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人才

2024-08-05

ERP人才(通用9篇)

ERP人才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 许多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技术一同涌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新的名词进入到了中国企业家们的视野, 它就是“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ERP) ”。ERP系统能够全面解决企业在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对企业的成产和管理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今天, ERP的概念外延变得更加广泛, 几乎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ERP市场发展也异常迅猛, 企业对ERP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多, 各类ERP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展望未来, 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对ERP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将是极其旺盛的, 因此, 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ERP应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发展ERP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ERP理论的实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设计, 因此一套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ERP软件系统是企业进行ERP管理的主要载体和平台。ERP做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模块繁多且关联复杂, 其处理的数据量是十分庞大的, 系统具有面向对象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因此ERP系统的开发和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程序设计能力的软件开发人才的支持, 目前国内就有很多高等院校专门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设计等相关专业以ERP软件系统的结构化及功能模块的特点做为切入点和研究方向, 重点培养具有高水平程序设计能力并适应ERP多任务多模块的大型软件系统开发和设计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影响企业管理者们实施ERP系统的因素除了要有雄厚的财力和对传统管理及经营模式进行彻底改变的决心以外, 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掌握ERP技术原理并能够驾驭ERP软件系统的专业操作者和应用人才。他们和软件开发人才的最大不同是, 他们要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运用先进的ERP系统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 即软件开发人才要为ERP系统的设计和功能服务, 而专业的ERP系统应用人才要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服务。ERP系统应用人才是决定企业实施ERP系统并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成败的关键。

二、ERP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的强大力量, 是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面对中国企业对各类ERP人才需求的迫切愿望, 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ERP应用人才已经成为了高校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综上分析可知, 对于我国ERP人才教育和培养应当从两方面入手:

1. 系统开发设计角度

一个企业级ERP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且高度集成式的系统。在这个软件平台上, 包括企业中的财务、销售、物流、库存以及人力资源的全部数据在各个业务流程的管理过程中都是高度共享的, 确保了数据源的高度一致性, 这是实现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对于ERP技术理念的实现来说需要应用计算机最新的主流技术和系统开发的体系结构, 如B/S结构和INTERNET体系结构等, 再配合有较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ERP系统所必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ERP软件系统来说应当具有集成、完整、统一和开放的特点。面对软件制造商们的迫切需求, 高校可以发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 结合软件设计开发等专业领域的基础, 通过对ERP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特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培养具有ERP系统开发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要深刻理解ERP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够整合所有业务流程的功能, 同时还要有对系统后续维护和功能完善或扩展的能力。

2. 应用和操作的角度

ERP软件系统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 在实施ERP过程中, 要求各级应用和操作人员都要对ERP技术和原理充分理解, 这是实施ERP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优秀的ERP操作者可以使ERP系统越来越完善, 而再好的ERP系统交给素质低下的操作者也难以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因此, 实施ERP项目必须人才先行。目前很多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在ERP人才培养方面有一种更加灵活且贴近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式, 即“校企联合”方式, 事实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多赢策略。一方面, 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 和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 作为ERP系统所涉及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 对于来自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另一方面, 软件制造商们有着资金优势和实践经验, 市场渠道多, 客户基础好, 可以在实验室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案例教学等多方面为院校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与帮助。这些都为双方开展长期有效的双赢合作提供了条件, 事实证明这种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有效的。不仅加快了ERP人才培养的步伐, 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 同时也解决了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ERP人才教育和培养的未来展望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以及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实力不断提升, 以ERP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是渐成趋势, 虽然目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但中国企业对ERP的渴望不会降温, 国内的ERP软件商们也正在积极抢占国内ERP软件市场, 同时也更加主动地和高等院校合作, 开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联合式人才培养策略, 这种多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ERP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中将会成为主流。以国内知名ERP软件厂商金蝶为例, 自2002年起, 金蝶公司和百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包括建立金蝶ERP实验室、开展金蝶教学培训认证以及共享专家资源、开展学生实习等多项内容。金蝶在各大知名高校ERP实验室为学生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 进行相关技能的演练和培训, 将学生培养为兼具经济管理背景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金蝶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合作院校的好评。同时也给自己赢得了广泛的用户群体, 目前金蝶的用户超过40万家。据权威机构预测, 中国的ERP市场总收入到2010年将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中小型企业将是未来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的主力军, 面对市场对人才的旺盛需求, 高等院校更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复合型综合型ERP专业人才, 不仅为满足软件商们对高质量软件系统开发设计的需求, 更要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充实的人才保障。

ERP人才 篇2

鉴于ERF人才培养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为真正实现所设计各环节的任务和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1分块实施的原则

根据各教学环节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模块,课内模块完成理论讲授、案例教学、ERP实验和沙盘演练环节,课外模块完成自主学习、模拟竞赛、企业实习和项目实践环节。原则上,应先完成课内环节,后实施课外环节,每个环节都提出具体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3.1.2分类培养的原则

由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均实施全部的教学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基础及其兴趣爱好,将所有学习ERP课程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型,定位于ERP人才需求的第三层次,即普通的ERP应用人才;一类为拔高型,定位于ERP人才需求的第二层次,即一般的实施顾间、系统运维或项目管理人员。基本型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内模块各环节的学习,拔高型学生需要完成全部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

3.1.3实事求是的原则

由于“四位一体”创新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较多,且某些实践类环节(尤其是某些课外模块的教学环节)对教师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企业资源,因此,需要相关任课教师认真负责,分工协作,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教学质量,不能流于形式。

3.2各阶段的实施策略

3.2.1理论学习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完成有关ERP知识体系的建构,包含两个课内环节和一个课外环节。课内环节中的理论讲授主要讲解ERP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主要计划(含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的编制等;案例教学主要用于ERP系统规划、ERP选型、物料编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ERP项目实施控制以及ERP项目评价等内容的学习和讨论。自主学习属于课外环节,主要通过课外作业和辅助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掌握与ERP有关的管理类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需要一定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3.2.2实践动手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ERP软件的操作和实验环境下的企业运营,巩固ERP和企业管理知识,提升运用ERP工具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锻炼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也包含两个课内环节和一个课外环节。课内的ERP实验环节可以利用一个制造企业的模拟数据,配以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ERP系统环境配置、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管理等模块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ERP软件的基本操作,初步体验企业业务与 ERP软件的结合;沙盘(物理沙盘或电子沙盘)演练环节也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分角色组建同类型的虚拟企业,在同一竞争环境中,模拟企业6至7个季度的运营,教师对各组的决策制定和运营结果进行点评,使学生深刻体验所学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模拟竞赛环节属于课外环节,可以是校内的模拟竞赛,也可以是校外机构组织的与企业经营模拟或ERP有关的竞赛,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承办的每年一度的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BUSIMU) ",以及用友和金蝶等ERP软件公司举办的“沙盘模拟竞赛,ERP应用大赛”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思维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有些大赛成绩突出的学生甚至直接被众多大型管理软件公司所录用。当然,模拟竞赛环节不可能全体学生均能参与,主要是针对拔高型学生群体。

