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风险

2024-08-30

经济风险(精选12篇)

经济风险 篇1

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进行分析与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美国学者就开始了对风险这一经济学概念的额分析与研究,例如A.H.威特雷曾经这样对风险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与阐述,他认为对于那些不愿意发生事情的不确定性客观体现可以被称之为风险,而内纳特这认为风险是一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人们可以利用概率计算来测定风险的大小。此后,世界各国经济学者都对风险这一经济学概念进行过分析与研究。而作为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核心,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经济的发展,而金融风险作为现代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和风险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而本文将对风险与金

一、风险分析

1.内生性风险

在经济学领域中,内生性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Tribes曾经说过,从本质上来说,信息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特征,并且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信息数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这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信息具有私人性,即“私人信息”。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促使社会中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致,而这一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类个体所拥有的信息之间的差异。并且,由于社会的分工具有着自发演进的趋势,因此使得社会中个体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越来越严重,并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倾向。而这种趋势的不断加剧就造成了个体之间不能够对其它个体的行为等进行准确预期。而如果将这一命题在经济学领域加以运用,人们就会发现,由于市场主体并不能够对外部其它主体的动作与行为进行准确的预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包含着盈利或是亏损的不确定的预期就会使市场主体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内生性风险。内生性风险表现在微观上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其中,逆向选择风险主要产生于合约订立之前,也就是说由于代理人将交易客体的质量信息加以隐藏而造成的风险,这种分享往往会最终导致市场主体的价格机制与交易客体之间的质量维度无法匹配,因而使其作用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致使委托人的经济利益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代理人则会因此获得一定的利益。而道德风险主要存在于合约行为发生之后,主要指的是,代理人通过对其自身信息资源优势的利用,而在一些委托人不能观测和监督到的地方采取或者不采取某些行动,从而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对于委托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人们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内生性风险,其原因就是因为风险主要是在经济体的内部所产生的。虽然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人们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一些操作却是由于人们自身机会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天性造成的。内生性风险作为一种主观风险,就算在信息的总量不变时,人们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其加以控制与消解。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而这也使得内生性风险因此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人们对旧的风险加以控制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风险的产生,因此,人们是不可能对风险进行永久控制的,因此它总会随着分工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而不断变化。

2.外生性风险

经济学领域中外生性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这一因素造成的。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会始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而这也正决定了人们将永远无法完全的认识客观事物,因此人们所拥有的信息也会始终有着一定的欠缺。因此,人们只能达到无限的接近真理,却永远也不能达到真理。利用博弈论中的观点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就是,在人类与大自然的较量中,人永远不可能取得胜利,人的信息量始终有所欠缺,因为,大自然总是拥有着人类还尚未发现与理解的“私人信息”。而信息的不完全性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表现和应用则可以这样理解,经济体中的各个成员对于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掌握量永远小于经济体自身的信息总量,而这一现实的存在就决定了人们是不可能对经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完整的综合描述的。对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而言,对经济现状和未来的信息不完全主要表现为对价格的现状和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隐含着的损失或获利的可能就是外生性风险。

由于外生性风险主要产生在微观经济主体之外,并且人的个人意志不能够对其产生影响(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也将外生性风险成为“客观风险”。在社会的信息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客观风险也不会就此消解,并且会通过分摊的方式对社会范围内的经济体产生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健全,人类对于大自然中蕴藏着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也将更加深入,因此,人类掌握的信息总量也会越来越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经济外生性风险的几率也会越来越低。

社会分工的发展作为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与基础,它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社会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企业的经济内生性风险,并对经济外生性风险的下降进行抵消。因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化分工的不断演进,经济内生性风险将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

3.风险的计算与处理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在整理后可以发现,企业的风险处理方式也应主要有两种,即风险的分摊与风险的控制。

众所周知,社会中的个体往往具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与不同的行业特点,而这一情况也决定了经济个体中外生性风险的分布是极为不均匀的。而外生性风险在社会中分布的不均匀性会导致风险的大量集中,从而增加风险的不确定性。从微观的角度对这一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对于低风险领域的风险偏好者与高风险领域的风险厌恶者而言,同属非帕累托最优。而从宏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过度的风险在特定领域积累必将导致社会共信减弱,而这极容易造成经济个体之间信任危机的滋生,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因此,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各个经济个体需要对外生性风险进行分摊,以有效的对社会福利进行增进、对经济危机的发生进行预防。

通常来说,风险分散于风险转移是对风险进行分摊的最有效的两种形式。其中,风险分散指的主要是,对于那些风险过于集中的单一个体来说,需要一些其它社会个体对过量的风险进行分摊。而风险转移主要指的是,风险厌恶者向风险偏好者转移的情况,风险转移能够较好的使两者之间的评价趋于一致。

二、金融风险分析

1.金融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金融风险在理论上表现为,由于社会中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无从得知、更无法对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企业产品价格水平进行预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这一决策最终获利或者是损失的双重可能性。在可观测的经济现象中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层次:社会个体金融行为趋于投机和加剧动荡模式、金融机构具内在脆弱性、金融资产价格具过度波动倾向、金融危机时时爆发。

对于市场中的经济个体来说,往往由于金融风险而导致的经济收益与经济损失是可以进行相互抵消的。所以不会对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可是由于个体信息的不完全,社会金融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往往会因为机会主义行为模式的影响而产生教的的波动,这对于稳定的市场预期的形成具有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不仅会造成风险厌恶者交易愿望的降低,而且会致使风险爱好者的交易欲望上升,进而加剧市场投机行为的倾向,造成金融一体经济的混乱与动荡。对于宏观金融一经济运行来说,和一般经济个体一样,金融机构也是微观的金融主体,也需要经受内生性风险与外生性风险的考验与挑战。金融资产价格的超幅度波动会使得一些投机性较强的金融主体经历赤贫的惨痛,也会使一些金融主体实现一夜暴富的美梦。而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也会经历兴衰、成败的变迁。

通常金融机构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运作的,人们往往将其比喻成一个黑箱,因为社会金融机构与社会普通大众之间所拥有的信息量水平是极为不对称的,则会造成巨大内生性风险的形成,从而使金融机构更加脆弱,使社会各种风险偏好个体的行为趋于非理性,进而加大波动的扩大。由于社会个体与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都主要以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增大为主要倾向,因此会使得金融风险能够不断的进行自行累积,而这则会导致金融风险越来越高,形成金融泡沫,当社会个体或金融机构中的某些因素发生变更,就极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幻灭,引发金融危机。

同一般的经济风险进行比较后,我们就会发现金融风险具有着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特征:首先,金融风险具有潜在性与累积性特征。也就是说,由于金融机构与融资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且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的价格信息变化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完整性,因此使得社会中的金融风险具有十分明显的潜在性特点,而且会在金融机构中进行不断的累积。其次,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与加速性特征。由于金融投资主体中投机化行为模式的存在,使得金融风险具有加速性特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金融泡沫的出现。并且当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并超出其临界值时,随着某一金融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潜在的金融风险变为现实,而金融投资主体投机行为的出现则会造成金融风险的加速,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第三,金融风险具有扩散性和传染性特征。在统一的金融市场中,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之间往往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金融市场中金融价格的波动则会对各种金融机构造成影响。这就使得金融危机发生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金融影响会快速蔓延扩散,传染到全球各国,对现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2.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集中性体现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金融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金融风险则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分工扩展与交易秩序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础,货币与信用也是界定社会经济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学认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得社会商品交易中的买与卖这一过程被分离,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商品拥有了价格。而货币这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得之前商品交易中具有不可比性质的商品交易成为了可能。而这也是社会中统一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而随着统一市场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各种内生规范与惯例也由此产生,并且在不断的演进中升华到了法律—制度框架一级。并且,社会分工的加快与在社会中的全面铺展,促使了现代经济的形成。人们所谓的现代经济,实际上指的就是市场经济,价格机制是其生存与发展得以维系的重要条件。因此,现代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不完全就使得其价格状况与未来的变化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其中的外生性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就是金融风险,也就是说,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外生性风险的演进与发展。

假如说在原始的物物交易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所引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双方的共同行为倾向的话,那么在以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为交易媒介的现代经济中,交易个体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道德风险与逆向交易的分析模式也更加具有实际性价值与意义。所以经济的内生性风险也会表现为金融风险。信用的产生在扩展现代经济秩序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内在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实际运用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内生性风险。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经济学中的风险与金融风险这两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在增近人们对这两组概念深入理解与掌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经济学中这两个概念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摘要:对于经济学研究人员来说,最令他们困扰但是也最具有价值与意义的就是对经济学的概念与特征等基本经济学知识进行定义、分析与研究。而风险与金融风险作为经济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不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而且两者都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与风险与金融风险这两大内容,本文将对风险与金融风险这两个经济学概念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风险,金融风险,经济学,再考察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J].经济导刊,2011,13(5):101-110.

[2]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配售的价格确定与方式创新[J].经济导刊,2011,13(5):101-110

[3]Cosmides.L.Tooby,J.Better Than Rational: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Invisible Hand[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2010.

