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审计

2024-08-03

加强内部审计(通用12篇)

加强内部审计 篇1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要不受企业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具体的做法可以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属于违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分析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三、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

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对内部审计人员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首先应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理解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第三,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要求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六、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当前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是:第一,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推进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核、事中审计发展。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第二,加强企业的内部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第三,加强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内控体系中,内部审计处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有着不可抹杀的功劳。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方面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琳:《内审发展,理论先行》,《中国审计》,2006年第09期

[2]、张爱琴:《浅谈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会计之友》,2006.3.下半月

加强内部审计 篇2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县财政局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政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前移监控关口,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益,实现了廉政建设与财政工作的协调发展,树立了财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重视到位, 工作周密安排

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是财政部门的天职,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局党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是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卫士,是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的“纠偏器”。为了把内审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该局实行主要领导管审计,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了高规格的内审工作领导小组,把内审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纳入工作目标统一考核。同时,局党委每年采取召开座谈会、编制宣传册、网站传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内部审计在财政部门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让系统上下认知内审、理解内审、参与内审,形成抓内审、促廉政、不越轨的共识,营造出财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工作环境。

二、管理到位,强化监督职能

内筑“安全网”,树立管财不贪、理财不乱、用财不腐的社会形象,是党和人民的期盼,也是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为此,该局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完善制度。经过调查研究和多方论证,该局先后制定了《县财政系统内部监督管理办法》、《县财政局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明确了财政监督的主体、职责、权限、内容、手段,内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引入再监督科学机制。为确保公正执法,局党委选派三名副科级领导组成审核组,实行检查与审核相分立,使财政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置于再监督之中,有力地提高了内审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成效。三是实行常态化管理。明确要求每年要对局属各单位、机关所有股室及各乡镇财政所内审一次。2005年以来,该局已连续进行了5次内审,每年定期内审已成为一项举措,一项制度。四是强化工作措施。为避免内审工作流于形式,巩固内审成果,近几年该局一直坚持实行“送审制”,即各受审部门只需经办人将账簿资料等送到监督中心,由内审小组成员进行独立审计,不需被审部门负责人陪同,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吃请,实行封闭式审计,既节约了审计成本,又避免了实地审计时可能遇到的人情干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教育到位, 提高队伍素质

“精打细算、精细管理”是理财责任,也是财政部门发扬的精神。建立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敢于克难攻坚的内部队伍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为此,该局把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组织,建立机构。2003年,局党委积极争取,成立了财政监督专职机构,专门负责财政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从乡财政所选拔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勤奋敬业的业务人员到财政监督部门,充实了监督检查力量。目前,财政监督中心共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人,会计师3人,助理会计师1人。二是抓学习,强化教育。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学习理论政策、财经法规等知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业务技能,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三是抓作风,强化监督。教育引导内审人员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的观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讲操守,重品行,敢碰硬,敢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为人情所左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查纠到位,注重内审成效

探究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 篇3

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综合素质

对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拥有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才能有效保障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然而,虽然电力企业在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方面极为重视,并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进行支持,但与电力的发展相比,审计人员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較为单一,他们大都是某一方面的技术人员,如有的非常精通财务知识,有的精通计算机知识,还有的精通法律知识等等,但是同时掌握这几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不齐,经验丰富而又熟练业务的审计人员比较少。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的成效。

(二)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由于电力企业的审计机构是在本企业的领导下,并负责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因而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设置与领导都是在电力企业的控制之下,在进行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定然会与企业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发生联系,例如电力企业的财务机构、企业的领导层等等,涉及到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利益,因此,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非常困难,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电力企业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最终的审计意见必然会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丧失了客观性和公正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审计类型不健全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类型覆盖面不足,是当前很多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只是进行财务审查,主要审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此外,对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也不全面,很多电力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忽视了对工程管理审计、其他专项审计。

很多电力企业在审计固定资产时,不重视对资产运行阶段的审计,对于资产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效益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审计不到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类型的不健全,反映出内部审计存在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改变。

二、针对问题电力企业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备的综合素质,对症下药,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与高等院校合作,为企业培养专门的审计人才。电力企业可与高校签订培养协议,并划拨出部分资金进行支持,选择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到学生毕业时直接进入公司工作。这样既保证了企业所需审计人员的素质,也节省了企业自身的麻烦。第二,对于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技术培训和风险管理指导。电力企业可定期邀请一些该行业的专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并选择一批较为优秀的审计人员出国深造,同时还要鼓励审计人员深入基层,与各个机构和人员进行交流。此外,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加强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审计项目机会,用实际工作代替培训,以审教结合的方式,促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一些初次涉及或高难度审计业务,在现有内审人员知识水平与经验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通过内外结合,既能保证审计质量,又可培养内审人员。实行审计人员派出制,设置类似于国家审计署分驻各地的特派办,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调配内部审计人员。

