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目标(精选9篇)
医院质量目标 篇1
中国医院质量之路是我近30年关注的课题,患者最想要什么样的质量,什么样的质量管理最有效,是探索的主要内容。在不断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写了几本专著与百余篇文章。纵观我国的医院质量管理,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缺乏整体构思,许多动作像是应急举措,不利于医改的推行,不利于质量的持续改进。对目前阶段的医院质量管理,我提出如下看法:向患者提供最想要的质量,从构建质量检查评价体系走向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总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总纲。希望对此进行交流与讨论。
1 在学习—实践—思考—写作探索中,质量之路日益清晰起来
改革开放之初,笔者接触到现代质量管理。过去,因为有医生与科主任的经历,把病治好与千万不能出事深深铭记在心,但不懂什么是质量管理,更不懂现代质量管理。1980年,在全国第一届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上,拜读了天津马骏教授的《医院质量管理》。经过认真学习,次年写了《加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一文,在全军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上宣读。当时,我国医院处于现代质量管理起步时期,天津市与部队的一些医院,尤其沈阳部队医院的标准化管理,起了引路作用。在学习中了解到,现代质量管理发源于制造业,理论与经验集中在发达国家。于是,系统研读美国朱兰、戴明与日本石川馨的质量管理名著,访问了我国质协的几位专家,看了几家工厂的管理,并在医院试用控制图。不久,在中国质协年会上宣读了《选控图在医院的应用》,很多工厂的与会者感到惊奇:医院也在搞现代质量管理!通过读书、写作与参加会议,有了一种入门的感觉,但学而后知不足。质量管理只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科学管理原理是通用的理论基础。于是,又系统自学泰罗、法约尔、西蒙、孔茨的著作,将学习心得写成《医院管理基础理论入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推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杂志社热情帮助我发表文章,还把《医院医疗质量的检查与控制(附控制图)》作为刊授教材印发。从质量管理到科学管理,系统的学习为探索打下了理论基础。由于写了一些东西,有了一些影响,开始应邀去医院讲学,担任全军医院管理学会的职务后,更是接连不断地办班。这是难得的调研与交流的机会,有了更多发现,催人思考。我感觉到医院对质量的热情,收集到许多宝贵经验,也开始察觉到追求创收带来的负面影响,听到了医德滑坡与质量滑坡的议论。
20世纪90年代,医院走进了市场,市场机制为质量注入了活力,也侵蚀着多年来形成的纯朴的质量意识。我去过农村医疗队,同情穷苦患者,对质量问题比较敏感。经过观察与思考,于1991年写成了《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自己设计封面,当中一颗红心,红十字像天平架,一边是Q(质量),另一边是¥(金钱),试图揭示医院质量关系中的核心矛盾[2]。医院质量管理的难度逐步加大,希望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适逢其时,天津市译出了ISO/DIS9004-2,马骏教授与我等几人在杭州市办班为国际标准释义,“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概念进入医院。这时,医院等级评审开始了,推动了医院质量管理,文章与专著多了起来。质量实践是基础,但理论具有特殊意义,实践是分散的,随时间而流逝,但文章与著作留存下来,供更多的人在更长时间内学习与探索。由于多数医院尚未走上科学管理轨道,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处于扫盲阶段,很多文章虽有新意,但对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解比较浅,结合实际不紧密,技术性强,思想性弱,即使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名著,也存在明显错误[3]。现实的情况结合世界的质量形势,推动我深入思考。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不断进步,但尚不完美,普遍推行的网购,说明商品具有质量信誉,少数公司接近于零缺陷(6西格玛质量水平),往返的航天飞行,质量保证体系的可靠性令人叹服;但不时仍有名牌商品被厂家召回,美国GE与日本丰田也陷入质量危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院也快速发展,质量有进步,但与盛世并不谐调。质量是真善美的事业,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培育质量文化,质量之路曲折漫长。进入新世纪,被聘某管理学院外培部EMBA班讲质量管理,我清理了多年的思想,根据讲稿写成《中国特色医院质量之路》,分五个单元(基本原理、基本现状、完善QC—SQC、逐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再造流程持续改进)共十讲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连载,并印成小册子[4]。我的写作思路起了变化,过去尽量写多一些,写新一些,现在则努力写更实用的东西。院长与科主任们太忙了,应该用简明的语言交流,共同探讨目前阶段医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总纲。
2“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是质量目标,“价廉”是患者当前最想要的质量
党和政府为医疗服务制订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质量目标,这些都是患者所期盼的质量,不过,当前患者最想要的又是什么呢?顾客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有一个演变过程。在农耕时代与市场经济早期,生产者主导质量,符合技术标准就是合格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丰富起来,判断质量的主导权向顾客转移,朱兰的定义是:质量即适用性。经济越发展,质量要求越高,成本上升,价格升高,商品的经济性与可及性成为质量的门槛,买不起,质量感受等于零。质量不是越高越好,提供不同档次的质量,是对各种顾客群体的尊重。医疗质量一向医生说了算,作为福利,享受者也没有多少话语权。但这些年医疗费用步步升高,自费医疗实际上成为一种高消费,患者的质量话语权随之升高。医院总说满意度很高很高,但医疗纠纷、医疗事件揭示出质量真相,有的医院聘警察为副院长,看病贵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安全有效”肯定是第一位的,“方便”就医也很重要,但“价廉”已成为患者能否进入公立医院的门槛,押金用完被迫出院带走的是无奈下的愤慨。最大的人性化是让患者看得起病,什么微笑呀、温馨呀,穷苦患者顾不上享受,要的是良心质量。
医院不能认真履行“价廉”的质量目标,在于践行着“三个过度”(过度扩张、过度医疗、过度特需)的经营路线。生存是第一位的,医院首先想到自身的生存发展,可以理解,但应兼顾患者的利益。我连续发表了《医院管理年要向看病贵聚焦》、《我们还有公立医院吗》、《大医院在过度扩张》等一系列论文,近期又写了《医院的“三个过度”:医改必须破解的连环节》,论述“三个过度”与看病贵的关系、“三个过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医改的关系[5]。只要仍在过度扩张,就不可能做到价廉;只要仍在过度医疗,医疗费用就降不下来;只要继续过度特需,富人更多地享受优质服务,基本群众的质量评价就不会满意。报刊上很多文章回避“三个过度”这个概念,只讲“降低医疗费用”,不问为什么降不下来。我们一向重视意识形态和思想工作,但有时又让技术观点与经济观点占了上风。抓质量要抓全面的质量,更要抓患者最想要的质量,缓解看病贵必须认真对待“三个过度”,否则,医改将付出代价。在这方面,ISO9000帮不了我们。国际标准提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但没有指出质量中的利益冲突,在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方面,在正确处理道德关系与利益关系方面,我们应该对世界有所贡献,在学习中力求有所创新。通过医改,公立医院低收费,可能出现低效率,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医院不是质量的天堂,医患将在炼狱中经受磨难。
3 构建质量检查评价体系是改进质量管理的当前任务