经济风险 篇2

一、网络经济风险的类型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既存在高收益,又存在高风险.网络经济中常见的风险可分为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和信息风险等五大类。

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又可以分为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产业风险三种类型。

(1)金融风险。网络经济在加强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网络经济的实时性、交互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强正反馈效应,使得各国的金融业务和客户相互渗入和交叉,国与国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加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上升;网上交易量可能出现瞬间剧增,加大了因交易环节中断而导致的支付、清算风险,并使补救成本增大,纠错余地缩小;由于电子货币流通速度快,其对基础货币的衡量和货币乘数都造成很大影响;电子货币的跨国界流动,使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监管受到严重的挑战。

(2)财政风险。财政风险的加剧源于网络经济的全球化特征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企业在网上经营,一方面由于传统方式交易数量的减少,使现行税基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经济是新生事物,税务部门还无法适应,来不及制定相应的对策,造成网络空间中的“税收盲区”,从而导致税款的流失。同时,电子商务不可避免地引起税收转移,企业可以利用“避税地”进行避税。大量网上交易和贸易无纸化程度的提高,也加大了税务稽查的难度。

(3)产业风险。由于强烈的不确定性和正反馈效应,使得网络经济中的产业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更大的风险,有着更大的波折。加之,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存周期大大缩短。近年来产生的“网络泡沫”,使很多企业充分体会到,在网络经济中,生与死、快乐与痛苦,只不过相隔咫尺之遥。网络经济既充满了机会,又暗含着杀机。对于任何个人或企业来说,只有拥有卓越智慧和超人胆识,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只有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在网络经济中如鱼得水、一展身手。

2.管理风险

这里的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制度。据北美地区的统计,73%的网络非法行为是公司内部人员所为。网络经济使经济运行规律和一些基本法则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企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能相应调整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就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管理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企业没有真正实施已经建立的管理制度。由于组织对内部人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内部人员延迟信息传递或泄密等类似现象的出现就很难避免,如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泄密等。

3.制度风险

这里的制度,指的是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系统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维持良好市场秩序的基石。如果法律制度有所欠缺或“有法不依”,市场秩序就会紊乱,“制度风险”就会

经济企稳风险犹存 篇3

另一方面,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

第一,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加剧。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房地产去库存是通过“涨价”的方式完成的。一方面地价暴涨、“地王”频出、土地出让金快速增加。今年前8个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14%,达到20057亿元;另一方面商品房价格暴涨,交易火爆。据报道,在推出限购政策之前,杭州市创下了日交易房屋5105套的记录。上海市更是出现了只有向有关部门提出预约才能办理离婚手续(以获得购房资格)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银行新增贷款中有大约85%流向了住户部门,而住户部门新增贷款中又有接近80%是中长期贷款(其中大部分与购房支出有关)。

第二,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为稳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主要是依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说是依托政府投资)来实现的,往常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的民间投资仅增长了2.1%。而政府投资快速增长的背后则是政府债务的增长。

部分经济数据的好转引发了“经济探底论”的再度回潮。但前面的分析已充分表明:当前经济的企稳回升是以牺牲长期可持续性而获得的短期现象。如果不着力消除经济体系内部的风险因素,上述“企稳”“探底”是不可能持久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所讲的,“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运用好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和应对,也要充分挖掘中长期增长潜力;既要保持总需求力度,也要改善供给质量”。就中国而言,尤其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坚持全面改革观,把激发市场活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有机结合起来。西方国家迟迟难以走出“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社会矛盾趋于激化,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市场机制发挥尚不充分,另一方面“市场失灵”已经充分暴露。需要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但“供给侧改革”无助于消除“市场失灵”现象,因此,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改革来配套。需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唯有如此,才能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风险 篇4

经济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财务风险无法完全消除, 这是由于在经济活动中, 每一个环节都有潜在的风险, 人们知道风险的存在, 却无法预知它产生的时间、原因和造成的损失, 人们只能在最大限度做到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 却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这种风险的产生。

从宏观上来说,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家政策因素, 如金融政策调整、货币紧缩政策等;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也会造成风险的产生;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和秩序混乱;经济法律的调整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从微观上来说,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也能够造成财务风险;企业领导层决策失误等等。从整体上看, 企业内部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规范等原因产生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损害更加直接, 但是这种财务风险也更容易管理和规避。

二、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一) 建立宏观的经济环境预警机制

对于宏观经济条件和国家政策上发生的变化, 最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环境预警机制。宏观上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很难及时把握, 但是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 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于已经产生的财务风险, 也能够降低它的损失。

(二) 优化资本结构, 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也就成为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资本结构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规模都要相适应, 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该考虑到自身发展和战略因素, 建立最佳的资本结构, 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如果一个企业出现大量的负债资本或权益资本, 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资本结构的失衡非常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 企业需要进行资本结构优化, 将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结合, 在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财务风险最小化寻找一个完美结合点。

(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 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风险处理能力是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经济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有着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敏锐的发现其中的问题, 从而及时进行处理。具体来说, 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管理需要具备如下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敏锐度;二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通过专业、科学的资料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相关风险管理;三是具有丰富的金融证券相关知识, 对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有良好的联系和把握, 能够将企业的资金合理地分派到各个部门中, 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财务风险规避方法

(一)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制度

由于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或领域, 要有全局观和大局观。因此, 应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制度, 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具体来说,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综合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系统全面的收集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资料, 全面、客观、系统的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以便在风险出现时能够以最快、最及时的方式应对。

(二)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方式

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通过获取多方面资料为全面评价宏观经济条件和微观经济市场做基础。在建立完善、系统的信息收集方面, 主要有二点要求:一是要掌握大量的原始信息, 并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这里的原始信息主要指企业内部各个项目和业务所涉及的财务信息, 以及国家政策调控、税法及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条款等, 通过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相对比较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二是要有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对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科学的方式处理, 判断有价值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始数据和信息分析, 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三)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由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决定的。在企业中, 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管理和规避, 因此, 企业必须要主动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 明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收集制度, 让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到位, 以此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规避。

四、结语

总之,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环节, 尤其在我国政策变化较快、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前提下, 财务风险更加无法避免。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正确认识自身, 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制度, 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小, 由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摘要:经济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 是每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的, 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到财务困境中, 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规避对于降低财务风险危害, 实现财务成功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 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经济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1]甘珊珊:《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商业会计》, 2005, 9。

[2]梁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1。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论文 篇5

运用工程经济学的以上特点来对工程项目进行项目可行性、投资、评估、技术制定、施工方案的选定、工程经济活动的预算和决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使施工企业又快又好地完成项目,还能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工程经济;分析;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建筑行业现今已经面临这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从而导致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面临这多种市场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工程经济管理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对风险进行科学地预测,如何规避、控制并转移风险成为了目前施工企业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就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和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的阐述。

1.控制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企业如想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事先对风险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种类多样且情况复杂,对于整个工程项目从前到后都可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对可能对施工企业造成亏损的风险的性质进行识别,并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对该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规避,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增加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可能

随着我国施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壮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加强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不仅是应对我国现有市场经济状况对于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

2.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

2.1.招投标引起的风险

2.1.1 招标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纸不符

我国现已实行的《清单计价规范》中明确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提供的工程数量有误或是因设计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的变化,若是在合同约定范围之内的,按原有的综合单价进行执行[1]。”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行业里,业主经常会为了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而在工程设计的初步阶段就开始对工程进行招标,因为设计初期的图纸深度不够,施工企业自行编制的综合单价往往不可能包含施工图纸中的全部内容,因而就容易出现在工程开工后进行施工时,才发现完善后的施工图纸与初设图纸相比,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尽管这些设计变更并不属于一类变更,但却很容易超过综合投标单价的10%。

而建设方往往为了转移自身的风险,会在已签署的合同中约定:“超过《工程量清单》的项目、数量和因此增加的工程费用,有承包人自行承担。”

2.1.2 招标过程中工程量清单出现漏项

在建设方在采用初设概算限额招投标时,往往会发生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图纸不够详尽,施工企业及时发现漏项也需要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

2.1.3 工程量清单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此种风险分为两种:第一,由于清单的项目以及其内容不符合采用的计量规则,所产生的投标报价的理解偏差;第二,由于建设方在招标文件中对计量规则和相关技术规范并未明确提出,而造成施工企业根据招标图计算所产生的偏差。

2.1.4 投标性施组造成的风险

投标施组是指,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施组所造成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不突破招标指导性施组,从而造成亏损[2];第二,施工企业对投标性施组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投标时,往往会因为为了中标而对投标施组中的施工方案进行成本的压缩,从而造成在中标后才发现其投标施组并不具备可行性与实际意义,从而造成企业的亏损。

2.1.5 低价竞标的风险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不合理的低价竞标的事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由于施工企业过多,从而造成市场甲乙两方的比例失调,很多施工企业为了避免设备闲置和人员窝工,不得不压低投标价格以争取中标;第二,业主本身为了追去经济效益,从而对中标价格进行压缩,甚至动用政府部门进行干预,使得在招投标过程中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2.2 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工程定额按照主编部门可以对其管理权限进行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性、企业性、补充性等类别的定额的划分,地方性的省定额由省定额站颁发执行,市政工程由政府进行投资,故由政府颁发执行此项定额,不同的部门进行工程定额的颁发必然会导致不同的要求的产生,对于定额的执行也常常会遇见这类问题,定额单位不能进行执行抉择,相关主管单位也难以解决[3]。

