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信息化

2024-12-06

农牧业信息化(共10篇)

农牧业信息化 篇1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基于工业社会要求的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在世界许多国家还没有全面完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为核心、网络化为趋势的信息化产业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同时不断深入到农牧业生产的各环节中,形成了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农业”, 给农牧业这个传统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1]。农牧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深入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2]。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3],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技术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4]。没有农牧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应当成为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种必然和必须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牧业信息化是一项亟待探讨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5]。

1 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

1.1 信息化

信息化概念包括信息和信息化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3个层面和6大要素。所谓3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6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

1.2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7]。贾善刚指出:农村信息化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过程。梅方权年认为,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8]。农业信息化可以从4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概括:一是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三是农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5,9]。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以及“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等。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5,10]。数字化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和数字化设计)以及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1,11]。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贮存等方面的技术。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等[4]。数字农业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重要要素, 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和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 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 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涉农领域(农、林、牧、副、渔)所有对象的数字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以及农民生活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信息化,并付诸实施于农田精耕细作、病虫害防治、林区规划管理、畜禽渔业的生产操作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的网络信息化等方面,集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网络科学等高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

1.3 畜牧业信息化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 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12]。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 需求量) 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13]。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14]。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2 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1 国外发展状况

世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阶段;第2个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3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

农业自动化技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如配合饲料全部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及采收自动化控制。通过研制和使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挤奶、喷药、组织培养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计算机应用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典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有:197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了AGNET联机网络,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美国国家农业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和学府的研究摘要。

美国计算机在农牧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譬如:畜禽饲养的计算机化,有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农业机械化的计算机以及在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在温室环境方面的应用最显其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就“人工智能与农业”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列出了知识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一整套实施项目;日本已建立了一些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如植物工厂的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菠菜、番茄、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草莓等已进入批量生产)、陆田水田耕作、畜牧生产、家畜卫生系统、农业工程和机械管理系统等。

德国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等监测和自动控制各种试验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风向风速等各项要素,均自动监测和记录;德国还研究出许多用计算机编程控制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完成各项农田作业[15,16]。

荷兰在畜禽养殖基础设施以及温室种植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荷兰的科研人员在十多年前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奶牛自动饲养管理系统Porcod系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母猪自动饲养Velos管理系统[17]。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3S”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准农业、生物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图书馆技术[15,18]。

2.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少数农业研究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从此农业信息化逐步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得以发展应用,具体发展阶段[19]如表1所示。

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20 世纪80年代以来,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不少成果已得到应用,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20]。

中国国家科技部从1990 年开始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数字农业”渐成气候,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和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1]。

2003 年,科技部“863 计划”在生物与现代领域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技术研究示范”重大专项。这些专项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数字农业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平台、集成示范应用为目标,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及示范应用体系。在农田信息自动采集、农田植物生长模拟与数字化设计、稻麦品质遥感检测、数字化种植技术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1]。“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22]。由农软开发的农牧场管理系统、育种分析系统和目前尚待完善的实验室数据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已在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现代化农牧场推广使用[15]。现在,国内研制的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WMS)和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都可以应用于生产[23]。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 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利用也是从单机到网络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单机应用方面, 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应用[12]。我国畜牧业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 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道路[24]。

3 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信息技术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25]。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牧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12]。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畜牧业生产部门及基层畜牧场,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信息技术的普及远远不能同其他行业相比,从事畜牧行业的人员平均素质也远低于其他行业部门,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及边远的农牧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26]。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及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 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 网络化。

信息技术发展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高新技术。

2) 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步很快,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将得到长足的进展。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3) 数字化。

数字化内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了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高保真和快速传播,可以制成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在网络上传递,实现远程教育等;二是表现在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25]上。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 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系统, 通过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 逐步建立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 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在我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和不同农业生产管理类型地区, 对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示范, 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和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该行动的实施, 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 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 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远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1]。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集约化、专业化和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必然[27]。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与准确地传达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和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26];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模式, 使农民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 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路;加强对畜牧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积极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24,26]。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所衍生的“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均是数字农业的不同侧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28]。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应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操作的全面自动化以及完全智能化,并最终进入网络化农牧业。

5 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必将大大推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作为21 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数字农业及相关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数字农业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字农业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它将极大解放农业生产力, 改变农业作业方式, 实现农业生产质的飞跃[1]。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与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与有效的宏观管理[5]。信息自动化技术使现代的养殖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是形成统一标准化饲养的一种优化养殖方式。它有利于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 有利于解决人畜混居、相互交叉感染问题;有利于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传染病的预防发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畜禽的品质; 有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畜禽生产的宏观管理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从而促进畜禽业迅速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29]。同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补料、补水和补光等作业,节约劳动力。另外,通过多媒体模拟,可以在最适宜时期扩大生产,在市场行情最佳时销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30]。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高效益化;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和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4,23]。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加快新品种选育,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止水平,减少损失,增加产出,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将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29]。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6 结束语

推动农牧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牧业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及数字化;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的集中管理,有利于降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从而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摘要:通过对大量前人已阐述的农牧业信息化概念及理论的深入研究及综合分析,对农牧业信息化做了进一步归纳释义。结合国内外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现阶段农牧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农牧业信息化在我国发展的方向及作用,进而对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农牧业信息化 篇2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内容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政府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农牧业信息化 篇3