(二)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也进行了改革,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了分离,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以及营销项目等都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审计,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首先,电力企业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次,在设置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当给予其较高的地位,地位越高相对来说其独立性就更大一些,对企业审计的结果也更加客观和公正,更具有说服力。再次,还要从审计人员的配置、考核以及经费等问题入手,由于当前这些因素都受到电力企业的控制,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想要达到审计结果的公正和客观,促进内部审计健康发展,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类型

1.强化资金管理审计。电力企业的运营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要增加企业利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就要强化资金管理。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包括财务预算、项目合同以及设备采购等全部方面。审查核对项目合同的合法性,采购设备的数量、金额是否与财务预算相符合,之后还要进行各种常规审计。通过强化对资金的管理审计,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加强合同审计。合同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合同的严格审计,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电力企业在采购大宗物资时,应当采用招标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物资的质量。对合同进行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上报解决,如合同条款不完善等,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强化领导干部审计。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在任领导班子的审计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在任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对他们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二是重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对他们在任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结语

总之,对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在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类型不全面等等,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在新形势下应树立全新的审计理念,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楼秀君.电力工程审计要点和重点.农村电气化.2009.08.

[2]路巧玲,傅飞燕.加强改制审计防止资产流失.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3]李果.谈谈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促进企业管理层完善内控的实践与启示.广西电力.2009.09.

[4]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09.

[5]张金霞.试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 篇4

一、转变观念, 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

转变过去的审计观念, 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意识, 尤其是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在深化改革、改制、改组过程中, 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出谋划策。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 加强企业各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 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 这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 也是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展工作, 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 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 主动争取领导支持。“有才方有为, 有为才有位。”各级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 做出审计业绩, 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提高审计权威性。

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 主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发展趋势, 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第一,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建议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的做法, 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办法,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 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 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必须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一方面企业要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 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 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 增强其竞争意识, 使其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 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 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法, 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手段, 积极采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 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同时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 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 对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报告数据进行审计, 保证报告数据的真实完整。

三、内部审计要进行职业化管理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特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既区别于外部审计, 也不同于单位内部的管理咨询活动, 它已成为一种公认的为管理服务的职业。在许多发达国家, 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 而且还建立了全球性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目前, 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 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程序的建立、标准的制定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管理, 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因此, 要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 加强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 对内部审计的职业管理。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交流内部审计信息、发布技术规范、检查工作质量、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等。

四、职能定位转向“服务型”

监督是审计固有的内在职能, 也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部分, 必须强化监督职能, 这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服务作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 实质上是审计监督职能的深化和延伸, 服务是通过审计监督实现的。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单位决策、管理层报告错弊和资产保护不当等信息外, 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投融资决策等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 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全面调整扩大审计范围, 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内部审计应逐渐转移自己的工作重点, 要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 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 要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扩展。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评价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为改进控制服务;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 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评价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是否做到了节约高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等, 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六、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 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首先, 对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进行事前审计, 对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其次, 对企业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 及时纠正计划偏差。最后, 当经济活动结束后, 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挖掘企业的潜力, 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七、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立性, 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就要保持其机构设置、人员以及经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涉及企业各级管理层, 因此最基本的独立就是要与各级管理层相独立。由于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 因此应由企业的最高负责人直接领导, 下设专门的审计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对于公司制企业, 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对于其他各种以总经理为最高管理层的企业, 应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 保证其独立性。同时, 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内部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独立性。比如, 确立不当影响制度, 禁止公司董事或其他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任何不正当影响来操纵或误导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 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独立。

