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2024-08-05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共12篇)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1

从2013年开始尝试帮扶海南省某县级市人民医院,通过1年帮扶,在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重点介绍在2013年对海南省某县级市人民医院帮扶期间的具体做法及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

1 现状及问题

1.1 医院存在的医院管理问题

该医院管理欠规范:缺乏合理的组织构架及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无绩效考核机制、团队执行不力;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人员配备不足、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欠缺、缺乏主动诊治病人的积极性等。

1.2 医院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

该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质量标准未严格落实,护士分层次在职培训落实不到位。

2 统计方法

以护理工作各项指标为例,分析该人民医院帮扶第一年前后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实施方式与内容

3.1 主要帮扶形式

重医一院在海南省某县级市人民医院进行医院管理及技术帮扶,向该医院派驻高级职称教授挂职业务副院长及护理部副主任,以等级医院创建为契机,帮助该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把医院管理、护理质量等作为帮扶重点,重点承担5个临床医技科室帮扶任务。以点带面,多种形式、多层次地为该人民医院培养医务人员,以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等整体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3.2 建立健全院级规章制度

挂职副院长及护理部副主任协助该医院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科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紧急替代等规章制度及方案措施;制定各级医务人员岗位职责、临床护理质量标准与管理手册、护理工作流程及危重症临床护理实用手册;建立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修订护理部“十二五”规划;组织护理相关制度、标准、关键流程培训等。理清了医疗护理管理工作思路,明确了管理方向。

3.3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订护理病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整体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等专项质量标准。建立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院感控制、护理安全专项、科研教学及护理操作等专项质控小组。病区质控员每天检查质量、每周组内小结、每月科室召开质控会、护理部每月质量督查追踪,并将督查情况以幻灯片形式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形成质量追溯机制,运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4 建立护士长培训考核机制

针对护士长由院领导任命,未经考核、竞岗,无系统培训规划,护士长护理管理理论及实践知识缺乏等现象,制定护士长管理理论及实践知识培训计划,定期对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理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查房示范、护理查房实践等培训与考核,成绩与绩效、晋升等直接挂钩,旨在快速提升护士长临床护理管理能力,运用科学的护理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5 制订分层次护士培训计划

针对1-2年、3-5年、5年以上不同层次的护士,制订全院护士分层次培训及考核计划。护理部每月举办全院性理论授课1次,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高级职称护士、专科医生授课,护理培训部每季度组织1次理论及操作考核,计入总成绩。科内通过每月1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查房、夜查房、周末查房,每日晨交班提问,床旁查房、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每周小讲课等方式培训,并鼓励护士参加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学习,获取学分,年终各层级护士必须修满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

3.6 开展护理专业技术培训

协助该人民医院建立护理培训部,由2位资深护士长专职负责培训部工作,购买医学训练模型,根据护理部培训计划及各专科特点抽调骨干护士作为辅助师资力量,协助操作培训。重点培训CPR、呼吸球囊、除颤仪、抢救技能、仪器使用及医护配合等。

4 帮扶成效

4.1 规范医院管理,完善学科设置

通过1年共同努力,建立了完善的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体系,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岗位职责,加强了环节及终末质量考核。成立了医教部、科教部等职能部门,完善了急诊科、妇产科、放射科、检验科、信息科等科室功能。

4.2 护士抢救技能等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经对口支援1年后该医院护士抢救技能等业务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7月该医院CPR、呼吸球囊、除颤仪合格率分别为80%、80%和95.3%,2014年6月CPR、呼吸球囊、除颤仪合格率分别为91%、88%和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 护士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经对口支援1年后该医院护士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详见表1。

4.4 技术帮扶填补医院空白

自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派出医院团队及专家12批次47人次,指导“二甲”评审、三级医院创建、医院管理、护理管理、业务及技术工作。开展等级医院创建指导13次,学科建设指导17次,院/科级学术讲座27次,教学、医疗、护理等查房40次,疑难危重病例会诊和手术指导18次,专项技术帮扶指导4次,专家门诊20次,扎实推进了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工作。同时,遵循“免费”、“随时”原则,接收该院各管理、业务科室14批66人次到院本部短期、多次学习和培训。

重医一院专家一对一帮扶,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消化内科教授所做手术“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神经外科教授所做手术“急性硬脑膜下、纵裂下血肿清除术”等均是该院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填补了医疗技术空白。

4.5 护理新技术赋予服务新内涵

帮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护师驻扎该院妇产科1个月,开展盆底康复治疗、助产士门诊、孕妇学校、好妈妈课堂、优质护理服务等护理技术项目,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尤其是专家对待患者耐心细致的态度、专业娴熟的护理技巧感动着妇产科护士,激励着全院护士,改善了护士服务态度,使护士能遵循“五心”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地提升护理工作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誉度。

5 讨论

5.1 明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以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1]为依据,严格落实第五章《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第三章《患者安全》质量安全评价标准,对“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等核心条款必须达到A等,其余基本条款C等达80%、B等至少达到50%,以此为目标,督导帮扶对象按该目标、有计划进行推进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2]。

5.2 多方努力提高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

要改进护理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使该人民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整体提高,需克服多方面困难,解决以下问题:如护士长岗位应有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要求,以自愿申请、经人事部门面试、科室竞岗等程序,由院办公会讨论决定后任命,试用期1年为限,考核合格留用;应由护理部制定护士长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管理理论及实践知识系列培训计划,定期对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理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查房示范、护理查房实践等培训与考核,成绩与绩效、晋升等直接挂钩,旨在快速提升护士长临床护理管理能力,运用科学的护理知识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定期让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管理,不定期到国内外参观学习护理管理先进经验。培养护士长护理管理工作方式、对在职护士培训方式、教学方法、规范的技术操作,积极的思维方式、患者安全意识和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最终达到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全面提高,并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摘要:护理管理与质量改进是促进医院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针对县级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质量标准未严格落实以及护士分层次在职培训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对海南省某县级市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作者对该县级市人民医院帮扶期间的具体做法,以及1年的护理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分析认为:对口帮扶县级医院能有效改进与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及全面质量。

关键词:医院对口帮扶,帮扶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S].卫医管发[2011]33号,26-35、163-179.