鉴于医院目前的质量状况,加强监督检查十分重要。我国医院尚处于质量检控阶段,但系统研究不够。医院管理年与质量万里行的检查针对性强,但正在出现这种局面,上面查什么,下面就准备什么,缺少总体方案,许多检查“过犹不及”。经过ISO9000认证的医院,对质量检查也缺少慎密构思,没有达到疏密有致。所以,当前应集中力量构建与完善质量检查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实施质量检控的前提。质量检查的目的,是衡量判断产品及服务与标准符合的程度,把质量差距与质量问题找出来,把问题原因查出来,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来,把质量失职的人员查出来,把优质员工评出来。标准制度是医院质量检查的依据。“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是最全面的标准,当前要以“价廉”为焦点构思检查,深挖过度医疗,才能落实合理用药与合理检查。现在医院进入了管理标准的更新换代期,要紧跟新技术发展,为了患者的利益,对技术准入标准、高新技术管理标准与一系列质量评价标准应给予特别关注。
质量检查评价的主体有三方:第一方是医院自我检查,第二方是患者在质量体验中形成的检查,第三方是政府主管部门及各种非政府机构对医院的评审、认证与检查督导。医院内检查在员工自查的基础上,形成医院与科室两级质控,纵检(自上而下的检查)、互检(横向的检查)、专检与自检形成四检制,构成检控网络。专检由几个特殊部门执行,统计室查指标,病案室查病历,感染管理科查院内感染,药检室查药品质量,设备检修室查仪器设备,收费处查不合理收费,审计科与纪检部门查违法违纪事件。医院应把投诉视为第二方检查,帮助监督一线人员。基本符合事实的投诉越多越好,处理好投诉,最终会减少投诉。非政府的第三方认证与评价,应得到更大的发展,由第三方评鉴服务满意度,可信度高。
质量检查是对质量产生全过程的检查。根据质量三层次结构理论进行有序的全面检查:服务前,查条件;服务中,查缺陷;服务后,查满意。要全面思考:查什么,为什么查,谁来查,怎么查,查完了怎么办。把整个检查活动连贯起来形成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制定检查方案—建立检查组织—实施检查评价—进行检查后处理。
为了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应该在质量检查体系内构建系列化的医疗基本质控平台。质控平台依靠医院的数字化条件,为质控操作创造有效的条件与途径,在线提供质控数据资料。质量检控针对医院服务的主体过程,粗分为门急诊与住院两大块,其中又细分为许多专科与部门,都应建立起质控平台。病种、病例与病历是医疗的三大质控平台。病种是医疗技术质量单元,根本任务是贯彻病种诊疗常规,实施循证医疗,评价诊疗效果。病种在质控中具有特殊意义,主管部门可用于评价医院,医院可用于评价医生,以病种为质量单元,是一个重要原理,美国通过DRGs研究,已深谙其中的意义。病例也是医疗质控的基本单元,以病人为中心,让每一例患者满意是服务的目标。应该对患者进行分型。临床路径是从病种到病例的服务路径,也是质控路径,应该从执行诊疗常规与控制医疗费用两个方面加强质控。病历是医疗质控的重要单元,每个病例都有一份病历,应按照书写规范建立质控平台,出院病历不合格不归档,对住院期病历进行实时质控。卫生部与省市卫生主管部门正在借助专业学会建立质控网络,医院应尽快加入卫生部的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进入医疗安全事件直报系统。
医院应编写质量检查评价手册。先由各部门与科室写出检查计划,质控科汇总成检查清单,有些检查项目设计检查表,检查表上列出检查点,检查清单—检查表—检查点,形成检查操作系统。常年的医院内质量检查,既要严密,又要防止繁琐,可形成如下布局:(1)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年终评审;(2)对科室质量目标责任书进行年终绩效考评;(3)各职能部门每季或半年对科室进行一次使用检查表的全面质量评价,平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从“质量警察”向质量导师转变,同时受理患者投诉;(4)科室主任与护士长作为一线首席质控师,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经常性质量检查指导,减少按照检查表逐项打分检查;(5)对特殊过程(如消毒灭菌与输血)进行预先质量确认;(6)对特殊项目,如药物临床试验与器官移植,进行伦理性审查;(7)医院(行政、医护、保卫)值班员日夜巡查;(8)重点部位设监控录像;(9)每个人根据岗位职责进行自查,对职工建立医德档案;(10)质控科作为医院质控中心,每月或每季发出质控通报,重要指标进行公示,年终建立质控绩效汇编。
质量检查评价的方法要不断研究改进,学习先进的检控技术。要学习运用SQC,树立统计思想,用数据说话。质量总是在波动,通过统计质控,分析判断波动的性质与程度,区分系统性波动与偶然性波动,寻找波动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不懂SQC,只能算是行政性质管人员,质控科应参加统计质控培训。对质控指标进行持续的研究,建立起病例—病种—科室—医院系列的质量评价模型。针对质量检查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发动QC小组,组织再造流程,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4 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目标
质量检查评价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全部门、全过程、全公司的质量管理,ISO9000为在一个组织内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国际标准。从质量检控逐步进入现代质量管理主流,需要十几年以至几十年时间。现在已经注意到,通过ISO9000认证的医院,持续执行文件的不多了,在条件不很具备时往往煮出的是夹生饭。利用几年时间,反复进行质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真学习了中国质协的《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教材,强调系统方法与过程方法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6]。质量是怎样产生的?在ISO9000—1994版中提出了“质量环”[7],到了ISO9000—2000版,提出了“过程模式”,在圆图中有四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与服务提供—测量分析与改进[8]。原来的“质量环”相当于第三过程,质量检控体系相当于第四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是涉及医院全面管理的大系统。把管理职责与资源管理列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改进护理质量,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大医院还要设护理副院长,要保证好护理人力。以为只要护理部加强检查,就能实现优质护理,就是不懂全面质量管理。
运用过程方法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而后按照文件进行管理,是ISO倡导的方法。要注意ISO9001与ISO9004的区别,前者是保证顾客利益的第三方认证标准,后者是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标准,包括成本与效益管理。只采用ISO9001是不全面的。二者的四大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二十几个工作要素(见表1):
以上是文件框架,也是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内容,即使不申请认证,也可以按照这个框架设计自己的质量管理。我欣赏这个框架的简约与完美。但需注意,这是一个普适化的大骨架,必须经过个性化的改造与充实,才会有用,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才能创建出自己的质量品牌。
有些医院在采用ISO9000后,又申请美国JCI认证。认证多元化是一个大趋势。不过,考虑到我国医院基础薄弱,还有“三个过度”造成的混乱,采用发达国家的标准为时尚早。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探索,我把当前的医院质量管理凝炼成“以安全、有效、方便、价廉为目标,构建两个管理体系”,是希望明确指导思想,有一个工作总纲,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与效果,持续探索中国特色的质量之路。
参考文献
[1]阎惠中.医院管理基础理论入门[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
[2]阎惠中.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3]阎惠中.医院质量管理转身抓基础需要理论同行[J].中国医院,2010,14(10):15-21.
