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产业

2024-10-01

林区产业(精选12篇)

林区产业 篇1

1自然概况

洮河林业局位于甘肃南部, 主体位于卓尼、临潭县境内, 东经102°46'12"-103°51'25", 北纬34°10' 07"-35°09'25"。海拔3000m左右, 相对高300~800m。洮河林业局1958年12月建局, 1970年11月隶属白龙江林业管局。长期以来由于林区生产经营的需求, 林业职工对种苗产业发展做出巨大努力, 目前有苗木培育基地12处 (其中:国家级标准化苗圃4处, 省级标准化苗圃2处, 局级苗圃6处) , 苗圃总面积146.7hm2, 可育苗面积120hm2。存苗量达14000万株, 年出圃各类优质壮苗2000多万株。培育苗木有云衫、侧柏、国槐、杨树、雪松、油松、园柏、樟子松、柠条、玫瑰等十多种。

2种苗产业经营现状

据2012年林区6个林场最新调查数据表明, 共有育苗面积91hm2, 可育苗面积80hm2, 定植大苗27.08hm2。年出圃面积12hm2, 出苗量1500万株, 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年均投入450万元, 实现净利润1050万元, 其屮云杉苗比例占 98.9%, 其他苗木占1.1%。种苗基地现有职工131人 (女职工89人) , 其中:管理人员23人 (其中:中级4人, 助理级2人, 员级4人) , 育苗工人108人。按文化程度分大专以上18人, 中专12人, 高中10人, 初中86人, 小学5人。培育苗木远销西藏、青海、四川、内蒙、新疆、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做出了卓越贡献。种苗产业由于其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上升为林业的支柱产业。然而, 随着苗木与周边辐射及效益诱导, 企业和个人纷纷涌入种苗行业, 近年来, 特别是云杉育苗面积急剧扩张, 以价格为主导自由调控市场供应的规则秩序缺乏监管, 造成无序恶性竞争。若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难以做到经久不衰, 永立不败之地。

3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品种单一。洮河林区育苗主要以云杉为主, 其他品种所占比例甚微。由于云杉因适应性受到限制, 因此市场地位面临挑战, 经济效益优势将会削弱。林区内具有市场潜力的树种及国家级珍贵树种紫果云杉等未得到开发利用。种苗产业虽有当地区域优势, 资源优势, 但未形成品牌优势。云杉为甘南的主要适生乡土树种, 加之周边市场对云杉苗木的旺盛需求造成比例失调。公益林建设造林客观上要求树种多样化, 营造混交林, 建立稳定的生态群落。二是劳动力不足。育苗工作艰苦繁重, 职工薪酬太低, 大部分苗圃职工外流从事其他行业, 而林区近几年也未招聘苗圃工人, 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途径只有使用农民工。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多, 工资待遇高, 育苗单位未按市场变化调整薪资, 很难织织稳定地民工队伍, 管理困难, 关键育苗技术措施难以实施, 作业质量不高。三是育苗机械化水平落后, 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四是技术力量薄弱。按文化程度分中专以上占22.9%, 高中只占7.6%, 初中程度占65.6% ;员级职称以上10人, 每个苗圃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不足1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只能简单地用传统技术指导生产, 难以通过科学实验改进育苗技术。五是母树林经营管理粗放。近年来, 由于灾害性天气频发, 森林病虫害发生率较, 林木结实率下降。主要是对母树林投入不足, 经营管理粗放, 树体营养物质积累不够, 从而影响种子采收.从2009年起, 种由自产型转向外购型, 种子的市场价格上涨, 增大了育苗成本。

3.2体制不顺, 机制不健全

一是多头管理, 责任不明。种苗产业的管理是管理局、林业局、林场三级管理模式, 局级单位不能对发展政策、市场定位、技术指导和产品定价、研发等方面为林场级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林场无自主经营权, 只能按计划生产, 造成市场供应失衡。二是产品流转机制不合理。林区内部的苗木调运, 不履行资金划转等财务手续, 林场的公益林建设用苗收益被忽略, 林场的实际效益结算不明。三是效益分配机制不明确。林场的苗木收益是公益林建设用苗收入、内部调运收入、苗木销售收入三部分组成。把年销售收入计划超额部分的5%作为奖金参与分配, 个人分配比例不按贡献大小, 极大地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4种苗产业发展的对策

4.1理顺体制, 创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以满足发展优势林产品为目的。林区应该继续推行局长、场长法人负责制, 推行以林场实体核算单位为中心的体制改革。林场实行完全承包制, 与林业局签订目标责任书, 包资金投入、生产供应、苗木销售、财务核算、上缴利润。林场实行多种形式的自主经营, 放权让利, 场长承包, 林场全员参与。林业局以核定林场育苗面积, 投资额上缴利润, 制定相应地管理办法, 考核制度, 奖惩制度。二是落实民主决策机制, 建立由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决策团队。以政策为依据, 以信息为依托, 以产品效益为目的,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通过市场调研、讨论、论证后做出决策。三是建立人才引进与储备机制。实施人才引进、科技研发、职工招聘, 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面向大专院校招收科研、育苗、森林经营、策划与销售等方面专业人才, 并给予优厚政策待遇。充实基层职能部门技术力量, 形成人才团队, 做好技术衔接和人才储备工作。四是建立效益激励机制。以制度为依据, 以贡献为指标, 将部分利润作为奖励基金, 给予物质奖励, 对有重大突破的技术人员给予特别奖励, 激励工作热情。对不作为者按奖罚制度给予一定的处罚, 鞭策改进。 五是改进收入分配机制, 提高机械化水平。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打破过去的条款,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订定额, 改革现行分配制度, 使劳动强度、产量、质量、管理服务与报酬相匹配, 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贯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鼓励职工创收致富。切实加强苗圃机械化建设, 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思路, 逐步实现育苗工作的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的全面覆盖, 改变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 实现育苗高质量, 职工收入高水平。

4.2理清思路, 调整结构

制定中长期规划。种苗生产周期较长, 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以市场为向导, 以科技为支撑, 以效益为屮心, 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林区基地优势、种苗优势, 制定5年、10年、20年发展规划。规划要既能满足市场变化的短、中期需求, 又能满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布局突出区位优势,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发展体系, 包括人才发展、科研团队, 劳动组织、基础设施及机械化、品种选育、制度建设等, 实现生产、资源、效益优化组合。二是要开展科技研发。分类组建科研队伍, 加强育苗中土壤、施肥、浇水、育种、引种、病虫害防治、母树林培育基础研究, 建立基础技术体系。增强市场与产业亲和力, 开发新产品, 提高竟争力, 加强政策研究、市场调研、市场预测, 为产业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加强对母树林的经营管理。现有母树林306hm2, 内含青海云杉、岷江云杉、川西云杉、细叶云杉、紫果云杉等优良母树。加大对母树林投入, 设立专业管理机构、管护人员, 健全管护职责, 建立管护档案, 切实履行病虫害监测、防火、森林抚肓、施肥等管护措施, 促进母树开花结实,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穗圃, 为育苗提供优质种子。四是改变品种单一, 做到培育苗木结构合理。培育林区现有优势乡土乔、灌木树种。在云杉苗优势的前提下, 培育周期较短的品种以满足本区域未来公益林建设需求, 引进和培育有潜力的药用植物、园林绿化等品种, 作为中长期战略品种, 最终形成树种多样化和比例协调, 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五是品牌合理分布, 由于本区域跨度较大, 苗圃地之间生境差异显著, 应根据培育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适地适树集中培育,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宜乔则乔, 宜灌则灌, 打造种苗特色品牌。六是劳动力合理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要, 招聘苗圃职工, 根据苗圃面积、苗龄状况、苗圃机械化积度进行合理分配, 达到职工满足生产需求。实现科学技术、劳动力和种苗生产的有机结合。

4.3 创新供应机制, 促进合理流转

一是规范供应流程, 建立健全苗木产、供、销管理制度;二是以市场为导向, 依据苗木定价,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三是内部调用苗和自用苗, 必须以价格体系为依据, 统一核算, 纳入成本;四是建立健全外销苗木的监督机制。林场要设立专门的销售机构, 由场长、书记、主管场长、营林股长、苗圃段长5人组成。出售苗木现场核实规格数量, 调运单必须有2人以上签字方可有效;五是林场对年内苗木的销售情况进行公示, 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六是林业局对种苗产业专设账户、独立核算、封闭运行, 收支盈亏公开透明, 效益亏损按责分担, 利润全员分配, 责、权、利挂钩, 营造种苗产业合力。

摘要:从洮河林区内种苗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 对洮河林区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洮河林区种苗产业的发展对策, 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理淸思路、调整结构、促使苗木合理流转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种苗产业,发展,探讨

林区产业 篇2

浅谈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新形势的发展,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的`绿化苗木培育和经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绿化美化森工林区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绿化苗木工作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有待采取的对策,浅谈一些看法.

