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弹性(共8篇)
主动脉弹性 篇1
通常我们认为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表现,但对动脉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彩超测量兔腹主动脉内径,评价动脉弹性,探讨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弹性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建立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月龄3月,体质量1.95~2.55 kg,单笼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高胆固醇组12只,给予2.5%胆固醇+15%蛋黄+10%猪油+普通标准饲料喂养;高蛋氨酸组12只,给予1%蛋氨酸+普通标准饲料;以上2组每只每天进食约120~150 g,自由饮水,连续喂养8周。
1.2 实验方案
1.2.1 彩超检测腹主动脉:
分别于第0、4、8周,采用ATL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10 MHz。实验前兔12 h禁饮食,取仰卧位,剪去腹毛,充分涂抹耦合剂。于兔剑突下腹主动脉起始部开始到髂总动脉分叉处连续纵、横向扫描,于髂动脉分叉处以上2~3 cm处获得腹主动脉血管长轴后,测量腹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超测量血管舒张期内径(D1)和收缩期内径(D2),为血管前后壁两内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整个过程中探头位置保持不变。计算:血管弹性=D1-D2[1]。
1.2.2 生化指标测定:
于第0、4、8周空腹耳缘静脉采血4 ml,离心(3000 r/min)6 min,取血清,-20 ℃冻存,成批测血清总Hcy、血清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2.3 病理学检查:
以上2组分别于0周、4周末、8周末各处死2只动物,取腹主动脉约1 cm,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光镜检查,另取1 mm3戊二醛固定,行电镜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均以undefined表示,应用SPSS 12.0软件包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Hcy血症与高脂血症的判定
在给予特殊喂养后,高脂饮食组血脂测定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显著高于0周时(P<0.05),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形成。高蛋氨酸组Hcy水平显著高于0周时,说明高Hcy模型成功。见表1。
注:与0周时比较,*P<0.05,**P<0.01
2.2 2组兔腹主动脉超声检测
2组0、4周兔腹主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连续、不厚、彩色充盈佳。8周动脉内膜欠光滑,部分可见中断,内膜不厚,彩色充盈尚好。M超测量血管壁D1和D2,计算兔腹主动脉血管弹性。4周时高胆固醇组及高蛋氨酸血症组动脉弹性未发生变化,8周时均较0周时减低(P<0.05)。见表2。
注:与0周时比较,*P<0.05
2.3 腹主动脉病理
光镜下:高胆固醇组和高蛋氨酸组(0周、4周)内皮细胞连续光整,为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弹力纤维结构清晰,呈波浪状排列,管壁厚度均匀,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8周时显示内皮细胞部分脱落,内膜及细胞增生,可见少量泡沫细胞。电镜下:0周内皮细胞呈扁平形;4周时内皮细胞间隙增大,内质网变形,线粒体肿胀; 8周时内皮细胞部分脱落,表面损伤,核裸露,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染色质浓集靠边,内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
3 讨论
A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自1973年Ross等[2]首次提出“内皮损伤反应”假说以来,血管内皮功能愈来愈成为血管领域研究的重点,胆固醇过高时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直接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3],动脉硬化为动脉弹性僵硬的功能性变化,表现为弥漫性血管壁病变,可导致动脉缓冲功能降低[4],血管弹性指数包括动脉扩张性指数和僵硬度指数,已有研究证明,动脉扩张性指数与心动周期血管内径之差呈显著正相关,而僵硬度指数与血管内径之差呈显著负相关。但动脉扩张性指数和僵硬度指数计算较复杂,临床多采用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之差估计动脉弹性[1]。M型超声可以准确测量动脉血管壁舒张期内径及收缩期内径,从而计算血管内径之差以评价动脉壁弹性[5]。本实验结果提示:① 动物AS斑块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病理过程。给予特殊喂养4周后,高脂饮食组血脂测定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显著高于0周时(P<0.05),高血脂及高Hcy模型成功,但兔腹主动脉弹性及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从血液中血脂及Hcy浓度增高到AS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② 8周时兔腹主动脉血管弹性已发生改变,而超声显示兔腹主动脉内膜欠光滑,未现增厚,电镜下细胞器结构发生变化。说明在血管内膜增厚之前,血管壁超微结构及动脉弹性已发生改变[6]。因此通过测量血管壁内径的变化可以及时、准确预测AS的发生,对于AS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有关研究显示,Hcy血症可能是导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7]。由Hcy代谢异常导致的高Hcy血症与AS疾病危险性增加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高Hcy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等多方面机制而引起血管疾病[8]。本实验采用1%蛋氨酸饮食,造高Hcy血症模型,同时以经典高脂血症模型作为阳性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通过测量动脉内径计算动脉弹性,结果显示高Hcy血症与高脂血症组8周时兔腹主动脉弹性均较0周时减低,说明高脂血症与高Hcy血症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与高Hcy血症相比,高血脂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胆固醇浓度与Hcy浓度没有相关性,两者致AS的作用相对独立[9]。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及高Hcy血症均可引起动脉硬化的形成,高分辨率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方法,可通过测量血管壁内径之差计算动脉弹性,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评价动脉硬化[10],两者结合可为临床早期诊断AS提供依据。本实验仅做了一部分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动脉硬化兔模型腹主动脉弹性,探讨其与高脂血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高胆固醇组12只、高蛋氨酸组12只。应用ATL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以上2组兔腹主动脉弹性,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光镜和电镜)、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结果①实验第4周末2组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高胆固醇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蛋氨酸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8周末高胆固醇组和高蛋氨酸组腹主动脉弹性减低(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别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胆固醇浓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无显著相关;动脉弹性的变化发生于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之前。
关键词:超声,动脉弹性,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
参考文献
[1]徐正林.血管弹性功能指标在老年动脉硬化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7(3):232-234.
[2]Ross R,Glomset JA.Atherosclerosis and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is a key event in the genesis of the lesion of atherosclerosis[J].Science,1973,180(93):1332-1339.
[3]朱永芳.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2):137-138.
[4]London GM,Guerin AP,Pannier B,et al.Large arte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hypertension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J].J Hypertens,1998,16(12Pt2):1931-1938.
[5]熊建群,黄季春,谵谨环.M型超声测量腹主动脉弹性的初步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3):77-78.
[6]王雪梅,康卫华,杜丽珍,等.超声评价动脉硬化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2007,7(2):112-114.
[7]陈健,张金枝,程龙献.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2):75-78.
[8]李梅,张旭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4):264-265.
[9]王兴华,高奋,李杰,等.高同型半胱氨酸兔模型腹主动脉超声表现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7):435-437.
[10]寇文镕.我国血脂异常治疗现状的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15-17.
