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2024-10-19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共12篇)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1

一般而言,进行正确合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就必须要对经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足够的了解。经济效益分析作为风险投资的必要环节,对风险投资的走向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合理的效益分析,能够保证投资企业或者投资家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利益,避开或减少风险的额度。

一、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

(一)经济效益可行性标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确保项目可行,就必须保证当风险投资的所得和所费具有相同量时,其效益可行性标准为:纯经济效益>0或经济效率>1。

(二)经济效益择优标准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优化,也就是要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投资方案,以便保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或满意化。基本的择优标准如下:

1. 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投资方案的总体效果最优是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实惠,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适用。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少、效率低、效益差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项目投资择优时,一方面要考虑总体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单位效果,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 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是追求投资方案的单位效果最优,能够反映高效率,对企业走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有积极意义,在资金较贫乏的情况下适用。总体而言,采用这种标准,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十分有益的,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有限资金发挥较大的效益,进而能够全面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标准难以兼顾单位效果和总体效果、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

3.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兼顾纯经济效益和 (纯) 经济效率的择优标准,其一方面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能使其得到较高的效率。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因为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和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都是单目标优化,但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是多目标优化。所以,采用这种标准才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和优化项目投资。

4. 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纯经济效益和 (纯) 经济效率均为最大,也就是要保证投资的总体效果和单位效果都达到最优。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多个风险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中,如果用标准1和标准2所得结论一致,就足以说明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了统一;如果所得结论相悖,那就必须重新设计投资项目,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方案的再创造,以便能够保证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最佳结合,最终顺利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改进型平衡点分析

1. 对现行平衡点分析的评价及改进

所谓的平衡点分析其实就是对风险投资不确定性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求出风险投资项目的收人等于支出,也就是不盈不亏的平衡点。一般来说平衡点越低,风险投资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大,抗风险能力也就会越强。

(1)由静态平衡点向动态平衡点的改进。现行平衡点分析方法不会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会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只会分析某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因此,其是不能全面地反映风险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为此,就需要进行动态平衡点分析。

(2)由单一产品平衡点向多品种平衡点的改进。平衡点分析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单一产品,如果是进行多品种的平衡点分析,还是需要基于假设产品品种结构不变的基础之上。不过,市场需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优化产品结构等客观要求,对多品种平衡点分析及其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多品种平衡点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的变化肯定会导致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平衡点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以多品种平衡点为分析方法的途径,就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能够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及时优化产品组合,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风险。

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最佳的产品组合,也就是要使计划期获得的利润最大。由于计划期的固定成本相对固定,而利润总额等于边际贡献总额减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润最大就等于边际贡献最大;如果是再从降低风险、提高经营安全串和降低平衡点的角度上考虑,以综合法为例,平衡点开工率就等价于固定成本除以边际贡献总额,又由于固定成本不变,所以,要想降低平衡点,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边际贡献。

(二)改进型敏感性分析

1. 实现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改进

与多因素相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假定某一因素变动,但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的,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不确定因素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交叉地、综合地发生着,所以,进行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势在必行。

2. 合理设计不确定因素

这主要是指根据可能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确认不确定因素。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不确定因素必须是直接因素,而非间接因素。比如说,因为成本是间接因素,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和固定成本这三个直接因素决定它的大小,所以假如以成本作为不确定因素那就不合理。此外,为了更简洁一些,在不确定因素的选择上也应该简单些,比如说不宜选择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等,这些成本要素作为不确定性因素。

3. 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

只对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通过计算,是现行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向,其主要是分析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大小,也就是说,只是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但从规律探索的原则上看,假如我们能在把握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那就可能更好的把握所有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带来更大,更有利的影响。

4. 平衡点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

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平衡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都是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因此,可以保留把它们融为一体,这样就很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风险投资的结果有导向性的作用。为保证投资的效益,保证投资的结果按预定的方向前进,企业和投资者必须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所有的风险投资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因此, 对所有的风险投资家或者企业而言, 做好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至关重要, 这是保证能够盈利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风险投资,经济效益,效益标准,权衡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平.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2]王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与决策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5 (01) .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2

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加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让IT的投资价值显现出来,需要一种合理的评估和效益分析方法。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出现的许多理论、原则和方法,例如:总体拥有成本TCO、经济增加值EVA、总体经济影响TEI、平衡记分卡BSC,等等,但是,这些方法由于下列主要原因,使得企业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能计算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

缺乏可操作性:这些方法都没有给出具体可以运用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没有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是源自国外,其中使用的指标和数据不能直接应用;

缺乏应针对性:这些方法的通用性强,但针对性弱,它们既可以应用到CRM、ERP,也可以应用在PLM或者EIP,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说服力。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广信息化进程,利用各种形式投入专项资金,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笔者所在的企业曾分别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贷款、拨款等资助。由于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巨大,企业在决定是否申请资金、

需要多少的时候,除了考虑企业的发展,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什么企业可以收回投入资金并获得赢利。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公司获得国家信息化资金支持后,介绍我们在信息化项目投资分析方面的具体实践,期望给国内同行更多的帮助。为了方便起见,以后称笔者所在公司为X公司。

1.1. 信息化效益分析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指标、参数和数据。简单而言,指标是济效益分析模型的变量组,是分析信息化经济效益的一组计算公式,可以包括例如总体经济影响TEI、财务净现值NPV、总体拥有成本TCO等,合适的模型指标可以充分表明信息系统应用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些模型元素通常是一些计算公式,其中的变量是企业的关键基础数据,表示企业的实际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统计报表中得到;常量参数表明企业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在生产、市场、服务、产品与研发等方面的绩效改进程度,是应用信息系统的可以达到的牵引目标。

在X公司分析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确定指标和参数这两个要素时,我们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发展战略以及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是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对于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公司KPI考核指标的选取上,在此不再论述。 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公布的企业应用系统的统计效果 在投资项目的回报分析上,我们需要知道国内外在具体企业应用系统上的最佳结果或平均效益,需要了解国内外标杆企业应用信息系统的情况,这样,才能采用标杆管理的办法,选取适度的标杆值。

最近5年公司实施计算机应用系统后的效果统计 最近五年X公司引入国外的MRP II系统,应用的效果实际上直接地反映了公司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和

能力,它综合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态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应用水平、企业基础等方面,是适当选取各项预算指标值的重要依据。

公司最近2年的部分KPI考核指标 由于笔者的公司采用了以平衡记分卡为工具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各个部门执行了量化管理,其中的KPI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指标既是工作考核与评估的依据,又是部门需要改进的目标。我们希望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现公司战略的同时,在战术层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各自的目标,从而达到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目标。

1.1.1. 最近5年公司实施计算机应用系统后的效果统计

目的是依据公司的基础,适当地选取效益分析模型中的参数。如果企业没有应用过信息系统,参数的确定就只能依赖其它参考。X公司是国家重点企业,行业带头人。象其它大型国有企业一样,X公司从单机单功能、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到引入国外ERP系统,从自发的.点滴应用、混乱的多领域需求到将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结合,制订信息战略规划,X公司应用信息技术已有多的历史。最近五年X公司引入国外的MRP II系统,应用的效果实际上直接地反映了公司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和能力,它综合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态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应用水平、企业基础等方面,是适当选取各项预算指标值的重要依据。

表1:X公司用MRP II后效果的部分统计结果

1.1.2. 国内公开的优秀企业信息化的效果

标杆公司是我们选择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和参数的重要依据。尽管国内发表了许多报告和文章介绍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但是,缺乏X公司的同行、竞争对手或标杆企业信息化的资料;另外,由于信息化效果计算的多样化、复杂化,资料的来源是我们选择的又一个重要条件。我们选择了三个国内企业: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和海化集团。联想集团和海尔集团属于国内最优秀的企业,他们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的重视(同样获得信息化项目国债贴息贷款)和赞扬,1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联想集团参加了“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联想和海尔集团是其中三家介绍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企业。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开展的“企业信息化核心框架研究”课题,首先在山东海化集团公司得到了验证,在简明的山东海化集团信息化研究报告中,首次披露了部分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的分析要素下的一些指标。这是目前国内在信息化经济学研究与指导操作方面最有权威的工作,可供借鉴。