3.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风险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属于一个风险较为集中的阶段,其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施工方案选择的风险

因工程建设项目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气候、资金、水文地质、技术标准的变化等。所以施工企业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

3.2 工期以及安全质量的风险

由于建设方要求的工期紧张,增大了施工企业的投入,或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没有遵守施工、技术和安全规范而导致了工程的安全质量事故。这些原因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风险。

3.3 施工企业在进行劳务分包时的风险

施工作业人员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建设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依旧存在着施工作业人员素质水平比较低的现象,施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施工技术水平不到位等,很容易给工程项目带来安全质量隐患,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风险。

3.4 材料机械采购的风险 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的采购时,往往会因为施工周期长、材料用量大、市场价格变动等原因而增加施工成本。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机械的设备配置时,需要租凭许多大型的工程机械设备,但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局部机械停滞待工,对机械的调配使用不当造成机械利用率不高等,都会让施工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4.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4.1 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进行预测、规避和转移

相关风险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对各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然后再将这些判断运用到工程项目的各个实施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根据其风险级别进行排序,运用专业的风险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控制。

4.2 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

在合同形成时,要对建筑物资材料的询报价、招评表等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防止因合同漏洞所造成的损失。在合同签订时,签订双方应保证平等的关系,确保双方是在对合同条款的一致协商下签订的。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后,若发现合同中的条款有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当及时提出,强化施工企业的索赔意识,将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4.3 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部应当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使工程质量能达到建设方的要求。首先要对进场材料严把质量关,不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工程建造材料一律不予采用。其次对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加监督,做好各道施工工序的细节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4.4 加强对施工安全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应当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贯彻彻底。施工现场安全人员应注重每个环节之中的安全问题,同时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确保安全手段有效地运行,让施工企业不会受到安全风险的困扰。

5.结语

处理好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问题,是完成一个优秀的工程项目的前提。处理好工程经济管理问题,需要多个部门、人员相互协助来完成。通过实现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控制,可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代海艳.建筑工程经济探析[J].技术与市场.2011(7)

[2]鄢勇.试论影响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条件[J].技术与市场.2010(9)

经济风险 篇6

今明两年金融风险将集中暴露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96;2012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达1.63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比上年多2.93万亿元,增长16.7%,其中,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

不过,风险也蕴含其中。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在第十七届(2013)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今明两年金融风险将集中暴露。当前,一些金融风险隐患有所抬头,例如在地方政府换届之时,部分地区融资平台蠢蠢欲动;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有所上升。这些风险可能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动而表现出来。金融风险暴露的时间节点,主要是在今年和明年。这是由银行长期贷款的还款时点来推测的。2009年银行系统长期贷款占70%,2010年占60%多,这些贷款的集中还款期是3-5年,也就是说今明两年将是银行风险暴露的重要节点。随着债务集中到期,一些机构可能出现资金链问题,从而可能引发广泛风险。

地方债务和不良贷款不容小视

当下,地方债务问题逐渐长期化,成为左右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并牵制着决策层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及政策的取舍。那么,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数到底是多少?目前官方还没有披露准确数据,但根据国内某大型评级机构初步测算,2011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同比约下降3%,而2012年同比大幅反弹,增速约为20%,粗略测算,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在12万亿元左右。此外,根据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的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与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杠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6%,创历史最高水平。如此高的杠杆率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了极端的脆弱和明显的衰退。庞大数据蕴藏巨大风险令人担忧,这或许也是财政部为什么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联合四部门发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再次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规范的真实意图。

近期不良贷款暴露呈现加速扩散趋势。根据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88亿元,已经连续4个季度反弹,不良贷款率为0.95%,较前两季度上升0.01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0.63%、0.65%、0.7%。

对“影子银行”不可掉以轻心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除了以上所列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不良贷款,还有“影子银行”风险不得不引起重视。新任中央委员、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在十八大召开前夕的两个月里,两度警示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这个风险既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也与现代资本市场的风险相连。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根据中金公司的估算,理财产品方面,预计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将达到7万亿元,同比增长53%。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信托资产方面,银监会非银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行业管理信托资产已经扩张至6.98万亿元。民间金融方面,2011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链条断裂,凸显出民间借贷快速发展中的一些风险。受此前风险暴露影响,预计2012年规模将有所萎缩,余额将降至3万亿元左右。即使对这三种“影子银行”简单加总,2012年末规模估计就达到约20万亿元。而中国目前GDP规模也只有约50万亿元。数量上判断,中国的“影子银行”已经十分庞大。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可能蔓延

此外,还要警惕全球金融市场四个风险向中国传递:一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债务上限等风险将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能力;二是欧债危机存在蔓延的可能性,金融市场动荡还将持续;三是日本债务风险。在过去的10年里,日本政府一直在依靠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其在10年间的发债规模高达约14.6万亿美元,这一债务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230%,远远高出希腊的165%;四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出口下降和国际资本流向逆转的风险,这可能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银监会叫停银行代销PE理财品

各银行代销产品屡曝纠纷,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银监会日前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祭出利器,叫停银行代销PE(私募股权)理财品。记者调查了京城多家银行零售部,暂未发现银行有PE股权私募基金产品销售。

事件银监舍紧急叫停银行代销PE

继银监会叫停银信合作、代销保险之后,这一次轮到了相对较为“高端”的PE(私募股权)。银监会日前在全国的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

银监会方面表示,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列为今年重点工作首位。记者注意到,虽然2012年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也是把防风险列在重点工作首位,但和去年的表述相比,今年银监会的布局格外细致,银监会明列信用违约、表外业务、外部传染三类风险,并列出多项具体监管要求,尤其是针对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等风险明显加大了监管力度。

nlc202309011258

与去年“全面布控表外业务风险,着力减小风险的扩散性”寥寥数字粗略的表述相比,银监会今年明确提出: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PE)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

探因多家银行曝出理财产品纠纷

2012年年末,多个地区的多家银行曾接连曝出理财产品纠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银行代销的信托、PE产品等,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的讨论随之明显升温。随后,相关监管部门迅速开始关注理财产品风险。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次的规定中“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是首次明确提出,以后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想要通过银行进行PE投资,将会越来越难。

即使是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也多半听说过PE的高收益率一般来说10%是很常见的数字,同时,一些“混搭”了信托的PE,收益率更几乎常年保持在17%到18%的情况。而在曾经的创业板“旺季”,30%的收益率也曾一度存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现行规定,银监会并不对私募股权基金负有主要监管责任,但是去年末一些银行因此爆发理财纠纷,最终银监部门也不得不介入。

分析对银行私募行业均有影响

专家认为,近年来,银行新兴业务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风险苗头,特别是理财、代付和各类跨业合作业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说,理财产品往往是和其他产品相结合的,从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到用出去时间很长,中间存在一些不规范、不透明,可能进入一些明令禁止的领域,存在较大风险,监管层因此须加大监管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虽然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但应该以稳健为主,对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要严格监管,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尤其要提示风险。

郭田勇指出,目前,理财产品火爆,客户通常很信任银行这一渠道,这就会导致一些客户经理铤而走险。一来理财产品可以卖得掉,二来自己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这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作为散户IP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银监会的这项决定将会给VC/PE募资市场格局带来重大变化,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对银行来说,此项决定势必将会大为削弱银行为私募股权基金输送“弹药”的能力。

其次,对于其他第三方销售渠道来说,禁止银行代售私募股权基金意味着他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再次,对于VC/PE机构来说,由于银行是其散户LP的重要来源渠道,因此银监会的此项决定将会严重影响本来就已经处于困境的募资市场。

最后,对于散户LP来说,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票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IPO发审日趋严格,VC/PE基金往日的高回报难以再现,散户LP投资VC/PE基金的热情在逐渐减退,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风波将会更加打击散户LP的投资信心。

银行北京市场鲜有代销PE产品

银监会叫停通知下发之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零售部,银行方面均表示目前北京地区没有代销PE理财产品。但随着近年来各私人银行客户数和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攀升,PE产品对于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生银行此前发布的《2012年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指出,25%的高净值客户购买过PE类产品,48%对该类产品感兴趣,并可能会将资产转入提供该产品的私人银行。

浙江大学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金雪军表示,这次叫停PE是监管加强的直接结果,总体来说影子银行的风险很大,按照目前趋势来看,这次是PE,下次是其他的,以后纳入监管范围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对于银行来说,对叫停PE代销也有点无奈。因为PE的收入占据私人银行很大的一块百分比,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关心的是,如果全面叫停PE,将有哪些可以代替的投资选项。据媒体报道,杭州一家商业银行一名金姓负责人则表示,自己所在的部门已经讨论好,一旦收到具体文件通知,将会立即开始推出为私人银行客户量身定做的替代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投资门槛一千万起。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事实上银行代销PE产品反映的还有当前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这是需要各方努力改进的,并不是一刀切就能解决的。如果管得不严会有风险,但如果太严也可能压制银行创新。

