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

2024-10-09

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共11篇)

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 篇1

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飞速发展期, 在这一重要时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住房用地也开始紧张起来。高层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对于提高人们居住环境与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同时, 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它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南针, 因此, 加强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结构分析与设计特点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与设计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们首先要考虑其水平载荷能力。水平载荷能力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关键作用, 它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中心。任何建筑物在建设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其垂直荷载及水平荷载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其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在一些较低的楼房中, 一般都是以重力为代表进行竖向荷载控制着力结构设计的, 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一般都较小, 随着楼层的不断增加, 水平荷载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与重要。这是与其楼身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的数值有关的, 竖向荷载的风荷载和抗震作用, 其数值会随着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显示出较大幅度的变化与不同。其次是要考虑轴向变形。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较低楼层的建设中, 只考虑其弯矩项, 对剪切项一般不进行考虑, 但是随着楼层的增加, 轴力值就会显得更大, 使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数值与分布产生一定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形达到最大数值之后, 会导致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沉陷, 对建筑的发展是具有不利作用的。再次是要考虑侧移因素。与低层建筑物不同, 高层建筑中的结构侧移已经成为其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层的增加, 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会迅速增大, 只有充分的考虑到侧移关系, 才能够将高层建筑结构的侧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有效的保证居住和工作环境。最后是结构延性的因素。要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 才能够避免倒塌, 有效符合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

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在结构与低层建筑相比, 存在很大的不同。框架体系的强度与刚度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要求是非常高的。当这种要求难以得到满足时, 就需要通过框架——剪力墙体系来补充完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垂直荷载, 垂直荷载是指建筑物垂直时需要承受的能力与重量, 如果发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 将会极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整体水平。在考虑受力主体因素时, 要能够很好的计算出垂直荷载的力, 通过持续不断的力来计算机剪力墙体系, 高层建筑由于自身重量的因素对剪力墙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都是比较高的, 都得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只有这样, 在高层建筑发生晃动时, 才能够更好的承受重量, 这样形成的高层建筑抗倒塌能力就要强一些, 具有这种剪力墙的高层建筑, 其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 能够很好的抵御强风、地震, 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损伤。新时期高层建筑结构主要以筒体为主, 筒体体系主要包括单筒体、筒体——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多种形式。

3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是由竖向抗侧力构件通过一定的水平楼板进行连接, 然后构成的大型空间结构体系。要想完全按照三维空间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一般是比较困难的, 各种实用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计算模型引入不同程度的简化。对于框架——剪力墙体系来说, 大都采用连梁连续化来设定的, 可以通过建立位移与外荷载之间关系来确定其合理程度。不同类型的剪力墙, 其截面应力分布也不同, 在进行计算处理分析过程中, 其表现也不相同, 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是平面有限单元法。筒体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等效连续化方法、等效离散化方法和三维空间分析法。等效连续化方法是将结构中的离散杆件作等效连续化处理。

4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与设计

在高层建筑遇到地震作用时, 抗震结构都会部分进入到塑性状态, 为了有效的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功能要求, 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根据当前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 是根据对结构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或变形要求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准备, 使结构弹塑性分析成为抗震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抗震要求高层建筑物必须要能够有效的抗震, 要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弹性方法, 以有效的应对地震的冲击。在进行抗震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高度因素, 因为高度往往是决定其抗震能力的关键, 还要考虑其建筑设计的结构问题。只有都考虑全面了, 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抗震能力, 使高层建筑能够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层建筑的出现对于缓解我国居住紧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前, 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在这一重要的发展时期, 对于加强社会建设,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意义重大。从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 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 对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进行了阐述, 同时, 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 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 以期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设计特点,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建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06) .

[2]裴星洙, 贺方倩.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 2013, (02) .

[3]贾彦武, 田野.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01) .

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 篇2

注会0902 郭萌 2009112356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时期中美关系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总体而言,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超出它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

双方定位不对等影响到它的正常发展。中美关系定位的不对等,是由双方的综合国力的差异引起的。但只要中国保持稳定而较高的发展速度,中美关系在各自对外体系中的不对等的现象必然发生变化,中国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

2.中美关系定性不明确,处于非敌非友的不确定状态;正确认识美国是制定中国对美政策的关键。

从人类历史的演变来看,过去的霸权国家之间和霸权国家与正在兴起的大国之间的关系还从来没有像中美关系这样复杂。英帝国与当时正在兴起的美国的关系是盟友关系,与德国是敌对关系,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是敌对关系;美国与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是同盟国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敌友分明的。而今天的中美关系很难用历史的经验来判断

3.中美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产生的矛盾是软性矛盾,不具有对抗的必然性。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对内主张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对外主张和平政策和开放政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你死我活的关系,不是谁战胜谁的关系,也不是零和关系。

4.中美政治经济关系不平衡发展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5.中美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政治影响,但两国领导人的正常会晤对发展两国关系仍具有关键意义。

6.中美关系深受台湾问题的影响,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但中国越发展,越强大,中美的共同利益越多,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小。

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对立和矛盾是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果。如果继续在台独的路上渐行渐远,大陆被迫使用武力解决统一问题,就可能把中美两国拖进一场全面的对抗中。

7.“9.11”事件为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合作的领域,但它难以消除中美两国的矛盾。

8.军备控制正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浅析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篇3

关键词 新时期 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时代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无论从形成或发展,从内容或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其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所以说,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由此,人们的价 值观念和行动准则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工业经济中传统文化模式有很大 程度上的差别。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死亡)。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不断创 新。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所以,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使企业经营环境一夕数变。为了在严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企业必须适应外界变化的环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知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此,核心人才成就企业的命运。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占全部人员10至20左右的核心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因此,核心人才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使企业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倡导 “自主创新”是关乎国家发展强盛之大计,已成为上下之共识。

