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性(精选12篇)
语文本性 篇1
前不久, 在一次大型的语文公开课上, 学生情趣盎然的表述, 鞭僻入里的分析, 入木三分的概括, 瑰丽精彩的课堂语言, 给参加学习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给我带来诸多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笔者认为, 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课堂语言的训练, 包括内容和形式之分, 感悟和训练之别, 尤其是在形式和感悟方面, 要重视学生言语的积累和发展,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就学生课堂语言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感受颇深。
一、平等交流, 是学生课堂语言能力培养的前提
新课程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构成了教学过程。平等课堂下的教师不再“高高在上”, 而是担当着“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教学是师生之间双方合作探究的活动。学生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尊严的个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改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 学会与学生互相尊重, 平等对待,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 和学生一起学习、提高。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以平等对话的角色参加到教学过程中, 和学生一道认真思考, 阐述见解, 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通过课堂语言的交流沟通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 学会用赏识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 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欲望, 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改变过去学生“学习被动者”的角色, 让学生“既听又说”, 营造一种“群言堂”的气氛。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 赏识学生在发言中的“闪光点”, 让学生自信、快乐地面对老师、面对同学, 而不是仅仅只相信老师的“标准答案”。
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陶冶学生的情感、构建学生的完美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建立在对学生爱的基础之上。教师内心的愉悦、表情的和蔼、动作的亲切、语调的温和, 无不让课堂充满一种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 学生可放开手去学会自主学习, 发挥主体作用,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尽情展现儿童语言的魅力, 从而建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使课堂处处绽放智慧的花蕾, 使学生的语言丰富而美丽。
二、营造氛围, 设立课堂语言培养的情境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 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课堂教学展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美, 也是艺术的美, 其而展示的途径就包括教师丰富的课堂语言。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设置教学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培养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下面是课文《柳叶儿》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 老师给咱同学们带来了一样特殊的礼物, 可能大家都没有吃过, 老师也没有吃过, 大家想尝一尝吗?生:想!
师:那好, 老师就把它送给同学们, 谁来帮一帮老师? (学生分发柳叶)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柳叶儿, 老师专门用开水煮了好几遍, 泡了一整天, 希望同学们都能亲口来尝一尝, 品味一下这经过加工后的柳叶儿到底是什么味? (学生品尝柳叶) 生:苦, 不好吃。生:涩……
师:虽然柳叶经过了加工, 但我们感觉仍然很苦涩, 不好吃。那假如有一天, 让你拿柳叶来当饭吃, 又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宋学孟写的《柳叶儿》,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62页。 (板书课题)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个有关吃柳叶的故事。其实, 这个故事就曾经发生在你的爷爷、奶奶甚至你的爸爸、妈妈的身上。 (《二泉迎月》的旋律响起, 教师选取文中作者回忆的部分,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 师:好!故事就给大家讲完了, 下面给同学们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 你再次去朗读这个故事, 再次去感受作者当年的生活经历,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找出来, 待会儿我们一块来解决!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教师那富有情感性的语言, 如涓涓溪流, 滋润着学生的情感, 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有感情的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 振奋学生的情绪, 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轻松地掌握文本知识, 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 课堂从来不是一潭死水, 它像大海, 永远变幻, 就是在宁谧的时候, 也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波澜, 创造性思维的浪花随时跳跃奋飞、奔腾四溅……语言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始终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以语言激活兴趣, 以兴趣激活思维, 以思维激活能力, 这诸多的练习活动, 使学生把语文看成最可信赖的朋友, 从而敞开心扉, 以一种亲切轻松的态度与它对话、畅谈。
三、尝试实践, 有效地积累语言
学生通过语段的朗读, 直接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 并在自己的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阅读经历中, 学生可利用这种印象分辨出优美的句子, 生动的词语, 从而获得语感, 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语言学习的趣味和效率, 改变了过去简单、机械的抄写式的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文本语言, 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的的方法。优美的语言总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让学生一生受益,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语言学习和实践中的兴趣, 利用初中学生的直观感和模仿能力, 运用仿写等操练方式提高学生语言的鉴赏能力。
下面是《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片段。
师:文章为什么能够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生:因为文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
师:观看一段冬天的画面, 仿照《济南的冬天》课文语言, 写一段相关的文字描述一下冬天的美景。 (学生观看画面) 师:写景时,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景物, 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来描述。漫天大雪的时候, 你可以把飞舞的雪花比喻什么呢?雪后放晴时, 你会把整个世界比喻成什么?凝着雪的树枝像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力, 好好想一想。同学们想想, 可以用哪些比喻表现冬天的景色呢? (学生先各自思考, 然后交流讨论) 生:周围的小山被大雪覆盖了, 好像一个慈爱的母亲在抚慰着自己的儿子。多伟大啊!
师:你说得很好, 你还可以说:“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 安心睡吧, 这儿准保暖和。’”生:透明的冰柱似水晶一般, 在阳光照耀下, 发出璀璨的光芒。
师:你还可以说:“这些美丽的冰柱在阳光下仿佛闪耀着奇异的色彩, 营造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
此部分是对全文的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练习, 教师在此过程中指点学生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词语、恰当的修辞方法, 学生的语言表达精彩不断。通过教师的评点, 学生不但能够更好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语言能力。
学生课堂语言能力的培养,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重点。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 要挖掘重点词、句的内涵, 悟出美妙之处、深邃之意, 体会作品的意境, 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达到“悟其神”的境界。对于语言平白的课文, 要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突破:或重组整合, 培养学生梳理、概括能力;或根据语法特点, 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
语文本性 篇2
信,也是人的本性之一,俗话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翻阅中华历史古书,你会发现,没有诚信的人是无法鹤立鸡群,出人头地的。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必不可少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韩信这个人,才真正的算会感恩,小时候韩信家里穷,只好到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楚王,他命从人把老太太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几顿饭就让他如此感恩,为何不让人们称赞呢?
语文本性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本性;教学
小学是学生正式步入课堂去学习知识的阶段,学生的各个行为习惯、能力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和提高。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也比较轻松,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使学生善良、好学的本性突显出来。在小学语文课堂,语文老师教给学生识字教给学生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小学生的一切心理都不成熟,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一、感悟古人,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语文诗词和古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古文是经过朝代的更换逐渐流传下来的教育人们给人们指点迷途的文章,它能穿越世纪一代一代地流传足以说明它在育人方面起到的重大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灌输一些为人处世的知识,从小就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古人如何为人处世就是在教育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行事、如何做人,告诉他们人的本性,在以后的道路上不要走偏了方向。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对学生做人处世的教育,突出人本性教学。
二、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学会互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互助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以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困难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学会互助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人本性教学中也包括对学生互助能力的培养,在自然界中动物在觅食的时候也会结伴而行互相帮助,可见互助也是本性。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互助思想,会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互相帮助的想法,在今后遇到困难时,有利于学生能更快地找到办法和出路。
三、严格要求自我,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作为小学生一切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者,要做好自身,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带领学生前行。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教学时以自己为榜样,以身授教。教师在课堂中突出人本性教学是建立在自己素质高的基础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本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好的素质,以后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教育学生方面突出人本性教学,从小教育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水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考试周刊,2013(06).