加强内部审计 篇5

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研究

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和评价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基于此,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完善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内部审计作用风险合作机制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风险是指某种不利因素产生的可能性,它可能既带来损失也带来机会。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有:(1)组织机构风险;(2)人员素质对竞争环境的适应及对战略目标的认同程度;(3)经营风险;(4)新技术采用风险;(5)信用风险;(6)内部控制制度风险;(7)业绩评价风险;(8)资产的安全性;(9)决策失误;(10)活动执行中偏离政策、计划、程序,影响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如不及时控制,将给公司经营带来损失。实行风险管理,就是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影响因素降低,争取有利结果。对风险来源、可能的风险事件和风险征兆预测分析后,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是风险管理过程关键所在,通常可采取消除风险起因来规避某一特定威胁,如强化控制降低风险,通过合作者分担、投保转移风险、调整投资回报率或其他措施等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二、中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2.对审计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目前,中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从而不能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和杜绝管理上的错弊和漏洞。 3.审计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中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相当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 三、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1.内部审计应熟悉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有效识别风险。由于内部审计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因而具备有效识别风险,分析影响的优势。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筹资和投资风险;(2)存货风险;(3)营销风险;(4)企业信用风险;(5)资金管理与运用风险;(6)人力资源风险;(7)内部控制制度风险;(8)实际活动偏离计划、预算的风险;(9)审计风险。 2.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优选审计项目。内部审计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检查评价筹资与投资管理活动、企业运行机制与资产安全、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等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效益。对于审计计划和项目的选择,应以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顺序。只要存在风险暴露,不管其表现为实际业务偏离计划或预算、资产的潜在损失还是管理与会计信息的错报,都应列为审计重点排序。有违法违规现象或财务状况不佳,或业绩与计划预算差距较大,资产或投资额较大,审计间隔时间较长,高层管理人事调整频繁,变更经营预算或改变业务流程等,都可以作为首选审计对象。 3.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进行管理过程的内控制度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应是帮助管理层有效识别各种风险因素,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各项调整风险的活动,将“威胁”转化为“机会”。内部控制是保证公司达到预定目标的必要手段,其总体设计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管理层利用内部控制设计公司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与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各种控制政策、程序和措施,运营过程授权、操作、监控,岗位责权分离,防止或发现公司职员履行职责时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和虚假信息资料,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核算的真实性;了解目标完成的情况,及时纠正偏离计划的行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效进行。 内部审计要检查企业管理层对各项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特别需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部控制不健全区域的.潜在风险,发现、剖析、纠正经营管理的缺陷,通过经常性的监督与评价,达到控制目的,确保目标与预算按期完成。进行基础审计、经营审计进而开展管理审计,都应从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找准审计切入点,评价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可将投资、资金、预算管理控制内容作为审计重点范围。 四、推进构建风险管理框架进程,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1.内部审计发展要全方位转变,营造良好控制环境。内部审计应多方面转变:(1)由事后审计转向以事前预防为主,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检查现行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潜在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3)由纯粹依据已有的审计准则(包括政策、计划、程序)开展符合性测试,转向评价现有控制是否能保证公司目标的顺利实现。(4)审计领域由局限于评价经营管理与财务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拓展到测试管理信息资料与决策系统的效率、质量与安全。(5)由仅靠内部审计测试评价内控,转向促进并参与管理层的自我评价,将控制的观念植入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2.创建良好的管理信息网络资源,协助机构增强抵抗风险能力。决策失误是风险损失的开始,依据错误的信息决策,后果必然不利。建立良好的管理信息网络从而有效实施,采取科学手段量化风险,可推动公司各方面的变革,增强企业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取得竞争、赢利优势。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确立正确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所依据信息应全面真实、来源可靠、表达正确,管理信息网络要高效安全。选择良好的媒介进行传递,对敏感信息的接触进行授权限制,维护信息渠道畅通,网络安全统一。信息必须既能涵盖公司全部重要活动,又能满足管理层了解市场状况,掌握与公司有相关利益各方综合情况的要求。决策之前还应作到预测评估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因素,实施相应对策。参考文献: [1]王保军,林军.创新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的实践[J].现代审计,,(9). [2]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1). [3]郁卫红.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定位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1).

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篇6

一、认真学习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认识,建立健全内审机构的设置

2006年2月28日修订的《审计法》第29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各地检察院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地监督和预防检察机关内部的违纪违规行为,真正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检察机关自身腐败的目的。

检察机关内审机构,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以下职责任务:对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包括预算资金及非税收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二、提高检察机关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满足内审工作的发展需要

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的完善与否、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还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使内审成为检察机关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利手段

在审计准备阶段提高内审工作质量,需要检察机关内审人员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做到事后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制定目标明确、内容详实完整的审计计划。