[2]赵庆华,肖明朝,任国胜,等.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杂志,2013,28(1 9):6-7.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2

由于这种管理方式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实行责任制护理人员制度,会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更具人性化,也增近了护患间的关系,而且还会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使护理服务的质量也随之提高,这样自然会大大地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在护理管理中展全面质量管理,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会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护理服务,并重视与患者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指导服务,使患者对入院须知、饮食要求、便民措施、安全防范、护理服务等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使护理服务获得了患者的支持,便于护理服务的开展和管理。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仅责任明确,而且对于护理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分配也更加合理,通过实行弹性排班模式,起到了加强晨晚间护理的作用。

而且这种排班模式满足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起到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使护理服务的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样也会使医生的工作量随之减少,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在临床应用上的推广和发展。

2.3 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院评审 篇3

【关键词】医院评审;护理质量;作用

医院评审是由一个医疗机构之外的专业权威组织对这个机构进行评估,以判断评定这个机构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医院评审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起到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医院评审准备过程中扎实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内涵。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在等级医院评审中的作用。

1规范护理文书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建立护理质量体系的目的和意义,需要进一步整合规范护理工作规章、职责以及工作流程等相关文件,并增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以及护理质量管理及安全保障文件,先从制度入手,建立完整的護理质控体系,才能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2认真领会审核标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2.1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及《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方案》等标准,明确指出护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法律法规规定内实施,增加病人权利和义务告知,加强对各个科室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化,让患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

2.2护理质量保证就是利用医院评审进行强化护理质量工作,让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本质上保证整个护理全过程取得高质量,让护理人员明白实施各项护理行为时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在平时工作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2.3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均要求规范化、程序化,对患者要实施不间断护理观察、评估,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性。使得整体护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3加强监督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3.1由护理部定期召集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工作规章、职责以及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让每个护士熟悉护理工作规章、职责以及流程等文件,领悟文件所要宣贯的精神,掌握护理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从根本上保证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各科室专科护理操作规范、流程等要形成明确的文字材料,科室护理单元质控组讨论通过后科护士长签字确认,交到护理部进行审核、备案等,确保护理程序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3.3护理部设立督查组,由护理部主任任督查组组长、各科护士长为督查组的成员,定期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每个护理环节的检测和监控,通过认真检查、发现护理质量与医院评审之间的关联信息,找出护理质量控制和检测方面的不足,做好信息记录工作,并且提出不符合项的整改意见,让护理人员端正态度,及时按照督察组的意见进行整改,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3.4无论是病房自查,还是经过外部的检查所发现的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符合医院的系统护理程序,将形成的文件,发放到各个科室护理单元,将程序理念深入所有护理人员内心,提高责任意识。

3.5在医院评审过程中要注重护理过程的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既要注重护理行为又要注重护理结果。护理服务质量的最终结果是护理对象对护理实践效果和技术性服务的反应。长期坚持对出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病人的意见,及时改进护理工作环节中的不足,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质控体系是顺利通过评审检查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医院评审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管理,由护理部主任任督查组组长、各科护士长为督查组的成员,定期对护理单元进行每个护理环节的检测和监控,及时整改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和程序文件,让每位护士都熟练掌握护理工作规章、职责以及流程。对护理工作进行细化管理,规范护理全过程的操作,从程序上、护理人员责任感等方面,加强对护理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跃兰,邢改书,李亚静,等.以“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为指南,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6):158-159.

[2]S.R.Vallabhaneni,K.Bjrses,M.Malina,et al.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Isolated Infrarenal Aortic Occlusive Diseas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Selected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2005,30(3):307-310.

[3]卫生部办公厅.<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到位[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13.

[4]Miller,J.David Richardson,Jorge L.Rodriguez.Selective management of blunt hepatic injuries including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strategy[J].Surgery,2005,138(4):606-611.

[5]李扬.医院评审工作中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的有益探索——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护理专业组在试点工作中的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14-15.

[6]李婷婷.转变观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将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常态化——访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陈晓红[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18-19.

[7]Amer Alshekhlee,Tobias Walbert,Michael DeGeorgia,et al.The Impact of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Duty Hours,the July Phenomenon,and Hospital Teaching Status on Stroke Outcomes[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09,18(3):232-238.

[8]伍玉玲,谭晓青,孙雁,等.应用国际医疗认证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分析90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J].护理学报,2012,19(11):31-35.

[9]汤培凤,刘薇群,王慧萍,等.二级综合医院护理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的组织工作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50-551.

临床护理质量与医院不良事件分析 篇4

资料与方法

背景和意义:护理过程和结果模型 (PCOM) 是护理质量范式和健康质量结果模型的综合模式[1]。PCOM假定护理环境、患者因素、护理过程和结果之间存在重要关联。护理和医院组织的传统结构特征建立在医疗环境的基础上。医疗环境和患者因素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护士和护理工作需要适应医疗护理环境和患者的健康状况的变化, 护理质量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可能受患者因素和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3]。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工作对患者健康状况恶化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监测作用。本研究中, 注册护士报告的“未满足护理需求”为衡量医院的护理质量、为什么护士不能对患者提供最优服务提供了检测方法。关于护理对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探索未满足护理需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样本: (1) 医院:本研究采用步骤描述方法[4], 对郑州市5家综合性医疗机构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省直三院) 进行调查。 (2) 护士:研究包括450名临床一线护士。 (3) 患者:研究纳入普通病房、血管病房和外科手术患者23 234例, 患者年龄20~85岁。

