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素质

2024-08-23

企业家的素质(共11篇)

企业家的素质 篇1

一个大型企业老总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又或者说,天禀或培养锻造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大企业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些是共通的:

泛爱众,而亲仁。对所从事行业一贯到底的热爱与坚持。人之一切动力皆源于爱,没有热爱难以产生接下来的一切。然而泛爱也是难以成事的,能量聚集于一点才能产生燃烧。毛主席说“坚持下去必有好处”,深邃之理就在其中了。

超乎常人的客观把控与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从纷繁万象中能够产生客观战略,这大约是管理领域之中的一种稀缺资源,甚至是天赋的。可以未战而庙算胜。然而与之相得益彰的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见微知巨,以巨临微,会产生企业的精准“差异化”定位,这又是企业家的另一种难得的素质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流的凝聚能力是领导力的有力体现,这之后是所领导团队的执行力。当然现实之中已经有许多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可资借鉴。但这些元素的有机整合和高速运转,说到底仍然来自于领军人物纯洁感召力与强大整合力。领导者同时一定是整台机器整个系统的发动机。

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时刻面对的提问。方向感和随时修定调向的有机融合,以及对未来可能局面的大概率预测。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如何如何,而且“不能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要有坚定性。领导者一定肩负着领航者的职责。红军走向陕北,我们走向中国梦,原本一脉相承。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对身兼中航地产与物业两大集团领军人石正林的采访,平淡无奇,却又让笔者想到许多……仔细听,却像于无声处听惊雷!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素质 篇2

本文拟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新形势下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一、创新能力

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经济结构及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也必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震撼。这首先是对传统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的冲击。因此,创新精神的树立就成为企业家首要的精神。企业家的本质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地用新的思想、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制度和新的工作方法来替代原来的做法,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一是具有创新心理特征,如敢于打破现状,质疑性与自信心,冒险性与独立性;二是具有综合能力,因为创新来自于集成,创新不是发明,而是通过对已有产品或技术的组合,来产生新的产品或新的功能;三是在企业中注重创新管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激发企业成员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鼓励成员打破常规,勇于向传统的保守势力提出挑战;四是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和管理的能力。

二、学习能力

企业家的许多素质来源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具备了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努力学习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不断积累经验。所以,企业家必须树立随时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思想。

企业家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对不断发展中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学会解决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学习能力比其他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因为市场在发生快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学习的速度和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家的学习能力表现为:一是企业家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对技术、管理、法律等企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给企业每位职工制定工作目标,以规范的企业制度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让员工在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学习、不断进步,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团队精神作为团队管理的灵魂,是企业成功的内在力量,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石。团队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组织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将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而其中作为领导者的企业家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家在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企业家由于其地位和责任而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但仅凭权力发号施令、以劝压人,是形不成凝聚力的,更重要的是靠其威望和影响力形成一股魅力和吸引力。这种威望,既取决于企业家能否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能否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又取决于企业家能否公平、公正待人,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二是重视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协调,通过强化物质奖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培育团队成员的忠诚度。三是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开发每个成员的潜能,促进每一成员的成长。四是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愉快、合作、信任的氛围。

四、战略眼光

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得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者,要对企业全面负责,就应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战略家,以战略的眼光,预见性地进行战略谋划,确定企业的长远目标,并率领和引导全体职工为之奋斗。这就要求企业家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以长远目标为重,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企业家的战略眼光表现在:一是具有远见卓识,有超凡的预见能力,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创造和运用,注重新资源和新市场的开发;二是重视企业战略管理,重视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密切关注企业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等的变化;三是具有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影响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四是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养。事实证明,搞短期行为,以财务指标为唯一目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同时,还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五、风险意识

企业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客体)的复杂性和企业(主体)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失败的可能性。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许多情况下,风险中也蕴藏着潜在的机会。企业家可通过认识、分析风险,采取正确的决策,从而控制和驾驭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并获得风险收益。许多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冒险并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发现潜在危机,并尽可能把这种危机减少到最低程度。企业家风险意识表现在:一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家对待风险的坦然心态;二是对待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辨别、推断和处理,要求企业家要敢于冒险,同时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化解风险。

六、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因为企业家的决策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上,如果决策失误,可以由发展变成破产。中国企业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当前企业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决策机制不健全、不正规,决策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决策不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决策者常常凭主观经验做出判断,往往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企业家的决策能力表现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遵循科学决策程序、使用定量决策方法;在复杂的决策过程中注意进行详细的市场研究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从而找到最佳的投资机会。

七、道德素质

浅析“成功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篇3

一、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1.终身学习的能力

企业每天都面临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挑战。所以,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众所周知, 很多的企业家他们学历不高, 但能力很强。他们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而来的。最典型的案例恐怕要算李嘉诚, 他虽然最早只有初中学历, 但他却白手起家, 凭自己的努力成了华商领袖, 并且成了很多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对于企业家而言, 不一定要读硕士、博士, 但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更多适应市场的知识。

2.恪守诚信的意识

商品经济越发达, 商业信誉就越重要。在“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 交易时看到的都是实物, 即时结算, 不需要过分考究对方的信誉。而今天, 科技正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在发展, 很多交易都是远期、远距离的, 甚至很多交易的“标的物”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信息”和“软件”。这就需要交易双方都有良好的信誉。每一行都有“道”, 信誉就是商人最基本的“道”。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是一个立足长远的企业家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行。

3.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

我认为, “机会就象小偷一样, 来的时候悄无声息, 你抓住了就抓住了, 你没抓住就没抓住, 但失去的时候让你后悔莫及”。李嘉诚的巨大成功就跟他每次抓住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有关。“无能者失去机会, 观望者错过机会, 等待者永无机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对机会的把握就像猎人对猎物一般敏锐, 该出手时就出手。

4.建立广泛人脉关系的能力

电视剧《流星花园》的杉菜父母即使家境贫寒也要让女儿读上昂贵的贵族学校, 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校园打进一个新的社交领域, 得到一个平台钓到金龟婿;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大老板交昂贵的学费去名校读MBA, 不仅仅是为了进修获得知识, 同时也是为了那个含金量极高的同学圈子。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具备人脉关系的商人往往能曲径通幽, 船到桥头直, 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将“可能”变为“现实”。人脉关系能够影响生产力!在中国尤其如此。

5.力行节约

节约并不是做什么都舍不得花钱, 而是能省的一定要省, 该花的一定要花。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现金是企业的“氧气”, 你一定要保证现金的储备, 好好计划支出, 发挥每一分钱的价值。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是非常必要的, 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恐怕还要数李嘉诚。

6.魄力与勇气

商海女杰菲奥里纳在面对戴尔、IBM等领先者时对惠普员工说:以前我们要做到95分才推出, 现在我要求80分时就推出, 然后慢慢改进。以前是瞄准、准备、开火。而在网络时代里, 瞄准了就要开火, 没有时间准备。可见机会稍纵即逝, 看准了就要出手, 容不得思前想后, 犹豫不决。这就是魄力和勇气。