3.2.3企业锻炼阶段

该阶段的两个环节均为课外环节,主要针对拔高型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和实际参与企业ERP项目实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理解ERP软件与企业实际业务的融合,提升其应用ERP的理论和思想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②感受在工作岗位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经验基础;③要求学生以实习报告或总结的形式,对实习或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管理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还能使学生找到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层面的不足,进一步反推其主动学习的动力。该阶段的实施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良好的校企合作资源或企业实习基地,能定期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二是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等。

ERP人才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ERP 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信息化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并发展成为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创新产品和服务、保持顾客和供应商关系、改进决策以及提高竞争优势的目的。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建立并运行了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并且随着ERP功能不断完善和优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生需求和应用。

然而,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尤其是 ERP各层次、各岗位人才却极度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发展。基于这种背景,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应承担起探索 ERP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任。其中占高校本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如何对自己ERP人才培養做出准确的定位,在这个定位上,打造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怎样能够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些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ERP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中国软件协会副秘书长许建刚曾经下了如此结论:“有50%的ERP的失败案例是由于缺少ERP的应用人才造成的!”一方面,ERP人才的严重匮乏正在成为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稀缺的ERP人才,不断成为各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中国ERP人才缺口为50万,另外,随着我国企业竞争的激烈、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增强,有意识引入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的企业将逐年增加,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 年内,我国将需要上百万的 ERP 专业人才,而目前国内只有不到 10 万名这样的人才,而且大多数还是经过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培训而改行过来的,属于“半路出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外,ERP人才需求还呈现出三个层次:ERP的高级人才包括研发人才和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等,他们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对技术有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把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把常规的管理技术与自己的公司特点想结合;ERP实施顾问,也要求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普通的应用人才,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型,其中普通应用人才需求的人数和占取的比例应该最高,其次是ERP实施顾问,最后是ERP高级人才。

二、独立学院ERP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归根结底目前我国ERP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为普通应用人才,由于其能力素质要求没有那么高端和中端人才的要求那么高,也是较容易培养的。而就独立学院来看,生源素质相较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来讲普遍较低,因此同在培养ERP人才,独立学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特色能力。综合多方面情况来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定位在ERP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具备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要求。

三、校企合作共建 ERP课程班,建立 ERP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社会对各层次ERP人才的需求来看,普遍强调复合性与应用性,这决定了独立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ERP应用人才来,就不能仅仅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了理论知识后,能通过一定渠道的操作与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补充学生到职员角色转换中所需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个最优的选择。

为了打造人才特色优势,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于 2012 年3月四川盈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甲骨文ERP系统为主要业务内容)、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易飞ERP系统为主要业务内容)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在合作期内,将在校企合作共建《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建ERP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制定实践课程标准,结合信息管理行业的特点,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开发以甲骨文ERP系统、易飞ERP系统为基础的特色实践课程。

该课程面向管理类专业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学习甲骨文ERP系统、易飞ERP系统,培养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具备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要求,ERP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积极采用ERP系统对学生进行分专业教学实践,逐步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件制作并全面投入使用,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开辟在ERP领域的合作交流途径,争取有更多的学科建设骨干教师能参与到ERP真实项目中去。

通过本课程考核的学生,可以胜任甲骨文ERP系统售后实施顾问职务,到使用甲骨文ERP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即使没有机会受聘易飞ERP系统、甲骨文ERP系统售后实施顾问职务,本课程所学知识,同样有利于对SAP、IBM、用友、金碟等ERP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掌握。

四、校企共建ERP课程教学实施办法

(一)课程内容

四川盈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全面参与ERP课程班校企共建。提出信息管理行业用人订单要求,并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做出建议;提供项目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测试、回访;免费提供甲骨文ERP软件及后续咨询服务;校企合作共建ERP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二)课程教学队伍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课程教师分别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另一部分为企业高管专业人才兼职担任教学工作,传授真实的ERP项目实践经验。目前ERP两部分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比例是7:3。同时,以合作企业为平台,不断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拓宽教师视野。

(三)课程大纲

企业业务处理的流程是ERP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给学生讲授ERP课程的时候,也是重点讲授流程。以合作企业提供的ERP软件模块及流程来设计课程大纲。ERP系统涵盖进销存管理、进出口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商业智能决策系统等管理范畴,共有四十五个模块,不仅功能完整,而且高度集成,将企业内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整合,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ERP产品。

(四)课程教学计划

基于校企合作流程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ERP课程学习“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ERP必修课程。采取企业方提供的ERP系统,由校方老师主讲,计划54学时;第二阶段,ERP选修课程。采取企业方提供的ERP系统,由企业经理主讲,计划27学时,为实践平台课;第三阶段,ERP实习实训。校企共建ERP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派人指导,操练真是ERP项目;第四阶段,ERP就业创业。合作企业优先选录毕业生,成立ERP就业创业俱乐部。

五、结束语

校企共建ERP课程班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校和企业领导以及学生三方的认可。首先,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習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其次,学校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青年教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紧密接触,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同时使青年教师树立了实践教学的意识,为理论授课积累了生产经验和知识。再次,为企业、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和面对ERP人才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能力、素质符合市场所需,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吴琼: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之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2] 胡培业:ERP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3]余正红,尹朝庆: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8)

[4]赵涛、李国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6)

ERP人才 篇4

一、ERP对会计应用领域的影响

1. 对会计工作环境的影响。

ERP不仅将会计的各项职能通过软件模块加以集成, 而且将会计业务与企业其他业务高度集成, 实现企业内财务、业务处理一体化, 做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形成一个实时的动态管理系统。

2. 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影响。

ERP系统的普遍实施, 实现会计核算职能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可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而且可分解为由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共同完成, 使得会计核算职能弱化。会计的控制职能直接融于作业的流程当中, 贯穿于作业的事前、事中及事后, 而且其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系统内部, 而是着眼于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财务部门不只是参与其中的某一环节或被动地在业务发生之后简单记账, 而是全面、全过程参与和引导企业各类决策, 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执行、跟踪和评估, 会计控制职能地位不断提高。

3. 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

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 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 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从而使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 进一步了解相关业务情况, 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决策。ERP的应用, 使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发生变革, 也促使传统会计作业模式向新模式转移, 推动了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4.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

ERP的实施完全改变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角色。由于企业经济运营信息的收集与归并, 是以物流驱动资金流, 以经济事项的发生触发财务信息, 财务数据分散在发生的各经济事项中, 并随着业务流程由各管理节点上的数据录入人员来输入, 会计信息在业务活动的相应节点确认后, 根据系统原始定义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同时记入相关分类账, 并自动产生财务报表和各类管理报表。

5. 对会计组织机构的影响。

ERP的实施, 有效整合了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 实现了“产品统一销售, 物资统一采购, 资金统一管理”三统一, 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一级核算。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快速反馈使财会部门结构压缩, 中间层次变薄或消失, 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二、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培养要求

(一)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财务预测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1. 会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学、统计学、税法、审计学、经济学、公司理财、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知识等。它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 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必备知识。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录入的指导和监督者, 需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作支撑。这既是财会人员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又是财会人员面对企业诸多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解释, 找出具体原因, 确定采取对策的根本。

