恺之, 其证据有二:一是顾写过《画云台山记》;二是顾的《洛神赋图》中有山水的摹画。而对中国山水画深有研究的学者陈传席则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 他说:“其实《画云台山记》一文固然谈到了山水布局之类, 但不能说明他最早画山水, 也不能说明他的山水画得最好, 至于《洛神赋图》被说

为顾所作, 在元代之前得任何著录中都不载, 在顾诞生的一千多年中, 没有根据说顾作过此图, 所谓据说, 实则根本无据。目前我们所见的《洛》图, 最早见于清代《石渠宝笈初编》, 距顾已一千四百余年, 《石渠》作者是根据图上所谓赵孟、李衍、虞集等人的题跋和印章而定。但这一切经鉴定:‘均伪’ (连乾隆皇帝都看出非顾之作) 。‘身份证’是伪造的, 身份必伪。” (2) 据此, 他接着推论道:“据《历代名画记》载:卫协、司马昭、戴逵、戴勃等人都画过山水。孙畅之《述画》云:‘《上林苑图》, 协之迹最妙’。 (戴勃) ‘山水胜顾’。可见画山水不但有比顾早的画家, 还有比顾画得好得画家。” (3) 陈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山水画萌芽不始于顾恺之”, 应该比他早, 至于究竟在何时, 陈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得定论。

在确定一个事物得起源的时, 是会碰到很多的困难的, 主要是相关材料的缺乏。鉴于没有最新材料的出现, 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赞同陈传席的观点的, 即中国山水画兴起的时间应该是在顾恺之 (公元345-406) 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或者要更早一些。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不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和儒家一统的两汉时期, 也不在繁盛发达的隋唐五代时期产生?

这其中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也有其深层而内在的自身发展逻辑。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 开篇即说

版, 第339到340页。原引徐蔚南, 《中国美术工艺》, 北京:中华书局1940年版, 第163页。

2.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清政府1755年规定:撤消之前明洲, 泉州, 上海, 三处的通商口岸, 对外贸易口岸限于广州。所有外商都归并一港, 所谓“一口通商”, 之后所有商船从虎门进入广州港, 这样的情况直止鸦片战争才发生。

3.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尽管钱纳利经常对人说他的老师是雷诺兹, 但是, 在他进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前几个月, 雷已经去世。不过, 雷诺兹风

“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4) 这一句话经典之极, 一语道天机。正是由于汉末魏晋时期的社会动乱和时代变迁, 导致了黄老玄学的兴盛。一时间, 其时其人大言老庄, 热衷于清谈和品藻人物, 游山乐水、隐逸山林蔚然成风。其时正始名士、竹林名士无不以隐逸为清高、以山林为乐土, 热衷于谈山论水, 以避时患。其结果便是“山水有清音” (左思《招隐》) 的发现和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在晋宋人看来, 山水能使人“畅神”, 使“人情开涤”“神超形越” (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文学”篇) 。嵇康说:“游山泽, 观鱼鸟, 心甚乐之” (《与山巨源绝交书》) ;王徽之道:“散怀山水, 萧然忘羁” (《兰亭诗》) ;“游放山水, 十有余年”的隐士孙绰亦言:“释域中之常态, 畅超然之高情” (《游天台山赋》)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多晋宋士人游赏山水的言行记事, 如王子敬云:“从山阴到上行, 山川自相映发, 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 尤难忘怀” (《言语》) , “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 (《言语》) 。赏玩山水成为士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可见一斑。

晋宋隐逸之风的高涨, 使大批隐逸之士徜徉于山水之间, “专一丘之欢, 擅一壑之美” (陆云《逸民赋序》) , 以玄对山水, 以超世俗, 超功利的隐逸心态走向自然山水, 在赏心悦目、适性快意之际, 意识到了山水美的客观存在, 从而促进了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更何况魏晋时期本来就是个体意识觉醒和文学艺术自觉的时代。

