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2024-09-14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共12篇)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1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 以下简称大创计划) 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实施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 支持部分优秀学生以此为依托开展科研、实验发明等创新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从2007年开始, 教育部就在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了大创计划; 2012年,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类别, 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在导师指导下, 自主完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撰写研究报告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等科研创新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对促进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营造创新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从项目选题和申报、项目实施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几个方面, 对如何调动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项目选题和申报

1. 加强宣传力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 扩大参与面

本科阶段一般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环节较少并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和参观性的实习, 学生很少接触到真正的科学研究, 更不知道如何去开展科研活动。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申请参与大创项目并能正确而恰当地选题, 学校层面应加强对大创计划的宣传。如果未能在学生群体中对大创计划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宣传, 会导致很多学生对项目毫不知情, 或者即使知晓也表现出兴趣不足的情况。因此, 高校应当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构建信息交流的平台, 让同学们了解到大创计划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此外, 学校层面可以适当的奖励机制, 如创新学分、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等激励措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另外, 辅导员要与具有指导资质的教师进行联动对学生宣传, 让学生对大创项目具有深刻的了解, 激发学生兴趣, 让更多有志于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加入其中。

2. 明确目的, 培养正确价值观

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充满困难与挑战的工作, 这就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学习成绩优秀, 有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 并且对项目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愿望, 而不是以追求学分、奖学金等功利为目的。因此, 作为指导老师要把好第一关, 对项目的负责人及项目成员的学习成绩、参与项目的目的和想法进行深入了解和沟通。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的同时, 明确大创计划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失败, 让每个有参加意愿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刻考虑后再做决定。对于那些只以获得学分、奖学金等功利为目或成绩较差、完成基本课程学习都很困难的学生往往会放弃申请, 而坚持参加的学生也更加明确参与大创的目的, 这是项目申报和保证实施的第一步, 也有利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科研素养的培养。

3. 加强指导, 把好选题关

科学选题是实现大创计划目标的前提。在选题时应综合考虑课题的创新性、价值性、可实施性及时限性,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目的。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创新意识, 但由于其知识积累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 他们往往很难把握学科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的横向交叉关系, 由此使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合理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若肓目确定选题和方案, 则很难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所以, 学生进行申报选题时, 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 使创新项目从选题开始就趋于最优。在选题阶段, 一是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实验室条件, 对学生公布大致的科研创新课题, 让学生来进行选择; 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自由选题, 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辅以有效的指导。在学生选择课题时, 教师应该适时提供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 提高项目申报选题标书的质量和科研价值, 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将自己的科研思路强加给学生, 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不能放手不管, 不给予有效指导, 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导师对项目选题的创新性、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审, 并对不够完善的项目选题提出修改意见, 从而为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创新计划的最终目的奠定基础。

选题后,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 独立撰写项目申报书, 包括“项目研究背景”“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项目创新特色概述”“项目研究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及“项目组分工”等几方面。在此过程中, 学习查找文献, 总结归纳和撰写的能力, 同时能够让学生对课题有更深的了解, 理清思路, 对后面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真正做到让学生了解大创计划项目, 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搜集能力以及科研的敏感性。

二、项目实施和实验数据处理

1. 师生通力协作, 培养基本科研技能

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学生大多缺少系统的科研训练, 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欠缺, 独立科研能力较弱。很多情况下, 学生片面追求项目结果, 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 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 缺乏科学、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只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小问题, 而非整体把握, 不能主动地领悟研究中出现的种种情况, 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另外, 学生习惯了围绕教师开展学习进行实验, 对于在实施大创项目时难免会遇到困难, 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也会打消参与项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指导教师与学生通力协作配合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对于导师而言, 应投入较大的精力与热情去指导学生, 相应的就能激发起学生做项目的热情。

在项目实施中, 学生所接触的均是书本上找不到的东西, 初进实验室许多事情尚不清楚, 如科研仪器的使用, 实验试剂和耗材的购买, 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等, 如果无人指导, 将会直接影响后续项目实施的进度, 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主动参与到方案和计划的实施中来。首先, 要向他们讲解基本的科研方法, 如教会他们如何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 修改实验方案; 向他们讲解实验室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 进行部分基础实验训练他们的实验能力; 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其次,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如规范整理参考资料和试验数据记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研中出现的困难和失败现象,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指导过程中做到既不是撒手不管, 全让学生自我摸索, 也不可以全盘包揽, 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是指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 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指导教师只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为其指引大方向, 具体实验方案的调整让他们自己制定, 积极鼓励他们多去探索, 允许失败, 在失败中客观分析原因, 总结分析之后鼓励他们再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

2. 强调过程,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强调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以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而不仅是通过实验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大学生创新训练的计划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作风。

团队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大创项目成员一般3 ~ 5人, 由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组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团队进行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密切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实施能力。

三、撰写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

实验研究结束后, 学生开始撰写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 这是大创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数据整理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数据准确、实事求是、描述科学规范。大多数学生没有撰写科研论文的经验, 不知道改如何去写, 甚至有些学生连参考文献的格式都不明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够从头开始, 从基础开始, 一点一滴地去进行指导, 但不能越俎代庖, 或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做,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提纲, 撰写初稿, 再与学生进行交流, 提出修改意见, 让学生自己修改论文, 反复推敲后确定终稿。让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严密性。在大创计划项目完成后, 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 进行结题答辩时, 指导教师也要把好质量关, 指导学生认真对待结题报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 遵循学术规范, 禁止其在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中的抄袭和弄虚作假。

总之, 实施大创项目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应当注重大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指导教师从项目申报选题、项目实施、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几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做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新时期大学生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人才培养,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 2012.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2

(一)项目背景

倘塘黄豆腐是乌蒙山南段的一个小镇倘塘的特色美食。倘塘黄豆腐是在民族迁徙中来到倘塘的。倘塘由汉、回、彝、苗等几个民族交叉杂居而成,汉族主要在明朝的洪武年间迁徙而来,把豆腐技术带来后,迅速传遍开来,走进家家户户。都说“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但是流传在宣威倘塘一带的民谣。“云南有个十九怪,倘塘豆腐栓着卖。远看像串黄玛瑙,近看口水流出来。”中的倘塘黄豆腐却是可以“拴着卖”的美食。明洪武年间,随明军入滇的南京籍xx0余户秦、李氏汉人戍边倘塘,带来了家乡做豆腐的技术,之后结合当地的原料、水质、气候条件和饮食文化,形成倘塘黄豆腐独特的制作技艺,世代沿袭。

倘塘镇直属曲靖宣威市,地处宣威北部边境,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城43公里,市镇公路为二级油路,交通便利,全镇有公路412公里。东连乐丰,南临来宾,西接龙潭得禄,北邻杨柳与贵州威宁隔河相望。居住着汉、回、彝、苗、仲五种民族,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梨等经济林果;xx,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8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劳务为主,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倘塘跃入“云南省百强乡镇”行列;xx,全镇工业总产值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xx6元。倘塘黄豆腐发展成为“公司+农户+市场”的新兴产业。

