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种类

2025-02-02

青光眼的种类(精选3篇)

青光眼的种类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青光眼的可能机制及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11例12眼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12眼术后其视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术后眼压稳定在21mmHg以下。术后患者前房形成, 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 术后4d减轻。结论 恶性青光眼发病机理可能与玻璃体前界面、睫状体和虹膜后面之间膜状物形成有关, 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手术,眼压,视力,并发症

在常规青光眼术后出现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恶性青光眼, 其又被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表现为术后前房消失或极浅, 但眼压升高。尽管恶性青光眼发病率不高, 对视力的威胁却是非常的大。对我院患者采用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 获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我院共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1例 (12眼) , 男4例 (4眼) , 女7例 (8眼) , 年龄27~72岁。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 (4眼) 小梁切除术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 (8眼)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时间: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7眼, 其中术后1d者2眼, 术后2d者1眼, 术后5d者5眼。迟发性浅前房5眼, 其中术后1个月者2眼, 术后6个月者1眼, 术后3年以上2眼。

1.2 诊断标准[1]

(1) 患眼有用缩瞳剂、抗青光眼手术或外伤史; (2) 前房极浅或消失, 或扁平前房, 周边部及中央部均变浅 (前房普遍变浅) ; (3) 眼压高; (4) 经过缩瞳剂治疗后没有反应, 甚至病情加重; (5) 经过扩瞳睫状肌麻痹剂后, 效果良好, 通过滴药后, 眼压有下降, 前房加深。

1.3 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虹膜周边切除术2眼, 小梁切除术10眼。

1.4 方法

(1) 基本操作:术前0.5h行200g/L甘露醇250m L的静脉滴注, 将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按1∶1的比例混合后, 行球后麻醉。常规予以消毒、铺巾。在颞侧距角膜缘4mm睫状体平部行巩膜穿刺, 切除中央玻璃体。2∶00, 10∶00方位行透明角膜切口, 将黏弹剂注入其中, 将前房加深, 使虹膜-晶状体、虹膜-角膜粘连分离。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后, 在囊袋内进行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再经扁平部, 切除前段玻璃体, 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及后囊。 (2) 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要避开原青光眼切口, 在颞侧将球结膜打开, 距角膜缘4mm睫状体平部行巩膜穿刺, 伸入玻璃体将头切除, 为了安全性起见, 透过瞳孔区可见玻璃体切除头后, 再行中央玻璃体切除, 在这过程中不用灌注, 其目的为了使眼压降低、眼球软化。 (3)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要避开原青光眼切口, 10∶00方位行透明角膜切口, 进入前房后, 将黏弹剂注入其中, 将前房加深, 将虹膜-晶状体、虹膜-角膜粘连分离。连续性环型撕囊约5~6mm, 水分离, 分核技术, 采用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U-Ⅱ超声乳化仪, 40%的能量为24m L/min的流量, 180mm Hg的负压, 50~200 (平均约70) s的超声时间。注吸手柄, 将残存皮质吸出。将黏弹剂注

表1恶性青光眼联合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 (x-±s)

注:P<0.01, χ2=25.70入囊袋内, 然后再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SA60AT (Acrosoft, Alcon) 植入其中。 (4) 经睫状体平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补行前段玻璃体切除, 经透明角膜切口灌注, 尽量将基底部玻璃体切除, 尽可能将玻璃体前界膜切除, 将后囊膜切开。

1.5 统计学分析

数值采用 (x-±s) 表示, 2组眼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其余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 结果 (表1)

2.1 前房

所有患者在术后气泡吸收后1wk以内, 前房均形成。Ⅰ期术后1d前房炎症反应 (+++) :7眼; (++) :9眼; (+) :3眼。给予抗炎治疗, 术后4d所有患者前房炎症反应均减轻 (≤+) , 给予抗炎眼液点眼。

2.2 眼压

所有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眼压均降至21mm Hg以下, 术前眼压为 (41.33±13.85) mm Hg;术后眼压为 (14.23±4.88) mm Hg。经配对t检验, 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视力

术后其视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4 手术并发症

术后早期有5例出现角膜水肿, 经过高渗糖和激素治疗, 术后2周恢复;术中有2例出现脉络膜脱离, 经过激素治疗, 术后1个月内恢复。

3 讨论

3.1 恶性青光眼发病率

第一个描述恶性青光眼的是Von Graefe, 指出该病是闭角型青光眼, 其发病率占手术者的2%。此后, 也有很多人对恶性青光眼进行报道, 指出恶性青光眼也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或在接受虹膜周边切除、环钻、小梁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中, 其发生率可达4%[2]。本组恶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为2.4%。据相关报道, 接受过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患者中, 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约占2%~4%, 尽管其发病率不高, 但对视力的威胁却是非常的大[3]。

