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2024-12-02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精选12篇)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篇1

摘要:什么是完整的选择性?按照我的理解, 即创作原型、观念表达、实现途径、展出方式, 这四个方面的选择性是一体的, 共同完成的选择, 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一幅作品的实现过程中, 是不分先后, 共同考虑的。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什么顺序, 先由哪种因素开始的, 它们之间的每一个都是互相牵制、互为前提的。选择的出现无处不在, 但是总是能在变动中选择出一个相对的平衡。

关键词:材料,技术,版画创作,选择性

任何艺术创作都不能离开技术。有些人把技术看得比想法更为重要。确实, 技术是帮助我们实现艺术重要的途径。尤其在版画创作过程中, 技术与材料、媒介、语言表达、效果等等直接相关。

版画是一门拓印的艺术。历史十分悠久, 它的产生起于印刷术的成熟, 而它的启蒙则和绘画、文字、雕刻 (青铜纹样、石像、瓦当等) 同时。由于它所具有的一版多张、携带方便等便于流传的特殊性, 在人类早期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曾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版画的品种很多, 有木版、铜版、铅锌版、石版、丝网版等。早期版画主要用于宗教传播、科学制图、书籍插图、年画刻印等。

这里可以看出, 版画自从发源以来就是一个实用的、与当时时代的技术有着紧密关联的画种。这个特点是版画和其它画种非常大的区别。版画艺术注定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版画发展到一定的时候, 艺术家借用这种古老形式, 完成独立的创作, 使它已成为一种相对新鲜的艺术品种, 并作为一件独立的作品而存在。

从当代整个艺术进入到版画的研究, 我们知道版画只是一个画种, 由于它自身的特性 (材料的运用和技术上的特殊性以及与工业的结合) ——介于绘画和印刷品之间、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各种材质、肌理和印痕, 使版画比起其它画种有着更宽泛更自由的空间。从事版画的创作更能把抽象的艺术观念变为一种更实际更深入的实践。

如今版画这个画种名称的含义越来越宽泛。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今天的版画技术也日益丰富, 印刷艺术形式、数量等都给图象的复制创造了无限可能性。版画作为一种技术就可以与消费用途和目的密切相关, 并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地复制。版画专业可以命名为“印刷媒体”, 当代“版画专业”不仅包括传统的铜板、石版、木版和丝网版, 它还包括电脑绘画以及所有与现代印刷术有关的印刷和复制手段。

版画艺术对社会信息的审美处理越来越随心所欲。因此, 今日版画艺术的社会化、商业化和公共化的特点也愈来愈明显。而同时版画自身的技术则向着更精深的方向发展, 版画的印痕感、材料的原始淳朴、个人技术的深入研究等等这些都成为版画得以继续发展的优势。所以版画在大和小的范围来说, 都在同步发展着。这也使得版画的应用更加广泛而同时版画的语言却是更加纯化的。版画的这些特质非常有利于保持自己的优势而又结合到时代的需求。

一、语言上的选择

由于上面提到的版画的特质, 在众多艺术形式和当代艺术迅猛发展的格局中, 版画自身的语言——由于技术的关系, 相对来说处于一个孤立、安静的发展中。这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版画语言的纯粹和完整。传统的凹版、凸版、平版和漏版的技术发展的已经较为完善。对于每个版种自身已经发展出众多的技法。除开材料, 光是拓印的技法就有:油印、水印、凸印、凹印、凹凸结合等等, 并且仍在不断的丰富和开发中。

应该说, 版画在自身技法语言上比过去更加纯粹化了。虽然我们看到很多版画艺术家做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 但是其中却是把版画语言纯化了之后用于别的形式中。这很容易就形成了今天常常看到的, 形式上的装置感与纯化了的版画语言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版画语言的这些变化, 并不会导致版画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消失, 相反使版画深入到各行各业 (例如:广告、媒体等) 之中去, 为更多不同画种的艺术家所利用。版画从复制的工具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之后, 就不断有艺术家将它作为创作的另一个源泉。由于版画与许多不同的材料相关, 版画语言也正是在与这些材料的结合中不断创新。与其他广泛的技术结合会扩展版画的外延, 有时也会冲击内部原有的传统方式, 但决不仅仅是否定, 而同时也是一种发展。

当我们在考虑版画语言的时候, 更多是从过程中发现, 是否需要在这个作品中加入些什么?有时是惯性、不断优化自己所习惯的语言, 有时是新的因素——任何不同于过去的制作手段都会成为新的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 制作的方法就是语言。

二、材料上的选择

版画通过一些途径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展示形式发展到现在更多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材料上的变化。

艺术家对材质及其最终展示形式上有了对以前不同的理解, 赋予版画以新的生命, 对材质及其展出形式上有了更系统、更完善的认识。有时材料可以带给观众一些很直接的感觉, 比画面的内容更加直观。作为一个敏锐的艺术家, 对各种材质的感觉决不会低于对画面的感觉。甚至可能由材料或单纯由展示方式入手构思画面, 而不是仅从画面内容入手。有些艺术家还把材料本身的质地美作为创作的内容来看待, 使材料从表现的媒介和手段转化成为绘画的内容。这样, 使一定的材质在艺术家的精神寄托下, 被赋予了富有深层意味的内涵。于是, 材质这种语言也变成了独立的审美对象。材料本体成为人们的直接思考与对话的重要形式。实现了材料自身自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价值。

选择性有赖于材料的不断创新。

“既然材料的替换将产生另一种结构, 偶然性就得被接受, 不确定性就会蕴含其中。”1

在实现过程中, 材料作为必须的途径成为选择中最重要的一环。材料使多种艺术元素重新整合, 变成无限的可能, 开拓了一个新的的艺术空间。由于材料的突破, 绘画在空间上开始了由二维向多维的迅速拓展。今天所有的艺术都与材料有关, 都可以被称为艺术材料或材料艺术。

与制板相关的材料选择:

从版画本身的制版方法上看, 以前的制版种类只限在木版、铜版、丝网、石版等, 即在木材、石材、铜板等材料上制版, 现在出现了很多综合版, 即把这些版种交叉起来, 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使用。还有一些可能并不用这些传统的制版材料, 而是在自己觉得有特殊效果的材质上制版, 例如:有机玻璃、厚纸板等等。另外除了传统版画的特殊材料例如铜板制板相关的松节油、松香粉、沥青等, 丝网版相关的感光片和少数平面的实物外, 现在各种个人研究的技法中出现了更多的实物, 许多传统上不符合厚度要求的材料都被逐渐尝试, 并且发展出一套适用的技法。单从制版上讲, 甚至就有了一些并没有考虑到是不是在做版画, 是不是用这个画种去制作, 而只是需要这样一种效果的画面, 因此比过去出现了更多的技法, 同时也就相应出现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制版材料。

与载体相关的材料选择:

再从版画的载体上, 即传统的纸张及现在出现的各种材质的使用上看。这方面的选择性更大, 比起制版材质, 承载材料更加容易寻找和普遍采用, 因为制版材料必须是能够用来制版的, 只有少数有制版特性的材料可以被用来拓展, 但是只要是平的, 有承载能力的材料就都可以用来印刷, 所以就有更广阔的材料可以去选择。对于材料的感受与选择, 既是触觉的直接体验, 又是材质的综合表现。

传统上, 我们多用纸张来拓印, 宣纸、铜版纸等等。而随着丝网版的出现, 印刷成为一项工业活动, 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社会活动中:用于广告的灯箱;用于服装的布料;用于各类生活用品和礼品以及各种工业材料等等。虽然这些工业用途并不能都被称为艺术活动, 但是从这些用到印刷的产品中, 我们可以发现多种多样的材料被用于丝网印。而这些已知的材料能够非常顺手的就被拿来用于艺术作品创作。同时, 艺术家和产品开发者们仍在发掘新的材料, 甚至开发出新的未知的材料。而从古至今, 版画艺术和工业之间的交融从未中断。

三、展示布置的变化

最后, 当然是通过展览将画展示给观众, 所以版画的展示形式的多样化是其途径的一部分, 也是最明显、变化也最大的。传统上版画以装框悬挂的形式来展示, 成为一种普遍的展出形式。现今随着版画艺术形式的发展延伸, 艺术家们往往会根据各个作品自身的需要, 选择多种展示方式。这其中包括平面上的和空间上的。有很多和装置、或者影像等等形式已经很难区分开, 当然不管用何种方式去展示, 都是为这幅作品量身订做的, 从这一点上讲, 版画的展示形式是比过去更丰富更完善了。实际上, 各种装裱和展示方式交叉使用的范例已是司空见惯。

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是艺术创作和实践中不停的活动。选择性是创作过程中的基本性质。而透过这层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是如何将技术、材料不断进行深入的区分、选择, 最后达到完美的结合点, 从而实现了艺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黎阳:《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塔皮埃斯论艺》,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2][美]艾伦H约翰逊编:《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 姚宏翔泓飞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版。

