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作用(精选7篇)
消炎作用 篇1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进步, 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善。在现代先进的医学设备下, 通过采用穿刺针导管和导丝, 之后再穿过皮肤进行插管, 将导管选择性的插入对瘤体进行供血的大动脉里面, 随后使用导管将化疗的药物注射到肿瘤中, 从而使肿瘤细胞坏死, 达到肿瘤缩小或者消失的治疗效果。但是, 如果给患者进行局部的注射化疗药物, 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 如:恶心呕吐、进行穿刺的部位会出现血肿、发热、肝部分会有疼痛等, 在这些副作用中, 疼痛与发热最为常见, 这两个副作用一出现, 会给患者的整个治疗带来影响, 会使其术后恢复慢。本文对新型的临床医学技术——消炎痛栓治疗肝癌介入术后的发热与疼痛, 所取得的显著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62例住院肝癌患者。对62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 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1例, 实验组的患者年龄38~71岁, 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的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54岁。经过统计学软件检测, 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当两组患者住院后, 首先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 防止在进行试验的过程, 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两组患者经过常规检查后, 对于没有问题的患者, 进行治疗。在实验组患者第一次疼痛或者发热时, 给予半颗纳肛, 第1天后, 当患者再次出现疼痛或者发热症状时, 给予患者50 mg的纳肛, 在12 h之后, 再进行第2次给药, 依旧是50 mg的纳肛, 患者一直要治疗5~7 d。而对照组的患者在出现发热的状况时, 医护人员对其注射吗啡止痛, 对于发热的患者则是口服退烧药。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记录, 方便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药物均有医院提供, 并且按照药品管理标准, 进行保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止痛的时候, 又能进行退烧的治疗, 其操作简单方便, 患者的焦虑感有明显的减轻, 更多的是舒适,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对照组在疼痛时肌内注射止痛剂, 发烧时则口服退烧药, 将两者治疗分开进行, 患者的焦虑感和不适感不但没有减少, 相反的, 还有增加, 对患者的康复起不到作用。见表1。
3 术后护理
3.1 药物进行止痛的护理
若使用消炎痛栓进行止痛, 就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 不能滥用药物。当患者出现疼痛时, 要及时使用, 并且对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反应进行观察, 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最好在使用完药物后, 卧床休息进行缓解, 能够让药物充分发挥其药性。
3.2 对发热患者的护理
本次研究的对象的体温一般在38.1~39.4℃之间进行波动, 实验组患者在使用完消炎痛栓药物后, 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少量、多次的喝水。当体温降至37.7~38.3℃时, 进行物理降温, 医护人员在适当的时候, 要帮助患者用温水擦拭身体, 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同时进行适当的喝水, 注意体温的变化, 大多数患者在1周之后, 体温都已恢复正常, 波动为36.1~37.2℃。
3.3 患者术后护理
当患者完成手术的1 d内, 其一日三餐都要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 每天除了正常的三餐外, 还要加两餐, 这两餐以100 ml左右的藕粉、米汁等为主。第2天或第3天以后, 患者就可以食用清淡、易被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但是仍要保持少食多餐, 可以选择食用米粥或者面汤。若几天之后, 患者的胃部没有出现不舒服的话, 就可以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恢复正常的饮食。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 在3 d的过渡期之后, 恢复正常的饮食, 其胃部并没有出现不舒服的感觉。
4 讨论
肝癌患者所出现的疼痛感并不是肿瘤本身所引起的疼痛, 所以将消炎痛栓引入到临床医学中, 从而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感, 是非常重要的。消炎痛栓是一种非传统的解热消炎药物, 是一种由前列腺素合成酶形成的制剂, 不仅能对环氧酶的活性进行有效的抑制, 还能抑制前列素的合成, 达到解热消炎的疗效。消炎痛栓这款药物的食用方法极为简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内注射止痛剂的痛苦, 还能为医护人员减少注射止痛剂的繁琐过程。这种药物的疗效好, 患者的不良反应又小, 吸收也很快, 因此, 消炎痛栓是值得被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吴慧恩.介入性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76-277.
[2]徐国社, 蔡志基.镇痛药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中国新药杂志, 1995, 4 (4) :20-22.
