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知识调查

2024-07-22

高血压知识调查(通用8篇)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1

高血压是脑卒中, 冠心病, 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18.8%,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 比1991年增加31%。目前高血压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我国大学生人群中血压偏高检出率有增加趋势, 预示高校保健工作应将预防心血管病列入议程[2]。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儿童青少年期已存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儿童青少年期的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生活习惯、精神心理情况等与中老年期的高血压发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并且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也是在青少年期形成。大学生是一个非常集中和庞大的青年群体, 在此时期明确其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大力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群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并有意识地培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作好大学生人群高血压防治。现将我校大学生的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校1~4年级本科大学生共计18 682人,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6 280人, 抽样率33.6%。

1.2 方法

采取问卷的方式对抽取的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 由体检医生负责发放给入选的学生, 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调查内容为 (1) 有关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包括锻炼、嗜盐量、吸烟、饮酒 、不良情绪等。 (2)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包括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易患因素, 高血压导致疾病, 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盐量限值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锻炼情况

以每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跳舞、慢跑、打球等) 3次以上, 每次30min为经常锻炼组;每周少于3次, 时间少于30min为几乎不锻炼。本次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3 047人, 锻炼率48.52%;从总的锻炼情况看, 我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不足的。

2.2 盐摄入量分析

问卷调查对盐摄入量按个人嗜好感觉分为淡、中、咸。中国人口感普遍较重。自我感觉嗜淡, 其摄入量一般也在12g左右, 我校大学生35.29%嗜咸, 即食盐量处于较高水平。食盐量过高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人们对此认识还很不够。

2.3 吸烟情况

吸烟指每天吸1支以上并持续半年以上。结果:吸烟者男性528人, 我校男生吸烟率仍偏高为28.04% 。女性有84名吸烟, 吸烟率1.91%。在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吸烟的现象及其普遍, 而且有上升趋势[3], 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吸烟还导致其他慢性疾病, 大学生要认识吸烟的危害性, 彻底戒烟。

2.4 饮酒情况

饮酒指每周至少饮1次酒, 持续半年以上。本次所调查学生饮酒98人, 饮酒率1.56%。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危险因素, 大学生要做到少喝酒或不喝酒。

2.5 不良情绪

在问卷调查的学生中, 存在情绪紧张、压力大者1 746人, 占调查人数的28.80%。情绪紧张、压力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大学生要学会精神放松、平衡心理。

2.6 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知晓情况

问卷分为以下几部分: (1)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mmHg=0.1333kPa) 。 (2)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盐量 (6g) 。 (3) 高血压危险因素 (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超重肥胖、缺少运动、长期精神紧张) 。 (4) 高血压可以导致疾病 (脑卒中, 冠心病, 肾脏受损) 。以上分成10个选择题, 每个问题1分, 总分10分, 6分及以上为知晓。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知晓3 721人, 本次调查显示, 高血压及其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22%, 高血压作为当代最常见疾病之一, 大学生对其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欠理想, 加强关于高血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 提高知晓率,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高血压的预防、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本组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大学生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信、行及高血压病的认识欠理想, 说明大学生高血压人群的防治不能忽视。越来越多的有关人士意识到, 加强中青年人的教育和保健也就为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控制高血压病的基本措施, 应当是针对整个人群的一级预防。超重、嗜酒、吸烟, 运动不足, 食盐过多, 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因素, 已经证实, 故培养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的根本。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 部分人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危害性不了解, 尤其不了解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 高血压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在知识、信念、行为得到转变[5], 只有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压的健康知识, 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及态度, 才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有调查表明, 大学生中诸如吸烟、饮酒、以及缺乏锻炼等健康危险行为严重[6]。本调查显示, 我校大学生的相关行为如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等方面做的还有差距。参加体育锻炼率在48.52% , 吸烟率、高盐饮食率及情绪紧张率在28.04 %~35.29 %之间。大学生的生活集中, 体育活动少, 以脑力劳动为主, 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而且大学生在学校、社会的转型中, 承受着较大竞争压力 (学习、就业等) , 吸烟、饮酒在大学生中存在, 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 高校应开展系统的高血压认知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并有意识地培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丢掉不良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行为, 在校园内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大学生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行为状况, 为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6 280人作为调查对象, 利用自制的问卷进行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7.22%, 吸烟率为28.04%, 高盐高脂饮食率为35.29%, 参加体育锻炼率为48.52%。结论:大学生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大学生人群中对高血压保健知识的知信行普遍不足, 部分人存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行为, 应该大力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高血压,健康教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29