7.突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 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唯一职能就是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就是把生产要素按一种新的方法组织起来。这就是说,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即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原材料、实现新的组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要不断创新, 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从而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二、能够为员工创造优秀的生存环境

良好的企业环境是员工健康成长的土壤, 也是培养员工对企业归属感的催化剂, 只有不断地加大对企业环境的投入, 企业员工才能成长为卓越的栋梁。

1.要善于构建良好的企业环境

首先是工作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也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有的企业把健身设施建到厂区, 方便每名员工。比如大庆的某家企业把办公室装饰的像星级酒店, 员工人人心情舒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是学习环境:加大员工的外派学习、企业参观、专职培训和企业内训是对员工技能的提升, 是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数据表明:有良好培训机制的企业, 员工的流失是比较少的。员工前进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

第三是竞争环境: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是优秀人才的成长孕育的内部土壤。加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力度, 科学进行内部人才甄选, 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其因有二:A、内部员工的提升, 比“空降兵”更适应自身的企业文化;B、员工有竞争学习的动力, 增加创建“学习性企业”的企业氛围。

2.要敢于推行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全面薪酬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程, 即企业员工的薪酬可以区分为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两大类, 经济性报酬就是所有那些可以用货币或折算成货币来衡量的, 包括我们固定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各种保险及企业内部的利润分享等等;非经济性报酬, 包括工作认可, 挑战性工作, 工作环境、气氛、发展前景及能力提高等等。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构成了全面薪酬体系。全面报酬体系是市场经济成熟度的一个表现。建立全面报酬体系第一可以吸引人才的必要手段, 吸引人才不光看货币还要看非货币;第二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对知识性员工;第三是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 比如健康福利制度的选择, 是企业通过和员工共同合作节约而来的。这就是企业管理者可以引入和需要引入全面报酬体系的原因。

3.要积极和属下沟通,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意识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正是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一则故事来说明沟通的重要性:春秋战国时期,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 不过, 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 墨子又责备了耕柱, 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 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 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 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 让他没面子过不去。一天, 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 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 我竟是如此的差劲, 以致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 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 依你看, 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 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 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 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 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 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 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 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由此可见, 没有沟通就不会有个人的成功和组织的发展。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和绩效。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 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 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 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三、能够巧妙分派建议权、决策权和否决权, 实现权力制衡。

这三权分派得好, 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大家纷纷做业绩, 靠业绩说话, 推动了公司的发展。但如果分派得不好, 就可能造成恶性竞争, 影响团队合作。

1.建议权要给最了解事情的人, 也就是一线员工。

一线员工最知道客户需要什么, 他们知道如何让公司来配合客户需求。公司要出一个规定, 经理级别的人, 不允许写项目报告, 只能由基层人员完成。用这样的制度, 把建议权给到基层。创新大多是来自基层的, 而不是老板, 老板要鼓励基层员工尽量多地给建议, 把想法通过管理的渠道汇集上来。老板千万不要压制来自基层的建议, 只有从中受益, 基本上没有损失, 最少能知道基层在想什么, 在做什么, 这也是企业家选拔后备干部的一个途径。

2.决策权要给最专业的人, 也就是职业经理人。

经理作为员工的上级, 了解的信息可能没有基层员工直接, 但信息量比较多, 而且更全面。他身为经理也比员工更专业, 经理要站在专业性上看问题, 如果基层的建议报告不合适, 不具备可行性, 他有权要求基层员工重新来过, 直到在专业性上取得了他的认可。经理在专业性上把关, 还有一个作用, 就是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建议是有问题的, 从而自己回去反思, 回去修改, 直到最后自己否定自己, 对经理和员工都有好处。

3.否决权一定要归到企业家本人。

也就是说, 企业家只需要说“同意”, 或“不同意”, 而不用再对这个报告有别的评价, 也不再有专业上的指导。老板的这个否决权, 可以让职业经理人做得更专业, 可以对他们形成制约。职业经理在老板那里被否决的次数越少, 说明他越得到老板的信任, 老板否决权的授权就会产生。这样就可以形成三级权力体系, 把风险尽量减少到最低。

四、企业家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适当做出人力调整

在最初的创业期要选好创始人, 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员工机制;在企业发展期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 创建学习型组织, 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做战略人才储备;在成熟期要思考和确立企业的使命追求、愿景和核心价值体系, 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思考。

参考文献

[1]付振刚.卓越成长企业的人力资本战略.《主流》杂志.

[2]曾庆学.EAP:企业家的素质.华夏心理咨询在线.

企业家的素质及提升途径范文 篇4

刘杰

[内容摘要]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期,对企业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接受新的考验,同时对他们自身的各种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今天,企业家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素质能使企业家带领企业走向成功?这篇文章主要从思想素质、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用人能力和身心素质五个方面来分析该如何提升企业家的素质

[关键词]企业家;素质;培训;激励

Abstract: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entrepreneurs to put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s, entrepreneurs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to accept the new test, and to their own various quality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In setting up now enterprise system today, entrepreneurs what should have what kind of quality? What kind of quality can make entrepreneurs lead the enterprise to succes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ability, the ability and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ive aspects of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

Key words: Entrepreneurs;Quality;Training;incentive

世界级企管大师班尼士下了个定义:“能创造出一个令下属追求的前景和目标,并将它转化成大家的行动。”[1]一个企业家的一个细微的举动和一个想法都影响着企业的成败与兴衰,他们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可见企业家的素质的提升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2]思想素质、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用人能力和身心素质,是优秀企业家必备的五种基本素质,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完善与加强,企业家的素质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一、企业家素质的内涵

一个企业家的素质是企业的灵魂,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动态概念,企业家只有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创新自己的意识,把先进的思维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连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带领企

[3] 业在众多竞争者中制胜。

(一)企业家素质的定义

企业家的素质是指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各种个人条件在质量上的一种综合。经济学家熊彼得将企业家的素质概括为:具有能完全胜任不胜其烦的会议和交涉的特殊的体力和魄力,善于说服他人并能获得支持及具有通过交涉操纵他人的谋略

[4]和胆识等。企业家是企业的指挥者和决策者,因此他的素质的好坏,品质的高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个企业家的素质是企业的灵魂,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动态概念,企业家只有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创新自己的意识,把先进的思维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连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带领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制胜。

(二)企业家必备的五个素质

企业家素质就是企业家在管理和经营企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道德水平、智

1力水平、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有先天性的部分,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属于道德的范畴,包括价值观、人生观、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等。其中主要包括诚信、公平、正直、守法、宽容等高尚的品德[5]。良好的品德是企业家事业成功的关键,中外研究者都以大量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德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的,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无论是与人合作,与员工相处,或者是在社会上建立地位,这些事情都是建立在一个品德优良的好名声的基础上。

企业家与普通管理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高、德行不佳者越有才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有些所谓的企业家在事业有成后纷纷落马,大多在“德”上出了问题[6]。他们或头脑发热,目中无人,心中无法;或贪污、侵吞公私财产;或腐化堕落,追求享受,最终身陷囹圄,使企业陷于困境。所以,企业家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德才兼备,否则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2.创新及决策能力

