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帖行为

2024-05-25

删帖行为(共4篇)

删帖行为 篇1

一、网络删帖行为的类型及特征

( 一) 网络删帖行为的概念及类型

网络删帖行为原本是一种通过正规的网络删帖流程,经网络信息所涉及的利益当事人提出维权申请,由网站审核后, 依职权合法地删除当事人申请权益保护的信息的行为。

但近几年删帖行为发生了演变,它是指网络删帖公司受他人委托,利用删除、封IP、覆盖、压后搜索或对网站内部有访问权限的技术人员进行“ 公关”等手段,有偿删除网络上涉及委托人隐私或者负面信息的一种行为。

网络删帖行为是一把双刃剑,一般说来,可将删帖行为分为正当删帖行为( 合法删帖) 与不正当删帖行为( 违法删帖) 。 正当删帖行为是指当事人向网站客服提出申请,并递交证明,网站审核通过后,采用正规删帖流程,由网站编辑根据上级指令或受人委托,合法删除网络上关于申请当事人的一些失实报道的行为。 本文将不对正当删帖行为进行详述,只着重分析不正当删帖行为。

( 二) 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特征

所谓不正当,即为性质违法、手段违法、目的违法。 不正当删帖行为是指网络删帖公司接受他人委托或网络公司主动威胁负面信息当事人,采用一些非法手段删除网络上有关委托人的一些真实报道或负面言论的一种违法行为。 该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删帖行为的违法性 。 不正当的网络删帖行为具有违法性,其主要体现在删帖手段违法。 网络删帖公司没有通过合法的删帖流程,而是采用直接删除、黑客攻击、收买网站内部工作人员等违法手段为委托人删帖。 另外,违法的删帖行为常常会扰乱网络正常秩序,甚至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侵权主体也有多个,下文将具体分析,此处不赘述。

2.删帖行为的有偿性 。在市场交易运行体制中 ,不正当的删帖行为一般是有偿的。 通常情况下是委托人自愿请求删帖公司帮忙删除其在网络上的负面报道或信息,网络公司肯定会要求委托人支付一笔相应的对价来进行不法的删帖行为。 当然也可能存在删帖公司对负面报道的主人公敲诈勒索的情况。 从近几年媒体曝光的关于“ 非法删帖”、“ 网络公关”的报道中,不少不法网络删帖公司利用其职务的便利,故意在网上发布一些牵涉相关人士的负面言论或报道,然后威胁言论的利益当事人并索要“ 删帖费”。

3.删帖行为的职业性 。与其说删帖行为具有专业性 ,倒不如称之为职业性。 国内存在大大小小多家网络公关公司,删除网络上的帖子已经成为他们赚取非法利益的营业目的。 网络删帖公司内部从业人员将其运作流程描述为:网络或电话销售拉单,接到单子后要么发传真、打电话让网站删,要么直接找“ 关系”去删。 无论是删帖小公司还是大型公关公司都有各自服务对象,招揽网络删帖、删新闻等业务。

4.删帖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性 。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司可通过多种方法删除网络帖子,如直接删除、覆盖原帖子、网络公关、封IP地址、黑客攻击等。 不管是上述列举的哪一种删帖行为,均是违法行为,再多的表现形式也不能改变其实质性特征。

二、不正当删帖行为的动因及利益链分析

( 一) 不正当删帖行为的动因

首先,正当删帖流程具有滞后性、时间长,当事人为快速删帖便铤而走险。 当事人发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并向有关网站提出删除信息的申请后,网站内部将当事人的撤稿函层层递交,最终通过审核,允许删稿时,或许事态已经达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此时当事人不得不拿钱给网络删帖公司请求快速删帖,删帖公司“ 拿钱消灾”。 对删帖公司来说,当接到删帖业务后,为突显自己的效率就必须采用一些非法的手段,如向网站有技术管理权限的人员行贿、黑客攻击等。