[2]季成叶.1991-1995年中国大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动态分析 (J) .中国校医, 1997, 11 (3) :161-164.

[3]吕书红, 周玮.青少年吸烟与学校预防吸烟健康教育项目 (J) .中国健康教育, 2002, 18 (3) :165-167.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

[5]时淑华, 钱聪格.大力开展高血压认识教育是人群防治的主要措施 (J) .中国健康教育, 1999, 15 (9) :18-21.

[6]李光宇, 张宝荣, 张会来, 等.大学生健康危害行为调查 (J) .体育学刊, 2003, 10 (5) :31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2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个人的健康。

* 2002年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1.6亿高血压,每5个成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与1991年相比,2002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

* 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明显(发病低龄化),女性更年期后高血压显著增高,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往往被忽视,儿童期高血压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美国每3个成年人就有1人高血压,美国55岁血压正常的人90%以后会发展为高血压,我国6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进一步诊治。非同日3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2、高血压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

*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许多人发病前已有多年高血压,因无不适而疏于防范。许多在体检或就诊时被偶然发现,急性中风或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检查才发现高血压,因此被称为“无声杀手”。平常貌似“健康”而突然死亡者,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没有发现的高血压,对人体危害更大。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比例高,易发生恶性高血压。

3、心脑血管高血压并发症多,致残率高、致死率高。

高血压是中风(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出血、脑梗死80%由高血压引起,全国每年新发生中风200万人,2/3病人致死或致残。

*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维持生命。* 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

*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美国资料显示,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 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口总死亡原因第一位,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增加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措施,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水平。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克,收缩压升高2毫米,舒张压升高1毫米汞柱。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时间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健康人每天饮酒应限量:即啤酒小于5两,或葡萄酒小于2两,或白酒小于1两。妇女减半,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

* 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危险作业、过度繁忙、紧张劳累、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 治疗不规则,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 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 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目前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患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国际社会公认,吸烟危害健康,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

* 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入大量动物脂肪,能量过多,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运动,合理膳食,保持体重,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限酒可降低收缩压2–4 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 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8 毫米汞柱,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 毫米汞柱,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 毫米汞柱。

*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强身健体。健身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7、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 高血压引起心脏、肾脏、脑血管损害,导致心脑血管事件。血压水平与中风危险性连续正相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有关。2002年100万人群资料分析表明,血压越高,心肌梗死、中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

* 国内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患者,可有利于预防中风。

*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发生。

* 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国内大规模降压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减少40%。

* 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发生。

8、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高危病人和血压中重度升高者,应尽早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性治疗。

* 低危病人和血压轻度升高者,可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性治疗,观察数月以后在必要时加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 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9、合理选择、长期规律服药。

* 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需长期规律服药控制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医患长期配合、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

* 高血压应定期复查,建议每月一次(至少3月一次);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仅为6%,处在极低水平。我国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达到降压目标。

* 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 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4月,采用方便取样法对本地区80名在社区卫生站和社区卫生中心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地点等;(2)高血压防治知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进行设计,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诊断标准、降压目标、用药原则、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监测等。共计73题。计分方法:每题答对记1分,总分0~73分。(3)社区护士为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现状。

1.3 资料处理与分析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88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7.90±8.21岁(20~59岁),工作年限中位数为5(1~38a);其中71.80%(135例)研究对象曾参加过高血压的相关培训或讲座。