趋势

第三方理财借机上位

银行暂停代销信托公司及PE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后,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借机上位,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渠道销售方。银行人士表示,现在对于金融产品的代销,银行非常谨慎,当前曝出的案例一般也都是个人行为。因为此类产品风险较大,一旦产品出事,虽然是由投资者承担风险,但银行也有管理责任,对银行声誉也会带来很大损害。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获批产品或分流至第三方机构。

据记者了解,尽管第三方理财暂时成为各类信托产品的主销售渠道,但实际销售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第三方平台上目前主推的是正处于政策风口浪尖上的基建类信托。这与信托公司的发行节奏相关,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去年12月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产品共计96款,占当月信托总发行量的比重高达32.54%。对于12月份发行的这些基建类信托,部分投资人对其风控情况并不放心。

郭田勇提醒投资者,股权投资类产品收益率比较高,但风险较大,一般商业银行不大可能销售这类产品,即便有的银行代销这类产品,也是通过其私人银行部进行,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高净值客户进行销售,而对一般的银行理财客户是不予销售的。“若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其内部一定有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和风险控制,而这些都会反映在银行和客户签署的协议上,对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把协议看清楚。”

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更透明

银监会在日前的监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按照收益类型对理财产品进行分账经营、分类管理的规定,多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赞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表示,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和资产池存在不对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光大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张旭阳称,“因为银行承担的风险不同,而且一个资金方在表内,一个资金方在表外,理所当然应该分类管理运营。”

吴晓灵认为,金融产品透明度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产品透明的关键是揭示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产品风险的关键点。“投资者买金融产品时其实不太清楚所买的产品是债权关系、股权关系还是信托关系,金融产品应该明示这种关系,否则让投资者承担风险是难以完全做到的。有时候把金融产品大肆宣扬,对金融产品有提示,但不是明确提示,法律关系和风险揭示不清楚,老百姓很多认为买的是银行存款。”吴晓灵说。

吴晓灵指出,按份额发售的理财产品其本质是投资基金,其发售份额的持有人超过200人即为公募基金,应按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公布信息;200人以下的应有规范的信息披露合同。去年12月28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法就是在规范这样的投资行为。

据了解,目前银行理财资金池的风险来自于银行理财的发行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不协调。银行理财产品是按照预期收益率发行的,而资金池的管理是动态管理,资产池的资产构成和投资标的会不断变化,相应的风险也在变化,而投资者很难掌握资产构成及即时的风险情况。

(文/马文婷 高晨)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程经济,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非常重视,尤其是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研究,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加强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国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发展建设,严重阻碍了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所以,如今,如何更好地加强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

1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1 工程风险管理数据概况

工程风险,概括说,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并影响工程项目目标(费用(资金)、进度(工期)、质量和安全)实现的事件。一般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参与建设的各方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风险还是很大的。据相关数据显示,工程越生疏,其工程风险越大。所以要尽最大的努力来降低风险。接下来将呈现一些公司风投过程中的负债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1.2 工程风险管理目前发展状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军事科技都在不断的发展,这些进步都依托于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无论是经济发展上的各种污水、垃圾的排放还是科技发展中实验过程中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等,都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污染,就算是科技不断地发展,发展到已经能够处理大部分的污染,但是并不代表使这些污染物完全的吸收或者是处理了,所以还会对其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种种的危害都可以归结为工程风险,就我国的目前发展,只能对这些风险进行相应的估计,并不能完全的对这些污染进行消除,尽管如此,还是要对工程风险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

1.3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方向

基于工程风险管理目前的情况还不乐观,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首先要做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定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针对对象,为了让我国的经济在工程风险中发展得更好,就要对工程风险进行透彻的了解,然后制订详细的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我国的工程管理的主攻对象。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中,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煤矿、化工厂等。因为这些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些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在煤矿业相关的产业诸如焦场、铁场等,他们每天的排放量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甚至对城市中心都造成严重的危害,人们不敢穿白色的衣服出门,衣服也不敢往出放,甚至家里的灰尘也比较多。所以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主要定义为污染较大的工程项目。

2 低碳经济的相关信息

2.1 低碳经济理论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减轻经济发展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避免剧烈的气候改变,减少恶劣气候令人类造成伤害的机会,因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可以会引致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化,会为人类的将来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能够让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下去,并且能很好地发展且造福人类,我国现阶段能做的就是极力控制大量废弃物排放的工厂,这样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不仅能够让我国的大气污染减少,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运用就是发展二次能源,尽量不使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仅可以再生,更重要的是无污染的。所以低碳经历的大力发展会对我国的一些原始工业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煤炭业的现状已经呈现衰减趋势。

2.2 低碳经济的运用发展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我国的电力方面的发展,由以前的煤机发电,变为现在的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古老的煤炭发电的方式是进行大量的燃煤,不仅大量使用了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且还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是利用这些二次能源发电,在有效利用自然界资源的同时还能减轻环境的负担,这就是低碳经济的运用。低碳经济不仅运用在发电方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就是“白色污染”。在以前,我国大量使用塑料袋,因为这样的方法大大方便了市民。但是这些塑料袋都是一次性的,并且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分解,在这些塑料袋被使用了一次之后就会被丢弃,但是大自然的能力是不能使它分解的,于是大量的塑料袋就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在倡导低碳经济以后,大力研发科技,发明了新兴的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在土地里会进行自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总之,低碳经济的倡导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

3.1 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低碳经济是被大力倡导的一个经济,因为这样的经济不仅能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还得到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在白色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虽然说在科技方面已经研发了可分解的塑料袋,还有的塑料袋多次使用,虽然这些措施对我国的环境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远远不够,要想把工作做到完美,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地方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拒绝免费提供塑料袋,并且呼吁广大市民拒绝使用塑料袋,这样的举措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良好。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说,我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对不排放合格的工厂进行查封,但是在检查人员离开之后,这些不达标的工厂又悄悄地开动,这样的做法就是对治理的不支持。虽说有这些不合理的举措,但是只要加大查处力度就能完成任务。

3.2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

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同时,需要对大量的不合格的工场进行查处,又要对新的符合低碳经济的产业进行开发来代替被查处的经济体系来平衡我国的经济体系,这样的决策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污染经济关闭与新经济的开发之间,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间隙,而这个间隙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时就有了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低碳经济工程风险管理不仅表现在这一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新开发的经济中,新开发的经济能不能长远发展,能不能代替旧经济使整体的经济体系不受动摇,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有运行之后才能知道,但是运行了就会有风险。

3.3 低碳经济与工程经济管理联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关系到工程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就是旧经济的淘汰与新经济的研发与运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对工程经济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新经济的研发之中,这期间的经济管理就是一个严重的空缺,这样就会使工程经济的工作不能完整的完成。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4 结论

总之,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重视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发展现状,比如说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企业不够重视经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等,并且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管制度以及改变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观念等,从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以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田.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8).

[2]申亚峰.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4(16).

[3]李志宏.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2(6).

[4]张丽雅,陈洁.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4(24).

经济风险 篇8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便改变了互相经济往来的方式, 虚拟化经济由此诞生。但因上世纪90年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规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虚拟化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步入21世纪, 因全球经济往来密切而衍生出的虚拟化经济也越来越深入到各国的经济往来中,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开始正视虚拟化经济在带来利益的同时所存在的风险, 研究出解决方法, 进而维护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安全与稳定。

一、虚拟经济的稳定性

(一) 虚拟经济的敏感性

虚拟化经济是将资本化的定价方式转化为自身价值基础的一种经济表现形式。资本化定价的手段是需要投资者对未来收益进行预估从而进行确定的, 但是资本化定价的表现手段并没有确定规范的标准, 所以, 就要求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1]。投资者的心理状态是根据其资产价格波动的幅度大小和频率来决定的, 当波动幅度过大或者频率过多的时候, 投资者就会表现出群体的一致性, 变得十分敏感。因此, 虚拟化经济的主要特征分为两点, 一是经济系统具有不稳定性, 二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决定了资产的价格。

(二) 虚拟经济的波动内生性

由于为虚拟资产定价的时候需要依据资本化的定价方式, 所以投资者对市场的平均收入利润和资产收入流要进行预估, 故虚拟化经济在投资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波动内生性[2]。在投资者对其资产进行炒作的过程中, 通常会将与经济方面的相关投资定在某种与经济基本因素没有很大关系的事情上, 这是由于经济参考点的收益通常不是很稳定所造成的。

(三) 虚拟经济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通常来讲, 虚拟化经济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价值的增值, 所以, 虚拟资本是没有国界限制的。所以, 如果要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稳定的时候, 需要从全球的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价格来进行着手和判断。在国际上, 国际货币的大规模扩张和虚拟化经济的贸易活动导致了各国资产发生了国际化的流动。对于单独的某个国家来说, 资产贸易的国际化正是造成其国家经济不稳的外生因素之一。但是重点在于, 资产贸易国际化所引起的冲击大多都处于虚拟经济的承受范围之内, 这就证实虚拟经济是具有国际性的。