[2]张立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J].陕西教育:教学,2010(10).
成本性态浅析 篇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成本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 正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管理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成本作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企业为了获得高利润的经营目标, 就必须对成本按性态进行分类, 了解成本性态的含义。
对企业成本按其性态分类是管理会计的基础之一, 在管理会计中需要运用成本性态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决策。如果管理者懂得成本性态, 并能熟练准确的运用成本性态, 就能分析预测出企业成本未来的变化情况。相反, 如果管理者不理解成本性态或者理解的不完全却使用成本性态来进行分析决策, 那么该企业未来的发展就会出现重大的问题。因此,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熟悉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本文从成本性态划分的局限性、成本性态分析的模糊性以及成本粘性普遍存在性三个方面现象和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并据此提出完善成本性态研究方法的建议。
二、成本性态的内涵及其特征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于20世纪初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 创立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制, 使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为管理会计撒下了种子。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业务不断拓展延伸, 成本内涵也在日益丰富与完善。管理会计的出现使得成本的概念多样化, 使人们在各种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成本这个概念[1]。
(一) 成本性态的内涵
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适应企业在经营预测、分析决策和日常成本控制等经营管理方面的需要, 管理会计对成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 然后发现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故称之为成本性态。研究分析成本性态, 有助于企业从数据上具体把握产品成本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做到事前控制成本, 实现最优的经营管理, 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成本性态是指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包括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研究分析成本性态, 有助于企业从数据上具体把握产品成本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做到事前控制成本, 实现最优的经营管理, 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管理会计中, 要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成果就必须通过产品成本分析。企业管理者了解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科学决策, 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性态是一个基础内容, 它可以运用于本量利分析C PV、一年以内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业绩考核与评价、经营预测和全面预算等。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成本信息来对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最优决策。
(二) 成本性态的特征
成本性态分析是对成本总量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因此有相对性、暂时性与可转化性三大特征。
1. 成本性态的相对性。
就一个企业来说, 任何一种成本在不同的期间和不同的业务量水平范围都可能有着不同的成本性态, 而且只有在特定的期间与某一特定的业务量水平范围才能将产品的成本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 成本性态的暂时性。
从长远角度看, 任一成本都不会永久的保持同一性态, 也不会与业务量永久的保持完全线性关系。成本性态划分是运用于短期性的成本信息决策中。除此之外, 成本性态只是对固定成本作简单、短期的期间化处理, 这使得成本信息的长期性的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无法体现出企业的一些长期性的效益。
3. 成本性态的可转化性。
在特殊的条件下, 某些特殊的成本能够在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性态之间相互转化。这也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 这将是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三、成本性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性态划分存在局限性
成本性态就是指成本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类。这种方法有助于短期的本量利分析, 但同时存在许多局限。把成本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类所提供的成本信息缺乏变化, 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本具有灵活变化的企业, 不适用于企业作出长远的战略决策, 不适用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调整。它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单一不连贯的且简单短期化, 因此只能为企业带来短期的预测与决策, 无法带来长期的经营决策。所以必须从新的角度划分成本性态, 以适应现如今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 成本性态分析模糊
一是现代企业中的部分会计人员甚至管理者素质不高, 使他们对成本性态的理解不够深入, 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划分的是否正确, 从而影响到成本的控制管理, 给企业的投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有些企业应管理不善使一些成本资料丢失或损坏, 使得企业的成本资料难以全面获得, 使成本不能准确划分。
三是在成本发生变动时只考虑了其受到业务量的变化的影响, 忽略其他的因素变动, 让分析结果存在重大误差。
四是企业按性态把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2], 这需要特定的期间与某一特定的业务量水平范围, 一旦超过了这相关的两个范围, 成本性态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 成本粘性普遍存在
成本总量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呈一种完全线性关系, 这是成本性态应用于管理会计中的基本假设, 即它们相应变动的增加额与减少额相等。然而这种假设是不正确的, 根据大量的研究发现, 成本总量和业务量之间并不完全是一种线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成本总量2和0业16务量年之第间5的期对应下变旬化刊是非对称的, 即业务量在增加时引时起成本代总 (量总的第增6加2额5比期业) 务量在等额的减少时引起成本总额的减T少im额e大s, 这引出了一个新概念成本粘性。成本粘性, 是指业务量在等额增减变化时成本相对减少的幅度小于成本相对增加的幅度[3]。这和管理会计中成本模型的假设成本总量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同幅度的增减变动有着明显的差异。
四、成本性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假设不切合实际且成本种类繁多
1. 要将产品的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类需要两个相关范围的假设, 但长远看, 成本不可能一直处于两个相关范围内, 也不可能与其对应的业务量保持完全的线性关系。
2.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对于产品的生产不再是大规模的重复生产, 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 出现了与产量无关的研究开发成本;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等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也日益增大。有资料表明, R&D投入就占据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 使产品成本控制需关注整个的生产流程中产生的成本, 不可只关注制造成本。
3. 随着知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机械化大生产减少了人工的使用, 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大大增多, 直接成本所占比重日益减小。
按照成本性态划分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产品的创新设计、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规模大小等因素与产品成本的联系, 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甚至造成成本信息错误, 不利于管理者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趋向于个性的需求, 使企业的产品生产也随之多元化发展, 使企业趋向于创新且灵活的小规模的生产方式, 促使标准成本控制方法失效。
(二) 因素考虑单一
企业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 对成本因素的变化只考虑了受业务量变动而引起的变化, 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变动的影响[2]。而且, 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需要进行假设, 其基本假设有两个是完全线性假设和相两个关范围假设。但是实际中不可能出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完全线性关系”的情况。而且,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成本性态, 只有在特定的期间与某一特定的业务量水平范围内才能实现, 如果超过了这两个相关范围, 成本性态的特征就可能会改变。因此这两个基本假设在实际中很难出现。
(三) 成本粘性很难降低
对成本粘性存在的原因可以从我国学者孙铮、刘浩的三个理论说明, 这三个理论都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分析的。
1. 契约理论认为对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赢利, 管理者为降低在企业间交易成本, 通常都会签订长期契约, 保证自己的生产和销售。
签订契约的部分成为沉没成本, 当业务量减少时, 现实情况中的效益, 并不像在签订契约时预期的乐观, 所以需要调整变动成本, 但是长期契约下的调整成本只能分摊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进行调整而无法及时调整。因此, 在契约的限制下出现了成本粘性。
