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软件(共6篇)
电信软件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电信系统朝着功能分散化、网络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系统内网元数量越来越多, 组网越来越复杂。而由于电信设备的特点, 在一个网元内又包含了很多类型和数量的板卡,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 由于客户的需求和设备自身的要求, 软件版本的升级、硬件扩容和更新换代都是经常性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 都涉及到对系统中各种类型的板卡进行软件升级的工作。而由于板卡类型众多, 因此软件的升级加载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耗费工程调试人员和机房维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文就针对日常维护的需要, 设计了一种软件自动升级的功能。这种功能能够实现在无需运维人员干预的情况下, 对系统中新插入的各种类型的单板进行软件版本的自动检测和自动升级的功能, 以减少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1 系统概述
软件的自动升级, 也可称为自动加载, 它的目的是对新加入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软件版本进行自动检测, 对不匹配的版本进行自动升级,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在本系统中, 会涉及到很多的网元设备, 本文在这里给出一个典型的组网模式, 通过这个模式来对本设计进行阐述。
在上面的网络拓扑图中, 局端设备和远端接入设备表示提供电信业务的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中都会插入各种板卡, 而这些板卡由于硬件及功能的不同分别运行着不同的软件系统。通常情况下, 在一个电信级的通信系统中, 运行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软件版本, 通常, 在通信设备中都有一个主控板, 这个板卡用于完成对整个设备的管理和监控, 为了便于对本设计进行讨论, 本文中将设备中控制软件升级的板卡称为主控板。
网元管理系统对整个通信设备进行管理, 这个管理包括系统配置、告警收集、业务管理等, 总之它是一个进行人机交互的系统。
系统升级服务器是用于对通信系统中的全部设备中进行一次性升级的设备, 这种升级是当系统中的绝大多数板卡都要进行软件升级时而采用的方法。运维人员通过执行系统升级的命令, 来对整个通信设备进行全面的升级。
自动升级服务器, 它是本设计新引入的一个设备, 它的功能是在主控板的指示下, 对设备中新插入的一个或多个相同的板卡进行软件升级, 使这些新插入的板卡在无需运维人员干预、无需调用系统升级工具的情况下自动升级到与当前系统相同的软件版本。
系统升级与自动升级的主要区别在于:
(1) 系统升级的整个过程需要运维人员参与监控;而自动升级由设备自动完成, 不需运维人员参与。
(2) 系统升级的控制由系统升级服务器完成, 当系统升级开始时, 系统升级服务器首先建立与要升级的设备之间的联系, 收集通信设备当前在运行的所有板卡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板卡的类型、各个类型板卡的数量以及它们当前运行的软件版本号。然后将得到的各个板卡的软件版本号与服务器中要升级到的版本号进行比较, 如果相同, 就不升级, 如果不同就要升级。接下来服务器就按照一定的顺序对需要升级的板卡按照类型逐次升级。其中同一类型的板卡会同时进行升级。系统升级成功后, 通信设备的主控板会得到一个板类型与其对应版本号的一个匹配表, 这个匹配表将保存到主控板的数据库中。
(3) 自动升级服务器的控制在通信设备的主控板。当系统中新插入一块业务板后, 主控板会要求业务板上报其当前运行的软件版本号, 如果这个版本号与主控板版本匹配表中的版本号不匹配, 主控板就会向自动升级服务器发送消息请求对这块业务板进行软件升级。
(4) 自动升级功能是一个7x24小时运行的服务;而系统升级功能只在需要时才会被调用, 系统升级结束后便会停止运行。
3 系统设计
对于本设计新引入的网元:自动升级服务器, 其硬件系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主要对自动升级的要求及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为了便于描述软件自动升级的过程, 本文设定在通信设备中存在3种类型的板卡, 一个是主控板, 其次是IP接入板, 最后是业务板。其中主控板负责完成软件自动升级的控制过程;IP接入板负责将通信设备接入IP网络, 这意味着此板将与网管系统、系统升级服务器和自动升级服务器通过IP网络连接, 是通信设备与IP网络的接口板。业务板是通信设备中负责完成具体业务的板卡, 在这里它是进行软件自动升级的目标板。
