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情怀(共3篇)
英雄情怀 篇1
《一代枭雄》是2014年元旦由江苏、浙江、天津、东方卫视同时播出的一部近代传奇剧, 此后被各地方卫视在各个不同时间段转播, 成为今年上半年最热播的电视剧之一。电视剧改编自陕西作家叶广苓的长篇小说《青木川》, 故事以上世纪二十年代为时间背景, 以陕西小镇风雷镇为空间背景, 讲述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留洋归来者何辅堂如何在风雷镇与恶势力作斗争, 如何力图建设风雷镇, 最后投奔红军解放风雷镇的故事。剧中主要人物形象鲜明饱满, 孙红雷饰演的男主角何辅堂, 巍子饰演的头号反派人物魏正先, 以及陈数饰演的女主角程立雪, 还有郭珍霓, 陈祉希, 曾晓斌等角色都留给观众清晰和独特的印象。这些人物共同演绎了这部讲述小人物大英雄故事的电视剧。
《一代枭雄》展现了一个普通青年走向成熟, 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传奇经历, 契合了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情怀。并且, 创作者将人物的这一成长过程与特定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 又增添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和精神内涵, 丰富了该剧的审美价值。
一、小人物的传奇
近年来, 国产电视剧都有着尽力关注小人物生活状态、理想世界的倾向, 讲述一个个草根英雄。《一代枭雄》里的何辅堂可以说绝对很草根, 他没有任何的家世背景, 父亲是风雷镇上贩卖私盐的, 没有政治后台, 甚至还受到当地恶势力魏正先、刘庆福的欺压, 何父最后甚至成为替罪羊被杀。为了能让何辅堂报仇, 姐姐又远离他方另谋生计。家破人亡的境况, 可知何辅堂就是一个地道的草根。然而尽管当时国民政府很腐败, 民不聊生, 但难得的是他是一个有理想之人, , 并且善于接受新思想, 敢于尝试新事情。这些美好的品格, 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和与生死危难时刻, 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以他自己的能力和构思, 建设风雷镇, 他自己出钱让老百姓开设店铺, 还在这样小的地方利用先进的观念, 开办银行, 让镇民都过得殷实, 能为村民跑到上海去寻医问药, 最后红军解放到这里来的时候, 他明智而又勇敢地促进了风雷镇的解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动荡不安的时期里, 总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 他们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去高层做大事, 实现大的抱负, 但是他们能把理想转化成实干, 在一些小地方, 与地方恶势力斗智斗勇, 为民众做一些有实际益处的好事。他们虽然没能达到一个时代的大英雄的高度, 但能被尊称“一代枭雄”。这些小小的正能量汇集起来, 就成了开创新时代的充足的正能量。这或许就是作家、编剧极力去突出这些小人物的功绩的用心之处。关注小人物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
不难看出, 整部电视剧都在尽力宣扬与推崇一种英雄主义。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里, 闪烁着不少人性的光辉。他们可能身份卑微, 却能明晓大义。这些人, 都是英雄。何辅堂这个主角的伟大无可置否, 一些社会底层人物, 他们也是伟大的。例如戏子出身的彩灵, 敢以身犯险, 去妓院杀死贩卖大烟的牛旅长, 为民除害。沦落风尘的柳丁, 原本一直以为李兰群是个正直之人, 甘愿和他在一起, 得知他是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的汉奸, 毅然决然帮助何辅堂除掉他。还有黑娃、老乌、来运, 他们都是小角色, 却如兄弟一般, 随着何辅堂出生入死, 除掉刘庆福, 牛旅长和魏正先。他们都有一颗正义之心, 都是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良心和理想。不过该剧更为深刻的地方体现在英雄主义中类似宿命性的悲剧。例如如此深明大义的柳丁, 原本能与黑娃有一个好的结合, 却因为扳倒汉奸李兰群而牺牲。足智多谋的来运, 在最后为了保护何辅堂, 错杀自己的好兄弟黑娃。而程立雪与何辅堂的爱情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 程立雪被何辅堂仇人魏正先欺骗, 两人结为夫妻。这个带有理想主义的女子, 又不断启发着何辅堂, 让他不断接受新思想, 以期更好地改造社会。而后何辅堂爱上了她, 程立雪拒绝了他的爱, 后来何辅堂被投进牢里, 惊闻程立雪重病, 程立雪最终死在他的怀里。他们两人爱情的悲剧, 是时代造成的, 没有哪个英雄能在这样时代里得到尽善尽美的东西。程立雪作为理想的化身, 也必须破灭才能彰显这部作品的深刻性, 理想破灭, 才能更好地认清现实和时代性悲剧, 才能知道如何认识和改造这个新旧交替的社会。这里面的英雄主义不仅是带有正义和理想的, 还带着血淋淋的现实惨剧,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综上所述, 《一代枭雄》将它的关注点放在了黑暗时代中小人物的英雄传奇上, 这些英雄都是平民化的英雄, 带着试图改造现实的理想, 一步一步奉献自己的毕生, 以期后来者能在他们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摘要:《一代枭雄》改编自叶广苓的长篇小说《青木川》。这部剧作于2014年初由江苏、浙江、天津、东方卫视同时播出, 此后被各地方卫视在各个不同时间段转播, 成为今年上半年最热播的电视剧。剧中主要人物形象鲜明饱满, 情节架构精当, 加之情感上的朴素与真实, 是该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此外, 电视剧展现了一个普通青年走向成熟, 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传奇经历, 并将这一过程与特定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 增添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一代枭雄,小人物,英雄主义情怀
英雄情怀 篇2
早就听闻家喻户晓的《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我也因此慕名而来细细品读这本让世人“呼吸英雄气息”的名书。
《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贝多芬传》,因为我也是学习音乐的,我能能够理解贝多芬的心情,同时,我也十分同情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他为了事业,多次被爱情抛弃,肉体与精神双重打击,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如《英雄交响曲》、《幻想奏鸣曲》等。一部部伟大的作品为他赢得了无上的光荣。然而,与这种荣耀伴随的却是悲惨的事情:亲友离散,听力全失。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向命运屈服。他仍旧埋头于创作之中。他用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创造了无数伟大音乐篇章。可以说,贝多芬除了是“乐圣”之外,还堪称为“乐神”,只不过直到贝多芬的生命燃烬为止,他依然未曾享受到生活上幸福美好的时光。
《名人传》的三个传主,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文学家,他们各有各的`领域,看似毫不相干,但在情感生活及精神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或遭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命运的捉弄,或承受思想与精神的困扰。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但是,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他们,是英雄,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英雄,而是倾心为人类共同事业服务的“人类的忠仆”,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名人传》读后感:英雄史诗,伟人情怀】相关文章:
1.关于伟人读后感
2.《伟人的足迹》读后感
3.走进伟人的作文
4.伟人爱国的作文
5.精选读后感:名人传
6.名人传优秀读后感
7.《名人传》读后感300字
8.名人传的读后感
英雄情怀 篇3
关键字:三国演义;英雄情怀;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35-02
《三国演义》欣赏是本院开设的名著欣赏系列选修课之一,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叙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期间近百年的故事。小说展示了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描写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斗争,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教学中,教师引导高职生理解小说中的英雄情怀是选修课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三国演义》思想内容的关键要素。