决策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要求企业家具有统率全局的战略眼光,能准确理解和分析政治、经济形势,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前景,紧跟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走向,准确把握大局,预测未来,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是指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制胜的因素和契机,不失时机的决策并组织实施。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要做到多听、善听、集思广益与敢拿主意、大胆决策的统一,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的方案总是不止一个,企业家就需要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案,抓住机遇,使企业快速发展;外部条件不利时,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苦练内功,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3.知人善用的能力

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家的识才意识和用人之道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企业家要有爱才之心,求贤若渴,要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形成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群。企业家在用人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聚集人才,二是使用人才。

选一个适合的人要比选一个优秀的人来得重要,适材适所也是企业用人的最高原则。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懂得,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要谋划,如何才能提升企业家在识别人才,知人善用这方面的能力呢?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在制定人才战略方面的经验还是很值得我国企业家借鉴的。

4.身体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企业家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个领导者的身体是他的无价之宝,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坚强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你成就事业最得力的助手,成为推动事业持久发展的最大动力。美国管理界流行着一个观点: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亦无资格管理他人,不会经营自己身体的人就不会经营自己的事业。

二、我国企业家素质的现状

就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而言,我国企业家的素质状况既有值得赞许的方面,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7]。提高企业家素质,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个人认为我国企业家还存在以下几个素质缺陷:

(一)诚信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包括生产信用危机、经营信用危机、财务信用危机和信贷信用危机。企业信用的缺失使得经济秩序混乱、社会成本恶性增长,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且也使得企业自身渐渐失去竞争力,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对机遇与环境的分析、适应不足

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企业家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甚至没有战略意识或者根本不懂发展战略[8]。对环境的认识与适应能力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家的决策与创新能力,而企业家决策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

(三)个人修养与管理技能有待加强

我国许多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同时由于其作为企业家的成长早期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要求并不高,所以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进现代管理时普遍遭遇在企业建立个人权威所需的品德修养尚有欠缺,[9]并且对专业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对管理技能掌握不够。

(四)企业家是市场运作经验积累还有限,风险意识不强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太长,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太成熟,企业家所接触到的方面,范围、所处理的市场关系等,总体上看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资本经营运作、国际市场经营运作还有相当多的人不是内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要懂得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同时竞争中存在着危险[10]。这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三、提升我国企业家素质的途径

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其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核心在于提高企业家的素质[11]。我国存在着许多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家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挑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企业家的素质

(一)正确评价企业家的素质现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目前,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缺乏正确的评价。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素质提高的方向就不明确,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差距也就不明显。一个不正确的评价标准还可能带来错误的导向。经济生活中一些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得暂时利润而受到政府表彰的企业家并不少见。这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尽快建立专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建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家绩效评价机制,合理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与经营业绩,统一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二)对企业家进行严格的选拔

1.建立严格的企业家选拔机制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企业家任职资格认证、推荐、[12]选拔、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根据任职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引入竞争机制,以业绩为依据,以成就为准绳,让德才兼备者平等竞争。同时,要选

拔和培养基本素质好、勤奋好学的年轻干部,作为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对象,通过实践锻炼,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企业家队伍。

2.拓展开企业家选拔的渠道

可以扩大公开招聘范围,改革公开招聘形式,既注重从企业副职、中层管理人员中培养和选拔企业管理者,建立完善的内部晋升通道;又要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企业家,为企业改革创新输入新鲜血液。

(三)对企业家进行培训

1.建立相应的企业家培训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应该结合政府宏观规划,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经营者的参与,三方共同努力、协调运作,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2.学习先进的培训方法

企业家应根据企业实际,定期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或者聘请国内外企业管理专家来企业交流 ,全方位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行业企业协会,建立企业家联谊机制,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互通信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四)对企业家进行激励

1.进行精神上的激励

一方面,是荣誉激励,增加企业家参政议政机会,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为政府经济顾问;给予荣誉称号,在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劳动模范等方面,向企业家群体倾斜。另一方面,是事业激励,对国有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只要身体健康,可放宽退休年龄,规避短视行为,避免“59现象”;对民营企业家,可打破身份限制,允许其到国有大企业任职,为其搭建更广阔的事业平台。

2.进行物质上的激励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合理确定所有者权益和经营者收入比例,实行能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薪酬激励制度。

(五)对企业家进行监督

1.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和企业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形成规范的决策、经营和监督机制。

2.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在公司中,要完善厂务公开制度,规范厂务公开程序,发挥职工群众对企业家的监督作用;对群团组织较薄弱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职代会、工代会建设,鼓励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家的监督作用。

3.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对所有企业,要严格实施企业经营者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民营企业,要建立信用档案,将企业的工资发放、劳动保护、资金信用、社会捐赠等记录在案,作为民营企业融资、扩大再生产优惠的重要依据。

4.企业家的自我完善

企业家的自我完善,是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关键。企业家素质有先天因素,更靠后天培养;有外部因素,更靠自身努力提高。企业家应自觉学习,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有些企业家总是推托自己工作忙、时间紧,无暇学习。这就要求企业家合理安排时间,善于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超越自我。

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

社会来关注,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培训。我们要相信:我国的企业家一定会创造奇迹,收获成功,开启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全国经济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今朝.未来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理论界,2005(3)

[2] 王安全,陈 劲.成功企业家的八大素质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02(2)

[3] 李志,宋赟.国内企业领导力研究及相关建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 王忠武.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征及其社会化塑造机制[J].经济纵横,2000(1)

[5] 鲍卫翔.谈谈现代企业家培养建设问题[J].经济师,2002(8)

[6] 白永秀,马爱东.论中国企业家的素质及培养机制[J].求是学刊,2002(1)

[7] 李代红,牛丽琴,李苑凌.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J].企业活力,2006(7)

[8] 张慧,梁德全.中国成功国有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J].职业时空,2007(2)

[9] 李萍.企业家整体的社会作用及企业家个体的品质要素[J].经营与管理,1991(7)

[10] 易昌泰,陈强.论现代企业家[J].社会科学战线,1986(2)

[11] 宋宁.企业家、性质、作用和成长——兼论“经营权缺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

如何提高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 篇5

一、当前企业政工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既有机制上的缺失,也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应有以下几点: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趋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机构撤销合并。其次是专职政工干部逐渐减少。最后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2)政工队伍的老化问题。政工队伍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结构偏大,人员不精。政工半路出家居多,大都来自于行政干部、其它岗位调配下来的人员,缺少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系统知识,理论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②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存在“搞技术,有前途;干政工,没出路”的片面认识,也一定程度使政工队伍中“新鲜血液”不足。

(3)政工队伍的自轻现象。表现为以下方面。①部分政工人员不愿继续从事政工工作,存在重新择岗的思想倾向,伺机跳槽或转行。②部分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信心不足。③对政工人员的地位存在不同认识。针对这种自轻现象,需要从客观上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亟需要建立有利于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倾斜机制”,让广大政工人员切实感受到自身之重。