消炎作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150 g Wistar大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药前在无菌条件下于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分别植入25 mg消毒干棉球,造成炎性动物模型,造模后分5组(空白组,消炎透皮贴高、中、低剂量组,扶他林组)。
1.2 实验方法
采用大鼠棉球肉芽实验法[1],每天涂药物0.05 ml/g,涂药后贴片覆盖,第8天处死大鼠并剥离出肉芽组织,分别观察8天后处死大鼠并称重,剥离出肉芽肿球,观察肉芽球的颜色,重量及病理切片变化并取出等量肉芽组织,组织匀浆,分离得血清,于-20℃保存待测。测试前将标本置室温复融,混匀后40℃,3000 rpm离心5 min,取上清液供测试用。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并记录其数值,剩余部分60℃烘干至恒重,计算各鼠每100 g体重之肉芽肿重量,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肉芽球的颜色,重量及病理切片变化情况见表1。
2.2 消炎透皮贴三个剂量组与扶他林组都具有减少肉芽肿促炎性细胞因子作用,其中消炎透皮贴大剂量组为最佳。见表2。
注:消炎透皮贴高、中、低剂量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
注:各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
3讨论
3.1 中医认为阳证疮疡是各种毒邪积聚肌表,气血瘀滞,壅塞而成,局部具有红肿热痛特点。消炎透皮贴是针对阳证疮疡而创立的,其药物由生芙蓉叶、生大黄、生南星、升麻、冰片等组成。方中生芙蓉叶辛平,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为君药,适用于痈疽肿毒、丹毒、烫伤、跌打损伤等症,可使初起者消肿止痛,或者脓聚毒出。生大黄苦寒气味重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效,外用治疗痈疡肿毒、疔疮、烫伤。生南星苦辛,辛而能散,决无有守之性,专主经络风痰,能散结消肿止痛,外可治疗瘰疠、痈肿、跌打损伤等,共为臣药佐君清热解毒消肿。升麻,辛甘微寒,取其辛散之性,使雍聚于皮肤的毒邪从皮而解。冰片辛苦,微寒,功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二者为使药能够引毒从皮而解。
3.2 消炎透皮贴透皮吸收作用在中医早有论述,中药透皮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医中药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已日趋完善。清代吴师机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通过皮肤给药作为全身作用药物的给药途径,发挥其对全身的治疗作用的观点。其在《理渝骄文》一书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他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指导,创制了大量通过透皮吸收达到全身治疗作用的外用制剂,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清代名医徐泪溪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这一论述明确地阐明皮肤吸收的机理。本方中的冰片为龙脑、异龙脑混合消旋体,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具有芳香开窍,止痛消炎的功效,能引药由肌表直达腠理。冰片本身可作为透皮药物,又是一种很好的透皮增效剂,以氮酮为透皮促进剂,其特点是无色无臭,刺激性小,有效浓度低,对亲水亲油性药物均有促进吸收作用。它能使人表皮细胞间区域发生显著变化,细胞间隙增大。同时具有促进皮肤表面角蛋白中含氮物质与水的结合能力,影响角质的水合作用,提高药物分子的穿透力,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2]。
3.3 细胞因子的作用在炎症介质中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3]。炎性细胞因子既有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I、IL-6(其中最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I),又有抗炎的细胞因子IL-4(抑制单核巨噬细胞NF-kβ的核转位来抑制巨噬细胞生成,促炎细胞因子)、IL-10(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泌IL-I,IL-12,趋化因子,抑制TH1淋巴细胞产生IL-2和IFN-γ等),因此,是很强的抗炎介质,也被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4]。局部组织中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能够反映局部炎症的程度,从而间接了解药物的抗炎作用。消炎透皮贴通过抑制组织中IL-6、IL-1的释放,增加IL-10的含量达到抗炎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消炎透皮贴对肉芽肿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棉球肉芽实验法,建立阳证疮疡动物模型Wistar大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消炎透皮贴高、中、低剂量组,扶他林组),每组10只,造成炎性动物模型。分别涂药处理,第8天处死大鼠并剥离出肉芽组织观察肉芽球的颜色、重量及病理切片变化,并取出等量肉芽组织,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IL-1、IL-6、IL-10),记录其数值。结果 消炎透皮贴组肉芽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消炎透皮贴组IL-1及IL-6含量减低,IL-10的含量增加。结论 消炎透皮贴能够抑制组织炎症反应。
关键词:消炎透皮贴,肉芽肿,炎性细胞因子
参考文献
[1]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14-723.
