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仿真化教学(共6篇)
课程仿真化教学 篇1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艺术系在校内建有造型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和电脑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 包括平面设计室、动画设计室、艺术设计综合实训室、画室、雕塑陶艺工作室、制图室等实训场地, 分别位于艺术教学楼五楼及实训楼的1~3楼, 占地面积约3800平方米。
对于校内的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的建立, 我院一般的工作流程是, 先由任课教师提出建设方案, 召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论证会, 论证会议邀请了业内专家和公司一线人员, 艺术系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实训基地主任同时参加会议, 论证会对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思路以及项目的前瞻性、创新性、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学校特色, 打出我们同科学院的品牌。论证会为艺术系实训基地以及艺术实训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科学有效的依据。
艺术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 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 这样在起点上起步高, 具有前瞻性。配置设备先进、完善, 能满足教学需求。实训基地建设放宽理念, 重点突出特色;努力营造“全真环境”, 突出“职场情景”, 增加装修费用;实训室 (工作室) 要有不同的功能区域设置, 如“交流区”“洽谈区”“研讨区”“展示区”“工作区”“施工区”和“管理区”等;在设备配备上, 尽量满足更多人数的使用需求。“公司化”的工作室, 能真正与社会接轨,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强化“创业实践”。
我院建立的各类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 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设计实践教学中。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主要是通过实践, 通过不同的课题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 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 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 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重构成为整个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课程体系。不同的设计工作室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装饰构造实训室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为例, 仿真职业工作室课程体系是以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 如书房设计、卧室设计, 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项目的储备成为课程开发的重点, 通过学生实际看、动手摸来掌握感性知识,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认知的心理、思路与课程所对应的装饰设计工作过程进行排序, 课程内容以学习情景为表现形式, 设计为“小型”的项目或任务, 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设计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学模式。 (详见表)
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在建设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真正实现了“所教即所需, 所学即所做, 所做即所用”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目标。
课程仿真化教学 篇2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1、何为游戏?从主观上而言,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德国的福禄贝尔四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四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额发展神的本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使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④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只有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我们幼教工作者才会真正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2、幼儿园教学,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②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③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④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3、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3、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4、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用游戏性的语言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老师会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鼠小弟,鼠小弟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用“想象”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石头路”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兔大婶家做客,但兔大婶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兔大婶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小河,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深林,老虎在森林做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强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用“做做玩玩”的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用“竞赛”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以竞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技能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鞋袜竞赛和叠衣裤竞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5、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6、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教师如何恰当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了解幼儿兴趣需要。教师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那会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大大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教学中我们秉承“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 李淑贤,姚伟著,《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班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5-02
秉承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贯彻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课是基于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针对性、个性化地设计培养课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步骤地完成、实施课题的实验基础课程。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以前是以示教为主,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一样,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实行小班化授课。每个实验室学生人数不超过4人,具体到每个实验室再根据学生兴趣分成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2人[1]。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传统的实验课程有规范统一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手册,一般是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老师示教,学生跟着操作的方式完成。基于生命科学发展较快,尽管常规的技术方法是一定的,但如何将这些技术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在做自己感兴趣课题过程中学习实验技术、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这两门课程均是实践操作性课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教师示教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术方法,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施,在实验教学中模拟科研情景,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同时通过实验,学生模拟了一次相对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过程。从实验技能培训、综合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到科研工作的实战演练,全面培养学生科研的思维和系统组合各种实验技术来实现科研目标的能力。