作 者:修春华 唐志刚  作者单位:修春华(大海林林业局新林村经营所,黑龙江,海林,157100)

唐志刚(大海林林业局营林处,黑龙江,海林,1571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林区   绿化苗木   发展  

亚东林区 温馨之旅 篇3

亚东林区是西藏较著名的一处喜山南麓沟谷,因为它曾是首先开发的通商口岸,也是20世纪50年代初境内外政治活动交往之途。南缘毗邻不丹、锡金。从森林分布来看,亚东地处中喜马拉雅山南翼湿润山地沟谷,垂直分带也很明显,森林发育的条件较好,但是林区开发较早,天然更新后的森林主要是中龄林,古树异木零星分布在深沟远地。

考察亚东林区,需经过冈底斯山系的羊卓雍湖和江孜古炮台一线,羊卓雍湖区海拔在4500米左右,亚高山—高山草原草甸与湛蓝的羊卓雍湖水相映照,一派湖阔天蓝、碧草雪峰的宁静氛围。但是从湖水的色调还是可以分辨出它是一个内陆成水湖泊。记得听湖区水文站的同志说过,羊卓雍湖在很久以前曾与雅鲁藏布江连通,后来因地壳上升而成为内流湖。羊卓雍湖的这种变迁反映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历史。由于湖水含盐量较高,冬天基本上不结冰,对沿岸的气候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湖区牧民除了放牧牛羊外,有时还驾牛皮船在湖中捕鱼。一次,我们在湖区调查草甸群落时,遭遇到成群的大蚊子迎面扑来,不知道是哪种蚊子,但可以看出与湖区的湿度较高有关。

离开湖区向江孜方向前进,除了瞻仰江孜古炮台,默默地向当年英勇御敌的民族英雄们致敬外,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地处半干旱区的年楚河谷山坡缺林少柴的状况,反映在沿途的电线杆多用土石垒成,高高的方柱,顶部只有50厘米左右的木杆用于架设电线。但是在年楚河谷地,流水浸润之处,由于光照充足,却是良田千顷,单产甚高,沙棘林、柳树林成丛成带。

前往亚东沟,要翻越海拔4300米的帕里山口,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气团交汇、风力较大的地段,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两座雪峰,分列于东西两侧,高原面的植被与气候状况显著。我们的高原反应也较明显,所以,我们对山体景观、植被组分进行线路勘察后,很快驱车下坡,向南而去。

亚东沟的路况优于喜山南坡的其他几条沟,公路沿卓姆河而下,路侧的中龄林立木疏生,绿草灌丛,气候温润。海拔3600~4100米,分布着糙皮桦林和当地特有的亚东冷杉林,林下有多种杜鹃。海拔3500米左右的河谷稍显开阔,有村庄农田,山坡上还有一处不大的寺庙。后来知道那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寺庙一东嘎寺。由此南下,进入森林茂密的亚东峡谷。大片的乔松中龄林生长挺拔,反映了湿润山地温带、暖温带的生境。更有山地温带的标志性树种西藏云杉和山地暖温带的标志性树种云南铁杉呈带块状分布。

亚东县城坐落在著名的春丕河谷下司马镇,历史上英军曾由这里入侵西藏,到达帕里和江孜。当我们在春丕河谷及其支沟考察森林、采访居民时,印象极深的是山花繁茂,村前屋后,花盆花架,用各色蔷薇把农田和房舍点缀得绚丽而温馨。居民对我们考察人员的造访极为热情,以当地的“甜茶”(相当于其他藏区的酥油茶)招待。我们更遇到了过去的学生、志愿援藏的小傅,在此任副县长,更把我们待为“上宾”,招待当地特有的亚东鲑。据说此鱼种为洄游型,每年夏秋季由印度洋洄游上溯至卓姆河山间河段,分布区窄,数量较少,为鱼中珍品。

亚东的森林采伐,历时较长,我们考察时,采伐仍在继续。当地亚高山带下段的标志性树种一西藏云杉已经很少,仅单株散生于村落和寺庙附近。在临近边界处的伐区中,胸径1米左右的大铁杉正在被伐,而邻国不丹的针阔混交林却保护得较好。隔沟相望,只见成群的猕猴在树间跳来跳去。据资料记载,该国的森林覆盖率达70%。

亚东一行的森林考察,总体感觉是在温润的春丕河谷,森林更新和恢复较快,因而,满目青山,花繁草茂,是一次专业收获独特而丰富的“温馨之旅”。

林区产业 篇4

一、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绿色矿业

作为国内惟一因林而生的城市,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伊春最具有竞争力的发展要素。如何扬长避短、将天然的资源优势科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 走出一条符合林区实际、具有林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是我们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托。鹿鸣钼矿、乌拉嘎金矿、桃山玉矿, 以及西林钢铁是伊春矿产的四大主打产业, 矿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承载着林区生态保护的兴衰起落。为此, 伊春市稳妥有序发展绿色矿产和冶金建材产业, 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 实施“强钼、兴玉、拓金、保钢”战略, 向集约化、绿色化、全产业链升级。对破坏环境、经济效益差的矿山、无采矿证的矿山、手续证照不完备不齐全的矿山或者非法盗采的矿山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取缔, 按照林地破坏占补平衡原则对矿产企业的探矿采矿开矿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且组建专门的矿业公司,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矿产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进行整合重组。与此同时, 伊春市还不断加大对矿山的保护和集约利用, 以局部的开采开发区换取对资源更为全面的保护;加强与中铁资源集团、中国黄金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合作, 深度开发矿产资源;加快引进黄金制品、玉石制品的加工生产线, 确保资源高效利用。此外, 伊春市还积极开展探矿权招商, 优化地质勘查环境, 力争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

二、转变经营方式, 发展林下经济

伊春作为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 具有丰富的红松籽、蓝莓、黑木耳等食品资源, 以及珍贵的平贝、五味子、人参等北药资源, 可以说在森林食品产业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而森林食品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为此, 伊春市不断提升森林食品北药业的发展水平, 坚持健康、休闲、娱乐、安全的产业发展方向, 推动向高端化升级。重点围绕“红蓝黑黄+林药+林畜”六条优势产业链, 大力发展坚果产业、小浆果产业、食用菌产业、畜禽产业和北药产业。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 伊春市大力发展红松果林、榛子林营造和改培,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延伸产业链条, 推进坚果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 积极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产品, 努力提高伊春坚果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品牌力。大力发展以越橘庄园、忠芝、双蓝等企业为带动, 规范蓝莓的种植和加工, 打造从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到蓝莓文化的全产业链条。此外, 伊春还结合林区药材资源及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做好北药药材示范基地规划建设, 带动林药集约化、规模化、自然化种植, 打造“林都北药”品牌。与此同时, 市委市政府积极对接汇源、黑尊、中盟等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 深入推广“龙头+基地+农户+平台”的发展模式, 争取做大基地、做优品牌、做强龙头、做好营销, 努力打造“中国森林食品之都”。