[4]阎惠中.中国特色医院质量之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2009.
[5]阎惠中.医院的“三个过度”:医改必须破解的连环节[J].中国医院,2010,14(7):19-22.
[6]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陈志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宣传教材[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医院质量目标 篇2
***我院制定各类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组织实施制度三级医师查房疑难重大手术、术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实际情况100%。入院病人入院后三日内确诊率为>90%,手术病人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各类医疗医疗检查常规合理率>95%,1月-6月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
已制定临床用血制度,临床用血按指定采供血机构供血,成分血使用率。
X光摄片检查阳性率 52%;CT检查阴性率57%。
牙科牙钻手机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执行率100%,无菌器械使用率100%,医院内感染率1%,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率 >95%。
上半年全院没有发生特大医疗事故,五起医疗纠纷由医务科协调处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7月1日开始,每月选派一名医师和一名助产师前往***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活动,提高基层医院的应急能力。
组织5批医疗队到我县***个乡镇进行巡回医疗活动,共诊治3500多人次,其中对特困户及五保户免费诊治25人次,免收2005元费用。本院所有职工免费体检一次,外单位职工健康检查600多人次。
***上半年选派12人到*长期进修,部分已回医院发挥作用,选
派39人参加州级各类学习班,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医院已制定全院工作人员的培训规划和制度,每一个科室和每一个职工有本科和个人培训计划,医务科按计划组织实施。上半年组织学习班4期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面培训率 ≥95%。
目前。我院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的79%,45岁以且大专以上的医师27人,中级职称51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2.7%。***发表论文1篇,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比1:156。
今年参加州级以上学术活动人员38人次,占在职医师之比48.1%。
医院质量目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住院的ICU患者,转出后随诊48 h。共计248例,其中男149例,女99例;0.9~93岁,平均(42.0±20.5)岁;总住院天数为1426 d,每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75 d;COPD 116例,多发伤7例,失血性休克12例,肺部感染36例,呼吸衰竭25例,农药中毒6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急性胰腺炎10例,体外循环术后7例,急性脑血管病10例,其它11例。
1.2 研究方法
(1)由医院感染科协同ICU共同制定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明确职责和分工;(2)对ICU医护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方案的集中培训;(3)ICU每日固定专人负责填写ICU患者日志、ICU院内感染前瞻性调查登记表,每周对患者进行临床病情等级评定,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由主管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报告感染科;(4)对转出ICU的患者随诊48 h。
1.3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
2 结果
2.1 ICU患者器械使用情况见表1。
2.2 ICU医院感染率情况见表2。
2.3 ICU医院感染中“三管”监测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见表3。
2.4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4。
3 讨论
3.1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2]。从表1可以看出,ICU患者导尿管使用率、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85.06%、47.90%、40.67%,为此,建议ICU医护人员将每日评估患者各种导管的“去或留”或者制定ICU患者每日目标清单(包括对各种管道的评估)作为医护人员查房的重要项目之一,并将留置管道的情况列入交接班,增强医护人员管道管理意识,有效减少各种管道留置时间,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2感染部位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ICU医院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占首位。因此,控制呼吸机相关感染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各种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3.3 ICU是医院高危患者集中的区域,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ICU医院感染率远远高于医院感染平均水平,本次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4.11%(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4%),通过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原因,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至关重要。
3.4 ICU医院感染菌株流行情况与笔者所在医院ICU 2009年病原菌流行情况比较[3],菌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1-12月ICU主要流行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22.33%),而表4结果显示,2011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医院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42.24%),且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因此,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引发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迫在眉睫。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摘要:目的:开展ICU目标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1-6月入住ICU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目标性监测24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4.11%,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千日发病率为1.4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千日发病率为9.07‰。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ICU的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ICU,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81(8):314-320.
[2]邓敏.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87.
