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艺术

2024-06-21

点评艺术(精选6篇)

点评艺术 篇1

摘要:作为最基础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语言组织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好地理解并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语文课堂点评语言的艺术与魅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观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点评,语言艺术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重要的课程之一,是语言艺术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需要语文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点评,发挥课堂点评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会相差二十倍。

一、语文课堂语言点评的无效现象

(1)点评语言直白单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直白单调的语言点评造成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往往只用简单的“回答正确”“好”“不好”来回应,有时甚至没有点评。还有人常把口头点评语言用在课堂上,如“哦”“好吧”“那么”“好像是这样”等不标准的点评语言来应对学生的回答。这种单调苍白的点评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老师的意思,还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产生课堂应付的学习态度。

(2)简单的语言激励。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对学生采取鼓励教育。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你回答得很正确”“你的发言很棒”“你很聪明”等点评语言,但是对于学生如何正确,如何很棒,如何聪明,教师并不给予具体说明。这种简单的激励,可能初始阶段会对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麻木、枯燥,激励作用慢慢淡化。老师不将学生的回答作以细致分析,导致学生对答案没有明确的认识,对问题不能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知识的掌握模糊不清。

二、语文课堂语言点评的艺术和魅力

(1)真诚的语言点评,课堂情感升温。教师在语文课堂给予学生的真诚的点评,可以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会更加积极。

慧敏是一个乖巧、内向的女孩,她很喜欢语文,但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一次提问中,老师发现慧敏的手举得很低,头也不敢抬。于是老师趁这个机会请她发言。慧敏表现得极为紧张,声音非常小。老师微笑着说:“慧敏,老师和同学都很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是现在只有我和你身边的同学听到了你正确的回答,后面的同学肯定也很想知道,你可以大点声音告诉他们吗?”慧敏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声地再次回答了问题。老师点评说:“谢谢慧敏同学,回答很精彩,问题分析得很到位,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有了这次经历,慧敏在课堂上的发言变得主动积极,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2)鼓励启发的点评语言,课堂充满活力。鼓励启发的点评语言,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课堂充满活力。下面是课堂教学案例的片段,课文是《三顾茅庐》。

学生:如果没有刘备的再三邀请,诸葛亮是不是就不会帮助刘备打天下了?

老师:是啊,诸葛亮是不是太会摆架子了,跟你们似的,要老师问三次才会告诉老师答案,看来你们跟诸葛亮一样聪明啊!

(同学笑了起来)

学生:刘备为何如此欣赏诸葛亮,诸葛亮真的那么厉害?

老师:你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其实从现代科技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而在古代,科学是不被多数人懂得的,所以他被称为“神人”。刘备跟诸葛亮是患难兄弟,是朋友,同学们是不是也很乐意帮助自己的朋友呢?让老师看看你们的朋友在哪?

(同学们都牵起朋友的手)

(3)幽默的语言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展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智慧和能力,是一门教学艺术。幽默的语言点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幽默的点评还能化解尴尬,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通过幽默的点评,轻松帮学生走出困境,维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敏感的心灵。教师不仅担任传授知识的责任,也负有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小学生对教师有畏惧之情,害怕在老师面前犯错误而躲避老师,对老师的提问也总是小心翼翼。教师应该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他们的朋友,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4)生动贴切的语言点评,课堂深情满满。生动贴切的语言点评,可以将教学内容引申到实际的生活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课堂深情满满,给予学生适当的情感教育。下面是教师讲授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堂点评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母亲为何能以80多斤的身体去承担100多斤的负重吗?学生:因为母亲要照顾家,对子女的爱让她变得有力量。老师:是的,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所承担的实际上是支撑起了整个家。老师:请同学想想,歌颂母亲的诗词有哪些?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师:明明同学读得很有感情,你对母亲有什么想要表达的话吗?学生:我想对妈妈说,我爱她!老师: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都写在一张纸上,拿回去给妈妈看,好不好?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形成一定的自我认识和世界观,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语文是塑造学生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教师要注重语文课堂点评语言的良好应用,将点评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点评艺术 篇2

作为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高考作文题目每一年都抢足了风头,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昨日,2013陕西高考作文题目出炉,立刻引发了关于“经验与勇气”的讨论。本报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三位作家,他们对今年的陕西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