关键词:农业信息;需求意愿;因素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4.017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mand from Farmers in South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QI Qun-gao1,ZHAO Ming-liang2,GU Bei2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uqi ,Xinjiang 830052,China;2.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uqi,Xinjiang83005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ace-to-face talk, actuality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mand and limited factors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so that the transmit agency can change the supply actua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service.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 demand from farmers can be satisfied; th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rural economy can develop.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demand intentions;factors analysis;advice

笔者所研究的农业信息是指与农牧户的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农业信息,如农资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业技术类信息、农牧民打工类信息、农业信贷类信息等,特别是双向信息沟通等。问卷调查涉及农牧户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意愿、影响农牧户的农业信息需求因素等内容。

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中(2008年7—8月),以村为基本单位,结合该区农牧户贫富状况并参考2006年南疆贫困地区小康社会研究报告,按照低收入、中等收入、相对富裕3种不同类型农牧户随机抽样,对新疆南疆三地州24个县市农牧户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严格筛选,共得到有效问卷3 644份。

1区域基本情况

新疆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天山南麓、喀喇昆仑山北缘、塔里木盆地边缘,辖21县3市,总面积占全新疆的近28%,人口占全新疆的近30%。就自然条件讲,南疆三地州为典型的绿洲经济,土地总面积虽大,但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绿洲土地仅占4%左右,耕地缺乏,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恶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难度很大。光热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较为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瓜果园艺业极具潜力,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就社会条件讲,南疆三地州是我国典型的少、边、穷地区。三地州是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90%以上,具有特殊的民族、经济、社会结构和人文、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意识浓厚。三地州远离中心城市,与印度等5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2 300多km,是我国向西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三地州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连片贫困地区,其中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19个,占全新疆的90.5%,老百姓生活水平在全疆最低,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

2农牧户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意愿

南疆三地州农牧民对农业信息资源表现出较高的需求欲望。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联系紧密的信息在农牧户中占主导地位,说明农牧户已经意识到农业生产信息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性。同时农牧户也迫切希望了解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惠农、强农、支农政策,对自己所在地相关农业政策尤为关心。农牧户的信息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种养技术,而是向技术、政策、市场等多种需求发展,农牧户迫切需要了解整个生产流通领域的综合信息。不同地域农牧户对信息的需求也具有不同偏好,信息需求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表1)。农牧民不仅需要价格、政策相关信息,更需要供求、生产等信息;不仅需要农业生产信息,更需要生活、文化、娱乐信息;不仅需要单项的静态信息,更需要动态的分析预测信息。但是南疆三地州农牧民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对劳动用工等劳动力转移类信息关心不够,对国际市场行情、教育培训信息、法律知识等信息重视不够。

2.1农产品价格信息需求意愿

农牧民缺乏基本的市场经营意识。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小、季节性强、产品储存期短且储存成本高等特点,因此,销售的时效性很强,价格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弱。一旦供给过剩将导致价格持续下跌,下跌的价格却不能带来有效需求的增加。因此,农牧民首先必须掌握基本的市场知识和农产品的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产品特点进行生产决策。其次,还必须了解其所服务的目标消费群的需求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比较优势进行产品项目的选择。从问卷反映的信息看(表2),农牧民对政府收购价、现货批发价、现货零售价最为关心,而对农产品消费地价格、期货价格、中介经纪人收购价格关心不够,由此可见,农牧民的市场经营意识需要大力培育。

2.2农资价格信息需求意愿

农资(农业生产资料)是确保农业丰收的重要原材料,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连续出台了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有相当一部分却被农资涨价所“吞噬”, 由于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也呈大幅增长趋势,导致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入,给农牧民增收带来心理压力,降低了其继续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农业投资的数量和质量随之下降。不但没有使农牧民得到真正的好处,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认为最需要化肥、水肥、农药、种子、电费等农资价格的信息(表3)。

2.3农业技术信息需求意愿

农村发展的实质是提高农村生产力。从技术上讲,如何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十分重要。推广农业技术,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享受国家建设的成果,共享信息资源,使农村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行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技术服务农村,推广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认为最需要作物种植、防虫减灾、节水、饲养等方面的技术(表4)。

2.4农牧民打工信息需求意愿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给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问卷反映的信息看,农民打工关心的方面很多,包括工资、种类、地点、时间、政策等等(表5),这说明农民打工还是存在很多困难的。农民农闲时最需要技术培训、打工信息、市场预测方面的信息。可见农民已经开始关注市场,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另外发现,农牧民对农民工政策、农民工维权知识关心不够。

3农牧户对农业信息需求的因素分析

3.1有利因素

国家和自治区十分关心和重视南疆三地州的发展。温家宝总理2007年在考察新疆时强调,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快南疆三地州发展,重点搞好扶贫济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和基层政权建设。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新疆经济发展的政策,专门对扶持南疆三地州加快发展做出规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促进南疆三地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南疆三地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南疆三地州社会事业发展。

3.2制约因素

3.2.1农牧区公共物品投入不足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等原因,南疆三地州相对来讲较为封闭,导致了信息渠道不畅。南疆三地州处于特殊的区位,行政村之间的距离很远,基础设施不健全。而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农村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有线电视、通讯终端设备、网络等硬件设施不到位。一方面,有线电视覆盖不足限制了电视信息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牧户负担不起有线电视收视费,收看的电视节目十分有限。在“村村通”工程的带动下,农村电话普及率较高,但农牧户普遍认为电信资费偏高,尤其是每月还得交纳固定座机费,这就限制了农牧户对电话的使用频率,存在用不起或尽量少用的现象,抑制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而计算机设备和联网程度约束农牧民对因特网资源的使用,大多数农牧户买不起计算机,加之上网费用,绝大多数农牧户也难以承受。