医院发展趋势及目标 篇4
一、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对我院来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现代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院文化内涵,它能形成全院职工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爱院如家的精神风貌;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并被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行为准则、文化环境、品牌形象及经营战略的集合体;是一种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与资本。医院凝聚力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全面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倡导“积极、健康、正气、诚信”的医院文化,促使全院上下形成“正气凛然、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局面,形成“讲团结,说实话、干实事、广合作”的氛围,不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主动性,使得全院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推动医院工作各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增强生机和活力;同时要树立全院职工强烈的机遇意识,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并抓住一切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机遇,以当仁不让、敢于竞争、与时俱进的精神,一心一意搞建设,扎扎实实抓发展,建立健全与医院相适应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锻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医院长期形成的,蕴涵于医院内质中的、医院独具的,支撑医院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医院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这是一种处于核心地位并影响全局,支撑医院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能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品牌效应、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医院管理能力、医疗装备先进程度、医疗价格的诚信度、医院文化等。其环境、服务、价格为显性因素;技术、管理、装备、文化属非显性因素。
人才建设:医院人才管理体系,要坚持“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稳定一批”的原则,确定医院长远的人才规划,通过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考核体系,建立一套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激励、有竞争、有活力、重效率的人才管理体系;树立“大人才”观,医院的发展关键是技术,技术的核心是人才,应不拘一格调配、使用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自我学习相结合,可以采取兄弟单位人才资源共享,交叉培养,相互支持;也可聘请省、市、县专家坐诊、教学,迅速提高医院知名和技术水平,带动业务技术学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派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度、好学肯干的青年医务工作者进修学习,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轻年科技骨干,形成结构合理,能级相配的人才梯队,有效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制定采取优惠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关键岗位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即可以很快带起一个学科,开辟一个新领域,而且引进合适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比培养一个不合适的人适合自己的岗位成本要小得多。人才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惟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不能引进,只能自己培养和造就。而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理想是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实行竞争与淘汰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工资待遇的水平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纪律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实行按劳取酬、奖勤罚惰的工资分配制度,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坚持用真才实学决定职务层次和职称层次的高低,不要搞论资排辈,不要搞迁就照顾,对有真才实学者可破格聘用;工作岗位实行优留劣汰,营造一个竞争向上的氛围,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提高。
(医院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知识分子的需求至少还有三:一是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报酬,改善生活条件,二是希望在医学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让社会给予公正的评价;三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只有满足他们这些起码要求,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实实在在“大写的人”。因此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尊重每一个人的人生哲学,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挥他们的才能,强化他们主任翁责任感,并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给员工以体贴、温暖,留住员工的心,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学科建设:学科水平是一所医院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面向未来的挑战中,我们要力争在建设极富实力与优势的高水平学科和学科群上实现重大突破,1、合理规划,确立正确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巩固和发展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发现和扶持新的学科增长点,在优势学科渗透和辐射影响的基础上,带动其它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优势学科必须在保持区内领先地位的同时有所突破,争取进入曲靖一流行列;有潜力的学科,要赶超曲靖一流水平;一般学科,则必须在自身现有学术水平和地位的基础上,整体实力有明显提高;
2、找准学科方向。(特别医院必备学科;如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感染科、新生儿等)逐步加大学科建设中的帮扶力度,强化学科基础建设;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做到院有特色专科,科有特色专病,病有特色专技,人有特色专长,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提高科室的知名度,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 推行持续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保障,加快医院发展 推行持续质量改进与确保病人安全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它贯穿于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涉及到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支撑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要做好:设计良好的医疗与管理程序;收集数据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分析相关数据,确立优先发展策略;持续改进质量,努力降低医疗风险;在具体措施上:坚持依法治院,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核心制度等;实行人员、新业务准入制度。在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基础上,要及时增加新技术、新业务;要强化医疗关键环节管理,增进急、危、重症的应急反应能力,重点要保障规章制度、监管程序与措施的落实到位;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服务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强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积极开展符合我院实际临床路径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逐步实施门诊全电子化管理,实现预约挂号,处方、检查报告单计算机管理、病历终身共享等。要规范护理管理体系,护理工作要努力探索将“人性化”服务,并优质护理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构建临床教学与培训体系:如果比较一下一般医院和教学医院,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医院的医生没有将经验上升为理性的动力,也没有促成这种上升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将主要靠经验和零星、自发的理性看病。当然也会有少数悟性高的人脱颖而出,但这种人不会成批产生。在我们这里,经验只属于个人,主要由各人靠毕生实践去积累,人离开,经验也就离开。然而,教学医院则不同,有学生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们审视每个临床现象不仅与既往经验相对照,而且更试图用理性的目光,他们有动力、有环境、有条件、有氛围将看病的经验上升为对疾病和临床现象的理解。他们看病人的过程不仅是诊疗的过程,而且是自觉地学和问的过程。他们和他们的学生都倾向提出问题、对照思考、讨论总结。他们的查房是研讨会,住院医师是主角,主治医师的作用是监督、保障、启发和帮助,人才在这里不再是随机个别地发生,而可能成批产生。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努力构建符合医院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临床教学与培训体系是人民医院的当务之急。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造就优美的就医环境: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由注重医疗技术服务转向技术与服务的整合上,因此,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就成为现代医院竞争的基本策略。要在全员中不断强化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服务方式。要不断地研究病患者的需求,增加新的人性化服务项目。在门诊开展一站式服务,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让病人感到方便、快捷、温暖。要切实加强医疗成本管理,收费管理和医保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的费用。不因谋取医院和医务人员个人的不正当利益而增加病人的负担,办成病人信任的医院;因此,我们在医疗服务上要:设计与优化服务流程。要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探索“人性化”与健康服务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教育医院员工与病人知晓病人的相关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利,为患者提供维护他们尊严及关爱的医疗护理服务。努力建立起一整套完善且长期稳定的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服务模式;医院整体搬迁,邀请权威机构对我院就医环境和部分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制定一个立意高远,精心设计与云南一流医院要求相一致的建设规划,逐步实施就医环境改造,使会泽县人民医院医院成为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医院”。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院的方针,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财务收支预警系统。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机构经济核算信息支持系统,保证经济核算数据的准确与统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综合目标管理、全成本核算,控制经济运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病人费用,提高医院运行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大力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努力降低各种消耗,减少各种浪费,严格控制各种非业务性开支。积累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面努力减轻病人的负担,减少诊疗过程中的浪费,创建一所低耗、高效、节约型医院。