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2024-07-12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共12篇)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1

摘要:全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开发课程门类, 本文分析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并对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进行调研, 将全英语教学课程与国外金融专业课程做比较分析, 找出全英语教学的课程缺口, 为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的开发提供可选择课程。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国外专业课程,比较分析

全英语教学是指采用英语展开的非语言类课程教学, 它建立在特定知识体系上, 融英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1]。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全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 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都有了较大扩充, 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也被提出来。建设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能力。上海具有良好的对外交流基础, 全英语教学开展较早, 部分高校已实现全英语教学专业建设。本文在此背景下, 对上海高校的全英语教学进行比较分析, 以金融专业为例。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需要有能进行国际交流的金融专业人才, 上海高校金融专业的全英语教学开设普遍, 是上海市教委重点扶持的全英语教学专业。在国内高校全英语教学的发展中, 上海高校金融专业的全英语教学也极具代表性。下面对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的课程进行比较探讨。

一、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现状

上海市教委自2009年开展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 重点建设信息、金融、法律、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专业领域课程, 极大的促进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的发展[2]。到目前为止, 上海高校金融专业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共有54门, 占整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的29%。相对于其他学科, 金融专业是一个较庞大的学科建设群。对金融专业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进行课程门类统计, 发现由于开设学校不同, 这些课程存在课程名称或课程内容的重复。将同类课程合并, 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主要有经济法、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营销学、税务、证券、保险。其中, 偏重于专业基础课的经济法、管理学、经济学开课数量较多, 占总课程数量的42.6%;其次是涉外课程, 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结算等, 在各高校中开设较为普遍。也就是说, 金融专业的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数量, 但课程门类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涉外课上, 课程门类远少于中文教学体系下的课程门类, 且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性, 目前还难以形成系列化的全英语教学专业。这一方面是由于示范性课程评审指标的限制, 一方面也是由于新课程缺乏课程建设基础和建设资料。要形成全英语教学专业, 需要丰富课程门类,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能反应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全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 增设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可参考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英文教学体系, 参考国外课程, 一方面可以获得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教学内容和英文原版教材, 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下面对国外高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进行调研, 并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与之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全英语教学课程的缺口, 为全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可选择课程。

二、境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门类调研

以美国高校为主, 共选择15所商学专业世界排名[3]前200名的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 如下页的表1。它们的金融专业均开设在商学院, 本科生的学位是商科学士。

统计这15所高校金融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 开设较为普遍的课程有:公司金融、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投资学、投资管理、金融市场、会计、国际金融、不动产金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管理、期权&期货、评估、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学、金融模型等。由统计结果, 这些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偏向于微观金融, 重视金融方法和分析技能的学习;香港地区的高校更是把金融专业具体到计量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方面;此外, 部分高校还开设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商业社会伦理等课程, 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三、上海高校全英语教学与国外高校课程门类比较

以上分别统计了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和国外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全英语教学可根据各校自身专业特色, 借鉴国外英文教学体系下的相关课程和教学资料。下面将全英语教学与国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门类进行比较。全英语教学开设课程集中在专业基础课上, 且课程门类少, 虽然也开设了诸如公司金融、财务报表、税务等微观金融方面的课程, 但难以构成一个全英语教学专业。相比于国外高校普遍开设课程, 全英语教学在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方面, 几乎没有相应课程开设。本着与国际教学接轨的理念, 全英语教学可参考国外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 并借鉴相关教材, 建设这一门类的课程或课程群。进一步将全英语教学课程与国外高校金融课程体系进行比较, 以麻省理工学院金融课程体系为例。对比麻省理工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与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系列课程, 见表2。麻省理工大学金融专业课程较全面, 共开设了10门专业必修课和17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层次设计, 部分专业必修课对应着几门同类专业选修课 (如管理学, 对应着选修课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 , 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学习。相对于麻省专业必修课, 全英语教学基本不缺门;而在专业选修课方面, 全英语教学有11门缺门课程 (占整个选修课65%) 。按一个课程体系来评价, 全英语教学缺少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不够丰富且缺乏层次性, 难以构成一个课程体系。

全英语教学专业建设可借鉴国外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 适当的增加课程门类, 并丰富专业选修课种类, 增加课程之间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全英语教学正由散点式的课程建设向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发展, 合理增加课程门类是全英语教学专业建设的第一步。本文对上海高校金融专业全英语教学和国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门类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全英语教学的缺口, 列出一系列可供全英语教学参考的国外高校课程门类;并进一步对比了全英语教学与国外英语教学体系下课程的差距情况:全英语教学课程门类少, 课程之间缺乏梯度设计。至于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涉及到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 (如必修课、选修课) 及课程群建设, 本文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欧阳爱平.国际性专门人才的全英语教学策略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注册会计师全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 2011, (3) :103-110.

[2]上海高校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资料汇编[J].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 2011, (6) .

[3]http://rankings.betteredu.net/shanghairanking/subject/EcoBus.html.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2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英文教学(Englishasamediumofinstruction,EMI)一般是指在多数人口的第一语言为非英语的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活动。上海市教委规定,在全英语教学课程中,教师需选用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教材,制作并使用英文课件;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并与学生开展互动,布置并批阅英文作业;考试采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管理学原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两门全英语课程。目前,这两项课程建设项目均已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的验收,同时也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xx年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名单和20xx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的通知》中予以备案的全英语规划专业之一。

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各企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了解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跨国公司管理、投资管理,还要了解相关的国际法律、协定、惯例等国际规则和制度。工商管理专业是以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和专业,工商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囊括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管理人才,进而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专业建设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学的基本载体是课程教学,全英文课程教学不仅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更是引领高校专业建设走向国际化的载体。通过战略性规划全英文课程教学目标,有助于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新思路。以开放的视野布局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体现与落实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国际化特色,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以达到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道路上对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新需求。全英文教学作为一项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增进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纵深化发展,留学生教育亦成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学生整体规模日益增长,工商管理专业的留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多,通过对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地系统规划,以全英文课程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平台,不仅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提升接纳外国留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在校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目标清晰定位困难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教学内容。因此,提高学生学科专业能力、加强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传授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等都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加强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则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授课教师的数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全英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清晰定位显然比较困难。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生源优秀,外语基础普遍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并且入学后的英语学习热情高涨。但学生之间英语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英语听力水平较低,这将限制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收。此外,大部分学生习惯用中文来学习和思考,也会影响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师资相对紧缺全英文授课对教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全英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用英语口语能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根据《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负责人要有一年以上(含一年)海外教学工作经历,申报课程应有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应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符合要求的教师数量还非常有限,全英文授课的师资力量不足阻碍了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探索的论文