测验方法: (1) 护理环境:根据患者数量确定护理人数。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组成是指护士、患者受医学教育的水平或所限。患者的护理环境根据护理工作指标量表进行衡量 (PES-NWI) [5]。问卷项目反映实际环境与护理组织特征之间的一致性 (1=高度不同意, 2=有些不同意, 3=有些同意, 4=高度同意) 。医院护理环境特征采用31个条目分5个分量表:护理参与医院事务 (即“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机会”) 、护理质量的基础 (即“与有临床能力的护士工作”) 、护理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护士支持 (即“一个护士长应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和领导者”) 、工作人员和资源充足 (即“有足够的注册护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士和医生关系 (即“护士和医生之间的团队协作) 。所有的5个分量表都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 (2) 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本研究中确定两个重要组件: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住院时真实的健康状况。这些资料作为评估危险校正模型的基础。患者因素包括:民族、收入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分为0 (无住院死亡可能) ~4 (住院死亡概率>0.5) 。 (3) 护理方面:根据护士报告未做的必要护理或未满足的护理需求衡量护理质量。与整体过程有关的护理干预如果未做可能会影响护理质量。未满足的护理需求有原始的7种护理需求衡量:患者或家族人员的告知、为出院患者和家属的准备事项、患者舒适/交谈、充分的护理记录、背部按摩和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护理计划制定或更新。 (4) 结果:研究中护士报告其护理的患者有或无接受错误的药物或剂量、获得性医院感染, 或跌倒致伤等。护士报告不良事件分类为频繁和非频繁。根据频率对护士报告不良事件的比例分级。

统计学方法:未满足护理需求和不良事件频率的相对比例检查根据普通最小二乘多元回归方法, 考虑到患者的因素和护理环境。统计学软件为Stata 9.0,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士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注册护士的平均年龄40岁, 女性占93%。平均护理工作年限14年。40%的护士最高教育级别为专科, 本科文凭35%, 其他25%。患者平均年龄59岁, 男性和汉族占多数。1/4的患者入院时为急诊。重症患者占6.9%。

护理环境:平均来说, 护士报告其最后1次轮班时护理6例患者。根据PES-NWI, 大多数护士报告其护理环境中护士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是护理质量的基础。23%的护士工作处于良好的护理环境, 而11%医院护士报告其工作环境不是很好。

护士报告未满足护理需求和不良事件:41%的护士报告未充分地进行护理计划制定或更新, 12%的护士未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构建综合测验未满足护理方法以测试未满足护理需求和不良事件的关联。理论上, 综合性测试通常呈正态分布范围0~7。从整个医院来说, 护士每报告7个必要的护理活动, 平均2个被取消, 范围在0.2~3.5。

总体上, 绝大多数护士报告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为很少或极少。1/3的护士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偶尔或频繁。相反, 不足1/4报告患者接受过错误药物或剂量, 患者跌倒致伤为偶尔或频繁。就医院方面, 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变化很大。

护士报告未满足护理需求对不良事件的影响: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未满足护理需求对各种不良事件均有显著的影响。未满足护理需求的增多与增加护理报告的药物错误、医院感染和患者跌倒致伤的相对比例有关。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护士报告撤销必要的护理和护士报告的不良事件存在很大的变化。研究表明, 未满足护理需求与不良的患者事件有明显关联。未满足护理需求和护士报告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受到患者因素和护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线性回归模型, 与其他不良事件相比, 未满足护理需求对频繁的医院感染的相对比例有所影响。这一差别可能是由于未满足护理需求的相对贡献可解释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换言之, 护理活动对医院感染可能比其他指标如药物治疗失误和患者跌倒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有报道表明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之间存在关联, 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护理质量对考虑护理环境和患者因素后的不良事件仍然有重大影响。

多变量分析显示, 患者因素和护理环境变量及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呈现混合模式。值得重视的是, 护理实践环境与任何不良事件都无关。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与更高的护士-床位比有关联。护理实践环境的影响可能需要考虑护理单元和不良事件的关联。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质量与医院不良事件。方法: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未满足护理需求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未满足护理需求对各种不良事件均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重视优化住院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Podsakoff PM, Mac Kenzie SB, Lee J, et al.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879-903.

[2]Sochalski J.Is more bet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 staffing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hospitals[J].Medical Care, 2004, 42:67-73.

[3]Stone PW, Mooney-Kane CM, Larson EL, et al.Nurs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atient safety outcomes[J].Medical Care, 2007, 45:571-578.

[4]Unruh L.Licensed nurse staffing and adverse events in hospitals[J].Medical Care, 2003, 41:142-152.

医院护理质量检查小结 篇5

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质控,各质控组织定期活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加强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质量标准等,并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落实工作。

3、制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和护理质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4、制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

5、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各级质控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管辖部门护理质控工作。

6、院、科二级质控组织定期开展活动,护理部组织院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一次,平时随机抽查,并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每月做好质控小结,加强环节质量管理。

7、科室质控组织每半月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小结,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8、加强全院护理质量监控工作,院质控组织每季召开质控专题会议,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分析,总结、交流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9、加强薄弱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检查督促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

10、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思想上重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11、建立护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各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考核评价一次,护理部每月对护士长考核评价一次。

12、加强护理信息管理。各科室认真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掌握全院护理动态,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总结,注重质量内涵建设,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13、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100%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病区管理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7)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8)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96.7%;

(9)压褥发生次数为“0”;

(10)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次数为“0”。

一是改变护理部督查质控方式,从以过程为导向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将以前定期全院巡查模式改为针对性蹲点、抽查、暗访等灵活的方式,从而集中力量加强薄弱科室和薄弱环节的整改。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 篇6

