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发式教学

2024-10-23

项目开发式教学(通用12篇)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1

摘要:针对我国现有技能培养的主要模式和存在问题, 探讨中职生技能教学项目的开发思路、流程和生成路径, 并以物流专业“仓储与配送”课程为例进行实例验证。

关键词:中职生,技能,教学项目,开发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技能培养, 所有职业教育的话题与研究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满足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掌握职业技能以促进中职生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至关重要, 基于此, 本文结合物流专业“仓储与配送”课程探讨开发一门有助于提高中职生职业技能的教学项目课程。

一、技能与技能课程

1. 何谓技能

《教育大辞典》将技能定义为在经验和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完成任务的活动方式。《心理学大词典》对技能的解释是一种由智力和肢体活动方式构成的复杂系统。《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对技能的表述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通过练习形成的包含智力和集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辞海》中将技能解释为“运用实践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标活动的能力, 而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则叫熟练”。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技能是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完成某项任务的心智和操作能力。可见, 技能是通过知识和经验转化、经过反复练习、指向解决问题的心智和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是“人们为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技能”, 侧重在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或专长, 而拥有这些高技能高专长的人称为职业行家、职业高手、专家。

2. 何谓技能课程

技能课程是相对于理论课程而言的, 它强调会做, 而非理解和思维。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不同在于:第一, 技能课程的类型是按工作任务而非学科门类进行分类;第二、技能课程的内容是技能及技能知识而非理论知识;第三、技能课程的组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而非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第四、技能课程的起点是围绕技能和实践过程展开而非围绕理论和理解过程展开;第五、学生的学习结果以产品形式而非以书面形式来评价。

二、有关技能形成及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

1. 有关技能形成的理论依据

在体育运动领域, 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 提出了经典的“泛化—分化—巩固—动作自动化”四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理论。泛化阶段是在动作学习的初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动作实践, 只是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对该动作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分化阶段是在不断地练习之后, 对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纠正了错误动作, 消除了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 能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整体技术动作;巩固阶段是技能的定型阶段, 动作不仅准确优美, 而且轻松自如, 不必有意识地控制就能做出动作来;动作自动化阶段是在非常巩固的程度之后, 动作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是技能训练的最高阶段。

2. 有关教学项目的理论依据

第一、情境教学理论, 是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教师根据教材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来激起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或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工作场景或一种可停留的环境 (如影像) 。第二、行动教学理论, 也称行动导向教学法, 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行动方案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任务信息, 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学习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三、当前我国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分析

1. 我国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主要模式

(1) 学科导向模式, 以学科知识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传授的模式, 其典型的课程结构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该模式的缺点在于过于强调学生专业知识量的掌握度, 而不能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高低。

(2) 能力导向模式, 围绕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模式, 其典型的课程结构为:市场需求调查、职业情境分析、教学项目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与改进。该模式注重以市场为导向,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但目前尚不成熟, 存在过于理想化、不易操作的缺点。

(3) 实践导向模式, 以企业真实任务为依据, 在真实情景中, 通过一个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模式, 其典型的课程模式有:技能训练模式、任务引领模式和项目驱动模式等, 该模式注重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通过学生成功体验, 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是目前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

2. 存在问题

从学科导向到能力导向, 再到实践导向, 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进步, 但技能培养无论存在于哪一种模式之中, 均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 过多的专业知识。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方向课等一些专业课程, 虽然宽厚的专业知识是技能培养的重要基础, 但掌握了专业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实际技能, 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替代技能的训练和反思, 所以, 只有能转化为技能的专业知识才是必不可少的。

(2) 孤立的操作技能。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对单项技能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重复性训练, 这种方式虽然实践性强、见效度高, 颇受企业岗前培训的欢迎, 但该技能训练课程只能让学生通过训练快速地获得一项孤立的操作技能, 无法培养学生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素养, 更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 忽视主体意识。源于传统文化的去个性化, 学校按一个标准、照一个模板去评价和培养人才, 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失。同时, 由于中职生自身的失败经验, 加重了其主体意识的模糊化, 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四、中职生技能教学项目开发的思路、流程及实例

1. 开发思路

技能教学项目的开发按照“职业领域—学习领域—项目情境”的思路进行, 首先, 立足企业实际, 分析某一职业所包含的工作岗位和具体任务, 以及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形成详细的技能明细表。其次, 在学习领域, 针对每一项技能, 将相同、相近或相似的技能进行整理分类, 形成可用来教学的技能项目, 实现从职业领域向学习领域过渡。最后, 结合校企合作现状和学校实训室实际, 构建一个适宜的项目情境, 为进行技能项目教学提供基础。

2. 开发流程

技能教学项目的开发按照“职业—岗位—任务—技能—项目”的流程进行, 针对每一流程分别形成“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见图1) 。具体包括:

(1) 确定职业, 进行职业分析是教学项目开发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确定本专业所涉及的主要职业领域, 并掌握该职业领域对中职生的需求数量、规格和要求等信息, 并据此形成中职生技能培养的目标。

(2) 确定岗位, 进一步确定每一个职业领域包含的具体工作岗位, 形成岗位详细、边界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分明的具体工作岗位群, 做到岗位越详细越好、岗位之间的边界越明了越好, 并据此形成教学项目开发的课程标准。

(3) 确定任务, 列举出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 进行整理和分类, 得出每一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 形成教学项目开发的课程结构。

(4) 确定技能, 针对每个任务, 明确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技能项目, 以及对每项技能的具体要求和水平, 形成教学项目开发的课程内容。

(5) 确定项目, 在明确了以上职业、岗位、任务和技能之后, 着手进行教学项目的制定, 包括设置一个适宜的项目情境、项目分析、项目组织与实施、项目评价等内容, 形成教学项目开发的课程体系。

3. 实例

中职生技能教学项目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以项目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和具体技能的匹配来确定技能教学项目, 现以物流专业的“仓储与配送”课程为例来构建一门技能教学项目课程 (见表1) 。

(1) 分析岗位任务。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 对每个岗位所包括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物流专业仓储与配送方向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有收发货员、理货员、拣货员及仓库管理员等岗位, 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入库的验收卸货、在库的货物维护保养、出库的装车发运等。

(2) 确定技能项目。确定每个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 并归结出核心技能项目。一个能胜任工作岗位、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物流企业员工必须具备以下操作技能, 包括:液压托盘车、堆高车、打包机等物流设备操作技能, 货物验收、堆码、盘点、分拣、装车等基本技能, 以及入库作业、移库作业、补货作业、出库作业等一系列综合作业技能。

(3) 设置项目情境。根据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 结合技能项目的难易程度, 构建一个适宜的项目情境。首先模拟一个逼真的仓库, 再根据仓库作业过程, 将整个项目分为三大阶段 (入库、在库和出库) 、四项综合技能和十项单项技能。

五、中职生技能教学项目的生成

1. 中职生技能培养的目标

中职生应是熟练的技能应用者、是能反思技能、发展技能的反思者和职业人。中职生首先是应用者, 技能和知识的应用者, 中职生能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是熟练者, 技能操作的熟练者, 处于技能成长五阶段 (初学者、高级初学者、胜任者、熟练者和专家) 中的第四阶段, 是优秀的胜任者;第三是反思者, 具有反思精神, 能对实践中的技能不断反思, 提出改进和提高的方法;最后是职业人, 注重职业生涯的发展性, 培养符合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