二、教改内容与方法
避开常规实验教学的统一要求,小班化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完成常规实验技术、方法的教学工作,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所需要的能力,针对实验课而言,首先,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一般的实验仪器要懂得它的使用方法;其次,是对实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终取得好的实验结果;最后,也是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的,就是能根据一定的实验要求,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一套完整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加强学生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学生们反馈证明以兴趣为导向的小班化实验课程开设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对全部开设课程无记名反馈时,小班化实验课程得分最高,学生们最受欢迎[1]。
2.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就可以改变被动的局面,做到主动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动掌握知识。基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这门课在设置上努力做到个性化培养。学校安排学生与学院的导师见面,通过与导师的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了解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经过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学生自己该门课的研究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制订此门课程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基因及不同的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实验室特点去构建相应的质粒、在不同的模式动物中进行相关基因功能表达的实验[2-3]。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充分地发挥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再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兴趣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
3.课题设计思路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在小班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在教学上,如果仅是掌握实验技术、方法,那培养的是优秀的技术员,而学生的培养,通过小班化实验教学,更希望他们学习如何设计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导师或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导师、指导老师将对学生的想法及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判及指导。在这样反复实践的过程中,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献,了解课题设计的整体思路。
三、考核方式
由于学生参与的是不同的课题,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不尽相同,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将更接近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最终取得的实验结果。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书面记录,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总结,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同时,对实验结果也必须进行考核。一个实验包括了目的、方法和结果,每一个结果都是对一个小问题的解决,实验结果的好坏,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构思、动手操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关键是看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们是怎样去解决问题,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在学期期末,学生们对这一学期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形式是以小组PPT形式汇报,导师和指导教师参与打分、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但突出考查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规范,运用是否得当,效果;演讲时精神饱满,有感染力;演讲时思路清晰,逻辑合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演讲内容中有自己的思考、联想和创新启迪;回答问题正确;如果是团队,团队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是否密切等[4]。
四、问题及不足之处
小班化实验教学开展以来,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较,学生们反馈这种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参与兴趣课题为导向的小班化实验教学较好。然而,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也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较传统的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传统教学只要配备一个教师、一个助教,小班化实验教学目前分到10个实验室,基本是每4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一个助教。而小班化实验授课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其次,小班化实验教学因在不同实验室完成,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内容不一,实验内容不尽相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各有各的特色,对实验结果的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制订考核标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再次,教学效果不一,有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不动手操作,不积极阅读文献,不主动探索问题,在结果汇报过程中就会明显表现出来,不像传统教学,有统一的实验大纲、实验手册,学生们在考试前背背书就可以应付考试,但小班化实验教学因是全新的教学模式,环环相扣,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生命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正是学生在实验室中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吸收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必将朝着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性发展。尽管在教学过程是碰到诸多问题,也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但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获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小班化实验教学就有开设的必要。诸多问题及不足可以在教学改革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平,黄转,苏雅娟,王美艳,刘志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7):104-105.
[2]杨瑾,季宜敬,金俊阳,崔锐博.激发兴趣,开启心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4-157.
[3]张正峰.提高师范生公共教育学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10):45-46.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课程建设”(2000104041);同济大学教改项目:“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建设”(2000104039)
课程仿真化教学 篇4
在过程化教学考核体系中,考核阶段的划分,成功激励机制的效用以及不同的考核方式的实施是关键点,在过程化教学考核体系中,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兴趣,重视实践”的原则。
2.1 考核方式的选择
离散数学传统的考核方法是笔试,通过试卷,能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掌握数学课程的情况,然而,一考定分的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的考核体系中,采用了探索问题 + 编程实现的方式进行阶段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的设置必须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把握离散数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从离散数学的重要性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离散数学的第一次课中,给学生讲解“计算思维”和离散数学的联系。留给学生的探索性问题是“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哪些内容将用到离散数学知识?”学生将以小论文或者调研报告的形式来探索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设置这样的`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启发学生将离散数学内容与相关课程结合,应用于相关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程。
2.2 成功激励机制的作用