2. 经济业务判断能力。

经济业务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会计惯例等标准, 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 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的或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辨识, 作出处理决定的能力。

3. 财务预测分析能力。

Cooper提出, 财会人员在ERP实施环境下, 不再只是提供历史报表, 而是积极提供即时的成本信息, 根据动态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做各种预算。而对单位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较为精确的估计预算正是财务预测分析的核心。财会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财务预测分析能力, 才能根据单位过去一段时期财务活动所形成的历史资料, 结合单位现在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 考虑单位的发展趋势, 对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正确的判断、预计和估计。从而为编制财务预算、进行财务控制提供资料, 为单位进行价值评估奠定基础。

4. 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的应用过程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财务管理不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延伸到各个部门、员工, 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资源的潜在价值。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的经营计划统筹能力、经济资本调控能力、财务预算达成能力、绩效考评引导能力、财务资源支撑能力、财务核算管理能力等方面。ERP系统强调资源的不断优化, 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高低决定着基层乃至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资源的了解程度, 决定着优化企业资源的走向。

5.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财会人员必须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才能满足ERP实施的要求;另一方面, 财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以提高信息输出的快速反应。

(二) 学习能力

ERP的广泛实施, 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创新, 使得会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随着ERP的广泛实施,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业务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资源有限风险日高, 企业的风险时时变动, 会计弹性成为一种属性和必然, 而创新能力成了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 社会适应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会计工作处理的是单位与单位、人与人或单位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就决定了会计或会计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 既需要其他部门或人的配合, 也需要会计人员去主动协调或配合其他部门或人员。ERP系统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 前一工序的业务与后一工序的业务可能归属于不同的部门, 但相互依赖性非常高, 打破了传统的职能部门边界, 单个部门的个人必须去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 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显得非常必要, 这也使得会计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多。尤其是, 对企业外部单位而言, 会计必然要与外部的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劳保等职能部门打交道, 既要维护单位所有者的利益, 又要遵守行业自律原则和接受政府的监管。因此, 会计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做好会计工作至关重要。

三、培养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举措

(一) 构建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ERP应用对企业会计信息化人员知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带来的变化及对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培养要求的分析, 当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应更多地从ERP应用视角来考虑, 以信息化、ERP为课程体系的灵魂, 采用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岗位相融合, 职业岗位与ERP应用资格证书相结合重新优化组合课程, 构建严谨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 搭建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螺旋式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 搭建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平台。

一方面建立校内ERP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ERP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以及相关的教学配套资源。 (1) ERP综合实验室。选用用友公司ERP-U8全模块ERP软件, 配以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业务单据、物料清单、产销排程、各项计划、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财务核算等模拟数据, 可开展ERP软件系统管理、单项业务操作、综合业务模拟操作等相关软件应用及维护操作教学训练, 并引入用友公司ERP认证考试系统, 进行上机考试, 考试合格即可获得用友公司“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此种形式为评价教学质量寻找到了一种社会化的标准, 也为学生就业做好了准备。 (2) ERP沙盘实验室。ERP沙盘是企业模拟经营实验工具, 能够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 其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学生可以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经营企业, 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 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真实”的环境里, 磨练自己的意志, 填补知识的不足, 增长自己的智慧, 为工作的实战增加经验, 打下各方面的基础。

2. 建立螺旋式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围绕“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核心来构建基于ERP环境的包涵“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四环螺旋式模块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以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循环往复, 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模式, 强化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三) 提升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师总体水平

ERP人才 篇5

随着我国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ERP应用从大型企业遍及中小型企业,ERP咨询人才需求频频告急。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近十年来纷纷成立了ERP实验中心,开展ERP应用方面的普及教育。但是,这些教育一直是以ERP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难以适应目前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借助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以我校高端ERP咨询人才培养为案例,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ERP实训的知识生产实践之路。

1 ERP实训项目的构建

1.1 ERP实训项目的目的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对于ERP的定义有很多种,Gartner Group公司对ERP系统的定义:“ERP是用来管理整个企业业务的应用集合。ERP系统集成了销售、制造、人力资源、后勤、财务和其他功能。ERP系统允许销售、制造、人力资源、后勤、财务等功能共享一个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工具”。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大型制造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现代服务企业等,都应用大型ERP系统来支撑企业的复杂运营,而且大量应用ERP系统企业也需要ERP研发人才、实施顾问、工程师和普通应用型人才共同推进系统的运营。因此,业内对ERP人才的社会需求极其旺盛。

ERP管理咨询业是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重的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从知识层面上讲,ERP管理咨询人才必须有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从经验上看,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从技能上,还要求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ERP管理咨询人才不仅需要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有具体管理技能的综合凝练,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知识库的剖析和操作来获得行动中学习的智慧。因此,为了满足培训的要求,暨南大学与汉得公司联合探索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之路。在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上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兼顾自主开发的特色模式,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Oracle EBS)的操作技能实训,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立体式教学模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咨询人才。

由于ERP行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加上中国高校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ERP行业不太容易上手工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复合性和没有任何实战经验。ERP实施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的环境中不断磨炼才能成长,也造成了ERP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有鉴于此,暨南大学等高校与上海汉得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把ERP实施企业的内训课程前移至在校学生,建立ERP实训实验室,为ERP行业构筑充足的后备人力资源。因此,ERP实训项目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ERP行业的岗前培训前置活动。

1.2 ERP实训的知识生产要素

从ERP实训知识生产的全过程来看,其应当包括四个要素:主体、过程、成果和制度。这四者以主体为重点,以过程为脉络,以成果为结果,以制度为保障,四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第一,生产主体。ERP实训的知识生产主体是大学专业教师、企业ERP咨询顾问和参与实训的学生是相关知识的生成者和输出者。大学专业教师拥有相当深厚的ERP理论知识,企业ERP咨询顾问则对ERP实践所需知识及其应用程度有着很好的理解,而参与实训的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知识进行互动构建完成实践任务。正是他们的共同作用,对于ERP实训的知识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现着ERP实训知识生产的成效和结果。

第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ERP实训知识生产的核心与脉络。暨南大学与上海汉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举行的暑期Oracle ERP实训教育为例,合作周期为5年,目前已经在2013年和2015年进行了三届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本次ERP实训旨在通过培训ERP相关知识,培养出具有一定ERP技能的人才,发展成为咨询顾问。其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运营模拟认知阶段;第二阶段,ERP系统(Oracle EBS)基础功能认知阶段;第三阶段,企业模拟系统应用阶段;第四阶段,实训总结及考核阶段。

第三,生产成果。从生产成果来看,生产者主体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知识。大学教师,由于其相对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但又相对远离ERP实践,所以他们更容易生产出高深的ERP理论成果。而企业ERP咨询顾问相对关注的重点在“如何做”上,所以有关ERP实施的程序性知识,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成果。