2.2 社区护士高血压防治知识得分情况

188名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为(36.47±8.29)分(17~55分),以60%总分(44分)为及格线,仅有18.1%(34例)的研究对象得分≥44分。不同组别研究对象得分情况见表1。

注:*护士及以下组得分与护师和主管护师及以上组得分有显著差异。**中专组得分与大专组、本科组有显著差异

2.3 社区护士高血压护理实施现状

33.50%(63例)研究对象每天接待3~5名高血压患者,31.40%(59例)研究对象每天接待6~8名高血压患者,19.70%(37例)研究对象每天接待0~2名高血压患者,14.90%(28例)研究对象每天接待9~11名高血压患者,0.50%(1例)研究对象每天接待超过11名高血压患者。

社区护士为高血压患者未实施健康教育的原因分别工作繁忙见56.90%,医生已经为患者讲解38.80%,不了解知识19.1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为36.47±8.29分,仅有18.1%(34例)的研究对象得分≥44分。提示多数社区护士未能达到及格水平,高血压知识普遍掌握较差。社区护士知识掌握不足,距离社区护理的要求差距较大。有研究显示,当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作为多因素影响的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采取健康教育作为干预方法,是社区人群中降低本疾病危害的有效途径。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中专组社区护士得分显著低于大专组、本科组。护士及以下职称组社区护士得分显著低于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组的社区护士。从未在内科工作过的护士得分显著低于曾在内科工作过的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站工作的护士得分显著低于在社区卫生中心工作的护士。此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社区护士每日接待高血压患者人数为3~5个(33.50%)和6~8个(31.40%),健康教育的手段主要为患者就诊时宣教(64.90%)、发宣传手册(53.20%),提示社区护士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接触到一定数量的高血压患者,但采取的健康教育方法却较为被动且缺乏长期性、系统性,与吴欣鹃的调查结果一致。患者就诊时宣教虽可以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指导,但时间有限,缺乏系统性。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欠佳,多数社区护士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低学历、低职称、和未在内科工作过已经在社区卫生站工作的社区护士,应采取措施强化其知识水平。社区护士还应加强责任心并且采取主动、系统、具有针对性与长期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为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的教育,以保证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社区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现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0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①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为36.47±8.29分,仅有18.1%研究对象得分及格;②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地点和是否曾在内科工作是影响得分的因素;③64.9%社区护士每日接待高血压患者3~8人,主要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在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宣教(64.90﹪)和发宣传手册(53.20﹪)。56.9﹪社区护士因为工作忙而未予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论 社区护士对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欠佳,特别是低学历、低职称、从未在内科工作过的护士以及在社区卫生站工作的护士,应加强培训。社区护士采取的健康教育方法却缺乏主动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应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并加强其责任心。

关键词:社区护士,高血压,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高血压杂志,2005:48-52.

[2]Farquhar JW,Fortmann SP,Flora J A,et al.Effects of community wide edu-ca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The Stanford Five-city project.JA-MA,1990,264(1):359.

[3]王玉梅,戴冬梅.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与管理初探[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16(8):120-121.

[4]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0(6):200-201。

[5]吴欣娟,李晓霞.北京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Z}.

[6]李铉万,李春玉,黄胜兰.社区护理教育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1,4(8):621-622.

[7]杨建风,孔微.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6):21-22.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选择的是2012年4月来我社区体检的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100名, 被调查者都本着自愿的原则。其中男48名, 女52名。60~70岁者占72%, 70~80岁者占25%, 80岁以上者占3%。高血压病史1年以内占19%, 1~2年占23%, 2~5年占31%, 5~10年占21%, 10年以上占6%。

1.2 调查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者由5名经过对高血压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医护人员组成, 采用一对一的方法, 共得到有效问卷100份。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1.3 计分方法

计分方法为每一项“正确”计1分, “错误”计0分。得分≥60分判为及格, <60分判为不及格。高血压相关知识总计8项, 满分为18分, 及格为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调查结果

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情况:100名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相关知识平均分为5.9分, 21名及格, 及格率为21%, 79名不及格, 占79%, 主要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