二、企业政工队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要求

(1)政工人员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要抓好基础性学习。政工人员作为党的形象代言人,其自身必须是政治上的坚定者、理论上的成熟者。政工人员要注重加强理论修养,并要求其必须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政治工作的威力,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这是基础性学习,也是最根本的学习,必须正确把握。政工人员要注意把学习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将学习和思考融会贯通起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习的层次,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同时,政工人员都要提高自身对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转化能力,抓好应用性学习,切实增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增强思维的广度,强化实践的深度。登高望远,高瞻远瞩,要抓好前沿性学习。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政工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积极适应形势,走出老框框,培养形成理性、务实、独立的思维形态和多向、多维、多样的思维方式,以求知若渴的紧迫感,积极了解掌握当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政工人员应培养“有深度、有广度”的创新思维。要做与时俱进的先行官。当前,社会环境深刻变革,广大政工人员思想活跃、观念多样,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的任务艰巨繁重。同时,企业的政治工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把鲜活的精神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从业人员的头脑。这就要求政工人员要做与时俱进的先行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赋予传统以新的内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新对策、新办法。自觉培养和塑造优秀的思维品质,在新形势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主动权。要善于提出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创造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应用政治工作的新技术,概括政治工作的新理论,在坚持政治工作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能够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的不断变化,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治工作新路子。政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解决问题的实干家,处处严谨,不出风头,注重在求真务实上做出表率,不断弘扬正气,在办实事、解难事上下功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对重要工作和薄弱环节,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3)政工人员应走出“不理解、不重视”的工作误区,走出“不相信”的认识误区。在基层政工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对于党的创新理论改善人民生活、引导人民致富的巨大成就缺乏切身体会,个别政工人员甚至存在“不深学、不真信”的认识误区。这样的政工人员精神上缺少支柱、动力上缺少源泉,工作开展的成效可想而知。因此,广大政工人员必须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洞察力和敏锐性,打牢时刻准备为党奉献的理念。而一些基层政工人员不能深刻吸收深化上级的文件精神或指示要求,习惯于转发、通知,却不善于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被动地成为上级文件的“传声筒”。这样的政工人员缺乏咀嚼理论知识的能力,致使思想肤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必然会处于被动、流于形式。因此,广大政工人员要走出“传声筒”的角色误区,对于上级的指示要求,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上级的指示精神切实成为指导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这样,单位建设才能顺利发展。

三、加强当前政治思想工作的几点对策

(1)狠抓思想教育,增强政工人员思想素質。政工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政工人员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2)狠抓业务培训,增强政工人员业务素质。精简政工组织机构和政工队伍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但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加强,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政工队伍必须向精干、高效发展。因此,企业党组织要将强化政工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抓好组织落实。

(3)强化工作职责,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个动态过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有所创新,探索新的管理形式和方式。

企业家的素质 篇6

目前, 民营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法制环境日益完善, 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员工权益等方面, 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法律约束。从国际看,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际经济环境的交融汇合与竞争碰撞变得更加广泛和普遍, 这既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给民营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难度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 众多民营企业如何能够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 如何能够赢取主动、化危为机、成功应对挑战, 进而寻求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 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据统计, 世界上1 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 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由此可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通过企业家素质的提升, 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一、民营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民营企业在度过了一个最初的发展阶段后, 正在进入一种理性创业状态, 而理性创业对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那么, 民营企业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一般而言, 企业家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一) 思想素质

民营企业家的思想理论素质不仅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而且还体现在能否正确地领悟国家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 尤其是体现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上的准确判断, 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等方面。

(二)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等的总和。企业的发展实质就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 要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 实质是反映企业家经营理念的变革与战略能力的提升, 也就是一种知识学习能力。民营企业家要具备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科学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以更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分析预测、科学决策、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开拓创新、选用人才等能力的总和。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 企业都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 如果都必须通过完备的契约安排来协调彼此的利益, 则企业的成本将无比高昂。因此, 凭借企业家良好的能力素质建立起来的个人权威与协调机制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热情的重要因素。

(四)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的总和, 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民营企业家居于企业核心, 承担着重要责任, 其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以上各项能力的发挥水平。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 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控制力、敏锐的信息观念、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有效的时间观念、宽容大度的胸怀和执着的求知欲。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的不足之处

我国民营企业家在经历长期的创业过程和经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后, 对市场规则、企业发展等都具有了比较深刻的看法, 市场经济对企业家的素质要求也有比较正确的认知, 自身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并且已经涌现出一批非常出色的企业家。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自身调整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一) 缺乏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恪守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信用关系成了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诚信”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行为和基本游戏规则。没有信用, 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 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 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秩序就无法存在。而在现实中, 这一规则却时常被人随意践踏, 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当时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与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虽然目前市场环境已大为改善, 但当初通过不诚信获得原始资本积累的意识仍然根深蒂固。

(二) 缺乏必要的长远战略意识

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家靠鼠目寸光打短线是不行的, 企业家必须对企业所涉及的整个行业, 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具备战略的长远眼光, 才能进而为企业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长远发展战略, 这是众多企业发展所证实了的发展规律。但这一规律在众多民营企业家心中并没有埋下战略意认的种子:有的为了追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不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为了获得高新产业扶持, 变换手法花小钱把老项目进行美化包装, 却将专利技术束之高阁;有的为了给企业产品戴上更多光环, 不惜花钱购得各种荣誉装点门面, 却对产品研发、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设备等的投资冷眼以待。

(三) 缺乏对市场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力

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 要避免和化解这些风险, 就必须拿起市场经济给予的各种“武器”, 运用法律手段, 积极加以应对。虽然目前我们是市场经济, 但世界上仍有部分国家和区域不予承认, 他们对我们出口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时常冠以“倾销”的指责, 大打贸易战。也有一些国外客商由于自身销售困难等原因, 有意抵毁合同, 在商品接货验收、资金支付上对中方企业设置陷阱。面对这些情况, 中方企业往往由于缺乏国际贸易知识, 而在随后的交锋中败下阵来。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营企业家在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能力上的缺乏。

(四) 对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的不足

前几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说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 恐龙身体”。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了, 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没有转变过来, 仍然用当时的思维方式去指挥现在的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 许多民营企业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 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 甚至没有战略意识或根本不懂发展战略。

三、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的途径

提高企业家的素质, 从政府来讲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机制和体制环境。从企业家自身角度来讲, 要不断加强学习, 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转变经营管理思维模式。

(一) 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首先, 政府应大力倡导鼓励全民创业, 在全社会营造创业为荣的良好舆论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其次, 要加强信息公开对等的建设,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和指导, 特别是面向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和信息通告, 以及相关的法规、政令, 应该通过政府的信息化职能, 建立信息发布引导机制, 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意向、投资信息, 提高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透明度。再次, 应消除政府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双重规则, 制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的纲领性政策, 规范民营企业的法制环境, 为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 保护民营企业家的正当权益。

(二) 搭建有效的素质提升平台

要创造学习条件, 引导企业提高学习意识, 提升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企业的生存基础, 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来自于学习。要营造学习气氛, 创造学习条件。政府要通过组织企业家进高等学府进修、外出参加考察、聘请专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 对民营企业家进行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技术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的培训, 更应紧密跟踪信息和市场变化, 为企业家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培训。

(三) 民营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切实有效的学习机制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自上而下的学习机制, 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学习培训, 积极参加政府主办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从中认真汲取素质提升的营养。同时要与科技院所、大中院校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 不断瞄准行业发展前沿, 获取新的科研成果知识。要着力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 增强抢抓政策、发展机遇的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增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历练;要着力加强各类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国际金融知识等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素质。

(四) 正确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 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目前, 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缺乏正确的评价。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素质提高的方向就不明确,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差距也就不明显。一个不正确的评价标准还可能带来错误的导向。经济生活中一些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得暂时利润而受到政府表彰的企业家并不少见。这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应尽快建立专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 建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家绩效评价机制, 合理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与经营业绩, 统一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参考文献

[1]苏小和.过坎:对11名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现场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35-37.