虽然倘塘黄豆腐在云南省境内畅销,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空间不断缩小,使得传统技艺的存续和原本依附的产业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挤压了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空间。

在宣威市,素有世上有三苦,推磨、熱糖、做豆腐的古语,因为做豆腐耗时长、工序多,致使很多年轻人不愿继承制作技艺而外出打工,造成传统制作工艺面临濒危。同时传承人逐渐老龄化,后续力量断代严重,面临着传统技艺传承发展人亡艺息的困局。并且云南很多地区还是相对贫穷落后,很多人宁愿外出打工生计,也不愿选择这样一种缺乏市场前景、缺少经济效益的传承人。因此,保护与传承倘塘黄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迫在眉睫。

而红河学院定点扶贫红河州金平县金河镇闸门村。开展产业扶贫,寻求产业发展。一年来,积极推进县级项目库项目实施:发展土鸡养殖52xx只投入万元;委托合作社养殖生猪5xx头投入万元,实现分红资金5万元余元;实施奶牛养殖项目村合作社(惠源生态种养殖合作社)投入资金30万元,农户投入资金3万元,已实现首次分红。种植黑木耳菌棒2万根投入10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中;推广砂仁种植154亩,种植砂仁苗万株投入万元;推广木瓜种植3750株,补贴建档立卡户3万元;发展板蓝根种植项目育苗15万株投入资金万元。具有丰富的扶贫经验。

《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xx17-xxxx年)》由云南省发改委和省农业厅、林业厅联合编制,其中提出,到xxxx年,云南省将创建并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此引领带动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为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xx6月13日,云南出台了《云南省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社会扶贫网云南频道、“一部手机云品荟”等平台和民族节日、10·17扶贫日活动,发出消费扶贫倡议,推动参与消费扶贫各类主体的需求与贫困地区特色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使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

(二)自身具备素质

1、团队成员出自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广播电视学专业技术优秀学生,受专业教师的指导,有着优秀的摄影摄像技术、航拍技术、剪辑技术,且拍摄备较为齐全,可供团队完成创作。团队的成员熟练掌握单反相机的操作,灵活的使用摄像机以及无人机拍摄的操作,熟练掌握ps、pr技术等;

2、红河学院依托中央财政资金专项项目建设,建设国门大学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中心模块包含:融合媒体实践平台、融媒体生产发布运营实验室、国门大学大数据分析实验室、融媒体直播(导播)实验室、融媒体业务流程教学平台、建设国门大学传播虚拟演播室、建设面向全社会的培训服务体系、智能媒体处理教学平台、重构新闻生产流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为项目提供支持。

3、宣威作为我的家乡,对此比较熟悉,能够更好的开展一系列工作。

二、项目研究内容(目前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一)项目研究现状

据自身了解及观察,倘塘黄豆腐制作技艺于xx被命名为宣威市级非遗项目,xx被命名为曲靖市级非遗项目,xx被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xx13年,陈会群被命名为该项目宣威市级传承人。倘塘黄豆腐用料考究,需选用当地高山黄豆和黄石渣山泉水作原料,点制时用酸浆而不用石膏,再以姜黄煮染上色。相比较普通豆腐而言,工艺流程又复杂得多,制作过程包括泡豆磨浆、烫浆滤渣、酸浆点制、包块成形、火煮染色、上串吊挂六道工序。经过三煮三挂后,色、香、味、形俱佳。倘塘黄豆腐现年产可达千余吨,远销省内外,不仅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对当地助力脱贫,进行非遗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成为宣威饮食文化中灿烂篇章。

虽然倘塘黄豆腐在云南省境内畅销,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空间不断缩小,使得传统技艺的存续和原本依附的产业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挤压了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空间。

在宣威市,素有世上有三苦,推磨、熱糖、做豆腐的古语,因为做豆腐耗时长、工序多,致使很多年轻人不愿继承制作技艺而外出打工,造成传统制作工艺面临濒危。同时传承人逐渐老龄化,后续力量断代严重,面临着传统技艺传承发展人亡艺息的困局。并且云南很多地区还是相对贫穷落后,很多人宁愿外出打工生计,也不愿选择这样一种缺乏市场前景、缺少经济效益的传承人。因此,保护与传承倘塘黄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迫在眉睫。

作为一个宣威本地人,我认为黄豆腐作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应该被更多人所熟知,被更多人品尝,但黄豆腐作为一种特色水平,它的知名度却极低,本地人也因为制作豆腐不能满足基本的经济支出,从而放弃了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选择了外出务工。只有少数的人在坚持,本项目将以专业的影像纪实手法,利用网络与新媒体及广播电视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进行影视创作,以“倘塘黄豆腐”为主体打造短视频特色美食助力脱贫攻坚项目。通过把现代新型传播手段和传统美食相结合,增加倘塘黄豆腐的知名度,扩大销量,带动倘塘镇的经济发展。

(二)项目实践意义

美食消散、器物永存、匠心永恒,黄豆腐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匠人精神和匠心精神的发展,从而促进其自身传承和发展。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传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的食品。

(三)研究内容

1、黄豆腐的历史、制作工艺、食用方法

2、黄豆腐当今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何促进豆腐的销量带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及如何促进黄豆腐制作工艺这一省级非遗文化的传承

3、用短视频的方式将黄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对这一食品以及非遗文化有所了解,扩大豆腐销量,带动经济的发展,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让它不只局限于宣威倘塘,局限于云南省,走向全中国,甚至走向世界。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提升豆腐知名度,带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2、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难点

1、短期无法有实质性效果

2、2、拍摄前后与当地政府协调、联系,同时与村民的沟通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可能的创新点

(1)技术上,融媒体创新,依托红河学院融媒体发布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传播平台,缩短传播时限,多渠道传播,宣传信息内容可被更广泛的传播博。增加了项目与用户的互动,通过VR、虚拟技术和融媒体平台,提升产品观赏效果。

(2)内容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六)项目可行性

(1)本团队由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广播电视学专业优秀学生组成,由学院的专业教师指导,可提供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持,成员均具备较好的拍摄技术,并且有先进的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设备以供产品制作完成。

(2)黄豆腐制作工艺是省级非遗文化,且黄豆腐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项目进度安排(查阅资料、选题、自主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研制开发、填写结题表、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参加结题答辩和成果推广等)

xxxx年10月—11月,查阅资料,再次明确选题;

xxxx年11月—12月,细化项目研究方案,进行项目开题;

xxxx年01月—04月,收集宣威倘塘黄豆腐有关历史,制作,政策等资料,包括:制作工艺,影视作品、研究文献、口述历史、书籍文字对黄豆腐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收集资料,进行挖掘与研究。充分展现其所具备最大经济价值以及非遗文化的现实意义,同时细化项目研究方案;

xxxx年05月—07月,整理调研材料;

xxxx年08月—12月,补充调研,开展实地调研,采集调查采访,实地了解黄豆腐的具体制作技艺及食用方法,对项目后期工作进行规划安排;

xxxx年01月—02月,进行纪录短片或黄豆腐宣传片作品拍摄制作

xxxx年03月—04月,对前期的所有影像等材料进行整理规划,运用数字媒体进行专业剪辑融合,将最终的纪录短片及宣传片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红河学院现有的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宣传方案涵盖技术领域广,积累实践经验。

