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加强

2024-10-04

内部加强(通用12篇)

内部加强 篇1

2007年12月2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发布了《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深交所工作指引”),这对内部审计领域来讲,是个亮点,也是一个与国际趋同的信号。所谓趋同,就是强调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内部审计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中的作用。

在规范内部控制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是,美国国会出台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其中第404节(以下简称“404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该法案明确了管理层对与财务报表及与其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责任,并要求管理层对此发表书面声明,旨在通过加大控制力度来加重上市公司决策人的责任。美国政府已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公开交易公司必须于2005年底满足该部分的要求,与财务报告一起提供内部控制的年度管理报告 (CEO和CFO必须签署书面声明) ,包括:a、记录控制设计效力测试的结果, 对公司建立和维持足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负有责任;b、披露任何主要缺陷;c、获取外部审计公司审核以证明相关报告。

萨班斯法案为内部控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接着,2004年Treadway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以下简称“ERM”),并倡导良好的企业道德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改进财务报告的质量。内部审计的表现形式在于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包括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评价组织与治理、运营及信息系统有关的控制程序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其旨在增加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所谓的控制风险就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可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末深交所发布的工作指引,借鉴了萨班斯法案,突出了董事会负责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中的作用。与萨班斯法案比较而言,笔者认为,深交所工作指引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指引结合了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比较结果如表:

从表中两者的比较,不难发现,《萨班斯法案》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许多中国企业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有较大的差异。

遵循《萨班斯法案》的活动80%都涉及控制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重建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信心。

无论是在国内A股上市场的公司,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笔者认为,练好内功,应注重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改进工作。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应成为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表率并接受相应的监督和约束,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作用,重视对员工遵守职业道德的培训,严格执行职责分离、工作分配、职责描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有效贯彻内部控制的过程。

笔者建议,可以在股份制公司(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设立首席审计执行官(Chief Audit Executive)职务,并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制定的专业实务框架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加以规范,以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公司实现其目标。

在职能上,首席审计执行官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应的治理机构报告。职能性的报告是指治理机构有权并能够:

(1)批准内部审计工作章程;(2)批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相关审计计划;(3)批准接受首席审计执行官对于内部审计活动结果或其认为必要的其他事项的通报,包括与首席审计执行官召开的没有经理层参加的单方会议;(4)批准任免首席审计执行官的决定;(5)批准首席审计执行官年度薪酬和工资调整;(6)适当地问询管理层和首席审计执行官,确定是否存在影响内部审计活动范围和预算的限制。

首席审计执行官在支持公司的治理过程和董事会及下设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时,可考虑以下两个主题:

a:公司治理

(1)检查公司与遵守法规和道德标准,利益冲突,对不当行为及欺诈的及时、彻底调查等相关的政策;(2)检查与公司的风险和治理相关的未决诉讼和行政争议;(3)提供关于员工利益冲突,行为不当,欺诈以及公司的职业道德程序和报告机制的其他结果的信息;(4)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b:财务报告

(1)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就会计政策决定、财务报告过程中的特殊部分、异常或者复杂的财务交易和事项交流相关看法;(2)分析重点会计政策的控制;(3)评价编制经营与财务报告所采用的预期与假设的合理性;(4)监督内部审计及其他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确保职业道德政策及相关程序得到贯彻执行。

在经济全球化、国内资本市场日渐成熟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要学会自律,加强内控管理水平,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在资本市场全球化大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积极向国际规则靠近,是个永不陈旧的话题。当然,慢工出细活,内部控制的健全,是个长期的过程,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

[2]、张玉. 美国专家对中国公司应对“萨式挑战”的建议.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2月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年12月

内部加强 篇2

为了贯彻区域办针对如何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及本项目经理薛军的工作指示,更好的发挥团队协助能力,提高整体战斗力。对抓好整个团队的建设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从日常管理抓起。主管以上人员工作思路要清晰,态度要端正。工作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跟踪提醒。文明是否先行早上一声问候、一杯水、让座都是提升自身素质的行为。当日工作做了是否做到位检查、培训工作很重要。主管以上人员培训计划是否照常进行效果如何应用实际当中没有?日检重点情况记录应详细,对相关违反规定行为应予现场纠正,限期整改,开处罚单。第二,从执行力抓起。相关工作制度、工作任务、工作思路明确清晰,但执行不下去或没做到位。主管以上人员布置工作时是否明确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完成时限并进行监督检查?重要的事马上办、限时的事记时办,不明事宜应及时沟通汇报,以便于工作顺利完成。对懒散主管人员应进行教育调整,治懒能增加工作效率,治散能提高团队正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能、自身素质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从完善制度抓起。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完毕落实分解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从考勤、纪律、各工种的指导书,其次是培训记录、交接记录、会议记录等等,进行适合本项目详细填写。方针明确遵守执行就有了方向。不能用人管人,应用制度管人。重点部门、重点问题应经常抓、反复抓,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思想人员应按照公司制度采取能者上平庸者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方法管理。