主动脉弹性 篇2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年龄;动脉弹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6-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壁结构和功能损伤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动脉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及早发现及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脉搏波是广泛用于评估大动脉弹性的一个指标,PWV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与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78例,且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男255例,女223例,年龄16~81岁,平均(50.73±13.37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标准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要求,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急性脑卒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外周血管疾病。同期门诊116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其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51~83岁,平均(68±10)岁。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与分组 ①测量血压:受检者取坐位,休息15分钟后全身放松保持正常呼吸,共测3次取平均值。②分组:血压控制正常组和血压控制不正常组,两组均测量身高、体重和臀围、平均动脉压及体重指数。
1.2.2 检测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袖带置于受检者左上臂测量血压并记录波形,应用动脉弹性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仪器自动输出分析结果,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的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计量指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资料 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正常和血压控制不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参数(SBP、DBP、MAP、PP、BMI、WHR、PWV)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年龄对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将血压控制达标组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按年龄大小分为5个年龄组,随年龄增大,PWV均呈升高趋势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患者各年龄组的PWV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目前,PWV已经成为临床检测和评价动脉硬化的“金标准”,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子[1]。高血压患者可因压力使血管的应切力增加或促进了与肥厚有关的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胶原累积,久而出现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动脉弹性降低[2]。本研究发现PWV与收缩压、脉压是成正相关的,血压越高,血管弹性功能越差,而血压降低则缓解了血管壁的压力,从而PWV被动下降。因此,控制血管僵硬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积极控制血压是硬道理。
另外,研究还发现PWV与年龄呈正相关,在高血压患者中年龄越大,血管弹性功能就越差,主要是由于血管壁随年龄增大而呈现退化性病变,胶原含量增加,弹力层随年龄增长而断裂,从而导致动脉弹性降低,功能减退,而高血压又加剧这一结构的变化。总之,高血压和年龄都可以影响动脉管壁的弹性。
参考文献
[1]张凯,单晓清,徐军,等.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大动脉弹性的变化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S1):322-323.
[2]王国锋,赵根尚,郭龙辉,等.心电图对常见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6(3):157-159.
(收稿日期:2014.08.01)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与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47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予以分组,比较血压控制正常与不正常、不同年龄阶段与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动脉弹性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弹性功能也下降。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年龄;动脉弹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6-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壁结构和功能损伤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动脉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及早发现及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脉搏波是广泛用于评估大动脉弹性的一个指标,PWV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与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78例,且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男255例,女223例,年龄16~81岁,平均(50.73±13.37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标准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要求,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急性脑卒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外周血管疾病。同期门诊116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其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51~83岁,平均(68±10)岁。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与分组 ①测量血压:受检者取坐位,休息15分钟后全身放松保持正常呼吸,共测3次取平均值。②分组:血压控制正常组和血压控制不正常组,两组均测量身高、体重和臀围、平均动脉压及体重指数。
1.2.2 检测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袖带置于受检者左上臂测量血压并记录波形,应用动脉弹性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仪器自动输出分析结果,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的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计量指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资料 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正常和血压控制不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参数(SBP、DBP、MAP、PP、BMI、WHR、PWV)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年龄对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将血压控制达标组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按年龄大小分为5个年龄组,随年龄增大,PWV均呈升高趋势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患者各年龄组的PWV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目前,PWV已经成为临床检测和评价动脉硬化的“金标准”,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子[1]。高血压患者可因压力使血管的应切力增加或促进了与肥厚有关的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胶原累积,久而出现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动脉弹性降低[2]。本研究发现PWV与收缩压、脉压是成正相关的,血压越高,血管弹性功能越差,而血压降低则缓解了血管壁的压力,从而PWV被动下降。因此,控制血管僵硬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积极控制血压是硬道理。
另外,研究还发现PWV与年龄呈正相关,在高血压患者中年龄越大,血管弹性功能就越差,主要是由于血管壁随年龄增大而呈现退化性病变,胶原含量增加,弹力层随年龄增长而断裂,从而导致动脉弹性降低,功能减退,而高血压又加剧这一结构的变化。总之,高血压和年龄都可以影响动脉管壁的弹性。
参考文献
[1]张凯,单晓清,徐军,等.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大动脉弹性的变化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S1):322-323.
[2]王国锋,赵根尚,郭龙辉,等.心电图对常见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6(3):157-159.
(收稿日期:2014.08.01)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与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47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予以分组,比较血压控制正常与不正常、不同年龄阶段与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动脉弹性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弹性功能也下降。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年龄;动脉弹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6-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壁结构和功能损伤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动脉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及早发现及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脉搏波是广泛用于评估大动脉弹性的一个指标,PWV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与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78例,且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未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男255例,女223例,年龄16~81岁,平均(50.73±13.37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标准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要求,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急性脑卒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外周血管疾病。同期门诊116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其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51~83岁,平均(68±10)岁。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与分组 ①测量血压:受检者取坐位,休息15分钟后全身放松保持正常呼吸,共测3次取平均值。②分组:血压控制正常组和血压控制不正常组,两组均测量身高、体重和臀围、平均动脉压及体重指数。
1.2.2 检测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袖带置于受检者左上臂测量血压并记录波形,应用动脉弹性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仪器自动输出分析结果,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的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计量指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资料 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正常和血压控制不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参数(SBP、DBP、MAP、PP、BMI、WHR、PWV)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年龄对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将血压控制达标组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按年龄大小分为5个年龄组,随年龄增大,PWV均呈升高趋势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患者各年龄组的PWV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目前,PWV已经成为临床检测和评价动脉硬化的“金标准”,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子[1]。高血压患者可因压力使血管的应切力增加或促进了与肥厚有关的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胶原累积,久而出现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动脉弹性降低[2]。本研究发现PWV与收缩压、脉压是成正相关的,血压越高,血管弹性功能越差,而血压降低则缓解了血管壁的压力,从而PWV被动下降。因此,控制血管僵硬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积极控制血压是硬道理。
另外,研究还发现PWV与年龄呈正相关,在高血压患者中年龄越大,血管弹性功能就越差,主要是由于血管壁随年龄增大而呈现退化性病变,胶原含量增加,弹力层随年龄增长而断裂,从而导致动脉弹性降低,功能减退,而高血压又加剧这一结构的变化。总之,高血压和年龄都可以影响动脉管壁的弹性。
参考文献
[1]张凯,单晓清,徐军,等.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大动脉弹性的变化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S1):322-323.
[2]王国锋,赵根尚,郭龙辉,等.心电图对常见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6(3):157-159.