2. 生成技能教学项目应考虑的因素

中职生从一个新手到技能专家, 需要从职业兴趣开始, 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 接受刻苦的专门训练, 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升。构建一个基于提高中职生技能的教学项目需要考虑兴趣、知识、技能、训练和反思等五大因素。

(1) 兴趣。职业兴趣和爱好是学好技能的主要动力来源, 是学生持续学习、坚持刻苦训练的重要因素。技能教学项目应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高度引导学生对该职业产生向往, 并激起对技能的学习热情。

(2) 知识。专业知识是必要的, 但不必追求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结构性, 技能教学项目的知识应是能应用于技能实践的应用性知识。

(3) 技能。技能是指向解决问题的, 技能教学项目应减少框架式的预设问题, 增加独特的、灵活的、多变的现实性问题,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4) 训练。越接近工作实际状态的训练越能有效促进技能的学习和发展, 越亲身体验的训练效果愈佳, 技能教学项目应构建真实的项目情境, 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而非模拟参观。

(5) 反思。技能总是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反思是学生主观能动的具体表现, 是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主要渠道。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坚定学生的信心, 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积极性。

3. 实例

以物流专业“仓储与配送”课程技能教学项目中的“液压托盘车的使用”为例, 设计一项技能教学项目。

(1) 液压托盘车的介绍, 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展现液压托盘车在物流企业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 液压托盘车的知识, 介绍液压托盘车的结构、性能参数和安全知识等与技能实践相关的知识, 较少或不介绍设备应用原理等内容。

(3) 液压托盘车的使用, 包括基本规范操作训练和情境操作训练, 基本规范操作包括液压托盘车的起步、运行和停止等内容, 情境操作由易到难, 逐步设置不同的训练情境提高学生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货场直角转弯、带货绕桩、托盘定位等科目。

(4) 学习总结。反思项目操作技能, 提出液压托盘车使用的优化动作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2]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2

Java项目开发 课程编码: 010228A 学 时: 84 其中必做: 84 学 分: 1.5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适用专业: 计算机软件技术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本实训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Java方向的实践性环节。通过本次实训,可以系统掌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级应用、Struts2企业级应用、Spring和Hibernate开源框架的使用,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整个实训要求及环境,全面模拟企业实际开发环境以及项目管理规范和流程,使学生在实训中掌握企业开发的实际运作流程,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Java编程基本知识的实际运用;(2)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的设计与操作,备份与恢复;(3)掌握Struts2的数据类型转换、数据校验、国际化、OGNL表达式、拦截器、文件上传与下载以及Struts2集成Spring等;(4)掌握Spring IOC的配置与运用、Hibernate ORM的配置与运用; 将上述知识运用到具体项目中,以学生熟悉的“学生选课系统”为实训项目,由学生自己理解需求,业务逻辑,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并提交需求分析报告、系统可运行代码以及数据库设计备份文件(.sql文件)并由此评定成绩。

三、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84学时)序项目

内容提要 学时 性质 要求 号 需求分析 1.数据库设计 2.超市管理系统公共类设计 1.12 综合 必做 3.(Swing+SQL Server 2005实现)模块设计(登录模块、主窗体、采4.购订货模块、人员管理模块)第 1 页

Java项目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在Eclipse中实现程序打包 5.需求分析 1.数据库设计 2.使用CVS进行团队开发 3.物资管理系统公共模块 4.综合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3

关键词:课程模式行动导向项目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逐渐趋于成熟,职业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职业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而是采取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1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设计思路,其内涵是围绕特定的“项目”,实现能力目标,开展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做到“三个体现”,即教学项目体现真实工作任务,教学实施体现真实工作过程,教学环境体现真实工作场景。

2 课程项目开发

教学项目要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按照认知规律要求,从感性入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教学项目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既不是课本知识原理的图解,也不是从工作场所直接照搬来的真实工作。

具体做法是:建立企业的技术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项目,项目要实现为“三方服务”的原则,即为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后续课程服务。课程项目要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但必须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改造,要选择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的任务作为教学项目,还要使项目涵盖课程所应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迁移的能力”。课程项目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

3 课程项目选取

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讲课-实验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而探索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而探索与企业职业岗位相对接的技能性训练和拓展性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化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和《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借鉴制造行业企业安装电工、维修电工、电气技术员、电子产品检验员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企业维修电工的工作过程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力争做到学生的实操技能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每个项目的各个任务的知识储备、整个项目独立动手操作,落实“导、教、学、做、评”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为起点”理论联系实际。

以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万用表电路的制作与校验、小型变压器的制作与测量、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测量、三相负载的安装与测量等项目为典型工作任务、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任务。

4 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教师下发工作任务书和引导文,布置工作任务,通过录像、实物或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主动学习打基础;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逐渐减少,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任务实施;任务完成后要有工作汇报,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汇报:通过完成本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你对完成本项目的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满意的方面有哪些?你认为本项目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描述出改进的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学习任务包括的知识、技能进行梳理,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工作总结的汇报要作为项目考核过程的一部分内容。

整个学习过程按照布置任务、咨询策划、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几个环节进行。

4.1 资讯策划阶段 必备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因为每个项目均是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形式是理实一体化,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宽泛的实践技能,完全靠学生根据引导问题自学,寻找答案,再进行实操,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先让学生根据引导问题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完成引导问题,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操作工作计划。

4.2 实施检查阶段 各小组自主实施工作,教师参与到学习工作中,适时引导,提供咨询与帮助。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多动脑,尝试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本课程实践操作要通电,考虑到人身和设备安全,学生在通电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

4.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如《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电路分析、设计,电路安装、调试,电路的故障诊断等能力,按照企业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评估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工作和有效交流的社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因此,我们宏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课程的实施应该按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流程,从接受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进行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微观上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演示法、实物教学、讨论式教学、讲授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 考核评价

采取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开放性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性考核:以各个学习项目为载体作为考核评价单元,以每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主要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

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通过“导、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围绕项目进行分任务解读→咨讯策划任务解决方法→完成任务的实验实践操作→评价考核任务完成的质量4个环节来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创设实际工作过程学习情景,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2]郑光琳.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科学教育,2012.04.

[3]王芳.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2012.05.