第四,从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抓起。应博学多才,业务技能精、服务意识强。每天应现场巡查做到心中有数,布置工作才能明确。每日到现场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解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关心、爱护、尊重员工。敬业精神要强。工作时间内要提高工作效率。等、靠、要混日子绝对不可以。统一思想,分工不分心,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逐步提高项目的综合竞争力,那么超过比我们优秀项目肯定不是问题。

加强企业内部保卫工作 篇3

业应如何做好内部保卫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的诱发力有所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人员流动性也越来越大,人们的价值观也显现多样化特点。这些因素加强了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的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偷盗、诈骗等现象也走入企业内部,一些企业内部就常出现员工辱骂、殴打管理者的现象,给企业的正常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不安定因素趋于增多,突发性事件难以招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出现,如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问题,有的社会的刑事案件也与企业有一些牵扯不清。这些都使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社会上有一些人员在离职后,生活没有保障,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会上一些突发性的事故时有发生。同时,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也常有员工群体上访的事件发生,出现多人围着公司,情绪激动时也常发生冲突事件,等等。

重点要害部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深入人心,企业都以追求利益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而对企业要害部门缺乏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给企业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对外来务工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关系到企业安全运营的仓库、变电所,易燃、易爆物品等的安全工作做得不到,这些都会给企业的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

二、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措施

全员参与层层落实安保防恐工作。安全第一,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各企业应坚持公司法人(或党支部书记)为安全问题第一责任人,强化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建立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网络信息系统,让企业各级治安保卫人员随时掌握公司中一些不稳定的信息,做到提早发现,提前处理。

另外,随着企业经济不断发展,规模的增强,企业内部也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诊所。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大,工作累,心灵也越来越脆弱,心理上较容易产生一些不平衡因素,企业内部的心理医生能针对员工的心理情绪给予适当的疏导,这也是有效防止企业内部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将一些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以免事情的恶化。

加强治安保卫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保卫人员的队伍建设。平时,要多加强岗位练兵、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当然,企业内部的保卫人员不仅要提升其业务素质,也要加强对保卫人员的思想素质。同时,保卫人员在企业中不仅要起到安全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调解,也要作好企业治安维护的信息员。此外,要加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真正以企业为家,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

严格内部治安管理,提升综合治理管理水平。企业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这就要求企业提升内部安全管理的水平。这里主要介绍几种提升企业综合治理水平的管理方法。执行“属地管理”,即将企业内部的经营生产管理与治安管理结合起来,定岗定责,使企业安全问题无盲区;做好外来人员、车辆、物质等的检查工作。凡进企业人员需登记,并佩戴专用工作牌;凡进企业的车辆和物质要进行安全检查;对承包商加强监管。与承包商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对其需进企业工作的人员、时限、区域等严格要求,避免任何安全隐患的发生。

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生产要害部位的安全。为确保企业要害部门的安全,企业要对其进行人防、物防、技防。要明确要害部门的安全责任人,并针对要害部门专业设立保卫队,让要害部门在二十四小时均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守护和巡逻,并将这些工作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对要害部门,要安装围墙防护网和并配备巡逻车;对要害部门要安装监控器、电子报警器,同时,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对进入的人员要进行刷卡、指纹识别。总之,一切以安全为第一。

认真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企业除了要让员工在平时做好安全工作之外,也要定期进行预案演练,让员工熟练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以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企业能做好人员、物资等的自救工作。同时,企业也要与当地的公安部门等单位保持有效的联系,开展一些有效的联动预演。总之,为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将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做好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治安保卫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稳定。因此,企业除了在平时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外,也要让员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并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另外,企业也要利用节假日,通过横幅、板报等方式进行治安宣传,随时提醒员工,治安保卫工作时时放心上,永远排第一。

企业内部的保卫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平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其重要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结合时代特点,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的重视,更要加强管理,培养治安保卫人才,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有效的预演,在平时加强企业的保卫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更要懂得如何进行企业内部的自救。

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篇4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凭证要素不全

主要是记账凭证的主管人员印鉴不全,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全,如购货发票缺少品种、数量、单价要素,住宿费、餐费发票缺少日期要素等。

(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的企业以人员精简为由,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工作,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这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往来账目管理混乱

有的企业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将往来科目当作万能科目,将潜盈、潜亏以各种名目长期挂入往来科目不作处理;有的对外投资项目由于被投资企业破产倒闭,已完全不可能收回投资,也挂在往来科目;债权债务中有的明细科目几年都没有变化,也不根据年限作相应调整和处理,这些做法导致账务严重不实。