表2

表3:海尔集团实施SAP ERP后的效果

采购成本大幅度减少,降低库存资金7亿元,降低67%。

山东海化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济效益如下:

1) 物资管理系统使库存由60天降到40天,以库存平均余额36234万元计,年节省资金10459万元,资金成本以6%计,相当于一年降低成本628万元;

2) 积压损失由0.59%降到0.29%,以2400314万元的营业额计算,年节省资金7201万元,资金成本以6%计,相当于一年降低成本432万元;

3) 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使应收账周转天数降低15天,以83501万元的应收账平均余额计算,相当于节省资金10447万元,以资金成本6%计,降低成本627万元;

4) 生产自动化方面单纯碱炭化转化率一项,转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吨碱成本降低18元,以年产95万吨计算,年节资金1710万元。

1.1.3. 国外研究机构对信息化产生间接效益的研究和统计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3

分析经济形势须重点关注欧盟和美国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有可能停滞,主要世界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甚至面临着下滑的危险,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在明显增加。这些都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带来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要紧密地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两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和和美国的经济变化的情况。欧洲的经济形势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和蔓延,处在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而美国当前在削减财政赤字和控制债务过快增长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政策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特征的急剧增长,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都有了负面的影响,必须给予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

四项措施有助于抵御经济风险

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问题的政治化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都面临着一定困难和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遇到的挑战甚至更为严峻,为改善财政状况,恢复经济的增长正常的态势,它们不得不实施财政紧缩计划,不得不削减社会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公众的工作,使得形成合力来应对挑战确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此时,我们就要特别反对以邻为壑,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不但伤害了别的国家,也严重伤害了自己。

要增加信心,同舟共济,妥善应对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危机的严峻性和挑战性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的世界经济总体保持了增长态势,世界各国特别是G20国家的政府能够及时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使得危机能最大范围地得以控制,经济复苏从而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得以实现。但目前实际,有些国家财政确实是十分困难,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而货币政策松动的余地也不大。这样,就需要我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节奏和力度。

增强市场的信任度 对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看市场的反应,要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防止出现政府的政策措施与市场的反应出现落差,关键点就是我们一定要把政策承诺准确地转化为具体的宏观经济调控行动,增强市场的信任度,在一定意义上,市场的信心非常重要。

把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和中长期的财政整顿计划有机结合 从中长期来看,财政整顿非常重要,因为一个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实施良好的经济政策的重要前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最关键是要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经济的增长才能最终有利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

ERP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4

ERP系统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其是企业日常办公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办公协同软件。ERP系统的构建能够促进企业各个部门 (财务部、市场部、生产部等) 之间信息流的传递, 提升企业上下的沟通效率, 从而极大的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更加易于企业战略目标、长期计划的实现。ERP系统还可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 从而保障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得到有效的实现。另外, ERP系统还能够提升企业资源的分配效果, 通过利用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现有资源在整个公司内部得到合理的分配。可以发现, ERP系统对于企业而言拥有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能够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且能够在企业与企业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 企业投资建设ERP系统, 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保证系统的合理运转, 这些事项都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置设备、聘请人才,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获得更多的经济流入。那么, 到底一个企业所建立的ERP系统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以及经济利益流入的大小到底是多少, 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评价判定标准。因此, 作者在本文中,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自身从事该行业的多年经验, 对判断一个企业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设计一套评价标准。

二、定性效益分析

1. ERP集成效益

ERP系统是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系统观的管理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ERP系统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内部管理流程。因此, 在对企业ERP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健全, ERP系统能否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真实性、高质量的信息; (2) 能否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的传递, 获取完整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 (3) 能否提高工作的效率。ERP系统能够对现有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化汇总、归集和处理; (4) 能否支持企业决策的制定、计划的设定, 其是否能够为这些工作提供信息。

(1) 财务管理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将能够为企业日常管理计划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财务工作关系到企业利润的真实性程度, 对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在对ERP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时, 也需要考虑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效益, 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其能否帮助企业财务部门获取更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 (2) ERP系统能否自动化及时的生成企业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3) ERP系统能否提高企业预算的执行程度, 改善现金管理现状; (4) ERP系统能够健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2) 供应链管理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物资、资源的重要管理工作, 其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提供了现实支撑。在对ERP系统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考虑供应链管理效益, 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否优化企业物资的库存水平, 实现企业产能的平衡; (2) ERP系统能否优化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管理活动, 减少物资损耗、丢失; (3) 能够利用ERP系统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数量和利润进行有效的预测。

(3)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21世纪的今天,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胜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了人力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因此, 在对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也应当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其评价的标准如下: (1) 能否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2) 能否通过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实现企业制度的落实、人员的管理; (3) 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实操经验的迅速增长。

2. 定量效益分析

(1) ERP投资效益分析

ERP系统建设资金投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 而是需要在长期内来实现, 并且ERP系统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最大化也并不是短期所形成的, 而是需要对现有ERP系统进行反复的执行和实施才会实现的。ERP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是将ERP系统的投资作为一个企业投资项目来进行评价的, 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项目实现及其指标的范围;项目投资的资金成本;有关企业当期项目投入的财务分析数据等等。通过获得这些数据, 接着就可以利用净现值法计算出当期ERP项目的投资回报平衡点。

(2) ERP投入效益分析

ERP的投入效益分析是已现实企业实际经济利益增长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的, 其又在系统管理的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管理理论, 将企业经济利益增长总额依据不同部门的贡献进行分配, 从而计算出ERP投入所产生的投资报酬率。这一比例计算的依据包括:企业净利润;企业销售量;企业产品单价。具体的分配标准是各个企业部门当期绩效评价的结果。

三、结论

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ERP系统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具有的一些作用。为了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应当对现有建立起来的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进行分析。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定性效益分析和定量效益分析两种方法, 用于对企业ERP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 其中定性效益分析包括ERP集成效益、财务管理效益、供应链效益和人力资源效益;定量效益分析包括ERP投资和投入分析。企业在对ERP系统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通过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从事企业投资管理经验, 对投资建立ERP系统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因、大小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ERP,投资,经济效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安然, 马文惠, 杜大志.浅析ERP系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08) .

投资经济学试卷分析(精选) 篇5

一、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及分析

1.期末成绩构成

考虑到该门课程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作用,并结合学校对学生平常成绩所占最大份额的规定,对本门课程期末成绩的构成进行设计,期末成绩=考试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出勤占10分,作业和平时测验共占20分。

2.期末成绩分析

整体评价是学生成绩中良居多,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掌握了《投资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22.35%的同学达到了优秀水平,说明试卷较好的拉开了学生之间学习好坏的差距。

二、卷面分析反映的问题、原因

从考试成绩及卷面分析情况来看,该门课程的教学尚存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部分知识点未讲授清楚。卷面分析表明,同学答错的某些知识点具有普遍性。例如简答题第三题等,很多同学回答不完整。

第二,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实际投资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试卷中论述题有部分学生回答得很贫乏,反映了学生们欠缺运用所学投资原理分析现实投资业务现象的能力。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没有查看大量的相关资料,自身知识的储备不够等。

第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投资经济理论问题缺乏足够的兴趣。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整改措施如下:

第一,加大精力的投入。针对试卷分析所反映的问题,亟需在以前尚未授清晰的知识点方面加大投入,多用实际案例教学,使其更贴近于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浅谈火电厂投资效益分析 篇6

