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本性

2024-10-04

资本本性(精选6篇)

资本本性 篇1

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是在公司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促进公司整体资源有效配置、实现资源运作和使用效率最优化的过程, 是实现公司战略并将战略细化分解的过程, 也是企业配置增量资源、优化存量资源的过程。通过强化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 优化财务结构,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要求财务工作必须有很强的前瞻性、统筹观及大局观, 解决好急需与常规的关系, 既要全面考虑年度必须安排的预算事项, 又要在可用的资金额度内做好综合平衡, 确保重点投资事项的完成。

一、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一) 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1. 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 指导分、子公司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制定公司预算管理制度, 提出公司预算目标、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评价考核。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对公司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的提出决策建议, 由董事会审定公司资本性支出方案。

2. 公司计划、财务部门及分、子公司是资本性支出预算执行机构, 其职责是严格执行董事会批准下达的预算, 并定期编制预算完成情况报告。

3. 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是资本性支出预算监督机构, 负责对资本性支出预算执行事中监督、事后评价。

通过这样一个纵向由总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二级单位直至车间, 横向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明确了各预算组织体系的职责。各预算管理部门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 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 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建立起严格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制度, 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报告、评价与考核等过程的规范化, 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 公司先后制定了《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股权投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合同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明确了资本性支出决策管理、审批管理、实施与收益管理等。

二、以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为手段,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心产业发展

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在通过设立预算边界、明确预算导向, 以及对产品结构、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研发、生产规模和能力、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内容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向, 使效益最大化。公司制定了以下五项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原则:

1.坚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围绕“一军两车”发展战略配置资源

一军就是以履带、轮式系列装甲车辆整车制造技术为核心, 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价值链;两车是以北奔重卡、铁路车辆整车制造技术为核心, 形成专业化水平高、产业化能力强的产业链。近年来通过实施军品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 保证了军品核心能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民品投入以重型汽车、铁路车辆为核心, 通过对重型汽车、铁路车辆的扩能改造和新建项目, 扩大行业影响力, 提高市场占有率。

2.坚持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军民结合、优势互补是公司核心产业发展的优势, 全面统筹推进军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论证, 既着眼于强化军品核心能力建设, 又统筹兼顾民品发展的共性要求, 在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基础上, 形成了民品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竞争优势。通过军品技术改造, 不但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生产能力, 同时也提升了铁路车辆摇枕、侧架, 重型汽车桥壳及工程机械侧传动等主干民品关重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不仅满足了军品总体设计、总装总调、整车试验等研制任务的需要, 而且为重型卡车总线技术和新型悬挂技术等积累了经验。

通过车辆传动系统基础建设项目, 使工厂中重型综合机械液力传动研制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并且将一批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用于重型卡车变速器、工程机械变矩器等新型关键部件的开发。

3.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的原则

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的专业化发展, 按照集中专业化优势、优化产业链结构的思路, 把有限的资源投向“一军两车”。近年来, 公司的核心军民品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核心业务产能的提升, 产业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车辆铸件业务通过汽车车桥等精密铸件生产为主的球墨铸铁生产线和静压造型生产线建设, 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以铁路车辆大中型铸钢件生产为主的树脂砂生产线、有机脂生产线、水玻璃造型生产线等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 使其制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坚持提高公司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财务结构的原则

发挥预算的导向性、预见性作用, 把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资金结构与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结构结合起来。一是通过利用金融工具, 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利用中期票据和国家开发银行支援贷款, 融资成本节约2000万元;二是通过争取利用权益性资金, 优化公司整体财务结构。“十一五”以来共争取到权益性投资8.7亿元, 争取到重型汽车曲轴生产线配套项目节能减排补贴1190万元;利用北方创业上市公司的平台, 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利用募集资金3.13亿元, 收购了贷款方式新建重型汽车曲轴生产线, 实现了由债务资本转化为权益资本;三是通过压缩资本性支出预算, 降低项目债务资金比例, 改善财务结构。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公司自有资金来源状况, 年初公司本部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压缩了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支出1.1亿元, 通过控制资本性支出规模实现了资产结构的改善。项目的债务资金支出比例由40%下降到22%, 通过对项目债务融资的规模的控制实现公司资产结构的改善。

5.坚持投资规模与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通过设立预算边界, 即以当年计提的折旧额和利润结余为依据, 严格控制当年资本性支出预算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支出限额。一方面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效益, 另一方面进一步控制财务风险。本着“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优化结构”的原则, 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性支出预算, 杜绝短贷长投。

三、强化资本性支出预算的过程控制, 提高投资效率

公司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资本性支出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原则, 通过对资金流的控制、预算的调整、信用额度的使用等进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过程控制。

1.加强资金流的控制, 实现对资本性支出的控制

公司2008年重新修订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实行用款计划制和资金例会制, 强化资金使用审批制度, 科学、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在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额度内, 每月末由业务部门提供次月用款计划, 公司根据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国拨资金到位情况、银行信贷资金融资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支出, 做到既保证支出项目顺利推进, 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 节约资金使用成本。

2.建立预算调整机制, 体现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刚性和弹性

为进一步突出“减少不必要支出”的预算管理目标, 对因市场变化、内部出现新情况, 造成原来的轻重缓急发生变化或者费用发生非主观原因的变化, 确实需要调整的预算事项, 利用公司预算信用调整额度进行必要的合理调整, 包括减少或取消, 但对于理由不充分、不合理的情况不予调增。

3.对子公司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实行报批制度

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和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按子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财务结构控制其投资规模, 按照有利于产品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军民品协调发展的原则, 重点支持核心产品的发展。子公司严格执行年初经董事会预算与风险防控委员会批复的资本性支出预算, 预算委员会定期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四、对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的几点体会