循序渐进地推进全英文课程教学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可以选择《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进行英文课程教学试点;对于《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可以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而对于《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则仍使用汉语教学。就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更多是准备出国深造和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实行分班授课、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可参考新生入学后英语水平分级考试的成绩,并结合学生自己的选择,实行分班授课、因材施教。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双语课,对于英语水平较好,但习惯于中文思考和表达的学生,可以通过创造全英文的思考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采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学原理》课程,通过分班授课,一班实行全英文授课,另一班实行双语授课,并在教学内容、的论文及考核方式上开展差别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大教师的国外进修和培训力度全英文授课的师资相对紧缺是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需加大专业教师国外进修和培训的力度,另外还包括邀请外教加入教学团队、引进海外留学教师等。上海电力大学长期鼓励并资助教师海外学习和交流,截至目前为止,工商管理专业已派4位老师到海外进修培训,这些老师现已成为全英文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为提高全英文课程授课教师积极性,学校应在现行课时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系数提高全英文课程的津贴。

结语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3

[关键词]理论力学;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99-03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于油气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逐步开启海外油气合作道路,稳步实施 “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海外油气田开展合作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业务量快速增长。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国内石油紧缺的问题,然而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困难便是缺乏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规范、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石油石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围绕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迫切需求,基于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石油石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任,探索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石油石化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人才支持。[1-4]

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我校石油工程学院自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为2013级及往后各级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创新班学生开设了一系列采用全英文讲授的专业主干课程。本文几位作者作为课程主讲教师承担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工作。经过2013~2014、2014~2015两学年的教学与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形成初步的体会与经验,对于全英文教学存在问题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针对前期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会、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类似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意义与可行性

理论力学属于经典力学范畴,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理论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基本知识直接解决工程技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后继的材料力学、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是石油工程专业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展理论力学课程的全英文讲授,对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建设具有显著的必要性。通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通过全英文方式的讲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力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习惯英语思维方式,形成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开设全英文课程体系前,为适应我国石油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我校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型石油石化专业人才,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已经开展了一批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不少经验。具体来说,石油工程学院的工程力学(包含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双语课程在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讲授,积累了大量的课程建设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文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师资力量方面,近年来我校石油工程学院通过引进具有国外博士学位和有国外交流学习经历的青年教师与现有教师赴国外高校交流访学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具体到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学院为该课程配备了由两位具有美国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一位具有美国高校联合培养经历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且都具有力学学科相关背景,一方面对理论力学课程内容有较好的把握,另外一方面也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充分保障了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质量。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创新班学生是学校在每年入学之初从新入学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中选拔出的拔尖学生,数理基础较好,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同期入学学生的平均水平,适合于开展全英文教学。因此从前期双语课程教学积累、师资力量配备以及学生素质方面,都具备开展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二、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内容包括教材的优选与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教学评价方式改进等。

教材选用:教材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5],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集中体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好的教材既要全面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又应当合理安排章节体系和知识点的前后衔接。考虑到目前我校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尚处于课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尚不具备直接自编教材的条件,在透彻研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体系并结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特点、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选定了Dietmar Gross等人编著的Engineering Mechanics I : Statics[6]与Engineering Mechanics III : Dynamics。[7]该教材内容涵盖了国内理论力学所包含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内容,具有概念清晰、深入浅出、简明却不失严谨的特点,同时该书的英语行文平实易懂,相当于类似石油工程的工科专业大学低年级本科生的理论力学课程。同时,作为对上述教材的有益补充,我们还指定了J. L. Meriam编著的Engineering Mechanics: Statics & Dynamics [8,9] 作为教学参考书。

教学内容:考虑到全英文授课所需时间可能比中文授课费时,需要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优化,合理安排课堂精讲、概述和课外自学等内容。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外经典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内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引论、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重心、质心与形心计算、结构支座反力计算、桁架结构内力计算、干摩擦、功、能量与虚功原理、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在后续材料力学、岩石力学一些课程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重点强调静力学部分。

教学方法:由于采用英文教学,学生单纯通过听教师讲授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完整程度、消化速度与中文讲授课程相比要低,特别是在课程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全英文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可能收效甚微,需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探索保证全英文授课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对于全英文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的教材内容,初步熟悉陌生词汇,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考,对相关问题形成一定的初步见解。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提问并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考核,充分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带着初步的认识与疑问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全英文教学语言上初期的不适应,充分保障教学质量。

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合理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全英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两学年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制作了完整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对于信息量较大,需要直观展示的图、表及实际力学过程的描述等,可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获取直观的印象与信息。而对于重要理论公式推导、典型习题求解过程等教学内容则采用传统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体现理论力学课程的逻辑严密性与科学性。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量大并且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板书教学手段易于控制教学节奏且便于师生互动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补充本科学时压缩背景下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引入团队学习教学法,以3~4人为一组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课堂上选择概述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要求学生课后对所布置的内容开展团队学习、讨论,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进行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安排了一次讨论课,由各学习小组指派一名团队代表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口头汇报,详细讲解所讨论和学习的知识点,并接受学生提问,给出解答。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按照培养方案,理论力学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第二学期,是最早开设的一门全英文课程,学生初次接触到相关的专业英语。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开始时,针对理论力学常用的力学概念、数学表达方式的英文表述先进行讲授和学习,同时在课程开始的初期阶段适当控制英语语速,确保口语清晰,快慢适合,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长句,对于重要的、不常见的学术词汇,加以一定的解释,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全英文教学。

课堂简易演示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课程的一些力学原理能够通过一些简易的演示实验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干摩擦一章的belt friction部分时,学生对于理论推导所得的Euler-Eytelwein公式不具有直观认识,我们通过设计一个小型的简易演示实验,对于摩擦力随绳索在轴上绕的匝数呈指数增加的现象进行了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考核评价: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采用综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全面考虑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团队学习与口头报告表现、课堂问答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课程平时作业按教学内容每章布置作业1 次,并采用全英文的形式进行作答,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以及答题也都采用全英文的形式。通过对团队讨论、学习与口头汇报的表现进行评价,成绩占最终课程成绩的10%。此外,结合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分数。通过上述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与前述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教学资源: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了课程网站,涵盖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内容,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全套英文版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讲义、教案、课件、习题、试卷、实践指导书等上传至课程网站,便于学生课外自学。通过网站的留言与信息系统,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也能及时地给予解答和回复,加强了师生网络互动。

三、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

自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经过在我校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创新班学生中开展两次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对两届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基本实现了采用全英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理论力学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采用专业英语交流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学习、讨论和口头报告等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和英语表达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学生由于英文水平不足,对于采用全英文教学仍然不太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学生自主选课与教师筛选学生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来解决。目前我校全英文课程教学在初步探索中,要求创新班学生参加全英文课程学习,然而不可避免存在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而非创新班学生中也一定有部分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因此有必要对参与课程学生进行筛选与分类。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进行选拔,尽量让对感兴趣并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参与全英文课程学习。此外,目前在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价格较为昂贵,另一方面也存在知识体系和内容与国内其他课程存在重叠和不兼容的情况,因而有必要进行教材建设,力争编写出既符合国内学生语言水平、知识体系,又能与国际化教育体系顺利衔接的全英文教材。另外,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可能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将重点放在学习英语语言上,事实上,在全英文课程学习的两大任务——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利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力中,显然后者才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在这点上授课教师也需要特别注意。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国际化办学背景下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的来说,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套全英文教学基本文件,初步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英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在下一步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并对课程教学成效进行跟踪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来斌.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

[2] 张来斌.面向中国石油工业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J]. 大学(学术版),2012(8).