作者简介:王屹(1964-),女,教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4

项目教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 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 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 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 突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

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由于项目教学的教学项目是以行业企业生产和服务中的生产加工项目、培训项目和服务流程为基础开发的, 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 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 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 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知识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

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 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世界中,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项目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实施并完成项目为主线,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动态养成,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教学紧紧围绕完成项目、产品或者体验服务流程这个中心,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项目实施到成果评价全过程的实践、体验和参与, 学生既要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 又要注意到项目的每个环节和具体细节;通过有效和有序的教学组织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做中学、干中学和练中学, 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中项目选择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目标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 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 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典型项目。笔者结合《数控铣床操作》的教学, 认为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至少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典型性即所选的项目可以是虚拟的, 但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项目, 而且是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也就是说, 项目应该是“真问题”和“真课题”, 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项目和课题全部以企业生产的真实项目为载体, 或者以典型项目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 而且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验收要求来评价学生完成的加工产品和作品。

综合性即以现实问题为项目内容, 一般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 而是围绕某个专题涉及多学科知识, 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有机融合。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所有教学项目均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 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既包括理论讲解, 还有具体加工工作流程、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 涉及《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加工与制造基础》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

开放性即解决项目或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不是唯一的, 能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形成定向思维。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对较为复杂的项目,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技术参数提供多个工艺流程和加工路线让学生选择和参考, 学生也可以自定加工方案并在动态仿真的基础上完成加工, 力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是多样化的, 以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

层级性即所设计的项目不仅要贴近学生, 使学生有兴趣, 而且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学生能够进行探索和完成, 这就要求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前后项目之间可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性关系设计, 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教学项目的设计按照平面图形加工模块、孔加工模块、轮廓加工模块、凹槽加工模块和综合零件加工模块的顺序设计, 在每个模块中, 再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设计和开发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的蓝图。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以项目为载体,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实践主线, 通过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项目教学的教学流程如下表所示。

按照上述项目教学的基本流程, 现以《数控铣床操作》中的键槽铣削加工为例来探讨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项目导入教师要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境, 提出项目完成的有关加工要求、生产条件与主要参数。在本环节, 教师要提供键槽铣削加工的相关零件图。学生通过识读零件图, 对毛胚材质、项目任务、尺寸要求、工艺标准和具体参数有初步了解和把握。

相关知识铺垫教师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解决完成本项目有关的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在本环节, 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建立局部坐标系概念, 了解坐标系偏移指令, 掌握键槽铣削的装夹与圆弧切向的进刀方法、刀具半径和长度尺寸等参数的设定以及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便于实施下一步的方案制定。

项目方案制定让学生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手册, 收集信息, 制定计划, 完成任务书和实施方案, 明确小组分工, 教师要给予学生提供相关建议。在本环节, 要求学生结合项目实施的任务、铣削加工的特点, 在考虑到工件装夹、尺寸精度、加工材质以及加工面的大小来合理选择有关工具、夹具、量具和刃具的基础上, 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加工方案制定, 包括加工工艺路线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进行时间的大致分配,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完成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实施学生根据拟定的加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完成任务,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 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或策略, 而且对于复杂的教学项目, 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在本环节, 要求学生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任务书的基础上, 完成基点计算、程序编制、模拟仿真、实体加工四个步骤。具体来说, 包括建立工件坐标系, 进行基点坐标计算;编制加工的相关主程序和子程序;对编制的程序三维模拟加工仿真和空运行,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提供完善意见;学生修订程序并在机床完成该项目的实体加工。

项目评价总结项目教学不是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 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 而是“好”或“更好”。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重点难题要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突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环节, 要求学生在项目完成后, 对照评分标准, 选择和使用相关的量具进行项目产品质量的自查自评和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从项目的方案制定、程序编写、模拟仿真、项目实施、尺寸公差、操作规范和工作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并给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意见。

相关理论拓展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类似项目的一般实施过程, 并结合后续项目实施进行理论知识拓展、有关原理深化与技能拓展训练。在本环节, 要求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就深度尺寸和较大凹槽的键槽铣削加工中涉及的诸如分层加工和循环指令编程等方法进行适时引入和拓展, 进一步对铣键槽这类典型项目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方案进行总结和拓展, 提出参数变量方式编制子程序和随时赋值调等实体加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项目教学流程中的“知识铺垫”和“知识拓展”两个环节不是必备要求, 要视项目的层级关系、难易程度和后续学习的需要进行灵活处理。另外, 只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实践项目, 在项目实施时才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而对于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和专业方法能力的教学项目, 学生必须一一过关和掌握, 最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实施和完成。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 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摘要: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主线, 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 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点、项目开发与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项目教学设计与流程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专业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教学设计,项目选择,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陈旭辉.浅议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5) .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 2007, (3下) .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朱明松, 王翔.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5

摘 要 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要缩短与社会需要的差距,就要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此,教学中选用创新的稻谷壳制一次性绿色环保碗的生产为案例,实施项目式教学,生产线上操作实践,辅以课堂上分析、讨论、解剖,理解、掌握其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难点与创新点,有益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产品开发;创新工艺与模具设计;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94-04

Abstrac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s the vitality of the enterprise,and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o shorten the gap with the social needs,to go out,please come in,let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w technology,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the teaching of rice shell system selec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the production line operation practice,supplemented by the analysis,discussion,understanding,master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of the difficult and innovative points,is a useful attempt,received good results.Key words produc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process and die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前言

高等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近20年来,不论规模还是层次梯级建设,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矛盾也凸显,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不够;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忽视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落后于企业的生产实际,教材内容滞后于生产发展,往往是一本新教材刚编出来,一些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又蜂拥而至,新知识的吸纳和创新能力不够;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得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难度增大。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教学体系,其项目可大可小,或含若干子项目,可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时可由一个或多个教师来完成。而项目教学法就是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中若干个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项目教学实践,师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产品生产背景及选择分析

《一次性绿色环保用品的制造方法》项目来源于已通过省级鉴定的应用型成果,是基于环境保护、治理“白色污染”而寻找的一种替代品,即用可完全降解的稻谷壳制作一次性绿色环保碗,替代发泡型快餐具。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方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其加工设备也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实现国内外的销售。

稻谷壳制一次性绿色环保碗如图1所示,产品颜色为稻谷壳本色――金黄色,有质感,美观漂亮。

从产品图2可知其设计尺寸,其厚度大约为1 mm,碗径?128 ?L,弧面为R70 ?L,要求:弧面与碗口、底部园弧平缓过渡,外形圆滑,碗口平整无毛刺,无变形,使用安全。

从图纸分析上看,产品的结构简单,如用金属或塑料材料成型,生产工艺与模具设计并不复杂,但其材料为稻谷壳――即将稻谷壳等植物纤维经过细磨成300目左右粉,掺一定比例的粘结剂、辅助剂等材料。由于其材料特殊性,加上市场上也没有同类材料的产品,更没有生产的工艺和装备,因此,产品的成型工艺与模具开发具有创新性。因此,技术人员通过攻关,创新开发了《一次性绿色环保用品的制造方法》和与之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了绿色环保碗的生产与销售。通过技术延伸开发,同时生产了以稻谷壳等为原料的相关环保产品。

在高职模具专业教学中,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塑料和金属材料为例进行教学,而将《一次性绿色环保用品的制造方法》项目中稻谷壳制一次性绿色环保碗的生产作案例,引入课堂,以其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为课题设置项目进行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学生通过到企业参观学习,进行生产性实习,分析、解剖和讨论其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完成项目设置任务,了解、掌握其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项目教学设计及实施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吸纳案例中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师生的创新与开发能力。

学前要求学生具备和掌握冷冲压和塑料成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等基础知识;实习企业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生产机台、工装准备,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指导。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个自然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每组都要完成学前准备、参观见习、生产实习、工艺分析、模具设计和评价报告等项目学习任务;项目学习指导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其中工厂指导教师不少于两名,每组至少有一名教师跟踪指导;教学课时为两周,约60课时(具体安排见表1)。教学重点与难点

