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产业结构研究(精选12篇)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1
目前, 中国经济正受到经济全球化、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需要快速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企业, 扩大内需, 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因此, 如何促使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之间的接轨和融合, 则成为中国经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一、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品接轨的意义
物联网是现有网络的拓展应用和延伸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 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 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的传输互联, 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 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2010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定义, 即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四大特征的新兴产业, 其中, 物联网就成为中国政府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同时强调, 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在宏观环境上给电信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的延伸和拓展, 有助于加速形成产业链和形成规模聚合效应。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的接轨, 可以为电信产业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 传统通信用户的争夺已经白热化, 开拓新市场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物联网开辟了全新的市场, 蕴藏了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 可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客户资源, 带来新的业务领域。相对于传统增值业务局限于娱乐资讯, 物联网面对的是更广泛的行业应用, 渗透到企业生产链条中,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是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 其终端数量的极大提高, 必将拉动总体通信业务收入的上升。
二、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接轨的主导力量
产业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内容。从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科技进步在电信系统的各个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其核心网、承载网、移动网、传送网和接入网的核心技术的升级与进步, 这些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步带来的决定性的生产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主流。作为经济危机后兴起的物联网, 其应用空间和发展空间巨大, 在产业规模、投资、技术产品等方面处于增长的趋势, 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物联网和互联网共同的地方就在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构成了新的生产力, 物联网产业和电信产业的接轨成为科技进步在生产力标志意义下的主要实体, 也成为电信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 科学发展成为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接轨的主导, 电信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与物联网进行接轨, 其必然性是由科学发展的内容决定的, 这两种产业运转模式的一致性也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
三、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经济增长的接轨体制
一种产业的增长在相关意义上可以导致另一种产业的增长。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度比较高。两种产业的经济增长的接轨主要体现在共性方面。电信产业经济的增长是具有一定的阶段和限度的。经济的阶段性和限度性是经济增长的量变属性。要实现与物联网的顺利接轨, 就必须注意增长的阶段性, 主要表现在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以便创造必要的物质产品基础。其次, 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电信产业发展的主导部门, 这个部门就是核心产品研发部门, 只有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才能顺利地与物联网产业接轨, 同时, 在阶段性发展状况上与物联网保持一致甚至超前发展。再次, 要发展电信产品的规模经济以产生规模效应, 保持电信产品在移动物联网市场的垄断地位, 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本的积累, 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后的发展思路
物联网产业带有许多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导致了发展的随机性, 甚至连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 要实现接轨, 就要利用电信产业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稳定性, 解决与物联网接轨的不稳定性, 使得新的稳定经济增长点出现后, 再扩大增长的范围, 逐步构建和谐的稳定发展环境, 以此为基础, 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 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战略性操作方案。
电信产业与物联网接轨便形成移动物联网, 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态势、业务网络规模的持续增长性、新的业务、新的技术的应用、服务、网络的优化、业务的支撑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要使之出现质的改变和飞跃, 就必须统筹规划网络, 提升网络的整体能力;整合网络资源, 提高利用率;加强技术创新, 适时引进新技术;加快网络建设, 开展宽带降价提速, 适应宽带业务发展;建立有效的指标调控体系, 调整产业结构。目前, 初步的结构已经基本形成, 新的业务和领域正在建构中。经过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和谐的、累计的经济增长过程后, 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将会为电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五、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后推出的新产品
目前, 模拟的有线电视系统一般传送50余套射频调制的电视信号, 在完成数字化双向改造后, 为了给高清数字信号和更多的频道传输腾出频点, 也为了强迫用户接受数字化产品, 有线电视台会大量关停模拟信号。
电信运营商适时推出了IPTV机顶盒业务。IPTV以实时直播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 强化时移、回看等新型互动功能等卖点, 利用“装宽带送电视”的策略, 不仅切合了用户需求, 价格低廉, 还避免了和广电网络公司的正面竞争, 创造了和谐共存的局面。IPTV除了实现传统电视节目的直播之外, 基于双向网络的互动性体验更是要强化的卖点, 充分体现电信业务的互动性强和计费受理的方便性, 对于直播节目来说, IPTV可以给用户提供暂停、后退和快进功能, 利用一定容量的存储系统对各套电视节目进行实时播出中的录制, 在用户暂停或者后退时, 平滑从直播流切换到点播流, 此时用户可以方便地像操作影碟机一样暂停、后退和快进, 等快进追上实时直播时, 再平滑切换到直播流。
这个过程需要利用网络存储将电视节目实时进行录制, 然后把录制后的电视节目按照节目单进行切割, 从而实现回看和点播。在对电视进行时移和回看时, 一是足够量的存储所必需的, 要对一套2M码流的标清电视信号4小时时移, 就需要至少28G的存储容量。二是平台对机顶盒的兼容性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 机顶盒的价格和质量是阻挡用户选择业务的主要门槛, 只有把机顶盒通用化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为预存使用费赠送机顶盒提供可能性。三是丰富的电视节目源。广电总局在相关文件中强调, 目前IPTV试点省份采用二级播控平台模式, 一级播控由央视和上海文广掌握, 二级播控平台由一级播控机构和各省广电部门合作负责, 电信部门作为信号传输和用户服务机构。集成播控平台建成后, 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 负责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企业与广电部门协商确定用户端和计费管理, 电信企业也可提供节目和电子节目指南条目, 经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审查后, 可统一纳入节目源指南。
从上海和江苏的运营情况来看, 某电信运营商的IPTV系统已经实现了50-70套节目的时移和回看, 维护节目单和按节目切割视频的工作由广电部门完成。除了部分收视率不高的卫视和本地节目外, 多数频道的暂停、后退、回看、点播功能很受用户欢迎。
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事物, 物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与推广使电信运营商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 更加有助于电信运营商拓展业务空间、推进产业链上的合作共赢。物联网的研究刚刚开始, 相关的理论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2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关于利弊之争已告一段落,大体定格于“机遇大于风险”,也即利大于弊的共识上。当前的问题应是具体研究在“入世”后的新环境下,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以谋求电信业新的繁荣。我们一贯认为,利与弊是共生的,也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如何应对。只要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就能够趋利避害,化解不利因素。同时认为,风险是现实的,而机遇则要依靠努力才能争取得来,所以应把防范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宁愿把风险与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到一些,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取得主动。
“入世”后电信业的风险是什么?一是市场风险,二是制度风险。市场风险需要防范,而制度层面的风险更应予以重视。下面试就这两方面的风险和防范对策分别说些看法。关于市场风险
为什么“入世”后电信市场看来相对平静?
外资在近期内大举冲击国内电信市场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原因是:
第一,外资进军中国电信市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一是确定经营空间,二是选择合作伙伴,三是制订营销策略,四是做好人才准备。做好这几件事需要时间,尽管国外一些公司对此已做了不少工作,但许多事不是匆忙就定得了的。比如中国电信的拆分重组还刚开始,四大公司何时成为全业务公司以及新的移动牌照何时发放和花落谁家等等,现在都是未知数,国外公司又如何能确定它的合作伙伴和经营方针呢?
第二,我国电信对外承诺的内容中,对于外商持股上限和过渡期的协议对外商具有约束作用,特别是不准许外商独资经营电信业务和坚持我国国际通信的进出口主权的规定,对维护我国电信市场的稳定特别重要。有关执行承诺中的具体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法律解释。
第三,全球电信业正处于萧条局面,由于网络泡沫破灭,许多国外的电信运营公司出现了大幅度亏损,因而对于在国外投资,特别是对于在中短期内不可能盈利的基础电信业务领域,一般均持谨慎态度,这种情况与一、二年前迥然不同。此外,中国电信业务尽管在技术、资金、管理上不如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但它有自己的优势:包括市场的先占优势、本土优势、网络规模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拿市场先占优势来说,我们已逾4亿电话用户,你要夺我的用户就不那么容易,只能在发展新用户、特别是高端用户方面做文章;我们在自主研究开发新技术方面固然落后,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执行了“引进、合作、创新”三层次战略,发挥了后发优势,“入世”后可以更好地利用外部条件,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有些媒体宣传我国电信业在“入世”后会“不堪一击”,那是耸人听闻。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对于“入世”后的电信市场,应当有充分的自信。
这样说,并不是电信市场就没有风险了。相反,风险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从全球电信业的复苏、国外公司的战略调整、国内电信业的整合、投资环境的完善等方面看,外商投资中国电信业的高潮可能出现在两三年后。因此,抓住这几年的“缓冲期”,利用“入世”契机,努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比较优势,保持和巩固电信市场的主导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外商经营我国电信业的方式和特点
外商投资经营中国电信业的方式,大体估计有以下几种:(1)利用国际出租电路与本地网相连,与当地电信业建立战略联盟;(2)投资中国电信企业的股票,直接或间接购买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股权;(3)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建立合资或合作公司;(4)对新兴信息产业或业务进行风险投资;(5)采用BOT方式参与开放中西部电信建设;(6)承揽电信建设的外包业务;(7〕相互提供网络元素的出租业务,对于各种合作方式,在外商权衡利弊优劣的同时,我们也要从当地电信业的发展利益和具体条件考虑,权衡利弊优劣,确立自身的方针。正如外商在中国境内寻找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一样,国内电信企业也应主动探求与国外的合作意向,寻找国外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
由于我国在“入世”承诺中只准许外商与中方合资经营电信,并由中方控股,因此外商不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电信市场竞争的主体,将是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入世”后的电信市场竞争,将表现为中资企业与合资企业之间、中资企业与中资企业之间以及合资企业与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外商通过它所投资和合作的企业,在扩大电信市场中谋取自身利益,它的利益渗透在国内各电信企业的竞争中间。换句话说,它必须通过“内战”才能在竞争中谋取利益。这样,在国内电信业的竞争中便存在着国际竞争的影子,这就是市场风险的由来。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是“入世”后电信市场的两大陷阱
市场本来充满风险,开放后的市场更加充满风险。但从现实情况看,当前特别需要防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盲口扩张,重复建设。在前几年全球电信业“高烧”期间,各国电信运营商普遍对电信市场期望过高,下大手笔进行豪赌,结果事与愿违。随着网络泡沫、宽带神话相继破灭,企业财务陷于困境。德、英、法、日、美等各大电信公司均出现大规模经营亏损,虽说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如欧洲一些电信公司主要因争购3G牌照而付出了数百亿美元之巨,而无法从市场上收到回报,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对3G市场估计失误。有一段时期,对于新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等宣传过头,似乎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可以改变一切的时代。某机构曾在一份正式报告中扬言:中国已进入了宽带时代,中国电信的6000多亿元资产已统统成为垃圾。在这种浮躁盲进思想的支配下,出现了争相重复建设光缆网,争抢宽带接入地盘,不惜成本包装各种高端业务等现象,造成全国光缆网严重供过于求,大批资产埋在地下等待报废,许多新业务市场反应冷淡,投资无法收回的尴尬局面。如果说,国外的企业经营不好,可以破产的话,那么在我国则都是国有企业,经营再不好也会得到国家保护,所以更为可怕。
毫无疑问,包括宽带通信在内的各种新兴信息业务是电信发展的方向,电信企业应当下大力气去研究开发,开拓市场。但是,企业经营毕竟要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技术上的先进性并不能保证商业上的成功。从我国情况来看,制约宽带业务的因素,一是内容,二是价格,这两方面跟不上,市场就很有限。可喜的是,在经过一段弯路以后,众多电信运营商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回归理性,使宽带通信重新走上务实发展的道路。
第二,恶性竞争,搅乱市场。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还刚开始,但火药味已经很浓,有些竞争方式已经违反了游戏规则。我们可以在各大公司的对外宣传广告中,找出许多不符合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原则的内容来。有的地区为了争夺客户,将移动电话资费降低到每分钟6分钱、8分钱,尽管可能有其客观背景,但显然搅乱了市场秩序。“入世”后,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如果过分沉溺在自相残杀的内战之中,那将对谁有利?