第一、“给出的命题素材比较蹩脚,但是也可以激活考生联想,写出无数种作文。工匠不敢切割是因为商人没有投保吗?徒弟大胆切割,有没有切坏了要赔偿的风险?师傅审美品位太低,因为根据“道法自然”的高端标准,应劝说商人保持原生态多好!当然,如此工匠就挣不到钱了。”

第二、“从刚恢复高考的前几年主要倾向于政治,到中间十年转变为空谈的道理性题目,直到2008年以后更注重“人性”的命题方式,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在不断地进步。”吴克敬表示,这次陕西高考作文的命题就非常好,“高考学生正好处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处,经验与勇气的话题正好符合了他们的现状。”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相符合,也就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让高考作文可以摆脱程式化的模式。

同时,在吴克敬看来,这个话题不仅是一个作文,更是让孩子们对未来提前进行思考。“我们的人生就如同题目中的美玉,你能否去发现去认识美,就看你选择以怎样的方式面对。面对困难人会止步很正常,但只有鼓起勇气去隔开它,你才能获得美。”

第三、作为全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两届金奖得主,陈毓的小小说《雉诱》《减法》《两个老人》等多篇文章都曾被一些出题官拿去做考评中学生的阅读考题。有考生在其博客下留言询问标准答案时,陈毓表示会心存恐慌,努力作答,但能否得考官高分,心中则十分没底。

让点评成为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点评;评价;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课堂点评,教师能够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考查学生是否有效学习,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进行教学点评时要坚持目标多元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让这一重要的环节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进行评价时,最好能从学生感受和阅读体验出发,留意学生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重视课堂评价的多角度性和创造性。

一、语言激励,细节具体

经常听课,也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但不外乎“你答对了” “你真棒”“太好了”等笼统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没有指出学生究竟对在哪里,好在哪里,特别是对有独创性见解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获得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就会丧失更多创新机会,失去个性和质疑。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明确指出好在哪里,让学生感觉到表扬的实实在在,而不是笼统的应付,更能够提高学生大胆质疑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对于“日晚倦梳头”的解释就是一个很恰当的激励产生创新的事例。多数同学认为是天色已晚,我懒得梳头的意思。教师可以在此处进行问题设置:“有没有同学对这样的解释有疑问呢?”首先看到应该是学生的惊愕,但短短的时间之后,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了。有位同学认为“日晚”是日上三竿的意思。课堂上的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上此起彼伏。可以就此给学生分组,两组各代表不同的观点,大家找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见,合理的鼓励产生的效果真是不同凡响。

二、激励评价,鼓励成长

合理地运用好语言的评价功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快乐地成长。合理的评价是语言的一种神秘功能,不是蜜却胜似蜜,不仅能让学生甜在心里,还能更加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境界。很多教师都是严师,严师出高徒,这本身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学习,获得知识。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对学生过于苛求,淹没了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学习时只会言听计从,生搬硬套死板的知识和方法,没有了个性,失去了独立分析问题的动力。古人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可见,古人都早就认识到,对于学生的鼓励和对他们的优点的发现是多么的重要!初中生正是性格初长成的关键时期,严格要求是必需的,但多加鼓励,及时进行适当的评价更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幸福滋味。还以上面的例子为据,对于李清照的《武陵春》诗句 “日晚倦梳头”意思的理解,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知识储备,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理解。

三、兼顾理性,不可盲从

实践证明,适时的评价与鼓励的确能够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张扬个性,获得创新的发展。不过,如果过于迁就而一味地没有原则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尤其是一些缺乏是非评判标准的激励,也将是有害无利的。对于学生的观点,鼓励是应该的,但应该有标准,要兼顾理性而不盲从。例如:在学习《智子疑邻》这则寓言时,各种学习过程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学习了这个故事之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一阵叽叽喳喳的讨论之后有学生开始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多数同学认为:要多听取别人正确意见,不能因亲或疏而偏废某一方。回答之后自然会得到教师的鼓励。但也有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明白了:即使有了不错的建议,也不能轻易告诉别人,有可能得不到好的回报,反而被诬陷。”对于这样的回答,虽然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得出的很有个性化的观点,如果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随口也给学生的回答一个鼓励的话,就会显得毫无理性,而且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四、促进发展,张扬个性