最后用三把尺子来量医院的发展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反省自审,我们才能量出思想的差距和发展的差距,深刻认识自己、认识对手、认识全局;才能量出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崭新的发展思路,产生求变的动力,进而跳出自我,超越自我,跳出“小圈子”,融入“大世界”,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谋求医院的大发展。衡量医院的发展,通常有三把尺子。一是纵尺,二是横尺,三是“等级医院”这把国标尺。采用“一把尺子”,使用一种视角,量出来的东西总是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采用“三把尺子”或者更多的尺子,则有助于我们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丈量———量上下、量左右,量“未来”。由此,我们才能量出“庐山真面目”,进而在正视差距中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产生思变与创新的强大动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同志习惯于用纵尺比量,很不情愿用横尺找差距,这里既有方法论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的问题。用纵尺量,反差鲜明、对比度高。例如,医院近几年的发展,用纵尺一量,变化之大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发展之快能以“高速列车”来比喻。这一比,我们自然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而用横尺量,把医院发展放到曲靖乃至全省、全国的大棋盘中,差距就出来了。可谓“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我们的管理流程,我们的就医流程,我们的微创,我们的介入,我们的规范化治疗程度,我们的每住院人次消费水平;每门诊人次消费水平;年门诊人次率;年住院人次率;我们的每GDP医疗消费水平;我们的转诊率;我们近十年在曲靖的学术地位水平等等;都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横尺的最大功能是,在公正的考量中,让自己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纵向丈量的“优越感”中清醒过来,从横向丈量的“失落感”中警醒起来,进而增强忧患意识,在正视差距中立足全局谋划发展。第三把尺子,是“等级医院”这把国标尺,用这把尺子量县人民医院的现状、量人民医院的发展,我们重当前,轻长远;重外延、轻内涵;重业务、轻管理;重医疗,轻教研;重技术,轻服务;重发现,轻改善的管理思维。我们仍然是二级乙等医院的现实,就会让我们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无形的压力,产生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天,面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机遇,医院面临着“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重大使命,因此,我们要用尺子量一量、审一审,但我们绝不能只用尺子量长,还要习惯于用它量短;但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丈量工具,一量了之,还要把它当作是一把开启思想大门、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钥匙”。在全面丈量中,看看自己有没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有没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无知,有没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慵懒;“三把尺子”,“纵尺”就是要求所有管理者都应该经常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到底在任期内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从而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横尺”就是要求领导者敢于与别人比、与先进比。老百姓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能在比较中查摆差距、找出不足。我们也能在比较中树立急起直追的信心。而第三把是“国标尺”,就是医院的发展要合符法律、合符政策、合符民意、合符规范、合符等级医院发展要求。归根到底,这“三把尺子”的核心就是要将医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院要发展,更要协调发展,也要科学地发展。
1、专科化发展:
2、高新技术的应用
3、建筑、就医环境及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必须适应患者就要需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
4、管理信息化、科学化、专业化
5、医疗服务市场化
医院人才管理体系,坚持“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稳定一批”的原则,确定医院长远的人才规划,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考核体系,建立一套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激励、有竞争、有活力、重效率的人才管理体系
树立“大人才”观,医院的发展关键是技术,技术的核心是人才,应不拘一格调配、使用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自我学习相结合,可以采取兄弟单位人才资源共享,交叉培养,相互支持;也可聘请省、市、县专家坐诊、教学,迅速提高医院知名和技术水平,带动业务技术学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派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度、好学肯干的青年医务工作者进修学习,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轻年科技骨干,形成结构合理,能级相配的人才梯队,有效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应用方法:“用好自己的,借用他人的,引进急需的,培养永久的”
做到院有特色专科,科有特色专病,病有特色专药,人有特色专长,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提高科室的知名度,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树立医院一流的形象
经验表明,激发和保护职工的创造潜能是实现职工自我价值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发现生活的意义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途径,当员工使自己的工作超越谋生的需要而成为发现生活意义的途径时,以人为本的管理便在高层上实现了。
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根本 引进人才。采取优惠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经验表明,在关键岗位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即可以很快带起一个学科,开辟一个新领域,而且引进合适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比培养一个不合适的人适合自己的岗位成本要小得多。人才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惟有员工队伍的素质不能引进,只能自己培养和造就。而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理想是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实行竞争与淘汰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工资待遇的水平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纪律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实行按劳取酬、奖勤罚惰的工资分配制度,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坚持用真才实学决定职务层次和职称层次的高低,不搞论资排辈,不搞迁就照顾,对有真才实学者可破格聘用;工作岗位实行优留劣汰,营造一个竞争向
上的氛围,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提高。
浅谈医院目标成本管理 篇5
当前, 在医疗卫生领域, 医药改革不断深化、医保制度不断普及, 医院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需要面对新的挑战。要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 需要医院强化目标成本管理、明确生产开支、降低生产成本, 以此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一、医院目标成本管理概述
所谓的目标成本管理, 指的是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 通过运用成本会计和管理学方法, 事先制定好医疗项目或者病种的标准成本, 并按照该标准来管理医院成本, 降低消耗, 并及时将生产经营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之比对, 以发现差距, 明确医院的管理效果, 实现对医院成本的及时掌握和实施调控, 增强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但当前医院的成本控制大都实行医院、科室两级管理体系, 单独核算总成本和科室成本, 往往只重视直接成本, 忽视间接成本, 造成目标成本管理不科学, 目标成本责任不够细化, 医院与科室之间衔接不密切, 难以充分实现成本效益匹配原则。
而且, 一般情况下医院都注重事后考核, 难以通过预先的成本目标来引导各科室的经营, 不易明确管理重点, 因此医院在日常营运过程中不容易发现影响因素, 也就制约着目标成本管理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医院目标成本管理内容
在目标成本管理中, 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多年经营规律, 预先建立起成本目标,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距, 对影响到目标成本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及时加以发现并进行纠正的过程。与其他产品不同, 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多个部门科室共同参与服务的结果, 涉及多个部门科室, 不同的科室所提供的服务只是最终医疗服务的一部分或者一个环节, 成本管理的对象应当是整个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资产、人力等成本费用。因此, 成本管理的目标设定应当将总成本作为出发点, 分级分科室分环节逐层分解, 将目标成本细化到具体科室部门, 以此落实相应的成本指标。
医院在目标成本管理中, 要及时反馈分析医院的成本控制情况, 做好事前计划和日常的控制工作, 并结合自身实际定期总结分析目标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不足以及经验教训, 及时纠正, 保障下一期目标成本控制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通过编制成本报表, 实时检查比较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实现成本控制活动的分析反馈。依靠成本差异分析, 及时发现医院在日常经营中的问题和不足, 并采取果断措施, 及时纠正, 消除不利影响因素, 有效控制各项生产成本。
医院成本管理有较多的方法, 一般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应用较多。作业成本法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 对于产品多元化的单位计算更为科学合理。它是乔治·斯托布斯在1971年最早进行系统阐述的。
它以以作业活动为核算对象, 通过汇集基于活动的间接成本和确认作业动因, 将资源成本逐级汇总到作业中, 并最终将其汇总到服务、产品以及其他相关计算对象中去的成本核算计算方法, 相对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化, 对于产品多元化的单位计算更为科学合理。
三、医院目标成本管理应用分析
通过对成本要素的量化计算, 对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成本发生情况实时跟踪, 逐步减少不增值作业, 增加可增值作业, 以此促进资源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 减少浪费,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有效, 实现医院竞争力的提升。
作业成本法作为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将其引入产品多元化的医院并以此提升成本核算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参照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内容, 医院的医疗服务通过下面过程来发生营业成本:医院提供给病人特定的医疗作业, 这些医疗作业会消耗医院的各种资源, 包括折旧费、医药材料、人工费等。通过上述过程将成本进行归集, 以此使得医院的经营成本分配更加合理, 信息更加科学真实。
医院的医疗服务过程虽然复杂, 但是仍可以进行分解, 将整个诊疗服务分解为具体的科室诊断流程, 比如验血、日常护理、手术、术后监护等等, 医院的供应部门也可以将过程分解为发放、回收、整理、消毒等作业。这就使得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具有很大的便利条件, 就可以依据医疗作业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作业成本法与医院的目标成本管理具有将强的兼容性, 对于分解细化医院目标成本、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讲,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多样、流程复杂的作业情况, 而医院正好产品多样、种类繁多、流程复杂、而且随着医疗技术发展, 科室之间差异越来越大、科室设置越来越多。医疗过程中, 每个病人所需要的诊疗过程也会不尽相同、所需的医疗产品也不相同, 这都符合作业成本法应用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军.医院目标成本管理信息中心的建设[J].物流科技, 2010, (1) .