我国电信企业在产权体制没有改变以前,电信业的竞争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说白了只是由政府导演的一种虚拟的竞争,或者说是一种伪竞争。明乎此,则各家公司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到底为何来?!现在,许多企业中的明白人,懂得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树立了新型的“竟合”思想,并提出了“合作高于竞争”的理念,将市场竞争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应当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怎样规避上述两方面的市场风险,办法无非两条:一是提倡理性投资,二是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遵守严格、公正的管制规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信市场。关于制度风险
与市场风险相比,“入世”带来的制度风险对于中国电信业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如前所述,“入世”后的电信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内战形式”的特点,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政策对头,措施得当,监督有力,始终保持理性,不误入陷阱,市场风险是可以规避的,而且可以化风险为机遇,把中国电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是,制度层面的风险是不能规避的,市场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政策和规则的全球化、产业结构的全球化、企业体制的全球化、人才的全球化等等我们只能应付,而不能规避。而应对“入世”后制度层面的挑战,需要作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应当特别指出,我国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健全、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形态下对外开放的,和其他国家相比,尽管20年来电信业发展迅速,但是电信的普遍服务目标尚未实现,地区间的发展显著失衡,电信立法严重滞后,有效竞争尚未形成,企业管理和改革中强调中国特色多,强调国际规则少,这些在“入世”后势将受到冲击和挑战。
制度层面的风险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六项,即:电信政策和规则的全球化,国有企业产权体制的改革;人才的争夺,电信普遍服务;网络和信息安全;腐败因素的影响。电信政策和规则的全球化呼唤加快立法
中国已在基础电信协议上签了字,这不仅意味着在电信对外开放上作出了承诺,而且在遵守电信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上作出承诺。“入世”后,电信领域的国内政策问题不再是单纯的国内问题,而将演变为国际贸易问题。众所周知,WTO制订的政策和规则,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制订的,它侧重保护发达国家的利益。特别是美国,为了凭借其在电信技术和网络上的优势地位,加快扩展全球电信市场的步伐,近几年竭力迫使其他国家推行与美国政策标准相一致的电信政策,建立以市场开放为核心的全球化政策环境。
再拿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电信资费来说,我国长期奉行的交叉补贴政策,是WTO的规则所不允许的,因为它不符合各运营商间公平竞争的原则,但它有效地保护了我国广大低收入者的利益。如果过早放弃交叉补贴,各项业务均分别按发达国家的方式计算成本,必将导致国际、长途的资费大幅度下降,市话、农话的资费大幅度上升,而这只能对富人有利,对穷人不利。我国的移动电话双向收费办法改单向收费之议,引起境外股市下跌,认为影响了国外投资者的利益而终于流产。在电信的经营管理中,类似涉及国际规则的有市场准入、互联互通、资源保护、融资上市、采购招标、会计制度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在我国“入世”以后将要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亟待通过电信立法予以解决。产权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入世”后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必须与国内电信企业合资方能经营,这就逼着国有电信企业非改革产权体制不可。我国电信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已有10年,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没有触动所有制这一要害问题。所谓现代化企业制度,是以法人财产为基础、以三权分离为特征、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的委托代理制度,从电信企业来说,涉及企业法人的界定、法人财产的操作、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政企职能的区分、上下权限的划分、业务收入的摊分、主业副业的分流、三项制度的改革、企业领导制度的规范化等一系列问题,而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好投资主体多元化,也即企业所有制改革。所有制不改变,政企能真正分开吗?两权能真正分离吗?党政能真正分工吗?所谓“新三会”、“老三会”的矛盾能解决吗?党的十五大解除了姓公姓私的思想桎梏,为所有制改革扫除了障碍。但是,电信所有制的改革毕竟是存在着风险的,而我们又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比如,按照国际通例,在对外开放前应先对内开放,电信企业既然允许同外商合资,又为何迟迟未让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盟?既然可以在境外上市,为何又迟迟不在境内上市?对内对外同时开放后,又如何保证国家的控制权?因为电信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机密的要害部门。
这些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再如,今后企业中党的领导究竟如何体现,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在序言中强调了加强企业中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条款中只字未提,直到现在没有看到官方的正式提法。现在有些企业实行书记兼任董事长或监事长,或书记兼总经理,或由书记、总经理两个人交叉兼职等等,也只是解决党委领导干部的安排,并没有解决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些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可能不突出,但在改组成为合资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后就突出起来。总之,电信企业要加紧做好准备,抓住电信重组的契机,跨出所有制改革这个大门槛,这已成为当务之急。人才的争夺将空前尖锐
正当“海归派”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时候,国外电信运营商却在伸展触角,盯住“本土派”,搜罗所需人才。外商进入中国经营电信,带来的是资金和技术,所需人才主要依靠在国内搜罗。“入世”后的人才争夺战必然异常尖锐,成为国内企业最感头疼的问题。应当承认,国外公司几年来在中国推行的本土化策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挖走了国内许多优秀人才甚至尖端人才。办法也很简单,无非是高工资包括年薪、奖金、期权期股、职务津贴等等,比国内企业高上几倍至几十倍,允诺优越的培训和升迁机会;还有各种福利待遇。近年来他们更着重于参照各人专长,允诺安排较原岗位更高的职务以激励事业心和成就感。人才争夺的结果,一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电信企业人员流向民营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但流向外资企业的可能性就很大。二是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除了企业合资后员工薪酬提高外,不合资的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也不得不相应提高薪酬待遇,从而增加了经营管理的压力。三是竞争力受影响,被挖走的人才多数担负技术或管理责任,有的还是关键性人物,如被竞争对手挖走,势必对企业竞争产生负面影响。电信的普遍服务面临威胁
“入世”后最蒙受不利影响的电信领域,并不是如有些人所估计的,在外商争相投资的国际电信、移动电话和增值业务,在率先开放的17个城市和东部富庶地区,而恰恰在外商不愿投资的农村电话,在广袤的西部地区、偏僻地区和农村地区。我国是城乡二元经济特征特别明显的国家,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非常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支持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通信建设,在统计规划和全国财务调度下,实行“城市支持农话、沿海支持内地”的方针,通过全国通信部门的共同努力,使这些地区的通信建设有很大的发展。“入世”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电信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外商一般不愿前往投资,全国各地区通信投入的水平将会严重失衡。二是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中国电信,在连续下调资费以及划出移动通信、IP分流长途业务等情况下,已逐渐减弱其继续支撑普遍服务的能力。三是政企分开后,政府已不能任意使用行政权力调拨企业资金来支持通信建设。这样,有可能使这些地区的通信发展受阻,使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影响电信普遍服务目标的实现。
确保电信的普遍服务,是每一个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为了在新形势下确保电信普遍服务目标的实现,当前迫切需要的事情是,第一,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设立普遍服务基金。各国政府过去通行的补偿方式是对承担普遍服务的主导电信企业授予各种特权,如免除捐税、特许专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等,这些在“入世”后不再适用,目前全国较普遍地采用设立普遍服务基金的方式,即由全体经营电信的运营商共同合理承担,政府指定机构分配使用基金,由指定的主导电信企业组织实施。具体补偿方式,有成本补偿、收入补偿、价格补偿等,据悉,信息产业部正在组织研究具体方案。这里想补充一个意见,就是普遍服务的补偿对象,应该是广大的低收入群体,也就是通过对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主导电信企业的补偿措施,给予低收入群体以具体帮助,使他们能够与所有人一样享受基本电信服务的权利。因此不宜用笼统的地域来区分。西部地区总的国民收入低,但它也有大城市,也有富人(中国首富就出在四川);东部地区的国民收入高,但也有贫困的地区,发达的大城市中也有穷人,包括下岗、失业、退休和流动民工等。在制订方案时,建议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第二,积极引导外商参与投资开发中西部和农村不发达地区的电信建设,一方面可对外商投资开发实行优惠政策,另方面可参照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在与外商谈判中实行“肥瘦搭配”,把中西部的项目予以合并考虑。第三,在企业经营上要区分普遍服务市场和商业服务市场。普遍服务市场,要奉行普遍接入、用户平等、资费的可承受性和质量的规定性等原则,不以赢利为目的;商业服务市场则应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满足用户需要的同时,为国家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不同的市场,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才能防止顾此失彼。
WTO基础电信协定的谈判中,对于普遍服务的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WTO同意各国根据本国情况自行规定政策,但要求对电信企业普遍服务的负担合理,做到透明和非歧视。需要提出的是,国内有些人士对于电信企业承担普遍义务不以为然,认为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是政府转嫁的额外负担,对普遍服务采取消极态度。须知,任何一个国家的电信企业,都把实现普遍服务目标列为首要任务,何况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来不存在姓社姓资,我们冠以“社会主义”的名称,无非是强调在市场经济中,要更多地强调公正与平等更好地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以达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对于电信普遍服务的任何漠视,都是对电信企业性质的曲解和对社会主义目标的背离。网络和信息安全受到严峻考验
“入世”后政府部门对电信业最担心的可能莫过于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我国政法部门一直不赞成电信业过早对外开放,就是考虑到开放后有可能危及国家的安全机密。深圳特区开发之初,在与外商合资经营电信的时间中,就为此走了一段弯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并影响着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所有领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要抓住信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也应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斗争阵地。可以想象,在外商参与电信经营以后,网上的斗争更为尖锐复杂、激烈。
这里讲的安全问题,包括互相依存和密切联系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对于电信部门来说,主要职责在于管好网络安全,要从技术上、管理上、法律上切实采取措施,堵住安全漏洞。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构建信息关防平台,堵塞和过滤有害信息,重视网上斗争,确保信息安全。腐败因素的滋长将构成全面失控的危险
在对外开放搞活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为贪官污吏和奸商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腐败现象可能使对外开放的努力成果全部葬送。为此,中外历史上有着不少惨痛的教训。一百年前我们的洋务运动,招引外股之所以最终失败,并不是由于当局决策不当,也不是缺少法令规章而是由于这些决策和法规到了下面就层层走样,一些地方官吏和国有企业领导人与外商相互勾结,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谋取私利。手法多种多样。如明明规定合资企业必须“权操自我”,外资上限不超过三分之一的,一些官办企业却采取向上隐瞒手法,让外资股甚至由外商独资,一些地方政府不但成了各种违纪事件的保护伞,而且直接参加了分肥勾当,甚至充当了外商代言人;清廷则遇事“通融”办理,法同虚设。最后,这批贪官,奸商大发了“开放”的横财,而把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拱手送给了洋人。
中外历史告诉我们:不怕开放,只怕腐败。对于“入世”后的中国电信业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比如,我国承诺的分期开放和外资约束条件,能够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吗?只要在某个地区对外某个外商实行了超越承诺的条件,那么所有地区和所有外商,都可以援引WTO关于优惠共享的原则,无条件地一概照此实行。我国政府15年艰苦谈判取得的成果,可能在15分钟内毁于一旦。不少人士反映,中国电信市场中有许多现象叫人看不懂,看不懂的后面难道就不存在着黑洞的可能吗?