在审计实施阶段提高内审工作质量,检察机关内审机构首先要了解审计对象的情况,测试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可以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内部控制全部或部分要素分别调查、研究,并测试其运行状况,审查和评价审对象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如果经过测试发现,审计对象固定资产长期未执行定期盘点制度,内审机构应指出审计对象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尚待完善,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防止使用已报废的固定资产而发生风险和账外固定资产的存在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在审计实施阶段提高内审工作质量,检察机关内审机构一定要采用先进的审计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具体审计事项的事实弄清楚,数字搞准确。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的规定,在审计发现问题时,取证过程要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证据要具有充分性、适当性,即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问题定性的需要,确保审计对发现问题处理的合法、合理、适当。审计工作底稿要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审计结论要适当合理,引用的法规要准确、完整,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检察机关在审计终结阶段提高内审工作质量的措施有:内审人员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充分总结、提炼、利用审计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具有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实用性、建设性、重要性;内审机构应与本院负责人、审计对象就审计概况、依據、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审计结果沟通;内审机构应及时将审计报告提交给本院负责人和审计对象,并要求审计对象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审计报告,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有效发挥内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审计 篇7

在规范内部控制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是,美国国会出台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其中第404节(以下简称“404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该法案明确了管理层对与财务报表及与其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责任,并要求管理层对此发表书面声明,旨在通过加大控制力度来加重上市公司决策人的责任。美国政府已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公开交易公司必须于2005年底满足该部分的要求,与财务报告一起提供内部控制的年度管理报告 (CEO和CFO必须签署书面声明) ,包括:a、记录控制设计效力测试的结果, 对公司建立和维持足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负有责任;b、披露任何主要缺陷;c、获取外部审计公司审核以证明相关报告。

萨班斯法案为内部控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接着,2004年Treadway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以下简称“ERM”),并倡导良好的企业道德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改进财务报告的质量。内部审计的表现形式在于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包括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评价组织与治理、运营及信息系统有关的控制程序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其旨在增加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所谓的控制风险就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可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末深交所发布的工作指引,借鉴了萨班斯法案,突出了董事会负责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中的作用。与萨班斯法案比较而言,笔者认为,深交所工作指引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指引结合了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比较结果如表:

从表中两者的比较,不难发现,《萨班斯法案》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许多中国企业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有较大的差异。

遵循《萨班斯法案》的活动80%都涉及控制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重建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信心。

无论是在国内A股上市场的公司,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笔者认为,练好内功,应注重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改进工作。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应成为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表率并接受相应的监督和约束,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作用,重视对员工遵守职业道德的培训,严格执行职责分离、工作分配、职责描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有效贯彻内部控制的过程。

笔者建议,可以在股份制公司(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设立首席审计执行官(Chief Audit Executive)职务,并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制定的专业实务框架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加以规范,以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公司实现其目标。

在职能上,首席审计执行官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应的治理机构报告。职能性的报告是指治理机构有权并能够:

(1)批准内部审计工作章程;(2)批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相关审计计划;(3)批准接受首席审计执行官对于内部审计活动结果或其认为必要的其他事项的通报,包括与首席审计执行官召开的没有经理层参加的单方会议;(4)批准任免首席审计执行官的决定;(5)批准首席审计执行官年度薪酬和工资调整;(6)适当地问询管理层和首席审计执行官,确定是否存在影响内部审计活动范围和预算的限制。

首席审计执行官在支持公司的治理过程和董事会及下设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时,可考虑以下两个主题:

a:公司治理

(1)检查公司与遵守法规和道德标准,利益冲突,对不当行为及欺诈的及时、彻底调查等相关的政策;(2)检查与公司的风险和治理相关的未决诉讼和行政争议;(3)提供关于员工利益冲突,行为不当,欺诈以及公司的职业道德程序和报告机制的其他结果的信息;(4)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b:财务报告

(1)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就会计政策决定、财务报告过程中的特殊部分、异常或者复杂的财务交易和事项交流相关看法;(2)分析重点会计政策的控制;(3)评价编制经营与财务报告所采用的预期与假设的合理性;(4)监督内部审计及其他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确保职业道德政策及相关程序得到贯彻执行。

在经济全球化、国内资本市场日渐成熟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要学会自律,加强内控管理水平,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在资本市场全球化大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积极向国际规则靠近,是个永不陈旧的话题。当然,慢工出细活,内部控制的健全,是个长期的过程,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

[2]、张玉. 美国专家对中国公司应对“萨式挑战”的建议.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2月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医院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篇8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和医疗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面临着更高的调整要求。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的同时,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审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在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更好的促进医院内审工作的开展,提高内审成效。

二、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少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基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医院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内部审计仅是为应付上级检查,甚至将内审工作等同于纪检监察,由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直接影响了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部分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与经委、监察合并。

