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率分析

2024-12-08

斜率分析(共7篇)

斜率分析 篇1

为逐步解决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国家逐步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上述战略的相继实施,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地区间的总量差异依然存在, 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东、中、西部地区实际GDP占中国实际GDP的比重分别为62.9%、26.2%和11%。本文考虑到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把各地区近20年的数据分为2个阶段, 利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不同阶段东、中、西部地区宏观经济价格调整机制的强弱, 并运用双变量Panel Data协整检验的方法验证了由模型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 分析了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继续实施的可行性。

一、变量及数据

模型变量包括表示区域价格变化率的指标通货膨胀率πt, 代表我国各地区经济总量发展波动的指标, 即各地区的相对产出缺口Gapt, 取样时段为1986~2005年, 相对产出缺口Gapt根据各区域的实际GDPt数据 (以198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 通过HP滤波得到。

设实际产出GDPt由潜在产出GDPtT和绝对产出缺口GDPtC组成, GDPtT是序列中含有的长期成分, 即潜在产出, GDPtC是序列中的波动成分, 即绝对产出缺口, 且满足:

在通过HP滤波得到GDPtT后由式 (1) 算得相对产出缺口:

二、理论模型和Panel Dat a协整

(一) 总供给曲线模型形式。

总供给关系说明了产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产出假定与就业成比例;价格是在成本之上的加成确定的;工资是成本的主要因素, 并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调整;工资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最后转换成价格水平和产出间的关系, 这4个步骤从劳动力市场均衡推导得来:

式 (2) 中pt为当期价格水平, pt+1为下期价格水平, GDPt表示当期产出, GDPt*表示当期潜在产出水平, 参数γ>0, 称为产出缺口弹性, 度量了产出缺口对价格水平的反映程度, 最后由通货膨胀定义和式 (1) 可将式 (2) 变形为:

定义λ≡γ/GDPt*为价格经产出缺口调整的速度, 即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若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很大, 则均衡产出的很小变化就能带来价格的巨大波动, 持续的正产出缺口就可能引起高通货膨胀;反之, 若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很小, 那么均衡产出的变化不会造成价格的过分波动, 由正产出缺口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相对较小。

(二) Panel Dat a模型和协整。

由于地区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经济状况彼此存在差异, 在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研究中如果只考虑时间序列模型, 势必会忽略各个地区的个体差异;如果单纯考虑横截面数据又会造成无法动态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问题, 为克服以上两种缺点, 本文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做实证分析, Panel Data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 综合利用样本信息使研究更加深入, 同时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

Panel Data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Cheng Hsiao认为, Panel Data模型中的参数可以随个体或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如进一步分类, 还可以根据参数是确定性的或随机的分成确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据上述理论, 本文在研究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相互关系时宜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具体形式如下:

截距项说明为防止原方程式 (3) 并不一定是个过原点的回归模型, 在式 (5) 估计时先行加入, 再经过相关统计检验决定是否该排除。对于以上模型能否说明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同一般回归模型一样, 避免虚假回归出现的关键在于模型是否是协整的。由于本文采用的模型只有2个变量, 所以为计算简便, 可以使用Engle和Granger (1987) 提出的E-G两步法检验模型的长期均衡关系。为检验Panel Data序列的稳定性, 可以进行Panel Data单位根检验。目前, Panel Data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很多, 有Levin, Lin and Chu test (以下简称LLC) 检验、Breitung检验、Im, Pesaran and Shin test (以下简称IPS) 检验、Fisher类检验和Hadri检验, 前2个是检验序列的公共单位根, 后3个是用来检验序列的个体单位根。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LLC法和IPS法检验Panel Data序列的平稳性。其中, LLC是Panel Data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早期版本, Harris and Tzavalis (1999) 证明, 在时间跨度较小时, LLC法的检验能力较差, 并对LLC法进行了改进。由于计量经济软件的原因本文采用Breitung法检验序列的公共单位根, 为保证分析结论的稳健性, 一并采用IPS法检验序列的个体单位根。

三、实证分析

(一) 样本期的分段。

从图1中可以看到, 尽管在1986~1988年间相对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出现了短时间的反向运动形式, 但在1989年以后, 我国相对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尤其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 这种关系更为显著。1995年前后,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的外贸出口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趋缓, 开始出现负向的相对产出缺口, 随着缺口的放大通货紧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1998~2002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1%~1%之间上下浮动。2003年以后,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好转, 中国经济形式逐渐升温, 负的产出缺口开始缩小, 到2003年后实际产出又开始超过潜在产出, 价格水平也有所上升, 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9%, 但2005年却又下降到1.8%, 可见经济升温给价格水平带来上涨的压力不是很大。 (图1)