“十一五”以来, 公司资本性支出达25.95亿元, 在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的同时, 积极挖掘企业内部生产力, 强化资源利用效益。逐步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军品履带、轮式两大系列产品研发生产能力, 并以此为依托, 支撑起了为公司重型卡车、铁路货车、工程机械等主干产品提供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专业化制造能力, 为实现军民品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73.79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12亿元, 在经营规模增长的同时, 财务指标也得到了优化, 净资产收益率由2006年的0.67%上升到了2008年的2.12%;资产负债率由2006年的76.83%下降到了2008年的68.95%。通过加强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了财务结构, 企业整体效益也得到了提升。严格控制债务融资预算规模, 以资产负债率控制为核心, 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对如何做好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 笔者有以下三点体会:

1.必须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资本性支出预算决策、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分析体系;

2.以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为手段,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心产业发展, 资本性支出预算一定要与推动公司战略实现为目标, 持续推动公司战略的实现;

3.要加强对预算过程控制, 科学设置预算边界, 合理安排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 提高投资效率。

资本本性 篇2

虽然在文化与社会意识领域中,仍然有人坚持“道德与市场经济是不相融的”的观点,但随着经济活动及市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日益中心化、随着现当代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文化的与生态的副作用以级数的形式增加,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因素的作用愈益有所体认的人们是越来越多了。王小锡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王先生长期从事经济伦理学研究,且成果不菲。在深入考察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因素的地位与作用后,王先生认为,道德是“动力”生产力,而且,他还认为,从现当代经济发展运行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本身也是一种资本。很显然,此论凸显了经济运作中道德因素的地位与作用,但学术界对此论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赞同者与反对者各执一端,意见难以统一。在经济运行中,尤其是在现当代的经济运行中,道德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本,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综合分析道德因素本身的性质与特征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相关方面,我们认为,在现当代的经济运行中,道德因素确实对规范、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当代的经济运行环境中,道德因素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促成资本增殖(proliferation)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这只是说明道德在特定的环境中――经济运行的环境中具有了资本的某些特点,而道德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现资本式的增殖,也就是说它还不是“生了钱的钱”,故我们认为,道德不是一种资本,把经济运行中的道德因素看成是一种资本的观点是有待商榷的。

1 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具有资本性特点

在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中,学者与投资者已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在一定的条件下,道德因素一旦渗透进入资本运行过程中,资本在周转中所实现的价值增殖比道德缺席(absence of morality)的情况下所实现的增殖要大得多,并且这种增殖的可持续性也同样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期望,现在,它正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现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本身并没有实现价值的增殖,而资本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恰恰就在于它能使自身增殖,故我们说,道德只是具有了资本的某些特点,我们把道德这一特点称之为“道德的资本性特点”。

要说明这一点,首先得考察一下什么是资本。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撰文指出:“什么是资本?撇开马克思式的思辩,资本首先或在肤浅层次上,不是什么‘社会关系’。资本是一定时期内,被认为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过初始投资的收益的‘东西’”[1]。在这里,汪先生把资本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特点界定为“增殖”而非“社会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资本的本质被界定为资本家用于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这一点我们当然应予充分肯定,“但这并不等于说,阶级关系、剥削关系就是资本概念中唯一的含义,也不是说,资本要领中的每一点具体规定都是和阶级关系、剥削关系连在一起的。”[2]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关于资本运转的许多问题了。

在经济运行中,道德因素果真能创造出资本的超额剩余价值么?其实,很多学者都已经论证了这一点:其一,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T.W.Schultz)等人曾经用计算机计算了经济运行中各种“有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量,结果发现各种有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所占比重并不大,在这一计算中,有很多剩余价值找不到“主”。那么,这些剩余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这些剩余价值又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D.North)等人的研究,这些剩余价值不是由技术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由制度因素造成的。而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或人与人的关系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及相关的实施机制等等。其中非正式规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这就不难看出,在找不到“主”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伦理道德因素作用;其二,青年学者张其仔在《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书中也对这一问题作了相关论述。他把区别于资本而又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因素称为“社会资本”,在他看来,这些因素中理所当然地包括管理、伦理道德等。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应当重视这些资本性因素,并合理地运用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见,在这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因素也被认为是可以创造剩余价值的,道德的因素也因此被赋予了资本的特点――增殖的特点。当然,道德具有资本的增殖性特点的证明不仅限于此。一般的看法是,近现代以来的“经济人”的假设直接导致了全球发展的片面化――经济中心化,即只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而拒绝有碍经济的各种可能。但实际情况却是经济与伦理、人与人及人与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人们不堪重负,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伦理道德问题让已走出或正在走出穷困的人们不得不在经济发展中进行伦理的思考。这种伦理的思考或道德的投资有益于缓解经济与伦理、人与人及人与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有序的经济运行环境,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资本运作的效率将大大提高,高额的交易成本也将回落。这种论证虽然不能算是实证的论证,但人们对其结果却持普遍的乐观态度。

道德作为一种理性因素在参与经济运行时,能促成价值增殖、形成剩余价值的这一特点,我们就称之为“道德的资本性特点”,道德的这一特点与管理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有某些类似之处。由于道德因素在经济运行中不是以有形的实物形式出现的,而是一种无形的运作因素,因而也有学者把经济运行中的道德因素称为“理性无形资本”,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道德具有资本的某些特点,但它并不是资本实体。

