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中心

2024-05-24

后勤服务中心(共12篇)

后勤服务中心 篇1

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承担了全校的膳食供应、园林绿化保洁、学生公寓、教学楼、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电供应、交通运输、通讯服务等一系列后勤服务工作。集团秉承“贴心、专业、勤勉、创新”的服务理念, 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

一后勤管理现行的制度

1. 实施三层立体检查体系

一是以中心质检员为单位的每日检查;二是以集团质检部门为单位的每周检查;三是以集团领导检查为单位的每月检查。

2. 实行集团服务质量年度考评

集团于2013年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服务质量年度考评办法》, 考核集团下属的12个经营性和服务性中心。考评的形式包括日常检查, 即集团服务质量检查人员每周不定时地与中心质检员一起检查;每月由集团领导、各中心服务质量检查负责人参与对各中心服务质量的全面检查;其他考评, 即集团网站投诉、电话投诉情况纳入日常检查;考评成立由集团领导组成的考评领导小组, 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考评工作的具体事务。考评人员通过检查日常工作记录和资料、听取汇报、看工作现场、看实际效果等形式, 对各中心进行综合评分。考评办公室于12月份将各中心集团考评和学校考评的分值进行汇总, 形成材料交考评领导小组审定。

3. 全面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

后勤集团于2005年引进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体系认证要求, 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制, 明确了各中心岗位的职责权限, 界限清晰, 操作规范, 任何工作都可从体系中找到规范的程序, 并进行有效的协调, 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预防措施、不合格产品控制、纠正措施控制等程序来提高集团在服务、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

二目前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员工基本素质较低

集团基层员工素质还跟不上工作的需要, 从队伍结构上看, 在服务管理人员中“半路出家”的多, 科班出身的较少;奋力实干的多, 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年老体弱的多, 年轻力壮的较少;勤杂人员较多, 技术人员较少。

2. 责任心有待加强

由于后勤工作在客观上存在难度大、待遇低、条件差和主观上存在着“伺候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等原因, 造成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存在“大锅饭”的思想, 也存在拖拉现象。

3. 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能力有待改善

集团各部门与部门之间、集团与学校各部门、职能处室缺少沟通、交流, 导致开展工作时不能及时跟进, 信息传达不及时, 不能有效协商与配合,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途径

1.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二是增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三是规范择优选聘工作。从社会上聘用一些优秀人才, 充实后勤服务队伍, 改善后勤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

2. 不断规范服务程序, 加大质量检查力度

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各中心服务工作的服务程序和服务标准, 集团领导和各中心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各中心的安全检查及质量检查工作, 将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做到检查的规范性、客观性和严肃性, 并将奖惩制度落实到位, 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使各中心服务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3. 转换员工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精细化水平

后勤管理服务精细化是科学分析后勤管理服务现状、实现后勤服务质量新跨越的必然要求。集团的服务要从以外延扩张为主转移到以内涵提升为主的轨道上来, 员工要转换服务理念, 从“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 工作中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 通过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高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以满足现阶段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及生活需要, 满足学校对集团提出的各项服务新要求。

4. 加强部门密切沟通, 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后勤服务人员要加强与服务对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取得服务对象的理解与关心, 取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与支持, 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后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 对于学校资源优化配置、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提升保障能力, 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后勤支撑, 是高校后勤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后勤管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香.探寻后勤特点提高服务质量[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6 (2)

后勤服务中心 篇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条件。机关后勤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机关后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封闭向现代开放的转变。

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

一、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

1985年7月前,市委办公室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的部门是行政财务科和会务交通接待科。行政财务科期间几次易名行政科,主要负责市委办公室后勤服务工作。1985年7月,原由行政处管理的市委机关行政事务工作,交给了市委办公室行政财务科管理,撤销了行政处,管理的下设机构有卫生所、机关幼儿园、托儿所、第一招待所、机关招待所和机关食堂等。会务交通接待科主要负责会务安排、来客接待、领导和机关用车以及车辆修理工作。

二、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理念

市委机关后勤工作在1996年10月搬入河西市委机关大院办公以前,基本上是由机关内部直接提供,服务形式比较简单,服务范围无所不包,一个机关就像一个“小社会”,是一种典型 1的封闭式管理,即“小而全”、“大而全”的组织机构,这在当时对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传统的后勤机关服务工作的困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封闭式的后勤管理体制和供给式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造成后勤机构臃肿,服务人员多,人力物力浪费严重,行政效率低等弊端。为了使后勤工作更好的为机关服务,必须进行改革。

现代的机关后勤服务

株洲市委机关自1996年10月搬迁至河西,按照“小管理、大服务”的思路,坚持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建立了统一的后勤管理机构,加强了机关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理顺了机关大院整体和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后勤管理的关系,大胆尝试了机关特来管理面向社会委托承包,转换后勤服务机制,推进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充分发挥了后勤服务资源的效能,使市委机关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步入了正常有序、科学安全、文明高效的轨道。

一、现代机关后勤服务机构

市委办公室内设的行政后勤科室主要有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加挂保卫科牌子)、行政财务科(加挂接待办的牌子)、车管科和老干科。市委办公室目前所辖的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单

位,有明楼宾馆(含机关食堂)、市直机关汽车修理厂、市直机关卫生所、市直机关印刷厂、市委机关招待所。

1.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委员会及其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12月,是市委机关后勤工作管理和协调机构。主任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分管机关后勤工作的市委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各单位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组成。市委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是管委会下设办事机构,正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市委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管委会及其服务中心的具体职责是协调市委机关大院21个县处级单位的后勤工作。

2.市委办公室行政财务科。成立于1985年7月,主要负责市委各部门的经费拨付和结算、办公室用品发放、市委机关管理、整个机关大院水电气供应及设备维修、环境卫生和安全保卫共和,代管市委机关招待所、市直属机关卫生、幼儿园、托儿所(已于1994年)撤销。市委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原来的大部分工作职责移交给服务中心。现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委办公室的经费拨付、结算和内部卫生、办公用品发放,管理原机关招待所、机关卫生所,代管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直机关工委、市委保密委员会、市委党史办的财务工作。1997年4月,管理原属秘书一科代管的市委机关印刷厂和原属车管科代管的市委机关汽车修理厂。2001年12月起,不再管理经济实体。

3.市委办公室车管科。1996年5月成立。主要职责是保证市委、市委办公室领导及办公室的公务用车,并负责车辆的调度、购置、维修、保养,各种行车证件的办理等。

4.市委机关招待所。位于株洲湘江河东原市委机关大院综合楼内。成立于1995年5月,属市委办公室行政财务科管辖的自收自支的副科级单位。1996年10,市委由河东迁往河西,市委办公室将市委机关招待所委托株洲宾馆管理,其名称、性质不变。