四、拟利用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资料等)

(一)场地

1、宣威倘唐黄豆腐制作坊,用于拍摄调研的场所

2、红河学院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用于后期制作及宣传

(二)设备

1.大疆Osmo Mobile两台

2.斯坦尼康两套

3.专业摄像机三台

4.专业单反七台

5.微单一台

6.打印机一台

五、项目经费预算与用途(购置实验消耗材料(低值品)、资料、加工测试、打字复印、调研、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等经费开支)

支出项目

金额(元)

主要用途

备注

打印复印

xx0

用于打印复印项目材料

资料费

xx0

用于购置项目所需的书籍资料、查阅资料所需费用

差旅费

1500

前往宣威倘塘的路费与食宿费

路费与食宿费约300元/人

宣传费

100

用于后期各类平台的宣传

合计

xx00

六、项目预期成果(研究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申请专利、开发软件、产品研制改良与创新、项目鉴定、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影视作品、手工作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与推广、运动赛事的策划与创新、运动训练器具和体育教学教具改良与创新或其它形式的创新成果等)

1.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完成系列摄记录短片及宣传片,构建影视资料库;

3.后期对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带动经济发展,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七、项目诚信承诺

本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成员郑重承诺,该项目研究不抄袭他人成果,不弄虚作假,按项目研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项目负责人签名: 项目组成员签名:

年月 日年 月 日

八、指导教师意见(从项目科学性、前沿性、可行性、研究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加以评价)

签名:

年 月 日

九、学院评审意见

(评审意见分为两部分内容:1.对本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审核意见;2.对本项目各项内容真实性及学院所能提供支持条件的具体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名: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十、学位评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学位评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盖章: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3

【摘要】本文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背景下,结合郑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际,浅谈了该项目实施心得体会,以期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關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根据(教高〔2011〕6号)和(教高函〔2012〕2号)文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全国性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本文结合笔者指导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多学科交叉是教育新常态的必然需求

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是人才的发展,而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新时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尽可能的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材料与力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大工程背景下学科交叉的典范,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郑州大学工科领域力学、工程、材料等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发展迅速。中心以交叉学科为背景,注重实践创新,提供力学、材料、制造、数值模拟等领域全方位的交叉学科训练机会,在锻炼大学生的同时,着重提高动手能力,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已经历了多年的长足发展,讲究质量,注重内涵的新常态教育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要以更高水平,更要要求,更宽阔视野去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问题。转变模式、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创新驱动已成为教育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多学科交叉的框架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成为创新的参与者,让学生在项目的进行中有充分的自由度。

二、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反思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质上是一次大学生能力的蜕变,一次升华,真正将课本上,教科书式的内容以一种可视化、可体验的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笔者所指导的是工程力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大学生,开展的是力学与材料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知识充分融入课题,多次组织跨学科的交叉思维碰撞交流。笔者认为,这是一次交叉学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尝试,同时也是学校在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指导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值得反思,以期能更好指导项目顺利进行。

(一)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交叉科学的创新性实验对于单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经历补充所需学科知识。郑州大学在该方面早作安排,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导向,提前安排大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和材料的预先学习,从最初的文献查找,图书查阅,文献检索的技能入手,让大学生尽快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尽快融入交叉学科的研究中。

(二)如何高效开展训练活动?

时间管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存在误区,尤其对于交叉学科训练的大学生,在时间的合理安排布局上需要定期指导。这本身也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工科教师通常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在教学之余的时间还要分配硕博士研究生指导,因而如何安排足够精力给大学生提高能力需要慎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三)如何检验训练成果?

交叉学科的复杂性使得成果的检验具有一定难度,不能以单一学科的标准去验证所获得的成果,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与研究生相比缺少的是足够多的科研实践投入。但是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在对最终成果的判定方面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标准,而不能仅仅以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作为判断。笔者建议组成交叉学科评定委员会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判定,这一点可以参考大学的教授委员会或者学术委员会。

(四)如何将效果最大化?

综合性大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平台,同时也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摇篮。然而近年来大学越来越被冠以象牙塔的称谓,突显了大学的封闭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行为的社会性也应该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大学应该兼容并包,并且积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心是河南省首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机构,较早的与美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在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等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有所建树。项目中大学生通过与交叉学科的国际化导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充分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一个培养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新常态下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导师、学生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主动性,助力项目的顺利开展,以期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真荣. 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7-29.

[2] 马鹏举,王 亮,胡殿明.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工程训练平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27-129.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4

关键词:创新,教学,实践

在大学本科阶段, 有两个层次的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前者通过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让学生初步认识科研为何物;后者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1) 2007年实施以来, 已形成有国家级、省级、校等三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得到了学生、教师与学校普遍赞誉, 同时促进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情。2010年笔者有幸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到了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第一手教学资料, 从教师与教学角度, 谈一些体会, 与大家共勉。

1 扩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面

国内多数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下细分出多个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这种专业划分过细、各自孤立的情况, 对学生和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其直接后果是构建了教学、学生群体、专业知识块小壁垒。学生或设计师若想逾越这些小壁垒, 付出的努力远超学习专业知识本身。于是, 多家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他们带着“怎样做、什么时候做、什么人来实施”的疑惑, 进行了整合教育、工作室制度、项目制之类的教学改革与实验。

我们把该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作为一次教学实验。在实施项目过程中, 学生需要用的知识和技能广泛, 如3D技术、代码、平面设计, 甚至音效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艺术设计教学主要课程内容。

遇到这些专业知识空白点时, 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利用纸质与电子两种形式学习资料相互补充学习, 效果良好。另一方面, 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 与常规教学相比, 理论知识不再占优势, 理论与实践旗鼓相当, 时间上, 再配以两种知识交叉进行学习活动。通过观察这个项目整体实施情况, 这种学习教学方式呈现出非常理想的效果, 学生有效地、快速吸收了专业知识, 推动了项目实施。

2 充分理解专业内涵, 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2) 学生对艺术专业的全面理解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以及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都是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客观来说, 许多本科生对“艺术设计专业是什么”含糊其辞。这类项目正好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用实践来理解专业具体是什么, 从文字性的理解上升到感性的认识, 最后全面理解专业的内涵。学生对专业充分认识后, 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 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向, 有意识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参与实际项目。最后, 对职业发展制定个性化的规划。实际上这种方式, 在一些成熟的学科已经使用多年。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起到一个实验场的作用, 使学生根据爱好、特长及自身条件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发展, 为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提供了预实验机会, 拨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3页) 开学生发展道路上迷雾, 制定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充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行方式,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队员的才能。 (3) 一般认为数字艺术人才要求应有“科学+技术+艺术+团队”合作特点, 这个定义中, “团队”即团队精神。只有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实际上从选择项目组成员时, 团队合作能力没有作为参考指标, 仅从个人技能和专业素养考虑出发, 作为选择参与人的标准。项目进行到中期, 各种问题与矛盾如水落石出一般呈现在每个参与者面前。同时, 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和缺陷暴露无遗:他个人能力突出, 但没有协调能力, 缺乏沟通, 在矛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经过几轮磨合后, 指导教师只能重新调整项目负责人。进过调整负责人与项目分工、调整心态、加强沟通, 项目顺利结束。