3.2.2农牧户家庭收入不高农牧户家庭收入的构成状况影响着农牧户对信息需求的内容与程度。通过表6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农牧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养业。一方面,渴望获得更多的高产、优质、高效的品种信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播种、施肥、灌溉等技术信息,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另一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当前农产品销售价格、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未来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预测等产品供求、价格信息对其生产决策愈发重要,也是其较为重视的信息。

调查中发现,农牧户家庭平均年收入在3 000~5 000元左右。除去维持家庭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支出外,农牧民很难将有限的收入过多地用于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支付上。

3.2.3农牧民语言障碍语言是人和外界交流的基本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受到限制,就会制约人的发展。目前语言隔阂、语言障碍是限制南疆三地州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通过问卷分析可知,农牧户对接收信息的语言设置希望是维吾尔语,这主要与民族人口分布有关,被采访者由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少数民族农牧民大多没有掌握汉语,为信息传播增加了难度。

3.2.4农牧民传统观念较强调研表明,大多数贫困人口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南疆三地州多以维吾尔族人口居住,维吾尔族传统的交易方式就是“巴扎”(通常的集贸市场)。巴扎通常有固定的交易时间和地点,基本上是每周一次,并且在巴扎上交易的多为农副产品。由于巴扎多是区域性的,贫困人口就只能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当地的巴扎交易,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现代市场理论来看,巴扎这种交易方式属于区域性市场,交易区域封闭,交易时间固定,交易信息闭塞,交易数量少、规模小,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产品结构单一。不少贫困户对市场的认识比较肤浅,在生活上多追求够吃够用,很少考虑积累再生产。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和积累能力差。这一系列落后的观念,使南疆三地州贫困户长期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所在。

4对加强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的几点建议

4.1充分认识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在南疆三地州推进信息化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必然要走很长的路,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提出阶段性目标,拿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始终从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走自己的路,尊重、保持和强化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努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级政府更多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

4.2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信息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是今后政府公共财政资源支持的重点。在建设环节上,政府应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把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为农业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并且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另一方面,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引入有利于竞争、联合和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导多种所有制资本进入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减少和消除信息软硬设施供给的企业垄断、部门垄断等市场和行政垄断行为。政府还可以积极寻求机会与商业网站、电信部门、通讯公司等开展多形式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络运营和信息资源开发,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4.3加强人才建设

人力资源是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拥有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人才队伍潜能的发挥与否,关系到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选派南疆三地州专业技术人员赴长三角地区和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岗位培训。加强对南疆三地州农业、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少数民族中青年科技骨干的重点培养。鼓励自治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向三地州流动。

4.4加强宣传与教育培训,启动农牧民信息需求

通过对农牧民普及信息知识,增强农牧民对信息的认知、接受与分析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信息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牧民依靠信息引导组织生产、进入市场的能力。同时,政府要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职业中学的数量。大力发展农业出版社、报刊社以及广播电视的涉农栏目,积极兴办乡镇图书馆和村级报纸栏,供农牧民免费阅读。并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直接为农牧民带去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广大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启动农牧民信息需求,刺激农业信息服务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洪安,陶丽.农户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8(9):40-44.

[2] 贺文慧,邹奎.农民信息服务需求分析[J].技术经济,2006(12):38-41.

[3] 雷娜,赵邦宏.农民信息需求与农业信息供需失衡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J].农业经济,2007(3):37-39.

[4] 李枫林,徐静.我国农村信息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及改进措施[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9):34-35.

[5] 路剑,李小北.关于农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5): 53-56.

[6] 罗志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69-72.

[7] 李道亮.零公里的探索——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农牧业信息化 篇4

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大市, 总人口460万人, 其中农牧业人口350万人,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畜产品供应基地。为更好服务本地方农牧业, 服务“三农三牧”通过十年的不断努力探索, 赤峰市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深入并完善,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不断发展壮大的网站群模式

自2003年建立赤峰农牧业信息化核心网站-“赤峰农牧业信息网”以来, 网站始终坚持以“服务政府宏观决策, 引导农牧业走向市场”为服务理念, 网站栏目由最初的的十余个增加到四十余个, 主要栏目包括:农牧概况、三农动态、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策法规、队伍建设、应急管理、规划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建设、价格行情、市场供求、质量安全、农业科技、农业标准、农事指南、农业气象、数据统计、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农牧业资源、在线服务等, 栏目设计更加合理, 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服务方式更加完善。2009年开通了赤峰市县两级网络一体化平台, 平台承载了全市12个旗县区、部门农牧业网站13个, 并逐步形成了以赤峰农牧业信息网为主干, 旗县区、部门网站为分支的农牧业综合网络服务体系, 实现了农牧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大大降低人力物力, 避免了数据库重复建设。同时增强数据的开放性, 对网络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共享后的农牧业数据可进行区域间分析、对比。现已完成的共享数据栏目包括价格行情、供求信息、农牧业气象、农牧业视频、特色产业等。经过统计分析, 汇总后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趋势, 网站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赤峰市政府部门网站服务评比中, 赤峰农牧业信息网位列第一。