我们常把外商市场称作“狼来了”,激励大家要学会“与狼共舞”的本领。其实,主要的危险并不来自狼,而是来自内贼。官商合谋,内外勾结,挟洋自重,卖国求荣,将是“入世”后腐败现象的新特征。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要以我国的法律和对外开放承诺为准绳,严密审视开放后的电信市场,谁擅自违反法律或承诺底线,不论冠以何种堂皇的借口,谁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就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印度电信产业综述 篇3
电信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印度电信产业2011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印度共有9.27亿电话用户,即将突破10亿大关,其中手机用户8.94亿。印度的电信网络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电信网络。因特网和宽带的普及率也在提高,现在共有2099万因特网用户,1330万为宽带用户。而且运营商已经开始建设无线宽带网络,很快将在全国普及,印度电信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印度电信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印度的手机用户居世界第二;全国的电话普及率是76.86%;城市的电话普及率达到167.46%,而农村的电话普及率为37.52%,并且在稳步提高;宽带用户上升至1330万。
固话和手机
手机的增长非常显著,从2007年开始,手机用户每年以42.7%的速度增长。手机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80.19%增加到2011年12月的96.47%,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固话。
相反,固话的市场份额却在持续下降,从2007年的19.81%到2011年12月的3.53%。手机时尚、轻便、性价比高,广受欢迎,所以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手机已经是寻常百姓的寻常物品了。
个人业务和公共业务
印度政府开放市场的努力收效明显,表现在个人业务市场份额的增加。现在个人业务在电信服务扩张中起着重要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到2011年12月,个人用户在电话用户总量中的比重已达86.09%,而1999年3月,这一数字仅为5.35%。
电话普及率发展趋势
电话普及率是一个国家电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印度电话普及率急速增长。
2007年3月印度电话普及率为18.22%,2011年3月增长到70.89%,2011年12月达到76.86%。可以看到,这一数字呈连续增长态势。
农村电话普及率从2007年3月的5.89%,增长到2011年3月的33.83%,到2011年12月底达到37.52%。
城市电话普及率从2007年3月的48.10%,增长到2011年3月的156.94%,到2011年12月底达到167.46%。
农村电话普及率的快速增长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电话普及率持续增长。利用电信通用服务基金(以下简称USOF),政府正在采取各项措施扩大偏远农村地区的移动网络建设。由于城市已经饱和,个人业务供应商也在农村寻找商机。农村电话普及率的增长态势当归功于上述所有因素。
监管框架完善
为了完成1999年颁布的《新电信政策》的目标,印度电信管理局(以下简称TRAI)一直竭尽所能鼓励电信业的竞争,以便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在2010~2011年度,TRAI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对《电信设备制造政策》、《绿色电信》、《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指导意见。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TRAI采取措施检查计量系统的准确性和收费系统的可靠性。服务提供商必须每年向TRAI提交检查报告,并对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修改措施。除此之外,TRAI也举办消费者教育活动。
TRAI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一是每季度监督《基础和多功能手机服务》情况,二是每月检查交互连接点的拥堵情况。
TRAI希望通过上述措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之外,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提高投资效率,最终达到整个电信业的有序发展。
颁布电信新政
2011年,政府针对“国家光纤网络(NOFN)”建设颁布了两项主要政策,并提出制定《国家电信政策》的建议。
通过国家光纤网络(NOFN)计划,将宽带接入扩展到农村地区。2011年11月,政府批准建设“国家光纤网络”,旨在为25万个农村地区接通宽带,预计耗资200亿卢比。该项目计划将现有光纤网络延伸至农村地区。网络建好后,电信服务供应商可以向所有居民提供各种无差别服务。这个网络就像一个高速通道,用于向农村地区传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最高网速可达2Mbps,可以满足个人和政府的各种需求,如远程教育、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农村地区的百姓、学生、企业、通过电子政府系统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都将从中受益。网络还可以链接到各种公共机构,如基础医疗中心(PHCs)、学校等。项目将带动私人企业投资,进行多种电信服务的生产和相关电信设备的制造。该项目由公共服务基金(USOF)提供资金,特殊目的机构(SPV)管理。按照1956年的《印度公司法案》,SPV将成立公司。公司完全国有,政府和相关中央公共单位共同持股。
《国家电信政策(NTP)(草案)》于2011年10月10日公布,向股东们征询意见。《国家电信政策2011》的宗旨是随时随地为印度人民提供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的综合电信服务,具体目标如下:
向全印度人民,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价格合理的语音通话和高速宽带服务;
通过提高网速,改善宽带上网体验;
将印度发展成为电子产品包括电信设备的全球制造中心,为国家创造收入;
简化颁发执照的工作程序,使其更加合理;频段分配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保证频段的有效、充分使用;
按照市场化原则,由供需状况确定频段价格;
在全国实现带号转移;
实现全国免费漫游;
充分利用手机终端,为印度人民提供网上教育、医疗、就业、农业、娱乐、银行和保险服务、技能升级、假期培训等各种服务。
鼓励本土制造商生产出有价格优势的手机;
在城乡迅速普及高速可靠的宽带网络,有助于分散管理、扩大民主,使每个人都享受到医疗和教育等基础服务,由此带来的设备需求将大大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进口,提高国家安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如频段,将为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终端消费者、电信服务商、附加值产品供应商、政府和制造企业都将从新政策中受益。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4
《维基经济学》基于维基百科全书网站取得巨大成功这一现象, 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Web2.0的本质——大规模协作。书中指出大规模协作改变了公司和社会利用知识和能力进行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方式, 这影响了社会和每个部门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 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出现。大规模协作成功的基础除了互联网的普及之外, 书中所总结的合作、对等、共享以及全球运作4个原则是大规模协作成功的机制保证。
突破传统企业的资源边界, 充分利用众人的智慧, 既包括企业外部的人员, 也包括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 不仅充分利用本公司的资源, 更是调动了本公司外的资源 (包括其他公司、研究机构、消费者、退休人员等一切现有的以及潜在的资源) 。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 本着开放、对等、共享的原则, 交流信息, 表达看法, 创造财富, 共同发展是《维基经济学》的主要思想。
现代社会的企业家们应该深入思考“维基”所带来的全社会变革对于企业运营的影响, 商业模式在Web2.0时代应该如何创新?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中有关组织行为、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关系、价值链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在新的商业模式下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机会?