二、人本文化

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张企业经营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的中心,也是企业的中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一切人间奇迹的源泉。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所以,企业文化也必须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人本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地位上,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要求出发 ,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员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人本企业文化就是确立人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而拥有知识的人自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聘用中,人才选择企业,企业渴求人才的 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共 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尊重和 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广大员工的文化。

三、学习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新形势下,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这必然使企业 要求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人才。对此,通过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新的企业资 源和市场,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企业组织的学习是要求终身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增强学习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种学习必须是体现工作、学习 的一体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学习强调学习要 有创新成果,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这种学习的方法,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强调自主学习的 重要性,鼓励主动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员工能获 得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 益,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四、团队合作文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滔滔江水,滴水聚之。这说明人多智慧广,个人只有融入到一个出色的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一个能不断为 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团队才能更有活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一个人的学识、精力有限,只能向专而深 的方面发展,成为专门人才,不能向深而博的方面发展,成为通才。每一件事,每件产品均 由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所以,在社会分工方面,个人性逐渐消失,整体性逐渐突出,提倡“ 合作、合作、再合作”,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人曾经把团队 比喻成水桶,把团队成员比喻成木板,水桶的贮水量取决于水桶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由 此可知,团队效能取决于最矮的“木板”,即其效能是每个成员之间的乘积关系,而非加减 关系。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知识 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提高团队效率,更好地发挥成员的才能。

五、竞合文化

在新形势下,竞争与合作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只有让人活,自己才能活;合作高于竞 争。

新形势下,商场非战场,而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商场就是战场,是竞争中的企 业、企业各部门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的新观念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商 业由各种共生关系组成,其目的在于开发市场,建立共生互惠关系,即企业的经营使人人受 惠,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表面上看,市场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竞争 无国界和无企业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 而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系统是否具有优势,而是取决于企业价值链是 否具有整体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加强与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 经营的意识,共同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以往有一种说法,竞合关系即“大鱼吃小鱼”的关系,试想,在自然界当大鱼把小鱼吃光了 ,那么自己的供应链也就被打破了,自己也就无法生存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迫使企 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让企业成为多元文化的人类群体组织。这样,“多元优于一元, 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的理念将成为共识,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在市 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以便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商 业运作。由此可知,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4

由于受入世的影响和拉动, 中国的整体文化将在更加繁荣的过程中, 更加多元化。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后, 必然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 也将自然地在变化、发展中重组。作为一个群文工作者, 必须以敏锐的目光注视到这一点。同时也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 认真对待这一变化, 使自己的思想与意识, 永远地保持与时俱进, 永远地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永远地让先进文化服务于人民大众。

那么,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究竟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由于中国农村, 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加上数千年来受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农村文化只是一种纯粹思想教育的载体, 与世界范围内的大文化相比, 它是纯净的, 单一的, 和现代文明相比, 它又是滞后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们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封闭式的发展战略, 加上政治文化、精补文化对农村生活的笼罩, 农村文化基本上还属于单轨发展。通常情况下, 农村文化的结构, 均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政治文化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入世后,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发展大趋势和农村生活水平、生活质员的不断提升, 加之现代科技的介入, 传统的农村文化, 不断地受到种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于是农村文化呈现出于姿百态的新景象。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种植文化、企业文化、医疗保健文化、艺术欣赏文化、洒吧文化、歌吧文化、饮食文化、短信文化、广告文化、茶文化等。这就显现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结构多元化。

二、形式多样化

不断增长的经济基础和不断进步的生活方式, 将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内容。农村文化结构的多元化, 必然带来农村文化的刘宇撰《灵庆公神堂碑阴记》载:“顷以天久不雨, 草木无辉, 农夫愁怨, 虑失其岁。职方於是斋心累辰, 亲执牲帛, 将至诚之德, 告灵化之源。尝不崇朝, 而雨斯足, 如斯者数四。是则人有德於神, 神亦有德于人, 德交归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 祈雨的胜利, 使人们相信神灵保佑可以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安居乐业。在“知恩必报”这种中国传统心理的支配下, 人们修建神庙, 供奉香火, 定期朝拜。为了表现自己虔诚的心理, 又在庙内修建乐楼, 在神诞日、庙会期间, 演戏酬神, 报答神恩, 希冀得到神灵永远的保佑。

二是体现了水神崇拜的功利目的

早期人类思维简单, 富于幻想, 对于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人们祭祀水神主要是基于各种各样功利性目的,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面对当时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的这种局面, 各个地方的水神庙, 满足了百姓精神寄托的需要,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们奉祀这些水神, 就是希望在天下大旱时, 能够风调雨顺、农业生产五谷丰登, 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也就是帮助自己实现有时难以改变的现状。如柳林县大井沟村黑龙庙, 把庙会时间定在四月二十日、七月十六日, 也就是禾苗需要雨水的季节。

水神崇拜这种古老的文化传统, 表现为信仰的丰富性, 形式的广泛性, 文化的厚重性。人们从对神灵的敬畏开始, 修建神庙, 顶礼膜拜, 祈求神恩,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祭祀礼仪, 定期的庙会活动, 反映了民俗观念中水神崇拜的人格化倾向。山西民间水神崇拜的历史与文化, 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土壤, 对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形式多样化。