[2]刘毅,周冠怀,陈红专.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4):257-260.
[3]金惠铭,卢建,殷莲华.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420-426.
消炎止咳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篇3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e2695 Separations Moduie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元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260Infinity、自动进样器) ;紫外检测器 (2998 PDADetector) ;色谱数据工作站 (Empower) ;AY120电子天平 (SHIMADZH) ;洁康TM超声波清洗器。
1.2试药
脱水穿心莲内酯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所研究院, 批号:110854-201308, 含量:99.7%) ;穿心莲内酯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批号:110854-201108, 含量:98.7%) ;百部对照药材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200402) 、桔梗对照药材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21028-200909) ;消炎止咳片同一生产厂家4个批号:130120、140213、140227、140306;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百部的鉴别
2.1.1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 研细, 加浓氨水l0 ml湿润, 加三氯甲烷50 ml, 回流提取2 h, 冷却,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0.5 ml使其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3]。
2.1.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百部对照药材2 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2.1.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取缺百部的其他药材, 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1.4 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苯-三氯甲烷-甲醇-氨水 (5:2:2:0.2) 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 喷以0.5茚三酮溶液 (紫外光灯365 nm下检验)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斑点[4], 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 见图1。
2.2 桔梗的鉴别
2.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l0片, 去糖衣, 研碎, 取细粉l.5 g, 加盐酸l ml与三氯甲烷20 ml, 加热回流1 h, 冷却, 分取三氯甲烷层, 滤过, 蒸干, 残渣加乙醇l ml溶解, 即得。
2.2.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桔梗对照药材2 g, 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2.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取桔缺梗的其他药材, 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2.4 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 (10:8:0.3)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1%磷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样品溶液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见图2。
2.3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Diamonsil C18 (5μm, 200×4.6mm) 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 (52:48) ;检测波长:穿心莲内酯225 nm, 脱水穿心莲内酯254 nm[5];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穿心莲内酯对照品18.28 mg, 经P2O5减压干燥12 h的脱水穿心莲内酯对照品20.20 mg, 加甲醇制成每1毫升含穿心莲内酯0.3656 mg、脱水穿心莲内酯0.4040 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两种储备液1 ml置同一10 m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 除去糖衣, 精密称定, 研细, 称取粉末3.0 g, 精密称定, 置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40%甲醇25 ml浸泡1 h, 超声处理 (250 w, 25 k Hz) 30 min, 用40%的甲醇补足减失重量, 摇匀, 滤过, 弃去初滤液, 精密量取续滤液10 ml, 置中性氧化铝柱 (200~300目, 5 g, 内径1.5 cm) 上, 用甲醇15 ml洗脱, 收集洗脱液, 置25 m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6]。
同法按处方比例取不含穿心莲的其他药材制备阴性空白溶液。
2.3.4 色谱行为与系统适应性实验
分别取2.3.2与2.3.3项下制备的对照品、供试品、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2.3.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 如图3所示, 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理论板数按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峰计算不低于2 000[7], 其他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
2.3.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2.3.2对照品贮备液适量, 加甲醇稀释至浓度分别为:脱水穿心莲内酯浓度分别为10.07、20.14、40.28、80.56、120.84μg/ml, 穿心莲内酯浓度分别为9.02、18.04、36.08、72.17、108.25μg/ml的对照品溶液, 按2.3.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 分别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峰, 以峰面积 (A) 作为纵坐标, 以进样浓度 (C) 为横坐标, 分别得回归方程为A=1.7173×104C-9.9377×103, r=0.9999, 脱水穿心莲内酯在10.07~120.8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2.0809×104C-3.6576×103, r=0.9997, 穿心莲内酯在9.02~108.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6 稳定性实验
将2.3.3项下的溶液室温放置, 分别于0、3、6、9、12 h测定, 记录峰面积, 结果RSD分别为1.9%和0.8% (n=5) 。可见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
2.3.7 精密度实验
精密量取2.3.2项下对照品溶液, 按2.3.1项下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 记录峰面积, RSD分别为1.5%和0.7%。
2.3.8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号的样品6份, 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及测试条件测定, 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RS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和0.9% (n=6) , 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3.9 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同一批样品 (批号:130120) 6份, 分别为1.5087 g、1.5114 g、1.5093 g、1.5201 g、1.5107 g、1.5041 g。按照2.3.3项下制备, 至“精密加入40%甲醇25 ml浸泡1 h”, 按大、中、小3个浓度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贮备液脱水穿心莲内酯各1.0、1.5、2.0 ml, 穿心莲内酯各2、3、4 ml。同法处理即得。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 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3.1原计划对制剂中麻黄和罂粟壳进行研究,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发现有不少研究该制剂中麻黄和罂粟壳的文献;为能更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保证其疗效, 选择其中桔梗和百部进行鉴别, 并测定穿心莲的含量[6]。
3.2试验过程中, 对供试品溶液提取对比不同方法和不同溶剂, 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取简单、完全;方法专属性强, 阴性无干扰,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药典?1部[S].北京, 2010:251-252.