4 教学方式变革探索

教学一直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执行的一项任务, 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 在教学的另一端—教师, 同样面临着“改变与适应”。伴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 我们的通信方式, 甚至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样, 教学须打破原有的模式或是思维定式, 以更灵活、更具技术色彩的面貌适应大学教育。

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改变生产关系, 改变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教育方式也主动或被动进行着改变。正如20世纪初, 现代学校教育方式取代私塾式教学;职业教育上, 传统的师徒学习方式被现代职业教育取代一样, 在人类急剧变革的当下, 大学教育方式被动或主动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革。

当今社会, 网络这种物理上虚拟的世界成为人类社会上的现实空间。传统大学教学具有固定的时间、地点特征, 及教师输出知识和学生输入知识的单向知识流等特点。而与之对比的是, 不同空间、不同地点、不同通讯方式的双向知识流的教学已逐渐出现。从本次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的经验来看,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更能为大学生接受, 教学效果更佳。教学中使用到通信方式包括: (1) 语言, 空气作为传播媒介。 (2) 电话, 电话语言与电话短信。 (3) 电脑网络, 这种方式是最活跃的方式, 可用QQ等即时通信软件, 可用文字、语言、视频, 甚至是远程控制等进行教学指导。

手机网络, 手机QQ, 手机微信, 手机飞信等手机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同样可作为教学指导方式。实际上, 大学生这种方式与其他人群相比, 更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当然, 这些方式是否有效或是可行, 都还需要实践来进行检验。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目的与教师的努力目标相结合, 为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艺术设计大学生提供可能。但实施以来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项目较低的覆盖率, 让项目本身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每年10个项目, 按每个项目5人限额计算, 最多50位同学参与。与学校15000人的基数相比, 0.33%的比例可用“极低”来表述。其次, 完成质量不高及评价标准片面。很多创新实验项目最后成果很多以报告形式呈现, 这种方式只能反映项目部分内容, 很多创新点及锻炼学生的过程无法有效展示, 因此, 如何以更直观真实的方式作为项目成果是以后我们需要深入探索。

*通讯作者:廖承德。

参考文献

[1]孙百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32) .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9088.htm.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5

按照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相关工作的安排,根据学生本人申请,2014年5月18日学校将对已通过中期检查的部分2012年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现将此项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结题验收项目范围

2012年上半年尚未结题和2012年下半年拟结题的大创项目。

二、验收答辩安排

(一)验收答辩时间

2014年5月18日上午8:00开始

(二)评审地点

教二楼125会议室

(三)答辩要求

1、采用实物、软件演示和PPT汇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介绍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重点论述项目取得的成果、项目特色或创新点。

2、评审时将严格控制答辩时间,请各项目组在汇报时注意控制陈述时间。每个项目陈述、答辩合计8分钟(其中陈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专家提问和学生答辩3分钟)。

三、注意事项

1、学生在会议室等待答辩时,请认真倾听答辩陈述组成员的汇报,遵守现场规定和要求,保持现场安静。

2、答辩顺序详见附件1。

3、请参加答辩的学生按照安排表顺序,提前20分钟到场等候,不能按时参加答辩的则视为自动放弃。

4、学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成果展示中心”已出具规模。对于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学科竞赛中完成较好的实物和软件作品,学校欲将其保留在成果展示中心供学生参观学习。请本次结题中有实物、软件的项目填写大学生创新成果优秀作品信息表(详见附件2),在项目结题当日交实践教学科魏老师。

请各院系及时通知各项目组学生按时参加结题验收,如有疑问,及时与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魏老师联系,联系电话:61773009。

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答辩安排表

哲学思维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篇6

摘要: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广泛开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实践基础。本文结合创新项目的选题、执行与完成到创新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发展阐述了哲学思维模式下的实践意义,依据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逻辑开展的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哲学实践;大学生创新;思维;方法论;批判

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竞争能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急需改进的薄弱环节。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2008年,西安理工大学成为第二批入选此计划的高校,从而为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发展契机。

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协作精神成为培养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的目标,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我校高等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认知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观念、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需要。对于工科,尤其是对机械学科,实践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加强实验和工程训练环节、认识创新设计的过程与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而言,时间和空间是前提(课内学时的削减,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环境与条件是必备(配套的符合技术发展要求的实践条件),要求、内容和方法是关键,评价与激励是指挥。

在外部客观环境的激励下,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学生的研究方法等是创新项目有序开展的关键。学校希望创新,但单纯的希望是不可能完成理论创新抑或技术创新。严格地说,创新的想法是创造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多年的创新项目指导与实践过程显示:哲学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土壤;哲学方法论是创新性实践实现的基础;哲学批判精神是创新性实践的发展之源。

一、哲学思维与创新项目的选题

科技创新注重创新思维,所谓的创新思维具有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也具有批判性、辩证性的特点,辩证思维是根本,普遍联系是依据。以近几年我们开展的创新项目为例,自2002年至2007年,笔者一直从事大型射电望远镜创新型设计中索驱动并联机构的力学建模与实验研究,2008年参与索驱动并联机构加工机床的设计。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陕西民间老艺人操作皮影人,以对索研究的专业敏感性发现,可以将悬索机构应用于皮影人操控的自动化表演。2010年笔者第一次带领本科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题目拟定为《用于皮影的悬索驱动机构设计》,2011年该项目申请到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第八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11年笔者第二次带领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题目拟定为《音乐皮影人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2012年该项目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并获得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2年带领学生申报的《基于音乐特征识别的索驱动皮影人表演系统的开发》获得第九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5年笔者带领学生申报两项创新项目“索驱动系统的畸变相似性理论与实验研究”与“双皮影人机械结构设计与自动化实现”。

从理性思维角度去思考皮影人和索驱动机构,这是两个领域的概念,一个属于艺术范畴,一个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如果仅仅依靠专业角度的理论去思考,不会将两者联系起来,但如果从非逻辑思维去考量,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会发现两者又有着一定的联系:轻质、操作方便。虽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皮影人自动操作实现领域成绩突出,但他们在皮影人的自动操作方面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手,而我校提出的方案在结构和经济性方面略胜一筹,只是目前还缺少足够的技术实现。在创新性层面上,我校的皮影人自动化方案更具新颖性,其得益于笔者的哲学性思维,哲学的实践性意义不逊于它本身的逻辑思辨。