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一定的生活方式, 必然创造一定的文化形式和水准。进入新世纪后, 我们清楚地看到, 随着现代文明和现代精补生活的不断攀升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大、活动范围的相对扩展、活动内容的相对增多和各种媒体的广泛介入,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竞争场地的不同、竞争方式的变幻,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新文化的渴求, 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自然地呈现出种种形式, 如:舞台演出、家庭影院、家庭演唱、街头演唱、企业策划和企业宣传、酒吧歌吧演唱、田间地头演唱、广告宣传和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民间文学艺术等。同时, 文化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传播形式, 也会因时因事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 将催生不同的文化形式出现。

三、内容深层化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先进的生活方式, 多元化的文化结构以及多样化的文化形式, 必将带来国民素质的提升, 提升后的国民素质, 会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农村文化的内容。这种作用与影响, 必然地促使农村文化I向着深层化的方向发展, 如:农民对种植文化的要求, 会从科学意识的建立, 上升到渴求对具体技能的传播: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单一的鼓动发展, 上升到对竞争谋略的筹划和实际技能的操作;广告文化将会从单纯的形象设计, 上升到企业的理念和培养、发掘人生的内含;保健文化也将从广普锻炼, 发展到适度把握等。特别是随着世界文化的到来, 在对农村文化内容的形式把握上, 还会逐渐朝着系统、精细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 未来的农村文化, 会是相对的深层化。

除此之外, 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作为一名群文工作者,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 就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战略步伐, 用发展的眼光, 密切注视社会的变化, 随时倾听时代的声音。不可闭目塞听, 不可固执己见, 更不可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 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地开展各种适合当地情况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跟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在工作中求新思变, 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 努力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社会和谐的伟大理想。

影响。

参考文献:

[1]《阳城县志》[M]卷四《方舆·坛庙》.同治十三年刊印:18。[2]王轩.光绪《山西通志》[M]册11.《秩记略上》.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0:5055.

[3]粟守田.《上伏村志》[M].晋城市新闻出版处监印, 1995:189。[4]刘大鹏.《晋祠志[M]》上册.卷六《宸翰》.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9:156。

注释:

1. 碑高222厘米, 宽88厘米, 侧宽18厘米, 正书, 笏头方跌, 现立于正殿廊下。

2. 碑高328厘米, 宽80厘米, 侧宽16厘米, 螭首龟跌, 无题额, 现存正殿廊下。

3. 壁碑, 一共9方, 高宽不等, 字体正书, 行数及大小也不一, 现嵌于大殿东墙外侧。

4. 碑高117厘米, 宽53厘米, 正书, 现存该庙废墟内。

5. 碑高210厘米, 宽83厘米, 螭首龟趺。碑文正书, 刊立于唐贞元十三年 (797) 。原在池神庙, 现由运城市博物馆收藏。

作者简介:

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 篇5

历史地看,公民与奴隶、臣民、顺民相对。奴隶是只有义务没有人权的个体,臣民是专制等级制度下对高于自己地位的权贵绝对服从的个体,在皇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臣民。顺民则是在消除专制外衣的非民主社会里,对权贵和权势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的个体。公民则以独立的思想人格为前提,以权利和义务的对称为基础,以合法性为行为的准则。因此,公民教育面对全体公民,重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广义的公民教育涵盖道德教育,但是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参与国家、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智慧。简言之,公民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如何做国家与社会的主人,做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主人。

一、公民教育的内容

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认同,意识到公民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义务,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体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或平衡性;懂得不尽义务的权利是特权,而不享有权利的义务必然导致盲从,甚至被奴役,二者都与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相悖。三是培养学生具有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这种精神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具体展现为公民的公德素养。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主要有四种,即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共和主义的教育观、社群主义的教育观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教育观。这四种公民教育观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第一,重视个体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联性,把两者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第二,重视个体之间的平等,强调个体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差异,思想是自由的,行为必须规范;第三,重视个体的公共理性,强调公共利益,即公共领域的善;第四,重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强调对多元价值的宽容;第五,重视人类的普世伦理,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些问题上,西方的四种公民教育观各有侧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更强调个体权利的优先性和个体的自由,力图保障个体私人领域不受侵犯;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观则崇尚公共利益的优先原则,重视社会契约中法理公平和价值约定,倡导服务他人与社会的道德情操;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更重视公民的义务和对社群的认同,理解社群的共存关系;多元主义的公民教育观更重视传递多元文化,懂得尊重思想差异,要求善于处理文化冲突,提倡开放和宽容。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特点

我国公民教育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进步迟缓,甚至有反复多变的迂回曲折。新时期,我国公民教育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应该突出自身的基本特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民主观念和法治精神。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对称性,或平衡性,而且这个对称性是基于人权之上。换言之,不存在零权利和零义务的对称。而且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则之下被剥夺,即使在涉及公共利益时实施少数服从多数,仍不能侵害少数人的人权,例如,不能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上课迟到的中小学学生要接受体罚,或者驱逐他们出教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公共理性精神,具有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地说,学生能够就公共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学会协商,学会博弈,能够求同存异,避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断,避免剑走偏锋的两极思维。培养学生从战争思维“你死我活”的绝对对立中走向和平思维“双赢互利”,对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不是简单的拥护或反对,而是能够辩证地意识到各种决策的利弊,理解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如何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

第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典型地表现在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方面。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避免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思想,将他人的思想输入到自己的大脑里存贮起来,产生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和盲从心理。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能有效避免专制制度下的所谓“思想统一”和群盲暴力,也能有效避免“空无”思想和自我矮化的人格。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

第四,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活中,有些行为准则虽不是强制的,但是需要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如守时、诚信、排队、不高声喧哗、遵守交通规则,讲究卫生等等。