其次,被删除的某些报道是真实性的,但由于当事人害怕该负面信息的传播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损害自己的信誉和声誉。 为维护自身的形象,报道的当事人便利用“ 快捷方式”即通过网络删帖公司来进行有偿删帖。 对删帖委托人来讲,追求的是删帖公司删除帖子的“ 高效率”,而删帖公司追求的则是删帖带来的“ 高收入”。 所以,网络公关公司的不正当删帖行为的真正动因就是源于“ 金钱利益”。

( 二) 不正当删帖行为的利益链分析

网络删帖的利益链,是指存在于有网络删帖需求的当事企业或个人、有负面信息或报道出现的网站、中介机构、网络删帖公司之间的利益交易关系。 当网络上出现了个人或单位的负面报道或帖子,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便委托网络公关公司进行删帖,网络删帖公司通常会专门挑一些小网站或小论坛上曝光的帖子进行大量的转发,更有甚者,恶意制造曝光帖,然后等着相关涉事人或企业找上门删帖,这就为网络删帖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形成了一条贯穿“ 需求企业或单位———网络公关公司———中介机构———网站管理者或有删帖权限的人员”的删帖利益链。

三、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违法性分析

( 一) 侵犯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 因此,公民在网站、论坛或贴吧等网络平台上发表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根据2013年修改的《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第5条第1款规定:未经权利人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进行故意删除或者改变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作品、 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避免删除或者改变的除外。 笔者对此条例的理解如下:第一, 通过信息网络删除向公众提供的作品、表演等的主观状态必须是故意;第二,若由于技术原因导致无法避免删除作品属于法定的例外情形;第三,任何组织或个人若利用职权或者为一己私利违法地删除公民的合法作品则构成侵权。

2014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14条也对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制:第一,法院认定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网络提供者就支付报酬达成删帖服务的协议为无效;第二,构成侵权责任的行为方式是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或者断开链接;第三, 不正当删帖行为的目的是阻止他人获取网络信息;第四,发布该信息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权人造成的损害后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该规定还提出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对于经营不正当删帖服务的“ 口碑”公关公司与网站管理人员勾结删除公众在网络信息上的合法作品,符合上述规定,构成侵犯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 二) 侵犯公众言论自由权

言论自由权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 书面、 著作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权利。 言论自由权位于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之首, 言论自由表达的载体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网络空间。

网络言论自由权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在网络空间的表现, 公众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和许可从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公众在论坛、贴吧或相关网站发表言论,必须先进行网络注册,通过一定的验证或许可,就相当于网络公众与网络平台达成协议并承诺服从网站管理人员的管理后,才享有言论的权利。 国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用户正常的、 合法的言论和信息交流活动,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在网络公众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有偿删除信息网络用户发布的真实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公众的言论自由权。

( 三) 侵犯公众知情权及媒体监督权

知情权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公民享有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 众所周知,网络已经成为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需求企业或单位为消除在网络的负面影响,用高价收买网络公关公司删除屏蔽相关信息,从而掩盖事实的真相的这一行为,严重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

网络媒介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主体,公众是网络媒体监督的实质主体。 公众通过网络媒介自由地表达意见和批评,是公众行使民主权利,有效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 公众对国家权力的监督手段之一就是通过网络媒介来实现。 网络媒体作为网络公关的主要传播渠道,应当加大信息核实的力度,重视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网络公关公司进行不正当删帖,割断了社会舆论与社会监督的关系,使媒体监督的范围缩小,甚至出现空缺状态,使网络公信力受到公众的质疑,侵犯了公众的媒体监督权。

( 四) 网络公关公司构成非法经营罪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7条对违规有偿删帖可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该司法解释的解读如下:第一,犯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等其他团体;第二,犯罪主体必须以营利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该行为不得认定为犯罪;第三,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达到扰乱市场秩序的后果;第四, 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向他人提供有偿删除信息服务,该解释不要求行为人明知所删除的信息为虚假信息;第五,个人或单位非法经营或者违法所得的数额必须达到该解释规定的“ 情节严重”或者“ 特别严重”的法定刑数额标准。