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但他们渴望成功和自己的付出被认可。因此,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课堂课后多种激励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以此为过程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针对离散数学课程特点,课程组提出以成功激励为主的过程化考核方式。离散数学的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及图论。这四部分内容相对来讲能够各自独立成篇,耦合性弱,课程组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各个模块独立进行测试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刚学习完本模块内容时进行考核,对其知识点记忆得较好,这时考核必将取得较好效果,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公正客观的考核,考核过程也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课程组还采用了平时作业、奖励题、实验环节的编程实践等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尤其是奖励题和实验环节的编程实践,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特点,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奖励题,采用直接将考核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成绩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为成绩评判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同一门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这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又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
3 建立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管教学的内容相同,但实际上不同教师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学的体验是不同的,而课堂教学的体验是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如何用科学的机制采集、分析教师对课堂效果的评估,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将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离散数学教学过程,建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馈采集机制,对不同层面的教学信息反馈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实施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及关键环节。实现针对离散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教师能够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并能够明确自身具体努力方向,促进任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质量反馈机制采用具体的指标,如表 1 所示,由于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估存在着模糊性,很难严格界定等级的标准,单一的等级分类是主观意识的结果,因此适合采用模糊评价法。
课程仿真化教学 篇5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堂实践;情景模拟
一、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高职旅游英语是一种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英语课程。它不同于普通的英语课教学,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强
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导游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外国旅游者对于我国旅游企业甚至是我国旅游的印象。而在旅游整个活动中,无论是吃、住、行还是游、购、娱,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旅游人才进行全程面对面的服务。如何运用英语流利的与这些外国游客交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也恰好突出了旅游英语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专业性强
旅游英语较之于基础英语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门英语课程是有专业作为依托的。它所学习的词汇、句式都是与旅游业相关的,能够直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的。而现在所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在单元设置上也是按照地接导游带团全过程:从地陪在机场接团开始一直到送客人离开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安排的。并且在这个中间还穿插了旅游六大要素的知识介绍,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二、“情景模拟、过程仿真”教学方法的内涵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多媒体软件等手段模拟一个工作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进行课堂实训,从而更好的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加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对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景模拟、过程仿真”教学方法运用的思路
1、构建英语语言交流的环境
任何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都必须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而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所以其中听和说是最难掌握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构架一个相对较完整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多多运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是达到英语教学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功能
现在各个高校在教学中都采用如录音机、幻灯片、电影、模拟软件等多媒体软件设备进行教学。这些设备确实为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准备。它可以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通过文本、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更加形象和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所呈现出某个工作环境或者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的目的。同时由于多媒体拥有较为齐全的设备,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由的选择相应的软件设备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旅游英语“情景模拟、过程仿真“课堂教学具体实例介绍
1、情景对话部分教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旅游英语》每个单元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旅游相关的交际对话,这个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专有名词和基本句型。在学习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常常会设定一个工作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情景模拟的对话练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Unit One“ Meeting the Tourists”里面,有一篇对话是导游在机场接团时候与领队之间的交谈,而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在接团过程中导游人员常用的口语。因此,我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小组自己分配角色,有的扮演导游,有的扮演团员,有的扮演领队进行情景模拟的对话练习。
2、课文部分教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旅游英语》每个单元第二个部分都是阅读与翻译。如Unit One “Meeting the Tourists”里面的阅读部分是一篇欢迎词。那么在讲解完这篇欢迎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之后,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各个小组以PPT的形式要求学生模拟从武汉天河机场接团到抵达下榻的宾馆这个过程中导游的所有工作任务,包括致欢迎词、介绍沿途景观。在这个作业完成过程中,需要学生团结协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同时在作业展示环节,要流利的进行讲解,配合幻灯片的运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正发挥情景模拟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www.baidu.com.
课程仿真化教学 篇6
关键词: 微课程 物流系统仿真 微课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视频和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视频为信息传递的微课程教学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和广泛应用。融合互联网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根发芽,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学习理念为微课程设计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微课程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相结合的高级产物。时下,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工科物流工程专业中,《物流系统仿真》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又要靠理论指导,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这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内容多,但课内学习时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和深入学习,作为专业教师,笔者考虑利用先进微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对课程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主要讨论微课程在物流系统仿真课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课程“微课程”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被动接受知识,而学习主动性被忽视或压抑。同时,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微课程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以知识点为单元,短而精悍。