(四)物资采购管理不善

有的企业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如寻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与付款的全过程由一人办理;有的企业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材料管理部门长期不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五)成本费用控制不严

许多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成本费用的支出与审批没有相互分离;费用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分配方法不合理,如有的企业机构发生了变化,但仍延用以前的分配方法,有的企业费用分配方法前后不一致,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同一会计人员对同一情况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

(六)计算机舞弊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很多在手工记账时出现的问题已迎刃而解了,但计算机电算化更需要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市场上财务软件不正规,部分会计软件在业务处理上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由此可能导致的计算机舞弊是内部会计控制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七)人员素质偏低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建立的,还要由人来执行,因此,企业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员工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程序或措施误解、误判,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完善,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内部控制不能防止工作人员粗心大意、精力分散、理解错误、判断失误等情况发生。同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不能防止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行为。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及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为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其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企业在内部制度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次要实行岗位轮换制,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个岗位员工的履职时间。关键岗位轮换频率应适当高些,次要岗位轮换频率可适当低些。

(二)授权批准控制

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一个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具体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程序;授权批准的责任人等主要内容。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三)提高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主要是企业最高领导人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或管理层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而且,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许多企业更注重业务发展,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没有建立与形势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内部管理,未能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内部控制并不十分重视。因此,提高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内部控制承诺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对外出具的报告中承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且对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失效和舞弊承担法律责任。

(四)会计系统控制

其内容主要包括:1.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的单位,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2.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3.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4.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5.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6.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7.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8.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9.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五)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六)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有:1.确定预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2.编制和审定预算;3.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责任人的落实;4.预算执行的授权;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6.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7.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

(七)运营分析控制

企业应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管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融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八)绩效考评控制

企业应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

(九)提高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关键。因此企业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水准,提高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

(十)切实加强计算机管理

实现内部控制手段信息化,实行网上OA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

(十一)加强内部审计

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有必要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使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燕辉.2002.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第1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潘秀丽.2005.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王文华、李斌.2006.内部控制理论比较研究.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期.

解决切身问题 加强内部监管 篇5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内部监管不是一时之举和权宜之策,而是烟草行业注重自律、规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内部监管,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四个切实提高。

一是切实提高加强内部监管是解决好提高效率、注重自律两大历史课题,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保障的认识。

二是切实提高加强内部监管是烟草专卖制度的内在要求的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内部监管,正确履行专卖管理职责,为广大零售客户正常经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依法治烟、维护专卖法律法规的需要,也是巩固、完善和发展专卖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是切实提高加强内部监管是保持行业平稳发展的根本保证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内部监管工作中,应努力规范行业内部行为,提高全行业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和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不断加强自我完善、自我调节,保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四是切实提高加强内部监管是维护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的基础工程的认识。解决责任履行问题。加强内部监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烟草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上;用在谋划好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部署上;用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上;用在解决本单位突出矛盾和问题上。我们的责

任是对国家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广大干部职工负责。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负责地抓好每个环节、各个岗位和领域,不断完善和提高网建运行效能,充分发挥统一的信息平台对业务经营的内控功能,净化经营环境,使市场监管和业务经营工作都建立在健康和谐的市场和内部监管基础之上。

解决执行力的问题。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要围绕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的内部监管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全面推进内部监管工作。

一是按照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要求,健全制度框架体系,完善制度制衡机制;

二是要按照科学、民主和依法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关内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规定,完善领导干部议事规则以及决策程序,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和经营行为,加强过程控制,对各方面的权力运行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三是严格执行和落实制度。不但要强调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还要追求执行制度的权威性和落实制度的严肃性。基建管理等部门,也应履行内部监管的工作职责,形成主力投入、主抓落实、行业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内部加强 篇6

我国的企业大多存在内部监管不力,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泛滥。典型的表现方式有:①在职消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②合谋消费。不当的增长工资,增加集体福利,变相侵吞国家财产。③短期行为。不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而是考虑眼前成绩、地位、收入。④不尽心尽力工作。为贪图个人利益而不惜出卖企业利益(如吃回扣,拿提成)。⑤隐藏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报喜不报忧。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股权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政企不分。国有股在公司股份中占较大比重,这就导致董事会成员中官派董事居多。总经理也是上级任命,享有企业的自然控制权,是国有企业的代理人。政府对董事、经理的任命、解聘,也不按照公司法的程序,无视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存在。如荣事达公司总经理被解职,只需政府一纸文件。这种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架空的做法,实际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企不分,现代企业制度仍然没有充分建立起来。

2.国有股“所有者”缺位,高层管理人员选拔任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我国企业国有股部分产权不明晰,作为股东代表的董事,不能真正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公司经营状况与自己切身利益联系不大。政府部门往往把企业经营决策权和企业法人地位赋予总经理一人。董事难以代表所有者进行决策。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所谓“董事”不是国有股权的人格化代表。