“维基方式”也将给中国电信的产品开发流程、组织管理模式、战略执行策略带来新的启示。
1 开展客户参与产品开发模式, 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
上世纪初, 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正是创新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以“维基方式”组织用户参与创新, 从而创造一种差异化的客户体验是未来中国电信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积极尝试的模式。
所谓差异化的客户体验, 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由客户按需定制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是让客户参与生产环节, 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协作。
(1) 自由与对等:由客户按需定制业务
自由是维基精神的核心。维基百科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喜爱的词条, 对词条自由编辑, 甚至表现方式都可以与众不同, 相当于每个用户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词条这一“产品”加上了有自己特色的标签, 这对于新时代的用户群体, 特别是年青一代, 是一个很“酷”很“炫”的事情, 会受到更广泛的接受与欢迎。
自由带来信息与地位的对等。在传统产业链条中, 产品生产者更多地是从消费者的通用需求出发来设计、制造与销售产品, 而并没有太多考虑消费者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供需之间的信息是不透明与不对等的, 双方都未必能充分了解对方。而在维基环境下, 词条的创建者、编辑者 (类似生产者) 与浏览者 (类似消费者) 是对等, 角色可以互相转换的关系, 互相之间的信息是透明公开的, 双方可以很便利地了解对方的需求。
中国电信可以首先从产品包装、销售方式以及服务渠道3个方面切入以实现用户的“按需定制”。
(1) 客户自由选择与组合产品。捆绑式的产品包是一种销售方法, 但是象超市一样的开放式大货架也同样是一种销售方法, 关键是要提供不同的方式, 可以让客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 提供客户查询与更改资费套餐的便利。电信客户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资费不清晰的问题, 如果客户可以通过各类渠道明确查询消费详单, 自由变更资费套餐 (长期绑定除外) 的话, 将会大大减少运营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
(3) 提供更广阔的服务渠道, 比如互联网等。实现以上两步, 更重要的服务渠道的完善, 除了10000号、营业厅与社区经理以外, 互联网等其它渠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2) 开放与协作:让客户充分参与产品开发
开放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参与到协作过程中来。Facebook能在2年内用户呈指数型增长, 吸引用户上传大量的原创内容, 吸引大量自愿开发者提供了5 000多个小型程序插件, 就是源于他为所有用户提供了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是开放的, 源代码是开放的, 接口是开放的。
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天生是安全的、封闭的, 所有用户都是通过销售网络发展来的, 如果能够象互联网一样出现用户自吸引、自传播的“美好场景”, 就必须向“开放式平台”转型。
(1) 让客户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电信新产品开发之前普遍会有客户需求调研的环节, 为了使客户需求充分渗透到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中, 往往采取开发——试用——改进这样的流程来完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维基方式”带来一种新的概念, 即客户与产品经理、设计者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前期的讨论, 让客户的需求根据多次讨论更加明确清晰。英国电信就提出了名为BT HOTHOUSE的客户参与创新计划, 活动的形式是将大企业客户、产品经理、设计者、开发团队召集在一起进行封闭式地讨论, 最后形成一个或多个解决方案。这种形式既可以是短期活动, 也可以固化为与客户之间的长期沟通机制, 更加有效地提升客户体验。
(2) 让客户参与销售与品牌传播。诸如电信产业、互联网产业这类规模产业, 销售与服务的资源永远是不足够的。在互联网时代, 大规模的客户群体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销售与传播资源。由于网络向社交型媒体发展, 消费者不再是单纯地看完、听完品牌广告之后决定是否购买, 而是在第一时间看或听到一些关于品牌的创意后, 就会去参与, 然后去“说”, 去传播给别人, 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力, 增加了传播的效果与针对性。如2007年, 中国电信互联星空建立了一套功能完善的社区系统, 作为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活动的网络承载平台, 对“快乐男声”活动进行网上直播和轮播, 同时以互联星空为核心的互联网投票平台, 综合利用、整合中国电信宽带、固定电话以及小灵通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 采取ADSL宽带用户、“快乐男声”投票卡、小灵通短信充值、小灵通彩铃充值、168声讯充值等多种方式让广大观众参与“快乐男声”投票;这种营销活动实现了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良好互动, 使中国电信的品牌与多种产品在客户的使用与反馈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3) 发挥客户的监督反馈作用。互联网使客户的监督与反馈更加有效与及时。人们在亚马逊网站上购物后可以在商品展示页上留下自己对该商品的评语, 好的评语会吸引更多人来购买这件商品, 坏的评语可以帮助亚马逊统计与决策下一次的采购计划, 促使厂商的改进。而电信运营商拥有上亿客户, 只要其中千分之一利用互联网渠道提出反馈意见, 就会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客户调研活动, 可以有效促进产品创新, 发现新视角。
2 构建内部协作机制,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协作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对等生产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相对于旧的等级制度具有更高的效率。而开放、平等是企业内部协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维基方式”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的交流。智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在维基百科网站中,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才能磁撞出创新火花。否则只能是一个技术平台, 不可能有激情的思想火花。
2008年是中国电信转型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集团公司提出了“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 在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中,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维基方式”组织创新工作, 有效提高运作效率, 提高竞争力。
(1) 创建平等开放的研发工作平台
在内部建立以开放、对等、共享为原则的研发工作平台, 开展全链条的产品及业务协作开发, 发挥综合实力。类似于维基社区的研发工作平台拉近了不同层面等级员工的纵向交流距离, 缩短相同等级员工之间横向交流距离, 通过研发工作平台进行公开、坦诚、平等的交流以及共同参与的创新研发, 不仅汇集了丰富的信息, 更是汇集了广大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构建了和谐的员工关系,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维基方式包含的平等原则是维基社区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融洽交流的基础, 也是维基工作生产方式得以发挥高效率的基础。
(2) 推行协作创新的研发模式
企业自身就是由一个个专业部门, 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 不同部门、不同人士通过分工协作, 推动企业正常运转, 协作精神是现代企业运作中非常重要的文化, 同时, 协作又是不容易处理好的。由于不同部门。不同人士的专业差异, 工作性质、内容的差异, 以及在同一个项目中付出的努力不同, 对于个人而言和部门而言, 往往产生自己的付出与自己获得的评价之间存在差距, 如果差距过大, 容易产生挫折感和不公平感, 这样导致部门、个人抵制不同部门、不同个人之间的协作。
坦诚的交流本身就能大幅度化解协作中的摩擦。协作中的摩擦很大一部分是沟通缺乏导致的误解, 刻意地侵害合作方的利益的事件并不多。通过维基社区, 团队之间进行及时、多频率、低强度的沟通, 让对方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 也让自己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公开交流, 本身就有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遏制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 营造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
(3) 以“维基方式”优化决策、提高执行力
传统公司的执行者与决策者之间距离大, 经常导致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冲突。随着消费者主导市场的发展, 用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一线员工贴近用户, 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了解多, 这些宝贵的微观信息往往没有被挖掘出来。相应的, 中高层领导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 往往缺乏微观信息, 导致了决策与执行之间发生冲突, 形成内耗。
在公司内部构建产品研发的维基社区, 让来自基层员工的信息有了表达与汇聚的地方, 让高层决策的信息基础更加厚实, 从而可以优化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3 建立2.0信息服务平台, 领导产业链创新
集团在提出转型战略之初就指出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内涵包括做互联网应用的聚合者, 并成为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价值链的主导者。强调增强价值链主导地位, 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这正体现了Web2.0时代的协作思想。Web1.0的观念围绕着出版、广告客户、规模而不是参与、消费者。中国电信在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应进一步解决思想, 摆脱1.0的束缚, 构建2.0信息服务平台, 以领导信息服务产业的创新。
(1) 以平台战略推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Web2.0时代开放、共享的原则使得人们获得信息越来越容易, 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 用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于信息这一产品的支付意愿变小了。Web1.0时代用户需要的是信息本身, 而2.0时代用户更需要的是创造、生产及共享信息的服务平台。针对家庭用户、中小企业用户甚至某个行业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作为平台领导推动产业链的创新, 是2.0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利用平台战略在竞争中取胜的案例比比皆是, 微软、英特尔、思科、阿里巴巴、Amazon、Google、Yahoo!、丰田这些企业的成功有力地支撑了“平台总是打败应用程序”这个结论。Windows平台让微软以Exce取代了Lotus 1-2-3, 以Word取代了Word Perfect, , 以Internet Explorer取代了Netscape浏览器。Google、Yahoo!和Netscape都是软件公司, 而Google和Yahoo!这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象Netscape一样卖软件产品和许可证, 而是通过搜索服务构建了用户与网站资源之间沟通的平台。国内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同样是通过为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信息发布平台而在当初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B2B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电信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合作模式的创新, 合作伙伴的引入,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道路。
(2) 聚焦核心能力, 提高平台领导力
构建2.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遵守开放、对等、共享这些维基经济的新法则, 只有用一种开放、平等的心态, 以共赢为目的, 吸引更多价值创造主体, 才能真正打造一个有活力、有创新力的产业链。因为在以平台产品为中心的行业里, 补足品越多, 平台产品的价值就会越高。Web2.0的关键原则:用户越多, 服务越好也告诉我们只有更多的主体参与产业链的打造, 产业链才有更高的价值。
然而平台的领导者必须明确自身的业务范围和优势资源, 也就是说确定在平台打造过程中什么产品由自己制造而什么产品应该由合作伙伴提供, 同时制定相应的产品技术战略, 在产品模块化的基础上, 提供更开放的接口, 以有利于推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但又不丧失平台领导者的地位。
互联网接入服务是我们重要的收入增长点,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为我们的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信息产业的领军者应该吸收维基带给我们的启示, 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维基思想, 落实十七大所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维基经济学》, 唐·泰普斯科特安东尼·D·威廉姆斯著, 何帆林季红译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5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电信业资本结构和融资策略分析——以中国移动为例 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学第二专业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0月25日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发展期间似乎遇到了发展方向问题,不能对资本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正确的市场定位。因此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分析,从而得出健康的资本结构组成和合理的资本融资策略。
本文通过介绍资本结构概念,阐述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史,并且列出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式,从而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全方位的介绍,让企业对资本结构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介绍融资策略的概念,列举融资策略的常见方法和深远意义,从而让企业对融资策略有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理论上的概述,以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对中国移动近年来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策略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对中国移动有借鉴作用,对整个中国的企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课题研究内容
论文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1)资本结构概述
(2)融资策略的概述
(3)中国移动资本结构和融资策略分析。
(4)结论及建议。
3.研究方法
本项目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阅读资料、网上下载等方法。
4.成果预期
通过搜集数据和分析出来的结果大体上符合预期结果:中国移动发展良好。
5.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0月20日之前):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报纸以及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对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并且提炼问题,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及开题报告并开始对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10月21日——10月30日):结合理论专著及第一阶段搜集资料,找出解释问题的方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集中学习,确定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10月28日——11月10日):根据已有的论文框架,结合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完成论文的初步写作;