[2]金梁.企业家的定位——从孙大午、陈远豪说开去[J].企业管理, 2004, (1) :11.

[3]金碚, 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 (2005)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李钢.财务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 2004, (4) .

[5]Trotman K T.and Bradley G W.A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 ponies[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1, Vo.l 6 (4) :355-362.

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素质及提升途径 篇7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企业家素质模型

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30年,也是民营企业家获得非凡业绩的30年。30年来人们对民营经济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其潜在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一、民营经济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国家税收、人民就业和光彩事业的主力军

仅以2006年为例,民营企业在事关国家平安、人民就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提供了4 110亿元的税收,创造工资收入2.1万亿元,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37 655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2.4%。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从1997年的1 35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 824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20.3%,比同时期的GDP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0.1个百分点。2006年民营经济在光彩事业上投资1 247亿元,安排人员就业479万人,帮助769.8万人脱贫,赠予物资价值170亿元。这种义举除经济意义之外,对社会责任心的培育及公德宣传的意义也很深远。

(二)技术创新的急先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曾说,民营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拥有全国66%的专利与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进入21世纪后,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民营企业,引入了一大批专家、教授、专业科技人员及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将自己的产品的标杆指向了高科技。一批批民企争先恐后地跨入各地的科技园,生产出大量尖端产品,2006年拥有专利达176 182项,其中26 702项为发明奖。

(三)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2%增加到2006年的19.3%,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22.8%、25.3%、25%,均位居各类型企业增长速度之首。这表明,民营企业在历经多年的创业发展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支生力军,对全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是企业制度竞争力形成的决定因素

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这本是自然现象,但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短命”就不能不说有问题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呢?是什么约束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呢?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竞争力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民营企业外化成本的约束和限制,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已经时过境迁,不需要战略定位和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时代已经远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制度竞争,因此,有效的企业制度系统对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至关重要。

(一)制度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有效的制度系统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制度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制度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有效的企业制度系统通过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作用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管理行为选择,从而使企业获得低运营成本和良好的市场声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丰厚的收益。

1. 完善产权安排,开放企业产权,逐步做到产权清晰化、产权结构合理化或多元化以及实现产权的可流动性。

在民营企业创业和原始积累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血缘、亲缘或地缘关系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家族制企业。这种企业的特征是单个企业主占有企业的绝大多数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在创业初期或者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时,这种产权结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打破产权的封闭性,增强其流动性,形成企业的产权竞争力。

2. 建立和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实现企业内部的约束和制衡。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机制,如年薪制、期权制等;建立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如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避免单一专制管理。

3. 逐步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树立“共赢”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文化交流网络及相应的制度,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积极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的企业制度阻碍了民营企业前进步伐

1. 企业产权制度方面。

中国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大多数产权清晰。但是,产权单一是其重要特征,出资人的各种资本投入(如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绝大部分属于自然人产权,90%以上属于业主个人或业主家庭所有,这就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较为封闭的产权制度。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其视野囿于出资人资本,漠视人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倾向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权结构单一。多数私营企业采用的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组织形式,产权结构单一,这种产权模式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妨碍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投资主体单一化与加快资本扩张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呈现不断激化的趋势。

第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在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中,出资者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合一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在企业发展初期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人的能力和理性的有限性,其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不分。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企业法人所有权受到私人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并没有健全的法人制度来保证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2. 企业治理结构方面。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的问题,这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形式上多数民营经济(主要指私营经济)都建立起了公司法人制度,但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涵盖了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概念,并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理念。例如,在组织制度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于一种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发展战略完全取决于股东的个人喜好,决策也只是个人的经验决策。因此,应当以系统的制度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系统问题,提升企业的制度竞争力,最终使民营企业中能产生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然而,系统的企业制度只有靠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才得以保证。

(三)民营企业家素质模型分析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羊”,担负着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任。基于对民营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的角色认知,将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划分为核心素质和基础素质两部分,其中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核心素质包括知识素质、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基础素质和核心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核心层——企业家精神,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素质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基础和核心素质)的集合,是民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复旦大学,马涛)。企业家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宏大的愿景。具体讲,企业家精神至少应该包含五个子精神:大胜靠德的和谐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耐挫精神,心明眼亮的市场精神,纳善如流的整合精神。

三、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路径的思考

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从主观上作自身努力,增强品德修养,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社会为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家素质提高所需要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特点,考虑当地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短期辅导或培训;还可以结合干部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开展跨地区和跨省份的国内培训和出国培训,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当然,要形成和强化企业的制度竞争力,必须依赖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而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在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民营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和毅力。

(一)强化民营企业家的基础素质

1. 强化身体健康意识。

身体健康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家需要强化身体健康的意识,注重身体锻炼,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高效率地管理企业,才能长时间地领导民营企业。

2. 思想观念的转变。

民营企业家需要不断转变自己固有的对事物的看法,做到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并且要随着自身地位的提高、所处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及时转换角色认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引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魅力。

民营企业家个人魅力的大小及个人威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对领导者的态度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提高个人魅力来赢得广大企业员工的爱戴,上下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共同奋斗。

4. 树立经济的诚信原则。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从整体上来说是按市场经济法则、诚信原则运作的,民营企业家中的大多数也是言行如一的。但是,诚信缺失的情况也大量存在,这既有市场机制不完善、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低的因素,也有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备的因素。诚信与否,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诚信本来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表征。

(二)培养民营企业家的核心素质

1. 不断学习知识,强化实践,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民营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企业家个人,既要注意关注最新的管理经验,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更要不断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

2. 创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方式逐渐向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家一人决策的现象将逐渐被合理的治理结构所取代,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企业家的顺利转型。企业家对事业、成就、名誉和社会地位的期望及重视程度较高,企业发展的业绩和精神鼓励会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可以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体现其工作成就感的制度加以激励。

(三)形成肩负企业和社会双重责任的企业家自律机制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篇8

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1. 基本素质

(1) 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强的体魄是支撑着企业家们完成经营企业发展企业重任的首要要求, 具有强健的体魄, 要求企业家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与精力, 这是最起码也是最低限度的素质要求。

(2) 知识素质。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 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型企业的出现, 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业型的人才在整个知识经济中体现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家们需要具备的知识不仅有来自于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基本技术知识, 更多地应该掌握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政策知识与管理、营销知识等。只有拥有了身体素质和知识素质这两项基本要求才有资格谈论顺应经济发展的特殊素质要求。

2. 品德素质

(1) 诚信。在中国历史上, 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 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必须遵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也是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 更是个人与社会, 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信用在现代社会,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已经凸显其诚信的价值。

(2) 谦逊。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人逢知己千杯少。人生活在大环境, 所以要求与人交往要理解、关心、赞美、倾听, 要始终以谦逊的态度, 这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 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学习借鉴别人企业的经验, 这当然也是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在。而经济发展到现在, 谦逊已经不仅是一种态度了, 而更多的是一种谋略。因此, 无论从生活还是从事业发展来说, 谦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又何乐而不为呢?