第四,生产制度。一般而言,ERP生产制度包括ERP培训知识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ERP培训知识生产成果的公开流动和评价制度、基金资助制度、知识生产者的再生产制度等等。它对ERP培训知识生产的状态与生产成果的质量都发挥着一定的制度保障作用。

2 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ERP实训知识生产分析

2.1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布迪厄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实践理论。他认为,其理论中的“实践”是日常进行的、普通的实际行为,而不是践履某种观念或者理论意义的那种实践。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就是要尝试通过提出一种唯物主义的,但又不是还原论的对于文化生活的解释,找到一条超越经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中间道路。这种实践理论既与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象学、结构主义等不同的哲学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又试图突破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主要论述的并不是什么是实践,而是要描述实践的逻辑(Logic of Practice),即实践是如何发生的,是按照什么方式展开的,在何种社会空间中呈现怎样的一般图式。所谓“实践的逻辑”不是关于行动的理论逻辑,而是隐藏在实践活动中深层次的生成原则。布迪厄认为,既不能将实践归为理性计算的产物,也不能将惯习理解为只是无意识的自动适应于结构。布迪厄的完整实践模式把行为理论视为惯习、资本以及场域之间关系的结果,其简要公式为:

这一公式清楚地表明布迪厄对实践的理解并非惯习、资本或者场域这三者中某一个单位的独立化发展结果,而是他们三者的综合体现,是一种逻辑化关系的知识生产过程。

2.2 ERP实训的知识生产

ERP实训的知识生产是以“实践”作为核心,而并非以往以“知识”为核心。其本质意义就在于惯习、资本和场域三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作用于ERP实训知识生产的结果。

2.2.1 ERP实训中的场域

根据布迪厄的观点,场域(Field)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界定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ERP实训的知识生产主要涉及两个场域:高校所处的文化生产场域中的教育次场域和企业所处的物质大生产场域。实际上,布迪厄提出的场域概念在ERP实训中更多是“环境”概念,是对实践的语境化设定。ERP实训知识生产的价值是在场域中体现的。

2.2.2 ERP实训中的资本

布迪厄认为,资本(Capital)是“任何资源,凡是可以作为一种权力来发挥作用的社会关系,都有可能成为资本。而资本之所以为资本,是因为具有产生利润和复制自身的潜在能力”。资本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布迪厄称为场域)之中构成的。其中,在所有关于资本的论述中符号资本是布迪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观点之一。符号资本是建立在知识和认可实践逻辑基础上的声名、特权、荣誉或神圣性的累积程度。符号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受到社会大众认可、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可以累积、非实体、无具体形式、具有象征性并以符号化方式存在,可以是声名、荣誉、精神、神圣性或特殊性和具有稀缺性的特权资源。这类资本能增强信誉和可信度的影响力。在ERP实训中,行动者拥有符号资本就意味着拥有符号权力;拥有符号资本可以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欣赏、尊重和敬意等,并进而可以获得其它服务;拥有符号资本可以获得超越正常经济收益之外的额外的象征价值。然而,只有在特定的实训场域中,ERP符号资本才会成为稀有资源,而占有这类资源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和象征的利润,比如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性、更好的升职机会和象征性权力。进一步说,符号资本就是对一定类型和数量的符号资源的排他性占有。这种排他性占有,就产生了咨询顾问和学员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使得咨询顾问和学员在ERP实训教育行动中所占据的位置各不相同。本次Oracle ERP实训,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的一场教育行动,培训过程中的学校的教师、咨询顾问和学员合谋而又最终作用于学员,这场实训的主要运作方式:运作空间在于实训课堂中,发生在学校教师、咨询顾问(教育者)和学员(受教育者)之间。一场ERP实训场域教育行动就是建立在ERP实训场域中符号资本不平衡的基础之上的。

2.2.3 ERP实训中的惯习

惯习(Habitus,或称为“习性”)是“可持续的、可变化的一些性情系统,倾向于使被结构化的结构发挥具有结构能力的结构的功能,也就是作为一些原则而起作用,它们产生和组织了实践和表征,从而,即便并未有意识地瞄准目标,或并未明确掌握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具备的运作程序,仍可以客观地适应到其结果中去”。整体而言,惯习是场域作用的结果,是实践的逻辑依据。仅从ERP实训知识生产场域内部来看,ERP知识生产者的惯习取决于其在场域中的位置,而他们的位置是由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结构决定的,资本的占有情况建构着知识生产者的观物方式及观点立场,影响着他们采用不同的行动策略,这些策略,按照布迪厄的观点,包括保守、继承和颠覆三种。需要指出的是,ERP实训知识生产者的惯习主要决定ERP实训的知识生产实践,知识生产者对惯习的意识能力、反思能力也影响着其行动策略的选择。

3 ERP实训中知识生产实践创新

3.1 制定校企融合的入场规则,形塑ERP实训场域

场域有着独特的内部规则,它直接指导着场域内行动者的活动,并为新来者设立了进入该场域的门槛。场域内部规则的制定和特定行动逻辑的形成是场域生成的重要标志。传统高校的ERP培训主要以ERP理论和软件学习以及ERP企业模拟沙盘训练为主,但是高校所构建的ERP实训场域的内部规则的制定依然受限于师资、教程和所使用的软件。这个过程生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理论研究为主的高校师资与以实践为主的咨询顾问公司的行家里手存在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差距,购置的软件设备和开发的教材往往因为ERP系统更新速度太快而难以跟上行业的发展需要。而咨询企业的ERP培训场域由于场地、师资和招聘人数等因素的限制,致使难以快速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场域是一个由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场域的边界是由场域中行动者所占有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分布结构来确定的。要变革场域对ERP培训的制约,可以从ERP培训的行动者教师和学生的入场标准作为考量。在ERP培训场域的师资上融合高校和企业的师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在ERP培训中引入具有丰富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历的咨询顾问与高校教师共同开展ERP培训,使ERP培训的师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配置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如果在学生选修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作为参加培训的学生同样需要进行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略,优先录用具备ERP相关专业和企业生产实践经历的学生。

以高校和汉得咨询公司合作的Oracle ERP实训为例。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四阶段引入ERP实训课程,高校ERP课程教师和企业咨询顾问共同设置规则,包括手工沙盘实习实训、ERP系统理论学习、实习实训和实训总结四阶段的训练规则的设置。

3.2 应用多样化的实践工具,增强ERP培训的各种资本

ERP实训场域和其他场域一样充满了互动,互动的焦点在于尽力获取并充分利用场域中各种资本,提高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未知。

在高校的ERP实践教学中,ERP系统的升级和复杂设置都会耗费高校大量的经济资本。将企业ERP培训前置在高校进行,将ERP咨询企业充足的经济资本投入在高校的培训中。以高校与汉得咨询公司合作的Oracle ERP实训为例,咨询公司提供云计算模式下的ERP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真实企业ERP运作的场景中。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获得大批的咨询顾问后备人才,并大大缩短了企业培养人才的周期,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的经济资本。