目前,一些网络公关公司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提供不正当删帖服务,有偿删除信息网络用户发布的真实信息、牟取的暴利达到违法所得数额的这一行为,既侵犯了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信息网络服务市场秩序,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是合法合理的。

( 五) 删帖主体构成贿赂罪

1.不正当删帖的需求企业或单位的贿赂罪分析 。 不正当删帖的需求企业或单位为掩饰其负面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网络不正当删帖的服务提供者相当的财物,从而删除他人的真实信息,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不正当删帖的需求主体的多元性; 第二,“ 给予”可以是需求者主动给予服务提供者财物,也可以是服务提供者敲诈勒索;第三,对非删帖服务提供者行贿达到较大数额才构成犯罪;第四,不正当删帖的需求者必须是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目的,如果仅是自己的正当利益受到侵害要求删帖的,不得认定为犯罪。

2.不正当删帖的服务提供者的贿赂罪分析 。 不正当删帖的服务提供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删帖需求者的财物或者收受需求者的财物,通过利用自己经手或网络管理的便利,将其管理的网站帖子或者报道进行删除,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向需求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可认定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3.网站内部工作人员的贿赂罪分析 。 网站内部工作人员接受不正当删帖服务提供者的要求非法删除公众合法、真实的信息的行为,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达到违法数额,就可认定与不正当删帖服务提供者涉嫌共同犯罪,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四、对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法律规制

( 一) 完 善相关立法

从刑法来看,我国对于“ 口碑公司”涉及的非法经营罪、 贿赂罪等相关罪名的立法是比较完善的,但对于利用网络进行有偿删帖是否属于非法经营罪没有在刑法中作出具体规定,建议在刑法修改时在非法经营罪下明确和细化,把层级较低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升为层级较高的刑法的规定。 应先通过立法进行事前的防范,而不是针对出现的新型案件才出台司法解释来进行事后的补证。

鉴于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所涉及的法律领域较广,笔者对完善相关立法提出以下建议:( 1) 可将违法删帖行为纳入刑法的立法规制中,如规定“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滥用职权删帖,情节严重的或造成相关利益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归入非法经营罪。 ”( 2)《 侵权责任法》 增加相关条款:通过网络发表言论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构成侵权的,发表言论者承担侵权责任;网站及网站有删帖权限的工作人员或违法经营的网络删帖组织非法删除评价性言论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 二) 完善行业自律

网络删帖行为由来已久,但需求企业的原因各有不同, 行业内部必须对网络删帖行为进行规范。 网站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宣扬暴力、淫秽、虚假信息等非法信息有主动删帖的权利,这是网站自我管理的一种体现,但对于不正当删帖行为如何规制和处理,也应该是行业自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规范, 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虚拟的法治社会”,这是当前网络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国目前虽已有《 中国互联网网络版权自律公约》 ,但其中的内容还必须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 虚拟的法治社会”的需要。

( 三) 建立网络实名制

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使网络成为虚假消息的集散地。 网络实名制就是要求所有使用网络及服务的自然人或组织群体必须要以真实姓名注册或登记。 目前社会上对网络实名制有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建立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其有利方面在于可以有效地遏制恶意的、违反公序良俗,甚至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网络文章出现,加强了网络文章的真实性,按照正常程序删帖的行为将大为减少,而不给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以可乘之机。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对网络言论进行分类实名制,对个人言论保证自由,对交易言论采取后台实名制,通过后台查处幕后的“ 推手”,加强网络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 四) 强化网络秩序监管

设立网络监管部门,加强政府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管。 专门的监管部门对于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管,可以有效地发现及遏制不正当删帖行为。

建立网民举报制。 网络上的帖子接触得最早最快的是网民,网民总能敏锐地发现几乎一切事情的动向。 建立完善网民举报制度,犹如在网络背后隐藏了无数只眼睛,网民之间相 互监督 ,对不法行 为给以举 报 ,是规范网 络秩序的 有力措施。