从以上几点来看, 虽然目前虚拟经济内部运行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但对于实体经济在国家运行中所带来的直观冲击来说, 虚拟经济无疑成为了一个动荡缓冲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实体经济在遭受外界经济冲击时所产生的损失。目前, 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 在这样的条件下, 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自由化、多元化。针对这种现状, 我国也应该采取具体措施以提高经济安全, 从而持续稳定的发展虚拟化经济。

二、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

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指的是由虚拟化经济系统过度波动所引起泡沫化经济的可能性, 其所带来的危机意义就在于由泡沫化经济引发的大规模经济衰退和停滞[3]。造成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实体经济在市场中的盈利不稳定是虚拟经济产生风险的源头;虚拟经济的投机性特征是造成了虚拟经济不稳定的根本;各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是虚拟经济风险发生的推手。而这些原因所造成的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汇率风险

在以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从而谋取利益的人群中, 从不缺乏资金实力雄厚的资本家, 而中小投资者在其中也站着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但当虚拟资产国际化时, 汇率风险无疑成为了一类重要的风险类型。在套利、交换、套期保值等金融产品的操作上汇率显得尤为重要, 但当汇率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出现各种潜在问题时, 也将会迅速的危机到虚拟经济的市场, 引发炒作虚拟经济的整个人群的恐慌。

(二) 利率风险

由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所引起的名义利率的波动就是利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4]。在当今这个虚拟化经济盛行的时代, 投机者们的盈利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了利率的波动。当利率上升时, 会使资金对储蓄的需求增多, 用来投机的资金就会减少, 也可以说是购买各类证券基金的需求会下降。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供求规律, 供给超过需求时, 会导致各种虚拟资产的价格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给投资者造成很大损失。同时如果利率大幅度的下降, 还可能引发各个股市的连锁崩盘, 继而发生系统性的大规模金融危机。

(三) 通货膨胀风险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货币的存在价值无论是在实体经济中还是虚拟经济中都处于核心地位, 而通货膨胀往往是伴随着货币的贬值而产生的。在温和的通货膨胀过程中, 对虚拟资产的投资很大程度上胜过于投资实体经济, 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大规模通货膨胀, 货币则会快速贬值, 随之而来的就会造成金融系统出现危机, 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

(四) 国家政策风险

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整体环境对于虚拟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投资者在将资金投资于虚拟经济的过程中最无法掌控的就是一个国家对于虚拟经济的政策转向[5]。国家的现行政策如果不利于各项经济指标的平稳发展, 则会导致虚拟经济向不良方向发展。国家政策的无序变动会使虚拟经济的金融市场无所适从, 造成虚拟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虚拟经济在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个国家的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发展与其虚拟系统的稳定息息相关, 是各个国家在经济竞争上的核心所在。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冲击都是相对较高的, 所以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 也要确保在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加强控制虚拟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 规避虚拟经济带来的风险, 才可以使国家内部的经济系统平稳增长。

摘要:当今社会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较量中心逐渐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 而经济全球化的本身就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中, 虚拟化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安全及系统风险均属于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虚拟化经济本质, 进而从虚拟化经济具备的自身特点来分析其存在的风险类别和引起危险的因素。

关键词: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骏民, 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南开经济研究, 2012, 03 (06) :32-39.

[2]李刚, 曹彤春.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研究[J].金融inanceNO.8, 2014 (CumulativetyNO.562) 中国集体经济, 2013, 12 (06) :12-13.

[3]索红云, 杨运星.论虚拟经济的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商业时代, 2013, 09 (04) :9-10.

[4]刘晓欣.个别风险系统化与金融危机——来自虚拟经济学的解释[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1, 11 (04) :64-80.

如何化解三大经济金融风险? 篇9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转型 升级、风 险上升的 “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我国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

一方面,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信息消费等领域,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这些领域普遍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需要银行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给予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共同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另一方面,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规模高增速、业绩高指标、利润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拼规模和高资本消耗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很多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也开始暴露,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等系列经济金融风险。同时,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深入发展,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强烈冲击。

我国如何化解三个经济金融系统性风险,接轨经济发展“新常态”,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中国去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从而透露出了“以往刺激性的政策不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而是依靠释放改革红利促使经济平稳过渡到‘新常态’”这一重要政策导向。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隐性的矛盾会显性化,特别是巨额地方债务正进入集中偿债期,在今年地方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预期下滑的背景下,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地方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全口径统计合计为17.89万亿元,涵盖政府负有偿还、担保责任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其中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地方债务约2.4万亿元。

国际上通常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负债率60%作为衡量政府债务风险的参考值。截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为36.74%,仍处于安全线之内。不仅如此,我国的部分存量地方债务被用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投资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对地方偿债形成一定缓冲,还有较大规模的债务以土地抵押的形式存在,资产变现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因此总体上可应对和化解个别地区的风险。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在地方债务中市县级债务占比较大,特别是县级财政承担了较大的民生支出,却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债务风险有向基层集中的趋势。随着土地出让以及房地产相关税收减缓,部分地方债务以及融资平台不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新还旧,加之仍有部分隐性负债仍未列入统计口径,因此对财政薄弱地区的地方债务风险不可忽视。

二、中央地方财事权不对等。

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等,是造成地方债务风险积累的重要因素。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省级以下并未进入真正的分税制状态,地方缺乏主体税种,一直未形成完整的地方税体系。而近年来地方承担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房等民生支出明显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地方隐性负债的冲动。

在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绝大部分划归中央财政的形势下,地方税收对共享税的依赖度较大,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些地方财政高度依赖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收入,可用财力往往不足以覆盖其财政支出,这就造成了事权重心下移与财权重心上移的矛盾。这从某些地方政府不断通过信托等渠道借新还旧中可见一斑,同时增加了地方融资的成本。

三、努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过去几年我国的“造城运动”大规模扩张,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在管理上像“一锅粥”,融资、资金使用和偿债均缺乏规范机制,风险积累在所难免。

“新常态”主要是指经济增速进入中挡期,而且将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常态,包括贸易、投资等增速都可能有一定幅度的常态化的下降,这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总基调。

地方政府不应当期望地方投资在一两年内还具有以往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还会出现大幅增长,这样就可以减缓债务负担,而应当在增速平缓、市场相对平稳的条件下,通盘考虑债务问题。

要逐步消化其风险,关键是要强化地方债务硬约束,只有让地方政府发债制度变得完善和成熟,才能形成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的基础,才能以利息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券逐渐置换高融资成本的城投债。

短期内要依靠转换融资渠道、落实抵押、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长远则必须从中央和地方财权关系破题,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预算法经过20年来首次大修后,新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限额债券发行权,意味着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迈出重要一步,为减缓地方债务的风险积累提供了新的渠道。这得益于多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中央财政负担的支出项目未来将所有减少,但在新型城镇化中,保障房建设、公共服务投资等由地方财政负担的支出却会刚性增加。

因此,使地方获得与其事权相对等的财税收入,是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修订的预算法已经明确,将地方自发自还的债券纳入预算管理,这将是地方政府“阳光融资”的法律保障和约束。同时,地方政府还可通过PPP、BOT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使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投资中来。

如何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经济增速换挡进入新常态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进行,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会逐渐显性化。虽然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和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大,影子银行规模有所压缩,大量表外资产回表,但是由于小微企业仍然有巨大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同时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业对资金仍有一定吸引力,一些地区民间借贷依然活跃,因此影子银行规模仍然不小。

防范影子银行去杠杆、压缩表外业务,以及预防信贷结构调整中的风险滞后暴露,成为经济转型期金融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一、影子银行源于金融资源错配。

在现实情况下,金融供需结构性失衡,小微企业等需求群体融资可获得性低,是影子银行产生的主要根源。影子银行因此也被视作是资金供需双方在正规金融体系外的对接。

影子银行具有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从事“地下钱庄”交易,这类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前几年曾集中暴露,经过整肃后风险案件明显减少;一种是以银行理财、信托理财为代表的存款替代类金融产品,通过从表内到表外转移,脱离了监管,一定程度上存在期限错配和资金空转的现象;还有一类是大型企业利用融资的便利性,并未把资金用于实体项目发展,而是转手投进金融市场和影子银行中。由于缺乏投向以及监管的控制的缺失,部分资金进入到了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还有相当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并未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且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的利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利率,在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稳定性。

二、深化金融改革实现供需对接。

深化金融改革,增加金融供给,让资金供需实现更有效率的对接,是缓释金融体系波动的有效手段。同时,随着金融供给趋于充分,才有可能形成由市场供需决定和调节的均衡的利率价格。

如果金融供需始终处于结构性失衡的状态下,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影子银行,并出现其利率与正规金融体系利率并存的现象,导致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我国当前着力推进的民营银行试点以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提升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能够有效激活民间资本,使之成为能够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有效的产业资本,而不是以影子银行的形式存在。

另外,增加金融资源供给,不仅需要“用好增量”,还应“盘活存量”。今年多家金融机构发行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不仅包括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还有城商行、农商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入了发行“大军”。信贷资产证券化向常规化迈进,不仅有利于银行调整业务结构,释放出一定的贷款额度,还能将不流通的信贷资产转换为可流通的资本市场证券,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转化为与实体项目对接的金融资本。

三、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杠杆率。

影子银行的一个典型特征是高资金杠杆的运用,具体表现为理财、信托、银行买入返售资产等业务,增加了资金循环的环节。经济转型期的金融风险,呈现风险点增多、更加复杂的特征。民间借贷领域的风险频发,警示着我们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金融风险方面不能掉以轻心。

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短期内需要整顿非标理财,规范银行的同业业务,降低杠杆率,减少刚性兑付和揽储大战、防止影子银行出现自我循环。长远则必须依赖金融改革创新以及金融供给结构的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正规金融体系的覆盖面,以消除金融资源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大力发展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市场,鼓励小微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发行私募债等方式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8月出台《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之前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对同业业务监管升级。

如何化解货币政策风险?