关键词:火电厂 投资 效益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95-01

1 引言

随着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完善,经济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由于四川省地处内陆,供电途径较单一,四川全省范围内都出现了各类用电紧张的局面,为缓解用电压力,时常采用拉闸限电方法,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解决这一局面,国家的大力的支持下,各项火电厂项目陆续开展,这可有效的解决四川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改善电网结构。但是,这些项目的投资增长又加大了公司资金筹措的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公司的工业运行,也给资金的投资回收造成了很大困难,更有一些项目由于投资的增加部分的来源无法落实,面临停工的局面。因此开展投资效益分析十分必要[1~3]。本文以珙县电厂为例,分析了火电厂投资增长的情况,针对火电厂项目投资,总结了其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对今后的火电厂项目投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2 珙县电厂项目概况

珙县电厂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孝儿镇天堂坝,一期规划建设2×60万千瓦、二期2×100万千瓦。一期工程选用世界先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W”火焰炉发电机组,同步建设全烟气脱硫装置,其中一台建设脱硝装置,另一台预留脱硝装置接口。

珙县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工程于2003年正式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2007年10月5日取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2008年6月10日,珙县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取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核准。珙县电厂一期工程是“5.12”地震灾害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的四川第一个重大项目,也是震后华电集团公司系统第一个获得核准的“上大压小”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48.23亿元;两台机组分别于2011年2月、10月投产发电。

3 火电厂投资增长的原因分析

3.1 项目的前期工作不充分,以致决策缺乏科学性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对宏观体制加强了控制,相比过去情况,项目建设的克星性研究工作更加丰富,同时,决策阶段也更为强调可行性研究,其中,包括技术、经济的评价工作[4]。珙县电厂项目前期都是做了大量的技术、经济方面可行性研究工作,经过了反复研究和论证。但是也存在不足,如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宽泛,缺少细节,并且研究深度仍然不够。建设项目缺乏科学决策会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3.2 设计质量不高,设计变更较多

在火电厂项目中,设计因素很大程度将影响投资的增长。但是,目前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在选择设计单位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等缺乏考虑,而是将设计任务安排给一些本地的、有关系的设计单位,由于这些单位从未承担过这类项目的设计,使得设计质量不高,导致设计变更较多。此外,这些设计单位缺乏经验,照章办事的严格程度不够,随意扩大建设规模,任意变更建设的内容,并且提高建设的标准,普遍存在设计超标现象,而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投资的增长。

3.3 宏观失调,审批管理不力

在审批过程中,为了能够通过行业主管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查,钻政策空子,有意压低初级概算投资,这样做是为了简化程序,缩短时间,从而尽快得到国家的批准,只有国家批准了,投资才能跟上去。此外,项目在初设审查时,为了减少成本预算,而除去一些必要的配套、輔助设备,但在实际建设上,又不得不将这些项目重新计入,造成投资增长。

3.4 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提升

近几年来,由于材料价格上涨,全国各行业投资建设领域都出现了成本大幅提升的情况,这也是工程造价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3.5 工期拖延,建设费用增加

工期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建设资金不按时落实,材料交货不及时,设备不到位,施工企业管理落后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建设费用增加。

4 火电厂项目控制投资增长应加强和采取的几项措施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于火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认为要减少投资的增长,必需加强和采取以下几项工作。

4.1 加强建设前期阶段的投资控制

由于电力的生产和销售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电力行业比较特殊,电力的发展要根据电力行业这一特点,认真规划,才能够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时候还需适当的超前。加强建设前期阶段的投资控制尤为重要。

对于确定电力发展的增长率,不能简单利益国民经济增长率来计算,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综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考虑当地的实际用电结构。目前来看,项目、产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是高科技、高效率、节能。此外,还必需细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强工作的深度,提高可靠程度。

4.2 狠抓设计环节,实投资控制

任何工程中,勘测设计都是核心,是重要环节,也是科技转化的桥梁。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尤其重要。由于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多,也将产生多种备选方案,设计灵活性最大,对建成后的效应影响也最强,因此,对于节约投资来说,设计阶段的重视尤其重要。在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就是为了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促成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4.3 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度

招标投标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引进市场的竞争机制,有效控制投资增长。目前,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我国在实行招标投标制也有了很多经验教训,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重视投标的报价,对于很多技术指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此外,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外在因素,影响了招投标的实际效果。

因此,对于火电厂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招投标的规定,认真进行各项招标工作,通过各种竞争,在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安装施工、材料供应等方面选择最佳团队,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成本,稳定各种供应,从而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

5 结 语

鉴于火电厂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选择火电厂建设项目作为投效益的研究对象,总结了火电厂项目投资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今后火电力项目投资控制应采取和加强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赵俊光,雷波,聂崇峡,王主丁,梁兴华. 投资效益分析法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推广[J].电力建设,2008(10).

[2] 黄婉英.关于投资效益的动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83(2).

[3] 鲁仕宝,黄强,李雷,吴成国.水利工程投资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9).

[4] 关勤学.我国投资效益分析:问题、原因及对策[A].叶汇[C].,2005:93-111.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7

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 成功于美国, 现被公认为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力量。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107个月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实际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 , 既高于欧盟 (1.7%) 和日本 (1.3%) , 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 (2.3%) , 完成了其产业科技化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通货膨胀率 (3%以下) 和低失业率 (4%~4.5%) 时代, 其中因素固然很多, 但有一个重要推动力, 那就是风险投资。难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 英国和美国相比, 并不是落后在高新技术方面, 而是落后在风险投资方面;一些日本学者在对比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由衰转盛, 而日本由盛转衰的现象中, 发现风险投资在两国发展的不平衡, 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安德森总是不想改变他说过的那句话:风险投资就是新经济——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新经济;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所长米勒 (W.Miller) 教授也曾说过, 在科学技术研究早期阶段, 由于风险资本的参与和推动, 使得科学技术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由原来的20年, 缩短了10年以上。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风险投资被人们称之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风险资本投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主要是从定性方面进行, 定量分析方面在国内还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根据1981—2007年美国的经济统计数据, 利用协整理论对美国的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以期为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1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学科的重大突破。这一理论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 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表现出平稳性, 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1]。在经济学意义上, 这种协整关系可以通过其它变量变化来影响另一变量水平值的变化。若变量间无协整关系, 就不存在通过其它变量来影响另一变量的基础。而基于协整理论的误差修正模型, 把协整关系引入动态方程, 用长期均衡误差作为短期波动修正项, 这种设定对许多经济模型是非常合适的。目前, 协整理论已在计量经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基本步骤如下:

1.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和方差在任何时间保持恒定, 并且两个时期tt之间的协方差仅依赖于两时期之间的距离 (间隔或滞后) k, 而与计算这些协方差的实际时期 无关, 则该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只要这三个条件不完全满足, 则该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单位根是表示非平稳性的另一方式, 单位根方法将对非平稳性的检验转化为对单位根的检验。若变量xt的一阶差分是稳定的, 则称变量xt有单位根, 检验变量是否稳定的过程称为单位根检验。

本文使用Augmented Dickey-Filler (ADF) 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2], 即进行如下回归:

xt=β0+α0t+α1xt-1+i=1kβixt-i+εt (1)

并作假设H0:α1=0;H1:α1≠0。如果接受原假设H0而拒绝备则假设H1, 说明存在单位根, 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反之序列是平稳的。方程中加入 个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变为白噪声。对于非稳定变量, 还需检验其一阶差分的稳定性。如果变量的一阶差分是稳定的, 则称此变量是 的。所有变量都一阶差分稳定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

1.2 协整检验

假设所涉及的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的, 如果这些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则称这些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即检验变量间是否有协整关系。用 法对方程进行回归, 考察该方程的回归残差et是否平稳, 如果et平稳, 则说明存在协整过程, 且协整方程表达了长期稳定关系[3,4]。用ADF方法检验et的平稳性, 即作如下回归:

et=μ0et-1+t=1kμiet-i+vt (2)