2 道德资本性特点的特殊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性因素,道德的资本性特点与资本一般(即资本共性)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首先,从起源上来看。可以说,道德的资本性特点及功能在道德产生之初就已经具备了,也就是说,道德从来都具有着提高经济绩效的功能,道德本身就是为满足人们之间利益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古今中外的“老字号”店都是本着道德经营理念的,这个历史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在不经意间,它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只是由于,其一,经济在当时并没有象今天这样占据着社会舞台的中心,因而,人们虽然也能看到经济中的道德问题,但却没有进行深入地、系统地考查,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也得不到体现。其二,自然经济形态的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经济。因为,在自然经济形态中,经济行为都是从属于社会权威的道德命令的,它所反映的是人类属人的理性信仰及其超越性的终极关怀。在这里,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不可能象当代的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这样紧张。在这种经济形态中,良好的道德环境给经济带来的效益乃属理所当然之事,很少有人会为此问为什么或应该怎么样。但这并没有抹煞经济运行领域中道德因素的特殊的作用。而资本或曰资本的产生只是近代社会的事,正是资本的到来使得人类变得比以往更贪婪、更赤裸裸地去追求金钱。对金钱追求的普遍化和极端化的结果就是:经济中心化、绝对化,经济活动成了社会舞台的主角。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道德与经济都成了势不两立的对立面。经济活动在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享受的同时,远离了人们的期望。于是,呼唤道德就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共同的话题。

其次,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道德的资本性特点是不能独立地发挥作用的,它必须借助并依附于资本并借此参与经济运行。资本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物质资本表现为厂房、机器等有形资本,而人力资本则可以表现为劳动者的经验和受教育程度等存诸于劳动者之中,这与资本中的技术一样是无形的。道德的资本性特点也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并在经济运行中确实起着作用的“无形的存在”,它发生作用是渗透于资本的运行过程中,作为一种参与性因素而实现价值增殖。可以说,道德的资本性特点是不能离开资本而存在的,但它又不完全依附于资本,道德本身在这种正效应的经济过程中得到了强化,而不是增殖,实现超额增殖的是资本。与资本产生剩余价值不同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剩余价值只能是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然而道德的资本性特点却在经济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体现,即不论是在哪个领域,只要投资者的手段与目的合乎道德的要求或能满足人们的道德期望,他都能得到超出投资――利润的运作模式得到的利润。

再次,与资本的有限性相比,具有资本性特点的道德是一种无限制资源,它永远不会枯竭。在一定的社会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及人们自身能力的限制,资本的供需总有一个大致的上限。简言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市场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需求并不纯粹是一个“抽象的贫婪”似的永没有满足的“无底洞”。实际上,市场中的经常出现因市场饱和而发生的资金从某个领域抽身而退,转移到其它生产领域中的事情。与人们能力相关的则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下,人们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消化能力的有限。而具有资本性的特点的道德却不是这样:人们对于道德的需求是无限的,它的“生产”或曰供给也是无限的。由于人们需求的这种无限性,市场中特别是现代市场中从来就不会出现“道德饱和”的现象。因此,对于道德的需要来说,人类永远处于“饥饿”状态。这一点早在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作了类似的证明,亚里士多德认为,“优良生活一定具有三项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外物诸善”即“财富、权力、名誉及类此的种种事物”,而这些“有如一切实用工具,(其为量)一定有所限制,……任何这类事物过了量都会对物主有害,至少也一定无益”,而“灵魂诸善”即德性则相反,“愈多而愈显其效益”[3]。也就是说对财富的追求必须加以限制,而对道德的追求却是多多益善的。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人们提出要节省资本,这是很容易为人所接受;但若经济学家提出节省道德的建议,那他肯定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

最后,资本有明确的所有者且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且,在市场中,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不完全一致的。正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裂导致了人们在生产中地位的差异。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性因素却纯粹是公共性的。它一旦形成,就不存在只有哪些人可以支配它,而哪些人不能支配它的问题;也不存在谁该拥有多些而谁又该拥有少些的分配问题。道德上的高尚与否与资本拥有之间不是正比例的关系,这恰恰就是当前道德所面临的一个困境:由于道德资源具有经济上所谓的“公有的”的性质,因而容易诱发人们的“搭便车”(hitchhike)心理,并进而导致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即得不到有效的投资。在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道德的竞争者都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虽然,现代的情形已愈益向人们的期望靠拢,但西方曾一度流行的“只有失败的竞争者才是好人”的论断却的确让人们领略到了市场的残酷性与资本主义的罪恶性。

3 也评道德资本论

王小锡先生长期从事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他的观点是:“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伦理道德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精神和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才有可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中去,没有进取精神,缺乏道德觉悟,人的行为的着眼点就只能是基本生存需求,其行为的指向性就必然是短视的和短期的,人就会对工作和事业缺乏感情和兴趣,也就谈不上推动经济发展。”[4]因此从社会生产力系统看,伦理道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而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道德是生产力,而且是‘动力’生产力”[5]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王先生指出:在现时代,“资本是一种力,是一种能够投入生产并增进社会财富的能力”。[6]“科学的伦理道德就其功能来说,它不仅要求人们不断地完善自身,而且要求人们珍惜和完善相互之间的生存关系,以理性生存样式不断创造和完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功能应用到生产领域,必然会因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形成一种不断进取精神和人际间和谐协作的合力,并因此促使有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7]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王先生认为,道德也是资本――是无形的资本、是渗透型、导向型和制约型的资本。[8]