3.2 发病机制

对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至今还未被完全阐明。一般认为, 恶性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抗青光眼术后睫状突组织水肿前移, 睫状体与晶状体赤道部粘连, 房水潴留的晶体后面, 晶体及虹膜均向前移动, 虹膜出现高度膨隆, 前房普遍变浅, 阻碍了房水的排出, 使房水不能通过睫状体与晶状体之间的间隙向前流入后房, 而只能向后倒流, 聚集在玻璃体中, 这样就使得晶体更加向前推, 前房变得更浅, 房角就会重新关闭形成恶性循环, 故又称之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4]。在一些手术中可以发现, 水肿的虹膜组织和睫状突会将原有的滤过口所嵌顿, 由此可见, 睫状环阻滞是恶性青光眼可能的病因之一[5]。

3.3 联合手术的优点

单一的晶状体摘除术, 或玻璃体切除术, 其效果不是很好, 这是因为单纯的晶状体摘除术或玻璃体切除术有时不能建立前房和玻璃体腔之间的通道。此外, 单纯的玻璃体切除, 在有晶状体眼时, 很难做到不损害晶状体行玻璃体前界膜的切除, 有时还会致使后囊混浊[6]。而联合手术中, 先切除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 使玻璃体的体积减少, 且后房压降低后建立前房, 有效地避免损伤到角膜内皮及虹膜等眼内结构, 使得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能安全进行, 再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 然后再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将玻璃体前界膜切除, 后囊膜切开, 眼前后节得到明确、有效地沟通。

3.4 联合手术的技巧

在行联合手术时, 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经睫状体平部前段玻璃体的切除速度和切除量, 速度不宜太快, 切除量一次不宜太大, 要避免出现眼压急剧下降, 而致使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7]。在本组治疗中, 第1例患者因经验不足, 在术中玻璃体切除的速度太快, 从而使得眼压急剧下降, 导致脉络膜脱离。前段玻璃体切除要在晶状体超声乳化的前后, 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做好晶状体超声乳化的准备工作, 由于还未将白内障摘除, 可视性较差, 在此时行玻璃体切除是不可行的, 玻璃体压力降低、前房加深后就应适可而止;第二步要将前段玻璃体及其前界膜充分切除, 将后囊膜切开, 以使房水逆流被打断。

综上所述, 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美玉.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15~330.

[2]王宁利, 周文炳, 欧阳洁, 等.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的研究[J].眼科学报, 1999, 15 (4) :238~241.

[3]Bresson, Dumont H, Ballereau L, et al.Diode laser in“MalignantGlaucoma”treatmen[J].T JfrOphthalmol, 2006, 29 (2) :73~77.

[4]秦莉, 王睿, 李晶明.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及处理[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4) :802~805.

[5]育红, 吴作红, 喻长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临床分析[J].爱尔眼科杂志, 2009, 3:109~111.

[6]Chen SD, Salmon JF, Patel CK.Videoendoscope-guided fluo-rescein-assisted vitrectomy for phakic malignant glaucoma[J].Arch Ophthalmol, 2005, 123 (10) :1419~1421.

[7]钱江, 孙兴怀.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J].眼视光学杂志, 2003, 5 (2) :107~109.

青光眼的种类 篇2

还有就是:一、行政类 二、助理类 三、人事类四、公关类 五、业务类

按照秘书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字秘书、机要秘书、信访秘书、通讯秘书、事务秘书、生活秘书等等。

文字秘书:指从撰拟、处理文稿为主要工作的秘书人员,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机关或单位的“笔杆子”、“秀才”。

机要秘书:指在党政军机关从事机密文电的翻译、处理及保管和秘书。机要秘书常包括译电员、机要保密员等。

信访秘书:指输人民发行人来信工作的秘书人员。信访秘书的职责是通过办信、接访,沟通领导与人员发行人的联系,加速政策的贯彻落实。

通讯秘书:指负责管理通讯事务以及各种通讯设备(如电话总机、电传、传真等)的秘书人员。

生活秘书:指在生物方面经领导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秘书人员。通常是专为较高级的领导人配备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前就开始在全国开展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求秘书持证上岗。秘书职业分秘书(涉外)、秘书(普通)两个种类,每个职业分初级、中级、高级。其中,秘书(涉外)专业外语考核,设英语、日语、俄语3个语种,报考人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语种,任选一种语言应试。