3.激励和监管政策不健全。国有企业领导由政府任命,因此,管理人员的奖励和权力级别挂钩,而不是由管理者的努力水平和经营业绩决定。这就使激励制度失去原有意义。由于监事会的职能和总经理个人利益冲突,加上国企总经理和董事易于形成联盟,三权分立的平衡被打破,监管人员受排挤,难以起到监管作用。

二、发达国家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两权分离的治理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类似于“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发达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我们看几个国家的经验:

1.英国的审计人制度。英国公司法规定, 审计人是公司的必设机构, 审计人制度的宗旨在于确保审计人既有独立性又有谨慎小心的态度。审计人的报酬由股东大会决定,强调审计人是股东的利益守护者而不是董事的“应声虫”。

2.美国的监控制度和外部董事。美国公司由外部董事所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对经营机构进行监督的权利。首席执行官的权利受到监督。董事会的独立性因而大大增强。目前,美国仍在倡导对公司内部监管机制进一步改革。

3.日本的监察人制度。大公司的监察人中,至少须有一个在其任前5年间,未曾担任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董事、经理或其他职员的“外部监察人”,以期由内部监察人和外部监察人相互合作,对公司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效监察。

三、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对策措施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当务之急是内外兼修,建立一整套内部和外部的监控手段。而内部监控手段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为中心,具体措施可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监督机制加以改进。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必须按公司法规定,建立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等机构。为了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应尽可能避免行政命令代替董事会决策。保证股东大会的权威性,不能流于形式,使其与董事会,监事会配合做好对总经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2.改变目前的经理人员任免制度,使之完全市场化。政府任命制使管理者的选拔任命增加了行政色彩,使得企业内部还存在“行政级别”观念。这更阻碍了内部监管的进行。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以尝试在市场机制下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公司可以面向人才市场招聘独立董事和职业经理人。这些管理者更注意自己的信誉记录,虽然薪金要求会高一些,但相对于国企目前的“内部人控制”,代理成本还是要低很多。

3.加强立法工作。虽然《公司法》对公司内部监管有规定,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1)应明文规定监事(而非监事会)为股份有限公司必要而常设的监督机构,每位监事均同时具有业务检查和财务检察权,即建立“独任监事制度”;(2)为保证监事能够切实行使对公司财务的监督检查权,应借鉴英国经验,监事应当具有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3)强化监事的独立性,引入外部监事制度;(4)给予监事足够丰厚的薪金,并使其长期利益与公司经营情况挂钩。

内部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如2001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首次出现双下降,分别下降907亿元和3.81个百分点。据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介绍,除国家加强了对银行的外部监管外,这也是各大银行调整了内部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充实监管人员,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的结果。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篇7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要不受企业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具体的做法可以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属于违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分析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三、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

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对内部审计人员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首先应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理解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第三,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要求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六、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当前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是:第一,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推进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核、事中审计发展。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第二,加强企业的内部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第三,加强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内控体系中,内部审计处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有着不可抹杀的功劳。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方面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琳:《内审发展,理论先行》,《中国审计》,2006年第09期

内部加强 篇8

(一)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具体内涵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是高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对其内部财务活动和相关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审计和控制所建立起的一套内部管理控制体系。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高等院校能够高效合理地开展日常工作, 提高高等院校的运作效率。

内部审计是一种监督和评价机制, 它有助于改善有关组织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 从而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是指对高等院校各项日常管理活动和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价, 它有助于改善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体制。

(二)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明确了高校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且通过建立各部门的联系、制约、协调等关系, 发挥内部控制作用, 改善高校各类活动的效率, 以达到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是对高校各种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的独立评价。可以说,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等院校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手段。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明确了高校的控制目标, 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使得内部审计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能对实际工作给予充分的评价和建议, 是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 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 有效地防止了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 同时, 也有效地降低了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错误和纰漏。总的来说, 高校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和改善了内部控制,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 许多高校在从事科研教学外, 还参与外部的各种经济活动, 如投资、创办学校和创办企业等。高校的资金使用涉及科研教学、基础设施、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 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了高校的办学风险。高校能否对内部进行有效控制, 关系到其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1.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涉及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有限, 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难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其内部控制体制。同时, 由于监管力度不强, 一些高校在内部控制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且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 使得内部控制效果较差。有的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依据主观意志, 不进行充分论证和反复斟酌, 制定出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有些高校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趋于形式化。

2. 高等院校内部资金控制存在问题

高等院校内部资金控制主要是为了保障高校资金的安全性和科学合理地进行使用, 内部资金的有效控制能有效防止资金失窃、贪污腐败和欺诈等行为, 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控制力度是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前提, 然而, 一些高校的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并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资金控制制度的缺失、资金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和资金控制制度的监督不严。