2. 效率理论认为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波动可能只是暂时的, 如果立即调整资源配置, 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调整成本, 产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但由于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加上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 使得以市场制度为实施前提的约束工具缺乏实施的基础和传导机制。上述因素使得企业的总体效率低, 也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降低, 导致产生成本粘性。
3. 机会主义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往往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 不能完全按照投资者的要求做事[4]。
当市场前景较好, 企业业务量增长时, 管理者将会扩大企业可以控制的资源, 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薪酬, 增加企业成本;而当市场前景不好, 企业业务量减少时, 管理者则不愿立即减少自身的工资收益, 还可能继续控制着大量的资源, 使得企业很难减少成本粘性。
五、完善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措施
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金融Finance N O.5, 2016 (C um ulativety N O.625) 的问题及原因要完善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成本性态的新解
企业要适应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就必须从新的角度去划分成本性态, 因此加强对成本性态新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使成本性态新分析更深入、灵活的新理解, 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让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更有利的决策。
基于上述要求可以把成本性态运用于作业成本法, 并结合成本层次理论和成本动因理论进行分类[5]。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三大类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将相关的成本消耗联系在一起, 并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计算方法。随着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必须在全面了解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 熟练运用作业成本法, 提升企业成本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提高决策水平, 科学决策, 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 合理应用成本性态分析
为防范和控制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保证成本性态分析的合理假设尽量切合实际情况, 合理控制时间, 使成本性态分析尽可能的运用于长期决策。
企业在进行招聘时, 要严格考核招聘人员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 加强企业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妥善保管企业资料, 定期更新办公系统, 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在成本性态分析时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成本性态, 遵循重要性原则, 正确运用成本性态分析, 在相关服务范围保持利于企业的长期决策。
(三) 加强政府制度建设与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中成本粘性普遍存在, 处理成本粘性可以从政府与企业自身两方面入手。
政府方面的措施:第一, 在经济稳定增长时, 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 对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合理控制, 避免企业盲目加大投资规模, 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6];反之, 政府可以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帮助企业拓展营销渠道, 通过出口优惠等措施使企业增加销量, 降低一部分业务量下降带来的成本压力, 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第二, 为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充分利用, 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国家应该给企业创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的市场经济制度, 让企业管理者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作出正确的决策, 这样沉没成本就会大量减少, 成本粘性也能随之减少。
企业方面的措施:第一, 企业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加强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这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并作出更正确的决策, 从而降低成本粘性。第二, 企业要重视速动比率的控制, 提高企业非流动资产对成本变动的敏感性, 这样当企业的业务量减少时, 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并作出有效的应对, 减少成本粘性。第三, 重视和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的评估和教育, 促进其管理道德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使管理者了解更多的新型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科学有效决策, 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玲娴.基于成本性态的成本观念在企业实际决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2) :163-163.
[2]王宝军.论成本性态[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1) :46-46.
[3]赵廷艳.基于国内成本粘性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15 (03) :244-245.
[4]孔淮.上市公司成本粘性成因分析[J].现代商业, 2013 (07) :206-206.
[5]陈倩倩.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本量利分析[J].财会月刊, 2012 (26) :44-46.
本性作文 篇5
本性最美
作者/景田华
很多人在问:“本性到底是什么?”本性到底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还是后天培育的人格?是上天赐予的品性,还是环境造人的本质?所谓“本性”,望文生义,即本来的性格。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对本性最好的阐释。
本性的鲜花最艳,本性的柑橘最甜,本性的语言最真,本性的问候最暖,自然,本性的人应该最美。可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拥有自己的本性呢?利益和人情,早已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勾心斗角早已见怪不怪,他们的本性,早在这个浮躁的尘世中消失殆尽,苟延残喘……
人的本性,应该是率真的,自然的,高洁的,善良的,美好的,就像挂在橘树上的柑橘,金光闪闪,香甜可口;失去本性,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和神采!一个人的本性,生于自己,长于自己,属于自己,是自己人格的体现,品质的显示和个性的张扬,那么为何我们不能做回本性的自己呢?
有人会说,我只要有权,有钱,有势就够了,可是你幸福吗?快乐吗?满足吗?当今世界,物质高于一切,追名逐利没错,保持诚实守信便是本性;相互竞争没错,光明正大便是本性;相互帮助没错,真心付出便是本性。这基本的做人准则,为何难以做到?
没错,在复杂的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磨炼和成长。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剔除的过程,积累经验,剔除恶疾,不就是升华自己本性的过程吗?出身,背景,阶层,地位乃至穿着打扮都不是最主要的,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原本不分高低贵贱,财富和权势,这些如浮云过眼,唯有情怀悲悯,才能让行为举止卓尔不凡,唯表本性之美,才能受人景仰。保持本性,也就保住一份自然的美。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保持纯朴的本性,为生活创造意境,为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甘肃省静宁一中高三(2)班
花心本性观察等 篇6
走走
虽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明显提高,但为伴侣花心而烦恼的大多还是女性。到底什么样的男人比较容易出现花心呢?看看你的男友又有几条符合以下的这些花心条件:
◎他关心时尚,对自己的穿着打扮、搭配很用心;
◎他很懂得关心、体贴别人,大家都比较依赖他;
◎别人有事相求时。即使不情愿,他也不太拒绝;
◎他性格比较八面玲珑,希望谁都喜欢自己,或者为自己很讨人喜欢而自鸣得意;
◎他虚荣心比较强,喜欢周围的人都捧着他;
◎他很懂得察言观色,哪怕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也能很容易适应当时的气氛,还能跟随别人的话题与其交谈;
◎他冲动热情,容易一见钟情;
◎他的性欲比较强;
◎他容易感到寂寞,并且害怕寂寞、擅长撒娇,完全不介意让女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他在生活中比较容易厌倦,比如经常跳槽,很难持续很长时间做一份工作;
◎他动了感情就容易一头扎进去,不太会节制;
◎他很爱自己,有点儿自恋倾向;
◎他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非常喜欢追求刺激;
◎他没有成家的心思,哪怕你已经和他同居很久,他还是觉得自己是单身;
◎他很重视私人空间,是个人主义者;
◎他常对工作的内容或者工作环境不满,不觉得自己每天去上班有什么快乐可言;
◎他嘴上很要强,绝对不肯嘴上服输;
◎他的基本性格是诚恳老实的,对女性很温柔;
◎他做事很有计划性,非常懂得安排时间,能在一天当中井井有条地做好多事;
◎他很有行动能力,想要达到的目标就算有点儿难度还是会坚持到底。
一般而言,如果你的另一半符合0~5条,那他基本不太会出轨,符合6~10条,他是否花心是要看周围情况的;满足11~15条的,他主动花心的可能性就很高了;如果有16~20条描述都吻合,这种人就是最“危险”的情人了。
一般而言,符合1~4条描述的,基本上出轨对象都是和他工作有交集的,因为这样的男人不懂得拒绝,往往抵挡不住其他女人的主动进攻;符合5 8条的,有可能会和酒吧女发生瓜葛,因为他们爱慕虚荣;而符合9~12条的,是有了苗头以后很难刹住车的,因为他们觉得满足自己欲望比让你得到幸福更重要,而内心害怕独处的人很容易日久生情(倘若你因工作、孩子而忽视了他),这类男人还特别没有歉疚感;如果是符合13~15条的,描述的是不喜欢安定类型,因为他总是表现得像独身,很容易被其他女人看上;像16条这样的,因为不害怕失去社会地位,一旦真心出轨就很难挽回;而符合17~20条的,是一个人维持“小三”的能力,你根本不知道,他会见缝插针去陪另外一个人。但如果他没有一条符合的,这样的男人你还会喜欢他吗?