为检验我国总供给曲线在样本期间内是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首先估计全国的总供给曲线方程, 估计结果如下 (括号中为估计系数的T统计量) 。本文所有方程估计和统计检验均通过Eviews5.0软件实现。

从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产出缺口的系数即产出缺口弹性并不显著, 且方程整体解释能力很低, 仅为3.34%, 由D.W.值可知方程残差项存在严重的一阶自相关, 这些都是因为忽略了可能的结构性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 近20年来我国一贯坚持的改革开放等宏观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的关系发生了结构变化, 为检验这一变化是在哪个时间开始的, 本文采用Chow检验确定这一结构变化的时间突变点, 检验起止时间分别取1989年和2002年, 经检验1997年Chow检验的F统计量和对数似然比统计量的伴随概率都是最小的, 所以如果认为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的关系在近20年中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那么这一变化的时间突变点最有可能发生在1997年, 故本文把样本期分为1989~1996年的第一阶段和1997~2005年的第二阶段, 在每一阶段均把全国数据分成东、中、西部三个区域采用Panel Data模型分别估计产出缺口弹性并计算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二) Panel Dat a模型估计结果及协整检验。

对模型 (5) 在两个时间阶段中分别进行估计, 经试算利用时间维度作权重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最好, 利用产出缺口弹性和总供给曲线斜率的关系能够得到在两个阶段中各个地区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其中各地区各阶段潜在产出由该地区潜在产出在样本期内的均值计算得到。结果说明, 各个阶段的估计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成立, 模型整体也具有显著性, 并且通过D.W.值可知不存在自相关。详细结果见表1。同时, 为考察模型的协整性, 对于上述估计模型中的残差项使用Breitung法和IPS方法分别检验公共单位根和个体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表1、表2)

表2说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Panel Data模型的残差项都可以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公共单位根和个体单位根的原假设, 所以表1得到的估计结果是协整的。表1中总供给曲线斜率的值表示在第二阶段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价格调整机制同第一阶段相比明显下降了。在第一阶段中东、中部地区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很相近, 西部地区总供给曲线斜率最大, 而第二阶段中总供给曲线斜率从小到大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四、结论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不够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因而问题重重, 尽管货币政策有其灵活、收效快等方面的优势, 但在中国还是应该让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刺激内需, 但占内需很大比重的居民消费需求又很难在短期内加以影响, 故只剩下政府购买这一唯一途径。由表1可知, 现阶段中国东、中、西部的总供给曲线斜率已经相对很平缓, 说明我国宏观价格调整机制与前一阶段相比变弱, 总需求的较大变化并不能带来价格的大幅波动, 只是西部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明显大于东、中部。所以, 即使我国继续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助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来扩大内需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增加居民收入, 并最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也不会引发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所以我国应继续施行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此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从地区总供给曲线斜率差异的角度看, 在西部地区可以从总需求角度考虑提高产出而不会引发大幅通胀, 不仅可以使其产出有所提高, 还能刺激就业率的上升;对于东、中部地区则因其价格调整机制较弱, 可以增加宽松财政政策的力度确保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R.Hodrick and E.C.Prescott.Post-war U.S.business cyc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mimeo[D].Pittsbursh: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1980.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范家骧等译.宏观经济学 (第7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4]Cheng Hsiao.面板数据分析 (第2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李子奈, 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斜率分析 篇2

2010年5月27日—6月2日宁夏宝塔联合化工有限公司。

2 技术上的分析查找

2.1

水气做标准曲线的可能性差异

2.2 验证过程

(1) 硫代硫酸钠的标定 (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的体积a.24.2mL、b.24.2 mL、c.24.2 mL) 。

(2) 硫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的体积a.13.40mL、b.13.38mL、c.13.38mL, 空白O1.19.45mL、O2.19.45mL、O3.19.45mL) 稀释成5.0ug/mL。

(3) 工作曲线:2010.8.30。 (表1)

(4) 硫化氢标准溶液的标定 (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的体积a.17.85mL、b.17.90mL、c.17.90mL, 空白O1.19.00mL、O2.18.92mL、O3.18.96mL) 。

稀释成5.0ug/mL

(5) 工作曲线:2010.9.1。 (表2)

(6) 2010.9.2。 (表3)