[2]赵秀玲.桔梗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 2012, 27 (2) :5-9.
[3]刘飞, 杨晓芬, 龚玲.消炎止咳片的薄层色谱鉴别[J].贵州医药杂志, 2004, 28 (10) :935-935.
[4]黄良勤.消炎止咳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30 (4) :474-475.
[5]黄良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止咳片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30 (2) :194-196.
消炎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篇4
消炎颗粒是原天津长征医院创始人、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边天羽院长的自拟方,取得医院制剂生产文号,消炎颗粒剂是由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7味中药材经水提取、减压浓缩至适量,与适量淀粉、糊精等辅料混合,经喷雾干燥,一步造粒制成棕黄色颗粒。具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疖肿、慢性毛囊炎、囊肿性痤疮、脓肿、慢性丹毒等病症。有文献报道[3]采用薄层色谱法作为定量指标对消炎颗粒剂质量标准进行了初步建立,而金银花中有药理作用的绿原酸是颗粒剂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因此,我们建立了该复方制剂中绿原酸的HPLC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作为该颗粒剂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Met-tler AE163千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Sartorius BP-221S电子天平。日本岛津LC-2010A高压液相色谱仪,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SPD-20A紫外检测器。超声提取器(CQ-250,天津)。
1.2试药消炎颗粒剂由天津市长征医院制剂室研制生产(批号151012,151013,151014)。绿原酸对照品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批号:130642-201615),乙腈为色谱纯级,磷酸为分析纯级,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2 处方及制备方法
2.1 处方连翘15 g、当归15 g、黄芪(炙)15 g、金银花15 g、野菊花10 g、蒲公英10 g、苦地丁10 g。
2.2 制备方法
以上7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2 h,第2次1h,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80℃)的清膏,以淀粉(13%~16%)、二氧化硅(0.5%~1.5%)适量为辅料,喷雾干燥,制成颗粒。
3 质量控制
3.1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颗粒;或棕色至棕褐色颗粒。
3.2 鉴别
取本品4袋的内容物,研细后加入甲醇40 ml,加热回流、水饱和正丁醇处理残渣,提取2次,将正丁醇合并,再用氨试液洗涤2次,20 ml/次,弃去。取正丁醇蒸干后残渣加1 ml甲醇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将黄芪甲苷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1 mg/ml溶液,作为对照品液。参照文献方法[4],各吸取上述2种溶液10μl,点于同一硅胶板上,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喷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并加热至显色清晰斑点。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供试品色谱显相同颜色斑点。
参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将连翘苷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1 mg/ml溶液,作为对照品液。分别吸取鉴别(1)项下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硅胶板上,展开剂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甲酸-水(20:25:30:3:3)展开后取出晾干,显色剂为5%香草醛硫酸液,并加热至显色清晰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供试品色谱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3 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供试液按常规法制备,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平皿法,控制菌以常规法检查。每1 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 0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个,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结果显示,细菌、霉菌数均符合规定,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3.4 含量测定
3.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asil 0DS柱(4.6 mm×250 m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4%磷酸(11:8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10μl:流动相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 000。本实验条件下,所得到绿原酸的色谱峰分离较好,见图1。
3.4.2 对照品溶液配制
取适量绿原酸对照品,精密称定,置于棕色量瓶,加入50%甲醇溶液使溶解,摇匀,配制成每1 ml含121μg溶液,即得(在10℃以下保存)。
3.4.3 检测波长确定
在250~400 nm波长下紫外扫描对照品溶液,选择其中最大的吸收波长327 nm为检测波长。
3.4.4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量取前面绿原酸对照品溶液1,2,4,10,16μl,并按照3.4.1色谱条件进行分析,测定峰面积,横坐标为绿原酸进样量X(μg),纵坐标为峰面积Y,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回归方程:Y=3 508 146X+9 973.3,r=0.999 3。结果表明进样量在0.12~1.93μ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2。