5.市直属机关卫生所。成立于1974年,原址在市新华西路操坪管理区范围内,1975年迁七一路原市委机关大院大门北侧,属株洲市委办公室行政科管理的副科级单位。1996年市委机关搬迁到湘江河西新址办公后,为方便机关干部,卫生所由河东一所一点变为河东、河西一所两点。

6.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建于1958年6月,属市委办公室管理的科级单位。主要解决机关干部的幼儿入园问题。1986年新建后,面向社会开放。2002年1月后,移交市教育局管理。

7.市委机关印刷所。成立于1986年,属市委办公室管理的副科级单位。其前身为1968年12月成立的株洲市委保密车间,原址在新华西路4号,1978年迁到七一路原市委机关大院,1998年8月迁至河西市委机关大院。

8.市委机关明楼。于1997年8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原属

市委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是市委机关服务型经济实体,兼有对内为机关干部提供生活福利服务和对处经营双重职能2000年起,实行对外抵押承包经营,现改名金玉满堂。内设有市委机关食堂,现在实行干部刷卡用餐。

二、现代机关后勤改革的原则

一是坚持政务事务职责分开和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开,减少机行政编制。

二是坚持为机关工作服务,为干部职工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多面性的关系,保障机关职能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是以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为目标,合理配置后勤生产要素,促进后勤服务事业发展,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三、现代机关后勤服务管理

1.建设联合后勤。1996年组建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分管机关后勤工作的市委副秘书长担任,市委各部门一名副职领导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责,理顺了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建设民营后勤。加大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将一些经营性服务项目和经济实体推向市场。2003年,市委机关大院物业管

理对外公开招标,株洲湘银物业管理公司中标。加大后勤经济实体改革,将汽修厂、市委机关招待所、明楼宾馆等实行对外租赁经营。

3.建设科学后勤。聘请专家对市委机关大院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制订《机关服务中心工作规范》、《车辆服务规范》、《会议室和领导办公室日常服务规范》等制度。在经费开支方面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对科室费用进行包干,促进了机关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加强后勤管理 增强服务意识 篇3

关键词:学校管理;安全问题;服务质量

加强后勤管理,就要切实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下面我结合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一、吃饱为本,吃好为标,大力做好吃的文章

學习是一辈子的事,长身体却是一阵子的事,山区学校务必实行集体订餐制,首先解决“吃饱”问题。实行集体订餐,对城郊乡镇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任务就显得异常艰巨。俗话说:“半桩儿,饭仓儿。”高年级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学校还要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因此后勤往往是入不敷出。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务必在后勤生活方面加大投入,科学配制营养餐,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就餐制度。为了让学生吃好,山区学校在粮油采购上,必须确保粮油质量,严格实行定点采购制度,还要克服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积极到农家收购新鲜蔬菜。为了让学生吃好,山区学校还要重视学生饮食习惯教育,用科学知识诱导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让学生吃好,学校务必制订《后勤管理和食品安全制度》《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争预案》《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确保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

二、实施“菜篮子”工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吃上“放心菜”

在贫困山区,学校要彻底扭转后勤局面,必须要实施“菜篮子”工程。农村学校蔬菜基地建设是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农村寄宿制学校蔬菜基地是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学生的蔬菜供应问题,又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组织学生开展学农等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实践教育活动,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山区学校可通过实行“班田制”,把偏远的基地分到班,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由于受面积限制,学校基地很难满足学生对新鲜蔬菜的需求。为了让学生吃上新鲜无污染的“放心菜”,学校要想方设法租赁农民土地种菜,也可与农民签订蔬菜收购合同,切实解决学生吃菜难和吃菜贵的问题。

三、把工作做实做细,力争用好每一分钱,落实优质服务

学校落实精细化管理,实现餐费结算精细化,食品采购公开化,食品存储管理精细化。

后勤服务中心 篇4

1 高校后勤改革应有利于后勤功能的发挥

作为学校的后勤工作部门, 应充分体现自己的功能, 优化组织结构, 提高人员素质,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 确立后勤工作的创新意识, 在促进学校素质教育, 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如下功能:

1.1 基础性功能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质量的学校,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扎实优良的后勤服务。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校来说, 后勤的每一项工作, 每一个岗位都是基础工程的一环, 有了扎实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才成为可能。

1.2 保障性功能后勤工作, 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为师生生活、健体、医疗提供物质和服务保障。

后勤保障不足或工作滞后, 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将受到影响。对学校来说, 后勤保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除了物质保障作用之外, 通过后勤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和热忱的工作态度, 也为师生提供了暖心窝的情感保障。

1.3 经济性功能众所周知, 办任何事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后勤工作, 要充分发挥经济功能, 首先要明确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 讲究经济效益服从并服务于社会效益的原则, 其次要掌握市场信息。后勤人员要有经营头脑;要精打细算, 周密计划, 严格核算, 加强管理, 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从我做起, 合理安排人员, 因事设岗, 不因人定位, 杜绝见利忘义现象。

1.4 服务性功能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

后勤工作更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避免办事推诿, 服务扯皮, 重钱轻管。后勤人员要以优质的服务、热忱的态度、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开展。条件允许时学校后勤部门可推行"首问责任制", 做到"师生人人都是服务对象, 后勤人员个个都要为师生服务"。在服务上不能满足于"饭菜香、电灯亮", 要提高服务质量, 明确为师生服务, 能使学生安心, 家长放心, 社会高兴。

1.5 安全性功能学校的一切工作与后勤部门的安全性功能发挥得好坏息息相关。

如果不重视安全工作, 一旦发生事故, 其后果可想而知。安全性功能集中体现在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方面。应当定期对学校的房舍、运动器械、车棚以及消防设施器材设备等进行检查;学校的水、电、气、炉等有专人负责,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杜绝事故发生;体育用品应有专人管理, 严格出借领用制度;实验室的药品要坚持"双人领发"制度;医务室的药品要加强管理。除此以外, 还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谨防食物中毒。注意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和发生。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防偷盗、防失窃。要加强对后勤人员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后勤人员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应变的能力。如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紧急救助方法等, 使师生感到置身学校, 处处安全放心。

1.6 科学性功能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地方。

学校的设施、设备、环境等都要体现一种科学、进步、向上的精神,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的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要确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思想文化素质, 树立科学观念, 增强科学意识, 如校园建筑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采购和流通, 膳食要科学合理搭配等。

1.7 先行性功能俗话说: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对学校来说, 后勤工作的先行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工作的超前性。学校的一切工作, 都是以后勤工作的先行到位而开始的。第二是观念上的超前性。这是指后勤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一所学校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得到后勤工作保障支持。这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适应师生的不同的需要, 改进管理方法, 减少工作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且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对新添置的一些后勤服务设备, 后勤人员要掌握操作技术和维修保养的方法。后勤人员不能满足于现状, 后勤服务工作要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面。