9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去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6%,在我们预期目标之内。因为池子里货币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可能再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只有12.8%,还在控制范围之内。我们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要进行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实行定向调控。”

李总理这番讲话表明,中国货币政策不会全面宽松,仍是定向宽松,延续其此前“要滴灌、不要漫灌”的思路。

一、年内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平稳。

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快,7月份货币供应量明显减少,各界普遍担心下半年流动性将趋于紧张。未来货币政策既不会“放水”,也不会过紧,两者都不适应当前的情况,未来货币政策还将保持平稳运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和市场利率尽量处于偏低水平,既有利于稳增长,又可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目标服务。

二、定向调控将成重要政策取向。

事实证明,定向调控符合货币政策新常态。尽管实体经济总体发展企稳,但仍不太稳定,需要加强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但要求有更加精准的投放,继续保持流动性水平适度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继续优化基础货币投向,定向支持棚改、“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继续发展直接融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将直接融资和证券化“节省”的信贷资源优先用于支持小微等薄弱环节。必要时还可适当扩大定向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发挥了较好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了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央行还加大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力度。数据显示,2014年6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1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7亿元。

三、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积极谋变。

适应新常态,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也将发生相应变化,需要推出创新型工具。2013年推出了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设借贷便利),今年又推出了PSL(抵押补充贷款),表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正在进一步拓展和优化。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汇占款维持中低位将趋向常态化,外汇占款在货币投放领域的作用将减弱,再贷款、PSL等则有望承担基础货币供应的作用。

四、央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正回购、逆回购、SLO、SLF等工具的使用,确保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处于相对合理稳定的水平。央行还采用了定向降准、结构性信贷引导资金投向,提升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也符合宏观调控要“喷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的要求。同时,为弥补中长期利率工具的不足,央行通过推出PSL工具以完善中期利率政策,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打造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走廊”的同时,引导稳定的新常态货币政策预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稳步发展。

五、“定向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更长。

世界经济四大风险分析 篇10

一、主权债务风险

目前, 美国的国家债务已达16.4万亿, 超过美国GDP的总和。2011年美国GDP总和是13.3万亿, 但是国家主权债务已达16.4万亿, 债务风险困扰着美国。

欧洲的债务风险中, 希腊债务总规模已占到整个国家GDP的165%, 西班牙、意大利, 包括现在的法国、德国, 其债务额都在上涨, 尤其是我们所说的欧洲五国, 债务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0%。现在, 欧洲8个经济体的债务规模已超过50%。债务风险, 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对于欧洲来说是最大的危机。

日本的债务到2013年年底占GDP的比重是230%。这也是一个空前高的比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债务风险是第一风险, 也是最大的风险。而且其债务风险的趋势不是在好转, 而是越来越恶化, 负债比率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

二、财政风险

紧缩的财政政策给世界三大经济体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欧洲一些国家, 主权债务规模大需要紧缩财政开支, 紧缩财政开支与高福利制度产生较大矛盾。欧共体27个国家共3.45亿人口, 且百分之百是高福利国家。在高福利国家中, 医疗费用全免, 国民福利是也相当优越, 比如有的国家工作四天, 其余三天休息, 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六小时。还有其他的社会保障。现在由于主权债务而紧缩开支, 与原有的高福利产生了很大矛盾。

2012年希腊因政府削减财政开支, 大量民众上街游行。2013年欧洲仍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高负债的情况必然紧缩开支, 必然会和高福利发生矛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一定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支出能力与制度设计要相匹配。要保证人民群众最起码的医疗服务的水平, 但同时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 我们不能追赶欧洲这样高弗里德模式, 制度设计要有可持续性, 与财政的支出能力相匹配, 与GDP增长速度相协调,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而不是在制度设计一开始就把标准定得非常高, 甚至高过一些高福利的国家, 这样的制度就不具备持续性。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同时, 也要考虑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于我们重要的借鉴意义。债务导致财政困境, 财政和高福利制度产生尖锐的矛盾将导致的社会上巨大的矛盾, 甚至是社会动荡。这个问题2013年看起来还会更严重。

三、货币风险

第三大风险是这三大经济体出现了很大的货币风险, 或者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 还没有真正走上轨道, 但是导致新的金融危机的货币因素现在又非常突出。

所谓货币因素, 即美国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笔者2010年认为, 美元已经走上一条下行通道、贬值通道, 美元在这条通道上快速贬值, 速度越来越快。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至2010年, 美元已经贬值110%, 至今其贬值和当初1971年时相比, 恐怕会约在150%左右。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 美国推出第四轮宽松货币政策是完全为了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而非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笔者认为,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其引发的, 金融衍生品达几万种, 杠杆率平均下来是30~40倍, 高的达六、七十倍。美元在全世界占主导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 全世界货币体系是双挂钩的, 美元和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该货币体系破裂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牙买加体系与牙买加协议。牙买加协议的实质是各国可以决定自己的货币汇率, 各国的货币和美元不再挂钩。牙买加产生的背景也是美国经济遇到危机, 美元处于贬值通道。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了避免特别提款权贬值, 把其一半在美国的特别提款权兑换成黄金, 因为和美元、黄金挂钩, 他直接把这些钱兑换成黄金, 用轮船运回了法国。当他准备把其余的50%从美国拉回到法国的时候, 美国宣布美元不再和全世界各国的货币挂钩, 由于美国的宣布, 一夜之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但是由于惯性, 巨大的货币结算、货币储备、国际贸易交易绝大多数还采用美元。目前, 全世界外汇储备的货币按币种来说60%以上是美元, 贸易结算货币分布60%以上是美元,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 80%的美元货币储备是在发展中国家。美国自己仅仅储备了几百亿。美国不用储备, 可以通过印钞来增加美元数量。

美国此轮的宽松货币政策绝不是说只解决国内的问题, 而是把国内的风险转嫁到全球, 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全球。第三轮宽松货币政策即将推出时指出了这些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第四轮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 还会不会出第五轮?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看来, 只要可以给美国带来国家利益, 可以转嫁危机。美国就会随时出台相关政策。

日本安倍政权刚刚上台, 主推宽松的货币政策, 即发货币。这一轮准备发20万亿日元的货币, 20万亿日元货币不行, 还发不发呢?笔者认为安倍不仅思想极右, 经济管理手段也是非常极端。

日本已经拉开第三个失去的10年, 现在已经失去20年, 开始第三个等于22年了。实际上日本是从1991年就开始经济衰退, 1991-2001年是10年, 2001-2011年又是10年, 现在第22年。第三个10年又开始了。2012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是-4.7%, 三季度是-3.4%。目前采用的数据是媒体公开数据, 但2013年日本的经济增速还会下降。2012年是负数, 2013年还会是负数。日本的海啸导致的经济问题, 加上日本现在有几个大问题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改变。第一是日本的经济增速是下降的, 是负数, 是第三个衰退的十年。第二个是日本的产业在退步, 日本的制造业在退步。

原来在亚洲, 日本的产业竞争力高于中国, 也高于很多其他国家, 现在日本的产业在退步。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日本原来位于全球前列, 但现在悄无声息。现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独领风骚的是苹果、三星。日本汽车在世界的份额也在下降, 原来丰田占第一, 现在由于海啸, 日本的产业链结构发生很大问题。“日本面向未来的基本竞争战略”就是把核心零部件、高端研发能力与新材料留在日本国内。但由于核心零部件留在日本国内, 海啸中受到很大冲击。

中国2010年汽车产量和销量都达到1800多万辆, 已经到了全球第一。2011年我们和这个数字接近, 2012年约1900多万辆, 仍居世界第一。但在中国的日资企业, 只是在中国组装, 核心零部件都在日本, 这一次重创之后, 因为核心零部件在日本, 所以全球的汽车生产在2012年之中都急剧下降, 日本产业至今都还没有真正振兴。