咨询企业在校企融合的ERP培训场域中给高校带来了多样化的文化资本。咨询企业在ERP培训中应用大量真实企业的运作表单和企业ERP运作的案例数据等客观化文化资本,并在培训中引入了资深的咨询顾问,通过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形式并在学生交流和培训中得以传递。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ERP培训可以获得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比如学分,完成了足够的学分可以获得毕业证书。通过引入咨询企业的培训,学生还可以获得社会认可的企业行业的认证证书,强化了学生的制度化文化资本。

在校企融合的ERP培训场域中,咨询企业在高校学生的ERP培训过程中也在不断识别合适的人才。咨询企业在培训自身人才的同时也在为ERP应用企业培训人才。由于大量各行各业的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内部咨询顾问,咨询企业除了选拨合适咨询顾问加入外部咨询顾问行列外,还把学生推向咨询企业服务的ERP应用企业。这种人才推送的方式大大拓展学生在学期间的社会资本,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拓宽其择业渠道。

高校引入知名咨询企业共同培养ERP咨询人才,一方面增加了行业对高校教育场域ERP人才培养的信任度。咨询企业也通过高校本身所具备的声誉和威信增强自身人才在行业中的信任度。学生在校期间获得高校和咨询企业的双重认可,具有通过无形和看不见的方式,达到比有形和看得见的方式更效和正当化的目的。因此,通过校企融合的培训可以大大增强学校、咨询企业和学生的符号资本。

3.3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建构反思性的知识生产习性

ERP咨询顾问的培养是非常注重能力培养,原有的学习评价方式无法适应企业ERP人才的需求。目前接受ERP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普遍有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惯习。并且,现阶段学业评价与考试的制度仍过分关注其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方面,评价方法单一,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缺乏主体参与。有鉴于此,ERP培训通过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关注过程和主体多元参与等措施来消解大学生的应试惯习。一方面,重视过程考核,在ERP实训主要通过出勤、阶段性报告、课堂讨论等考察学生,消解一次考试代替全部评价的经验。另一方面,考察的重点是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核,采用小组学习、调查、方案设计等方式考察ERP实训中的学习情况。以校企合作的ERP实训为例,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手工化企业业务流程训练,让学生处于竞争性环境中企业运作情境中,学生在企业咨询顾问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体验式的实践主动构建企业运作的知识结构,学生所感知的学习环境是以不确定性、多变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情景。在此阶段的学习情境中,咨询顾问、教师和学生是基于主体间的平等关系,养成以能动方式发挥内在的心智力量的感知方式。ERP实训的第二阶段以ERP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向学生展现ERP系统的相关理论、系统结构和运作逻辑。学习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手工化和ERP系统下企业运作的区别,以小组形式报告分析的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并形成分析报告可以使学生基于自身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评判标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我应该学习ERP”,而是以自身思想观念和实践行动领悟“ERP学习对我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些措施逐渐调整ERP学习过程中被动的知识构构建习性,真正形成主动转化为重视实践能力。

4 结语

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特征的ERP实训的知识生产,需要在剖析ERP实训项目的目的和生产要素上,从ERP实训的实践逻辑场域、资本和惯习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在校企融合的场域上,应用多样化的实践工具,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使受训的学生具备ERP应用实践的各项资本,形成主动建构ERP实践知识的习性。三年多来,暨南大学等高校与上海汉得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的校企融合ERP实训实践,每年为ERP咨询企业和ERP应用企业培养了大批外部顾问、内部顾问以及各岗位的ERP应用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ERP应用从大型企业到遍及中小型企业,ERP咨询人才需求频频告急。文章以Oracle ERP实习实训为例,尝试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角度来研究ERP实训,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ERP实训的知识生产实践之路。

关键词:布迪厄实践理论,ERP实训,知识生产

参考文献

[1]王惠芬,黎文,葛星.企业资源计划——ERP[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5]李辉.作为一种“实践”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J].职业技术教育,2013(4):11-14.

[6]周群英.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困境与出路——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82-88.

[7]Bourdieu P,Johnson R.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M].New York,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8]童志坚.高校德育场域学生资本分析[J].江苏高教,2013(4):101-103.

[9]Bourdieu P.The Logic of Practice[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0][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ERP人才 篇6

所谓ERP应用人才是指ERP的应用人员, 即能够熟悉相关的ERP软件, 熟练地应用ERP软件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 如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库存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等。具体的ERP应用人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下:

表1 ERP应用人才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开展ERP教学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对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 物流专业仍是职业院校学生报考的热点, 物流专业就业前景看好。目前, 中职生能够胜任的物流职业包括采购类、仓储类、运输类和国际货代类等等, 具体的岗位群如下所示:

表2物流职业典型岗位群

为了解各岗位对ERP的能力要求, 笔者主要通过智联招聘和圆才 (苏州工业园区特色招聘网站) 两个招聘网站, 对今年七月份苏州地区采购类、仓储类、运输类和国际货代类的典型岗位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如右侧图:

通过以下图表,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ERP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具, 再也不是跨国企业才适用

的“奢侈品”, 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实施ERP, 同时ERP也不再是制造业的专利品, 现在也广泛应用在流通业、金融业、服务业中等。

2. ERP软件模块较多, 目前生产计划岗位、采购类岗位主要

面向大专生和本科生, 仓库管理员岗位主要面向中职生, 那么这三类岗位对ERP的要求分别对应ERP的生产制造模块和供应链模块, 各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购买相关的软件产品。

3. 运输类和国际货代类岗位目前对ERP的要求不是很明

显, 但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变化和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 应用ERP来提高效率和效益, 提升企业竞争力也成为企业的一个战略决策。

4. 随着ERP应用的普及,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学生今后的发展, 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有必要并且重视ERP课程教学。

三、中职学校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大部分中职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ERP课程, 购买了相关ERP教学软件, 但是重视程度不高, 课程的教学和考核都是基于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任务, 培养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 学校应该站在学生就业的高度来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 并把这门课程的教学与相关认证考试结合起来, 以考促学, 让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能够自加压力, 不断摸索, 学好这门课程。

2. 师资缺乏

ERP课程是一门蕴含先进理念、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任课老师要求较高, 老师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物流知识、供应链知识、财务知识等, 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管理、操作水平, 甚至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 目前中职校的ERP任课老师多是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 且大部分是没有参与实施过ERP的年轻老师, 因此许多技术问题、系统问题都要咨询或者靠公司的技术顾问来解决, 这给ERP的授课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也是机械教条主义, 教学效果不理想。

3. 实训教学条件受限

中职学校ERP实训教学场地是ERP教学的致命弱点, 虽然很多学校花了大量资金建立了ERP模拟实训室, 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ERP实训室是基于商品化的软件, 学生们只能模拟软件操作过程, 对ERP的实施过程、运行过程、企业实际业务流程都不知晓, 而这却是ERP应用人才必须了解或者需要熟悉的, 也是ERP人才培养的关键。据有关学校调查, 这种教学模式的后果是, 一个班级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够了解并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近一半的同学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软件操作更是无从下手。