(摘自《生活周刊》)
嫁给这样的男人很幸福
鲁豫
匆匆忙忙去了趟香港,连飞行带睡觉、吃饭、工作,一共30个小时。我还要去趟珠宝店,帮朋友选一颗小小的钻石。“你准备花多少钱啊?”临上飞机前,我用短信问朋友。朋友说了个数目,实在不多,却是他偷偷攒了好久的私房钱。“全都花掉吗?”“我平常也不花什么钱。结婚好几年,也没给她买过什么东西。”我读了一遍朋友的信息,然后关上手机,把自己深深埋进座位里,低下头,让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
晚上9时半刻,我和几个同事走进了一家珠宝店。“我要买个钻石戒指。我只有……帮我找个尽可能大的吧。”这样的要求营业员想必天天都听得到,很快,我的面前摆满了一粒又一粒细小但仍然光芒四射的石头。“这个好,这个大!”同事们七嘴八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兴奋。我在朋友的预算内,买了一小粒圆圆的石头。它真的不大,可是很亮。
朋友准备带太太去一次海边,这也是两个人计划了又计划的行程,在海滩漫步的时候,他想把这枚戒指戴在她的手指上。
深夜,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我的手提袋里仔仔细细地放着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男人沉默的爱情。没用的我,又是满脸的泪水。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 篇7
一、流言的定义
在汉语中, 古代意义上的“流言”是中性的, 而现代意义上的“流言”则往往被赋予贬义。在英语中, rumor指“未必真实的消息”。国外的流言研究者, 如埃·莫兰、特·希布塔尼、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 都将“rumor”界定为“缺乏可靠证据的信息”。
我国学者陈新汉认为, 流言具有非官方性、非大众传播性, 甚至非法性和地下性。因而, 流言具有“反权威性”和“反权力性”。笔者将“流言”界定为“未得到权威机构证实的消息”。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之时和之后, 政府要防范和控制的, 就是那些未经官方证实并危害社会秩序的“小道消息”。
必须强调, 并非所有的流言都具有非法性和危害性尤其是在那些常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 作为社会评价的流言有其存在合理性。笔者对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跟踪分析表明, 如今的某些流言事实上是经由新闻媒体传播的。
二、流言的分类
流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对流言进行分类不仅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实战价值:不同性质的流言可能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处理, 而且科学的分类和统计能够为透析流言、反击流言提供参考依据。譬如, 哪些流言需要紧急处理, 哪些流言可以集中“消毒”, 等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标准, 流言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1) 根据内容, 流言可分为政治流言、经济流言、军事流言、科技流言、生活流言等;
(2) 根据传播范围, 流言可分为地区性流言、全国性流言和国际性流言;
(3) 根据激发动机, 流言可分为仇恨性流言、希望性流言、恐惧性流言等;
(4) 根据传播周期, 流言可分为长期流言、短期流言和“潜水式”流言;
(5) 根据社会影响, 流言可分为有害流言、有益流言和中性流言;
(6) 根据“年龄”, 流言可分为新流言和旧流言;
(7) 根据“真实性”, 流言可分为有可能真实的流言和不可能真实的流言;
(8) 根据来源, 流言可分为有意捏造的流言和无意讹传的流言。
另外, 流言还可以根据传播速度、意识形态动机等分类。在实战中, 有时需要根据流言主题 (流言对象) 分类。虽然主题难以穷尽, 但在特定时空内流言的主题是相对集中的。
三、流言的产生
奥尔波特等人认为, 流言的流通量可表述为:流言流通量≈ (事件的) 重要性× (事件的) 含糊性。
奥尔波特等称, “每当社会局势紧张, 不实的报道便恶毒地增长”。他们认为, 流言不仅“在缺乏新闻时滋长”, 在消息太充足时也会满天飞。对于媒体报道和流言滋生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公共事件没有新闻价值, 一般不会滋生流言。在某种条件下, 新闻机构越突出某消息——尤其是突发性消息, 该消息便越要承受更多更严重的流言歪曲。”
斯特拉森和斯图瓦德的结论也十分相似:
流言兴盛于不确定、紧张和危机的状况中。缺乏信息和事件难以解释都可能涉及。周围环境是重要的, 例如对集体的政治威胁和灾难的余波。流言代表人们试图找寻或创造与事件有关的“真实”, 这帮助他们描述社会价值, 评判他人道德……当流言要谴责不当事件时, 他们会加速指向被认为应当承担责任一方的惩罚、暴力和骚乱。
我国学者江万秀等在分析流言产生条件时也指出, “社会信念发生动摇或出现危机之时, 谣言最盛”。他们进一步解释道, “受传者协调一致的态度, 即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没有矛盾的态度不会轻易为谣言所改变。”换言之, 流言受众的态度越坚决, 越不易为流言所动。
流言的滋生与权力组织不透明、缺乏公信度有很大关系。只要人世间存在利益争斗, 只要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存在盲点, 只要人性还存在弱点, 流言就会顽强地存在着。所以,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弗朗索瓦丝·勒莫说, 流言“是社会环境投射的影子”, 人世间“不存在没有流言的社会”。
总之, 流言通常滋生于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危机爆发之时。突如其来的威胁、难以消除的紧张情绪、让人无法信服的解释都会催生大量流言。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 人类是无法根除流言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 科学监控流言的运动, 并对那些可能危及社会秩序的流言给予适时与适度的干预。
四、流言的隐义
苏萍在《谣言与近代教案》指出, “谣言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个‘真相’”, 一般意义上的流言制造者和传播者都坚信流言的真实性。那么这些所谓的“真相”是在什么样的动机下被制造出来的呢?换句话说, 这些流言的流传是否具有社会风向标意义呢?