3. 能力素质

(1) 风险决策能力。企业的根本利益是创造经济效益, 所以在风险投入决策时又不能单纯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独占性, 首要考虑的应是商业决策。而商业决策比技术决策更重要, 这也强烈考验了企业家们的风险决策能力。营销通路的适应性、品质价格、产品与包装规格以及对目前产品销售的影响等都应考虑到, 每一次决策都预示着风险, 每一次也同样考验着企业家们的风险决策能力。那么对那些事件与后果不能精确预测的决策问题来说, 企业家们只有收集充分的信息, 这样才能为不确定情况下做决策奠定基础。

(2) 协作创新能力。如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要想在变化面前游刃有余, 那就必须要有协作创新的精神。企业内部要协作, 企业之间也要协作, 这才能达到双赢。今天企业家们搞企业、发展经济, 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要我吃掉你, 你吃掉我。企业兼并、重组都是以双赢为目标, 不战而胜方为上。这也要求企业家们站得高看得远, 明白在很多情况下的“让利”其实是共同取得更大利益的双赢。创新, 分为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3) 知人善任。自古成大事者, 不能只凭一己之力打拼天下, 要尽力争取外界的援助与合作。对于人才更是如此。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虽称为乱世奸雄, 可他的任人唯贤却是世人所不能否认的。如今的市场竞争可称为敌我相持, 针锋相对, 那么能够战胜对手的秘密武器不是神奇的新式武器, 也不是企业规模大小、人员数量的对比, 而是人才。人才才是胜利的武器。在经营企业中, 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非常明显, 谁拥有更多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和主动权, 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中, 越是难得的人才, 越要千方百计地争取, 常言说得好: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在得到人才之后, 还要善用人才, 珍惜人才, 最后才会有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提高企业家素质的途径

在国外, 企业家队伍大都是专业队伍, 只有5%的企业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而国内的企业家只有5%接受过专业培训。企业家的素质有些是先天的, 如性格特征或悟性高低等;有些是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的, 如待人接物或团队精神等;有些则是后来通过学习获得的, 如知识或修养。这些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无论从国内到国外, 都已经积累和总结了许多的评价方法。企业家们通过考核、测试等多种方法强迫自己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 评价体系中, 有的是对经营结果的评价, 如近年来被企业频频使用的海氏评价体系, 由应用价值确定企业基本薪酬结构, 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各种工作职位的相对价值大小进行评价, 以便为各种工作职位赋以合理的薪酬水平。它认为所有职位所包含的付酬要素可以抽象为三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因素, 即智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和风险责任。

尽管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企业家素质概括为:具有能完全胜任不胜其烦的会议和交涉的特殊的体力和魄力, 善于说服他人并能获得支持及具有通过巧妙的交涉操纵他人的谋略和胆识等, 但如果将民营企业家的时间过多地耗费在政府的各种会议以及应付各种检查、处理同各部门的关系上, 无疑是对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民营企业家才能的一种浪费。解放民营企业家既包括政府与社会解放民营企业家, 也包括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解放, 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并进行科学授权, 将自身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文沛.企业家素质的评估与选择[J].统计与决策, 2007, (6) :89-91.

[2]黄茹欣.论企业家必备素质之“博大胸怀”[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7) :36-38.

企业员工胜任素质的培训方法 篇9

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胜任素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发挥的效能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其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为每个企业制定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为每个特定工种或者工作岗位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素质教育和行为规范要求, 进而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招聘, 人员培训, 个人业绩的考核以及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建立都可以提供十分有利的管理标准依据。

一、对于现如今企业培训的情况分析

1.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现如今, 对于员工素质培训体系的建立方式, 全球各方对此的认识各不相同, 所设定的模型也有很大的差异存在, 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说法。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 得出的最终结论也各不相同。比如说, 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他们在认定问题时会认为对于当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分析, 对于培训的具体计划需要进行设计, 对于具体培训实施步骤的计划制定, 对最终培训效果的提前评估等方面共同构成;而另一种说法是, 培训体系是由具体的培训机构, 合适的培训内容, 科学的培训方式, 对于培训对象的选择以及对于培训机构的监管等方面共同构成。另一方面, 因为各行各业的差距, 最终培训体系的建成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各企业因为自身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差别, 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存在, 若采用统一的培训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则可能造成所培养出的人才在不同的企业就职的不适应。虽然说学术研究对于胜任素质教育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所能发挥的效果极力赞许, 然而因为素质体系模型的建立太过复杂, 资金投入过大等因素, 使得很多企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望而止步。当然, 也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曾尝试过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然而因为方法方式的不恰当, 所制定的计划目标的不明确等方面的因素, 使得最终的结果也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说, 我国真正能够建立完善的胜任素质体系, 并最终成功的企业并不多。

2.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化,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 以往的命令传递的信息传递模式严重的忽视了对于知识型人才的个性发展, 应当适合的进行放权, 让员工形成自我管理思想模式, 让员工形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而对于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方面, 缺乏标准和依据, 仅仅是通过管理层的主观意识来认定并做出奖惩。而在招聘新员工时, 往往将应聘人员所具有的知识作为考察的重点, 忽视了潜质的重要性, 最终使得员工创造出的价值和最初的期待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3.企业缺乏专业培训人员。因为各自的企业中缺乏自有培训人员, 只能将培训的任务委托给相关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而培训机构又不能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精神内涵, 因此培训出来的员工难以满足企业真正需求。其实, 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但是在实际的培训中却难以体现出来, 使得学员产生培训内容和自己的真实经历毫不关联的感觉, 很难在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培训的真正意义, 想要做到学以致用更不可能了。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方法

1.内部讲师任用法。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来说是属于单位的内部培训, 很多企业只是知道了培训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培训的具体操作来说却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单位员工培训, 很多外面的培训机构也在做培训工作, 但是往往针对的是行业培训, 对于培训不甚了解的企业就将企业的员工培训交给相关机构进行培训, 但是这样的培训不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最终培训的结果得不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所以, 对于企业的员工培训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企业的内部讲师担任培训的任务。企业的内部讲师是企业形成的特色文化的绝对拥护者, 他们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将企业的文化完整的向员工传达, 发挥文化最大的作用。从能力上来说, 企业的内部讲师既有实践工作的经验, 又有专业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 完全能够胜任讲师一职。从企业的归属感来说, 企业内部讲师是企业优秀的人才, 让他们担任讲师能够将企业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新员工,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向企业靠拢。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内部讲师的重要性, 各个企业也在着重培养属于自己企业的内部讲师, 并有一系列专门培养讲师的方法。