二、价格体系建设推动农牧民增收

价格动态由赤峰市农牧业信息网整合资源, 统一规划, 围绕农牧民增收、繁荣农村市场、提高农牧业市场流通, 在各旗县区的乡镇村等基层建立原始价格数据采集监测点, 旗县区各网络一体化分支网站主管部门每周对价格采集并上报, 由赤峰农牧业信息网进行数据汇总, 各分支平台可单点调用或多点调用数据发布, 同时分析子系统可进行数据分析并产生动态图表, 对赤峰地区农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价格采集种类涵盖粮油、蔬果、畜产、农资、药材等11个大类, 140个小类。通过数据的汇总及分析处理, 使公众能够对近几年的赤峰地区的农畜产品价格及走势有所了解, 提高农牧民的“投资合理性”, 同时为降低交易风险, 提高农牧业市场流通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三、供求信息打开农畜产品销售渠道

建立全市农畜产品市场供求大平台, 可及时准确的发布地域覆盖全市及周边省市的产品供需信息, 信息发布有农牧户自行发布、一体化网站代发、12316热线代发、基层信息点代发等多种方式, 使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布到互联网, 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用户发布的供求信息, 系统采用严格的信息来源审核制度, 避免虚假信息上网, 提高农牧业产品交易安全性。建立农畜产品产、销、收大户数据库, 为大户长期发布稳定的供需信息。建立农畜产品应急数据库, 对滞销、促销的产品提供销售渠道, 打开销路。

四、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农牧民排忧解难

自2009年10月开始投入运行以来, 以“维护农牧民权益、指导农牧业生产、促进农村牧区发展”为宗旨, 按照“面向三农三牧、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主要为农牧民提供农牧业技术咨询, 惠农政策解读, 农畜产品市场价格查询和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等方面的服务。热线平台在设计开发上注重便民和时效, 在运行维护上, 注重工作宣传、值机队伍和咨询专家团队建设。

热线组建了由全市农牧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种植、养殖、农机、种子、土壤肥料、政策法规、草原生态保护等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家团队, 为社会各界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农牧业信息服务, 同时对专家的服务工作进行考核与奖励, 有效激励专家的工作热情。

五、农牧业气象为农情农事提供保障

农牧业气象数据是研究和推广农牧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条件, 自2013年, 赤峰农牧业信息网主干平台通过网络技术采集全市12个旗县区的未来五天气象信息, 对全市提供更加适应农牧业生产的气象指导服务, 系统除提供日常的天气情况、温湿度、风向等数据外, 增加气象预警预报, 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和极端天气, 数据集中采集后发布到网络一体化各平台, 同时提示预警, 预警信息会以短信提醒方式发送到各手机终端, 为农事生产保驾护航。

六、农牧业视频为农牧业信息化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2013年, 为完善信息化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 赤峰农牧业信息网组建成立农牧业宣传视频摄制组, 配备专门的主持、摄影摄像、后期剪辑人员, 利用当前先进的流媒体技术, 拍摄录制政务公开、病害防治、技术主导、农业文化宣传、农业致富等视频10余部, 图像素材及视频采集容量大小共计20Tb, 拍摄内容主要有当前国家惠农政策宣传, 本地主导品种推介、主推技术、病虫害防治、企业风采、农业文化宣传等。其中病虫害防治视频录制需要带领相关行业专家下到田间地头对农牧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培训。农牧业视频宣传方式改变了往常的静态化宣传, 由静到动, 由无声到有声, 使农牧业信息化向多元化服务方向发展。

七、手机短信使信息化服务贴近农牧民

手机, 现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通信工具, 通信技术结合网络技术, 为农牧业信息化服务开辟新方向, 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新手段, 通过手机短信服务的优势, 带动全市农牧业信息化发展走上新台阶。2012年, 赤峰市农牧业信息网开通短信服务平台, 针对全市各农牧业部门、普通农牧户进行即时短信推送, 推送内容包含政务信息、工作通知、技术指导、农情农事、病虫害预警、农业气象预警、供求信息等。

平台对服务对象, 既普通农牧民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分类, 分类信息包括所处行政村和所从事的行业, 行业可多选, 由进行信息服务的基层组织收集, 县级信息工作部门负责录入, 较为合理的确定了服务对象。用户级别设立市、县、乡、村、合作社多级用户, 各级用户可对本辖区服务对象随机组群发送服务信息, 各级用户除向公共数据库中的农牧民发送服务信息外, 还可自行建组发送个性政务类信息。平台兼顾了共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赤峰市农牧业系统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开通应用, 实现了服务信息的精准推送, 也推动了办公移动信息化的进程。

农牧业信息化 篇5

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牧业洪涝灾害

灾情评估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多数省份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各级畜牧部门迅即行动,加强应急值守,积极投入畜牧业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一些地区灾情仍然在发展,防灾抗灾工作任务仍然繁重。为科学指导畜牧业防灾抗灾工作,提前谋划、统筹协调灾后生产恢复,拟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灾情调度和损失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灾情摸查

省(区、市)畜牧部门要派员深入基层,在加强抗灾救灾指导的同时,第一时间掌握灾害发生情况,认真了解、核

定灾情。要重点了解受灾养殖场户数、圈舍倒塌情况、畜禽因灾死亡情况、饲草料损失、受灾草原面积,同时还要摸清基层畜牧兽医站因灾损失情况、畜禽养殖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损毁情况、种畜禽场站损失情况,进一步完善灾情统计(修改后的畜牧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表附后)。