主动脉弹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9-06~2010-10住院和门诊检测患者及健康者共1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6~40岁,平均(30.56±8.34)岁。被动吸烟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6~42岁,平均(31.23±7.65)岁。主动吸烟组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0~41岁,平均(32.47±8.68)岁。纳入标准:每日吸烟量≥10支,烟龄2年以上者纳入主动吸烟组;从未吸烟但是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至少1h/d,达3年以上者纳入被动吸烟组[5]。三组人员经体检无异常,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全身代谢性疾病,超声检查血管无明显斑块形成,检查前勿饮浓茶或咖啡。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loka a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置ET技术和数字化图像管理系统(e-DMS),探头频率7.5~13MHz,行双侧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
受检者先在静息状态下间隔10min分别测量3次血压并取平均值;然后取仰卧位,同步连接心电图,以R波顶峰视为舒张末期,T波终点视为收缩末期。充分暴露颈部,头部偏向检查者对侧,血管取样位置:双侧颈总动脉窦部下缘下方2.0cm(快捷方法:屏幕图像左侧置于窦部下缘,图像中央偏右即为2.0cm)。
将取样追踪门分别置于颈动脉膨大部近心端约2cm处的前壁和后壁的内-中膜交界处。在B/M模式下将取样线分别置于血管前后壁外膜处,调节M型取样线角度使之与颈总动脉壁垂直,以获取最佳图像和最大血管内径。进行实时跟踪,描记血管壁随心动周期的运动轨迹,采集10~12个心动周期波输入e-DMS以求其平均值,e-DMS可自动计算出下列参数:压力应变系数(Ep)、僵硬系数(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股动脉检测方法基本同颈动脉,取样位置:股动脉分叉处近心端约2cm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总动脉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
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及股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2。
2.2 颈总动脉ET参数比较
所有受检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股动脉β、Eρ、AC、AI、PWV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取两侧相应参数的平均值作为受检者的动脉弹性参数。被动吸烟组与主动吸烟组间β、Eρ、AC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5;t=7.11,P<0.05);被动吸烟组、主动吸烟组β、Eρ、AI、PWVβ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被动吸烟组:t=7.79,P<0.05;t=7.79,P<0.05;t=2.63,P<0.05;t=3.82,P<0.05;主动吸烟组:t=4.11,P<0.05;t=9.547,P<0.05;t=5.504,P<0.05;t=15.85,P<0.05);被动吸烟组、主动吸烟组A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5;t=3.780,P<0.05)。见表2、图3。
2.3 股动脉ET参数比较
被动吸烟组与主动吸烟组间β、Eρ及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P<0.05;t=6.91,P<0.05);被动吸烟组、主动吸烟组β、Eρ、AI、PWVβ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被动吸烟组:t=4.21,P<0.05;t=8.39,P<0.05;t=2.19,P<0.05;t=9.12,P<0.05;主动吸烟组:t=6.47,P<0.05;t=9.19,P<0.05;t=3.86,P<0.05;t=14.37,P<0.05),被动吸烟组、主动吸烟组A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26,P<0.05;t=3.24,P<0.05)。见表3、图4。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多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均可引起内皮损伤。吸烟引起动脉内皮损伤首先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这种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始动和促进作用。被动吸烟是由于吸入吸烟者燃烧卷烟释放的和其口鼻喷出的烟雾:主流烟和侧流烟。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40多种致癌物质和10多种癌症诱发物,侧流烟所含的某些有害成分的浓度比主流烟还高[6]。因此,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的人群血管壁都会受到影响。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2)与主动吸烟组比较,P<0.05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2)与主动吸烟组比较,P<0.05
目前临床多将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厚度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是IMT仅能反映动脉壁的结构特征,在反映内皮细胞功能方面尚存在不足,且测量精确度较低。ET技术是测量血管弹性功能的一项新的超声技术,是通过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相位差法来计算和测量管壁实时位移的一种方法。在B/M模式下,对收缩期和舒张期血管壁运动时所产生的相位偏移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实时跟踪、描记血管壁运动轨迹,精确度可达0.007~0.013mm。除能检测β、Eρ、AC外,还可直接测出AI及PWVβ。与以往超声检查方法相比,ET可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作出更为明确的诊断。
本研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排除损伤血管壁的病种,另有研究表明,≥40岁者血管弹性参数不再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改变[7,8]。因此,本研究选取<40岁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者,不伴有其他任何并发症。
本研究先采用传统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和股动脉IMT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吸烟对动脉弹性没有影响。继而采用ET技术定量分析颈总动脉和股动脉β、Eρ、AC、AI、PWVβ。β、Eρ和AC是评价动脉弹性及顺应性的敏感指标,β和Eρ明显升高表明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者动脉弹性下降,硬化程度增加;AC明显降低表明吸烟者动脉顺应性下降。以上结果均表明不管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者血管内皮损伤,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与关晓猛等[9]、梅丽霞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PWVβ与β呈正相关,能够较好地反映受检者的动脉弹性状态,PWVβ升高表明所检动脉弹性降低。AI是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能全面反映全身大动脉的弹性状态及心脏后负荷情况。AI增大表明反射波引起的增压部分在血管扩张中的比例加大,反射波提前,血管硬化程度加重。主动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WVβ和AI升高(P<0.05),而主动吸烟组PWVβ和AI明显高于被动吸烟组(P<0.05),表明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主动吸烟组内皮损伤重于被动吸烟组。本研究中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均得到同样的结果。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股动脉不易受呼吸和吞咽的影响,其结果更可靠。
本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几乎可同等看待,主动吸烟造成的血管弹性损害略大于被动吸烟。ET技术可以更直观地判断出受检者内皮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提高了判断内中膜没有明显改变的患者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检出动脉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本研究也证实吸烟不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也影响周围人的身体健康,并导致环境污染,在明确被动吸烟危害的今天,加强人们的健康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要向全社会宣传吸烟的危害,提倡全民戒烟,维护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是医务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主动吸烟者与被动吸烟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利用ET技术检测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及股动脉,每组40例,通过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及股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β和Eρ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WVβ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发现被动吸烟者和主动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测量结果精确,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吸烟,烟草烟污染,颈总动脉,股动脉
参考文献
[1]Religa W,Krzemińska-Pakula M,Bednarkiewicz Z.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coronary disease in women with their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ol Arch Med Wewn,1996,95(2):135-141.
[2]刘爱玲,马红,王志凯,等.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2):859-861.
[3]赵金惠,赵真,刘凤华.回声追踪技术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的颈动脉弹性变化.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0):885-888.
[4]白莉,张学兰,梅丽霞,等.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管功能.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6):484-485.
[5]刘爱玲.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3(12):859-865.
[6]杨玉梅.吸烟与血管内皮损伤.中国心血管内科杂志,2003,8(3):220-222.
[7]王建华,王岳恒,吴春玲,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正常人颈动脉弹性.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4):292-294.