2.从员工需求的角度进行培训。从多方面来讲, 员工的培训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培训内容需求来自于业务发展策略, 内容和方式也应该适合员工自身的发展, 满足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要求。所以企业培训的需求和内容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和多方面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 比如:企业的战略规划、市场竞争核心、公司的经营的目标、职位运行状况等等。其实就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变, 对员工的任职要求也就有所提高, 所以就需要对员工开展培训。企业开展培训活动, 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提升岗位胜任素质, 从而能够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3.培训模式与方式的确定。企业员工自身的胜任素质可根据自身的重要性和可塑性的小同, 所以需采纳小同的培养方式。比如军品设计人员其胜任素质模型一般由三项基本素养和九项业务综合能力所组成。有的设计人员可塑性强, 有的则较弱。对于那些可塑性较强的胜任素质, 应该根据相关状况, 选取出最优秀的师资队伍, 集中进行高强度的培养, 并且利用其他培养方式辅助进行, 使这些可塑性较强的设计人员迅速成长。人们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有所不同, 所以对于培训内容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对于可塑性低、重要性低的胜任素质, 可以采取自我培养的方式开展培训;可塑性较高、重要性低的胜任素质, 可以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加以进行培养和传授知识;可塑性低、重要性高的胜任素质, 即使想要通过培养来提高, 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 在选拨员工过程中, 应该把员工的胜任素质作为录用的重要指标;其可塑性较高、重要性较高的胜任素质, 可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 企业应该为他们选取出最好的课程和师资, 大规模进行开展培训活动。

三、结语

成功企业家素质 篇10

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展的资金支持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企业被局限在无形的障碍中,不论你怎样蹦,都蹦不出这个局限。很多努力都没有产生根本性改变,就像一个水上的皮球,你可以把他压下去,但是一旦放手他又仍旧被打回原形。中国有太多的企业遵循着红火两三年,风光不再的命运,这甚至于使大多数人在看待一个正在成功的企业时,都隐藏着这样的疑问,“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创造百年企业,追求大赢的时代来了,当我们在入世后更开阔的舞台上与全球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做对手的时候,技巧和经营都是小胜的招数,真正的大赢是赢在做企业的境界上。

“现代企业家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本刊在全国企业家之间发起了就这一问题的探讨,收到了来自企业家的大量问卷,我们经过专业的分析整理之后把“现代成功企业家素质”分为以下十项:

1、 赢得人。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但是一个企业的成功绝非仅凭一人之力。企业内外需要各种类别的角色,作为领导者怎样赢得那些为你所需要的人,甚至于赢得那些你所不知的更广范围内的公众群体,这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最高。这里所讲的赢得人其实是分为两种境界,前者是由于处世的技巧或者良好的修养所建立的赢得;比如尊重人,善于与人达成良好的沟通,懂得倾听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和那些必要的关系客户保持相互支持,赢得人们的信任等。

而后一种赢得则是源自于成功者的个人魅力,她表露在生活的细节里,甚至于没有理由却产生使人追随的力量,这一类人具有天生的领导力,我们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往往在人群里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可能不是职位最高的人,在这一类人身上显著的体现了赢得人的因素。

2、善用人。

企业管理如棋,布局设计是谋略的智慧,而达成这些谋略成功与否的根本在于执行的人。把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位置,是对企业家综合判断力的挑战。汉高祖刘邦有一句话至今仍为很多人津津乐道,“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知人而善用这是古今中外国家和企业成功的根基。

知人是要求企业家具有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而善用的第一个要求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第二个要求是在用人过程中根据人性的特点,具体到一个人的优劣潜质,掌握抓、放,信、疑,张、驰之间的制衡因素。就比如很多人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实质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强调“用人也疑,疑人也用”,这正是在管理制度与情感因素之间的制约与弥补,所以善用还要在用的过程中适时的调整制衡的法码。

3、 敏感带来利益的机会。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满了机会,不同的是有些人走过了,有些人抓住了。是否具有敏感的触觉,可能是在一瞬间使我们对一个细小的信息的判断产生差异,而这个差异正是我们常说的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有些人的敏感是源于一种天性,对商业机会天生的直觉力。

但是更大一部分人则是来源于信息的积累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这两点尤以大量的信息积累为根。因为在获有相同信息的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判断力其实相差无几,判断的有效性根本是来源于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实这里所指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专业性极强,围绕某一相关内容的信息,而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决策面前,我们所动用的是我们一生所积累的各方面无所不包的信息,很多信息看起来根本相互没有关联,而实际上他可能对你的决定起着致命的影响力。所以说从理论上来讲判断力人与人之间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判断力所调用的信息包涵了人所有的经历,所以又根本性的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判断力的巨大差异。广泛涉猎,敏于思考,往往会有助于人们判断力的准确性。

4、 快速行动并锲而不舍。

人是想法最多的动物,在我们任何一种方式的存在中,可能永不停止蹦出来的就是我们的想法。无穷无尽、稀奇古怪这是就想法来讲人们会共有的特征,是否具有行动力使这个想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行动力是否迅速,是否在遇到困难阻碍时不被动摇,持之以恒,又使我们刚刚所圈定的人数里减少了一大半。在这剩下的一小半人群里,决定人们成败的因素是在之后漫长的行动中能否锲而不舍,这种锲而不舍不是固执的坚持,不是不可改变,不是不察时势,最重要的是懂得调整,顺应市场的每一个时点及时调整方向,目标往往是在寻找过程中不停微调的结果。这其实是一个物理常识,当我们距离目标越近时,我们产生的误差率会越大,所以往往在靠近结果最近的地方,倒下去的人越多。

5、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包容性不只是企业家所应具备的,包容其实是任何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尤其当你想获得更多的时候,你首先要包容比你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包容社会的不公,包容你所经历的挫折,包容合作者的缺陷,包容对手的缺点,甚至于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很多人的自卑情绪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苛刻要求,自信的人是能够理性审视自己,包容自己不足的人。

对于企业家来讲,与大多数人,与各种各样的环境融合,是借助环境和人成功的前提。但是包容的更深一层含义是“允许但不跟随”,在包容的同时尚懂得自律。很多人在包容环境和人的同时,可能最终会被对方同质化了。

6、 善于学习

学习是企业家一生中最宝贵的品质,很多人都会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习最可贵的是脱离书本范畴。决定人成功的诸多因素实际上是在书本里找不到的,往往掩藏在各种微妙的关系中。

企业家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是与时共进,顺应某一种变化的趋向性迅速改变自己旧有的状态,甚至于在趋势还没有形成时首先成为引领趋势的主导者。顺应这种变化,抓住 这种变化,有效的调整企业原有的策略,对一个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近20年的市场化进程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因为在各个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策略,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不需改变仍能在各种时期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中可以发现他们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及时的改变,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核心产品,及时的转型。而改变的根本则来源于企业家的学习。