第四阶段(11月10日——12月12日):反复通篇阅读论文,对于文章中出现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进行仔细推敲和修改,其间将论文提交导师,听取导师意见,在此基础上作最后的润色及定稿,并且开始为论文答辩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6.参考文献
1.李秀华.论企业资本结构层次[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曹小磊.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
3.薛金燕.杜邦分析法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叶坚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05
5.戴永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探究[D].科技和产业 2008
6.夏丽华.资本市场逐步踏上从繁荣走向成熟之旅[J].中国证券报.2007
7.高斌.电信运营商经营十大难题及其应对策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8.曹小磊 仇向洋.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M].现代管理科学.2005
9.朱丽颖 叶盛.资本结构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价值[M].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11期
10.乔世震.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1.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3.陈小悦.公司理财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6
【关键词】价值链;融合趋势;电信行业;产业结构;竞争力
电信产业与广播电视产业等价值链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从当前行业情况来看,网络融合是在信息技术催化下促进通信行业跨领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趋势,这种融合将技术、市场、业务、服务终端、网络管制及相关政策等构成一个有机多元整体,通过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趋同作用促进新时期业务体系、网络体系、控制平台等系统的集成,从而更加优质、高效的完成资源整合与交流,实现资源管理效益的提升,更好的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1]。电信产业、广播电视产业的融合发展会对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们对产业价值链未来的融合发展趋势略作分析。
一、电信行业产业价值链融合的影响
电信产业、广播电视产业等价值链的融合入发展会促使其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产业价值链结构发生变化。三网融合是未来电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带来的集成作用会更加高效的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将更多的企业纳入高效管理体系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活动中,生产经营环节自身高度的技术可分性将企业置于不同的管理位置并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这对于未来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积极作用,也为企业调整转型提供了较大的转圜空间。三网融合下的产业链能够使企业顺利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完成快速整合,在经营、运行的各个环节形成快速集成,降低成本,获得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各行业产业链的国际化使得竞争链条局限性降低,整条产业链参与的竞争会带来更激烈的筛选与淘汰,企业在这种竞争环境中不积极振作就无法生存,因此,会极大的提升体系内企业的竞争能力。
竞争会促进企业改革与转型,从而调整自身经营态势,调整自身产品结构与经营方向,这种聚沙成塔的积累效果最终会导致整个电信行业价值链结构的变化。未来产业竞争链条内的企业依赖性更强活跃度更高,涉及各个环节的供应商也会在角色定位上更加清晰、多元化,形成具有专业优势的产业构成要素[2]。产业价值链条结构的变化会促进产业链的裂变,开始不断延伸,在未来经济活动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电信行业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受到影响,不断扩大、深化,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潜力好的发展产业,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积极合作明确分工,更好的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增值能力。
二、电信行业产业价值链融合发展趋势
4G时代的来临对电信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发展就是其中之一。电信行业顺应发展潮流在机遇下积极参与竞争,使得整个产业链条在结构上发生变革,带来更庞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融合,为电信行业产业价值链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趋势。下面我们对电信行业产业价值链融合发展趋势略作分析。
1.用户需求为核心
作为服务行业,电信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视满足客户需求,利用集成资源的多重优势为满足用户需求积极创新和开发。这类服务已经不仅仅再满足于单纯的语音、网络服务,而是在三网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等基础上针对客户个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服务。尤其是3G牌照、4G牌照的发放和竞争,会促使行业内部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占据市场份额赢得客户喜爱积极开拓、实践,从长远来看,客户资源决定了企业竞争成败,所以,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业链必然是未来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之一[3]。
2.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
产业价值链结构的变化后使更多元素积极参与竞争,产业服务和发展范围的拓展与深入会使产业结构越发复杂化,各部分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情况下发挥着影响与制约作用。围绕行业发展前景和客户需求,产业链内各环节都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价值链内处在各个环节的企业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运行,对于整个电信行业来说,无疑会使各环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运营商、用户、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等互相之间会形成战略联盟,在技术、资金、信息方面实现交流、共享,促进产业链的高效整合。
3.CP、SP的崛起
三网融合趋势下电信产业价值链结构的变化会使为其提供增值业务的提供商CP、SP迅速崛起,用户核心需求的变化促使整个行业不断进行调整,更多个性化的业务出现,为用户提供服务必须依靠大量的CP、SP,无疑整个价值链中其地位会不断提高,进而在行业中崛起。运营商角色的变化,会使他们与银行、企业等联系加强,比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就要求其与证券金融机构、银行等联系加强,为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就必须与影视公司、音像公司、出版社联系加强,所有这些增值服务都会加重CP、SP在产业链中的比重,促使其崛起[4]。
4.价值链重心变化
未来电信行业的发展中价值链重心的变化是必然。传统电信行业运营商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是对着用户资源决定竞争成败、三网融合发展、市场开拓和技术革新等,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将会更直接的面对自己的客户源,甚至拥有能够直接影响用户行为的潜在能力,这就会使传统主导重心发生变化。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用户、终端厂商、运营商、软件开发商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主导重心,比如美国出现了以终端厂商主导的价值链APPLE公司,这对于未来的发展实践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参考经验。伴随着CP、SP的崛起和日益专业化,其所掌握的用户资源无疑也会增加它们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这种以CP、SP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总之,无论是终端运营商还是CP、SP为主导都会带来才产业价值链的重心转移,这对传统运营商的地位无疑是挑战,提升了行业价值链的掌控难度,也会给运营商发展带来巨大的危机感,促使其积极与各方合作,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服务。
5.利益分配模式趋向合理
产业价值链的存在就意味着链条中存在着相应的利益分配模式,价值链结构一旦出现调整,必然会带来利益分配结构的变化。
未来三网融合驱使下电信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产业价值链的调整,在利益分配模式方面无疑也会出现相应变化。从其发展趋势来看,融合的深入发展,会使更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增值服务提供者的行业中,比如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内容提供商,广电提供电视节目,成为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这种服务内容的变更会促使利益重新分配,对于原本处在价值链地层的服务商来说,无疑能够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5]。最终,只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科学、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才能够促使产业链长久、良性的发展。
电信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发展会给促使价值链结构调整,竞争力得到提升,容纳更多的参与者,形成更加复杂、统一的价值创造系统,在未来发展中出现更多鲜明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曾剑秋,罗枫.网络融合下基于运营服务的企业竞争力提升[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李苑,曾剑秋.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移动通信,2010(9).
[3]罗亮.“网络融合”趋势下电信业市场结构、商业模式与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D].东南大学,2005.
[4]常庆,唐守廉.电信运营业协调发展战略探索——竞合时代的来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结构的研究 篇7
电信行业是较早普遍应用计算机的行业, 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服务数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这些大量的历史数据, 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对于电信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 电信运营企业由原来的中国电信一家, 变成了现在的电信、联通、移动、网通、吉通、铁通等。在各个业务领域内己初步形成多元化的竞争局面。同时,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将直面全球的电信巨头。在这样的形势下, 正确、及时的做出决策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因此, 电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获得更大的效益, 就要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DW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商业智能, 深层次、多角度地挖掘、分析当前和历史的生产业务数据、客户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相关环境的多种数据, 发现其内在的规律, 从而得到宝贵的决策支持信息, 以便快速、准确地分析商业问题, 对企业未来的生产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理论指导[1]。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从电信工程作业的全局出发, 建立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以满足协同式远程电信系统对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的需求。
2 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2.1 电信信息的协同工作模型
电信信息协同工作模式图见图1所示。
在此图中分析了两个电信子公司A和B的综合业务系统协同设计, 此图体现出了电信信息的信息协同。在子公司A和子公司B同时进行电信综合业务设计的时候, 子公司A服务器中的的电信业务数据如果没有满足此设计过程中的需求, 需要通过协同工作服务器发出共享子公司B相关电信业务数据的请求, 协同工作服务器从子公司B中提取子公司A所需要的数据, 并传送给子公司A服务器, 这样通过子公司B信息的共享实现了电信子公司A的的综合业务设计, 两者通过协同工作服务器实现了电信信息的协同;如果在子公司B的电信业务数据设计过程中, 子公司B本身的软件处理不了电信业务数据设计中的数据, 此时需要共享子公司A中的软件来实现子公司B中的电信业务数据设计。
2.2 分布式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仓库的形式有许多种, 一种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主要包括局部数据仓库和全局数据仓库[2]。
●局部数据仓库
局部数据仓库包含局部站点上历史的和集成的数据, 来源于各自实际运作系统。
●全局数据仓库
全局数据仓库包含的数据范围涉及整个企业或组织, 是整个企业内部公共的、历史的和集成的数据。与局部数据仓库的数据源不同, 全局数据仓库的数据除了来自实际运作系统外, 主要来自局部数据仓库和外部数据源, 不是对局部数据源的简单堆积, 而是对局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的重组、综合和集成后的信息。
2.3 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根据上面所研究分析的电信信息协同工作模式, 结合分布式数据仓库技术, 建立了对电信信息管理和组织的分布式数据仓库, 提出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将其主要分为用户层、应用层、协同工作层、通信层与数据层5个部分, 其基本体系结构见图3所示。
其中:
应用层是整个系统上所有电信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者, 对全局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
协同工作层主要提供文档管理Agent、应用程序共享Agent、协作管理Agent和用户管理Agent;其中应用程序共享Agent负责协调、管理和分布各个多方专家之间的应用共享的信息, 在传输时, 此类信息具有最高的优先级;文档管理Agent主要负责对系统中所有文档进行统一组织和规范化管理。文档由各个协作活动小组来产生, 在电信管理层, 主要是对数据仓库中的所有文档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档案管理, 并统一指定相应的使用权限级别, 包括浏览权、修改权和写权, 以便有效地共享文档资源;协作管理Agent主要负责为所有成员提供通信资源的分配和服务质量的管理等。在传输时, 此类信息有最高的优先级;用户管理Agent主要负责用户组及其权限管理, 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成员, 由管理层用户建立协作人员帐户及其相关信息。除了常规成员帐户的增、删、修改以及查询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仔细安排各个成员的角色。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通过几个Agent之间的通信完成各个成员的协同工作。
数据层是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数据源, 它是提供系统运作的底层分布式数据仓库系统。