4. 软件售后服务不到位

ERP软件公司会不定期地给使用其产品的学校老师或者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但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 培训的内容都是压缩精炼而不是宽泛的, 这对于没有基础或基础薄弱的老师来讲, 学起来也比较困难, 可能经过几天的培训, 对于所学内容还是一知半解, 如果遇到时间上的冲突, 老师们无法参加培训, 只能购买教学光盘进行自学, 用这样的老师来上纲上线,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这个问题, 用友公司应该延长培训时间, 适当加大培训频率, 让老师可以循环跟班学习, 课外, 培训师、技术顾问可以与学校相关老师建立网络联系, 及时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四、建议及措施

1. 基于业务流程, 强化ERP知识链的课程体系设计

ERP不简单是一个计算机软硬件产品, 也不是靠一门课程就能将所有内容都能讲授完的。ERP知识和内容包括了网络技术、数据库、财务知识、供应链知识、生产运作知识等等, 这些知识在教学中又属于多门课程, 如物流网络技术、数据库、物流概论、会计基础、ERP课程等, 如果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在这些课程中融入ERP知识和能力要求, 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ERP应用人才基础才比较扎实, 也才比较有竞争力。

2. 校企深度合作, 共同培养ERP应用人才

除了学校教学之外, 学校还应该与ERP应用企业密切合作, 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一线实习的机会, 让其体会ERP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ERP专业人才。但是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 许多企业把校企合作看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难以做到实质意义上的合作。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外, 还需要政府、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技能大赛, 笔者认为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校企也会真正的深度合作, 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3. 培养过硬的ERP师资队伍

过硬的ERP师资队伍是学校ERP教育的灵魂, 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老师相关方面的能力。提高ERP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老师主动探索ERP课程教学, 如提供课题研究机会;二是下派老师去企业一线学习, 了解企业各个部门、岗位ERP使用情况;三是鼓励老师多参与ERP的各种培训, 最好能与ERP软件公司合作参与到具体企业ERP实施过程;四是相关老师自身要主动学习ERP相关知识, 如参与ERP论坛, 学习相关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知识及财务知识等等。

4. 改变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学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 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较差, 再加上ERP是一门系统庞大、知识点零碎的复杂课程, 因此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他们。老师们要树立以

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思想, 采用漫画、小故事等导入教学内容, 语言诙谐幽默,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学中做, 做中学,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多鼓励、肯定、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不断探究的精神, 从而提高他们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展ERP课程教学, 不仅解决了社会上ERP应用人才匮乏的问题, 也是学校面向市场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举措。中职学校应该根据ERP课程及学生特点, 建立新型的ERP课程教学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资源,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ERP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阿曼.ERP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 2010 (36) :97

ERP人才 篇7

关键词:后ERP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

1后ERP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自1998年教育部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形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 “信管”) 专业以来[1],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至今已有600多所。信管专业属于管理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科,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也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 且能开展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等各个层次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2]。随着本科生的逐年扩招和近两年的就业形势来看, 各大高校信管专业并不容乐观,尤其是2013年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年”,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2011年12月8日,工信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提出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3年3月,IDC数字宇宙报告 《大数据,更大的数字身影,最大增长在远东》 中预计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40ZB。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美国2018年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经理人才的需求量大约在150万人 ,数据分析专家14~19万。以上种种迹象表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各大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技术来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

同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SOA、商务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需求逐渐深化。企业常年运转的ERP系统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的及时运用和有效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也不断深化, 不再仅仅局限于内部流程优化,而是关注ERP系统能否为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商业信息。所谓后ERP时代[4],就是融入了商务智能的ERP时代,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分析将是企业管理的焦点。

基于此,各大高校逐渐对信管这一传统专业在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后ERP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体系,提出了基于产学合作的创业型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体系。

2基于TOPCARES-CDIO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2000年起被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所提出[5],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温涛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TOPCARES-CDIO[6](简称T-C),其每一个字母代表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

T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

O (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 开放式思维与创新;

P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个人职业能力;

C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

A (Attitude and Manner) 态度与习惯;

R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E (Ethical Values) 价值观;

学院信管专业从2004年首次招生开始,对在校生、毕业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校内外专家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通过大量的调研,确立了以T-C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信息化领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典型ERP商务解决方案为主线,以SAP商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具有较强的企业ERP平台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后ERP时代,学院信管专业以SAP为主线的ERP人才培养目标,扩展商务智能为主的数据分析师方向,形成了以ERP+BI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学院TOPCARES-CDIO为指导,以强大的校内外实践平台为依托,将专业教师和素质教师相融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以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能力等,如图1所示。

通过学院信管专业的多年积累,在校内建立了优秀的SAP ERP实验室,实验室内涵盖了my SAP ERP各大主流模块以及企业沙盘仿真软件等,同时以学院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中心 (SOVO) 为支撑,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在校外建立了多家校企合作基地。专业通过将校内外实践平台有机结合,为有效承接并完成SAP和数据分析相关的企业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体系

学院信管专业根据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专家访谈、 网上调研等多种形式,得到了专业的社会需求。其中,部分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

根据对各方利益相关者调研结果的统计,明确了企业对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掌握程度的要求。通过对此掌握程度的有效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信管专业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具体见表2。

4基于产学合作的创业型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继续满足社会需求,各大高校也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学院确立了创业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基于此,学院信管专业充分分析了企业需求,确定了在后ERP时代,在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在长期打造的产学合作模式下,进一步以SAP ERP和商务智能为特色,培养创业型信息化应用技术人才,通过创业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将进一步拉动学院信管专业各项建设工作。如图2所示。

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将创业型思维引入专业课程体系,将近几年信管专业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理论课程体系,将企业新产品和新工具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其中,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学校—教师—社团—SOVO—学生”五位一体,在大学四年逐年递进、逐层深入的培养。大一阶段,在“专业导引课”中融入创业型概念,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和规划,使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精神; 大二、大三阶段,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重新打造传统的运筹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将新工具和新产品引入SAP应用、SAP开发、商务智能等课程,通过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同时, 通过专业优秀的校内外资源以及校企合作基地,将企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SOVO虚拟公司等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大四阶段,通过和毕业设计相融合,指导学生实践创业,从而使学生成功走向创业之路。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通过长期的产学合作,信管专业有效建立了企业真实项目资源库,为专业课程提供了真实的项目来源;同时,联合企业应用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与企业应用有机结合。

综合性“四实”环境建设:“四实”环境主要指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成果。在打造“四实”环境中,将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SOVO真实项目引入实践课程体系,从而强化培养方案的实验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和实践能力;通过将长期合作的企业真实项目贯穿专业的实训体系,充实课堂实训内容;开拓优质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的实习能力。

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决定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的迅速发展,专业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探索科研方向,形成动态发展的教师科研队伍;同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持续性质量工程建设:以学院质量部组织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估、课程评估、项目评估、校企合作评估等为契机,进一步沉淀教学成果,进行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资源建设等,从而进一步强化信管专业建设。