有些医院虽然设置了内审机构,但却没有相应的内审工作人员,工作流于形式。另外与财务管理制度相比,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仍不够完善、健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最终使得审计意见和建议常常遭到相关部门的抵制,难以落到实处。

(二)内部审计模式落后,内审结论质量不高

目前不少医院的内部审计依旧停留在按需授权和系统基础审计模式的初级阶段,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医院内部管理的更高要求。按需授权的审计活动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不能成为审计重点,资源无法集中利用,违背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同时,系统基础审计模式要求每项事项均需要一个过程,这会大大的延长内审工作的时间,不利于组织效率的提供。内部审计模式的落后最终也将导致内审结论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样的审计模式可能使得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能完整的评价资金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程度,审计效果不尽人意。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点和全面的把握,无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审计结果也只是片面的,整体的审计质量不高。

(三)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职业道德不良

目前医院审计人员大多是由财务转到审计岗位上来的,相对审计工作比较生疏,缺乏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力。主要表现在不具备完成全部或部分审计工作所必须的信息技术、医疗保险等知识和技巧,不能胜任相关审计业务的要求。另外,医院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审计人员如在与被审计对象或有工作关系人员开展工作时接受酬金或礼物都是不道德的,进而增大审计风险。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医院的每个员工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加强医院管理层、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从制度、理念、组织机构等方面予以规范、提高,具体来说可针对不同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对医院管理层来说,可从加强宏观的政策宣传、政府强制性的规范要求等方面着手规范管理理念、提高认识;对医院职能部门、医务人员来说,一方面从宣传、培训着手提高认识,另一方面从实践着手,改变理念,并且可通过完善考核机制、进行业绩考评,促使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使医院内部由上而下形成全院都积极配合内审工作。

(二)建立独立内审机构、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不能参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活动。在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医院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而医院负责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在确定的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避免评价自身负责过的工作,在执行审计工作是必须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在对有关审计事务做出判断时不依附于他人的意志,对工作成果有一种诚实的信条,而且不做重大的质量妥协。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能够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内审人员形成制约,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同时规避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避免其他职能部门或是个别高层领导的干涉,确保内审工作独立性的实现。因此,医院应该根据国家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整章建制,完善、健全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使医院内审工作按所规定程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开展;二是明确内部审计职能权限和工作标准,实现内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对内审工作执行量化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拓宽审计范围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实用型财务软件层出不穷,医院也应抓住契机逐步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技术。通过对内部审计原有工作方式、业务程序、检查内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的变革,改变现行审计方法,充分利用专业审计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医院内部审计电算化,有效节约办公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内审工作应结合行业特点,不断拓宽内审范围,树立新的审计理念,丰富医院内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审计为主,从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随着医院内部审计领域不断的拓宽,内审职能也应随着拓展,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和服务等综合监督职能的转变。

另外,内部审计可以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从而规避审计风险。当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审计事项涉及的技术和能力超出了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或者审计结果本身需要权威机构认证时,可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委托审计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监督,从而规避、化解审计风险。

(四)完善内审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内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与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范。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医院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对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结束语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初探 篇9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检查企业日常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为企业进一步改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企业内部审计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表现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表现。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概念, 不过当时的审计范围还比较小,主要在财务领域运用,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而且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加。21世纪以来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工具,在保证我国经济顺利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符合经济发展潮流的工作,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

1.2企业内部审计有利于加强风险防范

风险敏感度分析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在确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前,审计工作者除了要对备选内容相关的风险类型进行评估之外,还要清楚地了解企业当前存在风险的程度。在目前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之中,风险管理已经逐步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审计工作者进行审计工作首先检查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采购、生产、销售、人员管理、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查找其中存在的漏洞,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存在风险的内容及时更正和调整,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内部审计工作能很好地帮助企业查找企业管理在细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3企业内部审计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对于评价各部门内部控制工作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评价各部门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控制原则是否符合企业和部门实际发展要求,必须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这时内部审计工作就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内部审计需要审计师对于企业已经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办法进行收集掌握,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运用专业的审计调查分析方法,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正确性进行科学的测试。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也需要单独设置,并且有权对其他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查和审计,这样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并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尽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通常是在财务部门下面分设审计组织来进行审计工作,受财务部门的领导,这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大大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众所周知,如果审计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就根本无法发挥审计的基本职能。企业是否具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是评价审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只有把审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单独设置,并赋予审计人员超然的地位和权限才能发挥其作用。