一、了解三国演义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认识英雄人物产生的典型环境
首先,作者为英雄的出场做了铺垫。三国演义取材于历史,但不是简单复制历史。其历史背景的重点是那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即黄巾起义(184年),这场起义动摇了当时的东汉王朝统治的统治地位。黄巾起义是导火索,引发了统治阶层各派军事力量为争夺最高权力的混战。而以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刘备、孙坚在多次混战中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历史背景正是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营造这样的历史氛围,目的就是为了各路英雄的登场做铺垫。
其次,小说不仅为英雄的出场奠定了环境基础,而且为使英雄形象更丰满,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历史上几场著名的战争,如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等。三国演义写战争,每次战役都不同,可谓千变万化,堪称精彩。在战争的背景下,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勇气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智慧和黄盖的勇敢,作者就写得淋漓尽致。学生只有了解了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以及典型环境,才可能真正理解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情怀。
二、欣赏三国演义巧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英雄人物的典型行为
在选修课上,真正吸引学生的还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好的小说必然有动人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品,同学们非常熟悉,加上影视作品、各种戏剧乃至曲艺作品对这部作品中的经典故事的沿用,使得许多故事情节学生们耳熟能详。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关云长刮骨疗毒等故事,学生们都可以朗朗上口。如何通过故事来分析人物行为和思想,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才是难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欣赏小说情节,通过课堂影视欣赏来熟悉小说情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凭借人物的言行来分析讨论人物形象,体会英雄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通过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讨论刘备是怎样的性格,学生都能从故事中分析出刘备求贤若渴、虽身份高贵,但是行事低调,为人仁爱,宽厚。
其次,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分组编写剧本并表演小品,充分熟悉人物的言行,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英雄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表演桃园三结义时,关键点是三位英雄为什么要结义,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出力”,“有志欲破賊安民”“应募招军破贼”,显然他们的结义并非普通的儿女情长,而是英雄好汉为完成大业的结盟。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文章分析人物形象,譬如曹操这个人物,英雄还是奸雄,历史上褒贬不一,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和相关的评论文章,来分析这个人物,也可以组织辩论来讨论这个人物形象。
三、细化三国演义不同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分析英雄人物的典型性格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如写关公刮骨疗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着,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这段细节描写将关公的英雄本色生动地展现出来。这样的细节描写小说中比比皆是,让学生阅读作品,找出这样的细节,对于学生分析人物和作品的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各具特点,如诸葛亮的智、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猛、赵云的胆识等,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人物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诸葛亮和周瑜的比较,让学生看到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以及被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而他也是作者歌颂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的印象,掌握了作品的主题,即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颂扬。
四、品味三国演义生动的语言色彩,引导学生感受三国演义的英雄情怀
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前人一言以蔽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张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间杂文言和白话是其语言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语言,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即作者的理想化的英雄情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人物人性化的语言入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回,曹操的目的是在试探刘备有无野心,刘备则知曹操多疑运用韬晦之策,直到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吃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幸亏当时雷声大作,刘备从容附身捡起勺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打消了曹操的疑虑,笑道:“大丈夫亦畏雷乎?“两人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两人的性格----曹操多疑,刘备虽大志在胸却韬光养晦。在小说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人物语言机具个性色彩,符合人物的性格,如张飞的语言直来直去,不假思索,符合其有勇无谋的性格,诸葛亮的语言机智敏捷,和他的智慧形象保持一致。
其次,从描写人物的夸张的语言入手,如描写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写诸葛亮”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写张飞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等等,作品中的英雄不但奇才而且奇貌,作者的理想化英雄情怀跃然纸上。
再次,从小说的叙述语言入手,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开篇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充满气势,全篇120回的回目,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处处充满了英雄的豪情。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读三国、论三国,必须理解其惜英雄、爱英雄的情怀。
【英雄情怀】推荐阅读:
浪漫情怀与不遇情怀论文09-05
高考作文预测:家国情怀源于家族情怀11-27
男儿情怀12-18
精神情怀06-28
民生情怀10-29
乡土情怀11-01
悲悯情怀11-20
历史情怀12-30
世界情怀12-30
悲悯情怀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