三、强化旅游意识,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集体林区林火控制途径 篇5

1基本情况

-.-区域特征

-./立地条件

-.0森林资源

连平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80%,其中集体的林地占77%,森林覆盖率76.2%,立木蓄积量540万m3。省级生态林5.52万hm2,[本篇文章文秘写作网-解决您的燃眉之需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国家级生态林0.5万hm2。野生植物136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野生动物100多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云豹、山牛、鹰隼等。

-.1社会状况

国道10

2连平县森林火灾的状况

/.-可致燃的森林面积较大连平天然次生阔叶林主要为常绿树种,几乎是不可燃,而其落叶因处于中亚热带高温多雨高湿气候,腐殖质化过程较快,在地表一般3年。因此,5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天然阔叶林、竹林、经济林火灾,森林火灾主要是在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桉树林、杉木林中,此类林面积占有林地的45%。

/./森林火灾发生的历史状况

[Nextpage]/.0重大山火的教训

1985年,黄牛石联办林场炼山违规作业,引发火灾,烧毁矿区的食堂、仓库、宿舍、商店3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近20万元;1987年沙心林场炼山,山脚山顶同时点火,烧死1人;1998年根据连平县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归纳出历年山火的特点,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了6条有效控制山火的途径。

-./山林火灾的特点

连平县山林火灾的主要特点:!在季节性强,春耕春种的清明前的2~3月,秋收后的重阳时节,如2004年的山火46起,其中2~3月占38起,占82%,10~11月4起,占8%;“地段性明

显,多为交通要道及田边,2004年的山火,发生于公路干线两侧的26起,占56%;#在年份上,乡镇换届时山火较多。

-.0山火的成因

连平县山林火灾,基本上属于人为失火造成,自然的山火极少,仅发生于元善镇的密溪,2~3年偶发一次,原因不明。人为失火主要是烧田基、丢烟头、烧香、燃鞭炮等引发。

3连平县山火控制存在的问题

(1)可燃物不断增加。针叶林面积较大,分布于公路沿线,又与农田联接紧密,由于长期的封山育林,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下植被长期得不到割除而累积,林下植被大都是

芒箕,与松针一样难于分解,经测算,针叶林下可燃物每公顷为15~50t,不少林分的可燃物达30t,并还在逐年增加,随时有可能引发大火。

(2)野外火源管理失控。林内及林缘人为活动频繁,随意用火,还未真正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度,用火随意性大。

(3)对山火肇事者处罚偏轻,山火破案率较低,约65%,打击力度不够,存有以罚代刑情况。

(4)扑火责任不落实,一旦发生山火,扑火只是政府的责任,当地群众或林木所有者反倒成了旁观者,扑救自己山林的火灾,还要政府补助,权责利不明。”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

一句空话。而山火控制指标的责任制成了玩弄数字的游戏。

4实现林火有效控制的途径

一是设立森林防火基金,连平县结合多年森林防火的经验与教训,为保障经费,从水电发电中,按每度电提取5厘钱,每年可收取60~80万元(连平县森林防火基金征集办法》,连府办[2001]35号);二是成立森林消防专业队,按照”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成立专业队和半专业队,分为县大队50人,镇中队100人(13个镇中队,每队5~7人),专业队员实行聘用制,月工资及补贴600元。

(2)抓好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尽快形成阻隔网络。在连平县主要选用木荷为防火树种,木荷是乡土树种,抗火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很好。按照广东省

(3)改造针叶林,提高林分抗御山火的自救能力。营造阔叶林或改造针阔叶混交林,提高阔叶树种在林中的比例,进行林种树种的改造,是实现山火有效控制的根本措施,重点加快干

(4)对新造速生用材林进行科学的防火规划。目前,租山造林方兴未艾,速生桉树林的防火性能差,要做到防患于未”燃“,则必须进行防火林带的设计,在种植桉林的同时,种植生物防

(5)严格野外火源的管理。要全面地落实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针对连平本地山火几乎是野外违规用火造成的实际,把野外火源的管理放在首位,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切实执行”生产

用火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擅自用火的,不管有无造成火灾,都要依法、依乡规民约从严处罚,以最大限度降低山火的危害。

(6)科学扑火。加强山情林情社情的了解,提升专业扑火队员的能力,一旦发生山火,能及时有效控制,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马福.森林防火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调研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郑焕能.实用森林防火技术.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2

[3]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感谢原作者]

改革,焕发传统林区新生机 篇6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怀化作为全国林业改革试验区,先后创造了“多元主体开发林业、山林股份制改造、大户承包造林、工程封山育林”等国内有影响的改革经验,成为全国林业改革先锋。

2007年,怀化被列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市以破解“林区贫、林业弱、林农穷”难题为目标,通过山林确权、进一步明确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林业投融资体制,盘活了近6.67万公顷、80万立方米的林业资源,调动社会每年投入3亿多元造林2.67万公顷,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交出了满意答卷。先后有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和20多个省(市、区)来怀化考察调研取经。

时隔8年。今年2月,怀化入选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被列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市州。以改革闻名的怀化林业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怀化林改有何魔力,让新一轮改革的橄榄枝又抛向此地?

明晰产权 人心稳定

作为南方重点林区,怀化每接到一次林业改革任务,既倍感光荣,又深觉责任重大。

2007年,怀化被列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怀化市林业局坚持改革总揽、生态优先、产业做强的工作思路,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市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湖南把改革的重任落到怀化,怀化将试点的使命下放到洪江市。2008年,该市坚持“技术人员到位、宣传到位、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到位、考核到位、督导到位、质量保证到位、档案管理到位”六大举措,使林权证换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月,怀化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观摩会在洪江召开,11月,时任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来洪江视察林改,给予高度评价。改革第一年,洪江市完成外业任务94.7%,上交表格资料任务80%,资料电脑输机任务66%,完成发证面积1.82万公顷。

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洪江经验”为依托,2009年,怀化市建立健全了项目资金调控机制、发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进度通报制度、目标奖惩制度和领导分片包干负责的风险抵押金制度,全面推动确权发证工作,共完成林权发证任务的90%。2013年,怀化确权发证工作全部到位,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2014年,怀化将全部林权纳入电子化管理,全市276万宗林权拥有“电子身份证”。针对部分山林存在漏登、错登、重登等现象,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了林权发证复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林权发证的准确率。现已完成面积复查30.27万公顷,纠错1.67万公顷。

靖州县甘棠镇山门村村民孙德全告诉记者:“经林业站反复核实的新林权证,对四抵、造林、面积都有清清楚楚的说明,而且还附上了地形图,电脑里还有存档,比分田到户还要认真,先进!”市森林公安局局长龙安胜说:“发生森林火灾,以前是‘干部着急上火,百姓隔岸观火’。现在林子是自己的了,平时都是村民自发上山巡护,以防失火毁林。”

创新资本 盘活山林

在会同县林权交易服务中心,来往办理业务的人员频繁进出,格子间里工作人员忙碌有序。会同县林业局局长佘乐欢向记者介绍:“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就是一个‘林权超市’,有一定面积的林地、林权清晰、无山林纠纷、有交易意愿的林权所有者都可以将林权信息在此登记,建立台账,发布交易信息。”

同样忙碌的还有洪江区、沅陵县等地的林权交易服务中心。按照“区域组建、市场运作”的原则,怀化的13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担负林权流转的变更登记、抵押贷款、竞价拍卖、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服务和监管职能,引导林权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去年,13个林权交易中心都成为中部林权交易服务中心会员单位,建立起省、市、县对接的林权信息网络。根据统计,全市每年实现林权流转2万多公顷,20万立方米,交易总额近3亿元。

为将林业“静”资本做“活”,会同率先踏上林业投融资和经营模式改革的探索道路。2013年,会同县政府发布《会同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旨在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县银行牵头、林业部门配合、金融单位按规定拓展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开展林业投融资体制试点。湖南会同裕森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如今,公司已为湖南林业(会同)现代产业园的发展注入了重要力量。