二、认真评估损失

要全口径测算洪涝灾害给畜牧业带来的损失,深入分析、认真评估灾情,并特别关注基础设施损毁和种畜禽死亡、仔畜禽供应量变化对畜牧业生产的后续影响。

三、及时报送信息

要认真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天气畜牧业防灾抗灾工作的通知(农监测便函[2010]第140号)》有关要求,每周二、周五定期报送信息,并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同时,请各省(区、市)在8月7日前,按所附灾情统计表集中统计报送一次灾情,以及救灾工作进展、有关畜牧业水利建设方面的需求和政策建议的文字材料。各省(区、市)报送的材料经核实后,将作为中央统筹协调畜牧业救灾的基本依据;对于未按要求报送相关信息的省份,将给予通报批评。

联 系 人:辛国昌

联系电话:010-59193389、59191438(FAX)

电子邮箱:jcfx@agri.gov.cn

附件:畜牧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表

二○一○年八月六日

重点省(区、市)畜牧业受灾情况汇总表

加快信息化与现代畜牧业融合发展 篇6

马利民总畜牧师在讲话中, 首先对2015年全省畜牧兽医信息宣传工作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 今年以来, 我省的畜牧业信息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信息体系建设、应用水平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已由过去的期刊及网站单一方式, 发展成为拥有综合信息数据平台、短信预警平台、信息移动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方式相融合的信息化体系。这些传播渠道的互联互通, 在宣传全省畜牧兽医政策法规、普及推广新技术、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全省畜牧业信息化体系已经逐步建立。目前河北省畜牧医综合信息平台已经投入运行, 已经具备数据查询统计、身份认证、安全管理等功能;监测预警工作也正在扎实推进, 自2013年8月建立信息预警平台以来, 发送对象由最初的养猪户扩展到现在的奶牛户及家禽养殖户, 受惠者达到了8500多人, 截至9月底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合计85万多条;纸质信息媒体也得到了积极拓展。为满足养猪从业者对定位精准的窄众化期刊的需求, 2013年底, 在《北方牧业》、《今日畜牧兽医》的基础上, 创办了《规模猪场》杂志, 三本刊物定位各有侧重, 发行量逐年攀升。二是全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 河北省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功能设置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增补了有机畜产品认证模块及示范场模块, 修改了生鲜乳运输菜单的部分功能设置;河北省畜牧兽医网站也进行了全面改版, 增加了通知公告的在线收阅及套红打印等功能;同时, 开发了畜禽预警软件及综合信息移动软件, 实现了即时数据信息上报、更新、管理及信息获取的功能, 适应了移动互移网时代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间碎片管理的诉求, 为预警平台短信提供了更加详实的数据。三是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 对时效性强或突发性工作快速反应, 优先在网站上发布;一方面, 对连续警醒的工作则通过预警平台多次推送, 并对需要深度报道的深挖素材在期刊上刊登。同时, 积极探索与不同性质企业的期刊投寄合作模式, 改变投递形式, 适时对订户的收阅情况进行跟踪服务。

马利民总畜牧师指出, 畜牧业信息化在我省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发展中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平衡、重视硬件建设, 软件管理及投入不匹配, 信息运用不充分, 以及信息安全意识差, 导致泄密和电脑系统感染病毒等方面。

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全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马利民总畜牧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 各地在今后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工作, 要在工作中当好过滤器和加工厂, 多总结、多提炼, 从中发掘出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信息。在报送手段上, 要始终注意在“快”字上下功夫, 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 建立快速、灵敏的反馈体系, 运用电脑网络报送情况, 逐步淘汰信件邮寄等落后的报送方式。同时, 要加强信息化与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不仅要做到河北畜牧兽医移动端要与河北省畜牧兽医平台融合, 还要加强预警软件与预警短信平台的协同联动。在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上, 他要求各地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全面做好各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特别要注意上网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和移动介质的使用、保密防范问题。对于如何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机制, 马利民也讲了具体意见, 要求大家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抓好人员培训和信息应用, 以及督导检查等项工作。

就如何做好2016年度《北方牧业》《今日畜牧兽医》和《规模猪场》发行工作, 马利民总畜牧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 2016年度报刊发行工作就要开始了, 各地要主动而为, 强化创新机制, 切实加强领导, 认识组织落实, 增强自觉性, 制定具体措施, 明确责任, 确保目标完成。

会议对2015年全省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优秀工作者名单给予了表彰。

农牧业信息化 篇7

1 课程体系改革

1)职业岗位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建立在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农牧企业调查显示,高职层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办公、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及小量开发和利用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等工作。涉及软件技术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管理、软件编程、操作系统的维护管理,硬件技术包括计算机本身、办公设备、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涉及到各企业具体的业务,如企业ERP系统、财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OA系统等,因此,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技术,还要熟悉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相关业务。本专业主要岗位群及专业能力见表1。

根据调研结果及岗位分析,得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需要,在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从事企业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并承担企业商务系统网站开发、维护与管理以及利用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行动领域分析

通过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调研,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的技能要求,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步骤是从职业工作过程出发,根据职业岗位群职责,分解该岗位包括的典型任务,分析典型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技能,推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组织和确定课程。表2是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课程开发时得到的行动领域分析表。