二、哲学方法与创新项目的实施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人更像人。古代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哲学应该是能够实践的”,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今教师去思考和学习。笔者担任本科生专业教学以及研究生专业教学工作,然而却自学生阶段就始终困惑:为什么学而无用论在当今社会如此盛行。因为大学的知识是死的,脱离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不到知识以应用实践为目的,一旦知识陷入理论解释理论的怪圈将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的好的事情,人就一定会去做。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认识到要想让学生从枯燥的读书中发现知识的美,必须吸引学生参与实践,首先在本科生中广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德行教育。

2010年以来,笔者所指导的创新项目中学生有十多个,刚进入创新项目实践环节时,他们面对项目开展不知所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同学之间懂得合作,表现内向地也逐渐开朗起来,在知识面前,学生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参与者间争抢竞赛荣誉的情况,而他们更多地关注项目本身,一个小小的创新项目实践团体的组织让笔者看到一个知识全面的学生一定是德行兼备的,教师在学生知识的获取上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正确的引导的确可以发掘出学生的美德。

当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求知,项目的实施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重要阶段:讨论。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开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把握大的设计方向,由学生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比如在索驱动并联机构的设计上,本科生对理论模型构建、对优化无所适从,教师就从简单的系统入手,深入浅出地解释模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学生在音乐辨识方面遇到很大的技术问题无从下手,通过让学生联想音乐喷泉的应用来理解皮影人音乐辨识的意义,将普遍联系的哲学方法论应用到创新项目的实践中,收效显著。学生通过讨论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学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指导提高了个人的哲学性思维能力。比如皮影人项目第一次提出突出索驱动特色,第二次提出突出音乐辨识和动作专家库的智能控制特色,第三次项目从双皮影人角度提出创新性,题目的拟定也是从实践中凝练出新特色。

三、哲学批判与科技创新

索驱动机构与皮影人操作的紧密联系是对二者进行批判性思维。索驱动机构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定性思维认为这类机构无法和皮影人相结合;另外索驱动机构在控制方法上相对比较复杂,对于皮影人自动操控存在理论局限。但如果换一种思维,皮影人并不需要严格的反馈控制以及精确控制,皮影人的手动杆控制可以用柔性索取代,这在工程领域已经得到印证,通过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律性分析,索驱动机构也可以代替手动杆对皮影人进行粗略控制,实现皮影人自动化。

哲学的批判性来源于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与革命性的活动。以实践为基础所构建的实践哲学成为了一种批判现实、变革世界的积极力量。通过第一次创新项目的开展,笔者发现索驱动机构可以在皮影人上使用,再次体会到:科学上大胆假设的重要性和小心求证的必要性。第二次创新项目的开展,笔者发现音乐辨识在皮影人自动操控技术层面上的可行性意义,从而更进一步接近古老艺术——皮影人的实现,但这两次创新活动并不完美,只能实现单一皮影人的操作,为此,大胆提出第三次创新项目实践主题——双皮影人自动操控系统开发。如果在技术上能够实现,本项目无疑是索驱动机构在崭新领域的技术实现,是哲学、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成功案例,印证了哲学对当今理工科大学的意义,它是大学的头脑,是理工科老师进行教学科研的智慧之源。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7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 其主要是以项目为载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需要经历项目选题、查阅文献、项目分工及实验测试、撰写结题报告、论文、申请软件著作权或专利、结题验收等诸多环节。整个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掌握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项目案例

以我校2013级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专业3位学生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P2P技术的内联网安全通信系统》为例, 探讨实验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结合理论课程、个人学习兴趣进行前期调研, 发现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员工的个人隐私、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等信息必然涉及到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 因而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安全, 防止内部数据流入公网。基于此目标, 确定项目选题, 通过对P2P网络中节点认证、安全隧道建立、数据安全传输等方面的研究, 实现基于P2P的安全、便捷的内网数据通信系统, 具有安全登录验证、分布式加密、信息与文件安全传输、加密视频聊天及加密语音通话等功能。内部用户通过该私有即时通工具 (而不是QQ等) 交互的数据无需通过外部服务器, 最大限度保护内部数据安全, 同时用户间点对点的加密数据发送, 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健壮性, 满足企业内部安全、便捷通信的需求。

2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重在参与, 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创新的理解不是提出全新的技术和理论, 也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 考验学生将理论学习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的实施强调兴趣驱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

项目由客户端、服务器端组成, 客户端完成登录、聊天、文件 (在线、离线) 传输、视频语音聊天等模块, 服务器端完成用户管理、NAT穿越等功能模块。模块实现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有些是学生课堂中学习过的, 而有些是全新的概念, 从未接触过的,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必须自学, 延伸教学知识体系的内容。同时, 不难发现理论知识对项目的引导, 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网络通信、身份认证、密码学、Windows编程等技术, 并逐步建立起软件工程思维方法。

为了实现便利性和高效性, 项目采用P2P与C/S架构相结合的模式,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上, 完成了项目测试网络的搭建, 更一步需要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P2P实现、NAT穿越技术, 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 定义不同功能需求采用的网络模式。

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实现知识积累的过程。初始设计时候, 学生根据数据库所学知识, 以通用的用户名、口令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 通过网络抓包发现, 登录过程传输的用户名和口令是明文形式, 暴露了安全问题, 那么加密口令是否能保证安全, 但又可发现存在重放问题, 通过对银行U盾分析, 最终决定采用挑战响应的认证模式, 解决了登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此外, 学生还对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产生兴趣, 又查阅人脸识别、键鼠行为识别等资料, 分析相关的实现算法和技术, 拓展视野。

创新并不一定要提出很前沿很高深的理论和技术, 只要能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自己合理的方案就是创新。项目中用户的交互数据进行了加密和认证, 必须用到加密算法, 那么设计握手协议解决密钥协商问题、设计数据报文格式解决数据传输 (包含在线、离线数据) 就成为一个核心问题。项目组学生给出自有的数据包格式, 并对字段进行详细设计, 以达到握手、注册、登录、文字信息、心跳等多种信息传输。

创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索, 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不怕失败。对于离线数据的传输问题, 学生提出发挥P2P技术的精髓, 离线数据不发给中心服务器, 而是交由在线客户端代理处理, 那么在线客户端如何选取, 并且方案的优劣性还有待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衍生新问题, 不断验证、总结以修正方案。

创新项目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过程, 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 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协作。团队必须明确一致的团队使命和目标, 共享学习成果, 恰到好处的交流, 正视冲突, 求同存异, 强调成员的责任意识。

3 反哺课堂教学

指导老师是项目的引导者, 在选题、功能模块定义、实现技术和方案中参与讨论, 提出建议, 拓展学生思路。教学相长, 在沟通过程中, 指导教师学习如何了解学生心理, 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 如何给予合理的引导,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项目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提高指导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师把这些经验带入课堂, 反哺课堂教学。同时参与项目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能以点带面, 影响周围同学, 使得更多学生受益。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完成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关, 指导教师可以将项目分解, 设计成多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将多个知识点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必须参与到实验中, 复制指导项目的模式,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提示和设疑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查阅资料,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团队协作的工作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坚定迎难而上的务实态度。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 也是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教学模式和内容必定会有一定的优化, 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摘要:学生主导创新训练项目立项、申报、实施等整个过程,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从中汲取经验, 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本文以具体的项目实施为例, 讨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本科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丽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的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3) .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8