3.4.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研细,精密称取本品适量(0.5g),加50%甲醇溶解,放至室温,置25 ml量瓶中定容,过0.45μm滤膜;再精密量取5 ml,置1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4.6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除金银花以外的饮片,按照制备工艺得到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
3.4.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绿原酸含量的消炎颗粒0.5 g,共6份,精确加入绿原酸对照品,按照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操作,结果见表1。
3.4.8 精密度的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各10μl,重复进样5次,计算出平均峰面积A=436 426 9,RSD=1.21%。
3.4.9 稳定性试验
将对照品溶液、样品溶液在室温下分别放0、2、4、6、8 h后测定,计算样品含量,RSD分别为0.92%和1.06%。
3.4.1 0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批号151012),精密称定,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含量,RSD=0.93%。
3.4.1 1 绿原酸含量测定
将3批消炎颗粒剂制成供试品溶液,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并根据回归方程求得绿原酸含量,结果见表2。
4 讨论
本试验参考《中国药典》[4]的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但分离效果不佳,我们经反复调整流动相配比,得出当乙腈与0.4%磷酸溶液比例为11:89时,分离效果较好,故确定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1:89)。通过比较和考察,确定了绿原酸的色谱条件和方法,可使消炎颗粒剂中绿原酸达到基线分离,效果较好。
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具有回收率好,精密度、重现性高,样品处理简便,分析快速的优点,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文化,葛少波,张杰,等.中药颗粒剂的防潮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5,8(9):174-176.
[2]郑黎明,林燕.中药汤剂与中药颗粒剂的对比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6):240-241.
[3]王雷,朱晨,徐永庆.消炎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天津药学,2005,17(5):10-12.
合理选用消炎药和抗菌药 篇5
关键词:消炎药,抗菌药,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很多老百姓把消炎药与抗菌药混淆,甚至在一些药店,有些药品导购员也常因为概念不清误导消费者。实际上,消炎药和抗菌药分属两个领域,它们不管是在定义上,还是在种类、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滥用后果等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该认真区分,合理选用。
一、定义上的不同
消炎药是指能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是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的药物。抗菌药指的是一类对体内外病原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二、包含种类的不同
消炎药包括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和甾体类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抗菌药则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化学合成药(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抗菌中草药(如黄连)三类。
三、主要作用的不同
非甾体类消炎药具有解热作用、镇痛作用,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大多数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对非感染性炎症可迅速镇痛,消退关节炎症,减轻关节损伤;甾体类消炎药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黏连及瘢痕形成,减轻炎症后遗症。消炎药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抗菌药则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各类病原微生物来发挥作用,有的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的则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四、作用机制的不同
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反应;甾体类消炎药则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诱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等方面达到抗炎作用。抗菌药包含种类较多,作用机制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主要是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而呈现抑菌或杀菌作用。
五、应用方向的不同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消炎药一般多用于非感染性的炎症,非甾体类消炎药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能减轻炎症肿胀、缓解疼痛及改善症状;甾体类消炎药可用于治疗严重感染,但在治疗中必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以免导致感染病灶扩散而引发严重后果。抗菌药由于对引起炎症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多用于感染性炎症,但对病毒所致炎症无效。