对知识得分与否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尚不能确定调查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和高血压病家族对高血压病知识得分及格有明显影响。

3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是在遵医服药的前提下进行健康教育。

3.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不同日3次测量血压升高, 收缩压≥140mmHg (1mmHg=0.133kPa) 和 (或) 舒张压≥90mmHg。并告知患者高血压如得不到控制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嘱咐患者经常测量血压, 及时就医。

3.2 控制体重

评估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 (BMI) 和腰围, 对于BMI>25, 男性腰围>102cm, 女性腰围>88cm的患者, 建议其减肥。研究表明, 患者体重每增加4.5kg, 就会使收缩压升高4mmHg;体重每减少4.5kg, 就会使血压下降7.2/5mmHg[2]。减肥可降低胆固醇的水平, 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增加运动

采用吴悦陶[3]的运动处方, 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耐受情况, 每天进行30~60min慢走 (80~100步/min) 或20~40min的慢跑 (110~130步/min) 。运动强度以低中强度40%~60%Vo2max或运动后心率不超过90~110次/min为宜。研究表明, 坚持锻炼1个月以上, 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各降5~7mmHg, 如坚持锻炼, 降压效果会一直存在, 运动停止10周后, 运动对降压的效果就会消失[2]。

3.4 戒烟

研究显示, 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及周围血管收缩, 导致血压升高。烟可降低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和抵消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并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或加重的危险。

3.5 合理饮酒

研究表明, 限制乙醇的摄入量可以延缓高血压的进程,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可使收缩压下降2~4mmHg[4]。大部分酗酒者有中度 (血压>160/90mmHg) 以上的高血压, 过度饮酒, 还可导致颅内出血。

3.6 合理饮食

研究表明, 平均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和1.2mmHg[2]。因此, 应控制钠盐摄入量 (<6g/d) , 进食含钠低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不吃腌制的食物。增加钾、钙的摄入量, 减少膳食脂肪, 总脂肪<总热量的30%, 饱和脂肪<10%,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减少碳水化合物及高热量饮食。

3.7 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 A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该类人群更应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效地应对压力, 促进健康。

4结论

半年后, 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直接干预, 每月至少1次的信息反馈和随访。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 同时对干预前、后血压进行比较, 干预前为 (154.5±14) / (96.0±12) mmHg, 干预后血压为 (136.9±10) / (85.8±11) mmHg, 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为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 除了正确的遵医服药外, 对患者的健康意识的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的选择, 基层护理干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一大.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年基层版) 的社会实践意义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1) :9-1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吴悦陶, 王觉生, 陈干仁, 等.体育运动对轻度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的影响 (J)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 (5) :298-301.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已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60例, 其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48岁~86岁 (56.6岁±13.8岁) ;小学及以下35例, 初中10例, 高中或中专9例, 大专及以上6例。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调查, 共发放调查表60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60份, 回收率100%。调查主要内容:个人一般情况、饮食、服药、遵医行为、生活方式的控制情况等。

2 结果

体重指数 (BMI) 为18.5 kg/m2~24.0 kg/m2均处于正常范围;58.33%病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 病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病人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见表1~表4。

3 讨论

3.1 饮食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能清楚了解医护人员告知高血压如何饮食的占40.00%, 在饮食控制方面也不是很理想, 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饮食的指导。告知病人食用油应选用含饱和脂肪少的植物油, 少用动物油, 平时口味宜清淡。

3.2 服药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70.00%病人能按时按剂量服药;41.67%病人能坚持长期服药, 但是只有23.33%的病人知道血压稳定后需要继续服药。表明病人还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要使血压保持稳定需要长期服药, 但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 可以逐渐减少剂量[2]。

3.3 遵医行为方面

3.3.1 忽视血压的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 60.00%的病人只注重药物治疗, 不经常或只有在有症状的时候才测血压。对于服药后血压是否下降、降到什么程度, 自己也不清楚, 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 加重了靶器官的损害。