2.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国外首先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制度之后才逐步被引进国内,所以我国开展审计工作的时间还很短,相关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了现在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阻力。审计工作不仅需要专门的审计知识,还要涉及会计、经济、管理以及很多具体的专业知识,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但我国现在审计人员的素质根本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很多工作开展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起到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工作,组建我国的审计师队伍。

2.3内部审计领域过于狭隘

审计工作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并不同于以前的财务工作,而我国很多企业和单位往往把审计作为会计的一部分,导致内部审计领域过于狭隘。其实审计的领域很宽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没有自己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工作空间。如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够独立,审计工作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内部审计的领域也不可能得到拓宽,所以首先应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然后再扩宽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域,逐步将审计工作真正落实和开展。

2.4相关审计法规不健全

任何工作要想做到合理规范,都必须要有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依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正处于发展期,更需要有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规范。我国关于审计方面的法律虽说也制定了一部分,但是涉及内部审计过程的许多细节问题依然没有法律来进行详细规定,导致一些审计工作游离于法律之外,甚至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难用现有法律手段进行处理。所以,我国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工作需要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

3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

3.1完善审计机构设置

完善审计机构其实主要就是满足审计工作独立性的要求, 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立并赋予其实际的权利和职责。因为内部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而审计部门的地位又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保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审计机构不仅独立于其他部门单独设立,而且有权对于任何部门进行工作的调查和审计,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只有这样审计机构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才能减少阻力,也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效果不受干扰, 真正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简单来讲,完善审计机构设置,就是要提高审计机构的地位,审计机构地位越高其开展工作就越顺利,取得的成效也就会越大。

3.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徒有其表,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审计人员违背法律和道德,利用审计工作的特殊地位从事违法行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应该从3个方面进行:1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因为道德素质是决定一个从业人员能不能做好工作的根本元素,只有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使其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尽职尽责工作;2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需要对专业素质进行培养,进行专门的培训,保证相关人员具备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素质,保证审计组织人员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要建立严格的审计人员资格选拔机制,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取得审计师资格之后才能上岗。

3.3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由于审计工作是从财务工作中细分出来的新部分,所以审计工作有很多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重复的内容,需要扩宽审计领域,摆脱其他部门的制约。

审计工作不应该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应该涉及企业管理经营的所有方面,除了会计领域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不但要考核财务指标,还要考核非财务指标,不仅仅是静态的考核,还要有动态的考核,不仅是经营审计,还要过渡到管理审计,总之,要从防范企业风险的角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规体系

健全的企业内部审计法规体系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和良好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审计工作实际的法律法规,进而完善我国的审计法律体系。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虽然政府和社会的主要作用是监督、监管与培训等内容,但这些都是企业内部审计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高度重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好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审计工作范围、准则、原则以及常见问题指导等层面做出详细规定和规范,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覆盖到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层面。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篇10

1、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通过审计, 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增强了守法意识, 规范了内部控制、促进了行业管理, 堵塞了管理漏洞、防范了管理风险, 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廉政建设。

2、有利于识别并防范风险

内部审计以风险敏感性分析为起点开展工作。在决定所要审计的内容之前, 内部审计师不仅要评估和备选内容相关的风险的类型, 还要评估当前有多少风险。在部门风险管理中, 内部审计正逐步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内部审计师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 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 识别并防范风险, 查错纠弊, 对既成损失提出应对策略。另外, 内部审计还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 分析其合理性。

3、搞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要求, 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 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 运用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方法, 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并通过这种自我约束性的检查, 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促进单位改进工作或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内部审计的关键所在,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 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揭示差异, 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 评价经营业绩, 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 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 并提出改进措施, 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1、内部审计法规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有《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等, 但仍不够完善, 效力也比较差。内部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不健全, 或出现空白, 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 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2、内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史不长,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审计业务知识远远不够, 很多工作只是浮于表面, 如:完成了多少个审计项目、发现了多少个问题、开展了多少种审计类型、提了多少审计建议等“走过场”的数字游戏, 并未落实查处解决问题的实际意见和措施及跟踪考核。我国交通业也是在不断前进中, 经历起步、奠基、发展、调整、创新五个阶段, 由刚开始的以一般性的财务收支检查为主到现在慢慢组建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审计队伍。