[3]徐沛君:《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蒙德里安论艺》,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4][英]赫伯特里德著:《艺术的真谛》, 王柯平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陈小文:《语言与边界》,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6]塔皮埃斯著:《天赋和形式》, 黄河清译,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9年版。

[7]塔皮埃斯著:《艺术实践》, 黄河清译,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9年版。

[8]田辉:《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纽曼论艺》,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9]杨小彦、陈侗:《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年版。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篇2

毕 业 创 作 感画题:《岁月女人》

创作笔谈题目:浅谈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学 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专 业:美术教育 班 级:08美术教育一班 姓 名:王佳瑜 指导老师:胡荣春 职 称:副教授

(20012 年

5月)

宜春学院教务处制

想 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彩拓版画创作实践谈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教育

(一)班

王佳瑜

指导老师:胡荣春

【中文摘要】 :我的毕业创作是一幅叫做《岁月女人》的彩拓版画,在彩拓版画的创作过程中一直寻求一种源自生活、反映生活的题材,画面表现形式我是以彩拓版画的手法来表现,希望能达到一种画面清新简洁、构图单纯的效果。彩拓版画之所以能在国内外美术界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能在版画界中独树一帜,这是由于它不但具有版画共同的大方、厚重、肌理层次丰富、概括等特点,还展示了自身具有的装饰性的东方艺术神韵及其特有的媒介材质美感和艺术面貌。同时又克服了套色版画底版道数有限、水印版画等色彩转印时难以控制的局限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面貌,最后在其画面的虚实、明暗、色调等要素上做了反复修改调整,这才创作完成了这样一幅能够表达我对生活的某种认知的版画作品。【中文关键词】: 彩拓版画 艺术 神韵 生活

【Abstract】: My graduation creation is a painting called “years a woman” extension of color prints, in color pri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extension has been seeking a from life, reflect the subject of life, the picture form is extension of color print my technique to performance, the hope can achieve a kind of pure and fresh and concise, simple picture composition of the effect.The color print to the extens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fine arts cause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able to be in print in the bound of its own, this is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woodcut common generous, massiness, skin texture rich administrative levels and summarize characteristics, also show the itself is adornment sex Oriental art charm and its special media material aesthetic feeling and art look.At the same time, overcome the DeBan word matching color print limited number, watermarking print and so on colour whe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nsfer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give a person with an informer new look, in the last picture of our land, light and shade, tonal elements such as in the repeated revision adjustment, this just finish such a creation to show me to the life of some cognitive print works.【Chinese Keywords】: Color prints extension

art

Romantic charm Life 创造的心路历程

我的毕业创作《岁月女人》采用彩拓版画的表现形式,之所以选择彩拓版画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是因为版画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创作中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肌理层次与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效果,因为那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作者思想与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从毕业创作构思到毕业创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有一大部分的时间我是在构思整个创作该选取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该如何控制绘画语言,该用什么样的一种表现手法来展现画面意境。期间我学习研究了一些相关专业资料,但还是会处于迷茫状态,直到那次我最好的画友告诉我她和她交往4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她给我讲述了她们在一起的快乐与辛酸,大学生中她为他付出太多感情,她的经历不禁让我有了强烈感触,顿时我想到了在我的作品中将要表达什么。这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真实感情生活的写照,很多爱情的悲剧是因为我们的不懂得、不珍惜、不认真而一幕幕的上演。于是我想到了以女人来充当整幅画面的主题,我要记录下女人如花般的美丽一瞬间,想通过这幅毕业创作呼吁所有的人珍惜生活和每一份情感。亨利·摩尔在他的《原始艺术》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原始艺术(包括民间艺术在内)所共有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的强烈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那些直接面对生活的人们所创造的产物”。正是因为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的生活经历,彩拓版画艺术才能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和思想。

确定选题后我选择用彩拓版画的形式来表现我的主题思想。首先在构图形式上追求一种构图单纯、简洁清新的效果。整幅画面以红、黄为主色调。蓝色、红色、绿色为辅调,原因是黄色的底色配上红色的主体色,使得画面更加轻快明亮。在画面背景组织上我借鉴了克林姆特的《朱棣斯》这幅油画,经过草图的反复思考与调整,巧妙的跟玫瑰和女人相结合,这幅画重点是为了表现女人美丽的一面,所以在人物方面做了细微的刻画,谈起女人我们大多数人会想到玫瑰,曾经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跟恋人分手时写过这样的诗句:“少年看见红玫瑰,荒野中的玫瑰。多么鲜艳多么美,少年见了奔如飞,心中不住赞美:玫瑰,玫瑰,红玫瑰,荒野中的玫瑰。”他以玫瑰来代替他心中已然失去的女人,以此来表达他对恋人的情感。为了更好的刻画好人物的形象,怀着那份疑惑,我想去了解歌德,想去了解这样在各个领域都有伟大成就的人是怎样看待女人的,其实不难发现,女人则是歌德这部人生盛装大戏中的主角,是他所有鲜活生动的作品源头的那道清泉,也是点燃他写作激情原子弹的那一小块儿高爆炸药。其实,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歌德,有的只是夏露笛、伍碧丝、夏绿蒂、魏玛娜„„这许多女人。是她们的爱情、尊敬、宽容、倾听、佳肴创造了歌德,是她们用宽厚火热的胸脯把那个名叫沃尔夫冈的日耳曼少年铸成了人类文化历史的丰碑,写了无数伟大作品的歌德,其本身就应该是女人的作品。这样高的评价不得不让我对女人有了另一种认知,所以我想让每个人都能认识女人,更了解女人,是的玫瑰也有凋谢的那一天,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但我相信在看到玫瑰凋零的那一刻在他们心中永远记忆的还是她最美的时候。在这里我以玫瑰来衬托她的美,并适当的遮挡住了这花季少女的脸,给人增加无数的遐想和神秘感,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这幅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选择彩拓版画是因为彩拓版画能够把整个的制作过程中各环节所使用媒介材质的特点、肌理等都表现出来,这也是它在形态方面的一个显明的特点,比如说能将底版凹凸不平的形貌和刀味保留下来,特别是在玫瑰花的部分,那粗细有致的线条把玫瑰花瓣的结构、明暗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彩拓版画在拓印色彩之前要把纸用刷子打进底版的刻痕里,这样拓印出来的作品不但能非常清晰地把底版上的刀味再现出来,而且作品上既有凸面、凹面,还有斜面,使作品在整体上呈现二维平面效果的同时又增添了明显的凹凸起伏感和厚度感,产生出美观的浅浮雕效果;而这一形态很好地实现了整个作品三度空间和二维平面的结合互补,将艺术的视觉美和触觉美有机地融和为一体,使作品更加富有吸引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时代感。最后一点是彩拓版画刻版时将画面形象的外轮廓刻成斜坡状的凹面,凹部的斜面上在后期拓色的时候会被拓印上一些色,且越是接近凹面的拓印上的色彩就越多越丰富,这些被刻为画面形象轮廓的斜凹面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似线非线、似面非面、富有色彩轻重变化的线。

同时我在创作过程中根据画面需要随时进行色彩关系的调整,注重玫瑰形体的刻画,线、面、色巧妙的过度衔接,力求实现作品线、面、色的高度有机结合与统一。我尽可能的用单纯的色彩来表现我对这幅作品艺术效果的追求,因为色彩关系对整个画面的艺术氛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这也是画面意境表现的关键。比尔特·赫斯在《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一书中这样写道:“色彩是能够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当色彩表面的印象发展成为深刻的内心体验,造成情或情感震动,像在一个回声里,心灵领域产生共鸣。”

我创作的彩拓版画的色彩是在作品的正面直接进行拓印,制作过程中拓印出的每一道肌理与痕迹都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与节奏,这就极大地增加我对作品色彩使用的自由度和直接控制性。我在彩拓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是在底色上用颜色从局部一层层拓印上去的,通过这种手法才完成毕业创作,各层色彩之间能产生一种相互叠透的丰富效果。我在主体人物与背景衔接的地方尽量处理的自然和谐避免生硬不协调的效果。经过反复的调整修改后,整幅画面的视觉效果变得更为整体、丰富。画面的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是女人的忧伤、高雅和神秘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意味,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一种神秘感,还不时透出情欲清晰和略带伤感的美。

总结:

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组成的,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得从这两个方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面入手,我在这幅《岁月女人》的创作过程中我为了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我在选题、构图、造型、用色等绘画元素上都做了诸多的思考与调整,最终才完成了毕业创作。仔细回味这短短几个月的创作过程,收获的确不少,毕业创作过程我认识到要完成一幅好的版画作品必须具备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版画基础语言足够的认知度和较好的画面控制能力。就是首先要对生活认知上的情感触动,然后才有相应的绘画语言来反映创作意图与构思,因为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技术表现,而是表现语言与作者思想感情的高度统一的过程,在版画制作的画、刻、印的过程中只有将肌理印痕、色彩关系与情感理念相互融合渗透,才能够创造出生动、灵活具有生命力的版画作品,才能真正实现版画艺术所独具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比尔特·赫斯 《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 人民出版社 1985 2.张启文 《创作与构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3.赵家璧 《苏联版画集》 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4.亨利·摩尔 《原始艺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西乐诗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6.李仲 《木版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谢 辞

毕业已转瞬及至,首先感谢在本次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的完成过程中,胡荣春老师的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悉心指导与帮助。胡荣春老师帮我确定创作方向、讲述创作方法,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帮我纠正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同时也感谢这四年来教导、关心、帮助我的老师们、同学们,因为有了你们,使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次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创作前期 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创作感悟(彩拓版画《岁月女人》)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篇3

关键词:当代版画;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版画是一门重要的视觉艺术,就属性上讲版画具有可复制性。它从广义上讲,在印刷工艺形成工业化模式以前,印制的带有图形具有普遍意义上版画性质,就可称其为版画。版画的即是创作者在平、凹、凸、漏几种传统版画印刷工艺之上,进行创作加工后越印于承载材料之上的一种工艺。版画从形式上一般又可分为,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画等45几个版种。

生活中活的人都问版画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其有很多接触,却往往不自知。 中国的版画最早所出现的形式是佛经、印刷所制的古代书籍中的插图。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往往我们所用的生活用品以及衣服上图案的印刷都与版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欧洲的一些艺术大师,他们常常用版画去制作一些油画的小稿或将油画复制成版画。例如:伦勃朗、丢勒、梵高、蒙克等。版画在是一种“贵族艺术”,它的制作过程相对性比较复杂。艺术品是给人提供审美感受和精神愉悦的产物,它会丰富人们精神层次的情感。不同的创作形式有不同表达方式。版画的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本身自带着一种高雅的特质,它有着重叠肌理叠加等技法和形式。版画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其中,在制版过程中有些意外所形成的效果,往往使画面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版画具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中国。谈起中国的版画,它的源头就要追溯到木版画上。木版画的发展进程从插图衍生的这一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小说和戏曲等民众文化蓬勃发展,促使木版画的插图更加的注重了可欣赏性和审美趣味性。木版画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相对的层次高度,它是中国传统版画与现代版画相互承接的一个重要的桥梁。而在早期的西方国家,铜版画因为被当做是对精品艺术的一种复制的手段,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版画的特性被人们被人所接受,它自身所带有的独特的艺术性,渐渐铜版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相较于木版画,铜版画能将画作表现得更加精美,而且它的版面更加利于保存,可以更加好的完成复制工作。木版和铜版这两种版画经过了无数艺术家的实践与研究,直至今日我们仍在研究,这些足以证明传统对现今的影响。

就如同油画需要讲究笔触和颜色;而国画讲究笔墨和意境,版画则离不开它本身的艺术语言和材料与媒介。由于当代艺术家们经过对材料的研究寻找出了多种的材料,现代版画的综合观念愈加强。人们传统的观念中,多是以木版画成为先入为主的观念。中国的版画从刚开始的复制性上一点点发展为开始具有创作性,再到如今的多元素综合性发展。丝网版画这种新兴的版画形式,它诞生的时间较短,但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提到丝网版画就不得不提波普艺术,它代表了一种流行文化。它是在美国现代文明与科技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国际性的艺术潮流。波普艺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他在20世纪被称作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对艺术的思想观念引领了当时年轻的一代,使这些追随他观念的年轻一代人,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了权威型艺术和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规范。,安迪沃霍尔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艺术手段带领着这一代年轻人进入到这个纷繁的艺术市场。在形形色色的艺术展上,总能见到安迪沃霍尔的影子。丝网印刷的四色头像一次次复制着对安迪沃霍尔的敬意。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代表了前卫艺术的一种,他的艺术引发了部分年青一代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追寻。

同时版画也有着当代性,它给现代人带来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它见证着可复制性艺术的特征,它是艺术家们精神想法与堆积技术的双重结合。在中国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影响之下,版画有着只身的发展方向。虽然现代中国人对版画有着相对意义上的不认可,与误解,一定意义上会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但它只身所带有新颖独特的视角与构图等特殊的画面结构,它也会给人的视觉上带来新的冲击。当代版画的创作方式是一种对艺术的重新解读。现代的版画大多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绘画的束缚,它的绘画语言层次更加丰富。艺术家将其他的绘画元素加入到作品中,将其从新打撒重组,描绘出全新的形式。版画的创作之中往往有很多种多样的因素存在,在创作的过程中将古代时期墙壁画上雕刻的花纹和一些饰品上的雕刻花纹和一些石头上的花纹等等,经过创作者本身的加工以及提炼,就可以成为创作者本身创作中的一些元素。现代的艺术大师徐冰他的作品《天书》、《地书》、《鬼打墙》等艺术作品,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想法以及版画的特性,表现出他对艺术的态度想法。《天书》这件作品表现了他对文字的理解及表达。

艺术市场对当代版画创作的影响 篇4

版画在我国上世纪初到中叶十分流行, 是社会宣传和政府大力推广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推移, 色彩相对单调的版画逐步被边缘化, 许多原来从事版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也不断转投于国画与油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 版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版画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 伴随着印刷术的改良发展的, 是少数能以艺术感召力和深刻的社会性记录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艺术种类。然而就我国当代的版画而言, 版画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 从曾经广为人知到今天的现对冷落。在其他绘画形式繁荣的艺术大国中, 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版画, 版画是什么样子, 知道的人也会说:“哦, 就是那种刻在木板上的画吧?”人们对当代版画的了解程度很低, 大众的观念也停留在传统木版画之中, 连许多艺术品收藏家也不太了解, 从而导致了艺术市场上版画版块的压缩。在大众的眼里版画的认知程度非常低, 为什么在版画的发源地, 竟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值得人们深思。

版画发展到今天, 种类和形式已经非常丰富, 除去传统的木刻版画外, 石版、铜版、丝网版、ps版、数码版等早已成为版画的创作形式, 中国版画艺术在创造性与表现形式上基本能与国际艺术接轨, 但市场价值的体现上, 却与国外市场有著很大落差。版画同国人熟悉的国画、油画比较, 市场分量与价格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版画市场的空间广阔。事实上, 国内一些拍卖公司与现代画廊已捕捉到市场走势, 他们通过组织拍卖、展览与策划等活动, 已使许多收藏者开始瞭解、接纳与关注版画艺术。

市场对于版画的关注, 势必会从内容和形式上影响版画创作, 艺术市场火热, 给版画的空间就越大, 职业艺术家是靠出卖自己的创作来生存、生活的, 同时继续维持艺术创作, 市场的喜好肯定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其创作。然而, 市场的喜好是有偏重的, 艺术市场热卖的多数还是当代艺术家原作的复制版画, 像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等人的作品的复制版画, 都能在拍卖中卖出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高价。而许多版画家的创作版画价格非常低, 连一些版画大师的作品卖价也很低, 如力群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的版画《女社员》在今年的夏拍中, 仅以3.22万元成交。版

考如何运用市场手段激活群众文化?确立敢于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闯关创业意识, 广开思路, 融合本土文化实行多元投入, 把文化产业的蛋糕做大。

第四, 让外来资金为我们的蛋糕壮势, 著名经济学家麦克德鲁曾经指出:“资本是用于利值目的的经济量, 资本增值的最重要条件是社会资本的介入”。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只依靠政府拨款,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我们的蛋糕壮势,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落实企业赞助文化企业的资金实行税前列支的问题。