第五,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人对文化和民族的认同具有自然性,任何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会非常自然地理解生活所处的文化背景,认同所属的民族国家。正是这种自然的认同,所以中华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之际,国人奋起反抗的意识特别强烈。当然这种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也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强化。公民教育内容广泛,但是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做现代人的权利与责任意识,自由思想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与品德,认同民族文化和国家。换言之,是学会过有尊严的生活,过有独立思想的生活,过有道德的生活,过有文化的生活。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向

公民教育的特点内在地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新的思路。具体地说,公民教育有如下的路向:

第一,把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在生命之上。拥有权利和义务的个体生命才是有尊严的生命,能意识到自己生命权利与义务的学生才会更加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些悲剧性事件,无论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害,其深刻的根源在于忽视或者否认了生命的权利,个体的生命权利是基本的人权,学生自己或者他人是无法剥夺的。学校教育者面对学生人身受到伤害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案例开展公民教育,把生命教育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

第二,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把集体主义教育与民主教育融合起来。在学校的班级生活或者校级生活中,那些关涉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应该通过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方式来实施,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中的民主生活方式养成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民主教育基于生命教育之上,民主的核心在于人权原则和多数原则。集体的重大决策需要投票,依据多数原则来取舍,同时保护反对派少数学生的基本人员,同时通过信息透明和辩论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阅读、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和对话,尊重多元思想,宽容异端思想。这些都是学生参与未来社会民主生活的重要素养。

第三,把思想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真正的思想教育不是接受统一的主流思想或者权威思想,更不是机械记住思想领域某些方面的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思想的自由是人格独立的前提,也是自我决策的前提。人的生活选择或决策不受制于外在的权威结论或现有的答案,而是经过自我思考后的独立选择。基于思想自由的自我决策让学生对选择的结果敢于负责。四川发生地震,号召学生捐款,不应是教师指定的任务,更不能依据学生捐款的数量来判断学生思想的先进程度。要不要捐款、如何组织捐款、如何避免家境不富裕学生捐款的尴尬……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之后让学生们负责组织捐款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会明白许多思想道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四,消除校园内外的二元划界,把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教育一直受到重视,但是效果一直不理想。学生一旦离开校园,走进家庭或走向社会,其行为规范就变形了。学校道德教育通过系列的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把学生的行为给“罩住”了,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这个道德评价系统不再发挥作用了,他们的行为就没有外在道德压力的约束。而合格的公民则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活中能够自我约束。面对红绿灯,即使没有警察或他人在场,他们也会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公民具有高素养的表现。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淡化过多过细的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多提供校外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自觉养成公德行为习惯。

第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认同、欣赏民族文化传统,喜欢自己的国家,并理性地捍卫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爱自己的国家,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大可不必刻意强调。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容易走向误区,如祖国的秀美山河和悠久的历史就不能成为爱国的理由,那是爱的对象。爱国家、爱政府、爱政党是有区别的,三者不是一回事。更为重要的是爱国行为应该具有理性,并非所有贴上爱国标签的行为都是真正的爱国行为。真正的爱国行为需要有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今天,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理解他国的文化,对国际争端的复杂性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利用国际规则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需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之上,避免爱国主义的盲动性、狭隘性和民粹性。这是公民教育不可忽视的要点。

略论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篇6

关键词:新时期,知识经济,企业文化,时代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 每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 无论从形成或发展, 从内容或形式, 都无一例外地受到 其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 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 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 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所以说, 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时俱进, 向前发展。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下,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 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由此,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都有着不同的变化, 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工业经济中传统文化模式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笔者认为, 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对竞争而言, 不创新, 即失败 (死亡) 。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必须不断创新。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 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 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 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 所以, 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 使企业经营环境一夕数变。为了在严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企业必须适应外界变化的环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 不畏风险的人。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

知识经济的兴起, 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重要的资源, “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 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 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 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 知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由此, 核心人才成就企业的命运。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 占全部人员10%至20%左右的核心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 因此, 核心人才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 时代发展的要求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 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 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 通过自身主体创新, 使企业自强不息, 不断发展。倡导“自主创新”是关乎国家发展强盛之大计, 已成为上下之共识。

二、人本文化

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主张企业经营必须以人为中心, 人是社会的中心, 也是企业的中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是创造一切人间奇迹的源泉。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 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所以, 企业文化也必须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人本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地位上, 传统管理模式下, 企业雇佣雇员, 雇员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 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人本管理中, 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从员工的要求出发, 对员工进行管理, 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员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 人本企业文化就是确立人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而拥有知识的人自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聘用中, 人才选择企业, 企业渴求人才的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 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 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广大员工的文化。

三、学习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新形势下, 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这必然使企业要求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人才。对此, 通过培训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 企业组织的学习是要求终身学习, 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 增强学习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种学习必须是体现工作、学习的一体化, 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学习强调学习要有创新成果, 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这种学习的方法, 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主动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 员工能获得时代要求的新知识, 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 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四、团队合作文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 顶过一个诸葛亮”。滔滔江水, 滴水聚之。这说明人多智慧广, 个人只有融入到一个出色的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一个能不断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团队才能更有活力, 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而一个人的学识、精力有限, 只能向专而深的方面发展, 成为专门人才, 不能向深而博的方面发展, 成为通才。每一件事, 每件产品均由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所以, 在社会分工方面, 个人性逐渐消失, 整体性逐渐突出, 提倡“合作、合作、再合作”, 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人曾经把团队比喻成水桶, 把团队成员比喻成木板, 水桶的贮水量取决于水桶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由此可知, 团队效能取决于最矮的“木板”, 即其效能是每个成员之间的乘积关系, 而非加减关系。只有团队合作, 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整合成巨大的知识的推动力, 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 提高团队效率, 更好地发挥成员的才能。