3. 高等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 许多高校预算过于形式化, 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原则上, 高校预算的制定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严格管理。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预算的制定往往流于形式, 预算的制定过程不尽严谨, 导致预算作用的弱化。此外, 一些院校虽然重视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 但是对预算执行后的效果缺乏分析, 难以及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相应问题, 这不利于为之后的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建议, 不利于改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制。

4.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缺乏监督

许多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由于各种原因, 审计部门难以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二) 高等院校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1. 完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流程,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使得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规范化。其次, 强化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改变内部控制形式化的现状。最后, 深化高校审计监督制度改革,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防止内部控制失误和内部控制舞弊等行为, 以此全面提升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 以达到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

2. 加强高等院校资金控制制度建设

高校要严格依照《会计法》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控制制度, 规范资金申请、资金下拨、资金使用等流程, 完善资金控制问责制度, 把责任具体到个人, 有效实现资金控制, 彻底杜绝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舞弊行为。

3. 强化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

首先, 要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意识, 重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次, 在预算编制时尽量采用零基预算, 各项目的预算要精细化, 额度要合理,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在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时, 要重视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 以便及时调整预算, 同时也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形成良性循环, 不断改善预算管理。

4. 加强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监督

增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使内部审计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监督体制改革, 最终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三、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

(一)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的不独立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效力的发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不独立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 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处于校领导的直接管控之下, 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受制于校领导的意志, 如果校领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内部审计尚且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一旦校领导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内部审计将形同虚设, 毫无用武之地, 这将极大地降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效果, 内部审计部门甚至可能成为校领导贪腐的帮凶。其次,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各项利益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受制于学校的财务部门, 而任免和提升则受制于学校的人事部门, 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极有可能导致走后门和行贿受贿等问题的出现, 这将给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障碍。

2.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管理不规范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管理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计划的管理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考核两个方面。首先,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计划的管理极其不科学。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流于形式, 根本不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 导致内部审计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即使制定了内部审计计划, 很多高等院校也不按计划进行执行, 导致内部审计计划不能得到贯彻落实。其次, 高等院校缺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开展和执行情况经常出现无人监督、无人考核的尴尬局面, 监督和考核的缺失意味着对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约束和激励, 这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效力的发挥。

3.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极其落后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制度极其不健全, 内部审计的程序杂乱无章, 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考核严重缺失, 内部审计的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建立, 内部审计的分级复核机制形同虚设。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的落后, 严重地影响了内部审计效力效果的发挥。

(二) 高等院校加强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

1. 高等院校应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教育部和财政部可以联合成立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 使得该机构彻底独立于各高等院校, 彻底切断内部审计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既存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该机构专职行使对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职能, 同时,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任免和提升等都交由该机构进行核定, 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彻底摆脱高等院校的束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 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利于强化内部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有利于保障内部审计效力效果的充分发挥。

2. 高等院校应规范内部审计的管理

首先, 高等院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不能再流于形式, 要认真严肃对待, 要在充分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力争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内部审计计划, 让该内部审计计划能够真正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可据依赖的指南。其次, 在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计划之后, 高等院校必须要进行彻底的贯彻落实, 依据该计划开展各项内部审计工作, 以确保内部审计计划的权威性。最后, 高等院校要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监督和考核的缺失意味着对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约束和激励, 这将极易导致徇私舞弊和行贿受贿等现象的出现, 高等院校必须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促使他们依法依规行使审计职权, 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和效果。

3. 高等院校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高等院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构建高效的内部审计的程序流程, 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的责任追究机制, 构建明细的内部审计的分级复核体系。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能够使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都有规可依, 这将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进而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效力和效果。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联动作用, 提升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水平

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并通过各部门的相互联动和制约发挥效力, 最终提高高等院校的管理和运作效率。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则实现了对高等院校各项日常管理活动和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价。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方向, 同时, 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监督, 二者相辅相成。因此, 高等院校应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联动作用。首先, 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制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指导,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其次, 通过健全规范的内部审计机制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透过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联动作用, 高等院校将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水平, 发挥1+1>2的效果。

摘要:文章就高等院校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进行了探讨。首先, 文章简要介绍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具体内涵, 并进一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 文章分别分析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分别给出了加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最后, 文章首次提出了高等院校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联动作用的观点, 这对于提升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联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发.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12, (1) .