[8]邬冬芳,何文,王拥军,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相关性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6):374-376.
[9]关晓猛,杨晓英,徐卉,等.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5):269-271.
主动脉弹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304例,男性205例,女性99例,年龄22岁~81岁(46.72岁±14.21岁)。健康者117名,动脉硬化者187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血管病变防治委员会颁布的《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2]:baPWV<1 400cm/s为正常;baPWV>1400cm/s为动脉硬化。
1.3 排除标准
临床相关资料不完整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肺心病者);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合并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妊娠或哺乳期者。
1.4 研究方法
1.4.1 一般资料
采集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询问记录疾病史;采用校正的卓尔康机械式身高、体重仪测量身高体重仪(型号:ZLK.RGZ-160),计算体重指数(BMI);心率测量采用欧姆龙智能电子血压计(型号:HEM-8611);血压测量采用校正后的汞式血压仪,安静状况下,将受检者右上臂与心脏处同一水平,连续测量其坐位血压3次,每次间隔30s,取其均值。
1.4.2 血液采集
嘱采集样品前1d禁酒和避免劳累,女性避开月经期。统一采集时间和地点。08:00点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应用Coulter LH78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1.4.3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
采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仪(型号:BP-203RPEⅢ),由经专门培训的技师测量受检者baPWV。baPWV采样频率设定为1 200Hz,储存10s采样时间内上臂和脚踝的容积波型,测定上臂波型波峰和脚踝波型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脚踝之间的时间间隔(Tba)。baPWV采样点之间的距离可根据被试者的身高自动计算。心脏至上臂的路径长度(Lb)=0.219 5×身高(cm)-2.073 4。心脏至脚踝的路径长度(La)=0.819 2×身高(cm)+12.318;baPWV=(La-Lb)/Tba。仪器设置为重复测量2次,取第2次数据为最后结果。取左、右两侧baPWV的均值计算。
1.4.4 分组方法
根据201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血管病变防治委员会颁布的《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baPWV<1 400cm/s为正常;baPWV>1400cm/s为动脉硬化,进行分组,分成正常组和动脉硬化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hi-Square Tests,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Enter法)分析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和血常规指标。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水准0.1。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人群基本资料(见表1)
性别经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分别经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P<0.05。
2.2 两组体检人群血常规指标比较(见表2)
2.3 动脉硬化与血常规指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列为应变量,对血常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7,P=0.001)、HGB(OR=6.146,P=0.016),MCV(OR=39.060,P=0.023)、MCH(OR=0.000,P=0.016),年龄是baPWV的危险因子,HGB、MCV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而MCH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子。详见表3。
2.4 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年龄、HGB、MCV、MCH对动脉硬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以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列为应变量,对年龄、HGB、MCV、MCH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条件性向前,变量检验水准分别为入选0.05,剔除0.10。结果显示:只有年龄、MCV两个因素进入了最后的回归方程,即回归方程为:是否有动脉硬化=-14.263+0.056×年龄+0.099×MCV。详见表4。
3 讨论
MCV代表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是由仪器经过测量上万个红细胞后所得出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可敏感反应红细胞体积的总体改变,而当外周血中大小细胞并存时,MCV也常处于正常范围,因此无法很好地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离散的状态[3]。同时,MCV、MCH、MCHC是根据检验所得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的数值直接计算出来的指标。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被认为是慢性炎症过程[4],在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因子可能刺激红细胞的增生,使得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其存在的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在本研究中,动脉硬化组与正常组经独立t检验显示,动脉硬化组MCV、MCH均高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MCV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MCH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子,而年龄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异质性,是反映微血管病变及微血栓的良好指标[5]。近年关于RDW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机制研究逐渐增多,但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现大多学者考虑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有一定的作用[6]。其中慢性炎症状态导致RDW升高已被证实[7],粒系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炎症因子,抑制红细胞成熟,刺激红细胞增生,使RDW升高[8,9]。本研究中,虽然没有得出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但得出动脉硬化组RDW-SD明显高于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恰好也印证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
此外,对年龄、HGB、MCV、MCH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MCV进入了最终的方程,年龄和MCV是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关于MCV对动脉硬化的影响鲜有文献报道,其可能机制是内皮细胞的缺氧状态导致红细胞的异常增大,使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增加载氧能力,大体积的红细胞在通过血管时,遇到的阻力增大,使得血流速度减慢,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血管壁增厚,最终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摘要:目的 研究体检人群动脉弹性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者304例,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应用欧姆龙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体检人群的动脉弹性,根据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正常组(117例)与动脉硬化组(187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血常规指标差异;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常规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比较年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7,P=0.001),血红蛋白(HGB)(OR=6.146,P=0.016),平均血细胞体积(MCV)(OR=39.060,P=0.02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OR=0.000,P=0.016);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年龄、MCV纳入最终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是否有动脉硬化=-14.263+0.056×年龄+0.099×MCV。结论 年龄是baPWV的危险因子,HGB、MCV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而MCH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子;同时年龄和MCV是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参考文献
[1]Vink A,Pasterkamp G.Atherosclerotic palque burden,plaque vulnerability and arterial remodeling:the role of inflammation[J].Minerva Cardioangiol,2002,50:75-83.
[2]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J].心血管病进展,2011,19(25):323-331.
[3]刘艳,伶广辉.RDW-SD和RDW-CV在不同疾病中变化及诊断意义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9,21(4):280-282.
[4]Uchiyama S,Yanazaki M,Hara Y,et al.Alterations of platelet,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Semin thromb Hemost,1997,23(6):535-541.
[5]Lippi G,Montagnana M.Relation between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a large cohort of unselected outpatients[J].Arch Pathol Lab Med,2009,133:628-632.
[6]Schillinger M,Exner M,Mlekusch W,et al.Inflarnrnation and Carotid Artery-Risk for Atherosclerosis Study(ICARAS)[J].Circulation,2005,111:2203-2209.
[7]Lippi G,Targher G,Montagtana M,et al.Relation between red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a large cohort of unselected outpatients[J].Arch Pathol Lab Med,2009,133:628-632.
[8]Cararnelo C,Justo S,Gil P.Anemia in heart failure[J].Rev Esp Cardiol,2007,60:848-860.