今年7月,会同县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会同县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收储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由贷款银行、收储公司、保险公司、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中心和林农五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除政策性森林保险外,引导借款方对拟抵押的林权资产进行商业保险,其保险额度覆盖借款本息。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后未能按时偿还本息的,由收储公司按评估值的一定比例对所抵押林木进行收储,通过处理后偿还银行本息。《办法》的出台降低金融部门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增强森林资源的安全性,盘活了资产,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

无独有偶。洪江市林业局局长高建军向记者介绍:“今年,洪江林业将有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成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中心将提供抵押担保,发挥林农与银行之间的桥梁作用,化解林业信贷风险,解决林业生产企业或社会自然人发展林业投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怀化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银互动和考核机制,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18亿多元。

正是在这样灵活的发展体制下,怀化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村级林业理事会和联营林场等各类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已达到640家。

转变职能 服务至上

林改启动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怀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部到位。通过林改,林业部门不但解决了自身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服务功能。

过去,林业部门直接干预林业生产经营,如今,林业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林业宏观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和监督上。

2009年,省政府将商品材采伐指标入村到户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市林业局在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指标的基础上,从林农收益角度考虑,适度下调了用材林的主伐年限,杉木由21年下调到16年,马尾松由26年下调为20年。在林木采伐税费方面,取消了木材采伐环节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林木采伐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林农凭林权证就可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林业部门加快林权权属数据库成果的开发运用,认真为林农做好林权登记管理、信息查询等服务。加强对林权流转行为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将统一制定的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交到流转当事人手中,对林权流转合同进行登记备案。

为降低林业经营风险,市林业局引导、督促全市85%的森林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范围。保险公司对近4年内发生的1750起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进行了理赔,赔付资金达4956万元。

林区产业 篇7

一、我国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生态环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 我国国有林区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受到很大的限制, 下面对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2008年我国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原木产量、薪材产量分别是1153.82万m3、1131.15万m3、22.68万m3, 分别占据全国木材产量、原木产量、薪材产量的14.2%、15.4%、3.0%。国有林区企业总产值为4001154万元, 其中, 第一产业的产值是2070184万元, 占51.74%;第二产业的产值是1223788万元, 占30.59%;第三产业的产值是707182万元, 占17.67%。从我国国有林区企业的产值可以看出其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尤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 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在我国的国有林区中, 森林工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图1可看出我国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1991-1999年期间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波动, 国家对森林工业在此期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但是随着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的体现, 国家对于森林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减少了许多,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森林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森林工业自身的投资与积累逐渐解放了国家在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于林业系统的固定投资的重点已经由原来的森林工业转向营林方面。从图2可以看出, 我国对于森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的同时, 对于营林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从图2可以看出, 从1988年到2008年我国对营林方面进行了很大幅度的固定资产的投资, 尤其是在1995年以后, 我国对于营林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了幅度, 从1999年到2008年我国营林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接近8倍。这主要是源于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从而加大了营林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 这对于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营林是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础。

国有林区经济效益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林业系统的比较, 见下表。

我国林业系统的资产贡献率不到全国总资产贡献率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国有林区的总资产贡献率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和1/2, 在资产负债率方面, 国有林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和林业系统的平均水平高5和7个百分点, 而在流动资产周转率方面, 国有林区分别是全国平均和林业系统平均水平的1/4和1/2, 而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 国有林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大约6个百分点, 但是与林业系统的平均水平相比则差了6倍多, 国有林区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达到了林业系统平均水平的1/4, 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仅仅达到了1/10, 产品的销售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林业系统的平均水平相差超过了15%。

我国的国有林区不仅承载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承载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持与提升。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有林区经营模式的单一化, 使国有林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以上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现状, 下面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我国国有林区居民的现状。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政策的实施, 我国国有林区的农民可耕种的土地进一步减少, 使国有林区的农民收入与其它地区农民的收入相比产生了很大幅度的降低或者说国有林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幅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幅度。2008年全国林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870元, 林业工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4662元, 国有林区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0231元。而同期全国平均工资为29229元。我国林业系统的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仅为全国平均工资的54.3%;而我国的国有林区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大约是林业系统平均工资的64.5%, 是全国平均工资的35%左右, 我国国有林区的在岗职工的生活水平与其它地区相比比较低, 而对于退休职工或者农民来讲, 其生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更远。

二、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效益比较低下, 与全国林业平均水平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处于劣势, 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的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有林区的现有经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对国有林区的经营模式以及产业结构进行改革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对国有林区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政企、政事不分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由于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 使国有林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 国有林区职工的工资水平与其它行业的工资水平相比要低很多, 这严重地阻碍了退耕还林、退草还牧战略的实施, 国有林区经营效益的长期低下, 严重地打击了国有林区职工的工作的积极性, 这也是造成国有林区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有林区的发展受其单一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 单一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投入比较大, 由于缺乏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重新利用或者有效处理, 一方面造成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另一方面使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

三、国有林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 急需转换国有林区的经营体制, 提高国有林区的经营效益

我国国有林区的经营权仍然比较集中, 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有林区劳动者的积极性, 需要解放国有林区的经营权, 要从制度上解放国有林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国有林区的劳动者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 对于国有林区经营体制的改革难以及时地接受, 需要对政策执行的年限、力度以及变更的条件进行明确, 以充分地发挥国有林区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

2. 深化国有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同时减少第一、二产业的资源消耗及其运行效率, 这一改革的目标同样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的改革。

我国国有林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尤其是近年来, 生态环境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所重视, 我国的国有林区需要抓住这个机遇, 积极地建设以生态保护为主体的国有林区, 加快以生态为核心的国有林区旅游产业,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国有林区第三产业的建设, 从而实现我国国有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通过大力发展国有林区的生态旅游产业, 可以间接地激发广大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3. 在国有林区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克服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

我国国有林区以往的经济模式是单一线性的经营模式, 对于生态环境的考虑较少, 影响了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考虑的是资源的减量投入、资源的重复利用、污染物的减量排放, 这对于严重依赖于资源的国有林区经营模式的转变是非常适用的, 因此需要在国有林区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改革其经营模式, 在保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的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促进国有林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国有林区以往的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是:资源的高投入、缺乏资源的多次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较少,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有林区的投入产出水平, 需要利用循环经济理论降低资源的投入水平、强化资源的重复利用尤其是对于废弃物的再利用, 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对国有林区的产业链进行重新整合。

总之, 本文从经营效益、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林区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国有林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林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线性发展模式是阻碍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根据我国国有林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国有林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着重提出了国有林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传军.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新思路[J].中国林业经济, 2006 (3) :17-18

[2]于立.森林枯竭型城市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太岳山林区林业产业发展前景探讨 篇8

1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森林旅游产业

太岳山林区旅游资源丰富, 有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面积6.0万hm2, 包括灵空山、绵山、介庙、石膏山、七里峪、兴唐寺、小涧峪等景区。目前已成为全国30个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之一。多年来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 (次) , 协议引资额达30亿元, 落实建设资金23亿多元, 社会旅游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 林局收益2 000万元。直接从业人员3 400多人, 还带动了周边地区运输、建材、文化、养殖等产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约5 000个。

1.2 林木种苗产业

太岳山林区植物种类有800多种, 林木种苗资源丰富。林木种苗培育主要在基层林场, 林局没有大型的苗木基地。全局现有苗圃地107.30hm2, 苗木总株数2 215万多株, 其中国有苗圃63.76hm2、股份制苗圃20.20hm2、职工私营23.35hm2。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华山松、云杉、银杏、刺槐、黄菠萝、辽东栎、白蜡、杨、香花槐、五角枫、国槐、流苏、文冠果、竹柳、花楸、青皮椴等。从2000年至今, 共培育各种荒山造林苗木及园林绿化苗木1.60亿株;承揽社会绿化工程累计达70余处, 工程总额2 400万元, 实现收入1 600万元, 促进了林木种苗的市场销售。