产品原料为农作物的废弃物如稻谷壳等植物纤维,开发再利用,无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创新成型工艺是产品上市生产的关键。通过技术人员艰辛努力、反复试验,创新开发了有别于传统的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的一种新的冷冲压缩模塑成型工艺:落料、预拉伸、成型、切边、压缩整形、脱模等工序复合成型,并根据其工艺特点设计成型模具。通过实习,了解其成型工艺和模具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这也是案例项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产品成型工艺确定 通过前情学习及分析,学生掌握了塑料成型工艺和冷冲压成型工艺。塑料成型工艺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塑料原料放置在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熔化、塑化,通过成型机注入模具型腔中,冷却成型取得产品的过程,有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发泡成型等。根据成型方法不同分为注射模、压缩模、压注模、挤出模头、吹塑模和发泡模等。而冷冲压成型工艺是指在室温下,采用合适的模具,通过压力机将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片,冲压分离或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产品的过程。冲压工艺分分离和成形两大部分,其中分离工序主要有冲孔、落料,成形工序主要有弯曲、拉深、整形、修边等工序。根据工序不同,有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拉深模、整形模等,这些工序可组合,从而形成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该项目中的绿色环保碗是用细磨成粉的稻谷壳等植物纤维,掺以粘结剂、辅助剂,通过专用设备加工成质地均匀、结构紧密、表面光滑、有一定柔软度和韧性的片,压力机作用下加工而成,很自然可以考虑采用冲压成型工艺。材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约10%),有利于产品模塑成型,但产品的干燥没有在模具中进行。一是不会出现模温高而变色,从而保持产品的金黄色;二是克服升温、降温而产生的能耗,从而降低成本。因此可采用冷冲压工艺。材料具有一定的收缩率和流动性,拉伸率很小,仅用冷冲压工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要结合塑料压缩模塑等工艺。通过无数次实验,在其成型工艺中保留了冲压成型工艺中预拉抻、落料、冲压、切边等基本工序,同时利用料片的收缩和流动的特点,采用塑料模塑成型中压缩、保压等工序,很好地解决了材料的拉伸率小、易开裂的缺点,实践证明,成型工艺可行。最后,成型工艺确定为落料、预拉伸、成型、切边、压缩整形、脱模等工序,用冷加工方式,称为冷冲压缩模塑成型。

模具设计 产品生产工艺拟定后,设计其生产模具将至关重要。技术人员通过反复研究、试验,设计一副生产用模具,如图3所示,实现产品一次成型。其工作原理如下。

1)预拉伸:片料由人工送至托料刀圈6上,凹模8上行,凸模芯5在重力作用下最先与料片接触送片进型腔。

2)落料:凹模上行,落料圈2与托料刀圈6耦合完成落料。

3)切边:凹模继续上升,碗坯料在凸模芯和托料刀圈的作用下均匀地进入型腔,当凸模4与凹模接触偶合,切刀圈3将与凹模偶合,完成切边。

4)成型:与此同时,凸、凹模在高压下对碗坯料进行挤压成型。

5)模塑:坯料在凸模、凹模、切刀圈形成的一个密闭型腔内,在强大的外力下进行保压,坯料有拉伸、压缩、流动。

成型过程难点解析 稻谷壳制料片在模具内成型成碗,要完成落料、预拉伸、成型、切边、压缩整形、脱模等工序,工艺复杂,其成型工艺结合了塑料成型工艺和冷冲压工艺;用一付模具完成,模具结构复杂并且要精准,这是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和模具设计的创新,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更好地掌握产品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成型与模具的关系,帮助学习和理解,将材料在模具内成型的一个工作循环的工作压力、行程和工作时间关系如图4所示。

根据模具结构图和成型过程关系图以及生产实习,了解到碗坯在模具中转变过程如下:

1)t0―t1时段,模具进行合模,压力小,合模速度快;t0时,送片进型腔;

2)t1―t2时段,材料进行预拉伸,凸模芯先接触并带动料片均匀送进型腔;t1时,模具的落料圈与托料刀圈偶合落料;t2时,切刀圈与凹模偶合切边;

3)t2―t3时段,料片冷挤压,碗初步成型,这时模具的位移量小,行程s与时间t呈非线性函数;冲压力迅速上升,升至最大值后进入保压时间;t3时,碗坯成型保压;

4)t3―t4这段时间,碗坯成型最复杂,碗坯在高压下挤压,材料有流动、粘合、压缩,模塑整形和定型;t4时,开模,卸压;

5)t5时,成型结束时间,取出成型碗,t5成型结束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教学总结与评价

项目教学中,教学总结与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除了评价教学常规如考勤、态度、作业等内容以外,重点是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收获和不足、各小组积极参与度,教师要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通过学习,学生在总结与评价中收获了生产安全知识、团队合作精神,更收获了新产品、新技术,提升了创新能力。

工艺创新 新产品生产中使用稻谷壳等植物纤维,为适应新材料特性且有别于塑料成型和冷冲压成型,而创新开发一种新的冷冲压缩模塑成型工艺:落料、预拉伸、成型、切边、压缩整形、脱模等工序一次复合成型工艺。

模具创新 根据开发的新工艺,设计适应于生产的模具,其创新点主要有:1)凸模芯起预拉伸的作用,解决了材料拉伸性能不好的特点;2)托料刀圈可以便于料片更好地、均匀地进入型腔;3)落料圈与托料刀圈、切刀圈与凹模的配合,一次复合了落料、切边、整形等工序,减少工艺流程和模具数量,缩短成型时间;4)落料圈与托料刀圈、切刀圈与凹模的配合起定位导向的作用,减去定位、导向零件的设计和加工,简化了模具的结构;5)采用冷冲压、压缩和模塑一次成型,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能耗,降低了成本。结束语

通过对稻谷壳制一次性绿色环保碗生产案例实施项目式教学实践,学生下企业体验学习,分析、解剖和讨论一次性绿色环保用品的制造方法、其他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加深师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与提高,圆满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教学中了解企业文化,懂得团队合作,实践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以达到教育之目的,进一步缩小他们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6

摘要:基于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项目式教学,强调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多方互动的活动过程。本文以《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优化旅游线路设计”项目为依托,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及其效果测评。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G632

1、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学生唱“主角”,老师变“配角”,由“传授者”变身为“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成为旅游规划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旅游实践存在认识误区、实践教学存在资金、师资等方面的困难,那么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环境、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旅游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率先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试点,立足于“开放式、应用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重点通过项目式教学法的使用,强调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课后自主性和实践的探索性,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知识并消化知识。

2、《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教学的实施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将筛选过的合适的项目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选定“双师型”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学生们拿出项目成果接受师生检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可以开展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行销策划、旅游空间布局与形象策划,旅游线路优化设计等。本文仅选取旅游线路优化设计阐述项目教学的应用。

教学项目:优化设计丝绸之路新疆段旅游线路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线路设计的流程与原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调动学生对旅游专业的热爱。

教学要求:设计的旅游线路须是原创的,在符合常规的基础上体现创新意识。通过自行设计线路,加深对旅游线路的理解并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安排学生分组,选定目标市场,组员讨论市场定位,策划创意旅游线路,讨论结果汇报后投放市场,依据市场反应、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综合完成工作成果。

2.1 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

(1)理论知识讲授

学生熟知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等级和评价,掌握旅游市场营销学中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价格和旅游渠道策略,熟练运用旅游策划课程中的游憩模式设计。