2 提高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 高校后勤员工不仅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创造者, 而且也是这种价值观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为进一步落实以师生为本的思想理念, 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后勤员工必须提高思想、道德、文化、业务等方面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2.1 加强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食堂员工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宗旨, 强化服务意识, 增加服务项目,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怎样使师生吃得满意、吃得卫生, 让学生家长放心, 这是摆在后勤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要做好饮食服务工作, 首先要把好饮食安全关, 对粮、油、肉类等食品实行 (有资质) 定点采购, 蔬菜类要用清水经过一定时间浸泡, 再用清水多次漂洗干净, 做好防蚊蝇、老鼠、蟑螂工作, 砧板生熟分开使用, 餐厅桌椅保持清洁。饭菜炊事员要精心烹调, 花色品种多样, 适应师生人群不同的口味。售饭时, 服务热情, 百问不烦, 量足帐准, 一视同仁。

2.2 搞好校园内的安全保卫工作。

门卫工作要坚持"既要保证安全, 又要方便群众"的原则, 门卫接待来访人员, 要讲究文明礼貌, 态度热情, 耐心周到, 不要粗鲁、粗暴, 冷面孔对人。要提高门卫人员的素质水平, 掌握和贯彻门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搞好门卫接待服务和登记工作。夜间保卫安全工作要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加强, 坚决杜绝不法分子趁夜间钻空子作案。重点部位, 要重点防范。上班期间也要安排人员巡察校园, 防止不法分子混入作案。尤其是下班用餐时段, 更要注意办公楼的安全。同时还要对进出校园的车辆限速行驶、发牌管理。校园内要划定专门区域, 让老师、学生及外来办事的同志停放车辆。避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保障学校秩序井然, 治安安全。

2.3 建立新型用人机制, 实现人才强校。

后勤工作要善于发现人才, 建立一支热爱高校后勤工作, 勤于专研后勤管理规律的高校后勤管理队伍迫在眉睫。我们要采取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过硬的后勤管理人才, 更好地承担起学校建设、管理、服务的职责, 发挥当家、理才、管事的作用, 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宜市场经济体制下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后勤保障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技能比赛选拔、服务竞赛等方式, 使能者上, 庸者让, 劣者下, 职务能升能降, 待遇能高能低, 正确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 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 大胆使用责任心强, 敢于管理热心服务的人, 这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了传统后勤的体制和机制, 同时也给新型用人机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3 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提高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老师"教"和学生"学"单一的主客体关系, 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已向多层次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吸收课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学等无不和后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3.1 在课余时间中, 后勤部门要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时刻守在学生身边, 比如学生在校园内学习、谈心、散步, 在食堂就餐, 在宿舍学习、休息等。这种教育时空的分离, 客观上也需要有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服务。后勤部门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接触,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整洁的宿舍、洁净的就餐场所可以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节俭意识和爱校意识。

3.2 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热爱后勤工作, 能开拓创新、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热情为师生服务的后勤队伍。

后勤工作要建立常规的校园维护制度, 不但搞好白天正常维修, 考虑学校的管理特点, 为了方便全校师生, 针对节假日及夜间紧急维修工作, 应实行全天侯服务。后勤部门职工要增强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 实行挂牌上岗, 自觉接受监督;设立用户障碍报修台和意见箱, 方便师生报修, 及时排除障碍, 争取师生员工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服务质量。

3.3 从硬件建设入手, 努力为学生创建舒适、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 学生的审美水准、科学文化素质、道德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近几年来, 在学生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积极筹措资金, 加大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的投入, 建设优美文明校园。与此同时, 学校既重视校园环境治理以及道路等基本设施建设, 也重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实现点面结合、立体与平面结合, 建设文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景点, 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对学生宿舍和师生食堂进行全面改造, 配备了较好的设施, 使同学们生活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 为高校后勤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 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为高校后勤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基本功能, 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管理水平, 优化服务, 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 才能全面促进学校素质教育, 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摘要:高校后勤改革重在实践, 要进行目标量化管理,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鼓励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保障能力的加强;有利于调动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德勇.浅论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j].高等教育, 1995 (12) .

[2]魏菊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财务管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5) .

后勤服务中心党员 篇5

后勤服务中心党员、职工献爱心

在三月十五日,后勤服务中心党员、职工得知任国忠患重病在市医院手术治疗,病情严重,需要大批住院押金,原本家庭就不富裕,又要住院手术治疗,昂贵的手术治疗费用让职工家庭难以承受,正在家人一筹莫展之时,引起了后勤服务中心党、政、工领导的同情和关注,动员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在职工家庭出现危难之时,我们每位党员要办实事做好事,贡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部分职工闻讯后也纷纷慷慨解囊,党员参与22人,职工14人,共捐人民币3800元整。三月十五日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尚成,工会主席杨兴奎,物业部部长闫迎春,调控站站长高凤文到市医院慰问,把工会1000元困难救助慰问金和党员、职工捐献的3800元送到患者及家属手中时,其爱人接过钱后,深受感动,连连表示感谢,感谢单位党、政、工领导的关怀,感谢单位党员和职工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党支部书记王尚成最后安慰亲属一定要照顾好病人,患者本人要配合好医院的治疗,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克服家庭暂时出现的困难,让病人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杨兴奎

后勤服务中心 篇6

[关键词]高校 后勤保障 服务模式 后勤社会化

[作者简介]欧阳炯炜(1964- ),男,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三峡大学征地办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湖北 武汉43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A2004201)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39-0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真正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在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保障服务模式。怎样分析、认识这些模式,以及如何根据各学校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模式,笔者试提出一己之见以供参考。

一、模式的内涵以及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的表现

在分析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之前,我们有必要解释“模式”这一概念。关于模式,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须再重复相同的工作。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就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一种方式、方法。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折射。按照道格拉斯·诺思的观点,是一种社会效益更高的制度对低效制度的替代过程。然而这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不同的制度变迁和演变。在这种替代过程中,势必会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亦会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出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的多种模式必然会显现出来。虽然模式多种多样,但从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来看,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有如下三种表现形式:

1.非社会化模式或称学校企业化模式。所谓高校后勤服务非社会化模式或学校企业化模式,是指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全部依靠原有的后勤服务实体提供的一种保障方式。此种模式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后勤系统的人员、资源按国家文件形式上进行了剥离,但实质上并没有剥离,即人员的身份并没有改变,资源的产权并没有改变;其二,后勤保障服务的供需双方是单一的,也是唯一的,学校无法选择社会企业来提供服务,后勤实体也无法进入社会领域参与竞争;其三,后勤保障服务供需双方不是以契约为准绳、以市场约束为机制,而是以目标责任及经费总额包干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

2.准社会化模式。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准社会化模式是指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主要依靠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提供,部分服务有社会企业参与的一种保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供需双方是多方的、具有有限度的选择性;有偿服务、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在部分领域开始显现作用;契约化管理的部分实施使供需双方不对等地位有所改变。但总体上后勤服务实体并不是独立意义上的法人主体,学校仍然要承担后勤服务实体的经营风险。