以市场为基础, 以政策为导向, 深刻挖掘我们山东自己的文化宝库, 广纳人才, 树立整体全盘意识, 突破行业壁垒, 抓住服务于老百姓的需求这个绳索, 只要我们奋力攀登, 一定会呈现一画家范敏曾经说过“名家复制版画之所以受追捧, 其价值不在于作品本身, 而是由艺术家的知名度决定的。原创版画和复制版画有一定的矛盾, 也有一定的排斥。一般艺术家的复制版画和原创版画目前尚没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由此可见, 市场热捧的并非版画艺术本身, 只是追捧和炒热名气, 创作版画和实验性质的版画还是处于相对低靡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版画本身的创作形式似乎制约了版画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定位, 但是同时也应在版画消费市场的培育上找寻问题。市场的培养是关键, 一方面, 版画家要尊重观众的需求, 要研究当代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生活状态和接受视觉艺术的方式, 寻找共鸣点;另一方面, 艺术家又不能被市场捆绑, 不能一味的迎合市场, 艺术家是有社会责任的, 是要引导社会的审美情趣和引发大众思考的, 如果一味追求卖价而背离艺术发展的本身规律是对版画本身不利的。版画要发展要有专门人才研究艺术市场, 研究大众的需求心理。让大众了解版画历史、熟悉版画分类、接受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通过作品引发思考, 这样才能让大众在熟悉的情况下去购买。版画虽然可重复印制, 但印制的过程中有着艺术家的创作参与和定额限制的信誉保证, 所以也极具稀缺性与富有收藏价值。市场对于版画来说是互为依托的, 市场能为版画的创作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版画的局部繁荣也会带来艺术市场整体发展。我们的当代版画在继承原有优良传统的同时, 更应该看到新世纪所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只有市场繁荣了, 艺术家才更加有创造力, 才会不断的投入精力、金钱去创作新的作品。中国版画与市场面临的问题:一是艺术市场缺乏引导;二是创作理念过分迎合市场。只有认清问题的所在, 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市场与版画创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版画艺术要发展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 要通过对外扩大宣传、交流展览、学术讲座、专场拍卖等多种途径逐渐把中国版画艺术推向国际艺术市场。版画家在创作的时候要让自己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以及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与社会和时代同步, 要从我们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在创造具有强烈的“民族化”“个性化”的高水平的版画艺术精品。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重新振兴的二十年, 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类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必然会对文化精神产品产生需求, 这是传承传统和现代文化规律的必然。中国经济的腾飞将给中国版画艺术市场的兴起提供无限可能。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其它事业发展的必然性, 只有与市场接轨, 才能形成艺术市场与版画创作双赢的局面。版画走到了今天是继承和发扬的结果, 只要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 通过重新研究、发掘, 重新融合新的艺术语言, 就能很好地为今天所用, 为现代市场所有, 为受众接受的现代版画艺术。

个打着“齐鲁”标签的巨大的蛋糕, 这个文化产业的巨大蛋糕一定会成为我们山东经济的强大支柱!

参考文献:

1.孙献韬主编的《我为超女狂》, 中信出版社, 2005年。

2.叶朗主编.《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3.[美]沃尔夫:《娱乐经济》,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作者简介:

浅析版画技法与情感艺术论文 篇5

内容摘要:版画技法与情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其本体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它只是充当了艺术家手中的媒介,因承载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价值,而情感则是对技法的一个控制性把握。因此,优秀作品取决于技法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关键词:版画情感技法关系

随着大量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画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我国版画艺术不断发展。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的版种健全到今日的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而使其被大众所接受。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发展都受其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大文化背景,甚至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版画发展也是如此。自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中国版画的主流便是以密切关注社会事实,揭露社会时弊,以反映人民心声而为社会及人民大众接受喜爱。早期的创作版画大多以黑白为主,其作品的形式风格,人物造型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但其内在的激情与真挚情感表达,朴实的制作风格,强烈的黑白对比,丰富多变的刀法,深刻地感染着大家。

然而一分为二地看,政治因素的过度介入阻碍了纯粹意义上的版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西艺术思想的交流,激活了封闭僵化的文化形态,“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对传统不满的同时,打破旧有的版画表现形式;拓展其版画表现内容,在原有的通俗易懂的叙事,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外,加以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同时将人们精神境界的思想、情绪、理想、愿望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纳入艺术观点。中国版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表现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现代版画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①

正所谓事物的发展总有正负两个方面,版画毕竟是一项技术性、制作性要求比较高的画种,因此在拓展版画表现形式与技法上确实有不少人由于过分关注版画技术与形式感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在精神探求,以为画面制作精美就是好的版画作品,因此,版画界产生一种疑虑:“过分强调版画的制作工艺性会阻碍版画艺术发展,会使版画艺术走入歧途。”

技法的追求是浅表的而精神文化追求才是深层的,深层的精神文化追求必会带来外在表现制作技法的开拓与视觉经验的反叛与变化,不能因为这种反叛与变化就加以遏止。因为对传统的反叛事实上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求新求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才使得人类得以进化并从蒙昧初醒走向高级文明。对传统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开放融合的态度,在接受传统熏陶的同时,加入现代人的情感与观念也是对传统的再创造!艺术无所谓现代与将来,相较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印象派艺术是超前而现代的,然而对于21世纪的现代艺术来说,它们又归结于“古典”范畴。从宇宙的时间发展来看,艺术永远是古典的。因此传统是一条沿着时间坐标向前奔腾的河流。我们在哪个时代存在便是在哪个时代创造传统,为传统所束缚是背离人的创造本能,一切新兴的艺术观念及形式的产生都是在旧有所谓传统的环境里接受新鲜血液。我们应该相信,能日后成为艺术主流的东西必定符合人性及艺术发展规律的,今天的关念与时尚或许会成为后人的传统脉络!

艺术是创造,版画不过是表现思维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个已确立鲜明的个人艺术品格的创作者来说,如何运用技术表达是他自己的事情。当我们在表达自己心中既有的清晰影像或观念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特有的、最擅长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方法加以体现。诸如画种的选择,材料的扩展,技法的综合,画面结构的把握,特殊的形象符号的运用等等。当然包括绘画范畴中的一切因素,就像当前流行的电脑绘画、装置艺术,以及扩展到文学、音乐领域。从版画产生发展到现在,没有人限定版画的路该怎样走,版画的语言怎样,一切都在摸索中寻求答案。所有的艺术发展都不是以某个人的意识或个体局部的条件所决定,它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版画工作者首先是艺术创作者然后才是艺术家,其全部的价值在于作品的思想价值含量,而不是版画作品本身!

因此,对于版画作品及其语言表现的范畴,我们只能以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特征来鉴定,第一,通过版的介质转印而成;第二是否具有一定的复数性。在我认为只要符合这两个原则特征,其余的都是版画的本体表现与扩展语言。“版画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精致与粗糙、精工与写意,选用版种的单纯与丰富,运用技法的简单与繁密都是相对的,不同精神内涵的作品对版种、制作技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作品的优秀与否并不取决于表现方式,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深度及艺术修养高低层次,这是问题最终的关键所在。”②如果单纯从版画制作技术效果去谈论其对版画艺术作品的优劣,就对版画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简单化。精致的表象下不一定拥有精致的艺术思想;反之,精致的艺术思想有可能通过单纯的直接或即兴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如铜版的干刻,抽象表现性油画,制作画面手段的单纯与繁杂有时并不是由作者决定而是依据画面的内在精神而定。

当然不可否认,再好的主题思想也要有好的专业技法表现。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机会的增多,创作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版画制作工艺,技巧不断改进和日臻完善,版画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作为版画工作者,首先应该理解其版画本身的本体语言。版画作为一种间接性艺术,是绘画与印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不同质地的中介媒体最终完成创作程序,其制作工艺(包扩刻制和拓印等)对版画艺术来说,是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过程只是完成创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并非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其画、刻、印三道工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制互补,但却不能代替。而刻制和拓印是版画艺术独有的创作程序和表现手段。“因此,版画作品制作应该强化这种艺术语言的本色特征。版画从本质上看不易于细致的再现事物,其创作材料注定了以表现性为长处,‘粗犷’的格局是基本的,细致只能是相对的,而且是被动的,直接影响现代主义的形式启蒙。不同材料所呈现出来的痕迹是版画内容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懂得材料痕迹艺术中的表达就不是当代艺术家,尤其对版画专业。当然,粗犷并不是粗糙,单纯并不是简单,都需对材料特性有深刻的把握和周密精确的控制形式痕迹的思想。”③同一种制作方法因人而异而产生千万种的变化效果,所以,要打破法的局限与束缚,了解方法之后再结合自我超越法,以无法之法为至法,随心所欲,随思而动,更好地作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制作且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技术或技巧的运用,是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必须全面、准确、熟练、创作性地驾驭版画制作程序的功能、技巧和效用。技巧的掌握不是天生的,需在实践中研究、学习,结合自己的特长,再加上时间的验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其创作做贡献。

一幅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再多的技巧、技法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受人的精神情感支配,往往会过分注重技巧在画面中的运用,使技能技法在作品中完全地流露,而忽视了主题思想的表现,影响了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强化和提高,导致艺术庸俗化。用各种材料、方式、工具创作不同的视觉痕迹,表达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思想无可非议,但是技术的完整,描绘的真实和艺术完全不是一回事。艺术不是技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需才能与智慧对技术的控制与选择,这是工匠与艺术家的根本区别所在。

技巧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只是艺术家手中不断运用的工具,充当了一个媒介,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选择和运用。只有当它被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时,运用到生活创作中,才显出耀眼的生命光芒。技巧是支笔,是承载思想的容器。它因承载的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层次看到艺术思想的表达与技巧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中国画论历来强调的,权衡好‘道’与‘技’的关系,才能雅俗共赏,过分倾向某一边都是片面的。”④重技法轻思想,作品就缺少内涵和主观情感,关键是情感因素;相反,重思想轻技法,则情感没有依托,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等于空想。当然真正体会其真谛需在不断的思索、实践中加以锻炼。