奥尔波特等强调, “好奇是谣言产生的原因”。他们的研究揭示:谣言的产生并在同源社会中媒介中流传是由于传播者的强烈兴趣造成的。这些兴趣的有力影响要求谣言主要成为一种文过饰非的手段, 为正在起作用的情绪作解释、辩解, 并提供含义。有时候兴趣与谣言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 我们可以把谣言简单地概括为一种完全的主观情感状态的投射。
奥尔波特等发现, 在流言的制造和传播中, 驱动程序 (如兴趣) 和认知过程 (如流言制造和传播过程中的歪曲) 都是毫无例外地融为一体。他们的结论是:“人总是基于个人兴趣和冲突解释所见所闻。”换言之, “所有的精神生活都是外部世界的主体化过程”。传播学上的“选择性机制”认为, 人们在“认知不协调”的困扰下,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措施以减少不协调。这些措施包括对周围环境进行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解释和选择性记忆。
奥尔波特等认为, 不为受众接受的官方解释或报道常被视为流言或宣传。奥尔波特等对此解释道:“回忆中素材的变化似乎是不断地符合个人兴趣的过程, 该过程在他最初感知时便已建立。他按照自己的爱好从故事中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故事越来越接近他的先入之见 (成见) 。”
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发现, “在没有客观证据引导的情况下, 大多数人是根据其主观偏好来预测的”。社会学家Tamotsu Shibutano则用“倾斜”来描述这一现象:为了建立理想的印象, 人们宁愿忽略某些不愿意看到的细节, 同时强调某些 (建立该印象所需的) 内容, 尤其是“当一个实际感知性的事实与期望相冲突时, 期望可能会提供一个比事实本身更为有力地感知和记忆的决定因素”。
投射在流言的制造和传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反映在他周围事物的解释中而不自知时, 我们称为投射。在他对周围事物的解释中, 没有使用完全公正而客观的证据。”其中“互补投射”的影子在流言流传过程中更是随处可见。譬如, 那些对四川大地震高度关注的人们, 如果记忆中有赈灾人员贪赃枉法的印象, 就难免产生对这次救灾款项和物资能否全部用于抗震救灾的担心。按照奥尔波特等的说法, 流言也就为排解类似紧张情绪提供了一个口头发泄的途径。
虽然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是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 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 兴趣、态度、期望、投射等是不容忽视的要素。在这个意义上, “流言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往往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既然流言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 反映特定时空区间内的社会变化, 流言才具有社会风向标的功能, 值得社会管治机构密切关注。
五、流言的控制
奥尔波特等指出, “不论是传说还是谣言在它们的讲述形式中经常有一个隐含的意义。它所意指的可能比它表面所讲的要多, 隐含的意义可能更重要, 更确切”。在四川大地震语境下滋生的大量流言, 归根结底与某些政府部门和官方信道公信力偏低有关。因此, 探究流言产生与流传的深层机理是科学有效地引导舆论的前提。
奥尔波特等发现, “谣言就像宣传, 它引发并巩固了那些预先就已存在的看法, 更胜于形成新的观点”。所有的流言都会潜入哈贝马斯所说的“生活世界”, 成为未来解读新信息的参考系统, 成为催生新流言的引子。所以, 对具有重大危害的流言权力部门应科学干预。
陈新汉认为, “谣言不怕压, 因为谣言本身就是社会挤压的非体制产物;往往是越压, 谣言越多, 流传越广、越快”。简单粗暴的信息封锁将引发难以控制的流言。“深淘滩, 低作堰”应该是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只有保障常规言路的畅通和可信, 非常规的“小道消息”才会减少。
奥尔波特等注意到, 消息灵通的人比那些消息闭塞的人更多地表现出愿意复述流言的倾向, 在社会交游广泛的人比那些离群索居的人更爱传流言。那些对地震高度关注的“意见领袖”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信息, 如果他们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 那就只能转向非官方的渠道。
流言并非都是空穴来风, 很多流言后来“不幸”被证实。流言也无法全部消灭。因此, 权力部门不能不加辨别地否认、打击所有流言。可行的对策是, 在努力加大信息透明度、提高渠道公信力、进一步拓宽言路的同时, 以积极心态主动回应舆论监督。而更为有效的做法是, 从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起就主动发布舆论可能关注的信息, 变被动为主动, 努力使真相跑到流言的前面。这是全球化与信息化对政府施政的基本要求。
摘要:本文从政治传播学角度将“流言”界定为“未得到权威机构证实的消息”。流言的产生、强度与受众的既有态度、兴趣、期望, 以及事件重要性、信息透明度、渠道公信力都有关。流言能够为排解紧张情绪提供一个口头发泄的途径, 人类无法消灭全部流言。
关键词:流言,兴趣,投射
参考文献
[1]陈新汉.民众评价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Allport, Gordon W.and Postman, Leo.The Psychology of Rumor[M].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947.
[3]江万秀, 雷才明, 江凤贤.流言透视[M].群众出版社, 1991.
浅谈成本性态 篇8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不同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 成本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最常见的成本定义是:成本是为了获得现在或未来的经济利益而支付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显然, 成本反映了资源的流出, 比如现金或未来的财务偿付义力 (如应付款) , 这种资源的流出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比如能够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或机器设备 (通过产品销售可以产生现金利益) 。
二、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成本特性”, 是指成本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弹性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概念是理解成本性态的基础。弹性资源是指使用量与成本发生额成正比的资源。以家具厂为例, 弹性资源就是原材料, 例如, 木材、油漆以及为发动工厂机器而使用的电力。弹性资源的成本称为变动成本。因为变动成本与资源的用量成正比, 所以它们也与企业的一些基本活动, 如生产产品数量成比例。在生产开始之前, 企业获得生产能力资源并为其支付费用。生产能力资源称为固定成本, 因为这些资源随获得的生产能力变化而变化, 与生产能力的使用量没有关系。大多数人力成本和机器建筑物折旧都是固定成本的例子。因此, 固定成本数量与计划有关, 而与实际活动水平无关。
(一)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 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随成本动因量的变动在总量上按比例发生变动的成本, 或者定义为按照成本动因变动的比例在总量上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成本动因是指影响成本大小的因素。例如, 作业量、产量、直接人工小时数等。以直接材料费为例, 它是和单位产品的生产直接相联系的, 其总量会随着产量 (成本动因) 的增减成正比例增减, 但从产品单位成本来看, 则恰恰相反, 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
变动成本具有下列特性:1、成本总额与数量成正比;2、单位成本相对固定;3、容易归属于发生的部门;4、可由负责部门控制发生
假定某企业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200元, 当产量分别为40000、8000、9000、10000件时, 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都是20元。这就是说明变动单位成本是不变的, 而变动成本总额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呈正比例变动。
(二)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 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通常包括房屋设备的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以及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土地使用税等。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 在相关范围内, 其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但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看, 它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当产品产量或商品销售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 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
固定成本通常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成本与公司的长期目标相关, 如厂房规模, 即使在短期内削减业务, 也不能使此类成本消除或降低, 因此, 管理人员对于这部分固定成本只能是尽量利用, 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酌量性成本是管理人员对某些成本项目所作的短期决策而产生的, 例如研究开发成本。这类固定成本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因决策而发生变化, 而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目标。固定成本通常包括:行政人员工资、机器设备以及厂房折旧、厂房保险等。
现假定瑞发电器有限公司为生产变频器租用一间厂房, 租金每年500000元。这项总成本本身并不受变频器生产数量的影响, 但对每一件产品进行分摊时, 它们单位成本就要取决于生产的总数量。如果变频器生产量为100000件, 每只产品的单位成本为500000÷100000=5 (元) 。如果生产量为50000件, 则每单位成本为500000÷50000=10 (元) 。因此, 固定成本总数并不改变, 但随着数量的增加, 单位产品成本逐渐下降。