[3] 张来斌.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J]. 世界教育信息,2013(5).

[4] 蒋庆哲.改革创新 攻坚克难 扎实推进石大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世界教育信息,2013(5).

[5] 麦莉,孟广伟.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6] D. Gross, W. Hauger, J. Schr?der, W.A. Wall, J. Bonet. Engineering Mechanics 1 : Statics [M]. New York, Springer, 2009.

[7] D. Gross, W. Hauger, J. Schr?der, W.A. Wall, S. Govindjee. Engineering Mechanics 3: Dynamics [M]. New York, Springer, 2009.

[8] J.L. Meriam, L.G. Kraige, W.J. Palm. Engineering mechanics : statics [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12.

[9] J.L. Meriam, L.G. Kraige, Engineering mechanics: dynamics [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12.

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探讨 篇4

自从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与世界各个方面融合得更加紧密。作为全球贸易大国, 中国的各种国际贸易活动十分活跃, 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来作为人力智力支撑, 而这种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意味着必须至少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 否则, 就无法参与全球激烈的商业竞争。这对传统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目前国内培育经贸人才的主要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急需要随之迈开国际化的步伐, 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模式, 研究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效果。

国际经贸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范畴, 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 经济类基础课程, 如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第二, 专业核心课程, 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等;第三, 专业选修课程, 如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多数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多数经济贸易理论 (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里昂惕夫悖论等) 、贸易规则 (如UCP600、URC522、Warsaw-Oxford Rules 1932等) 、贸易术语 (FOB、CFR、CIF等) 等都是直接从英语翻译而来, 而指导国际贸易实践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更是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采用全英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论著的内涵, 比中文教学更细致地向学生展现国际经济学知识, 也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国际贸易实务的各环节, 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合同、提单、发票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 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在过去若干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 为了让学生兼具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 不少高校推出了针对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 然后实践下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双语教学中, 教师既可使用中文, 又可使用英文, 英文和中文授课的比例没有严格规定, 在教材上, 不少学校采用英文教材, 中文授课, 也有学校采用双语教材, 中英文混合授课, 相对比较混乱。在授课过程中, 大多数情况下,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接受, 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意思更明确地被表达, 课堂上多用中文, 或者用英文的比例极少, 这样一来, 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而全英文教学抛开了中英文比例问题, 在课程讲授、教材使用、课件制作、考核流程等环节全部采用英文, 避免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冲突, 反而让学生省去转换语感的过程,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用英语来理解、思考和表述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

总之, 教师全英文讲授相关课程, 不使用任何中文, 尽量让学生接受与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相似的教学内容, 能更好地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这是培养国际化人才, 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二、该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授课师资缺乏。

国际经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既需要学生懂得扎实的专业技能, 又要求英语语言能力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 因此, 专业素质与英语素质的“双高”是该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没有合格的全英文授课教师, 全英文课程建设就无从谈起。我校属于国内知名外语院校, 已聘有不少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的双语教师, 但是他们要么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 要么依然存在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问题。总体来说, 目前为止我国兼具高专业水平和强英语能力的教师依然还是少数, 大部分教师都不能够胜任真正的全英文教学工作。

2. 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提高。

要实现国际经贸的全英文教学, 对于学生的语言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我国学生在专业水平方面可能没有太大问题, 但是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却达不到相关要求。目前来看, 学生英语能力整体水平不够, 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尽如人意, 专业词汇不足, 也对学生使用原版教材, 跟上老师授课步骤, 尤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虽然大学生已经学习外语有些年份, 但是大部分是为了应付高考, 没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并且,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外语水平实在太差, 不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从很多双语课程的实践来看, 学生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大, 课堂互动环节和完成作业等都习惯性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 无法完全融入英语教学的情景。

3. 教材选用较混乱。

目前国际经贸课程使用的教材比较混乱, 有的使用双语教材, 有的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有的使用中文教材但是教师用英语讲授, 没有系统, 多依靠教师个人的选择。就双语教学而言, 教育部规定学校须使用原版教材, 全英文教学更需要使用全英文教材, 但是任课教师的信息渠道并不一定畅通, 原版教材价格一般也比较贵, 因此真正使用最新最好的原版教材的课程并不多。此外, 不少学校在出一些自己教师撰写的全英文教材, 可惜大多数情况, 这样的全英文教材质量有待考究, 不少编写者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等, 审核方面也不够严格, 在使用的时候尤其需要谨慎。

4.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很多专业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国际经贸专业也是如此, 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本身便是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应变能力。然而, 现状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习惯于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教师也不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技能。加上专业课本身内容抽象、枯燥, 如果授课语言再表述不清晰, 容易使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无法掌握, 学不到东西, 进而产业厌学感, 严重影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于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理解全英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已有的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 不少政策制定者和教师们对专业课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目的仍存在模糊的认识, 没有能够准确地把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 认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实际上, 全英文教学不能仅仅理解成简单的英语语言教育, 也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 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一是最大可能地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所以, 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才是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英语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语言工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语言教学, 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也是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 譬如, 如何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拿到一笔国际贸易订单, 如何签署相关买卖、运输和保险等合同, 应该了解哪些国内国外的法律法规相关基础知识, 如何履行进口和出口的实际程序, 等等。当然, 没有经历全英文教育培养的该专业的学生一样可以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但接受了全英文教育的学生却可以直接用英文完成所有任务, 效率会大大提高, 也更容易获得外国客户的理解与信任, 其竞争力将大大提高。因此, 在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 直接运用英语传授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两者必须同时进行, 但落脚点应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建立培训与激励机制, 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