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指南》、《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试行)、《传染病防治法》等以及配套文件,利用每周小讲课、晨间提问强化理解与记忆,并列入科室半年、全年理论考试内容,使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危重病人才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制定入科培训计划:新入科护士按计划完成培训与考核。分级培养计划目标:分别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进行培训,按层次上岗与考核。在职继续教育: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各级人员在职继续学习,报考成人大专、本科;选拔护理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修订和完善手术室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规范手术室操作规程,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流程;制定各类手术的物品器械准备及手术配合程序、操作流程;各类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储存操作流程;规范外带器械、材料、植入物的管理。加强了对外带器械、材料、植入物的管理,严格消毒灭菌与监测;用于病人的器械、材料、植入物等经验证合格,根据其性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等离子消毒,监测合格方可用于病人,防止伪劣、不合格、不安全产品适用于手术中。

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手术室感染管理,每月对手术室环境空气、无菌器械物品、物表、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医疗废物分类与处置,尤其对乙肝、艾滋病、结核、破伤风等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器械敷料。手术间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推车专用,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严格把好每一环节的消毒隔离与处置、尽量减少污染。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手术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成立质控小组,制定各岗位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完善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质量考核标准,使每位护理人员都明确各班职责及质量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各项护理活动。规范手术室专科常规操作,对普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整形烧伤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专科手术术式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特殊器械、仪器设备使用等进行规范操作,流程管理,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较快地熟悉及配合各科手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围手术期环节监控管理。

术前环节监控管理:手术间温度适宜,空气达标,术前30分钟调节室内温度,物品准备符合手术要求,术前巡回护士根據诊断、手术名称等,检查器械物品是否备齐适用,以及特殊或意外情况时备用物品的准备等,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配合手术。术中环节监控管理,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手术台上做到“四查”,清点器械物品3人核对。

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修改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重新设计较完善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包括一般情况、护理情况,器械敷料栏、灭菌包的监测情况,签名等。清点用物记录,术前、术后及术中添加用物相符。各项记录要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总之,护理管理观念要不断更新,管理方法要持续改进。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重视事前控制,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对手术病人实施全过程监控机安全管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利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涛,陈惠珍 浅谈强化安全护理与规范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92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7

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部设专业诊室56个, 其中普通诊室32个, 专家诊室24个, 日均门诊量为1 500人。护理人员包括门诊手术室、换药室、妇科手术室、挂号室、咨询室、专家诊室、导医等部门, 共有36名护士, 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6名, 护师4名, 护士24名。由门诊护士长负责管理。

1.1 方法

根据我院搬入新门诊大楼4年来的管理运行情况, 逐步建立起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借鉴美国JCAHO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1]。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是在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指导和门诊护士长的领导下, 全体门诊护士共同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对照标准针对科室重点项目进行自查, 护士长每周重点抽查各科室对护理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的完成情况及病员意见反馈、投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寻找原因, 采取改进措施。

1.2 传统模式缺陷

1.2.1 门诊护理岗位中的问题

因为门诊护理岗位不值夜班, 工作量不大的特点, 传统工作安排大多将年老体弱或业务技术水平稍低的护士安排在门诊护理岗位, 使门诊护士高龄、低学历的比例增大。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差距较大, 有的不能自觉更新知识, 导致门诊护士整体素质不高, 使门诊护理队伍缺乏整体活力和创造性。

1.2.2 病员与工作人员的问题

门诊接待病人数量多。我院门诊平均每天就诊人数约为1 500人, 就诊人数多与门诊护士少、护理岗位多存在矛盾, 高峰时更为突出。个别护士服务意识不强, 态度差, 医生不按时出诊, 解释不仔细, 造成病人对医院产生怨气。人群杂、病种多, 有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的病人, 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易造成交叉感染。

1.2.3 流程中的问题

传统门诊就诊流程模式下, 形成了挂号、就诊、检查的“高峰”期。病人看一次病至少需要排5次队 (挂号、候诊、付费、取药、领取检验报告) , 就诊时间主要消耗在非医疗时间上。标识设计和安放位置等与病人就诊知识之间存在差距, 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往往依靠询问或盲目寻找要去的诊区、科室, 就诊过程中多次往返于各部门反复的排队、等候, 导致门诊拥挤, 延长了病人在医院的无效时间, 这与病人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医院的门诊流程安排不尽合理有关[2]。

2 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 我院护理部根据护士的专业水平、服务素质、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了人员的合理搭配, 通过招聘将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充实到门诊岗位, 使门诊护士的年龄逐步年轻化, 工作能力与精神面貌逐步提升。护理班次根据工作量随时动态调整人力, 弹性排班, 保证了各班次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使有限的护理人力得到充分地利用, 解决了阶段性忙闲不均的现象。

2.1 采用多种挂号形式

门诊部除保留传统的集中挂号方式外, 还增加了网上预约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现场预约挂号等方式, 挂号实行分层挂号、挂号窗口提前半小时上班等措施,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病人候诊的时间。这样使病人可选择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式挂号, 减少了挂号排队的时间, 减缓了门诊就诊高峰时的压力。

2.2 检验、检查结果领取问题

病人等候检查和检验结果时间过长是病人对医技科室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导诊护士要加强与医生、技师、病人之间的沟通, 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检查秩序, 保证病人能及时得到检查。实行分楼层领取检验报告 (即病人在哪层就诊, 就在哪层领取检验报告) , 减少病人来回奔波及等候的时间。

2.3 优化环境, 简化就医程序

为病人提供导医、导诊服务, 并护送行动不便的病人就医、做检查、电话咨询, 为病人提供轮椅、担架、推车及一次性茶杯、开水等。门诊护理组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严格岗位职责, 为病人提供热情主动的服务。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册、设置健康宣传栏等形式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增加医生及专家的坐诊次数, 开展无假日门诊, 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空间、人员不足造成患者就诊时间过长的矛盾。并在门诊大厅设置专家介绍栏, 通过LED播放当日坐诊专家信息, 方便患者选医就诊。门诊禁止吸烟, 保持候诊大厅及诊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