1.3 林下资源开发

林区林下资源丰富, 主要有:1野生药材多达100余种, 主要有党参、猪苓、贝母、连翅、柴胡、黄精、苍术、大黄、黄芪等;2野生动物多样, 主要有金钱豹子、野猪、狍子、猪獾、狗獾、山羊、野鸡、野兔、地鼠、褐马鸡、土蜂等;3乔灌木果实有橡子、杜梨、沙棘、黄刺玫、山桃、山杏、榛子、山葡萄、山草莓等;4山珍类有木耳、蘑菇、蕨菜、猴头、山金针、地伞等;5山野菜有山葱、山韭菜、野蒜、各类树花 (如梨花) 、各类树叶 (如五倍子) ;6有供编织用的荆条、胡枝子、山桃等各种乔灌木枝条;7有大量可供观赏的野花、野草。在林下资源开发方面, 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表现在: (1) 黑木耳种植:局属消防队种植黑木耳0.10hm2, 两年来每年产量可达150多kg, 年产值6万元。 (2) 猪苓种植:北平林场与当地村委会、村民合作种植猪苓, 面积1.34hm2, 已投产4年, 经调查猪苓长势喜人, 明后两年即可获得经济效益。 (3) 松针粉加工:马泉林场加工松针粉, 多年来每年产量可达100多t, 年产值达12万元。 (4) 大南坪林场还有山羊、蜜蜂养殖等项目, 但形不成规模。 (5) 自2000年以来, 为发展林业产业, 开展了油松采脂、引进崂山茶叶等项工作, 部分林场还尝试进行了松花粉采集加工、木炭加工、家禽养殖等小型产业项目,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收入得到提高, 但均因政策调整等各种原因先后停止。

1.4 经济林建设

大南坪、段峪河、小涧峪等林场发展有小面积的核桃、山楂、苹果经济林, 但不成规模, 经济效益较低。

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体制落后, 经营机制不活, 涉林企业少, 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2) 缺乏主动意识、长远眼光, 片面追求短期效益, 等、靠、要思想严重。

3) 考察学习较少, 市场信息不畅, 科技创新落后, 高科技应用、推广少。

4) 森林旅游产业相对发展较快, 多年来摸索出了一条合作开发的道路, 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但仍存在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开发有限、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5) 林木种苗方面缺乏资金投入, 造成种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建设规模小、等次低、分布零散、条件差;荒山造林小苗木多, 占到87.30%;园林绿化大苗木少, 占12.70%;常规、针叶树种多, 珍稀、阔叶树种少;乔木类多, 花灌木类少;裸根苗木多, 容器苗木少;苗木质量差, 科技含量低, 管理粗放。

6) 在林下资源开发上缺乏资金投入, 投资力度太小;思想上对林下资源开发重视不够, 没有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林下资源开发仍处于试验发展阶段, 规模较小, 效益不是很高;没有得到深层次、高科技含量的开发。

3 太岳山林区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3.1 出台优惠政策

1) 政策方面要解压放权, 扩大林场自主经营权, 允许林场采取公有制、股份制、合作经营、职工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产业, 并引入市场机制, 搞活经营, 自负盈亏。

2) 对林场以及职工个人在发展林下经济和园区经济等方面需要占用林地的, 在不破坏森林环境的大前提下, 林局可以免去审批过程, 由林场场务会议研究决定报林局备案即可。

3) 积极培养、引进涉林企业, 创造资金、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 促进产业发展。

3.2 资金方面要重点扶持

1) 大力争取上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投资。

2) 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3) 省里每年都有林业贴息贷款专项资金计划 , 林场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申请。

4)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积极鼓励职工依托森林管护站发展产业基地, 有偿使用, 限期偿还。

3.3 经营管理上要建章立制、开拓市场、科技创新

1)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立基层单位负责人产业发展中长期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2) 积极派员参加各类考察学习、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项活动, 开阔视野, 启迪思路, 捕捉市场信息。

3) 通过学习交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高科技应用、推广的力度。

3.4 森林旅游产业

坚持合作开发、互利共赢发展原则, 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理顺管理运行机制, 确保林区自主权利。

3.5 林木种苗业

1) 加强项目储备, 严格项目管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推进林木良种繁育, 建设大型苗木培育基地。

2) 积极调整种苗结构, 优先发展阔叶类、花灌木类、园林绿化类品种, 大力发展各种规格的容器苗木, 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具有太岳山区特色的苗木, 如黄菠萝、五角枫、葛萝槭等;大力发展太岳山品牌苗木———油松、辽东栎、白皮松等。

3)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有林地, 在不影响整体森林环境和不降低林分郁闭度的情况下, 通过采取修剪、割灌、扩穴、浇水、施肥、拉网封禁等技术措施, 在山地上培育固定规格、固定类型的苗木, 形成山地型苗圃、定向型苗圃。

3.6 林下资源开发

在林下资源开发上, 要做到:一是积极储备项目, 支持林场开发;二是集中人力、财力重点开发。可以择优选定1项~2项重点开发项目, 大力应用高科技, 先行先试, 在取得明显效益时再大力推广、规模经营。

摘要:从森林旅游、林木种苗、林下资源开发以及经济林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太岳山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太岳山林区今后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林区产业 篇9

1“十五”期间种苗产业发展回顾

1.1“十五”期间种苗产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 吕梁山林区种苗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是3个大型良种基地建设顺利完工。二是襄汾苗圃完成建设任务并已开始规模生产。三是全区基本形成了以良种培育中心、襄汾苗圃为展示窗口, 屯里、车鸣峪、下李3个苗圃为主要中转生产基地, 各林场的山地苗圃、绿化大苗定植培育基地为后备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四是非公有制苗圃发展态势良好。五是全林区30多个苗木品种的数量交易额逐年上升, 种苗产业年平均收入保持在180万元以上, 发展势头良好。

1.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种苗产业发展潜力挖掘不足, 不能适时把握种苗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二是缺乏统一规划, 发展规模小, 苗木规格小、品种少, 市场竞争差, 商品率低。三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优势产品。四是机制陈旧, 管理不规范, 效益较差。五是发展不均衡, 场与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六是重苗木生产、轻种子生产的问题仍然存在。七是育苗科技含量低、培育手段落后, 新技术跟不上。

2“十一五”期间种苗产业发展对策

2.1 开辟苗木产业发展新渠道, 实现发展多元化

2.1.1 科学合理建立造林及绿化小苗木培育基地

目前, 全林区每年新育苗面积达到4 hm2, 定植7.33 hm2。以培育3 a生以上、高50 cm左右的容器苗木为主目标, 满足通道荒山造林绿化用苗, 同时满足其他生态造林工程用苗。培育基地以屯里、下李、车鸣峪、吉县桥南4个骨干苗圃为主, 再加上各林场现有的山地苗圃和固定苗圃。培育品种主要有油松、侧柏、白皮松、刺槐、白蜡、山桃、山杏、柠条等。

2.1.2 积极建设绿化大苗木采挖定植、培育基地

吕梁山林区以各林场现有的定植基地为基础, 每年新增35.47 hm2定植苗圃面积, 每个管护站每年平均新增0.53 hm2。定植基地建设规模应当根据林区和林场年采挖计划,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建立。年定植株数控制在采挖苗木总株数的30%左右, 70%的采挖苗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直接销售, 以增加林场当年的苗木收入。定植区域应当根据各单位现有的管护站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科学选地。定植树种主要是根据全林区绿化大苗采挖实施方案及设计进行采挖定植, 主要分为针叶树、阔叶树、灌木3种类型, 树种达到20余种。其中针叶树有油松、白皮松和云杉, 各类规格都有;阔叶树有辽东栎、白桦、五角枫、细叶槭等8种苗木, 采挖规格分为胸径5 cm以上和5 cm以下;灌木有丁香、忍冬等12种。五年归圃定植11.56万株, 通过工程直接销售27万株;平均每年归圃定植2.31万株, 通过工程直接销售5.40万株。