毫无疑问,王小锡先生提出了一个考察经济运作进程中道德因素的地位与作用的新视角,从这个视角来考察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运作进程中的作用,它积极的一面得到了充分肯定,它对当代经济决策中道德决策及如何规约当代经济运行等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道德到底是不是一种资本呢?这个问题还待于进一步商榷。因为,道德在参与经济运行进程时,它只是具备资本的某些特点,但它毕竟还不是一种资本实体。关于这一点,法国学者皮埃尔・波迪(Pierre Bourdieu 1930――)曾进行过一番研究,在《实践理论纲要》一书中,皮埃尔・波迪提出了“象征性资本”(symbolic capital)的概念。波迪认为,古代亚细亚经济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信义(the good-faith)、名誉(hounour)、或情面经济。不同于以货币交换为中介的市场经济,信义经济是以血缘、族谱、村社为中介的。而尽管信义、名誉及情面等东西本身并不构成经济的、物质的利益,它们最终却可以带来经济和物质利益。因而它们是一种财富,是一种“象征性资本”[9]。很显然,皮埃尔・波迪也看到了在经济运行中道德因素具有某些资本性的特点,即道德最终可以带来经济和物质利益;而且,他也认为,这种道德因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而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资本”。

在现当代的经济发展中,道德因素之所以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关注,与近现代以来“不道德的”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副作用是分不开的。人们日益体认到了在经济运作中,必须要考虑到道德因素,道德考虑于是成为经济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报载,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和《金融时报》共同拥有的《金融时报》股票交易所公司在7月31日推出八种“道德指数”,旨在提倡和促进“道德投资”。公司行政总裁梅克皮斯把“道德投资”又称为“有责任心的投资”,即从是否违反环保、人权及自然等角度出发进行考察,只投资于被视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司。这种“道德投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毫无疑问,这是投资理念演进史的重要事件,也是道德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在投资中把道德因素作为一种特定的考察对象,这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很显然,我们也可以看出,梅克皮斯所谈到的“道德投资”虽然特别强调投资中的道德因素,却始终没有把道德作为一个独立的资本因素加以考虑,而是把道德作为经济运作中的极为重要的附加性因素,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道德都不是一种资本实体,“资本道德”固然是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但道德却没有也不会因此而成为资本。事实是,如果道德考虑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的话,投资者会毫不犹豫地摒弃这一考虑――单独考虑道德因素在经济运作进程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把道德理解成为一种资本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它隐藏着一种危机――道德意义的危机。资本的运作过程,就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及资本无限扩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为了达到其目的是不择手段的。如果这种理解没有错的话,那么,把道德理解成为一种资本,尤其是当前我国转型社会时期旧的道德价值体系逐渐瓦解而新的道德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必将引起人们对道德价值理解的混乱,因为这一观点在客观上会引导人们更倾向于关注道德的功利性工具价值,而不是道德的社会性目的价值,道德于个体、于社会的终极意义无疑也会倾向于被消解。在这个意义上,能否把经济运行中的道德因素理解成为一种资本就更值得学界多加商榷了。

【参考文献】

[1] 汪丁丁.回家的路――经济学家的思想轨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

[2] 冯子标,靳共元.论“社会主义资本”[J].中国社会科学,1994,(3):49-61.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40-341.

[4][5] 王小锡.中国经济伦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130,130.

[6][7] 王小锡.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伦理学的使命[J].道德与文明,,(3):21,22.

[8] 王小锡.论道德资本[J].江苏社会科学,,(3):91-100.

资本本性 篇3

摘 要 电网企业资本性项目是形成电网企业输配供电力资产的基础和前提,项目数量和金额巨大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项目预算推进的任务异常艰巨。Y电网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针对上述问题,以提供公司领导层和全局范围内各层级各部门统一可比、直观明了的决策支持依据为初衷,以财务对项目全过程的价值量和时间信息的综合反映为基础,创新了原有评价体系,形成了以“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Y公司通过对新的资本性项目考核体系的推进实施,在项目管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等方面均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资本性项目 提高 预算执行

前言:电网企业资本性项目预算执行历史以来一直是管理的难点和弱点。主要表现为:1、决策支持力弱。财务侧虽有大量数据,但缺乏对公司项目预算执行经财务视角分析提炼后的形象直观的资料、数据,无法为公司领导管理提供有效的“抓手”。2、部门协同度低:财务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缺乏对各项目管理单位工作推进真实情况的反映,给各项目管理单位推诿、扯皮提供土壤,无法实施有效管控,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两算”滞后,“两证”办理困难,增资不够及时,影响了电网企业管控效率、减低了经营效益,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营风险。

Y公司针对上述问题,以提供公司领导层和全局范围内各层级各部门统一可比、直观明了的决策支持依据为初衷,以财务对项目全过程的价值量和时间信息的综合反映为基础,创新了电网企业原有评价体系,形成了以“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率”为核心的新型评价体系。

一、项目评价体系介绍

总体围绕“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率”指标,其为一级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并根据指标重要性程度,分别设置了不同权重。根据各部门管辖工程特点,分别对应三个层面:1、县(市)公司、基建部层面适用全口径6个二级指标,2、运维检修部、电力调度中心适用除“基建项目两证办理率”以外的5个二级指标;3、办公室等其他单位仅适用2个指标。各相关单位根据自身适用二级指标的数量及权重的大小,各自分别汇总计算出“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率”这一综合指标,在同一平台进行横向分析和比较。具体如下表:

资本性项目统一评价体系指标结构图

以上这套指标体系为整个评价考核的核心,在建立时考虑了实际工作的特点,决定以数据为切入点,通过财务反映业务的情况,但又不局限于财务,还考虑了工程管理的其他相关工作,如“两证”办理等。