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提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理念,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首要任务。而作为社会创新主体的大学生,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后简称为“创新项目”)的设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校大学生应该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通过参加该创新项目,很多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该项目的主旨和意义认识不清,参加“创新项目”主要为了评优、保研加分,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不了解该项目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申报,直到真正参加项目后发现选题不符合自己兴趣,时间上也不能保证,造成了项目进度的拖延和结题的困难。鉴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亲身体会,

对该项目的意义和项目选题方法加以论述,同时从提高学生认识,促进平台建设,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和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1“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今创新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则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1]。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土壤和养分。

科技创新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宽广的知识体系作后盾,以浓厚的兴趣爱好、精良的实验技能为保证。可以说,科技创新也是一项综合活动,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系统训练,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并锻炼其动手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此外,“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整体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2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选题是一个创新项目是否能成功运行的前提。在科研选题时应该充分体现实用性、前沿性以及科学性[2],结合学科优势和学生的研究兴趣拟定题目。选题应该能够形成独立和完整的研究链条,并体现出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意义[3]。

如今配位化学领域中多金属中心配合物成为研究热点,基于自组装合成的功能性多核配合物的种类及结构愈加丰富多彩。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研究小组设立题为“五元杂环肟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自组装反应研究”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首先,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吡咯、呋喃、噻吩肟类配体,确定配体的分子空间结构。然后,利用配体与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Cu(Ⅱ)、Co(Ⅱ)、Ni(Ⅱ)等进行自组装配位反应,以获得结构新颖的多核自组装过渡金属配合物。最后,将其应用于乙烯聚合催化过程,研究其作为催化剂的活性和对聚乙烯结构的立体选择性。该选题对于本科生而言,难度适中,兼顾了学生对于配合物结构的浓厚兴趣和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从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以及应用,构成了完整的研究链条,有利于学生了解配位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训练。

3 推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体会及建议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创新研究经费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扼杀了创新精神等[4],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实践,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帮助学生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目前,学校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项目”时,过分地强调该项目对学生个人科研能力的培养及锻炼,而忽视了对该项目其他功能的阐述,如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沟通等实用性社会技能训练。因此,给学生造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如果将来从事的工作与科研无关,那么就没有必要浪费有限的时间来参与“创新项目”。要改变此现状,一方面,应该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科研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参与项目不仅可以培养科研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沟通、协调等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3.2 加快“创新项目”的平台建设

学校要积极树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加快创新项目的平台建设,为学生创新提供必需的硬件设施与设备,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同时建立学生团队进行专题研究,为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奠定基础[5]。

3.3 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

应着力提升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突出教师在创新训练项目中指导作用[6]。虽然“创新项目”的主体是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毕竟学生的专业知识与阅历有限,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大多数还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之中,对于科研项目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验技能储备较为缺乏。因此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在整个创新训练项目中,从理论知识的传授到科研思路的启发,乃至实验操作的示范,指导教师都应该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以保证“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

3.4 学生要有勤俭节约的精神

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于采购的材料和物资应该节约使用,避免浪费。这一方面可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可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对于用到的仪器及设备,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细心操作,规范使用,并对仪器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仪器及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3.5 国家应该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对于重点项目,应该给予更多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激励[7]。科学研究特别是化学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这就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学校虽然对“创新项目”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要想深入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此外,学校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学生奖励,以激励学生投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国家级、省市级乃至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可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对于学生而言,参加“创新项目”,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验分析、团队合作等各个方面的协同工作,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基础。研究发现,参加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势必会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我们去主动关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将可能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良好契机[8]。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面向在读本科生设立的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就其中的创新训练项目而言,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选择课题,独立设计研究方案,亲自组织项目实施的系统训练,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亲身实践,对项目的意义和选题方法加以论述,同时对于如何推进科研训练项目的有效实施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163-166.

[2]康连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验的思考与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48-149.

[3]周浩.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项目选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73-174.

[4]康雪伟,李伟威,陶海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广场,2009(4):214-216.

[5]李洁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验项目开展的探索与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5(13):22-23.

[6]洪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培养模式与机制探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6):121-124.

[7]李海霞,杨清林,贾顺莲.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探索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2(18):254-255.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9

关键词:实践创新,酒精传感器,单片机,思考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其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一种在新的理念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2007年4月, 江苏省教育厅在国内率先面向全省所有高校 (包括高职院校) , 启动了首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优质平台, 以创新为核心, 以兴趣为驱动, 自主实践, 重在过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创新项目的申请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每年的4、5月份申报。在申报阶段, 首先动员学生组队申报, 撰写申请表, 教师参与指导、组织活动。申请表主要包括:申请理由、项目方案、学校提供条件、预期成果、经费预算、导师推荐意见、院系推荐意见、学校推荐意见八个方面。申请理由部分主要是介绍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项目方案是申请表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研究背景、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项目创新特色概述、项目研究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项目组成员分工。本文以2012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单片机的车载酒精控制器设计与制作”为例, 介绍了项目方案的撰写方法。项目方案一般要有方案图 (见下图) , 简单快捷地介绍方案原理, 然后, 针对方案图作系统介绍。

车载酒精控制器包括控制器1和酒精传感器7, 控制器1通过I/V转换电路5和模数转换电路4与酒精传感器7连接, 控制器1还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9与汽车启动系统10连接。

车载酒精控制器工作时, 首先酒精传感器7检测车内的酒精浓度, 根据酒精浓度输出4~20m A的电流;酒精传感器7输出4~20m A的电流输入到I/V转换器中, I/V转换器根据输入电流的大小, 输出0~5V的电压;I/V转换器输出0~5V的电压输入到ADC0809和单片机共同组成的单片机系统中, ADC0809根据输入端电压的大小, 输出8位二进制的数字量, 单片机将得到的8位二进制的数字量转化成0~255的十进制的数, 判断出酒精的浓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浓度值, 从而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9中的继电器得电或失电。当继电器得电时, 汽车启动系统10控制汽车起动机正常启动;当继电器失电时, 汽车启动系统10控制汽车起动机不可以启动。通过项目方案介绍, 让阅读者对申请人的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全面的了解。

三实践创新项目的实施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网上公示一般是当年的8月份, 核准网上通知是9月下旬, 学校的管理部门接到正式批文大多在10月份。在实践创新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 以学生为项目设计的主体, 教师仅发挥指导作用。在明确了项目的目标、意义及调查研究方向后, 项目负责人在团队内部进行有效合理的任务分工, 把工作具体化、实际化,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各队员在对整个项目具有充分的认识及理解后, 接受任务的分配, 并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做相关的了解及思考, 以保证日后能有效、完美地完成分配的任务。项目主持人负责整个项目的流程, 做好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 监督指导各活动成员的工作, 制定团队工作守则, 并认真督促, 定期、不定期召开总结会议, 发表个人见解,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统筹使用经费, 做好费用计划与控制。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参与科研的能力, 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创新打下基础。