对于自动升级来说, 总的需求如下:
(1) 在通信设备系统升级结束后, 主控板会产生一张板类型与软件版本号的匹配表。此表将用于与新插入的业务板上的版本号进行比较。
(2) 当一个或多个新的业务板插入设备中后, 主控板负责收集新板上当前运行的软件版本号, 并与软件匹配表进行比较。如果版本不匹配, 则主控板将首先阻止此业务板对外提供业务。
(3) 当主控板检测到版本不匹配时, 主控板将向自动升级服务器发送消息, 请求对此业务板进行版本升级。
(4) 版本升级结束后, 业务板被要求进行复位, 通过复位激活此版本, 复位成功后业务板主动上报当前运行的版本号给主控板。主控板负责对版本信息进行比较, 如果匹配, 则此业务板将开始提供业务。
(6) 如果升级失败, 通信设备将负责上报软件升级失败的告警信息给网管系统。
(7) 系统升级的级别高于自动升级, 也就是说, 当设备进行系统升级时, 自动升级功能将被禁止。系统升级结束后, 自动升级功能将自动恢复。
(8) 当系统中同时有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板要求进行升级时, 主控板会进行排序, 然后依次进行升级。当一个类型的业务板完成升级后, 再进行下一个类型板的升级。
(9) 一个自动升级服务器可为多个通信设备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它支持同时为多个通信设备提供软件升级服务。但对同一个通信设备来说, 同时只能为一种类型的业务板提供软件升级服务, 而不能支持对多个不同类型的板卡同时提供升级服务。
图2自动升级流程 (参见下页)
图2描述的是一个自动升级成功的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有两种流, 一种是控制流, 它用于在板间传递控制消息, 完成对系统的控制功能。本文在这里主要说明一下数据流, 在自动升级过程中, 软件版本是在数据流中传递的。当自动升级服务器收到“版本下载请求”的消息后, 在服务器与IP板之间会建立一条数据流的单播通路, 在业务板与IP板之间会建立一个数据流的广播通路。为什么要建立广播通路, 它是为了实现当系统中有多个相同类型的业务板同时进行升级软件时, 广播通路就可以将软件包同时发送到这些业务板上。
对通信设备来说, 一个业务板的软件包的大小可能有几兆甚至几十兆。当通过IP流进行传输时, 这个软件包将分割到成许许多多个IP数据包进行传输。基于此, 本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的丢包重传机制问题, 在兼顾效率的情况下, 本文提出以下数据流的传输机制:自动服务器对软件包进行分割排序, 然后按照顺序发送。相应的IP板也会按照顺序给各个业务板发送广播包, 业务板按照序号进行组包。如果序号不连续, 则意味着包丢失, 如果收到的包序号小于当前序号, 则意味着重发, 此包会被丢弃。同时, 业务板和IP板会定时发送携带有最新包序号的确认包给上级。自动升级服务器收到确认包后, 它会根据收到的确认序号而发送下一个包。
图3数据流发送示意图 (参见右栏)
图3给出了一个数据流发送过程中丢包重发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当业务板1丢失了序号为m+1的数据包时, 即使业务板2收到了此包, IP板也只会发送确认包m给自动升级服务器, 从而达到要求服务器重传m+1包的目的, 当业务板2收到m+1包后, 由于序号重复, 它会丢弃此包, 而对于业务板1来说, 这是它收到的一个新包, 则会保留。这样就不至于由于业务板1没收到m+1包而导致升级失败。当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同一个包要求多次重传的话, IP板会认为这个业务板有问题而不再理会其重传的要求, 此机制用以保证不因为一块板出问题而影响其他板的升级。如果有业务板升级失败, 主控板会发送告警信息到网管系统, 用于提示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干预。
4 系统实现
要完成自动升级的功能, 需要自动升级服务器、主控板及所有类型业务板的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在这中间, 自动升级服务器和业务板都受到主控板的控制, 主控板是其自动升级功能的核心控制单元, 自动升级服务器和业务板在其指示下完成发送和接收软件包数据流的工作。在这一节, 本文将提出自动升级服务器、业务板以及主控板的实现方案。
