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风险

2024-09-05

入市风险(精选11篇)

入市风险 篇1

养老金入市是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目前我国大致有三种类型的养老金:一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及国有资产划拨;二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三是地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两块。我们指的养老金入市是第三种。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根据人力社保部公布《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金收入27620亿元,支出23326亿元,年末累计结存35645亿元,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全国可纳入投资范围的资金总计2万多亿元。若按照不高于30%的比例,约有6000多亿元资金可进入股市。

一、养老基金入市的原因

(一)保值

养老金是一种长期性质的存储资金,在满足了平时的正常开支后一定会有余留,面对我国现阶段的高通胀,养老金的闲置或存银行这些保守的管理方式必然会让其无形损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以CPI作为基准测算,养老金在过去20年贬值将近千亿元。今年6月30日,人社部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养老金的收益低得可怕:2009年至2014年的数据分别为2.2%、2.0%、2.5%、2.6%、2.4%、2.9%,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二)增值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建立较晚,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严重,养老金的收支严重不均,据统计,截止2013年,中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达到3万多亿元。所以,如何让养老金的增值成为重要目标。养老金入市是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二、养老基金入市面临的风险

(一)投资风险

养老基金入市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众所周知,证券投资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股票的投资。我国股市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不管是股市的发展,还是体系的健全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更甚者在具体的投资操作过程中,投机性的风险、股民的跟风效应、大机构的操纵等都让股市的投资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二)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它是在证券投资中所有的投资主体都会面临的风险,包括入市的养老基金。一旦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爆发,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对于养老基金这样的特殊资金,对其的防范尤为重要。

(三)社会风险

养老基金作为人民的养老钱,是人们养老的屏障。养老金入市投资,资金的安全性一旦受到威胁,就会引起社会大众的恐慌,更甚者会造成动乱。所以如何做到让大众满意,还能让资金实现增值保值,这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三、养老基金入市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合适的委托机构进行资金的运作管理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可以担任委托人,符合法规的要去,并且自从社保基金入市以后成绩斐然。资料显示,从2000年成立至今,全国社保基金已运营14年时间,除2004、2008、2011年三年外,其余年份投资收益率均高于同期通货膨胀率,且部分年份受到资本市场的走强,还获得了两位数的高收益。从2001年到2014年,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5611.95亿元,年均收益率为8.38%,高于同期的年均通胀率约2.42%,基金保值增值成效显著。

(二)特定的投资对象选择

养老基金事关“养命钱”,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也应该审慎,跟多的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股市中投资品种众多,相对风险低的应属蓝筹股类型,还有从基本面分析市值被低估的企业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国企改革也是热点,国企中正要进行改革且市值被低估的企业作为投资的重点对象。

(三)价值投资路径

养老基金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弱,价值投资应是不二选择。价值投资着重于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实现价值增值,风险较小,能实现较为稳定的增值保值,适合养老基金这样既有增值保值的需求,又能抗风险。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就较注重价值投资,2007年的大牛市中,社保基金的经营收益率达到43.19%,而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时,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为-6.79%。

(四)设定投资限额规定

《办法》明确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但对于股票的具体投资限额还未进行详细的设定,为了规避风险,应该把股票和基金再进行具体的分类,对各类别设定投资限额,即能实现投资组合,又能降低可能的风险。

(五)适当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

非系统性风险可以用组合投资来进行化解,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来预防。养老基金在股市的操作过程中,股票期权、股票期货、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套期保值的功能。

(六)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养老基金的是广大民众养老资金,它的管理、托管及投资的相关信息都应该实现完全的实时披露,让广大人民能够随时的了解资金的动态,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都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魏文彪.养老金是否投资股市应由民众决定[J].中国社会工作,2012(5).

[2]竹涛.为千亿个人账户养老金探路—从辽宁社保“借支现象”谈起[J].现代经济信息,2010(6).

[3]杨绢.21世纪西欧国家养老金改革述评[J].公共管理学报,2009(4).

[4]宋效中,王国伟.从博弈论额角度来看待养老金入市问题[J].武汉金融,2012(9).

万亿养老金入市 风险防范是关键 篇2

近期,人社部基金监督司官员对外透露,养老金投资政策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新的政策出台之后,养老金将投资股市。而在上述信息透露之前,财政部一位副部长曾公开表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是全民的财富,从安全第一、审慎的原则考量,社保基金不会直接去股市冒险。

基本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在社会保险中的比重最大,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部分。养老金改革一直以来因其牵涉面广、涉及利益复杂,受到的关注及争议也多,目前外界最关注的莫过于其中的投资运营架构设计、投资的范围等,这些内容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现阶段,由于缺乏投资运营渠道,绝大多数养老金都按规定存银行或买少量国债,收益率因难抵通胀而遭遇“隐形缩水”之困。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对基本养老基金的投资改革也有过两次尝试,第一次是在2008年左右,第二次改革始于2011年,但两次改革最终没有成行。

而针对基本养老金的投资曾经有过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各省分散自行投资,而二种是统一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第三种是单独建立养老金管理公司。这三种方案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而目前更倾向统一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近1.3万亿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试水股市,不妨一试。据官方披露,十多年来,养老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货膨胀率。养老金增值率长期低于通货膨胀率,势必导致养老金不断缩水,因此养老基金也急需合理的方式进行“理财”。

根据人社部最新规定,企业年金投资于流动性资产的比重不得低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5%;投资固定收益型资产的比重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135%;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股票投资比例高于30%)、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30%。

接近人社部专家表示,中国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截至2014年底,中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3.5万亿元、补充养老积累的基金是7600多亿元,如果按照30%投资股市的占比核算,预计可投资股市的养老金接近1.3万亿元。

另外,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基金报告看到,2014年,全国社保基金权益的投资收益额为1424.60亿元,投资收益率近11.7%,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9.69个百分点;同时,尽管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随市场情况有所波动,但基金自成立以来,其年均投资收益率都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最近的消息是,山东省政府也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1000亿城镇职工养老金,广东省则将委托期延长至2017年。这些无疑也都对促成人社部等方面,作出将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决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养老金入市是一个长期政策,有逐步落实的过程,对投机管理机构在时间上、专业性上都有很高要求,而且其配置久期较长,对股市影响是长期的。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养老金投资股市或许已成定局。但为防范风险,应对养老金进行有步骤、分层次、多元化的投资运营,严格限定入市比例,同时强化股市机制建设,真正实现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障的互利共赢。

把养老金作为投资最重要的是资产安全性,实现保值;其次要保持相对流动性,保证支付;再次才是资产盈利,实现增值。对于国家和公众来说,养老金投资的主要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保值,换言之,赚不到大钱没关系,只要不赔钱。老百姓对养老金投资的期望,不是想发一笔意外之财,而是能踏踏实实地保证其不蒸发、不贬值。所以投资股市也好,或者进行其他方式的投资也好,务必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放在第一位,这是从养老基金“蓄水池”中拿钱时必须作出的承诺。