[2]宋文秀.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财会研究, 2011, (18) .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 篇9

一、转变观念, 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

转变过去的审计观念, 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意识, 尤其是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在深化改革、改制、改组过程中, 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出谋划策。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 加强企业各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 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 这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 也是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展工作, 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 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 主动争取领导支持。“有才方有为, 有为才有位。”各级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 做出审计业绩, 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提高审计权威性。

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 主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发展趋势, 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第一,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建议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的做法, 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办法,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 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 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必须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一方面企业要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 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 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 增强其竞争意识, 使其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 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法, 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手段, 积极采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 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同时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 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 对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报告数据进行审计, 保证报告数据的真实完整。

三、内部审计要进行职业化管理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特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既区别于外部审计, 也不同于单位内部的管理咨询活动, 它已成为一种公认的为管理服务的职业。在许多发达国家, 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 而且还建立了全球性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目前, 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 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程序的建立、标准的制定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管理, 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因此, 要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 加强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 对内部审计的职业管理。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交流内部审计信息、发布技术规范、检查工作质量、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等。

四、职能定位转向“服务型”

监督是审计固有的内在职能, 也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部分, 必须强化监督职能, 这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服务作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 实质上是审计监督职能的深化和延伸, 服务是通过审计监督实现的。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单位决策、管理层报告错弊和资产保护不当等信息外, 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投融资决策等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 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全面调整扩大审计范围, 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内部审计应逐渐转移自己的工作重点, 要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 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 要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扩展。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评价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为改进控制服务;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 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评价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是否做到了节约高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等, 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六、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 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首先, 对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进行事前审计, 对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其次, 对企业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 及时纠正计划偏差。最后, 当经济活动结束后, 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挖掘企业的潜力, 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七、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立性, 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就要保持其机构设置、人员以及经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涉及企业各级管理层, 因此最基本的独立就是要与各级管理层相独立。由于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 因此应由企业的最高负责人直接领导, 下设专门的审计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对于公司制企业, 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对于其他各种以总经理为最高管理层的企业, 应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 保证其独立性。同时, 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内部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独立性。比如, 确立不当影响制度, 禁止公司董事或其他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任何不正当影响来操纵或误导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 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独立。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研究 篇10

一、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

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 医院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高, 则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就能较好地实施, 反之则实施不理想。因此, 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是极其重要的。

要想使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 医院的管理者对控制必须持有肯定的态度, 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把这种支持贯彻到整个医院;其次, 管理者在经营方式上提倡适当的道德行为也会有助于控制效果的增强。这要求: (1) 医院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 改良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 (2) 明确医院管理者对其所管理财产的保值与增值的责任, 意识到自己对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应尽的责任。 (3) 以《会计法》的强制约束保证医院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而, 医院首先从内控制度上考虑对管理者的控制, 以确保医院内部控制得到强化。医院管理者为了管理方便, 将一定的管理和财务审批权限授权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事实证明, 这种授权的滥用已经成为内部控制中急需关注并加以监督的一个重点, 对于超范围、超标准的使用这种授权特别是财务审批权限, 做为医院的财务人员, 更多的是不能加以制止。医院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对医院各级管理层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行为进行监督。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换取较大的成效, 一方面能够约束管理者, 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的机会, 另一方面, 能够通过管理者的宣传加强全院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使某些怀有侥幸心理的人打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牟利的念头。医院面对的成本效益如图1所示:

随着管理者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加强, 减少违规行为带来的效益也在逐渐增加, 直到医院不存在违规行为, 效益达到最大, 此时也不需要再投入成本加强管理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成本线也处于固定不变的水平, 不再增加。

二、强化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的控制

建立内控考评体系组织结构是计划、行动、监控、督导活动的分工体系, 权责体系包括权与责的层次与幅度两方面,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业务过程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权力范围及其相应所负的责任。医院的重点在于界定医疗服务关键区域及各关键点的权责和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关系。在医院机构设置中, 也应考虑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循序经过各相关部门, 并保证业务循环中有关部门之间相互进行检查。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考评体系, 对相关人员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进行定期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原则, 对其给予奖励或惩罚, 达到激励和约束相关部门及人员积极做好内控工作的目的。内控部门面临的成本效益选择如图2所示:

当放任违规行为到达临界点就会被内部控制的其他部门发现, 这时成本就会无限大, 效益降为零, 业务循环使得临界点降低, 部门放任违规行为的可能也随之降低。

三、严格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处理医院经济业务活动的游戏规则, 是一种指导医院业务活动的程序性文件。包括作业程序、操作规范、授权批准等。授权批准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一般授权”是对办理经济业务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的规定, 如费用报销签字的授权等。“特定授权”是对特定事项的操作, 如价值较高的资产购置等授权。为了保证对授权批准控制, 不管是“一般授权”还是“特定授权”都必须明确责任, 要明确每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建立授权批准检查制度。为了保证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许多财务收支的审批, 应先由财务部门确定其合规、合法性, 后由经办人员或单位领导人进行审批, 对单位经济事项的相关决策进行事前、事中控制, 防止医院内部出现“一支笔”现象。违规者面临的成本效益如图3所示:

无论对于一般授权还是特定授权, 都要保证违规者的违规成本要大于其违规效益就能迫使违规者放弃违规的想法, 服从内部控制规范。

四、加强对信息质量的控制

医院系统的开发利用使医院内部管理走向信息化, 管理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今后, 医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同时, 还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数据输入和输出, 文件储存和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医院要建立会计实时控制系统, 实现对应付账款的实时管理, 对药品、库存物资的数量、价格、有效期的实时监管。在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中, 住院、门诊收入由计算中心汇兑, 再传给财务部门, 药品库存物资的购进、领用等先在在关部门进行, 月末才汇总报告给财务部门, 使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 业务发生时不能进行实时信息采集, 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经常存在差异, 从而形成会计控制上的空档期。由于空档现象的存在, 会计事中控制不能有效进行, 导致资产流失和信息失真。因此, 实现医院财务实时控制, 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 达到价值增值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信息化成本效益图如图4所示;

信息化的成本包括程序购置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都属于固定成本, 信息化能够避免的违规行为也是特定的, 因此产生的效益也是固定的, 一般情况下信息化的效益要远高于其成本, 对医院来讲, 加强信息化是有利的。

五、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控制

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 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部会计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 否则控制措施就会失效。就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控制而言, 一是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修养, 使其遵守国家、单位、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养成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良好工作作风;二是应建立岗前培训及再教育制度, 确保他们政治上过硬, 业务上精通, 使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 以适应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 医院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 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 科学合理地安排, 使每个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医院还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 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 防止不法分子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加强素质的成本效益如图5所示;

加强素质要依靠继续教育进行,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 需要交付的成本就越高, 而产生的效益是有最大值的, 即完全没有违规行为的时候效益达到最大, 因此, 既要加强素质, 又要避免出现过度教育的情况。

六、完善财务预算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财务预算是以货币形式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数量标准, 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了控制标准和对经济活动的评价依据。医院预算是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部门要根据年度预算经费的额度层层分解下达、逐级执行把关。实施财务预算控制包括编制预算程序、执行预算控制程序和评价制度。根据内部会计环境的不同可采用相应的预算控制管理模式。

医院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通过审计的监督、评价、监证职能, 规范医院的行为。如医院应定期对已经记录的经济业务进行独立的审计, 对资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进行核对, 对相关账证、账账、账表进行核对、调节与分析, 对基建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 开展经济效益、科室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防止控制程序中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疏忽和舞弊, 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控制制度中连续出现错误的系统性风险。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篇11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犹如企业内部的“法”,《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有责任搞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本文简要介绍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 控制 目标 措施

0 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犹如企业内部的“法”;我们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有责任搞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从而推动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极为重要的。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是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控制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一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这种局限性也必须明了并加预防。主要表现为:①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局限;②如果负有不同责任的职员忽视控制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舞弊等,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失灵;③管理人员滥用职权,逾越控制,对设置或实施的内部控制不予理睬,也会使建立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2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预防舞弊及其他不当行为的需要,也是适应全球化经济竞争的需要。为提高内控会计制度有效性,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2.1 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提高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否有效,最重要的在于领导层的态度。如果领导层有很强的会计法律意识,特别重视内部控制,则在会计控制的制度和实施过程中,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并坚持按章办事,以身作则,这样企业内的其他人员也会在领导的影响下自觉遵守已建立起来的控制制度,从而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从一些会计工作比较好的单位来看,这些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职权明确,程序规范,控制严密,原因之一,是单位领导都很重视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亲自抓这项工作,因此,领导重视和身体力行,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

2.2 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内部牵制制度由适当授权、不相容职责分离、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还须有复核和会计主管审批环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还应实行岗位轮换制,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个岗位员工的履职时间。关键岗位轮换频率应适当高些,次要岗位轮换频率可适当低些。岗位轮换可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揭示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管理上的缺陷。

2.3 提高人员素质。现代企业竞争是资金实力、产品质量和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蒂还是人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切实提高企业资金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关键。注重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培养,为贯彻强制性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奠定基础。其一,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敬业爱岗、熟悉法规、客观公正;其二,注重专业技术培训,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能胜任其工作;其三,注重后续教育的实施,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2.4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企业既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是否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等。内部审计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长期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由会计人员兼任,使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使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向发展。

2.5 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

2.6 提高财会人员的社会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财会人员,特别是非上市的国有企业的财会人员经济收入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致使财会人员的社会地位仍没有得到较大提高,并且由于法律法规对财会人员的保护不到位,在相当多企业中,财会人员难以坚持独立性,往往只能依附于单位权力部门,对单位领导的不合理要求往往难以坚决拒绝。因此,在对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要求的同时,社会应对财会人员在法律上加强保护,并且提高财会人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而提高财会人员的独立能力。这也是从根本上使财会人员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岗位轮换,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严格防范串通等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学荣.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2]王文刚.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程琳.试析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探析 篇12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范围相当广泛, 作用早已突破了防弊纠错的一般化功能, 一套有效的医院内部控制手段在医院成本控制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一) 保护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与有序流转