2.1.3 建设优质绿化大苗木培育基地

吕梁山林区以现有的良种培育中心、襄汾苗圃为种苗供应基地, 每年在临汾市周边公路沿线新增10 hm2优质绿化苗木培育展示区, “十一五”期间新增面积50 hm2, 投资700万元。大苗木基地主要是对林场定植圃的苗木进行移植再培育, 进一步提高苗木质量和附加值, 从而把绿化苗木品牌做大做强, 提高经济效益。同时, 要有计划地引进一些市场前景好、有推广价值、经济效益高的其他绿化苗木, 努力实现引进、开发、培育、销售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在培育品种中, 常绿大苗木以白皮松、油松、云杉、桧柏为主;阔叶绿化树种以栾树、五角枫、茶条槭、国槐为主, 灌木以丁香、连翘、珍珠梅、黄栌、黄刺玫为主。

2.1.4 做好林木种子采收与良种生产, 保障种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林区每年实现采收乔灌木种子5万kg, 其中优质白皮松1.50万kg、油松1.50万kg、辽东栎1万kg, 其他种子1万kg。在满足林区使用种子的基础上, 年实现种子销售收入30万元。

2.1.5 发展白皮松特色品牌苗木, 带动种苗产业快速发展

吕梁山林区应重点发展白皮松绿化苗木, 突出白皮松品牌效应,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建设形成小苗、中苗、成品苗的专门培育基地, 裸根苗、定植苗、容器苗 (包括控根容器苗) 共同发展, 使全区种苗产业化呈现出快速发展。应该以台头、克城、河底、车鸣峪、勍香、上庄、屯里、下李8个林场为主培育基地。以良种培育中心、襄汾苗圃及临汾市周边通道沿线作为移植展示区, 并结合白皮松采种基地建设, 有计划地实施良种选育、幼苗培育、大苗采挖移植、定植。

全区规划一二年生小苗木育苗面积14 hm2, 生产小苗2 000万株;3 a生小苗定植或容器苗培育面积35hm2, 培育数量2 464万株, 其中通过快速繁育技术定植培育500万株;白皮松绿化大苗定植培育面积达57.33hm2, 定植大苗8.74万株。通过工程用苗, 实现直接销售白皮松绿化大苗2.19万株。

2.1.6 积极引导、扶持发展非公有制苗圃, 实现种苗产业发展多元化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职工个人发展苗圃, 主要是引导职工进行绿化大苗木采挖移植后的定植培育和3 a生造林苗木的培育工作。全区每年新增职工自营苗圃27 hm2, 重点扶持40名职工, 其中林区投资扶持20名、林场投资扶持20名, 每个单位每年重点扶持2名~3名职工。

2.1.7 积极稳妥地发展花卉业, 实现种苗产业与花卉产业齐发展

积极发展花卉产业, 以此带动整个林区种苗产业的发展, 为建设生态临汾、花果新城打出国有林区的品牌产品。其主要发展目标是, 完善良种培育中心和洪堡苗圃两处日光自控温室, 提高花卉生产量和质量。同时新建临汾市河西花卉交易市场, 扩大林区及引进花卉的销售量, 增加经济收入, 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以良种培育中心、洪堡苗圃两个主要生产基地, 花卉生产规模达到1.47 hm2, (其中日光温室1.07 hm2, 自控温室0.40 hm2) , 实现年生产各类花卉45万株, 年销售各类花卉70万株。“十一五”期间, 全区花卉产业收入达到370万元, 年平均收入74万元, 占全区种苗产业收入的10%左右。

2.1.8 积极承揽绿化工程, 带动林区种苗生产与销售

通过积极承揽辖区内及周边市县的各类绿化工程, 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 把林区特有的乡土绿化树种推广应用到地方绿化工程当中, 真正做到使苗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现产业兴局的最终目标。同时, 通过工程的实施, 带动林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有效地解决职工就业, 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在现有临汾绿业造林有限公司的基础上, 新成立1个~2个公司, 使绿化施工专业队伍扩大到150人, 工程管理人员增加到30人。“十一五”期间, 力争使林区绿化工程收入达到750万元以上, 年收入保持在150万元以上。

2.2 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和保障措施

2.2.1成立种苗产业开发中心, 对种苗产业从规划设计到开发定植、移植培育及销售实施全面管理。

2.2.2 实施积极的品牌发展带动战略。要把重点放在对现有乡土绿化树种的开发培育上, 尤其是对白皮松的

保护、利用、开发, 要做到科学规划, 合理利用, 严格大苗采挖管理, 不断提高苗木附加值。同时, 要对白皮松、辽东栎、丁香、椴树等优良乡土绿化树种, 进行品种申报、商标注册。

2.2.3 积极组建种苗营销队伍, 加大

林区种苗销售和管理力度, 力争实现效益最大化。主要措施:一是依托省种苗网站和林区网站, 为苗木销售提供信息服务;二是以绿化公司为龙头, 发动各基层单位主动出击, 参与社会投标、竞标, 积极承揽周边市县绿化工程, 带动苗木销售;三是由局种苗产业开发中心牵头组建局场两级营销队伍, 并制定苗木销售管理办法。要对各类苗木销售提出市场指导价格, 并对销售人员实行销售业绩奖励, 鼓励职工销售苗木, 不断开拓绿化苗木市场。

2.2.4 加强对现有白皮松、辽东栎、油

松采种基地和良种基地经营管理, 为种苗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子。要加快良种苗木推广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不断提高苗木质量, 缩短绿化苗木培育周期。

2.2.5 各苗圃及定植圃要积极实行多

元化投资、股份制经营,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 林区要实行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 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扶持各单位和职工个人发展种苗产业, 主要扶持项目为绿化大苗采挖及定植培育。

2.2.6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把

发展种苗产业作为全区各单位年度责任制考核和后续产业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行年度考核。

摘要:本文通过对吕梁山林区“十五”期间种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回顾、总结分析, 提出了吕梁山林区“十一五”期间种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对策。

林区产业 篇10

一、森工林区产业结构和分类现状

按照产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分类的划分, 森林工业是从事林产品生产的行业。按照我国的三大产业划分, 林业属于第一产业的范畴, 在各省统计中都把森林工业列为第一产业。在森林工业行业内, 森林工业由所谓四大产业或五大产业等构成, 四大产业是指木材生产、营林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 五大产业是再加上森林旅游。按以上四大产业划分, 不具备产业和产业分类特征。产业是指从事物质性产品生产的行业, 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 从投入到产出, 从产值到利润, 从原料到成品都必须具备。而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仅是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 之所以按四大产业来划分, 就是延续森林工业生产环节而产生的。在计划经济时期, 森林工业不谈产业, 谈的是生产, 就是木材生产、营林生产、林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 改革开放以来, 提到了产业, 就把原来的生产环节转变为产业来划分, 所以这种产业划分是极其不合理的。如营林生产, 营林生产的费用是由木材销售收入中提取的育林基金投入的, 所以, 营林生产没有产值也没有利润, 就不能构成为产业。木材生产的过程虽然可以构成为产业, 但它应该称为木材采伐运输业; 林产工业应称为木材加工业、人造板业等; 多种经营就比较乱, 在众多的行业里, 几乎都有多种经营, 就是主业以外的都成为多种经营。森工的多种经营, 既有第一产业的农业, 又有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等, 所以, 多种经营也不能称之为一个产业。按五大产业划分, 旅游业可以称为产业, 属于国家划分的第三产业。国家林业局对产业划分为十四个工业和产业, 即木材工业、造纸工业、人造板工业、家具工业、木地板工业、经济林产业、油茶产业、松香产业、果品产业、林木种子与苗木产业、竹产业、花卉产业、中草药产业、机械制造 业。森林工业划分的四大产业、五大产业与国家林业局划分的产业对应不上。