要想顺利秘书资格鉴定,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看看考试科目你就知道了:秘书资格考试主要考两门:秘书知识测试和秘书技能测试,涉外秘书另外还要参加外语测试。凡知识(技能或外语)单项鉴定成绩合格的,可保留成绩一次,在参加下一次全国统一鉴定时予以免考;若英语单项不及格,也可领取秘书(普通)资格证书。

当然,不同级别的秘书资格,考试难易程度不一样,申报条件也不一样。

各级秘书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

初级:

1、从事秘书职业1年以上;

2、职业学校秘书专业毕业;

3、经过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

中级:

1、取得初级秘书资格职业证书,从事秘书工作2年以上并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2、取得初级秘书资格职业证书并从事秘书工作3年以上;

3、从事秘书工作4年以上并未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4、秘书专业大学专科毕业。

高级:

1、取得中级秘书资格职业证书,从事秘书工作2年以上并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

2、取得中级秘书资格职业证书并从事秘书工作3年以上;

3、从事秘书工作以上并经本职业正规培训;

4、大学专科秘书专业毕业后并从事秘书工作3年以上;

5、大学本科秘书专业后并从事秘书工作2年以上。

青光眼的种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50例61眼为研究组, 男22例, 女28例;年龄46~80岁, 中位年龄 (60.11±8.92) 岁。患者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常规降眼压药物使用后眼压>40mmHg。另列同期50例患者58眼为普通组, 常规降眼压药物使用后眼压<40mmHg, 男20例, 女30例;年龄44~81岁, 中位年龄 (61.01±8.45) 岁, 患者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青光眼种类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降压治疗, 两组患者维持在相应眼压范围内。实施青光眼小梁切除褥式缝线术, 术前均服用醋氮酰胺并滴注甘露醇, 局部降眼压。于显微镜下实施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的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差异性使用。术后抗感染, 使用短效扩瞳剂, 并且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混合液0.5ml。根据患者前房、眼压等实际情况调节缝线松紧度。

1.3 评价方法

治愈:无药物控制下患者眼压正常;有效:无药物控制下患者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下, 或者药物 (匹罗卡品等) 控制下患者眼压<21mmHg;无效:无药物控制下患者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上, 或者药物 (匹罗卡品等) 控制下患者眼压>21mmHg[3]。滤过泡1型:微小囊状;滤过泡2型:弥散扁平状;滤过泡3型:瘢痕状;滤过泡4型:包囊状。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研究组治愈43例, 有效13例;普通组治愈41例, 有效12例,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近,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滤过泡类型

见表2。两组滤过泡类型相近,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青光眼患者眼压差异较大, 而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在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时, 应先控制患者眼压在合适范围内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否则可能造成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4]。但是实际情况是, 并非所有患者眼压均能在手术前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 因此权衡此种状态下与正常眼压实施手术的不同显得很有临床意义[5]。

本文对持续高眼压以及药物控制后合理眼压两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临床效果以及滤过泡类型上, 两组并无明显差异, 证明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的可行性。因此笔者认为, 对于高眼压患者, 应该及时实施手术, 一方面因为这类患者即使使用药物控制, 也很难达到理想眼压, 另一方面因为手术时机的延误会造成患者视神经受到压迫, 缺血缺氧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研究过程中, 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 所出现并发症通过改善手术技巧等方法可以有效纠正, 证明手术安全性高, 因此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临床效果显著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50例61眼为研究组, 另列同期50例患者58眼 (非高眼压) 为普通组, 对比两组实施抗青光眼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近, 滤过泡类型相近, 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临床效果显著确切, 安全性高。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眼压

参考文献

[1]Mi XS, Chiu K, Van G, et al.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on the expression of endothelin-1and its receptors in an ocular hypertension model of rat glaucoma[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2, 7 (9) :645-651.

[2]Weinreb RN.Glaucoma at the Hamilton Glaucoma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J].Eye Sci, 2011, 26 (1) :9-15.

[3]唐海华, 陶怿泉, 高铭.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 2012, 47 (10) :917-918.

[4]赵晓芳.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41例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2) :139-140.

上一篇:突发故障下一篇:比较文学与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