(2)实践准备

学生前期应对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定以及市场定位,对目前新疆现有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日程安排、价格、定位群体以及营销方式等汇总、分析。

2.2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

首先,项目教学实施班的学生分组。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分为4-6个小组,每组5-7人,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学生为组长,要求每个小组自己展开讨论,并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因为有野外调研和市场调查,建议每个小组至少配备1名男生。

其次,每个小组需要明确以下五个问题:设计旅游线路名称、明确旅游线路的市场定位、选择旅游沿线旅游吸引物、交通方式如何巧妙串联旅游节点、旅游线路推广策略。

再者,各小组内部分配任务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随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随时随地答疑,帮助学生出谋划策,掌控全班进展,摸清每个同学的工作表现。学生则需要分配以下工作:目前新疆现有丝绸之路相关旅游线路、线路日程编排、线路价格、线路交通工具选择、线路推广方式等内容。

学生们团结协作,规定在一周内全部完上述任务后进行全班成果展示和讨论。这个过程中,各小组选配一名代表汇报线路设计的理念、市场定位以及营销策略等内容。每组需提交旅游线路文字版本一份,旅游线路地图一份。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担当主持人和疑问人,同学充当旅游者和“挑刺者”,要求学生必须面对疑问,接受“挑刺”行为,并现场解答。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同时相互学习、分享,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通过此举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注意,教师的点评至关重要,要总结每个小组旅游线路的定位是否准确,时间、行程安排是否合理,项目是否多样,游览顺序是否合理等。项目质量最终通过旅游线路的模拟推广,全班同学须购买非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一份,根据旅游线路销售量考核每组工作成效。

最后,对学生、教師分别发放“学生对项目驱动教学的感知测评表”,了解学生对项目驱动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2.3 项目教学的测评

课程结束,教师、学生分别总结项目实施的利弊及改进建议,并测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测由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其中,学生自我评价从学习效果、参与度、团队意识和协作气氛四方面构成,各占10%;教师评价指标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配合度、教学效果各占10%,成果质量和模拟销售量各占15%。项目式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实践教学3年来,学生和教师均乐于该教学模式的推行。

3 项目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3.1项目的选取

项目的设定是难点,应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项目进行试点。教师可以设计若干项目,通过“每组选做”和“全班通做”来推进项目教学,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自主探索和协作指导的帮助下,运用知识和技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项目教学。

3.2教师的能力建设

项目教学法应用并推广的关键是要有“双师型师资”的跟进。任课教师通过承揽相关科研项目、担任政府和企业的旅游咨询顾问、关注旅游大政方针政策、“游山玩水”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变为“杂家”、“专家”、“大家”。

3.3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结束后,应从学生、教师和学院三方分别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核。学生评价指标应从完成项目的质量、项目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考核,教师需从专业知识、技能、行业经验、责任心等指标入手,学院需要从学院的制度支持、资金支持、管理模式方面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袁林,李晓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8, 2:104-106.

[2]蒋述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实证研究及效果测量—以《旅游市场营销》课一个教学项目设计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58-61.

[3]吴丽云.关于高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0,(27):84-87.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7

一、项目化教学概念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 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 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 学生在一种团队环境 (即项目开发小组) 下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动态网站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被动变主动

首先, 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在就业中的地位, 打开一些人才网站, 让学生看看用人单位的需求, 让学生明白现在我们所学习的正是社会所需要的。然后, 阐述本人求职经历和体会。同时列举往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现在的工作情况。通过一些身边的事例, 让学生体会毕业后可以达到很好的目标, 但前提是要努力学习。最后展现教师制作的网站, 让学生感性地了解通过学习后他们所能达到的水平和能力。

2.《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项目”是制作动态网站、新闻管理网站, 应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综合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整合了Flash、Photoshop、VB-Script脚本语言、Dreamweaver、ASP等知识, 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模块。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 突出实际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案

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开发网站的全过程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 先把课程各个项目间的结构图展示给学生看, 然后选择本地一家单位为例, 根据开发网站的流程, 一步一步地分项目、分模块讲解, 使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站开发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以能力目标的培养为主线, 同时实现知识目标和综合素质拓展目标, 具体安排在以下项目教学当中。

(1) 项目一:设计前准备。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小组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收集和整理资料后明确网站的基本功能, 撰写分析报告。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 老师将学生分成4~6个人一组, 每组作为一个项目开发小组。分组时, 要以各有所长为原则, 让各组力量尽量均衡, 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经理”一人, 负责本组项目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学生根据要求, 通过上网查询信息, 对企业进行分析调研, 并最终确定网站的栏目, 每个栏目的内容和功能。

(2) 项目二:项目设计。这个项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根据设计前的准备, 分小组讨论项目设计和实现的思路, 撰写项目分析书, 并展开组间讨论、修改, 得出结论;二是确定网站的风格和素材的准备, 比如网站图标、图片、Flash广告等;三是数据库设计, 明确数据表以及数据表中字段等和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学生发挥团体的力量, 以各自的特长为基础进行分工合作。

(3) 项目三:项目实现。根据项目分析书, 确定实现功能模块。本项目是课程中的重点。每个小组完成的功能由基本到复杂, 分层次要求学生完成。学生根据小组的项目设计, 在教师的指点、协作下实现各模块功能。

(4) 项目四:测试、发布、维护网站。本项目主要将制作好的网站进行测试并发布在因特网上, 供访客浏览。这个项目由老师提出要求, 学生通过自学和上网查找资料完成, 然后进行组间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 最后完成课程总结报告。

4. 确定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为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从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实践评价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要求, 明确考核方法。

通过项目教学, 使学生能独立开发网站, 增强了学生专业素养、交流意识及沟通和协调能力, 使其能独立处理开发网站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项目教学过程中, 通过解决遇到的各种障碍, 使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交流能力和增强网页综合处理能力, 包括容错能力等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吴孟宝.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考试周刊, 2007 (52) .

[2]顾明.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尝试.计算机时代, 2005 (11) .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8

一、项目教学法在模拟导游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导游的工作实践, 可以把《模拟导游》中的项目细化为三个工作任务, 接团, 带团, 送团。由于本课程的开设已经有了先导课程的基础, 比如《导游实务》、《旅游概论》等课程, 因此,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 在本课程的开展中, 情景教学的形式开展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也能在模拟中得到综合提升。

在模拟导游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共同进行的, 当一个个工作过程被细化后, 首先要求教师对分项目有良好的把握, 能否起到引导作用, 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依据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安排;同时, 以学生为主体, 比如, 在进行景点讲解的模拟时, 能合理安排时间, 把收集资料、了解景点、撰写修改导游词、运用讲解技巧、熟练讲解几个环节准确地把控好, 使学生能通过一次学习, 学会举一反三。同时, 因为本门课程关系着学生的导游证考试口试部分, 学生能够更加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做好,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项目教学设计

在项目选择上, 要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状态、教师作用和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的问题。纵观导游服务工作的全过程, 从对旅游者的接待服务开始, 一直到送走旅游者结束服务为止, 导游人员是按照旅游接待计划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的。《模拟导游》课程旨在以模拟的形式告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同时, 根据导游证口试的需要, 强化讲解部分的内容。具体如表1。