摘要:近年来,网络危机公关公司的非法经营活动越演越烈,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危机企业——网络公关公司——中介机构——网站内部人员。其产业链的运行,不仅阻碍了网络信息的传播、侵犯作者与公众的相关权利,而且涉嫌非法经营罪、贿赂罪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互联网领域内网络删帖行为有待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网络公关,删帖行为,法律规制

删帖行为 篇2

关键词: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综合治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新闻敲诈另辟战场,“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新型生财之道,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形象,扰乱了网络空间,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以国家网信办公布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其特征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探寻标本兼治的解决之道。

1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特征

在国家网信办公布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中,虽然这些案件不尽相同,但通过对这些案件的梳理整合,笔者发现其典型之处及其表现出的与以往敲诈勒索案不同的新特征。

1.1 形成网络敲诈产业链条

“工业生产是一系列迂回生产的链条”[1]。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对社会的激烈市场竞争,为寻求最大经济效益,突破自身资源以及能力的有限性,社会各产业、部门间结成联盟,产业链就应运而生。面对网络敲诈,公司或个人有删除或发布某些信息的需要,网站有资源将其实现,“中介”发挥自身关系链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满足双方需求,一个“各取所需”的产业链便应运而生。产业链的形成带来的是利益链的形成,链条上的各个部分将获得比自身更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海21世纪网敲诈勒索案为例,21世纪网主编、副主编等相关人员依靠自身拥有将信息发布到网站上的资源和能力,以公关公司或业内人士为中介,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上市公司或社会知名企业为目标对象,进行非法活动。网站以目标企业的负面新闻为筹码,对于愿意“破财免灾”的企业,在收取巨额费用后,化负为正,加大对企业的正面宣传;而对于不愿合作的企业,则大肆报道其负面信息,损害企业社会声誉,逼迫企业投放广告或者与之签订合作协议。多数企业深知媒体报道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看到负面消息就恐慌,媒体也正是抓住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屡屡得逞。

1.2 假冒记者招摇撞骗

在网络敲诈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除了一些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违背职业道德,对被敲诈者进行敲诈外,还有一些冒牌记者,以监督为名,行敲诈之实,严重影响了新闻记者队伍的形象。

在徐州警方侦破的一起自建网站冒充记者实施敲诈勒索系列案件中,以仲伟等人为首的四个犯罪团伙,形成爆料人爆料、枪手加工材料、网络推手炒作、网站管理者发帖删帖、幕后策划者实施敲诈勒索的完整链条,以自建网站为平台,假冒记者身份进行采访,以在网上发布负面新闻相威胁,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敲诈勒索。实施敲诈勒索120余次,涉案金额300余万元,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人将网络爆料这一公器变成敲诈勒索的私器,中饱私囊。以“网络爆料人”出名的周禄宝,曾利用网络曝光了多起社会问题,被誉为“网络反腐维权斗士”。然而,这个以民生维权写手、反腐揭黑斗士而著称的网络红人,终抵不过金钱的诱惑,把网络爆料变成了涨人气、谋私利的手段,多次以网上曝光负面消息相要挟,敲诈勒索寺庙,还以为小区居民维权为由,在网络上发布房地产开放商的负面信息,并通过中介人成功索要80万元。

1.3 监管人员监守自盗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要害关口出现问题,则会加快整个链条的腐烂。原腾讯网新闻中心健康频道编辑王某在任期间,违规帮助李某及北京雅歌时代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公司删除腾讯网网络信息,非法收受钱款19.4万余元。此外,王某还向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安中心高级经理何某行贿49.95万元,请其协助删除一些网站负面信息。原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五局副局长高剑云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某公司提供删除网上负面报道等帮助,并索要、收受巨额钱财。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网警支队一大队原副队长魏壹宁有偿删帖,收受钱财70余万元。作为网站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没有以身作则,严格把好关,还反以此为便利条件,里应外合,助长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邪气。