通信层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 在有限的网络带宽中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建立全面交流的电信专用多功能研讨厅, 本系统主要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面向连接的具有可靠性的数据信息传输通道。
在此系统中, 每个局部数据仓库的地位是平等的, 系统内任何一个局部数据仓库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对于系统的局部数据仓库节点, 它们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提出加入资源提供方的申请, 获得系统管理员的确认后, 才能成为此系统的一个节点 (局部数据仓库) 。
2.4 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协同工作模型
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是由多个Agent和多个人员相互协作完成电信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根据上述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模型,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多用户多Agent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系统的协同工作模型, 其具体协同工作模式图如图4所示。
具体工作过程是:用户把操作请求发送给系统Agent后, 系统Agent根据全局Agent派发出多个移动Agent到各个局部数据仓库Agent, 然后移动Agent把操作请求执行的结果通过全局Agent返回给系统Agent, 最后系统Agent把操作结果显示给用户, 实现多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Agent之间通过交互服务器实现彼此之间的消息交换, 多个用户协作完成对分布式数据仓库的操作, 并在结果输出时实现了你见即我见 (WYSIWIS) 。
3 电信信息协同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3.1 电信信息局部数据仓库数据模型
目前较常用的多维逻辑数据模型有两种:星型模式 (the Star Schema) 和雪花模式 (The Snowflake Schema) [4,5]。我们选择星型模型作为电信经营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针对电信运营对查询和分析要求从业务数据中选择与分析主题相关的事实表。电信信息数据仓库的客户分析是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而得到的。
对于运营商来说一般不会关心用户的通话细节, 而是关心用户通话的汇总情况, 并且对客户有无呼叫转移到竞争对手的号段以及呼叫转移的次数特别感兴趣。为了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只选择某些有需要的对象建立维表。因此在生成面向主题的事实表, 可以将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去掉。例如在用户每月的通话记录中详细地记录了用户的每个呼叫被叫通话时间和单位分钟数等信息。在设计时可以将细节信息汇总成呼叫转移字段。支付年月可以是年、月的层次结构, 这样可以分别按年汇总和按月汇总。可以建立如图5所示的电信信息数据仓库客户消费分析主题模型。
3.2 电信信息全局数据仓库数据模型
全局数据仓库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 看不到数据的分布性。在物理上是分布的, 由多个局部数据仓库组成, 全局数据仓库只是对局部数据仓库数据的轻度综合, 其细节数据通过源数据表对应着数据来源。
各子公司的局部数据仓库存储的是对局部决策有意义的数据, 它是从局部的操作型处理中提取数据, 并为局部决策提供支持。总部数据仓库存储的是对全局有意义的数据, 它是从局部数据仓库、自身的局部操作型处理和总公司的操作型环境中提取数据。全局数据仓库和局部数据仓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全局数据仓库中的源数据表来实现。其源数据表 (YSJB) 如表1所示。
这样, 全局数据仓库很容易综合局部数据仓库中的细节数据得到汇总信息, 例如, 总公司的全局数据仓库可以在各个局部数据仓库使用固定通信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固定通信业务分析, 可通过源数据表中的信息来查看其具体的信息。
5 结束语
数据仓库和CSCW作为新兴的技术, 将其应用在电信工程中, 既可以把各个学科的专家、工程师们的最新技术方法在各个生产现场及时实施, 甚至能接受发明者本人的场外实时指导。这样, 把远在不同地点的任何相关技术与管理专家或软件系统聚集在网上一起协同工作, 就可以花费最少的成本和代价、最快最直接地采用最新电信技术、最安全准确作出决策。
参考文献
[1]某电信运营商.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帐务系统总体方案.2001年11月
[2]王春花, 黄厚宽.分布式数据仓库技术[J].计算机应用.1999, 19 (10) :100~101
[3]某电信运营商.统一客户资料子系统信息模型.2002年3月
[4]杨燕燕, 梅宏等.数据仓库技术和可复用构件库系统[J].计算机科学, 1999, 5:56~60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8
一、欧美电信企业组织结构比较
1、企业组织结构比较
按照组织理论的划分, 通常将组织结构划分为传统组织结构和现代组织结构两种类型。本文进一步将组织结构明细归类为: (1) 传统组织结构: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和事业部结构; (2) 现代组织结构:基于团队的组织结构;矩阵型和项目型组织结构;内部自治单位;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其定义分别如下:
简单结构就是一种低度部门化、宽管理跨度, 职权集中于一个人手中, 且正规化低的组织设计。职能型结构是一种将相似或相关职业的专家们组合在一起的组织设计, 是将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应用到整个组织范围内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事业部型结构是一种有相对独立的单位或事业部组成的组织结构。矩阵型和项目型结构是指从各职能部门抽调有关专家分派他们在一个或多个由项目经理领导的项目小组中工作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内部自治单位是指独立的分权化经营的单位, 每一单位都有自己的产品、顾客和竞争对手, 都对其利润目标负责。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学习型组织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识别和解决中, 从而使组织形成了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这样一种组织。
根据以上对组织结构的归类划分, 按照欧美各主要电信企业的组织结构现状, 本文将对其进行概括的区分 (详见下表) 。
从上表不难看出,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经济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调整后的组织结构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 组织结构倾向于传统组织结构。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其组织结构仍然以传统组织结构为主, 对于近年来学术研究和部分行业所积极倡导的基于团队的组织机构, 在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的不断重组中并没有大力采用。
(2) 组织结构调整加快。从200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都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和战略调整的需要, 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和行业内竞争的加剧, 以及无线通信对于传统电信业务替代作用的加强。
(3) 以客户为导向逐渐成为组织结构调整和战略调整的核心。在市场竞争加剧、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无线通信对于传统电业业务替代作用加强的情况下, 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均在重组的过程中奠定了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和战略调整核心。
2、组织结构类型
通常而言, 电信运营商的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信公司本身的运营模式。大部分的国际大型电信公司在从垄断到竞争的变革中均经历了从职能型到地域型, 再到细分市场的转型过程。今天的国际电信运营商多选择大客户主导型、前后端型或产品主导型的组织结构。
(1) 大客户主导型
大客户主导型的组织结构首先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展开, 如总经理之下设大客户部, 普通客户部等, 每个客户部门都可以拥有并支配自己的资源。大客户主导型的电信企业更为注重客户的需求, 尤其是大客户的需求。这将有利于发掘不同客户群的潜力, 并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但是, 其体系、人员及基础结构方面的重复建设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大客户主导型的组织结构适用于同大客户有着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电信企业, 而这些大客户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法国电信 (France Telecom) 从1995年起就采用了大客户主导型的组织结构。
(2) 前后端型
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分为客户端与服务端, 客户端为前端, 服务端为后端。市场营销的职能集中在前端, 面对客户可以统一界面, 并根据市场导向统一调度后端资源。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后端, 通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支持前端业务。这样, 业务发展与业务支撑分工明确, 有利于提高部门内部决策效率。近年来有很多国际电信运营商作了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再造, 2002年的芬兰电信 (TeliaSonera) , 都从产品主导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为前后端型。
(3) 产品主导型
产品主导型的组织结构首先根据不同的产品线展开, 如总经理之下设固网部、移动部等, 每个产品部门都可以拥有并支配自己的资源。产品主导型的电信企业更注重于市场对于产品的响应速度, 有利于快速发展新业务。但是, 在这样的企业中, 客户界面往往不统一, 容易形成“多头对外”, 很难为购买多类产品的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主导型的组织结构适用于产品线广泛而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或整合性不足的电信企业。美国SBC通信 (SBC Communications) 在1999年并购Ameritech之后采用的就是产品主导型的组织结构, 2002年SBC与南方贝尔成立的合资公司Cingular也采用了同样的组织结构。
二、欧美电信企业组织结构对中国启示
伴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发展, 市场和用户对电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以及面临着国际电信巨头的竞争, 作为中国电信市场上最大的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近年来也展开了其转型的战略发展。
在上文对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的考察中, 我们可以发现和中国电信一样, 全球的电信业处于转型阶段, 而且和中国电信市场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相类似。因此, 对于中国电信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从而对中国电信的转型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 同时保持中国电信的持续快速发展。
1、走民营化道路
民营化的道路是近年来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所坚持的一条道路, 民营化有力的推动了欧美电信企业的发展。与欧美电信企业相比, 中国电信企业一直由国家控股, 控制其发展方式与发展步伐。政府管制下的电信运营企业无法对其组织结构按照市场和环境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地调整, 使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尚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 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去按照组织理论设计出与本组织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组织结构框架。民营化是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做出根本性调整的一个制度基石。
2、建立面向客户的经营理念
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下, 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选择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在此基础上, 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营销方式、业务种类、业务流程等方方面面进行改进, 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组织结构方面, 欧美主要电信企业的常见做法是把用户分为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国际三类, 并按数据、线路租用、固话、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设备服务和系统网络服务器等各服务种类进行划分, 形成面向市场的矩阵组织结构, 同时大幅度简化决策程序, 下放决策权, 以便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从而, 保障了其在本国和他国电信市场的领先地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也应树立面向客户的经营理念, 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经营战略, 根据经营战略架构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3、调整业务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 世界各国电信行业中固定电话用户发展缓慢, 而移动和互联网用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新的市场发展态势, 欧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业务发展计划, 调整组织结构, 以保证在基本传输业务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出售转让亏损单位, 大力发展新型业务, 通过创新形成全新的电信运营集团。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而言, 有效的调整业务发展战略不但能够提升其在国内的竞争力, 而且可以很好的促进其进入国际市场与欧美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力。
4、全面整合业务
目前中国电信企业的业务设置较为混杂, 通过借鉴欧美电信企业的业务整合经验, 可对中国电信的现有业务进行全面整合, 一方面通过业务整合将整个业务链条的成本进行压缩, 另一方面能够充分的提炼核心竞争力。与业务整合相配套的是对组织结构的调整, 环境是影响组织结构设计和变革的最核心要素, 因此在业务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在整合业务的同时不得不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 P5.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 (第四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 P12~14.
[4]顾春景.企业组织结构发展概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02) .
[5]张艳萍.论企业组织结构及发展趋势[J].经济师, 2005, (02) .
[6]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 (第四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7]Fariborz Damanpour, Shanthi Gopalakrishnan,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doption:the role of enviromentalchange[J].Journal of Eng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rmentJet-M, 15, (1998) 1:1-24.
[8]亨利.明茨伯格.明茨伯格论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9]郑刚等.C型组织:一种知识进时代的组织创新[J].科研管理, 2001, 22 (, 05) .
[10]石书玲.当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基本趋势[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2, 22 (, 02) .