三、教学过程实施

(一) 进行分组。

项目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对班级成员进行合理的分组, 因为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 任何任务的实施都是以小组和个体相结合的形式完成的, 教师授课仅是提供指导和前期保障。在项目活动的开展期间,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组, 在学生自我分组的前提下, 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 对组员进行微调, 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 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 从而确保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 明确任务。

教师按导游工作内容所细分的一个个项目, 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提出要求,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他们自己来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步骤。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在工作计划中的不完善之处加以提醒, 各小组在同一个工作任务下, 分别有不同的表现, 还能互相取长补短, 对于有所欠缺的地方相互学习, 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比如导游词的准备这一项目主题, 要让学生明确其项目任务是不仅能按照导游词的构成要素编写出完整的导游词, 还要找到符合自己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导游词, 并能运用于导游讲解, 一般一个项目可下设2~5个工作任务。

(三) 项目教学的实施。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每个小组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加速教学项目的完成。以景点讲解为例, 参照图1的实施过程。

四、考核方式与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式设计上, 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前者主要为平时课程训练的表现, 后者为期末考试。注重过程性考核, 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考核形式上, 主要以导游场景模拟训练考核为主。在设定的考核情境中, 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对讲解同学进行考核, 让学生认识能力实训成绩的重要性。

在课程开始授课时, 即给予学生一张表格, 根据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口试要求, 列出湖北省的10个知名景点, 同时对姿态、语言表达、讲解技巧进行要求,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学生要完成10个景点的讲解, 要求10~12分钟, 具体实施时, 开始学生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并且在创作导游词时会感到很吃力, 但这样的训练却能够很好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并且对于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而言, 学生平时的成绩列入主要的考核标准, 这样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这样的课程要求, 也为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体现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思想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核心目标。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这样的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 以考促学、以练代考的形式,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非常紧张、投入, 对于缺乏自律性的学生, 小组成员之间又能互相监督促进, 也能约束好自身, 总体来看, 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并且, 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就业竞争力, 并且提高了导游证口试考试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 2008 (1)

[2] .傅远柏.模拟导游项目课程建设初探[J].教研教改, 2009 (4)

[3] .周书文.项目教学法让导游模拟课活起来[J].科技信息, 2010 (35)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9

项目教学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 , 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 项目教学实施以某项专题为任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表现为对项目 (活动) 设计和实施全过程, 其突出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活动相融合。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 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 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 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国内地当前的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已普遍被各大中专及职业院校所接受并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成为我国提高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综合实践教学实训手段, 适合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的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项目教学法是非常适合于技术技能型高职高专的一种教学手段, 对于本课题研究的网站开发课程体系项目教学尤其适合。

2 目前高校网站开发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大中专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网站开发与建设方面的课程, 这种基于B/S结构模式的网站应用现已成为社会上软件应用的主流和热门方向, 亦成为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但从近年来学生在实习与就业的现实状况来看, 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并不乐观, 不到10%的优秀学生能在一个月内适应后真正上岗, 大部分学生都要在企业再培训强化一段时间 (3~6个月) 后才能真正上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各个知识点有过训练, 但结果却仍不如人意, 这其中的问题就是学生对知识模块间的关系认识理解与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比较缺乏。从就业信息的反馈情况来看, 项目教学法经过多年的推行和实践, 但仍然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成效。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目前网站开发项目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分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目前网站开发相关课程的开设已经考虑得较合理和完善, 相关课程由易及难, 从前台设计开发到中间层的功能代码编写及到后台数据库应用开发所应有的课程及开课先后顺序都安排得比较合理了, 从知识点、知识链的角度看并没有问题, 但从项目实践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却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从网站开发项目实现整体来看, 前后相关连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在微观层面缺乏一致性和标准性, 各有各的主题, 各有各的侧重, 而无法达到项目的要求和标准。 例如在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上目前都会选用项目驱动编写方式的教材, 如前台开发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教材内容自身的项目做出来可能是一个企业或学校的前台网页界面, 但到了下一门课程数据库开发时教材的项目可能就变成了图书馆理系统或教学管理系统, 而这门课程注重数据库技术学习, 前台界面要求也完全不同, 不能与上一门课程所实现的网页前台界面项目模块对应起来使用, 到了网站功能编程开发课程时, 教材项目模块又可能会变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功能实现或新闻发布系统等类型, 这些课程的前中后项目模块最终无法有机地联系组装成最后完整的网站项目。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对网站项目整体学习的难度, 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阻碍了学生对网站开发项目整体概念与知识综合运用的理解。

2) 整个网站开发课程实践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依据从易到难及岗位工作流程的先后分别分布在第2~5个学期之间进行教学, 时间跨度较长, 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 就把前面的内容忘记了, 由于后面课程学习的系统项目内容发生改变, 就无法再使用前面课程已完成的项目模块, 没有办法连贯对接起来, 最终没有完成一个整体项目, 导致实践技能的掌握产生了片段式分布。

3)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项目技能的运用不能很紧密的连贯, 学生不知道做完这个项目模块对前面和后面的课程有什么关系, 也就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项目, 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难以产生成就感与愉悦感, 所以也就难以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动力。

4) 课外教学资源项目的引入缺乏, 技术及应用更新相对滞后。由于在课内完成的网站项目和模块都是模拟实现, 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到来自用户的真实需求与压力, 因此对项目的设计开发缺乏思考、缺乏迎合需求的动力, 因此积极性不高、完成的随意性较强, 完成效果比较一般, 无法达到比较专业的制作水平。

由以上的几点因素, 可见在网站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将会影响到软件专业人才综合技能的形成与质量的提升, 对快速适应现代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也是较难达到的。因此,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经验与总结思考, 提出网站开发课程体系项目教学实践体系的改革思路及解决方法。

3 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教学改革方法

构建完整的校内外网站课程项目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1) 首先要成立校内网站实践教学项目小组。指定小组组长, 网站相关课程教师加入项目小组, 共同编制一至两套完整的模拟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及实训指导书, 按照功能技术实现要求分解到相关课程教师手上, 当课程教师完成相关课程基础技能教学入门以后开始进入学期后半段时, 组织学生按照统一编制好的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完成阶段项目模块的实现, 并纳入课程最终考核的主要部分, 上一阶段完成的网站项目模块完成后交回各项目小组组长, 由组长分配给下一学期相关课程的教师, 由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下一项目模块与上一项目模块的完整对接。当学生越学到后面的课程时, 学生手中的项目将越来越趋于完善, 当所有网站实践课程结束以后, 学生最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这样学生对项目的整体性就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达到综合技能运用的逐步形成。

2) 建立校内外网站实践教学项目小组。由教师承接校外企业网站开发项目或部分项目模块实现, 组建师生及企业相关人员项目小组, 利用大假期开展网站项目开发实践, 获取经济利益, 强化工作责任感及工作抗压能力。

3) 通过毕业生在网站开发企业实习的机会, 将部分毕业生成立起网站项目课题资源小组, 将他们自身在企业培训以及所负责的部分真实项目开发模块、相关非严格机密项目文件和要求带回学校带回课堂进行实战再现开发。这将让项目的开发更加真实与具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起到适当地加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压力, 达到质的提升。