当前版画界认为,版画制作技艺和工艺都落后于西方,其作品的思维、观念和表现形式差距更大。在提高制作的同时,以中国大的传统文化为依托而产生特有的心理情感体验,接受新兴科技带来的无限思维空间,激发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才情,是新一代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关注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及现实社会的形态是最重要的。个体的情结如果不和上述的因素想融合就不能得到提高与升华,就永远不可能超越狭隘的自我。

虽然版画艺术目前尚未彻底走出低谷,但版画艺术家都在沉潜中做着实在的工作,无论在作品的品位层次上、创作观念的内涵上、技巧的提高完善上、国际国内的市场上、版画新人的培育上或版画作坊的支持上都在全方位地努力。让我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迎接中国现代的版画更富创作性的未来。

注释:

①引自《美术》叶毓中 1992年2月《美术》杂志社第4-5页

②③引自互联网中国艺术视窗

④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辽宁美术出版社前言

参考文献:

(1)《木版画工作室》张广慧199 9.11湖北美术出版杜

(2)《美术文献》中国版画专集.1(总第6辑) 湖北美术出版社

(3)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19辽宁美术出版社

(4)引自 《美术》叶毓中 1992年2月《美术》杂志社

高校版画创作课程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版画 课程 教学

引言

版画基础训练包括材料运用、手工技能、创作意识。版画具有实践操作性强、材料性强、课堂创作气息浓厚等特点,是美术基础训练的主要科目。但近年来,高校版画创作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创作意识薄弱、创作能力差等,以致学生的基本素质逐渐低于往届学生,这对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版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1高校版画创作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当代大学生的创作意识薄弱,缺乏创造性思维

高校低年级版画教学内容以基本课为主,如素描、色彩等,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根据不同的摹写对象,不断地提高基础技能水平。但高校公共课的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以致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在过去,创作和素描、色彩、速写是艺术学院录取标准考试的基础科目。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创作、速写等科目的考试陆续取消,为到达升学的要求,提倡速成式的高考培训,以致创作科目逐渐成为冷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肤浅地认为画好静物,就可以成为艺术家。这种想法存在极大的错误,没有创作的艺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为艺术家,其最基础的标志就在于创造性思维,而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关键部分[1]。

1.2当代大学生对版画课缺乏积极性

版画的美观受到人们的认可,但其学习难度却很高,以致学生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从而对课程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版画的制作工序比较多且复杂,同时版画的绘制工具以刀为主,出于对刀的本能恐惧,再加上繁杂的工序,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女学生最為容易产生挫折感。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高校版画还处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致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而且当代教育逐渐由传统艺术教育转向集新媒体、设计、建筑、美术于一体的综合型教育。随着社会就业倾向设计,而绘画研究对象也多为国画、油画,版画逐渐退向社会边缘。

1.3教师在版画创作课程教学中缺少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若教师缺乏积极性,讲解的知识就无法深入探索,师生间的交流也会相对地减少。由于缺少统一的专业教材,教师的教学内容较为随意,对教师积极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当代版画的发展对版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当代版画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其艺术地位却逐渐趋于艺术的边缘。版画在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淡化,以致很多高校版画教师兴趣低下,对版画的创作和研究也缺乏热情,从而影响高校版画教学效率。

2 加强高校版画创作课程教学的对策

2.1加强对版画创作课程的认识

版画在具有造型艺术共性的同时,又具有雕刻和印刷的特点,因此版画更具备艺术教育价值。版画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计划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版画本质上属于印痕艺术,因其间接性的特点,不仅使版画具有绘画的性质,又需要借助多种工具材料,并经构思、制版、印刷几个步骤,才能将自身的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可以说,版画创作需要技法和内涵相结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技法,还要引导学生挖掘创作的内涵。因此,版画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版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进入版画创作课程的瞬间,便以开始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可见版画对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意义,虽然版画教学存在问题,但不能因此而放弃,相反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为版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2]。

2.2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大版画的宣传力度,多次展开展览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版画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版画的美感;加强版画班级的联系,营造良好的版画学习环境。版画的制作工序多且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版画制作的结果,以致学生不愿轻易尝试。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几次简单的操作,使学生能逐渐掌握版画的规程,无声无息之间提高学生的制作技巧,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难度,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巧,也能激发学生对版画的学习兴趣。

2.3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应展现自身的学者气息,体现自身的学问,通过专业的版画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版画艺术的魅力;教师的教学应注重自身情感的融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制定版画的训练计划时,应围绕教学目的,及时对教学内容设置和训练方法进行调整;提高学生对艺术规律的理解能力,协助学生掌握艺术处理的方法和规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作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绘画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失败给予鼓励,对成功给予赞扬,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3]。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文化背景表示尊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创作造成干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出一些建议性指导,以促进学生尝试各种风格。此外,教师应重视于学生的交流,拉近双方的关系,以便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

版画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曾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现代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以致版画逐渐推向社会艺术的边缘,其影响力也逐渐淡化。但比起其它艺术,版画具有更高的美术教育价值。因此,笔者建议应提高对版画艺术的重视,为版画创作课程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庆文.高校版画创作课程教学的思考[J]. 大舞台, 2011,

08:243-244.

[2]郑适.普通高校版画创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8:175-176.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篇7

版画艺术, 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 是由地域、文化、民族差异的影响而呈不同的特点。版画在创作上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 它需要的是创作者观念的表达和表现语言的展示。中国版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融入了西方和本土地域性文化, 使自然主义的表现得到了突破。所以, 本土的地域性的表现语言在版画上的创作, 成了版画艺术中炽热的话题。

比如云贵高原一代, 根据独特的地质面貌, 给版画创作带来丰富的创作题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 有着不同的宗教伦理观念, 所有这些都会在人们的服饰上有所展现。可以说不同地域服饰, 对不同地域的版画创作都会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并具有独特的特色。

一、版画是我们身边的一种语言

版画创作方式不同于画布画纸, 也不用笔汁墨油墨, 它是一种硬碰硬的艺术, 是金属在木板上的柔韧展现, 不同肌理在不同刻刀下有着不同的表达。由于版画的材质所限制, 它不像国画、油画等艺术让人耳熟能详, 加上人们主观的认识, 使得人们对版画的了解也甚少, 并影响了版画的发展。

人们对版画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民间木版年画中。而事实上, 版画很常见, 并不神秘, 它就融于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的书本印刷等。

二、木刻套色版画的语言表现

纵观版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 从一开始的古老印刷术到新兴木刻, 再到今天表现技法完善的版画。版画经历了从简单的复制印刷, 到自主创作两个阶段。版画的表现过程, 突出了它对材料的特殊要求。材料决定了版画的艺术效果。所以不管是木板、石板还是金属板, 通过雕刻都能体现出不同材质的运笔力度, 以至于形成的版面效果也是不尽相同。

木刻版画的木板的表现力相对于其他两种材质柔和, 颜色绚丽, 刀痕入木, 表现手法多, 独特的肌理也给人难以忘却的印象, 所以应用也较多。而民族服饰这一艺术独特语言在版画中也独具特点, 所以, 服饰往往是木刻版画的创作元素之一。

三、地域性版画语言表现分析

以云贵高原的版画为例, 很多版画作品的创作元素来源于当地独特的、鲜明的民族文化, 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形式和抽象变形。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融入作品中。并将文化与刀法、艺术与版画有机结合, 拓宽了艺术的表达形式。再加上良好的构图模式、绚丽的色彩, 有多样的刀法, 如三角刀、圆口刀等, 版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艺术享受。

当然不同材质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现代的版画创作, 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木板形式, 进行了新的尝试、创新, 比如用玻璃刻制。这就比木板刻制更有难度, 由于玻璃材质又硬又脆, 创作起来要比木板制作需要更大的挑战和耐心。

四、版画的语言艺术特点

版画的历史悠久, 千年的发展历史, 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版画创作除了运用一些服饰文化等作为语言表现之外, 本身的创作技法也是一种语言表现, 比如在构图中, 利用“留黑”的手法, 会给图画带来特有的艺术效果, 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综上所述, 优秀的版画作品创作, 永远离不开借鉴和学习, 从鲁迅新兴木刻到现在, 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 进行创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差异影响了自然主义固有观念的突破, 把现实主义的目光投向了版画固有语言的建设上和地域性版画的特点上来。因此, 版画取材的探寻便成了版画创作者追寻版画艺术中谈到的最热门的话题。

地域、民族文化带来的差异, 会使各个地区的版画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彰显不同的特点。虽然版画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轨迹, 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经过地域性、民族性融入, 版画的地域性也越来越彰显。版画作品要来源于生活, 创作者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片面性, 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只有加强版画家自身的建设, 才能在新世纪我国良好发展的形势下迎来版画艺术创作与发展的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曹冯雅.中国创作性版画的发展[J].艺术百家, 2005 (1) .