[11]李卫东.企业组织结构知识决定因素的一个理论追述[J].经济评论, 2002, 23 (, 05) .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9
随着我国电信业的重组, 电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提高市场效益, 不断寻求运用各种营销组合和服务承诺以建立市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然而, 我们看到的却是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价格依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传统粗放运作模式依然存在。于是, 业内普遍在思索一个问题—电信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此, 本文将企业竞争力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电信企业, 通过采用结构解释模型, 即建立一套反映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对国内主要电信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 真实反映各电信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及优劣势。
二、电信企业竞争力的产生和来源
所谓电信运营企业竞争力, 是指电信企业在适应与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通信技术与设施、资金、人员等内外部资源, 通过组织与管理, 为顾客提供的通信和信息服务在电信市场中占据相对优势的能力。首先, 电信企业的资源因素包括:通信网络、设备、营业网点、人员及其所掌握的知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架构、流程、技术专利、品牌资产以及消费者忠诚等。这些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通信网络、设备、营业网点、组织架构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人员、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水平、技术专利、品牌资产以及消费者忠诚等。与之相类似, 麦肯锡的7S模型将企业战略 (Strategy) 、企业运营系统 (System) 、企业组织结构 (Structure) 定义为硬性部分 (有形资源) ;而将人员 (staff) 、风格 (Style) 、共享的价值 (Share Value) 和技能 (Skill) 定义为软性部分 (无形资源) 。日本战略学家伊丹广之认为, 有形资源是企业可以购买的、模仿的、可以被新技术取代的, 因此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应该来自于企业的无形资源, 因为这些资源是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稀缺的和不可替代的。其次, 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运用才能体现出电信企业的能力。电信企业实际上是资源和能力的综合体, 它们构成电信企业的业务边界。不同的电信企业对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不同的, 主要体现在效率、有效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差异上[1]。
在国内, 彭云飞和马超群 (2005) [2]在对电信业全程全网、多角化经营的资源、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考量下, 建立了我国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汤水林 (2006) [3]从评价目标、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三个层次构建了包含技术系统、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营销系统和价值系统六个系统因素的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朱金周 (2006) [4]从宏观、区域和企业三个角度构建了不同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 为研究电信业各层次竞争力提供了基础;陈薇薇和甘蕾 (2007)[5]通过对主要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从市场规模、盈利能力、网络结构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建立了反映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上述学者均对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其研究工作仅限于构建指标体系层面, 未能进行结合案例的数量实证研究, 指标体系的因果逻辑合理性和结论的适用性未得到科学的验证。
三、我国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 法是系统结构模型的一种, 由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要素) , 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ISM属于概念模型, 它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6,7]。分析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很多, 本文主要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通过问卷调查、与黑龙江省移动通信13家分公司的员工及若干名中层干部访谈等方式。我们总结出目前影响黑龙江省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力的12个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管制政策 (S1) ;资本运作能力 (S2) ;人力资源政策 (S3) ;市场拓展能力 (S4) ;企业文化 (S5) ;通信网络水平 (S6) ;信息化水平 (S7) ;驾驭环境的能力 (S8) ;管理能力 (S9) ;服务质量 (S10) ;战略管理水平 (S11) ;创新能力 (S12)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V”代表行因素对列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A”代表列因素对行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X”表示行列相互影响 (在本模型中没有发现) :空白表示行因素与列因素之间无相互影响。
图1竞争力评价指标及相互关系
根据图1所示的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 可得到其邻接矩阵, 令A1=A+I, A2= (A+I) 2, A3= (A+I) 3Ar= (A+I) r, 则经过布尔代数运算规则进行运算得到A1≠A2≠A3, 所以, 可达矩阵R=A2。
可达矩阵R的行、列因素相同, 为12阶方阵, 排列顺序均为S1, S2…S12, 对应矩阵中为1的元素表示该行因素对该列因素有影响 (包括自相关, 即Si影响Si) , 为0的元素表示该行因素对该列因素无影响。
按照ISM方法, 要对可达矩阵进行处理, 首先要划去R中具有完全相同的行及其对应的列, 从R中看出, 本可达矩阵中, 没有两行元素完全相同;然后, 再按R中每行元素“1”的个数多少, 从少至多顺序排列, 形成具有右上角元素全为0的缩减矩阵R*。R*中行和列的排列顺序均为S2、S4、S6、S10、S9、S3、S8、S7、S12、S5、S11、S1。于是得到:
R*中对角线上的每个单位矩阵所对应的全部行因素为一个递阶结构层次。从R*中可以看出, 影响电信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可以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S2、S4、S6、S10;第二层:S9、S3、S8;第三层:S7、S12;第四层:S5、S11;第五层:S1。这五层因素集中反映了影响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指标, 他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形成了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影响因素链, 通过R*可绘出评价指标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
图2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
从图2所示的递阶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制政策起着宏观的支配作用, 它对电信企业竞争力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和驾驭环境的能力, 并且会对该企业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产生直接影响:战略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影响到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企业的文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政策、资本运作能力、服务质量以及市场拓展能力:而电信企业驾驭环境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市场拓展能力和通信网络水平。
综上所述, 我们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电信企业竞争力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 看到电信企业要提高竞争力, 需要考虑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而最直接因素。即表层现象原因取决于资本运作能力 (S2) 、市场拓展能力 (S4) 、通信网络水平 (S6) 和服务质量 (S10) ;中层原因为人力资源政策 (S3) 、信息化水平 (S7) 、驾驭环境的能力 (S8) 、管理能力 (S9) 、创新能力 (S12) ;深层次原因是企业文化 (S5) 和战略管理水平 (Sl1) :而影响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根源则是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管制政策 (S1) 。但是电信企业在追求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必面面俱到。而只能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放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四、结论
1. 从模型可以看出这些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电信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和不可控制的因素。
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制政策”这个因素可以说是最根本的一个, 但是这个因素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控的。而只能尽量争取有利条件, 制定适应国家政策的战略及运行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即电信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因素上来。
2. 从模型来看, 在影响电信企业竞争力的内部要素中。
首要的问题是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战略 (S11) 和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S5) 。企业战略是市场经济下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正确的企业战略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电信企业应摒弃原有纯技术取向的思路影响。充分利用适合电信发展规律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进行战略环境分析, 并对网络资源、业务模式、组织架构、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规划, 确保制定出的战略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和长远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同心圆;是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不论是否明确提出来,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自控、约束、协调、凝聚、激励、辐射等功能。它能催人奋进, 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在我国电信业, “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影响着几代电信人, 成为整个电信业的核心文化, 导致分拆后的数家电信企业仍体现出共同的文化特征。面对新的竞争环境, 电信企业应在继承和发展原有文化的基础上, 重新构建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3. 电信企业要重视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S7) 和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 (S12) 。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业务与管理流程的再设计。加快业务、流程、服务、决策、管理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成为当前电信企业提升竞争力刻不容缓的战略。从总体上看, 我国电信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缺乏丰富的技术、理论以及实践储备, 原先的“97工程”系统由于分业务和分区域开发。标准不统一, 接口不畅, 数据和信息分立, 不能实现跨业务经营和用户细分, 无法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更满足不了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和成倍增长的新用户的需求, 因此, 电信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的MBOSS系统。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是一个经济范畴, 而不是技术范畴, 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四。我国电信企业创新能力与世界一流运营商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不重视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软项目研究, 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不够等, 因此,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重视业务创新和业务模式研究以及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等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 人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价值的要素。
企业的生产运作是靠人去完成。因此把人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把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 是办好任何企业的首要任务。一般认为。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评价、激励等若干方面。当前, 我国电信企业应急需培养一批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尽快实现从业余选手到职业选手的转化。要尽快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和岗位评估体系;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价值分配体系:要将企业远景与员工的期望结合在一起, 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与个人共成长、同发展;要加快建立学习型企业,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人员培训, 特别要加快培养一批懂营销、管理、资本运作、法律等知识的专长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尽快建立人力资源优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外部环境息息相关。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电信企业应加强对国内外电信产业发展趋势、通信技术的演进与应用、国内外经济与社会环境变化进行跟踪与研究, 动态地把握其变化与发展的脉搏。此外, 在当前电信变革的时代, 企业应特别关注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管制政策。电信企业应抓住上市契机, 参考经合组织 (OECD) 提出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 尽快建立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8]。
5. 提升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因素是资本运作能力 (S2) 、市场拓展能力 (S4) 、通信网络水平 (S6) 和服务质量 (S10) 。
电信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主要包括业务创新、服务质量、品牌优势、营销体系、产品策略等因素。提高企业市场拓展能力, 就是要根据市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 创立名牌优势。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制订灵活多样的产品组合和价格组合等营销推广方案, 来大力开拓市场。哈佛商学院提出的“服务价值链”模型认为:利润是由客户的忠诚度决定的。因此, 电信企业可通过差异化服务来提高客户忠诚度。此外, 通信网络水平、资本运作能力等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优势, 对提升电信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
摘要:电信企业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而且因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以黑龙江移动公司13家分公司为例, 利用解释结构模型, 从复杂因素及因素链中, 提取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的表层、中层和深层指标, 对传统的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 可以为电信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信企业,解释结构模型,竞争力评价
参考文献
[1]叶生洪, 谢军.电信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 2004, (5) :50-51.
[2]汤水林.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J].价格月刊, 2006, (11) :33-34.
[3]朱金周.电信竞争力—评价与对策[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4]彭云飞, 马超群.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05, 20 (7) :56-59.
[5]陈薇薇, 甘蕾.我国电信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7, (4) :123-126.
[6]汪应洛.企业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
[7]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10
1 互联网产业链的组成
1.1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来源于ARPANET, 是美国用于组建高可用性网络的军用技术, 民用后的第一个实体是NSFNET,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建设用于在大学间共享学术文档。随着互联网全球范围内的开放, 其支持的应用也由传统的文本、浏览扩展到今天的视频、语音、网络游戏等复杂业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网络中流量的爆发性增长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中各个功能实体不断分化, 从最初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扩展到今天的互联网模式:复杂的组网方案、灵活多样的内容分发机制, 互联网中的各个角色共同形成了互联网产业链。
1.2 互联网产业分工和资金流向
互联网产业链的根本是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以获取利润, 在这一过程中, 服务提供方向被服务方收取费用, 资金的流向和服务的方向是相反的 (见图1, 这里只显示和运营商关系较密切的主要参与者) 。
运营商:提供基础网络服务, 既为ICP提供互联网出口, 也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是互联网应用的提供者, 但其业务的分发依赖于产业链中其他角色。
CDN运营商:为ICP提供静态资源的内容分发服务, 用于保障互联网应用 (尤其是大流量的视频类应用) 的资源尽可能贴近客户, 保障客户感知。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为ICP提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这是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兴的产业, 把ICP原本的服务器硬件维护工作剥离出来。
客户:广大网民, 互联网服务的最终使用者, 也是利润的最终来源。
在互联网产业链的各角色中, 越靠近客户的角色就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拥有再次分配利益的能力。
2 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产业链条中, 传统电信运营商处于相对底层的位置,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性增长, 运营商在其中获取的利润增长相比产业链中的其他参与者而言非常低, 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1 互联网应用对传统电信业务的替代作用强烈
ICP提供的通信类业务对传统的电信业务具有强烈的替代作用, 微信、imassage等应用完全可以替代并扩展传统的短彩信业务范畴, 而Skype等语音通信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话音业务构成威胁。基于目前的互联网发展形势, 互联网应用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步蚕食传统通信服务市场份额。
2.2 在互联网新兴业务中运营商缺乏参与度与话语权
由于互联网是基于IP通信技术的网络, 其本质特性是业务和承载网络相分离, 在这一前提下, ICP所提供的新业务并不需要运营商的深度参与;同时, ICP基于自身利益, 也在尽力使电信运营商“管道化”。互联网的新兴业务几乎都缺乏运营商的参与, 而由于ICP是客户在使用互联网各类应用中首先面对的角色, 其收取客户费用后在产业链中进行二次分配, 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3 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发展策略
为了在互联网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避免沦为单纯的底层管道, 电信运营商需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互联网产业之中, 提高产业地位, 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3.1 加强传统互联网网络运营能力
互联网承载网络运营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能力, 目前几乎所有运营商都意识到需要加强承载网络的分析和控制能力是参与互联网角逐的基础。智能管道的提出是电信运营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互联网行业的关键技术, 运营商提出构建“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的智能管道。在这一理想下, 运营商力求能通过PCC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对ICP的业务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干预。
3.2 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产业中的扩展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积极的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更加深入的参与到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其他角色中去, 尤其是向更上层的产业进行扩展。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 直接替代ICP的功能可能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但是在一些涉及硬件运营的行业中, 例如CDN, 云计算, 运营商具有一展身手的可能性。目前电信和联通公司已宣布计划联合建立CDN运营公司就是对这一战略的实践。同时, 运营商更希望能建立类似苹果市场的内容聚合平台, 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 可以掌握产业链的制高点。
4 总结
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 电信运营商必须积极主动的采取各项措施来避免边缘化, 基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考虑, 需要发展智能管道等加强网络管控能力的战略, 而基于产业内发展规律的考虑, 运营商同时需要涉足CDN、云计算等新的产业, 抢占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制高点。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在互联网产业链条中, 传统电信运营商处于相对底层的位置,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运营商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发展现状, 并对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运营商,互联网,智能管道,CDN
参考文献
[1]彭湘凯.CDN网络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5 (2) .