五、竞合文化

在新形势下, 竞争与合作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只有让人活, 自己才能活;合作高于竞争。

新形势下, 商场非战场, 而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商场就是战场, 是竞争中的企业、企业各部门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的新观念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 商业由各种共生关系组成, 其目的在于开发市场, 建立共生互惠关系, 即企业的经营使人人受惠, 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表面上看, 市场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实际上, 随着竞争的全球化, 市场竞争无国界和无企业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 而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系统的是否具有优势, 而是取决于企业价值链是否具有整体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 加强与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经营的意识, 共同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以往有一种说法, 竞合关系即“大鱼吃小鱼”的关系, 试想, 在自然界当大鱼把小鱼吃光了, 那么自己的供应链也就被打破了, 自己也就无法生存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迫使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 让企业成为多元文化的人类群体组织。这样, “多元优于一元, 合作大于竞争, 共享胜过独占”的理念将成为共识, 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 就能在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 以便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由此可知, 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

新时期我国金融管理的特点及思考 篇7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管理,企业管理,实时性

伴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 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还未消除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金融管理水平, 结合我国的金融监管特点, 构建合理健全的金融管理体系, 对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不断提升, 实现新时期企业管理目标,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这一时期更是对各个企业金融管理水平的严峻考验。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 良好的金融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一、新时期我国金融管理的总体特点

当前, 我国金融行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包括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较高, 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金融业务办理流程紊乱以及非法集资等现象。这些潜在的风险都我国金融业的有序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为了推动我国的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市场, 促进本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我国必将努力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加强监管力度, 尽可能地降低潜在的威胁, 消除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保证金融市场的长治久安。

首先, 对相关金融管理制度的完善显得至关重要。金融管理同样属于服务型行业, 将管理与服务完美融合, 管理寓于服务, 服务体现管理, 互相联系, 将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金融机构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 必须重视金融管理部门的建设, 不断健全机构, 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在管理部门建设过程中力求不断更新观念,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拓宽思路, 大胆工作, 同时也应该时刻谨记党和国家对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 不断规范自身的工作。此外, 依据审慎的原则建立符合金融业特点的会计制度、贷款质量认证制度、呆账核销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工制度等。此外, 应积极推广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方法, 从而完善市场的退出制度。从市场的淘汰原则出发, 按照清盘、接管、关闭、破产的法律程序使没有抵债能力的机构和平退出金融市场。

再者, 应重视对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国际金融市场在稳步发展, 各类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因此, 运用法律手段来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金融管理中的法制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这就敦促金融业者不断完善自身法律知识, 懂得运用法律的手段去治理金融业市场的正常秩序。在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时, 要懂得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金融法人的正当权益。同时, 必须对金融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给与严厉打击, 保障金融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对于银行高息揽储、社会非法集资和社会乱办金融的现象, 防止资金体外循环导致正规的金融机构头寸不足。此外, 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也应该被人们广泛关注, 当前来说, 重点是抓好《宪法》、《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积极拟定并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金融方针、政策以及金融业务的基本规章制度。通过对相关金融机构的设置、撤并和变更, 从而达到主动协调中央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的目的。对于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维护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开展生态环境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 金融管理者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金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能够有效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特点, 伴随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对于金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金融管理工作的监管工作中, 必须做到决策正确、管理有效、监督有力、服务优质, 既关注管理的宏观方面, 又要重视对于微观的细节处理, 既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 又要加强外部建设, 既要加强机构建设的管理, 又要不断强化金融市场的管理和金融法制的建设。同时, 还需注意的是, 金融机构的设置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能够适应并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金融市场的管理必须正确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 能够促进金融业的有序运转。计划经济体制下贷款银行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如果存在过多的限制, 在如今的金融管理制度下, 就可以利用间接融资的方式形成企业与银行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平摊。这样一来不仅对贷款银行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还可以减少企业所承担的金融风险。

二、新时期下的金融管理体系如何得到完善

鉴于上文提到的金融管理中存在的若干不足, 笔者就如何在新时期下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秩序、构建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从业水平

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从业人员是金融机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必要的前提。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 金融机构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 得到生存和发展, 必须改革、必须创新, 改变传统的人事制度, 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说, 包括以下几点:其一, 注重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大力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指导培训, 并积极引进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其二, 废除原有的人事制度, 建立合理且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建立平等的金融管理制度,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业务考核制度。当然, 适当的激励措施也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 提高岗位工作的实效性;其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扬企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 确定未来职业规划, 从长远利益为员工着想。

2、健全金融监管的相关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是金融市场不变的主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发展, 如今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甚至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金融体系已经开始融合, 各种体系间的差异也是越来越小, 导致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模式已经转变成了混业经营。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和国际其他类型的经济交融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经济体制结构的缺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健全金融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给金融市场形成一个硬性的保护政策, 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降低金融业的风险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途径, 从而达到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目的。

三、结束语

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不断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转是我国金融管理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也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之上, 做到有法可依。这就指明了提高金融业监管的力度是保障金融管理步入正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游波.我国现行金融管理的特点[J].时代金融, 2011 (20) .

[2]孙颖.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及改革完善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9) .