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对公司所有资本性项目进行分析、提炼并形成成果。具体包括:1、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情况汇总分析简报,2、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情况详细分析报告,3、资本性项目财务执行情况明细表三部分内容。资本性项目财务执行情况明细表是对公司全口径工程的所有单体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的详细统计描述,该表详细列明各个项目各节点的完成状态;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情况详细分析报告是在资本性项目财务执行情况明细表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报告将所有工程项目的六个二级考核指标按照责任部门、项目类型两个纬度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得出各相关部门在工程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成效高低;在对二级指标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分析,形成资本性项目执行情况简报。该简报是按归口部门对一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的排名及通报,通过定量的对比分析和考量,将责任层层落实。共体现三个层次:第一層。按分管领导分归口进行统计排名,公司“一把手”将责任传递至分管领导;第二层。按部门统计排名,分管领导将责任再传递至部门领导;第三层。对项目推进各节点的定量分析,将责任传递到各具体工作人员。

二、工作机制介绍

公司通过对项目预算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的全景展示和分析通报,依托“领导推动,财务驱动、部门联动”这样一个持续驱动机制,实现:财务业务紧密衔接,流程顺畅、协同协调;过程管控落实到位,动态监控实时有效;分析体系基本建立,决策支持能力提升,确保资本性项目预算执行有序推进。

公司每半月发布一期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情况报告。具体包括: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情况汇总分析简报、资本性项目财务完成情况详细分析报告、资本性项目财务执行情况明细表三部分内容。

该报告由财务部门负责牵头编制、各相关业务部门配合提供相关实物信息,统计出公司每半月的资本项目执行情况的最新进展情况并进行分析,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至公司相关领导、业务部门领导,实现压力的层层传递,通过公司全体上下对资本性项目的“齐抓共管”,实现公司资本性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推进。

同时,辅以“业务联系单”、“业务督办单”、“业务催办单”等手段,驱动各项目部门及时解决问题,并通过排名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奋勇争先、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此外,在考核周期内,财务部通过定期发布资本性项目简报,及时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反馈至业务部门,对未能按时完成整改且无合理原因的部门,财务将按照考核细则提交公司绩效考核,追究相关项目部门责任,对资本预算推进评价体系排名前两名且整改及时的部门提交绩效奖励,通过奖惩进一步有效促进了业务部门项目管理动力。

三、该评价体系成效分析

Y公司采用该项目执行评价体系一段时期以来,资本性项目预算推进工作成效凸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资本性项目预算指标显著改善

公司资本性项目增资工作更加及时,施工结算、竣工决算进程明显加速,两证办理公司成果显著,与该评价体系开展前相比各相关指标均出现了显著变化,项目管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财务绩效明显提高

公司资本性项目推进工作开展后、在提高企业效益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及时转增资产、带来公司折旧的增加和所得税金的减少,增加了公司收益

3、经营风险有效降低

公司通过资本性项目的推进工作,在提高了工程效率和提高了同业对标指标、提高公司收益的同时,还减少了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规范了公司规范管理水平。通过竣工决算工作的推进。一方面确保未入账的材料费、规费等可以及时进入工程总投资,减少了账外物资,保证了账、实一致,核定工程总投资;另一方面对工程结算中发生的欠规范支出也得到更正,保证了公司核算规范。通过公司“两证”工作的推进,保证了公司的相关土地、房产权益,当公司相关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合理保证公司权益,减少公司相关管理风险。

当然,Y公司目前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形成了上述工作模式和分析体系,仅仅才取得初步成效,更大的成效显示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扎实推进。

该评价体系执行的瓶颈是:上述的分析结果目前都是依靠手工完成的,工作量极大,亟需在确定指标、固化模板的基础上依托在信息系统中自动取数来实现,以使相关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分析、改进而不是数据搜集。未来希望在完善、固化现有分析体系的基础之上将其标准化、信息化,通过系统取数的方式自动生成统计表,进而自动生成分析周报,形成资本性项目分析报告。

资本本性 篇4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2015年新电改方案的出台, 使得电网企业的定位和盈利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新政策下,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电网企业投资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投资风险加大。

目前, 电网项目的投资决策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 但这些传统决策方法没有考虑不确定投资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环境调整投资决策的柔性管理策略[1], 已经不适用于日益复杂的电力市场环境下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风险高的资本性项目的投资决策。实物期权理论则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 更加适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项目评估, 能较好的体现不确定性和投资的灵活性的价值。因此, 本文结合电网资本性项目的特点, 以Z市项目为例研究实物期权法在电网资本性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电网资本性投资项目的特点

在电力产业中, 电网企业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赚取买卖电价差。而电力产品是一种具有公共属性的特殊商品[2], 因此电网企业的资本性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1) 来自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电网企业资本性投资项目审批建设的周期相对较长, 而且必须适度超前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未来情形只能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不能进行准确预测。在实际投资中, 企业将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 这些将会影响投资项目未来的投资回报。

(2) 投资部分或完全不可逆的。电网投资项目具有资本密集性和资本沉淀性的特点, 电力资产具有专用性, 当改变投资决策时企业不能完全收回投资的初始成本。同时在现有市场下, 电网企业进行资产出售或转让的难度很高, 这些都导致了电网投资的不可逆。

(3) 投资可推迟。电网企业在进行资本性项目投资时,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 可以推迟行动以获得有关未来的更多信息。虽然可能会存在推迟成本, 但企业推迟行动来获得未来更多的信息, 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收益相比推迟成本会更大。

三、实物期权方法分析

目前, 电网资本性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主要有有净现值法 (NPV) 、内部收益率法 (IRR) 、回收期法等。其中, 净现值法应用最为广泛, 根据风险确定贴现率对未来现金流贴现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净现值大于0时才考虑投资。但净现值法决策规则的隐含假定是要么现在立即投资, 要么永远不投资。因此在项目分析和实施过程中, 企业管理者只能被动的坐视环境的变化, 而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忽视了项目中的管理柔性。这种假定不仅会产生较高的机会成本, 而且忽视了延迟决策所创造的价值。