对于自动升级服务器来说, 它主要包含控制消息收发、版本管理、控制和发送这四个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见图4。
图4自动升级服务器软件模块 (参见下页)
控制消息收发模块负责接收和发送与主控板之间的控制消息。主控板与自动升级服务器之间通过IP网络相互连接, IP地址和端口在网管系统中配置并被发送到主控板上, 主控板负责发起TCP/IP的连接请求。消息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到控制
功能模块中, 并负责将控制模块要发送的消息发送到主控板中。
软件版本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当前服务器中保存的版本类型、版本号以及其对应的板子类型等, 它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版本请求消息, 找到对应的版本存放地址, 将要求的版本信息发送到控制模块中。
控制模块是整个服务器的核心, 它负责对控制消息的处理、发送状态机的管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和上报。其中发送状态机负责对整个发送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当它接收到主控板的下载请求消息后, 便会启动此状态机, 在发送过程中根据收到的发送模块的状态消息对发送状态进行管理, 当发送结束后转移至空闲状态。
发送功能模块负责将要发送的软件包进行分片排序后依次发送到业务板上。重传管理模块根据收到的确认包检测是否需要重传, 软件包发送过程中和结束后负责向控制模块报告其状态。
业务板的功能应该说与自动升级服务器刚好相反, 它实现接收数据包并按照顺序进行组包, 接收控制消息对新软件进行复位、激活等功能。其软件的功能模块与自动服务器基本相同, 这里就不再详述。
主控板作为自动升级功能的核心, 负责对整个的升级过程进行控制, 根据自动升级的要求, 本文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自动升级状态机。在这个状态机中有4种状态:空闲态、运行态、阻塞态和备用态。这4种状态用于对自动升级功能进行管理, 下面依次对4种状态的迁移进行说明。
(1) 空闲态。主控板在其初始化成功后便会进入此状态。当业务板插入后, 主控板会要求其上报其当前版本号, 如果版本号与主控板匹配表中记录的此类型业务板的版本不匹配, 则主控板将阻止此业务板提功业务, 同时进入运行态准备对其进行自动升级。
(2) 运行态。在运行态, 主控板通知自动升级服务器对业务板进行升级, 主控板会发送板类型信息给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板类型确定相应的软件包, 同时主控板会要求服务器与IP板之间, IP板与业务板之间建立数据广播连接, 为数据流的传输提供通路。当升级结束后, 业务板会通知主控板、IP板和服务器删除它们之间建立的连接, 然后状态机返回空闲态。当升级过程中数据流丢失或其它原因造成服务器连续3次收到同一序号的确认包, 则服务器认为此升级失败, 此时服务器会通知主控板, 而主控板会上报告警信息给网管系统, 提示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同时状态机返回空闲态。
(3) 阻塞态。在状态机处于空闲态时, 如果系统升级软件被运行, 状态机会进入阻塞态。当系统升级结束后, 状态机又会回到空闲态。在阻塞态时, 即使有业务板被检测出版本不匹配, 也不能进行自动升级。但此业务板的不匹配信息会被保存, 直到状态机进入空闲态后才对仍然不匹配的业务板启动自动升级过程。
(4) 备用态。当自动升级功能被人为关闭时, 状态机就进入了备用态, 这个关闭的命令通常来自网管系统。相应的, 当收到开启命令时, 状态机会回到空闲态。在此状态下, 如果主控板检测到新插入的业务板版本不匹配, 则会发送告警信息到网管, 提醒运维人员。同时保存此信息, 直到状态机进入空闲态后才对仍然不匹配的业务板进行自动升级。在此状态下, 是可以进行系统升级的。
5 结束语
软件的自动升级功能己在作者所在公司的产品中得到了应用, 它的使用显著减少了工程调试和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对自动升级功能来说,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让运维人员能够查看自动升级过程, 通过网管系统或web能够实时查看正在升级的板类型, 板位置及升级的状态等信息。
参考文献
[1]Postel J.RFC768"User Datagram Protocol, "[R].1980, 8.
[2]Postel J.RFC793"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R].1981, 9.