此外, 其时庄园经济和江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直接激发了人们对山水审美的感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即认为“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促进了当时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 (5) 。西晋潘岳的《闲居赋》、谢灵运的《山居赋》都再现了一副完备的庄园经营的画面。这种独立性极强的经济生产方式给士人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 成为士人飘逸潇洒、逍遥自在的人生理想在庄园逸乐中部分实现的物质基础。而灵秀、优美的江南山水风光更使从东晋至南朝的大批南渡人士在“英雄一去豪华尽, 惟有青山似洛中”的无奈中游山玩水、寄情养志。南梁吴均在《于朱元思书》中就记载了遍及江南的名山胜水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感受:“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游于此, 使“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

一语道之, 汉末魏晋社会动乱和时代纷争的现实境遇引发了其时士人思想上玄学之风和隐逸之风的高涨, 故士人们便纷纷寄情山水, 以避时患, 此中国山水画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二者, 其时庄园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使得自然山水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 于是, 自然山水便理所当然地进入了艺术地殿堂。三者, 自然山水以其独特地审美特质和优美自然形式与时人独特的内心体验相通合。故山水画便在这时兴起了。

注释: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142.

(2)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 (卷1)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66-67. (3)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 (卷1)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67.

(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208.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1.85.

格的强烈影响是无可质疑的。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第339到340页。原引徐蔚南, 《中国美术工艺》, 北京:中华书局1940年版, 第163页。

[2].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清政府1755年规定:撤消之前明洲, 泉州, 上海, 三处的通商口岸, 对外贸易口岸限于广州。所有外商都归并一港, 所谓“一口通商”, 之后所有商船从虎门进入广州港, 这样的情况直止鸦片战争才发生。

[3].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尽管钱纳利经常对人说他的老师是雷诺兹, 但是, 在他进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前几个月, 雷已经去世。不过, 雷诺兹风格的强烈影响是无可质疑的。

[1]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

[2]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部分》[M]文汇出版社, 2003.

[3]时影.《民国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4.

战争艺术论文 篇8

关键词: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斗争艺术

抗战胜利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美蒋反动派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随之,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农民的首要问题又是土地问题。同时,与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相对立的封建地主阶级正如毛泽东所提出的“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1](P.638)因此,反封建地主阶级无疑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任务。我党能不能开展有效斗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而此时我党以更加成熟、稳健的姿态,通过适时制定土地政策对地主阶级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斗争,彰显了我党高超的斗争艺术。从而取得了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并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本文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艺术作以下简要探讨。

一、适时制定土地政策,斗争由渐进到急进

1945 年8 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疯狂地实施其内战计划。我党为了适应国共谈判,力争国内和平局面,同时为了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认识到仍有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必要。为此,1945 年11 月7 日在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文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2](P.1173)。随后,中共中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政策,1945 年12 月15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文,更是强调了“各地务必在一九四六年,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2](P.1175)遵照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区对地主阶级开展了“先说理算账退租,然后定立减租合同”[3](P.37)的减租减息斗争。这一政策不仅改善了解放区民众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分辨国共两党的优劣;更重要的是没有立即置地主阶级于死地,赢得了社会各界包括一部分地主阶级的理解和支持,壮大了反蒋统一战线。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各解放区因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的深入,广大群众对直接获得土地的愿望日益强烈。1946 年5 月4 日,中共中央及时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 。明确提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维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4](P.164)从而把抗战以来的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这一指示成为了我党对地主阶级斗争由渐进到急进的转折点。各解放区遵照《五四指示》,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1947 年6 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形势的转变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1947 年7 月至9 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遵照这个纲领和全国土地会议的部署,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到1949 年6 月, 老区、半老区及其周围的小块新区完成了土改,地主阶级基本消灭。

二、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党是这一理论的坚信者和实践者,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把群众路线视为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5](P.71)。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中,再次明确阐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2](P.1180)。正是由于群众工作的意义如此深远,群众路线贯穿于这一时期我党对地主阶级斗争的始终。

1945 年冬至1946 年春,在新解放区对汉奸、恶霸地主进行的反奸清算运动中,我党从各解放区抽调十万大军和两万富有经验的干部投入斗争中。他们通过深入了解民情,宣传政策,群众压抑多年的怒火被激发出来,一次又一次的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以排山倒海之势震慑了反动势力。经过斗争,群众认识到自身的力量,纷纷组织起诉苦委员会、清算委员会、工会、农会等群众团体,对汉奸、恶霸地主的斗争更加深入发展。