主动脉弹性 篇5
1 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意义
1.1 促进血压达标
长期以来降压药物都以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为着眼点,对收缩压和脉压的控制相对较差,达到目标值较为困难。通过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减轻或延迟压力波反射,可降低收缩压并缩小脉压,改善血压控制率[1]。
1.2 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是动脉弹性功能降低,动脉弹性的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强化控制各项危险因素的同时,重视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善,能更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2]。
2 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研究现状
2.1 降压药物
陈卿等[3]观察76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治疗36月后小动脉弹性指数(3.80±2.09)m L/Pa较治疗前(2.60±0.77)m L/Pa显著增加(P<0.01),提示氨氯地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恢复受损的动脉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功能。赵文杰[4]选择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服安慰剂1片)和缬沙坦组(服缬沙坦80mg/d),采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的颈动脉至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及C-FPWV显著降低(P<0.05,P<0.01),认为缬沙坦不仅能良好地控制血压,亦能明显改善大动脉弹性功能。丁跃有等[5]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的反射波增强压和增强指数明显下降(P<0.01),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变慢(P<0.01),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均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和0.01),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徐世莹等[6]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西拉普利组、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观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患者的PWV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病人的PWV值的改善程度最大(P<0.01),结论: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2.2 他汀调脂药
张维忠等[7]观察了氟伐他汀对30例降压治疗中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治疗3个月,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小动脉弹性指数升高(P=0.03),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P=0.026),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也显著降低,认为氟伐他汀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小动脉弹性和外周压力波反射,具有缩小脉压的作用。Ferrick E等[8]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服用阿伐他汀80mg/d,共3个月,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系统顺应性提高,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降低,显示通过调脂能够缓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僵硬度。陈小萍等[9]观察调脂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与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影响,结果经42d阿伐他汀调脂治疗后,患者血脂降低,C1和C2明显升高(P<0.05)。
2.3 硝酸酯类药物
王宏宇等[10]对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前后的大动脉顺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和4周后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5)。丁跃有等[11]观察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5-MN)对脉压>60 mm Hg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反射波及血压的影响,结果校正安慰剂效应后,IS-5-MN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大动脉弹性指数显著提高,反射波增强压和增强指数明显下降。唐学杰等[12]采用CVProfiler DO-2020动脉功能检测仪测定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结果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小动脉弹性指数明显升高(4.97±2.58)vs(3.48±1.65),P<0.05,但大动脉弹性指数无明显变化(15.8±5.5)vs(14.4±5.2),P>0.05。
2.4 中医药
张慧英[13]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动脉弹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小动脉弹性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动脉弹性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活血化瘀治疗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有一定疗效。赵宏兵等[14]观察了阿魏酸钠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动脉弹性的作用,结果阿魏酸钠组主动脉弹性指数、血管僵硬度指数均明显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提示阿魏酸钠配合常规治疗能够增强动脉弹性、提高顺应性,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杨兴顺等[15]报道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使用丹参汁射液注射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隔日1次,治疗1月,结果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小动脉弹性功能。
2.5 其他
王顺等[16]观察了超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短期摄入富含n-3脂肪酸的鱼油对其动脉弹性的影响,选取高血压患者52例经洗脱期后,随机分为鱼油组(n=23,补充3g/d鱼油胶囊)和安慰剂组(n=20,补充3粒/d安慰剂)共8周,结果鱼油组大动脉弹性指数显著增高,RM-A N O V A分析显示两组大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27)。任爱华等[17]观察了运动锻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弹性的影响,70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组:运动组(n=34),接受半年以上的个体化运动负荷程序训练,对照组(n=36),每日散步平均少于半小时(1.5km),结果运动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显著降低(P<0.01),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显示康复运动锻炼能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3 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机制
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机制尚不确切,内皮功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国外曾观察到ACEI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除直接降压效应外,能增加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改善内皮功能[18];硝酸酯类药物在体内琉基的作用下直接降解生成NO,从而改善动脉弹性功能;他汀类药物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也与改善动脉内皮功能有关[19]。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内皮功能的药理作用[20],是其改善动脉弹性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4 结语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通过氧化应激使NO生物活性受损,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及早地发现动脉弹性功能异常等血管早期改变、并加以干预是延缓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在降压基础上联合他汀、硝酸酯药物是有效的方法,但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方面显示了较好疗效,中西医结合防治血管早期病变有良好的前景。
摘要:目的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方法运用降压药物、他汀调脂药、硝酸酯类药物、中医药等药物治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结果通过氧化应激使NO生物活性受损,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结论在降压基础上联合他汀、硝酸酯药物是有效的方法,但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方面显示了较好疗效,中西医结合防治血管早期病变有良好的前景。