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参考社会培训机构课程设计思想,明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把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总结学习领域包含的课程,得到如图1所示“金字塔”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其中,信息管理技术基础和信息管理管理基础是各个工作岗位的行动能力基础,属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数据库设计与维护模块是课程体系的核心,计算机信息管理各个工作岗位都涉及数据库方面的技能,在图的最上端是由商务网站开发和管理软件应用组成,对应了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能力培养重点“商务网站开发+管理软件应用”,这三个模块同属专业技能教育模块。

2 实施保障

1)按课程模块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为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的落实,课程体系中每一模块的教学由一个教学团队来承担,每一教学团队由两到三名相对稳定的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针对每一模块培养的技能目标,教学团队负责这一模块项目化教学项目的设计,并负责实施。由于行业企业专家来自农牧业一线企业,对行业需求和业务非常熟悉,有利于教学项目的教学情境更接近企业实际,更好地培养服务于农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技能型人才。

2)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核心课程

我们选取本专业三门主干课程进行开发,始终把握以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将课程内容任务化、项目化,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强化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3)立足农牧行业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致关重要,目前,我们有“课程实验+专业实训+实岗锻炼”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岗锻炼环节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本专业定位于适应中原经济区实际需要,服务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的目标,依托我校畜牧、兽医、生物、食品等优势专业的实训基地,把本专业的学生分散安排到农牧企业进行实岗锻炼,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农牧企业的业务状况和企业的行业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信息技术应用于农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优势就业。

3 结束语

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在农牧业领域的优势,把握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核心理念,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目标,围绕“商务网站开发”和“管理软件应用”这两个能力培养重点,借助我校优势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实施差异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摘要:该文介绍了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依托学校优势专业,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目标,紧扣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核心理念,基于工作过程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并给出了一些实施保障。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汪清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0-21.

[3]张德芬,耿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123-126.

英国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 篇8

英国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英国的畜牧业主要是农场主式经营, 生产模式以种养结合为主。农场经营规模大, 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 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英国的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和家禽为主, 而养牛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主要产品是牛肉、牛奶、黄油和奶酪。

(1) 奶牛奶牛是英国养牛业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奶牛存栏约有180万头, 主要品种有荷斯坦牛、娟姗牛、爱尔夏牛等, 还有当地的红荷斯坦牛。采用放牧或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 普遍实行人工授精技术, 并通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扩大高产牛群, 不断提高个体产奶量。近十年来受疯牛病的影响, 英国奶牛牛群逐渐减少, 但牛群规模却不断扩大, 目前英国将近一半的鲜奶产自于100头以上的牛群, 使总产奶量能得以保障达到自给自足。

(2) 肉牛肉牛业仅次于奶牛业, 肉牛存栏约有170万头, 品种较多, 有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哈罗牛以及一些杂交牛。牛肉自给率89%, 其他的主要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

(3) 养羊业英国羊肉产量居欧共体国家首位, 养羊业产值约占畜牧业产值的15%。有山羊和绵羊, 主要产品是羊肉、羊毛和羊绒, 羊肉除满足自给自足外还大量出口。

(4) 养猪业养猪业产值约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2%, 是仅次于养牛业的畜牧产业, 饲养方式有舍饲也有放养, 主要产品是鲜肉、腊肉和火腿。目前年出栏约为1 500万头, 自给率只有56%, 鲜肉可以自给, 但咸肉、腊肉和火腿尚需进口, 主要是从丹麦进口。

(5) 养禽业养禽业是畜牧业中集约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 主要是肉鸡、蛋鸡, 其次是火鸡和鸭。饲养方式有舍饲也有放养, 目前存栏种鸡和产蛋鸡约5 000万只, 年出栏肉鸡1亿只, 自给率为87%, 产蛋接近100亿枚, 自给率83%。

近年来, 英国畜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牛、羊、禽比例提高, 猪的地位略有下降, 呈现农场数量减少而规模增大的现象。

2. 英国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英国或欧盟制定的农业发展指导政策首先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其次是在保护动物福利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在这两个制约发展的条件下, 运用科学技术指导农场主提高产能。

英国政府职能部门对畜牧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是在欧盟的框架下, 依托大学、社会相关咨询机构和相关行业协会来不断完善畜牧业信息化系统, 也就是政府出钱买服务。信息化系统主要服务于:一是在有疫情的情况下帮助政府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二是为农场主提供经过分析的数据信息;三是为政府和欧盟共同联合体提供数据。

目前英国的信息系统基本是网络化的, 任何人上相关的网站都可以查到对公众开放的信息 (按照保密的原则) 。如:消费者可以查从市场上买来的商品是哪个农场生产的等情况, 企业可以查全部或本行业的汇总数据和平均数据, 很方便就能对比自己的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等情况。英国畜牧业信息化系统是各地区各自为政, 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把上报欧盟的数据报给英格兰, 英格兰再把四个地区的数据汇总统一上报欧盟。由于英国政府用财政的资金 (纳税人的钱) 需事先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核, 所以各地区的畜牧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从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已是常态化。建设好信息化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大众服务。