[2]许华.现代化医院成本管理系统简述[J].民营科技, 2009, (7) .
[3]王欣兰.成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医院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的设计 篇6
1 确定医院战略目标
医院的战略目标是医院办院宗旨、办院理念、医院的价值及使命感和医院实力的综合体现。医院的战略目标须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
我院的战略目标是“瞄准国际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强化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品质,建设国内外知名学科及人才队伍,创建国际一流医院”。
近期目标是打造好三个基地:疑难急危重症救治基地、手术治疗基地和高干高知保健基地。
2 制定目标任务书
目标任务书是医院、科室和员工在一定期间(年度)工作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目标任务须清晰适用,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触手可及,要注重激励性和实现性相结合。
2.1 医院总目标任务
医院总目标任务书一般分年度制订。医院总目标任务书的制订要选择关键业绩指标,运用平衡计分卡从四个层面制定:即,客户层面包括:门诊量、出院人数、手术量、病人满意度等;内部流程层面包括: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甲级病案率、诊断符合率、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等;学习与成长层面包括:教学质量、发表论文专著、科研项目、学术地位等;财务层面包括:病人平均费用水平、药费比例、单位收入成本、收支结余等。
2.2 科室目标任务
科室目标任务是医院总目标的分解,需要更具体更准确,目标任务书范本见表1。
2.5 员工目标任务
绩效管理中,指标重关键业绩,员工重核心员工,我院设计了临床核心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书,见表2。
3 绩效目标任务的沟通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的沟通。在绩效管理体系中,设立精确、客观的绩效目标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般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尽量保证绩效目标的客观准确性,一种是以上期的业绩表现作为下期绩效目标的基础;另一种是采用他人的业绩作为依据,即“相对业绩比较”。
以上期的业绩作为下期绩效目标的基础的弊端是,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员工越努力,其绩效表现通常来说就越好,从而导致了下期绩效所设立的标准也越高。在这种“鞭打快牛”的绩效目标设计方法下,越是优秀的员工,为其设定的绩效目标往往就越高,而由于这些目标的实现通常是极其困难的,因而对他们的评价反倒较低。相反,那些不太优秀的员工却由于为其设定的绩效目标较低而很容易达成并受到较高的评价。当员工意识到他现在的努力将提高他未来的绩效目标,从而导致得到较低评价时,他们很可能会降低其努力程度。
“相对业绩比较”要求科室特点、岗位性质、工作流程等具有较大相同性,他科或他人业绩难以复制,一般地,只能将相对值进行参考之用。
因此,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制订绩效目标,关键是尽可能地避免方法的缺陷给实际工作的影响,适时地进行绩效目标的沟通。而绩效目标的持续沟通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前瞻性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管理者与科室(员工)经常就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把管理者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沟通是绩效管理整个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在很多组织中最受忽视、最薄弱的部分。医院对科室或员工下达目标任务书,具有较强的“命令式”特点,更应通过沟通,使科室结合医院战略意图,使科室有机会表达其意愿,有利于科室增强绩效管理的执行力。
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设计是医院开展绩效管理的良好基础。医院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员工和医院将来的绩效水平。而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员工的绩效表现,因此其考核指标的提炼应该以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为依据,实际工作中,有的以员工的综合表现为考核对象,从而将考核指标演变成一些总括性的、抽象性的内容,偏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在绩效目标的设计上,应该具体、明确、可行,而有的在设计科室或员工绩效目标时过于模糊,过于日常化,表现为基准欠缺、基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以欠缺的基准或不相关的基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模糊的绩效考核基准很难让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因之,绩效目标设计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足够重视。
摘要:结合医院实际,介绍医院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的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医院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目标任务书,并将目标任务书分解到科室和员工,制定科室和员工的目标任务书。在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要注重绩效目标任务的沟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设计是医院开展绩效管理的良好基础。医院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员工和医院将来的绩效水平。而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员工的绩效表现,因此其考核指标的提炼应该以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为依据。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目标设计
参考文献
论公立医院财务目标实现的途径 篇7
新医改背景下, 公立医院应在坚持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并重原则的基础上,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 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运营成本, 保证合理收益"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应做好严格预算编制和收支管理, 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 保证资产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及评价, 强化医院领导管理意识, 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培养等财务管理工作。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遵循的原则
我国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管理时所遵循的原则, 也是医院组织经济活动, 处理与医院组织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准则。
(一) 综合考虑国家、医院及群众利益的原则
作为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机构, 公立医院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 还应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追求经济效益。既要防止忽视国家利益, 片面追求医院与个人利益的发生;还要预防单纯的强调社会效益、国家利益的实现, 而忽视医院自身利益的实现与获取。
(二)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兼顾
从高强有关公立医院的发言中可知, 我国的公立医院是承担政府福利职能的公益性机构。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同时, 公立医院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得公立医院还应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 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
一方面, 不仅要尊重公立医院发展的客观实际, 从医院的实际出发, 促进有限资金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合理使用;与此同时, 还应在医院自身财务允许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医院自身财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挖掘各方潜力, 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最大效益的获取。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 财务工作在医院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理念, 以期更好发挥各部门和医院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医院全面整体经营战略目标, 做到医院决策管理系统化, 确保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等, 是医院财务工作在新医改背景下在成本方面、经营方面、投资方面和计划方面新的管理目标。
三、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做好预算编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着巨大考验。结合医院实际, 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全面的预算, 实行长期与短期财务管理计划, 使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细化到部门、科室和项目等。还要进行科学预算、核算,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 提高预算水平。预算编制是医院经营发展目标的业务收支计划,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遵循相关政策, 细化预算编制, 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 分级成本核算。
运用管理手段进行医院全面成本核算, 以便了解医院的资源和潜力, 及时改变医院管理辅助项目的资金支出, 节能降耗。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临床、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的消费定额和目标成本, 作为医院控制成本的标准。另外, 增加年末医疗成本的考核制度, 各科室部门等责任单位计算各自目标成本与实际医疗成本, 比较并进行考核, 责任落实作为评价各单位业绩评价标准项目。
(三) 加强医保资金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 医保资金已渐渐成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财务部门应该协同医保部门共同强化医保管理, 细化医保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需根据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级别的医保患者进行细心管理;加强医保资金辅助账与总账的核对, 尽量提高医保资金的回款速度。为防止与医保管理部门沟通医保回款中发生问题, 医保部门资金滞留, 医院应在各科室设立医保报账人员, 定期整理医保回款事项, 从而减少医院资金周转压力。
(四) 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为保证医院资产安全完整, 防止医院资产流失, 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亟需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增强医院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 通过健全支出审批制度与票据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等措施, 对内部控制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运营成本, 合理安排调度资金, 提高运营成本的使用效率, 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目标。