全英文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 作为从事国际经贸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教师, 有两方面的基本功必须扎实, 一是专业知识, 二是英语能力。专业知识是专业课教师的立足之本, 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专业既要研究得比较透彻, 又要对所有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兼具深度与广度, 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这一门课程, 教师就必须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发展和政策变迁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还要了解各个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实践的规定以及法律方面的常识, 并且对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都十分娴熟。此外, 教师还必须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随时跟踪国内外热点问题, 才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关于英语能力, 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 教师都必须精通, 教师从挑选教材、制作课件、讲授课堂、交流互动, 到命题考核、点评等各个环节全部要以英文形式完成, 这要求教师有大量的专业材料阅读量和足够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兼具这两种能力的并不是太多, 随着更多的高校希望改革全英文教学并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高水准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不少高校寄希望于聘请外籍教师来实现目标,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 纯粹的外教讲授专业课, 其效果并不一定令人满意, 一是聘请外教费用相对昂贵, 学校经费所限, 不能全部由外教来进行教学;二是外教不熟悉中国学生的学习背景、文化习惯等, 导致学生理解和接受受到很大限制;三是大部分来中国的外教任职时间不够长, 不能稳定, 也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因此, 那些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高且认真负责的中国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 尤其是那些有海外学习背景, 或在国外有过教学经历的中国教师, 是目前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最佳人选。可惜, 这样的中国教师也纷纷被一些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高校聘请, 大多数普通高校依然面临优秀师资的严重缺乏。因此, 对于各个高校已经拥有的部分师资, 需要挑选出具备一定潜力的教师, 这些教师多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英语能力, 并且愿意投身于全英文教学的改革实践, 对他们进行培训, 鼓励他们参与国际交流和访问,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 将是大多数高校更加现实的一种选择。为了鼓励具备潜力的教师们接受培训, 可以考虑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 譬如在课时费用、科研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别待遇, 为其教学配备助理, 帮助他们处理烦琐的非核心工作, 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等等。关键要营造一种氛围, 使得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感到从事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是一种荣誉, 是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途径,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可以说, 师资队伍的优劣与否, 能够最大程度地决定全英文教学的成败。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 优秀的教师会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耐心了解学生的需求, 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全英文教材与参考阅读材料, 精心准备每一节课, 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方式, 让学生愉快地掌握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 学生筛选与分类。

教与学相辅相成, 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学生不能或者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 教学效果依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 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优化配置相对稀缺的教学资源, 对授课学生必须进行筛选与分类。

学校在开始筛选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对象时, 必须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和作用, 包括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带给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尤其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因此, 学校进行书面材料审核和面试完全是有必要的。对于那些勤奋好学、英语基础好, 并且愿意接受全英文教学的学生, 可以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对于那些上进心强, 但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应该帮助他们先通过其他途径提高英语水平, 如单独的英语培训班、国际交流的机会等, 然后再进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系列;而对于那些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够勤奋, 同时外语基础很差的学生, 可以暂时不招收进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系列。总之,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帅选分类, 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各个层面都需要参与进来, 对学生进行引导, 端正其学习态度, 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并适时地提高其外语基础, 通过宣传、激励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顺利推广创造条件。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我国对于高素质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国际经贸专业开设全英文课程对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外贸经济类人才至关重要, 如何提升国际经贸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质量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至国家教育政策, 下至学校具体方案, 乃至每一个位于教学前线的教师, 都应该首先统一推行全英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理顺思路,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合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正确引导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 才能使全英文教学达到培养新世纪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120-122.

[2]李文娟.专业课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外语研究, 2013, (8) :349-359.

[3]南晓莉, 孙晓.“全英+实践”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 :43-44.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5

【摘要】全英语教学是高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来进行了研究、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 电子技术实验 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3-02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创新课程建设,各高校争相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出能和国际接轨的专业技术人才。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进入的第一个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全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并结合其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以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为基础,全英语教学为特色,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出具有专业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配合我校进行的全英语专业建设及学校学科、课程不断发展的需求,也为留学生在我校深造提供了一个课程平台。但是该实验课程全英语教学还是较为罕见的,因此,该课程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考核方式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完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教材与课程脱节;(2)教学手段单一;(3)实验内容大多以验证性为主,依附理论教学,缺乏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新思维;(4)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2.“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使用的中文版实验教材是《电工与电子实验实习指导书》。该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能实现“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拟对现有中文版实验教材中的电子技术实验方面的内容进行改进,编写“电子技术实验”的英文版实验指导书。英语版的《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尽量协调全英语化教学与专业难度的关系,突出了专业英语的科技性和时代性,其实验目的、方法、步骤明确并配有相应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课后阅读了解该实验的专业英语知识及先进的科技发展。

2.2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目前,该课程主要针对中美合作的班级开设,相对其他学生来说,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是专业英语水平一般,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专业英语单词句型等学习上,而不是实验的具体内容上,因此,要精选实验内容,做到由点及面,让学生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自己要求学习进一步的知识,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现有实验分为为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可从这些实验中精选部分实验,并从中延伸出创新性实验,如:数字显示实验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字显示方式,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抢答器即为数字显示的一种运用),通过自行设计抢答器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并提高了英语能力。

2.3“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进与完善

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是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占70%,最终考试为辅,占30%,注重学生平时表现,避免个别学生因为考试紧张等原因考核失败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预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出勤率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并且开拓创新,对于有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坚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理论课教师为主体,实验教师为辅,为“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目前,“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由于处于摸索阶段,课时数不多,主要由资深海归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配有专任实验教师作为辅助。我校还特别邀请了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的Ghassan M.Azar教授参与该课程的教学,弥补了语言环境的缺憾,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并结合美国的教学方式,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见解,使教师获益匪浅。

4.结束语

全英语教学是高等学校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努力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复合人才。通过“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摸索与研究,建设出适应我校特色的全英语实验教材、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中西结合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我们在该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加林,张军,黄在范等.全面实施电子技术实验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04-107.[2]李锡,林连山,麻志滨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18-120.[3]张文婷,王紫婷.电路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1-12,15.[4]邓子新.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1-4.[5]黄道凤,李怀健,朱玉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120-122.作者简介: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6

【关键词】传统教法 课程目标 教法改革 观念转变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中“写”的能力的重任。写作能力可以看做是“听说读”能力综合的产物,因此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要求高,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是一种考验。跟其他专业课相比较,写作课容易出现教师教学任务量大,学生课上练习量大,教学效果不明显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为主,学生练习的内容多是命题作文。讲多练少以及练习内容的局限性往往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而熟练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职学生能够做到用人单位“零培训”,工作岗位“零过渡”。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培养理念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课堂和岗位的衔接,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写作课教改探究