内部控制首先对医院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和不合理使用;其次, 内部控制也是确保各项财产物资在医院内部有序流转, 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 能够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正确与可靠的数据来源

医院成本核算必须确保其数据来源准确可靠,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医院物资流转规范有序, 由资产流导出的信息流能够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高质量的核算数据, 提高医院成本核算中的资产核算质量。

(三) 为国家医改决策提供参考

国家推行一系列的卫生体制改革, 出台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都要求医院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资料都有赖于医院通过高质量的内部控制, 并由此得出的可靠的信息质量, 为医改政策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四) 促进医院优质、低耗、高效运行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合理地对医院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 促使医院各部门及人员有效控制医院运行成本, 在保证医护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控制医院运行成本。

(五) 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既复杂又科学的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意义重大, 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全过程控制。

二、现阶段制约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推进的因素

医院内部控制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 具体如下:

(一) 控制成本与管理目标的关系

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 或者是为保护财产安全, 或者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 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医院的运行目标。控制的力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如果管理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护财产安全, 如果控制的力度超出这一目标, 那么存在控制成本浪费, 甚至成为阻碍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应该加以避免。相反, 如果管理的目标较高, 而控制力度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则是内部控制的不足, 因此必须处理好控制成本与管理目标的关系。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规模的关系

医院规模的大小必然会制约内部控制。对于小医院, 内部职务分工存在交叉岗位或者一人多岗的情况, 它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内部控制的工作。对于一个有足够规模的医院, 进行广泛的内部控制是切实可行的, 它们有条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因此, 大型综合医院有条件建立较高水平的内部会计控制。

(三)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成本的关系

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某一内部会计控制环节而直接带来的效益, 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通过在运行环节强化成本核算, 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 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另外, 某一控制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作用, 但它会使整个控制系统的作用得到发挥, 如通过内部审计, 可以了解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及时发现失控环节, 促进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持续改进。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增加某一内部控制环节, 必然会消耗人力物力;其次, 过多的控制环节会影响业务运转速度, 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行, 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关系。

(四) 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依赖于医院成员的素质

因为内部控制毕竟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 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责任, 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 必须具有与自己的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 在业务出现不正常迹象时, 应能及时发现, 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 那么, 内部控制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具体如下:

(一) 明确医院运行与内部控制是源于医院内部管理的需求

它对医院的的有效运行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系统与医院的管理流程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在医院运行中是一个相互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 了解医院的控制环境是保证所设计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效的重要前提

这里的控制环境并不仅限于医院的管理模式、员工的素质、人事政策等, 还应考虑医院所处的行业特性、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医院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这些都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有所影响, 医院不同的风险类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控制目标设定, 医院员工的素质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医院不同的治理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实现效果等。

(三) 设立医院内部控制具体目标

控制目标, 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 因此医院首先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 设立控制目标就如同为行动指明了方向, 但同一业务循环, 也可能会导致不同控制目标的差异, 因此对控制目标的设置应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目标, 同时在制定控制目标时应尽量达到表述明确并能够将目标进行分解以便于执行和评价, 如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这一控制目标可分解为:一是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二是保证会计账簿的准确性;三是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等几项具体控制目标。

(四) 整合控制流程、确定控制点并制定具体的控制政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这是为了保证医院的控制目标顺利达成而存在的, 故应和医院的业务流程相互交织, 最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纳入到医院的基础业务流程之内, 成为医院本体的一部分, 而不应该建立在既有的作业流程之上。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 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 主要由控制点组成, 当医院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 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加以调整。

实现控制目标, 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 通常称为控制点。控制点的功能, 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 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项控制措施和技术则构成了控制政策, 它是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标而具体设置的, 不同医院同样的控制点也会产生不同的控制政策, 它是确保避免风险、实现控制目标的具体行为描述。

四、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推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 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防止制度推行过程中实施效果的减弱, 为了防止执行力的递减, 应从以下几点强化, 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推行保驾护航。

(一) 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院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强化监控,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每项工作都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内部监督的办法;还要拓宽稽核范围。尽量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 对重要的业务岗位要进行经常性的稽核, 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要时, 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 加强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有效实施。

(二)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

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消除某些人在制度面前的种种特权, 对违反制度的人员, 不分职位高低, 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 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管理者不仅负责建立制度, 而且负责监督自身认真执行, 带头遵守制度规定。医院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建设措施, 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 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更, 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推行中的动力。

总之,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医院管理活动中自我控制的内在机制, 处于医院运行的的重要位置。因此,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对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控制医院运行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浓缩精华下一篇:设备维修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