实际上, 对于不可逆的投资拥有推迟的权利相当于企业持有类似于金融看涨期权的“选择权”, 即期权持有者在进行资本项目投资时所拥有的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自己投资行为的权利, 因此实物期权是指实物资产投资中的具有期权性质的权利。该实物期权对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高度敏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新信息, 项目有关的不确定性将逐渐消失, 实物期权的价值越来越小, 而管理者可以灵活的决定何时进行投资。实物期权理论相比净现值法更好的体现出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和管理者灵活决策的价值[3], 可以应用于企业的资本预算评估和投资决策, 给出动态管理的定量价值, 从而将不确定性转变为企业的优势。在实物期权的评估方法下, 项目价值被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净现值加上实物期权价值。

由于电力投资也具有期权的特点, 实物期权方法在电力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但主要集中于发电投资领域, 例如政策不确定性对发电投资的影响[4], 发电技术灵活性对发电投资的影响[5]等。近年来, 实物期权理论也开始逐渐应用于电网投资决策的研究, 例如电网扩建项目的分阶段投资决策[6], 电网投资经济评价[7]等。

四、实物期权模型

运用实物期权方法最重要的是评估期权价值, 进行实物期权价值评估的模型中BS期权定价模型及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最为最常见。

BS期权定价模型是Fishcer Black与Myron Schole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看涨期权的价值=C, 标的资产现在价格=S, 执行价格=K, 对于这样的一个看涨期权, 其收益为S-K (当S>K) 或0 (当S<=K) 。如果距离期权到期日时间为T, 则将到期日的收益贴现则现在该看涨期权的价值为:

看涨期权C的价值取决于到期日标的资产的价格ST的各种可能取值及其相应的概率。假设ST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r为无风险收益率, σ为标的资产波动率。通过微分求解, 可得到BS模型的应用形式如下:

在1979年, Ross和Rubinsetein提出了二项式模型。二项式模型是一种动态规划方法, 相对更加简单直观。该模型假设在一定时间内, 标的资产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且在整个考察期内, 标的资产价格向上 (向下) 波动的幅度相同,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进就形成了一个单阶段或多阶段的二项式模型。以二期二项式模型为例, 求解看涨期权的价格如下:在T=O时刻, 资产的初始价值为A, 在T时间内, 其价值或以概率P向上变为Au, 或以概率l-P的概率变为Ad。在下一阶段, 资产的价值可能为A2u或A2d, 求解资产看涨期权的价格, 须先得到后一阶段看涨期权的价格, 经过一系列倒推过程, 才能得到初始看涨期权的价格。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易于实施和理解, 但需要详细的知道每期资产价格波动情况, 而且在无限细分的情况下, 得到的结果趋近于BS模型所得到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据BS期权定价公式对电网资本性投资进行实物期权价值评估, 具体步骤为: (1) 识别期权类型, 首先要对项目中蕴含的各种期权进行分类考虑, 确定期权的类型, 一般来讲电网资本性项目可以看作一个“看涨期权”, 但除此之外还有分阶段投资期权和退出投资期权等; (2) 计算电网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可以把该净现值作为标的资产的现价, 然后将其他参数带入BS公式计算实物期权的价值; (3) 根据计算结果, 判断项目的总体价值然后进行分析评估, 决定投资时机。对于不同的项目, 如果净现值相同的情况下, 期权价值不同, 还可以进行相应的项目投资排序。

五、算例分析

我们以Z市110kv电网投资项目为例, 该项目初期投资成本为5309.75万元, 项目建成后使用周期为20年, 每年产生一定的现金流, 贴现率为5.5%, 贴现后流入现金流的现值为11605.56万元, NPV=-5309.75+11605.56=6295.81万元。但实际上现金流的现值是不确定的, 因为有可能贴现率会变化, 也有可能净现金流量发生变化。度量现金流现值的波动, 即实际现金流的现值和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用波动率来表示。假定对以往110KV项目的现金流进行分析, 确定现金流的波动率为25%。根据B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计算公式把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作为标的资产现在价格S=11605.56万元, 初始投资额为执行价格K=5309.75万元, σ=25%, T=20年, 无风险利率r=5%, 计算d1=2.153, d2=1.035, C=9764.15万元, 投资项目的总价值=内含净现值+期权价值=6295.81+9764.15=16059.96万元。

上述结果表明, 尽管该项目当前的净现值为6295.81万元, 但以实物期权的方法来评估, 它的总投资价值应该净现值加上实物期权的价值为16059.96万元。所以实物期权考虑了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后, 不同于净现值下的价值评估, 对于那些原来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在应用实物期权方法评估后, 可能价值为正, 使得项目值得投资。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未来现金流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管理者会根据市场环境和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来考虑是否进行投资, 而给企业带来了期权价值。

六、数值模拟

通过前面的模型介绍我们发现实物期权的价值对于不确定程度, 即波动率高度敏感。因此我们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不确定程度的参数, 即σ的取值从0.05到0.5, 对实物期权价值和波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如图1所示, 发现不确定性程度即波动率越高, 期权价值越大, 而且二者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不确定性程度越高, 实物期权价值越大, 意味着企业需要继续等待新信息出现, 等待是有价值的, 有关投资项目的信息会更加明朗。

此外, 实际投资决策中考虑项目总价值一方面是传统的净现值, 另一方面是实物期权的价值, 而净现值中重要的参数是贴现率 (测量了未来和现在的相对重要性) , 实物期权价值中重要的不确定性程度-波动率 (决定了由等待所规避的标的资产价格下降的风险) 。我们将进一步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这两个参数同时改变时和投资项目总价值之间的关系, 贴现率的取值为3.5%-8%, 波动率的取值为0.05-0.5, 结果如图2所示。发现当贴现率较低且波动率较小时, 项目的总价值最大, 反之当贴现率较大, 项目的总价值最小, 说明贴现率对项目总价值的影响更大。