二、森工林区产业的设定依据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森林工业的产业划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要从森工林区的大概念来设定产业和分类。过去围绕木材设定产业, 随着生态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必须改变以木材为中心的产业格局, 变森工系统为森工林区。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就是上到森工总局下到林管局、林业局、林场形成的管理体系。森工林区概念也不够准确, 应为重点国有林区。森工林区全称就是森林工业林区, 是为了区别地方林业而来的。黑龙江省林业厅管辖的地方林业也是国有林区, 而森工林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按森工系统来确定产业和分类, 把林区的非公有制产业和企业排除在外, 只强调系统的产业, 就会限制森工产业的发展。而从林区的概念确定产业和分类, 就能够有利于林区多种经济成分以及木材以外的产业的发展。

2. 要从森工林区资源优势设定产业和分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所占有的资源, 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不能离开资源去发展产业。因此森工林区必须紧紧依托林区的资源来发展产业。森工林区有林木资源、林下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风力资源、动植物资源、林区景观等自然资源; 有多年积累的林区道路、铁路运输、机械加工、房屋建筑等固定资产资源; 有从事林业生产的职工队伍、技术人才、科研队伍等人力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研究和确定森工的产业发展。林区的产业应是木材采伐运输业、木材加工业、人造板业、林区 农业、林区牧业、林区矿业、风力水力发电、林区制药、林区生物质产业、林区房地产开发、森林旅游等, 比较繁杂。具体的森工林区的产业应从以上繁杂的产业中进行归类。

3. 要从森工林区的发展需要来设定产业和分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 每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不同的措施和手段。

三、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改革森工林区产 业结构

按照生态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要求, 森工林区产业的分类可以简单地归类为木材工业、林区农业、林区矿业、森林旅游、林区新能源产业、林区房地产开发六大产业。木材工业包括木材采伐运输、木材加工、人造板、家具等以木材为主的产 业; 林区农业包括粮食、畜牧、蔬菜、饲料、山特产品开发、药材等以土地及林地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 林区矿业包括煤炭、石材、黄金、石墨、钼、硅、石灰石、锌、铅、铁矿石等以开发地下矿产为主的产业; 森林旅游主要是林区的自然景观、休闲度假、抗联遗址、滑雪、避暑等以森林为主体的旅游产业; 林区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利用林区风能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质资源形成的产业; 林区房地产开发是以林区小城镇建设为主的产业。

1. 木材工业。随着木材产量的调减, 应该采取调整布局、提高优化等措施, 提升木材产业质量水平。木材采伐和运输、木材加工、人造板、家具等都会因为木材的减少而受到冲击, 这就需要对木材工业企业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 进行重新规划和合并, 改变过去木材加工、人造板企业遍地开花的格局, 把有限的木材及剩余物集中起来, 使之形成优势产品, 有效占领市场, 提高产业效益。木材产业在整合资源, 调整结构的同时, 还应重点提升产业的质量水平, 至少应该有一个在全国或者全世界叫得响的产品, 来提高森工林区产业的知名度。

2. 林区农业。林区农业是森工林区重要的产业, 黑龙江森工林区现有土地面积账上显示460万亩, 实际上要大大超过这个数, 可达到800万亩以上。林区土地收入是除木材收入之外的第二大收入, 所以, 必须重视林区农业的发展。林区农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林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要争取企业的收益, 林区农业要突出特色, 重点发展林区特有的杂粮、北药、蜂产品、养殖、森林食品等产品, 占据优势, 形成产业链, 获取效益。

3. 林区矿业。林区矿业的潜力更大, 发展得好, 可能超过木材工业和农业。森工林区是不缺少矿产资源的, 森工林区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材、黄金、石墨、钼、硅、石灰石、锌、铅、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只是没有探明矿产资源情况。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政策是, 谁勘探谁所有, 只有有了探矿权才能掌握开发矿产的主动权。黑龙江省的柴河、鹤立、迎春、八面通等林业局都有铁矿, 双鸭山、桦南、八面通林业局有煤矿, 鹤北、八面通、穆棱、柴河林业局有石墨、黄金、钼等矿产,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勘探和开发。

4. 森林旅游产业。黑龙江森工林区占有黑龙江省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 可以说黑龙江最好的水、最美的山和具有历史遗迹的地方都在森工林区内, 因此森工林区发展旅游产业资源优势明显。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 黑龙江的精品旅游线路如冬季的平山—亚布力—中国雪乡—镜泊湖, 夏季的三河屯林业局的凤凰山, 伊春林区的金山屯漂流、五营林业局的保护区、母树林、汤旺河的石林, 柴河林业局的小九寨等均是省外游客和国外游客到黑龙江的必游之地。发展森工林区旅游产业一是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吸引外资发展森林旅游; 二是增加旅游收入, 改变单纯靠门票和景点承包取得收入。继续探索办森林旅行社的方式, 争取更大的收入。森工林区可以说处处是景点, 关键在于开发, 只要开发好了, 就有客人来。

5. 林区新能源产业。林区新能源产业是最近才提出来的, 是国际和我国倡导的新兴节能减排的产业。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纵贯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脉, 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 风力资源储量大、分布面广, 各林业局均有适合开发风电项目的风力资源。林区的公路、输电线路等设施齐全, 具备开发风力发电项目的条件。森工林区切入风速在7米 / 秒以上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在500万千瓦以上, 如全部开发建设风电项目, 年发电量达125亿千瓦时, 年销售收入75亿元, 相当于5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规模, 每年可节约煤炭435. 7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06万吨,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风力发电开发建设在森工林区大有作为, 风力发电将成为森工林区重要产业之一。风力发电的开发建设将拉动林区经济, 促进林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致富林区百姓, 最重要的是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使黑龙江省的风力发电事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 已有中国大唐、华能、中电投、中广核、龙源、中宇等十多家发电企业与森工企业合作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截止到2012年底, 全省森工林区已建成风力发电项目12个, 装机容量50. 31万千瓦, 其中: “三江”林区5个, 装机容量20万千瓦; 伊春林区7个, 装机容量30. 31万千瓦。森工林区生物质可利用资源丰富, 有大量的采伐、抚育剩余物, 木材加工剩余物可用于生物质发电产品开发。目前, 每年黑龙江森工林区可产生废弃木耳菌袋 ( 菌糠) 14. 3亿袋, 折合71. 5万吨 ( 经测试木耳菌袋发热量可达4200大卡) , 重点分布在牡丹江、松花江林区。黑龙江森工林区现有土地450万亩, 可产生秸秆、稻壳等农作物可利用资源230万吨。根据以上木材剩余物和可利用废弃木耳菌袋 ( 菌糠) 、秸秆、稻壳等农作物资源情况的分析, 在黑龙江森工林区发展生物质发电可利用的资源应以废弃木耳菌袋 ( 菌糠) 、秸秆、稻壳等农作物资源为主, 以木材剩余物为辅。就目前森工林区实际情况看, 可在绥阳、亚布力、苇河废弃木耳菌袋 ( 菌糠) 、秸秆、稻壳等农作物资源较丰富的林区进行试点。黑龙江森工林区还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利用, 山河屯、大海林、柴河、林口林业局在研究抽水蓄能电站, 这也是森工林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

6. 林区房地产开发产业。林区房地产业在森工林区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国家启动林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为契机, 森工林区进行了大面积棚户区改造, 截止到2013年改造面积达到900万m2, 安置182 500户, 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从而形成了森工林区巨大的房地产业。虽然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给森工林区带来了变化, 但对森工林区经济起的作用却不大, 房地产业大量的利润被开发商获得。发展壮大林区房地产业, 首先要有在房地产业获取效益的观念; 其次要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既要照顾到林区职工的安居工程, 又要使利润不能外流。