把养老金投入股市,固然是西方发达国家通用的做法,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股市的特殊性。我国的股市还显“青涩”、尚未完全成熟,市场波动比较频繁,还存在重融资轻回报、投机炒作盛行等弊端,价值投资并非市场主流。在此现实背景下,对股市投资存在的高风险必须格外关注,必须考虑好如何规避风险、化解风险以及应对风险,而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养老金入市前就给出准确的答案。作为养老金的主人,全体公众有权利要求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向社会公布,而不能捂在“操盘手”的口袋里。

当然,市场如战场,在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中,任何投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理论上的准备预案,尽快出台一系列养老金投资运营办法,预先建立一整套的风险防范机制,规避风险,尽量将风险降在最小范围内出现,同时在风险来临时,能够有一整套的应对策略,不至于使老百姓的“养命钱”无怨无故从人间蒸发!

入市风险 篇3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 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 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全国社保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发行各类彩票划拨的一部分资金、投资收益等。按照预期的负债结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在15至20年后才发生支出, 其负债期限较长, 适应这种资产负债特性, 社保基金会确立了股票长期投资的理念。

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的最新表态, 目前社保基金管理规模已达8500亿元, 到2015年有望达到1.5万亿元。按照目前的投资比例, 社保基金有45%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 约30%进行权益类投资, 还有25%进行股权投资、PE投资。如果按照30%的最高限额计算, 到今年年底社保基金入市规模或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据Wind资讯对已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统计显示, 全国社保基金组合共现身63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与管理控制方法

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将会面临高收益和高风险的形式。投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系统风险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大环境中的某些因素造成的, 它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生存, 并通过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与运营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常可分为:一利率风险。二汇率风险。三通货膨胀风险。四政治风险。五法律风险。然后是非系统性风险。社保基金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指由于社保基金系统内部的原因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可分为:一操作风险。二信用风险。三流动性风险。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 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股权分置、信息披露不透明、法规不健全等制度性的缺陷都使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成为关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关键还在于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微观层次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而言, 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在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上一般注重于对资产风险因素的数量分析, 并采用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加强内部控制等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其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马可维兹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VAR模型等。

风险价值 (VaR) , 资产组合在持有期间内在给定的置信区间内由于市场价格变动所导致的最大预期损失的数值。由此衍生出来的“风险价值”方法是风险管理中应用广泛、研究活跃的风险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风险价值方法将采用以下步骤:1、界定影响资产组合价值的市场因素变量, 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2、确定这些变量的分布或随机过程, 例如:正态分布。3、将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表达成这些变量及其相关系数的函数。4、选择某种方法来预测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 通过函数得到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的改变量———即风险价值。

由上述定义出发, 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的模型, 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一是持有期间的长短;二是置信区间的大小;三是观察期间。

1、持有期。持有期△t, 即确定计算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值。持有期的选择应依据所持有资产的特点来确定比如对于一些流动性很强的交易头寸往往需以每日为周期计算风险收益和VaR值, 如G30小组在1993年的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中就建议对场外OTC衍生工具以每日为周期计算其VaR, 而对一些期限较长的头寸如养老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则可以以每月为周期。

从银行总体的风险管理看持有期长短的选择取决于资产组合调整的频度及进行相应头寸清算的可能速率。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以两周即10个营业日为持有期限。

2、置信水平α。一般来说对置信区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不同偏好。选择较大的置信水平意味着其对风险比较厌恶, 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 选择的置信区间也各不相同。比如J.P.Morgan与美洲银行选择95%, 花旗银行选择95.4%。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的巴塞尔委员会则要求采用99%的置信区间, 这与其稳健的风格是一致的。

3、第三个系数是观察期间。观察期间是对给定持有期限的回报的波动性和关联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 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 又称数据窗口。例如选择对某资产组合在未来6个月, 或是1年的观察期间内, 考察其每周回报率的波动性。这种选择要在历史数据的可能性和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危险之间进行权衡。历史数据越长越好, 但是时间越长, 收购兼并等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历史数据因而越难以反映现实和未来的情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前要求的观察期间为1年。

综上所述, VaR实质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经过某段持有期资产价值损失的单边临界值, 在实际应用时它体现为作为临界点的金额数目。

三、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实证分析

(一) 样本的选择

在众多国内关于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Var模型的实证分析中, 大多选取持股数前十位的重仓股, 计算出社保基金的, 并与上证综合指数作对比。从而, 判断社保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本文认为采用社保基金持有市值前十的重仓股更为合理, 因此本文选择2011年第二、三季度社保基金市值前十大重仓股。考察期为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依次用x1, x2, ..., x10表示本文中我们只考虑这十只股票组成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具体表现。对于市场证券组合, 我们选择上证综合指数。另外, 我们以每只股票收盘价的每日对数收益率为基本数据, 上证综合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由每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所得。

(二) 置信水平的确定

置信水平又叫置信度, 它是指根据某种概率测算结果的可以相信程度。对于不同的风险规避要求, 置信水平的选择是不同的风险规避要求越高, 可能损失程度就越大。本文中我们选择95%与99%两种置信度, 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三) 相关数值的计算

1、收益率的计算

计算股票日收益率ri=1n (pi, t/pi, t-1) , 此处利用每日的对数收益率来近似实际的收益率, 其中pi, t和pi, t-1分别表示股票在第t日和t-1日的股票价格。

2、协方差矩阵的计算

根据有关计算公式, 通过Stata软件中的计算函数, 我们可以求得社保基金十支重仓股票的每日对数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

3、股票权重的计算

股票权重以2011年9月30日的收盘价为基准, 根据社保基金持股数和收盘价来计算其市值, 从而得出股票投资权重。

4、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与大盘指数风险度量值的计算

我们首先假设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为1, 则计算VAR可以转化为在给定的置信水平1-α下, 计算t日 (本文采用1日和10日内的投资损失不超过投资总额的百分比。根据相关计算公式, 利用stata软件的函数功能我们可以计算出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和上证综合指数的三种风险度量值即方差、系数和VAR。

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1、该计算结果的现实意义在于, 我们对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可能损失值有一个定性的认识, 即在2011年9月30日的下一个24小时内, 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持有社保基金该投资组合的损失值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0.021477, 也有99%的把握认为遭受损失的最大限度为投资总额的0.030328;在未来10天的持有期内, 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损失值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0.067916, 有99%的把握认为损失值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0.095906。

2、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三种风险度量值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 说明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相对市场平均水平而言偏高, 从而可以看出在此时间段内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控制能力较差。