3.完全社会化模式。完全社会化模式是指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完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通过竞争择优选择后勤保障服务的提供者,并根据服务的质量水平支付报酬的一种保障方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后勤实体已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改造;后勤实体与社会企业同等参与竞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有度;服务质量与水平显著提高。这种模式也是政府描绘的“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国家宏观调节、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需要完全社会化模式。上述三种模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各有特点,各有优劣。

二、影响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选择的因素

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或者说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模式,在理论上说是有规律可循的,即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由非社会化、准社会化、完全社会化这样的由低向高、具有渐进性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可能因时因地因校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对某一高校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后勤服务保障模式,主要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因素:

1.地域因素。处于不同地域的高校,由于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影响其模式选择。按照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因此,不同区域间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会有明显不同。(1)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高校选择的差异性。省会城市一般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市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素质、交通状况、技术水平以及消费水平都相对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处于这些地域的高校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时,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所需的市场化机制容易培育和形成,这样既有可能缩短由非社会化到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也有可能出现由非社会化直接到完全社会化的模式。非省会城市与省会城市相比,经济、文化、教育、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受其影响,地处非省会城市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也会相对滞缓,而且更多的是选择非社会化、准社会化、完全社会化这样循序渐进的模式,甚至可能长期地选择非社会化或准社会化服务模式。(2)东、中、西部高校选择的差异。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与推进,东、中、西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各不一样,处于这些区域内的高校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时,其模式选择也会不一样。一般而言,当地第三产业越发达,为高校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就越成熟,高校也就越易选择后勤服务保障的完全社会化模式。因此,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高校,在后勤保障服务模式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从目前的情况看,西部地区高校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大部分处于非社会化模式状态;中部地区高校部分是非社会化模式,部分是准社会化模式;而东部地区高校则大部分是准社会化模式,少数开始进行完全社会化模式的探索。

2.成本与效益因素。高校选择什么样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成本与效益。高校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国家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初期,由于各级政府并没有按国民生产总值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教育投资,在受教育者个人分担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不足的部分则必须由高校自身想办法解决,这样促使高校不得不考虑办学成本与效益问题。(1)成本因素。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从理论上讲,高校在获取不同服务模式下相同服务质量的直接成本应该是相同的,那么决定服务成本的关键就看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低,服务成本就越低,高校就越易于选择。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耗费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的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以及强制合同执行的成本。在非社会化模式下,由于向学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后勤实体管理人员仍然是学校任命的干部,这种体制下的内部协调成本相对较低,但同时也会因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损失。准社会化服务模式能较好地引入社会资源进入高校后勤,实现服务资源共享,也能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但同时也会增加各服务企业之间因竞争而带来的学校协调、安排、谈判和多方摩擦的成本等;而完全社会化模式则能合理地配置资源,节约学校一定的教育经费,并能提高服务质量,但同时也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完全市场化的经济行为,忽视高校服务育人的宗旨,从而给社会效益带来损失。(2)效益因素。效益是价值概念的派生与发展,泛指事物对社会产生的利益与效果。在经济学中,效益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商品价值实现的结果。只有实现了的价值,效益才得以体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就是利用市场化机制减少后勤保障投入,提高后勤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同时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质量。因此,哪一种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的成本低而效益高,高校也就越趋向于选择哪一种。由此可以看出,三种服务模式各有利弊:有的交易成本低,而效益损失大;有的交易成本高,而效益损失低。如何选择,高校应根据自己的校情而定。

3.后勤生活安全因素。高校的稳定关乎社会的安定,高校后勤生活的安全稳定问题历来是政府、高校管理者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高校在选择后勤保障服务模式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涉及学校后勤生活安全的领域和方面很多,如水、电、气、消防、食品、卫生、防疫、交通、人身、财产等,但与后勤社会服务模式选择有关的主要还是饮食安全和公寓管理安全。(1)在非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下,在饮食、公寓管理上由于学校行政指令系统仍然起作用,服务人员具有准教师身份且熟悉管理环节,则安全风险可以控制到最低,但由此也可能带来饭菜的质量、价格不能令学生满意;学校与公寓建设开发商(中国高校学生公寓建设的速度如此之快,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是引进了社会力量投资兴建而成的)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加,公寓管理服务质量也可能会下降。(2)在完全社会化模式下,由于市场经济的机制、配置、导向作用,学生的饭菜在花色品种、质量、价格、服务时间等方面会给学生带来消费的实惠和便利,但学校也会因此承担间接管理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风险,且此风险不易掌控;在公寓管理方面可能会有较低的价格带来较好的服务,但同样的消防、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风险仍然使高校的管理者高度紧张,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使高校承担极大的社会及经济风险。(3)在准社会化服务模式下,从饮食上讲,可以引进部分服务企业进校开展有序竞争,可降低或稳定饭菜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食品卫生安全风险的调控上也容易把握;在公寓管理上也会因企业的竞争而使学校企业的服务更制度化、规范化,也会促使社会企业的服务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实现服务育人。但这种模式由于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同场竞争,也可能会因利益分配方面的原因带来管理摩擦,从而增加学校的协调成本。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的选择关乎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学校管理者认真权衡、把握,这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么多年仍无法在全国形成一种统一的模式、无法确定时间表来让学校实现什么模式的深刻原因。但是,我们相信,每一所高校都在根据校情不断地摸索、实践,并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冰)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后勤服务中心 篇7

一、高校后勤工作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以服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为宗旨, 以构建服务为中心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 管理上实现岗位有职责, 服务有标准, 过程有控制, 效果有监督。队伍建设上培养职业化、专业化员工队伍。服务上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提供及时便捷的热情服务, 为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二、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主要举措

第一, 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目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归根结底在于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合理。新时期, 后勤服务内容已不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 而是逐渐转化为一个服务需求市场。高校后勤的性质具有企业性属性和教育公益性属性的双重属性, 同时具有后勤有偿服务与经营服务的关系。后勤服务还存在着市场化、专业化、效益化的特点。为此, 高校后勤要正确面对其工作的双重属性和特点, 积极探索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第二, 抓重点求突破, 提高后勤服务能力。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改革和完善高校服务型后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逐步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注重把饮食服务作为办好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的突破口, 引入竞争机制, 开办一些各具特色的风味伙食, 以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饮食需求。把加强物业管理、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加大物业管理新制度的实施, 加强校园环境的监管力度。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 增加服务项目, 扩展服务市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要根据广大师生的需求, 进一步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增加后勤服务工作的科技含量, 提高后勤工作的服务能力。