7、 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发生根本性改变和令竞争对手最措手不及的杀手锏。创新有时候是来源于旁门左道,有时候是来源于逆向思考,有时候则是来源于奇思异想,其实创新可能是最无定式的结果,是很难用一项技能来实现的。但是人们公认大多数时候由于对市场认识的长期积累,人们创新的成功性增大。

由于创新无定式,所以当一个新的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们往往无法识别他的意义,便容易否定,这使很多由创新获利的机会白白丢掉了。所以对企业家来讲,创新不仅仅是指新想法的产生,更重要的是验证这个想法,执行这个想法,而后才可能由这个想法获得创新的利益。

8、 勇于否定

我记得日本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讲过一句话,“当别人都表示赞同的时候,你记住这是你最应该保持清醒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都有被同质化的需求,这是一种人性。这种同质化在大多数时候有效的使我们适应了我们的环境,并且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但是对企业家来讲,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是根本性的错误。往往那些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勇于否定的人都最终会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因为敢于怀疑,才有可能改变。

否定的最高难度系数是对自己的否定。一个人只有敢于否定自己的错误,才可能从根本上纠正这个错误产生的一些既成事实,才可能杜绝这个错误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家自我否定的精神尤为可贵,因为企业家的错误要付出的成本过于巨大。

企业家要正确审视自己的成功,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现在要强调的是“成功是失败之母”。企业家要正确处理自信与自负的关系,不自信成不了企业家,但要记住,自信与自负,甚至刚愎自用只有一步之遥。企业家要允许反对的声音存在,我相信史玉柱在造巨人大厦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向他提反对意见。

9、具有社会责任感

人的自我判定、自我信念对人的行动产生很重大的影响。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在企业家心目中所得到的认定除了“了不起、重要、”之外还有“高尚、伟大”,这种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使得成功者心无旁鹜,专注于他们的使命,而且每天都希望做的更好,在遇到挫折时能自我激励。

成功者的赢是有很多境界的,真正的大赢者都无一例外的具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因为他们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脱离了个体,而上升为为一个群体创造更大的利益。企业家与企业家拼到最后拼的是境界。然而,许多企业家都输在了境界上。企业运作的技巧很好学,企业管理的招数也很好学,但境界却不好学。因为境界这东西常常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10、具有生活智慧

浅议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 篇11

1.1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形成要素。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就是要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为, 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要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育和引导, 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优劣。

1.2 服务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要求企业员工具备高素质。

中国加入WTO后, 旅游业与世界接轨,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随着提高。为了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让企业提供的服务使旅游者觉的物有所值, 必须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赢得游客的好评和信赖。这是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重要因素之一。

1.3 有助于塑造旅游企业良好的形象。

欲求旅游企业的长久发展, 必然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过硬的素质。旅游业所有的产品都伴随服务出售, 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 往往取决于顾客对由服务支配的旅游产品的主观感受, 而服务质量的好坏又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服务不仅相关企业素质和经济利益还涉及企业的品牌和声誉。纵观旅游业所发生的事故, 表面上看有这样那样的原因, 就深层次而言, 很大程度归昝于职工素质的不到位。如果旅游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缺陷大, 那么服务工作就会像太平洋上的一艘破船, 灭顶倾覆随时会成为必然。

2 旅游企业员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 旅游企业员工素质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具体表现在:

2.1 员工文化水平低, 知识陈旧。

员工的文化水平是业务技能全面提高的基础。一方面, 有的旅游企业的部分员工文化基础差, 知识面比较狭窄, 有的员工是通过自学考试领取的专业证, 对专业的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 理论根基不实,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全面提高。如导游人员对某景点的讲解总是千篇一律, 而面对游客更深入一点的提问却不知所措或敷衍了事, 对不熟悉的景点胡编乱造。另一方面, 虽然部分员工在学校学了理论知识, 但时间的推移, 其知识陈旧, 绝大多数员工没有及时为自己充电, 仅仅是靠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工作, 所以造成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感到力不从心, 适应不了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 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 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意识是服务产品的生命力, 是服务质量的关键, 是服务工作的灵魂, 是员工素质的标志。我国许多旅游企业的部分员工文化程度不高, 服务意识淡薄, 工作态度敷衍, 责任心不强, 规范化不够, 甚至出言不逊, 作风粗暴。如, 在旅游服务中, 出现小费、佣金现象屡禁难止, 对旅游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从而影响了旅游企业的形象。

2.3 业务素质薄弱。

很多旅游企业的部分员工业务水平比较差, 没有足够到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 都适应不了本岗位的要求。一是有的员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 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 无法达到前后联系, 融会贯通, 完全凭经验干活,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有的员工因为没经验处理事件往往心中没底, 不敢处理或是根本不会, 甚至日常的基本作业技能也不过硬, 与岗位技能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3 如何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

提高旅游企业的员工素质, 可以有效地发挥每一个人的素质优势, 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绩效, 使之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

3.1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企业要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风尚,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知难而进的时代精神。在员工的管理和培养上要以人为本, 珍视人品道德, 重视人的智慧, 承认人的价值, 珍惜人的感情, 维护人的尊严, 提高人的素质。而无论政治素质或其它素质的提高, 都是员工自身在这方面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持久的耐心、信心、决心和毅力。

3.2 重视加强培训工作, 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对旅游企业来说, 产生培训意识比培训本身更重要。有了培训意识, 培训工作才能有计划地持续进行, 才能真正产生作用。旅游企业对员工要进行持续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培训。一方面, 要走出去。旅游企业要加大培训力度, 增加资金, 经常组织员工到业内先进企业、知名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 要请进来, 旅游企业要到外面聘请业内知名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到本企业来讲授经验, 介绍好的方法和技能。这不仅能调动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更提高他们的素质, 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3 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 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的具体措施, 使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和地位, 鼓励员工岗位创新和成才, 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其次, 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 把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 重点考核服务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并将他们取得的实绩作为破格晋升、晋级的考核依据。再次, 坚持以人为本, 改善工作条件。以人为本, 关心员工, 情感管理教育为主的管理方式是稳定队伍, 增强素质, 提高质量的保证。例如,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了员工餐厅、员工公寓及员工浴室等方式给员工关爱, 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4 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

企业要建立以“企业目标、服务宗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 积极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当知识型职工”的文化活动, 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开展经验座谈会, 互学经验, 企业可以不定期召开所有员工参与的座谈交流会, 相互交流在工作中的心得和经验,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大比武活动, 把提升职工素质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技术创新”, 评选“管理精英”、“服务明星”等活动, 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职工, 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以达到能够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需要。

当然, 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在这里浅谈的只是冰山一角, 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还需要的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全面推进, 还需员工们的一起携手努力, 从各个方面提高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这样, 企业的综合实力才能不断增强, 企业的创新能力、团队能力、执行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全面提升。

摘要:现代旅游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旅游从业人员的的素质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生死存亡。当前, 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已成为新形势下旅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必要性出发, 分析了当前旅游企业员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旅游企业,员工素质,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俐俐.旅游市场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钟生成.吴礼民.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途径的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2期

[3]陈迪平.运用激励艺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J].化工管理, 2003年5月

[4]汪斌.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的途径与措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5期:

上一篇: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下一篇:县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