式中, vt是新误差项, k是使残差项为白噪声的最优滞后阶数, μ0的t检验是ADF统计量。

1.3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分析亦可用于短期或非均衡参数的估计, 按照Granger代表定理, 如果两变量xt, yt, 是协整的, 则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然在短期内, 这些变量可以是不均衡的, 扰动项是均衡误差εt。两变量间的这种短期不均衡关系的动态结构可以由误差修正模型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来描述[5]。这一联系两变量的短期和长期行为的误差修正模型由下式给出:

yt=lagged (△yt, △xt) -λecmt-1+μt, 0<λ<1 (3)

式中, xtI (1) , ytI (1) , △ytI (0) , △xtI (0) , ecmt-1是非均衡误差项或者是长期均衡偏差项, λ是短期调整系数, μ是白噪声。

1.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 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 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 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 则称XY的格兰杰原因, 否则, 称为非格兰杰原因。变量X, 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过程如下:检验“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 对下列两个回归模型进行估计:无限制条件回归:

Yt=t=1maiYt-i+i=1mbiXt-i+ε (4)

有限制条件回归:Yt=i=1maiYt-i+εt (5)

用各回归的残差平方和计算F统计值, 检验系数b1, b2, ……, bm是否同时显著不为零。如果是, 就拒绝“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原假设。然后检验“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 进行同样的回归估计, 但是交换XY, 检验Y的滞后项是否显著的不为零。如果是, 就拒绝“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原假设。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和样本数据的选择

本文选用美国风险资本的投出额 (单位:十亿美元) 来反映美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变化的总体状况, 利用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GDP, 单位:十亿美元) 反映美国的经济增长情形, 样本数据选取自1981年至2007年的美国年度经济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于2008年的美国经济统计数据年度报告和风险投资统计数据年度报告。由于通过对数变换并不影响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而且对数变换往往可以消除异方差现象, 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风险投资 (VC) 分别取自然对数, 可得到对数变换后的新变量LNGDPLNVC, 其时间序列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 经过对数变换后的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经计算, 二者也有比较高的相关系数, 为0.890447608308。回归与检验计算是借助计量软件Eviews3.1完成的。

2.2 平稳性检验

只有当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序列时才可进行协整分析, 所以在协整分析前, 必须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这里采用Dickey-FullerADF检验方法对LNVCLNGDP的数据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见表1。根据表1可知,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不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表明原序列LNVCLNGDP确实是非平稳的, 而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变量LNVCLN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因此一阶差分后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由此可以推断经过对数变换后的美国风险投资与GDP增长量都是I (1) 过程, 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I (0) 过程。

注:①在特征列中, c、t、k分别表示检验回归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n不包括c或t;②D表示一阶差分;③滞后期k的选择标准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

2.3 协整检验、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

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的方法, 目前主流的方法有两种: (Engle-Granger) E-G两步检验法和Johansen检验法, 本文采用Johansen (1995) 提出的关于系数矩阵的协整似然率 (LR) 检验法, 这种方法目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它可以避免使用E-G法带来的问题, 并且有较好的小样本特性。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在滞后阶数为4, 具有常数项的情况下, 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得到的结果如下表2。

注:* (**) 表示在5% (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协整检验从检验不存在协整关系这一零假设开始检验。从零假设H0:r=0开始, 似然率统计量值为25.32, 超过1%显著性水平临界值20.04, 表明应拒绝零假设的H0, 接受r=1的备择假设。在接下来的检验中, 零假设为H0:r≤1, 似然率统计量为5.14, 大于5%的临界值3.76, 因而拒绝接受H0:r≤1的零假设, 接受r=2的备择假设。结合这两个假设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美国风险资本投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由此可见, 在95%的置信水平下, 有理由相信美国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而经过标准化的协整向量 (LNGDP, LNVC, C) 为 (1.000000, -0.118822, -8.718742) , 于是可得美国风险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为:

LNGDP=0.118822LNVC+8.718742 (6)

描述美国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NGDPt=-0.5285ECMt-1-2.0901DLNGDPt-1-1.4747DLNGDPt-2-2.8176DLNGDPt-3-1.6578DLNGDPt-4+0.2266DLNGDPt-5+0.0878DLNVCt-1+0.0496DLNVCt-2+0.1872DLNVCt-3+0.1306DLNVCt-4+0.1167DLNVCt-5+0.1820

DLNVCt=-13.6135ECMt-1-68.1257DLNGDPt-1-22.0820DLNGDPt-2-65.0522DLNGDPt-3-60.3332DLNGDPt-4+8.9770DLNVCt-5+2.9042DLNVCt-1+0.4800DLNVCt-2+5.0968DLNVCt-3+2.9565DLNVCt-4+3.0515DLNVCt-5+4.2578

由误差修正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 (见表3) 也可知道, 模型整体的对数似然函数值比较大 (为79.94) , 同时AIC和SC值相当小, 分别为-6.34和-5.07, 这说明模型的整体解释力比较强。

此外, 从经济增长与风险投资模型的实际观测值、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值与残差项中也可以看出 (见图2与图3) , 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所取得的估计值与实际的真实值能很好地拟合, 因此, 模型能较好地解释美国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

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 在1981-2007年间, 美国风险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2) 从经济增长的短期模型中可以看到,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不太显著, 约为0.53, 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变化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为0.53, 是较缓慢的。也就是说, 若出现偏离长期均衡方程的情况, 经济增长重新回归到长期均衡方程的速度将会较慢, 即长期稳定关系的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此外, 经济增长一阶差分变量受自身滞后变量和风险投资滞后变量变动的影响, 其中滞后1年、2年、3年、4年的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比较显著, 而其他的滞后变量影响不显著, 这说明风险投资只是起到“发动机”的作用, 其本身对美国GDP的影响不大, 而由其催生的高新技术及产业才是真正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3) 从风险投资的短期模型中可以看到,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也比较大, 为13.61, 这说明了风险投资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为13.61。也就是说, 若出现偏离长期均衡方程的情况, 风险投资重新回归到长期均衡方程的速度将会非常快, 即长期稳定关系的失衡对风险投资的影响非常显著。此外, 风险投资的一阶差分变量受自身和GDP滞后变量的影响, 其除受滞后2年的风险投资量影响不显著外, 而受其他滞后期的变量影响都非常明显。

2.4 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美国经济增长和风险资本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即是由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增加, 还是经济增长带来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验证。使用上述数据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第一列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零假设, 其他各列的第一行数据为 统计量的数值, 第二行括号内的数据为 统计量在零假设成立时的概率显著性水平。

注:不带括号的数据表示F统计量, 括号内的数据表示F统计量在零假设的显著性水平。

通过上述检验结果可以得出: (1) 在滞后期为1—5时, 美国风险投资与GDP增长之间不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即风险资本投出额的增加或减少未必会引起GDP增长的增加或减少, 而GDP的增加或减少也未必会引起风险投资总额的增加或减少; (2) 在滞后期为6时, 风险投资的变化是引起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 而GDP的增长不是风险投资变化的Granger原因, 这也说明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 投资周期一般为3—7年[6], 风险资本的投出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 这也正符合了风险投资的本质特征。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 美国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尽管各自的变化是非稳定的, 但就长期而言, 它们之间却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短期内, 经济增长的一阶差分变量受自身滞后变量和风险投资滞后变量变动的影响, 其中受自身滞后1年至4年的变量响显著, 而其他滞后的变量影响不明显。风险投资的一阶差分变量除受自身滞后2年的变量影响不太显著外, 而受其他滞后期的变量影响都非常显著。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比较强, 而风险投资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则较弱。从总体来看, 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在滞后期为6时, 风险投资的变化是引起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 这也充分说明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 它在美国的经济增长中充分发挥了“发动机”的效应, 这也是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对于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基本上达成的共识。与此同时, 虽然短期内不存在GDP增长对风险投资的Granger原因, 但在长期, GDP增长却推动了风险投资的长期增长, 对于这种经济增长促进风险投资增长的具体作用渠道和机制, 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ENGLE R F, 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a, 1987, 55 (2) :251-276.

[2]DICKEY D A, FULLER WAF.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J].Econometrica, 1981 (49) :1057-1072.

[3]JOHANSEN S.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1988 (12) :231-254.