第三,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管理效能。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 积极推进后勤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精干、高效原则, 进一步完善机构、岗位设置, 减少管理层次, 改进工作流程, 做到责权明确、信息畅通、监控有力、运转高效。要建立分层、分类以关键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为后勤人员聘用、薪酬分配打下基础;建立以质量标准为核心的岗位行为评价系统, 帮助员工按照岗位要求规范工作行为;要进一步完善选人有条件、上岗有职责、竞争有规则、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的用人制度体系;坚持绩效挂钩、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完善职工学习进修制度, 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 进一步完善编外用工制度, 坚持合法用工, 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特别是作为后勤队伍主体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科学管理。后勤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主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 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人文化和特色化的服务, 要加强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与沟通, 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提高师生对后勤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二是要坚持以后勤员工为本, 认真加强对后勤员工的管理。要积极帮助后勤广大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形成一整套工作规范、职责分明的规章制度,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增强后勤工作办事程序和决策事项的透明度, 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在后勤系统营造一种谋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认真履行服务承诺,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 加强文化建设, 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后勤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 在后勤服务项目中树立为师生服务光荣之风, 树立尊师爱生之风, 树立文明、高效、廉洁之风。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鼓励广大职工热爱后勤、献身后勤, 鼓励广大职工争做爱岗敬业的后勤人, 有高尚情操的后勤人, 有高超技能的后勤人。弘扬主旋律, 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爱岗敬业教育、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教育, 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觉悟、忠于职守、乐于服务。构建讲团结、顾大局、谋发展的后勤团队, 树立与师生心连心的后勤形象。后勤各级管理干部要做到团结、进取、廉洁、奉献;广大员工要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奋精艺、诚信热情。切实把后勤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增强后勤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六,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服务监督。加强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管理运营中, 如果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不能量化, 不能用数字表达, 这种管理方式注定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 完善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建章立制的关键。要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做到定人定岗定责, 加强对服务项目、服务环节的检查, 对后勤服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进一步完善后勤服务监督体系。

后勤服务中心 篇8

一、服务: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定位

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彻的是党的教育方针, 服务的是师生员工, 保障的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在建设现代大学的过程中, 高校后勤实体要充分发挥为提供优质后勤保障服务、为优化育人环境服务、为增强物质基础服务的重要作用, 成为一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经济实体。

1. 服务是高校后勤的天职。

高校后勤必须为建设现代大学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高校后勤的首要任务是提供衣食住行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和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校园环境等服务性工作。高校后勤的优质服务是高校稳定、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校园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为学校提供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明显、管理更为科学、服务质量优良的后勤保障, 坚决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是对后勤保障服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后勤必须为优化建设现代大学的育人环境服务。高校后勤不仅担负着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能, 而且肩负着育人的使命。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是对高校后勤职能范围的高度概括, 是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总要求, 是后勤领域长期坚持的工作理念。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中, 后勤实体在继续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基础上, 更加负责地承担起环境育人的职能, 更加全面科学地营造育人环境, 让学生在校园接受优质的后勤服务和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建设现代大学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 育人功能的内涵更加丰富, 外延更加宽广。

高校后勤必须为增强建设现代大学的物质基础服务。高校后勤实体既是一个服务机构, 又是一个经济实体。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 以师生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改革理论成果转化为后勤生产力, 提升实体的市场竞争力, 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实力, 减轻学校财政支出, 为建设现代大学提供物质基础。

2. 正确处理服务与效益的关系。

高校后勤市场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环境, 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又有自身的特性, 高校后勤的发展必须遵循“服务优先, 兼顾效益”的原则。

第一, 高校后勤市场与社会市场相比更加强调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合, 更加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更加强调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消费对象的固定性, 经营时间的阶段性, 市场空间的封闭性, 经济效益的差异性, 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收费价格的限制性及服务内容的社会性。从特征中可以看出, 高校服务市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市场, 它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是“二重性”的统一。因而, 后勤实体的一切经营活动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来判断其贡献大小, 一切服务保障也不能仅仅以社会效益为标准来判断其成败得失。

第二, 为适应市场化的要求, 后勤实体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营管理科学化, 服务保障优质化, 树立人本精神, 以师生员工为“衣食父母”, 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最高行为准则,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来争取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品牌是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

服务品牌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 不是偶然的, 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宏观上看, 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商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微观上看, 是由于买方市场的催发, 社会转型的激发, 良好氛围的引发而产生的。高校后勤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就必须树立大众认知的品牌。高质量是品牌知名度的基础, 而知名度高的品牌必然会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 质量是服务的生命线。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 卓越的服务质量是建立品牌的必备条件。后勤实体作为服务机构和经济实体的结合体, 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在提供服务中得到实现, 因此, 服务质量的优劣是后勤实体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一, 先进的服务理念与真诚的服务情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要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必须首先转变服务观念, 要改变“等、靠、要”的落后局面, 善于创新, 拓宽服务渠道。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不仅仅是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 更是理念的转变, 变被动为主动, 在创造更多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第二, 高超的服务技能与熟练的服务技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服务品牌的质量, 具体体现在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时间等要素上。服务品牌的“含金量”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素质。高质量的服务不只是一种活动手段, 更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技能。要真正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 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 还要了解一定的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 还要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艺术。“根深而后叶茂, 树大才能枝荣”, 对服务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沉淀。

第三, 定位准确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品牌定位决定品牌特性和品牌发展的动力。因此, 品牌定位要有针对性, 利用特定的品牌形象, 吸引特定的目标群体。高校后勤的服务对象是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 其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的定位既要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 不脱离实际, 又要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使之符合积极、合理的原则。同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 对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这就更为后勤服务提出新的课题。要成为一个优质、高效的后勤实体, 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 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洞悉师生员工的心理需求, 从而有的放矢,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进而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

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经营服务特色是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管理形式的不同、经营环境的区别、原有基础的差异, 决定了创建服务品牌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 必须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目标市场特点,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创出独具特色的品牌。这样, 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高校后勤处在文化氛围较浓厚的环境中, 必须努力开拓新的服务渠道和新的服务形式, 突出专业性和个性, 争取师生更大的满意, 为实体创造更多的商业附加值。

第四, 高雅舒适的服务硬件和软件环境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作为一个特定的市场环境, 师生员工的需要是高校后勤实体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服务必须以师生员工的需要为导向。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基本的要求就是既要提供快速、便捷、准确的服务, 又要提供形式多样、具有个性化的温情服务, 从而满足不同群体, 不同层次的需要。

2. 品牌是高质量的标志。

第一, 品牌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品牌战略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指导思想。其基本目的就是通过推出能让消费者识别的特定标志, 表达企业对消费者的种种承诺, 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度、信任度和购买欲。可以说, 品牌中包含着特殊的价值, 是企业的有效资源, 无形财富。这必然使企业竭尽所能来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维护和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 品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后勤作为经济实体, 必然遵循价值规律, 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商品、价格和服务全方位、多角度的竞争。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 市场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 多数商品供大于求;市民消费心理日趋成熟, 形成了理性购物、认牌购物的倾向;加上科学技术普及, 使得信息快速传递, 交通日益发展, 各企业进货渠道、商品品种、质量、功能基本相同, 能够领先者, 靠得便是服务。所有这些, 使服务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通过开发服务品牌, 以高层次的优质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树立企业的信誉, 就能够大大提高经营者竞争取胜的机率。