四、柴河林业局调整产业结构的实践

全面推进集体林区转型升级 篇11

目前,我国集体林区面临着四个重大转型: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改革集体林区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推动管理体制和手段的创新及完善。二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强化技术进步,提高安全要素生产率,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三是传统农村向新农村和城市(镇)化转型,推动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四是林业发展战略从经济为导向向生态建设为导向转变,要求集体林区的政策策略和经营模式等发生重大调整,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然而,要实现这些转型,我国集体林区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一是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变化。由于林业比较收益低,周期比较长,制约农民等经营主体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配置到森林资源培育当中。二是小农林业受土地细碎化的制约,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实现规模经营。三是我国木材及林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难以消化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挫伤了林农等经营主体从事森林资源培育的积极性。四是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有可能存在人民币汇率浮动、物价水平波动、经济增速调整和国际经济发展紊乱等不确定因素,使小农户难以承担因此而带来的风险。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主旋律,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相应地导致商品林面积下降,由此必然使林农的管护成本增长和经营收益减少。而目前政府对此给予的补偿有限,又影响了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理。六是集体林与农田经营管理相比,基础设施薄弱,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将产生消极影响。七是林产品加工带动与拉动不足,木材等原材料供给和需求缺乏弹性,在木材加工产品波动的情况下,森林资源经营者处于不利地位。八是林业补贴增长幅度明显地低于农业、畜牧业等与林地有土地竞争关系的产业补贴水平,进一步削弱了集体林的竞争优势。

面对集体林区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增强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林业转型升级,以化解各种矛盾,提高林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提高林农对经营林业目标的实现,提高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一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市场经济具有特殊性,要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林业产业的一般性和集体林经营管理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适合我国集体林特征的市场运行模式和有效机制,实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推动林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要通过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使集体林区走上创新驱动、内生性增长的发展轨道。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提高林业增长的技术含量。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林业深度融合,对林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从“数字林业”向“智慧林业”转变。要充分开发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强化林业的社会生产力功能和公共产品属性,让人们从林业发展中分享到其成果和红利。

三是要通过打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培育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在城镇化逐步推进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必然会相应减少,这就减轻了森林资源的压力,为林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良机。我们可借鉴国外林地管理的经验,逐步推广林地托管制;也可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可建立公司加农户或者大户的经营模式,让农户心甘情愿地将其林地纳入到公司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树立全球化视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汇聚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林业开放合作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要通过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组合,提高林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注重林业面积的扩展,更需要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经营理念上,实现物质产品生产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筹。在经营主体上,林地从行政性福利分配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分配,在关注公平的同时,引入更加富有效率的经营主体参与机体森林资源经营。

五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但不能民粹化。尊重农民经营意愿和利益,不是一味地无条件地迎合农民胃口,而要避免林业政策的民粹化和庸俗化,不能采取小恩小惠式短期林业政策为深化集体林区改革带来消极性和负面效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从更大的视野和更高的角度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林区产业 篇12

我们这个地区属长白山次生林区,目前的只要问题是森林质量问题及林产品综合利用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量采伐、重采轻造、重采轻育,引起森林自身功能下降,效益不佳,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林产品的加工创立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国有林区普遍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局面。因此恢复森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势在必行。从另一方面看尽管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存在着“两危”,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除了我国政府对林业发展高度重视以外,就我们这个地区来说,还有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加强造林、育林力度,培育林业发展后劲,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林业已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二是,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意识在不断增强,林业科技研究与实践活动已在许多地方开展,一些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这将成为“两个体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兴林致富的热情日益高涨,我们这个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加上国内、国际林业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稳妥可靠,“致富潜力在山上,希望在林业”几乎成为有山有林地区人们的共识,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发展林业,建设“两个体系”的力量源泉。

2 建设“两个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持续发展原则。林业资源是可以再生资源,林业事业是造福子孙的事业,我们应该把持续发展摆在林业决策的重要位置,凡是影响持续发展生产经营活动,都应受到否决。我们不仅要抓好造林、育林、护林养山还要注意保持水土,维护和增进林地肥力,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使林业资源越用越丰富,林业生产条件越用越优越。林产工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同时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对林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确保持续发展具有必要的经济实力。

第二,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这里地域广阔垂直高度,林地坡度,土层厚度以及肥力等状况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不仅表现在地区与地区(如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林场与林场之间),就是同一座山头,同一条沟谷甚至同一块林地,有的也十分明显。因此,在组织林业建设过程中,应当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合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什么树种既长势好又有高效益,就发展什么树种。能栽多大面积就栽多大面积,这样才有利于林业生态迅带完善;有些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很严,盲目追求单一树种的大面积集中连片是不可取的。

第三,针阔混交的原则。过去,我我们这个地区,国有林业企业,民营林业和个人栽植林木,多为单一的针叶树种,很难形成森林病害天敌的群落,结果森林病虫害频发,影响了森林生态体系的完善。我们在营林生产中应注意做好针、阔叶树种混交。这样有利于较快地形成良好的森林生物链和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体系。有利于林业生态完善和健康发展。

第四,“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三个效益”即: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是一个投入较少收益较大,效益稳定的产业,只有取得较好的的经济效益,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林业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把获取最佳效益做为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五,长短兼顾的原则。在建设和完善“两个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调整的各项工作。同时,我们还必须兼顾好当前经济效益的提高,即建设高效林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林业建设者的物质、文体生活水平,为林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六,森林物种“互利共生”的原则。这是在建设生态林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具有很强科技性的原则。建设“两个体系”与高效林业是相辅相承的。所谓“高效林业”应该是多物种、多层次、立体方式、高效益的林业,在设计上,要根据各个局部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合的组合物种依据互利共生原则合理配置。使它们在同一林地上“和平共处,互利共荣”利于林业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

第七,保护与营造并重的原则。首先是以最大的力度加强天然林保护,使其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由于我们这个地区森林中的成、过熟林和病腐林占有一定比例,可采取总体上逐年削减天然林采伐量,局部依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的办法,这样就可以达到即使天然林得到有效的保护,又使成、过熟林得到利用,病腐树及时清除,不把森林病虫害传染源遗留在林地中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低质低产林的改造,清理天然林中的有害物,使林地中卫生、透光、营造适于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

3“两个体系”建设的设计模式

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设计上我们要针对本地区的生态条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把林业与农、工牧、副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空间的立体性,充分利用气、光、水、养分等自然资源,获取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1 生态体系建设

根据本地域的实际,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阶梯式模式: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分为上、中、下三级阶梯,针对各阶梯的生态条件进行物种配置,基本可分为乔木带(用材林带)——经济林带(果树、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种养带(农副业带)。

二是垂直结构模式。主要是指在林地内依据森林物种互利共生的原则,进行多物种多层次、立体式的资源配置。主要的配置办法为:乔木——灌木——藤木——中草药及其它可在林冠下生长的经济植物。

三是阶梯垂直结构模式。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即在阶梯式的配置的乔木带下进行垂直式物种配置,在有条件的经济林中,亦可进行立体式,多层次配置,我地区大多适于此种模式。

3.2 林业产业体系

在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中,都要按照高效林业的要求,调整林种结构。我们这个地区林业资源相对较好,但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相对薄弱,应在抓紧资源培育的同时,下大气力改变二、三产业薄弱的现状。由于有沈/吉铁路横穿东西,梅/集铁路纵贯南北,又是有营/白、四/浑和通/集等公路为主线的公路网,具有很大的辐射作用。集中力量在铁路和公路沿线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人造板、细木工、林产化工森林食(饮)品等产业,在在山高林密、资源丰富的地方,兴建一些经济动物、植物、食用菌等生产、繁育基地,举办几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并以骨干企业为中心,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组成林、工、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整体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林业体系,并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

摘要:当前,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就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问题做一探讨。

关键词:林业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牟艳玲.中国北方森林潜在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D].兰州大学:兰州大学,2010.

[2]张金龙.东北早春类短命植物区系及分布格局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2008.

上一篇: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下一篇:动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