(五)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
医院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医院的重要资产, 购买决策和日常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医院应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评估医院情况, 安排科室或聘请专业人员管理固定资产, 并定期向医院汇报总账以及各类明细账, 确保各类账务的准确应用。医院采购、验收和保管批量物资时, 必须履行合法的公开的招标程序;结合实际采购医疗设备, 这是降低医院成本消耗的重要手段;确保票据和资金的签发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各项资金支出的定期核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清查, 防止资金意外流失。
(六) 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与评价。
了解医院资产、收入和支出状况, 真实地反映医院内的运营情况和发展指数等综合能力, 必须通过财务分析来找出与同类先进医院的差距, 挖掘医院发展潜力, 改善现有财务状况, 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七) 强化网络作用,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医院会计分析系统日渐成熟。近年来, 医院内部财务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提高了管理会计的核算效率, 为医院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应继续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 定期检查核算软件漏洞, 及时补救, 避免因软件问题造成损失;建立计算机应急中心, 防止硬件设施不完善, 给医院带来损失;善于引进先进软件, 组织财务人员学习, 尽快掌握软件使利用;加强网络安全措施, 防止恶意攻击系统行为, 保证医院财务信息准确、安全, 确保医院财务系统的正常使用。
(八) 强化财会人员能力,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会计工作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主要进行信息处理财务核算, 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品德素质。基于医院实际情况, 医院配备的财务人员多为本科人才, 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稍有欠缺,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财会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以适应医院财务工作。医院应采取多种形式拓展财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业务培训, 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新的理财观念,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只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更新观念, 才能实现新医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摘要: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财务管理是医疗改革中的重点。在新医改背景下, 现代医院财务人员应更新观念, 整合医院整体资源,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新目标。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分析了公立医院财务目标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目标,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昕, 郑绥乾.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改革举措的前沿观察[J].管理现代化, 2010;04期
[2]李俊.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时代经贸 (中旬刊) , 2008年S3期
[3]宋照莲.试论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13期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2009
[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S].国发[2009]12号[Z]
[6]方鹏骞.现代医院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7]刘春蓉.浅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6)
[8]姚彻.关于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4, (1)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ICU,病原菌
医院感染是全球关注的话题, 随着侵入性操作普及, 医院感染也随之增加。ICU收治危急重症患者, 是医院感染高发和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1]。2010年6月医院启用现代化门诊病房综合大楼, ICU也从5张床增加至16张床, 对ICU质量管理与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全面掌握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2011年1月起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患者46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 其中男32例, 女23例, 66~89岁者45例, 41~65岁者6例, 90岁以上者4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D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要求[2], 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每天到ICU进行主动监测, 查看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侵入性操作、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 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完成准确填写、评估监测表, 每季度统计、分析及反馈各项监测指标。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3]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463例监测患者中, 发生医院感染55例, 共58例次, 医院感染率11.88%, 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总住院日数5668 d, 患者日感染率9.70‰, 例次日感染率10.23‰;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74, 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 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部位具体如下:下呼吸道感染20例次, 占34.48%;泌尿道感染31例次, 占53.45%;血液感染6例次, 占10.35%, 其他感染1例次, 占1.72%。由此可得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主, 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
2.3 各器械使用及相关感染情况
呼吸机使用率53.7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4.92‰;导尿管使用率81.37%, 尿道插管致泌尿道感染发生率6.29‰;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91.69%,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0.77‰, 见表1。
2.4 病原菌分布
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中, 共检出病原菌699株,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84.4%, 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 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 分别占7.9%和7.7%。病原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中段尿, 占85.0%, 见表2。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目标性监测463例患者中, 发生医院感染55例, 医院感染率11.88%, 患者日感染率9.70‰, 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 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 低于李卫光等[4]报道的感染率。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 (53.45%) 为主, 其次是呼吸道感染 (34.48%) , 这与黄新华等[5]报道的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存在区别。考虑与ICU老年患者长期卧床, 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状况差, 导尿管使用率高而且留置时间长有密切关系。呼吸道感染为居第2位, 这与落实有效的呼吸道感染控制措施有关, 如患者无反指征取半卧位, 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用银离子口腔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手卫生, 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 有污染时及时更换等。有研究表明, 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 既降低医疗开支, 又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认真洗手可降低医院感染30%, 美国2002年CDC院内洗手规范所引用的大量临床报告也证实了院内洗手的有效性[6,7]。
3.2 医院感染部位
ICU最多见的感染部位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感染、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本次目标性监测3种侵入性插管导致的医院感染48例, 占相关感染82.76%, 留置导尿管使用率81.37%, 感染率6.29‰,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为居ICU感染首位, 究其原因可能与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菌素, 造成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有关。因此, 长期接受抗菌素及激素治疗的患者, 应加强泌尿系统真菌的监测, 预防为先, 规范合理用药, 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增强患者免疫力, 降低真菌性泌尿道感染。呼吸机使用率53.79%, 感染率4.92‰,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位居第2位, 与ICU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增强, 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医疗护理行为习惯有密切相关性, 相比2009年1月-2010年6月目标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10.9‰, 下降了5.49‰。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91.69%, 千日感染率0.77%, 较其他医院监测结果低, 与操作人员严格掌握操作规程, 操作者基本由ICU医生或麻醉科人员执行, 置管后护理得当有关[9]。深静脉置管感染与操作熟练程度、留管时间、置管部位等有密切关联, 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并及早拨管。怀疑有深静脉置管感染时, 应及时规范送检血标本, 依据检验结果确定是否感染。