2.4 提高门诊人员素质

门诊部由专人负责定期对门诊病人随机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了解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就诊环境、等候时间、流程安排、医生的解释、诊疗过程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每月月底将统计的病人满意率、病人建议和意见由护士长汇总, 定期向门诊部公布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拟订整改措施并及时向病人通报反馈意见。定期组织门诊工作人员学习, 规范服务用语, 从自身做起, 一切为病人着想,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增强职业道德观。

3 小结

随着现代化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服务对象的日趋扩大, 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护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3]。要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性格和不同病人的需要, 门诊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注重自身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护理质量标准根据护理模式的转变、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完善, 才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对我院门诊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并进行统计分析、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4], 加强护理服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 规范咨询、导诊行为 (导医站立、微笑、热情主动服务) , 规范服务流程, 强化服务意识, 建立医院首问负责制, 重视医患沟通, 做到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4年来减少了各种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医疗安全,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最终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能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率, 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爱萍, 孙红, 姚莉,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2) :123-124.

[2]黄光耀, 赵俊碧.门诊流程优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医院, 2008 (3) :119-120.

[3]黄建英, 应文娟, 李一鸣, 等.ISO9000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4, 18 (8) :1484-1485.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8

1.1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由于近5年来医院没有进在编护士, 聘用护士也是近几年才开始, 导致临床一线护士年龄老化, 在编临床护士平均年龄40岁, 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如:内一疗区床位70张, 只有10名护士, 其中聘任制护士3名, 护士平均年龄33.7岁, 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为1∶0.14。聘用护士由于刚毕业不久, 没有临床工作经验, 在我们医院经过岗前培训及临床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就跳槽到大医院, 导致聘用护士流失现象严重, 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频繁的更换护士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1.2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1.2.1 护士在工作中,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仅注重执行医嘱, 完成日常的处置工作, 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基础护理等工作[1]。

1.2.2 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 忽视了患者心理护理工作。

1.2.3 虽然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观念, 但多数护士把入医院环境、制度的宣教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对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指导和康复的宣教多数都是由医师来承担[2]。护士难以对患者实施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1.3 护士长没有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1.3.1 过多的时间参与患者的直接护理, 忽略了科室护理人员学习计划的制定、培训、考核和护理质量管理以及各项护理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3]。

1.3.2 护士长忙于请领科室用品、报销核算等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 使护士长抓护理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1.3.3 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 对护理新知识、新技能、新动向的掌握相对滞后。

2 应对措施

2.1 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增加临床一线护士

2.1.1 护理人员的配备首先要服从于护理工作任务的需要, 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是按照功能制护理模式配置, 同时科室人员的设置与科室成本核算直接挂钩。那么如何用功能制护理模式的人员配置完成整体护理工作, 要求护士长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增加直接护理时间, 使有限的人力投入到患者的直接护理中, 使护理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2.1.2 招聘高素质的年轻护士充实临床一线科室, 逐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使护士配置向标准化靠近。聘用制护士目前占临床护士的10%, 聘用制护士年轻有活力, 接受新事物快,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聘用制护士需求大, 为了稳定聘用制护士队伍, 应逐步提高待遇, 如第一年基本工资, 第二年得科室40%奖金, 第三年得科室50%奖金, 连续工作满3年后, 奖金与科室在编护理人员一样分配, 工作突出的与在编护士有同样的提升机会, 这在大医院几乎是不可能的, 激发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

2.2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2.2.1 护理部与科室建立完整规范的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定期监督、检查与考评, 促进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和规范化完成护理工作。

2.2.2 目前临床科室护士中专比例占51%, 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 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参加学术交流、撰写论文, 并对在不同等级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2.2.3 电脑操作逐步融入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临床科室中80%的护理人员对电脑只是一般的了解, 不能熟练的操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开展护理人员电脑知识的培训和督促护理人员自修, 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学到更多的护理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

2.2.4 为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护理部与科室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 不断增强沟通技巧,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入院时细心沟通, 住院中的系统的服务、出院后的跟踪服务, 争取新患者, 留住老患者, 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创造效益。

2.2.5 加强健康宣教。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科室由护士长负责, 针对本科疾病的种类、护理特点、结合科室护士学历、专长、爱好、职称与能力等与护士进行协商定出每个人所负责的疾病, 限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本疾病的前沿知识, 写出1~2篇综述文章, 并在科室内组织护理讲座, 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在宣教过程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对于患者较多的科室可以配备一名专职的健康宣教护士, 每天对科室患者进行宣教, 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宣教计划, 采取集体宣教、小组宣教、个体宣教三种宣教方式, 宣教护士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缩短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宣教护士可以及时将患者的需求及心理变化反馈给经治医生和责任护士, 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科室可制作温馨提示卡, 提醒患者需要做的特殊检查及注意事项, 健康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一张小卡片传递一份关爱, 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也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2.3 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护士长职能

2.3.1 护理部对新上岗的护士长进行岗前培训, 同时定期组织各科护士长交流工作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定期组织护士长讲课, 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的培训, 调动护士长学习的积极性。

2.3.2 护士长制定科室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如:各科室护理巡视登记卡内容非常全面, 但临床护士在执行时部分科室只写药品名称、剂量和护士签名, 执行时间、结束时间等主要内容都没有完整的填写, 此时护士长应充分发挥护士长的职能作用, 在科室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 向科室人员讲解填写护理巡视登记卡的重要性及对自身防护重要意义,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落实好各项护理工作。