1.4 网站及社交媒体成为犯罪场所

互联网因其自身的特性优势,近些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它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媒介。网络不仅是我们接受信息、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时也方便了信息的自由传播与共享。没有了传统媒体的制度化约束,在网络上传播信息呈现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征,而且成本低,门槛低。一些不法分子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在网络上恣意妄为,扰乱了网络秩序,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微博“意见领袖”格祺伟深知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在互联网上不断发布涉及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名人的大量信息,并以曝光负面信息、发帖为要挟,或以删帖为名向当事人敲诈勒索钱财。

2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是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商业利益的诱惑下,犯罪人员利用自身拥有的平台、信息资源,把“社会公器”变身为牟利的“私器”,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收益。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跟帖作为新事物产生,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网民之间的思想交流,观点互动。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常常能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作为互联网络的衍生品,跟帖形式的出现为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犯罪行为的产生提供了间接条件,为其提供了可行性。此外,监管部门的责任缺失也是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上梁不正下梁歪”,源头被污染,势必加大下游的管理难度。

3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治理措施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依赖于此的传媒生态也发生剧变,各种问题、矛盾此起彼伏,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不仅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性,还要看到前进性,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各种挑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1“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自律”拥有太多的理想色彩,没有外部强制力量的约束,个体行为很容易偏离轨道,迷失自我。不同于传统媒体领域的新闻敲诈,网络敲诈实施者的构成更加复杂,光靠“自律”不太可能实现对犯罪行为的遏制。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的,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要规范开设网站的法律程序,加强对网站的定期审核,提高网络犯罪成本,同时,网络新闻领域要形成行业共同体,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完善行业审查程序和相关制度。

3.2 网民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是应对互联网社会大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其自身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全民都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新闻知识,“这就好比,即便我们不会人人成为数学家,化学家或英语教授,上学时我们也都学习了代数,化学和英语,因为这些知识有助于把握生活方向”。民众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自觉抵制网络犯罪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3 加强网站自身管理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六亿人,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如此高的使用频率,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对网络空间的管理。针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传统媒体网站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掌握社会话语权,以身作则,维护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声誉。商业网站作为互联网行业里重要的一支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要自觉肩负其社会责任,加强人员管理,规范稿件制作流程,加强网站的日常维护,以实际行动为互联网行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营造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发帖删帖挣大钱搅乱舆论遭谴责 篇3

“天涯帖子比较贵,每条2200元;其他网站的帖子每条均价1500元,删除百度快照另外加钱,每条至少300元。”记者在网上同一家名为“黑先锋”的“品牌维护”机构的工作人员乔峰刚搭讪,对方就熟练地发过来这样一段报价。“差不多的网站我们都能删。”乔峰说。

这家“黑先锋”“品牌维护”机构自称拥有众多领域的专家组,团队成员包括2名法律顾问、3名网络安全专家、8名话题策划专家、100名编辑和超过500名论坛灌水高手。

“我们能够通过网站内部关系删除负面信息,绝对没问题。”乔峰说。

在互联网上记者发现,类似“黑先锋”一样从事网络公关的公司越来越多,它们的主要业务是删帖和发帖。网络公关公司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理念,在网站和当事企业、个人之间充当着“掮客”。隐藏在网络公关背后的,则是一条庞杂的黑色利益链。

“和平面媒体不一样,在网络媒介上撤下一条帖子或是新闻相对容易,只需鼠标一点便了事。”在浙江一家大型互联网广告公司工作过的李名为对记者说,网络公关公司只要在网站有熟人,一个电话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每个人的关系网都不可能那么庞大,因此就用钱解决。我们收了钱之后,跟网站会有分成。”

记者联系了号称提供删帖服务的网络公关公司一北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删一条帖子要那么贵时,一位姓孙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网站不是我们的,我们也要花钱去摆平关系。”这位姓孙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记者先预付一笔费用。“没钱不好办事。”他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赚钱,网络删帖这一新兴行业中甚至又衍生出了很多手段:如一些小网站小论坛专门挑网络曝光帖子转发,或是自己制造曝光帖,等着人家来删帖,送钱上门。