第三, 品牌是后勤服务工作发展深化和提高的必然趋势。服务是高校后勤的基本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是后勤实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体制僵化、观念滞后, 使后勤服务工作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向着更加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 后勤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品牌的提出, 正是通过对优质服务特色的提炼、归纳和定型, 形成特定的个性风格, 对提高服务质量发挥示范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这是推进商业优质服务的新思路。

三、创建品牌的关键是落实保障机制

1. 质量至上, 确立操作规范。

高校后勤实体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服务, 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是实体的生命力之所在, 是品牌的命脉, 卓越的基石。衡量质量的标准就是师生员工的感受和评价, 只有师生员工满意才是衡量质量优劣的真正尺度。要保证服务的质量, 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师生员工为导向, 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具有可行性的操作规范, 使服务行为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2. 品牌第一, 确立明显标识。

品牌标识是服务理念的体现和企业文化的积淀。一个好的品牌标识不仅能突出自身特色, 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认同感, 从而增加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后勤服务集团的标识就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宣传推广品牌, 扩大品牌效应。一个好的服务品牌, 是企业或员工在服务工作的实践中表现出来, 被消费者感受和认可的, 并且往往是消费者一传十, 十传百地传出来的, 是通过“口传广告”达到“有口皆碑”的。但更多的情况下, 树立服务品牌需要宣传、推销, 让消费者知道、赞同、欢迎, 并踊跃地去获得品牌服务提供的实惠。因此, 宣传工作很有必要。后勤实体应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 使品牌效应达到最佳值。

3. 聚集人才, 优化服务队伍。

服务品牌的创立过程, 就是服务劳动和劳动者的工作品质被鉴定和承认的过程。品牌是人的品质的体现, 只有人的品质的提升, 才会有服务品质的提升。所以, 创牌贵在树人, 要下大力气抓好职工培训, 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 这是创建服务品牌的基础性工作。只要通过培训,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职工对顾客的服务思想、服务态度问题, 使之真正树立起“顾客第一, 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 从企业生存和个人前途的高度, 认识到使消费者满意的重大意义, 进而自觉地、自愿地、创造性地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

奖惩分明, 激励员工士气。服务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一项成功的服务品牌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可以说, 创建服务品牌的过程, 也就是企业资产创造和积累过程。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除了加强领导外, 还需要有相应的奖励政策相配合, 将服务品牌创建与职工的收入紧密挂钩, 从物质利益上激励大家创建服务品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有效地发挥奖励的作用, 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奖励的等级和标准。奖励的手段除常规的发放奖金、增加工资外, 对贡献突出的职工, 也可以运用破格晋升技术职称以及授予特殊的荣誉称号等方式, 使之达到应有的力度, 进而激发人们踊跃地为创建服务品牌献计、出力。

4. 加大投入, 强化硬件承载力。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优质的服务是以完备的设施为载体。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就必须有能够满足不同需要的硬件设施。这就要求后勤集团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新设施;另一方面可以重新整合原有的校产, 做到物尽其用。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过程, 既要善于突破创新, 又要抓住改革的“度”,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从而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摘要: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是高校后勤的天职。正确处理服务与效益的关系, 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创建品牌是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 而创建品牌的关键是落实保障机制。其中包括质量至上, 确立操作规范;品牌第一, 确立明显标识;聚集人才, 优化服务队伍;加大投入, 强化硬件承载力。

关键词:质量,品牌,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宝铜.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M].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资料汇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搞好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篇9

一、规范制度

后勤管理是门科学,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追求服务质量最大化。我们用严格的规章制度, 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制定了《岗位责任制》、《临时用工管理规定》、《学校苗圃、温室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把制度落实和行为落实相结合, 并监督检查落实的情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事后管理为事先管理, 及师生之所及, 想师生之所想, 积极为师生排忧解难。

二、注重安全

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与相关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状, 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体系。常抓不懈, 以确保校园安全、卫生。安全卫生工作的中心又在于防范于未然, 在于抓好日常的每一天, 我们力争每一件小事不放过, 每一个环节不放过, 注重平时的自查自改。做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每月进行安全卫生大检查, 每周进行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检查, 处理日常维修事务, 并做好记录。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 定期灭“四害”, 有效的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还设置安全警世语、警示牌, 经常检查、修理、更换消防设施。

三、抓好常规例如做好每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保障物资供应

学期中巡查, 平时小型维修, 学期末检查记录情况, 假期中大型维修。做到事不过夜, 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 难事尽力办。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要脑勤、手勤, 脚勤, 使后勤管理不留死角。努力提高水电服务质量, 师生满意程度高, 反映良好, 水电管理人员尽职尽则、毫无怨言, 一与既往地搞好水电值班和维修, 并做好记录, 做到所作之事有据可查。学生中的水电故障有的属于自然损坏, 有的属于人为损坏, 而大部分属于故意损坏, 水电管理人员一边处理事故一边教育学生爱护公物, 也给学生上了一堂教育课。

四、节能增效, 建设节约型校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在全校形成“节约为荣, 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努力建设建设节约型校园。

1、加强用水管理, 节约水资源。

着力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经常检查地下水管网有无破损情况, 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教育师生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 避免“长流水”现象发生。

2、加强用电管理, 节约电资源。

教育师生养成晴天不开灯, 人少少开灯和随手关灯的习惯, 做到人走灯熄。杜绝“长明灯和白昼灯”现象, 相关电路实行分路控制, 并安装了定时自动控制开关。使用节能灯具, 淘汰普通白炽灯泡。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等用电设备, 下班时要关闭电源, 防止待机。合理使用空调, 按照有关规定:春秋正常天气和夏季室外温度低于30℃, 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 不开空调;设定空调的控制温度, 夏季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 冬季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 夏冬开空调时要关闭门窗。

五、优化校园环境, 发挥育人功能

我校校园环境是经过精心设计, 精雕细琢的, 在设计上寻求人与自然的最佳结合点, 在绿色校园中融入诗情画意, 使校园功能分区明确, 植物配置有序, 山石树木、景点小品情景交融, 使人与自然景色产生共鸣。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底蕴深厚, 校内道路、楼栋取有路名、楼名, 如“园梦路”、图书楼为“文博楼”。石头上雕有“弥高弥坚”、“思勤思勉”等字样。墙上悬挂名人头像、名言格句。连植物下面的介绍牌也体现出文化特色, 如梅花树下的小牌:梅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 为历代文人所讴歌, 被称为“清客”, 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雪压小桥”之誉。以文化氛围侵润学生的身心、行为、品德,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处处无不突显育人功能。