六、主要不良反应的不同
消炎药多数都有消化道反应,严重时可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有些非甾体类消炎药可诱发肾乳头坏死甚至肾盂癌,还有的会对造血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出现血液系统疾病;而甾体类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更多,可诱发加重感染、抑制生长发育、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抗菌药主要会出现二重感染、耐药性、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七、应用注意事项的不同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炎性疾病过程本身并无作用,也不能根治,更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若停药可复发;甾体类消炎药在抑制炎症、减轻炎症的同时,能一定程度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若使用不当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长期应用,需尽早、逐渐减量停药,避免反跳现象发生。在抗菌药的应用过程中,则需注意充分考虑机体、病原微生物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调动机体的防御机能,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八、滥用造成的后果不同
滥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容易使病态出现假象,造成误诊、耽误治疗,如某些急腹症、急性传染病,使用此类药后,掩盖了疾病的真正病因,造成了耽误治疗的危险;有的非甾体类消炎药长期应用还会出现成瘾,虽然不能与吗啡类成瘾相提并论,但会对个人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影响;而滥用甾体类消炎药,不仅会出现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月经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而且可能对肾脏造成一些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硬化、肾钙化或肾结石等,若较长时间、较大剂量使用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引起一系列更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甚至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对于抗菌药,更是大众滥用最多的药物,而滥用抗菌药比滥用消炎药还要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为此曾发出警告:滥用抗菌药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的时代。抗菌药的滥用,会使得原本对某些药物敏感的菌株发生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医生手里对付病菌的武器也将会越来越少。
综上所述,消炎药与抗菌药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药,二者不管是在定义上,还是在种类、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滥用后果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不仅医学工作者要清楚这一点,而且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学会区别,合理选用,不要把消炎药当抗菌药使用,也不要把抗菌药当消炎药用,以免耽搁病情,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消炎止痒喷雾剂药效学实验研究 篇6
1材料
1.1仪器
BS124S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LRH-250A型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Avatar330傅立叶分光光度计(美国尼高力公司)。
1.2试药
消炎止痒喷雾剂(本院研制,批号:080301,规格:250ml/瓶,每1ml内含生药1.60g);磷酸组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批号:200810407,规格:每支25mg);风油精(衡阳益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0308)。
1.3动物
豚鼠50只,体重(200±20)g,昆明种小鼠50只,(18~21)g,雄雌兼用,由广东省卫生厅医用试验动物场供应,动物合格证号:粤080609;粤080616。
1.4菌种
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均由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提供。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
2方法
2.1体外抑菌与杀菌试验
2.1.1菌株鉴定与菌液制备试验菌株5株,试验前均作细菌形态学的鉴定。将鉴定形态相同的同一菌落分别接种于培养管内,37℃,(4~6)h后纠正浓度,使其混浊度相当于0.5麦氏的浊管,即约为1.5×108CFU.ML-1,立即用于试验。
2.1.2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MIC的检测方法,于直径9cm灭菌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消炎止痒喷雾剂的药液1.5ml,然后注入经融化已冷却至45℃左右的MH琼脂培养液13.5ml,立即旋转混匀凝固(药液浓度以生药mg·ml-1计算,采用连续稀释法依次由浓至稀倍比稀释配制使用),分别取已传代试验菌株各10ul,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药液的琼脂平板(每个平板划2区,分别接种不同试验菌株),同时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置于5%CO2培养箱37℃孵育24h后,置低倍镜下观察每一株菌在含不同药物各种浓度琼脂平板上阳性菌菌落数,取5个视野,以未见菌落生长的药液浓度为MIC。结果详见表1。
2.1.3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株,在MH液体培养基中于37℃培养18h,然后以MH培养基将细菌稀释成106CFC.ml-1,取5ul接种于含2倍稀释药液的MH琼脂培养基,于37℃培养18h后观察结果,以肉眼观察无细菌生长的培养液中吸取100ul,接种于无抗菌药的MH琼脂培养基,于培养18h后观察结果。以无细菌生长的药液浓度为MBC,结果详见表1。