3、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 以便不受约束, 客观地开展工作。”但从我国现状来看, 企业内部审计多数设置在管理层之下, 只在管理人员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企业审计机构不独立, 经济不能独立, 工作人员也不独立, 使得内部审计很多时候显得无能为力, 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也严重影响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4、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文化知识, 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或其它部门改行而来, 知识面单一, 不能较好地适应审计工作要求。二是专职人员较少, 知识结构不合理, 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是缺乏, 网络内部信息审计多是空白。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审计行为不太规范, 审计作风不扎实, 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5、内部审计手段落后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 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也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必须跟上形势, 实现现代化。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手段仍停留在手工层面上, 大多审计人员不能很好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 也缺乏这方面的专家, 无法跟上经济发展要求。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 审计取证不到位, 审计分工不详细, 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规制度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内部审计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制定了内部审计标准。我国目前审计监督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 从政府审计角度说, 有国家审计法;从社会审计角度看, 有注册会计师法。但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健全, 现在还没有内部审计法, 只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一系列具体准则, 层次较低, 法律效力不高, 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 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 降低审风险。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知识

我们要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 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配备既懂财务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充实审计力量, 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内审审计工作的领导, 应按照有上级在关规定, 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还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 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设立合理内部审计机构,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就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的地位应超然独立于其它管理部门。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遵循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不受管理人员及其它部门的干扰, 提出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内部审计权威性能保证其独立性, 也能保证内部审计所需要的内项资源, 一般来说, 内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 权威性越大, 内审的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

4、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一是要加强审计机构,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应该从各方面抽调一些经验丰富以及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审计队伍,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以保证人员结构的合理性。二是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各单位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及审计干部全面发展的需要, 把提高个人素质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结合起来, 加强审计干部培养和交流, 优化审计干部结构, 增强审计干部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判断执行等能力。此外, 还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的培训, 充实网络、软件开发专家, 以新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三是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审计干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树立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 自觉做到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自律、开拓进取, 在为审计工作做贡献中实现个人价值;要严格遵守审计纪律, 严以律已, 以身作则,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断规范从业行为, 不断推进公正执法,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树立良好的审计队伍形象。

5、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

审计人员应运用现代化知识很好的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以适应形势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 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我国的内部审计应把审计重点放在内控和经济效益上, 及时分析本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 利于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促进企业改善管理。

参考文献

[1]、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完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10

[2]、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 中国审计教育网

加强内部审计 篇11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对策

一、进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管理需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

现今时代,是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企业想要继续生存下去,需要准备充分的条件。第一,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予以重视,第二,需要保证企业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方法便能使得企业大大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进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也逐渐开始增加,导致基层经营业务越来越难以控制,并且不断得引起当局管理者的注意。为了能够将该问题解决掉,笔者认为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机构不断对经营进行控制与监督。

(二)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予以保障

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完善审查单位内部控制程序,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健全、运转更加正常,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同时,内部管理审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制度的系统性予以评价,更好发现内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风险,在问题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经营建议和管理意见。比如,在进行物资回收管理工作时,如果能够对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环节等进行审计,并予以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而提出有效策略,迎接相应的风险,对于铁路资产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资回收管理工作而言,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行业地位是复杂多变的,这取决于多变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等。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方式的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人、财、物的分配上不一样,会影响到整个信息以及业务的管理工作,一旦考虑不周,将会导致出现各种错误,甚至给财务和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但是若采用内部审计制度,那么就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到企业内部,掌握其信息动态,进而更早发现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对整个企业运行的风险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二、铁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现状

直到目前为止,铁路内部审计的发展仍然处于不成熟的环境当中,有的能够促使内部审计制度不停的发展,有的则阻碍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比较弱

到目前为止,铁路内部审计有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安排。第一级为铁道部审计中心,第二级为铁路局审计处,第三级为合资公司审计部。铁道部审计中心负责的主要内容是: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审计工作;铁路局负责的主要内容是:铁路站段和合资公司及其下属各单位的审计工作;合资公司审计部负责的主要内容则是:本单位下属各单位审计工作。但是由于本单位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副局长领导,对施工审计工作进行组织,而由于缺乏个人意志,使得整体集体决策,很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的覆盖范围狭窄,审计工作无法展开

铁路内部审计覆盖程度由于范围有限,使得轮换程度都不够高,审计工作开展时,只能够针对特定的审计任务予以开展。而在审计形式上,则只会对财务进行审计,停留在该层面。与此同时,由于审计对象只限于下级单位,因此同级之间的审计几乎没有开展起来。

比如在“预收账款”中反映的“工程结算”款项,在年末应与“工程施工”对销后在“存货”或“预收账款”中反映,而铁路内部审计时经常分别单独反映,且未在“附注”中充分披露。