[4]JOHANSEN S.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co-integrationvectors in gaus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J].Econometrica, 1991, 59 (6) :1551-1580.

[5]李子奈, 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358-366.

世界经济四大风险分析 篇8

一、主权债务风险

目前, 美国的国家债务已达16.4万亿, 超过美国GDP的总和。2011年美国GDP总和是13.3万亿, 但是国家主权债务已达16.4万亿, 债务风险困扰着美国。

欧洲的债务风险中, 希腊债务总规模已占到整个国家GDP的165%, 西班牙、意大利, 包括现在的法国、德国, 其债务额都在上涨, 尤其是我们所说的欧洲五国, 债务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0%。现在, 欧洲8个经济体的债务规模已超过50%。债务风险, 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对于欧洲来说是最大的危机。

日本的债务到2013年年底占GDP的比重是230%。这也是一个空前高的比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债务风险是第一风险, 也是最大的风险。而且其债务风险的趋势不是在好转, 而是越来越恶化, 负债比率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

二、财政风险

紧缩的财政政策给世界三大经济体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欧洲一些国家, 主权债务规模大需要紧缩财政开支, 紧缩财政开支与高福利制度产生较大矛盾。欧共体27个国家共3.45亿人口, 且百分之百是高福利国家。在高福利国家中, 医疗费用全免, 国民福利是也相当优越, 比如有的国家工作四天, 其余三天休息, 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六小时。还有其他的社会保障。现在由于主权债务而紧缩开支, 与原有的高福利产生了很大矛盾。

2012年希腊因政府削减财政开支, 大量民众上街游行。2013年欧洲仍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高负债的情况必然紧缩开支, 必然会和高福利发生矛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一定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支出能力与制度设计要相匹配。要保证人民群众最起码的医疗服务的水平, 但同时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 我们不能追赶欧洲这样高弗里德模式, 制度设计要有可持续性, 与财政的支出能力相匹配, 与GDP增长速度相协调,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而不是在制度设计一开始就把标准定得非常高, 甚至高过一些高福利的国家, 这样的制度就不具备持续性。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同时, 也要考虑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于我们重要的借鉴意义。债务导致财政困境, 财政和高福利制度产生尖锐的矛盾将导致的社会上巨大的矛盾, 甚至是社会动荡。这个问题2013年看起来还会更严重。

三、货币风险

第三大风险是这三大经济体出现了很大的货币风险, 或者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 还没有真正走上轨道, 但是导致新的金融危机的货币因素现在又非常突出。

所谓货币因素, 即美国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笔者2010年认为, 美元已经走上一条下行通道、贬值通道, 美元在这条通道上快速贬值, 速度越来越快。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至2010年, 美元已经贬值110%, 至今其贬值和当初1971年时相比, 恐怕会约在150%左右。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 美国推出第四轮宽松货币政策是完全为了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而非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笔者认为,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其引发的, 金融衍生品达几万种, 杠杆率平均下来是30~40倍, 高的达六、七十倍。美元在全世界占主导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 全世界货币体系是双挂钩的, 美元和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该货币体系破裂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牙买加体系与牙买加协议。牙买加协议的实质是各国可以决定自己的货币汇率, 各国的货币和美元不再挂钩。牙买加产生的背景也是美国经济遇到危机, 美元处于贬值通道。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了避免特别提款权贬值, 把其一半在美国的特别提款权兑换成黄金, 因为和美元、黄金挂钩, 他直接把这些钱兑换成黄金, 用轮船运回了法国。当他准备把其余的50%从美国拉回到法国的时候, 美国宣布美元不再和全世界各国的货币挂钩, 由于美国的宣布, 一夜之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但是由于惯性, 巨大的货币结算、货币储备、国际贸易交易绝大多数还采用美元。目前, 全世界外汇储备的货币按币种来说60%以上是美元, 贸易结算货币分布60%以上是美元,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 80%的美元货币储备是在发展中国家。美国自己仅仅储备了几百亿。美国不用储备, 可以通过印钞来增加美元数量。

美国此轮的宽松货币政策绝不是说只解决国内的问题, 而是把国内的风险转嫁到全球, 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全球。第三轮宽松货币政策即将推出时指出了这些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第四轮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 还会不会出第五轮?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看来, 只要可以给美国带来国家利益, 可以转嫁危机。美国就会随时出台相关政策。

日本安倍政权刚刚上台, 主推宽松的货币政策, 即发货币。这一轮准备发20万亿日元的货币, 20万亿日元货币不行, 还发不发呢?笔者认为安倍不仅思想极右, 经济管理手段也是非常极端。

日本已经拉开第三个失去的10年, 现在已经失去20年, 开始第三个等于22年了。实际上日本是从1991年就开始经济衰退, 1991-2001年是10年, 2001-2011年又是10年, 现在第22年。第三个10年又开始了。2012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是-4.7%, 三季度是-3.4%。目前采用的数据是媒体公开数据, 但2013年日本的经济增速还会下降。2012年是负数, 2013年还会是负数。日本的海啸导致的经济问题, 加上日本现在有几个大问题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改变。第一是日本的经济增速是下降的, 是负数, 是第三个衰退的十年。第二个是日本的产业在退步, 日本的制造业在退步。

原来在亚洲, 日本的产业竞争力高于中国, 也高于很多其他国家, 现在日本的产业在退步。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日本原来位于全球前列, 但现在悄无声息。现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独领风骚的是苹果、三星。日本汽车在世界的份额也在下降, 原来丰田占第一, 现在由于海啸, 日本的产业链结构发生很大问题。“日本面向未来的基本竞争战略”就是把核心零部件、高端研发能力与新材料留在日本国内。但由于核心零部件留在日本国内, 海啸中受到很大冲击。

中国2010年汽车产量和销量都达到1800多万辆, 已经到了全球第一。2011年我们和这个数字接近, 2012年约1900多万辆, 仍居世界第一。但在中国的日资企业, 只是在中国组装, 核心零部件都在日本, 这一次重创之后, 因为核心零部件在日本, 所以全球的汽车生产在2012年之中都急剧下降, 日本产业至今都还没有真正振兴。

在高科技方面, 日本的“失去20年”是由于其在创新战略上重大失误导致的。如在电子产品方面, 美国的创新路线是数据化, 用数据化来进行电子产品的革命。日本当年是高清化, 即加细密度, 使它更加清晰, 也有要推进数据化的呼声, 但是由于高新技术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本, 资本的力量过大, 所以日本在原创性革命面前选择了高清。我们买日本的高清产品, 但是美国为首的数据化迅速占领全球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微软等数字化的计算机、数字化的摄影机、数字化的照相机如今淘汰了胶片, 淘汰了高清晰的产品。这就是在创新战略上日本的重大失误。日本现在的产业确实没有亮点, 但是日本经济最大的出口市场是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 日本右翼势力没有什么悔改, 在对中国侵略问题上没有什么悔过, 那么其对中国的出口方面也不会如此顺畅。日本的国内问题会使其货币风险继续加大, 有可能20万亿的日元发放之后, 还会有新的动作。

所以在世界经济分析和展望里对这三大经济体有一个判断。即由三大经济体带领, 有可能出现一个全球宽松货币时代。现在很多新兴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也推出了宽松货币政策, 以宽松对宽松, 可能就出现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 全球性流动性泛滥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第一, 大宗商品的价格跌宕起伏, 现在铁矿石价格又开始急转直上, 因为2011年中国的钢铁生产整体下降, 对铁矿石需求量整体下降, 因此2012年一年我国铁矿石价格、钢铁价格和全球的铁矿石价格都是下降的。2013年货币宽松政策、流动性泛滥, 首先反弹的就是铁矿石价格, 已经百分之几十了。大宗商品的价格2013年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动。如果宽松货币政策时代不结束, 它的变动价格可能是上升的, 上升速度也比较快。目前石油的价格每桶是90多美金, 但石油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变数, 即美国到由于发明了页岩气的技术, 其非石油能源已经占到供应量的40%, 2015年目标是达到65%, 2017年目标是变成石油输出国, 2020年的目标是变成超过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能源出口国。这可能从根本上改写能源的布局, 也可能因为能源爆发战争。这个问题可能是将来变量很大的问题。所以, 美、日、欧这三大经济体债务风险、财政风险、货币风险给全球带来的风险, 大宗商品的市场风险是首先的。