[2]成文正.对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3-05-18.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篇8

一、借鉴优秀版画作品, 取长补短

版画创作, 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 最困难的是不知道画什么, 很容易使创作平庸、概念化。为此, 首先要引导学生如何借鉴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 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借鉴、吸收、继承前人的优秀艺术成果, 也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审美追求及艺术修养创作出体现时代气息、与众不同的新作品, 在当代的审美价值中体现版画的精神内涵和学术品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还要有广阔的国际美术视野。并从平时的观察、体验当中感悟生活, 了解生活, 捕捉形象, 确定题材, 形成个性鲜明的创作构思。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 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理解和评价, 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比如“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版画) 作品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故乡的风景》这幅画, 作者吴静秋通过描绘故乡北国祥和而又奇瑰的情景, 又经过对具体物象审美理性的情感升华, 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意味和审美情趣, 让人有一中返朴归真, 自然和谐之美。从中能启发学生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 无论人物、风景或静物只要对此产生审美感受并能打动人心的, 通过创作构思、艺术提炼都可以入画,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在生活中发掘创作素材,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主席曾说:“美术反映时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更多地关注和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 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 在艺术风格的探讨和艺术技巧方面, 要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版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 培养学生常画生活速写或影像记录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 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平时速写或照片收集中萌生的。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归纳和独立思考, 通过归纳—整理—选择—构思—提炼—创作这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同样在“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版画) 作品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扎西和他的羊》这幅画, 作者徐匡通过描绘川西阿坝草原上藏民扎西放牧这一特定情景, 经过对画面进行极富生机的灰色调处理, 使作品富有微妙灵动的意味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使人享受挚真至尚, 自然和谐之美。徐匡老师也曾说:“要抓住适合你造型艺术表现的这种形式特点去观察生活, 去收集素材, 那就不一样了。”其实, 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是同步发展的, 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的想象, 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平时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并鼓励学生深入生活, 感悟生活, 表现当今广大城乡日益富裕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 以及在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的新题材、新人物、新情感和新的精神风貌。

与时倶进,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他们积极进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引导学生多利用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 明确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用真情实感表现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审美感受, 这里所提的真情实感并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记录, 而是作者审美理性的情感升华, 这样创作的主动性就会提升, 绘画表现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因此, 毕业班版画方向的创作教学中, 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以云南文山学院艺术学院版画教研组为例, 办学特色主要突现地域性民族美术特点, 创作主要围绕“那美术”。所以, 学生艺术实践必须要深入到广阔的壮乡苗领, 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奇瑰的喀斯特地貌, 并在艺术实践中, 发现美、创造美, 努力表现人文气息、社会风貌、时代精神, 进而不断创作新的表现题材和艺术形式。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地域性民族文化特征, 又具有时代精神、符合当代审美价值观的优秀版画作品。

三、注重创作构思,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版画创作中艺术构思是重要环节, 要设法激发每个人特有的艺术灵感, 帮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创作素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 力求构思完美。据我所知, 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偏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事例, 以及对亲情的歌颂和对爱情的追求。此类题材朴实而真切, 要用心体会其中的意义, 从平凡事物中立意, 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再如“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版画) 作品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独木之舟》这幅画, 作者康宁通过描绘漂浮于汪洋之中奋力划舟的众生百态, 试图传达普世的哲理。又经过对媒介、题材、形式语言的大胆构思, 使作品具有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的神韵之美, 在感受作品意味的同时提升审美品格。以此为例, 在创作中如何选材、立意、构思, 从题材到主题、从内容到形式、从生活到艺术这一系列的反复推敲, 不断探究。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 实际也是自身的创作理念不断升华、技术语言不断提炼的过程。版画创作要注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 创作中既要注重精神文化内涵, 又要追求技艺的精湛。构思内容上的“精”和技术技巧的“精”, 同样重要。在版画创作中, 观念和技术的相对完美结合才能出好作品, 不要貌似创作, 实际制作, 艺术成分少、技术成分多。作品徒有形式美感, 但精神内涵不足, 无法引起共鸣, 打动人心。

其实, 版画创作贵在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从再现生活到表现生活, 物我交融的追求及语境探索, 提炼构思, 把主观思绪和时代气息相融合, 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情趣。

摘要:文章认为, 由版画技法练习课向创作课过渡是版画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在创作课中, 则要践行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不拘一格。要求学生感受生活形象, 进行创作构思, 提炼艺术形象的实践过程, 并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 丰富的生活感受及当代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版画创作课,教学,借鉴优秀作品,感受生活,注重构思,提炼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谭权书.木刻教程新编[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10月北京第1版.

[2]孙黎.版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3]李小明, 张鸣.云南版画丛论.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

[4]齐凤阁.20世纪中国版画文献.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1版.

浅谈《黑色预告》版画创作过程 篇9

人们所说的创作版画是相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复制版画而言的, 中国的创作版画是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而诞生的, 是在学习外国木刻中起步的。复制木刻虽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绘、刻、印分工, 严格说来只是一种印刷图画的技术, 与画家自画、自刻、自印, 能充分发挥画家创作才能和木刻特征的创作木刻显然不同。版画创作它是版画创作者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 运用一定的版画媒介和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思维过程 (如确定主题、选取及提炼素材、安排人物与环境布局、探索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等) , 最终产生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 它既是版画学习的认识起点, 又是版画学习的终极目标。

一、版画创作的体验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过程, 归结开来大致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大板块。艺术体验实质是创作的前提和准备阶段。这里笔者仅介绍创作前期准备的几种方法:

1. 临摹

在学习版画的第一个阶段便是临摹。这是解读优秀作品, 了解版画特性和艺术规律的有效途径, 实践的研究其艺术表达形式和手法, 透过具象画面的抽象思考, 学习大师们处理形体的技巧和表达画面情感的方式。它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鉴赏水平、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 从而在作品中构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比如, 在学习黑白木刻 (人头像) 的时, 首先临摹柯勒惠支等几位大师的黑白木刻精品。为表现老船长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 采用圆口刀粗犷语言来处理;为表现高尔基睿智的思想, 而采用三角刀细细而又缜密的排线来塑造。这种临摹对于学会用何种手法、艺术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缔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也可以说是为下一步进行创作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临摹是学习研究传统的手段, 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临摹的主动性在于创造性地吸收。

2. 写生的作品意识

所谓写生的作品意识是指在绘画过程中, 有意识的强化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和主观创造, 在对对象的体悟和描绘的过程中, 更好的展现出精神性的东西, 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 追求画面的审美特性。

学习黑白木刻 (人体) 时, 为了突显女人体的美, 写生时就要进行主观处理。在一稿三样练习中, 采用黑白灰三种色调表现, 分别表现出女人体厚重结实、圆润洁白或丰满但却细腻的内心世界。

3. 无意识的绘画

无意识绘画是指当思想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 灵感有意无意间获得, 作者随意地、漫无目的的、无主题地, 随着潜意识的流动而移动画笔, 随手勾勒出一些形状的绘画方式。这种无意识的临场发挥决定了其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能从一点扩展开去, 引起联想, 随意生出一些图像来形成类似象征性画面符号的画面, 随心所欲组成构图, 能产生新鲜感和自由感, 并能突破惯有的造型和构图的思维定势。

4. 知识积累

版画在描绘生活和表现情感上具有其它艺术门类 (如文学、诗歌、雕塑、建筑等) 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但同时又有自身局限性。总是希望在有限的画面上传达出无尽的信息, 但这种传达绝不是公式化或图解式的。因此, 对外来的、其它文化艺术知识的吸收和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善于学习、善于观察, 丰富的社会阅历是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艺术价值作品的必要条件。

总之, 版画创作是一个结合了多方面技能、阅历、素质修养的过程。一方面, 应在对传统的、外来的文化和艺术进行学习、把握的同时, 建立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作品;另一方面, 更应在艺术品位、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努力和追求, 探寻艺术最本质、最纯粹的语言, 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和风格。

二、艺术构思

1. 构思阶段

在版画创作过程中, 首先是创作意向的形成过程。创作者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那么版画创作当然也不能跳跃时代以及特定生活环境而独立存在。

在构思《黑色预告》的过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代表“方向”指引的箭头给了我启示。“箭头”这一简单的符号, 将它运用到我的画面中, 能够传达出笔者此时面对各方压力所带来的复杂而又迷茫的心境。