电信软件 篇2
1 软件质量与软件项目质量
电信企业要想应对市场的挑战就必须转变经营模型, 而转变经营模型则必须具有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软件, 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电信企业的共识, 很多电信企业的管理者也都意识到了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因此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以开发高效的软件系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开发软件 (电信企业一般将软件开发的任务外包给专业的软件企业) 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项目, 该项目的质量并不等同于项目所开发软件的质量。软件质量是指软件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所有特征和性能的总和, 而软件项目质量则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的质量, 即对所开发软件质量的保证程度。电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 因此对软件质量的过高要求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 对于电信业而言, 电信企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确保所开发软件的适用性, 实现以较少的成本投入研发适合企业经营的软件产品。
2 电信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涵义是确定软件项目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 并通过质量计划、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各项工作确保软件开发项目中各项工作的质量, 进而保证所交付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2.1 质量计划
对于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而言, 必须先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计划, 才能够以较大的概率完成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制定软件项目质量所依据的应该是企业对与项目质量所制定的的战略目标。我国企业采取的等级结构一般都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 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理念与意识对于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 质量计划应该是电信企业与软件企业高管层的责任, 而软件项目的质量就应该是由企业高管层所规定的关于项目质量的战略规划以及工作的方向。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的目的是确保软件项目的质量, 因此就涉及到了衡量软件质量的问题, 即判断质量计划中的项目质量是否已经达到较高的标准。对于这一问题, 软件开发企业通常所采用的做法通常是与行业内项目质量的均值作比较, 以此判断本项目的质量能否达到行业内的平均标准。
2.2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的一般含义是为了证明项目能够达到有质量的标准而在质量体系中所进行的工作。因此, 质量保证工作必须确保项目涵盖了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所有工作。若质量保证工作确定项目已经满足要求, 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即质量控制, 反之, 则要先完善项目质量计划工作。
对于软件项目而言, 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 具有清晰的软件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达到客户要求的基本评价标准, 也是软件项目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因此, 必须确保软件项目具有清晰、可行的需求分析。 (2) 具有科学的软件项目质量体系与质量标准。需求分析是判断软件质量的标准, 而根据前文所述, 软件质量是否达标只是评价软件项目质量的基本标准。因此, 但仍然有必要从多个维度建立、健全软件项目的质量体系以及质量标准。特别是对于电信企业而言, 所面对的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 电信企业软件的项目质量更需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 (3) 具有完成项目所必需的各种资源。电信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电信企业的软件项目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 在质量保证工作当中需要确定企业具有达到项目质量标准所必需的各种资源, 以保证软件项目能够达到其预定的标准。
2.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是指评价项目成果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并且当项目成果未达到标准时, 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当项目的成果达到质量标准时相关产品就可以交付使用了, 反之, 则需要对质量计划与质量保证两项工作进行改进, 以保证项目成果能够符合相关规定。
具体到软件项目, 质量控制包括两项具体的工作: (1) 判断所开发的软件是否达到客户所指定的标准, 若已经达到, 则可以继续开发, 反之, 则要对产品进行改进, 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要。 (2) 判断项目的成本与进度执行是否达到质量计划中的标准, 若已经达到, 则项目可以继续进行;反之, 就要判断, 是质量计划制定得过高, 抑或是具体的执行工作还有待改进以及怎样改进。
上述这两项工作实际上都是反馈控制 (即事中控制) , 即在软件开发项目的执行过程当中对开发工作的绩效进行判断。电信行业的市场特征使得电信行业的软件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采用事前控制的策略是较为困难的, 而事后控制策略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若当前的软件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已经产生成本浪费, 使用事后控制策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采取措施。因此, 在质量控制工作当中应该采用反馈控制策略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
3 结语