(三) 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前提
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定义可以看到, 这种对成本的划分方法有一定的前提假设:
1.成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成本对象而言的, 如产品、客户、部门、工作计划等。
2.时间段必须是特定的。假设A公司租用B公司的仓库, 支付2万元以获得一年的仓库使用权, 第二年年底合同到期。这个使用费对A公司来说是第二年的固定成本。可是如果第二年合同期满后, A公司第三年以每件产品支付5元来使用仓库, 那么第三年仓库的使用费就变成了变动成本。
3.总成本是线性的, 如果用图来表示, 与成本动因相关的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是一条不间断的线。
4.只有一个成本动因, 其他一些可能的成本动因对总成本的影响可视为稳定的或者是不重要的。
5.成本动因在一个相关范围内变动。相关范围是指使成本与成本动因的特定关系有效的成本变动范围。例如, 材料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单位的变动成本是5元, 如产量增加到3倍时, 可能产生数量折扣, 从而降低了单位变动成本, 其单位成本将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就超出了材料成本的相关范围, 材料成本不再是单纯的变动成本。
三、成本性态知识的运用
日常生活中, 从成本性态的角度分析成本并作出相关的决策的事例随处可见。许多决策者喜欢将变动成本信息和固定成本信息与收入信息结合起来用于不同产量水平的利润规划, 这个过程被称为本-量-利分析。
传统的本-量-利分析基于如下假设:所有的成本都是纯变动成本或纯固定成本, 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产品销售单价不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些假设, 生产单一产品的组织可以建立如下利润公式:
产品价格减变动成本的差额, 等于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衡量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对于补偿固定成本的贡献额。根据边际贡献定义, 我们重新书写式 (1.4) :
通过对式 (1.5) 作如下变换, 决策者能够运用本-量-利分析公式确定达到目标利润水平所需的产销量。
在特殊情况下, 当决策者想知道盈亏平衡销售量, 即刚好弥补固定成本的销售量时, 可以对式 (1.6) 作如下变换:
式 (1.7) 通常称为盈亏平衡议程。
一些决策者喜欢根据盈亏平衡点所需的销售收入表示式 (1.6) 和式 (1.7) 。在式 (1.6) 中, 如果我们将公式的两边同乘以单位售价, 将得到如下公式:
必要销售量×单价=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边际贡献 (1.8)
将式 (1.8) 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单价, 将得到如下公式:
单位边际贡献与单价的比率称为单位边际贡献率, 该比率是每一元销售收入弥补固定成本的系数。现在我们可以将式 (1.9) 作如下变换:
最后, 我们可以将盈亏平衡必要收入表示为:
通过考察绿点园艺服务公司的经营情况, 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本-量-利分析。假设绿点园艺服务公司仅提供修剪草坪服务, 其变动成本随着提供服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修剪草坪平均每块收费50元, 总销售收入230000元, 固定成本为105343元, 修剪每块草坪的变动成本为27.17元。根据这些信息, 我们可以把绿点公司修剪草坪经营活动的利润公式列示如下;
修剪草坪经营活动利润= (修剪草坪数量×22.83元) -105343元 (1.12)
运用式 (1.7) , 我们可以计算修剪草坪业务盈亏平衡数量如下:
运用式 (1.11) , 我们可以计算修剪草坪业务盈亏平衡的销售收入如下:
总之, 成本性态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 成本性态知识可以让决策者建立各种公式, 决策者能够运用模型反映企业业务活动水平、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立彦, 陆勇, 樊铮/译.《管理会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1
[2]潘飞主编.《管理会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04
[3]涂捷.《管理会计》,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4]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北方经贸, 2006.02
声乐艺术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 篇9
一、声乐艺术审美理念
一直以来, 对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总是在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间徘徊穿梭。将审美范式同人的自由发展结合以来也是一种审美范式的自然回归, 即回归于人自身的发展。审美范式最早可以追溯于美学学科诞生后。1 8世纪中叶, 鲍姆嘉通将美学定位为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在鲍姆嘉通所作的最初的系统阐述中, 审美是指与概念思想领域相比照的人类的全部知觉和感觉领域, “‘审美‘这个术语开始强化的不是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区别, 而是事物和思想、感觉和观念之间的区别。”而后康德提出的“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命题奠定了西方经典美学审美范式的基础。审美通过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将感性和理性二元对立进行沟通, 审美范式必然要以艺术为思辨对象, 艺术在感性的感知下激发对理想的想象能力, 这使得艺术在人类活动中成了审美活动本身。
二、声乐艺术审美范式的基础
声乐艺术是集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承载了不同的人类文化。声乐以“声”为乐器借助语言的形式辅以一定的背景音乐以及舞蹈得以完成, 以良好的气息控制和共鸣为特点。由此可见声乐中“声”是实现人们审美的手段, “乐”是情感表达的目的, 是引起人们审美体验的重要部分。柏拉图在其对话录《法律篇》中说道:“追求美妙的歌唱和缪斯的人, 应该追求的不是快感, 而是正确。”声乐艺术在此种意义上将追求“和谐”之美孕育于声乐艺术的形式之中, 构建了人类的心灵之美这门艺术的情感以其特有的方式得以传达, 需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 如作品和演唱者在审美情感进行审美感知最终使人获得绝对和永恒的意义。而声乐的原始功能与人类早期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逐步演化到具有审美的功能:使人类活动以及人自身达到和谐统一。审美源于生活,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活动受到作品本身的审美性、审美主体以及受众体三者的约束和感悟。如一首音乐作品不能给听众带来美的感受不能称之为一首优秀的作品;不能引起演唱主体共鸣也难以构成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自身缺乏美的符号则审美感受荡然无存, 只要在歌者与审美受众体在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一致时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价值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了价值, 声乐艺术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审美需要, 声乐的审美范式是建立在人的美的感知的基础之上使人们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三、声乐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
声乐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是建立在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之上的, 将声乐艺术置于生活审美化这一领域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找寻人的自我发展的变化规律, 从生活出发探索声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声乐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历史语境。声乐艺术在我国发展逐步向多元化的开放趋势发展, 声乐艺术不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模式和风格, 博博采众长集合优秀的声乐艺术形式和风格。声乐艺术的审美范式活动从归于生活之中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归结为人的生存状态的平面化, 这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的声乐素养以及声乐感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使人们对艺术的体验和认知方式发展了一定的转变。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当代, 仅仅强调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批评极易将声乐文化的真实形态遮蔽。审美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时代决定了审美的取向和趣味, 而将声乐审美范式置于日常生活的语境中理解, 体现了当今社会平等的关系。而将声乐艺术的中心下移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体现了审美的民主化。
随着电子领域的不断壮大, 声乐艺术得以良好的传播, 同时, 大众日常生活的需求使得声乐艺术滋生了一种世俗化色彩的追求, 使声乐艺术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人们在声乐审美体验中得到了自身生活的感性需求和情感释放, 产生了一种源于生活的自我满足和感动。日常生活中审美实践在感性和理性的相互的作用中为人的主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开阔性。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断地美化了生活, 声乐艺术的普遍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流变, 使人们的生活乐趣得到了更多的空间和范围。