1.以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英语写作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文写作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用英文熟练处理各种公务商务文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对公务性质和商务性质的应用文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以学生技能训练和课程实训为教学内容。高职写作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侧重实训,在教师讲授写作技巧和应用文写作规范后安排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选择相关的公务文件和商务文件进行模拟强化,制作实训专题,借鉴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下表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为例整理的专题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置情境,给学生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任务原型,让学生在任务原型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模拟写作练习。这些案例紧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相关性强,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3.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英语教学“学不致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如何教转换为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从对知识的传授过渡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1)情景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课堂,采用Jean Vience的“模仿真实情景法”(real-life-like assignment)。以涉外旅行社专题为例,将班级分组,每组成员同属一个旅行社,每组下设旅行社经理,宣传,前台接待,导游,游客等职位和身份,学生根据身份设定自行安排情景,用简短对话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开始相关应用文的写作练习。如:

1)A旅行社的前台接待一名游客咨询,前台需要写一份简介介绍旅行社情况使游客满意。游客可以咨询多家旅行社择优选择,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使自己所在小组的简介脱颖而出。

2)B旅行社遭到了游客投诉,小组需商讨解决对策,针对游客的投诉信进行答复。

3)优秀导游评选,A,B两家旅行社进行竞争。两个小组组员需要各自组内通力合作写出一篇导游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写作中更能全面理解应用文产生的原因和写作的目的,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2)讨论式教学。学生经过分组和角色扮演后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类文体的讨论。以旅游英语写作导游词为例。扮演导游角色的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导游在涉外旅行社的作用后根据自创情景开始编写导游词。任务完成后各组编写导游词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给出的导游词模板进行自测和讨论,也可以请教师加入组内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改并在班级开展模拟导游讲解,最后评出优秀导游。讨论式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增进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3)优秀纪录片,专题片进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写作课上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欠佳。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使写作课堂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部优秀的纪录片和专题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讲旅游英语导游词写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英文原版的旅游专题片,伴着美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画面,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世界各地的奇异景观,一边学习英文导游词的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截取难易适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习背诵片中的导游词,另外在班级里进行配音比赛和模拟讲解。高科技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显著。

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英语写作课是一门结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课程,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能力要求。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而高水平的教师不但指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高,其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学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尝试教改)、教学研究这几方面交织进行的过程。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支撑,教师在教学中最终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多去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去其他高校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有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对教学改革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和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转变教师观念,转变课堂授课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高职英语写作课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来,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成为有用之人,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樊建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22).

[2]邢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文应用文写作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Campbell C.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Interacting with Text[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晔.同伴反馈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02).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7

一、课程设置

英语课程的开设与否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和学生英语沟通是否流畅都很重要, 所以课程的开设时间和课程的性质至关重要。

1. 课程开设的时间。

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 全英语程序设计课程适合在大学三、四年级期间开设。因为经过了一段时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和英语竞赛考试的磨炼, 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新的程序设计语言时, 只需要了解该语言的语法特点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从而学以致用。

2. 将全英语课设为选修课。

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是参差不齐, 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尽相同。将全英语课程设为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 从而使班级同学各取所需, 从而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教材的选择

选好课程教材, 对于程序设计课大有裨益。好的教材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 还可以加深课程印象从而更好地节省阅读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也可以方便教师教学并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国内有些教材是从英文原版教材翻译而来, 但是由于语境、地点、时间的改变, 有些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著的意思, 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阅读障碍。所以在程序设计课程中, 可以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加中文教学讲义的形式。笔者建议选取原版教材,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翻译的依赖性。但是教材的可读性要强, 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性。针对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 我们可以采用比喻、举例和相应的图表来进行表述。

三、实验课程教学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实验教学举足轻重, 在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中, 实验设计特别重要。其中国外很多的先进技术都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1.实验就是课内实验跟课外练习。所谓的课内实验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内完成的实验, 内容比较简单, 其考核的结果列入日常的实验成绩中。而对于课外练习是依据大多数学生在课内无法完成的难度来设置的, 这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复习与消化, 并且能够形成团队意识来共同解决问题。

2. 曾有研究者提出将大实验贯穿于每个阶段当中, 知识是互联的, 我们通过一个大实验来将所学的知识贯穿到一起, 进而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复习所学知识, 而且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 以便于更好地掌握。有时候往往单独看问题会觉得比较容易, 把这些简单的问题贯穿到一起时会发现很多其他的问题;正是这种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过程跟能力是学习程序设计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四、教学改革

1. 模式改革。

大部分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领悟都有一段适应的过程, 尤其是全英语课程。因此, 课程也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并进, 提升学生对全英语程序设计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兴趣驱动教学:从兴趣驱动出发,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将工程化的方法应用于编制软件中, 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做软件的整个思想和过程。在“做”中“学”, 淡化基础知识的讲解, 需要用到的部分学生课下自学。项目驱动教学:以若干个完整的教学案例作为项目研究, 一步一步地贯穿完成,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和关键步骤点拨的作用,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以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 引入结构化程序设计和模块化思想, 实现计算思维的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2. 考核方式改革。

可设置课程设计、笔试成绩、平时成绩等环节。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答辩的形式, 成绩=小组得分 (50%) +个人得分 (50%) 。小组得分:由每组组长讲解自己小组的软件, 讲解其功能和特色, 其余小组长和老师共同打分, 老师 (60%) +小组长们 (40%) , 确定各组的分数;个人得分:组内互评, 一名同学讲解自己所做部分, 本组内的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评委, 为每位同学打分, 老师 (60%) +同学 (40%) 。笔试: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 以选择题和阅读程序为主, 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平时作业、上课出勤和上机过程中的表现, 综合评分。总评分比值分配:课程设计 (50%) +笔试 (30%) +平时成绩 (20%) 。

3. 开放性实验的尝试。

为了让不同接受程度的同学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上机练习, 可以尝试开放性试验。授课老师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并且验收实验结果, 以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或者是抄袭他人实验结果。另外, 学生进入机房的时间、离开时间包括使用的计算机进行试验都要采用实验账号进行统一管理。每个周期分配给学生一定量课时的上机机时, 要求学生一定在规定的周期内用完, 没有用完的机时全部清零。所有学生的实验结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验收。没有进行实验验收的学生记录到教学过程登记表。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 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计算机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 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尝试着从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机制等诸多方面去组织学习, 强调以项目为核心,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方法来提升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今后, 还可以尝试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为目标, 以各级竞赛为促动, 以就业需求为动力, 提升学生的对全英语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摘要: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本文对如何开展程序设计类课程全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 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设置,全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旭红, 佟俐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77-78.

[2]胡青, 黄勤, 李楠, 等.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8, (8) :9-10.

[3]姚争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3, (8) :77.