第二, 国际贸易风险。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从1946年开始全球成立了关贸总协定, 方向是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过去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的主导者是发达经济体, 其目的是为了推进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 占领全球的市场。而现在他们是阻碍者, 是保守主义。瑞典政府有一个女部长曾经向笔者提及, 瑞典和中国的观点是一样的, 即支持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成了国际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代表。这就是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 过去的推动者现在成了阻力。1978年我国的国际贸易量只有206亿美元, 2011年是3.6万亿, 出口是居世界第一位。1978年, 我国外汇储备量是8亿美金, 2008年至今一直是世界第一位, 都在3万亿以上。根据最新数据, 2012年12月外汇储备达到近九年以来的最低峰, 也在3万亿以上。根据“走出去”战略, 外汇储备也在调整结构, 将我们更多的外汇储备变成对外投资, 实际上已经见到成效。外汇储备虽然在下降, 但我国的外汇储备仍然排在世界第一位。这样, 国际贸易的风险也会非常大, 因为我国是第一出口国, 在出口上其中有一个优势是价格优势, 在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面前, 我国就存在两难选择。如果我国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那么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会相对下降;如果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全球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的背景下, 我们肯定吃亏。所以国际贸易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十八大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来要继续扩大国际贸易, 要开拓国际市场, 因为他们的货币政策会给我们开拓国际市场带来新的困难。

第三, 通胀风险。这个通胀有可能是全球性的, 而不仅仅是中国。因为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必然带来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工业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和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它有一个实质期, 但是这个链条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会产生连锁反应。

四、经济倒退的风险

第四个大的风险是经济倒退的风险。整体衰退的风险没有破除与缓解。三大经济体没有走出困境, 经济增长乏力。日本、欧洲, 甚至连德国的经济增速都在下降。

2011年我们曾预计美国2012年的经济增速为3%。世界权威组织认为, 2013年全世界的经济增速在3%左右。美国的经济增速能不能达到3%是一个未知数。美国的失业率在总统竞选期间是7.5% (在此之前均为9.9%以上, 最高曾达到9.6%。三大经济体难以走出困境, 特别是其总需要依然疲弱, 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很大影响。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出口增长很快, 但是传统的主要市场是美、日、欧三大经济体, 占60%。2008年至今已降至50%左右, 仍在回落。现在市场增长较快的是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三大经济体 (当然其作用在递减) , 他们问题重重、矛盾重重、困难重重。这三大经济体如果不走出困境, 经济就不能尽快复苏。

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处在一片阴霾之中, 尚未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亮点和突破点, 特别是美、日、欧。当然,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也在实施一些新的战略, 值得关注。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推出一些国家战略, 在制造业复兴、实体经济回归、出口倍增、贸易保护与本国市场方面都推出国家层面的大战略。笔者认为这些战略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时间段。比如说美国的重振制造业, 产业回流并不是向美国回流。跟我国竞争最激烈的是墨西哥, 墨西哥的制造业与我国的制造业严重同质化, 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产量急剧上升。物流成本低, 劳动力成本低。实质上与我国制造业竞争最激烈的是像墨西哥、巴西这样的国家, 而非美国。美国的制造业是在另一个层面上, 如航空、生物制药、机器人这样的高端制造业。但这种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包括金融均是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稀疏型行业, 无法解决美国想解决的就业问题。

2013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呈现整体减速趋势。但仍然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2012年以来,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下滑。据18个新兴经济体23项服务业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调查制定的新兴市场指数, 2012年第三季度采购经理人的指数从二季度53.2%下滑到52.1%。现代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力量。流通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所谓基础性, 实际上要看国家整个市场的流量, 这个流量决定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率和质量。据统计年鉴计算, 市场只有一个反映数字, 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但这是很小的一块, 这体现不了基础性。所谓基础性, 是市场的总量的概念, 数据用以支撑国民经济大的市场的流量。这个市场的流量能有多大呢?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8.4万亿人民币, 在这个基础上, “十二五”期间每年的年均增长速度是15%, 也就是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市场应该是36.8万亿。物流的流转量是国民经济总值的3倍。国民经济总值现在是47万亿, 将近50万亿, 3倍的流量接近150万人民币。国际贸易量是4万亿美金, 按现在的汇率6%左右计算, 约25万亿人民币。还有生产资料市场, 现在是50多万亿, 接近60万亿。虽然市场在交易上有重叠, 但在市场的流量方面是没有重叠的。如此大的一个流通量, 在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谓先导性, 就是在流通方面表现的指标一定是先于市场运行。包括采购经理人指数、CPI、PPI等价格指数,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还有各大市场公布的指数。如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吴江的丝绸价格指数与统计局发布的钢铁价格指数以及即将推出的中国药材价格指数等, 实际上都先于国民经济运行, 这就是先导性。

前文提及的大流量是基础性, 这些先于市场的指标则体现了先导性。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这些先导性的指标, 将来巨大的流量将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率和质量。2012年GDP增速下降, “十二五”期间整个规划年均增速是7%, 但笔者认为, 可能运行的结果会超过7%。如同“十一五”期间、“十五”期间连续十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个五年规划中, 预计年均增速都8%, 实际超过8%一样, 改革开放到2012年为止, 年均增速差不多接近10%, 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 年均增速是9.6% (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的GDP增速五年平均10.7%) 。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与产业转型,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速就像进入高铁时代, 轨道的质量、周边环境质量等各方面也要适应高速列车的运行。中国的经济速度下行, 是内、外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外因主要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内因主要是受我们自己主动调整与主动降速。在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研究里, 笔者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换档期、平台期、调整期和转型期。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虽然在调整和转型, 但考虑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资本积累、快速增长的周期。市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仍然在快速增长, 消费、住房、教育、投资、健康、休闲、旅游、文化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些释放出来的消费能力将持续拉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进而拉动全球经济复苏。

最近一些权威机构的预测, 我国从现今起到2020年, 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都在50%以上。2008年以后对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从美国转到了中国。此处所指的“拉动”是世界经济那部分的拉动。现在每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占的比重都在20%以上。所以, 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话语权的提高是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有直接的关系。但仍会遇到前文所提的贸易战、货币战及出口导向型模式挫折。因为在三架马车里, 过去贡献比较大的一直是出口, 出口非常大。但现在出口的贡献在递减,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012年12月有一篇文章认为, 2012年一到三季度, 中国经济增长中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05.5%, 其中消费占55%, 投资占4.5%, 也就是说出口实际上是-5.5%。

总体说来, 2013年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的调整期, 低增长成为发达国家的常态,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将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全球治理的新模式正在加快探索和构建, 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 也面临着自身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所以,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更有战略性、全球性、前瞻性, 要在短期政策和长期战略之间寻求平衡, 在解决国内问题和应对国际问题面前寻求平衡, 要在参与全球化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寻求平衡。总之, 我们要在国际环境中创造有利于国家的更大的机遇, 为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编辑:韦京)

摘要: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面临四大风险:即主权债务风险、财政风险、货币风险与经济倒退的风险。本文对四大风险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对全球经济起到主导作用的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还难以走出困境。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例将大幅上升。

关键词:主权债务风险,财政风险,货币风险,经济倒退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文玲.未来30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R].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 (2010-2011) , 2011-01-01.