四实践创新项目的思考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自主设计、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的目的在于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 强调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因此, 要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申报机制交叉创新, 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科的人员, 相互讨论, 迸出创新的火花。积极鼓励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突破传统学科和专业的限制, 跨年级、跨专业、跨院 (系) , 甚至跨学校组建项目组, 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机制。要构建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体系。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只起辅导和协助作用。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体系, 让学生自拟题目、自拟方案、自由组队申报、自主实施。

五结束语

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是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 高职院校应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平台,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以“基于单片机的车载酒精控制器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 介绍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 并提出项目的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罗承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10

关键词:创新项目,创新人才,收获

我国《高教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当今高等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将大大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竞争力[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2]。当今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3]。从我近三年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际效果来看,确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项目的2011和2012级的6位大学生已全部进入“985”或中国科学院院校中继续深造。下面以2013级大学生参与“2015年河北省现代海洋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项目为例,谈谈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1 项目的介绍

2015年5月,2013级3位大学生申报“2015年河北省现代海洋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获得批准,课题名称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对农药脱除性能”,执行期1年。课题的选择是建立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关于界面现象章节基本内容基础上,将其实际应用到农药脱除领域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制定项目计划、查阅文献、实验操作、整理数据、报告总结等多方面,学生充当项目的主角。图1和图2为项目的主要实验数据。图1为制备吸附剂材料的XRD结果,图1a~d分别为锌铝类水滑石(Zn Al-LDH)、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十二烷基羧基甜菜碱(DCB)插层Zn Al-LDH样品。结果表明,Zn Al-LDH-DBS、Zn Al-LDH-DSB和Zn Al-LDH-DCB的第一衍射峰分别位于2.8°,2.4°和2.2°,其对应的层间距分别为3.11,3.73和3.96 nm,比Zn Al-LDH的层间距(0.88 nm)大很多,说明DBS、DSB和DCB均在Zn Al-LDH中成功插层。图2为吸附剂材料在不同温度对农药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虽然学生获得的实验数据也许不是最优,但学生从制备和表征吸附剂材料开始,到研究吸附剂吸附量及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在实验技能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

2 学生从项目中的收获

2.1 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关联到物理化学课程中“界面现象”吸附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到吸附类型、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吸附热力学等,学生从中学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且是零散、不系统。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学生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从吸附材料的制备,到吸附材料的表征,再到材料对农药的吸附,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材料的表征手段如X-射线衍射仪器和吸附量测定仪器如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等有了全面认识。由于实验中涉及到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的周期时间较长,而这些在学生通过基础化学实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学生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2 实验操作能力增强,科研素质得到提高

该项目的实验操作性强。吸附材料的制备过程:“室温下,配制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N2保护下,同时向其中滴加浓度均为0.5 mol·L-1Na OH溶液和Al(NO3)3与Zn(NO3)2的混合盐溶液,滴定至指定p H值,继续搅拌30 min,将浆液转入反应釜中,一定温度下晶化一定时间,取出反应釜,产物抽滤、水洗至中性,滤饼在恒温干燥箱中80℃干燥一夜。”吸附实验过程:“配置含一定浓度农药的水和乙醇混合溶液20 m L,加一定质量的吸附剂,按照一定时间间隔用注射器取样一次,每次取样3 m L,经0.4μm微孔过滤膜过滤,之后用3 m L释放介质冲洗过微孔过滤膜,使得微孔过滤膜残余固体与吸附介质一起进入吸附体系中。记录每个时刻的吸光度,用标准工作曲线换算成浓度,求吸附量,最后以吸附量对释放时间作图。”实验操作初阶段,学生对实验室中仪器、设备都不甚了解。在制备吸附材料时,学生遇到过许多挫折,走了不少弯路。如因使用恒压漏斗不当导致不能很好控制溶液的p H值;因不够细心,对产物抽滤时因滤纸抽破而导致失败;因忽视某些细节导致吸附材料的制备失败,等等。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并没有气馁,快速调整心态,和老师一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后成功制备得到材料。在整个实验操作中,学生对配溶液,制备吸附材料、吸附量的测定等进行了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同时,如何清晰记录实验数据,如何处理数据,遇到不正常实验现象如何对待,如何确保人身安全,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等等。还要强调的是,学生从科研项目中学会实事求是,绝不弄虚作假,不敷衍了事等可贵的求实探索精神。通过一年的项目实施,学生在科研素养、实验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研究小组3位成员都计划继续深造。

2.3 团队意识增强

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配合。项目确定之前,需要学生查阅和总结文献,了解吸附剂在农药脱除方面的应用,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写申请书。通过评审后,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个人的力量和时间有限,而项目具有系统完整性,需要团队协作,彼此之间的配合,如进行吸附实验过程中,连续进行12天多的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合理安排取样时间,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学生随时遇到问题,能够及时与实验室中研究生们进行沟通和探讨,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参与项目让学生学会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如何与他人合作,能更好的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通过项目实施,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取长补短,能力互补,才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灵感,使团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是难能可贵。

3 几点建议

3.1 宽松时间的安排

通过指导这3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深深感到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间的有限性。学生是从大学二年级进入实验室,针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实验时间只能安排在周末,平时学生空暇时间还要安排课程的各项作业。然而,周末期间学生还要参加团体活动、党课、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当然,要完成项目,这就更需要学生处理学业与项目的关系,学会更加合理统筹时间。另一方面,在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综合考虑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给予他们宽松灵活的学习时间,依据不同专业背景制定相应课程计划,尽可能给与学生更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训练的机会。

3.2 激励制度的完善

我们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四年,在激励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制度还在完善中。早在2012年,学校已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学校设立了创新与拓展类学分模块,该模块是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结题后,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指导教师获得20学时的工作量补助。但是,从教师指导的两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来看,教师没有获得此工作量补助。另外,在绩效改革中,该指导“计划”也未纳入考核体系。因此,建议学校及学院对此类计划项目的激励制度更加完善并加以真正的实施,还可将其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此外,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在保研、奖学金等方面给予制度的倾斜。这样就可以激励更多教师和大学生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创新实践、开阔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丰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春薇,李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J].现代阅读,2011(6):18.