2.3.3 医院加强管理, 合理安排、分工明确, 后勤人员下科室主动服务, 下收下送、科室领用物品送货上门, 使全院形成围绕临床服务的良好氛围, 使护士长从大量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时间还给护士长, 使护士长有充分的时间加强护理管理, 使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随着护理队伍人员配置的不断完善, 护理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护士长职能的充分发挥, 以患者为中心, 以满足患者需要为目的的新型整体护理模式将更好的开展。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概况:临床护理人员49名, 其中聘用制护士10名, 平均年龄37岁, 在编护士39名, 平均年龄40岁, 本科学历占10.1%, 大专学历占38.9%, 中专学历占51%, 对电脑一般了解的占80%, 熟练掌握的占14%, 不懂的占6%。

3 小结

运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是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 也是目前我国护理界专家潜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注重整体护理质量评估, 客观地评价护理结构、护理过程和护理结果,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护理诊断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率, 是使整体护理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兰英, 张丽丽.影响整体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2 (3) :35.

[2]朱玲.影响整体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2, 10 (10) :13.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9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评价,基层综合医院

为了探讨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病区护理治疗控制措施, 本研究对我国病区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首先, 将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分为三项较为具体的护理评价内容, 即常规、综合、院内感染三个项目的护理质量, 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百分制考核方式, 然后对这三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 实施

2.1 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培训工作

开展培训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病区内的所有管理人员均能够基本了解治疗控制和评价的基本知识, 从而更好地配合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提高质量水平。由于护理质量控制的对象和实施者均为护理人员, 所以, 为了使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必须首先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培训, 并不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注重科室质量控制与评价

护士长必须要做好急救用品的填写、护理操作合格监督以及消毒隔离处理等常规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估工作, 确保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操作水平以及急救用品准备合格率等均符合护理控制要求。除此之外, 护士长还需做好护理核心制度管理和监督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操作流程随时监督检查, 出现工作环节质量问题时, 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杜绝差错事故[1]。

2.3采取多种方法推动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近年来, 为了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特点, 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逐渐被提升, 患者满意度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在整个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使患者满意度在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护士长还需在护士仪表、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工作积极性以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设定满意和不满意选项供患者选择, 使患者满意度更加直观和可信。除此之外, 护士长每周还需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工作作风、责任心以及遵守纪律等内容的质量评价工作, 使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中。

2.4 制订信息反馈制度

护士长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 则立即向负责人反馈, 然后共同分析出现根本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保障反馈效率, 每月均要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在科室三级质控缺陷分析讲评会上反馈, 对情节较重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反馈, 从实际上增强重视度。由于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最重要指标, 所以在进行信息反馈时应以患者的不满意信息为最主要的反馈内容。另外, 为了使控制工作能够真正落实, 所有的工作缺陷管理均要实行责任连带制, 也就是一个科室员工出现失误, 需要惩罚失误人员和在科室负责人。因此才能让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均认识到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从而主动避免失职行为和自觉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质量控制时, 对工作出色且能保证零缺陷的人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 效果

有效提高了整个医院护理治疗, 所有人员均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和改善, 很大幅度上提高了护理安全系数, 加强了病区质控时效性, 护士和患者之间也建立了一种较好的关系, 整个病区护理质量相比于过去有明显提高, 推动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10

资料与方法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始建于1950年3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2009年通过评审,被湖北省卫生厅核定为二级甲等医院,2013年1月被湖北省卫生厅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后,成立创建三级医院办公室(以下简称创建办),积极开展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截至2015年9月1日,本院核定编制床位1 000张,医院设有13个综合科室和48个临床诊疗科室,护理单元28个。全院职工1 1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 066人,注册护士496人,占全院职工的42.25%,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6.53%。

方法:卫生部紧密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重点,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JcI、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医院的评审评价经验,于2011年4月陆续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 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及实施细则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5]。本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实施创建工作,应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2013年,创建办制定三级医院创建工作步骤:①创建启动准备阶段:完成时间为2013年4月-2013年7月。a.传发动:提高全院职工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b.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做好创建工作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c.准备资料:订购《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翻印《核心条款》,编辑电子版《评审标准》全书,分发各科室。d.组建院科两级创建团队、培训评审检查方法。e.开展基线调查。②制订全院各项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流程等文件阶段:(PDCA中的P阶段)。完成时间为2013年8月-2014年2月。本阶段各科室的工作流程是:a.各科室按照2期工作任务,对照标准,建立文件目录交创建办初审;b.对照文件目录制定相应文件,整理、归集文字资料,交创建办全面审核;c.各科组织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的试运行,对不适宜的及时修正。③培训、执行各文件内容阶段(PDCA中的D阶段):完成时间为2014年3月-2014年9月。制定院科两级培训计划,组织院外、院内、科室、岗位培训,培训率达100%,加强培训工作的考核、督查,通过对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培训、考核,促进全体员工严格执行文件、规范各项工作。④自查内审改进(PDCA中的C和A阶段)阶段:完成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a.科内自查内审。b.医院创建办自查内审。c.医院内审员内审。将3次自查内审报告,上传医院OA系统公告。d.重点问题整改。e.重点问题专项督查。f.模拟评审检查。⑤督查促进阶段(PDCA循环):完成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a.专家督查指导。b.实施改进。c.督查改进情况。⑥持续改进阶段(PDCA循环):完成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4月。a.各科自查改进。b.创建办督查改进。c.专家预评审d.各科室部门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一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本科室具体的整改措施加以整改。e.全面内审。⑦申报、迎接评审阶段:完成时间为2016年4月。根据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生厅相关要求,创建办准备自查报告及各类评审申请材料提交创建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并作好迎接评审的准备工作。