在高科技方面, 日本的“失去20年”是由于其在创新战略上重大失误导致的。如在电子产品方面, 美国的创新路线是数据化, 用数据化来进行电子产品的革命。日本当年是高清化, 即加细密度, 使它更加清晰, 也有要推进数据化的呼声, 但是由于高新技术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本, 资本的力量过大, 所以日本在原创性革命面前选择了高清。我们买日本的高清产品, 但是美国为首的数据化迅速占领全球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微软等数字化的计算机、数字化的摄影机、数字化的照相机如今淘汰了胶片, 淘汰了高清晰的产品。这就是在创新战略上日本的重大失误。日本现在的产业确实没有亮点, 但是日本经济最大的出口市场是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 日本右翼势力没有什么悔改, 在对中国侵略问题上没有什么悔过, 那么其对中国的出口方面也不会如此顺畅。日本的国内问题会使其货币风险继续加大, 有可能20万亿的日元发放之后, 还会有新的动作。

所以在世界经济分析和展望里对这三大经济体有一个判断。即由三大经济体带领, 有可能出现一个全球宽松货币时代。现在很多新兴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也推出了宽松货币政策, 以宽松对宽松, 可能就出现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 全球性流动性泛滥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第一, 大宗商品的价格跌宕起伏, 现在铁矿石价格又开始急转直上, 因为2011年中国的钢铁生产整体下降, 对铁矿石需求量整体下降, 因此2012年一年我国铁矿石价格、钢铁价格和全球的铁矿石价格都是下降的。2013年货币宽松政策、流动性泛滥, 首先反弹的就是铁矿石价格, 已经百分之几十了。大宗商品的价格2013年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动。如果宽松货币政策时代不结束, 它的变动价格可能是上升的, 上升速度也比较快。目前石油的价格每桶是90多美金, 但石油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变数, 即美国到由于发明了页岩气的技术, 其非石油能源已经占到供应量的40%, 2015年目标是达到65%, 2017年目标是变成石油输出国, 2020年的目标是变成超过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能源出口国。这可能从根本上改写能源的布局, 也可能因为能源爆发战争。这个问题可能是将来变量很大的问题。所以, 美、日、欧这三大经济体债务风险、财政风险、货币风险给全球带来的风险, 大宗商品的市场风险是首先的。

第二, 国际贸易风险。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从1946年开始全球成立了关贸总协定, 方向是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过去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的主导者是发达经济体, 其目的是为了推进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 占领全球的市场。而现在他们是阻碍者, 是保守主义。瑞典政府有一个女部长曾经向笔者提及, 瑞典和中国的观点是一样的, 即支持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成了国际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代表。这就是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 过去的推动者现在成了阻力。1978年我国的国际贸易量只有206亿美元, 2011年是3.6万亿, 出口是居世界第一位。1978年, 我国外汇储备量是8亿美金, 2008年至今一直是世界第一位, 都在3万亿以上。根据最新数据, 2012年12月外汇储备达到近九年以来的最低峰, 也在3万亿以上。根据“走出去”战略, 外汇储备也在调整结构, 将我们更多的外汇储备变成对外投资, 实际上已经见到成效。外汇储备虽然在下降, 但我国的外汇储备仍然排在世界第一位。这样, 国际贸易的风险也会非常大, 因为我国是第一出口国, 在出口上其中有一个优势是价格优势, 在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面前, 我国就存在两难选择。如果我国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那么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会相对下降;如果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全球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的背景下, 我们肯定吃亏。所以国际贸易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十八大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来要继续扩大国际贸易, 要开拓国际市场, 因为他们的货币政策会给我们开拓国际市场带来新的困难。

第三, 通胀风险。这个通胀有可能是全球性的, 而不仅仅是中国。因为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必然带来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工业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和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它有一个实质期, 但是这个链条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会产生连锁反应。

四、经济倒退的风险

第四个大的风险是经济倒退的风险。整体衰退的风险没有破除与缓解。三大经济体没有走出困境, 经济增长乏力。日本、欧洲, 甚至连德国的经济增速都在下降。

2011年我们曾预计美国2012年的经济增速为3%。世界权威组织认为, 2013年全世界的经济增速在3%左右。美国的经济增速能不能达到3%是一个未知数。美国的失业率在总统竞选期间是7.5% (在此之前均为9.9%以上, 最高曾达到9.6%。三大经济体难以走出困境, 特别是其总需要依然疲弱, 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很大影响。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出口增长很快, 但是传统的主要市场是美、日、欧三大经济体, 占60%。2008年至今已降至50%左右, 仍在回落。现在市场增长较快的是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三大经济体 (当然其作用在递减) , 他们问题重重、矛盾重重、困难重重。这三大经济体如果不走出困境, 经济就不能尽快复苏。

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处在一片阴霾之中, 尚未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亮点和突破点, 特别是美、日、欧。当然,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也在实施一些新的战略, 值得关注。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推出一些国家战略, 在制造业复兴、实体经济回归、出口倍增、贸易保护与本国市场方面都推出国家层面的大战略。笔者认为这些战略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时间段。比如说美国的重振制造业, 产业回流并不是向美国回流。跟我国竞争最激烈的是墨西哥, 墨西哥的制造业与我国的制造业严重同质化, 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产量急剧上升。物流成本低, 劳动力成本低。实质上与我国制造业竞争最激烈的是像墨西哥、巴西这样的国家, 而非美国。美国的制造业是在另一个层面上, 如航空、生物制药、机器人这样的高端制造业。但这种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包括金融均是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稀疏型行业, 无法解决美国想解决的就业问题。

2013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呈现整体减速趋势。但仍然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2012年以来,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下滑。据18个新兴经济体23项服务业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调查制定的新兴市场指数, 2012年第三季度采购经理人的指数从二季度53.2%下滑到52.1%。现代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力量。流通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所谓基础性, 实际上要看国家整个市场的流量, 这个流量决定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率和质量。据统计年鉴计算, 市场只有一个反映数字, 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但这是很小的一块, 这体现不了基础性。所谓基础性, 是市场的总量的概念, 数据用以支撑国民经济大的市场的流量。这个市场的流量能有多大呢?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8.4万亿人民币, 在这个基础上, “十二五”期间每年的年均增长速度是15%, 也就是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市场应该是36.8万亿。物流的流转量是国民经济总值的3倍。国民经济总值现在是47万亿, 将近50万亿, 3倍的流量接近150万人民币。国际贸易量是4万亿美金, 按现在的汇率6%左右计算, 约25万亿人民币。还有生产资料市场, 现在是50多万亿, 接近60万亿。虽然市场在交易上有重叠, 但在市场的流量方面是没有重叠的。如此大的一个流通量, 在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谓先导性, 就是在流通方面表现的指标一定是先于市场运行。包括采购经理人指数、CPI、PPI等价格指数,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还有各大市场公布的指数。如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吴江的丝绸价格指数与统计局发布的钢铁价格指数以及即将推出的中国药材价格指数等, 实际上都先于国民经济运行, 这就是先导性。

前文提及的大流量是基础性, 这些先于市场的指标则体现了先导性。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这些先导性的指标, 将来巨大的流量将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率和质量。2012年GDP增速下降, “十二五”期间整个规划年均增速是7%, 但笔者认为, 可能运行的结果会超过7%。如同“十一五”期间、“十五”期间连续十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个五年规划中, 预计年均增速都8%, 实际超过8%一样, 改革开放到2012年为止, 年均增速差不多接近10%, 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 年均增速是9.6% (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的GDP增速五年平均10.7%) 。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与产业转型,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速就像进入高铁时代, 轨道的质量、周边环境质量等各方面也要适应高速列车的运行。中国的经济速度下行, 是内、外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外因主要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内因主要是受我们自己主动调整与主动降速。在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研究里, 笔者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换档期、平台期、调整期和转型期。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虽然在调整和转型, 但考虑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资本积累、快速增长的周期。市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仍然在快速增长, 消费、住房、教育、投资、健康、休闲、旅游、文化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些释放出来的消费能力将持续拉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进而拉动全球经济复苏。

最近一些权威机构的预测, 我国从现今起到2020年, 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都在50%以上。2008年以后对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从美国转到了中国。此处所指的“拉动”是世界经济那部分的拉动。现在每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占的比重都在20%以上。所以, 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话语权的提高是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有直接的关系。但仍会遇到前文所提的贸易战、货币战及出口导向型模式挫折。因为在三架马车里, 过去贡献比较大的一直是出口, 出口非常大。但现在出口的贡献在递减,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012年12月有一篇文章认为, 2012年一到三季度, 中国经济增长中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05.5%, 其中消费占55%, 投资占4.5%, 也就是说出口实际上是-5.5%。

总体说来, 2013年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的调整期, 低增长成为发达国家的常态,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将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全球治理的新模式正在加快探索和构建, 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 也面临着自身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所以,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更有战略性、全球性、前瞻性, 要在短期政策和长期战略之间寻求平衡, 在解决国内问题和应对国际问题面前寻求平衡, 要在参与全球化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寻求平衡。总之, 我们要在国际环境中创造有利于国家的更大的机遇, 为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编辑:韦京)

摘要: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面临四大风险:即主权债务风险、财政风险、货币风险与经济倒退的风险。本文对四大风险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对全球经济起到主导作用的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还难以走出困境。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例将大幅上升。

关键词:主权债务风险,财政风险,货币风险,经济倒退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文玲.未来30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R].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 (2010-2011) , 2011-01-01.