四、Var风险衡量下的社保基金应对措施

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一旦识别和测度出其所面临的风险就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减少这种偏差, 基本的方法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及通过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等。

(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与社保基金风险管理

将不同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进行组合会得到无数种期权类型。其中, 被称为范围期权的期权策略与我们的讨论紧密相关。所谓范围期权是指, 在某投资时间内, 投资收益水平不断增加或减少或被确定在某一上下限范围内。利用这一结构主要想达到以下两个目标:通过购买投资收益范围期权, 使投资者的现金流或投资收益维持在某一水平上;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投资收益的预期, 将其能承受的投资风险水平固定在某一水平。

(二)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模式设计

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均值-方差组合模型, 通过个别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找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根据Markowitz的投资理论, 理性的投资行为应具有非满足性和风险回避性两个特征。投资者根据这两个特征进行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根据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和风险的表达式, 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和风险都是由证券投资比例所决定, 因此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组合优化的关键是选择投资比例。

摘要:本文在Var模型的框架下, 用实证的方式对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风险进行了衡量, 在对社保基金的分析中, 选取持仓市值前十位的重仓股, 计算出社保基金的Var, 并与上证综合指数作对比。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 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 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因此, 正确衡量社保基金在入市中的风险, 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安全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养老金入市弊端 篇4

若仍由省级机构投资运营,养老金入市,由于春节前A股连续上涨,使得大盘1月份总体表现良好,养老金入市,上证指数涨幅为4.24%,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翻红。不过,受到春节休市以及整体成交清淡影响,养老金入市,无疑还将加剧已饱受诟病的碎片化。

广发证券表示,养老金入市,此外,201月份上证指数成交额仅为9055.1亿元,创下39个月来新低。消息面再度出现“推进国际板,养老金入市,新三板”之说,也有中交拟IPO50亿股,除此之外,在中央层面运营,更符合当前要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的政策趋势。养老金入市,同时,养老金入市又有转机等。养老金入市,这也是握有7000亿元的保险资金只愿意观望的一个因素。”

社保基金入市猜想 篇5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称,2012年将迎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财政盈余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的机遇,这将有利于作为中介机构的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

郭树清表示,目前地方政府掌握的社保资金结余达到2万亿元,将来可以委托给一个机构管理投资于资本市场。此外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结余也达到2.1万亿元,加上财政盈余,都可以成立一个特殊的基金来运作投资。

中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在201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也建议“地方养老金上收的一部分用来买股票是可行的,一能保值增值,二能增加资本市场机构对我们的鼓励。”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此前,中国社保基金通过基金向股市注入100亿元资金。

但很快有业内人士称,按照相关做法,中国民众的养老金或将有贬值之忧。

社保基金与养老金是否可以入市?相关人士如何阐释自己对此问题的乐观及担忧?

管窥“两金”管理

一直以来,民众对社会保障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的担心不断。不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通过国家储备方式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郑称,相关资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专门负责监管运营,很安全,不存在贬值风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解释:主要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保基金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等。而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该基金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强调,“基金投资运营,在国家规范办法出台前,只能存放在指定银行或购买国债,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用于其他形式的投资。”

目前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在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的观察中,中国人的养老金储备大致分为三块:一是中央政府掌管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主要功能定位是全国性“养老储备基金”;二是地方政府掌管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其中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省级统筹下部分积累制的基金积累;三是来自雇主的补充养老基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企业年金”。目前,第一块和第三块早已“入市”,只剩第二块(即地方社保基金)没有“入市”。

一位资深证券界人士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金理财的主要渠道之一,应在养老制度建设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具体投资制度的设计,不应只注意吸引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更应着眼于建立一套长远有效的养老体系。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个人账户累计结余可达7万多亿元人民币,加上中央养老储备基金,共计可达到10万多亿元。如何管理这些巨额基金并使其保值增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社保基金收益率盼提升

在郭树清发声后不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公开支持养老金入市,更披露当下各省基本养老金所结余的上万亿资金,由于大部被存入银行,导致收益率极低,跑不赢物价的上涨。而社保储备基金因为可以投资股市,在过去11年间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9.17%,似乎为养老金投资增值提供了一个参考。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称:2010年中国14个省份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缺口已达679亿元。随着老年人比例的不断增加,这一缺口还将日益扩大,若不增加养老金投资收益,国民或有老无所依之忧。

在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观察中,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还是以存银行为主,收益率不到2%,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在日趋高企的CPI面前处于极大的贬值风险之中,故此需要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资本化增值运作。

财经评论员林耘亦认为养老金入市是国际惯例,“国外敢入市我们为什么不敢入市?”

一般认为,境外证券市场的历史证明,要想长期获得超过债券投资的收益水平,投资股市是必然的选择。或称,社保基金要想长远地保值增值,应付未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也需要在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上做文章。而中国“未富先老”的状况,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剧增,地方社保基金缺口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快速增长。这一点也成为支持养老金入市的理由之一。

入市主体应明确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曾经表示:基本社会保险基金是不允许用做投资基金的,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中有一部分可以投资基金。尽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负值,但在兼顾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高收益和高风险始终是捆绑在一起的,长期来看,可以适当允许一部分基本社会保险基金进入直接投资领域。

社科院社保研究室主任郭金龙对本刊记者否认了坊间“养老金贬值”之忧存在的意义,在郭看来,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管理运营很好,企业年金的投资效益也很正常。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保基金的市场收益率还是很高的。”

不过郭金龙认为,现在中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管理架构还没有建立起来,管理模式(包括风险控制模式)亦需要规范。“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基金,有一个负债期限,这个期限与人口结构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初郭树清称,全国有2万亿元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省,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组织这4万亿资金,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委托一个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对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

清华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称,对社保资金尤其是对长期增值的养老金的管理,离不开一个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

杨燕绥对本刊记者谈到:社会保险基金入市主要指的是在财政账户里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不过杨燕绥进一步强调:该资金并不是全部入市,进行资产组合后,“不超过20-30%”的资金可以进入股票市场,其余“三分之一以上”的养老基金可以进行银行理财甚至大额储蓄,还有三分之一应该由国家开办“社会发展基金”。

杨燕绥说,考虑到投资股市的风险,作为“社会发展基金”那部分的资金就显得很重要。而各国政府在养老金分配比例上在该部分都有相应的安排,如美国的政府债券,英国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基金,欧盟的社会发展基金,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个人账户信托账号等等。

杨燕绥强调:“社保金入市这三分法必须要同时讲。”

此前,董登新称,“针对社保基金入市问题,民众恐存在误解,截止2010年底,中央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8567亿元,其中566亿元属个人账户托管部分;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滚存2.1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滚存1.4万亿元;企业年金总规模约为3000亿元。在这三部分养老金储备中,仅剩地方社保基金没有入市了。”

不过董登新亦强调“在这部分中,社会统筹肯定不能入市。”

隐忧重重

社保基金入市好处虽然不少,但反对者亦振振有词。

作为公共基金投资行为,民众更多的担忧一旦亏损,会对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其次,鉴于中国股市具有“投机性”和“政策市”的特征,诸多制度尚未完善,如何保障社保资金入市后的“保险和保值”亦成为担忧的焦点所在。

重要的是:谁该为社保基金的增值负责?社保基金能否通过投资去获取收益?保值增值和确保安全的之间的平衡又该如何掌控?