电信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对于电信企业以及与之合作的软件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具体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相关企业的领导者要根据企业对于项目质量的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质量计划, 通过质量保证工作确定项目涵盖了能够帮助达成质量计划的所有工作, 并通过质量控制工作对产品以及项目的成本与进度进行反馈控制, 以此提升项目的质量, 即所开发软件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做到节约项目成本、加快项目进度。
摘要:电信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其对于高质量的软件有了更大的需求, 而电信行业的特点也使得电信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更为复杂。本文首先厘清了软件质量与软件项目质量的不同涵义, 进而根据电信行业的特点, 从质量计划、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这几个方面论述了在电信业软件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提高项目质量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需要完成的工作。
关键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电信
参考文献
[1]卢有杰, 王勇译.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第3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电信软件 篇3
电信市场正在改变。现有老牌电信设备供应商正在与IT公司、小型初创供应商和开源技术组织展开竞争。同时,运营商需要构建与供应商和硬件无关的网络,这将迫使供应商重新思考它们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价值链也在改变,因为高度聚焦软件的小型供应商可能会扰乱市场。尽管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但那些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大型基础设施提供商仍有很大机会。
市场现状
电信“云化”驱动价值链转变
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分析、DevOps以及更多IT概念在电信环境中的出现,都标志着电信运营商技术价值链正发生深刻变化。根据Ovum预测,电信公司和OTT公司在未来5年(2016~2020年)的资本支出将达到2.1万亿美元,这将创造出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传统的价值链边界将被冲破,传统的利润空间遭受侵蚀,高价格部分更有利于价值链的相邻玩家。
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其中大部分遵循电信要求:
●电信运营商不再想由为数不多的提供端到端基础设施的大型供应商驱动。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等供应商正试图改变,以便满足运营商的需要;
●电信运营商想要利用硬件资源池,需借鉴云计算灵活性和可靠性的概念;
●电信运营商想将价值从硬件转移到软件,因为在软件中,服务创新可以更快发生;
●电信运营商希望改变他们的分布式入网点,可能把它们变成分布式数据中心。
简而言之,电信运营商力图摆脱依靠专有技术和单一供应商的模式。但这是个长期愿望,现有价值链和电信运营模式中依然存在着巨大惯性,这将导致上述转型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完成。
然而,大型供应商现在就需要开始适应,原因如下:
●电信运营商不会购买那些没有精心规划的软件驱动路线图(包含SDN或NFV)的专有平台;
●大型供应商(拥有成千上万的员工)需要收入增长维持其大量研发人员的开支,由此才能实现公司稳定的技术实力和不断增长的专利。他们正在评估新的商业模式以及软件许可能否维持这些收入要求;
●这些大供应商可能很快会与新进入者(比如IT供应商)甚至以软件形式提供网络技术的初创企业展开竞争。Ovum认为6家小供应商(5家为虚拟分组核心演进v EPC,1家为虚拟IP多媒体子系统v IMS)提供与大型供应商产品直接竞争的软件。
这并不意味着初创企业和IT公司在未来几年将取代大型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转变是循序渐进的,但整个价值链转型是必要的,以便能够确保供应商(维持它们的盈利能力)和运营商(部署并维护一个符合成本效益的健康网络)的稳定。
新旧价值链比较
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价值链一直是线性的——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开发技术(基于标准),然后直接卖给电信运营商或与系统集成商合作部署电信网络。图1大致呈现了这一价值链模型,每个领域列出了几个主要玩家。很明显的是,有几层缺失(例如OSS/BSS),但在许多情况下,当一个端到端供应商(比如爱立信或华为)提供一个完整网络的时候,这一价值链就是有效的。
新的价值链面向新进入者和新型公司开放,但它也为传统价值链中的主流供应商带来了新的机会。图2展示了简化的新价值链。
图2根据供应商的核心优势对他们进行定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受到限制。例如,华为可能提供网络软件和主要系统集成(PSI),而爱立信可能提供云基础设施。两条价值链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后者向更多公司开放,其中一些是以前没有为电信市场提供服务或完全没有开展经营活动的小型供应商。
市场动态
NFV将改变一切
电信市场已经承认NFV很可能会改变供应商业务开展、网络部署以及管理的方式,甚至会改变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方式。为了理解以上这些改变,读者有必要首先了解NFV的基础。图3展示了简化的NFV框架。
传统网络领域包括几个主要“烟囱”,每个技术或服务仅限于一个“烟囱”内。这无疑将导致快速发布新电信服务的复杂性以及过度依赖大型供应商(惟一能够提供这种复杂基础设施的供应商)的局面。
通过NFV,“烟囱”被分解成水平的平台,平台之间的接口都是开放的。运营商最有可能由下而上建立这些网络,并根据技术专长(而非它们的规模或处理风险的能力)来选择供应商。但就运营商与供应商关系而言,鉴于NFV与供应商无关、不依赖硬件的性质,NFV很可能会改变一切。
在“软件是最重要的电信网络推动因子”的世界中,供应商可能需要仔细重新定位自己的长处和优先工作,以维持自己在新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这并不意味着硬件将在未来几年完全商品化,但它肯定会失去价值,在电信运营商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中成为非重要的决定因素。
供应商跨越价值链
随着价值链的发展,很多新机会出现,但同时也对成熟的供应商构成了潜在风险。许多供应商通过内部研发、收购或合作等策略进入新的价值链领域。如图4所示,将焦点转移到相邻价值链领域有重要的价值。然而,鉴于市场惯性、已经建立的“运营商-供应商”关系以及电信运营商规避在一个特定领域选择新进入者的风险等原因,并非所有这些举措将获得成功。
大型供应商需要更广泛的专业知识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电信运营商希望其网络尽可能与供应商无关,但与此同时大型供应商现在提供可以覆盖一个完整电信网络的产品。例如,爱立信在IP方面与思科合作,诺基亚收购阿朗,华为能够提供一切。以上3家现已成为了能够提供完整端到端网络的全服务供应商,并且导致这3家与下一个级别的供应商(如三星和中兴通讯)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那么,在电信运营商不想让网络被某家供应商垄断的关键节点,为什么供应商还要建立端到端的专业方案?