[4]叶成荫, 何愉“.Java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4) :244-245.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8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生物、光电性质并能在其之间相互转化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功能分类, 功能材料包括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各种功能转换材料等, 涵盖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电磁学等领域,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目前, 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都开设功能材料学及相关的专业课程。功能材料学涵盖面广、信息量大, 但是一般课程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 所以多数高校都是选取几类功能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先进功能材料》课程主要介绍光功能材料、电功能材料、磁功能材料和能源材料。本校的《功能材料学》课程实施全英语教学, 虽然学生在前期已学习了全英语授课的《材料科学基础》、《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结构与性能》等专业基础课, 能够较好适应全英语授课的节奏和方式, 但是很多学生以英语思维方式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 所以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 教学内容的优化至关重要。

1.为实现课程教学与国外接轨, 同时结合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本校材料学院以能源、环境、生物材料为主的研究特色, 本课程教学中选用了Deborah D.L.Chung主编的原版英文教材《Functional Materials:Electrical, Dielectric, Electromagnetic, Optical and Magnetic Applications》作为主要参考教材, 同时补充Buddy D. Ratner等人编写的原版英文教材 《Biomaterial Science: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in Medicine》作为生物功能材料的参考教材, 并将发表的经典论文与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补充教材。

2.由于本课程的学生已学习了大量的材料学基础理论课程, 所以教学内容以功能材料的应用为主, 兼顾理论知识的巩固。以材料设计中的“结构-性能-应用”基本思路为主线, 在介绍某种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着重讲授功能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实际应用案例。这样, 课程教学内容既保证学生可以巩固功能材料学的基础知识, 又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为了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把握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以专题形式只在压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电池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范围内选择几种经典的和最新发展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作为讲授内容, 同时引入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课堂讨论内容。例如在讲授太阳能电池材料及新技术时, 除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目前研究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外, 结合本院开展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的老师的科研成果, 课堂讨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全英语教学是指用英语全程授课, 让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 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研究认为, 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 具备上全英语课程的能力, 关键在于坚持和信心[4]。目前, 本专业学生在上海市及全国范围内均为一本招生, 英语整体水平较高, 而且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多门全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但是, 部分学生仍然对全英语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因此, 在全英语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趣, 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的全英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对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融合运用。

1.多媒体教学, 精心准备课件及教学细节。在课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注重最新研究成果和经典功能材料的实际应用案例, 力求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多媒体课件尽量通过图片、表格、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 以直观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 避免在幻灯片上出现大段文字,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其克服语言障碍。通过讲授过程中放慢语速或者重点内容重复多次的方式, 争取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听懂、理解, 并且设置提问环节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将研究和探索的氛围带到课程教学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了学院的研究特色, 教学团队由多名从事不同功能材料研究的科研一线教师组成, 分别在其擅长的研究领域讲授教学内容, 同时将各自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师本人的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故事等内容, 使课程充满研究和探索的气氛,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功能材料研究的兴趣。

3. 开展当前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课堂讨论。通常学生对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都比较感兴趣。例如在讲授目前非常热门的石墨烯材料时, 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导、机械强度、韧性等性能, 那么这类材料的应用领域在哪里?在课堂上, 教师在讲授完石墨烯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后, 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讨论、合作的热情和能力。

4.注重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巩固。全英语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有的放矢, 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将课件放在课程网站上, 让学生根据课程进度表提前下载课件并配合英语参考教材预习, 避免了英语参考教材信息量大、学生预习无从下手的情况。通过预习, 学生可以熟悉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词汇, 尽量避免因为课程内容和词汇生疏带来对知识点的理解困难, 有助于学生跟上教师授课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对学生课前预习要求的检查和督促则通过教师课堂随机测验、点名提问等方式进行, 并且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另外,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每个专题授课结束后都会通过布置作业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回顾。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则通过作业批改、在课堂上问答的互动方式进行, 标准解答定期上传至课程网站, 以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本课程还设置课后辅导答疑环节, 学生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可到教师办公室接受答疑辅导。

三、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好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 容易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 而忽视平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课程采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参与度等作为过程性评价和学期末综合考试作为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了全英语课后作业、课堂问答互动、小组课堂专题演讲以及查阅英语文献与资料能力等构成, 占总成绩的50%~60%;而期末综合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占40%~50%。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重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而不是死记硬背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也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全英语课程教学已成为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举措。《功能材料学》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 要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 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在全英语教学中, 必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激发学生对全英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全英语教学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同时,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只有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才能真正提高全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对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的《功能材料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激发学生对全英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国际化视野, 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功能材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红, 陈峰, 孙济庆.上海高校全英语教学课程比较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7) :1-3.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9

分子生物学是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 是生命科学的主干学科和重要理论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衍生的生物技术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主导技术, 在农业、畜牧业、食品、医学、能源、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是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3]。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 知识的更新很快, 如果想了解该学科的最新进展, 就要进行文献阅读, 而且基本都是英文文献。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对大学的国际化要求也相应提高, 所以我们也尝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实行全英语教学,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一、重新编写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针对全校学生素质和专业特色, 把课程教学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全校任选课三个类别。第一类别,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和海洋药物专业学生, 这些学生为我校高分录取生, 其外语水平和生物学知识方面具有较高基础, 对他们我们采取全英语教材来教学, 并大量采用海洋生物为研究实例, 引导学生从海洋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方面掌握生命起源和生命现象等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出国深造、国内考研、研究院所和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第二类别, 授课对象为生物科学专业和海洋生物专业学生, 这些学生从事水生生物和海洋生物学习, 我们采取双语教学, 采用英语教材和我们编写的分子生物学中文教材来教学, 主要以水生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实例, 引导学生从水产和海洋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方面掌握生命现象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国内考研、公司实体从事技术开发应用工作。第三类别, 授课对象为水族科学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 该专业学生肯学勤奋, 在水产养殖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高基础, 我们采取英语教材和中文电子教材来教学, 并大量采用水产、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成果为实例, 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出国深造、国内考研、水产与海洋养殖公司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

二、教材的选择

我们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在开课前的一个学期就提供给学生不同版本的教材, 包括全英语教材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P.C.Turner, A.G.Mclennan, A.D.Bate&M.R.White (第二版影印本) ) 及英汉对照双语教材 (分子生物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Biology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Sylvain W.Lapan王勇 (第一版) ) 供学生选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推选教材的工作, 经过讨论及比较, 普遍觉得英汉对照版本教材简洁易懂, 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参照中文对照来学习。最后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是由学生选定的教材。