主动脉弹性 篇6
超声弹性成像(elastosonography)已成为医学超声成像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于甲状腺结节、乳腺肿瘤、前列腺癌等病变的临床研究[1,2,3]。本研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65例,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及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2组:T2DM组3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4.21±8.13)岁;T2DM合并EH组3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55.13±7.87)岁。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正常对照组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4.45±8.3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严格的体格、X线、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冠心病、心瓣膜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及全身大血管等疾患。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HITACHI EUB-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6.0~13.0 MHz,同时配备弹性成像应用软件。
1.2.2 检查方法
室温下,受检者取平卧位休息10 min,连接心电图,在二维超声模式下,颈动脉选择颈动脉窦部近心端约1~2 cm处,肱动脉以肘上3~4 cm处为靶观察区。在管腔均匀且内膜显示清晰状态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于T波末测量收缩期最大内径(Ds),R波顶点测量舒张期最小内径(Dd),均取3次测量的均值。在弹性成像模式下,同时显示二维及弹性图像。将探头垂直于靶血管进行手法加压-减压的细微振动,压力大小与压放频率的综合值较稳定地显示为2~3时冻结图像。在颈动脉、肱动脉后壁上选取感兴趣区(ROI),ROI区域的选择尽量只包括动脉血管壁本身,不包括周围肌肉脂肪组织和其他软组织,同时选取动脉血管腔内尽可能多些的血液区,即可获取血管内血液同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比值(B/A)。如图1所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所有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素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颈动脉与肱动脉弹性功能比较
T2DM合并EH组和T2DM组颈动脉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DM合并EH组和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分别为P<0.001及P<0.05),同时T2DM合并EH组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亦高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颈动脉及肱动脉Ds、Dd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参数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01;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P<0.05;Ds为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d为颈动脉舒张期内径;IMT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B/A为颈动脉弹性比值;Ds1为肱动脉收缩期内径;Dd1为肱动脉舒张期内径;B/A1为肱动脉弹性比值
2.2脉压、血糖和内中膜厚度与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相关性分析
P<0.01;r=0.287,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脉压、血糖呈正相关(r=0.279,P<0.01;r=0.205,P<0.05);肱动脉弹性比值与血糖呈正相关(r=0.375,P<0.01)。
3讨论
近几十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人数更是居多。临床上将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作为诊治的关键。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早期评估对临床及早发现和控制大血管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超声是无创伤性评价动脉血管壁弹性功能较好的检查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来评价T2DM合并EH患者颈动脉及肱动脉的弹性功能。
1991年由Ophir等[4]提出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由于各组织间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在施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产生的变形程度亦不相同。收集相应的射频信号,以灰阶或彩色进行编码显示。硬度小,引起的形变则大,反映为红色;硬度大,引起的形变则小,反映为蓝色;平均硬度以绿色代表,因此可借图像的颜色较直观反映组织的硬度[5,6,7]。本研究以动脉血管腔内血液作为参照物(B),测得血管壁与血液的弹性比值B/A,该数值越大,表明动脉血管壁弹性越差;数值越小,表明弹性越好。
本研究结果中3组研究对象颈动脉与肱动脉弹性功能的比较显示:T2DM合并EH组和T2DM组患者动脉血管的内径变细、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等形态学改变前,其功能包括血管壁弹性、硬度、顺应性、内皮功能均已发生改变。其机制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下,机体发生多种代谢紊乱,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凋亡;同时使得凝血功能亢进,加速血栓的形成;合成和释放的NO急剧性减少,生物活性受损,血管平滑肌对NO的反应性下降,从而最终导致颈动脉及肱动脉的弹性减弱,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8,9]。T2DM合并EH组除了高血糖外,同时还存在高血压的刺激,更是加重了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2型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往往是原发性的,高血压不仅同高胰岛素相关,并且与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纤维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0]。高血压加速了动脉壁纤维化的形成,同时增加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纤维细胞增加、胶原和细胞基质堆积,从而表现为动脉的弹性减低,内中膜增厚[11,12,13]。
本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弹性比值与脉压、内中膜厚度显著正相关;肱动脉弹性比值与血糖显著正相关。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受左心室射血速率、大动脉弹性及外周阻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脉压增大则动脉血管壁的压力也增大,血管内皮因子的活性及功能受损、失调,提示动脉弹性减退,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高血糖、高血压严重损害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使T2DM患者、T2DM合并EH患者的大动脉和中动脉的弹性均发生改变。颈动脉和肱动脉内皮损伤引起内皮功能受损,继而动脉内膜受损,中膜平滑肌大量增生,管壁增厚是动脉血管弹性减低的根本原因。
主动脉弹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5 月~2013 年6 月在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就诊92 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 其中男62 例, 女30 例, 年龄51~82 岁, 均在我院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时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92例患者共检出129 个颈动脉硬化斑块, 按照斑块性质分为3 组, 其中软斑组39 个, 混合性斑块组54 个, 硬斑块组36 个, 临床排除脑部出血性病变, 排除心源性、低血压性脑梗死, 经常规超声检查, 至少有1 个斑块厚度>1.5 mm, 且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附近。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日立EUB6500、EUB7500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 频率5~13 MHz。受检者平静呼吸, 呈仰卧位, 充分暴露颈部, 先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 利详细描述斑块的厚度、形态、位置, 内部回声, 有无钙化及狭窄, 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息, 依据Hodgson的斑块分类标准[5], 将斑块分为软斑块组、混合性斑块组、硬斑块组。选取最大厚度斑块, 在清晰显示二维图像后, 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 在颈动脉的长轴切面, 固定探头于斑块处, 选取弹性成像ROI区, 包括颈动脉斑块, 且感兴趣区面积为病灶2 倍以上, 手持探头做微小振动, 将仪器显示屏上代表压力与压放频率的综合数字指标控制在2~3 为宜。 采用双幅画面同步显示, 实时观测二维成像图和弹性成像图, 同时弹性图中颈总动脉血流色彩显示红色时固定图像, 采用不同颜色的编码区别不同组织内部的弹性高低, 在ROI内部, 将斑块区域定义为A区, A区的选择尽量将全部斑块包括在内, 其应变值用ROI A表示;将颈总动脉内的血液成分区域定义为B区, B区的选择尽可能多的包括血液成分组织, 其应变值用ROI B表示, 计算B/A值即应变率, 即SR值。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采用4 分评分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分[2], 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①1分:斑块表面几乎完全呈现为绿颜色;②2 分:斑块内部呈现为绿色与蓝色的混合, 但绿颜色占主要部分;③3分:斑块呈现出以蓝颜色为主, 板块周边部分可见绿色;④4 分:斑块几乎完全呈现为蓝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 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 (各组斑块ROI A值、SR值)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相关性进行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斑块ROI A值及SR值分析