答案是向NFV的演进是渐进的,并且电信运营商在短期内还是需要端到端的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虽然IT供应商现在正试图进军电信价值链,但电信级设备(通常要求99.999%的正常运行时间)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建立的。在短期内,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可能仍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甚至是在电信云计算方面。
这种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也是主要系统集成(PSI)的关键驱动因素;供应商希望PSI带来新的收入机会,但它也可能包括开源软件和工具。为了利用这些,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可能需要跨网络的专业知识,以确保一个包括自营、第三方供应商和开源组件的系统,就如同单一供应商提供的系统那般强大。
市场展望
IT供应商和NFV
若干IT供应商已经通过NFV进入了电信价值链,但他们面临证明其设备可以满足电信运营商电信级要求的压力。在2015年期间,运营商社区对IT供应商的进入持积极态度,惠普曾针对系统集成和NFV基础设施(电信级数据中心)赢得了第一份西班牙电信的NFV合同。然而,在这份合同宣布后的第二年,同样的合同也被爱立信获得,这意味着惠普可能无法满足这家西班牙运营商的需求。
Ovum预计,IT供应商并非万能,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尽管他们在IT领域拥有很好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但电信网络需要更加全面的技能和服务能力。例如,在许多情况下,当检测到故障时,云计算可靠性是通过服务器冗余和切换得到保障。而另一方面,电信网络可能无法负担冗余,因为软件和网络需求是非常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本身需要加固,并且适当的程序必须到位,以尽量减少网络故障。在NFV的高层级中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故障(比如NFV协调器)可能会导致全面的网络中断。
电信供应商的软件能力
大型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即爱立信、华为和诺基亚)将致力于构建跨越网络、服务和开源元素的软件专业知识。Ovum预计这些巨头将逐渐创建更大的、更重要的软件部门,因为软件能力将成为挑选网络供应商的一个关键选择标准。
开源也将成为供应商策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运营商将开源软件视为确保其网络能够与时俱进并且对创新开放的情况下。一些电信运营商现在要求供应商将开源组件的电信级改进回馈到开源社区,以便这些改进可以被共享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针对VIM的Open Stack)。这自然是供应商的一个风险,在一些涉及金额庞大、利润丰厚的合同中,该条款就会被提及。
Ovum预计,NFV堆栈的较低层(之前在图3进行了阐释)最终将被商品化。相信不久的未来,一些供应商将能够为NFV和OpenStack(或其他云计算控制软件,比如ONOS)提供电信级数据中心,只需要最少的私有扩展来管理电信云。那时,供应商将专注于更高层级的软件功能(如虚拟网络功能、管理和编排),并试图提供系统集成。
主要系统集成
尽管NFV承诺了与供应商无关的网络,但大型供应商(电信和IT)仍将有机会成为运营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因为只有少数一级运营商才有能力自己开展集成工作。
那些能够整合自身设备以及来自其他供应商基于开源的硬件和软件的供应商,将最终成为NFV环境下的赢家。所有的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现在都在试图向其竞争对手开放——这是运营商坚决要求的。
电信软件 篇4
电信行业应用软件有需求量大、系统高度复杂、期望完成时间短、系统涉及供应商多、沟通途径复杂等特点, 如何评估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应用软件工作量的合理性、正确性, 一直以来都是电信运营商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软件行业通用的应用软件规模评估方法不能简单适用于电信行业应用软件, 目前电信运营商通常的做法是依据工作经验进行人工估算工作量, 但往往容易引起争议, 以及导致软件开发项目预算超支、进度延期和软件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 如何构建适用于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工作量评估模型, 成为电信行业应用软件需求管理的迫切要求。
2 通用软件规模评估模型介绍
2.1 通用软件规模评估模型对比
软件行业通用的软件规模评估方法主要有:代码行法、专家估算法 (DELPHI) 、类比法、功能点分析法 (FPA) 等, 其优缺点对比可从表1中看出。前三种均不适用于电信行业应用软件。
功能点分析法 (Function Point Analysis, 简称FPA) 由IBM的Allen Albrecht在1979年创立, 是目前国际上软件行业普遍接受的软件规模度量模型。功能点分析是从用户角度度量软件开发的一种标准方法, 它基于用户的逻辑功能需求, 而不考虑应用的物理实现。目前功能点分析法已发展为三类有代表性的方法:IFPUG-FPA[1]、COSMIC-FFP、MarkⅡ-FPA, 其中COSMIC-FFP适用于实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Mark II-FPA适用于逻辑事务交易处理, 而IFPUG-FPA相对适用于电信行业应用软件工作量评估。下面主要介绍IFPUG-FPA分析法。
2.2 IFPUG-FPA功能点分析法介绍
IFPUG-FPA是国际功能点用户协会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简称IFPUG) 制定的功能点分析法, 它从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的特性这两个角度来度量应用软件的规模。具体来说, 功能点分析法是从用户角度将用户业务功能需求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数据功能, 具体可分为内部逻辑文件 (Internal Logical File, ILF) 和外部接口文件 (External Interface File, EIF) 两类;另一类为事务处理功能, 分为:输入 (External Input, EI) , 输出 (Externa Output, EO) , 查询 (External Quest, EQ) 三类。
ILF是内部主要的逻辑实体 (如订单) 文件个数;EIF是与其他系统协作而涉及的接口文件个数;EI是对一系列逻辑的实体文件进行维护操作, 一般为增删改;EO是系统报表、导出文件等;EQ是按照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 对ELF和EIF进行屏幕展示。
根据IFPUG-FPA功能点模型:功能点复杂度级别与功能点复杂程度对应表如表2所示[1]。
基于功能点的应用软件规模计算公式:
参数说明:FP为调整后的功能点个数;UFP为未调整的功能点个数;VAF为功能点的调整因子计算公式;DI为调整因子, 分为0-5级:0-毫无影响, 1-偶然影响, 2适度影响, 3-一般影响, 4-重要影响, 5-强烈影响。
3 针对电信行业中的模型优化及应用
电信行业软件需求常常具有需求量大、系统高度复杂、要求时限短、系统涉及供应商多、系统间联系密切、沟通途径复杂等特点。若直接套用IFPUG-FPA直接估算功能点, 会出现以下问题:
(1) 电信运营商内部的需求管理流程中涉及的工作量不能完整体现。IFPUG-FPA估算的工作量往往只能体现功能点的工作量, 而需求流程管理工作量并不能如实反映, 如:需求分析与沟通、需求确认过程、测试与联调、版本发布与紧急版本的特殊处理等。
(2) 业界功能点分析法中的调整因子设置不能反映系统架构特征和用户需求变化的缺陷, 其所具有的评估参数值也并不符合目前电信行业需求评估, 指标也不能完全囊括目前电信行业需求的分析评估;
为解决以上问题, 需在需求管理流程工作量评估和调整因子等方面对IFPUG-FPA进行优化。
3.1 优化模型
说明: (1) 复杂度系数根据试点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后取值; (2) 不同规模的项目其生产率水平相差很远, 根据美国软件生产力研究所 (Software Productivity Research, SPR) [2]对各国软件开发工作时数的研究结果对TR进行取值。若FP>=1000则TR为6;若1000>FP>=500则TR为9;若500>FP>=100则TR为12;4) 若FP>100则TR为15; (3) 系数S取值:一般为1.0;若需求为紧急需求, 则S为150%。
为使需求工作量估算过程更接近电信行业软件需求现状, 并且保证工作量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我们按以下思路对IFPUG-FPA模型进行优化:
(1) 适应性的调整功能点分析法原有复杂度系数、调整因子等参数, 设计适合电信行业的应用软件需求工作量评估模型 (以下简称为新评估模型) ;
(2) 增加需求管理流程工作量评估, 使之符合电信行业需求管理流程;
(3) 对计算过程进行优化, 减少因估算带来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提升整体分析效率。
新评估模型与IFPUG-FPA对比, 差别在于:
(1) 简化复杂系数、调整因子及其参数值;
(2) 增加需求管理流程评估;
(3) 紧急需求工作量相应增加50%。
新评估模型在遵循IFPUG-FPA体系理论的基础上对分析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造, 使其既符合IFPUG-FPA的核心思想, 又契合电信行业需求管理的特殊性。
3.2 新模型的初步应用
新估算模型以CRM系统及ITSM系统进行试点, 通过对增量和存量软件需求的工作量评估, 完成了需求案例数据的收集积累和分析验证工作。新评估模型计算结果与原人工估算工作量评估结果对比如下:
总平均偏差为-21%;
低于原评估结果的需求数占分析需求总数的68%;
误差在20%范围内的需求占总分析需求数据范围的80.6%;
供应商实际工作量结算值与人工估算偏差为-25%, 与新模型的估算值-21%基本相符, 得到了IT运营支撑部门、业务部门和开发厂商的基本认可。
试点结论:新评估模型在遵循IFPUG-FPA体系理论的基础上优化后, 能体现电信需求管理全流程, 功能点的指标与参数的设计基本符合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需求的工作量估算。
4 总结及进一步研究
以IFPUG-FPA功能分析法为基础优化建立的新评估模型, 通过试点完成了有效性验证, 且开始被业务部门、IT支撑部门和开发厂商所接受, 我们认为新评估模型基本符合电信行业应用软件需求工作量的评估。然而, 新模型还存在推广面不足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将新模型与需求流程相结合并固化到需求管理系统中, 并逐步扩展到企业内部60多个系统; (2) 将工作量评估结果应用到与供应商的结算中, 并逐步向业务部门推广建立需求成本机制; (3) 探索工作量自动计算, 减少人工工作量。
摘要:由于电信行业应用软件的特殊性, 应用软件的工作量评估一直被国内电信运营商认为是软件管理的难点。文章通过对最广泛的IFPUG-FPA功能点分析模型进行优化演进, 使其更贴近电信行业的实际情况, 并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IT服务管理系统等关键IT系统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为电信行业应用软件需求工作量评估的科学性迈出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工作量评估,软件规模度量模型,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功能点分析法 (FPA)
参考文献
[1]http://www.ifpug.org国际功能点用户组织 (IFPUG) 官方主页
电信软件 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应用
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提高电信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对电信工程建设的不同环节进行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不断突显。积极进行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可以逐步建立范围全面的电信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 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网络管理, 将工程项目不同环节的数据、信息、成本等纳入管理范围, 不断提高电信工程管理水平, 保证电信工程项目用较低的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软件工程建设和发挥作用, 软件工程可以为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电信工程管理系统概述
⑴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背景。在电信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 电信行业的发展要提高竞争力并且顺应市场的需要就必须能够将电信行业内以及电信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 为电信行业的发展提供最有效和及时的信息, 为电信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电信行业必须具备工程管理的职能, 将软件工程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找出电信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的最佳方案, 因此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案应运而生, 电信行业的发展将更大程度的依赖于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⑵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条件。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一定的开发条件和开发基础。首先, 软件工程是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电信工程管理系统本身就是软件工程技术集合的产物, 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 将电信工程项目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 因此软件工程在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其次, 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为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需要软件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 因而需要一批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 为系统建设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最后, 严格的电信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保证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开发质量的重要条件。科学、严格的电信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为电信工程建设提供了规范和质量把关, 适应了电信工程的快速发展。