[2]高胜利,赵方方.PBL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83-86.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篇11

1引言

新时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已经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充分认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特点,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从实践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安排,学习期间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着手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进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把创新创业项目、计算机类大学生5+2+1培养模式与一线IT公司运营模式综合考虑,使三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支撑本平台培养目标的实现。

2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2.1探索和构建了“一个原则、四大模块、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首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和构建了“一个原则、四大模块、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个原则”: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坚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吸收改革成果和先进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注重实践,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的原则。“四大模块”:第一是通识与公共基础教育模块;第二是学科基础教育模块;第三是专业方向教育模块;第四是创新与素质拓展模块。“多个专业方向”:即软件技术与应用、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等多个专业方向。

2.2建立了与培养软件工程师相适应的“一主三实”人才培养体系

“一主”指一条主线,即以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使之贯穿全学程。“三实”指以培养实用性强的软件工程师为目标,达到主流就业岗位“上岗即可用”;通过校内外实践环节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通过课内实践环节、企业合作等提供真实工程环境与项目,使学生掌握“上岗即可用”的实战技术。

2.3构建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5+2+1”人才培养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把知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构建计算机类专业“5+2+1”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职训化的基础上全面实施“5+2+1”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进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扶持项目,结合“5+2+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创新创业项目申请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受惠于创新创业项目。可以让大二的学生开始准备项目,大三上学期学生的知识达到做项目要求时开始申报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学生可以在培养模式中的“2”阶段进行项目研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严格按照IT公司项目管理和运行模式,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模式执行过程中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完成比较突出的学生,通过培训可以参加全国各级学生竞赛。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教学“5+2+1”体系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而且确实存在的场所,让学生按照公司的运营模式在其中工作,在分析了IT企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方向后,按照IT公司运营模式对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进行建设,成立了ACM/ICPC工作室、经纬工作室、图形图像工作室、嵌入式工作室,使学习环境接近生产一线环境,提高学生培养水平;通过规划与设计,按照模拟真实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建立与创新创业项目工程环境相匹配的实训基地。

3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5+2+1”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效果

浅谈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大学生学习互助平台

一直以来,创新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科技之源泉,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让人们物质生活进步,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素质修养。

当下社会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作为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和根本义务。自然,当代大学生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很多大学高校都在大力支持、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以“创新始于实践,贯穿实践,终于实践”为思想理念,为创新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一)创新实践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的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精神。让大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不落后在社会的“创新发展”的浪潮下。

(二)创新实践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实践意义重大,对个人成长、学校氛围的养成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

对自身而言,创新实践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不足,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素质。创新实践首先考验一个人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宽容和善待团队成员的缺点是一个团队产生凝聚力的关键。然后就是提高个人能力,每次活动都锻炼了我们的大局观、团队的合作以及细致工作的安排情况,对每个人的素质和魄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对学校而言,创业创新实践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更是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更加的充实有意义。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对社会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广缓解了社会紧张的就业压力,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自己的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资源和资金等问题而放弃一些好的创新创业的想法。这个推广更是培养和激励了一大批的创新创业的有志青年积极奋斗。长久以往,其必将影响很多人为之奋斗。

二、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发展现状

创新实践就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新,然后在生活中去实践。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各高校乃至国家都在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创新实践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逐渐完善。虽然现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整体是不成熟的,大部分人观望,还有部分人盲目跟风。但即使如此,创新实践的地位还是不断突显出来了。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我省各高校每年也从教学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有条件的高校还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基金,创新实践模式整体在不断完善,创新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已经逐步获得认可和鼓励,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为创新实践的实施增添了不少色彩,注入了更多的新鲜活力。去年我省教育厅发布深化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六条措施,以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措施包括设立省级专项资金、建立多种办学模式、保障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

三、创新实践平台的运行措施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网络进入校园宽阔了我们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丰富多彩,知识的获得也更加便捷。数据库能有效地管理学校,多媒体为老师的科学化、多样化教学提供便利。“大学生学习互助平台”的建立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强大,结合微信的便利,真正实现以微信平台为基体,以线下学习为手段的一个学习互助交流平台。“大学生学习互助平台”的运作主要有两个模块。

(一)线上共享模块,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便利、快捷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资源分享、生活互助和考证交流。更是可以实时互动,方便分享、交流。在微信平台里主要设置三大模块。1.学习。大学生的主要目的还是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文化素养。所以在这个模块里主要就是通过选票的方法,让他学们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再根据同学们的兴趣,为同学们挑选很多有用的资料和书籍,让同学们在兴趣中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改变以前的填鸭式教育,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学、会学的能力。2.生活。在这个模块比较有特色的就是生活英语和兼职信息的介绍。在网上查找和身边店家的联合,通过层层筛选尽量为同学们提供安全、有效的兼职信息。并且为同学们推荐生活口语教学课程和一些口头英语的学习。3.考证交流模块,这个模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模块。在这里会为同学们提供一些考证的试题和英语四六级的重点、难点和作文指导,常用词汇等,并且为同学们提供考证资讯。

(二)线下活动模块,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资源为同学们开展学习、考证等方面的演讲和经验交流。并且组织相关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线下活动就是实践活动,既提高我们自己,也锻炼参与的同学们。给他们更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也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增加人脉。一般活动的开展是以每月的活动主题来进行的。当然主题的选定形式有很多。例如:学校的主题活动,根据节日或日期自己制定一个主题活动等。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利用公共场地进行趣味游戏,开展数字拓展、趣味知识竞答、讲座等。

四、大学生创新实践中收获的效果

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学习互助平台的运行模式还是不错的,一直以学生为本,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在整个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我的收获还是比较多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以前的我是有点内向和自卑的。但是经过创新实践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开会,组织活动,所以与人接触、交流的就多了,很多时候有些话,有些情感也更愿意和别人分享。也学会和人交往,相处,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更学会了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对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得到提升

在做项目的时候,很多时候你的一个决定关乎着整个团队。很多的问题是商议解决的。这就让我有更好的机会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使问题最优化地得到解决。

(三)懂得团队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性

团队是一个组织或团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组织和团队不可或缺的灵魂。所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是很关键的,如何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创造一支和谐团队十分重要。大学生创新实践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实践中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需要大家的同心协力,相互帮助,相互去适应对方,包容对方。

五、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创新的道路是艰辛的,在整个运作的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的交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加强,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还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1.创新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一味的接受,不你能大胆的提出意见。2.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升。3.实践中眼高手低,做事太过于乐观,不能脚踏实地的思考一些事情的实际情况。

六、通过“大学生学习互助平台”的启示与思考

“大学生学习互助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平台,更多的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提升的平台。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及学识范围,我们要勇敢的承担起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校园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库,是一本百科全书。这里有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这里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学点东西来包装自己呢?这里的包装是由内而外的包装,“内”是指内在的精神品质,如: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抗压力,责任感等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外”是指外在的修养,如:人际交往的能力,演讲的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这些不仅在学校,即便踏入社会都会影响人的一生,可以真正的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现在社会是要科技专精人才,但是在做人方面必须要全能人才,只有内外检修才是根本。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知识的重要环境,更是创新实践的重要地点。现在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大学生创新实践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特点,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同时,可以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大学生创新实践注重的是实践的过程,其可以通过项目的运作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大学生创新实践是以学生为主题,以学校为依托,以社会为舞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创新实践项目的确是一个可以让人有更好的成长的地方,它可以给你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创新实践考验个人的综合素质,对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的。

虽然创新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但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克服。作为年青一代,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是国家的心脏,所以我们更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大学生作为一个祖国未来的栋梁,要敢于创新、尝试创新、学会创新进而激发鼓励自己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庆英,葛艳红,陈焰,等.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

上一篇:高原高寒下一篇:空心微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