4) 在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与教学安排中, 增加跨课程跨学期的独立网站开发综合实践课程, 增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时间, 因为在传统的课堂上只有90分钟, 学生往往未来得及完成一个小模块就已经下课了, 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将大大降低学生完成任务模块的信心与成就感, 而下一次课可能要等两三天后再来完成。因此一周可以安排一个半天甚至一天时间来让学生完成项目模块。

5) 建立学习导向与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交流与讨论的网站开发课程论坛, 将网站项目实战开发中的一些技术难点、技巧进行分类发布, 以便学生及时查阅到相关技术资料和经验总结, 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导向激励, 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可以定期开展网页设计大赛, 网站功能模块创新设计大赛或参加省市网站开发等竞赛活动, 在激励与压力感的驱动下,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

下面我们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前后的对比图了解以前网站项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对高校网站开发课程体系项目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研究, 提出重构及完善网站开发课程项目实践能力体系的途径、改革方向与解决办法, 不仅能让网站开发项目课程间的知识链衔接更加完整, 内容及要求更加高度一致、统一, 在学生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形成最终一两个完整的项目成果, 让学生对项目内部的各个模块之间、技术接口间的关联性有了进一步深刻地认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网站工程项目的理解与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这也将使我们的网站项目开发专业人才的质量更加接近和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与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凤岭.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12) :120-122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 :43-44.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10

1.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中职农林专业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之间仍是相互独立的传统模式,相关性、连贯性不强。课程设置大多是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注重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忽视了学校所在地区经济产业特点,无法真正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课程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作用。

2.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高。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实践的联系,课程被人为地分割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而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分离,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符号的讲授,很早以前就受到强烈批评的在教室里教个体种田的教学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

3. 课程结构繁琐 , 内容繁难、陈旧。 课程太多且自成系统,导致不少学科内容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应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变化,所学技能落后于市场需求。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

4.课程实施方式单一 ,实际操作、练习、实验内容少。 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训练,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呆板,缺乏创新性,忽视职业教育的实训和实践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二、中职农林专业基于项目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分析课程理念 ,确定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以企业人才能力需求为基础,进行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2.分析工作任务 ,确定能力标准。通过与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和管理的技术专家密切合作,分析学生要从事的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根据分析整理出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再按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工作项目是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件任务。职业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动作、行为和所需要的知识。

3.构建课程体系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和工作任务筛选专业课程和普通文化课。普通文化课门类设计参照普通教育课程框架设置。专业课程门类设计时课程边界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工作项目的划分。专业课项目课程要求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

课程体系建立之后,需按照课程容量安排课时,制定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要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即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程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学习中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分析课程内容 ,制定课程标准。打破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按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根据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编排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分析完成每个项目必备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课程实施要求和评价方法,制定出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5.开发项目课程校本教材。根据“用工作任务引领理论知识,用典型产品引领工作任务”的原则,依据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标准、课程标准和当地农业发展特色,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课程校本教材编写方案,指导校本教材编写。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例大致包含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实践操作、问题探究、知识拓展、练习等几部分。此外,还应完成与教材相配套的知识点积件、多媒体课件、动画、微课、试题、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库建设。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迭代与进化式开发;项目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Iteration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Method in the C# Project Teaching

Liu Ruohua,Chu Shulai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oukou466001,China)

Abstract:The iteration and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in the C# project of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to do a simple induction,consolidation,to illustrate the iteration and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thought on the C# project of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Iteration and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Project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一、引言

针对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同时满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际要求,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将迭代开发法用于计算机软件课程的项目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软件项目开发环境,不断引导学生采用多次迭代开发的方法完成一个真实项目。

这样实现起来,课程的教学内容被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迭代中逐步实现。在项目由简到繁的迭代开发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课程知识,设计出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同时,对实际项目开发也有了切身体验和实践,开发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通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迭代与进化式开发与项目化教学概述

所谓迭代原本指的是数学上的一种求解方程的方法,也叫逐次逼近法,是一种通过求近似根的序列收敛,最终得到较为精确解的过程。现代软件工程中所讲的迭代与进化式开发法原理同样采用多次重复开发的方式,每次递增地实现开发任务,直到最终产品被完成。迭代开发过程中,开发任务被分解成一个个更容易实现的阶段性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具有其定义明确的阶段性评估标准,迭代就是为了完成给定的阶段目标。通过渐进的开发过程,阶段目标形成一系列功能递增的软件实现目标,在循环往复中逐步完善软件系统。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单是最终的结果,而主要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我挑战,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三、迭代与进化式开发方法在C#项目化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下面以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类专业课程C#程序设计为例,选取“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运用迭代与进化式开发方法的教学项目,以此来说明在高职计算机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迭代与进化式开发方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项目功能的分析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项目任务分解如下:

编号项目名称任务名称

子项目一项目总体设计任务一:项目需求分析

任务二: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子项目二登录模块设计任务一:系统用户登录界面设计

任务二:用户登录身份验证程序设计

子项目三系统管理主界面设计任务一:系统主菜单设计

任务二:系统工具栏和状态栏设计

子项目四系统数据库设计任务一:数据库设计

任务二:ADO.NET连接数据库

子项目五用户管理模块设计任务一:用户注册模块设计

任务二:用户密码修改模块设计

任务三:用户注销模块设计

任务四:用户登录身份验证程序再设计

子项目六数据信息管理模块设计任务一:数据信息录入模块设计

任务二:数据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任务三:数据信息维护模块设计

子项目七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设计任务:水晶报表设计

子项目八系统帮助文件设计任务:系统帮助文件设计

子项目九软件产品发布任务:软件产品发布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与学生自身管理相关,也是学生接触的真实环境,在熟悉管理规则的情况下,来做“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很容易让学生投入其中,也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需要说明的一点,在本项目设计中,功能做了适当简化或只需实现部分功能即可,其他功能作课外实训项目来完成,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学习难度过大、或学时不够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也调整。把涉及该课程核心知识点,经分解和细化各项功能,可作为运用迭代与进化式开发方法的教学项目来实施。

(二)C#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

1.总体目标。

通过“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实践,使学生能进行系统登录、系统管理主界面、系统菜单、信息录入、信息查询与信息修改等模块的界面与程序设计方法,并能独立设计一些小型应用系统。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主要包括:能根据企业具体要求完成项目的整体设计、能根据项目任务具体要求画出相应流程图、能进行系统登录模块的界面设计和用户身份验证程序设计、能进行系统管理主界面中的菜单设计、工具栏设计、能进行用户注册、密码修改、用户注销等模块的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能进行数据录入、信息查询及数据维护等模块的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能进行报表打印模块的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能进行系统帮助模块设计、能进行Windows应用程序的打包发布与安装程序的制作。

3.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企业调研的基本流程;掌握C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C程序的编译、连接与运行的过程;掌握VS2008中窗体的创建与常用属性设置方法;掌握VS2008中常用控件及组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类的创建与使用方法;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创建方法;掌握SQL数据库的常用操作方法;掌握创建ADO.NET数据库连接的方法;掌握SqlConnection、SqlCommand、SqlDataReader、SqlDataAdapter、DataSet等类对象的创建与使用方法;掌握VS2008中数据集的创建与使用方法。