合理有效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改的本身就明确强调要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激励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些评价对学生的印象深刻,久久印在心里,不能忘却,起到终身的激励作用。曾经和一些往届的学生探讨过这样的问题,这些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依然对某些评价历历在目,还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师的话语,依然觉得终身受益。一位学生记得教师给她的作文评语是:你的习作反映了你昂扬的斗志,包含锲而不舍的精神,生活态度乐观向上,令人佩服。她说这样的评价一直激励着她走上了工作岗位,用心学习,阳光生活。由此可见对于不一样的学生,评价的方式以及话语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个性表现,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词不达意,一切均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原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评价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映以人为本,课堂评价不仅仅满足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获得自由发展。

综合上述,评价的合理性和艺术性是和老师对学生的热爱程度以及教师的学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应该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终身学习,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上,用自己的智慧让课堂点评的艺术之花常开常盛,永不凋谢。

参考文献

[1]姚昌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J].阅读与鉴赏,2010(01).

[2]石刘保.刍议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J].文学教育(中),2010(02).

[3]李志培.如何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J].中学生作文辅导,2011(03).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点评艺术 篇4

一、点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点评可使学生定位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同时,课堂点评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点评艺术

(一)点评要有鼓励性。

中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教师的点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鼓励性的、精炼的语言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适当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多鼓励他们,会提高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个人的优点、进步、成就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他就会丧失信心。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学生当然要毫不吝啬地鼓励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对即使答案有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也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激励。特别要鼓励那些成绩较差、平时不爱发言、偶尔举手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鼓励性的点评对于刺激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活跃课堂的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二)点评要有教育性。

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当发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偏差时,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正确引导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或偏激时,我们应委婉地进行批评指正。

(三)点评宜准确入微。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对一些错误的回答,教师却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回答究竟是“错”,还是“对”。过分的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赞誉或夸奖,可能使他们终身受益,但教师的评价如果很随意、不明确,学生听了之后就犹如喝凉开水,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过多的廉价表扬会默然处置。

当学生的回答得好时,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

(四)点评要有艺术性。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点评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目光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学会幽默,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讲究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的眼神、一段赏识的话语,都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五)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学生自评,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自己完成练习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养。

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互评主要在于形成集团的标准、集体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彼此交流议论,来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课堂讨论,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挑战,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学习不再是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而变成了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驱使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

学生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见解,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点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点评是教师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传授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临界点,是教师品德修养、语言技巧、创造思维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教师恰当把握点评艺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剂,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掌握和运用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时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点评要有鼓励性,同时应有教育性,更不能模糊评价,要讲究点评语言的艺术性,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点评方式也不应该局限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点评艺术 篇5

电视民生新闻以本土化的栏目设置特点, 符合各地方电视台的实际优势。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民生新闻主持人发挥其点评艺术, 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不能仅仅简单播报, 更需要发表意见性的信息。因此研究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 表现艺术形式

1. 新型的新闻评论形式。新型的新闻评论形式是“说新闻”, 主持人在实际“说”新闻的时候, 会将新闻稿件背熟, 把它变成腹稿, 以这种方式播报出来的新闻更便于人们了解, 而且播报新闻也如聊天般自然。而使用这种评论形式主要是由民生新闻的性质决定的, 它是面向社会、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 是一种百姓新闻、社会性新闻。使用“说”的形式播报可以拉近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但是“说”和人们平时的聊天还不一样, 它是有态度、有目的、有内容的, 对事情除了讲述外还要进行点评。[1]

2. 点评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点评中的互动性主要是主持人的点评语言和观众之间进行的互动, 这种互动具有嘉宾参与、多样性、灵活性的特征。同时民生新闻节目在遵守操作性原则的时候就要体现出这种互动性, 面向社会、人们日常生活来制作新闻节目, 提高新闻节目的社会性, 使更多的观众主动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民生新闻主持人点评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深层次的情感互动、信息加工层面的互动、节目形式上的互动三方面。

3. 点评具有针对性。民生新闻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就是快、平、短, 这造成了主持人在进行点评的时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并夹叙夹议、即时点评。在叙述某件新闻的时候, 主持人会针对该新闻做出相应的点评, 让观众在观看民生新闻的时候可以感受新闻的逻辑性。