新时期纠风工作的历程及特点 篇8

一、回顾新时期纠风工作的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在整顿和端正党风中, 对逐步滋生蔓延起来的行业不正之风引起高度重视并大力纠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 。

改革开放之初, 党中央一方面大力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另一方面围绕整顿和端正党风这个中心, 纠正和克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 行业不正之风逐步滋生出来。1983年2月, 十二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狠刹几股歪风, 指出少数党员干部把主管的单位当作自己的“领地”, 打着维护本单位和小团体利益的幌子, 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984年12月, 中央纪委在《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中指出, 一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钻改革的空子, 利用职权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私利。1985年2月, 中央纪委召开会议, 研究如何纠正新的不正之风的问题。

2. 纠风工作全面开展, 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至1998年1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 。

1991年3月, 中央纪委南昌纠风工作座谈会提出, 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 采取多种手段, 综合治理。9月, 江泽民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关于反腐败,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 狠狠抓住几个问题, 抓住不放, 锲而不舍地去解决它。如行业不正之风, 就带有普遍性, 一定要上下齐动手去纠正。”1992年10月, 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 “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业不正之风。”中央纪委在向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 肯定了十三大以来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取得的成绩。1993年8月, 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确立了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会议确定重点治理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乱收费, 重申党政机关一律不许经商和实行“收支两条线”。10月,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三项工作一起抓的格局。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以后,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中央纪委在每年的全会中、国务院在每年的廉政会议中都要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求。国务院每年都要召开全国纠风工作会议, 作出具体安排。一些部门和行业每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纠风工作。为解决一些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重点、热点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还形成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 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大至十五大期间, 先后将治理公路“三乱”等八个方面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 在清理党政机关无偿占用企业资金和交通工具、清理违反规定用公款出国 (境) 旅游、清理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医药购销中收取回扣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 标本兼治抓源头, 纠风工作向纵深推进 (1998年1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至今) 。

在纠风工作大力治标的同时, 党中央就注意到了治本抓源头的问题。1992年10月,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要求, “特别要在执法部门和直接掌握人、财、物的岗位, 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约束机制。”1993年8月, 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 反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从源头抓起。在纠风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 1998年1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 加大标本兼治力度,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纠风工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大至十六大期间, 集中开展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 以及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国务院部门第一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89项, 各省 (区、市)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全国338个市 (地) 级以上城市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 1435个县 (市) 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实行招标拍卖。县以上执收执罚部门加强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工作, 并延伸到乡 (镇) 一级。全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116万多个银行账户进行了清理整顿, 取消或合并账户26万多个。中央部门实行部门预算, 各省 (区、市) 进行改革试点。建立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开展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逐步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民主评议行风普遍推行,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积极开展。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 深入推进“四项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完善“四项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 , 深化“三个公开” (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建立政风行风热线, 推进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十七大以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继续减少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 建立中央企业产权转让信息联合发布制度和披露备案制度,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推进。各省 (区、市) 全部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 市 (地) 一级的开通率达到94%。需要强调的是, 在2004年1月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 关于纠风工作的表述发生了变化,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替代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新的表述既揭示了纠风的实质, 又拓展了纠风的范围, 全面准确地概括了纠风工作。

二、纵观新时期的纠风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认识到位, 常抓不懈。

反腐败斗争既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又要坚决克服腐败现象。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损害党同群众的关系, 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腐蚀职工和干部队伍, 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败坏社会风气, 它涉及面广, 危害性大, 如果不坚决纠正, 任其泛滥, 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 当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一滋生出来, 就大力进行纠正, 随后又采取坚决措施, 遏制其滋生蔓延, 并把他列入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之中, 使其常态化, 同反腐败其它两项工作一道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之后又形成“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大纠风”格局, 不断深化和扩展。

2. 突出重点, 专项治理。

纠风工作涉及面广,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党中央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廉政建设的突出问题作为纠风的重点, 一个一个进行专项治理。十四大之前, 就开展了对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弄权勒索等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十四大以后, 中央纪委全会每年都要确定几个治理的重点, 采取既打“歼灭战”, 又打“持久战”的办法, 一块一块地“啃骨头”, 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向前推进。十六大以后, 新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被纳入治理内容。突出重点、专项治理的做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治理公路“三乱”, 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 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从事经商活动上成效最为明显, 这些积累多年、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减轻农民负担措施有力, 工作扎实, 成绩显著, 群众公认, 随着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这两个问题逐步得到很好解决。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在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 不断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新问题, 取得初步成效。

3.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治标与治本, 是纠风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加强治标, 遏制不正之风, 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 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从根本上解决不正之风的问题。治标与治本虽然各有侧重, 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1998年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以前, 为了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 采取治标的措施多一些, 但其中并不是没有治本的因素, 在治标的同时, 也在进行治本。之后突出标本兼治抓源头, 决不是单纯的治本, 治标也没有放松。纠风工作既注意克服已经出现的问题, 又注意从源头上抓起, 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4. 纠建并举, 寓建于纠。

新时期的纠风工作包含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建设优良行风两个方面, 始终坚持纠建并举, 破立结合, 寓建于纠, 寓立于破。一是端正思想认识, 明确行业职责, 克服特权思想, 破除陈规陋习, 改进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堵塞漏洞, 完善管理、健全制度、严格纪律、加强监督、强化制约。三是民主评议行风, 创建文明行业。1994年后开展起来、1998年起普遍推行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2005年后快速开通的政风行风热线, 引入社会监督, 促进了纠风工作。1997年后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推动了优良行风的形成。四是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长效机制。“两公开一监督” (公开办事规则、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民主评议行风、创建文明行业、政风行风热线、服务承诺等制度的实施推行, 初步构建起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5.“谁主管、谁负责”。