三组斑块共129 个, 软斑块组39 个, 斑块厚度1.5~5.2 mm, 混合斑块组54 个, 斑块厚度1.5~4.7 mm, 硬斑块组36 个, 斑块厚度1.5~5.7 mm。 三组斑块的ROI A值及SR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F =167.034、886.361, P < 0.01) 。 其中软斑块组ROI A值 (0.0029±0.0008) 高于混合性斑块组 (0.0016±0.0007) 及硬斑块组 (0.0002±0.0001) ,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 = 0.0013、0.0027, P < 0.01) ;混合性斑块组ROIA值高于硬斑块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 =0.0014, P < 0.01) 。 软斑块组SR值 (2.18±0.40) 低于混合性斑块组 (5.61±2.29) 及硬斑块组 (44.69±8.88) ,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 = 3.43、42.51, P < 0.01) ;混合性斑块组SR值低于硬斑块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 = 39.08, P < 0.01) 。 见表1。
2.2 三组斑块弹性评分结果
三组弹性评分各分值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62, P < 0.05) ;其中软斑块组与混合性斑块组、硬斑块组弹性评分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4.76、6.91, P < 0.05) ;混合性斑块组与硬斑块组弹性评分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8.51, P < 0.05) 。 见表2。
注:ROI A:斑块弹性应变值;SR:颈总动脉与斑块弹性应变值之比
2.3 斑块弹性评分与斑块ROI A值及SR值相关性研究
直线相关分析得出, 斑块弹性评分与斑块ROI A值及SR值均成正相关性 (r = 0.758、0.835, P <0.05) 。
3 讨论
颈动脉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原因, 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对于临床后果不一, 不稳定斑块易于破裂, 引起严重急性脑血管事件。 常规超声依据斑块的声学特征将斑块分为软斑、混合斑、硬斑。 软斑、混合性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 病理成分以脂质成分居多, 溃疡出血, 组织硬度低, 硬斑属于稳定性斑块, 纤维组织、平滑肌成分居多, 组织硬度大。超声弹性技术能够反映被检测组织的弹性 (硬度)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由国外学者提出[6], 弹性成像原理是将受压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 利用色彩的不同来反映组织的硬度, 方占军[7]研究以实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价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软硬度, 他们认为:软斑块表现为黄绿色或者以绿色为主, 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 而钙化斑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 但是沿用乳腺超声弹性评分标准,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目前国内外对于其它还没有统一标准[8,9,10], 同时由于观察者弹性评分主观性较强, 容易造成误差。 弹性成像中定量参数弹性成像ROI A值、SR值, 作为一个量化指标, 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中显示硬斑块组ROI A均值及SR均值与混合性斑块组及软斑块组ROI A均值及SR均值有明显差异。说明弹性成像定量参数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的斑块。本研究同时还显示软斑块、混合性斑块、硬斑块ROI A值呈负相关, 随斑块硬度增大, ROI A值逐渐减小, SR值则相反。 斑块的病理组织成分的差异导致不同, 弹性成像ROI A值及SR值与病理组织改变密切相关, 软斑块组病理特征脂质成分多, 纤维组织及平滑肌成分少, 炎性活跃, 组织硬度小, 可形变能力强, 弹性成像上表现为斑块弹性成像ROI A值大, 混合性斑块组由于斑块的溃疡、出血及纤维化、钙化成分增多, 硬度较软斑大, 硬斑块组由于纤维组织、平滑肌成分多, 脂质成分少, 无溃疡及出血, 组织硬度较大, 可形变能力差, 弹性成像上表现为斑块弹性成像ROI A值小。 弹性应变率 (SR值) 反映的是正常组织与病灶的形变的比值, 因此变化趋势与ROI A值正好相反[11,12]。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弹性成像ROI A值直接反映每个斑块组织形变的指标, 但由于弹性成像对于压力及压放频率要求较高, 导致数值的可重复性差。 SR要求有同等深度参照物对照, 本研究中由于颈动脉斑块周围没有同等组织, 因此在弹性成像过程中尽量保持显示屏上代表压力与压放频率的综合数字指标控制在2~3 为宜, 多次重复测量, 同时选用颈总动脉血流作为参照物, 减少误差。
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具有直观, 可重复比较优点, 应用于颈动脉硬化斑块, 可能较弹性彩色图及弹性评分图更为准确提供不同斑块的硬度信息, 可以提供不同类型斑块更客观组织的软硬度信息。
摘要:目的 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6月在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92例患者, 共检出129个颈动脉硬化斑块, 按照斑块性质分为3组:软斑块组 (39个斑块) 、混合性斑块组 (54个斑块) 、硬斑块组 (36个斑块) , 分别对各个斑块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 记录并比较各个斑块感兴趣区弹性应变值 (ROI A值) 及应变率 (SR) 。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评价各组斑块, 并分析与ROI A值及SR值的相关性。结果 ①三组斑块的ROI A值及SR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F=167.034、886.361, P<0.01) 。其中软斑块组ROI A值 (0.0029±0.0008) 高于混合性斑块组 (0.0016±0.0007) 及硬斑块组 (0.0002±0.0001) ,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0.0013、0.0027, P<0.01) ;混合性斑块组ROI A值高于硬斑块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0.0014, P<0.01) 。软斑块组SR值 (2.18±0.40) 低于混合性斑块组 (5.61±2.29) 及硬斑块组 (44.69±8.88)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3.43、42.51, P<0.01) ;混合性斑块组SR值低于硬斑块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39.08, P<0.01) 。②三组弹性评分各分值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2, P<0.05) ;其中软斑块组与混合性斑块组、硬斑块组弹性评分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6、6.91, P<0.05) ;混合性斑块组与硬斑块组弹性评分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1, P<0.05) 。③斑块弹性评分与斑块ROI A值及SR值均成正相关性 (r=0.758、0.835, P<0.05)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斑块弹性ROI A值及SR可以定量反映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质地, 可以作为常规超声评估斑块稳定的组织学参考。
主动脉弹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3~73岁,平均(47.7±16.0)岁;鼻咽癌9例,淋巴瘤9例,喉癌3例,腮腺癌2例,颈部转移癌3例,下颌恶性混合瘤1例,口咽癌1例,下咽癌1例,舌根癌1例,上颌窦鳞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所有患者入组前从未接受过放疗。患者放疗剂量为每周5次,每次2 Gy,进行连续放疗,总剂量为32~70 Gy,平均(54.1±8.2)Gy。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loka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5~14 MHz高频线阵探头,该仪器采用ET技术并配备数字化图像管理系统,能够在B/M模式下实时跟踪并记录血管前后壁的运动轨迹,自动计算并显示血管内径的变化曲线。记录放疗前(A组)、放疗后(整个疗程放疗结束后)1~5 d(B组)及放疗后3个月(C组)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参数。患者检查前休息20 min,用水银血压计测量3次患者肱动脉血压,取平均值。嘱患者平躺,头后仰并偏向检查部位对侧,使颈部充分暴露。自颈总动脉起始处至颈内、外动脉分叉上2 cm,进行横切和纵切扫查,观察血管走行是否纡曲,有无斑块及狭窄,血管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充盈情况。选择颈动脉窦近心端1.5~2.0 cm,血管走行较平直处,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并进行3次IMT测量,取其均值为IMT样本值。
ET检查方法:连接肢体导联心电图,选择B/M操作模式,显示颈总动脉长轴,选择中上段为取样区,调节M型取样线角度,使之与颈总动脉壁垂直,以获取最佳图像。将取样门分别置于颈总动脉前、后壁的内中膜交界处(图1A),启动ET技术,连续获取10个以上心动周期的颈总动脉内径变化曲线并存储,输入血压测量值,选择其中5~8个平稳波形进行分析,系统自动计算并显示与动脉弹性功能相关的5项参数(ET参数):硬化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ity modulus,Ep)、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此5项参数均进行左、右侧各3次检测并取这6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样本值(图1B~D)。