(二) 语言艺术形式

1. 个性化。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点评艺术的个性化语言, 主要是指主持人个人的魅力, 即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真实的评论语言、真诚的讨论都是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所在, 整个民生新闻栏目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新闻行业发展的趋势下, 主持人魅力在节目中的作用有所提高, 而语言点评艺术更需要主持人的独特风格, 使节目更加人性化。比如《南京零距离》节目主持人的点评语言就具有犀利、干脆、冷峻、直接的特点, 是一种冷幽默式语言;而《第七日》节目的主持人的点评语言就是一种黑色风趣、可爱、含蓄、柔和性的语言。主持人的不同风格, 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在长期的风格塑造中就会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语言魅力。[2]

2. 口语化。电视民生新闻更多的是讲述关于百姓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升学就业、车辆改道、物价调整、停水停电等, 而新闻中的主要对象就是郊区农民、下岗工人、打工仔、基层警察、保姆等。因此需要采用口语化的点评语言, 从百姓的角度看待问题、点评问题。首先在词语选择上, 口语化的点评语言应尽量使用口头常说的词语, 避免过多使用书面语, 如“小张, 简单点说”, 就尽量不要说成“小张, 切莫冗长”。其次在点评句子的选择上, 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地说。最后是形象具体的点评, 避免作报告式的长篇大论。[3]

3. 亲切化。亲切化的点评语言是指主持人在点评的时候需要实在的、可以为百姓提供帮助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语言。亲切化语言绝不是使用漂亮、谄媚的语言, 是要从百姓的角度提出符合百姓心理的点评语言。主持人在点评时的立场要与百姓的立场一致, 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给观众一种亲和力, 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4. 本土化。在电视民生新闻语言点评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本土化, 点评语言越来越富有人情味, 像和朋友交流一样提出建议性信息, 摒弃传统播报中的严肃的教化式语言。虽然本土化点评语言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但是在实际点评的时候也要拿捏好尺度, 不可以将标准语言全部由方言代替, 要体现出点评的实用性、逻辑性。

三、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存在的问题

(一) 点评中批评性语言过多

在民生新闻中, 批评性的新闻所占比例较多, 虽然民生新闻主要是针对百姓的普通生活而设置的, 出发点也是让百姓讲述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投诉不满, 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所以主持人在点评的时候也决定了其立场应当注重百姓的利益, 监督权利主体。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在舆论监督中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点评、报道过的民生问题、矛盾, 基本上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甚至某些百姓会认为媒体比上访要更实用一些, 经过媒体的报道所有的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如看病就医、法律援助、经济纠纷、升学就业、安全事故、房屋质量等社会现象。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都会找媒体解决, 而主持人也就充当起了“法官”, 以为民出头为原则点评社会问题, 同时掺入个人情感, 滥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点评时过多使用批评性语言。[4]

(二) 点评的方式缺乏规范性

主持人是电视民生新闻与观众密切联系的桥梁, 在传播意见性信息、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 主持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主持人的点评语言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中衡量主持人水准的首要指标就是观众对主持人的点评是否可以听得明白、清楚。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说, 他们所说的语言将潜移默化地对观众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影响, 而规范化的点评语言不仅是规范的语音, 还有规范的修辞、语法等。若是在点评的时候没有使用规范化的语言, 就很容易造成用错词性、读错声调、读错字音等问题, 造成信息传播的不正确、不完整等。另外, 过多的口语点评也会造成信息点评的啰嗦、重复, 如在新闻说“齐晴”实际上是“齐秦”;说“硬井盖”其实是“阴井盖”, 这样就很容易对观众造成误导。

(三) 点评的层面不够深入

主持人的点评能够体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取向。但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大部分存在滞后性, 只是对事实性信息进行播报, 没有充足的意见性信息。主持人的点评也存在锋芒不够、点评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言语缺乏、点评不到位等问题。一些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报民生新闻, 在普通新闻播报的时候可以顺利进行, 但是在陈述观点性信息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而主持人在拥有更多的生活阅历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新闻素养。据报道, 目前节目主持的拥有5年工作经验的较为普遍, 但是具有20年工作经验的主持人几乎没有, 这就造成了民生新闻存在严重的缺陷, 其深度不够。