七、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网资本性项目投资的特点进行分析, 发现其具有期权的特性, 结合实物期权理论做了初步分析, 介绍了实物期权模型, 然后具体引用BS模型对某市110KV项目进行了投资效益评估, 得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电网投资项目实际价值, 并对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期权价值越大。同时改变贴现率和波动率的情况下, 贴现率对项目总价值的影响更大。

目前实物期权理论在电网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刚刚起步, 还不是十分成熟, 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将使得使得电网建设的经济评价更加科学与严谨。

参考文献

[1]Dixit A K,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4。

[2]吴疆.中国式的电力革命[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

[3]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BLYT H W, BRADLEY R, BUNNC D, et al.Investment risks under uncertain climate change policy[J].Energy Policy, 2007, 35 (11) :5766-5773.

[5]WICKA RT M, MADLE NER R.Optimal technology choice and investment timing:A stochastic model of industrial cogeneration vs.heat-only production[J].Energy Economics, 2007, 29 (4) :934-952.

[6]肖智, 邹刚.基于实物期权的电网扩改建项目的分阶段投资决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 (4) :189-190.

资本本性 篇5

上述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企业发生的支出如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原则性规定。与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相比较, 上述规定是新增的内容, 也是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的支出扣除原则的进一步细化, 具体意思,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扣除方式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以及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业发生的、准予税前扣除的支出, 必须是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企业所发生的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一般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经济利益的流入, 应该准予在税前扣除。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所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是即时的。事实上, 企业为了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 其效益的产生经常是长期的, 跨越的时间段非常长, 无法立即实现全部收益, 或者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收益。根据企业所得税制度中的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经济利益的支出, 或者需要长期才能回收经济利益的支出, 在税收制度安排中, 就不宜据实在支出发生当期予以税前扣除, 而是要区分企业发生的支出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上的时效性, 如果企业发生的支出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利益, 那么根据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应允许这部分支出在计算收益的同一纳税期间, 予以据实扣除;如果企业发生的支出不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利益, 即不能够在短期内回收经济利益, 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 则根据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将这部分支出人为划分, 与同时期实现的经济利益分段对应, 予以分期在税前扣除。也就是说, 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支出的产生效益的长短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纳税年度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支出的效益及于本纳税年度和以后纳税年度的支出。比如, 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支出, 支出的效益仅与本纳税年度有关, 应作为收益性支出;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 支出的效益会通过固定资产的不断使用逐步回收, 支出的效益不仅与本纳税年度相关, 也与以后纳税年度相关。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既是所得税处理的要求, 以实现应税收益与支出在时间上的配比, 避免企业发生的支出随意在不同纳税期间扣除, 从而逃避税收, 同时也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防止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从而低估资产和高估收益或者高估资产和低估收益,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因此, 企业实际发生的所有的支出,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都要按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标准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应在发生的纳税年度直接扣除。由于资:本性支出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 该支出的效益及于本纳税年度和以后纳税年度, 对为获得长期利润而发生的资本性支出不允许在发生支出的纳税年度“一次性扣除”。常见的例子如建筑物、厂房、机械、专利等。对于这些资产所发生的支出, 一般通过折旧或者摊销税前扣除的方式在资产使用期间得到确认。

二、不得重复扣除原则

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是支出不得重复扣除的原则, 即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不得重复扣除, 但是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是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的要求, 原内资税法也有类似规定:纳税人不得漏计或重复计算任何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若允许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重复扣除, 那么将可能无限扩大企业税前扣除的范围和标准, 严重侵蚀企业所得税的税基。理解本款规定的不得重复扣除原则,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一是, 原则上不得重复扣除, 即对于同一项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只能扣除一次。这是一项基本原则。

二是, 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可以重复扣除的, 则对同一项目的支出可以重复扣除。之所以作这么规定, 主要是考虑到在特殊情形下, 国家可能希望通过这种重复扣除的形式, 间接地给予企业优惠, 鼓励企业的特定行为, 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 如本条例规定的作为税收优惠方式之一的加计扣除。另外, 必须注意的是, 这个重复扣除的例外规定, 必须是限于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 这主要是考虑到税收制度的特殊性, 税收直接涉及国家的税收利益, 宜由专门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来规定较为妥当, 若允许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来规定重复扣除, 由于法律、行政法规的多样性, 很难得以有效控制, 将可能使重复扣除的规定无法得以合理控制和科学规划, 最终减弱甚至虚置不得重复扣除原则的限制。

三、不征税收入支出的扣除规定

资本本性 篇6

近年来,大型企业都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期望达到提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效益和加强风险管控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管控流程,起点是企业战略,由目标确定、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核组成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可简单分为损益类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在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时,预算编制粗放,信息收集工作量大、耗时长,执行控制滞后,分析考核准确性差;资本性预算存在打包、切块编制,预算执行时人为拆分、调剂,主要是事后监督及预算分析考核数据收集困难,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差。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实施ERP后,为预算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ERP以企业全局为对象,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系统管理,强调业务集成、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与预算全过程管理高度契合。由于资本性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最复杂的部分,本文以A电力公司为例,主要论述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思路、实现方式和特点,并提出优化应用关注点,为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1 ERP建设情况

A电力公司2008年开始实施ERP,全面应用财务、物资、项目和设备管理模块,各模块高度集成和共享,财务管理模块应用基建财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等功能。由于业务应用需要,公司于2009年开始实施财务管控模块,实现ERP与财务管控模块的高度集成,共同构成财务管理平台,投资计划等业务管控系统与财务管理平台集成。2010年底,A电力公司及所属企业已全面部署了统一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应用统一的系统功能,实行统一的操作标准。