2.3 验证结果

(1) 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增补版) 中硫化物——中硫化钠标准溶液做斜率是0.1544。

(2) 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增补版) 中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做斜率是0.1405、0.1378。

(3) 结论。

排除方法上差异造成的误差, 说明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增补版) 中硫化物——中硫化钠标准溶液不至于造成斜率明显偏低。

3 其他原因的分析

在企业实验室分析。

(1) 实验室在生产厂区中有干扰。

(2) 实验室条件差。

4 保证不再出此类错误的措施

(1) 分析时选择标准实验室。

(2) 严格操作规范。

摘要:通过技术上的分析查找及其他原因的分析, 得出了环境监测硫化氢浓度曲线斜率偏低原因, 保证不再出此类错误的措施。

斜率分析 篇3

深入研究这4道高考题(除题3是选择压轴题外,其余3道都是解答压轴题的最后一问),可得函数图像的割线斜率与切线斜率的关系:

定理设a∈R,函数f(x)在区间I上可导,则

为证明定理,须介绍两个引理,它们在《数学分析》中均可找到(比如文献[1],[2]):

引理1若函数f(x)在区间I上可导,则f(x)在I上单调不减(不增)的充要条件是f′(x)≥(≤)0在x∈I时恒成立.

定理的证明设

(3)同(1)可证.

(4)同(2)可证.

(8)同(7)可证.

由题5的结论可知,题6的第(1)问是错题(但第(2)问是正确的).

下面用定理给出题1~4的简解.

所以要证结论成立.(并且还可得:当1≤a≤5时,结论也成立)

由此及绝对值不等式可证得选项C成立(且可排除选项A,B,D),所以选C.

题4简解设

由定理(8)知,只需证明:

只需证

这由均值不等式及题设可证

所以欲证成立.

摘要:<正>不少高考题都涉及函数图像的割线斜率,并且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函数图像的割线斜率与切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不一样,但究竟有怎样的准确关系呢?题1(2010年高考辽宁卷理科第21(2)题)已知函数f(x)=(a+1)ln x+ax_2+1,a<-1.如果对任意x_1,x_2∈(0,+∞),|f(x_1)-f(x_2)|≥4|x_1-x_2|,求a的取值

参考文献

[1]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上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直线斜率的应用 篇4

一、用斜率确定参数的范围

例1.求k的取值范围, 使直线l:y=kx-3与以A (3, 0) , B (-4, 1) 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

解:由题意知直线l过定点M (0, -3) , 如图所示, 显然直线l过点A时, 倾斜角最小为, 直线l过点B时, 倾斜角最大为.于是, 所求k (即斜率) 的范围是 (-∞, -1]∪[1, +∞) .

点评:直线l过定点M, 可以认为直线l绕定点M按逆时针旋转, 使得l与线段AB的公共点p从端点A运动到端点B, 则直线l的倾斜角就由最小值变到最大值.

二、用斜率讨论根的问题

例2.已知方程|x|=kx+1有一个正根而没有负根, 求参数k的取值范围.

解:设y=kx+1, y=|x|, 则方程|x|=kx+1有一个正根而没有负根的充要条件是与y=kx+1与y=|x|有一个交点且交点的横坐标为正值.

由图中知y=kx+1的斜率k应满足k≤-1.

点评:本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参数k的处理, 假设k是直线的斜率, 则根据倾斜角的变化情况可以完成对k的讨论而使问题获解.

三、用斜率求解恒成立问题

例3.不等式|x-1|>kx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 求k的取值范围.

解:设f (x) =|x-1|与g (x) =kx若使原不等式对于一切实数x都成立, 则f (x) =|x-1|的图像必恒在g=kx的图像上方, 由图知k的取值范围是-1≤k<0.

点评:对于以二元一次形式出现的恒成立问题, 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出直线的斜率, 然后由几何意义实现对斜率的讨论.

四、用斜率求函数的最值

解:如图f (x) 可以看成P (cosθ, sinθ) , A (2, 1) 两点连线的斜率, 且p在圆x2+y2=1上运动, 过定点A作圆的两条切线AP1, AP2.则AP1斜率最小, 且最小值为0, AP2的斜率最大.下面求AP2的斜率.设AP2的斜率为k.则直线P2A的方程为y-1=k (x-2) , 即kx-y-2k+1=0, AP2与圆x2+y2=1相切, 所以圆心到切线的距离, 两边平方整理得3k2-4k=0, 所以k=0或 (其中k=0是AP1的斜率) .所以AP2的斜率为, 所以

点评:一般地, 求函数的值域, 可把函数写出, 则f (x) 表示p (-b, -a) 与动点Q (g (x) , h (x) ) 连线的斜率.