[2]刘葳漪.互联网网站面面观[J].信息化建设, 2000.
[3]刘兵, 余章坤, 唐守廉.浅谈电信运营商的转型[J].电信科学, 2006.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 篇11
关键词:大数据;电信企业;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10-02
一、什么是大数据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这个解释比较抽象和专业,显得难以理解。笔者认为,大数据就是对巨量数据、海量数据的有效收集和分析,它是依靠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存储技术及自动化分析手段,改变过去传统的少量抽样统计分析方式,通过全面掌握分析大量的目标数据,从而为个人或组织提供精准、有用的决策支持。
二、大数据的需求分析
所谓需求决定市场,要使大数据变得有价值,我们首先得认清大数据的需求在哪里。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大数据,例如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们希望能掌握每个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希望实时掌握城市各条街道的通行情况,个人在购买商品时希望能掌握同类商品的价格及评价情况等等。由于办公自动化和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企业在内部管理及对外客户关系管理中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在过去的管理中,这些数据往往是即时的,即为了控制即时事件本身而形成的“一次性”的数据,事后没有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和关联分析。但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希望从这些巨量的数据中发现内部管理和客户行为的规律,改变过去依靠经验、直觉来做決策的方式,使决策变得理性和有依据。所以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大数据的市场空间巨大,再加上政府推动,几乎形成了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大数据的局面。成功的大数据布局,将会使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并且难以被超越,但是正因为大数据的巨量特性,又使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成为一个巨大难题,如果不弄清企业本身的需求而盲目的进行大数据,不但会使得投资没有回报,甚至会扰乱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并带来巨大风险。基于这个认识,所谓大数据产业,最重要的并不是获得数据本身或者数据的多少,而对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应用,从而更深入全面的发掘客户需求,使企业内部管理变得更有效率。使本身没有价值的数据变得有价值,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但到目前为止,各种对大数据的讨论更多的是停留在设想和规划阶段,真正付诸实践的不多,而付诸实践并产生效益的就更少,更多的还在尝试探索阶段。很显然,大数据产业是一项需要较高初期投资,并且回报周期很长的产业,很多企业虽然很认同大数据的理念,但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虑,还不敢贸然介入。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大数据产业从整体来看,才刚刚起步。正因如此,在市场还比较空白且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具有垄断性的数据提供商之前,抢抓机遇,提前布局,相信在大数据这块蛋糕不断做大之后,这些参与的企业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对于众多需要大数据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他们所期望的并不是自己来进行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他们不关心这些数据怎么来和怎么分析,他们只需要一个准确的结果,并且从中收益。所以,大众需要的是一个大数据平台,他们希望花较少的钱,从这个平台来购买最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成果;当然,大数据运营企业也希望自己的数据分析成果能卖给很多用户,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单位成本,实现更好的收益。
三、电信企业在大数据平台运营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电信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已经掌握了大量数据的平台,在企业日常的运营中实际上已经在使用各种大数据分析来进行经营决策的指导。当然,在本文中,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电信企业在对公众进行大数据平台运营的可能性。电信企业在运营大数据平台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一)电信企业掌握着天然的数据通道资源。随着OTT业务的兴起,运营商掌控用户的通信方式已不再可能,但为了避免沦为纯“管道”提供商,对经过“管道”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运营,真正由“通信专家”转变为“信息专家”,不失为电信运营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选择。例如通过简单的互联网流量数据分析,即可得出公众的上网时间段集中程度;对流量类型进行区分,即可分析出即时通信、网页访问、视频、游戏等各种应用的占比;如果通过细分目的和源IP的访问量,更可获知不同区域客户的上网喜好和行为。这些信息有些是对电信企业本身运营有关联的,比如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优化网络质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扩容或是组织疏导流量从而改善用户上网体验,而其他一些诸如用户上网行为分析,虽然看起来对电信企业本身没有帮助,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其他企业、各种商家来说,却是十分宝贵和有用的,完全可以通过出售这些信息来获取收益。
(二)基于互联网的高普及率及企业本身生产运营的特点,电信企业本身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些用户既是大数据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大数据潜在的消费者,这将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而开启这一市场潜力的钥匙,则在于如何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标记和分类。通过电信企业本身已具有的计费及账务系统、网运资源系统、工单系统等储存的数据,已经具备了对用户分类标记的条件,反映出客户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特征,由于电信企业用户的广泛性,完全可以推断出整个公众人群也具备相同的特征,从而为各行各业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当然,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依靠这些传统数据是不足的,电信企业还必须建立更广泛的渠道,采集并拓展新的大数据种类。
(三)电信企业具有建立大数据平台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作为IT行业的前沿企业,本身就具备丰富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电信企业遍布各地的通信机房和服务器,以及遍布全国的传输网络,为建立大数据所必须的分布式数据云平台提供了绝好的硬件条件。
(四)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有保障。随着信息通信的普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在信息系统上留下各种记录,数据的安全是全社会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数据的汇集可以给社会带来有益的作用,但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利用,也会给社会带来大灾难。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各种黑客侵入和泄密事件,以及国内外有组织的网络攻击,都给信息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敲响了警钟。电信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基于多年来客户信息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同时又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定期检查,无论是安全防护,还是个人隐私保护,以及国家安全方面,电信企业从安全意识和技术积累上都明显优于其他企业。
四、电信企业在大数据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电信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中具备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的落后。由于大数据具有4V(数据容量大、类型繁杂、处理速度高和价值密度低)特点,传统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根本无法完成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因此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完成。电信企业之前设立的与数据分析相关的机构,都只是考虑到企业以及部门自身的需求,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从面向公众服务的角度来考虑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运作大数据产品的核心要求是真正围绕客户的核心需求,需要对客户做到量身定制,传统电信行业以市场、网运、建设等专业区分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其要求。
因此,電信企业运营大数据产品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立专业化的运营机构,建立以不同客户需求为目标的项目式组织结构,结合自身能够获取的大数据本身特点,汇集分散的数据资源,来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流程和模型,最终形成可以利用的数据成果。
(二)数据的分散和不统一。由于电信行业传统的划区而治模式根深蒂固,每个省都可能建设了不同的运营管理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数据标准都不一样,这给数据的采集汇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然数据的采集汇总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当解决了前文所述的组织机构的问题之后,通过采用数据的导出和转换等操作,是可以很容易解决的。
(三)技术和人才的缺乏。虽然电信企业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大数据毕竟是一项新兴产业,它涉及的关于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的技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技术,电信企业目前储备的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大数据运营的需求,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对于大数据采集、处理、云存储、分析以及数据展现和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
五、电信企业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基于前文所述的电信企业在发展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当前主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有效利用电信企业已经拥有的大量信息及客户数据,以实现未来对公众数据服务的目的,这时当前电信企业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避免未来沦为“纯管道”的关键,应该尽早谋划和实施。大数据的平台化运营是大数据发展的最终出路,电信企业不应局限于仅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内部运营管理,而更应注重数据资产的对外平台化建设运营。通过对相关企业的需求分析,利用大数据资产优势,将数据封装成服务,提供给相关行业的企业用户,为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分析开放能力。结合新技术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会为大数据采集和服务提供更多考虑和选择。比如,针对智能手机的定位服务,可以统计出人群在城市中的流动分布,为商家选址和针对性推送广告提供条件;再比如,将无线城市与物联网、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可以为电信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增值,通过一个开放数据平台为大众提供服务,对智慧城市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数据应用的人数和层面越多,数据的价值就越大,其价值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更好的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对于电信企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国外一些电信企业已经成立了专业化数据公司来专门运作对外数据售卖服务,同时也已开发了一些具有特点的大数据监测和决策支撑服务产品。国内目前虽然还没有较为突出的大数据运营公司和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但在公众关注和政府推动的双重助力下,相信发展也会十分迅速。电信企业应积极加强技术和人才储备,建立专业化组织机构,有序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找准大数据应用的切入点,创新数据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尽快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试验,为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中国电信进军VR产业 篇12
近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中国电信将携手国内外软、硬件及内容厂商,共同搭建“情景式VR消费”开放平台,通过基于现实场景的VR应用体验形式,来推进国内VR产业链的快速整合。双方将发挥各自在线下渠道与线上资源方面的优势,打造一套成熟的VR体验式消费流程。中国电信通过庞大的用户群体、完善的线下店面渠道,依托于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优质的内容资源,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发掘潜在用户。
点评:这又是一次强势资源的联合。纵观VR市场,看似丰富的产业变现作用却是不负众望,期待中国电信的加入能够推进国内VR产业链的快速融合,开发完整的一体化应用体验。
【电信产业结构研究】推荐阅读:
中国电信产业08-13
电信产业民营化探讨06-16
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研究06-15
约旦电信市场分析研究报告07-04
电信渠道拓展方案-电信拓展方案07-13
电信计划07-14
电信(外包)07-17
电信施工10-19
电信客户05-16
电信信息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