四、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 通过自身点评带动社会舆论

首先,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政策理论水平, 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点评, 调动节目的影响力。所以主持人要对国家的政策方针、党的基本路线等准确认识和把握, 在点评事件的时候发挥自身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关注民情动态, 在点评的时候从群众的角度和立场分析问题, 提出可行性建议。其次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专业技能, 在点评的时候能够通过点评带动社会舆论, 把握事件的整体方向, 从而指引受众做出科学的行为。例如在点评“学生暑假期间出现血荒”这一新闻事件的时候, 某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避免血荒、为防止血荒做准备”等点评语言, 明显地看出该主持人对这一新闻并不是很了解, 这样的点评也会使观众更加迷惑, 不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二) 提高点评的人文理念

在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人文理念的提高方面, 需要主持人使用可以满足广大观众接受需求的点评语言, 说出的点评语言应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表现出同情、理解群众的感情, 从而实现主持人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将主持人心里的善意投入到主持人的点评中。

(三) 主持人品牌化

主持人品牌化就是在创建民生新闻栏目的时候选择具有特色的主持人, 并大力宣传主持人的特色, 使其在观众心中形成固定的模式, 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品牌力量, 缩短观众对接受节目的时间, 从而增强民生新闻的影响力、观众认可度

五、结语

民生新闻主持人采用恰当的点评艺术, 不但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带动节目效果, 还有利于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其存在的不足, 提出其未来的发展目标, 可以更好地促进民生新闻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琳.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3.

[2]米广弘.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山西大学, 2010.

[3]赵晓颖.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求生之路[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郭军帅.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探究[D].郑州大学, 2010.

点评艺术 篇6

一、用激励为课堂升温,让灵感恣意闪耀

上课学生不开口,不主动积极思考回答,课堂就会沉闷如一潭死水。高明的教师善于掀起水面的波澜,让课堂“活”起来。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学生的一个小小的灵感火花,也要真诚地鼓励、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请听———

“真是充满诗意的表达!如果说得慢一点就更好了,大家就更能领略其中的诗味。”

“忘我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一种热烈的浪漫的牺牲精神!”

“有哲理之美!”

“真美啊!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样热情的点评,会起到“皮格玛利翁效应”,让学生如沐春阳,给学生以信心,激励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去探究未知,更重要的是,这种诗化的点评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无形中提升其语言素养。赞美一定要真诚、多角度,兼顾个体与全体,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和心理期待,教师热情地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二、用解析为课堂纠偏,替思维正确导航

学生因为认识、个性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课堂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教师如视而不见,学生的错误不能纠正,当头一棒又会挫伤其积极性。怎样把握一个度?应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养成习惯。来听听《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生:我想用比喻来定义爱。爱是一副望远镜,一戴上,所有的人都更近。

师:比喻很新颖,但应该更柔美。

生:爱是万物五彩缤纷的和谐。

师:这句“五彩缤纷”特别好!但注意,爱情是炽烈而又专一的!

这里,教师的点评是真挚的,纠偏是诚恳的,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长者姿态,而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对捕捉到的发言作出反馈,准确地指出其优点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又明了地指出其认识的不足。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纠正了其认知的偏差,引导学生会想、会说、说对,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

三、用拓展为课堂升格,引理解跃上层楼

早在许多年前,人们对教师就有过“一桶水”的要求。确实,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伸展自如,就必须有丰厚的积淀。请看下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

生:如果我们只看这个题目,不一定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爱情诗。

师:这可能是在翻译的时候,取了诗中第一句话作为题目。也许作者的原作是另外一种含义。比如你们马上要学到的《为了忘记的纪念》中有一首五言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原作是一首自由诗,翻译的时候,白莽就把它译成了格律诗。自由诗的诗句是这样的:自由和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为了爱情,我宁可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宁可牺牲爱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出了一对年轻人恋爱、结合的过程,以及在夕阳中他们慢慢走向天国的过程。

师:(笑)这也是一个解读的角度,但他们并不是一起走向天国的。裴多菲写下这首诗后一年多的时间就战死沙场了,他为自己的祖国捐躯沙场。他的尤丽娅,这首诗的抒情客体,在一年之后就改嫁了。

这样的点评,旁征博引,把学生模糊的认知清晰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两个点评,我们还可以看出教师有厚实的积淀,方能厚积薄发,方能有如鱼得水、酣畅淋漓的表达。多读、好读、善读,是每位语文教师知识储备的源头活水。

何止于此?品诗歌,教师就应是情感细腻的诗人;教讲演,教师就应是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赏山水,教师就应是倾心山水的导游;读童话,教师就应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小孩……

上一篇:发现法下一篇:笔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