5结论

ERP人才 篇8

ERP学科的特殊性, ERP的应用人才与其他专业人才相比, 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都要更高。ERP虽然最终体现为一种软件产品, 却涉及到管理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 在管理学方面又涉及库存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哪一类的ERP人才, 都要求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基本原理、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以及ERP软件的运用。对于企业来说, 他们所需要的ERP应用人才必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双重知识, 受过企业管理实务与IT系统应用技能训练, 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化综合素质的符合型人才。不仅如此, 市场更需求具有一定项目经验的ERP应用人才。

二、基于计算机模拟实践的ERP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基于计算机模拟实践的ERP应用人才培养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技术, 通过利用计算机构建模拟公司仿真环境, 让学生在这个仿真环境中利用ERP软件去经营一个模拟企业, 并且和其他的模拟公司相竞争。该项目可以让学生熟悉ERP的实施过程以及公司的信息化运作, 身临竞争环境, 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模拟生产经营决策, 及时处理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等。通过模拟经营, 将学生掌握的企业资源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运作以及一个特定的ERP软件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全方位体验和实践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核心管理思想。通过模拟经营, 充分提供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环境与机会, 互助协作精神, 培养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到模拟公司进行经营运作, 主要是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和业务处理流程, 解决在模拟经营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弥补模拟实习的不足, 为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快融入公司、进入角色并迅速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在学生建立模拟公司, 分角色扮演企业内部各种角色, 并利用ERP软件进行企业内部各种日常业务运作的过程中, 将接触到企业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具体业务, 这就与在学习ERP的理论过程中所接触的知识体系与模块相吻合, 学生在企业经营中学习企业运作的各个流程, 在角色模拟中巩固理论中所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同时由于本项目是借助ERP软件来进行企业业务运营, 学生又能接触到之前所学的各种信息技术, 因为ERP软件本身就包含了各种信息技术, 如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对象技术、B/S结构、第四代语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等等;在模拟公司经营的同时, 不同的角色之间要相互沟通, 共同探讨企业的战略方向、各项经营决策, 与在真实企业中一样会发生矛盾, 意见不一致等情况, 这就极大的锻炼了模拟公司内部成员之间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经营一段时间后, 每个模拟公司都要针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和市场占有情况进行分析, 利用模拟对抗平台提供的五力分析工具, 这就需要学生们掌握一定财务分析的能力和知识;在公司发生危机和问题的时候, 模拟公司内部要齐心协力, 共同度过难关, 这就需要公司成员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上所述,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践可以从不同方面的直接提高ERP人才所需的各项素质。可以说,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快速缩短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ERP人才之间的差距。

三、基于计算机模拟实践的E R P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实施

基于计算机模拟实践的ERP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实施, 需要建立两个计算机平台之上, 一个是企业信息化经营平台, 也就是ERP软件;一个是企业模拟决策平台, 是需要另外开发的企业模拟经营对抗及分析系统。ERP软件目前适用于高校教学的已经不少, SAP Business One、用友U8、金蝶K3等等。而企业模拟决策平台是一款及信息的记录与分析于一体的模拟对抗信息管理系统。除此之外, 还需要有模拟经营的规则、业务数据及业务流程, 作为教学之用, 还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企业模拟经营对抗及分析系统。

为了构建模拟公司相互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 需要开发一个基于B/S结构的企业模拟经营对抗及分析系统。这也是计算机模拟的根本含义所在, 该计算机系统记录了每个模拟公司与所在市场所有的经济业务往来, 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款与还款、与供应商之间的材料采购与付款业务、与客户之间的订单及交货业务等等。此外, 该系统还将每期每个模拟公司在ERP系统中生成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财务分析, 通过生成企业经营效益雷达图, 来对所有参赛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也为教师点评提供依据。

2. 企业模拟经营对抗经营规则。

为了规范各个模拟公司经营过程, 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经营规则, 使所有对抗公司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相互竞争。主要的经营规范包括市场开发规则、ISO认证规则、产品研发规则、采购规则、仓储及运输规则、生产规则、销售规则、人力资源规则、财务规则等。

3. 企业模拟经营对抗业务流程。

在模拟经营的过程中, 各个模拟公司经营将尽可能的模拟现实企业的生产运作业务流程来进行, 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 某些业务流程将进行抽象和简化, 以适合教学的需要。包括销售部门业务流程、采购部门业务流程、生产部门业务流程、财务部门业务流程、信息部门业务流程、审计部门业务流程等等。模拟公司将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来进行企业内部运作。

4. 企业模拟经营对抗基础数据。

由于模拟经营是在ERP软件中进行企业业务的运行, 所有需要开发出若干套不同企业类型的前期基础数据, 用于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期初数据录入, 具体包括模拟公司基本信息、模拟公司架构、模拟公司经营初始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模拟公司存货信息、模拟公司市场及客户信息、模拟公司供应商信息、模拟公司固定资产信息、等。

5. 企业模拟对抗结果评价体系的制定。

模拟公司的运作将以会计期间作为时间单位来进行, 每经营一期每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传到企业模拟经营对抗及分析系统中, 系统将采用五力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同时这些数据和分析过程也可以作为教师点评的依据。

6. 企业模拟经营对抗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

在实施了企业模拟经营对抗对ERP人才的教学之后, 学生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同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将形成标准型文档, 作为将来教学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ERP人才 篇9

何谓有创造能力的企业资源计划人才?就是能够透彻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资源潜力, 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发和经营策略的人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 北部湾经济区迎来了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新高潮, 货物贸易迅速增长, 对外投资跨跃式发展。但实践证明, 广西北部湾地区由于缺乏一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企业资源计划人才, 贸易商品的开发步伐滞后。

如何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企业资源计划人才?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光靠简单的、平面化的书本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在培养企业资源计划人才方面, 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它们是学生毕业后创造性地开展企业资源企划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企业资源计划的教学领域进行大力改革。目前的教材缺乏上述能力的训练内容, 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来弥补。近几年, 广西部分高校引进了沙盘模拟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帮助。为此, 呼吁推广ERP沙盘教学, 加快北部湾地区企划人才的培养进程。

一、ERP沙盘模拟教学简介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企业资源包括厂房、设备、物料、资金、人员, 甚至还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等。企业资源计划的实质就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合理组织生产, 高效率地开展营销, 力求做到企业利润最大, 成本费用最低。

ERP沙盘模拟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战争沙盘模拟推演跨越了通过实兵军演检验的巨大成本障碍和时空限制, 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运用。同样, ERP沙盘模拟教学也是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 解决学生参加实际企业运作的难题。

在ERP沙盘模拟教学中, 一般将参加实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6-8人, 模拟企业经营6-8年。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模拟企业的总裁、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信息总监、财务助理、商业间谍等职务。每组在开始时经营一个条件完全一样的模拟企业, 但却是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在每一年度的经营工作中包括年初3项、每季度10项、年末6项工作。年初3项工作指支付应交税、广告投入、参加广告竞单3项工作;每季度10项指支付利息/更新短期贷款、更新应收应付款、接收原料并付款、下原料订单/以销定购、产品研发投资、更新生产/完工入库、更新/购买/变卖/转产、开始新生产、交货给客户、支付行政管理费等10项工作;年末6项工作指更新长期贷款/支付利息/获得新贷款、支付设备维护费、厂房购买/租赁/出售、计提折旧、市场开拓与品牌认证、关账等6项工作。在每年结束模拟经营操作之后, 各小组还应根据当年的经营情况, 填写综合费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在每年的模拟经营过程中, 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进行经营, 经过6-8年的模拟经营后, 各模拟企业的业绩会因为经营思路不同而产生差异, 甚至有的模拟企业会破产。老师则根据这些差异对学生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点评, 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整合知识、开拓视野, 并深刻领会企业管理的本质问题。