3.3.2 对高血压并发症认知不足

只有11.67%的病人了解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性, 说明病人还没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应指导病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 提高对高血压疾病治疗和心、脑、肾保护的重视, 积极配合治疗。

3.4 生活方式

3.4.1 心理指导

病人内心焦虑和情绪激动分别占36.67%、46.67%。长期的精神刺激、反复的过度紧张和劳累, 均可造成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失调, 使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 导致持久的缩血管神经活动占优势, 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 血压升高[3]。因此, 指导病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 养成胸怀宽大、性格豁达的良好心理素质,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教会病人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整, 学会使用减轻焦虑的方法, 如放松、散步、听音乐及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

3.4.2 运动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 48.33%的病人不运动。研究表明, 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 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4]。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 还可以降低血压[5]。根据病情与病人或家属共同制订活动计划:1级高血压 (140~159) / (90~99) mmHg (1 mmHg=0.133 kPa) [6]可坚持工作, 适当参加体力劳动, 避免过度劳累。2级高血压 (160~179) / (100~109) mmHg[6], 应增加休息时间, 保证充分的睡眠。3级高血压≥180/110 mmHg[6], 应卧床休息。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6]。运动以每周3次~5次为宜, 且最好是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7,8,9,10,11]。

3.4.3 烟酒指导

有烟酒嗜好的病人应禁烟限酒, 如一时难以戒掉, 可以逐步减少次数及量。

综上所述, 病人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偏低, 只有部分病人能自觉配合高血压治疗, 接受医生健康行为建议,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故应引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及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人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影响血压的因素。[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知道高血压饮食占40.00%;能坚持长期服药者占41.67%, 知道血压稳定后需继续服药者仅占23.33%;60.00%的病人没测过血压或有症状时才测, 积极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并发症分别占13.33%、11.67%;对高血压健康教育不清楚者占45.00%;31.67%的病人采取措施控制血压;内心无焦虑者占23.33%, 情绪经常波动者为46.67%;不运动者占48.33%。[结论]病人的高血压认知程度偏低, 应引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及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6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部队干部

高血压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人群数量越来越多,高血压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和生活上的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2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4%[1]。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较大,关于高血压的研究及调查分析文献较多,尚无有关警卫部队干部的高血压资料,为了解这部分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现对驻京某部队干部2013年的高血压数据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3年我院干部病房常规查体的207例男性某部队干部的血压调查数据,年龄45~62岁,平均(51.7±10.2)岁,其中吸烟89例,未吸烟118例,饮酒152例,无饮酒55例,有高血压家族史67例,无高血压家族史108例,高血压家族史不详32例,根据年龄分层取得数据。

方法:采用集中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调查对象均为知情同意。问卷调查为面对面询问,包括:①一般情况;②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及用药情况;③吸烟饮酒情况;④体力活动状况等。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及体格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标本的收集采取空腹抽静脉血,并在0.5 h内送到我院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诊断标准:①高血压:测量时平均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②血脂异常:TC≥6.22 mmol/L、LDL-C≥4.14 mmol/L、TG≥2.26 mmol/L和(或)HDL-C<1.04 mmol/L。③超重者体重指数(BMI):BMI≥24.0 kg/m2且BMI<28.0 kg/m2;肥胖者:BMI≥28.0 kg/m2。④吸烟者。⑤饮酒者。⑥食盐过量摄入:每人每天摄入>6 g。⑦低水平身体活动。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定义:知晓率定义为调查时已知自己患高血压的人数占本次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数的比例;治疗率定义为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数占本次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数的比例;控制率定义为本次调查血压<140/90 mm Hg的患者数占本次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数的比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关指标、构成比和平均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207例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平均(51.7±10.2)岁,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55例,患病率26.57%。

不同年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将207例按年龄分为<55岁和≥55岁两组。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但两组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单因素Logistic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饮酒和低水平身体活动对高血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文化水平低、超重、肥胖、食用盐过量等患高血压的风险高。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驻京某部队干部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0.81%、25.38%和24.38%,“三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高血压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近年的监测数据和局部地区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5%~30%[2]。