三、教学课件的制作

我们发动学生一起制作并完善了一套生动、活拨的《分子生物学》教学课件。

为了方便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点的理解, 其间将整个分子生物学“切蛋糕”式划分为三大块, 使内容衔接更合理, 并贯穿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加强心理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网络化训练,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包括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可选讲座: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2) 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 , 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可选讲座:癌基因与抗癌基因、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细胞信息传递。 (3) 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与应用, 包括基因工程技术、PCR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其他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方面的应用;可选讲座:干细胞技术、RNA干扰技术、生物芯片。分好模块后教师先制作基本的课件, 然后每一章都分给一组学生去完善。在完善课件的过程中, 学生要学习很多的英语专业词汇, 学习英语课件的制作。学生自己完善的课件在课堂讲授中更有利于自己接受。

四、教学安排及对学生的要求

实行全英语的教学, 并不是不存在问题。英语毕竟不同母语, 不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外语水平有多高, 在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时, 在教学内容上总是要受到一些限制。对这个问题,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适当增加一些课时 (比如原来是22学时教授、10学时实验, 可改为32学时教授、27学时实验, 因为实验课也是理论教学有益的补充) 并适当放慢进度 (课时增加了, 每次讲授的内容即可适当减少, 这样英语讲授时就可以兼顾大多数同学的进度) ;二是放弃一部分内容, 不必要的、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可以放弃 (有些内容比如干细胞技术、RNA干扰技术、生物芯片等可以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 不作为课题讲授的内容) 。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每次上课前必须要预习 (每次下课前教师都要布置下次课要讲的内容, 以方便学生预习) , 熟悉专业的词汇, 并回顾上一次课讲授过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 要求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与学习情况, 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授课方法以保障教学效果。我们学校要完善网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平台, 可以随时上传一些教学资料、习题, 和学生及时讨论上课的情况, 交流心得。

五、评价及效果

灵活采用多种考核、考试形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注重全英语教学实效。在比较了国内外兄弟院校同类课程试卷的基础上, 我们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 以多元化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1) 专业基础知识45% (闭卷, 全英语试卷) , 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简答或问答题; (2) 应用知识30%, 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成绩; (3) 第二课堂15%, 主要是英语课件的制作及课堂提问及讨论; (4)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学习态度等10%。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考核, 考核结果如下:生物技术专业26位学生90分以上5人 (19%) ;80~90分9人 (35%) ;70~80分8人 (31%) ;60~70分3人 (11%) ;50~60分1人 (4%) 。考核结果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 作为一门全英语课程, 这门课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1) 英语教学的语言问题对许多学生仍然是很大的挑战。生物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等相关学科, 相对基础好一些。 (2)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点主要通过课堂的讨论和交流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课件的完善上。 (3) 如何更好地建立分子生物学英语知识体系呢?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错, 在各级英语竞赛中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因为他们的英语知识与生物学知识的相关性并不强, 刚开始用英语上这门课时, 除少数学生外, 大部分学生的听力和理解力均跟不上, 沮丧和抱怨的情绪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 一方面要强调这门课用英语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稳住学生的情绪。瓶颈期过后, 绝大部分学生听课的状态越来越好, 不仅是英语的听力, 而且对英语专业知识的领悟力均有很大的长进。

综上所述, 分子生物学课程作为我们学校的精品课程, 实行双语教学已经接近10年了, 我们选取英语基础较好的生物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来尝试全英语教学的探索,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 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Murphy, R.A briefing on key skills in higher education Assessme Series 5, York, UK:LTSN, 2001.

[2]Tariq, V.N.and cocgrabe, A.C.Reflections on implementing change in a traditional university.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03, (18) :481-498.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10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涉及试验方案的设计,以及试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生物统计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必要工具,是农学、遗传学、植物保护、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必备的专业课程。由于学习这些专业的外国研究生大多汉语水平低下,主要靠英语交流,而生物统计学较为抽象难懂,为了满足他们学习该课程的迫切需要,我们于2013年开始为外国硕士留学生开设了该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对生物统计学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做一个总结。

一、现状分析与教学内容制定

注重沟通、因材施教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留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汉语水平低,英语口音差异大,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他们从学于农科生物类的不同专业,其即将开展的科研工作对统计学要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因此加强相互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他们在40学时课程的学习后,能有所收获并学以致用,我们在开课前对留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并让他们提出对这门课程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的生物统计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且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具备概率论基础,有些只具备一些高等数学基础。除希望了解和掌握统计学原理及方法外,大多学生还希望学习相关软件进行统计操作,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其开展的科研工作中,特别是目前科研中常用的统计软件SPSS和R语言的使用。综合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一是统计学基础知识及概率论的相关知识介绍,二是科学试验的设计,三是几种主要统计模型和方法的应用,同时在各种案例解决中穿插SPSS和R语言运用的讲解。由于课时的限制及考虑到农科学生的实际需要,简化了一些烦琐公式推导的讲解,教学重点侧重于统计学在生物学科研与实践案例中运用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及相对应的软件操作。

二、教材的选择

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是保证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比较缺乏适合于农科留学生的英文生物统计学教材,而英文原版教材购买不易且价格昂贵。我们暂选用了清华大学影印版教材《An introduction to Biostatistics》(Thomas Glover,Kevin Mitchell),费用较低,内容难度适中,适合统计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统计理论的学习。同时参照《SPSS for Intermediate Statistics,use and interpretation》(Nabcy L.Leech,Karen C.Barrett,George A.Morgan)、《R语言与统计分析》(汤银才)等参考书籍及网上参考资料,综合考虑各留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及我国教学的现状,有意从农科学生感兴趣的角度来选择一些案例做分析,糅合统计原理的讲解及统计软件的操作介绍,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编写课后习题,在课前发放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参考内容及课后复习巩固的资料。另外,我们也拟购买一些英文原版书籍,与国内生物统计教材加以比较研究,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编制适合农科留学生的教学材料。

三、互动的教学模式

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的性格与学习习惯等皆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来自非东亚地区的学生,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群体,适合他们教学模式与国内学生有显著差别。生物统计学虽然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但其理论性仍然较强,部分概念抽象,逻辑推理较强,因此学生普遍对统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这也导致他们不能灵活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考虑留学生及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了案例导入式教学及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的互动性强的启发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理念,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单一地去教,更多去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使其不满足于学会,更追求会学。在这种互动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随着一个个经典案例的解析,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并掌握各种抽象的统计数学模型,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各统计原理;同时结合现代生物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穿插统计软件操作的指导,让学生有充足上机操作的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随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由于留学生的性格普遍比较外向,因此他们的课堂表现都十分活跃,发言与提问非常积极,这种互动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课堂上的交流,我们也加强了与留学生的课后交流。例如与学生互留联络方式,可为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解惑,有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与老师保持联系,就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商讨合适的统计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课后的交流有利于发现问题,促进教学反思。此外,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英语口音差异极大,交流略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课程教学内容和提高英语授课能力的基础上,在开课初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熟悉他们的口音和知识背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另外,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相差迥异,在教课与交流中,亦须留意,做到相互尊重。