总之, 将声乐审美范式置于日常生活中来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时代精神的引导使其向着积极一面发展, 使声乐艺术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我国的声乐艺术在艺术家们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音乐理论的完善以及音乐审美范式的回归, 都使得声乐艺术得到了更好地演绎、继承和发展。本文欲通过审美范式的转向使声乐艺术在艺术审美活动消除功利性因素实现向着人自身回归的可能。
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范式,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守祥.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建与审美风尚的改变.探索, 2007年第2期
[2]霍磊.声乐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与声乐教学.教育探索, 2006.03
语文本性 篇10
一、关于光的本性的几种学说
在研究光的本性的历史上, 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四种。即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
1. 微粒说:
这个学说是17世纪末提出的, 代表人物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牛顿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具有能量等特点, 提出光是由一种具有完全弹性的球形微粒大量聚集而成的, 这些微粒在均匀介质中以极高的速度做直线运动。这就是典型的牛顿的光学微粒说。光的微粒说能较好地简明直观地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影的形成和光的色散现象。但是, 微粒说却不能很好地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以及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2. 波动说:
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与牛顿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惠更斯根据光与机械波有一定的类似特征, 提出了光是以光源为振源的某种振动, 光是在一种特殊的弹性物质“以太”中传播的弹性机械波。但经实验证明, 这种“以太”物质是不存在的。波动说能够较好的解释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以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但不能很好地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牛顿的“微粒说”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3. 电磁说:
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麦克斯韦。19世纪后期, 麦克斯韦根据光和电磁波一样都具有波的性质, 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 根据理论上得到的电磁波的速度与实际测得的光速相同、电磁波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不需要介质等, 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后经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确实存在, 这样光的电磁说就诞生了。经过科学家们一系列的努力, 测出了光波的波长, 并同各种电磁波一起组成了排列有序的电磁波谱, 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占据了它应有的位置。
4. 光子说:
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爱因斯坦。光子说的要点是:光由光子组成。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的重要意义, 不仅在于对光电效应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更重要的是将光视为是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一种融合体——光的波粒二象性, 使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更前进了一大步。
爱因斯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个别光子的行为显示出波动性;频率越高的光子, 能量越大, 粒子性越明显, 但这种粒子又不同于宏观现象中的质点;大量光子的作用显示出波动性, 频率越低, 波动性越明显, 但它又不同于机械波, 亦不同于电磁振荡产生的电磁波。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否定。第一次是波动说取代微粒说, 但是第二次当光电效应等现象发现之后, 并没有取消波动说, 而是提出波粒二象性, 这是不是搞折衷主义呢?不是, 因为这两次否定的性质是不同的。第一次, 波动说与微粒说两种学说本身是不相容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发现及光速测定, 证明微粒说是错误的。波动说能解释包括微粒说可以解释的一切光现象, 使微粒说没有再存在的理由。这次否定是彻底的否定。第二次的情况不同, 光子说与电磁说均可以解释某些实验, 但又都不能被完全取代, 所以都有存在的理由, 而且光子说作为电磁说的对立面理论提出来是相容的。光子能量E=hν中的频率ν正是波的特性的描述, 更重要的是, 实验也证明了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由此可见, 光的波粒二象性不是互相对立的实验现象的折衷, 也不是理论上的权宜之计, 而是对光的本性的科学概括。值得说明的是, 光的波动性 (电磁说) 和粒子性 (光子说) 不同于宏观机械波 (波动说) 、宏观质点 (微粒说) 。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区别与联系
光的干涉与衍射都可以得到明暗相间的色纹, 都有力地证明了光的波动性。但是, 产生这两种现象的条件是不同的。光的干涉现象需要相干光, 即两列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源, 在同一介质中相遇。例如从楔形肥皂膜上观察到的钠黄光的明暗相间条纹, 或从水面油膜上观察到的彩色条纹, 就属这类情况, 从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出来的光就是相干光。而光的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线度与光波波长可以比拟的情况。例如从小孔观察点光源或从狭缝观察线光源就属于这种情况。光经过小孔或狭缝产生非直线传播的现象, 此时便可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其次, 干涉条纹与衍射条纹也是有区别的, 以狭缝为例, 干涉条纹是相互平行、等距 (宽度相同) 的;而衍射条纹是平行而不等距的, 中间最宽, 两边条纹宽度逐渐变窄。
干涉条纹在屏上的分布, 超出了直线传播的范围, 由此说明, 在光的干涉中也存在衍射现象。在光的衍射现象中, 光不仅传到了直线传播区域之外, 同时由于光的加强和减弱, 出现了明暗条纹, 由此说明, 在光的衍射中也存在着干涉现象。因此,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非对立的, 而常常是相互依存的。
三、电磁波谱的相关知识
有关电磁波谱的知识, 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弄清电磁波谱产生的机理, 并且能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并熟练记住有关的一些规律。比如:
记忆方法:以光谱为基础, 按照频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相反, 按照这个顺序波长则是由大到小) 。往左为红外线、无线电波, 往右为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产生机理和波长关系: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X射线一直到γ射线, 随着频率增大, 波长不断减小, 与之相对应的产生机构依次为:振荡电路、外层电子、内层电子和原子核。即产生机构大的, 其产生的电磁波波长也大。
频率重叠的原因:在电磁波谱中, 命名的依据是产生机理, 而不是频率, 而不同的产生机理所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并非截然分开, 有所重叠, 所以不同名称的电磁波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
本性吞噬地球 篇11
选择希拉里的原因不言自明:眼下,特朗普的性格会危及整个地球。
就环境问题而言,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既有恐惧又有希望。如果延续目前的政策,气候变化的前景将极为堪忧,但同时,远离这条毁灭之路的前景也充满希望。这一切都取决于未来几年是谁最终入主白宫。
在气候问题上,还记得否认存在气候问题的人声称,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暂停,气温自1998年至今并没有上升吗?这一直是一种垃圾观点,而且,现在一系列新的气温纪录,以及预示着可怕的潜在灾难的其他指标更广泛地为人所知,这些都打破了这种观点。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领域快速的技术进步,让另一个反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的糟糕论点变成了无稽之谈,该论点声称,我们无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一年比一年便宜,并且发展迅猛,甚至不需要采取什么激励措施就能让大家从使用化石燃料中转变过来。如果有这些激励措施的话,能源革命指日可待。
所以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可怕的事情近在眼前,但是可以通过相对温和的、政治上可行的措施来避免。你或许希望有一场革命,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用革命来拯救地球。现在需要做的是,在美国实施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计划及其他行动,从而让美国继续扮演去年《巴黎协定》中所规定的角色,为带领全球朝排放量大幅减少而努力,这些甚至无需新的立法,只要最高法院不强加障碍就好。
但如果下任总统不相信气候科学,或者说不相信任何麻烦的事实,那又会怎样呢?