[2]陈文玲.201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R].中国经济年会 (2011-2012) 会刊, 2012-01-14.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9

关键词:风电装备,再投资,经济风险

1 风电装备 (铸件) 产业的市场前景和制约因素

我国是铸造大国,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铸造大国已升级为铸造强国, 大型风电铸件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及国际竞争力已得到了长足的增强。我国铸件的出口量、铸件需求量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 作为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 (铸件) 的生产及其加工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根据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10年、2020年风电的发展目标分别为1000万千万和3000万千瓦。可以预测, 到2010年我国实际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 2020年将达到8000万千瓦。同时, 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我国风电装备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尤其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前提下, 世界各地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能源, 以求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取之不竭风能的有效利用被各国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并大力发展, 而风能的利用离不开风力发电机组, 这一机组的重要零部件即是金加工后的大型铸件, 我国是大型风电铸件的重要出口国和消费国, 虽然我国大型风电铸件的生产加工起步较晚 (大约在2004年) , 但该产品的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尽管有了量的突破, 但还有部分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为此, 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 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该政策规定所退税款主要用于企业自主创新以及落实到相关配套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企业中, 切实推进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大型风电铸件已成为制约风能发电发展的主要关键。我国积极支持和推进利用风能发电的新型能源的发展, 在新疆和内蒙古成立了国家研发基地, 西部风力资源丰富的省份都把风力发电项目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推进。

在全球大力发展风能发电产业的推动下, 我国相关产业也审时度势地积极投入这一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该产业回报丰厚, 市场需求容量很大;据了解, 国内的大型风电铸件的生产和加工的生产能力, 根本满足不了国内外订单的需求。即使全球经济危机对这一产业影响也不大, 而这一产业已成为各国拉动内需的主要引擎, 我国4万亿元的促内需投资也有风电项目的一杯羹。面对这样的市场缺口, 国内相关产业都纷纷上马风电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 风电项目的上马, 只要后续资金有保障, 都能得到可观的产业回报。市场瞬息万变, 相对稳定的是国家产业定位, 而恒久不变的是捕捉机遇的敏锐眼光及投资定律的市场“定性”。

风电前景虽然广阔, 但也存在着内外制约因素, 如无序发展、缺乏引导, 效益低下, 增大了风电产业投资的风险;只重视扩大建设规模, 忽视内在积聚;新产品未经严格考核就上批量上工程, 造成浪费;重复引进, 同质化竞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等因素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严重阻碍了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 自2008年5月1日起, 对新批准的内、外资投资项目进口单机额定功率不大于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一律停止执行进口免税政策。随后,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指出, 要贯彻《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引导风电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无序发展背后存在的投资过热经济风险与产能严重过剩隐患

在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中国风电产业融资论坛上, 国内外投资者一方面对中国急速扩张的风电规模表示了极大兴趣, 而另一方面, 来自官方和业内的声音也在不断提示, 中国风电装备投资已经呈现过热势头, 今后10年内, 我国风电装备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竞争, 风电设备市场也将迎来买方市场。

2004年以前, 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很慢。此后,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定、颁布和实施, 风电装机增长迅猛, 从2004年的76.4万千瓦, 增长到2008年的1215.3万千瓦。近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每年都增加100%左右, 2008年总装机规模达到世界排名第四位, 进入发展快车道, 2009年的总规模进一部跃升。据介绍, 我国风能发电机的产能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国内其他类型发电设备的增长速度, 也远远快于国际风电的发展速度。

为适应风电快速发展的形势, 国家也调整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 先从3000万千瓦调整到8000万千瓦, 最近又明确了2020年发展到1.5亿千瓦的目标。这意味着, 从2009年到2020年的12年间, 全国风电装机将净增1.38亿千瓦, 平均每年需新增装机约1200万千瓦。

由于目前风电的整机组装产能供过于求, 风电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打造完善产业链, 面向未来市场, 研发大功率海上风机。寻求新的高利润点, 可将风电技术、制造、服务、项目开发等要素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不仅限于装备制造。

3 风电装备 (铸件) 产业的技术风险因素

风电铸件的材质欧洲标准为EN-GJS-400-18U-LT, 国家标准为QT400-18A, 在实际生产中, 转子的壳体很大, 通常重量为16500~22680千克, 轮毂等由于断面过厚、冷却速度缓慢, 因而凝固时间较长、铸件厚壁中心或热节处容易造成石墨畸变、球数减少、组织粗大、石黑飘浮、化学成本偏析开口晶间碳化物等问题, 从而影响抗拉强度、屈服点伸率、低温冲击韧性等机械性能。经过业内的几年探索, 风电铸件的生产工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但仍然存在很大不稳定因素, 易造成废品率提高。原料要求较高, 国内只有本溪和林州生铁符合要求;要选择纯净低锰的碳素 (废) 钢, 如A3钢、45钢等角钢和工字钢, 不得含有铁;要控制铁水成分, 精确配料, 选择专用的球化剂和孕育剂;要严格工艺操作规程, 方能生产质量稳定的风电铸件。虽然其金加工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但对加工设备的依赖性较强。生产大型风电铸件的技术工艺门槛很高, 美国也只有霍奇等少数几家铸造厂能生产这样巨大的风电铸件, 风电铸件生产技术和工艺稳定性都亟待研发成熟。这样的产业技术壁垒容易造就行业“巨头”, 而不会形成鱼龙混杂的恶性竞争, “巨头”孕育就需要打造自身的核心技术工艺、铸就优良品质、切实提升项目的技术工艺比较优势, 才能在强强对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风机大型化趋势不改, 技术壁垒短期难以跨越。风电的价格和风机功率成反比, 风机功率越大, 单位发电成本越低。因此, 考虑到风电的发电成本依然高于火电、水电, 商业风机的制造一直保持着大型化的趋势。现在最大的风力发电机是5~6兆瓦, 叶片直径可达126 米, 塔架高度近150米, 而且要承受雷电、冰雹、风雪、盐雾、台风、骤风的袭击, 必须全天候运行。

风机制造尚未形成产业规模, 风电产业发展的前期投入不够, 风电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方面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风电产业应加强规划管理, 避免无序竞争, 同时, 电网配套建设等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 风电装备 (铸件) 产业的安全环保和耗能的风险分析

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和谐社会, 安全生产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工作之一, 而风电铸件的生产和加工涉及高温和较多特种设备, 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同时, 我国积极引导走低能耗、低污染新型工业化道路, 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风电铸件的生产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原来可以使用冲天炉熔炼, 现在必须改为电炉, 必须上除尘设备、降噪设备和旧砂回用系统。而主要原材料生铁、废钢、砂等都是消耗国家资源的。事实上, 我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前是不鼓励铸造行业发展的, 甚至打压中小企业的低层次发展, 对铸件的出口也不鼓励, 出口退税率不断下降。从安全角度讲, 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企业必须进行安全投入、做好安全防范;从环境污染角度讲, 需要企业投入很多环保设施, 治污成本会大幅提升;与上述两个角度不同的节能降耗问题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宏观上大力支持发展风电产业, 而风电产业的发展需要很多大型铸件, 铸件生产既高耗能又耗不可再生资源, 其实这是一对矛盾体的社会权衡, 短期也许是一个无奈之举;从长期看, 风电铸件的生产可能是国家不鼓励的或者控制的产业, 因此, 是潜在的政策风险。

5 风电装备 (铸件) 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收益的经济分析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10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 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 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 导致CO2排放过度, 带来温室效应, 对全球环境、经济, 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 严重危及人类生存, 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 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 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 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继此之后, “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 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 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 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 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 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 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 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 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 从环境金融的角度, 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 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 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 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 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 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 包括金融市场体系, 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 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 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 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 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 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 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 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 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 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 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 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 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 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 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 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 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图1是来自www.ChinaVenture.com.cn的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中国低碳能源行业创投市场月度投资规模, 从图中可以看出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低碳行业。

数据来源:www.ChinaVenture.com.cn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 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 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 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 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CVCRI) 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 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 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 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 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 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CVCRI) 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 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 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 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 占总案例数的38.10%, 投资总额为120亿元, 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 明显高于上半年, 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 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 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 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 不少风投公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 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数据来源:CVCRI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 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 是风投关注的重点, 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 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 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 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 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 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 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 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 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 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 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 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 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所以, 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 在未来几年里, 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冯之浚, 周荣, 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 2009 (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 2009 (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 2008 (3)