4.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主要包括:通过标准开发过程和规范化的程序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中的作品展示,培养学生表达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与意识;通过互相评分,培养学生欣赏别人的品质;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项目开发小组,模拟软件项目开发流程,营造职场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与C#程序设计课程的联系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九个子项目,基本涵盖了C#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因此,教学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是基本一致的,根据迭代与进化式开发的原则,项目分解为更易实现的独立“任务”。下面介绍项目的分解及迭代与进化式开发过程,根据“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进行了九次迭代。每次迭代开发均涉及不同的教学授课单元和核心知识点,并逐步推进项目教学,实现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也在不断增强,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完成全部设计功能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在每个子项目进行过程中,原则上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来共同完成;在子项目考核时应包含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审,遇见共性问题时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在任务基本完善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任务成果;在课堂之外学生可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询资料,预做任务。对迭代式的教学项目考核及实施基本上也是按这个流程进行的,在这里就不在过多阐述。

四、结语

在上述迭代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项目的迭代与进化式开发过程,在逐步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学生学习了课程要求的各个知识点,也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种授课理念避免了只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也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又一个紧密相衔接的子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9

[3]陈战胜,王廷梅,李明.项目教学中应用迭代开发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7

[作者简介]刘若华(1982-),女,河南沈丘县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与网络;楚书来(1982-),男,河南沈丘县人,武汉大学在读硕士,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与网络。

项目开发式教学 篇12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材现状

教材建设是否适应教育发展, 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加以改进, 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 我们对浙江省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区的中职学校数控类课程和教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教师和学生,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教师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方式, 对浙江省19所中职学校的68位机械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20%以上教师参加过教材编写) ;举办毕业生和在校生共同参加的学生座谈会 (245个样本) 。

通过调查, 我们认为中职学校机械类教材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教材缺乏指向岗位群需求的针对性 65.3%的教师认为, 现有教材大多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 体例结构均使用固定框架, 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过分强调学科基本知识、知识结构与学科认知结构的协调, 教材在反映知识综合运用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且内容缺乏与相关行业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教材不利于学生自学 81.2%的学生认为, 教材理论知识较深, 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一定差距。63.1%的学生认为, 教材的案例和习题较少。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 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教材内容老化 67%以上的教师认为, 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如果是一本优秀教材, 使用年限就会更长。教材缺乏对新知识、新问题、新发展的涉及, 知识内容与行业科技前沿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不能完全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教材设计过于单调 79.4%的学生认为, 教材版面设计不够生动, 教材的表达方式局限于文字, 陈述性语言过多, 缺少形象的图像与文字相配合, 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编写格式死板, 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87.4%的教师认为, 教材缺少涉及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材主要是为教师教学设计的, 不利于中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项目教学引入到数控专业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在数控专业教学中,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寓教于乐地完成教学计划呢?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德国教育专家费雷德·海因里希教授提倡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是借用实际生产实践中的项目概念, 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教学项目”, 通过完成项目规定的具体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它的“任务模式”区别于现在普遍的“知识模式”, 教师也从一个讲授者的角色退居到辅助者的角色。我觉得, 项目教学更适合职中学生, 因为对他们来说,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获得知识, 更要具备实践技能, 能完成具体的任务。对教师来说, 实施项目教学也是一种帮助他们重新认识教学关系的机会。

心理测试结果表明, 98%以上的学生智力都在正常水平。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不足, 但也有其优势, 那就是他们入学时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很感兴趣的。所以, 我们考虑在学生入学后从专业课入手改变教学模式, 将项目教学引入数控专业教材开发中, 按照项目教学理论, 把教材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重新组合, 由几个项目组成, 项目下又细分成各个任务, 打破原来强调知识系统性的教材结构, 学生学习时不再以理解知识体系为目标, 而是以完成具体的大小任务为目标, 按照任务结构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专业知识重新进行组织, 形成完整任务下的知识结构, 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项目教学在数控专业教材开发中的运用实践

我们首先在数控专业技能课程中进行了项目教学教材开发。以《CAD/CAM建模与实训》课程为例, 以前教师在教授CAD/CAM软件类课程时, 学生手里一本教材, 教师手里拿上十几本教材, 不同的章节、不同的例题择优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后面所配的实训题目少得可怜, 要让学生巩固知识, 要到处复印零件图, 教师备课工作量很大, 效果还不理想。以前学生学习CAD/CAM软件是一个命令一个命令地学习, 命令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才开始涉及具体任务, 进行零件的简单建模。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存在的问题就是积累到可以进行建模时, 他们已经忘记了学过的命令, 而且他们很难把以前学过的零散知识重新建构之后再应用到具体任务中。

用项目教学理论来编写教材, 就是从任务出发, 将整个课程分成几个大的课题, 每个课题包含具体项目。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 按照教材中的项目实施流程, 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然后, 在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在项目实施以后具体讲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在编写《CAD/CAM建模与实训》教材时, 就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编排, 包括典型的轴类零件设计、盘类零件设计、叉架类零件设计、箱体类零件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装配设计和钣金件设计项目, 大的项目又由子项目组成, 每个项目都有项目反馈, 每个课题都配有梯度的实训项目, 教材目录如图1所示。

它打破了传统CAD/CAM软件类书籍的知识体系, 紧紧围绕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 阐述了“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避免了长篇叙述, 使理论与实训有机综合, 实现了理论与实训无界化。从知识体系来讲, 它是不完整的, 但对于项目而言, 它所包含的知识点都讲清楚了, 这也符合项目教学的主要思想。教材中所有项目全部取材于生产实践, 对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 均配有屏幕图形, 图文对照, 最大限度地简化了文字叙述。这样学习以后, 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到学习成果,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他们来说,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为他们在以往的教育中体验得最多的就是失败。项目教学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从过去对知识的惧怕、回避到追着教师要学习新东西。而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教学带来的快乐, 同时通过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开始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合理性, 并开始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 主动关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项目教学在数控专业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项目选择脱离生产我们在编写数控车、数控铣等技能实操类教材时所选取的“项目”受到了企业专家的强烈质疑。原因在于我们在技能教学中所采用的“项目”一般都脱离生产实际, 属于艺术性强于实用性的产品, 大都可以列入“数控工艺品”之类。如果学生的技能训练都是以这些工艺品为主, 那么他们的技能水平还是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 实用性不足。所以,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专业教师绝不能闭门造车, 一定要多听听企业专家, 特别是一线技术工程师的意见, 选择合适、有价值的项目。

项目与地方经济脱轨在我国, 各地的产业结构大不一样, 区域经济特色千差万别, 然而现行的课程全国或全省一个样, 缺乏当地特色, 与本地生产实际相脱离。学校课程没有注意与当地经济接轨。尽管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但毕业生却不受企业的欢迎, 导致就业率低, 招生成问题, 学校陷于困境。我们编写项目教学专业教材, 要调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情况编写出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项目教材。

摘要:通过调研中职数控专业教材现状, 剖析了存在的问题, 以具体的数控专业课程为例, 介绍了项目教学在数控专业教材开发中的运用实践, 对项目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控专业,教材开发

参考文献

[1]王姬, 吕斌.CAD/CAM建模与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唐强奎.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4) :57-59.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张宪江, 方东傅, 徐丽珠.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材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50-52.

上一篇:阳光的故事下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