据相关调查,近七成投资者认为社保基金入市难改目前市场下行趋势。

相当多的专业人士对社保基金入市投资持保守态度。财经评论员叶檀称:社保基金被特殊照顾,既有划拨的国有股,又有精准的抄底与减持,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达到9.75%。但是此举让社保基金在投资市场上无形中盘剥了大批股民的利益:“如果上市公司只是消耗财富,而不创造价值,那么股民、广大投资者的回报从何而来?”

叶檀强调,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及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社保基金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其安全性及保值增值是社保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探寻社保基金的多种渠道首要前提是保证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安全性。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并不认为以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马看来,中国大陆股市不是投资回报的市场,对养老金来说保险系数不高,此外,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养老基金入市进行专业操作,况且养老金一旦进入股市,对股市本身的制度化、市场化的建设亦造成沉重打击。

在相关机制并未健全的前提下,人们很怀疑养老金投资的前景。

此外,财经评论员王福重称,目前中国养老金已然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缩水,但如果入市,危机可能更大,王福重称他“没有看见哪个国家把基本养老保险去用于投资风险最大的股市去的”。

董登新亦认为,地方社保基金目前“入市”的条件尚不成熟。他对《中国新时代》记者分析道:中国地方社保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其中,社会统筹账户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而个人账户则采用的是“完全积累”模式。目前,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积累规模不大,个人账户基金所占比例更低,而且许多地区个人账户尚未“做实”,因此,在地方社保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之前,地方社保基金“入市”的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暂不具备。

在董登新的观察中,国外养老金入市主要是指补充养老金(即中国所称的“企业年金”)。以美国为例,全美养老金总储备约为20万亿美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政府主办的社保基金节余仅占2万多亿美元;二是雇主主办的私人养老金(即相当于我们所称的“企业年金”)积累超过13万亿美元;三是个人退休账户(IRA,年满59岁半之后才能动用)约占4万亿美元。其中,社保基金一直不允许“入市”,而真正入市的只有后两个部分,而且后两个部分之和大于美国股市总市值。

因此,董登新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让企业年金积累成为中国养老金储备的最大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金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

入市风险 篇6

关键词: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风险管理

一、养老金入市的概念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 文中所指的养老金入市是指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 这部分基金由个人缴费和企业参保两部分构成并分散在全国各地。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明确养老金只限境内投资, 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 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 这将带动万亿长期资金入市。这里所指的市场不是仅指股市, 而是指资本市场, 将养老金进行市场化的运营投资。

二、养老金入市的合理性

(一) 可以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率

截至2014年末,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已达35645亿元, 但是由于其所能承受的风险较低,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养老金主要存在银行或购买国债。虽然面临的投资风险较低, 但是收益率也较低, 在某些时期甚至难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风险。而与此相比, 我国社保基金收益率较高, 因此将我国一部分养老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很有必要。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 60岁以上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3.26%, 这一比例已经大大超过联合国规定的10%, 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未来养老金的支出压力会不断增加。因此养老金入市不仅可以实现保值增值, 还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二) 降低财政补贴压力, 促进社会公平

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显示, 我国养老金支出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 加之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养老金收支缺口日益加大, 需要的财政补贴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并不能覆盖所有的人, 如果不断的靠财政收入去补贴养老保险的收支失衡, 必定会造成不享受养老保险公民的福利损失, 加大社会不公平。

如今养老金入市尘埃落定, 其多元化投资会带来相对较高的收益。这样既降低了财政补贴的压力, 又促进了社会的公平。财政收入可以投入到社会建设的其他方面,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变革养老金制度本身才能达到。将养老金投资入市, 可以有效提高养老金的盈利能力, 缓解地区养老金收支失衡的矛盾, 降低财政补贴压力, 有效解决目前养老金制度造成的诸多弊病。

(三) 增加股市的资金来源, 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养老基金入市的确定, 对于股市来说短期是重大利好, 增加了股市资金, 有利于增加股民信心, 减少股市波动的频率与幅度率。同时, 由于巨额养老基金会交由机构投资操作, 这样可以提高机构投资者占资本市场投资者地比例, 使资本市场更加稳健, 长期来看,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同时融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企业外部融资中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 比例高达90%, 而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0%。养老基金入市可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为上市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这部分资金可用于改善生产线、科研或扩大生产规模等, 从而增加企业收入, 提高员工薪酬与福利, 形成良性循环, 使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三、养老基金入市的风险管理

(一) 对养老金实施多元化投资, 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2015年8月23日, 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规定养老金只能投资于境内, 用于投资的养老金不得超过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等。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 就股市发展来看, 存在内幕交易、人为操作等现象, 相对较为不稳定, 同时个人投资者即散户占绝大多数, 由于个人投资的非理性, 股市常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率。并且与我国经济总量相比如今的股市规模发展是不正常的, 这与我国股市机构投资者严重不足密不可分。因此在实际投资中, 应该遵循证券投资的多元化, 合理安排投资结构, 最大限度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 以相应低的风险, 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二) 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定义源于熊彼特关于经济创新的界定, 各国学者对于金融创新的定义意见各异, 笔者认为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变更现有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来取得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对于金融创新的理解我们主要从三个层次:宏观层面金融体系的创新;中观层面相关制度的创新;微观层面金融工具的创新。

从以上三个层面分析, 可以看出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大有裨益, 大体上看有三个方面: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丰富的金融工具可以使投资者实现规避风险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创新, 为养老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丰富了养老金的投资选择, 为养老金保值增值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 加强养老金操作机构的信息纰漏

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政府并不会直接操作, 而是委托专门的机构去执行。这就产生了两个关键的问题:操作机构的选择与对操作机构的监督管理。

首先, 对于操作机构选择要遵循市场规律, 杜绝以权谋私,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 将养老金交由最专业的团队管理, 以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升值。