图1男,60岁,喉癌。取样门位置及颈总动脉放疗前后ET参数检测。A.ET技术取样门位置及跟踪曲线;B.放疗前颈总动脉ET参数检测;C.放疗后颈总动脉ET参数检测;D.放疗后3个月颈总动脉ET参数检测
本研究由同一操作者完成,使用同一台仪器对所有病例进行数据测量,方法统一。为了保证测量的一致性,同一病例在放疗前后取相同的测量位置,即测量位置均选择颈动脉窦近心端1.5~2.0 cm,血管走行较平直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与A组比较,β、Ep、PWVβ均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以16例相同病例为样本,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1~5 d分别与放疗前颈总动脉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后1~5 d比较,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与与放疗前比较β、Ep、PWVβ、IMT均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放疗前比较,P<0.05
注:*与放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颈动脉通常被包括在放疗范围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颈动脉损伤多有报道。放疗性血管损伤和非放疗性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放疗性血管损伤在放疗野内的大小动脉均受损伤,放疗野外的血管正常。Bitzer等[9]认为,放射性照射后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受累血管发生内膜纤维性增生,内膜出现泡沫细胞及广泛的肌内膜细胞增殖。射线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滋养血管闭塞引起管壁缺血是放疗后引起血管狭窄的间接作用机制。Sugihara等[10]研究发现,放疗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明显降低,但电镜扫描显示内皮细胞形态完整。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缺失致血管松弛机制受损是血管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同时局部血流降低有利于栓子形成。血管放疗性损伤的离子化效应机制包括血管直接损伤导致的内膜增生、中膜坏死和纤维化[1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常发生于无任何可见的IMT增厚之前,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之一[12]。既往临床多将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作为诊断动脉硬化的主要参考指标,但IMT只能反映动脉壁的结构形态变化,无法反映内皮细胞早期功能受损所致的动脉弹性功能下降[13]。ET技术是一种对动脉血管弹性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7,14],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相位轨迹跟踪法,借助血管壁回声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可对血管壁的位移进行高精度测量,对动脉内膜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和记录,结合血压测值完成对血流动力学的量化分析,从而得到血管弹性功能5项指标(ET参数):β、Ep、AC、AI及PWVβ。各参数计算公式及意义如下[15]:①β=ln(Ps/Pd)/[(Ds-Dd)/Dd],其中,Ps:动脉收缩压,Pd:动脉舒张压,Ds:收缩期最大内径,Dd:舒张期最小内径。β代表动脉血管的硬化程度,发生动脉硬化时,该数值升高。②Ep(k Pa)=(Ps-Pd)/[(Ds-Dd)/Dd]。Ep代表动脉血管的弹性,血管弹性越强,Ep越小,故发生动脉硬化时,该数值升高。由于β取用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的自然对数值,故相对于Ep而言,血压的瞬态变化对β影响较小,对Ep的影响较大。③AC(mm2/k Pa)=π(Ds2-Dd2)/[4(Ps-Pd)]。AC的含义是将血管视作中空结构,在给定脉压差下,动脉内腔面积发生的绝对增量。发生动脉硬化时,该数值降低。④AI用百分比表示,即AI(%)=(ΔP/PP)×100,其中,ΔP为收缩期血压最大值与外向脉搏波和反向折返波重合位置血压值之差,PP为整个脉搏波的振幅。AI通常用来衡量折返波效应,是衡量主动脉弹性的一个间接指标。血管弹性减退会导致整个脉搏波的振幅减小,即PP值减小,从而使得AI绝对值增大。因此,发生动脉硬化时,AI值增大。⑤ET技术采用PWVβ替代经典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PWVβ是由β和水锤理论推导而来的[15],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ρ为血液密度(1050 kg/m3)。PWVβ可以反映大动脉僵硬度,动脉硬化时该参数值增高。
本研究部分结果与文献[8]相同,即头颈部放疗患者放疗后比放疗前,其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中β、Ep、PWVβ均升高,AC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放疗后早期即可出现血管功能损伤,同时,血管形态学的主要参数IMT并无明显的变化。这一结果支持ET可以准确监测放疗后血管弹性功能的变化。
本研究中AI的取值出现标准差大于均值,AI检测结果不稳定,波动性较大,AI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其可能的原因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年龄跨度非常大(13~73岁)。传统上,依据脉搏波的曲线进行AI测量。折返波的快慢代表了血管顺应性的高低,顺应性越高,折返波返回滞后时间延长,前向波和反向折返波重合位置趋向发生在舒张期,即收缩峰之后,AI取值趋向负值方向;顺应性越差,折返波返回滞后时间缩短,前向波和反向折返波重合位置趋向发生在收缩期,即收缩峰之前,AI取值趋向正值方向,文献[16]和本研究的样本值均验证了这一点。年龄小于25岁的患者其AI值趋于负值,且年龄越小,取负值的AI绝对值越大。年龄大于25岁的患者其AI取值趋于取正值,且年龄越大,AI值越大此外,文献[16]中AI的取值均采用正数,随着年龄的增加,AI的取值由大变小再变大,这与本研究中AI的绝对值完全相符。由于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大,导致AI取值变化范围很大,故AI的标准差大于均值。文献[16]也指出,AI值各年龄组间标准差过大,且与其他ET参数间相关性差,变化趋势缺乏一致性,表明AI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刚结束比较,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β、Ep、AC、AI、PWVβ均未发生显著改变。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β、Ep、AC、PWVβ均发生了显著改变,而AI未发生显著改变,表明放疗造成的血管功能损伤放疗后3个月依然存在,但未继续加重。
IMT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文献[17]指出放疗后的时间是IMT增厚的主要相关因素(P=0.008)。Muzaffar等[18]研究显示,放疗后1年比放疗前颈动脉IMT明显增厚,放疗后2年比放疗后1年更有所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颈总动脉IMT在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刚结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放疗刚结束颈动脉尚未发生形态学改变,但放疗后3个月比放疗前颈总动脉IMT增厚,即出现了形态学改变。这一结果表明,放疗导致的IMT增厚相对弹性功能的改变发生较晚,且放疗导致的IMT增厚可以更早发生在放疗后3个月。
总之,ET是一种可行的早期检测血管功能损伤的方法,由于无创、经济,可以较早发现放疗后大动脉损伤,在早期预防以及临床干预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局限性为:①样本流失过大,从放疗前的32例到放疗后3个月的16例。这是因为本研究对象均为肿瘤患者,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发展而放弃复查和继续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因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明显的不适,因而未能按时复查,从而导致失访率较高。②观察时间跨度略显不足,如果能观察到放疗后半年和放疗后1年的数据,则参考价值更高。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动态评价颈部放疗对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检测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A组)、放疗后(整个疗程放疗结束后)1~5d(B组)和其中16例放疗后3个月(C组)的颈总动脉超声检测数据:硬化参数(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B组与A组比较,β(7.53±3.02对6.25±2.34)、Ep[(94.53±41.76)kPa对(80.16±35.19)kPa]、PWVβ[(5.88±1.41)m/s对(5.46±1.20)m/s]均升高,AC[(0.83±0.37)mm2/kPa对(0.99±0.37)mm2/kP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IM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同病例比较,β、Ep、AC、AI、PWVβ、IMT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相同病例比较,β(6.96±2.76对5.13±1.61)、Ep[(81.56±42.81)kPa对(69.50±28.22)kPa]、PWVβ[(5.39±1.41)m/s对(5.02±1.04)m/s]、IMT[(0.70±0.21)mm对(0.63±0.15)mm]均升高,AC[(0.97±0.35)mm2/kPa对(1.12±0.26)mm2/kP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早期即可发生动脉弹性功能改变,3个月后损伤持续存在,但未继续加重。血管形态学主要参数IMT于放疗后3个月增厚,晚于ET参数改变。ET技术能够早期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颈总动脉弹性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