根据各系统在资本性预算管理功能的划分(如图一所示),投资计划系统管理储备项目及投资计划,并生成项目编码;财务管控编制预算,并通过接口程序,发布至ERP;在ERP中创建项目、执行及预算控制,通过开发报表跟踪资本性预算执行进度,进行预算分析考核。

2 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实现途径

根据管理要求,A电力公司资本性支出全部按照项目进行管理,所有项目在ERP项目管理模块(PS)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创建WBS结构和执行预算。如购买一辆汽车,则创建零星固定资产采购类项目,同时系统设置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新增必须通过项目模块转资或零星资产发货后根据发票校验自动形成资产价值入账,不允许手工做账直接增加资产,杜绝其他途径发生资本性支出。

项目管理通常包括项目立项与初步设计、项目执行、项目完工和项目后评价四个阶段。其中,项目执行和项目完工阶段是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重点。对应到项目预算全过程管理上,则是指项目预算在预算期间内应完成的各项工作,通常包括项目预算编制与发布、项目预算执行与控制、项目预算考核与评价、项目预算调整与优化等四个阶段,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如图二所示。

2.1 项目预算编制及发布阶段

投资计划系统将项目信息及标准项目编码发送到财务管控系统,财务管控将自动校验项目编码及相关信息是否符合标准管理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预算编制完成经审批后,发布至ERP项目管理模块。对于新增项目,预算执行需先创建项目,系统自动校验项目预算是否发布成功,成功则可创建项目并将预算下达首层WBS,根据预算控制需要,可以将预算额度分解至可控制的下层级WBS。

2.2 项目预算执行及控制阶段

项目预算正式发布后,需要进行采购申请、招标、创建采购订单、收货、发货等,需对各项涉及预算消耗进行控制。项目预算实行双重控制,一是通过ERP基金管理模块按照责任中心和预算科目进行总额控制;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模块进行项目明细控制。采购申请与项目明细关联,创建时就占用预算,实现从源头控制。当采购需求招投标后,如果招标金额大于采购申请金额,应关注是否超过预算,如超过则项目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原因,如果证实是客观原因或其他合理理由需要增加预算时,则走预算调整流程,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重新发布预算,否则系统无法创建采购订单及发生后续业务。采购申请、采购订单作废或发生退货时,项目预算自动释放。

2.3 项目预算考核与评价阶段

预算分析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通过在系统中开发各种报表,自动实时取得项目预算数据和项目发生数据,可多维度、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项目预算总体执行情况、各阶段执行情况的差异与原因,及时提出应对策略,修正预算执行差异,防止出现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现象;对于重大预算执行差异,应成立相关组织开展分析调查,查明具体原因。通过ERP技术手段,预算分析实现由发生金额分析向项目过程分析转变,促进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过程管理,通过预算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2.4 项目预算调整与优化阶段

如果由于公司战略调整、市场环境、政策原因等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进行预算调整,则需要按照预算调整流程,报公司预算领导机构审批后,将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通过财务管控编制和发布,按照规范流程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实际管理要求。如果由于项目概算有偏差、物价上涨、应急事件等,有小的零星预算调整,则通过财务管控中零星预算调整功能编制及发布预算。预算调整发布版本和年初正式下达预算版本都保存在系统中,以便进行查询和分析。

以上为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实践。实际业务中,A电力公司也将大修、股权投资、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等作为项目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预算全过程管理。

3 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特点

3.1 预算编制精细化

所有资本性预算都必须分解到具体项目,根据需要,同一个项目可以细分到单体工程。根据业务部门编制的每个项目投资计划,编制财务资本性预算,杜绝了切块、打包的粗放式预算编制缺陷和执行时随意在项目间、单位间调整预算的情况,预算编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3.2 预算控制全程化

财务管控将编制的项目预算发布到ERP,才能建立项目和执行,技术上保证了无预算外发生业务,技术上控制所有的资本性支出必须有预算,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随意增加预算外支出的情况。预算对项目每个阶段发生的业务进行预算控制,从采购申请就开始占用项目预算,到项目结算需要清理不需要的采购申请和订单释放预算,保证每个环节预算强控制。

3.3 预算考核分析集约化

通过开发预算执行进度报表和与预算对比报表,可以方便、快捷分单位、分项目在系统实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通过设置科学的预算分析模型,丰富分析手段,提高了分析工作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和考核的客观性。

4 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实践关注点

4.1 提前作好项目储备,保证业务计划细化到每个项目

每年下半年,业务部门要根据公司整体战略提出次年的投资计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基建储备项目,将项目的评估报告、投资计划、紧急程度等信息录入系统。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报零星固定资产、技改等项目需要和投资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将项目信息录入系统。充分的项目储备,是保证资本性预算编制的基础。

4.2 建立项目标准成本管理模型,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全面应用基建标准成本,根据建设环境等设置调整系数,提高投资计划准确率,减少预算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3 严格执行预算调整流程

项目预算超过报警信息后,项目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原因,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项目预算调整流程,不允许随意变更投资计划,资本性预算一般情况应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

4.4 加强项目预算执行考核力度

有好的战略,但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也会流产。信息化提供了好的考核工具,更应该制定好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企业、部门业绩挂钩,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全面预算实施丰富了技术手段,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本文以A电力公司为例,分析其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论述ERP环境下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思路、实现方式和特点,并提出优化应用关注点。

关键词:ERP,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财务资产部.电网基建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上一篇:锦州发展下一篇:流媒体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