我校重视校园绿化工作, 加强了对生活绿化区的管理。生活绿化区为体现“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分别设计了桃园、紫薇园、樱花园等春夏季景观, 观赏不同季节植物变化, 感受以春夏季景色为主的不同季节景色, 同时辅以铺装步道以及较多的休息凳, 方便学生就近休息和晨读, 生活气息浓厚。在教师公寓区中心绿地开辟主题为“彩云园”的园林休闲绿化景区, 配套了石桌石凳, 同时以低矮的色块以及各种色叶花灌木等造景, 营造教师休闲活动的“美好家园”。

六、管好资产

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学校的财产是国家的公共财物, 学校财产的管理是总务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为了更好地管理好用好学校财产, 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校制定了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的管理原则是:谁使用, 谁主管, 谁负责。但要想用得好, 用得方便, 先要管得好。用须先管, 而管是为了用。

1、建立组织管理系统, 设置校产

管理机构, 使财产管理有可靠的组织保证。总务处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 对全校财产负责统管。实行统一建账, 归口分管、实行专管、分管 (兼管) 、群管相结合, 并建立具体的管理责任。各部门要设立专人负责财产管理。

2、建立固定资产帐、卡登记、领用和赔偿制度。

(1) 、建立固定资产总帐:由学校财产总管理员和学校财产会计统管。先要按照规定设置固定资产科目和财产资金情况表。总管理员还要建立财产明细帐, 对全部财产予以登记;学校财产会计要记载财产总值和财产资金活动情况。各分管理员要用统一的帐薄设置分类帐, 管理记载要与实物相符, 并要与总帐相符。 (2) 、建立领用、借用、赔偿制度。凡经常使用的设备, 可以领取专用, 并填写领用财产登记单, 一式两份。—份自存;—份交总管理员。总管理员发放财产后, 应在固定资产领用单上注明, 同时做好财产分布记录:用者交还时, 还要有注销手续。凡临时使用品, 可作借用处理, 办理借用登记手续, 并由借用人签字;交还时, 仍要在该档内登记交还日期, 并记录物品的完好情况。凡教职工调出学校时。办公室必须见到总务处签字, 证明不欠学校物品时, 方可办理调出手续。决不允许国家财产随便流失。

3、经常检查、定期清理学校财产。

财产总管理员和分管理员应经常检查财产的使用、分布和完好情兄。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深化后勤改革搞好服务育人 篇10

关键词:服务育人;思想教育;有效机制。

高等教育具有服务育人的功能, 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 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服务育人职能的重要手段。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后勤服务工作涉及教室、公寓、食堂、卫生、通信、交通、水、电、暖等的保障服务工作, 可以说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生存环境的好坏, 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我院后勤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 就如何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端正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搞好服务育人

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国各高校都要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 做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 即‘三全、四育人’工作。”因此服务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 端正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使学生处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这就是我们服务育人的基本前提。

随着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院后勤逐步由学院承担费用的单位转变为独立成本核算的社会化集体, 学生的吃、住、行、购物等都形成了社会化, 使学生加快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 也使他们由单纯的学生转变成为现实的消费者, 而作为消费者, 一方面他们应该享受到高质量的后勤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他们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也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规范的消费环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是对后勤管理机制的根本改革, 但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是永远不能变的, 为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的目标是不能改变的。后勤职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 我们必须通过“三服务”发挥育人的作用。要育人, 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思想、业务、道德等素质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处理好创收与服务、服务与育人的关系, 坚持后勤姓“教”的原则, 时刻不忘服务育人的宗旨, 始终贯彻“三个一切”的工作理念。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的永恒主题, 我们要正确认识后勤社会化对服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育人的有效性, 推动新形势下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搞好服务育人, 我院先后在工作人员当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新措施;如《服务人员文明礼貌日常用语》《文明服务监督台》《文明服务十项禁令》;在一些重要的地方设立意见箱;公布主要部门负责人的电话、电子信箱;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全都兼任副班主任;设立广播站、24小时服务热线。加强了对服务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 每周召开一次政治业务学习会议;经常开展优质文明服务评选活动;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调动广大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确保各项服务水平的提高变为后勤职工的自觉行为, 从而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二、抓基础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突出环境育人特色

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 学生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园里, 校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 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 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以此来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

在山东省交通厅大力支持下, 我院先后投资数百万元, 对南北两个校区进行净化、绿化、美化, 真正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校园内有广场、假山、花园、人工湖;人工湖内水清鱼跃, 小桥曲折回旋, 流水潺潺;读书林内百鸟鸣唱……由于我院学生是寄宿制, 学生平时的生活一般是“寝室—食堂—教室—运动场”四点一线, 校园就成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面对“信息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 省交通厅为我院先后配备了近千台电脑、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建立了校园网;后勤部门通过校园网创建了后勤管理网页, 广泛宣传后勤管理制度, 加强后勤与师生们的交流, 不断树立后勤服务新形象。我们还把名人名言挂入学生教室, 把学风 (勤学、尊师、活泼、守纪) 、教风 (严谨、善教、律己、育人) 刻在教学楼前醒目的地方, 把“厚德、敬业、精技、有为”的校训刻在办公楼前醒目的地方;同时建设了高档次的文化宣传栏、阅报栏和墙报栏, 使每个教学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既展示了学子风采, 又培养了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得到了全院师生的高度评价, 多次被评为市级、省级文明先进单位。

南校区校园由同济大学设计, 高标准建设, 按人性化的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布置, 校园绿化、养护、保洁及时周到, 保持了整个校园的整洁、美观、有序。公寓在大厅内悬挂书画作品和学生住宿入住条例, 物业公司主动配合有关部门, 经常开展文明宿舍评选、内务卫生整理比赛、寝室装饰比赛等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公寓文化氛围;餐厅洁净高雅, 后勤员工的微笑, 使学生们感到亲切;餐厅内张贴的宣传画、标语, 温馨提醒师生们注意健康、安全;餐厅为教师和少数民族设立了专窗;为生病的同学找医送药;在禽流感、甲流泛滥的岁月, 能主动为学生提供板蓝根、大枣等增强免疫能力的药汤;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为贫困家庭的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实践证明, 安全、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要从小事做起, 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好的环境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现在践踏草坪、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的行为已大大减少。

我们真正体会到, 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服务质量的提高, 校园环境的改变, 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达到了服务育人的目的。

(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

摘要:高等教育具有服务育人的功能, 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 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服务育人职能的重要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服务人员需要有具体切实可行的有效机制。

后勤服务中心 篇11

【关键词】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研究

为了更加高效地迎合高校教学发展的需求,我国现有高校内的后勤保障服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高校内的后勤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如何可以有效地选择保障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现有高校的后勤保障服务管理领导者面临的首要难题。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此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以期可以为我国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一、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机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内一个特殊的服务类别。其不仅可以为校园内的教职员工学生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同时也为高校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当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背景下,和谐温馨的高校后勤保障机制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只有高校后勤保障机制在全面发挥自我的工作效能前提下,才可以进一步的推进高校教学文化的建设进程。为此,高校内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我国高校健康建设与发展而言,具有着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