其次, 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管理团队的监管。用于投资的养老金数目巨大, 其安全关系到千万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 因此对于管理团队的监管是重中之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受托机构需拿出管理费用的20%与年度投资收益的1%来建立风险准备金, 如果发生投资亏损, 这部分资金将专门用来弥补损失, 这样就在政策层面为养老金架起保护伞。风险准备金需交由第三方托管, 以防止管理机构挪用养老金等不法现象发生, 同时定期向社会披露资金信息。对于托管机构应该派驻专门的公职人员, 对于托管机构的操作随时监督, 防止内部人员的不法操作, 加强对于托管机构的信息纰漏。

(四) 完善资本市场相关立法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 与发达资本国家多层次的结构相比,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相对但一, 发展不均衡, 证券公司违规现象较为严重, 内幕交易、人为操作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投资者的利益。因此, 对于资本市场的立法亟待完善。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 证监会主席肖钢明确表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目标与法律的原则高度一致。同时。为了保障资本市场利益的分配, 必须依赖相关的法制建设。

因此, 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离不开相关资本市场的法制保障, 完善资本市场相关立法势在必行。

总体而言, 由于养老基金作用的特殊性, 对于养老基金的保管及运用牵动着千万老百姓的心。如今我国正式宣布养老金入市, 我们在欣喜其投资多元化的同时, 更要关注对这笔巨额资金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 (2013年度)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http://www.ssf.gov.cn/。

[2]江雪峰梁晓姗.浅谈养老金入市.中国证券期货, 2012 (2)

股指期货入市指南 篇7

关于股指期货的几个基础重要概念

1.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是指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沪深300股指期货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即将推出的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该合约的标的物是沪深300指数,该指数2005年4月8日由沪深两交易所正式对外公布。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2.买多、卖空

期货因为是双向交易机制,交易方向创立了买多和卖空概念,交易行为创立了开仓和平仓概念。买多指买入期货合约(多仓),卖空指卖出期货合约(空仓),同一月份合约的买多和卖空持仓只不过是同一合约的“两面”,并非是两种合约品种。

3.股指期货有到期日

股票买入后正常情况下可以一直持有。但股指期货合约有到期日,不能无限期持有。因此交易股指期货必须注意合约到期日。

4.股指期货会强行平仓

股指期货交易采用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交易所当日要对交易保证金进行结算,如果账户保证金不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否则可能会被强行平仓;而股票交易并不需要投资者追加资金,并且买入股票后在卖出以前,账面盈亏都是不结算的。

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须满足的条件

1.有资金

股指期货开户的资金门槛初步设为50万元,目前我国的股票投资者中,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下的占到95%~98%。这个资金门槛,可以让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先不涉足股指期货这个产品。

2.有知识

投资者必须掌握股指期货基本知识,了解产品属性与风险,通过股指期货基础知识测试才能开户交易。投资者必须知道期货和股票的区别,知道什么叫平仓、什么叫强行平仓、什么叫追加保证金,不要把股指期货当成股票买卖。

3.有经验

中金所规定,投资者必须要经过至少五个交易日的仿真交易、累积成交20手以上才能参与股指期货。此外,投资者的商品期货及股票投资经验也作为弹性参考指标。

投资者进行股指期贷面临的风险

1.价格风险

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性,微小的价格变动都可能造成客户权益的重大变化,在价格波动很大的时候甚至造成爆仓风险,即损失超过投资本金。

2.结算风险

股指期货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如果经常满仓操作,投资者很可能经常面临要求追加保证金的问题,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足保证金,按规则将被强制平仓,造成投资资金的重大损失。

3.操作风险

与股票交易一样,行情系统、下单系统都可能出现技术故障,导致无法获得行情或无法下单。

4.法律风险

投资者如果选择的期货公司是未经证监会批准的地下证券公司,或者违反法规,未经批准从事境外股指期货交易,都可能造成投资损失。

实战小操演

1.做多

做多是指投资者预期未来股指期货价格将会上涨,就在当前点位买进股指期货合约,如果未来走势与投资者预期一致,等价格到达预期价格时,再卖出合约平仓,即可赚取其中的差价,如果看反了方向,就会亏损。

做多盈亏计算

假设:开仓价为3000,平仓价为5000,保证金比率12%,1点=300元,交易顺序先买后卖。某投资者交易了1手,不考虑期货手续费。

计算结果如下:

盈亏计算

资金回报

2.做空

做空是指投资者预期将来股指期货价格下跌,那么就在当前点位卖出期货合约,等到价格达到投资者预期时再买入合约平仓。同样,如果预期错误,将亏损差价。

做空盈亏计算:

假设:开仓价为5000,平仓价为3000,保证金比率12%,1点=300元,交易顺序先卖后买,某投资者交易了1手,不考虑期货手续费。

计算结果如下:

盈亏计算

资金回报

3.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股指期货的最主要功能。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证券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品种来对冲股票组合的系统性价格风险,同时在交易方向上更具有灵活性,既可以使用卖出保值方式也可以利用买入保值方式。

卖出保值是指当投资者预期市场会出现下跌走势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一定数量的股指期货合约,来抵消股票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在进行卖出保值后如果市场果然下跌,股票组合市值会减少,但股指期货空头头寸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产生盈利,从而抵消股票组合价值的损失,使投资组合的实际价值锁定在期初的水平;如果在进行卖出保值后市场价格不跌反涨,则股票组合的价值不断上升,但股指期货空头头寸产生亏损,抵消掉价格上涨带来的增值,使投资组合的实际价值被锁定在保值前的水平上。

买入保值是指在进行大量建仓之时,为防止价格快速上涨抬高购买成本,而在期货市场上买入股指期货合约,如果在建仓过程中市场果然上涨,股票组合的购买成本不断抬升,但同时股指期货合约的多头头寸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收益,可以用来抵消股票组合上升的买入成本,从而使组合实际建仓成本锁定在期初的水平上。相反如果在建仓过程中市场价格下跌,股票组合的买入成本逐步下降,但股指期货多头头寸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中产生亏损,抵消掉股票组合降低的购买成本,从而使实际建仓成本维持在期初水平上。

假设,投资者持有某股票10000股,

每股价格20元,此时沪深300指数为2000点,投资者认为未来两个月行情看跌,股指期货也会下跌,持有股票亦会下跌,又不愿意卖出手中股票。为规避损失,便在2000点时卖出1手股指期货合约(保证金比率12%,每点值300元)。两个月后,沪深300指数跌至1800点,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跌至16元/股,此时买进2手股指期货合约平仓。(不考虑税费)

下跌前的操作:

股票市值

=10000×20=200000 (元)

保证金

=2000×12%×1×300=72000 (元)

下跌后的操作:

股票市值=10000×16=160000 (元)

股票损失

=200000-160000=40000 (元)

股指期货平仓盈利

=(2000-1800)×300×1=60000 (元)

也说“养老金”入市 篇8

自去年年底开始, “养老金入市”一经提出, 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活命钱”、“羊入虎口”、“股市亏钱”等关键词, 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仔细分析这些关键词后面的观点与评论, 笔者认为难免有失偏颇的, 要真正理解“养老金入市”的本质意义, 首先应该明白下面三个“到底”:“养老金”入市到底指哪块, 到底为哪般, 以及到底入的什么市?