2. 画稿阶段

当确立了箭头为元素后, 就着手于画小构图。一开始, 我选用朝向各个方向的箭头, 或重叠或交叉或反向, 来表达一种矛盾的心境。此时我发现单用箭头这一元素, 无法深刻体现内心复杂的意境, 于是便在如何丰富这一主题上下功夫, 起初将密集的立交桥贯穿于箭头中, 让人有种感觉, 在这段路上行驶会不知道要开往何方, 脚下的路通向哪里。联想到现在的大都市, 经济高速发展, 蜿蜒盘旋的立交桥、高耸云端的大楼, 城市空间愈发狭小, 似乎无法容身。于是我又在立交桥周围又“建立起”了座座形式各样的高楼大厦, 还划分了一块工业区, 冒着浓烟的的烟囱。一方面表现城市空间越来越狭小, 拥挤;另一方面表现了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而这也为我下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做了铺垫。

稿子画到目前这个程度, 我又疑惑了, 本来作为重点的箭头, 现在却被突起的高楼与立交桥“压”下去了, 体现的没有预想的充分, 也过于平庸, 整个构图也没有新意。于是, 我将构图进行了大胆的拉伸与压缩, 将原有图形压缩到现在构图的三分之一;在上半部分中间位置, 用一个向下的短粗红色箭头表示, 这代表着自己心中的一股巨大压力;两边我采用了长短粗细不一致且所占位置稍有偏差的两根黑竖条, 一条深入了下边的立交桥上, 另一条则在象征地平面的半弧线相接, 都表示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与困难。在整个三分之二的区域内, 穿插着一股像龙卷风似的箭头, 象征着在各种压力、困难面前, 人们所作的积极向上的斗争, 而在这些大小箭头中, 有些不太成熟或太细小的箭头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所折倒, 甚至改变奋斗方向, 或重重的摔下来。只有坚持不懈, 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不惧怕压力, 将压力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也才能上升到最高阶段, 就像画面上攀到顶峰的箭头。

整个画面的色彩基调, 笔者则采用了冷灰色调, 上半部分用了沉稳的黑色, 鲜艳夺目的红色, 和压抑的灰色背景。下半部分, 有与上半部分相呼应的红色小箭头, 用各种大量的灰色构成立交桥与房子。在这样的反复修改中, 大致形成了《黑色预告》 (如图1所示)

三、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用一定的媒介, 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的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 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1

那么《黑色预告》这幅作品, 我不想强调过多的的刀法, 而希望借助水粉颜料的特质来完成, 所以选用木刻中的粉印木刻来表现, 此种方法相较于套色木刻要方便、快捷、容易得多。

制作阶段是达到你所预期效果的必经途径, 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经过上版、刻版、印版、调整、签字等几个过程, 一张完整的版画作品就出炉了。 (参见图2)

摘要:从根本上来讲, 版画创作既是版画学习认识的起点, 又是版画学习的终极目标。它是复杂的形象思维过程, 是个性经验的结晶。本文通过总结研究版画创作过程中艺术经验的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来进行阐述。版画创作离不开艺术创作体验、离不开艺术构思, 更离不开艺术表现, 三者共同构建版画创作过程。

关键词:版画创作,学习,认识

参考文献

[1]谭权书.木刻教程新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114--126.

[2]邹昌义.中国黑白木刻简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 19.

[3]齐风阁.超越与裂变-20世纪中国版画论评[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102.

[4]中国版画第28期.[J]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7NO.2, 4--9

[5]第十八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作品集[M]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

版画创作民间艺术 篇10

机械视角所带来的审美标准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虽然主业是油画, 但是也非常注重版画的创作, 他曾说:“我常常试着劝告我的同道者们, 沿着素描技巧的道路谋求新的综合, 我认为这是比色彩更丰富的园地。”由此可见版画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他的作品中, 有大量以舞台形象、女人体、肖像为主题的石版画和蚀版画, 其中最闻名遐迩的就是以舞蹈演员和舞台为题材创作的系列画作。在德加1877年的石版画《舞台》中描绘了一场舞蹈演出的热闹场面。这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完全打破了古典式的构图和趣味, 舞台上的舞蹈者成为陪衬, 而台下的大提琴和乐师的半截头部成为主体, 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这个画面犹如现场观看者在观众席上欣赏舞台表演, 并以自己的角度按下了快门, 记录下了这个瞬间场景。

印象派画家喜欢室外写生, 并记录身边环境的瞬间变化, 德加在这方面是印象派的“异类”, 由于他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 常常实践拍照, 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照片为参考。现在, 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哪张照片是这幅《舞台》的创作母本, 但他确实已经在版画的制作中运用了摄影的观看方式。德加在画面中的奇特构图源于他运用了摄影的观看方式, 一种“我在现场”的观看。在这种摄影式的机器观看中, 作者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 减弱了能动性的控制, 画面形式由机械成相, 剔除了对画面结构的追求、对情感与内容的符号化把握, 以客观形式反映所见的一切, 抛开了构图和谐完美的主观追求。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摄影本质上是一种不介入的行为, 介入者不能记录, 而记录者不能介入。”冰冷的机械视角所构成的独特的视觉美学使得版画创作也形成了一种独特构图方式, 并随之让传统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

画面主题的改变对审美标准的冲击

在摄影出现之前, 绘画所描绘的大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时刻, 被记录的也是权力、地位非凡的人, 正如约翰·萨考夫斯基所说:“绘画是贵事、昂贵而难得一见的, 它被用以记录那些重要的事物。摄影则简单、低廉、无所不在, 它记录下任何东西:商店橱窗、茅草屋、家庭宠物、蒸汽机和无关紧要的人。”但是这种状况在摄影诞生之后便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指出:“摄影的黄金期在其发明后的第一个十年, 这并不意味着早在最初时期, 贩夫走卒、江湖郎中之流并未借着这项新技术来盈利, 事实上当时操此行业者已为数众多, 但他们的做法毋宁属于游园会的艺匠活动———至今, 摄影的确在这些民间场合仍出入自如……”摄影与生俱来的平民特性, 导致它成为家庭消遣和公众休闲的娱乐手段, 其地位远低于称为艺术的“绘画”, 因此, 摄影拍摄的对象也以日常生活及生活中的琐事为主。但是, 摄影的瞬间快速成像和比绘画低廉的成本满足了人们对图像的需求, 而且摄影师也能自由地掌控镜头, 从家庭成员的肖像、日常生活、公园街景到动物植物,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被记录下来。这些照片同样也满足了画家们创作的需要, 如早期的著名摄影家阿特热“带着他拍摄的城市景致照片到四处的画室兜售, 每张只卖几分钱, 相当于一张明信片的价格, 以此为生。”摄影在取材方面的广泛性, 也对画家们关注和刻画琐屑事物带来了启发。

黑与白在版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篇11

关键词:黑白;版画;情感表达

版画发展至今,从凹、凸、平、漏四大版种发展革新乃至混合并用,从传统木刻到综合材料的运用,版画技法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大,各种新颖的版材和技法层出不穷,给版画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使版画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传统木刻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黑白虽乏味,但是被艺术家运用到作品之中,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感世界。

一、珂勒惠支的慈母之情

凯绥·珂勒惠支于1867年出生在德国的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她的版画艺术作品,大多使用黑白之间的强烈对比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在视觉的冲击下让人们感受其形式美,让人深刻体会到这位现实主义版画家的质朴无华。珂勒惠支由于在少年时期曾受马克斯·克林格尔的影响,其版画作品大都是在映射现实,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其画面中的黑白强烈对比更折射了她自身内心对当时德国时局不安的恐惧、迷茫和对战争的厌恶。她的作品主题以母亲、孩子、战争、死亡为中心,以一个母亲的名义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石版画《援助俄国》《德国儿童在饥饿中》《面包》《在母亲的怀抱中》等,腐蚀版《母亲和死去的儿子》《母与子》《死神和妇人》等,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在表现珂勒惠支作为母亲的慈爱。其中作品《面包》(图1)描绘了德国儿童与妇女饥饿形象的一个侧面,作品中没有繁琐的线条,没有华丽的色彩,只有淡淡的黑白,黑与白的交融折射到画面中的母亲和孩子身上,孩子的面部和母亲形成强烈的对比,以白色为主的孩子面孔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无邪和无助以及对事物的渴望,黑色为主的妇女背面突出了作为母亲的无奈和绝望,黑白的对比塑造了一个在沉重生活压力下的苦难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说到珂勒惠支的慈母之情又让人想起她的另一幅作品《牺牲》(图2),这幅作品是珂勒惠支在1923年完成的木刻组画《战争》中的其中一幅,作为珂勒惠支第一次正式被介绍到中国的版画,其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当时鲁迅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柔石而刊登在《北斗》刊物上。珂勒惠支的这组作品从《牺牲》中可以看出她的表现手法具有雕塑的特色,黑白对比与早期相比更加强烈。作品画面中黑白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当时压抑的氛围和悲惨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黑白冲击力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深沉的母爱渗透在黑白交相辉映的画面中。