2.2消炎止痒喷雾剂的时间——杀菌曲线(KCs)实验[2,3]
取无菌装有MH液体培养基(8ml)的试管若干支,分为3组,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大肠杆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每组中加入对应的实验病菌(100ul),每种实验菌组再分5组,分别加入消炎止痒喷雾剂高、中、低剂量(各lml/管),头孢唑啉(1ml/管、2ug·ml-1)及无菌水(对照组,1ml/管),每个加药试验管均设三个平行对照。将各组菌液置于37.8℃振荡培养(250r、min-1),分别于(0、4、8、12、16、20)h,在波长600nm下测量各组菌液的吸光值(A)值。制作消炎止痒喷雾剂高(含生药20mg.ml-1)中(含生药10mg·ml-1)低(含生药5mg·ml-1)剂量组,对3种实验菌的时间——杀菌曲线(KCs)。结果见图1~3。
2.3抗炎作用[4,5]
消炎止痒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廊肿胀的影响实验。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雄雌各半);正常对照(等量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5mg·kg-1)组及本药液低、中、高剂量[以生药计算:(3.20,4.80,6.40)g·kg-1]组。各组小鼠ig给药,给药剂量为20ml·kg-1。每日1次,连续5d,末次给药后1h,将30ul二甲苯涂于小鼠左耳前后两面致炎,右耳为对照,致炎后45min处死小鼠,用直径8min的打孔器打下左右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作为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百分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消炎止痒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廊肿胀的影响详见表2。
2.4止痒实验
本药对豚鼠进行止痒实验。豚鼠于实验前一日左后足足背去毛,并用粗砂纸均匀擦伤足背剃毛处1cm2,然后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风油精组及消炎止痒喷雾剂药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豚鼠。分别在足背创面涂擦不同剂量药物或同体积生理盐水,在末次涂药后10min,于足背创口滴0.01%磷酸组胺生理盐水溶液,每只0.05ml,此后每3min递增0.01%磷酸组胺生理盐水浓度:0.02%、0.03%、0.04%……每次均为每只0.05ml,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为止,计算组胺总量,作为致痒阈。
2.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NA):2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表示。
3结果
3.1消炎止痒喷雾剂体外抑菌作用
本制剂对大肠杆菌等5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球菌(真菌)的作用则次之,若药液浓度提高亦呈现杀菌作用。
消炎止痒喷雾剂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不同浓的时间——杀菌曲线(KCs)[2],详见图1、图2和图3。
3.3消炎止痒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廊肿胀有消炎作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实验表明:消炎止痒喷雾剂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廊的肿胀,且有量效关系。抗炎(即消炎)作用明显。
3.4消炎止痒喷雾剂的止痒作用
消炎止痒喷雾剂在本实验中能显著提高组胺所致豚鼠足搔痒反应的阈值,且止痒作用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表明本制剂由薰洗液改进成喷雾剂后仍保持止痒作用。详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讨论
消炎止痒喷雾剂由我院长期临床应用的经验处方消炎止痒熏洗液经立项(深圳市200703215)改为喷雾剂。由苦参、地榆、大黄、蛇床子、野菊花、黄柏、甘草等1 1味中草药组成,文献报导[6],苦参、大黄、地榆、野菊花有抗菌作用,蛇床子、黄柏等有抗真菌作用。本研究表明:消炎止痒喷雾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念球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有杀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杀菌作的时间——杀菌曲线(KCs)实验表明:因菌而异,且量效和时间的作用均成正比。即药液越浓,作用时间越长其杀菌效果越佳。实验结果亦表明,本品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廊的肿胀,抗炎(消炎)作用明显。本品有效提高组胺所致豚鼠搔痒反应阈值,有明显的止痒作用。本实验与刘丰丰等对同类药痔疾洗液[7]的研究结论相同、由多种中草药组方的消炎止痒喷雾剂确实具有消炎止痒作用。但其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曾斌,吕萍,候晓慧.消炎止痒喷雾剂毒理学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 :12~13
[2] 包晓玮,周旋,郭庆勇,等.维药家独行菜子镇咳、抗炎及抑菌作用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 :2318~2320
[3] 卡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2
[4] 黄庆,方芸复方荔枝草颗粒体内外抗菌消炎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9) :657~659
[5] 马伟斌,陈婷.银连颗粒抗菌和消炎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09;1 8(7) :13~14
[6] 陈东辉,罗雪芹,刘家王,等.退疹止痒胶囊的药效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 :32~33
消炎作用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安捷伦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 安捷伦色谱工作站。
1.2 药品与试剂
消炎片 (课题组自制) ;黄芩苷对照品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批号:120955-200305, 规格:供含量测定用;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方法