2 电信工程管理系统构成及特点
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信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管理、电信工程项目的计划信息管理、电信工程项目的统计信息管理和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维护四个部分。电信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管理是基础部分, 囊括了电信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电信工程项目的计划信息管理和电信工程项目的统计信息管理是电信工程项目调整的依据。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维护是要定期对系统的安全和使用进行测试和维护, 有效的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保证整个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
软件工程在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是系统的重要特点。因为就软件工程本身而言, 它主要研究的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 与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密切相关。软件工程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等方面, 它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情况下, 开发出具有较高适用性、有效性、可调整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利用性、可追踪性、可操作性和满足需求的软件产品。因而将软件工程应用于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 利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将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有效提高, 减少系统维护困难的问题。总而言之, 软件工程在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应用价值极高。
3 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工程管理系统利用软件工程技术, 将电信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和数据在开发的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使电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得以从难度较大和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 避免了由于管理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损失, 将电信工程管理中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电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电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发挥了软件工程的巨大效用, 还逐步推动电信工程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 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以其的安全性和效用性值得行业内的大力普及和应用。
综上所诉, 在电信工程管理过程中, 对于工程项目不同环节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工程建设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处理尤为重要。电信工程管理系统是以软件工程技术为依托, 将软件工程技术科学合理的渗透进电信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实现电信工程信息和数据的准确处理, 软件工程在电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在应用后, 可以为电信行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正确的方向, 提高电信工程建并的效率并且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电信工程管理系统是电信行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 随着电信工程管理系统应用的推进, 我国的通信和信息领域都将掀起新的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杨芙清.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J].软件学报, 2011, 19 (13) :131-133.
[2]许馥思.浅述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及意义[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33 (15) :249-252.
电信软件 篇6
近日,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通信产业报》社主办的“2009中国电信业信息化论坛 (第六届) ”在京举行。为肯定和表彰2008~2009年度在电信业信息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会上公布了本年度中国电信业信息化优秀企业和优秀解决方案评选的结果。
作为国内知名软件服务提供商, 大唐电信旗下的大唐软件在09年中国电信业信息化优秀企业和优秀解决方案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三项殊荣。其中, “大唐软件全业务服务开通与网络激活平台”荣获“2008~2009年度中国电信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大唐软件ODS系统项目”获得“2008-2009年度中国电信业信息化建设优秀项目合作奖”, 同时大唐软件还成功入围“09中国电信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商5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