二、影响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选择的因素

(一)地域方面的因素

由于我国现有的高校所处的地理距离与位置的不同,因此,其在政治表现力,经济发展力,文化宣传力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系列的因素全部影响着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的选择活动。我国当前的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内的高校的选择,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因为省会城市作为整个省市内的政治经济科研结果的发展核心,为此,其省会城市会比非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更加的繁荣,省市内的人口素质也比较高。在这地域内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模式也更加比较容易形成和发展。为此,在省会城市内的高校选择非社会性质或者选择完全社会模式的数量比较多。而在一些非省会城市,不论是经济科研成果还是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与省会城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其非省会城市的高校内后勤保障服务模式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也会相对落后一些。他们更加愿意选择非社会化、准社会化、完全社会化这样逐渐渗透的模式。

(二)经济成本与实际收益因素

我国现有的高校选择什么类型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首先考虑到的则是经济成本与实际收益方面的因素。不仅因为其经济成本与实际收益直接影响着高校自身经济生存与教学发展,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作用着高校内部运作机制的正常发展。在非社会化模式下,高校内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仍然归属于高校自身,其相关管理人员依然是高校内的领导人员。此种模式下的人员调配资金成本比较低,但是,此种模式同样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即为:管理体制内部划分工作不明细;员工的工作竞争意识不强烈等。为学校的实际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经济损失。

在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背景下,工作人员可以将社会资源高效的引入至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中,并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资源服务的共享要求。与此同时,在准社会化的服务模式下,我国现有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也可以通过良性竞争来进一步的提高自身服务质量,这一系列内容全部都是其内在的发展优势。然而,此种模式会进一步的造成高校内部经济成本的增加,进一步的导致了高校内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出现完全市场化的发展问题,严重的忽略了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为高效的外部良好形象带来诸多的损伤。

(三)生活安全因素

安定与和谐,作为当今市场发展的核心主题,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办学发展的重要主张。为此,高校在选择后勤保障服务管理模式时,必须要全局性的将校园内部的生活安全这一因素纳入至考虑的范围内。如水、电、气、消防、食品、卫生等都涉及到了学校后勤生活安全的领域。

在非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下,我们可以将高校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到最小数值。但是在此种模式下,高校内食堂饭菜的质量、价格无法得到学生的全部认可;在完全的社会模式下,会有经济市场来进行强制调控商品的价格,为学生带来经济优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在准社会化服务模式下,高校可以通过引进部分知名服务类企业,使校园内部的后勤保障服务系统可以更为有序的进行经济竞争,降低校园内食堂饭菜价格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但是此种模式下,高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经济成本的付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全新的服务模式,但并不是每一种服务模式都适用于高校的实际发展。为此,高校内的领导者需要科学的进行分析权衡,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来进行科学的选取适用于校园发展的后勤保障服务模式,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牟向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模式分析与选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05-106

[2]苏保君,刘卯生.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综述与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5.S1:107-108+116

突出后勤功能 全面服务教学 篇12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 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离不开扎实优良的后勤服务。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是教育的基础, 但离不开后勤工作的支持, 后勤的每一个岗位都是基础工程的一环, 有了扎实的基础,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保障性功能。

后勤工作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物质保障;为师生生活、工作、学习提供服务保障。后勤保障不足或保障滞后, 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将受到影响。对学校来说, 后勤保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除了显而易见的物质保障作用之外, 通过后勤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和热忱的工作态度, 也为师生提供了无形的情感保障。

3. 经济性功能。

众所周知, 办任何事都要讲究经济性, 讲究效益。对于一所学校来说, 提高办学质量, 其中也包括办学的经济性、经济效益。当然, 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社会效益。但是如果经济性功能未很好体现, 办学的经济效益差, 设施设备、人员等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后勤工作岗位配置不合理, 人员素质差, 人浮于事, 劣质服务, 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合格人才计划的落实, 影响到社会效益。要充分发挥经济性功能, 首先要明确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效益服从并服务于社会效益的原则, 否则将是本末倒置;其次要掌握市场信息。后勤人员要有点经济头脑, 经营头脑;再次是要精打细算, 周密计划, 严格核算, 加强管理, 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从我做起, 从脚下做起, 合理安排人员, 因事设岗, 不因人定位, 杜绝见利忘义现象发生。

4. 服务性功能。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后勤工作更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原则。避免办事推诿, 服务扯皮。后勤人员要以优质的服务、热忱的态度、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促进和影响学生。树立“师生人人都是服务对象, 后勤人员个个都要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在服务上不能满足于饭菜香、环境畅、电灯亮, 要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 对特殊学生 (如伤、病、残等) 要提供特殊服务。要使全体后勤人员明确良好的服务能使学生安心, 家长放心, 社会满意, 能促进和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5. 安全性功能。

学校的一切工作与后勤部门的安全性功能发挥得好坏息息相关。如果不重视安全工作,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其后果不堪设想。安全性功能集中体现在师生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两方面。后勤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的房舍、电器、消防设施等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学校的水、电、汽、炉等有专人负责,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杜绝事故发生;认真落实饮食、饮水安全卫生制度, 谨防食物中毒。加强对后勤人员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后勤人员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的应变能力。 (如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紧急救助方法等) , 使师生感到置身学校如在家中。

6. 科学性功能。

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基地。尤其是学校的设施、设备、环境等都要体现科学、进步、向上的精神,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全体教职工要确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正确观念, 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思想文化素质。

7. 形象性功能。

优美的环境, 宽敞明亮的教室, 舒适的学生公寓及师生餐厅, 健全的体育设施;后勤人员的周到服务, 文明礼貌, 敬业爱岗, 科学管理, 规范操作, 以及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的自觉性和对师生倾注的情感等, 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后勤人员牢固树立人人是一面旗, 岗位是一块“碑”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就是“上帝”的服务观念。

8. 先行性功能。

后勤部门工作的先行性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后勤工作的先行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工作的超前性。学校的一切工作, 都是以后勤工作的先行到位而开始的。第二是观念上的前瞻性。这是指后勤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学校的创新发展都是首先从后勤工作开始的。这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适应师生不同的需求, 改进管理方法, 减少工作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且需要不断更新观念,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使后勤工作永远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面。只有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这些功能, 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管理水平, 优化服务, 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形象育人的观念, 才能促进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适应新时期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的人才,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由国际竞争引发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怎样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摆在我们的面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 培养合格人才而展开。作为学校后勤工作, 只有充分突出自身的功能, 优化组织结构, 提高人员素质,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 确立后勤工作的创新意识, 全面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才能和其它工作一起形成合力, 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自动排水系统下一篇: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