纠风工作实行责任制, 纳入部门和行业管理之中。党中央提出的“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了纠风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行业和系统主管部门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通过专项治理解决突出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 加强督查, 条块结合, 相互协调。实践证明,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抓住了纠风工作的“牛鼻子”, 确保了纠风工作健康深入持久开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篇9

1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并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

第一,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和意识多元化趋势,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带来了一些冲击。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西方国家的各种意识流和文化进入我国, 产生了广泛影响, 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和信仰均有所作用。

第二, 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方法带来了一定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集中学习、开会谈论、面谈等是最为常用的工作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新兴沟通方式方兴未艾, 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流方式。

第三, 市场经济中的一些现象,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为应对上述挑战,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 不断发展,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断更新、提高, 保持生命力和活力, 实现对工作对象的有效引导。例如: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都与计划经济时代大为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墨守成规, 还沿用以前的老思维、老办法, 而应当根据立足于客观准确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中, 工作对象在物质和精神、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变化,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仅如此, 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规律还可以为我所用, 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内容。例如, 市场经济中效率的观念就可以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总之,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能够从各种资源中汲取精华和养分, 将历史感和时代感紧密结合, 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第二, 对新形势、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极大丰富,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为与之相适应, 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对于新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敏锐觉察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 并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对新生事物及时作出反馈, 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意识文化现象、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社会心理趋势等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及时加以体现。这种高度敏感性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 使得广大工作对象特别是年轻人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所在。

第三,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性。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空谈, 也不是理想主义, 而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一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又要能够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提供解答, 从而能够帮助工作对象运用党的理论, 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效力, 并为人们所信服和接受。事实上,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就是理论和实践中的不一致性, 对此,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 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总的来说,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的理论宣讲, 而是一项富有实践性、建设性的重要工作。

第四, 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应当继承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之外, 还应当在内容、形式、手段、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 使得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可以说, 创新性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 应当鼓励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创新, 为丰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提升其有效性做出贡献。

3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凸现其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对新形势和新事物的高度敏感性、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性以及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性等特点, 应当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 加强对新形势特别是新挑战的研究。只有建立对形势和挑战的清醒认识,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存在的各种意识流, 应当着重加强分析, 判断它们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据此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向,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把握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增强其对工作对象的吸引力。

第二,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外,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借助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自身的可及性和灵活性。例如:通过开设网上思想论坛、开展在线理论学习、通过即使通讯工具和E-mail等工具向工作对象发送学习文件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等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还可能便于工作对象参加政治学习, 并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出差在外, 或者平时工作较忙的同志, 还可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 灵活地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第三, 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效力的分析、评估和判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重工作量, 认为只要开展了相关工作就算完成任务, 而应当务求实效。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较快变化的阶段, 尤其应当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效力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是否受到工作对象的欢迎?工作对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度和踊跃程度如何?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之后, 工作对象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是否有所改善?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进行科学评估, 找准存在的问题, 并力争准确判断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方向, 以此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申桂芳.浅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科学资讯, 2010, 3:14~15.

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音乐;特点;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民族音乐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化大趋势的背景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诸多的交流与融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使我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新时期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

1.新时期中国民族音乐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导致中国民族音乐的环境和背景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民族音乐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带有纯真的、古朴的、单一的民族特色,而是呈现了新的变化,并且形成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1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

由于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舞台,不仅以中国本土的生活内容作为表现对象,而且与世界民族音乐交融共荣。中国的笛子、二胡、古筝、扬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艺术表演中,都发出了优美的逸响,深受世界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的古琴,申遗成功,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另外,国外优秀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民族音乐。例如古筝演奏的乐曲,除了继承民族音乐清秀、婉转、抒情的特点,而且也具有雄壮、激越等特色,这与吸收国外交响音乐的优点极有关系。交响曲慷慨、激昂、雄浑等特色,给中国的民族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富有表现力。

1.2中国的民族音乐已经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回顾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民族音乐的发展往往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表现新的思想和新的审美特征,而且特别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给中国古老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的沖击和影响,民族音乐重新焕发青春,具有了新的活力。民族音乐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民族音乐家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的义演,创作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音乐作品,表现了新时期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3中国的民族音乐已经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例如宋祖英到美国演唱,不仅其歌喉深受国际友人的称赞,而且民族音乐的伴奏,也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位黑人朋友就曾经激动地说过:“宋祖英的歌曲让我眼睛一亮,而中国民族音乐的伴奏曲,也能让我耳目一新,难以忘怀。”另外,朝鲜剧团在中国北京演出大型歌舞剧《红楼梦》,轰动京城。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不仅由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且该剧还特别借鉴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再融入朝鲜民族音乐的一些特征,充分发挥了中朝两个民族的文化优势和两个民族的音乐特长,充分表现出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精神内涵,创造了世界歌舞剧的奇迹。

2.新时期中国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改革开放既为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使民族音乐焕发了青春和活力,也给中国民族音乐带来了新的挑战,产生了新的问题。

首先,中国民族音乐出现了新的生存危机。三十多年以来,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经风雨、见世面,得到了很好的锤炼与发展,吸收了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各民族音乐的诸多优点,这是任何人也不能视而不见的客观事实。但是,在对外开放与扩大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和外来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产生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民族音乐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和外来音乐长处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换言之,中国的民族音乐在鱼龙混杂的外来文化影响下,应当如何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和纯洁性。如何彰显而不是消解掉原本优秀的民族特色。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吸收外来音乐的特点,久而久之,便会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我们丢掉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民族特色,实际上不但不能加快中国音乐的国际化进程,反而会使中国的民族音乐失去生存的土壤,从而最终导致民族音乐的衰败。