1945 年11 月,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有关减租和生产两件大事的指示后,减租减息斗争迅速开展起来。然而,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多数农民不同程度存在“天命”、“变天”等迷信、落后观念,对地主阶级的斗争顾虑重重,严重阻碍了减租减息运动的进程。针对这种状况,各解放区的群众工作“一般都经过了摸心病(了解思想状况),去心病(宣传教育),渡徒弟(培养积极分子),报团体(组织起来)等几个步骤。”[3](P.36)经过这一系列步骤,减租减息运动深入开展起来。

1946 年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后,各解放区按照“在进行斗争中,必须完全执行群众路线,酝酿成熟,真正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来解决土地问题,绝对禁止使用反群众路线的命令主义包办代替及恩赐等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4](P.166)在清算、没收地主土地的过程中,先是派工作队进行思想发动,然后在各村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诉苦、说理斗争。

1946 年秋至1947 年春,各解放区在总结工作时,为了深入进行土改,针对土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先后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复查工作。我党在复查过程中,加大群众工作力度。首先,帮助基层干部克服看不起落后群众的观点,要求他们退出多占果实,改善干群关系;其次,继续教育思想落后群众清除命运观,并组织他们加入农会;再次,加强妇女工作,纠正了以往把男人和婆婆作为妇女反封建的主要对象的错误,各地宣传队还演出《白毛女》等剧目,唤醒广大贫苦妇女积极投入土改斗争。

1947 年10 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我党派出由地方基层干部、机关干部、大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工作队深

入各个农村,进行广泛宣传,我党的平分土地的思想很快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工作队牢记“从贫雇农的阶级观点、方法和立场出发”,“坚定地站在他们一边”、“事事和他们商量”等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而且,在平分土地的过程中,各地遵照大纲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乡村无地少地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6](P.547)让群众解除自身封建枷锁,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全国很快呈现出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一诗中所描绘的“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的局面。

三、瓦解封建势力,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

早在1939 年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后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1](P.645)整个抗战时期,我党在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领导土地改革过程中,以孤立了打击地主阶级为主,分别对中农、富农、中小地主采取不同于对大地主的政策,建立起强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

土改中为了指导各地减少打击面,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我党在不损害多数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五四指示》中明确规定了决不侵犯中农利益、一般不动富农土地、区别对待中小地主与地主豪绅,反对乱打乱杀等要求。针对地主的造谣、污蔑和城市中的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中间路线”,我党表示:“对于汉奸、豪绅、地主的叫骂应给以驳斥,对于中间派的怀疑应当给以解释,对于党内的不正确的观点,应当给以教育”。[7](P.377-378)党的这些政策对团结各阶层,争取社会舆论,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其实际执行以及在其之后的平分土地过程中,各解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超出这些规定的“左”的偏向。

为了抑制土改中的“左”倾错误,《土地法大纲》颁布不久,党中央派人到各地了解情况。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党中央对“左”倾错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纠“左”。首先,明确阶级划分依据。1948 年,中共中央重新印发了1933 年颁发的《怎样分析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划分农村阶级的文件,并删去了其中“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等错误规定,以指导各解放区党委土改中正确划分阶级;其次,重申中农政策。1947 年12 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土改方针“依靠贫农,巩固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2](P.1150),并把“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作为土改的两条基本原则之一。而且还强调了对待中农的具体做法“仍须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向中农让步”[2](P.1151);再次,严禁乱打乱杀。我党强调区分地主阶级中的反革命分子、恶霸分子与一般的地主富农分子、犯罪较轻分子,对他们采取情节不同的惩罚措施。同时,我党要求正确看待地主和旧式富农对社会有用的一面,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但废除地主阶级的所有权,并不等于连他的人也不要了。地主和旧式富农占农村人口十分之一,全国共有三千六百万人,这是社会的劳动力,是一种财富。”[5](P.23-24)。经过一系列努力,抑制了“左”倾势头的蔓延,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农村各阶层,巩固了反封建统一战线,为土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力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M].1985.

[5]毛泽东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6 [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7]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篇:课文复述法下一篇:伊布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