二、ERP沙盘模拟教学优势的分析

ERP沙盘模拟教学具有强大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在大学里, 很多课程之间都有较强的联系, 如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等, 但学生在学完联系较强的多门课程后却没有一门课程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 导致了学生整合能力的不足, 也使知识缺乏系统性。ERP沙盘模拟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 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规划、财务指标分析等多个方面, 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 为了使自己的企业顺利运营, 就必须将各课程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因此,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可以迅速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二) 强化对经营管理本质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企业发展必然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机会, 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学生毕业后也必然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机会。随着广西北部湾地区具有国际开放性特征的社会经济体系的建成, 其对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学校改革教学模式, 更多地培养出对企业经营管理本质具有透彻理解、独到见解的综合型、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

教材上的知识虽然体现了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 但复杂繁琐、抽象难懂, 使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望而生畏。目前, 多数学校仍然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很少直接面对企业实际经济活动, 导致学生毕业后仍然对企业经营管理一头雾水, 对企业资源企划实务一筹莫展。这样一来, 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 广西北部湾地区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不具备应有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被企业所拒绝。ERP沙盘模拟教学恰恰具有克服这种缺点的优势:首先, 通过同一组学生共同经营一个模拟企业, 让他们各司其职, 相互协作, 共同处理在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培养出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 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过程让学生懂得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提高了学生的系统管理能力, 培养了学生对经营活动的洞察力;最后, 通过要求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遵守市场规则和经营规则, 强化了学生诚实守信的理念和创造机会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主,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由教师决定, 学生只能被动参与、接受单向灌输, 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遇到难题就退却。ERP沙盘模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则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实践证明, ERP沙盘以其科学、简易、实用、趣味的设计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其体验式、互动式、实战式、竞争式、综合式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习中遇到经营管理方面的难题时, 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广涉群书, 刻苦钻研,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只要教师在方案设计、沙盘构思、咨询引导等方面深下功夫, 沙盘教学就能够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获得较大丰收, 并带动学生对其它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一并提高。

三、推广ERP沙盘模拟教学的建议

广西北部湾地区重点大学少、普通大学多, 高职高专学校较多。由于我国实行高校分级投入、重点建设的制度, 造成广西北部湾地区各高校教学设施不足、实验设施欠缺, 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推广ERP沙盘模拟教学, 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难度, 提高广西北部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加快人才培养进程, 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一)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在ERP沙盘模拟中,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主导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好学生的模拟经营活动。在经营活动中, 教师还要扮演协调者、观察家、引导者、分析评论员、业务顾问等角色。同时, 在ERP沙盘模拟中, 学生扮演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等角色进行经营, 经营过程中要涉及到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供应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指导老师若要对学生的模拟经营进行恰当的点评和引导, 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为此建议教育部门在北部湾地区广泛开展高校与产业部门的对口协作, 建立制度化的高校与企业双向交流渠道, 高校定期派出教师到大型企业挂职学习、各大型企业定期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到高校介绍情况, 迅速提高各高校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广泛开展ERP沙盘模拟教学以及其它实用学科的教学创造条件。另外, 还要制定高校师资培养政策,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改变目前高校存在的“从学校出来、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培养机制, 大量地从企业界选择有从教志愿的高学历人才到高校任教, 大量地从企业界聘用兼职教师, 以快速充实高校的师资力量。

(二) 加快ERP沙盘模拟教案研究, 拓宽经营管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一般的ERP沙盘模拟教学涉及的知识多而不深, 这是目前沙盘教学的重要缺陷。虽然ERP沙盘模拟教学涉及财务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知识, 但往往都是蜻蜓点水, 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深度, 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以财务管理为例, 财务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很多, 包括股东权益、筹资渠道、筹资成本、投资渠道、投资收益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 而在一般的ERP沙盘模拟教学中, 往往只涉及到筹资渠道的选择, 以及对机器设备、厂房、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资。为此, 建议有识之士共同发起, 加快符合我国国情的ERP沙盘模拟教学案例的研究和编写, 力图通过不同业务和不同任务的企业经营管理案例组织, 结合ERP沙盘模拟教学的各个环节, 铺垫背景、设计情节、陈述问题、展示变化、演绎对策, 将课程知识尤其是分析和决策知识贯穿其中, 从而丰富沙盘模拟教学的内容, 使学生在ERP沙盘模拟教学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检验知识结构的完善性, 提高创造性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开展ERP沙盘模拟评价体系研究, 恰当评定学生的成绩与不足

在ERP沙盘模拟中, 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团队的总成绩, 而总成绩主要是看财务报表, 即权益和资金情况, 这存在三点不足:一是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 也混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二是导致学生短期行为, 忽视模拟企业长期发展潜力。教师在确定成绩时, 往往以利润额、现金余额等短期指标为依据, 但模拟企业的实验时间相对较短, 有些投资项目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益, 而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长期指标不能反映在评价体系中, 就会导致学生出现短期行为, 不利于学生战略能力的培养。如, 企业还贷资金短缺时, 动用沙盘上的厂房价值, 不及时更新短期贷款期限, 延迟还贷, 运营了一年之后, 学生就开始缩减各项开发费用, 甚至不惜将已开发完毕的新产品卖掉, 以增加当年的利润等。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只追求增加短期利润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的错误思想;三是非数据指标没有包含在评价体系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是ERP沙盘模拟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ERP沙盘模拟评价体系中缺乏这样的非数据指标, 不利于全面实现ERP课程的教学目的。

为完善ERP沙盘教学中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 可以改变学生成绩考核的组成, 包括小组运营成绩、总结报告及非数据指标等。比如, 可将考核标准设计为:企业经营成果的排名占30%, 总结报告中分析问题的合理性和深度占40%, 团队合作默契、遵守企业经营规则等非数据指标占30%等。通过对以上几个部分适当分配权重, 最后得出学生的最终能力评价结果, 可以相对克服对学生成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但是, 对学生实验中非数据指标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长短期项目效益和生成机制如何建立、错误决策的成绩如何扣减等, 需要更多更广泛的深入研究。

四、结束语

满足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广西北部湾地区各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ERP沙盘模拟教学把“企业搬进课堂”,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市场竞争, 体验经营管理工作的风险与责任, 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企划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在广西北部湾地区加快ERP沙盘模拟教学的推广和研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祥禧.浅析ERP沙盘模拟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 4) .

[2]赵慧娟.高校经管类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探析[J].中国市场, 2010 (, 1-2) .

上一篇:心理探讨下一篇:知识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