一、“养老金”入市到底指哪块——说说我国养老金体系构成

教科书或者媒体常常这样定义养老金:养老金也称退休金, 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 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 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 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在任何一个国家, 养老金都不可能仅仅由一块构成, 通常都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多支柱体系, 我国亦然如此。养老金制度自1951年2月建立, 经历三次重大变革,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 建成了现行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其中“零支柱”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由政府支持, 为无收入来源的老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以防止贫困;“第一支柱”由国家储备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构成。“第二支柱”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即“企业年金”, 由企业在国家指导政策下, 自愿为职工建立。“第三支柱”属于个人储蓄型, 通常由个人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产品等方式, 以实现退休后能享有较高的养老水平。在这个体系中, 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商业保险基金早已参与资本市场, 经过长期的实践已获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而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最大且最核心的部分——基本养老金, 按照现行的投资办法, 只能投资国债和银行存款, 正面临贬值的风险, 所以“养老金”入市指的是基本养老金部分。

二、“养老金”入市到底为哪般——说说支付危机与养老水平

(一) 基本养老金面临支付危机, 要求养老金保值增值

基本养老金面临支付危机,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有两个: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显化。先看第一个因素:“人口老龄化”, 基本养老金现行的筹资方式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积累”两部分构成, 两种制度安排特点完全不同。其中, 社会统筹部分属于现收现付, 当期征收当期支付, 不受通胀和利率波动的压力, 理论上缴费率的调整相对灵活易操作, 却缺乏缴费激励, 而且极易受到人口结构剧烈变动的冲击。个人账户部分是基金积累制, 通过在在职年份缴费, 积累金融资产形成基金 (即个人账户) , 然后在退休后从基金账户中支取。从缴费率的角度上看, 统筹部分是主体, 缴费率为20%, 个人部分为8%, 所以整个基本养老金易受人口老龄化冲击, 中国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 仅仅10年, 65岁以上老人从8837万人增长到11883.2万人, 增长了3046.2万人, 平均每年增长304.62万人, 比重由7%增长到8.87%。经测算, 人口老龄化将于30年后到达高峰平台期, 老龄人口比重可达22%, 老龄化的增速尚未完全释放。中国将快速遭遇“人口赡养率迅速提高的困境”。根据研究数据表明, 2050年人口赡养率将会达到48%左右的水平, 与此同时, 受中国在职人员提早退休等其它因素, 实际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 2033年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比将降至1∶2.5, 领取养老金的年老一代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而提供养老金的年青一代人口比例逐年减少, 由此产生的支付危机, 迫切要求基本养老金的结余部分进行保值增值。

再看第二个因素“隐性债务”显化,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 养老金制度转轨, 由于在原养老金制度下, 政府作出的对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支付承诺, 因为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 所以只能以隐性债务 (Implicit Debt) 的形式存在, 而隐性债务日渐显化, 将随原养老金制度下的“老人”和“中人”们的逐步退休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根据学者的测算, 隐性债务显化始于1998年, 终于2056年, 并于2024年达到峰值。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平均每年债务量为2113亿元。而在2009-2036年债务量均超出了平均水平。隐性债务附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危机, 更要求基金结余应该尽快进行保值增值。

(二) 养老水平的提高, 要求养老金保值增值

未来的养老水平取决于什么?仍主要取决于基本养老金的状况, 具体地说, 取决于固定支付型 (DB) 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的支付标准以及指数化调整规则, 以及固定缴费型 (DC) 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结果。其次取决于职工所参加的企业年金计划、团险计划以及补充储蓄养老计划等。那么从基本养老金的运营现状来看, 如果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仍然不分开, 那么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的显化加速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寅吃卯粮, 甚至寅吃辰粮、未粮, 空账规模越来越大”, 个人账户失去其制度安排的意义, 更无从谈及投资收益。如果是将个人账户做实 (目前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开始试点实行) , 那么个人账户的投资运营成绩将部分决定未来养老水平的高低。所以对于统筹基金的结余和个人账户的基金都必须将“保值增值”作为首要目标提到日程上来, 统筹基金结余保值增值的目标在于服务于降低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显化带来的支付危机, 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是服务于基金制制度安排的本质目标。

三、“养老金入市”到底入的什么市——说说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与风险管理

既然养老金要保值增值, 那么肯定要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资本市场是一个可以实现快时间财富管理的平台, 但资本市场不等于股票市场, “养老金入市”入的是资本市场, 并非单一的股票市场, 所以要真正理解养老金的投资原则、目标以及风险管理, 这样才不会在熊市下, 谈虎色变。

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结合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组合投资, 即根据不同性质养老金的安全性要求和风险承受程度, 在包括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多个金融市场中进行不同资产类别的组合投资, 进行不同比例的配置;第二:专业投资, 即通过筛选和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第三:长期投资。美国养老体系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30年后才显现强大的社会效果, 在过去30年中, 美国普通老百姓的“401K”计划中的养老金与美国道琼斯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90%以上。

养老金不同于一般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养老金所管理的资产既要履行到期兑付的责任, 又要获得跨期投资的满意回报。不仅强调投资收益, 更强调其资产与债务的匹配, 对风险管理的要求高, 国际上多采用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无明确地、甚至就没有到期兑付的债务, 主要强调跨期的投资回报, 方法上看重资产配置。另外, 养老金投资属于长期投资, 投资期限远长于一般基金的投资期限, 更看重长期投资收益回报, 所以不该用短期的股市行情来妄加判断养老金的投资业绩, 也不应该将一般基金投资的“功”与“过”直接投射于养老金的投资。

最后说说, 养老金投资的风险管理, 从养老金的国际投资运营经验来看, 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就是以资产和负债的关系为轴心来管理金融资产。对于固定支付型养老金, 即社会统筹账户, 未来支付就是负债, 用将来的目标支付进行贴现计算, 资产价值用市场价值计算。当资产价值超过负债价值, 养老金存在盈余, 养老金制度可持续, 相反养老金面临赤字。那么在对养老金进行投资前, 需要设定养老金财务稳健指标——基金比 (或者基金提存比) (funding ratio) , 即养老金的资产与负债的比率, 是衡量养老金满足负债能力的指标。一般情况下, 基金比设定值都大于1, 作为投资运行的第一道安全网。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 基金比可以设置的低些, 如荷兰设为1.05, 对于资本市场发育还不成熟, 或者对养老金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国家, 可以采用提高基金比的方法管理风险。养老金投资的第二道安全网, 是监管方式, 在养老金投资运行初期可采用数量限制模式 (Quantitative Portfolio Regulation) , 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大陆法系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这种模式下的监管机构独立性强, 监管机构权力较大, 除要求投资管理人达到最低的谨慎性监管要求外, 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具体方面有严格的限量监管, 而且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有硬性约束, 对信息有严格的披露制度。

总之, 养老金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有效结合, 是实现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摘要: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制度转轨成本“显化”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养老金将面临支付缺口, “养老金入市”自去年年底作为一项解决对策, 一经提出, 引来了众多争论与评论, 难免有失偏颇, 文章通过中国养老金体系构成、支付危机与养老水平、养老基金投资目标与风险管理三个方面重新解读了“养老金”入市。

关键词:养老金,资本市场,投资目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J].2011:11-29.