其次,盲目崇洋,对中国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成了谬误。”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外来音乐和外来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由于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某些不正确的观念也在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有许多民族音乐家迈出国门,寻求到国外发展的机会。其中,有一些民族音乐家,对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全盘吸收,甚至盲目崇洋。而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却持一种悲观的和妄自菲薄的态度。在这些人的眼中,中国的民族音乐土里土气,没有西洋音乐的优势,无法与西洋音乐平起平坐。身为民族音乐家,这些人不是为自己民族的音乐而自豪,相反,他们却经常“武大郎照镜子――自己瞧不起自己。”因此,这种崇洋媚外的理念,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障碍,长此以往,中国民族音乐不仅难以发展,而且还存在生存的危机。

第三,中国民族音乐的队伍后继乏人,难以壮大。由于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民族音乐在市场经济中,与西洋音乐竞争乏力,处于弱势地位。有相当一些民族音乐工作者,不仅自己成天做着出国梦和金钱梦,而且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以民族音乐为业。他们自己精通古筝和扬琴、二胡和笛子,却只让自己的孩子从小练习西洋乐器,从而导致中国民族音乐后继乏人。道理很简单: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一般不如学习西洋乐器挣钱多。其实,这种观念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笔者认为: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有价值。因为中国民族音乐,自古以来就是诞生在华夏的土地上,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如果我们能够培养众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将古老、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充分体现其重要的价值,那么不仅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自然也会产生出丰厚的经济效益。

新时期舞美设计的特点 篇11

一、信用卡套现的定义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银行机构应采取有效方式密切监测和防范银行卡欺诈交易, 发卡银行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银行卡业务实时监测机制, 对出现可疑交易的银行卡账户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实际上, 信用卡套现就是商户和持卡人在交易背景不真实的情况下利用P O S机交易刷卡消费, 达到短期或长期占用银行资金的目的, 属于可疑交易的一种。信用卡套现使得持卡人或关联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规避了银行高额的取现费用, 相当于获得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 极具诱惑力。

二、信用卡套现的危害和后果

信用卡套现增加了我国金融秩序中的不稳定因素, 加大了银行资金风险, 持卡人也容易因无力还款产生信用缺失的法律风险。依据刑法相关规定, 违反规定了对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 (POS机) 等方法进行信用卡套现, 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 情节严重的, 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三、信用卡套现的新特点

1、套现人群公司化。

传统的套现一般表现为持卡人的个体行为, 其套现金额较小、套现时间较为分散。由于银行信贷规模偏紧, 个别企业为解决资金困难, 与不法商户进行勾结, 利用本单位员工或员工亲属实施套现, 套现人群出现了公司化的特征。在持卡人没有与商户发生真实交易行为的情况下, 商户为持卡人刷卡消费提供方便, 在银行清算资金划转到商户后, 商户再扣除一定比率的“好处费”, 把剩余资金划到持卡人所在的工作单位。由于刷卡资金并没有划到持卡人账户, 银行的监管难度较大。如:某银行签约的商户A公司, 在2011年为该行12名个人信用卡客户办理套现交易, 并按照1%-4.5%的不同比例向办理套现的个人客户收取“好处费”。上述涉嫌套现的个人客户为B公司的员工或其家属, 套现金额均转入B公司的结算账户中。

2、实施主体高端化。

在目前信贷规模紧张,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 部分持卡人利用身为企业高管 (法人代表、总经理等职务) 的有利条件, 在其经营的商户刷卡套现, 用来解决短期资金紧缺、融资困难的问题。由于持卡人职务高, 银行容易忽略对持卡人信用记录的审核, 并授予较高的信用卡额度, 同时放松对持卡人套现行为的警惕和监控力度, 一旦持卡人经营的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受经济环境及其他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缺口扩大、偿债能力下降时, 容易引发银行信贷资金损失风险。如:某银行有20多名中小企业贷款客户的高管在其经营商户上存在疑似刷卡套现行为, 经核实, 主要为解决经营性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3、资金流转跨行化。套现交易具有

跨地域、跨银行的特点。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为同一银行的套现交易占比小, 大量的套现交易往往表现为发卡银行的持卡人在非发卡银行的商户POS机刷卡消费, 其目的是利用发卡银行对他行商户调查难度大, 特别是跨行资金划转难以核实的情况, 逃避发卡银行对商户的调查和持卡人套现资金的核查。如:某银行商户代客套取现金的交易中, 有8 0%以上持卡人利用他行商户实施套现, 银行对商户协助套现的情况无法进行核实。

4、交易场所流动化。

在传统的套现交易中, 交易的场所一般为商户装有POS机的交易场所, 交易地点相对固定。近年来, 银行分期业务发展迅速, 部分持卡人开始利用银行汽车分期交易业务期限长、分期额度大的特点, 将办理汽车分期业务的车辆进行转让, 实施“二次交易”套现。其特点是尽管持卡人与汽车供销商购买车辆的初次交易是真实的, 但持卡人在办理分期业务后短时间内, 将所购车辆转让第三方, 获得整笔购车款, 实现套现的目的。由于汽车转让的场所不确定, 银行对持卡人的套现很难及时监控。

四、对策和建议

1、银行应加强商户的准入和后续

管理, 切实提高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遵循性。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对涉及套现行为的持卡人及商户进行调查处理, 对套现的信用卡及时降低信用额度, 对套现的商户予以注销, 提高商户质量, 净化消费环境。

2、银行业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 及

时向监管部门上报持卡人在非本行商户发生的疑似套现交易信息, 认真履行维护有序、健康用卡环境的责任要求。

3、银行应有效整合信用卡、特约商

上一篇:存货质押融资风险下一篇:细菌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