五、用斜率证明不等式

例5.已知a, b, m都是正数, 且a

证明:在直线y=x上取一点A (-m, -m) , 其中m>0, 又设B (b, a) , 由b>a>0可知点B在第一象限位于直线y=x的下方, 由图所示, 易知kAB>kOB, 即

斜率在函数中的巧用 篇5

求斜率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 已知直接上两点 (x1, y1) 、 (x2, y2) , 根据求斜率;其二, 已知倾斜角α或α的三角函数值, 根据k=tanα求斜率.用斜率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下面就斜率公式的运用作x2-x1一些简单的分析.

(1) 求函数的值域

解析:将问题转化为比较A (-1, -1) 与B (102008, 102007) 及C (102009, 102008) 连线斜率的大小, 因过B、C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点A在直线的下方, 如图所示, 易知:kAB>kAC, 即

(4) 求函数的值域.

解析:将问题转化为求两点A (-1, 1) 与B (x2, x2) 的斜率, 即点A (-1, 1) 与函数y=x (x≥0) 上的点的斜率, 如图, kAO=-1, kAC=1,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 1) .

(5) 已知A (2, -3) 、B (-3, -2) , 直线l过点p (1, 1) 且与线段AB相交, 求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析:如图, 因为kPA=-3-1=-4

, 而直线只能过点p-3-14与线段AB上的点, 但要考虑斜率的存在性, 所以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不是

斜率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篇6

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1已知直线l经过点A (0, 1) , B (-1, m2) (m∈R) 两点, 求直线l的倾斜角的范围.

解析:直线l的斜率即k≤1.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α, 则k=tanα≤1, 又α∈[0, π) ,

点评:求直线的倾斜角时要注意两点: (1) 要先求出直线的斜率k, 判断k的正负, 然后代入相应的倾斜角公式

(2) 求倾斜角的范围时, 也要先求出斜率, 通过研究斜率的范围来确定倾斜角的范围, 并且注意斜率不存在时, 倾斜角为

解不等式

例2已知a, b, m∈R+, 且a

解析:不等式的左边可变形为其几何意义为点A (b, a) 与点M (-m, -m) 连线的斜率, 如图1.

∵00, ∴点M (-m, -m) 在第三象限且在直线y=x上.连结OA、MA, 则由图象知, 直线MA、OA的倾斜角都为锐角, 且直线MA的倾斜角大于直线OA的倾斜角, ∴kMA>kOA, 即

点评:这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比较斜率的大小问题, 使问题直观、简捷地解决.

解数列中的有关问题

例3数列{an}为等差数列, 其中a3=12, a9=4, 求数列{an}的通项.

解析:∵数列{an}为等差数列, 当公差不为0时, 通项是关于n的一次式, ∴点列{n, an}在同一条直线上.又因为直线的斜率∴数列{an}的通项

点评:当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0时, 通项an=dn+ (a1-d) 是关于n的一次式, 而点列{n, an}是直线上的点, 这样就可利用直线的斜率解决与数列有关的问题.

求最值

例4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因为函数可变形为所以y可看作是点P (2, 1) 与点M (-cosα, -sinα) 连线的斜率.由于点M (-cosα, -sinα) 是一个动点, 它的运动轨迹为如图2所示的单位圆.设过点P的直线l的方程为:y-1=k (x-2) , 由相切条件为△=0或圆心O (0, 0)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 即解得

点评:应用斜率公式可以将最值问题转化为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 从探求直线的临界位置入手, 就可以快速、直观而又准确、清晰地解决问题.

求直线的方向量

斜率分析 篇7

鉴频器反映了输出信号幅度和输入信号频率的对应关系, 常用的鉴频器主要四种, 斜率鉴频器, 相位鉴频器,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和锁相环鉴频器。相对于其它三种鉴频器, 斜率鉴频器的电路比较简单, 并且可以通过单回路或双回路谐振电路来控制鉴频失真, 扩展鉴频器的线性鉴频范围。单回路斜率鉴频的频率—幅度网络只有一个LC并联谐振回路, 鉴频特性曲线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 为了实现不失真鉴频, 要求输入信号频率的变换范围尽量小, 双回路斜率鉴频器由于两个对称的LC并联谐振回路, 其鉴频曲线比单回路斜率鉴频器的线性要好, 并且线性鉴频范围要大, 但是双回路斜率鉴频器的鉴频特性不仅与两个LC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有关, 还与两个LC并联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的配置有关, 只有谐振回路的两个固有频率配置合适, 双回路斜率鉴频器的鉴频特性曲线在中心频率附近才有较好的线性特性[1]。