[2]俞慧君, 王忠民.中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基于多阶段随机规划视角[J].经济问题, 2012 (5) :60-64.

严禁高耗能车辆入市运营 篇9

道路运输业是能源消耗大户, 截至2008年底, 全国道路营运车辆的保有量达到930.61万辆, 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5.5%, 但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

2008年,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两个行业标准, 并于9月1日起实施, 亮出了从源头控制高耗能运输工具进入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一招。

目前, 交通运输部又借《办法》出台将工作推向纵深, 规定我国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定期发布的《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进行车辆配置和参数核查, 核查结果作为配发道路运输证件的必要条件之一。生产企业在自愿申请后, 经相关部门技术审查、交通运输部公示, 可获得运管部门的准入许可, 不符合条件的车辆, 将不予配发道路运输证件。

该《办法》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届时, 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从事客货运输经营活动的, 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的国产和进口客货车辆, 如果燃料消耗量超标, 将被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准入制度的完善

据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司长李刚介绍, 该《办法》的制定有着严格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八条和第二十二条分别规定, 申请从事客运、货运经营的, 应当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同时, 第三十三条规定, 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节约能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不符合标准的, 不得用于营运。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的监督管理。

“可见, 本办法是依法制定实施的, 是对道路运输车辆准入管理制度以及从事客运、货运经营许可条件的完善。”李刚表示。

该《办法》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 包括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从事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经营活动, 以汽油或柴油为单一燃料, 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国产和进口车辆。而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及总质量不超过3500千克的客运、货运车辆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监督管理的实施步骤将另行规定。

“为了让各车辆生产企业有一个充分了解和适应的过程, 《办法》分两个步骤实施。”李刚介绍说, 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为《办法》施行的过渡期。过渡期内, 一方面允许未列入《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或者不符合《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 (以下简称《车型表》) 要求的车型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另一方面,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车辆检测机构开始受理车辆生产企业的燃料消耗量检测申请, 将所有已获取《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者国家“3C”认证而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 按照《办法》进行全面梳理, 将符合标准的车型全部以《车型表》的形式逐批予以发布。

自2010年3月1日起,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配发《道路运输证》时, 开始将燃油消耗量作为必要指标, 对照《车型表》进行核查。

实施过程透明化

车辆燃料消耗量的测量方法较为复杂, 所需试验场地、试验设施和检测仪器设备等试验条件要求较高, 而检测机构的技术力量、检测能力直接决定着道路运输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对此, 《办法》严格规定了从事道路运输燃料消耗量检测机构所应具备的条件, 同时, 明确指出, 各从事燃料消耗量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公开向社会征集, 各机构自愿申请, 经专家评审后, 向社会公布符合相关条件的检测机构名单。

“对于未按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检测工作或者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情形的, 责令其限期整改, 逾期达不到整改要求的, 将其从检测机构的名单中撤除。车辆生产企业对技术审查结果有异议的, 有权利提出复核申请。”李刚严肃地说。

此外, 《办法》还明确要求交通运输部汽车运输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建立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查询网络及数据库, 方便公众查询, 接受社会监督。对《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的车型实施动态管理, 如发现车辆生产企业弄虚作假, 骗取列入《车型表》资格, 将删除其《车型表》资格, 并进行处罚。

尽量帮企业减负

“考虑到道路运输车辆生产企业及车型数量庞大, 为了便于企业进行达标车型的申报和检测, 尽量将企业的负担降到最低。《办法》还设定了一些便民措施。”李刚介绍说。

在《办法》设计起草阶段, 交通运输部曾多次召开由国内多家车辆生产企业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和座谈会, 《办法》设计实施上也尽可能做到方便车辆生产企业。

“可以说, 很多家车辆生产企业全程参与了《办法》的论证和起草, 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已反映在《办法》中。例如, 考虑到新车上市都会谋求一个恰当时机, 《办法》尽量缩短了技术审核周期, 允许《车型表》车型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型同时申请, 而且《车型表》至少每季度发布一次。”李刚举例说。

此外, 《办法》指出, 只要符合检测条件和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 都可以申请进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检测机构名单, 这是为了便于车辆生产企业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检测机构。对于同一车辆生产企业的不同型号, 在同时满足一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在申报《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时, 可以只提交其中一个车型的燃料消耗量检测报告, 相关车型一并发布。

当车辆生产企业车型发生变更或扩展的情况下, 《办法》如何实施管理?这是很多车辆生产企业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此, 李刚解答说, 《办法》对已列入《车型表》车型的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发动机、变速器速比、轮胎形式等发生变更或者扩展的情形做出了严格规定, 要求车辆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重新申请和检测。

而对于车型发生变更或者扩展但对油耗量影响不大或者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情形, 车辆生产企业只需提供相关信息, 以及符合有关标准的承诺书, 由交通运输部对《车型表》做出相应调整。

明职责加强监管

“实施过程中, 各地一定要加强对燃料消耗量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不定期派员现场监督检测机构燃料消耗量的检测工作, 根据技术审查需要组织专家对燃料消耗量检测结果进行抽查。同时, 建立车辆配置及相关参数的核查制度, 对《车型表》发布的车型实施动态管理, 对弄虚作假行为依法处罚。”李刚强调说。

即将实施的《办法》还规定了各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职责:

农地入市落槌隐忧 篇10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德清县一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拍卖入市引起了各方关注。这是自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这项改革举措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享有和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入市的突破之举。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飞翔认为,德清农地入市有三方面重大意义: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二是破除农民财产权不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用益物权、增加农民合法收入的重要探索。

业界如何看待德清农地拍卖成功落槌?这对尚处于分歧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特殊”的德清

位于德清县洛舍镇砂村的2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0年使用权,以957万元起拍,经过多次报价,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每亩成交价高达57.5万元。这让砂村村党总支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胡金璋激动不已。