珂勒惠支以女性的身份通过自己独特的版画语言在表达着一种内心的呐喊,作品中每一个黑白间隙都蕴含着情感,洋溢着作为一个母亲的慈爱之情,她想唤醒人们的良知,唤醒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及对妇女和儿童的关注。

二、徐匡的草原之声

徐匡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木刻版画家,他的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他那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影响着不少学者,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他的作品题材以青藏高原为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艺术家永不停歇的脚步,而徐匡运用版画独特的语言来表现神秘的高原气息,他没有用大自然的绿色来表达画面中的青青小草,也没有用暖色来表达草原上的温暖阳光,而是只用了黑和白来表达这些美丽的风景,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他把美的心灵和高原阳光献给观众。

在徐匡的版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作品里没有的东西,比如说阳光,在作品《乡村小学》(图3)中,阳光溢满,占据了整个画面,黑白分明,给人们强烈的温暖,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成了画面的重中之重,大块的白色墙面和一小块一小块物体的黑色倒影形成的强烈对比和画面完美的布局让我们感受到炽热阳光下教室里那些纯真用功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幸福。这样的画面着实让人惊叹,第一次亲眼见到徐匡的原作是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个展览厅里,原作更有震慑力,站在画前关注了大半天,被徐匡这种艺术精神吸引到了画面之中,如同钻进黑白缝隙里,去欣赏高原的美,吮吸那里的阳光。第二次看到徐匡的原作是在2013中国百家金陵版画中,为了看展,专门跑到了南京,当天还下着大雨,记得当时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第一幅画就是徐匡的《扎西和他的羊》(图4),这幅画让人完全忘记了外面的阴雨天气,眼中看到的只是布满在这片草原上的阳光,人物扎西牵着他的羊行走在大草原上,扎西是画中的亮点,属于黑色部分,羊和草原多用白色,灰色调部分也只是黑白两色的表现,黑白灰形成鲜明的对比,炽热眼球,扎西在画面中犹如幽灵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感觉到软软的羊毛,大草原的美丽风景让我们一览无余。徐匡的其他作品《草地诗篇》《高原的阳光》《在那遥远得地方》等都让我们感受到青藏高原上炙热的阳光和地域风情的高原生活。徐匡的画让人们生活在阳光里,让人们的心灵得到释放。

这些优秀的版画家单单用黑和白就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只是黑和白,却在画面中深刻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版画家所考虑的黑白结构、黑白穿插如何处理,在他们自身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在画面当中了。

三、结语

黑和白是世间常态,能组织一幅画,也能表现一个世界,黑与白的交错,就在版画的独特语言之间游走于世。当我们看到一幅黑白画的时候,它不仅仅是黑和白的交叠,画面之中会有另一个你想不到的世界,从青年版画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版画的进步。由此可见,版画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进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当代一些优秀版画家的出现为版画带来了不可泯灭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苏也惠.浅谈版画的黑白意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86-88.

[2]李民萍.中国黑白木刻艺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81-82.

作者单位: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创作语境 篇12

一、北大荒版画作品的创作形式

以晁楣为代表的一大批北大荒版画家们融高尚理想与浪漫情怀, 秉专注探索和大胆创新, 挖掘出以色彩为重要造型手段的全新手法, 重新诠释了现代版画的造型法则, 为中国当代版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晁楣是一位高产画家, 作品成功率极高, 且不拘泥于现状, 他的版画如同一部北大荒画派发展的史诗。他认为:不重复自己同不因袭别人一样重要。因此他在艺术人生旅途中总是显示出旺盛创造力, 总是不断超越自己过去创造的境界。1960年《第一道脚印》在意境上的一点通, 成功为自己, 也为北大荒画派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第一道深深的痕迹, 1964年《北方九月》是晁楣和他所代表的北大荒画派在套色版画创作上的极大突破。接下来的文化革命大背景里, 自由的艺术创作被严重干扰了。北大荒画派的画家们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流露那个时期特有的激情。1979年的两幅佳作《春醒》和《长河行》开始引发哲学思考的了。单纯的激情开始回落社会理性, 画家开始关注人自身和心灵。这是艺术语境转换的一个路标。此后八十年代, 他们一直注重意境的开掘, 情感的抒发, 简练之中力求意境深邃, 内涵丰富。

二、北大荒版画作品的创作风格

北大荒版画的风格是多样性的, 在动态中不断演变, 并非一成不变。多年来, 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和一成不变, 而是以垦区为中心向全地区延伸, 形成了垦区内外更多的版画创作群体。在北大荒版画艺术宝库中, 大部分作品的创作区域和其作者并不在北大荒垦区, 这一特征充分说明了其学派不仅限于垦区之内和垦区生活, 而是凝聚着黑龙江文化特质的中国当代艺术流派。

50年代, 大批官兵转业来到北大荒, 以他们为主体的第一代北大荒版画作品应运而生。初期版画作者大多是自愿去北大荒参加垦荒工作的.虽然这种热情与当时的政治思想及其氛围有关, 但这也是非常人所能为之的。同时, 这也是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创作者与后来者的不同之处。

60年代末, 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北大荒插队落户, 因此而产生了第二代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和北大荒版画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方式与50年代有所不同, 而是体现了群策群力的创作方式。这一时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北大荒版画的风格和特点, 且尺寸宏大, 场面更加宏伟, 色彩更加艳丽丰富。由于这一时期更加追求写实性和精确性, 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以往的粗犷和质朴, 因此, 也有将这一时期称其为新北大荒版画。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原因,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少有一些适应当时政治环境而创作的主题性作品, 题材上或多或少地远离了北大荒版画表现现实生活的这一特点, 但其总体上还是继承了北大荒版画的大部分特征, 因此也辉煌一时。由于这一时期在内容上表现出了多样化、个性化和抽象化, 并且受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 从而在观念上有了一些叛逆精神。

1978年至1988年这一时期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当时的北大荒经过人们多年的努力劳动, 已经由一个荒凉的沃野变成了年年丰收的北大仓。诞生“北大荒版画”的特定历史、环境、人群和生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北大荒垦区的版画作品, 明显受外来版画以及其它画种的影响, 除了留有北大荒版画自身特点和风格以外, 许多作品都是采用水印和丝网版画印制而成, 作品给人一种轻松浪漫、优雅甜美的感觉, 力求完美的创作心态可见一斑。这批版画已经和原有的北大荒版画有了本质的区别。

三、北大荒版画的创作源头

北大荒版画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 当时, 在历史的特定环境下, 解放军十万官兵专业到北大荒开垦边疆, 这其中有一部分军队美术工作者以及少数下放到北大荒的“右派”文艺工作者组成了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北大荒版画领军人物晁楣老先生对当年的群体有过如下描述:1968年10月初.我从宝清853农场调到密山铁道兵农垦局。那时局里决定筹办两个文艺刊物:《北大荒文艺》和《北大荒画报》, 正着手从局属各个农场物色抽调文艺创作和编辑人才。1959年7月《北大荒画报》在北京印刷出版了创刊号第一期, 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 画报只出了一期就停刊了。画报虽然不出了, 但画报编辑部这个“摊子”却仍然存在, 而且越来越大, 后来干脆同文艺编辑部分开办公另立“山头”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专业美术创作团体。从以上的描述看, 北大荒版画的形成与名义上是刊物编辑部实际上是专业创作团体的机构设置有关。早期北大荒版画正是通过画刊发表和举办展览两个渠道产生传播效果的。1960年12月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 1961年8月的牡丹江垦区版画展”, 均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由此获得京城各界的关注和好评。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是人才资源, 二是创作条件, 三是传播渠道。这3个条件不是所有时代和地区都能具有的, 即便在当年全国农垦范围内.其他地区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 这样一个画派的诞生, 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

四、北大荒版画作品的创作语言及理念

在我国东北黑土地上诞生的北大荒版画是版画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有其自身的偶然性, 同时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多年来, 他们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是是当今北大仓历史的见证, 也是北大仓这个王冠上的珍珠。北大荒版画的辉煌成就是黑土地的骄傲, 它的价值无疑是这片土地的宝贵财富, 同时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

北大荒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来表现这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 让世人想象着这里的辽阔、这里的广袤, 这是在中国最具诗情画意的景观。特定的历史、特有的环境、特别的人群、特殊的生活是北大荒版画的魂魄所在。北大荒版画以油画般的浓烈的色彩、自然朴实的造型成就了北大荒版画的精髓, 浓烈的生活气息和诗一般的北方景象是北大荒版画的精神所在, 每一幅北大荒版画作品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参考文献

[1]郝伯义.《北大荒风情版画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2]苏新平.《版画技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刘荣彦.《黑龙江版画家画库——刘荣彦版画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8.

[4]谭全书.《木刻教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教学中心下一篇: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