创建办对照《标准》,按医院创建工作步骤逐步计划,对护理条款特别重视,与护理部共同研究分析后,特别实施以下步骤:①《标准》1.1.1.1条款C3要求: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1[6],本院核定1 000张床位,实际因住院病人增多,长期加床200张,2013年5月病房护士330人,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为0.275:1,低于标准要求,不利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部向院方提交增加护理人员的申请。②将《标准》中护理条款62条逐一清理,按涉及内容分配到各科的26名护士长,每位护上长自己负责条款内所有内容,包括制度流程的制定、讨论、发布、培训、考核、督查、反馈、记录。③护理部负责制定3个护理核心条款的制度流程,全院发布,组织专项学习、考核、督查及持续改进。④护理部负责所有条款的组织、审核、发布、考核、收集、汇编及持续改进。⑤按《标准》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日常督查工作,及时反馈、记录,针对持续追踪发现的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做分析,集中总结讲评,制定整改措施。⑥对各项护理工作实施考核与绩效挂钩,使护理质量持续提升。⑦多个科室患者长期加床,不仅护士人手不够,工作环境拥挤、狭窄,患者满意度低,护理人员压力大增,护理部向医院提出改造病房和拆分科室的方案。

结果

截至2015年9月,护理部已改进的工作如下。

制订了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相关护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共286项,逐步组织护士长讨论,提交医院审核,通过后,向全院发布并实施。

成立了压疮管理、管道管理、仪器管理、气道管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管理5个管理小组,使护理专项管理更加细化、规范、标准。

加强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建立并实施医院OA办公网网络直报制度和流程,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结合三级医院条款修订护理质控标准;针对持续追踪发现的质量问题,对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每月最后1个周四下午,由所有护理管理人员集中总结讲评,制定整改措施。

2013年-2015年已向社会公开招录护理人员共129名,充实了护理队伍,截至2015年9月1日,医院在职注册护士496人,护理员20名,病房护士480人,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为0.4:1,提高了床护比,达到了三级医院要求;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和优质护理服务。

全员培训,分层、分级、分时段进行院科两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2014年5月组织护理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并将应急预案汇编成册;2015年5月组织护理人员礼仪培训及全院展示、表演。

简化护理文书,全面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改善工作环境,简化工作流程,2013年起,已有泌胸外科、妇产科、普外科、普内科拆分成八个独立科室,按三级医院要求设置病区和医护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建立合理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将护理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中,有效地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护士工作的质量[7]。

近5年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数据,见表1。

讨论

创建三级医院前,我院护理管理与质量工作的状况:在医院创建启动准备阶段开展的基线调查活动中,护理部及多科室对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各种制度的完善和培训、知晓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工作,均认为完成难度很大。

创建三级医院对我院护理管理与质量的持续改进:新评审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宗旨,更加重视过程管理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强化了病人的就医感受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考核。本院以《标准》要求为指导原则,以PDCA管理方法实践:建立各项护理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全院培训、督查、考核、记录、反馈,并持续改进各项工作,如增加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简化工作流程,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只有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护理部加强培训和督导,让护理人员转变理念,熟悉、掌握等级医院评审的相关标准和方法,增强护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9],做好每一件工作,不仅仅以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目标,而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以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10]。

摘要:目的:探讨创建三级医院对我院护理管理与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收集和分析本院在开展创建三级医院过程中,护理管理与质量的持续改进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结果:按照创建三级医院的要求,本院护理部不断学习、研究、努力实践,建立各项护理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全院培训、督查、考核、记录、反馈,并持续改进各项工作。结论:上述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夯实创建三级医院的基础。

关键词:创建三级医院,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艳,王加凤,谢雯俊.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9):1-3.

[2]吴丹,杜鹃,吴德全,等.等级医院评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9):3-5.

[3]陈晓红.论医院护理管理与等级医院评审[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44-545.

[4]杨彩,王建荣.军队医院评审回头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西南国防医药,2015,2(6):196-197.

[5]赵升田,许守刚,贾红英.我院接受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试点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73-475.

[6]卫生部医管司,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11.

[7]林惠仙,张步政.卫生部某重点联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332-334.

[8]吴英,廖建梅.军队医院等级评审新标准中护理质量管理特点分析[J].全科护理,2014,(28):2663-2664.

[9]郑桂芳.准备医院等级评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0):149.

影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66-02

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人们对于各种疾病的关注度也变得更高,对于下一代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孕产妇几乎是每一家庭关注的重点,所以重视孕产妇的安全,保证孕产妇在医院得到适合的护理是医院应该做到的事情。因为它不仅仅是关系到产妇一个人,还会影响胎儿。本文就对我院印象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19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3.2岁。。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共1213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在19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3.2岁。本次研究主要是根据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产妇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影响产妇安全,影响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院产科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妇生产后的危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7.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均数的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认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孕产妇产后出现感染等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许多因素有关,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孕产妇,不同的家属,不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环境及设施都会产生影响。

3 讨论

3.1 影响产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3.1.1孕产妇对于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在医院的其他科室,对于病人的护理主要是护理病人的疾病,病人是处于病理状态下的,但是产科是不同的,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是产科主要是护理正常的人。孕产妇的生理在妊娠期间会出现一定的改变,比如雌激素,孕激素的增加,子宫的增大等等,但都是出于正常的,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因注意区分。孕产妇居住的环境与生活条件要求更加的严格,比如饮食上,就讲究营养的均衡,同时应持符合孕产妇的饮食。准妈妈一方面将要迎接新生儿,是激动的心情,但是一方面,却面临着临产一个巨大的难题,几乎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自己是否可以顺利的生产,是焦虑不安的心情;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也会对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如何更健康,保证胎儿也更健康产生疑问,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孕产妇耐心认真的解释。而现今,大多家庭的孕产妇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会有许多的家属与问题,在护理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现今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对于自身的权利更加的重视,所以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更加的高。还有,现今产妇的多是高龄产妇,易于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这会给护理带来难度。