四、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测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可以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也从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以往的生物统计学课程多采用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考核,而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修课的留学生大多是已经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生,死记硬背统计学的原理及公式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于使他们能将统计的思想及方法正确应用到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中,可见闭卷笔试这种刚性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也不适合留学研究生这个学习群体,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综合考虑后,采用了相对柔性的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期末论文。课堂表现情况包括提问及考勤等,一方面增加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授课,另一方面也起到维持课程秩序的作用,占总成绩的20%;课后作业为每章结束后留给学生的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也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便进一步调整授课内容,占总成绩的30%;期末论文为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所学的统计知识撰写的一篇小论文,着重阐明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和统计推断,占总成绩的50%。课后习题与论文中,都涉及相关软件操作过程的考核。关于期末的论文部分,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告知学生,让大家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时间。通过期末论文的反馈,更加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反思,积攒教学素材,以期进一步改进今后的教学。

五、展望

生物统计是农科生物类学生开展科研与实践工作必备的一门专业课程,面对留学生的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了上述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加以反思和总结。当然我们关于生物统计学全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教材、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总之,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因材施教,探索规律,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农科国际教育精品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扩大交流、提升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期望我们的教学体会可以为中国农林院校留学生的生物统计学全英语教学带来积极启示。留学生教育的教学研究也为提升本国学生国际竞争力的双语/全英语教学带来启示,从而推动了生物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总体建设。

摘要:生物统计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类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对学生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我们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索进行初步总结,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留学生教育,全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强百发.我国农业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2–76.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76-02

一、梳理职业能力,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职业能力可以分为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毕业生初入职场,由其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起职业基础能力,如英语专业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字词句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等。专业能力主要指开展工作的方法选择能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错误发生的能力,如课后反思、课堂突发状况处理、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主要指职业管理能力,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人际关系的处理、创新精神的培育、创造力的培养、事业开拓能力的提升等。教师在对本专业职业能力梳理的前提下,明确“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实践技能课,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具体的实训项目和操作题目,增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意识,引导学生有目标并主动参与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教什么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中心问题。围绕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创新开拓教学思路是课程建设的前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面向教师职业、面向教学岗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培养是设置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减少与职业技能培养关联不密切、理论要求过高的内容,增加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训练,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增加与课堂突发状况相关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缩短其职业适应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三、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教什么的问题定下来后,怎么教、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另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教学方法得当,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选取要注重这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将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训练项目编成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学生实习教学的方式,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要增加课堂讨论时间。针对学生的实训表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点评,找出其优点,指出其不足,達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教学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并采用头脑风暴、新点子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使其不是死读书,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对接岗位标准,实现职业化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专业目标,促进学生就业,这是课程在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首先,课程改革要紧贴技术进步和岗位需求。要分析小学英语师资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标准和需求有机融合,这样既更新了课程内容,又体现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将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予以重视,尤其是在课程考试和考核环节,加大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力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第三,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课程专家、一线岗位教学能手和学校本专业教师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配合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训指导书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元素,是连接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纽带,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工作。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引领专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全英语课程论文 篇12

关键词:传统教法,课程目标,教法改革,观念转变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中“写”的能力的重任。写作能力可以看做是“听说读”能力综合的产物, 因此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要求高, 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是一种考验。跟其他专业课相比较, 写作课容易出现教师教学任务量大, 学生课上练习量大, 教学效果不明显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为主, 学生练习的内容多是命题作文。讲多练少以及练习内容的局限性往往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而熟练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求高职学生能够做到用人单位“零培训”, 工作岗位“零过渡”。因此,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培养理念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课堂和岗位的衔接, 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写作课教改探究

1.以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英语写作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文写作能力为目标, 培养学生用英文熟练处理各种公务商务文件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 尤其是加强对公务性质和商务性质的应用文案例讲解,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做到有的放矢。

2.以学生技能训练和课程实训为教学内容。高职写作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侧重实训, 在教师讲授写作技巧和应用文写作规范后安排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选择相关的公务文件和商务文件进行模拟强化, 制作实训专题, 借鉴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下表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为例整理的专题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置情境, 给学生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任务原型, 让学生在任务原型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模拟写作练习。这些案例紧紧贴近社会生活, 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相关性强, 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 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3.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学不致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如何教转换为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原则, 教师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从对知识的传授过渡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1) 情景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课堂, 采用Jean Vience的“模仿真实情景法” (real-life-like assignment) 。以涉外旅行社专题为例, 将班级分组, 每组成员同属一个旅行社, 每组下设旅行社经理, 宣传, 前台接待, 导游, 游客等职位和身份, 学生根据身份设定自行安排情景, 用简短对话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开始相关应用文的写作练习。如:

1) A旅行社的前台接待一名游客咨询, 前台需要写一份简介介绍旅行社情况使游客满意。游客可以咨询多家旅行社择优选择, 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使自己所在小组的简介脱颖而出。

2) B旅行社遭到了游客投诉, 小组需商讨解决对策, 针对游客的投诉信进行答复。

3) 优秀导游评选, A, B两家旅行社进行竞争。两个小组组员需要各自组内通力合作写出一篇导游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写作中更能全面理解应用文产生的原因和写作的目的, 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2) 讨论式教学。学生经过分组和角色扮演后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类文体的讨论。以旅游英语写作导游词为例。扮演导游角色的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导游在涉外旅行社的作用后根据自创情景开始编写导游词。任务完成后各组编写导游词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给出的导游词模板进行自测和讨论, 也可以请教师加入组内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改并在班级开展模拟导游讲解, 最后评出优秀导游。讨论式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 增进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 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3) 优秀纪录片, 专题片进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写作课上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效果欠佳。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 教师可以使写作课堂变得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部优秀的纪录片和专题片,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讲旅游英语导游词写作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英文原版的旅游专题片, 伴着美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画面, 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世界各地的奇异景观, 一边学习英文导游词的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截取难易适中的片段, 让学生学习背诵片中的导游词, 另外在班级里进行配音比赛和模拟讲解。高科技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显著。

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英语写作课是一门结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课程, 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能力要求。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 而高水平的教师不但指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高, 其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学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 (并在实践中尝试教改) 、教学研究这几方面交织进行的过程。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支撑, 教师在教学中最终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多去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需求, 去其他高校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 对教学改革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和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转变教师观念, 转变课堂授课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 高职英语写作课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 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来, 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成为有用之人, 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樊建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 (22) .

[2]邢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文应用文写作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Campbell C.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Interacting with Text[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晔.同伴反馈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 (02) .

上一篇:光纤网络传输下一篇:角度多样性