斜率鉴频把幅度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反映到调频—调幅信号中, 将等幅的调频信号变换成幅度与频率成正比的信号, 即将频率的变化转换到幅度上, 然后通过包络检波器进行检波, 完成解调功能[2]。因为在线性解调范围内, 解调信号电压与调频信号瞬时频率之间的比值和频幅转换网络特性曲线的斜率成正比, 在斜率鉴频电路中, 频幅转换网络通常采用LC并联回路或LC互感耦合回路, 检波电路经常采用差分检波电路或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斜率鉴频器的实现模型如图1。

调频调幅信号解调输出调频信号包络检波器频率-幅度线性变换网络

2 其他常用鉴频方法

2.1 相位鉴频

相位鉴频器由线性变换网络和相位检波器两部分组成, 相位鉴频器又称鉴相器, 其功能是检出两个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并将相位差的变化线性地转化成输出电压的变化[3]。相位鉴频先通过频率—相位变换网络将调频信号频率的变化转换成相位的变化, 然后通过相位检波器将相位的变化转化成输出电压的变化, 实现信号的解调, 鉴相器的关键是找到一个线性的频率—相位变换网络。相位鉴频器有多种实现电路,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数字鉴相器和模拟鉴相器两大类, 其中模拟鉴相器广泛用于相位鉴频器中, 这类鉴相器又可分为乘积型和叠加型两种。

2.2 脉冲计数式鉴频

脉冲计数式鉴频先通过非线性变换网络将等幅的调频信号变换成与之对应的调频脉冲序列, 该脉冲序列中包含有反映瞬时频率变化规律的平均电压分量, 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反映输入信号频率变化规律的平均电压分量, 从而实现鉴频。

2.3 锁相环鉴频

锁相环是一个自动相位控制系统, 它能使受控的振荡频率和相位均与输入信号保持确定关系, 使得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与输入振荡频率相等, 具有跟踪, 滤波和锁定状态等特性[4]。锁相环鉴频则是通过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来实现准确的频率控制, 当锁相环的输入参考电压为调频信号时, 环路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就为解调输出, 从而实现了鉴频。

3 斜率鉴频器仿真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减少鉴频失真, 扩展斜率鉴频器的线性鉴频范围, 实验中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为10k Hz, 调频系数为5, 调制信号频率为1k Hz。当, , 时, 输入信号经频率—幅度变换电路变换后的调频—调幅信号及鉴频输出信号的电压波形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 鉴频输出中有少许的波纹, 这些波纹可通过后级低通滤波器滤除。

实验中一共取了5组数据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1) 改变L1, C1的值, 随着谐振回路固有频率的增大, 鉴频结果越来越好, 即LC谐振电路进行频率—幅度变换时, 电路应工作于失谐状态。其中LC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200k Hz, L1=1260u H, C1=500p F和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为500k Hz, L1=1000u H, C1=100p F两组数据得出的鉴频效果都很好;2) 改变并联谐振电路谐振电阻R的值, 可以调节鉴频结果, 谐振电阻R的值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实验中一般取值为50~100, 可以得到较好的鉴频结果;3) 斜率鉴频器要不失真鉴频, 要求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范围尽量小。

4 结论

为了减小鉴频失真, 扩展鉴频器的线性鉴频范围, 本文通过改变谐振电阻, 谐振频率, 利用Multisim软件对斜率鉴频器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鉴频器失真的问题, 虽然鉴频结果有少许的纹波, 但是可以通过后级低通滤波器滤除。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单回路斜率鉴频器存在容易失真, 鉴频输出中有明显波纹的问题;本文通过改变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阻, 谐振频率, 降低调频信号输入频率, 实现了信号的良好鉴频, 利用Multisim软件对斜率鉴频器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鉴频器失真的问题, 得到了较好的鉴频效果。

关键词:斜率鉴频器,失真,谐振电阻,谐振频率

参考文献

[1]曾兴雯.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陈民利.高频电子线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宁, 辛修芳.Multisim在高频电路试验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10 (13) :48-50.

上一篇:传统文化的隐喻下一篇:中国式悲剧的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