[4].王遥, 刘倩.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 2010 (2)

古巴投资环境与中巴经济合作分析 篇11

古巴劳动者在拉美地区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政府部门严格的监控下,外资企业根据劳动法规定必须经历一系列繁琐的征聘程序。古巴位于加勒比海的飓风带,经常受到飓风的侵袭,因而投资企业应该把这类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古巴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运输状况明显比东部地区优越。有关加快能源开发和改进运输系统的提案早已摆在桌面上,尽管周边友好国家委内瑞拉和巴西,特别是古巴传统的友好国家中国对古巴提供了慷慨的援助,但截至目前问题仍未解决。

古巴的投资政策

古巴政府在1995年颁布实施了《<外国投资法>第77号法令》,其作为吸引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实际操作中更加规范,也有益于古巴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部对涉及国际资本项目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除卫生、教育服务、武装部队建制下的商务系统外,古巴政府允许外商参与其他所有部门的投资。然而政府自2000年起对外商在地产部门的投资,这个与旅游业同样吸引外商投资的领域一直保持冻结的状态。根据《投资法》第三条规定,外国投资者的人身安全在古巴国家领土内享有充分的保护和保障。他们的资产不会被征用,除因公共利益或社会利益需要外,国家将根据共和国宪法、现行法律、国际立法和促进相互投资协定的具体规定保护投资者在古巴的利益。凡发生财产被征用的条件下,按双方协议的同等价值以可自由兑换货币予以补偿。

前苏联解体后,古巴为了摆脱国内经济的混乱局面,转而通过引进外国投资作为生存手段,广泛吸引外资参与各个生产领域,同时着力扩大旅游、侨汇、镍和其他商品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古巴最重要的改革步骤是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园区。所有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促使进入古巴开展投资业务的外国企业数量和资金急剧增加,以至于古巴政府在2008年为解决流动性问题毅然决定冻结一些投资商的账户。尽管如此,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中国、委内瑞拉成功地保持了他们的存在。委内瑞拉和中国作为古巴最大的商业伙伴,在古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保持有重大的投资。古巴的石油勘探尚处于初级阶段,有潜力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10年古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86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8.3%。

在古巴,劳动力成本协议并不总是受到尊重的。鉴于合资企业雇员的招聘和解除劳务合同均由作为中间媒介的古巴金融机构负责,外资企业无法参与管理。这些中介机构往往故意夸大雇员们的重要性,以便为“他们”获得更多的工资报酬。根据合同规定,合资企业用美元向中介机构支付雇员们的工资,而中介机构转而向雇员们支付古巴比索。此外合同还规定不允许合资企业分配雇员们做他们指定职责以外的工作。古巴目前的社会环境尚未适应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法,怀疑外资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能有效地对企业实施管理。因此,外国投资者常常遇到来自政府部门高层次的规章制约。

在政府层面,古巴正在尝试逐步向私营企业敞开经济大门,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在公共部门长期保持85%的劳动力是难以为继的。政府的官方立场正在转变,更多的古巴人已经相信外国的投资可以比私营企业经营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多的好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技术转让、管理技能和就业。古巴政府近年来对私营资本实施的松动政策仅属于初步尝试,在对待外国资本参与国内经济建设的态度上仍被视为“洪水猛兽”。

中古经济合作任重道远

古巴是中国在拉美地区开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中古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促进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古双边投资领域的合作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2010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赢得了古巴一座炼油厂扩建项目的投标,为中国建筑行业进一步拓展古巴建筑市场、带动商品出口开了一个好头。该炼油厂的产能将从目前的日产6.5万桶增至15万桶,最终将包括一座石化综合工厂与液化天然气码头。该项目价值高达60亿美元,是古巴截至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

2012年以来,中古两国政府相互协作在经贸合作领域又取得新进展。2012年2月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古委联合石油公司共同签署了《古巴西恩富戈斯炼厂项目总承包合同》、《古巴西恩富戈斯LNG项目总承包合同》等。同期中国石油开发技术公司与古巴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签署了《哈瓦那东油田地面油气集输处理设备项目设计服务合同》。2012年2月29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与古巴部长会议副主席里卡多·卡布里萨斯就中信集团下属新天集团公司与古方合作建设超五星级酒店及双方未来在建筑、能源、旅游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交谈。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6月,中国对古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8632万美元,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农业、旅游、电信、轻工等。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12

关键词: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作用,原则

在进行经济投资前采取充分有效的可行性分析是目前社会中的一种较为常用的经济行为, 其对经济投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 世界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 国际和国内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 在进行经济投资时, 所面临的的风险日益增加。这就要求要进行紧身的投资, 在经济投资前充分的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完善经济投资的相关机制, 使经济投资的流程得到有效的优化, 得出最为经济和科学的最终投资方案, 有效的对经济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 使经济投资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一、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原则

经济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指的是在进行投资之前对所投资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认真地评估和考查,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对投资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准确的分析, 以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要想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 就要严格遵守有关的原则。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 通常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前瞻性原则

进行可行性分析最本质的原则就是前瞻性原则。前瞻性指的是在时间发生之前对其发展状况和发展结果进行预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将可行性分析归入预先控制的范围之内, 在经济投资前对投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对其投资效果进行提前判断。所以, 在投资前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本身就带有着前瞻的性质。在对具体的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时, 要充分的遵循前瞻性原则, 将可能对投资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事先分析, 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更好的为经济投资服务。

2. 公平性原则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遵循公平性原则, 能够使得分析后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进行分析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客观、公平的去进行分析, 明确自己身上的使命感,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对于可能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的一些因素要主动进行屏蔽, 按照客观事实, 收集有关的资料, 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分析工作, 确保分析结果能够正确的对经济规律进行反映。

3. 真实性原则

坚持真实性原则能够确保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分析时相关人员要做到认真仔细, 一丝不苟, 依照有关标准进行, 严格遵守相关的步骤和流程, 使得手机的资料全面具体、真实可靠。并且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真正的将分析工作开展好, 不要让其流于形式。

二、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作用分析

可行性分析指的是对经济投资项目的内容个有关的条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调查, 进行比较分析,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 对投资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的预测, 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它是进行项目经济投资时重要的参考依据。经济投资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 对于经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等较为注重, 然而对投资的效益没有进行充分的评估, 使得经济评价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 导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存在, 经济投资的畸形发展, 对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对投资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视, 有效的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 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效益, 从而发挥投资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 形成良性循环。在经济投资中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 确保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 通过对收集资料进行全面的考查,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所提出的投资方案进行反复论证, 从整体上分析投资所需要面对的环境、技术、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使得最终的投资方案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得出最优的投资方案

对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 其本质是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 挑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开展有效的可行性分析, 能够帮助投资方对各种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 确保投资所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3. 确保投资的有序性

要想使经济投资稳定运行, 就必须要做到投资的有序性。对于一些较大的经济项目来说, 其涉及的范围较广, 投资风险较高, 收益期较长, 这就需要在进行投资时要充分做到有序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中尽可能少的出现失误, 从本质上讲, 可行性分析就是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细致安排, 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确保投资的有序性, 获得最大的效益。

4. 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投资提供依据

可行性分析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投资的决策上。利用可行性分析中的各种资料和分析结果等还能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投资提供所需的依据。这些依据, 能够确保投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 能将投资的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以上就是对经济投资中投资可行性的一些论述, 介绍了投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并重点对投资可行性分析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进行投资时对投资可行性分析给予充分的重视, 更好的做好可行性分析, 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 对其作用的分析还不够具体, 还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慧卿.可行性研究在房地产投资项目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8) :168-170.

[2]周莉.试论企业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J].市场周刊, 2009 (7) :52-55.

上一篇:挂篮箱梁下一篇:集体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