微课程的设计是以课程需要为出发点,针对每个单元的具体问题,通过视频或文档将核心的概念重新编排,形成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单元相当于一节微课,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从时间来看学生每学习一个单元用20分钟,而传统课堂教学为45分钟,利用微课形式可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学习。另外,每个单元的微课都是教师精心提炼的重要知识点,俗话说“浓缩的即是精华”,传统课堂中教学重点难点都可以通过微课补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课程更形象,教学方法多样。
微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传统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直观演示、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学习时间自由和灵活。
传统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指定地点和时间进行教学,并且教室、人数是有限制的。而微课程很灵活,因为是视频媒体,主要通过网络传播,所以学生学习时间和地点就比较随意和自由。教师录制完课程之后,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自由学习,在学习人数上没有过多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学习,还不会耽误其他事情的处理。
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按照学习内容、学习需要及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进行的课程设计,是微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微课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按照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授型、问答型、讨论型、演示型、启发型、练习型、实验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和合作学习型。按照视频录制方式可以分为拍摄型、录屏型、软件合成型、混合型等。按照传递方式可以分为讲授型、解题型、软件合成型、混合型等。进行微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按照课程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首先将微课程按照知识点分成需要录制的微课单元;然后按照每单元微课的教学主题进行分析和细化,确定微课的类型;接着准备相关文档并录制拍摄微课视频;最后对微课视频进行后期编辑与输出。另外,除了核心资源微视频之外,还需要制作其他多种资源,如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反馈、微点评等。
1.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课外学习简介。
物流系统仿真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针对物流工程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这门课程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物流系统仿真基础、离散事件系统建模、随机数与随机变量、输入数据分析、系统仿真算法、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校验等内容。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利用仿真软件对具体物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理论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在物流系统仿真理论课程中涉及很多数学知识,虽然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开设了相关数学课程,但是掌握相关知识有个体差异,所以有些同学对较难较深的数学知识产生畏难心理;同时,在物流系统仿真实践课程中,由于使用了比较专业的仿真软件,同学们都是从零开始学习的,一开始入门和掌握都比较慢,特别很多仿真软件在进行复杂系统建模时需要编写程序才能实现相互作业流程之间的通信,因此需要同学们具备相关编程知识,这些都是学习的时候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物流系统仿真这门课程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学习步调不一,如果需要学习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还得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学习这门课程,考虑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将课程制作成微课程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2.物流系统仿真微课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中,笔者作为专业教师要设计和开发一个物流系统仿真微课程教学资源。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分出重要知识点确定每个微课的播放时长,根据内容不同,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设计不同微课录制形式,主要以学生易于接受为目的;最后设计相关辅助资源,目的是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有利于及时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本微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兼顾个体差异,帮助同学提高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程理论课内学习时间是32学时,主要按照章节分为物流系统仿真基础、离散事件系统建模、随机数与随机变量、输入数据分析、系统仿真算法、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校验六大部分。由于每一章节课内都要讲授,因此在课外学习的微课程设计中,主要把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出来,每一部分做成微课。同时,还有一些补充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做成相关微课。由于每一章节中都有相关上机操作练习,这个在课内有涉及,但是时间有限,有些同学在课内学习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会把相关实践操作的知识点做成微课,方便同学们复习和完成作业。
课程实践部分课内学习时间是2周的综合实践,在这两周内不仅需要同学们学习专业的仿真软件,还需要做出一个相对综合的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于零基础学习者来说很有挑战。课内时间安排是非常紧凑的,涉及软件的使用和操作,都需要同学们练习,有些同学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相关操作练习,课下又忘记操作流程,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这里可以按照软件的操作步骤,制作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操作的微课录屏小视频,再配上教师解说,让同学们课后也能学习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一般操作实践类微课程可以做成演示型的,方便学习者模仿和操作。
在每一部分微课设计中,除了录制视频,还需要准备和设计相关微课资源。如为了视频录制效果更好,教师要充分准备微教案、微练习和微课件等资源。微教案与课内学习教案相似,但由于微课本身就短小精悍,因此设计微教案时更要强调突出教学重点,精炼、简单而准确。微练习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或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教师设计微练习时要注意其练习内容少而精,并且具有针对性。微课件能为学习者提供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微课件时要注意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合理安排信息量,易于教师的控制。另外还需要设计适当的微反馈、微点评,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微课程”的实施
制作物流系统仿真微课程的时候,笔者首先分析课程课内教学实际情况,包括课程进度、学生掌握情况、课堂练习情况等。然后对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制订微课程教学计划。接着,申请网络微课堂的账号。之后,对微课程教学计划的每一部分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相关微课,包括编写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等教学资源。最后,进行视频的录制、编辑和输出,并整理出来发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
通过微课程的应用,笔者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新的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深化相关知识点。在课外学习方面利用微课程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
四、结论
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物流系统仿真课外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教师在新的教学方式下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也是一种挑战。在今后研究中,会重点研究微课制作,为课程建设带来更多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雯,等.大数据时代MOOC环境下微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