驻京某部队干部作为军队中特殊的一员,是一个工作负荷大、工作标准要求高、作息严重不规律、生活方式不科学,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甚至危险状态的特殊人群。目前,我国关于警卫干部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资料尚欠缺,我科在该部队干部医疗保健过程中,关注了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①2013年驻京某部队干部高血压的患病率26.57%,与2012年全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4%)接近,但低于2013年北京市18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患病率(33.8%)。分析原因与部队干部文化水平较高,对高血压的危害较为重视有关。文献报道,文化程度为高血压病保护性因素,健康知识相对丰富的人群疾病预防意识较强,生活方式相对健康,高血压等慢病的患病率较低。②驻京某部队干部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相比于年龄<55岁,年龄≥55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增高,提示中老年人是高血压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随之增加,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一致[3],55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31.77%)接近于2013年北京市18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患病水平,说明中老年是部队干部高血压高发人群,是慢病防治的重点。③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超重、肥胖、食用盐过量等患高血压的风险高。超重或肥胖多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表现,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均有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恶性循环[4],因此超重或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的重大危险因素,需严格控制和防治。有关研究证明,膳食因素中碳水化合物、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动物性蛋白、核黄素、钙、磷、锌、镁、钾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5]。④部队干部高血压的知晓率及控制率较高。与我国2004~2005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8.4%、38.5%和9.5%)比较,驻京某部队干部高血压知晓率高,与该人群有良好的医疗环境,自身丰富的健康知识,注重监测血压有关;控制率高与该人群预防及治疗的依从性高有关。

总之,通过本研究明确了部队干部高血压患病率的特点,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医生队伍对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知识的培训,继续加强对部队干部高血压疾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医患沟通,通过科学的管理,降低部队干部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治疗率及控制率,从而进一步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间接起到为警卫工作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22(46):409-413.

[3]王文,朱曼璐,王拥军,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3,3(6):408-412.

[4]Hou XH,Lu JM,Weng JP,et al.Impact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index on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urvey[J].Plos One,2013,8(3):57319.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 抽取8个样本村 (街道) , 1 000个居民户, 共计2 272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的全部成员 (即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如单身居住生活的, 也作为一个住户家庭) 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健康状况、卫生保健服务、日常行为习惯及高血压的保健知识和技能。调查问卷经专家研讨和预调查反复修改, 并于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1.3 高血压及相关保健行为指标的定义

血压值为3次血压测量结果取平均值。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或2周内曾服用降压药, 并排除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不吸烟为过去从未吸过烟或连续吸烟不足6个月。吸烟者戒烟为曾经连续吸烟6个月以上的人已成功戒烟6个月及以上。不饮酒为过去30d从未饮酒或少量饮酒 (1次饮酒量不超过白酒30g或相同酒精含量的其他酒类制品) 不超过3次。采用低盐饮食为每天膳食中盐的摄入量低于10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每周至少参加5次如跑步、登山、跳舞、气功、游泳、球类运动等健身活动且每次活动在30min以上[3]。高血压病人应终生坚持服药的药物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 对收集的资料建立Epidata3.1数据库并输出为SPSS数据库, 使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 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居民共2 272人, 男性1 113人 (48.99%) , 女性1 159人 (50.01%) ;18~59岁劳动人口1 831人, 60岁以上老年人441人。平均年龄为44.71±15.90岁。

【健康教育管理】

2.2 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高血压总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2.38, P>0.05) 。60岁以上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女性,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患病率比较, 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1)

2.3 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血压知晓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高血压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的知晓率高血压患者低于非高血压患者,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

2.4 健康行为的分布情况

吸烟者戒烟行为构成比较低为2.29%, 不饮酒的行为构成比较低为2.29%, 吸烟者戒烟、经常体育锻炼的构成比高血压患者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的构成比非高血压患者高于高血压患者,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吸烟、不饮酒、爱吃清淡食物的构成比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3)