3. 英国畜牧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

英国畜牧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做的非常好。各相关部门的数据相互衔接可以共享, 只要农场主报给某个部门的相关数据, 其他部门也可以利用, 农场主不需要填重复的表格, 只填没有报过的数据即可。科研机构和咨询公司利用现有数据进行分析, 从数据分析对比跟踪可以看出养殖生产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农场主, 农场主受益后也会积极认真提供数据。英国有一个农业和园艺委员会, 代替政府负责征收牛奶产量税, 这个机构将收到的资金用于研究奶牛的肢蹄病和乳房炎项目, 农场主和他们签合同就可以参加到此项目中, 项目组定期派人到农场收集每头牛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能及时发现问题, 帮助农场主解决。政府职能部门也委托科研机构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分析, 把主要经济指标取平均值做成比较模式, 农场主可以按公式填全部或部分数据, 这样就知道自己农场的经营状况是属于哪一档水平。

4. 英国畜牧业信息数据建设及发布和服务方式

英国畜牧业数据建设刚开始是从牛做起的, 到现在所有畜种基本上都建立了基本的资料库。如:每头牛从出生开始就有唯一的标识号, 该标识号一直伴牛终身;生猪和羊也类似;家禽是按群标识。畜禽的基本信息从生产到产品出售都可以追溯, 在哪一环节出问题马上就可以追溯。这一链条的信息跟踪系统保证了畜产品的安全。

英国的信息发布机构是统计监查局。各地区都有统计监查分局, 归总局管理。统计监查局是独立机构, 它负责所发布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对议会负责。发布时间和具体内容由统计监查局决定, 政府不能干扰发布的数据。

统计数据服务于政府决策者、农业研究者、农业联合会和大众。因为统计数据的保密性原则,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有区别。有关于统计数据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行为的规定。统计监查局定期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书或小册子, 每个人都可以向统计监查局免费索取, 统计资料汇编书也可以在书店里购买。

5. 英国畜牧业信息采集和服务的方法

英国畜牧业信息采集的方法按报表的种类而定的。大多数报表统一邮寄给每一位农场主, 农场主可以把报表填好后寄回, 也可以在网上直接报。报上来的报表有专职人员进行审核, 有疑问的地方通过打电话询问农场主。一般网上填的报表质量比较好, 因为电脑录入系统对数据的平衡关系和上年比较差异大的部分都会提示。有些调查表是调查员上门采集的, 如研究奶牛肢蹄病和乳房炎项目的数据是调查员上门采集的。每个具备资格的调查员条件是:大学本科, 懂财务方面知识, 由老调查员带二年, 第三年才能独立工作。他们的报表报告期基本上是在6月1日和12月1日。报表种类有:一是报欧盟的报表, 包括:农业普查 (每十年一次) 、全面的抽样调查 (每三年一次) 、部分的抽样调查 (每年一次) ;二是英国各地区的报表, 包括:农业调查 (6月1日) 、抽样调查 (下半年有生产的农场主, 12月1日) 、乳制品企业调查 (部分地区, 月报) 、其他某一方面的抽样调查。

6. 英国畜牧业信息采集的借鉴意义

(1) 英国农业部对农业信息网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了大区间的信息共享, 一套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已经建成, 引导农场主积极参与, 使生产者、分销商、加工商、供应商实现网上交易,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商品效益, 提高了农场的收入。我们也应充分利用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农民的投入和参与, 实现资源整合, 使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真正为民所用, 信息共享, 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2) 英国的信息共享做的非常好。相关部门在采集数据时对其他部门已经要求填过的数据可以免填, 减轻了被调查单位重复填报表的工作量和差错率。而我们的有关部门各自独立统计各自所需的数据, 有时还有同一指标不同的报告期, 更增加了被调查单位的工作量。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要解决不同软件系统的数据共享问题。

(3) 英国的统计信息用于服务做得很到位, 上至政府部门下到个人都可以得到可看信息, 为农场主提供高效服务, 由科研机构和咨询机构将分析结果提供给农场主, 用于指导农场主生产。

农牧业信息化 篇9

1 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网络信息化建设广泛地运用于各个产业中, 新疆的畜牧业也在推广该项技术,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畜牧业网络信息化程度较低

网络信息覆盖的范围有限, 相较农业方面的情况, 关于畜牧业的各类信息内容专业性不强, 信息不完整, 网络信息体制不完善, 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形势。

1.2 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新疆地区面积广大, 其畜牧业技术的推广站数量多, 采集、传递信息较为便利, 但是信息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 或者是关键技术过于集中, 无法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资源共享体系, 信息资源的利用现状不佳[1]。

1.3 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与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疆地区的农村人口的比重极大, 综合素养相较较低, 且农村条件有限, 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情况不佳, 许多牧民没有受过计算机知识的教育, 知识技能不高, 依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 该问题也是影响新疆地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对策

2.1 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需要强化政策引导, 不断深入建设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基础设施。畜牧业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政府部门需要对于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建立信息化理念, 把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提高对该项目的投入, 认真做好畜牧业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新疆地区需要将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发展目标作为立足点, 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 并将农业发展资金、支农资金等合理地分配至畜牧业, 更好地开展信息基础设置建设工作, 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体系, 提高畜牧业信息化程度,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

2.2 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新疆地区已经建立了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可以此为基础构建畜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完善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首先需要结合新疆地区的具体状况, 建立专业的畜牧业信息网站或自有的数据信息库, 要求信息丰富、全面、准确且实时性良好, 并配备专门的人员对该类网站及系统进行维护, 使得畜牧业的从业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各项信息及技术。信息的流通及共享也是信息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需要保障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通畅, 信息资源共享。在网络普及情况良好的条件下, 可以在城镇、村等各个区域构建信息服务点, 形成系统的信息传播网络, 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发布, 为畜牧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3]。