他表示,这块土地的出让价格相当于该村一年集体土地出租收入的几十倍。

德清县常务副县长杨卫东介绍,整个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存量建设用地共有1881宗10691亩,可入市1103宗6930亩,初步估计可实现土地出让金25亿元。

听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待开垦金矿。据成功竞得该地块使用权的砂村村民林国祥表示,看好今后德清万亩产业平台带来的客流和商机,他计划在地块上开设宾馆、餐饮、便利店等。

乡村旅游是德清加快发展的发动机。来自英国、瑞典、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国投资者,在德清建已起了70多家风格迥异的“洋家乐”。就在地块拍卖后的第三天,2015国际乡村旅游大会开幕式就在德清举行。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表示,将全力把德清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度假第一县”。

“德清能够做,并且能够卖出好价钱,是它的独特山地资源以及区位优势,能够发展民俗旅游,并带动相关产业。”一位刚刚去过德清调研的国土系统专家表示。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其实德清并不是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入市拍卖的第一槌。8月底,另一个土改试点县贵州湄潭县,已经成功拍卖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仅为5亩,土地成交价80万元。

与德清拍卖同日,另外一个土改试点县成都郫县,也成功出让了一宗面积为13.447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每亩52.5万元。竞买人也致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

但在前述国土专家看来,很多地方并不具备德清的特殊条件,预计农地入市能够做好的不多。且当前国有土地市场尚不景气,并非是集体土地入市的最佳时机。因此对于近一段时间上述三地试点农地入市带来的实际示范意义,还不应抱有过大的期盼。

农地入市隐忧

多位业内人士在给予农地改革取得突破性肯定的同时,也表示了忧虑。

第一是利益分配问题。房地产专家章林晓认为,德清这次拍地成功,土地收益除交纳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后,其余土地收益归村集体,这对该土地所在的村集体来说自然是天大好事。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谁失去了这笔收益?

章林晓认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利益分配矛盾会非常尖锐,涉及到多个层次:首先是政府与村集体之间如何分配,其次是村与村民小组之间如何分配,最后还涉及村民与村民之间如何分配。

第二个是规划落实问题。“去年群众路线基层座谈,有村民提出,我的土地我作主,蛮尖锐的。他们问政府土地规划涉及对不同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利益调整,其合法性何在?别的村建商业楼宇,估价约10亿,为什么村里想搞点厂房出租都不行?”东部某市国土局一位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认为,土地规划涉及不同主体间的重大利益调整,土地用途管制造成的土地级差收益极大。国家应该构建发展权补偿机制,否则随着民众权利意识提升,基层国土部门会越来越成为农民对立面。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张新宝认为,必须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放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去统筹考虑。“如果只靠国土部门一家使劲,只能是小打小闹。必须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改革方案。在规划、建设、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治理结构改革等方面统筹考虑”

在9月9月举办的政策科学论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研讨会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同样表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释放出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需求潜力,是克服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的重中之重,而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通过机制和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土地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保险基金入市可行性分析 篇11

而由于投保人的目的是通过保险公司所提供的承包服务获得收益,而不是希望得到很高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要先于其收益性,保险资金能否直接进入股市关键要看股市本身的成熟度以及能否有效的分散风险。

一、股票市场现状

(1) 机构投资者的进入。

据WIND统计,包括基金、券商、券商理财产品、QFII、保险公司和全国社保基金在内的六路机构投资者,共持有中小板公司流通股份23.57亿股,占这些中小板公司已流通82.58亿股股份的28.54%,合计持有的中小板公司股票市值为668.73亿元,占1712.18亿元流通市值的比例为39.06%。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资本比例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化机构队伍,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 投资者日趋理性。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初期,许多投资者的理念并不成熟,投机心理很重,表现为股票涨了就跟着买进,亏了则不知所措。随着证券市场的成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日趋理性,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卖盈持亏,表明投资者保持利润意愿明显并能正确对待股市下跌。尤其是经历了5.30以后, 投资者开始关注上市公司业绩的结构、主营业务的稳定性、同行业比较的相对水平等等,从报表的背后去检验上市公司的股价和挖掘机会。

(3) 监管机构的日益完善。

07年以来, 中国证监会通过制订或修订一系列行政法规,如《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和《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此来进一步加大对A股市场的监管力度。这表明监管者在积极查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的同时,还试图借鉴发达国家对内幕交易的认定与惩治经验,通过制定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认定标准,强化对内幕交易的调查、认定与处罚力度。“以法治市”有助于防止股市的潜在风险, 促进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4) 股指期货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在即, 这是证券市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变革.证券组合虽然可以有效的化解股票市场的非系统风险, 而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通过股指期货提供的套利机会, 对股票现货和期货指数进行买卖, 来保证现货和期货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股指期货交易为投资者带来了很多新选择,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指数套利,或者进行投机交易,对于基金来说,可以规避风险并进行适当的套利, 有助于证券市场快速发展.

二、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相关性分析

保险资金能否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最主要的是看能否有效的分散风险,而我国保险基金的运用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国债,因此下面对国债和上证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图一为上证指数和国债指数的半年期指数,国债指数对应左侧坐标轴数值,上证指数对应右侧坐标轴数值。以半年期数据进行考察,粗略表明了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四年半内两个指数的走势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走势并无趋同趋势。

图二进一步对四年半期取日数据,以每月为期限,对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两指数每月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两指数相关系数在(-1, 1)区间随机波动,无明显相关性。而国债收益率为我国的基准利率,这说明将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可以分散投资于国债及银行存款的过于集中的利率风险。

三、入市效应

对于各类基金来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给它们更多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因为两者之间各有所长, 基金在把握市场机会等方面更有优势一些, 而保险机构则善于规避风险、对各类投资品种之间的微小差异进行精算。基金和保险机构能够在证券市场中和谐共处, 共同发展。

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保险公司更注重规避风险,因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于市场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增加多少资金供给来衡量, 就短期而言, 其更多地表现为对市场预期的改变。如果市场把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视作一个积极的信号, 那么可能会带动其他投资者进场, 从而产生乘数效应。

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各类金融主体相互渗透不断融通的背景下,其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一方面保险公司要想改变现在利润少,甚至业务亏损的经营状态,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渠道,增加其收益,以弥补业务中可能出现的亏损局面,而股票市场是一条比较便捷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入市,可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进行统一运作,将极大增进机构投资的比重,从而稳定大盘起到理性投资的目的。当然这需要专业团队来操作,保险公司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来直接运作保险资金。因为九十年代上半叶保险公司曾经有过较为成功的股市运作经验,另外可以有效的防范信用风险,防止资金失控。

参考文献

[1]、乐嘉春, 以法治市, 股市监管思路明晰, 上海证券报

[2]、张洪涛, 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 中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下一篇:农业水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