3 讨论

调查显示60岁以上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 为49.66%。并且此年龄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在中老年阶段内分泌紊乱、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的保健因素包括减少食盐摄入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膳食中脂肪的摄入和保持心理平衡等[4]。本研究表明, 成年人高血压各种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差较大, 其中以“高血压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知晓率最高, 为62.41%;“食盐量每天不超过多少克”知晓率最低, 仅为8.27%。进一步分析发现, 血压知晓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高血压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的知晓率高血压患者低于非高血压患者,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针对高血压的防控知识的宣传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在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的同时, 要加强对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宣传, 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非药物治疗的了解, 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主动学习一些相关的保健知识, 逐渐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成年人戒烟和采用低盐饮食的比例仍比较低, 均不足30%;而高血压患者经常体育锻炼、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也不容乐观。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也提醒我们,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光靠传播知识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还应在群众建立健康意识以后, 及时在形成健康行为和具体技能上给予指导。所以对居民吸烟、饮食、缺少锻炼等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应作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疾病, 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定期随访干预、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高血压防治工作最有效的手段[5]和高血压基层防治的最佳途径。应采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特别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 在研究高血压相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的基础上, 为影响人群保健行为形成的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种慢性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立群, 聂雷, 龙美洁, 等.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会医学杂志, 2010, 8 (5) :20-21.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2.130-131.

[3]刘秀荣, 赵涛, 刘枫, 等.北京市城区老年人高血压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06, 14 (4) :275-277.

[4]江军.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02, 6 (10:144-152) .

高血压知识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6年2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外科首次住院的农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29例, 其中男74例, 女55例;年龄46岁~83岁;高中及以上10例, 初中29例, 小学及以下90例。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再次住院的70例农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调查, 确认院前压疮发生原因及程度, 其中男42例, 女28例;年龄51岁~72岁;高中及以上3例, 初中21例, 小学及以下46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对首次住院者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 通过书面形式告知调查对象研究的目的, 由调查者集体发放问卷, 以不计名形式完成问卷后由调查者收回, 共发放问卷129例, 回收有效问卷129例, 有效率100%;对再次住院的70例病人由调查者现场确认院前压疮发生情况及程度[4]。

1.3 调查内容

首次住院病人调查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认知不良的影响因素、病人康复期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再次入院病人发生院前压疮调查内容包括:皮肤情况和原因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高血压脑出血首次住院病人调查结果 (见表1~表3)

例 (%)

2.2 农村高血压脑出血再次住院病人院前压疮发生情况 (见表4)

2.3 农村高血压脑出血再次入院病人发生院前压疮的原因

长期卧床15例, 未按时翻身15例, 皮肤护理不当13例, 皮肤水肿8例, 营养不良10例, 病人不配合5例, 其他并发症11例。

3 讨论

3.1 农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压疮预防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疾病有关知识及压疮预防相关知识严重匮乏, 所有项目知晓率均达不到40%。原因一是广大农村病人经济来源不足, 没有生活保障, 导致对健康不重视;二是由于农村病人文化程度较低、卫生条件制约, 90%以上没有机会及时间获取健康知识, 而真正认为没必要接受相关知识的不足20%。

3.2 护理措施不力, 压疮发生率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 再次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发生压疮率达到21.43%, Ⅲ期、Ⅳ期压疮发生率高达17.14%。主要原因是由于病人未得到较好的健康指导, 缺乏相关知识, 康复期长期卧床、护理不当、营养不良等高危因素所致。

3.3 健康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尽管农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文化程度较低, 经济条件较差, 但病人及家属还是迫切需要得到较多的健康保健知识, 促进病人康复。

本课题将针对以上农村病人乃至农村部分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护理干预, 关心自身健康、自觉参与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行为, 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探索适合上述人群的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陆骏, 陈美红.用电话回访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67-68.

[2]蒋雅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5C) :1351-1352.

[3]饶秋凤.农村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干预对策[J].广西医学, 2007, 29 (11) :1791-1792.

上一篇:国家监督抽查下一篇:国际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