[2]陈文玲.201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R].中国经济年会 (2011-2012) 会刊, 2012-01-14.

经济风险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程经济风险;防范管理;研究

现阶段,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重庆飞华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项目建设就是23万吨/年废氯化氢回收。该项目的总投资约16亿元,建设周期为36个月,计划于2017年4月建成投产。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目标,以该公司项目为例,对工程经济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

一、低碳经济概述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制度改革、产业转型以及技术提升等多种措施,尽量降低石油与煤炭的消耗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确保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中,低碳经济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够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形成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

1.工程施工方案不全面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中、后3个阶段始终围绕最大利益开展工作,所以,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十分重视,高于施工方案与安全的重视程度。然而,在新时期低碳经济背景下,人们需要转变思想,并站在全新角度对施工方案的重要性予以看待。其中,施工方案内容有四方面:第一,基于环境保护效用开展工程项目;第二,提高工程建设方案的可持续能源化设计;第三,正确选择并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第四,尽量降低项目施工污染物,确保排放物的处理低能耗且环保。然而,在国际绿色低碳经济国家当中,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要想全面掌握工程经济预期风险主要方向,一定要重视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明确绿化指标,予以全面系统化的文字与数字说明,合理预测未来不确定因素,为工程经济管理奠定基础。

2.工程招标过程存在未知因素

现阶段,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并未得到普及,所以,导致建设人员没有形成较强的工程经济风险意识,也很难保证工程项目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建设,所以,对于工程招投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其中,成本未知导致工程建设风险问题增多,很多工程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周期很长,难以对工程成本进行准确地估计,很容易形成成本的浪费。另外,即便估测成本,在实际施工中也同样会出现难以预测到的材料成本问题。同时,因为国内市场属于自由竞争,所以,市场资源流通也自由,这样一来,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参与到竞标中的企业数量也很多,很容易出现不具备施工能力或资质的企业。由于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与经验不足,所以,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风险。

三、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防范管理

1.合理制定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目前,施工单位需要积极探索并创新工程施工方案,为绿色可持续能源建设提供保障。其中,应该保证建设地址的合理性,选择污染物的排放路线,确保其具有保护效应。同时,应该将环境保护与节能环保理念渗透到施工方案当中,充分展现绿色低碳与预防管理风险的特点。基于环境保护,应当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为此,在施工方案当中需要确定出环境质量衡量指标,逐渐转变施工目标,以绿色环保为核心。针对施工过程容易出现且难以预测的风险,施工一方需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应对,有效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参与方间协作关系与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确保各参与方的均衡,对工程经济效益予以正确认识。而各参与方还应该互相协调配合,基于环境保护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工程施工进度。另外,在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中,应当充分体现经济管理概念,并合理利用科学技术。

2.降低工程招标过程未知因素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不仅要转变工程经济观念,同时,还应该正确地分析风险本质问题。在招投标过程中,成本估算失误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很容易出现竞标单位不满足招标资格的问题。若能够针对问题予以及时调整,就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对于工程实施成本,应该按照工程目标与计划对成本进行中长期地预测,一旦超出成本控制范围出现成本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成本控制工作,保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尽量减少成本浪费。与此同时,要想保证竞争的公平,招标方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选择并制定标准,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度,确保投标竞争的公平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工程经济的新元素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正是在新工程经济模式的作用之下,为低碳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也同样存在较高风险。为此,需要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且及时预见风险,针对风险问题提出可行性的预防管理措施。文章以重庆飞华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建设为例,重点阐述了工程项目经济风险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丽雅,陈洁.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4(24):205-206.

[2] 申亚峰.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6):150,152.

[3] 周昕.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12):160-160.

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 篇12

一、金融经济风险类型分析

1. 金融政策风险

金融经济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不仅包括国内政府制定的金融经济政策, 还包括国外的经济政策。国家性质的经济政策对于金融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强制性作用, 因此, 一旦国内外政府经济政策出现了变动, 那么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甚至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金融政策指的是, 政府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情况, 如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金融技术以及资本等来进行法律法规的调整。政府制定了新的金融经济政策就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执行, 如果有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出现了违反政策规定的情况, 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而造成严重的金融政策风险。

2. 金融汇率风险

汇率指的是两个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 金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金融汇率的影响, 从而产生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的是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 交易的双方国家在贸易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现象, 造成汇率的不断变动。可以看出, 汇率风险的产生与国内外双方的货币经济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 金融信贷风险

金融信贷风险指的是少数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 在贷款个人或者企业进行贷款时, 没有对贷款人的基本信息如诚信度等进行严格的审查或者即使查出来贷款人信誉度不足, 也依然选择贷款给对象, 结果导致金融信贷市场竞争出现不公平现象, 最终影响金融信贷的长远发展。少数金融机构在发展理念上存在问题, 只想要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和规模, 没有考虑到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不正当的信贷规模扩张手段会导致大量贷款人员无法及时偿还贷款, 金融机构发展后劲不足, 反而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也会影响银行的正常发展。因此, 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有可能会引起金融信贷风险。

4. 金融会计风险

金融会计风险指的是金融经济发展过程, 由于金融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以及监督等方面出现的风险。金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人员的支持,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越高, 职业道德良好, 那么金融会计也就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相反地, 如果金融会计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足, 那么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而影响金融经济的长远发展。此外, 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督, 监督不力将会产生金融监督风险, 如监督不力导致金融会计记账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等等。核算风险也是金融会计风险中的重要内容, 其指的是金融会计核算不符合规定,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5. 金融利率风险

与汇率风险相似, 利率风险与国家制定的货币经济政策有关。国内货币经济政策会根据当前那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 从而导致银行利率出现变动, 最终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汇率不同的是, 利率只受本国货币经济政策的影响, 而汇率受交易双方国家货币经济政策的影响。

二、金融经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 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金融机构风险产生的原因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就在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金融机构在借贷过程中的行为和规范以及金融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等会导致机构陷入严重的金融信贷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第二, 企业单位的原因。如果企业单位的信誉度不够, 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势必会制约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从而导致金融资产质量的下降;

第三, 金融资产结构的原因。金融机构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业务资产。固定资产出现风险的可能较小, 但是业务资产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则较大, 业务发展形势不良、资产无法回收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发展负荷, 从而产生金融经济风险。

三、金融经济风险的防范建议

1. 加强对信贷流动的严格控制

金融市场的运行需要依靠信贷的流动, 但是信贷的发展却有可能导致出现严重的金融信贷风险。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针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政策调整, 帮助金融市场进行信贷风险规避, 如使用债券来替代按资产证券, 同时也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金融经济系统, 转变新的债券金融信贷模式。这些政策加强了对信贷流动的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 政府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 进一步加强对信贷流动的控制, 帮助中小型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发展, 降低金融机构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2.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金融发展。这是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也是加强金融货币流通, 拓宽金融业务的重要渠道, 对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实现金融体制改革

实现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金融经济有序的发展、稳定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加强对金融体制的改革才能够重组金融组织机构,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此外, 实现金融体制改革还能够加强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保证,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因此, 通过实现金融体制的改革, 金融经济风险才可以得到更好的防范, 有助于推动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加强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监管

要风范金融风险还需要政府加强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监管, 加大对金融市场中违法乱纪现象的打击力度, 保证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对企业单位的管理, 及时发现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出现的不当行为, 依照法律进行市场监管和法律责任追求, 加强对金融市场主体的法律约束以及道德规范, 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金融经济风险的产生。

5. 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要防范金融经济的风险必须要求能够加大对市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规范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运营秩序。金融机构应该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对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以及借款单位和个人的信誉度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确定信贷对象有按期偿还贷款的能力之后再进行借贷。当然, 监管力度的加大还表现在发现了违规行为之后, 机构必须要进行有效和及时的处理, 防止出现严重的信贷风险。

6.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防止金融机构的会计风险,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要有所保证。要求金融机构在发挥在那过程中要加强对金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培训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灵敏度, 帮助会计人员了解政府颁发的最新金融、经济政策, 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 金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大量的金融风险, 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具体来说, 金融经济的风险主要包括金融政策风险、金融汇率风险、信贷风险、会计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 金融经济风险的产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要加强对金融经济风险的防范必须要求政府加强对信贷流动的严格控制, 并依赖信息技术推动金融经济的发展。同时, 政府还应该要加强对金融体制的改革, 加大对金融市场秩序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内外部条件。

摘要:金融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两面性。一方面, 金融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 金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较高的风险, 这对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安宁又十分不利。因此, 为了保证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金融经济风险的重视, 分析金融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 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本文就这些相关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金融经济,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张海洋, 冯伟, 廖镇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及其防范——以网络银行业务为例[J].中外企业家, 2013 (08) :10-12.

[2]张鲁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其防范——以信息不对称为视角[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4 (05) :51-55.

[3]王波.论供应链金融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及其防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10-13.

[4]王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 2011 (04) :238-240.

[5]黄辰, 高雪峰.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微信红包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5 (04) :77-82.

[6]韩宇, 胡剑波.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特有风险及其防范[J].改革与战略, 2015 (07) :81-85.

上一篇:感染性眼内炎下一篇:中西神话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