3.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本次监测发现, ICU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占84.4%, 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多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 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 而且病原菌大多呈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患者, 感染率的逐年上升, 已成为ICU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 且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广泛使用, 出现全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医院抗感染治疗形势严峻。热带假丝酵母菌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 真菌感染常出现于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病患者, 病死率较高, 其发病率仅次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真菌可侵犯皮肤、黏膜、呼吸道、泌尿道等, 泌尿道是真菌的好发部位, 感染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给治疗带来难度, 这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多有密切联系[10,11,12]。应防止病原菌在医院内传播, 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制定防控干预措施: (1) 履行职责,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强化宣传培训, 医护人员应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特点, 病原菌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3) 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 每天用消毒液进行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 耐药菌患者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物品尽可能专用, 各类有创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做好导管护理; (4) 落实手卫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避免手接触传播细菌; (5) 加强基础护理, 用消毒液擦浴, 减少细菌随尘埃飞扬; (6) 做好标准预防, 防范职业暴露; (7) 定时插管评估, 尽早拔除导管; (8) 加强患者病原学主动监测, 及时采取有效干预; (9) 使用合格器械和器具, 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0) 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 依据药敏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传播, 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感染暴发。
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1日-5月31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所有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
1.2 监测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到科室,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共同对所有在监测时间范围内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进行现场登记,并填写《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登记表》,术后于出院前进行一次以上现场调查,了解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于术后1月内进行电话追踪回访1次。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及切口感染率
225例剖宫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率为5.33%,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为2.22%,泌尿道感染5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225例产妇中有179例留置导尿管1 d,发生尿路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率为1.12%;41例留置导尿管2~3 d,发生尿路感染2例,感染率为4.88%;另5例留置导尿管4 d及以上,发生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20.0%。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25例患者均为术中断脐后给药,用药品种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选用克林霉素。术后24 h内停药的有1例,占0.44%,术后48 h内停药的有18例,占8.00%,术后用药3~4 d有118例,占52.44%,术后用药超过4 d有89例,占39.56%。
3 讨论
本次监测研究显示,225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22%,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但高于日常监测资料,可能与常规监测中临床医师对上报切口感染有所顾忌,担心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及因上级部门监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关[2]。在监测中发现,部分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裂开,伴发红、肿胀,少量脓性分泌物,无高热现象,临床医师认为是脂肪液化而非切口感染所致,因此不做病原学检查,同时又盲目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与脂肪液化诊断相矛盾。治疗效果不佳时再作病原学送检,细菌培养阴性也可能与标本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送检时机及已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肥胖产妇因腹部皮下脂肪厚,局部血运不佳,而缝合时切口张力大,难以缝合紧密,易形成死腔,从而造成脂肪液化。研究显示,产妇的腹部脂肪厚度大于4 cm时,其皮肤会有明显的皱褶,在给予其进行消毒处理切口时,易造成消毒不彻底,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3]。孕产妇常合并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且手术部位到达宫腔,与生殖道相通,易于诱发细菌感染,从而形成切口感染等医院感染。因此,应严密观察产妇切口情况,是否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发红、肿胀、疼痛、发热等,监测感染相关指标,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渗液或脓液时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从而有效区别脂肪液化与切口感染,以明确切口感染的发生。资料显示,泌尿道感染与导尿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导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2~3、4 d及以上者,泌尿道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插入导尿管破坏了尿道的生理环境,容易造成泌尿道周围的细菌侵入、定植,继而繁殖引发感染。因此应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引发泌尿系医院感染的几率。
监测发现贫血、产前子痫、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急性重症肝炎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王爱桃的研究结果相符[4]。而王文爱等[5]研究认为切口感染与胎膜早破无关。胎膜早破后生殖道的细菌容易上行进入宫腔,增加宫内感染的几率,从而导致切口部位感染。杜新青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研究后认为,胎膜早破与切口愈合密切相关[6]。
考虑到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剖宫产手术均在钳夹脐带后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7]。用药品种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选用克林霉素,品种选用合理。术后48 h内停药的有19例,仅占8.44%,大多数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48 h。剖宫产手术属清洁-污染手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应为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8]。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高,疗程长,这种不合理使用现象容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增加医院感染率[9]。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重视危险因素,是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有效途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既能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等医院感染的目的,又能避免耐药菌的滋生,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采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围术期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25例剖宫产患者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5.33%,其中5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22%。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贫血、产前子痫、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急性重症肝炎。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在48h内的有19例,占8.44%。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剖宫产,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周莉娜,王华勇.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51-152.
[2]魏凌云,温济英,李正梅,等.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4):3395-3398.
[3]姚红芳.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07-108.
[4]王爱桃.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16):34-35.
[5]王文爱,郑艳,曹斌,等.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19-3321.
[6]杜新青.4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24-12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8]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医院质量目标】推荐阅读: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09-28
医院服务质量10-20
医院工作质量09-10
医院处方质量11-30
医院质量控制会议08-26
医院质量管理06-28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08-23
提高医院统计质量10-01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05-22
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