3.1.2 产科护士的知识与技能不过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产科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护理人员的素质却往往并不达标。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现今的产科护理人员也出现例如分类,但是这又好又坏,好处是护理人员的技能更加的专更加的精,但是坏处是护理人员的技能与知识面更窄了,难以适应现今孕产妇的需求。而知识与技能不过关知识一方面,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态度也不过关,现今人们在要求得到较好的护理的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而现在的护理往往存在耐心不够,爱心不够,不能够给予孕产妇满意的护理。在这两方面不足的同时,现今的护士还缺乏法律与自身保护意识,常会因为自身话语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

3.2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对策

3.2.1 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是孕产妇满意

由于孕产妇對于自身生活环境的高要求,所以改善住院的环境是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对环境有很高的眼球,因此,设立不同的病房,可以满足具有不同经济条件的孕产妇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系统的服务于护理流程,可以给每一名孕产妇两名责任护士,词用换班的制度,若出现问题,追究当时的族人护理,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即使孕产妇不是病人,也应书写病例,主要是护理的流程,并嘱咐孕产妇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护士。同时,产科可以定期开展讲座,讲授有关妊娠綦江的一切知识,帮助孕产妇了解其关心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3.2.2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现今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缺乏法律意识与自身保护意识,所以应对 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课程的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春远,李静,邓艳波.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2009,13:194-196.

[2]王妙芬. 产科护理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21-123.

[3]王群,孔建红,付媛玲,等. 产科护理中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床合理用药,2011,24:220-222.

[4]郭晓琴,刘晓英,韩芳,等.产科护理风险规范在新护士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B):463-464.

[5]曾秀华,刘伟雯,黄莩莎.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2):61 -62.

医院文化与护理质量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的39例护理人员, 其中男2例, 女37例, 年龄21~46岁, 平均 (32.15±10.35) 岁, 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中专10例, 大专23例, 本科6例, 护理人员的职称包括:初级25例, 中级13例, 副高1例。

1.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1.2.1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护理标准[2], 并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和完善, 尤其是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护理文书、相关标本等规范标准, 形成系统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按照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对各个科室、临床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 在该项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3], 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 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护理考核重点指标, 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 及时接收和整理来自临床人员、患者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修订, 提高护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标准性;再次是由医院领导特别是科室长牵头, 组织相关责任人员成立质量检查小组, 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 了解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特别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深入程度, 确保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贯彻落实;第四是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主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服务规范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条例, 采取科室奖金二次分配的方式[4]。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开展“我最满意护士”和“最不满意护士”的投票活动, 由患者进行投票, 每月评选一次, 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对表现差的护理人员给予处罚, 同时让表现优秀的科室及护理人员讲解其经验, 以此激发护理人员争先创优的热情;最后是严格依法执业, 该步骤主要针对于护理人员的招聘环节, 招聘的护理人员必须有执业证、毕业证, 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试用, 符合医院要求后方可聘用, 同时要按照规范对聘用的护理人员的简历表、申请表、档案袋进行规范化管理, 避免资料遗失。

1.2.2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首先是对日常护理管理的情况进行整体分析, 对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实习护理生等发生差错频率最高的工作人员, 以及危重、精神异常、手术、儿童、老年人等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区分开来重点管理,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岗位职责、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重视;在以上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群体中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并及时评估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在细节方面, 很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 但需要重视细节,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会因为操作简单而掉以轻心, 不够谨慎, 最终导致了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也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往往在工作高峰期的时候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或者工作方式没有系统性, 没有合理的安排, 手忙脚乱, 最终导致护理差错事件发生, 降低了医院护理质量。而通过有效的培训则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引起护理人员对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的重视, 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最终提高护理安全性;其次是要加强科室的管理, 将重症监护室、儿科、急诊科等危重患者多、消毒隔离要求严、工作量大、应急要求高、基础护理多的科室作为重点管理科室;另外是要对节假日、夜班等重点时间的排班制度进行调整, 可采用二线排班、弹性排班的方式, 加强各科室人员的联系,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叮嘱护理人员务必重视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 注意细节, 比如字迹工整等, 特别是危重患者记录单, 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可从护理文书的准确、客观、科学、真实、完整、及时进行, 对护理书写不规范的护理人员予以处罚, 对书写优秀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视度;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准备是否完善, 并详细核对急救药品的名称、有效期、批号是否存在纰漏, 对没有差错的进行编号和登记, 有差错的要及时纠正。

1.2.3积极改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并注意掌握沟通技巧, 积极通过鼓励、安抚性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技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关心和呵护患者, 重视患者的利益, 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需求,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另外是在病区环境上进行改善, 比如做好病房环境的消毒杀菌, 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清洁、安静、通风和采光, 在病区布局上重视色调和谐, 在病房及走廊处放置了花坛, 做好患者的接待工作等, 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1.3观察指标

对2012年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间的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是通过医院自行建立的调查表进行, 各项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00分表示质量/满意度最高, 0分表示最低。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1。

3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是其重中之重。同时, 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体系中, 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指定的要求, 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 才能将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最终使护理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 要遵循“患者第一, 医务人员第二”的原则, 尤其是要充分重视护理人员的利益, 当前形势下, 存在着严重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不被尊重”等现象, 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护理质量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提高。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 避免细节环节疏漏而引起护理差错事件发生, 同时,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适当的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保证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 兢兢业业, 并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最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相关研究表明, 积极通过人性化管理、优质护理等措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维护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6]。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焱.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基层护理管理工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1) :143.

[2]葛文娥.精细化管理在护士长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2) :175-177.

[3]山习芳.浅谈基层卫生院优质护理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8) :4437-4438.

[4]王春惠, 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5) :8-10.

[5]叶玉兰, 蒋洁珊.三级护理查房在基层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0) :106-107.

上一篇:国税系统下一篇:杜鹃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