(三)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配置比较简单,培训无法达到岗位要求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的规定中,内部审计包括财务、会计、统计以及线性规划、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但是能够掌握所有知识的人十分少,而且在审计人员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持敷衍了事的态度。

三、完善铁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般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由如下几个专业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在其中有两个委员会是必设的机构,一是审计委员会,一是报酬委员会。笔者认为铁路运输行业完全可以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参考,通过设立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对董事会的权力进行分散,大大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如果设置铁路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将会有利于财务信息的集中讨论与判断,进而通过财务信息的合理处理,对各方利益予以协调。

(二)完善铁路内部审计制度,实现审计流程规范化

铁路内部审计制度的好与坏,与审计人员的技能、铁路经营管理的该款的指引息息相关,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时,只有与铁路经营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才能够建立起比较规范化、标准化的铁路内部设计制度,才能够真正做好铁路审计工作。

同时在铁路企业审计工作中,应当注重会计科目的规范性运用,包括工程计价核算、确认收入等科目均应当采用正确术语。

(三)注重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培养

铁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铁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兮兮相关,而要提高铁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业务能力,一是职业道德培养。首先,在工作过程中,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主动积累经验,通过对专业技术的分析与判断,进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其次,积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通过广泛的学习与融通,不断拓展专业领域,进而为今后跨行业、跨专业执审做好准备。最后,将自己掌握的人际关系学应用在具体工作中,通过提高自身的沟通应变能力,通过有效协作完成工作。(作者单位:太原铁路房建段财务计划科大同会计服务部)

参考文献:

[1]方红星,段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度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6).

[2]王颖,卜海.内部控制与组织文化的契合及互动——特征辨析与路径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6).

[3]王兵,张丽琴.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1).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篇12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内部审计。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 通过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控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企业专项开支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投资、基建工程、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费用开支是否合理, 手续是否规范, 票据是否合法, 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 需要内部审计参与其整个过程, 对其进行监督控制, 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 防止浪费。

企业的年度预算、决算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的年度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 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各项规定、标准及定额, 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 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鉴证。经营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人员, 其管辖范围较宽, 责任较大, 如果不进行离任审计, 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上的麻烦, 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它首先是对企业执行财经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促使企业遵纪守法, 其次是对产权、资本责任的监督, 维护所有者权益, 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 应加强对以下几方面的审查:

1. 内部审计应从内控制度入手, 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有其应该遵循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准则, 根据本企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 制定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从而有效地监督和服务于本企业的经济建设, 是每个企业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审计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 判断本企业内控制度的重点内容应由几个方面组成, 而企业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 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企业已有的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 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 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2. 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

首先理清被审计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分清收入款项, 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 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企业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 有无隐慝收入, 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各种税款, 有无拖欠或偷漏税情况。

3. 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对于本企业各项支出, 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 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 资金使用效果如何, 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 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 特别要抓住本企业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为突破口, 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 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 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 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 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4. 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

●赵筛网

情况进行审查, 主要查其账实、账账是否相符, 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 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 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 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5. 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

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 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 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 有无呆、死账, 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 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6. 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主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能有效地查错防弊, 对本企业的财会、经营各部门进行监督, 既为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规服务, 也为本企业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 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 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 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 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

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个网络, 如:计划决策、业务程序、生产销售、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内部审计等相互依存, 构成有机整体。所以, 企业内部审计应突出重点,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强化管理为重点, 抓住资金运动各环节, 开展经营管理审计, 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从而加强内部控制, 促进有利因素增长。

1. 要实现管理职能就必须把财务审计与经营者管理需要相结合, 有针对性的开展审查。

从事后决算审计评价扩大到事前目标审计, 事中进行监控, 将内部审计贯穿于企业微观运作的全过程。

2.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综合审查、分析评价企业各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指标完成的质量。

3.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成员, 他们熟悉企业的情况, 容易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 对问题的分析也更具有时效性。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 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当好领导的参谋,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审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企业的财产物资的管理是否严格、有无严格的领用收发手续等。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1.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

在规范运作的企业, 可以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 建立健全内审机构, 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 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要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使广大企业内审人员无后顾之忧。

2. 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内部审计实物标准。

要加强内部审计行业管理, 完善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体系, 使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在使用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基础上, 积极引进现代计算机技术, 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

3.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始终坚持原则。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同时, 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 使企业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 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企业内部审计专业队伍,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责编:贾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内部审计为使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健康和顺利发展而保驾护航,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输卵管炎性阻塞下一篇:城市的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