2.3 抓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技术及良好的综合素养, 才能保障现代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牧民进行技术培训, 学习的内容不仅要包含基本的信息技术、网络知识、数据资源的利用、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辨别等, 还要培养牧民的现代科学意识及现代市场意识, 从思想理念及技术2个方面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4]。

3 总结

由于地理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畜牧业是新疆经济产业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提升, 也逐步地应用于畜牧业中, 也是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新疆的畜牧业由传统的模式转变为网络信息化模式, 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建设中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强化网络信息化建设力度, 促进新疆畜牧业的深入发展, 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摘要:畜牧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将畜牧业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能够有效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 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分析了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为新疆的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玉堂, 贾宝红, 王建春.关于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 2010, 16 (2) :63-64.

[2]毕玉革, 麻硕士, 徐轶群.谈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向——发展数字畜牧业[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 :111-112.

[3]杨奎花, 刘娜娜, 王惠, 等.新疆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21 (9) :54-56.

浅析我国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应用 篇10

1 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功于网络的发展。可以说网络是整个信息的载体和基础。当前我国的畜牧业网络化的程度有所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当前在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当

中, 往往都是片面的追求计算机的使用数量, 各个单位都是大量的采购计算机, 而这些计算机设备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大多都是缺乏互连性, 只能够进行单机信息的处理, 而没有做到真正的网络化。当前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信息建设, 网络上相关的资源相对比较少, 也缺乏稳定的信息发布平台, 这些都使得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进程受到一定的阻碍。

1.2 畜牧业相关的网站在建设的过程当

中缺乏总体的规划以及明确的目标, 只是机械的进行相应的信息的累积, 这就使得大量的无用的信息堆积在网站上, 而有价值的信息却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发布。很多部门的网站建成之后就没有再进行维护过, 不论是信息还是网站本身的机构都十分的陈旧, 根本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网站的资源和信息缺乏原创性, 只是收集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或者是各个网站之间互相的转载, 这就使得信息缺乏相应的价值和时效性。

1.3 当前的畜牧业信息建设过程当中还

有一个问题就是, 大量的单位将精力放在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上, 而对于市场行情以及畜产品的销售等方面却较少的重视, 这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的畜牧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更多的是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信息, 从而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而提升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产品销售不出去, 也就失去了畜牧业信息化的意义。

2 建设方法和内容

针对当前我国畜牧业信息化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畜牧信息化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做好畜牧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进行畜牧业生产和建设过程当中, 应该从我国畜牧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对市场进行消息调查,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为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2 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和实施畜牧业信息资源建设标准

在做好畜牧业信息化硬件建设的过程当中, 应该注意完善相应的软件的建设, 大力的加强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建设。为此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标准, 从而有效地防止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大量的重复建设, 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确保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2.3 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

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并不能完全、系统地掌握某一个行业的信息资源, 必须要从有关单位进行采集,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采集体系。信息采集体系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信息采集范围;二是如何保证信息采集的持续性。

关于信息采集范围的问题,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采集:一是从传统媒体 (期刊、图书、公文) 和网站上选择与信息资源建设有关的信息, 二是选择与信息资源建设有关的生产、市场信息。下面笔者就第二个方面提一点个人看法。

在生产与市场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 必须选择和建立一支有高度责任心且对信息有一定基础的通讯员队伍, 以保证采集来的信息真实可靠, 同时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巩固和扩大。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 建立规章制度, 以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数量和持续性。

3 畜牧业信息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畜牧业信息的建设, 一方面是为了对畜牧业信息进行系统、科学、客观、实用地建设, 在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对畜牧业实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 发展畜牧业;另一方面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 实现畜牧业信息产业化建设,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1 网站用户收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网站形式提供服务的畜牧业网站已进行了初步的建设。随着网站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建设, 网站可以采取适当向用户收费的办法,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2 为企业制作并发布网站

以网站形式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业网站, 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站在行业内的知名度等有利条件, 为行业内有关企业制作并发布网站。这一方面为信息建设和网站的持续发展补充了资金和信息资源, 对企业来说, 也节省了相应的网站建设、维护、宣传等费用。

3.3 提供信息咨询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对信息的掌握成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过系统、完善、科学、实用的信息建设, 信息建设单位可以为国内外相关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行业组织、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4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 开发信息产品

经过对信息资源一定阶段的建设, 在系统掌握某一专题领域的信息之后, 信息资源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出版系列图书、光盘等信息产品, 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开发一系列的PDA, 在PDA上安装用户端程序和下载更新系统, 在网站上提供用户下载更新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结束语

畜牧业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必须从畜牧业、信息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建设、开发与利用。科学、合理地制订建设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建立统一、科学的信息资源建设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建设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色和市场定位来进行建设, 并注意信息建设的内容和质量。只有这样, 才能建设起科学、完整、实用、可行的畜牧业信息。充分利用畜牧业信息和信息技术, 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 保证我国畜牧业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畜牧业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对于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如何将实现畜牧业的信息化, 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畜牧业信息建设的方法, 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信息,信息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琼, 金映红.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04) .

[2]朱军, 麻硕士, 毕玉革, 崔红梅.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机化研究, 2010, (04) .

上一篇:纳米技术产业论文下一篇: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