人们通常认为,意识形态和特别利益的驱动导致了共和党对气候科学和气候行动的敌视,这两点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更倾向于拒绝科学,而不愿承认,过往有的时候,政府的监管是必要的。同时,收买政客对于科赫兄弟那样的化石燃料巨头来说,也是一笔相当不错的商业投资。
不过我总是觉得还有第三个因素,基本上是心理因素:一些人(几乎总是男性)一想到为了公共利益必须牺牲自己的要求,就会感到无比愤怒。通常,这种愤怒与他们的牺牲不成比例:比如,一些知名的保守人士建议以暴力手段来反对政府官员,因为他们不喜欢无磷洗涤剂的功效。而这些污染者的愤怒并非出于理性的思考。
我们再来说说共和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现代保守派的本性在他的身上以最赤裸的形式展现,剥去了政客用以掩饰自己的偏见、让自己看上去十分高尚的各种伪装。
毫无疑问,特朗普痛恨环境保护部分是出于通常的理由。但是他亲污染的立场当中还有另外一层恶意,这种恶意是纯属个人的,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小气。例如,他曾多次谴责旨在保护臭氧层的各种限制,这些限制其实是全球环境政策的巨大成就之一,而他谴责的原因是,这些限制让他的发胶效果不如从前。这可不是我编的。
即便有证据证明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说辞是错误的,他也毫不在乎。
我知道这有多么可笑。难道因为有钱人担心自己的发型,就要把地球置于险境吗?然而共和党人正团结在这个家伙周围,把他当作一个正常的候选人对待。如果民主党人没有像这样团结在自己的候选人周围的话,特朗普或许真的能够入主白宫。
对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的研究 篇12
一、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一) 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1. 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 指导分、子公司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制定公司预算管理制度, 提出公司预算目标、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评价考核。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对公司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的提出决策建议, 由董事会审定公司资本性支出方案。
2. 公司计划、财务部门及分、子公司是资本性支出预算执行机构, 其职责是严格执行董事会批准下达的预算, 并定期编制预算完成情况报告。
3. 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是资本性支出预算监督机构, 负责对资本性支出预算执行事中监督、事后评价。
通过这样一个纵向由总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二级单位直至车间, 横向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明确了各预算组织体系的职责。各预算管理部门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 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 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建立起严格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制度, 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报告、评价与考核等过程的规范化, 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 公司先后制定了《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股权投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合同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明确了资本性支出决策管理、审批管理、实施与收益管理等。
二、以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为手段,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心产业发展
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在通过设立预算边界、明确预算导向, 以及对产品结构、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研发、生产规模和能力、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内容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向, 使效益最大化。公司制定了以下五项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原则:
1.坚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围绕“一军两车”发展战略配置资源
一军就是以履带、轮式系列装甲车辆整车制造技术为核心, 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价值链;两车是以北奔重卡、铁路车辆整车制造技术为核心, 形成专业化水平高、产业化能力强的产业链。近年来通过实施军品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 保证了军品核心能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民品投入以重型汽车、铁路车辆为核心, 通过对重型汽车、铁路车辆的扩能改造和新建项目, 扩大行业影响力, 提高市场占有率。
2.坚持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军民结合、优势互补是公司核心产业发展的优势, 全面统筹推进军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论证, 既着眼于强化军品核心能力建设, 又统筹兼顾民品发展的共性要求, 在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基础上, 形成了民品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竞争优势。通过军品技术改造, 不但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生产能力, 同时也提升了铁路车辆摇枕、侧架, 重型汽车桥壳及工程机械侧传动等主干民品关重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不仅满足了军品总体设计、总装总调、整车试验等研制任务的需要, 而且为重型卡车总线技术和新型悬挂技术等积累了经验。
通过车辆传动系统基础建设项目, 使工厂中重型综合机械液力传动研制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并且将一批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用于重型卡车变速器、工程机械变矩器等新型关键部件的开发。
3.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的原则
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的专业化发展, 按照集中专业化优势、优化产业链结构的思路, 把有限的资源投向“一军两车”。近年来, 公司的核心军民品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核心业务产能的提升, 产业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车辆铸件业务通过汽车车桥等精密铸件生产为主的球墨铸铁生产线和静压造型生产线建设, 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以铁路车辆大中型铸钢件生产为主的树脂砂生产线、有机脂生产线、水玻璃造型生产线等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 使其制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坚持提高公司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财务结构的原则
发挥预算的导向性、预见性作用, 把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资金结构与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结构结合起来。一是通过利用金融工具, 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利用中期票据和国家开发银行支援贷款, 融资成本节约2000万元;二是通过争取利用权益性资金, 优化公司整体财务结构。“十一五”以来共争取到权益性投资8.7亿元, 争取到重型汽车曲轴生产线配套项目节能减排补贴1190万元;利用北方创业上市公司的平台, 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利用募集资金3.13亿元, 收购了贷款方式新建重型汽车曲轴生产线, 实现了由债务资本转化为权益资本;三是通过压缩资本性支出预算, 降低项目债务资金比例, 改善财务结构。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公司自有资金来源状况, 年初公司本部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压缩了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支出1.1亿元, 通过控制资本性支出规模实现了资产结构的改善。项目的债务资金支出比例由40%下降到22%, 通过对项目债务融资的规模的控制实现公司资产结构的改善。
5.坚持投资规模与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通过设立预算边界, 即以当年计提的折旧额和利润结余为依据, 严格控制当年资本性支出预算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支出限额。一方面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效益, 另一方面进一步控制财务风险。本着“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优化结构”的原则, 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性支出预算, 杜绝短贷长投。
三、强化资本性支出预算的过程控制, 提高投资效率
公司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资本性支出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原则, 通过对资金流的控制、预算的调整、信用额度的使用等进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过程控制。
1.加强资金流的控制, 实现对资本性支出的控制
公司2008年重新修订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实行用款计划制和资金例会制, 强化资金使用审批制度, 科学、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在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额度内, 每月末由业务部门提供次月用款计划, 公司根据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国拨资金到位情况、银行信贷资金融资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支出, 做到既保证支出项目顺利推进, 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 节约资金使用成本。
2.建立预算调整机制, 体现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刚性和弹性
为进一步突出“减少不必要支出”的预算管理目标, 对因市场变化、内部出现新情况, 造成原来的轻重缓急发生变化或者费用发生非主观原因的变化, 确实需要调整的预算事项, 利用公司预算信用调整额度进行必要的合理调整, 包括减少或取消, 但对于理由不充分、不合理的情况不予调增。
3.对子公司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实行报批制度
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和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按子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财务结构控制其投资规模, 按照有利于产品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军民品协调发展的原则, 重点支持核心产品的发展。子公司严格执行年初经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批复的资本性支出预算, 预算委员会定期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四、对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的几点体会
“十一五”以来, 公司资本性支出达25.95亿元, 在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的同时, 积极挖掘企业内部生产力, 强化资源利用效益。逐步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军品履带、轮式两大系列产品研发生产能力, 并以此为依托, 支撑起了为公司重型卡车、铁路货车、工程机械等主干产品提供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专业化制造能力, 为实现军民品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73.79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12亿元, 在经营规模增长的同时, 财务指标也得到了优化, 净资产收益率由2006年的0.67%上升到了2008年的2.12%;资产负债率由2006年的76.83%下降到了2008年的68.95%。通过加强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了财务结构, 企业整体效益也得到了提升。严格控制债务融资预算规模, 以资产负债率控制为核心, 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对如何做好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 笔者有以下三点体会:
1.必须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资本性支出预算决策、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分析体系;
2.以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为手段,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心产业发展, 资本性支出预算一定要与推动公司战略实现为目标, 持续推动公司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