1.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 h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20 μg/ml 的溶液, 即得。
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0片, 研碎, 取0.3 g,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70%乙醇100 ml, 密塞,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功率250 W, 频率50 kHz) 30 min, 再称定重量, 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 置10 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即得。
1.3.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不含黄芩的阴性对照样品研细, 取0.3 g,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70%乙醇100 ml, 密塞,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功率250 W, 频率50 kHz) 30 min, 再称定重量, 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 置10 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即得。
1.3.4 测定波长的选择
按国家药典规定选定检测波长为280 nm。
1.3.5 流动相的选择
使用药典及苏维国等[3]的流动相:甲醇-水-磷酸 (47∶53∶0.2) , 检测波长为280 nm , 黄芩苷的峰与相邻的峰已达基线分离很好, 且阴性无干扰, 但保留时间为29 min。将流动相改为以甲醇-0.4%磷酸溶液 (55∶45) , 保留时间为11.7 min, 分离效果同上, 但供试品中的杂质峰的保留时间太长, 故在14 min后采用梯度洗脱, 用甲醇洗脱, 再用流动相平衡柱子。具体方法为:以甲醇为流动相A, 以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 按表1进行梯度洗脱。
1.3.6 色谱条件
以黄芩苷为含量测定指标, 色谱柱:Diamonsil C18 (250 mm×4.6 mm×5 μm) ;流动相: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 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为280 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应不低于2 500。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制备和线性范围考察
分别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1、2、5、10、15、20、25 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以测得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 以黄芩苷对照品进样量 (μg) 为横坐标作图, 得回归方程y=2 495.299 3x-0.836 0, 在进样量 (0.021 36~0.534 00 μg) 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r=1.000 00) 。
2.2 精密度试验
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批号20050310) 10 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重复5次, 按色谱峰面积积分值计。结果:RSD=0.29%, 仪器精密度良好, 测定数据可靠。
2.3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批号20050310) , 分别于0、4、8、12、24 h测定, 按色谱峰面积积分值为指标, 进样量为5 μl, 结果:RSD=0.13%, 供试品溶液在0~24 h内基本稳定。
2.4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试验品 (批号为20050310) , 依本文方法独立测定5次。结果:RSD=1.3%, 本法的重现性良好。
2.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同法测定已知含量的供试品 (批号20050310, 含量78.538 7 mg/g) 5份, 精密加入对照品适量, 依法测定, 计算回收率。结果:本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30%, RSD=1.56%, 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高, 方法可靠。
2.6 样品的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 批号为:20050403、20050404、20050405, 依法测定, 黄芩苷含量分别为42.74、43.88、43.54 mg/片, 平均黄芩苷含量44.72 mg/片。
3 讨论
处方中的药材, 在中国药典中有含量测定项的有蒲公英、野菊花、黄芩, 蒲公英为方中的君药, 在中国药典中收载了以咖啡酸为对照的含量测定项。但处方中另一味药野菊花也含有咖啡酸, 相互干扰, 故选择黄芩进行研究, 采用药典中的流动相, 保留时间为29 min, 分离效果很好, 且阴性无干扰, 但测定周期较长。笔者将流动相改为以甲醇-0.4%磷酸溶液 (55∶45) , 保留时间约为12 min, 分离效果仍然很好。考虑到杂质峰的保留时间较长, 继续测定已无意义, 故在14 min后采用梯度洗脱, 用甲醇洗脱, 再用流动相平衡柱子, 缩短了测定周期。由于该测定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的特点, 可以有效地控制消炎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4:15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200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11.
【消炎作用】推荐阅读:
消炎颗粒07-20
康复消炎栓05-28
莲芝消炎胶囊09-09
消炎药的选择09-06
消炎退热颗粒说明书07-03
清肺消炎丸说明书07-08
莲芝消炎片说明书06-11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08-14
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08-18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图策略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