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的负责人康女士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公司员工发现一家小网站上出现了一份所谓浙江省药监部门发布的不合格产品检测报告,公司一款主打产品赫然在目,这一报告还被排在了搜索结果的显要位置。然而与浙江省药监部门联系后,发现并无此检测报告。原来网站伪造并在网上发布此份报告,是想敲诈一笔。

还有一些网络公关公司为“客户”设下局,先大量转发然后再删帖,以获得更多利益。“黑先锋”网络维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劝”记者,绝对不能把负面帖子随意发给一些删帖公司,“他们就喜欢转载这种材料,到时候再狠狠敲你一笔。”

工商部门:发不实贴、删帖的行为不属于工商部门批准的合法经营范围

记者用百度搜索“网络公关”,结果达到600万个。据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发布的《2009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网络公关业务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网络公关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据浙江省工商局介绍,目前在这个省登记在册的“网络公关公司”经常以文化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等代理和中介机构面目出现。

浙江省工商局法规处副处长傅智超认为,目前网络公关公司经营的业务并不都是合法的,发不实贴、删帖的行为不属于工商部门批准的合法经营范围,可以按照超范围经营或无照经营进行处罚,而“像那种‘雇用’网络公关公司发帖,危害到甚至食品市场的行为,涉及违法犯罪,可以追究其商业贿赂罪”。

傅智超说:“‘网络公关’有两种方式,一是发没有依据的失实贴诽谤污蔑竞争对手;二是删除和自己相关的负面新闻消息,导致事实真相无法被公众知晓。无论哪种行为都属于超范围经营或者无照经营。除了追究企业和网络公关公司的责任外,涉及的网站和媒体也应该一并被追究责任。”

事实上,在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和论坛中,任意删帖是被禁止的。如网易论坛就明确规定,申请删帖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天涯社区、半岛网等网站还联合发起成立“网络媒体反公关联盟”,阻止删帖对网络媒体正常舆论监督的干扰。

但是这种抵制,在网络公关公司汹涌澎湃的“整体营销”面前,显得势单力薄。李名为对记者说:“因为删帖成本很低,收费却很高,而且操作起来并不复杂,进入门槛很低,所以很多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公司都开始涉足,当然还有很多是‘个体户’。”

李名为说,事实上在正规的网站,如果你按照程序联系他们,并提供相应材料,一般不需要费用他们就会把稿子撤下来。但大多数人找不到联系的门路,而且很多公司一出事,首先想到的是堵,这就给了网络公关公司钻营之机。

网民和专家:网络公关公司搅乱了网络舆论

目前国内网民已超过4亿,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和公众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公关公司的兴起,以及它们在一些事件中对网言网语的操纵摆弄,令网民们气愤不已。

杭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说:“删帖其实是网络公关公司一种低级的危机公关。公共关系的基础是诚信互惠,靠欺骗受众的危机公关,最终会伤及自身。网络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能通过金钱交易来删除是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网络环境,而且还会危及媒体的公信力。”

浙江省消保委投诉部主任韩志斌认为,网络作为重要的社会媒体和民意表达渠道,通过金钱交易删除网络投诉和所谓的“负面消息”,实际上对公众知情权、言论自由权也是一种侵害。

有网民在网上发文说,网络公关公司的出现是利益的媾和,金钱的博弈,是争夺网络信息控制权的结果。如果舆论能被钱埋没,真话能被钱删除,那不仅是网络社会公关管理的危机,也是对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伤害。

删帖行为 篇4

前日,有学生反映,学校室外体育设施严重老化,另外,洗澡排队时间太长,至少要排半个小时。昨日,顾海良看到学生的意见后,马上指示有关部门,尽快把室外体育设施修好。同时,他还要求后勤部门延长澡堂开放时间。

顾海良说,大学校长不是“编故事的”,校长的任务是“好好地为大家服务”,服务对象自然包括老师和学生。他希望学生为学校多提意见。

顾海良说,从校园论坛上,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声音。所以,只要有空,哪怕在开会之前的10分钟,顾海良也要看看校园论坛。

上一篇:《亮剑》下一篇:神经元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